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0 14:43:28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1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ersonalized care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personality group (n=43) and routine group (n=43)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patients' admissions. Patients in the routin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emergency care, and patients in personalit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ersonalized care. The visiting time, first aid time, admission time, the diagnosis rate, and the success rates of transport and first ai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visit time (49.1±15.8) s, the first aid time (19.2±5.7) min, and the admission time (2.15±0.31) h in the personalit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 (94.2±21.7) s,(38.6±6.1) min and (3.03±0.37) h,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Personalized ca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mergency care

心肌梗死是常?的一种心血管危重病,多种因素均会致使急性冠状动脉出现血液供给障碍,心肌在长时间缺血的状态下会导致心肌部分坏死,且由于急性心梗发作机制较为复杂,病情急,极易出现坏死,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2]。我院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梗患者,研究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院前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梗患者,根据患者接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为个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3例,其中个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44~71岁,平均(54.1±5.7)岁,常规组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45~71岁,平均(54.2±5.6)岁。所有患者的接诊症状均为腹部不适、呼吸困难、大汗以及胸痛,且满足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急性心梗相关诊断标准[3]。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o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院前急诊护理,医护人员在接到电话了解情况后前往现场,详细检查患者全身,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行18导联心电图,对患者的发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与患者表征施以常规抢救措施,主要的措施为吸氧、镇痛、建立静脉通路、抗血凝以及扩张血管,部分患者伴有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和心搏骤停,应对症处理。

个性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①及时出诊:制定妥善的出诊规范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当接到急救电话时应简明询问相关情况,及时派车前往,到达现场后查看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基础急救。②急救护理:在进行急救时,医护人员应当保证环境安静,严禁患者剧烈活动,部分患者胸部存在压榨性疼痛,因此在给药时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平缓情绪。在急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帮助医师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建立额外的通路,奠定后期药物治疗的基础。对患者的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和检测,预防并发症,针对已经出现的并发症应对症处理,将急救护理的整个过程详细记录在案。③心理护理:急性心梗患者的病情较急,且疼痛剧烈,患者在发病时会产生焦虑、消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急救和病情。所以护理人员应用言语和动作来帮助患者平复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保证急救动作快速准确,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充分信任医护人员。④转运护理:患者的病情被稳定且得到一定缓解后,应将患者转运至医院中进行深入治疗,在正式转运到医院前,应与患者的监护人或家属进行适当沟通,如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法等,在患者家属和监护人的同意下才能够转运,且应在达成一致的第一时间转运。在转运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通知院方进行接待患者的相关准备,指导患者平卧,不要移动,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性,对患者的呼吸情况保持密切关注,抵达医院后,院前抢救人员应该将患者的详细情况介绍给交接医生,如患者病情、体征和症状等,保证患者得到有效、准确的后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以及诊断率、转运和急救的成功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比较

个性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患者的诊断率、转运和急救成功率比较

个性组患者的诊断率、转运和急救成功率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2

加强服务和沟通意识:门急诊工作中,护士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患者,存在多种不确定的因素。因此,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有效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在急诊工作中,有时遇到患者或家属的误解,应把自己的委屈放在一边,继续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用行动化解患者的误解。急诊患者就诊时,家属情绪大多比较急躁,护士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迅速采取救治措施,尽快解除患者的痛苦。对一时难以沟通的家属先冷处理,过后进行解释,当家属明白后,纠纷也就不会发生。护理部经常开展优质服务教育活动,我科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合理的服务流程,将优质服务和护患沟通落实到实处,确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①患者是亲人,以人为中心。②患者是老师,工作当虚心。③患者是老板,服务当尽心。④患者是朋友,真诚换真心。⑤患者是自己,将心来比心。⑥患者没有错,有理也耐心。⑦患者无小事,处处要细心。⑧来者都是客,相待不偏心。在护理工作中,主动、热情、平等地去关心服务每一位患者,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释,注重语言沟通和魅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服务措施:护理服务不到位,也是引起纠纷的因素之一。患者就医过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而护理服务的落实是避免护患纠纷重要保证之一。因此,当我科护士在听到救护车铃声后做到及时接诊,对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提供轮椅,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平车,护送患者入抢救室,立即通知医生,积极投入抢救。

管理措施:急诊室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如果在抢救患者时,抢救仪器不能正常使用而耽误抢救时间,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极易造成纠纷。因此,急救物品、器材必须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为确保急救物品、器材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应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到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数量、定期消毒检查、保养,有问题及时维修,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3

关键词:

优质护理目标措施;急诊内科;护理纠纷;效果

0引言

急诊内科在医院众多科室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比较特殊的科室,该科室的患者往往病情危急,大部分患者需积极抢救。而因为很多病人为突然发病,没有思想准备,面对突然发生的疾病措手不及,情绪状况很差,并可能存在抵触性,影响抢救的开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非常重要[1]。本文旨在分析优质护理目标措施对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效果,特选取我院的1000例急诊内科患者进行了分组实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的1000例急诊内科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000名急诊内科患者分为优质护理组(500例)和常规护理组(500例),优质护理组中男314例,女186例,患者年龄为23~69岁,平均年龄(39.97±13.26)岁;常规护理组中男306例,女194例,患者年龄为22~70岁,平均年龄(40.86±13.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则应用一般性护理模式,包括及时分诊、配合医师开展抢救工作等;给予优质护理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目标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2.1接诊时的优质护理;对于急诊内科比较突出的部分则设置分诊台,避免患者高峰期时的长时间等待,分诊台的负责人必须为经验丰富者,避免在回复患者问题或者处理突发事件时由于经验缺乏而处理不当;接诊台护士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工作,接到急诊患者中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配合完成吸氧等处理,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护理人员尤其是负责接诊台的护理人员在接诊到患者的时候能够迅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无生命危险等,并协助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挂号就诊,如果患者需要抢救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挂号等中间环节延后,立即联系专科医师,护送患者到抢救室[2];

1.2.2抢救时的优质护理;首先是护理人员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确保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在抢救期间能够更好的配合医师,比如熟练了解患者抢救的流程、所需的急救药品及抢救设备等物品、医师的习惯等,配合医师操作相关仪器设备,及时为医师递送工具,同时,急救过程中应保持冷静的心态,严谨有序,确保抢救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防止差错事件影响抢救效果[3];

1.2.3病例文书抢救的时候如果医师需要下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需立即详细记录,并在执行的时候与医师核对,没有差错后再执行,待完成各项急救操作后提醒责任医师补录医嘱,并按照规范对病例文书进行规范[4];

1.2.4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由于急诊内科患者病情发作比较突然,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没有心理准备,很容易产生恐慌、焦虑等心理,需要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患者家属更容易恐慌,需要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安抚,讲解患者的病情状况、治疗情况,告诉患者家属积极听从临床人员的安排是对患者更有效的方式,并积极调动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鼓励,耐心开导患者,帮助患者战胜恐惧、焦虑等心理,消除抵触心理,配合临床人员开展工作。护理人员应充分站在患者及其家属的角度,理解其焦虑的心理,尊重和同情患者,避免正面冲突,最大限度的预防护理纠纷发生[5]。

1.3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调查通过医院自行设定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6]。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优质护理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

3讨论

急诊内科是所有科室中最容易发生护理纠纷的科室之一,主要是由于急诊内科患者的病情发生往往比较突然,因此对临床人员非常敏感,尤其是当今医患关系更加紧张的状态下,一旦护理人员出现言语、态度不好的时候很容易引起患者不满,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这就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首先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熟练操作流程,在护理文书书写等各个方面严格按照规范,避免护理差错引起患者不满,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以专业的技术水平赢得患者的信任,以良好的救治结局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护理人员需充分理解患者,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病情的刺激,一般都会存在恐惧心理,加上对病情的担心,情绪状态本身不太稳定,一旦护理人员出现言语冲撞更容易成为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爆发的导火索,从而引发护理纠纷。优质护理则是充分考虑了护理流程规范、护理人员态度、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等各个方面,对护理操作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尤其是在患者的接诊、抢救、病例文书书写等方面,以避免护理差错发生,提高护理操作规范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并通过积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本文主要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00例急诊内科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表明了优质护理目标措施能有效降低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白银风 宋芳 单位:新疆洛浦县人民医院 新疆墨玉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林桂珍,蓝惠兰,黎春常,等.优质护理目标措施对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631-2633.

[2]邹传仁.优质无缝隙护理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5,13(22):112-112,113.

[3]钟楚燕.优质护理对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影响研究[J].中国校医,2015,29(2):137-138.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72-02

主动脉夹层,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该病症的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病情复杂凶险、发展快以及病发急。近些年,该病症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患者主要发病年龄为50-70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25例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干预。现将其临床急诊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临床病症,对患者进行主动脉造影、螺旋CT、MRI、结合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患者病症被确诊。所选取的56例患者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为46-68岁,平均年龄为57±2.4岁。其中腹主动脉瘤17例,升主动脉瘤18例,降主脉瘤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入选标准 ①明显合并皮肤湿疹、脉搏快、合并头晕等休克表现;②所有患者出现突发性剧烈疼痛或无明显病因,多为撕裂样疼痛或刀割样,持续较长时间疼痛,较难忍受;③两组患者血压升高,且血液水平不稳定。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护理方法 患者住院后接受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止痛、降压等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患者应注意叮嘱患者卧床休息,注意饮食,保持血压稳定。

1.3.2 治疗组护理方法

1.3.2.1 急诊措施 ①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主动配合医生实施抢救,持续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②患者出现疼痛病症,可给予患者肌注或静脉注射哌替啶、吗啡,如患者疼痛病症不能有效缓解,可给予患者小剂量的止痛剂实施静脉注射,针对疼痛病症,采取切实可行的止痛措施;③给予患者硝普钠微泵输注治疗,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血压,对患者的心率进行有效控制。应该根据心率以及血压等情况,护理人员应对泵入速度进行调整;④告知患者配合接受常规身体检查,因主动脉夹层较难准确诊断,因此对该病症的治疗,首先应对患者病症进行确诊,之后对患者病症进行诊断,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检查后亲自护送患者回病房,防止出现意外,如患者病症较为严重,应对患者进行床边检查。

1.3.2.2 护理措施 ①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控制心率以及血压,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病房巡视,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对患者实施积极心理护理。②叮嘱患者应饮食清淡低盐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并叮嘱患者在排便时不能过于用力,避免造成血肿破裂;③观察患者心率,如心率过速,可给予患者β一肾上腺索能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降低心肌收缩速度。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心率以及血压情况 正常标准:心率每分钟65-70次,舒张压为60-95mmHg,收缩压为95-120mmHg。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后,血压在正常水平内,两组患者血压对比,对照组低于治疗组,治疗组心率低于治疗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治疗组住院时间为(26.8±2.3)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39.0±1.4)天,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16.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为11例(35.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的撕裂口流入到主动脉膜撕裂口,壁内血肿不断扩展,导致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以及中膜分离而出现的病理改变。该病症较为复杂,发病快且致死率高,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高血压患者呈现不断上升的发病趋势,主动脉夹层患者随之不断增长[2]。针对该病症可实施有效的诊断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主动脉夹层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等休克表现;股、肱、桡、颈动脉搏动较为微弱,甚至消失,两侧强弱不均衡,上下肢血压差较小;患者血压上下浮动;出现不明原因的背部疼痛或胸部疼痛,常合并腰痛和腹痛。因此急诊护士在对该病症实施护理过程中,应给与患者高度重视,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治疗[3]。

实施有针对性急诊护理,可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有效的预后效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急诊措施以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病症的快速恢复,且较难对该病症进行诊断,因此在临床治疗前,首先应对该病症进行早期有效诊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4]。采用硝普钠泵入对血压进行控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急诊期,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控制患者饮食,叮嘱患者注意饮食不可过饱,同时控制饮食速度,如有必要给予患者通便处理。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有效的急诊治疗与护理措施,有利于准确确诊患者病症,同时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可有利于患者病症的快速康复。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仔细观察患者病症,如出现异常,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5]。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血压对比,对照组低于治疗组,治疗组心率低于治疗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吴秀娟,陈绮坚,李菊梅.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63(3):885-886.

[2] 任羽飞.急诊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3,63(6):778-779.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5

1医疗纠纷的概念及分类

医疗纠纷一般泛指患者或其家属与医疗机构之间对诊断、治疗、护理过程、治疗结果及其产生的原因在认识上发生分歧,患方向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甚至司法机关控告或提讼,要求追究责任、赔偿损失所发生的纠纷。

医疗纠纷根据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有无过失而分为两大类,即医疗过失性纠纷和非医疗过失性纠纷。医疗过失性纠纷,由于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明显过错,处理起来比较简单、直接。而非医疗过失性纠纷构成原因比较复杂,解释、处理工作极为困难,严重干扰科室、院领导的正常工作,处理不好甚至有可能激化矛盾,扩散影响而成为不稳定的因素[1]。

2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分析

2.1医方原因:医疗纠纷中的医方原因包括医疗技术、医护人员素质、医院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例如,在诊疗或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执行医疗规章制度不到位,违反医疗技术操作常规,因工作中出现差错酿成纠纷;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水平不过关,对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认识不足,出现漏诊、误诊等诊疗失误,甚至因严重不良后果,引起纠纷;病历文书书写不及时,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患方常对补记的病历书写部分不予承认,认为院方篡改病历。在医疗活动中有些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询问病情、体格检查不详细,病历书写不实事求是,凭空臆造病历,或受患者所托对其病史进行隐瞒或涂改,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2];缺乏与患者沟通的语言技巧,服务过程中存在生、冷、硬、顶的不良现象,个别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缺乏同情心,与病人谈话语言生硬,解释病情过于简单,对病人主诉和家属反映表现出不重视、不耐烦,使病人或家属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在医疗纠纷发生早期由于解释工作不到位、态度粗暴,造成医疗矛盾进一步爆发;部分医护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能很好履行告知义务,知情权重视不足,未向患者将病情、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情况告知,未尽到告知职责,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对诊疗过程有疑惑,最后酿成医疗纠纷[3]。

2.2患方(患者及其家属)和社会的原因:随着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和普法教育的开展,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同时又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且对医疗期望值过高,一但医院实际提供的医疗服务结果差于预期,病人就产生不满情绪,极易导致医疗投诉。有些患者或家属出于经济补偿心理,想借助医疗纠纷带来经济效益[3]。甚至一些病人或家属把对社会不满的情绪用极端方式转发到医院或医务人员身上,如以棍棒相加,冲击医院、扰乱医疗工作秩序,欧打、辱骂医务人员,由此引发群体性恶性事件和暴力案件,使医护人员的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4];此外由于部分新闻工作者缺乏医学知识,出于对患者的同情,偏听了患方的一面之辞,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出现片面报道,使医疗服务市场导向失衡。

3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

3.1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与医院的各项制度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医院的一切医护行为严格按照正规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运作,坚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制定了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计划,实施医疗安全教育,组织医疗安全查房,定期通报医疗安全情况,找出医疗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限期整改,制定防范措施。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新分配毕业生的岗前教育,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3.2强化业务技术培训,狠抓医疗质量。加强“三基训练”,举办医疗技术操作培训和考核。科室坚持全科业务学习,对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误诊病例举行讨论,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定期举办新知识、新技术业务讲座,切实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避免在诊疗活动中出现因医疗水平不过关造成的医疗纠纷。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大质量监控力度。防范医疗缺陷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护理工作中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按照“三查七对”执行,避免医疗缺陷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建立建全了接诊、三级检诊、大查房、会诊、病案讨论等规章制度,降低误诊、漏诊率的发生率。提高病案质量,减少因病案书写质量不佳引发的医疗纠纷。新分配来的医师和进修医师等都要进行岗前培训,掌握和熟练应用病案书写的规范,要认真及时记录医疗过程中的各项资料,重点要突出,条理清晰,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病案资料。同时还要注重病历的内涵质量,如主要诊断明确,治疗及时,合理用药,病程记录能反映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危重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坚决杜绝对病例进行涂改、捏造[5]。

3.3尊重患者的权利,加强医患交流,充分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利,尤其是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在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同时,应将患者的病情、诊疗措施、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解释病情时,医疗人员应站在患方立场思考,用能够理解的措辞与用语。医护人员还应当在服务质量、态度、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讲究沟通的艺术性,仔细诊治患者,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当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文明行医,廉洁行医。

3.4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掌握各种纠纷、治安案件的应急处理方法。一旦发生或者发现医疗隐患或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的不断扩大。对于严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损坏公物、危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行为,保卫部门要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同不法份子斗争到底,坚决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总之,医疗纠纷原因较为复杂,预防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权益是医院不可回避的责任。各级医院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监督落实,真正建立起医院治医疗纠纷处理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李瑞菊.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82-183

[2]许芳.加强病案管理防范医疗纠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3):224-225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6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89-02

急诊医学是一个跨多种专业的学科,它具有紧急性、综合性、协作性。急诊科是接受急诊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现总结作为急诊护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防范及管理。 急诊急救医学是一门研究和治疗急危重病的学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急诊急救工作的对象是急危重病人,他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承担急诊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具有思维敏捷性,快节奏性、高技术含量性、高风险性,因此:在此项工作中如何做好风险防范,降低风险系数,保证病人安全,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是每个从事急救护理工作者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所以我们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要不断的探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防止风险的发生。现总结作为急诊护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急诊护理的风险及防范及措施。

1 急诊护理常见风险的种类

1.1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急诊护士是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一线服务者,护理人员的素质或数量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护理风险。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及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生硬等都给患者带来不安全隐患。

1.2 医嘱因素所致的风险

由于急诊科抢救大都是急危重患者,医生来不及开医嘱,口头医嘱多,护士执行时,可能会因听不清而用错药,以致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或护士在执行完医生的口头医嘱后,未督促医生在有效时间内补记医嘱,致使在发生医患纠纷时无证可依,使矛盾钝化。

1.3 护患关系冲突所致的风险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现在社会上医患关系不够和谐,而急诊患者由于病痛折磨和家属陪护人员的心情焦虑,稍有不如意之处,就可能导致病患家属情绪失控,向医护人员发泄。

1.4 抢救仪器故障所致的风险

抢救仪器保养不妥,关键时刻不能正常使用可能延误抢救时机导致抢救失败。

1.5 抢救资料记录不清所致的风险

由于抢救的患者多,工作任务重,经常是抢救完一个患者紧接着又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而医嘱又大多为口头医嘱,导致资料记录不及时、全面。

1.6 急救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所致的风险

急救护理人员因法律意识淡漠,如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漏记、随意涂改、字迹潦草、病情描述不确切,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医学术语不当、反应动态观察记录不及时、用药后果观察不及时、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都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2 急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2.1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急诊急救技术 ,要加强对急诊专科护士的专业化、规范化培训,选拔高学历或经验丰富的护士进入急诊科工作,并保证足够的护士人数。 承担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掌握全面的急救理论知识,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业务的范围也不断地在扩大,因而对护士应具备的知识机构和修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在护校所学的医学专业知识已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承担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不断猎取新的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在工作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正确的对急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措施。

2.1.2 掌握娴熟的急救技术,医院急诊科是一个高挑战的岗位,护士具有技术风险,在急救工作中,娴熟的急救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对抢救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尽快实施抢救措施是决定生存希望大小的关键,当一个垂危的患者送到急诊室时护士在医生未下达遗嘱前即应采取救治措施的99%,所以我们平时工作中应加强基本功训练,练就一套紧急救治的基本功,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是防止一切技术事故的关键。

2.2 注意核对医嘱

由于急诊抢救中大多为口头医嘱,因此,执行医嘱前护士应复述一遍,对药名相似的要多次核对,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护士应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2.3 增强护理道德观念,尊重患者

在急诊护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到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要讲究语言艺术,推广应用礼貌用语及规范化语言,提高护患沟通技巧,缓和护患关系,避免医患冲突发生。

2.4 增强护理道德观念,尊重患者

护理工作与法律密切相关,尤其在急诊科这个特殊的岗位中护理人员实施的每项护理活动都与法律密不可分如:对急危重病人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如果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漏记、随意涂改、字迹潦草、病情描述不确切,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医学术语不当、反应动态观察记录不及时、用药后果观察不及时、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都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2.5 加强抢救仪器的管理

要认真做好各种抢救仪器的交接与管理工作,要有专人负责,班班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仪器和设备定位定点放置、性能完好、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2.6 做好各种护理文件的书写及记录

病历、护理记录和医疗文件是医疗纠纷中最重要的证据,因此,工作记录一定要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抢救记录上要准确记录患者入院时间、用药、抢救措施及时间,具体到分钟,如患者发生病情变化要及时告知家属,如患者拒绝检查、治疗或住院要其说明原因并签字,保证病历记录的完整。

2.7实施细节及风险管理

2.7.1 细节是认真的态度,细节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时间前的积极预防,护理工作者必须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特别是护理工作的平凡使人产生厌倦和麻痹,造成人命关天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做到大事着眼,小事者手,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2.7.2 医院急救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密不可分,实施风险管理能不断识别急救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不仅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投诉和纠纷,同时能提高急诊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急诊风险管理应完全渗透到每位护理人员的意识中,体现到各项急救流程中,克服工作中漫不经心和随意行为,以有效地降低风险系数提高急救工作安全性。

正确的对急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措施。

2.8加强急救人员的责任心教育

无论哪一种职业,从业者都需要具有责任心,特别是医院急诊急救护理工作,护士担负着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使命,她的职责就是全力以赴抢救患者的生病,救治急危重症过程中责任心缺失可直接导致患者痛苦和生命安危,会因失去有效的抢救时机而导致伤残或失去最宝贵的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当对生命高度负责,否则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心的谴责,终生感到遗憾和内疚,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保证急诊急救工作质量防止一切责任事故的关键。

2.9加强与急诊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急诊病人的病情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在急救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则显得非常重要。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很多纠纷的发生与护患沟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主要是因护患沟通不足,不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忽视对患者的告知,不顾及患者在及家属的感受,使患者缺少信任感,从而引起不良情绪导致纠纷的发生。对急诊病人的沟通要不失时机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切实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护士有信任感、安全感,通过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压力,调动病人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沟通还可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提升急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又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获得最佳抢救效果。

护理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强化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应急、应变能力,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地降低差错、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急诊急救护理的安全系数,真正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全效的护理服务。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而急诊急救工作与生命息息相关,稍有不慎便可引起纠纷。因此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所做的每一项抢救措施必须准确无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提升对医疗不当因素后果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从而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急救工作质量。急救医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同行承认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速度迅猛,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广泛和充分的理解,它涉及的法律范畴日益剧增,风险也贯穿于其全过程,做好急救的风险防范工作,可保证急诊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同时能提高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急救事业的发展。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7

规范化管理者首先确定管理质量目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我中心在急诊护理服务过程中全面应用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施急诊、急救护理质量管理,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不断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及主动服务意识,对各处疾病的急诊抢救制订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抢救成功标准;对成批伤员抢救制订系统的抢救措施。

中心所有工作区域均设有广播通讯设施,若有危重抢救病人或急救出诊任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即启用广播进行呼叫,相关工作人员便立即各就各位投入抢救;对急诊抢救留观病人分男q制订了严格的抢救护理程序和标准,对不同危急程度的急诊病人,按不同的流程予以接诊、处理,保证各类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不同的工作区域中得到恰当、有效的救治。

2.认真做好上岗前培训。实行各级人员准入制度

我中心共有护士32人,护士助理14人,工友4人,分别担任院内急诊分诊、院前急救调度、分诊导诊等工作。对不同岗位均制订了准入标准与岗前培训考核计划,各岗位的护士上岗前都需按规范化标准认真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

3.护士长积极有效的管理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

首先,不同的岗位选择适当的人选,这是各项措施得以实施的前提;其次,强调不同岗位护理人员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奖勤罚懒,激励并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对主动关心科室建设,工作积极认真、表现突出以及受到病人表扬的护士要鼓励表扬、给予物资奖励,反之则酌情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第四,护士长本人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工作制订要有详细计划,处处以理服人,不以权压人;第五,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实践中,对发现的问题和工作缺陷,要及时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

4.强化应急反应能力。确保急救绿色通道

急诊急救工作就应突出一个“急”字。为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恰当的处理,我们对院内急诊和院前急救工作流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院前急救出诊、院内接诊、分诊、抢救、检查、入院的快速反应绿色通道。同时要求做到3o公里内的院前急救出诊1分钟内出车,3O公里以上的出诊2分钟出车,院内抢救时护士即刻到位,并能非常熟练地使用各种抢救、监护的设备仪器,训练有素地按抢救岗位分工主动配合医生实施救治,提高抢救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8

“院前急救”专指从事急诊急救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为急、危、重患者提供的现场急救、分诊分流、转运和途中监护服务[1]。产科院前救护是一个特殊领域,产妇和新生儿的应急处理,关系到两个生命且要求颇高,往往是刻不容缓,在院外条件和时间都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就需要不但要充分熟练地掌握正确正规的急救方法,还要在实践中创新、丰富和完善急救技术。探讨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在保证孕产妇生命安全、降低母婴死亡率,减少产妇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接诊706例孕产妇,年龄19~41岁,平均26.8岁,其中25例救助到达前胎儿已娩出;29例分娩于救护车上;40例产妇到达医院时宫口开全。产妇产后会阴Ⅱ度裂伤35例;Ⅰ度裂伤80例;10例宫颈裂伤;6例发生产后出血;11例胎盘排出延迟;5例新生儿窒息。

2急救与护理体会

2.1急救电话接听规范笔者所在医院是县级孕产妇急救中心,自从2004年实行免费接诊孕产妇以来,接诊及咨询电话比较多,但是没有固定接听电话人员,工作人员往往在业务繁忙的情况下要接听急救电话,而接听电话的技巧和规范要求较高。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制定接听电话规范。要求值班人员在接到呼救后,应耐心询问患者姓名、年龄、孕产次、目前产科情况(宫缩、胎心、宫口开大、有无出血及其他不适等)、住址或所处方位、接车人及地点、电话号码等,且要做好记录,并立即判断作出何种急救反应,根据情况指派人员及装备。

2.2一般护理措施

2.2.1抢救准备充分救护车上备有各种抢救器材及急救药品,如氧气、输液装置、吸引器、应急灯及急救药品等,接到急救电话后救护车必须在3 min内开出医院,迅速到达现场。要达到此要求,必须在车辆、人员及急救监护设备方面保持常备不懈,并定期演练。

2.2.2现场评估与急救确保及时、准确、有效。到达现场后,迅速为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内容包括测量生命体征、观察阴道出血、听诊胎心音、触诊宫缩并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如合并产前并发症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对症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清理呼吸道并实施监护等。

2.3特殊情况观察与护理

2.3.1新生儿处理胎儿在救护车上娩出后,迅速清理新生儿口鼻内分泌物,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处理脐带,擦干新生儿身体表面的羊水和血迹,立即保暖,窒息者应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吸氧,针对不同情况遵医嘱用药。对早于救护到达娩出的新生儿,除上述处理外,还需尽早肌注破伤风抗毒素及维生素K1。认真检查寻找有无产伤,防止漏诊,延误治疗。

2.3.2急救中接产护理由于分娩过急,接生时措手不及、消毒不严或污染等,易引起会阴撕裂、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或坠地外伤等,因此,应尽快作好接生准备,以保证母婴健康。对宫缩强烈、剧痛的产妇,除心理安慰外,还要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宫缩强度、频率,监测胎心,了解宫口扩张程度速度及阴道出血量等,必要时应用宫缩抑制剂延缓产程;对胎膜早破者,嘱产妇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防止脐带脱出,严禁产妇活动;对脐带脱出者,立即还纳脐带;宫口开全者,做好接产准备,尽快结束分娩。

2.3.3产后护理措施胎儿娩出后用手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当胎盘剥离后,轻轻牵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准确估计出血量,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宫缩剂。对产后阴道出血异常者,立刻查明原因,宫缩乏力者,按摩子宫,压迫止血或应用子宫收缩剂;若是胎盘残留引起可徒手取出或剥离;软组织裂伤者,可用消毒的纱布或会阴垫压迫止血,尽快到达医院缝合处理。如果发生了休克、DIC、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要积极抗休克、抗过敏及支持治疗,迅速赶回医院抢救。

2.3.4安全转运,做好急诊交接班经过现场急救后,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监护和用药不间断,抢救措施不间断”,以最大限度将患者安全送达医院抢救室,并做好记录;产妇到达医院后,接诊者与产科的医护人员认真交接转运过程中产妇、新生儿的病情、途中变化、已采取的措施、用药抢救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数量等情况。

3院前急救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心理护理孕产妇普遍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胎儿和自身安危,护士要热情体贴,和蔼亲切,言语温柔,给予适度保证,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教产妇运用放松技巧缓解疼痛与压力,鼓励产妇树立信心和勇气,随时询问孕产妇的感受和不适情况,要在每个环节通过关爱、倾听、体贴照顾体现人文护理理念。如对路途中晕车的孕产妇及家属给予照顾,对各种检查、操作要进行讲解,听胎心之前要讲解可以听到胎儿的心跳声从而评估瞬间胎心变化等。

3.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快捷、方便、安全、优质的急救护理服务。

3.2.1制定制度、规范。如常见孕产妇急诊抢救预案,危重患者、一般患者、急诊患者、特殊急诊患者接诊处理程序等。

3.2.2培训提高护士防范风险意识和能力。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重点培训、考核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各种规定的掌握程度,不断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工作中学会运用法律条文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

3.2.3加强急救药品、物品、设备管理,提高急救水平。指定专人管理,每班交接,固定位置,定期维修消毒,经常组织模拟演练配合等。

3.2.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急救现场及途中环境复杂,可能导致感染,故救治操作严格遵守规程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抢救中所用药物及治疗均依据医生的口头医嘱,护士要“三清一复核”即:听清、问清、看清;与医生复核药物名称、剂量、浓度;保存用药后空瓶以备查询;规范有关护理记录,如急救电话接听记录、院前急救护理记录、接诊患者登记、危重转运交接登记等。

3.2.5加强与患者沟通,减少法律责任纠纷。改善服务态度和医疗作风,加强医德修养及沟通技巧,不说不留余地的话,适时表达对患者的同情心,尊重和考虑患者处境,用必要的沟通消除某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误会。

3.3要预防急产的发生。急产对产妇及胎儿、新生儿都有严重的影响,如产道裂伤、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死产、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甚至休克、DIC、死亡等,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打击,不适当的措施还可能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一丝不苟地完成急救任务,通过积极有效的规范化救治与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母婴死亡率,减少产妇并发症。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9

1注重建章立制

1.1建立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原则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是体系的管理精髓[2],质量管理必须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程序,全过程的管理和所需配备的人力资源。为保证急诊护理质量的计划、组织、实施、协调和有效控制,在科室护士长的带领下,将科内护士按管理内容分成由主管护师为组长的若干质量管理小组,管理内容包括:①出诊、接诊患者的院前急救、转运,急诊、就诊患者接待、检查、转送;②突发、重大事件的应急,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③急救物品、药品,抢救器械保管、使用、检查、补充;④急诊护理文件书写记录规范、检查;⑤专科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⑥护患纠纷、矛盾、投诉的处理;⑦输液安全管理。各小组成员除日常的急救护理工作外,还应对自己管理的内容进行检查,并每日进行自评;质量管理小组每周进行1次评价、总结、改进;护士长每天进行重点检查、专项检查,每月开展1次护理质量总结,查找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分析、讨论、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1.2健全护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国家卫生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护理服务技术标准,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监管,确保体现“服务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运用全面的质量管理观点,建立质量管理考核体系,通过全员、全项监控,使护理工作始终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和康复,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1.3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细则根据我院急诊工作特点、实际要求、临床需要及《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要求及标准》,科内分治疗、抢救、留观3个区域,设出诊班和病区班2个排班方式,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为服务宗旨,制定各个班次的工作程序、质量考核标准及量化考核细则,突出“安全、质量、服务、改进、绩效”的护理管理主题,同时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和真实。

2提高护理人员对岗位职责及安全护理的认识

2.1提高急诊护士对急诊岗位职责的认识急诊科具有病人多,病情急、危、重,病情复杂、种类繁多,医生口头医嘱多,用药范围、种类多,涉及科室广,输液治疗病人多,多发因素、社会因素多,以及时间性强、应激性强、随机性强等特点,护士工作忙闲无预见性、工作压力重、精神压力大,与病房护士比较无工作成就感,护士易出现工作疲劳感、厌倦感。因此,应加强急诊护士对岗位职责的进一步认识: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代表着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亦代表医院的整体形象,急诊护士是患者入院时首先接触到的医务人员,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品德素质都会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急诊护士亦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护士在短暂的时间内对每一位患者体现出高尚医德、准确诊断、亲切和蔼的态度、及时有效的急救抢救措施、过硬的操作技术等,以免因语言或行为上的不慎或不周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甚至耽误抢救时机造成死亡。

2.2提高急诊护士安全护理的意识安全护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需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它始终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并影响着护理质量的高低。由于患者在急诊科呆的时间短,一旦发生问题难以弥补,安全护理尤为重要。对此,对急诊科护士加强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培训和教育,树立和增强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持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熟练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位病患和每一项操作,以避免急诊护理缺陷的发生,保证急诊救治中的护理安全。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观念,在保护病患的同时做好自我保护。

3强调急诊护理工作的连贯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急诊病人由于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常需多科共同协作进行诊治,因此,应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和持续维护,加强与医院各科室、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处理好与相关科室的衔接,加快急诊病人的检查和转接过程,保障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例10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13-01

在护理学科及其法律制度逐步完善的今天,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成为各级医院的工作重点。作为医院抢救急病危患者的“窗口”,急症科具有病种复杂面广、来势急等特征,正因为此,使得急诊护理存在较大的风险。为逐步改善急救护理水平,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系数及效率,我们就应认真分析各类护理隐患,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避免医疗护理事故及矛盾出现。

一 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带来的风险: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患者越来越重视医疗环境、设备和医院的服务态度。他们对抢救和治疗的效果大幅增强,然而,其对医疗护理风险的了解却还远远不够。此外,当前许多医院的急诊科患者居多,而护理人员相对较少,医疗条件差,设备不全,药品准备不充分,等等严重的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导致医院技术力量薄弱,这些都加大了医疗纠纷的隐患,从而使医疗机构产生某种不良的看法,对医院护理人员不信任。

1.2 科室管理因素带来的风险: (1)规章制度落实力度不够,例如护理人员的职责、三查七对制度、交接制度、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由于这些制度的不完善,医疗人员不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对患者抢救不及时,从而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2)抢救仪器利用度不高,例如,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这势必会影响急救人员的护理水平,同时还会出现许多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非正常操作规章、设备出现故障等等。(3)没有规范的抢救记录。这主要表现在医疗人员只注重抢救,而没有及时的进行记录,导致对患者的抢救记录不全面,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合理的法律依据。

1.3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1)近几年,急诊科护士都趋于年轻化,大部分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缺乏对病情的观察,操作技术也不够到位,也就无法正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也有部分护士对患者缺乏耐心,不能细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导致了患者和家属的不满,从而出现纠纷。(2)护理人员因素,如操作规程所导致的风险。这是因为急诊中有一部分操作有护士来完成,如: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配药、使用抢救仪器等,上述均为医疗护理中必不可少的措施,然而有时因护士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办事,很可能会对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3)护理职业损害带来的风险。急诊患者在病情危急的情况下,急需得到救护,但医务人员在急救时不知道患者有没有患上肝炎等传染病,与患者接触时也没有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因此很可能会导致其自身感染,这也是一种主要的传播媒介[1]。(4) 护士心理损伤带来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时间都处在紧张、喧闹的环境下,在各类急救患者面前,他们的精神极度紧张,很容易出现厌倦心理;加上患者的素质、病种不同,面对护士,他们很可能变成施暴人群。

1.4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较快、病情危急,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且容易产生忧虑和恐慌心理;不同的患者,他们的基础健康质量及机体免疫力都会有所不同,疾病的发展、蔓延状况相对来说也更加复杂性;患者与护理人员未经常性接触,因此不能彻底掌握他们的病情,同一种疾病,其症状可能不同;而不同的疾病,却有可能出现同一种症状,这些对诊断与治疗疾病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护理工作需要在患者的配合与支持下才能有效开展,一旦患者出现了冒险心理、消极排斥的诊治态度等,都会相应地增加护理风险。

二 急诊护理中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2.1 制定突发时间应急预案:医院各部门应给与急诊工作人员、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相应的支持,使其能全天二十四小时保持待命和应急状态。一旦医院进入了大量的就诊患者,值班人员应即刻通报医务处,并快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有效的为患者开展抢救与治疗。急诊科实施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如针对大批车祸患者、传染病患者、集体中毒患者应急预案等,能更好的协调医院各科室、员工一起,全身心抢救患者,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概率[2]。

2.2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护士应努力学习法律意识,严格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做到知法、执法,要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章程,了解和掌握与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要从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出发,逐步增强法制与证据意识,对任职工作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

2.3 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第一、逐步完善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这是避免差错事故发生的基础,也是规范护理行为的重要保障。护士应做到纪律严明、在岗位上保持应急待命之状态,在护理操作中应按规定进行抢救。第二、应学会总结和借鉴护士长与护理业务骨干的先进经验,要从急诊科的工作状况出发,对科室中的常见护理风险,如心跳骤停、抢救仪器不完善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3]。第三、要从科室特点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针对护理过程中的某些高风险项目,如吸痰、洗胃等,应实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考虑,避免护理纠纷、投诉现象发生。

2.4 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首先,应对护士开展基本业务培训。培训应涉及法律意识、沟通基准、急救措施等内容,要全面提升护士的服务、救护质量,并按期对护士的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情况进行考核,让他们了解各种病症的观察、护理要点及解决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护理纠纷的概率。其次,应对护士开展急救技能培训。要让他们了解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动静脉穿刺、简易呼吸器、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措施,护士长还应带动年轻护士学习理论知识及技能训练,让他们了解如何使用急救药品、常用的药品剂量等知识。

三 结论

总之,急诊护理工作应以人本理念为指导,以病人为工作核心,认真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将社会、医学、心理等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急诊护理工作中。只有树立起强烈的责任与忧患意识,并掌握了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才能有效减少护患纠纷,使护理服务质量真正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