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难忘的一课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4 09:36:04

难忘的一课教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例1

高三一轮复习课功能有三:一是唤醒功能。学生一般存在旧知识的暂时性遗忘或较深度的遗忘,而教师一但提及或引导学生回忆该部分知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便会被唤醒;二是重组功能。通过复习,对零散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形成合理的知识架构,使学生达到易学、易懂、难忘的境界。三是提升功能。通过精选的例题及习题,以训练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解题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唤醒是为了再现,进而内化;重组是为了融合、打通,进而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是为了综合运用、灵活运用,进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唤醒功能中,对学生知识的唤醒一般是由教师完成的,最传统的模式是教师满堂灌,知识单向传递的应试教育模式,经常会造成以下现象:教师就好比唱独角戏,学生参与度低,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生,复习更多的是重复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浪费时间;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弱、学习习惯有待改进的学生,他们遗忘的知识点较多,虽然教师在这节课唤醒了他们遗忘的知识点,但是唤醒遗忘功能是由教师完成,所以学生很容易对教师复习过的知识点还存在遗忘,上课的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教师生怕学生记不住知识点,翻来覆去的讲解;学生被动的听,甚至教师讲了多遍却没有印象,讲得越多越糊涂,从而产生焦虑的心理,势必影响学习能力的提升。

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高效的学习方式,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模式。

事实上,学案的编写、使用不是新鲜事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复习学案的使用和之前的新课其实是一样的,虽然教师在课前把学案发下去,学生对照课本和笔记完成知识点后,仍然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讲一遍知识点,学生被动的听,然后布置海量的题目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这种形式只是换了一种包装,教师依旧是主体,而且这种模式还会因为学生需要在课前完成学案,反而更浪费时间,其实效率反而更低了。要想走出这种困境,关键在于学案如何正确编写和师生如何使用学案。

学案的编写,常见的设计主要由以下模块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达标检测、学习小结。下面就这5个模块探讨一下教师如何有效编写学案和学生如何高效利用学案,以达到高三一轮复习课的目标要求。

一、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在学习目标中,如果只给出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了解、理解、综合应用),目标和知识点笼统,学生不容易掌握该知识点在高考的地位,题型、难度、频率是如何在高考中体现的,就达不到设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目的。以电解池为例,在考试大纲中涉及到的要求是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学生单从大纲说明会觉得电解池的知识点难度系数低,只是定性要求,而且涉及的电源应该来源于教材,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历年高考题,会发现有关电解池的学习目标被分解为:

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会判断阴/阳极,根据离子放电顺序表判断阴/阳极产物。(特殊:如果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阳极产物为活性电极本身失去电子)。

2.能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3.利用电子守恒关系列出关系式进行相关计算。

4.新型电解池的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阴离子在阴极放电和阳离子在阳极放电)。

结合以上要求在高考中出现的难度和频率以及学生易错的知识点,自然能给出重点是:

1.掌握离子放电顺序表。

2.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阳极产物的判断。

难点是:(1)利用电子守恒关系列出关系式进行相关计算。(2)新型电解池的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阴离子在阴极放电和阳离子在阳极放电)。

通过细化目标、明确目标,从而使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有可操作性,是学生能一目了解,明白复习的方向及难度。

二、知识链接

在知识链接编写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尽量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这种设置形式,能使学生唤醒相关知识。在使用上,教师将学案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学习,学生不看教材、笔记,自己独立完成知识链接,并使知识网格化、系统化,再结合教材、笔记明确自己对知识点中尚存在的遗忘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重点标记,提醒自己这些知识点是自己的薄弱点。以前是教师唤醒学生遗忘的知识点,现在应该是学生自己唤醒遗忘的知识点。

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再重复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而是对零散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形成合理的知识架构,针对学生易错知识点和在此知识点上结合高考在原有的知识点上进行提升、总结,以达到知识重组的目的。

以有机化学基础为例,在知识链接中,学生填写有机物相关的概念、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后,而教师在课堂按照以下步骤达到知识点整合、重组的目的。

步骤1:将这些有机物按照烃―卤代烃―醇―醛―羧酸―酯之间的转化串成一条主线使得有机物性质形成网状图,不再是零碎的知识点。

步骤2:将已学官能团以表格列出,学生思考如何引入官能团以及官能团可以转化成哪些新的官能团。

步骤3:列出反应条件。学生思考符合反应条件的哪些官能团发生反应。

三、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包括三个方面的习题: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困难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编写完成的。这样既减轻了困难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调动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在学案使用中,注意通过作业批改与分析,掌握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措施。应积极倡导教师先做题后布置,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阅、有记录,及时分析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矫正或补救措施。

四、学习小结

这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板块,其实学习小结真正利用起来对学生的帮助是最大的。让学生学会多思考、多反思、总结遗忘知识点、易错知识点,如果积累下来就是一本自己的错题集,这对于后期复习帮助学生有指向性的攻克薄弱点是非常有好处的。

难忘的一课教案例2

在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中,两个“影子”的故事被媒体广泛流传。那是2001年冬天,我到山东淄博参加教育信息化报告会。淄博市上千名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挤满了偌大的电影院会场。会上,我请淄博实验小学的孟强老师展示了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奖作品“影子”,这是用Authorware制作的动画演示课件,讲解了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影子》。

紧接着,我播放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一个单元教学计划案例,名字刚好也叫《影子》。这是美国老师设计的教案和学生作业PPT,介绍了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测量、统计和总结太阳影子变化规律的研究型学习活动。

两个《影子》教学案例放完后,我请老师们谈感想,当时,会场上一片激动,爆发出雷鸣般掌声。老师们纷纷发言,谈美国《影子》教案对自己的震撼,谈教育理念的更新,谈要求每一个教师做课件的误区,谈当前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

逐渐地,我发现,在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中,真正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心底深处涌动的情感。

2004年,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在上海沪太路小学举办教师培训班,来自全国部分省市的2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活动。那天,有一项活动是让每一位学员回忆自己青少年时代心中难忘的老师,当几位教师向大家讲述当年难忘故事的时候,失声痛哭,现场参加培训的教师无不动容。以至于其他教室里的老师们深感奇怪:为什么那些培训学习教育技术的老师都在哭?

2010年暑假,我们在山东桓台世纪中学开展了一项主题为“让每一个教师成功”的信息化教师培训活动,目的是探索国家新一轮教师培训创新和培训方式的转变。培训根据该校的特点设计,加入了新的培训元素和活动,在全体教师参与、游戏、互动、音乐、故事、反思、设计、体验、交流中进行。当一位女教师登场朗诵自己头一天晚上撰写的诗歌《我不愿当老师》的时候,现场的许多教师和我,忍不住泪流纵横……

我不愿,不愿当老师/当我陪着学生上晚自习时/我的更幼小的孩子/独自在家/完成作业/我最怕她打电话告诉我:/妈妈,我怎么那么笨/有的数学题做不了?/我不愿不愿当老师/当我陪着学生课外活动时/是白发苍苍的170多岁的奶奶/骑着三轮车/吱吱呀呀/穿越汹涌的车’/带着我最爱的宝贝回家/……

近年来,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将故事、情感和多媒体技术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开始在国内学校教育中推广。有一个我们翻译制作的PPT数字故事――《泰迪的故事》感动了无数教师。《泰迪的故事》用简洁的画面、文字和音乐,讲述了一位因母亲过世而陷入学习困境的学生泰迪,在老师的关心下,成长为一个医学博士的动人故事。从上海、北京到新疆,每当我在教育技术培训中介绍数字故事,演示《泰迪的故事》PPT的时候,我看到,无论是年轻的女教师,还是刚毅的男教师,发红的眼眶中都噙着泪花……

更让我难忘的是,南国农、何克抗等学术界老前辈,用生命和情感,为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倾注了自己毕生精力。

2004年5月,年逾花甲的何克抗教授到四川绵阳成绵路小学指导跨越式教育改革项目,他一到学校,就深入到课堂听课,当时,一位青年女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上《火烧圆明园》一课。何克抗教授在现场评课,当谈到祖国因贫穷落后,饱受列强欺凌时,何克抗教授不禁声泪俱下,令现场的每一个听课的教师和学生感动。

2010年8月,中央电教馆、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承办的“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96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24个省级电教馆及多家专业媒体,约300多名代表欢聚一堂,弘扬南国农严谨的治学精神,研讨中国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纪念南先生90岁华诞。

南先生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讲台:“对大家,我只有两个字‘感激’!我知道,大家都是大忙人,有的前天还在上课,昨天就从北京赶来,参加这次研讨会并为我祝寿。我感谢大家……”说到这里,南先生情难自已,热泪纵横:“在这些年里,我是做了一些事情,但很多事情是靠大家做的,是大家的功劳。”

南先生说,三个“忘了”是自己的人生哲学:忘了年龄,忘了疾病,忘了恩怨。

难忘的一课教案例3

新课程要求教师与之同步成长,而有效实施难忘教育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简言之:“难忘教育”期待怎样的语文老师。

从大的方面而言,“难忘教育”追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人品学问的同步卓越,因而“人品学问”是核心内涵的关键词。同时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更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涉及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专业情意的健全三个方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专业人员”,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到达专业成熟的境界。

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世界潮流。1980年,《世界教育年报》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发表了一组系列文章,核心内容是:把教师视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工作者,专业化的目标是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知识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江苏省南通中学语文学科,曾经聚集了一批学问精深的先生。上个世纪初通中建校伊始,国文首席教员徐益修先生“江左国学大师”(王个簃语),以治学之余,报效桑梓执教于南通中学。徐先生一生“研治实学,不骛虚文”,这样的治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则“博洽多文,凝练厚重”。他的课往往旁征博引、山重水复,又要言不烦、文质彬彬。他以自己的丰厚学养奠定了南通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风格,并影响了一代代追随者、践行者。人品学问同步卓越的精神需要传承,卓越的前提是有坚实的专业基础,亦即“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课标”关于“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有如下阐释: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照学校的规划,积极开设选修课,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二)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的重心是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培养,但是教师的主体意识不强,对主体教育理论的理解不够都会直接影响到主体教育的实施。故而教师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是课程开发者和管理者,提升教师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实现与课程“同步发展”的前提。

(三)人格心理学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论者认为,人是积极主动、追求自我实现的健全的机体,自我实现是人性的本质。人本主义提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包括自我观念、积极关注、自我和谐和自我实现四个要点。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通中语文学科优秀教师群体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

(二)新课程要求下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有效课堂教学与难忘教育;

(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与难忘教育个案研究;

(五)难忘课堂教学实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文献研究

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南通中学语文学科的前辈人品学问同步卓越的回忆录

与研究论文。

(二)行动研究

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努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写出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

(三)案例分析

分析难忘课堂的优秀案例,探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在建构难忘课堂中的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1.材料采集——个案研究、教学实录;2.理论学习

(二)第二阶段:整理材料,分析研究;

(三)第三阶段:教学实践。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第一阶段

1.理论学习

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格心理学》与相关的教学理论,为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2.材料采集

搜集的教学案例有南通中学“导学式”教学案例,百年校庆“难忘教师”校友回忆录,研究论文有周度《南通中学前辈学者教学思想管窥》、许建平《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本化教师群体简介》。

(二)第二阶段

1.通过分析研究完成研究论文《从训练课谈语文教师对专业成长边际的突破》《30年前的名师们》。

2.确定走内涵式发展的专业成长方向。徐晓岚、李伟以古代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为专业发展方向。李伟的三篇论文《高中古诗词的人文教育价值》《古诗词意象教学三角度》《古诗词语言欣赏谈片》,有理论有实践,记录了个人专业成长的轨迹。夏立东的《内隐学习: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途径》,有力证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平台首先是教学”的观点。

(三)第三阶段

1.教学实践及公开课展示

开设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20多节。

2.个人专业成长目标达成

课题组成员分别获评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南通市直属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多人完成教育硕士阶段的学习,获得学位证书。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提升知能素质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课题组成员立足于学科专业理论,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读词小札》记录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由“教书育人”向“学术”领域“突破”的成长轨迹。

“小札”选唐五代两宋词人五十八人,选词约一百首。辑取古今词论,意在为非专业人士引入专业视角,提供一定的赏鉴武器。词论多选取灼见精警的。而札记有从某一词论生发开来,展衍深化的,更多的是融入个人情感的感悟,记录一般学术视野以外的解读体验。同时引进多元解读的观点,在继承的同时赋予了些许“现代”特色。当然,“个性化”又不能脱离词的“一般性”,因此特别注重词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音乐性的分析。

“散论”系作者多年来词学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心得,简择出四十篇,分为八个方面,每个方面涉猎五个问题,汇成一家之言。

《读词小札》作为“难忘教育”系列丛书之一2012年2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知识结构需要更新与丰富,要真正提升知能素质还必须突破学科界限。课题组以语文训练为切入口,从“多题一解揭规律”、“一题多解重多元”、“一题多变求应变”三个方面论述突破狭义的学科知识与借鉴其他学科的基本原理的重要性。研究成果《从训练课谈语文教师对专业成长边际的突破》发表在2008年10月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上。

《弹性表达之于情思的外化》一文是研修专业理论与“突破”专业限制有机结合的案例。“弹性表达”借助的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突破”专业限制求发展的思想方法的体现。“弹性”又是闻一多先生关于诗歌理论的重要学术观点。文章以丰富的材料,从“清灵而飞动”、“丰润而蕴藉”、“格高而韵远”三个方面,探讨弹性表达在情思的外化中的作用。实践着教师专业成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理想追求。

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是教学,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让课堂彰显“语言”的魅力》《内隐学习: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途径》《试论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简约而不简单》《论视觉文化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误区》等研究论文,反映了课题组成员在提升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

(二)完善信念系统

完善信念系统,需从健全专业情意入手。《30年前的名师们》一文深入到精神与器识层面探讨“难忘教师”的成长规律。“理想主义、薪火传承”是南通中学前辈们之所以令人“难忘”的两大显著表征,也是他们“美丽人生”的突出表现。“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不断实现主体精神的超越,是他们的人生得以美丽的原因,也是他们信念完善所在。“乐为人师,羞为经师”是他们的职业理想,也是“难忘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

课题组认为,理想主义者是最美丽的。正如美丽的色彩需要自我调配一样,要创造美丽的人生离不开审美化的人生设计。小到一个阶段,大到整个人生,都要有所规划。选择什么样的目标,追求怎样的境界,要了然于心。在进行审美化人生设计时,要关注社会,分析、总结现实人生,清理纷繁的主客观因素,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

要懂得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的轨迹只有一条,关上一扇门,才能打开另一扇门;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轨迹,美丽与否主动权在于我们自己。有了人生规划,我们还要积极地付诸行动。在践行中,学会挑战危机、障碍和困难,挑战从来不敢触摸的领域;在实践中,调整人生轨迹,完善人生设计。同时人生设计一旦完善,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要躬行履践执著不移,这样人生才得以美丽。

该文发表在2009年12月《福建教育》上。

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专业情意健全的老师,往往有自己的课堂教学审美诉求,教师的审美诉求,又是渗透在满足学科知识诉求、学生心理诉求的操作策略中的,而这些策略无不体现了教师“尊重生命,重视发展”的基本理念。《让课堂彰显“语言”的魅力》反映了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2010年12月《阅读与鉴赏》上。

综上,关于完善的信念系统我们的基本观点是: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优秀语文教师的精神本质;

乐为人师,羞为经师——优秀语文教师的理想境界;

尊重生命,重视发展——优秀语文教师的职业操守;

凝练厚重,博恰多文——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

(三)淬炼一支队伍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是最令人难忘的。课题组成员实现了各自专业成长目标,成为南通中学语文学科的骨干力量,并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娴熟的专业技能,在各类教科研比赛中获奖。

可题组成员还被聘为“江苏省优质教学资源(高中阶段)”研发创作团队主讲教师,面向全省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

难忘的一课教案例4

有很多难忘的时刻,学生突破性的思考给了我很多启发,真正给我补了一课。

难忘那篇《登高 》,当和学生讨论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中“落叶”的意象时,我引导学生从落叶两种色、形、时节等特征出发,得出了落木饱含衰败、迟暮的悲凉意味。这时班里的“智多星”主动举手,他提出“叶”字与大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所谓叶落归根,所以在外漂泊的游子能勾起故土之思。

难忘那篇《烛之武退秦师》,高一十一班的“大个子”刘冬提出一个意见,文章开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郑主要是得罪了晋,秦只是旁观,至多算好事者,掺和一把老点好处。而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时,却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把秦摆在了前列,此乃拍马于无形,乃高级谄媚之术也!说实在的,晋秦还是秦晋,自认备课“狠”下功夫的我可未曾注意过!

难忘的一课教案例5

“飞花落尽漫轻舞,儿童犹戏丛深处。雅致亭台涧水流,赏尽春光春意无……”对于家庭来说,不忘感恩初衷,春游才是不可错过的“温馨旅程”,亲近自然、依偎亲人、友好朋友,每一个“主题之游”都可以让春意愈加盎然。对于学校来说,不忘感恩初衷,春游才是不可无视的“素养课堂”,“寻春课堂”定会频频引导学生感念自然造化、“问春课堂”定会细细讲述先烈功绩、“踏春课堂”定会展现互帮互助的和谐场景,每一个“主题之旅”都可以让春色分外宜人。

不忘感恩初衷,春游才是“奉献之旅”,才是“协作课堂”。一是不忘感恩初衷,“奉献之旅”暖如春风。为了把对学校、对教师、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外化于行,也为了给学生做好榜样,校内外的参与人员在春游过程中应主动参与、及时沟通,帮助学校、班级克服春游过程中的收费、交通、选址、辅导等难题。在有效保障和规范春游活动有序进行的同时,也可以轻松完成理财、环境、民俗、历史等许多感恩教育内容,让感恩教育变得愈加生动、高效。二是不忘感恩初衷,“协作课堂”美胜春光。各种困难和障碍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途径、方式在各个环节“冒出来”,任何班队都可以趁机展示自身优秀的应急机制,也可以借机汲取先进的活动经验,每个班队都必须即时启动“援助互动”,在“协作课堂”里友好互动、相助相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在春游中遭遇各种“小意外”“小窘状”时,伸出援助双手的,或是获取帮助的,在友好情境中感受到助人的快乐、感恩他人的协助,同步体验到比春光还要明媚的情谊。这样的别样经历只有在春游的“感恩课堂”上才会拥有。

不忘感恩初衷,春游才是“平安之旅”,才是“鉴赏课堂”。一是不忘感恩初衷,“安全关心”浸满春意。因为心系师生平安,更是因为家校之间彼此感恩情结,只要有了春游设想,双方都会自觉开展安全主题教育,及时优化春游安全预案,细化到饮食、天气、交通、协作、守纪等不同环节,使安全实践更具有针对性的同时,也让原本过于机械的安全实践充满了趣味和活力。家长的主动参与让安全教育平添亲切滋味,辅导员的协作参与让安全实践增添活泼色彩,教师的严肃语气让安全叮嘱找到了课堂感觉,学生身在其中自然会提升感恩指数。二是不忘感恩初衷,“互相鉴赏”如沐春风。因为家校彼此尊重、互相感恩,在生成春游预案的过程中,必然会充分尊重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更会在春游过程中与其并肩而行,一起体验彼此的预测之美,一起分享彼此的主题设计,让鉴赏教育拥有崭新的平台。

不忘感恩初衷,春游才是“愉悦之旅”,才是“养成课堂”。一是不忘感恩初衷,“愉悦之旅”春意盎然。因为感念学生平日里的辛苦、懂事、可爱,学校、家长才会同步采取行动、一起设条件,放手让学生成为春游的主人,尽可能多地在春游活动中体现他们的真实想法,让他们可以真正玩个痛快;让他们自主选择新鲜环境,可以有效增长见识;让他们自主组织实践活动,可以真正体验野外活动的乐趣。二是不忘感恩初衷,“养成实践”春色宜人。因为学生深知组织春游活动的辛苦,他们格外感恩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便于教师在春游实践中有效渗透各种教育目标,可以尝试和实验各种有痕或无痕的规范方式、方法,让孩子在开怀放松的同时提升身心素质。春游中家长和教师的身心状态也会变得自然和舒畅,自身的个性风采和潜在魅力更可以得到充分展示,跳出书本、校园、家庭的约束和禁锢,换一种沟通方式,因地制宜地引导孩子去感知自然、体验社会。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春天盛装而来,多么期盼学生也可以履约而至啊!让我们不忘感恩初衷,一起沐浴春风春雨,一起领略春意春光。

难忘的一课教案例6

美国学者埃克斯雷指出:“能够引起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顺口溜简短流畅,韵律和谐,琅琅上口,寓教于乐,妙趣横生,非常适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把一些抽象的、冗长的或极易混淆的语言知识点编成歌诀或顺口溜,易学易记,生动有趣,能起到过目不忘的效果,倍受学生喜爱。

例如,在学习序数词时,我将基数词与序数词的变化规则编成了下面的顺口溜:

基变序,有规律:一二三,要全变;

八减t, 九去e, 字母f代ve, y变成ie,然后再加th;

数字若是“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在教学这个顺口溜的同时,稍加点拨,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基数词变序数词的方法,而且情绪高昂,兴趣浓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趣味记忆,妙趣横生

单词短语多,知识点多,记忆困难,遗忘率高,是英语教学过程中让老师和学生都很头疼的问题。传统的“听——读——背——写——练”的教学不仅不能提高记忆效率,还容易遗忘,这使得有些同学望“英”兴叹,知难而退。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我发现“趣味记忆”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记忆效率,还会收到持久不忘的效果。

趣味记忆的方法很多,如联想记忆、浓缩记忆、情境记忆、幽默故事记忆等等。例如,在学到有关季节和方位的内容时,我结合学生们熟知的阿凡提的故事,尝试运用“幽默故事法”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有一天,巴依老爷把阿凡提叫来,对他说(模仿动画中巴依老爷的声音):“阿凡提,人人都夸你能掐会算、机智过人,我有一样东西:It isn’t in the east,it isn’t in the west,it isn’t in the south,it isn’t in the north,it isn’t in the middle,too.聪明的阿凡提,你能帮我找到这件东西吗?”阿凡提一口答应了下来,并让巴依老爷在某一天到某地来取他的东西。这一天呢,It isn’t in spring,it isn’t in summer,it isn’t in autumn,it isn’t in winter.而这个地方呢,It isn’t on the left,it isn’t on the right,it isn’t in the front,it isn’t at the back.巴依老爷听了,干瞪眼说不出话来。

学生们听了这个故事,顿悟大笑,对其中季节、方位的表达法经久难忘,而且还模拟创作出许多新的故事来,不仅有阿凡提的,还有樱桃小丸子的、大耳朵图图的、聪明一休的。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时有这些人物的声音响起,惹师生一笑的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其中英语知识的记忆。

三、形象比喻,化腐朽为神奇

比喻是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能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也会让一些原本枯燥难学的知识生动、鲜活起来。比如,在讲到though与but、because与so不能同时连用时,我把它们比喻成是“水火难容”。在做“对划线部分提问”这类题目时,我把“划线部分不保留”比喻成“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再如,在学习take care of、look forward to、clean out等短语的固定搭配时,有些学生往往会出现搭配错误、漏掉短语中介词或副词等情况,我就提醒他们不要“张冠李戴”,把那些固定搭配形容成“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结果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仅对这些要点记忆深刻,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比喻”解决了许多学习中的难点。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大胆发挥想象力,让“比喻”插上翅膀,飞入课堂,给枯燥乏味的语言学习加点“调料”,往往会收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意外效果。

四、巧用学习档案,因材施教

两极分化严重是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现实中“齐步走”的大班教学很难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经过长期的探索、不懈的尝试之后,我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袋(有条件的还建立了电子档案袋),用于记录和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得失,因人施教,个别辅导,培优补弱,激励后进。

档案袋内容仅学生本人和老师可见,目的是增加其神秘性,以产生一种隐形的竞争气氛;另外也可保护学生隐私,鼓励学生向老师敞开心扉。

难忘的一课教案例7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5401

2018年中考,初中思想品德考试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题在书外,答案更多的源于教材。只有注重记忆、积累教材知识,在分析问题、归纳答案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可供选择使用。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巩固已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呢?

一、培养学生“三先三后”的好习惯

1.先预习后听课

(1)预习时要关注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各种标题(单元、课、框题、黑体字)。

(2)预习时要关注每个标题下思想品德课的知识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注意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前找到模糊不清的知识点,明白自己需要再学习的地方,能够做到课上听课有的放矢。

2.先听课后记笔记

(1)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2)认真记笔记。

①通过听教师的讲授抓住要掌握的知识要点,要把教师讲的重点、难点、易疏忽点、易混淆点在课本上做记号,便于课后有针对性地复习。

②把教师重要的补充内容及时记录下来,重点记预习时不怎么明白的地方。

③把教师所讲的一些好的思路、解题方法,记到课堂笔记本中。

3.先复习后做作业

(1)尝试回忆。尝试回忆也叫试图回忆,即在材料还没有完全记住之前,盖上书本尽力回忆。尝试回忆便于发现识记内容中的难点和规律,明白哪些已经记住,哪些还未记住,有助于更好地分配复习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补遗复习,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2)独立、限时完成作业,作业做完需检查。

二、梳理教材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实现复习效果最优化

1.提纲识记法。分析记忆内容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记忆内容的核心词,记忆核心词,再辅以尝试回忆的方法,将其他词汇补充完整进行联想记忆,最后将核心词还原为句子。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取的是“爱、明、团、勤、敬”,可还原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样变点为线,变零散为集中,形成知识网络。

2.标题识记法。有意识地记忆目录、单元标题、课题、框题、黑体字标题、黑体字标题下的基本概念和观点,有助于把握所学内容的体系。

3.图表识记法。归纳同一话题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连接成串,并标注它所在的教材页码,还可用图表的形式把知识的内在联系表示出来,以便于理解记忆。

三、注重易混知识点和易错题的小结

对那些学习过程中自己感觉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要记录下来,对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要认真分析原因,进行小结。易混知识点和易错题可以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加以标记,以便复习时引起重视。

四、巧用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

1.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纵坐标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量(百分比),横坐标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识记过的知识遗忘进程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规律。

难忘的一课教案例8

首先,学生A很重视课前预习,并且把预习分成三个步骤:熟读单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完成课本中针对单词的练习和按课文内容填空等练习。做好了扎实的预习工作,听课的时候就会很有信心,接受新知识的反应也显得更快。其次,上课紧跟老师节奏,注意力集中,勤做笔记。学生A通过预习,对课文比较熟悉,因此她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反应很快。但是老师需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一般节奏要稍慢些,有些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很容易走神,可是学生A不是这样。在她看来,即使有些同学回答错了,要在老师的提示下,他们才能找到答案,这样也是很好的学习。因为,老师的提示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方法,把自己的思维方法与教师的做比较,找出差距,这对自己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学生A的课堂笔记一向是同学们非常羡慕的。单元中重要的短语、句型、语法、时态、老师补充的知识点都整齐、准确地记在笔记本上。不仅如此,平常做习题过程中碰到的词汇、新的句型或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也都整理在笔记本上。最后,学生A的课后复习也很踏实。她的复习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当天复习,单元复习,循环复习。各个阶段的复习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当天复习做到“面面俱到”,即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全面地复习一遍。单元复习主要是整个单元的重点、难点。循环复习主要针对自己容易遗忘的知识点,利用多次复现来巩固记忆。由于课前、课堂、课后的学习都很踏实,学生A的基础特别扎实,使她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案例分析:学生A的学习中规中距,其实就是老师平常对所有学生的要求: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课后认真复习,勤做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她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地去做了。课前熟悉单词,掌握词的读音、拼写和意思,就是消灭了课文理解的拦路虎,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朗读课文,提高了自己的语音语调,能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熟悉课文内容,其实就是初步理解新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思路的过程。这样就能发现问题,找出疑难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上课紧跟老师节奏,换句话说,就是思想上与老师讲解的思路保持一致,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所讲的重点上,集中到预习时遇到的难点上,集中到老师讲课的思路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处在这样的听课状态下,学生A做的笔记难点和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课后及时补充相关知识,就使她的笔记更加清楚完整,成为复习备考的重要学习资料。学生A的课后复习非常科学,能较好地解决英语遗忘的问题。知识一开始遗忘得较多,后来的遗忘就越来越少。因此当天回顾所学知识,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做到及时巩固,反复记忆,最后达到牢记的目的。

难忘的一课教案例9

①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②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________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________;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________地望着他。

③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④几十双眼睛在问。

⑤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

⑥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绒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⑦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⑧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⑨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阅读题

1.在文中第②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落 神态自若 惊恐

C.栽 一反常态 惊异

D.飘 判若两人 惊诧

2.下边没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个句子是

A.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

B.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C.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

D.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3.文章第①~⑦自然段写的内容是____。作者详写了___,略写了____。

4.请从文中找出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

参考答案

1.C

难忘的一课教案例10

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说上了许许多多的课,而让我最难忘的却是数学李老师的一节公开课!那天下午,课间十分钟,同学们正叽叽喳喳的说话、打闹,李老师面带笑容的走了进来,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一会要讲公开课,大家赶快准备准备".什么要讲公开课,讲什么内容啊!都要准备什么呀!班里又炸开了锅!见机行事吧!我沉着冷静的对自己说!

“叮零零”上课铃响了,只见几位叔叔风尘仆仆地走进了教室并架起了摄相机,后面还跟了许多听课的老师!同学们紧张极了!不一会李老师就面带笑容的开始讲课了!在讲课前李老师先让我们做了一个小游戏,就是玩同桌见面,握握手,两人分手,招招手"同学们立刻做起了游戏,班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紧张的气氛没有了,李老通过游戏让我们放松了心情,激发了同学们的头趣。

整节课李老师都釆用了导学案的方法,让我们根据导学案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回答问题,自己总结定义,整个过程十分精彩,李老师还运用了这学期新安装的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直观生动的课件演示了许多种相距的情况,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每个同学注意力都很集中,听的津津有味,李老师提了许多问题,其中问到"什么是速度和"?这个问题很难,我立刻举手,因为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我准确无误的回答出了问题!

班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我一下子就自信起来,整节课既轻松又愉快,在李老师的精心准备下,一节本来枯燥无味的教学课变的生机勃勃,让人耳目一新。这节课很使我难忘,因为这节课实现了我们自主学习、积极探论、深入研究,让我们举一反三自己总结定义,同时还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我爱上这样的课!这节课真使人难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