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电子档案管理要求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6 15:17:54

电子档案管理要求

电子档案管理要求例1

关键词:

电子档案管理;基本要求;完善策略

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现代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我国电子档案管理起步较晚,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档案的调用效率。随着电子档案管理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如何在应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优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已经成为档案管理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1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1.1原始性

电子档案不同于纸质档案材料,电子档案的生成往往是“由实变虚”致使“原始状态”失真,尤其是在电子档案的生成、传输、接收、储存的过程中,它既是原始的,又是复制的,它不同于纸质档案的原始性。各种各类的电子文书档案,特别是制作磁盘、光盘、磁带、影像时必须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

1.2真实性

电子档案可被原样复制,亦可在复印中变质,而且被修改后不会留下痕迹,所以在电子档案的建立、检查过程中必须保证其真实性。电子档案极易失真,这不是电子文件本身的缺陷,而是在形成电子档案的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方法、软件、格式不同,因此,信息内容“出错”的概率会高于传统档案。

1.3完整性

电子档案与其他文书档案一样,由于组织机构不同,制言语主、发文、收文、整理的要求亦有所不同;由于行业不同,规格、形式、期限、组盘的方式亦有所不同;由于专业技术水平不同,有关人员知识、技能、方法的标准亦有所不同。而且在基建、设备、科研、房地产等领域,内部文件、外来文件、审批文件、评审验收文件,经常处于滚动状态,如不及时整理归档,可能会使信息资料失散,造成档案不完整。

1.4安全性

电子档案的数据、文字、影像极易被非法操作更改,容易被“黑客”击伤,可被随意篡改信息,这些都会直接损害电子档案的安全性,而且磁盘、磁带的支持体,也易产生静电,直接影响信息再现,出现不安全问题,吸引尘埃导致卷曲、磁粉脱离、磨损生霉等。因而,必须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2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原始性问题

传统的纸质档案文件的原始性比较容易界定,纸质档案的原始性能够通过内容、载体、形式表现出来,人们通过对字迹、印记和纸张材料的技术分析,便能够判断档案的原始性。但电子档案作为一种虚拟档案,其本质只是一组数据,基于二进制生成的档案数据在传输时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因此根本无法判断文件的原始性信息。正因如此,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判断成为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解决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原始性问题,显然已经成为制约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发展的关键问题。

2.2真实性问题

在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必须将纸质档案通过处理技术处理为完整的电子档案。在档案转录过程中,极易由于转录人员的疏忽大意造成电子档案失真。一旦电子档案失真,档案在使用过程中难以保证真实性,将会给资料参考人员以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档案质量。由于电子档案储存与数据库中,由于电子文件的可更改和可修改性质,也容易导致部分管理人员为了一己私利篡改电子档案,使档案的真实性出现问题。

2.3完整性问题

电子文件主要存储与数据库中,但当遇到档案需要调用时,则会从数据库中通过拷贝流动到其他媒介中。如果在拷贝和复制过程中程序出现问题,或者设备出现故障,很容易导致电子档案信息丢失。由于电子档案的储存介质为电子设备,因而这些设备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导致文件损坏,这也是影响电子档案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2.4安全性问题

网络安全一直是我国在互联网建设和发展中的工作重点,但由于互联网属于公共信息分享平台,尽管采取很多措施避免电子档案受到黑客攻击,但由于计算机病毒日新月异,很难保证数据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安全威胁。一旦数据库被黑客攻击,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就会遭到黑客的篡改,影响数据的安全性,给珍贵的档案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电子档案管理的完善策略

3.1电子档案的形成制度要进一步完善

在形成电子档案的过程中,必须遵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格式标准,对于不同媒体电子档案的接收、存储、参数指标和载体形式加以规范。同时,对于电子档案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也应一同加以保存,以保证形成的电子档案具有完整性。

3.2电子档案要执行更为科学的归档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归档制度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归档是整个文档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不同于纸质档案的是电子档案的归档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检测档案文件在相应软硬件环境下的有效性;检查同电子档案有关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以保证内容和相关说明与描述的一致性;电子档案机读目录及相关软件、说明等也应同时归档;电子档案所使用的存储载体是否符合要求。同时,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对电子档案的归档时间、范围及归档方式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以维护电子档案在程序上的合法性与真实性。

3.3建立严格的保管制度

电子档案归档后就需要一套严格的保管制度以确保其安全。首先,要把住存储载体的质量关;其次,要规范存储载体的保管条件,电子档案的保管应远离有害气体与强磁场环境,并建立一个适合磁、光介质保存的物理保管环境,同时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再次,加强计算机的病毒检测,确保保存电子文件的载体不带病毒,并将载体置于保护状态。

3.4规范电子档案的利用制度

规范电子档案的利用制度,一是对利用过程的制度管理。档案部门应当以自己的信息安全技术条件为依据,采取适宜的利用方式。在确保提供电子档案信息完整、真实的基础上,以电子档案的密级为根据,进行有效地分层次管理;二是对人员的制度管理。电子档案利用所涉及到的人员众多,有利用者、数据系统管理者和电子档案保管人员等。应以他们各自的分工为依据,对其使用权限进行合理的限制,可根据各种人员的身份、级别、层次及利用目的的差异判断其可利用档案信息的内容,决定对其授权的范围。

综上所述,电子档案管理作为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的必然方向,其技术应用和发展影响着我国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想要进一步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就要抓住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解决我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在实现对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管理服务,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作者:贾德锋 单位:黑龙江庆安县勤劳镇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电子档案管理要求例2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子档案对于大部分的单位和部门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意义重大。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从理念上说,要求我们必须完成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下面,我们将就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

1、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

在传统档案管理中,由于档案工作的特殊性,特别是一些易破碎的档案资料,一般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力才能够更好地保管,而且还不可避免地存在损坏的风险。然而,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出现,不但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而且提供了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的困难,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有利于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电子化以后,就可把按“卷”立卷归档,改为按“件”整理归档,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2、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使用者提高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电子档案管理,资源信息实现电子化,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电子档案的特点是实物资料的信息化,大量的原始档案可以集中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这可以使得用户在查阅时可以实现对海量信息的快速筛选。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为读者提高高质量的服务,要求我们必须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新技术,增长技能,提高驾驭现代化技术的能力,使档案管理工作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满足多样化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对档案的多样性提出了要求,他们不但要看原始的文字资料,更要看原始的图像、视频等资料,而传统的档案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电子档案因为对信息保存的多样性,逐渐成为了满足使用者多样化需求的主要解决方案。档案利用需求的多样性,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工作的服务对象和档案利用需求都会发生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有利于满足这一多样化需求。

二、电子档案使用的主要途径

电子档案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其查全率和查准率是纸质档案无法可比的。然而,电子档案的利用必须建立在相对应的信息技术基础之上,而且还需要发挥管理的软功能才能充分展示其优越性。当前,关于电子档案的利用,其途径主要有三种:提供拷贝、通信传输和直接利用。

1、提供拷贝。拷贝是电子档案使用的第一途径,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档案的原始状态,确保其使用过程中的权威性。作为档案部门,当向利用者提供载体拷贝时,应将文件转换成通用标准文档存储格式,由利用者自行解决恢复和显示的软硬件平台。当利用者不具备利用电子文件的软硬件平台时,也可向这些用户提供打印件或缩微品。

2、通信传输。通信传输可以解决使用者无法到达档案所在地的难题,而且可以节省时间和财力,是电子档案在使用中的一个重要方式。所谓通信传输,即用网络传输电子档案,在不同的馆际之间,可以实现档案资源互相交流,以及向相对固定的查档单位提供档案资料,可以通过点对点转换数字通信或互联网络来实现。

3、直接利用。直接利用指的是利用档案部门或另一检索机构的电脑,在档案部门的网络上直接查询。直接利用的特点是可为利用者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使更多的读者同时利用同一份电子档案。这一方法的可能性,取决于档案馆网络系统中可供直接利用的信息资源的多少。

三、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主要措施

由于电子档案提供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与所依赖技术的多样化,导致利用工作的复杂性。因此,加强电子档案的利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并从多个角度展开工作。

1、建立档案利用制度,整合各类档案资源

要建立档案利用审批制度,相关人员需要查阅和利用档案时,必须获得档案主管领导的审批,还要建立档案利用管理制度,档案收藏部门可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档案收集管理活动,使档案收集更为及时,保证电子档案的及时更新,更好的满足电子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并做到电子档案利用和纸质档案利用互补,整合档案资源来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电子档案需求利用质的飞跃。

2、规范档案利用方式,避免不可挽回损失

电子档案的利用不能够无原则,应该根据利用者的情况而定,并且依据电子档案内容的密级层次进行有效管理。一般情况下,对内容不是完全开放的电子档案,不宜用拷贝的方式提供使用,对这类文件浏览的过程必须在有效的监控下进行。采用网络方式提供利用时,有密级的信息内容应进行加密处理,并对所使用的“密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改,避免由于误操作所带来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3、建立“双套制”模式,确保重要信息完整

所谓“双套制”,指的就是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提交保存归档。“双套制”管理模式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档案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电脑及现代通讯技术,否则就无法介入文档的形成和保管。另外,“双套制”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哪些档案应该实行“双套制”,哪些不应该实行“双套制”。只有根据各个档案的内容特点采取相适宜的管理方法,有选择性地实行“双套制”管理,才不会造成人、财、物力的浪费,并且实现对重要信息的完整保存。

4、加强工作人员管理,提高档案保护意识

电子档案由于提供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与所依赖技术的多重化,导致了利用工作的复杂化。因此,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技术上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达到既能使电子档案信息最大限度的被利用,又能使这些资源得到可靠、安全、有效的保护。总之,必须提高电子文件的制作者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他们养成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这是保证电子文件原始性、真实性的根本措施。

四、结语

现代社会正在跨入“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广泛利用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归档、保管与利用,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工作。为了适应电子档案工作需要和档案事业发展,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着眼点要高,立足点要实,要符合本单位的客观实际,顺应其规律,加强科学管理,确保电子档案能够安全可靠地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电子档案管理要求例3

电子档案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具有保存价值和重要性的文档进行电子归档和分类,通过计算机手段进行对各种数据的保存模式。在当前的日程工作中,电子档案已成为各个部门各个企业进行档案管理的主要手段,更是当前档案管理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程度虽然已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电子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其各种手段和理念的不同造成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管理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和缺陷。

一、电子档案使用的主要途径

电子档案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其查全率和查准率是纸质档案无法可比的。然而,电子档案的利用必须建立在相对应的信息技术基础之上,而且还需要发挥管理的软功能才能充分展示其优越性。当前,关于电子档案的利用,其途径主要有三种:提供拷贝、通信传输和直接利用。

1、提供拷贝。拷贝是电子档案使用的第一途径,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档案的原始状态,确保其使用过程中的权威性。作为档案部门,当向利用者提供载体拷贝时,应将文件转换成通用标准文档存储格式,由利用者自行解决恢复和显示的软硬件平台。当利用者不具备利用电子文件的软硬件平台时,也可向这些用户提供打印件或缩微品。

2、通信传输。通信传输可以解决使用者无法到达档案所在地的难题,而且可以节省时间和财力,是电子档案在使用中的一个重要方式。所谓通信传输,即用网络传输电子档案,在不同的馆际之间,可以实现档案资源互相交流,以及向相对固定的查档单位提供档案资料,可以通过点对点转换数字通信或互联网络来实现。

3、直接利用。直接利用指的是利用档案部门或另一检索机构的电脑,在档案部门的网络上直接查询。直接利用的特点是可为利用者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使更多的读者同时利用同一份电子档案。这一方法的可能性,取决于档案馆网络系统中可供直接利用的信息资源的多少。

二、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子档案管理对于各个单位和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是一个新型的技术产物,是信息化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结合生成的一套完整性,系统化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方法。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从理念上说,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完成有传统管理理念相当前先进的电子档案模式转变的过程,下面,我们将就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

1、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

在传统档案管理中,由于档案工作的特殊性,特别是一些易破碎的档案资料,一般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力才能够更好地保管,而且还不可避免地存在损坏的风险。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出现,不但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而且提供了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的困难,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有利于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2、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档案在分裂与整理过程中实现快捷的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电子档案的特点是实物资料的信息化,由于计算机数据在统计和整理过程中运行速度快,能容量大,使得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能够储存诸多的档案信息,以便于日后查找过程中的需求。

3、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满足多样化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对档案的多样性提出了要求,他们不但要看原始的文字资料,更要看原始的图像、视频等资料,而传统的档案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电子档案因为对信息保存的多样性,逐渐成为了满足使用者多样化需求的主要解决方案。档案利用需求的多样性,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工作的服务对象和档案利用需求都会发生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有利于满足这一多样化需求。

三、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主要措施

由于电子档案提供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与所依赖技术的多样化,导致利用工作的复杂性。因此,加强电子档案的利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并从多个角度展开工作。

1、建立档案利用制度,整合各类档案资源

要建立档案利用审批制度,相关人员需要查阅和利用档案时,必须获得档案主管领导的审批,还要建立档案利用管理制度,档案收藏部门可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档案收集管理活动,使档案收集更为及时,保证电子档案的及时更新,更好的满足电子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并做到电子档案利用和纸质档案利用互补,整合档案资源来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电子档案需求利用质的飞跃。

2、规范档案利用方式,避免不可挽回损失

电子档案的利用不能够无原则,应该根据利用者的情况而定,并且依据电子档案内容的密级层次进行有效管理。

3、建立“双套制”模式,确保重要信息完整

所谓“双套制”,指的就是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提交保存归档。“双套制”管理模式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档案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电脑及现代通讯技术,否则就无法介入文档的形成和保管。

4、加强工作人员管理,提高档案保护意识

电子档案管理要求例4

一、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研究的背景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在另一方面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档案主要类型有两种:其一是正在产生或者已经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档案,如纸质形式、声音形式和视频形式等;其二是在运用计算机进行事物处理时所产生的电子档案。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性,第一种传统的档案类型已经逐渐向电子档案形式转变,而现在档案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电子档案。工作的快节奏也加速电子档案的增长,对于电子档案的有效管理也逐渐困难,形成有效的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已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促进电子档案管理发展的关键。而现如今,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我国信息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国家和政府也加大了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研究工作的支持,也显示出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必要性。

二、现阶段电子档案管理软件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电子档案管理软件的研发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着,但是由于传统档案管理方法的影响和对电子档案管理没有全面的了解,研发出的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保证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准确性和有效性,在传统管理方法向新电子档案管理上的转变还需继续进行。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5期2014年第0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而如今电子档案管理软件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现存的软件大多还是应用于对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进行辅助的管理,对于电子档案不同于传统档案的差异性,没有创新档案管理方法,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在工作流程和使用功能上都应该有一定的变化。【2】

很多软件主要是针对某一种档案的管理,而电子档案是多种多样的,软件的使用无法满足多样化电子档案的管理。而且软件在对电子档案进行归档时,忽略了与之相关的附加文件的归档,影响档案使用的有效性。

诸多软件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而在归档后档案的安全性设置上面有一定的缺陷。而软件的使用功能比较单一,软件的开发技术比较落后,无法顺应电子档案内容和类型不断更新的新形势。

电子档案的使用的有效性是软件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一方面是对于事情的记录,而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档案的利用,这也是现行软件中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即使很多软件对电子档案的基本管理工作符合要求,但是在电子档案使用管理上一直找不到突破点。

三、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

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档案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对电子档案有不同归类,在上述中已经说明电子档案的两种形式,自动化产生而成和由纸质档案发展而成,自动化产生而成的电子档案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与纸质档案的管理也有一定的区别。对于电子化档案的管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档案的收集,自动化而成的电子档案是产生于工作中,由于人员的分散性增加了档案收集的难度,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难度更大,因此在收集过程中也需要运用合理的方法;其次是档案的整理,电子化档案整理的首要目标就是保证档案的准确性,在进行整理时,尽量按照档案的原件进行整理。而另外一个要求就是电子档案的有效性,档案的整理也需要方便后期的使用,保证档案整理的质量,可以在整理时附加对档案的说明。最后则是对电子档案归档后的保护,由于电子档案载体的不同,在保护的时候也要谨防档案信息的流失。电子档案管理与纸质档案管理上的差异性也说明了传统档案管理方法是不可行的,在对电子档案系统设计上也需要根据电子化档案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3】

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收集模块。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的首要环节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该模块的主要流程是: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按照各部门的要求进行归档,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运用系统中的收集器开展收集工作。

电子档案管理要求例5

1水库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1.1是提升水库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水库在管理和发展中会产生大量的档案,档案中的内容对于现实的水库发展情况是重要的记录,对于现在和未来水库的管理工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水库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如何关系到水库的发展,关系到水库各项工程的记录。如果在水库的档案管理工作方面采取电子化的档案管理,那么档案的管理和保存都会采用电子化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对于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1.2是对水库档案的更好的保障

传统的水库档案管理工作延续着纸质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方式,无论是人员档案还是工程项目档案等,都是通过纸质的档案形式呈现和保存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种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容易出现档案丢失,损坏等情况,不利于档案的长期保存。同时,由于纸质档案一部分需要手写等形式来展现,因此,档案的真实性容易受到威胁。所以,在水库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采用电子化的档案管理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档案的保存也是有益的,减少档案管理中可能出现的丢失、损坏等情况的出现机会。

2水库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水库电子档案管理对于水库档案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当前水库在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是需要水库在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改进的。

2.1管理人员对电子档案重视程度低

在当前的水库档案管理工作中,水库档案管理人员对于电子档案的重视程度比较低,一直以来习惯了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员工,对于现代化的电子档案管理的认识比较浅薄,没有充分了解到电子档案对于水库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管理人员对于电子化的档案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所开展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也会下降。

2.2电子档案技术管理问题不到位

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还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中实现一定的技术支撑,电子档案实现了档案管理的无纸化办公,不仅将传统档案中的内容复制到电子文件中,同时还要进行精密的档案安全保管,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因此,在水库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想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还需要水库发展中具备强有力的电子技术支持。但是,就当前水库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水库管理工作方面的电子技术支持还非常落后,由于掌握专业的电子技术的人员数量不足,电子技术使用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电子设备老化,新型电子设备技术的数量比较少等情况的存在,这些都直接制约了水库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实现,影响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

2.3电子档案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存在不足

在水库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方面,不仅需要技术,资金的支持,还需要专业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来为档案管理保驾护航。随着水库开展电子档案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在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保障管理质量,提升管理水平,这些问题基本全都需要具体的档案管理人员来实现。就目前水库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情况来看,档案管理人员对于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掌握程度还比较低,他们在进行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和专业的电子档案管理知识,导致了他们的电子档案管理能力差,制约了整体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发挥。此外,当前水库的档案管理人员普遍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在对新型的电子档案管理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差,这也影响了他们掌握先进技术的能力,制约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在水库中的发挥。

3做好水库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水库发展中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比较高,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子化的档案管理已经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大趋势,但是水库在进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未来水库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3.1重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

重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和水库的整体管理工作等多方面进行努力。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从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角度入手,充分认识到电子档案管理如今已经成为大难管理工作的大势所趋。此外,上级部门对水库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有足够的认识,加大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宣传力度,通过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宣传,培养他们充分认识到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还需要从制度领域入手,设定更加与时俱进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用制度的手段规范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

3.2做好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持

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技术支持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建设,水库可以针对性的聘请专业人员建设一套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并且聘请专职的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保障电子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其次,做好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还需要水库投入一定量的资金支持电子档案系统的全面运转,提升电子档案的运行水平和整体能力,保障电子档案的运行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3.3强化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培训工作方面,水库需要根据现行的电子档案管理需求和管理问题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对于具体的档案管理人员从技术、文化,以及思想理念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在掌握先进管理技术的同时,也能够从思想理念方面与时俱进地发生转变,更好地适应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此外,在水库的发展中,还可以适当地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的电子档案管理人才,提升整体的管理团队实力。

4结论

电子档案管理是水库档案管理发展的大势所趋,水库方面需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应的管理对策,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促进水库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电子档案管理要求例6

电子档案作为新形势下的科学技术产物,改善了传统档案的部分弊端,对于传统档案较难保存,整理困难等情况做出了一定的改变,提升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随着使用和社会的发展,电子档案在应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中电子档案是否具有凭证作用的问题一直是,电子档案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电子档案关系到每个人、每一个城市甚至各国家的信息安全问题,对于是否具有凭证作用也非常重要,下面通过理论分析电子档案是否具有凭证作用,以及凭证作用的生效问题进行探讨。

1 相P法律基础

1.1 通过国家档案局在2012年颁布的《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中第二条规定,“电子档案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该定义从电子档案相关的技术形态、来源和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定义,而在后期修订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标准中,对于电子档案的定义表述成具有一定的凭证作用、查考和保存价值并归档的电子文件的集合。从定义上来看电子档案由后期的归档操作形成,通过相关的关键环节将电子文件转化成电子档案的形式,再由移交至档案馆,并由档案馆分类再通过相关单位进行接收。

1.2 根据我国对于相关电子数据的法律条文规定,电子档案在形成时要符合多方面要求进行规范,其一要保证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其二就是对于电子档案的可靠性进行要求。完整性是指其完成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在完成过程中的完整性,内容的完整性体现在,其内容描述特定的事件、对其时间、内容、人员以及结果的相关材料的完整。过程的完整性是指设计的中间过程环节,具体的流程等相关信息的完整,并对档案的处理活动的形式进行一定的信息保存。

1.3 可靠性的要求体现为电子档案形成来源的可靠和保存管理的可靠,具体表现在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制度设计的可靠性和系统实现的可靠性。制度设计的可靠性要求各立档单位和各档案馆应当按照文件档案管理的要求和法律法规对证据的要求,建立涵盖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明确电子文件产生、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各环节、各岗位、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和操作要求。

1.4 系统实现的可靠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能够保证电子档案自形成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也就是“原件”的特征要求,办理完毕的电子文件及其相关信息集合在一起,经过归档操作(整理、编目、必要的格式转换、检查、确认或赋予归档标识)后形成电子档案这个时间点产生的电子档案数据包是电子档案的“原件”,确认电子档案的“原件”特征,核心点就是电子文件归档点留存的时间信息。

1.5 之后,电子档案的内容,包括一份电子档案内所有的内容信息和过程信息,在各形成单位档案室和各级各类档案馆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都不能被修改,除了发生数据格式转换和系统迁移等情况,确有需要进行格式转换后,“格式不相同但是能够准确表现原来生成、发送或者接收的内容”。二是在关键环节和特殊操作后,系统要检查电子档案内容在操作前后的一致性,如在归档、移交接收环节和格式转换、数据迁移等操作中,系统要根据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移交接收、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要求,采取自动或人工方式对电子档案的内容进行一致性检测,保证在进行相关操作后前后内容一致,并予以记录。

2 电子档案管理要求

2.1 电子文件经归档环节形成电子档案后,一般都由档案机构,即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室和各级各类档案馆进行有效管理和发挥效用。如何管理电子档案才能符合法律所要求的证据特征?从前面引用的相关法律条款可以看出,作为证据的电子数据保存应当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能有效呈现;二是格式不变,如有变化,内容应当前后一致;三是当电子数据保存地址发生变化时,要记录移送过程相关信息,特别是相关操作的时间信息和人员信息。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电子档案在各级各类档案机构保存时应当采取的管理要求:第一,要制订电子档案管理办法,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制订档案室/档案馆的电子档案管理办法,要规范和赋予档案室/档案馆在管理电子档案方面的岗位设置和职能职责。第二,要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保证系统内电子档案不被更改,或者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证明系统内电子档案没有被更改。

2.2 根据目前的相关技术的发展形式来看,对于技术的采用需要进行一下几种技术措施:第一种是数据格式固化措施,在归档的过程中将普通文件转化为一定的版式文件,版式文件在不同系统中呈现的内容,不会因系统的不同产生一定的乱码错版现象,并且受到一般权限的控制内容不能够进行更改;第二种对于系统内部的电子档案内容属性设定成“只读”状态,并且不能够对其内容进行更改;第三种是数据量小的电子设备存储方式采用一次性输入的光盘形式作为载体,无论相关的使用者拥有何种权限都不能对其内容进行更改。

2.3 电子档案凭证作用的生效,是多方面原因组合形成的结果,并根据相关法律部门进行认证,对电子档案的完整程度、信息的准确性和具有的一定的公信度。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而传统档案证明记录方式由于信息量的增加,在测定相关的电子档案的凭证作用时,由于技术等等多方面原因无法解决目前的情况,由于档案本身具有的一定的公信度受到法律和社会的认可,所以电子档案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电子档案凭证作用生效的情况应当加以重视,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原有的权威性。

结束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手段的提高,对于档案来说其存在模式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档案的存在证明某些发生过的事情真实性,所以现阶段的电子档案应当遵从原有档案的属性特征,保证其电子档案凭证生效,这样就需要从事相关档案管理和工作的人员,利用专业的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保证电子档案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电子档案管理要求例7

电子档案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其查全率和查准率是纸质档案无法可比的。然而,电子档案的利用必须建立在相对应的信息技术基础之上,而且还需要发挥管理的软功能才能充分展示其优越性。当前,关于电子档案的利用,其途径主要有三种:提供拷贝、通信传输和直接利用。

1.1 提供拷贝。

拷贝是电子档案使用的第一途径,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档案的原始状态,确保其使用过程中的权威性。作为档案部门,当向利用者提供载体拷贝时,应将文件转换成通用标准文档存储格式,由利用者自行解决恢复和显示的软硬件平台。当利用者不具备利用电子文件的软硬件平台时,也可向这些用户提供打印件或缩微品。

1.2 通信传输。

通信传输可以解决使用者无法到达档案所在地的难题,而且可以节省时间和财力,是电子档案在使用中的一个重要方式。所谓通信传输,即用网络传输电子档案,在不同的馆际之间,可以实现档案资源互相交流,以及向相对固定的查档单位提供档案资料,可以通过点对点转换数字通信或互联网络来实现。

1.3 直接利用。

直接利用指的是利用档案部门或另一检索机构的电脑,在档案部门的网络上直接查询。直接利用的特点是可为利用者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使更多的读者同时利用同一份电子档案。这一方法的可能性,取决于档案馆网络系统中可供直接利用的信息资源的多少。

2.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子档案对于大部分的单位和部门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意义重大。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从理念上说,要求我们必须完成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下面,我们将就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

2.1 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

在传统档案管理中,由于档案工作的特殊性,特别是一些易破碎的档案资料,一般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力才能够更好地保管,而且还不可避免地存在损坏的风险。然而,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出现,不但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而且提供了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的困难,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有利于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电子化以后,就可把按“卷”立卷归档,改为按“件”整理归档,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2.2 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使用者提高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电子档案管理,资源信息实现电子化,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电子档案的特点是实物资料的信息化,大量的原始档案可以集中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这可以使得用户在查阅时可以实现对海量信息的快速筛选。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为读者提高高质量的服务,要求我们必须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新技术,增长技能,提高驾驭现代化技术的能力,使档案管理工作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3 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满足多样化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对档案的多样性提出了要求,他们不但要看原始的文字资料,更要看原始的图像、视频等资料,而传统的档案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电子档案因为对信息保存的多样性,逐渐成为了满足使用者多样化需求的主要解决方案。

3.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主要措施

由于电子档案提供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与所依赖技术的多样化,导致利用工作的复杂性。因此,加强电子档案的利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并从多个角度展开工作。

3.1 建立档案利用制度,整合各类档案资源。

要建立档案利用审批制度,相关人员需要查阅和利用档案时,必须获得档案主管领导的审批,还要建立档案利用管理制度,档案收藏部门可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档案收集管理活动,使档案收集更为及时,保证电子档案的及时更新,更好的满足电子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并做到电子档案利用和纸质档案利用互补,整合档案资源来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电子档案需求利用质的飞跃。

3.2 规范档案利用方式,避免不可挽回损失。

电子档案的利用不能够无原则,应该根据利用者的情况而定,并且依据电子档案内容的密级层次进行有效管理。一般情况下,对内容不是完全开放的电子档案,不宜用拷贝的方式提供使用,对这类文件浏览的过程必须在有效的监控下进行。采用网络方式提供利用时,有密级的信息内容应进行加密处理,并对所使用的“密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改,避免由于误操作所带来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3.3 建立“双套制”模式,确保重要信息完整。

所谓“双套制”,指的就是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提交保存归档。“双套制”管理模式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档案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电脑及现代通讯技术,否则就无法介入文档的形成和保管。另外,“双套制”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哪些档案应该实行“双套制”,哪些不应该实行“双套制”。只有根据各个档案的内容特点采取相适宜的管理方法,有选择性地实行“双套制”管理,才不会造成人、财、物力的浪费,并且实现对重要信息的完整保存。

电子档案管理要求例8

电子档案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其查全率和查准率是纸质档案无法可比的。然而,电子档案的利用必须建立在相对应的信息技术基础之上,而且还需要发挥管理的软功能才能充分展示其优越性。当前,关于电子档案的利用,其途径主要有三种:提供拷贝、通信传输和直接利用。

2 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子档案对于大部分的单位和部门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意义重大。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要求我们必须完成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1.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

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出现,不但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而且提供了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的困难,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有利于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电子化以后,就可把按“卷”立卷归档,改为按“件”整理归档,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2.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使用者提高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电子档案的特点是实物资料的信息化,大量的原始档案可以集中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这可以使得用户在查阅时可以实现对海量信息的快速筛选。

3.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满足多样化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对档案的多样性提出了要求,不但要看原始的文字资料,更要看原始的图像、视频等资料,传统的档案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电子n案对信息保存的多样性,逐渐成为了满足使用者多样化需求。

3 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

1.建立“双套”模式,确保重要信息完整

所谓“双套制”,指的就是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提交保存归档。“双套”管理模式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档案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电脑及现代通讯技术,否则就无法介入文档的形成和保管。

电子档案管理要求例9

电子档案概念的启用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遍应用在我国只有十多年时间,作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产物,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及其有效实践,时间更短,我国相关部门对电子文件管理的研究和制订一些规章标准,大多借鉴欧美信息化发展较早国家的经验和成果。基于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产生时间短,强调电子文件前端控制、全程管理的要求,中外文件档案管理体制的差异等方面原因,多年来,我国在学术研究、规章标准制订中一直使用全程电子文件、大电子文件的概念,而较少使用电子档案的概念。《办法》首次在国家行政行政管理部门的规章或标准中使用电子档案的概念,并给出了定义;“本办法所称电子档案,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电子档案是由电子文件经过归档环节转化而来,其相关要求和基本属性跟纸质档案等传统载体档案没有根本区别,只不过具有电子属性,因此,电子档案的管理一方面要遵从电子环境下相关管理的规律和要求,另一方面,更要遵从档案管理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要求。

档案移交的时间

档案移交时间的确定一直是比较敏感和纠结的问题。过去,为了方便利用传统载体档案,立档单位—直希望将其产生的档案保留在本单位时间长一些,但是,如果在立档单位保留时间过长,往往会带来库房紧张、安全隐患凸显等问题。现在,随着信息化手段的普遍应用,各单位机读目录的建立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推进,档案利用已经不是阻碍档案及时接收进馆的主要问题了。

对于电子档案而言,如果沿用过去对纸质档案等传统载体档案规定,15~20年再移交进馆,显然是不合适的,对电子档案的安全保管和长期可用都是极大的隐患。这是因为,电子档案的保存和可用特别依赖于计算机等软硬件环境,而信息技术到现在为止,仍处于高速发展期,3~5年后,其操作系统、格式软件、读取设备、存储载体等就会发生较大的技术变化,如果管理措施不能改进、技术手段不能更新,就很可能出现综合档案馆的管理系统不能读取各立档单位形成的电子档案的情况。也有些专家建议电子档案形成之后,即经过归档流程后,直接向综合档案馆移交,也就是一年移交一次。我们认为这样也不合适,这是因为,一方面,为了保证电子档案来源可靠,电子档案在移交时必须履行严格的移交接收手续,如果每个立档单位每年办理一次移交手续,对于一个综合档案馆来说,面对上百甚至将近二百个立档单位,每年都履行这样的手续,时间和精力都显得不足;另一方面,因为电子档案的接收和管理都要依赖于综合档案馆的档案信息系统,综合档案馆信息系统所要面对的是不同数据类型、不同系统产生的各式各样的电子档案,要想达到有效管理各立档单位产生的电子档案的目标,综合档案馆必须要对各立档单位产生的电子档案的情况进行调研,做好接收电子档案的设备和技术准备,才能启动电子档案接收工作,综合档案馆就需要有一定的准备时间。综合以上考虑,《办法》规定:“档案移交单位一般自电子档案形成之日起5年内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电子档案,可以适当延长移交时间。电子档案移交时间另行规定。”

移交与接收的流程

档案的移交与接收,不仅仅是档案实体和信息的转移,更重要的是档案管理的责任主体的变更,即从档案的生成单位——立档单位,变成档案的永久保管单位——国家综合档案馆。对于电子档案而言,因为其内容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存储和读取对特定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依赖、数据复制的便利等特性,电子档案在移交与接收时更需要遵循严格的工作流程,办理相关的交接手续,从源头上保证电子档案的可靠和可信。

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可采用离线或在线方式进行。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必须遵循《办法》规定的工作流程、办理必须的交接手续。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的主要流程为:档案移交单位组织电子档案数据、检验电子档案数据、移交电子档案数据,国家综合档案馆检验电子档案数据、办理交接手续、接收电子档案数据、著录保存交接信息、存储电子档案数据等。《办法》规定:“电子档案检验合格后办理交接手续,填写《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登记表》,由交接双方签字、盖章,各自留存一份;《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登记表》可采用电子形式并以电子签名方式予以确认。”

系统实现的难点

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是必须基于一定的系统来完成的,《办法》仅仅规定了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的基本的、原则性的要求,在移交与接收工作中,还需要各级档案馆通过布置系统、配备设备、安排人员、建立制度来具体落实。

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将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面临许多技术难题和挑战。为了切实做好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下达了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工程项目,国家档案局牵头承担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和长期保存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建设电子档案接收和长期保存系统,并在上海、福建、重庆、青岛、杭州、广州6个省市档案馆及其对应的电子档案移交单位部署实施。国家档案局组织力量研究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和长期保存的文件档案管理范围、管理流程、元数据方案、系统接口方案、四性检测方案等,提出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方案、技术、软硬件配备要求等,并定制系统软件,由6个省市档案馆运行实施。试点试用一批规章和标准,形成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验证规章和标准的合理性、可行性,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研究制订一批规章和标准,主要包括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管理办法、重大建设项目电子文件管理办法、电子档案分类方案、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需求规范等。在上述系统建设、规章和标准试点试用的基础上,国家档案局在全国综合档案馆推广应用该系统,进一步提高全国档案部门信息化能力。

在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和系统实现中,我们认为有以下难点需要组织力量研究解决。

电子档案移交数据构成要求。电子档案数据构成分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数据构成,比如文书类电子档案主要包括过程稿、签发稿、审批过程信息、元数据等,而业务类电子档案,其内容数据构成差异性就比较大,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相关要求,需要各行业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研究提出具体规定;二是技术构成,技术构成是指电子档案体现的电子化特征,就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基本要求,如不同类型数据的格式、一“份”或一“卷”档案内容各种数据的关联方式和组织结构、电子档案数据与源系统或设备的依赖性或关联性、存储地址和方式等。

数据接口的技术实现。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本质上是数据从档案移交单位的档案管理系统或业务系统导出,和数据向档案馆信息系统的导入。由于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还比较低,各种办公系统、业务系统产生的电子档案,其系统类型、数据类型、设备类型种类多、差异大,如何保证档案馆信息系统能够接收所有立档单位的电子档案,并达到保持原貌、保证准确完整,是接收系统在设计开发时必须要重点解决的难题,特别是一些结构化数据,既要能够完整接收,又要保证准确读取,需要采用高技术、新手段来实现。

电子档案管理要求例10

在办公自动化快速发展的同时,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却相对滞后,表现在系统建设时没有统筹考虑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不具备电子文件管理功能,导致电子文件管理不能和系统建设同步发展。例如,在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时只注重文件运转过程,未考虑到办理完毕后的电子文件归档问题,使其在网络中处于失控状态,没有达到文档一体化管理要求;有的单位在系统建设时虽然考虑了电子文件管理,但由于需求不够完整、规范,想到什么提什么,重文件流转环节,轻归档与管理环节,缺乏对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整个过程的全面监控,致使电子文件管理达不到规范、科学的要求,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性不能得到充分保证。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实现单位内部各级部门之间以及内外部之间办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流动与共享、实现科学决策的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不仅要考虑文件流转,还要考虑文件归档与管理,要做到统筹规划,统一研发。编制电子文件管理功能需求时,只有既注重电子文件的起草、审核、校对、签发等环节,又注重其归档与管理的需求,办公自动化系统才能符合文件处理全过程的要求,才能使电子文件更加完整规范。

从电子文件管理者角度编制功能需求

档案部门在提出功能需求时会面临一些困难。一是对提出电子文件管理需求比较茫然,不知从什么角度人手;二是提出的需求只考虑了电子文件归档后档案管理的需要,而没有综合考虑对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三是提出需求时犹疑不定,经常有较大的改动,而且使用较多的档案专业术语,导致信息管理部门和开发人员不能正确理解档案部门的意图。

笔者认为,档案部门在编制功能需求时应注意把握两点:

第一,功能需求的描述要从档案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而非软件设计人员的角度。电子文件管理要在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内展开,即在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设计、形成和使用维护三个阶段都要对电子文件形成控制。因此,编制功能需求要考虑到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保存、利用和维护各个环节,而不仅仅是对档案管理子系统的描述,要实现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全过程监控。同时,还要通过功能需求方案,使设计人员能够充分理解档案部门的要求。这是档案部门编制功能需求的根本出发点。

第二,功能需求的描述要以提出规范管理的要求为主,尽可能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开发层面。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只要用户提出需求,作为市场开发主体——软件公司一般都可以从技术层面上予以实现。因此,档案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完整全面地提出电子文件管理方面的需求,诸如电子文件管理方法、管理要求等都要考虑周全,尽可能多地体现在功能需求方案之中,使有关部门充分了解档案部门要求,通过技术手段予以实现,至于系统设计方案和实现途径乃至具体节点的描述等,应当由专业公司负责完成。

编制功能需求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1 一体化原则

对办公自动化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要实施从文件到档案的一体化管理,从文件的生成阶段就要对其质量进行监控,对文件转化到档案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和综合管理。

2 完整性原则

要全面考虑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与归档,电子档案管理与利用以及系统维护的需要,使电子文件形成与归档、电子档案保管与利用以及维护等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管理功能在系统中得到完整体现。

3 实用性原则

编制功能需求是为了规范本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电子文件管理,因此,要充分调研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况和实际工作需要,使提出的需求易于实现,具体实用。

4 规范性原则

编制功能需求时要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文件,如公文的收、发环节要依据国务院2000年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公文的归档与管理要依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年的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国家档案局2003年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和2001年的《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等,特别在归档电子文件的标准格式上,更是要与《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要求保持一致。

功能需求的基本内容

编制功能需求的最终目的是对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实现全过程监督、控制。电子文件收、发文环节直接影响归档电子文件的质量,所以一份完整的功能需求应当包括电子文件的收、发与归档,以及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等各个环节。

1 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要求

元数据和背景信息。电子文件的读取依赖于它生成时的元数据和背景信息。在功能需求方案中,档案部门应当对必需的元数据和背景信息项提出归档要求,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元数据;描述生成电子文件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历史环境等背景信息。

各方职责和管理权限。要通过明确电子文件生成和流转部门的职责,赋予档案部门具备浏览电子文件形成、运转、、归档全过程的权限,以实现对电子文件形成、运转、归档全过程的监控。

电子文件积累与归档。要围绕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性,对电子文件积累、归档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以及确定电子文件的积累、归档工作流程等内容。

电子档案在线利用与数据迁移。在线利用主要是对电子档案的检索与查询、查阅申请与审核、全文浏览与下载等各利用环节提出功能需求。数据迁移是强调当系统设备更新或系统扩充时应及时对电子档案进行迁移操作。

2 对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提出功能要求

首先要包括对功能需求的总体描述,即提出系统中应包含哪些功能模块,这些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电子文件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保障措施是什么等。

其次,要针对总体描述中提及的各功能模块,分别提出其具体要求。即对系统应设置的收文管理、发文管理、文件归档、档案管理、档案利用等模块进行清晰、具体的描述。包括其工作流程、必备功能和权限设置等内容。

编制功能需求时应特别注意的工作要求

1 管理权限的设置

明确和规定文书、档案部门及电子文件生成流转部门的职责及权限,可以有效地保证电子文件的质量。

权限设置的必要性。档案部门只有充分了解系统中生成的电子文件数量、流转部门、从生成到流转再到归档的时间及操作者,才能确保电子文件的质量。但实际上,在一些已经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单位,面临日益庞大的电子文件数量,绝大多数的档案部门只能被动接受,不能介入到对电子文件质量和数量的监控工作中,有关部门归档什么电子文件,档案部门就接收什么电子文件,这些文件是否为最终版本,是否被非法修改过,档案部门并不清楚。这种被动的局面既不利于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和安全,也不利于电子档案在日后得到有效的识别和利用。因此,为保证电子文件的质量,档案部门应当对电子文件形成的全过程实行监督和指导。

权限设置的具体规定。系统应赋予档案部门浏览电子文件运转及归档各环节的权限,并对收文、发文、文件归档各个程序、各个工作环节的责任人及权限进行设置。

在收文管理中,应当明确签收、登记、审核、催办、拟办、批办、承办等工作环节的责任人,并强调业务部门要将办理完毕的电子文件随时存入本部门办结库积累,集中保管,统一处理。

在发文管理中,应当规定草拟文件、审核、签发、复核、登记等工作环节的责任人,并强调文秘部门对登记后的电子文件定稿及发文稿纸应及时退还文件形成部门兼职档案员,由该部门兼职档案员将其随时存入本部门办结库积累,集中保管,统一处理。

在文件归档管理中,应当规定电子文件从鉴定到归档的工作流程及各工作环节的责任人。

这些规定可以明确各方责任、权限,便于操作和执行。

2 电子文件的积累

真实、完整、有效和安全是对电子文件管理的基本要求。责任部门在电子文件形成阶段就要认真做好积累工作,通过严密的管理措施,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并安全归档。

注意收集元数据和背景信息。系统应具备将电子文件元数据和背景信息与电子文件相关联的功能,以便其能够被输出;凡是反映电子文件真实性、有效性,保证其长期可读的元数据和背景信息都应当通过系统自动获取或从其他表单中引用的方式予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