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3 16:37:45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例1

浓浓

学  号

   12345678

二级学院

学院

专  业

   级    班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指导教师

职   称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限

(根据本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填写)

   2019年 9月 2日起至 2020年 5月 10日止

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

学院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背景和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下,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耳熟能详的地标性传统文化景点,成功转型为一代超级文化类大IP,成为国内外博物馆争相学习的典范。近年来,在文创产业带动下,故宫化身成为“网红”。到2019年,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超万件,文创产品收入年营收在2017年就已达15亿元。如今,故宫已不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走进百姓生活的一个样板。故宫“年轻化”,文创的创造性开发和新媒体传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故宫的成功并未带动国内其他博物馆文创产业的腾飞,文创产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希望从对故宫博物院文创产业发展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对其他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借鉴之处。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本文着重分析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营销与传播的成功方法,从研发,新媒体平台与营销渠道等方面研究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发展模式。文内除分析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外,还分部分展示了故宫品牌的营造 ,包括故宫系列APP,这些应用不仅推动了博物馆内文物知识的传播,而且丰满了故宫亲和的形象;“故宫六子”的拟人化推广,不仅与古代文化相对应,而且极受观众喜爱。

 

三、研究方法、设计方案及预期进度: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先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活动策划、视频资料,然后到故宫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对故宫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设计方案:整篇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故宫文创产品开发情况,包括开发理念、模式和特性;第二部分研究故宫文创产品的新媒体营销,包括故宫系列APP和故宫线上商铺;第三部分则是分析故宫文创品牌的跨界合作。

预期进度:

1、2019年7月1日-5日:毕业论文写作动员会议,安排指导老师;

2、2019年7月6日-9月1日(暑假):选择研究范围,酝酿选题;

3、2019年9月2日-11月24日:定题,修改和提交开题报告书;

4、2019年11月25日-2020年5月4日:毕业论文写作、修改、定稿、提交;

5、2019年12月23日-29日:毕业论文写作中期检查;

6、2020年5月4日-5月10日:毕业论文相似度检测;

7、2020年5月11日-15日:小组答辩;

8、2020年5月15日-17日:大组答辩;

9、2020年5月22日前:毕业论文工作建档、总结、评优等工作。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吴春晖,范文静.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04):37-41.

[2]石珺婷.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趋势分析——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中国报业,2019(08):10-11.

[3]赵迎芳.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社会科学,2020(04):169-176.

[4]宋云飞,张云笛.新媒体背景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9,5(06):124-126+137.

[5] 王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研究——以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例[J]. 设计,2019,32(11):142-145.

[6]陈子焓,王晨奇,刘珈莉,刘倩.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分析——以故宫出品App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10):78-80+90.

[7]王威娜.新媒体重塑旧传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品牌创新[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6(02):89-96.

[8]史灵歌,孙子惠.社交媒体时代故宫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8-25.

[9] 何依宁. 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的品牌文化传播路径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19,5(04):54-56.

[10]刘东昂.媒介融合背景下营销模式创新研究——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2):107-108.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研究意义、创新点、前期准备工作、存在的难点和困难、建议等):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例2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71-01

一、视觉识别系统中的结构模式

视觉识别系统的结构模式是主要是对等级的合理排列进行组织,作为集合不同位置空间、层面时间的系统,可以有效的、系统的、统一规范的将信息传达给人们。

在识别识别系统一种是包括三种层面的结构模式。其主要包括基本要素、应用要素以及各个要素的细分要素。其中基本要素包括图形、标准字和标准色;应用要素主要包括广告、产品、包装等等;各个要素的细分要素主要包括比如办公用品的名片、信封等。

另一种结构模式就是主要由语言符号所构成,设计师必须要凭借自己的思维、记忆和想象利用语言将事物描绘出来,并且要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展现出来。

视觉识别系统本身具备着系统性、统一性和规范性。在人类生活的一个环境中是一种以动态形式所构成的,所以在视觉识别系统中必须要将这两种结构模式相结合,使其可以对称统一。从而能够准确的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信息传达。

二、现代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的信息传达

1、现代博物馆在进行展示设计时,利用视觉识别系统进行准确的信息传达。现代博物馆集材料、造型、色彩、装饰、肌理、质感等方面内容于一体,是一个整体的信息传达系统。为了保证视觉识别系统所传达出来的信息的准确性,必须要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民族文化习俗以及人们的视觉和心理审美要求,从博物馆的形式、色彩、装饰、材料等方面利用视觉识别系统进行准确的信息传达,从而提高人们对国家的民资历史文化的整体认识,促进了人们的审美水平。

2、现代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信息传达的案例。

(1)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在2005年时对故宫博物馆进行整体形象策划时,其设计的院徽能够将故宫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准确的传达出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的发扬广大,同时对于博物院的形象建设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现在在我国博物馆中运用视觉识别系统中的信息传达的技术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故宫博物院的院徽主要是以“宫”为字形,上方的点应用的是“海水江牙”和“玉璧”的图形元素,下面的两个口主要是为了对应紫禁城中的建筑理念,而下方不封口主要是为了体现出古代皇宫的封闭和今日故宫博物院的开放。院徽上方的海水托玉璧,具备着强烈的寓意。璧象征着国家的瑰宝和国家的尊严,表现出故宫博物院拥有了100多万件的珍贵文物。同时院徽的颜色设计体现了故宫建筑的宏伟特点,以红黄两种颜色搭配,体现了中国独特的人文和历史特点,主要是以金、蓝、褐三种为辅助颜色,体现了故宫浓厚的历史内涵。

辅助图形主要是采用中国传统的云纹和水纹,为标识图形增加了一定的视觉效果。在文字方面主要是采用手写字体,在英文字体中选用有饰线体文字,其他的则是采用宋体和黑体,这样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历史也体现了我国的时代精神和国家化理念。院徽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将故宫博物馆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深入人心。

(2)苏州博物馆新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貌,并且将苏州的园林风格相结合,将博物馆建立在院落之间,使得博物馆的整个建筑体现了传统的城市特点和古典的苏州风貌。博物馆新馆在建筑的形式上其体现的价值高于展示内容的价值,采用了集合行造型结构,将建筑的外观充分的体现出来。在运用色彩上主要是选用了白、灰、栗、黑等颜色,体现了其典雅、含蓄而且还具有禅意的特点,同时又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在应用字体上采用了手写书法体现了自己的独特地域文化,在设计博物馆的标志上与博物馆的内容风格相一致,使得博物馆新馆的风格与内容通过视觉识别系统很好的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很好的体现出来。

三、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代的博物馆当中,已经逐渐使用了视觉识别系统,从而也能够对人们进行完整的信息传达。博物馆拥有这最为丰富的资源,对社会对人们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现代博物馆当中合理运用视觉识别系统,能够完整的将博物馆中的信息完整的表达出来。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例3

故宫之大,故宫之深。要了解,很难。

就连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的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中心主任胡锤也感慨道:“在故宫呆得越久,就越觉到故宫像一本书,越看越厚,怎么也看不完。”

不仅是故宫,常年来,中国的博物馆往往给人一副高高在上的说教面孔。只可远观,不可亵玩。馆藏的稀世珍宝,永远是在玻璃展台中,我们要了解只能依靠导游的讲解,和“文物的身份证”――手抄卡。

而如今,再到故宫博物院,你可以先到其网站上,确定游览路线,了解展览活动,观看文物图片;进入故宫,能通过导览触摸屏;观看展览,能从三重荧幕上一饱眼福。

近20年来,文博行业在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演进下,发生了从内部管理到外部展览,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改变,缓慢地从神坛走下,面向为公众服务,有皮且有瓤。

清点文物磨性子

翻开发黄的纸面,墨迹斑斑,隐约看到“景泰蓝小瓶”几个字,歪歪扭扭,再往下,有划过改写的痕迹。这就是在手抄年代,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卡片。

在过去,这些卡片是博物馆宝贵的资源,它们是藏品的身份证,是研究、展览的寻找线索。博物馆的功能有三:收藏、保存、展示。藏品是博物馆的血液,藏品管理则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基石。如何开展这项工作,在信息化还未广泛应用的年代,这一切只能用人工解决。

“十几年前,全国博物馆基本上都是手工管理,建立纸质的文物账,并制作相应的文物卡片,放在库房里,需要研究,陈列时再一轮一轮地查找。”胡锤感慨。

截至上世纪80年代,故宫博物院收藏了近150万件文物,手抄的账本达到100多本,已在册文物账目120多万条,由博物院文物管理处保管的文物总账涉及到文物编号、文物名称、来源等基本信息。如此海量的信息,只能由各个专业部处及各个业务科组负责制作文物卡片,记录内容包含时代、作者、尺寸以及收藏方位等更为详尽的信息。

若要查找文物,犹如海底捞针。一沓一沓的卡片与账本搁置在房间的柜子中,打开柜门,要从何下手,苦了工作人员。当然,文物管理部门绞尽脑汁想办法。譬如按照文物号、年代、收藏方位等内容分别排序,各建一套卡片。

“账目的人工记录以及反复誊抄造成的人为失误不计其数,总账上的记录往往与文物卡片上的数据不对应。一旦卡片用完没有插回至原位,下次找起来更加费力。”在胡锤的记忆中,库房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加入到抄写大军中,分配来的大学生,往往都从抄卡片开始,叫做磨性子。

家底终于盘点清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博物馆揭开了技术进化的序幕。藏品管理的信息化首当其冲。在这个时期,上海博物馆首闯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领域,推开信息技术应用的大门。之后,中国博物馆更是进入信息化建设的快车道,有条件的博物馆相继开始了各自的信息化建设。

“文物管理系统建设过程是博物馆核心工作从手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一个变化过程。” 故宫博物院的信息化建设,始于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而藏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经验也推动了故宫博物院各个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1992年,计算机应用的热潮正席卷华夏大地,故宫摄影室也开始琢磨应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多年积存下来的影像资料,以此提升文物影像资料的检索工作能力。

由此,在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的帮助下,基于386计算机的单机版文物影像目录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这个现在看起来很简陋的单机管理系统,却是故宫信息化建设迈出的第一步,并在当时,改变了文物摄影工作大量重复拍摄、高成本低效率的作业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1998年,故宫博物院在原摄影室的基础上组建了资料信息中心,中心成立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开始文物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第一步即是将纸质的文物账全部数字化。据胡锤介绍,采用中科院软件所项目小组特别开发的双机录入自动查异比对的数据采集系统,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将所有账务数据导入了新建的文物管理系统。

对于保管着价值连城的精美国宝的博物馆而言,文物清理与盘查的工作始终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故宫博物院自建国以来,先后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文物清点工作,前两次由于政治运动的干扰,缺少数字工作平台的支持,工作效率很低,始终没有做到善始善终。因此,通过文物信息系统开展的文物盘查工作可以说是故宫文物第一次真正做到了精确的清理。

“在解决了账务问题的基础上,第二步是利用信息技术流程控制的特点来规范原来通过手工实现的文物流通程序,杜绝差错。”胡锤表示。

2005年,故宫博物院完成了基于流程控制和开放链接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平台。通过不断地梳理,将已经建成的文物数据库又重新规划,进行全面升级。各项文物管理数据根据不同应用分开建库,分别建立支持文物管理工作中不同应用领域的应用控制子系统,彻底实现了文物管理、文物应用的信息化。

文物活起来

藏品管理从手工过渡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故宫博物院花费了10年的光景。而整个文博行业则走过了近20年。从本世纪开始,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始向博物馆的各个基础业务部门渗透,从以藏品信息管理为内核的圆心开始,向行政管理、文化展示、数据资源利用以及科研、出版、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渗透,成为博物馆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助推器。

“藏品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是博物馆信息化工作全面铺开的前提。”南京博物院张小朋曾这样告诉记者,在核心数据库建立之上,根据博物馆的各项实际业务工作,逐渐搭建起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张信息网。博物馆的所有工作就全部纳入到信息化管理的轨道上来了。

如今,要看文物展前,公众能先到网上转一圈,浏览到藏品信息与藏品影像。首都博物馆的网站率先打破旧习,将网站划分为“体验、鉴赏、研究、服务”四大板块,公众只需点击两次,就能查到想要的信息。

这种门户式的网站设计使首博网站成为了“最不像博物馆的网站”,却得到了公众的欢迎,向着“身边的博物馆”的理念越靠越近。

发生改变的不只是参观形式,如今进入博物馆工作的新人都已经具备大本或研究生的学历,一进博物院就能够学以致用,进入文物研究和展陈的工作之中,而不必如当年那样一进单位先抄几年卡片。文物选展子系统也已经开通,对文物的选用更加便捷。

“若要举办清代文物的绘画展,在文物系统下能将琴棋书画等各门各类的文物全部查找详尽,并且系统可实时调出相应的影像,拓宽了编写展陈大纲的视野。”胡锤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建设的基于影像的文物研究系统,更可以将高清晰的文物影像与相关的文物研究资料结合起来,更加方便文物工作者的研究工作。由信息系统带来的这些变化,使文物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草根”计算机博物馆

澳大利亚人Max Brunet从一家数字设备公司退休后,利用10年的时间收集他感兴趣的电脑设备,最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性质计算机博物馆。

这家博物馆实际上就是他的家,从地下室到两层高的小楼摆满了各个时期的计算机产品,这些巨大数量的藏品涵盖了整个计算机发展史。其中,包括1920年的Julius Totalisator机型。第一台UNIX电脑PDP-7,经典的DEC PDP-9,原装IBM PC机,苹果公司的Lisa,MITs的Altair 8800机型,无数种打孔卡,以及超过6000部计算机相关图书。

信息中心曾被边缘化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的博物馆就揭开了技术进化的序幕。上海博物馆开展了藏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和应用,基于Basic程序,利用串口对录像机控制,进行图像存储和检索,南京博物院在该时期也开始了藏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博物馆开始了工程技术的进化,网络技术的应用是该时期的代表。博物馆建立起局域网,通过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网连接。同时,楼宇自控、安防系统、通信与网络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等纷纷应用到博物馆之中。此外,针对面向博物馆公众服务和展览的多媒体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

至此,文博业步入了广泛的信息化建设阶段,主要集中于京沪一条线上,如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等。该时期的博物馆信息中心更像技术维护部,在博物馆建设过程中,信息中心起到的作用是对将要建成的博物馆的内部信息化应用进行设计和构建,当这个建设过程完成后,信息中心在博物馆的地位就慢慢地边缘化了,逐步成为了计算机的维护中心。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例4

在传统建筑中建设的全新数字形式展厅,与实体形式的展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它以“数字建筑”、“数字文物”的形式,充分突出信息时代的技术优势,把院藏珍贵文物中较为脆弱难以展出的文物、或实物展览中难以表达的内容以数字形态呈现给观众,以新媒体互动手段满足传统文化的传播需求,同时又保障了文物安全,更可以激发观众对实体文物的兴趣。

端门数字博物馆将在不断引入最新展示技术的基础上,定期更换展览主题。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第一期数字大展的主题为“故宫是座博物馆”,其中包含“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紫禁集萃・故宫藏珍”、“紫禁城・天子的宫殿”三大区域,通过完整的参观流线,从故宫历史、馆藏、建筑三个方面向观众简明扼要地介绍:“故宫是什么”、“故宫有什么”、“来故宫看什么”。观众由此对故宫这座具有特殊地位的博物馆产生直观而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安排其后的参观活动。本期展览共策划开发9个数字展项:展项(1)属于“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区域,展项(2)-(8)属于“紫禁集萃・故宫藏珍”区域,其中(2)(3)(4)三项属于书画藏品系列,(5)属于器物藏品系列,(6)(7)(8)属于宫廷原状及生活藏品系列。展项(9)属于“紫禁城・天子的宫殿”区域。

(1)数字沙盘。“数字沙盘”位于端门数字博物馆的正中,基于故宫博物院建设多年的高精度全景建筑三维模型,通过沙盘动态演示和交互控制,并辅以视频演示,以形象直观的“数字立体地图”进行“数字导览”,向初次来参观的观众介绍紫禁城肇建、故宫博物院成立、今日故宫博物院概况、展览导引等全景信息。

(2)数字书法――兰亭序。《兰亭序》以“天下第一行书”的美名享誉天下,院藏《冯承素摹兰亭序》因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已佚的原作而广受世人关注,但因受到自身材质的限制,很难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展览,而且相比于绘画作品,书法作品非常抽象,承载了更多哲学内容而难以理解。因此,该项通过模拟“曲水流觞”活动,用“数字毛笔”、“数字水墨”仿真书写,一方面让观众无障碍欣赏这幅传世佳作,一方面用互动手段让“深奥”的法书藏品贴近现代观众,带领人们在描摹间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之美。

(3)数字绘画――写生珍禽图。黄荃《写生珍禽图》为五代宫廷绘画大师黄荃唯一可信的传世作品,其上描绘的二十四只栩栩如生的禽乌昆虫,造型与绘画技法令人惊叹。本展项通过数字高清影像让观众看清作者用笔的笔触毫末,同时让画作中的飞禽昆虫“活起来”,让观众真切地体会到该作品“鲜活如生”的特点,在趣味交互中深入理解藏品的价值。

(4)数字长卷――韩熙载夜宴图。该项目是“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故宫书画的全媒体传播策略和关键技术研究”的一部分,与故宫官方网站“名画记”、APP等多种形式一起,共同实现同一件书画作品的线上、线下多层次、多角度解读和展示,为观众提供极为丰富的藏品信息和交互体验。本项目在8x2米的超大屏幕上,让观众通过高清影像欣赏原作以及画卷中的家具器物、印章题跋等精彩细节,并通过与真人同比大小的人物展示,让观众对画作呈现的空间和历史场景有更鲜活的认识。

(5)数字多宝阁。故宫作为国内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藏瑰纳宝,品目繁多。近年来,正依托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不断努力构建“数字文物”体系,更好地实现藏品的保护、记录、研究和展示。本项目是以数字形态进行藏品展示的尝试,精选近百件故宫典藏器物,包括陶瓷、玻璃、金银器、玉器、青铜、漆器等,实现“可以摸文物”的“数字多宝阁”,向观众提纲挈领式地展现故宫博物院丰富的馆藏,同时还通过二维码与移动设备相结合的方式,为对藏品产生兴趣、有意一睹实物的观众提供参观路线引导。

(6)数字宫廷原状――三希堂。三希堂位于紫禁城养心殿之西暖阁,面积仅4.8平米,还被扇划分为内外两部分,因乾隆皇帝收藏、欣赏三件稀世法书珍品并衍生出三希堂法帖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以其局促空间映射“内圣外王”心态而意味深长。但由于面积狭小难以开放,观众只能隔着玻璃张望。本项目首次尝试利用高清投影系统构建起三面包裹的沉浸式立体虚拟环境,高度仿真模拟三希堂,使观众身临其境地“零距离”欣赏宫廷原状陈设,感受宫殿室内空间。该项目今后将用于展示同类室内环境,解决文物保护和观众欣赏的矛盾,让观众“走进”故宫的珍贵建筑空间。

(7)数字宫廷织绣。故宫博物院藏织绣18万余件,工艺非常精湛,其中部分藏品色彩保存极为完好,令人叹为观止,但由于对保存和展示条件要求极高,很难经常与观众见面。本项目选取其中“织绣画”的类别,通过大小触摸屏联动的交互技术,让观众看清这些珍贵藏品的精微细节,看懂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并“看到”织物中蕴含的“织”、“绣”、“织加绣”等工艺技法。

(8)数字宫廷服饰。电视剧中色彩绚丽华美的清代宫廷服饰深受观众喜爱,但服饰之美不单在于工艺繁复、赏心悦目,还在于它契合礼仪、彰显身份,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本项目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宫廷服饰,用直观的视觉形式表现其中的文化内涵,并通过虚拟试穿的趣味环节,带领观众掌握宫廷服饰选择搭配的简单要领。该项目与故宫博物院《清代皇帝服饰》APP内容相互呼应,构筑线上、线下深度解读文物的体系。

(9)虚拟现实剧场。故宫博物院15年来持续从事故宫文物建筑数字化记录、展示的研究,基于高精度的三维建筑数据,研发大型虚拟现实作品,迄今已累计6部作品,从不同角度深入展示紫禁城建筑的规划布局、建筑工艺、内檐装修、宫廷陈设。端门数字馆将以虚拟现实剧场的形式向观众集中展示这些研究成果,以高度沉浸感和可互动的模式,帮助观众在视听效果的震撼中感受紫禁城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配合首期数字大展,将播放《紫禁城天子的宫殿》作品,时长15分钟,再现清代康乾盛世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带领观众沿中轴线从南往北游览紫禁城,以现实世界中难以达到的视角,充分领略紫禁城的宏大与壮美,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礼仪制度。

《设计》:这个项目前后一共耗时多长时间?

师丹青:2011年故宫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方案,我们的概念最终中标,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我们继续在做概念设计和预演,看这件事情可不可行,如何操作,有没有在古建筑空间中做多媒体互动体验设计的可能性。最终可实行的设计方案刚刚完成,目前已经进入内容制作,现场搭建、装修施工的阶段。

《设计》:故宫数字博物馆选择建在端门是为什么呢?

师丹青:端门在故宫的位置非常独特,是故宫的第一个门,但是也因为介于故宫和天安门之间这个“尴尬”的位置多年来―直闲置着。故宫多年来一直希望能够在这里做一个虚拟的故宫展览馆,多年来已经做了大量的文件高清晰扫描的工作,但是仅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子文档,无法让观众看到。此次展览就是让观众能有机会近距离观赏故宫的宝贝。

《设计》:最终定下米的项目名称是什么?要传达怎样的理念?

师丹青:最终中标的项目名称叫“印象之门”,意在让观众在端门就能够有一个对故宫的整体印象。这个印象分为两个层面,“故宫博物院”一为“故宫”,是帝王的居所建筑;二为“博物院”,有无数文物珍玩,这扇“印象之门”就是通往故宫的大门。

《设计》:整个展览的面积是多少?

师丹青:端门城楼内共有60根直径大约92厘米的红漆楠木柱,11米多高的挑空,正面36扇门窗,采用菱花格式,窗下部为雕花裙板。整个面积大约为1230平方米。

《设计》:在端门这样一个文物古建中做数字化的展览,都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

师丹青:端门本身就是一个明代的文物,用这么一个完整的文物级别的古建做全数字化展览,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是世界上的首次,所以提前做了很多调研,一是技术层面上,要考虑到安全和防火以及不破坏建筑等方面,在内部加装的设备在制式、格调、风格上与古典的空间融为一体,而不是在里面单独搭了一个数字化的空间。在整个过程中故宫的专家参与了一轮轮的论证,毕竟我们不是文物专家,只能从设计角度上提意见,安全性被放在了核心的位置上予以考量。

《设计》: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吗?

师丹青:因为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条件,所以有一些需要大量用电的或者需要在建筑上加装元件的方案最终不得不放弃了。比如地面上这个大屏幕,曾经计划在大殿的地面上满铺LED屏幕,这样就可以通过屏幕制造出来的光影效果来演示故宫的一天。又比如曾经计划在门窗的菱花窗格上安装薄膜式LCD,通过改变其透明度制造出炫目的光影效果。但是都因为安全方面的考虑放弃了’毕竟保护文物是首要的。

《设计》:在与故宫专家的沟通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的问题么?

师丹青: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我们的设计方案中并没有选择像《清明上河图》那样的劳动密集型的动画效果,我们的创意是利用“夜宴”这个概念来给观众一种交互体验。故宫的想法是不等同于原画的观赏体验,但是因为《夜宴图》的尺幅关系,做成原画的动画版难度太大了,更不要说互动了。我们最终做了一个临场感的方案,通过光影效果来与这幅画互动。通过技术手段,观众能够手持虚拟的蜡烛光源与画面进行互动,感觉就像自己水中的光源照亮了画面,甚至去亲手点亮画中的蜡烛。

《设计》:你之前做过的包括电影《阿凡达》户外交互装置等交互项日都是很现代的,故宫数字博物馆这个项目是你的第一个古典项目,对你来说有什么不同的体验?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例5

本文题目是艺术衍生品在当今艺术类博物馆的重要性,重点虽集中在美国的艺术类博物馆与其政策,属国际视野下的外国美术史研究,但基本原则、结论的初衷是希望可以通过笔者的研究学习比对国内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找出不足与待改进之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马琳老师的《美国博物馆经济的来源与构成》一文和去年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都给了笔者很大启发。所以笔者借助两者和书本材料对我国博物院展馆的形象宣传及艺术衍生品的研发稍作学习和思考。

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服务于自身发展,向公众开放,以研究、教育、娱乐为目的,获取、保存、研究、传达和展览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质见证。”马琳老师的《美国博物馆经济的来源与构成》一文,主要内容就美国艺术类博物馆的性质、存在目的及资源的分配、管理及投资等经济方面加以分析,从资金来源与构成角度出发分析了政府与私人是如何赞助博物馆的,以及博物馆自身又是如何进行创收的。美国博物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美术馆最大的不同其在经济、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免受政府压力自行管理而独立于政府,所以他们的大型博物馆可以自己建立自己的经营模式品牌“古根海姆”,将分享馆藏放置国际规模,它的自身管理与运营给世界范围内的博物馆发展模式提供了良好借鉴。美国的博物馆资金的来源与收入主要包括政府赞助、私人捐赠和博物馆自身的创收三个组成部分。就这三个方面来说,美国和中国都有政府的赞助;私人捐赠涉及国家财政税收制度我国一时间在单方面无法有很大变化;而博物馆自身的创收在中国博物馆却很少有所显现,其实在博物馆自身管理上是可以有很大突破的。我们与美国体制上根本的不同,我们可以以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的为例来看,其周边产品的研发及品牌企业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

第五届西部文博会台湾文创精品馆在西安的精彩亮相以博物馆为主题概念,参展主题为具有博物馆周边商品研发能力的品牌企业,进行文化与科技、设计、商品的创意运作进行艺术衍生品的研发。我国的博物馆文物青铜、陶瓷、玉器、书画等数不胜数,面对历史留下的宝贵文物,博物馆如何做到既能背靠历史做学术上的贡献,又面向未来去科普大众,还能自身研发艺术衍生品进行创收从而减少国家的负担,台湾博物馆在这三个方面都能给予我们良好的启示。尤其是台湾故宫博物馆周边产品的研发与企业的合作的文化创意产业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一、艺术衍生品之文化与设计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精品在与现代工艺设计上的应用体现的尤为明显,先进的技术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富有现代生活的概念创意产品和实用品都给人耳目一新。秦砖汉瓦沙原先的形象基础上作现代工艺的加工,制成系列创意产品家居摆设等,青花瓷系列的环保手提袋、手机包等实用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有不少购买者。而且场馆的摆设也非常有设计感,纷纷拍照留念,仅从现场簇拥的观众来看,已能证明台博的艺术衍生品非常受欢迎。相比较中国大陆的博物馆仅有一些旅游纪念品而没有相关艺术的衍生品和周边产品的研发。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例6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建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MuseumofArt)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位于纽约5号大道上的82号大街,与著名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遥遥相对。它是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列宁格勒美术馆齐名的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

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Winter Palace)

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现在的冬宫一般被称为艾尔米塔什国立美术馆,它和中国的故宫、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以古文字学研究和欧洲绘画艺术品闻名世界。

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Tokyo National Museum)

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并陈列着日本及整个东洋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由象征日本历史的建筑物构成,历来被称为“美术馆建筑与博物馆建筑的博物馆”。4个藏馆内的常设展不仅涵盖了日本2000余年历史中孕育的深厚文化,同时记录了亚洲其他主要国家的历史。

埃及博物馆(Egyptian Museum)

埃及博物馆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解放广场,是一座具有 3000 多年悠久历史的古代埃及文明的遗物宝库,是由被埃及人称为“埃及博物馆之父”的法国著名考古学家玛利埃特于1863年在开罗北部的卜腊设计建造的。因这座博物馆以广为收藏法老时期的文物为主,埃及人又习惯地称之为“法老博物馆”。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Mexico National Museum of Anthropology )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位于墨西哥城查普尔特佩克公园内,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馆内收藏和展出的主要是印第安人文明遗存。开放于1964年9月。前身是1808年的墨西哥大学古物委员会。

梵蒂冈博物馆(The Vatican Museum)

梵蒂冈博物馆位于意大利罗马圣彼得教堂北面,原是教皇宫廷。所收集的稀世文物和艺术珍品,堪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相媲美。 广大的梵蒂冈博物馆有六公里的展示空间,著名的西斯汀教堂就在其中,是欧洲排名第三或第四的艺术殿堂。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Nationa Archadeolo-gical Museum)

与开罗的埃及博物馆一样,雅典的国家考古博物馆是全希腊最大的考古博物馆。不少文物出自希腊不同的考古地点,年代由史前到晚古时期都有。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并且藏有最丰富的古希腊文物。

土耳其托普卡匹宫殿博物馆(topkapi palace)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例7

艺术衍生品是由艺术(文化)作品衍生出来的特殊商品,是艺术和商业的结合体,属于文创产品,亦多属于旅游纪念品的范畴。2012年开始,北京故宫的管理层,想改变收入主要靠门票的模式,适时调整了经营理念与经营方式,尤其对艺术衍生品进行深度发掘,使2013年北京故宫的在售商品一举突破5000种,艺术衍生品热卖,带动相关产业,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2014年在售的艺术衍生品更是突破6700种,销售额亦直线上升,一举超过9亿元。2015年销售额达到近10个亿,销售额同比虽然没有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这是建立在游客限流的基础上的。2015年6月13日起,北京故宫博物院实施限制游客人次的方案,每日限流8万人次。因此,这份成绩单依然引人侧目。

1 北京故宫艺术衍生品潜在消费者众多

任何商品都离不开消费者,北京故宫艺术衍生品的潜在消费者数量众多。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已达到约10%。国内游人次近年一直呈上升趋势,2015年国内游人数约40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0.5%。国内游出游人均消费约857元,同比增长约2.1%,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约27611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约6584亿元。北京曾是元明清的都城,文化底蕴厚重,景点众多,是不少国内外游客一生中至少去一次的地方,而故宫由于其极高的知名度、关注度,又是必去之地。

2015年北京故宫年游客人数居然达到1506万人次(据《北京旅游绿皮书: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6)》:2015年北京共接待入境游客约420万人次),如果不是因为限流,2014年游客人数就会突破1525万人次。实际上,早在2012年,北京故宫游客已经赶超了法国卢浮宫,成为世界上唯一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的博物馆。2012年10月2日,北京故宫更是创下单日游客18.2万的纪录。而且,全年几乎没有明显的淡季。单从客流量看,国内规模相仿的旅游点都不能与北京故宫相比。如此庞大数量的潜在消费者,加上其还有网络销售渠道的消费者,对艺术衍生品销量的推升起了极大的作用。

2 北京故宫艺术衍生品的研发接地气

要使潜在消费者变成真正的消费者,在艺术衍生品研发上必须下功夫。毋庸讳言,中国艺术衍生品的潜在消费者文化素养有高有低,但总体偏低,与外国游客相比还多有不如。大部分游客对北京故宫收藏的艺术品不甚了解,如北京故宫十大镇馆之宝,除了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对于西晋陆机《平复帖》、宋代沈子蕃缂丝《梅鹊图》、清代金瓯永固杯、元代张成款雕漆云纹盘、宋代青玉云龙纹炉、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清代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清代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商代酗亚方樽等另外9件缀跻晃匏知。研发艺术衍生品必须接地气,不能曲高和寡。有时研发的艺术衍生品和历史文化稍微搭点边就能被接受,如热卖的“紫禁中秋徽章”和北京故宫关系真不大。

鉴于不少游客的历史文化知识主要来源于影视剧,而北京故宫作为明清两朝皇宫,许多炙手可热的宫廷剧就是以此为大背景展开情节的,如《金枝欲孽》《大清后宫》《甄执》等,甚至穿越剧亦以此为背景,如《宫锁心玉》《宫锁珠帘》《步步惊心》等。上述影视剧基本属于戏说和胡说。一般游客大多对稍有深度的故宫元素、故宫故事知之甚少,倒是把“萌萌哒”“帅帅哒”“酷酷哒”“臣妾做不到”“朕亦甚想你”“朕就是这样汉子”这些词句和北京故宫联系在了一起。北京故宫研发的与皇帝、皇后、嫔妃、格格、阿哥相关的“呆萌”艺术衍生品很接地气,上市后大受欢迎亦就不奇怪了。

3 北京故宫艺术衍生品的品质还有提升空间

是研发艺术衍生品较早也是较成功的文博场馆。与合作研发文创产品的得意典藏公司,2005年开始和北京故宫建立合作关系。这极大地推动了北京故宫艺术衍生品的研发,由此诞生了不少构思巧妙的作品,如“紫禁城建筑尺”就把神武门、午门、保和殿等故宫元素结合在产品中。但北京故宫艺术衍生品的品质在总体上还有可提升空间。

首先,大部分北京故宫艺术衍生品不太注重三维造型设计,外形常与普通商品无异,仅在杯子、水壶等器物上印个卡通造型的明清官员或故宫猫之类的图案,甚至只加上“故宫”两字就算文创产品。目前的3D打印技术能在三维产品研发中帮上大忙,可以使个性化小批量定制成为可能。其次,不少设计稍显生硬地嵌入了故宫元素,对产品的实用性考虑不足,如果说“天穹伞”、“陶俑伞”完全具有实用性,那“顶戴花翎官帽伞”、“龙头老大遮阳龙帽”则只能算勉强可用,但戴着“朝珠耳机”上街确实需要勇气。另外,北京故宫这些附加值很高的艺术衍生品,其质量却常被人诟病,如做工粗糙、材质差、一用就坏、一碰就坏。不过,从大趋势看,北京故宫和在艺术衍生品研发上的差距的确在缩小。

4 北京故宫艺术衍生品热卖现象是否能被复制

截至2015年底,中国有4510家博物馆(其中非国有982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296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48项(其中文化遗产30项、自然遗产10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遗产4项),世界遗产总量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这中间,像北京故宫这样的顶级存在虽是极少数,可亦有一批底蕴深厚的文化景点、文博场馆。北京故宫艺术衍生品的热卖现象还是有可能被复制的。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游客去美术馆、博物馆这些文博场馆的频次并不高,即使去,也只有少数游客会在内购买些纪念品。一方面,绝大部分文博场馆自身特色或规模不够,很难参与研发出令人满意的艺术衍生品。另一方面,除了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少数文博场馆,不少文博场馆的领导对艺术衍生品的认识还停留在旅游纪念品的概念上。场馆内所卖的多数是书籍、明信片、徽章等商品,品种不多,还同质化,往往连涉及镇馆之宝的艺术衍生品亦没有研发。在法国,每3名文博场馆的游客至少会有1名在艺术衍生品销售商店停留,停留的游客中,每4名中至少会有1名购买衍生品。在中国,游客购买艺术衍生品的频次远远低于1/12。就因为起点低,中国游客购买艺术衍生品的频次上升空间不小。这其中,还有许多文章好做。

参考文献:

[1] 西沐.全球格局中我国艺术衍生品产业的发展[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6).

[2] 张爱红.博物馆艺术衍生品创意开发模式研究[J].艺术百家,2015(4).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例8

单霁翔:目前,即将开放的区域主要有慈宁宫、慈宁花园和寿康宫。此前,这些地区或为办公用房,或为地面文物库房。

慈宁宫位于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始建于明代,清沿袭明制,将其作为皇太后居住的正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举行庆贺仪式。

慈宁宫花园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南,始建于明代,是明清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嫔们游憩、礼佛之处。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行大规模改建,此后虽“颇有更动”,但花园总的规模和布局始终没有大的变化。花园南北长约130米,东西宽50米,总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园中仅有建筑11座,占地不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集中于花园北部,南部则地势平坦开阔,莳花种树,叠石垒池,意在使太后、太妃嫔们不费跋涉之劳而得山林之趣。

寿康宫,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建,至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是清代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所,太妃、太嫔也在此处居住,皇帝每隔两三日即至此行问安礼。

修缮后的慈宁宫、慈宁花园和寿康宫都会还原之前古建筑的风貌,不会破坏整体布局。

文史参考:您提出故宫开放建筑群的中期目标是增加到76%,以应对故宫限流难题。文物古建的大规模开放必将带来或多或少的人为破坏,古建“保护与开放”这种矛盾如何解决?

单霁翔:我们体会到,参观故宫的需求是刚性的。故宫博物院观众人数的增加,是社会发展环境造成的。随着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故宫博物院的参观人数必将持续增长,这是难以逆转的趋势。并且,参观故宫的观众群体在活动规律上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这正是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与开放服务的矛盾所在,也是故宫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和重点。解决问题必然要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向同时入手。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全部规划完成后开放区与非开放区的比例约为8:2,开放区包括开放展示和游客服务,未来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开放的面积大约占全部面积的76%。还有,故宫博物院将与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通过改善故宫周边环境、优化参观路线等方法提高参观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开放与保护的矛盾。每遇旅游高峰期,院里都会提前做好参观接待预案,调整参观游览线路,加强开放路线特别是售票处、御花园等重点监控场所执勤管理人员,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做好观众疏导工作。确保古建文物安全,维持良好的参观秩序,保证观众的参观安全。

故宫博物院不像现代建筑的博物馆那样处于封闭的楼宇环境中,而是由8000多间分散的房屋组成,还有更多的室外开放空间和复杂多样的地面环境(诸如高低错落的城墙、假山、河道等等)。在不影响古建筑本身的情况下完成对展览的陈列,对我们的考验是十分严峻的。最大的难题是古建筑本身的特殊性,传统古建难以符合恒温恒湿等现代展览的要求,为此,院里早在项目策划前期探索开展现代化展览的思考,以寻求文物保护和藏品展示之间的平衡。比如午门展厅,就是与清华大学合作通过在城楼内部加装与古建筑本体软连接、可逆的、密封钢结构设施,构成了一个既可以满足现代化展览温湿度控制需求,又不影响观赏古建筑之美的展厅,从而解决了这一矛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文物保护创新奖”。又比如武英殿书画馆,由于武英殿体量大,通过空调控制室内空间温湿度很难达到书画展品的苛刻要求,因此,我们从展柜本身做文章,通过加装展柜内控制系统,保证每个展柜内独立控制温湿度,解决了珍贵的书画藏品安全展示问题。

文史参考:您到任后的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能谈谈故宫大修的情况吗?

单霁翔:必须承认,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职务,对于我的能力、学识、经验都是一个挑战。因此,我的工作从调查研究开始。主要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了解、熟悉故宫博物院各方面的工作情况。首先分别向各位院领导讨教,了解所分管工作的情况。二是分别到故宫博物院的32个部处进行了走访,体会各个部门的工作环境,接触在第一线工作的同事,听取情况介绍,讨论工作,交换意见。三是利用节假日,走访故宫博物院在职和离退休的学者、文物专家和历任院领导以及社会上的专家、学者,聆听他们的指导和建议,这些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收获很大。四是走访相关单位和部门,感谢他们以往对故宫博物院的支持,并希望得到他们的继续指导。

通过调研我有了三点深刻体会,一是深深感受到故宫博物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二是深深感受到故宫博物院的前辈们为事业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三是深深感受到全体员工对于故宫博物院的深厚感情。所有这些,令人感动,催人奋进。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在郑欣淼院长和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院同仁团结协作,奋发有为,克服了很多困难,无论是制度建设、摸清家底、古建修缮、藏品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览,还是安全保卫、观众服务、文化传播、两岸交流、科学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全面的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赢得了同行的尊重。

作为“故宫人”,保护好故宫文化遗产,建设好故宫博物院,更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使命神圣而光荣,责任重大而艰巨。

在完成《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的基础上,近日《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已经正式委托专业部门编制,即将启动。在故宫保护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地安排年度文物建筑修缮,一如既往地坚持进行科学严格的设计、论证和施工。继续加强修缮过程中的管理,加紧做好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报告撰写和出版工作,加强科研意识、课题意识。保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故宫修缮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修缮阶段,要坚持“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优先设计、修缮存在严重危险隐患的、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更好发挥社会功能的建筑。今后不但要注重文物建筑的大修,还要注重文物建筑的岁修,注重日常的保养和维护。

文史参考:2011年故宫屡屡爆出负面新闻,对于故宫目前的藏品存放和文物管理工作,您愿意打多少分?为什么?

单霁翔:故宫院藏文物管理制度从建院开始历经多年逐步完善,主要通过藏品日常库房管理、出入库管理和陈列展览工作等利用环节中的管理三个方面,以及其他一系列规章制度,实现对文物安全的保障。应该说从制度建设来说还是比较完善的。

但再好的制度也要人来执行,因此,要保证文物安全,应进一步强化员工日常管理和教育,常抓不懈,并加强问责的力度,以最终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经过故宫博物院这么多年的努力,馆藏文物特别是馆藏珍贵文物的保管条件得到很大改善。1990年和1997年竣工的一期、二期地下文物库房,建筑总面积共21900平方米。文物库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电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分为消防系统、防盗系统、空调系统、文物运送系统、电脑网络系统等,共保管文物80余万件。但也应承认,在实现藏品保护环境的提升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类别多、级别高、价值大。其中相当数量的珍贵文物藏品对于保管环境有特殊要求。但是,故宫的文物库房使用年代久,与近年来一些新建大型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相比存在差距。文物库房的文物柜具、陈列展厅的文物展柜,不能适应文物保管和陈列展览的实际需要,不能有效地密封防尘、防震防爆。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批次的更新。为了提升文物藏品保管环境,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我们将分轻重缓急,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文史参考:您曾说自己是郑欣淼院长“故宫学”的忠实听众和阅读者,您怎么看郑院长的故宫营销理念?

单霁翔:郑院长所提到的“营销”,指的不是一般商业意义上的营销,对故宫来说,通过“营销”这一途径,真正将社会需求放在首位,坚定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信念,提供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要求的优质服务。博物馆营销就是博物馆可以通过战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方法进行博物馆文化的推广传播。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

文史参考:您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对古建筑一定有特殊的感情,还记得您第一次来故宫的情景吗?能不能讲讲你和故宫的渊源?

单霁翔:故宫对于我来说并不完全陌生。记得过去教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时候,单士元先生还带着我考察了故宫博物院的不少地方。后来在北京市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工作,很多方面的工作与故宫的文物保护、博物馆管理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但是一旦走进故宫,成为“故宫人”,仍然感到故宫的文化底蕴深不可测,文化资源博大精深。正像专家们所说,故宫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国家文物局的工作更注重宏观政策和监督管理,而故宫博物院作为具体的文化事业单位,工作任务种类繁多,更加需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态度和实干精神。

文史参考:故宫是中国最耀眼的一张文化名片,2012年,故宫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将有哪些举措?与世界各大博物馆的文化交流活动将有哪些?

单霁翔: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加,与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国际著名博物馆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开展日益广泛的合作,也确立了故宫博物院在国际博物馆领域的突出地位。

故宫博物院将继续努力开拓新的对外交流局面,促进多层面、多门类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创造条件联络促成我院专家学者走出国门,更多地参与国际多边学术活动,将故宫文化弘扬海外。在“走出去”的同时,邀请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博界同行来到我院,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为我院科研学术工作带来新气息。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例9

“共和国十七年”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无产阶级”开始之前的17年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博物馆获得新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首先从接管、整顿和改造旧有的博物馆开始,以故宫博物院和历史博物馆为重点,于1952年底基本完成;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北京地区逐步创造条件筹建了一批新型博物馆,到1965年底,北京地区已经拥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5座,基本上形成了共和国首都博物馆体系的雏形。

共和国十七年,北京博物馆发展形成了一个高潮,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北京博物馆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失误与曲折,从而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尤其是“左”的错误,严重影响了博物馆应有的工作秩序和正常发展。研究共和国十七年北京博物馆的发展状况,有利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今后博物馆的发展也有诸多启示意义。

一、发展概述

1.接管和改造旧有博物馆

北京第一个正式博物馆,是由著名的教育家、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倡议,经过当时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先生的热心筹划,于1912年7月在北京国子监旧址筹建的历史博物馆,这也是由国家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国立公共博物馆。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北京地区又相继筹建了交通博物馆(1913)、古物陈列所(1914)、地质矿产陈列所(1916)、天文陈列馆(1933)等博物馆十余处,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1925年10月10日正式开放的故宫博物院。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的博物馆代表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初创阶段,对于表现古都北京的精神风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一时期政局不稳,经济发展落后,人才匮乏,导致博物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此外,由于战火的破坏和社会动乱,北平解放前夕,北京地区的博物馆萧条冷落,多数已经难以继续维持,只剩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勉强支撑,博物馆事业已濒临绝境。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19日,北平市文化接管委员会派代表钱俊瑞、陈微明、尹达、王冶秋正式办理接管故宫博物院事宜。3月2日,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尹达、王冶秋接管北平历史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根据中央文化部提出的博物馆应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开始对旧有博物馆进行改造。改造工作以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历史博物馆为重点,确定各博物馆的性质、方针和任务,改革机构,改造原有的陈列内容,整顿文物库房管理,加强群众宣传工作,努力清除旧时代的影响。

(1)故宫博物院的改造工作

1949年4月,故宫博物院新的业务方针确定为:“要利用文物为教育人民之工具,以启发其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并协助国家建设事业为工作之目标。”1951年,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和历史经验,调整了院内结构,改变了过去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三馆鼎立的局面。古物馆被分为保管、陈列两部,保管部专司文物藏品的保管,并开始文物的清点和整理工作;陈列部专事陈列展览,先后布置了《清代革命史料》《帝国主义侵华史料》等展览。新设群众工作部,增加了为观众服务的项目。图书馆不变,文献馆改称档案馆,其他有办公处,下设人事、行政、工程、守护四组。

除了调整院内结构,故宫博物院还进行了古建修缮和院容整理。针对当时情况,博物院制定了“着重保护,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的古建维修方针,定出了古建修缮的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为了保证古建安全,上世纪50年代还陆续在院内高大的宫殿建筑上安装了避雷针。此外,故宫博物院对紫禁城内外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清理和整顿,1952年6月开始清运院内各处积存的渣土、垃圾,9月疏浚院内金水河。院容清理工作于1952年底基本结束,共清理垃圾18.3万立方米。

对于故宫博物院的改造工作是符合新的时代方向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利于博物馆功能的发挥,对于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协助国家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2)北京历史博物馆的改造工作

对于北京历史博物馆的改造主要表现在对博物馆陈列的改造。民国时期,历史博物馆的陈列看起硌笱蟠蠊郏但内容却是零乱不堪的。1951年,中央文化部确定了北京历史博物馆的陈列方针,即:“中国通史陈列要以科学的历史观点和方法,将中国按年代、事件、人物布置陈列;设立物质文化专题陈列室;陈列中应贯彻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新的陈列方针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零乱不堪如同摆古董摊式的陈列布置,按照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新的科学的陈列设计,使得文物展品与时代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到1952年底,北京地区基本完成了对旧有博物馆的改造,使旧博物馆在本质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对博物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筹建新型博物馆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筹建新型博物馆的任务也提上日程。新型博物馆的建设“打破老的建馆程序,采取边筹建边开放的方式,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满足社会对精神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新馆建设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一五计划”时期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执行。通过学习苏联莫斯科地志博物馆的经验,北京市开始筹备建设首都历史与建设博物馆,计划建成反映北京自然、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面貌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1954年,筹备处正式成立,限于当时的条件,基本陈列工作从“社会主义建设之部”着手准备。此外,徐悲鸿纪念馆(1954)、北京鲁迅博物馆(1956)、周口店中国猿人展览馆(1953)以及北京天文馆(1957)也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

在这一时期,博物馆以社会教育作用为主旨,通过各种陈列展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现实教育的意义大于历史教育。

(2)国庆十周年献礼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决定在首都建立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也决定在北京兴建军事博物馆,迎接国庆十周年。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三大馆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各方有效配合,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并准时开放。

除了三大馆的建设,国庆节前竣工的博物馆还有北京自然博物馆(1958)、中国地质博物馆(1958)、定陵博物馆(1959)、民族文化宫博物馆(1959)、农业展览馆(1959)。这些博物馆加上稍后建设完成的中国美术馆(1962),不仅完善了北京的博物馆体系,而且也是建国十周年首都改造与建设巨大成就的反映。这些博物馆规模较大,设备先进,专题性强,藏品丰富,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到1965年底,北京地区共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5座(表一),其中既包括社会科学类博物馆,也包括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既包括综合类博物馆,也包括专题类博物馆;既包括地志类博物馆,也包括全国性博物馆。总之,经过17年的建设,共和国首都的博物馆体系已具雏形。

二、建设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明确提出:“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革命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博物馆使人民大众正确认识历史,认识自然,热爱祖国,提高政治觉悟和生产热情。”1956年,总理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强调:“为了实现向科学进军的计划,我们必须为发展科学研究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必须加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工作。”1961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其中指出:“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切实保护文物对于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向广大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在党和政府的支持鼓舞下,博物馆工作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开展活动,使得共和国十七年间北京博物馆工作呈现出一派繁荣局面。这一期间,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在陈列展览、藏品保管、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发挥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1.陈列展览工作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普及知识,教育民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之下,博物馆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博物馆的陈列原则,在丰富多彩的展览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陈列体系,使得陈列展览工作更具科学性。

以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例,17年间,故宫博物院共举办大小展览116次,基本上形成了“宫廷史迹”和“历代艺术”两大陈列体系,既有相对稳定的固定陈列,也有短期的临时展览和出国展览;中国历史博物馆共举办大小展览52次,其中《中国通史陈列》作为基本陈列,从原始社会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为止,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大量文物展示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古代灿烂文化,改变了过去零乱不堪的陈列模式,使得陈列更具科学性,更好地反映历史发展规律。其他博物馆也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了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并且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北京天文馆举办展览23次,军事博物馆举办9次,农业展览馆举办7次,首都博物馆筹备处举办5次等。

2.藏品保管工作

文物的保管与收藏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做好藏品保管工作是为博物馆建设打好基础。这一时期,文物保管工作基本贯彻“妥善保管,提用方便”的方针,把集品和传世品分别登记保管。在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下,博物馆工作者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大量价值较高的文物,尤其是革命文物;此外,还对旧有博物馆的藏品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并对藏品划分了等级标准,完成了一级藏品的科学编目,同时改进了保管方法,健全了保管制度。

以中国革命博物馆为例,从1950年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成立,到1961年7月博物馆正式开放,这一阶段藏品的搜集工作围绕着各个时期的陈列缺项及馆藏缺项进行有计划、有目地的征集,并且根据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的指示,制定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划分文物等级的标准,对藏品进行了绝品、珍品、常品的划分试点工作。1961年7月正式开放以后,首先确定了入馆文物的初步鉴选程序,确立了藏品总账系统登记制度以及藏品编目草卡审批制度,修订了藏品分类排架方法,设立了时期、物名、人名等8套供管理和检索用的卡式目录。这些做法不仅规范了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而且为博物馆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其他博物馆也在这一时期根据自身特点对藏品的保管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科W研究工作

学术研究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共和国十七年问,北京各博物馆在整理文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以鲁迅博物馆为例,1958年编辑出版了《鲁迅手稿和藏书目录》三册,从1959年起,又陆续编辑出版了四编《鲁迅先生手稿选集》,1960年整理出版了鲁迅遗编《俟堂专文杂集》,1962年又与上海鲁迅纪念馆合编《鲁迅收藏的中国现代木刻选集》。这一时期,其他博物馆,尤其是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也取得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成果。

4.群众工作

博物馆的群众工作是博物馆实现其教育职能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博物馆与群众联系的纽带。17年间,北京各博物馆相继成立群众工作部,培养和组织了专业的讲解队伍,认真做好群众参观接待和宣讲工作,并且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以故宫博物院为例,1951年群众工作部成立后不久便组织起了一支30多人的知识青年队伍,并将他们培养为共和国的第一批博物馆讲解员。为了更好地做好参观接待工作,博物院降低了票价,并在辅导参观的导游图之外,于开放路线醒目处设置全院或分院参观路线图,从而将故宫复杂的庭院和陈列室清晰地呈现于观众面前。从1958年到1961年,群工部举办了故宫宫殿与文物图片流动展览,工作者深入郊区和外省工地、农村,有时还会背上幻灯深入偏远地区的矿山、部队进行放映、宣传。这些活动普及了知识,教育了群众,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其他博物馆也在这一时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工作。

共和国十七年问,北京博物馆的工作者在实践中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在陈列展览、藏品保管、科学研究以及群众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不仅直接推动了北京博物馆工作的繁荣,也为全国博物馆的发展树立了典范,为日后博物馆,尤其是新时期博物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共和国十七年间,北京博物馆建设形成了一个高潮,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问题,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

1.“左”的错误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进入恢复时期。1953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实现,以及“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党内“左”的思想也在滋生,政治上出现“反斗争扩大化”,经济上掀起了“”和化运动,忽视客观发展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冒进情绪逐渐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文化事业的北京博物馆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1)指导思想出现偏差

“左”的错误使得个别博物馆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忽视博物馆自身应有的特点,造成同类博物馆之间陈列的雷同。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共和国十七年间,故宫博物院贯穿着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将其建设成为历代艺术乃至古今中外艺术史性质的博物馆,而忽视了其作为明清皇宫的基本特点,在陈列展览方面突出艺术陈列,而在藏品保管方面,宫廷文物不受重视,有些甚至被处理掉了。这种指导思想上的偏差长时期影响着故宫博物院的发展。

(2)政治挂帅,突出红线

“政治挂帅,突出红线”是1959年9月22日中央书记处第159次会议上讨论博物馆的展品陈列原则和开放问题时提出的。这一指导方针过分强调博物馆工作要服务中心任务,从而影响了博物馆应有的工作秩序和正常发展。

以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为例,《中国通史陈列》作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在处理某些历史问题时有些不够实事求是,特别是对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另外,盲目地追求教科书的章节,勉强去表现那些不大适合用文物等形象资料表现的历史内容,如比较抽象的生产关系、意识形态等,过多地使用图表、书照、美术作品、文字说明等辅助展品,这不利于博物馆语言的发挥,从而影响了陈列效果。中国革命博物馆基本上是以思想为主线,以党内斗争为核心,以党的自身发展为基本内容的革命史陈列,这与一部全面的、完整的、科学的革命史陈列相差很远。

(3)“反右运动”的干扰

1957年的反斗争扩大化使北京博物馆工作也受到干扰,许多业务骨干被错划为“”分子,下放到偏远的农场劳动,这使得博物馆的许多正常工作因缺少业务人员而无法展开,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正常发展。

2.建设主体单一化

共和国十七年间,北京博物馆完全是由政府(或总政治部)高额资金投入建设的,投资主体单一。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由政府大规模集中投入建设,北京博物馆“无论在建筑、设备实施的标准,还是专业人员的配备方面都是处于高起点起步的”,这对于博物馆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建设主体的单一化使得北京博物馆在类型上不够丰富,表现在建筑风格上比较单一,缺少特色;陈列内容政治色彩偏重,离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较定的科研成果,但总体而言科学研究工作还很不到位,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时期博物馆工作片面强调宣传、教育,对科学研究工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科研力量比较薄弱,从事博物馆工作的专业人才匮乏,加之“反右运动”的干扰,许多业务骨干被错划为“”分子,从而使得相关的科研工作无法展开。

4.缺少国际交流与合作

这一时期共和国的外交局面尚未完全打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1960年代初中苏关系也陷入恶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建设“更多的是向苏联学习和借鉴东欧部分国家的经验”,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流很少,缺少充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应该说,博物馆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从交流与合作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改进自身的工作。由于这一时期缺少国际交流与合作,北京博物馆的工作模式与国际标准化、专业化的博物馆工作模式存在较大差距。

这些问题既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反映,也是应当记取的教训。

四、对今后博物馆工作的启示

共和国十七年间,北京博物馆建设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出现过失误与曲折,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研究共和国十七年北京博物馆的发展对于今后博物馆建设也有诸多启示意义。

首先,博物馆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在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博物馆民众是必要的,但是应该尽量避免其他人为因素或是政治因素的干扰,保持博物馆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独立发展。

其次,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质的公共事业机构,由国家主导建设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国家主导建设的同时也应该鼓励支持其他类型的博物馆建设,如高校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企业博物馆等。由国家主导建设,多种类型的博物馆共同发展才能使博物馆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各项功能,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

再次,加强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工作。这一方面需要博物馆工作者从认知角度提高对博物馆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需要重视对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培养,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科研力量。科研人员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宝贵资源,使博物馆真正能够为科学研究服务。

故宫博物馆的设计例10

亚历山大图书馆:收藏世界一切知识

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有一座标志性的图书馆,它修建在托勒密王朝时期亚历山大图书馆(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的旧址上,俯瞰地中海的海斯尔赛湾,主体建筑为圆柱体,顶部是半圆形穹顶,会议厅是金字塔形。圆柱、金字塔和穹顶的巧妙结合浑然天成,多姿多彩的几何形状勾勒出该馆的悠久历史。

令人称奇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亚图的主体建筑都像是一轮斜阳,象征着普照世界的文化之光。在的花岗岩质地的文化墙上,镌刻着包括汉字在内的世界上50种最古老语言的文字、字母和符号,凸显了文明蕴藏与文化氛围的构思和创意。这让人想起古代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口号,“收集全世界的书”,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有了收藏的意识,也有了这样的雄心。

英文物馆(Museum)一词源于希腊语mouseion,意为“缪斯的居所”。缪斯为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女神,最初司职歌舞、演出,后转为诗词的庇护神,进而延伸为一切文理科学的保护神,最早建于古埃及亚历山大市的图书馆便因之得名。

古亚历山大城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在尼罗河口建立的城市。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开始了马其顿・希腊统治时期,并在随后的10年里建立起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突然逝世,帝国迅速崩溃,埃及这一富庶之地遂为亚历山大大帝副将托勒密所有,开始了托勒密王朝时代。

这个王朝统治埃及长达275年,虽然以武力开国,却附庸风雅,对文化事业有相当大的兴趣。托勒密一世和二世统治期间是托勒密王朝的黄金时期,这个世纪里,其都城亚历山大里亚也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和希腊学术科学中心,取代了雅典的地位。为了标榜自己的文化品位,他们决定修建博物馆,因此,亚历山大城也被称作公元前3世o希腊化世界的“文学之都”。

包含着亚历山大图书馆在内的亚历山大博物馆约建于公元前280年,由托勒密二世菲拉德尔费斯(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44年在位)和其父托勒密一世索塔尔(公元前305年-公元前283年在位)修造于其皇宫附近。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关于博物馆描述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斯特拉博的记载。该博物馆由非常庞大的建筑群和花园组成,存放绘画书稿的储藏室和宴会厅间有柱廊相连。公元270年,博物馆建筑被帕拉米亚的女王基诺比亚破坏,然而这种教育和研究机构的作用仍持续到5世纪。

和现代博物馆纯粹收藏的功能不同,亚历山大博物馆有非常强的实用功能,它由多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有一名首席教士负责。博物馆仿效雅典哲学学校,全部由政府投资与管理。聘任学者的工资初期由埃及国王、后来由罗马皇帝支付。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仅为博物馆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图书馆有400000集合卷和90000非集合卷,几乎包括了所有古代希腊著作和部分东方典籍。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亚历山大博物馆集教育、收藏与图书馆为一体,其实是一个综合的文化机构。

为了实现“世界知识总汇”的梦想,历代国王甚至为此都采取过一些强制手段:下令搜查每一艘进入亚历山大港口的船只,只要发现图书,不论国籍,马上归入亚历山大图书馆。有一则传说更讲到,当时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手稿原本收藏在雅典档案馆内。托勒密三世得知此事后便设了一计,以制造副本为由先用一笔押金说服雅典破例出借,可据说最后归还给希腊的实际上是复制件,而真迹原件却被送往亚历山大图书馆了。

由于亚历山大里亚有举世闻名的亚历山大博物馆的存在,因此来此学习、访问的学者不计其数,这也滋养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并且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学术的巨人。比如:文学大师卡列马胡斯、史学家曼涅托、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天文学界的骄子阿利斯塔斯和克罗迪斯・托勒密,医学家希罗费罗斯等。阿基米德也曾经来馆工作,他发现了直径和圆周的比率、螺旋理论和重心率。据说,阿基米德螺杆是他在埃及发明的,直到今天埃及仍用这种装置汲水。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亚历山大博物馆有着接近完美的博物馆理想:收藏知识,启迪未来,它也代表着当时文明所达到的高度,但是最终,它毁灭于战争和火灾。如今,人们只能从古代的相关典籍中,去品位它曾经的辉煌。

大英博物馆:掠夺or收藏

亚历山大博物馆的命运是很多古代建筑的写照,自从人们掌握了点火技术,即使在冷兵器时代,再精美的建筑也挡不住一把火。

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是英国国家博物馆(British Museum),中国人习惯翻译为大英博物馆。很多中国人知道它,是因为这里是马克思为他的不朽之作――《资本论》收集资料和写作的主要场所,许多来自中国的参观者都来寻找马克思当年常坐的座位。

和亚历山大博物馆一样,大英博物馆也以其图书馆著名,因为英国国家博物馆的起源就是汉斯・斯隆爵士捐赠的私人图书馆,汉斯・斯隆爵士是一位古玩玩家,同时也是英王乔治二世的御医。1753年,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去世后,按照其遗嘱将遗留下来的71000件个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全部捐赠给国家。英王乔治四世改建新馆时又捐赠了大量书籍,到1823 年,英王乔治九世又捐赠了他父亲的大量藏书。直到1973年,图书馆分出,建成不列颠图书馆。

但是,如果仅靠斯隆爵士的收藏与英国王室的捐献,大英博物馆世就不是今天的样子了。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它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大批藏品始终未能公开展出。

伴随着大英博物馆历史的,是英国在全球的扩张。18世纪到19世纪,英国成为全球性帝国。英国人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数量之多,大英博物馆放不下,只得分藏于各个博物馆。尤为重要的是,英国不但占领了印度和埃及,也对中国进行了掠夺,而这三个地方,正是世界古典文明最璀璨的地方。

埃及文物馆分为木乃伊和埃及建筑两个馆,是大英博物馆中最大的专题陈列馆之一,这里展有大型的石雕、庙宇建筑、为数众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画、镌石器皿及各种首饰。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 5000多年以前,藏品数量达10万多件,其中包括19世纪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从法国国王拿破仑手中夺取的古埃及艺术品。

东方艺术文物馆则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中国馆)就占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大英博物馆称古代中国藏品与古代希腊、埃及收藏一并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敦煌壁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西周的康侯簋、唐代的殉葬三彩等,皆为大英博物馆馆藏。

对中国来说,大英博物馆每一件珍贵中国文物的背后,可能都有一个受辱的故事。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如今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本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被称之为“镇馆之宝”。

大英博物馆与大英帝国,在意义上有其内在相似性:大英帝国是对全球的殖民统治,而大英博物馆则是对全球文化的“收藏”。不管是殖民统治还是文物收藏,都是当时“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优势的体现。以敦煌壁画为例,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就写过这方面的故事,如果壁画不被英国人带走,以当时中国的情况,可能损害更为严重。

对中国文物爱好者来说,这是一种双重的苦涩,只有中国有了自己的博物馆,有了保存文化的意识,并且有了保存的实力之后,对文物来说才是真正的福音。160年之后,中国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清帝逊位,一个现代国家开始诞生。

从故m到故宫博物院:第三世界的缩影

作为世界上延续最好的古代文明之一,中国一直不缺少古代珍宝。即使在现代考古业诞生之前,中国人就认识到收藏的重要性。元、明、清三代,都把都城设在北京(明代最初在南京),长达数百年的时间,财富一直在北京聚集和沉淀。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大体上就是今天的故宫所在地,在长达500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鲜活的,尽管权力更迭,但金银玉器以及无数的字画,一直都是皇室的最爱,它们作为财富被保留并遗传下来。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帝宣布退位,这座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根据当时临时政府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溥仪却被允许“暂居宫禁”,即紫禁城后部的“后寝(内廷)”。当时的政府决定,将热河(承德)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物移至故宫前半部的“前朝(外朝)”部分,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故宫作为中国最高级的博物馆,使命从此开始。

溥仪居宫内,一直与亡清残余势力图谋复辟,且以赏赐、典当、修补等名目,从宫中盗窃大量文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组织摄政内阁,修改对清皇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逐出宫禁,接管了故宫,同时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理清皇室公、私财产及处理一切善后事宜。当时的北京,军阀派别林立,但是经历了辛亥革命洗礼的军阀们,对故宫倒是非常看重,也有打起这些文物主意的。

1925年9月29日,“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制订并通过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设临时董事会“协议全院重要事物”,由董事严修、卢永祥、蔡元培、熊希龄、张学良等21人组成。李煜瀛为临时董事兼理事长,易培基任古物馆馆长,陈垣任图书馆馆长。又设临时理事会“执行全院事物”,有理事9人,下建古物馆、图书馆,这有点像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格局,不过这里的图书,主要还是收藏。这个委员会作为故宫最早的管理团队,对文物进行了初步清查,计有9.4万余个编号117万余件文物。

在世界上,它虽然是最年轻的博物馆,但是由于中国历史的伟大传统,它又是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之书法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天下财富,尽聚于此。

1926年,李煜瀛、易培基受到段祺瑞政府通缉,被迫离开北京,清皇室要求溥仪回宫,故宫博物院存亡危在旦夕,临时董事会、理事会改而成立了“故宫博物院维持会”,以支危局。1927年9月,所控制的政府又宣布成立“故宫管理委员会”,强行接管故宫博物院。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结束。6月,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了故宫博物院。到此,故宫作为部级博物馆的地位总算稳定了下来,但是距离全面抗战的爆发与日军占领北京,已经不到10年的时间了。

故宫的遭遇,在发展中国家很有普遍性,当人们开始收拾起破碎的山河,兴办博物馆的时候,却遭遇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范围更大。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故宫文物不得不南迁,历尽艰险,沿三路辗转迁徙至四川,分储于巴县、乐山、峨嵋山等地。日伪占领时期,故宫博物院在北平仅勉强开放。日伪从故宫掠走铜缸、铜炮、铜灯亭计149件,溶毁制造武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北平收复,政府再度接管故宫博物院,马衡继任院长,三处南迁文物复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1947年9月,古物陈列所合并至故宫博物院。

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