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人体解剖学综述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5 15:42:56

人体解剖学综述

人体解剖学综述例1

近4年来,笔者对长学制局部解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与研究,现介绍如下。

1 教学流程

观看局解操作录像操作要点讲解同学操作及教师答疑主刀操作考核设计性实验设定局解绘图及描述(作业)大局部同学总结讨论局解标本考核局解学习成果展示局解综合理论考核。

2 新型教学模式与讨论

局部解剖学操作课前,向同学布置预习内容:遵循《人体局部解剖学》教材,以及我教研室自编的《实地解剖学操作指导》,预习相关理论及操作内容。第一次局解课程先介绍总论,重点讲解局部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人体的局部层次。观看教研室自制的局解操作录像,教师对重点操作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同学分组操作,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及操作难点点拨。

2.1 主刀操作考核 操作前,每组先推选两位同学做主刀,力求准确操作,他们提前认真预习理论内容及操作过程,培养他们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每次操作完毕,由主刀讲解所解剖出的结构及毗邻,既培养了同学严格的科学态度,也锻炼了他们的专业表达能力。教师根据主刀的讲述水平及操作内容准确性和质量,予以评价、指导和打分。

2.2 局部结构绘图及描述 每次局部结构操作后,同学要完成局部结构的绘图及描述的作业,图示要求英文标注,逐渐积累同学的专业英语词汇,描述内容包括:边界/构成、内容排列及临床联系。教师予以批改、评价及打分。图文并茂的局解素材,既为后续外科手术学的学习打下了解剖学基础,也可保存,作为临床课程学习的基础参考。通过此教学过程,使同学逐步学会将局部解剖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架起了解剖学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

2.3 设定设计性实验 在局解操作过程中,引导同学结合临床实际,设计手术切口及切开层次等,既展示了四肢、颈部、胸部和腹盆部的层次共性,又总结出各自的层次特点及变化,如阑尾手术切开层次不同于腹部其他部位,颈部甲状腺次全切术切开层次也具有独自特点[1]。此教学过程,既增加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临床手术切口的应用夯实了解剖学基础。

2.4 大局部的总结讨论 我们将局部解剖学分为4个大局部:下肢、上肢、颈部和胸腹部。每次大局部操作完成后,由同学组织、准备,捕捉信息,制作幻灯片等,进行总结讨论,每个大组有两位同学进行讲演,形式不限。经过四轮总结讨论,使全班同学都享有锻炼机会,其准备过程调动了同学学习积极性;结合临床的部分,既扩展了同学的知识面,又将局解与临床实际得以完好的结合,为向临床过渡奠定了基础;通过幻灯片制作,提高了同学多媒体制作及应用能力;同学上台讲演,既锻炼了同学的专业表达能力[2],使同学的语言组织趋于严谨,逐步培养同学严格从医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增强了同学的自信心;同学间的讨论与交流、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及订正,使同学获得的知识更加明朗、确切与扎实。

2.5 局解标本考核 全部局解操作内容结束后,进行局解标本考核[3]。同学随机抽签,每人辨认五个结构,提高对量化指标的要求:指出结构名称、局部层次毗邻、功能及临床联系。教师当场予以评价与打分,使同学辨认结构确切,经过纵向联系分析,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4]。

2.6 局解学习成果展示 在局解操作与总结过程中,根据各教学小组标本及操作的实际情况,由同学自愿选择展示内容,提前捕捉信息、准备、综合等。于局解操作全部完成后,举行学习成果展示。展示内容包括:教学及学习过程、人体局解内容(上肢、下肢、颈部、胸腹部)、系统的专题系解、组织学及临床联系的展示与综合分析、形态学与临床结合的小课题的设计与部分展示、局部解剖学学习方法与体会及人体个例发现等。通过这样的纵向联系,既对同学局解学习成果进行了展示,也是同学们学习、综合及提高的过程[5]。同时,欢迎各院系同学参与,并邀请解剖学、影像学及临床专家、学校、教务处及院系领导出席、指导。通过同学的现身说法和体会,便于与到会者沟通、交流,既是讲演的过程,也是获取指导、捕捉知识信息的过程。由于同学的广泛参与、形态学、临床专家的指导及校、院系领导的重视,便于局部解剖学新型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并对形态学及临床教学教学方法的改进,特别是基础与临床教学的结合将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2.7 局解综合理论考核 局解操作结束后,进行局解理论考试,其中局解综合理论考核内容占1/3。例题1,用局部解剖学知识试分析腋窝肿物来源及成因,例题2,甲状腺形态、位置、血供及来源;甲状腺次全切术切开层次、注意事项、术后观察指标及原因。考试过程也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这样的考核,旨在衡量同学运用局解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局部解剖学真正成为架于形态学与临床应用之间的桥梁。

3 小结

综上所述,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以同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同学动手、动脑、联系临床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表达能力,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学习方法及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基础。在近几年的解剖学知识竞赛(本校影像系)、医学基础知识竞赛(本校影像系、临床医学专业)中,接受局解新型教学模式学习的同学,比赛成绩均名列前茅,得到了各院系专业教师、领导的好评及同学们的羡慕;在临床见习、实习及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临床医师及影像医师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刘培党,李涛,朱建宝,等.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解剖学杂志,2005,28(6):727-728.

2 杨伯宁,韦力.讨论式教学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2005,27(1):77-79.

人体解剖学综述例2

1.1利用素材讲活解剖知识 学好解剖学首先要记住人体各部位的特点、结构,记是为了理解,例如记了骨与骨连接,是为理解肌学打基础;学好运动和内脏学就打下理解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基础;学好系统解剖学就为了学习局部解剖学开路;学好学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就为进一步理解生理学、病理学及临床学科奠定了基础。人体的形态存在许多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生物学的道理,可供人们研究和理解,就是形态结构的命名也都有其含义,你若能去理解它,便变得主动、活泼、有趣、易记,若孤立地看待,就觉得枯燥、乏味、难记。所以,我在上实验课时,利用模型、图片、多媒体等来诱导学生去理解人体的奥秘,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能看得清、听得懂、记得牢。例如在某些标本上不易观察和辨认的内容象腹膜的配布、网膜孔等除了在模型、标本上指导观察外,还辅以课件、幻灯及腹膜电影的教学,学生见后感到真切并能帮助理解。

1.2强化理解、记忆,夯实每一节课 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根据我校中职学生的情况和层次,在上解剖实验课时我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包括预习、提示、操作、验收、小结这样几个环节的教学方法。①预习:提前布置本次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同时复习有关的系统解剖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前写操作提纲,其内容包括:解剖程序、寻找结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为独立操作打下基础,同时认真检查其提纲并加强指导。②提示:在每次课前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结合挂图、幻灯及板书作一简要说明,使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③操作:在实验室里,讲解相应的重点、难点后,要求学生要按照自己书写的操作提纲进行操作,老师对其在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要求不操作的学生观察操作者的操作,评判操作同学的对错,双重强化相应知识点,或观察以前解剖过的标本,进一步巩固相应的解剖知识。④验收:在每节解剖实验课基本结束后,我找一些本节课的难点、重点结构让同学进行辨认,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了质量,还对学生的学习有更进一步的促进。⑤小结:每次课的最后,再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结合临床应用进行讲解。目的是加深学生们对重点内容的印象,了解其临床意义,不仅使死的解剖知识变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今后临床课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医疗卫生人员不仅要求技术精湛,还要有优秀的医学素养,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样才是合格的优秀的医疗卫生人员,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很重要。

2 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的能力

2.1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医学是神圣的,也是科学的,所以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解剖实验课不仅是验证理论,更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培养良好科学作风,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验课中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我首先从课堂纪律上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进行,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过程中要作好记录,在认真观察中学会辨认、分析、综合、描述和记忆,提倡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每一节课都要强化学生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2.2重视学生口才培养 在以往的课堂提问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显得过于拘谨声音怯弱,语无伦次,这固然有语文修养有关,但也于平时不注重语言训练,锻炼机会太少也有关。因此在实验课上,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除要求学生们回答问题语言要通顺,声音要洪亮外,而且要学会语言的逻辑性、交流性,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在每次下课之前,都要随机点名一到两名学生登台讲解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在模型上寻找相应的知识点,并邀请部分同学和老师对学生的表达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语言是否通顺进行评比打分。以上措施,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能力,为日后进入临床能够同患者、同事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解剖学中的许多内容,存在着相互依赖或互为因果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在在记忆过程中注意反映这种联系。把那些时空上接近,性质上类同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课上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会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如由髋关节的稳固性想到髋关节囊坚厚、髋臼较深;讲了右心的结构,可让学生们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自学左心的结构。有的内容可用对立理想来记忆,如由交感神经的结构、功能特点想到副交感神经,这样正反对比形成联想,记忆必然深刻。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课上,让学生们通过课堂讨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出好讨论题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关键,讨论的题型主要是具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临床联联系的综合分析题。例如在循环系统的一题为:肝硬化患者晚期为什么发生呕血、便血、脾大、脐周静脉怒张等表现?通过讨论既分析了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侧枝循环途径,又简单地介绍了临床肝硬化的症状和体征,克服了那种不明道理、死记硬背的习惯,从而从基础课开始探讨临床知识、有利于体现基础的重要,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再如,在上完中枢神经系统之后,再让学生们讨论“中风”患者应出现哪些症状和体征等。把这些综合性很强的分析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通过讨论,增强了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通过对解剖实验课的研究和探索,利用科学方法让各专业学生不仅爱上解剖课,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通过学习,学生们解剖技能综合考试成绩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为临床课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实验课上,利用学校的资源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将来向社会输送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恩格斯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精辟的论述了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各层次的医学生只有学好了解剖学,才能为后面所学的各门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解剖学是一门以形态描述为主的学科,学习解剖学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观察,这种方法的确定是通过实验课来实现的,所以上好实验课是提高解剖教学质量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还可以利用解剖实验课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1.1利用素材讲活解剖知识 学好解剖学首先要记住人体各部位的特点、结构,记是为了理解,例如记了骨与骨连接,是为理解肌学打基础;学好运动和内脏学就打下理解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基础;学好系统解剖学就为了学习局部解剖学开路;学好学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就为进一步理解生理学、病理学及临床学科奠定了基础。人体的形态存在许多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生物学的道理,可供人们研究和理解,就是形态结构的命名也都有其含义,你若能去理解它,便变得主动、活泼、有趣、易记,若孤立地看待,就觉得枯燥、乏味、难记。所以,我在上实验课时,利用模型、图片、多媒体等来诱导学生去理解人体的奥秘,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能看得清、听得懂、记得牢。例如在某些标本上不易观察和辨认的内容象腹膜的配布、网膜孔等除了在模型、标本上指导观察外,还辅以课件、幻灯及腹膜电影的教学,学生见后感到真切并能帮助理解。

1.2强化理解、记忆,夯实每一节课 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根据我校中职学生的情况和层次,在上解剖实验课时我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包括预习、提示、操作、验收、小结这样几个环节的教学方法。①预习:提前布置本次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同时复习有关的系统解剖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前写操作提纲,其内容包括:解剖程序、寻找结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为独立操作打下基础,同时认真检查其提纲并加强指导。②提示:在每次课前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结合挂图、幻灯及板书作一简要说明,使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③操作:在实验室里,讲解相应的重点、难点后,要求学生要按照自己书写的操作提纲进行操作,老师对其在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要求不操作的学生观察操作者的操作,评判操作同学的对错,双重强化相应知识点,或观察以前解剖过的标本,进一步巩固相应的解剖知识。④验收:在每节解剖实验课基本结束后,我找一些本节课的难点、重点结构让同学进行辨认,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了质量,还对学生的学习有更进一步的促进。⑤小结:每次课的最后,再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结合临床应用进行讲解。目的是加深学生们对重点内容的印象,了解其临床意义,不仅使死的解剖知识变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今后临床课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医疗卫生人员不仅要求技术精湛,还要有优秀的医学素养,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样才是合格的优秀的医疗卫生人员,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很重要。 转贴于

2 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的能力

2.1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医学是神圣的,也是科学的,所以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解剖实验课不仅是验证理论,更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培养良好科学作风,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验课中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我首先从课堂纪律上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进行,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过程中要作好记录,在认真观察中学会辨认、分析、综合、描述和记忆,提倡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每一节课都要强化学生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2.2重视学生口才培养 在以往的课堂提问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显得过于拘谨声音怯弱,语无伦次,这固然有语文修养有关,但也于平时不注重语言训练,锻炼机会太少也有关。因此在实验课上,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除要求学生们回答问题语言要通顺,声音要洪亮外,而且要学会语言的逻辑性、交流性,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在每次下课之前,都要随机点名一到两名学生登台讲解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在模型上寻找相应的知识点,并邀请部分同学和老师对学生的表达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语言是否通顺进行评比打分。以上措施,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能力,为日后进入临床能够同患者、同事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解剖学中的许多内容,存在着相互依赖或互为因果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在在记忆过程中注意反映这种联系。把那些时空上接近,性质上类同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课上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会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如由髋关节的稳固性想到髋关节囊坚厚、髋臼较深;讲了右心的结构,可让学生们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自学左心的结构。有的内容可用对立理想来记忆,如由交感神经的结构、功能特点想到副交感神经,这样正反对比形成联想,记忆必然深刻。

人体解剖学综述例3

一直以来,由于受到解剖学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护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一直是感到枯燥、乏味的。解剖学是医学教育培养护生成为合格医护人员的一门基础学科,里面涉及到的一些知识内容比较琐碎,对于护生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基础文化就很薄弱,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中会感到困难。根据护生的性格特点来说,他们朝气蓬勃、热爱学习,对一些新鲜的事物会感到极其富有想象力和学习热情。但是在解剖学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是在被动的接受学习,甚至有个别学生不愿参与到这门课程学习中,最终导致老师教学累,教学质量差的效果。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护生专业的学生不愿参与其中呢?主要就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没有吸引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为此,在解剖学课堂上,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护生学好解剖学这门课程的有效教学途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实践教学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与教训,针对如何构建高效的解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出了自己几点想法。希望对今后的解剖学教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请看一些论述探讨。

一、首先我们来谈一谈解剖学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以自我为教学中心

在以往解剖学教学中,教师一直处在应试教育教学上,经常以自我为教学中心,忽视学生的存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看成式教学的主体,很多教师一直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只会扼制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在学习的工程中会感到疲倦、教学质量下降。

2.学生综合能力不高

很多学生都是有学习成绩不高,无奈之下选择的这门专业,不论是学习还是各项综合能力来看都不高。随着学校对招生生源来看,其整体素质都欠缺,而且整体素质也都不高。主要表现在,这些学生整体综合能力低、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也很差等。这些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目标,所以导致在学习中经常出现旷课、逃课现象。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3.解剖学教材内容缺少针对性目前,很多学校使用的解剖学教材内容来看,还在使用者传统的教学教材,真对于护生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针对性。4.解剖学教学实验室设施落后现今,很多解剖学实验室基础设备设施落后,缺少对护生专业学生的实践指导,从实际实验教学情况来看,解剖学实验室与护生专业学生的学科特色不符,二者没有很好的融合,最终导致未能实现培养护生的教学目标。

二、针对以上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措施

1.明确教学目的、优化课程结构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职业岗位分化发展的结果,它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的。基础医学教学侧重强调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填鸭式的授课。在教学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对于教师灌输的概念缺乏理解和主动的学习,课后学生机械的记忆重复消极的应付考试,教学效果通常不尽人意。因此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将人体解剖学课程按临床专业课程的应用设置为若干任务模块,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始终贯穿“解决具体问题,处理实际任务”的中心思想。从而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完善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在学习基础医学理论的同时拓宽临床应用的外延,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

2.弘扬学生主体性的具体措施

一方面要适当激励,因材施教。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帮助其跟上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适时鞭策,在立足“三基”基础上拓宽学生知识面。尊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首创精神。注重教学活动的反馈,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力求学生的均衡发展。在教学进程中着力构建和谐、民主、平待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人本性,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人文渗透。对于护生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多数为女生,故而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教学中应用的各种教具,尤其是各种具有一定刺激性的尸体标本存在恐惧和抵触情绪,甚至可导致极少数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极易干扰和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因而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亲历亲为,用唯物主义者观点正确引导学生克服恐惧、怕脏的紧张心理。针对少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应及时地对其加以引导和调整,让学生从思想上放下包袱,从内心深处走出狭隘的、片面的、错误的认,,能够大胆参与教学,充分利用实物标本增加学习的感性认识,增强记忆理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传授这门学科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意识到传统教学中暴漏出来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更要看清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中根据护生专业学生生源情况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构建高效解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一定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本文对于解剖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首先对解剖学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自己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构建解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实际上,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还有很多,但由于本文字符的限制原因,只能阐述到这里。事实上,还有很多有效的教学举措没有阐述出来,希望在今后的此文章描述分析中有更多的同行加以阐述。

作者:宁鹏 单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分院

参考文献:

[1]丁自海.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解剖学专业委员会首届护理解剖学研讨会在济南召开[J].解剖学杂志.1997年02期

人体解剖学综述例4

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模式,主要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采用相应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和素质培养,使其达到预期培养标准[1]。中职院校教育应注重学生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行业适应能力[2]。实践竞赛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有机的结合,更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够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符合中职院校素质教育的要求。《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最主要的基础课程,在医学生培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实践竞赛教学是加深学生的理论认知度、培养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环节[3],为帮助学生巩固人体解剖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人体结构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丰富第二课堂教学,为后续医学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我校于2014年10月25日在学校大礼堂隆重举办14级新生《人体解剖学》实践竞赛,也是我校首次举办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组织实践竞赛

1.竞赛对象:2014级全体学生。

2.竞赛流程

为保证本次比赛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由《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老师统一命题并做好保密工作;由任课教师和课程组教师对比赛进行监督。

本次比赛设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环节。

初赛:由《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老师统一命题,采取闭卷考试并有各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负责改卷,根据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平时表现,由班主任推荐5名优秀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复赛,共计25个班。

复赛:由《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老师统一命题,对参加复赛的班级学校统一组织闭卷考试,由《人体解剖学》老师负责改卷,并以班级为单位,选取总分最高的10个班级参加决赛。

决赛:主要考查《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1)参加决赛的同学,带好学生证和笔。凡与《人体解剖学》相关的资料、书籍一律不准带入考场,决赛期间不准交头接耳,如有作弊者,取消比赛资格。

(2)参加决赛的同学先在第一赛场集中,竞赛组首先委会宣布相关注意事项和要求。实行三个环节比赛制。

决赛内容:

第一赛场:人体图片分析(30分)

采用多媒体图片展示3幅人体学图片,考生按要求在10分钟内描述图片中的解剖学知识。每幅图片10分,批阅教师依据描述的准确性、完整性给分。

第二赛场:临床案例分析(30分)

采用多媒体展示提供3个常见的临床案例,每个案例10分,考生依据案例题目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答题,批阅教师依据描述的准确性和相关度给分。

第三赛场:人体组装复位(40分)

选手先抽签抽取下述赛题中的一个,要求在5分钟内完成人体骨骼组装或将体腔脏器进行复位,监考老师依据组装或复位准确度现场给分。

(1)组装上肢骨和下肢骨,注意骨的位置,前、后面及左、右侧。

(2)组装上肢骨和躯干骨,注意骨的位置,前、后面及左、右侧。

(3)组装下肢骨和躯干骨,注意骨的位置,前、后面及左、右侧。

(4)组装人体体腔器官,注意器官的前、后面,左、右侧,上、下面及毗邻关系。

本次竞赛得到了校领导、教务科、学生科的大力支持,本着公平、客观的原则,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4名,校领导为获奖班级当场颁奖。

二、实践竞赛后的总结

总结本次竞赛,我们既有不足,又有收获,具体如下:

1.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决赛选手的选定:由于时间仓促,初赛和复赛都是采用闭卷考试,没有把实践竞赛的内容融入,所以决赛班级的选手并不能完全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有些班级选出的学生可能不是最好的。在以后的竞赛中,考核必须加入标本的考试,并由任课教师结合平时上课的表现来确定决赛名单。

(2)评委方面:不同评委对赛题的理解、要求及标准不同,度把握不统一,评委人为因素较大,同一幅人体图片、同一个临床案例可能会出现有差异较大的答案,对考生是不公平的。我们将总结经验,在以后的比赛中,课程组将提供统一的标准答案,相同的赛题指定一个评委评阅,达到公平、客观。

2.收获及体会

经过精心组织与安排,在学期初我们召开了各班的学习委员会,将本次实践竞赛的内容、精神文件作了学习及下发。任课教师和学生对本次比赛都很重视,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进了教与学的互动,丰富了第二课堂教学,增加了实验课的开课量,大大提高了实验课的学习气氛,提升了教学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本次《人体解剖学》实践竞赛活动为试点,丰富比赛内涵,完善比赛形式,把本次实践竞赛建设成为年度常规比赛,并逐步向中职其它学科推广,也为其它学科开展类似实践教学提供参考。通过对本次实践竞赛的策划、组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增加了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完善了人体学题库,积累了组织大型赛事的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通过正常人体学综合课程的教学实践,既使学生获得了本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4];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有利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实践竞赛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从教学理念、方法、设施、方式等方面进行一定的革新,并循序渐进、统筹计划,才能有效开展。实践竞赛教学可以使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不脱节,并有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个性特长发展,其更能实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总体目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81-84.

人体解剖学综述例5

中图分类号:G8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1-0066-04

当今社会科学迅猛发展,体育科学及运动医学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作为基础学科的运动解剖教学重要性日益凸显。只依靠传统的讲授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体育院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及其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殊意义。

1运动解剖学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1.1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不够完善

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都是课程的重要环节,它是以正常健康人体的形态结构为基础,在运动条件下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变化和适应的学科,内容涵盖解剖学基础和体育科学相关的基本理论。运动解剖学虽是基础课程,但它与运动实践联系非常密切,学习本门课程可以让体育专业的学生加深对体育技术动作、常用身体练习方法的理解,在掌握足够的解剖学知识基础上为提高技术水平、预防运动损伤等运动实践服务。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大部分体育院校对运动解剖学等理论课程课时进行了缩减,很多体育院校运动解剖学课程课在教学大纲中的设定由上世纪90年代的108学时减少到现在的72学时,由于总体课时的缩减,实验课时也相应减少,一般为10~12课时。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以人体解剖学授课内容为主,对在此基础之上运动解剖学讲解不深入,不透彻的问题。

1.2授课方式单一,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不足

运动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直观教学十分重要。运动解剖学由于课程特点,专业术语、专业结构描述较多,知识繁琐,抽象难记,使该课程成为学生难以掌握的一门课。传统的授课方式基本由书本、粉笔和挂图组成,近年来随着电脑的迅速普及,Ppt课件已经基本取代挂图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手段更新了,但还是没有脱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难以活跃课堂气氛,往往使学生觉得运动解剖学枯燥无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烦心理。另外,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主动思考的时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若不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学生将失去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走入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的误区,这显然对他们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本学科发展不利。

1.3教师学科构成单一,对外交流机会较少

目前,我国从事运动解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多来自医学院校,对体育专业知识了解相对较少,授课时把教学对象当作医学生来教,把运动解剖学当作人体解剖学来上。部分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及忽略了人体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的差异性。由于体育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同,对运动解剖学知识接受能力不同,从事专项不同,对知识选择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大球类专项的学生对下肢各关节的结构和损伤相关知识更为关注,小球类专项的学生则对上肢各关节相关知识更为关注。另外,由于全国各所院校学生扩招的原因,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很多年轻教师毕业后经过短暂的培训甚至未经培训就直接走上讲台,与兄弟院校甚至本专业老教师学习交流教学经验的机会非常少。

1.4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

实验课课时比例偏少,一直是运动解剖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一点常常被忽视,部分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验标本教具不足,而且,一般实验授课仍遵循理论课按行政班级的授课方式,现有本科院校,行政班级人数多在30-50人之间,理论课授课一般不受上课人数影响,而实验课如继续按传统行政班级授课,则会导致在实验设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上课人数过多,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学生课堂纪律差。学生对于实验课重要程度认识不足,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在授课过程中存在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基于以上原因严重影响实验课授课质量。

1.5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多年来,对入学新生调查了解发现,绝大多数新入学考生在高考前都全力以赴地复习文化课,而报考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还要进行系统地训练,每天运动的时间较多,身体消耗比较大。加上之前多年的训练,学习文化课时间减少,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化课的认识存在误解,不喜欢也不认真对待,所以当接触到运动解剖学这门专业性较强,术语、名词记忆较多,一些复杂的传导通路理解较难这样的课程时,很多学生力不从心,畏难甚至厌学者比例较高。

1.6考核方式、内容不尽合理

考核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大多数院校采用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是笔试及平时成绩各占一定比例。从考核的具体内容而言,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相对忽略了学生对于运用运动解剖知识分析体育实践问题的能力的考核。这也是教师在授课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体现。学生需要背的东西很多,学起来内容比较枯燥,为了应付笔试,复习时更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结果导致学生们学得死,学得烦,记得陕,忘得快,脱离实际,掌握知识也不牢固,很难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的真实理解程度。

2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设想

2.1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在实施教学过程之前首先明确运动解剖学的总体目标,然后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讨论,仔细钻研教材,找出不同符合专业各自特点的知识,重新修订和编排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符合经济社会发需求,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依据专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要求精讲少讲但重点要突出、难点要明确,要安排好讲授的内容对学生自学的内容、范围进行认真的分析、安排和导,以解决授课课时数缩减所带来的教学难题,达保证教学体系完整的目的。在确定具体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人体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授课比例问题。在讲述人体解剖学知识基础上突出其形态结构和运动的联系。

2.2采用多种方式授课,优化教辅手段

在教育观念上要破除一次性教育模式,教师要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结合体育实际,建立和完善一种既注意拓宽知识面,又注意培养实际能力的多层次终生教育体制。通过启发和讨论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激发他们去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课堂是自己的学习场所,不再只有教师的声音,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强制性的枯燥无味 的事情,而看成是一种紧张愉快的求知增智的活动。从而对学习就会有兴趣,就会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单一讲述加板书形式,更多的采取文字叙述加CAI课件,配合活体观察、标本模型、计算机模拟等多种媒体并用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多种器官,让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取向信息互动。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体验来获得知识,使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了“活、真、动”,从而实现了多信息、大容量、多趣味的高效教学模式。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只片面追求“高学历”是不对的,必须要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知识讲通讲透就够了,现在则远远不够,学生需要更大范围的“来龙去脉”。因此,需要在课堂上适时适量加入一些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校内培训以及外出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对体育运动及解剖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体育院校教师知识层次。

2.4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观察能力

运动解剖学由于其学科特点,在教学中会出现大量名词、身体形态结构的定位等,单纯课堂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本学科知识的理解,还容易给学生造成枯燥乏味的印象。而实验课教学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在实验课授课时,课前应布置学生对本次实验课要进行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复习与预习,避免课堂上出现不知所云、一知半解等现象。实验课授课中要避免教师满堂灌,言简意赅的将实验内容讲解清楚,同时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穿插提问,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课后可以布置实验作业和实验报告,以强化学习效果。同时,可以利用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更为立体动态的效果,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外,将传统行政班级,拆分为15~20人的小班授课,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还可以提高授课质量,是一举多得的选择。

2.5端正学习态度,促进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要因材施教,特别是对于运动训练专业中一些文化课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给与积极阳性的鼓励,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对于本门课程的畏难情绪。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具体知识的讲解,多举生活中和体育运动锻炼中的实际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根据学生听课效果,及时抛出问题,提高其注意力。并鼓励学生针对某一研究热点,进行积极讨论,提升其参与意识和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三,可以选取部分课时,让学生自主、自愿准备10-15min的教案和课件,轮流讲课,在使学生表达能力、胆量得到锻炼的同时,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6完善考核方式,促进素质教育

考核作为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曾对运动解剖学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查,发现这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调查中,对此问题作出问答的114名学生中,87.72%的学生认为应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理论试卷、实际操作、平时作业等,避免一张理论考试决定结业成绩的应试教育模式。对公平、公正、准确地考核学生能力方法应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考核可分为平时测验、笔试、口试三个部分,平时考核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笔试是教学活动结束时,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作出评价考核,口试是对学生动口、动手能力、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只有把这几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评价一个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这三种考核形式,能促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运用,促进能力的培养。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能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不去死背书,死读书。才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动口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顺应社会竞争创造条件。3结论

总之,运动解剖学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教师和学生双方入手,调动二者积极性与能动性,加强实验教学并完善考核方式,如上述几方面齐头并进,形成合力,则对于运动解剖学教学质量提高有一个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学有法,无定法,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只有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的经验,在教学实施中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才能提出对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有益的思路与方法,才能使运动解剖学教学得到不断发展,以满足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永贵,宋斌.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药指南,2011(10),168-169.

[2]廖小华.对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110-111.

[3]宋高晴,石峰.对《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124-125.

[4]杨赳赳,王国军,王国基.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8):209-210.

[5]周红林.运动解剖学PBL教学模式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9(13):141.

[6]刘宏骞,赵金良.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2):69-71.

人体解剖学综述例6

一、研究背景

实验教学是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和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人体解剖学主要有《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组成,实验课基本上还是按课程孤立设置,学生按照编好的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由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模式,学生都是在“接受性学习”,缺乏“自主探究学习”,整个实验缺乏系统性、全面性以及创新性。因此,通过对原有的实验教学定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校五年制医学专业采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分别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完成的模式,我们初步尝试将原有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实验进行整合,在前期系统解剖学验证性实验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由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教学安排,分不同层次、由浅入深提出实验任务,学生自主选择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确定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经老师审核后开始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完成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的新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由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再由实践操作到创新和临床思维能力的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在时间安排上,课内课外并重,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部分标本制作的实验内容。另外,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局部解剖学的部分实验进行独立的设计,改变原来的实验依托理论的模式,要求学生根据临床手术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设计,在尸体和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将现有的课堂教学、课外专题讲座、课程实验、课外第二课堂等实践形式向课外科技创新、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SRT)、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新苗计划等活动延伸,不断丰富课内外一体化自主研学平台的内涵,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做合一,扩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内容,有效的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就是要构建教与学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课内与课外教学为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

三、教学内容改革

对现有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结合教学大纲和高等教育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改革的需求,按照分层式实验教学的模式;增加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增加实验的开放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了改革。

1.拓展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层

在系统学习解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穿插讲解对尸体解剖的一般方法、解剖器械和操作方法、基本解剖方法、标本防腐固定法、血管灌注技术、淋巴管灌注方法等实验对学生进行解剖学实验技能训练。课堂并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解剖学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撰写,布置学生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使学生掌握解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熟悉常用仪器的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及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2.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解剖学实验教学

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内容相互穿插并与临床及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结合起来。将实验课内容分为骨学、节学、下肢、上肢、头颈部、脊柱区、胸部、腹部、盆部与会阴、感官、中枢神经系统十一部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一章节(如上肢、躯干、头颈部等)实验开始和结束都由教师进行15min的结合临床案例的前言和总结的讲座,使学生认识到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如何与临床结合。以颈部为例,我们通过和临床医师及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的教师一起讨论,把颈部的内容提炼成以下几个问题:(1)简述颈动脉鞘内结构的排列关系;(2)甲状腺切除术时,从皮肤切口到暴露甲状腺依次有哪些层次结构,术中需特别注意对哪些重要结构的处理,为什么?(3)气管切开术选择何部位,到达气管要经过哪些层次结构?(4)左、右喉返神经的来源和走向有何不同?(5)颈部皮神经的分支分布有何特点?颈部局部麻醉宜选在何处?(6)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有何结构特点和重要毗邻,对深静脉穿刺有何影响?上课时先由带教教师介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步骤、手术中应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然后将问题一一列出。

3.以创新为导向的解剖学实验教学

该部分实验分为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和课外研究创新型实验两类。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由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学生独立实施过程,教师全程指导、启发和评价,使学生从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文献查阅、论文撰写、报告与答辩等各个环节得到一次全面的创新能力和方法的训练。比如教师结合某些知识点或关键的实验技术,提供一些与临床联系较紧密且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作为实验教学内容以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在第一、第二阶段已掌握的理论和的技能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实验,并根据完成情况提交实验报告、实验作品或学术论文。

课外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形式为:给定有关题目;各种大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子课题等项目。让学生通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自主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实验指导书修改为由浅入深、由验证、综合再到设计创新的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学会正确查找资料,设计综合实验,正确记录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一步作出判断、推理的能力;正确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书籍、工具书及其他信息源信息已解决临床应用中的问题的能力。同时借鉴借鉴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进度安排临床病例讨论课,提供相应的病例设计问题和相关的参考书籍书目,让学生围绕病例,通过书籍杂志和网络、用解剖学知识解决问题。

2.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对临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如常见病的手术治疗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虚拟人、医学仿真技术等现代化实验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学校的BB平台、已经建好的人体解剖学PBL教学平台和人体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把虚拟实验、医学仿真实验和临床实践问题想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与创新和临床应用接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将尸体上的实际操作和虚拟仿真、现场授课和多媒体课件、网络化远程互动和掌上智能式平板虚拟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各种实验教学媒体进行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技术的临床应用性和常见手术操作的前瞻性,促进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的结合。同时让学生了解先进的手术操作技术及其应用,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3.课外开放实验。在开放性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内从事提前设计的,教师审核通过的实验,也可以完成课外的实验,以学生为中心,自主设计制作的人体解剖学标本制作大赛。开展“解剖学实践大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愿参加,自由组合,设计方案,拟定操作步骤和程序,在教师和实验师指导下,完善方案,独立完成解剖学标本制作和实验报告。如学生制作阑尾炎手术的解剖学入路。

4.运用先进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实验成绩采取平时成绩同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相结合的做法。鼓励学生实验中有创新。(1)实验报告为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总结能力。此部分成绩约占总成绩的30%;(2)以实验考试、考核成绩反映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考核的内容除解剖、观察标本外,还应包括X光片、螺旋CT图片阅读及相关临床病例分析、讨论等)。此部分成绩约占40%;(3)学生设计方案及实施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式与实践能力。教师根据学生查阅文献情况、实验设计水平、实验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和科研论文撰写情况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此部分成绩占30%。

五、结语

人体解剖学综述例7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

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5天。

第三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

四、成果

(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

(2)、实测地层剖面图3张;

(4)、1:10000地形地质图1张;

(5)、1:10000构造纲要图1张;

人体解剖学综述例8

[中图分类号] R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305-01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中医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所有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临床专业课程中都开设有《针灸学》课程[1、2]。近年来,将计算机软件运用于《针灸学》学习的试验和研究的相关报导也屡见不鲜,此类教学建立新的学习理论形式, 以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提高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3、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现在市面上的诸多《针灸学》学习软件的层出不穷,产品间的良莠不齐的现象,下面就自身的体验浅谈在针灸学教学中应用可视化虚拟3dBody解剖学软件的体会。

1 多媒体软件的运用现状 “常规模式”传统的多媒体多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为主,学生学习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体授课制, 在医学的理论学习过程中, 这些手段便显得单一、乏味、缺少动态变化,对学生感官刺激性弱, 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此类学习模式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高级模式”学院现有的上海腾鹰公司所开发研制的《多媒体人体腧穴系统》开展理论学习,系统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文字、数据、图形、语言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 并辅以动画、音频、视频信息,使学生得到更完美更直观的综合信息。它具有信息载体的多样化、集成化、交互性以及非循环性和非纸张输出形式等特点。该系统通过多维化的信息进行变换、 组合和加工,大大丰富信息的表现力和增强信息的表现效果,通过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注意力、理解力和保持力,在学习实践的云游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此系统需要配备专门的场地、计算机等外部设施,以及在使用过程中高昂的维护费用,使得该系统的使用受到空间、时间以及经济条件上的限制,仅有为数不多的在校学生能从中受益。

2 虚拟3dBody解剖学软件的运用和体会

2.1 完整的数字信息为学习提供完整的资源 作为一个《针灸学》学习平台,软件将针灸学、大体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表面解剖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习更具有连贯性、关联性。软件通过断层图片构建人体的空间结构,为获取、储存、利用和显示复杂图像提供了方便。无需复杂的标注,只要将计算机鼠标移到某一解剖结构上,通过超链接则该结构的详细说明便会显示出来。并且可以显示某一部位的断层图像,还可将该结构立体显示,并可旋转。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既生动又形象,学生可直观地、立体地和动态地学习。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它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对人体结构进行的立体演示,将教学中某些难于讲述的复杂的宏观与微观的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教学内容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趣味,与传统教学方法及同类的解剖软件相比,显示出强大的优势。

2.2 自主开放性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节省教育资源 软件可以通过校园网共享,只需要要有一网计算机,即可随时随地地进行《针灸学》的学习,打破了传统学习模式的时空限制。通过这种“人机对话”的学习方式,学生可直观地、立体地和动态地学习知识,从而加深记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点穴练习”通过鼠标的点击、选择即可完成腧穴体表定位逐层解剖、构建结构、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等。学生在可利用软件反复的虚拟练习。在头脑中形成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以及各器官、结构间的空间概念之后,成竹在胸。随着对人体空间结构认识的加深,在实际取穴的操作中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在降低了点穴实验课耗材损耗的同时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育资源的很大的节约。

2.3 完善解剖知识与提升专业技能

2.3.1 巩固解剖知识准确定位腧穴 古人已有腧穴多当“肌肉之理节解缝合宛陷之中”的归纳,明确指出了腧穴位置与解剖标志的密切关系。因此熟悉解剖标志对针灸学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针灸学中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有以下几种[5]:体表固定标志取穴法: 指依据人体五官、发际、指(趾)甲、、肚脐等固定解剖位置的取穴方法;肌性标志取穴法: 即利用肌肉、肌腱作为标志取穴的方法;骨骼标志取穴法:即利用骨骼标志作为取穴定位的方法;综合标志取穴法:即综合以上三种解剖标志定位取穴的方法;活动解剖标志取穴法:指以采取相应动作姿势出现的标志为取穴依据的方法;在软件中可以按照不同定位方法的需要通过鼠标的点击、选择即可完成逐层解剖、添加某结构、器官及系统组建、3D模型的360°旋转,实现从不同角度观看同一结构,并通过拉动显示尺度放大或缩小图像显示,通过以上操作来加深腧穴体表定位和解剖结构的认识。

2.3.2 熟悉解剖结构提高针刺安全 在针灸治疗活动中应当把病人的安全放在首位,随着解剖学的不断发展,许多“禁针穴”都被证明这些禁针穴位多为内有重要脏器、大血管、眼周或不便针刺的部位。而教材中与这些知识点相配合的仅包含一些说明的文字和二维的图片进行说明这样在学习过程中达不到加深印象的目的。而通过软件的演示,学生能认识穴位由浅到深的解剖结构,真正明了为什么危险穴位针刺操作中要有哪些注意事项,针刺操作中应该怎样处理才能避免针刺意的发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效果,书本中那些禁针知识也就变得易懂而且记得牢了,更加提高了临床医疗活动的安全性。

2.3.3 解剖用于指导提高临床疗效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神经和运动系统的疾病,解剖知识是一直贯穿其中的。例如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不同颈椎节段的椎间孔通过的神经根不同,而导致颈椎在反生病变时,神经根受压迫的情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还有的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刺激神经干、神经根的方法,即取穴时以刺激局部所过神经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疗效。上述疾病的诊疗过程都是建立在医者对人体神经走向有了充分的认识以后的,而在该软件的神经系统功能部分可作为医者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一个必备的辅助工具。

3 充分合理的运用虚拟3dBody解剖学软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扎实的解剖学知识是学习《针灸学》的重要奠基石,而虚拟3dBody解剖学软件作为现在市场中解剖软件的佼佼者,掌握并运用该软件对《针灸学》的学习,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

[2] 梁繁荣.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人体解剖学综述例9

2 科学记忆法对解剖学教学的指导作用

    2.1 注重学生对解剖知识的第一印象,打牢识记基础识记是学习主体产生记忆的第一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 的记忆按照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时 记忆。记忆与刺激的强度有关,其始于瞬时记忆,即刺激作用后 0.25 -2 s的瞬间所产生的记忆,此时间段所记忆的信息比较形 象生动。记忆第一阶段为信息从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的转变过 程,记忆信息的保持是其转变为短时记忆的前提条件,而特定信 息能否顺利进入短时记忆则取决于这些信息受到的关注程 度[1]。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接受特定信息时,应该充分利用学 生的选择性知觉,先将重要的刺激信息传递给学生,以吸引其注 意力而引起瞬时记忆,并将其转变为短时记忆。笔者在解剖学 绪论的讲授中即强调解剖学在后续学习中的重要性(为通向临 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医学中超过1/3的名词术语来源于解剖学 等),从学习之初就让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使 教师所讲授的各章节知识点,都能刺激学生形成有效的记忆。

对于初次学习的解剖结构,教师遵循记忆的表征化原则,使 用生动直观的表象来帮助学生建立记忆的第一印象。如肛管的 相关结构(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比较复杂,学生对其空间 关系难以理解。教师在讲授肛管时使用紧贴黑板张开的手模拟 该结构:伸直的手指代表肛柱,相邻指根间的皮肤代表肛瓣,指 根间皮肤与黑板间的陷窝代表肛窦,指根及其间皮肤上缘的连 线代表齿状线2],见图1。如此讲授,学生觉得特别形象生动, 记忆效果也非常好。对于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采用联想记忆法(联想化原则),帮助学生建立从形态结构 联想到生理功能、从基础理论联想到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使学 生意识到,现在所学的解剖结构对其他基础课程及后续临床课 程的学习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在讲授胸膜及胸膜腔时, 除对其结构和分部进行介绍外,为加深学生印象,还简要介绍了 胸膜(腔)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并让学生课后思考胸膜腔损伤 (气胸)时,可能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对 解剖结构进行理解和记忆的能力。在解剖学习进入到一定阶段 时,教师遵循记忆的组织化原则,针对特定的解剖结构或临床问 题、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合适的内容,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 料、撰写综述,将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前沿进展都联系起来,对这些内容具有全面的了解。通过上述措施的施行, 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有助于学习的知识从瞬 时记忆转变为短时记忆。

2. 2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加强对解剖结构的记忆保持是指已获取信息在大脑中的储存及巩固过程。信息在 短时记忆环节贮存的时间短,在无复述的条件下仅能维持5 ~ 20 s,最长也不超过1 min;同时,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仅有 (7 ±2)个组块。只有及时的复习和巩固,短时记忆的知识才能 进入长时记忆。根据短时记忆的原理,为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 能进行有效的短时记忆,教师将解剖实验课分为3个阶段:提示 性讲课、观察标本(解剖操作)、小结,各阶段均囊括适量的知识 容量,防止信息超载,以保证学生对讲授的知识能进行有效的短 时记忆。在提示性讲课阶段,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本次课的重 点和难点内容,讲授方式上注意合理的短暂停顿,以保证每次需 记忆的信息量在(7 ±2)个组块内;在观察标本或局解操作阶 段,采用学生相互交叉提问及教师抽查提问的方式,并即时通过 标本结构的观察来验证,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课堂小结阶 段,则将一些分散的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学生对这些 知识的印象。

学习的知识积累到一定量时会发生相互影响,出现前摄抑 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也称前摄干扰,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 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反之,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 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倒摄干扰)。抑制一般产生于 学习2种不同而又彼此类似的知识点时,针对此作用,教师采用 列表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等方法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而加以 克服。如将上肢骨与下肢骨相比较,指出其异同,以减少干扰; 再如在讲授男性尿道的3个狭窄时,学生可能会受到之前所学 的输尿管、食管狭窄(3个)的干扰,因此,教师将男性尿道与输 尿管、食管的狭窄列表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进行对比和记忆。 而且,教师也鼓励学生在睡前和清晨等无干扰的情况下复习所 学内容,以达最佳记忆效果。

艾宾浩斯等证实人的记忆存在“过度学习”效应3 ,并且其 “度”是150% ,即学习内容达到初步掌握的程度后,如果再用原 来所花时间的一半进行巩固,使学习程度达到150% ,将使记忆 得到强化,所记内容是最牢固的H。根据该理论,教师让每位 学生自我分析、总结自身记忆的“度”针对解剖学重点内容的 学习,按照增加50%记忆程度的办法实行,克服因记忆度不足 而导致的遗忘。

2. 3科学安排解剖学知识的再认和回忆记忆的知识点在整个材料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可以产 生影响,即位于材料两端的内容易于记住,位于材料中间的则难 以记住,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的“系列位置效应” 5。为了克服 “系列位置效应”的影响,教师在阶段性复习时,打乱教材章节 框架的顺序,借助于提纲网络法,从分散的知识点中找出内在联 系,理出脉络,按照逻辑关系将尽可能多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 知识网络体系。如在复习心血管时,由主动脉穿膈肌的主动脉 裂孔,联系到膈肌的形态、3个裂孔的高度及其穿过的各结构, 将运动、消化等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的相关知识通过膈肌联系起 来。这样不仅消除了 “位置效应”的影响,而且将不同的知识点 有机的融合起来,有利于学生不断的复习。

人体解剖学综述例10

人体解剖学是整个医学课程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人体解剖学的知识贯穿于整个医学过程。人体解剖学是对人体正常结构形态的研究,其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正常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人体的层次结构、各个器官的毗邻位置关系,所以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结构的形态、位置、组成、名称就非常重要。但是由于人体解剖学的内容量大、难学、难记、易忘,学生普遍反映人体解剖学难学。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一、主次分明

主次分明主要是以人体解剖学为主,断层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为辅。解剖学的课时少、内容多是多数医学类院校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解剖学需要以人体解剖学为主,断层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为辅。人体解剖学是对人体正常结构形态研究,断层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均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所以,人体解剖学是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也是授课的主要内容。断层解剖学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人体不同断面上各器官形态结构、毗邻关系的科学;局部解剖学是以某一局部为中心描述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的科学,因此断层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是以简要介绍为主的。但同时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做有限的、突出重点引入,引导学生自学。

二、加强实验课的作用

加强实验课作用主要有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提高实验课的学习效果和加大实验课的考核力度。由于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所以人体解剖学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就是结合标本进行具体的讲述,也就是进行实验课。所以在这种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减少理论课的学时,以使学生有更多的直观学习的机会。加大实验课的考核体现在实验课的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比,实验课的成绩以占总成绩的30%~40%为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重视解剖标本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三、重视多媒体

现在的教学中多媒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等多种方式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形象逼真地显示出来。相比传统的模型、挂图甚至标本弄到教室上理论课的方式要轻松得多,同时效果也明显的要好于传统的方式。多媒体教学可以给教学带来很大好处和方便,其更新内容的频率高、课堂丰富和直观教学。所以在理论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多媒体的作用。

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在课下以自愿组队的形式组成学习兴趣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讨论的题目,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围绕该问题自己主动去搜集关于该问题的大量信息和前沿知识并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给予指导并进行修改。每个小组最后把该组的讨论结果撰写为综述报告,报告给全班同学。通过该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养成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正确对待理论和实验课

在理论课上,教师要着重讲解每一个章节的重点要点,使学生心中有整体印象;而在实验课中,教师要尽量的少讲,每次只需讲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观看标本的时候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每当学生在学习标本的时候遇到困难和疑惑的时候,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到图谱、挂图、教材中寻找答案。

六、教师自身也应不断提高

人体解剖学的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对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师而言,不但要在课前仔细认真的备课,还要在更多的时间内去解剖尸体,以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如有条件更要多出去学习、进修,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结语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中的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是后来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及对知识灵活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同时我们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