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服饰培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5-08 19:15:21

服饰培训总结

服饰培训总结例1

作为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立项以来,在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勇于创新与实践,形成了“校企融合,学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

1、实施“任务载体”的工学结合课程。首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与实施理实一体课程,实现“做中教,做中学”;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生产性实训;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顶岗实习;通过德育全程渗透,传承准军事化学生管理,达到实现形质双育的目的。

2、打造“双岗双聘”的专业教学团队。师资队伍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为此,要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3、建设“产教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条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撑;为此,要建设一批满足课程需要的理实一体专业教室,满足生产性实训所需要的生产型教学车间以及顶岗实习所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

4、创新保障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机制与制度。机制与制度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运行管理、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管理、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以满足工学课程顺利运行与实施的需要。

以下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系部级精品课程《建筑外立面设计》为例,阐述本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建设方面的探索。

一、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通过走访十几家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举办实践专家访谈会等形式,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我院艺术与传媒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与企业共同确定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与行业、企业所需人才相一致的“技艺融合,跟单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能力训练的载体,通过跟单任务、模拟跟单、跟单实做三阶段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跟单服务的实际能力。通过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融“技术、艺术、管理”三种能力于一身。通过合理教学安排、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使学生在完成逐级递进的工作任务过程中,逐步掌握管理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

为使此模式更深入地实施,采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进行课程开发,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深入研讨,再经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分析,确定出了建筑装饰专业21项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归纳为8个职业行动领域,结合教学规律特点,分析转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17个专业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养成,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图1)该课程体系兼顾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使学生能够从胜任岗位逐步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建造师)。

二、与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

《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的开发与企业共同合作完成。课程组与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企业深入合作,与实践专家一起研讨,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参与课程建设,指导课程教学,使开发的课程具有实用性、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课程通过三个真实项目引领,六个工作过程驱动,课程体系和市场行业需求两个贯穿,十个知识点融入,有效保障了工学结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在教学中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工作过程知识,全面培养学生从事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的岗位职业能力。

1、项目引导,课业文本贯穿,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

本门课程以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选择的设计项目不仅考虑项目的典型性,同时还考虑到与《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建筑装饰工程预结算编制》等课程之间的衔接延续性,载体类型一致,通过教学载体的引入,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

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按照建筑装饰设计公司的建筑立面设计工作过程“接受设计任务项目勘测调研方案构思方案定稿方案绘制表现提交方案展示评价”进行组织,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到了工作过程知识,通过设计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效结合,实现了教学过程工作化。

依据项目开发的课业文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确实起到了组织引导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课业文本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始末,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安排,学生在完成课业文本的过程中培养了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的岗位职业能力,通过设计项目与课业文本的有机融合,实现了课业文本情境化。

2、面向市场,紧跟行业动态,构建“跟单服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在设计和实施时紧跟时代步伐。近两年,河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镇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很多沿街及重要的建筑外观都需要重新改造更新。在授课时将2008年颁布的《河北省城市主要街道两侧既有建筑外观改造技术导则》规范引入课堂,设计项目采用的也是邢台市沿街改造的真实项目,这样培养的职业能力更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服务了区域经济。通过将市场需求、企业要求、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等内容引入课堂,实现了教学与市场、企业、行业的接轨,保持了课程的动态发展。

课程岗位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使用的三个项目来自于企业真实的项目,学生从“项目一”的“模拟跟单”逐渐过渡到“项目三”真实的“跟单服务”,实现了岗位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图2~图4)课堂教学结束后,正好与后续工作学期的顶岗实习衔接,学生到企业进行建筑装饰设计实训,将课堂学习的专业技能和培养的职业能力有效延伸到实践岗位中。通过“跟单服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3、校企合作,实践专家参与,搭建工学结合教学平台

与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通过与实践专家研讨,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同时通过与企业采用项目合作、人力资源合作等方式,实现了教学与企业的有效融合。

通过到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邢台得福源等企业和相关院校调研走访,先后与企业合作筹建了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计算机绘图机房、建筑装饰材料展室、施工构造节点展室、施工实训场、建筑模型制作中心、建筑装饰设计体验中心、智能家居体验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除满足教学需要外,还可为企业和用户提供建筑装饰设计、模型制作、设计咨询等社会服务。目前已承接胶州人民医院、邢台南和人民医院、邢台天牛啤酒厂等多项大型设计项目以及邢台隆尧住宅区、邯郸鸡泽住宅区等多个模型制作项目,为区域行业提供建筑装饰设计和建筑模型制作等技术服务,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建设以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公司为主的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25家建筑装饰工程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构建的平台能够满足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的需要,满足课程开展实际项目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校外观摩、课程实训、顶岗学习、工学交替、跟单服务的需要,满足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和开展对外技术服务的需要。今年,将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设计公司等企业引入建筑装饰设计体验中心,更加强了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三、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课程组大力吸引企业人员参加课程建设与教学,并通过自身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1)聘请行业知名设计师担任课程兼职教师,先后聘请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设计总监崔宝琳(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锐道建筑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耀华(一级注册建筑师)等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担任课程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协作完成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2)为使专任教师胜任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课程组利用学院创建的“国外――国内师资培训基地――校内”三级师资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教学能力。

2008年,学院选派课程组教师夏万爽教授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领域开发等先进的职教理念,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组所有专任教师都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教育部高职高专建筑装饰骨干教师培训班”、“教育部高职高专展示设计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培训,加深对先进职教理论的理解。课程组所有专任教师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职业能力测评与培训,对《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建筑外立面设计》、《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等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并在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成为2007年部级精品课程,《建筑外立面设计》成为2010年部级精品课程,《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成为2010年院级精品课程。边颖、姜丽等教师由于在学院能力测评中表现优异,被学院聘为第三期能力测评与培训的观摩教师。

(3)与企业合作,通过教师下厂兼职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课程组定期选派教师到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优秀企业进行下厂锻炼,提高教师的设计实践能力。同时课程组教师承接对外技术服务项目,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企业的设计任务,为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和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四、与企业合作建立建筑装饰体验中心,为课程教学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与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建筑装饰体验中心,将邢台地区知名的设计企业引入校内,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力度。企业为教学提供设计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为课程组教师提供工程实践的机会,同时企业人员参与课程的建设工作,为教学提供实践性指导,协助开展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该中心为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搭建了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桥梁。

服饰培训总结例2

终端卖场作为服饰品牌企业面向市场的一线销售组织,它的营利状况将决定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完美的市场收益,而在货品的营销过程中终端卖场的销售执行及管理人员则是关系到事实结果的关键。以各大中城市品牌专营店内销售人员的组成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其所销售的产品在市场中的年龄定位决定了销售人员的年龄层次,如果品牌要求消费群的消费能力越强其所招募的销售人员素质(特指知识能力及销售经验)也就越高。而在此文中主要论述的大众型服饰品牌(即:产品在市场中的年龄定位介于16-30岁之间,主力营销产品价格低于一千元,面向常规消费的时尚型品牌)中销售人员的组成相对简单,一方面人员年龄层次较低、所拥有的销售经验有限、人员流动率较高;另一方面,该类型的劳动力在市场中较为充裕、方便招募,管理方在薪金支出成本方面较为低廉。因此,部分服饰品牌企业在所谓的人员培训方面便只有一招:“两本书,记三天”,即:《员工工作守则》及《货品管理手册》两本内部管理资料,在上岗前集中讲解一次便下放到各销售终端进行实际工作了。对于服装产品的销售技巧与客户服务的方式要么通过老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引领,要么就只有靠人员自身的理解与体会才能够掌握。所以,也可以说:正是对品牌终端销售人员能力培养的漠视,成为了阻碍了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高利益的绊脚石。

所谓大众型服饰品牌终端培训的“三元主体”即是针对终端营销过程中所面对的不同主体所进行的分期认知,它分为两大部分,即:受训方与培训方。在受训主体中包括终端卖场中的营销人员、即时出售的服饰货品以及在营销过程中所产生的品牌服务。

·终端卖场中的营销人员;

正如上文所述,终端卖场中的营销人员是企业获得市场利益的第一触角,无论是对终端卖场中的货品管理或是通过终端卖场进行品牌形象的展示,其最终执行者均要通过营销人员来完成。因此,将“人”比作终端卖场中各个执行项目之间的“润滑剂”毫不为过。他们所体现的价值远远不只其所销售货品的业绩,还应包括市场终端信息的反馈、品牌形象在终端的执行与维护、卖场即有财产的管理等等。

·即时出售的服饰货品;

即时出售的服饰货品是企业获得市场利益的源泉,在终端卖场中主要体现在货品的陈列及维护等工作。作为品牌营销中的重要一环,服饰产品陈列方式的优劣将决定顾客的消费选择以及各类品牌产品营销主题的成功与否。而对终端库存货品的维护、管理及反馈,则决定了上游货品生产方在货品供应中的成本支出是否合理。因此,在货品管理及维护过程中所产生的优质能效比将是品牌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

·营销过程中所产生的品牌服务;

在通过货品而产生的顾客与销售员之间的交易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之前、之后的接触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官、心理的接受满意度组成了终端卖场的服务评测体系。在营销过程中所产生的品牌服务即是为实现货品的即时售出,获取现金效益,也是为了能够通过服务而产生的心理纽带促使顾客产生多次消费及消费传播。因此,品牌服务不仅仅只体现在销售过程中,还应具有前瞻性及后继性,而品牌营销也不仅仅体现在货品的单件价值,而是附带更为丰富的消费体验与品牌满足感。

因此,在终端卖场“三元主体”的结构之内的受训方受训过程中我们所进行的培训内容及方式将会更为具体、实际。而与之相对应的培训方也将是以三个主体为主导,它包括:适合服饰品牌终端培训的讲师、培训过程中的授课方式以及培训期结束后的补充指导。

·适合服饰品牌终端培训的讲师

应该说在现阶段服饰品牌的终端培训市场中培训讲师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专职培训型与兼职培训型。前者主要来自于各类培训公司的培训讲师,此类讲师在培训课程安排上的经验更为丰富、课程设置更为多样化,缺点则是其主要工作为培训工作很少涉及具体的市场营销工作,讲授内容多是通过引用、收集或交流的方式所获取的,缺乏创新;后者则是直接来自于服装行业内的企业及咨询公司,或是现阶段正亲自担任某服饰品牌企业的营销主管人员,拥有较为丰富的实际工作及操作经验,或是经常参与服饰品牌企业的终端建设工作,能够长期接触多种类型的服装企业从而也具有一定的终端操控能力,能够将成功经验付之以传授,但他们的缺点也同样在于实际培训工作较少,在培训课程设置方面也较为单一。因此,服饰企业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培训讲师的选择,笔者的原则是“够用就好”,不必以讲师的身份、荣誉来测定其培训能力。

·培训过程中的授课方式

服饰品牌终端培训课程基本以1-2日为宜。正如上文中所述终端营销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接受能力高低有异,而且还因其在营销终端所涉及的工作更为具体与实际,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主要对其进行实际操作与临场技巧为主,而在受训过程中要增设员工激励的课程,一方面方便管理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运用、提高团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员工从自身出发,合理缓解工作压力及提高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目的性。

“互动”是近来终端培训经常提及的一个词汇,它是指通过讲师的调动使各受训人员能够与讲师一起为某项事共同思考或共同参与某项模拟演练。培训课程中增加互动环节将能够更好的调动受训者的参与积极性,但在“互动”演示过程中也应注意一些细节问题:1、如果受训总人数超过25人,且无适合的活动场地则尽量避免出现多人参与的模拟演练,可以通过提问或少人参与的展示活动为主;2、“互动”只是培训过程中加深受训内容的辅助方式,不应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现场活动的组织与协调中,否则本末倒置虽然培训过程很热闹、参与性也很强,但受训人员在结束后大多只记得很好玩,真正的培训内涵却被遗忘了。3、“互动”的项目选择应与主题相关,并在每一个活动或演练结束后由讲师进行讲解起到加深理解的效果。

·培训期结束后的补充指导

服饰培训总结例3

长路漫漫,平庸者随波逐流,王者却尽显身手。只因满怀智慧与力量,永远拒绝听命于人,纵然狂风险途,仍能独主沉浮。

同当下大多数创业者一样,来宝汽车美容装饰连锁品牌创始人李文强,怀揣一份追求卓越的人生理想,早年远渡重洋到美国,致力于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寻找创业掘金之路。在美国期间,李文强敏锐洞察到汽车美容装饰行业的巨大潜力,始终专注于该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依托底特律大学汽车美容养护研究院的科研力量,先后取得百余项汽车养护专利技术,荣登美国华人发明协会会长,成为汽车服务行业科研专家。

在美国的自由市场氛围中,李文强敏锐地认识到,先进的技术只有获得市场化应用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国际化领先模式只有本土化运营才能取得成功。于是通过缜密的前期准备,于1991年创立“来宝”品牌,携百项专利技术和来宝顶级隔热防爆膜、奔宝超级隔热防爆等世界领先产品回到中国二次创业,从此掀开一幅波澜壮阔的企业发展历程。

庞大的市场蛋糕由谁来分割?创业者们是成功的掘金者还是市场的“炮灰”?充斥着伪理念、伪模式、洋概念的混战江湖,谁将独具慧眼,决胜千里?答案只有一个:群雄逐鹿,上谋下略,智者胜!

汽车后市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黄金产业,被众多投资者誉为千载难逢的创业良机;连锁加盟,成就了无数财富传奇的商业模式;在全球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也让众多创业者败走麦城。剥掉伪品牌华而不实的外衣、清醒于令投资者冲动的品牌炒作、寻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选择真正令消费者满意的经营之道,才是掘金的法宝!

1991年,北京来宝汽车美容装饰连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500万人民币,拥有员工800余人,是一家以汽车用品生产、批发、零售以及综合汽车服务、汽车美容装饰养护连锁加盟、培训学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汽车服务企业。

北京来宝汽车美容装饰学校,是经过国家劳动部门正式批准的北京市唯一一家,培养专业汽车美容装饰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校凭借从事汽车美容装饰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校凭借从事汽车美容装饰行业20余年,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培养锻炼出一批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此外众多的服务网络,自营100余家门店,保证了每一位学院都能得到足够的实操机会。

同时,学校与众多汽车服务企业、4S店、装饰店鉴订了用人协议,为每位学员结业后的工作安排提供了保障。

来宝汽车美容装饰连锁加盟总部,凭借美国来宝先进的汽车后是抄连锁服务模式、技术和卓越的产品,集合了100多名汽车制造生产、汽车美容装饰养护、连锁加盟行业;运营、营销、物流管理等专家,结合国内汽车美容装饰养护市场状况,研发出一套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汽车后市场美容装饰服务连锁体系,并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三分修、七分养”的汽车后市场服务概念。

自成立以来,来宝汽车美容装饰连锁加盟就以务实的经营理念、过硬的产品质量、领先的先进技术、完善的售后服务,迅速占领中国汽车后服务市场。目前,来宝共有:汽车美容连锁直营店、汽车美容连锁加盟店、汽车美容连锁合作店1300余家,遍及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只要做到产品质量保证、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到位、客源稳定,做这一行其实赚钱也不难。”李总说,要干一行爱一行,对客人负责对自己负责,那么干什么都会成功的。

来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成功变身为本土化品牌,让千万消费者尊享世界级服务的专业汽服商,制定汽车美容装饰服务及教育标准的企业,用20年时间直营实践与投资者分享朴实精辟的成功之道――国际化与本土化无缝结合,消费者与投资者和谐共赢,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完美统一。也唯有这样的王者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面对众多汽车美容装饰连锁,怎样的选择才能助力创业成功!面对纷繁的汽车美容培训学校,哪家才是就业无忧的理想选择?来宝正在用实力证明――来宝将与各位伙伴和学员实现共赢。

中国汽车产业以无比惊人的发展速度,催生了中国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庞大消费需求。私人汽车保有量突破3000万辆,汽车美容装饰行业产值突破3700亿元,汽车后市场服务正以每年30%的增长速度引爆产业历史性的变革!

北京来宝汽车美容装饰加盟连锁总部强调合作性开拓市场,来宝拥有19年汽车美容装饰直营店经营和加盟连锁历史,实力雄厚,从品牌宣传、产品生产、直营店管理和员工培训等一系列加盟支持,让加盟商轻松掌握盈利模式。

作为企业创始人的李文强,在汽车行业钻研了30多年,“来宝品牌”在中国也摸索了20年。在来宝公司,像李董这样在公司成长,在公司发展的员工非常之多。他们热爱这个企业,热爱这个行业,用激情和热情,更用智慧实现着来宝一次次的转型与蜕变。这就是“来宝人”。来宝理念不是空穴来风,它是企业20年来发展历程的浓缩;来宝品牌的文化积淀更带给来宝劲的动力,将引领来宝走向王者的巅峰!

领先与否,其实只在动静之间。领先,不仅是实力,更在于强劲的动力。

服饰培训总结例4

事实上,自从调整战略方向进入青少年运动装备行业以来,七波辉这些年来一直相当注意维持在市场、在消费受众中的品牌热度。七波辉通过大量的市场观察、调研和自身的经验积累,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营销推广或者说品牌塑造方法。依据中国目前的消费市场实际,消费者受意见领袖的影响依然深远,因而要塑造品牌形象,就得在适当的时机给市场注入“猛料”,让整个市场每隔一定的时间段达到一次沸点――是谓沸点营销。

2009年,七波辉鼎力赞助“2009年全国青少年排球锦标赛”;与中国流行色协会共同主办了“中日韩时尚创意峰会暨亚洲青少年服饰流行趋势会”;2010年,“七波辉”首届国际青少年服饰设计大赛吸引了全世界青少年的眼球,随之而来的“国际青少年服饰流行趋势会”成为了2011春夏青少年服饰流行的风向标……七波辉总有事件来维持品牌的保鲜度,而且其级别也越攀越高,从中国到亚洲再到世界,在其“打造全球青少年运动装备第一品牌”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沸点营销,七波辉致力

“走出去”

2010年10月17日,由七波辉(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流行色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时尚同盟联合主办的“七波辉杯”首届国际青少年服饰设计大赛颁奖仪式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韩国、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名选手获得最终奖项,展示了国际化的青少年服饰流行风格和积极创新的精神,对中国青少年服饰时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赛评委会主席ESMOD高级时装艺术学院(北京)校长左哈女士代表评委会对选手们的作品表示了认可和赞扬。她认为本次赛事为青少年服饰设计注入了新的力量,为中国青少年服饰设计带来了专业和激情,在大赛过程中体现出的创新精神以及艺术感知力将成为青少年服饰时尚产业的基石以及商业价值的源泉。未来ESMOD北京及其他国际机构将继续给予大赛支持,共同促进中国时尚事业的发展。

七波辉(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锦波作为主办方单位领导在颁奖仪式后表示,首届国际青少年服饰设计大赛是七波辉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本次大赛吸引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原创设计作品,邀请国际专家对这些作品进行评审,在国际平台上展开的这些高端合作,不仅是企业自身国际化战略既定目标的实现,更是中国青少年服饰设计迈上新台阶的契机与标志。七波辉将利用这一平台,积极展开高端、深入、专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起到了中外青少年服饰文化交流纽带的作用,带动中国青少年服饰产业的整体升级。

首届国际青少年服饰设计大赛虽然已经落幕,但它的成功举办给予了中国青少年服饰行业巨大的鼓舞与勃勃的生机:一方面在于进一步提升中国青少年服饰的专业水准和国际话语权,助推中国青少年服饰未来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七波辉发扬“走出去”的国际合作精神,迈向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七波辉作为中国青少年服饰行业领军者,近年来其国际化战略收效显著,不仅品牌自身得到提升,而且七波辉坚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社会活动带动中国青少年服饰产业的整体升级,通过类似国际青少年服饰设计大赛这样的活动招揽四方人才,为中国时尚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中国青少年时尚建设国际话语权赢得了先机。

更为重要的则是,从2009年鼎力赞助“2009年全国青少年排球锦标赛”到今年的“国际青少年服饰设计大赛”,七波辉的沸点营销逐渐登上了“国家层面”。其希望借此脱离“草根”身份而获得官方、正统的认可,成为国家体育甚至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这也是世界鞋服企业的必经之路。

终端巡回培训,为品牌塑造保驾护航

渠道为王,决胜在终端。民族企业历来不重视品牌建设,而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在企业、产品领域中,致使如今民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薄弱。七波辉在新形势下践行“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致力于沸点营销以提升品牌在市场中的话语权,无疑扭转了之前民族企业家的发展思路。但同时也对七波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品牌建设与市场赢利,一虚一实,如何才能完美融合?终端能否发展成为品牌塑造的有力支撑,成为七波辉第二个20年规划的支点所在。

针对于此,七波辉于2010年特邀来自全国各区域100多名督导人员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督导员代表培训会。此次培训会以学习创新、提升能力、加强终端管理为宗旨,以锻造、提升七波辉品牌的终端竞争力,实现品牌、市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共同寻求新的市场形势下品牌的提升和发展之道。

服饰培训总结例5

集团除公司内部的固定组织机构外,在全球还有多个合作机构,共拥有4000多名咨询顾问及设计顾问。UTA在中国地区包括北京、深圳,并在纽约、巴黎、佛罗伦萨等地都建立了分支机构。在发展的十年中,UTA全球5000家以上时尚行业的企业提供了系统、专业的服务。涉及公司整体发展与各个业务板块的战略、企业发展、商品营销/销售与渠道、组织架构、制造/采购/供应链、技术、产品研发以及设计等领域。

今天,公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逐渐把自己的企业形象塑造成一个“领先时尚”的“品牌医师”,聚集最优秀的青年才俊,恪守严格的道德准则,以最高的专业水准和最卓越的技术,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并不断提高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将公司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合伙人和同事,并把各地的分支机构组织成一个紧密合作的整体,打破公司内的地域分割,强调所有的雇员不论其身在何地,都是在为整个公司而工作;而每一位顾客,不论是哪一个分支机构对其提供的服务,整个公司都必须对其负责;利润则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分配,而不是由各地的分支机构自负盈亏,以此来确保公司上下团结一致,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1998年

A 9月杨大筠先生创建了中国第一所专致于服装、服饰、百货零售业提供专业管理咨询机构――“北京联合时代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首席顾问师。

B 11月在北京举办第一场公开课《服饰销售经理人必修课》,到场学习达到48人,20多家企业。

1999年

A 联合时代成立庆典,美国合作伙伴WERNER INTERNATIONAL、KURT SALMON两大著名咨询公司均派代表到场祝贺。

B 联合时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它所倡导的职业培训也被各企业所认同。

c 在这一年,UTA在北京、上海、温州、杭州四地开办公开课38场,参加培训人数达1716人。同年为19家服饰企业提供了35场专业培训。

2000年

A 联合时代拓展了自己的业务,增加了咨询业务,成立了UTA品牌研究管理中心。

B 新千年的到来为中国的服饰企业增添了新气象,联合时代与中国服饰企业的合作也进入了更深的层面。公司整合美国总部提供的最新管理资讯,结合中国服饰企业的需求,开发了一整套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工具。当年,公司最具经验的咨询师为法国安・姬奥服饰提供了最完善的内部管理咨询服务,此举象征着联合时代在中国与服饰企业的合作方式向管理咨询迈进了一大步。

c 联合时代在了解中国服装市场的基础上首推《卓越销售经理》、《超级导购》、《店铺促销与陈列展示技巧》、《加盟商的管理与区域拓展》《成就卓越的加盟商》等专业课程。同年为七匹狼集团、报喜鸟集团、顺美集团、爱慕内衣、真维斯集团、内蒙古、新秀丽箱包、法国艾格、G2000、北京双安商场、世都百货、东方购物广场等近千家服饰及百货企业提供专业的培训。

2001年

A 与亚洲最大的领带公司巴贝集团合作。

B 为台湾应大集团进行企业文化的提炼与整合并提供了特色化服务设计的全年咨询服务。

C 改革传统的培训方式,引用全封闭、半军事化的特训形式,在北京蟹岛成功举办了针对全国服饰企业老总的“服饰业全能管理特训营”,引起了参训人员的一致好评,并得到了专业媒体的强势报道。

D 公司还注重行业的横向联合,总裁杨大筠先生被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聘任为服装板块顾问。

E 与法国安・姬奥公司签订提供内部管理的全年方案。

2002年

A 成立了广州分公司。

B 参加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一号馆成为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参展公司,联合时代的专业服务形象也给接触的客户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C 联合时代在上海世贸商城举办了“创造二十一世纪领导力品牌”大型论坛,参加论坛的有著名设计师谢锋、美国协亚品牌管理机构总裁、法国迪奥中国区总经理、上海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徐秀清女士等著名行业代表。

D 联合时代将最先进的服饰操作模式《商品企划》引入中国,授课现场感动了众多学员,多年的实践证实:联合时代推出的商品企划加快了中国服饰企业与国际接轨的速度。

E 在广州举办UTA国际经理人会员答谢酒会,参会企业90多家近240人。

2003年

A 与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协会合作,在CHIC期间举办专业国际化大型论坛《与成功对话》。

B 在总裁杨大筠先生的主持下出版了中国第一套适合中国服饰企业的图书,包括《商品企划》、《视觉营销》、《连锁加盟》、《超级导购》、《店铺运作》等。此套丛书的出版,为中国服饰企业的发展规范化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也成为同类咨询行业为企业服务的标准范本。

C 与鄂尔多斯、江南布衣及雅戈尔等品牌企业签订管理咨询案,使UTA时尚管理集团向国内品牌及时尚领域更加靠近。

E 成立联合时代杭州分公司。

F 针对SARS对服饰企业的影响,在广州开办《危机中的盈利战术》公开课。

G 成立UTA时尚管理学院。学院设置高层全能管理班、CMM专业营销班、商品企划班、视觉推广班、设计应用与管理班、专业督导师班、金牌店长班、生产管理班九个专业,学院每年在上海、杭州、北京、广州定期开课。

2004年

A 联合时代与意大利蕾拜尔设计集团紧密合作。蕾拜尔集团旗下有60多位专业设计师,在意大利曾为MAXMRO、PRADA、D&G、CERRUTll881等著名品牌提供过产品及VI、sI的设计工作。此次合作,标志着联合时代将成为国际时尚前沿连接中国的桥梁。

B 联合时代自己的专业媒体《环球时尚财富》正式发行,它传递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流行资讯,它成为服饰企业与终端沟通的重要纽带。

C 联合时代首席顾问杨大筠先生被评为纺织服装行业咨询业惟一一位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先生命名的“世界经理人最高成就奖・未来领袖奖”。获此殊荣,是社会和公众对杨大筠先生的肯定,也是联合时代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通过优质的、高水准的服务所树立的良好口碑和品牌效应。

D 与柒牌及应大等品牌企业进行系统合作。

2005年

A 国际知名品牌不断进入中国,业务不断扩大。

B 加强多国专家团队为中国的服饰企业提供一流的设计服务。

C 与国内多家名牌企业达成设计协议,如:福建利郎、广东宾宝等。

2006年

A 联合时代的业务范畴涵盖整个时尚行业,从职业培训、管理咨询、时尚设计、品牌传播到媒体投放,联合时代成为时尚咨询行业的航母。

B 成功举办《全力推动中国时尚消费品牌国际化进程新闻会》。

C 成立联合时代深圳分公司。

2007年

A 与美国werner管理咨询集团合作成立中国区管理咨询总部。

B 联合时代跨越新领域,全新推出多种系列课程,在全国影响广泛。

c 2007年全新推出音像产品:《推动时尚》、《服饰事业经营全案》、《时尚买手》、《门店经营》、《创意陈列》。

D 成功将TEXWORLD展引入中国,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将联合时代的影响力扩展到了行业领头的先锋地位。

E 与国际时尚大师合作紧密合作,拓展中国空间视觉业务,成立视觉剧场这一全新部门。

F 7月,成功组织开展服装服饰行业高层管理人员赴法学习观摩。

G 9月,又成功举办《时装经营管理赴法研修班》。

H 成功举办2008~2009国际流行趋势与解读。

I 与法国知名投资公司合作拓展中国区时装行业的品牌投资、并购业务。

J 与雪莲等品牌公司达成合作。

K 11月受法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法国女装协会以及法国企业国际发展局等机构的邀请,参加法国总统萨科奇访华的其中一项重要会议――中法企业论坛,并接受了采访。

L 12月15日特别被邀请到福建晋江参加“网络时代的新思维新观点――服装行业品牌战略高峰论坛”,并在会议中针对“如何创建强势品牌”进行了激情的演讲。

2008年

公司的组织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业务范畴及形式也随着市场的现实有很大的改变。但是我们的理念依然是:整合一切国际资源,服务中国时尚企业。

A 2008年3月28日服装服饰博览会之际,北京雪莲羊绒集团在北京JW万豪国际酒店召开“演绎冰雪传奇,共筑财富梦想”为主题的2008品牌战略新闻会。

UTA时尚管理集团与雪莲羊绒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借助国际品牌和渠道零售方面先进的管理体系、前沿时尚的流行文化对雪莲品牌的产品设计、工艺等进行了全方位打造,将优雅、自然、华贵的时尚风格传递给消费者。此外,还与国际明星李冰冰小姐签署合约,成为雪莲羊绒首位品牌形象代言人。

B 2008时尚品分销模式(北京)国际论坛于2008年4月16日17日在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隆重召开。

论坛邀请了商务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的领导、欧美主要国家驻华使领馆、媒体的代表以及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万河、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苗鸿冰、北京恒信玺利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伟森,WGSN国际时尚品资讯机构、UTA集团总裁杨大筠先生等国内外时尚品零售商、品牌商高层等。

总裁杨大筠先生于17日上午进行了“2008:经销商可持续性发展论坛”的主题讲演,将自己18年来丰富的专业经验介绍给现场嘉宾,精彩演讲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C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截至目前,汶川地震造成中国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重庆市、云南省、山西省、贵州省以及湖北省等8省市上万人死亡,倒塌房屋数十万间,这是一次罕见的、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UTA时尚管理集团(北京联合时代集团)全体员工,展现出了他们的爱心与真情,并用不同形式给予灾区人民温暖,伸出援助之手,自发为灾区的人们捐出爱心善款达上万元,希望灾区的人们感受到那一颗跳动的温暖的心!

D 《专业店长》即将上市,敬请关注

“具有战斗力的店铺是企业的生命线”。优秀的店铺管理者不仅是创造营业佳绩的主力军,更是宣传企业品牌、保证服务品质的中坚力量。

全能店铺管理高手训练营对服饰店面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职业化训练,让您的店面充满阳光、呈现出更有效率、更有生气、更人性化的积极向上,热情洋溢的工作景象,让员工和顾客感受品牌,感受服务,感受文化和归属。

店长的难题:业绩上不去,管理上我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1 为店长量身订造的实战管理课程

2 让管理更轻松更有效率

3 让员工以一当十

服饰培训总结例6

摘要: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校企共建室内装饰设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师生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从体制机制建设、硬件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六个方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高职;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20-0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这明确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提到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首要位置。

室内装饰设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进行生产经营,使基地实现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生产中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体现“学做合一”,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顶岗实习。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性实训基地要通过学生的实训能够出产品,产生经济效益;二是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通过参与项目,提高职业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目的。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特点以及职业岗位特点,使得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所需的场地设备要求低,投入相对较少,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校企长效合作,实现本专业教学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实现学生与职员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育人与发展合一,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建设目标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校中厂”基地建设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体制机制灵活多元、服务产业贡献突出、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硬件设施水平一流、师资队伍德艺双馨、实践教学资源丰富的目标。基地能优质高效地进行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能对外开展技术服务、承接设计施工项目,创造较好经济效益,能有效推动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建设内容

创新“校中厂”基地建设模式,兼顾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校企优势互补,校企双赢。由学校提供场地和人才,企业提供设备,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将设计生产项目引入实习实训课程中,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管理运行机制,根据专业特点完善硬件环境,充实完善教学资源,加强教师项目能力培训,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动态优化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两大实践教学体系,以项目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等为主要手段,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并加强项目教学的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一)体制机制建设

体制机制建设的目的 一是解决“两个矛盾”,即解决教学的稳定性与工作任务的变动性之间的矛盾,解决人才培养的训练性与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性之间的矛盾;二是实现“三个合一”,即学生与职员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育人与发展合一。

建设内容 以学院对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为框架,本着校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分析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特点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特点,建立室内装饰设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包括校企双方共同建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立适合校企双方情况的基地管理制度,建立适合共建实训基地实际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基地运行绩效评价体系等保障机制。制定校企“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基地运行机制。全面导入企业管理制度,将高效、服从、创新、务实的企业文化与职业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有机融合,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一体化,学生和员工在彼此的文化氛围内共同提高职业素养。保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长效运行,实现校企双赢。

(二)硬件环境建设

学院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引入装饰设计与施工企业,校企共同投入,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校企共建室内外装饰模型设计与制作基地。学院提供部分设备及场地,企业提供技术人员和模型制作项目,校企共同实施《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2)校企共建装饰材料展示中心。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材料样品,引进常用的建筑装饰材料,建立装饰材料展示中心,满足本专业学生装饰材料考察、施工工艺等课程教学需要,同时向客户提供材料展示和项目展示。(3)校企共建装饰设计与施工公司。将企业项目引入专业教学,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4)校企共建室内装饰设计职业资格鉴定及认证培训机构,为学生和社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硬件环境建设还包括基地办公设施、生活配套设施、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设施等。

(三)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学院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互聘,打造一支由设计师和教学名师领衔,专业带头人、技术专家、骨干教师为中坚,兼职教师、青年教师为后备的教师队伍。通过“培养、引进、聘用”等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企业设计师及企业技术总监等,充实兼职教师及实习实训教师指导教师队伍。轮流安排教师到实践基地顶岗锻炼,承担设计项目。

建立和完善教师到实训基地顶岗实践制度,企业技术专家到学院任教的双向交流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促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形成争创一流的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建立“双导师”制度,由一名兼职教师和一名高职称教师联手辅导一名年轻教师,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与专业技能。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面向市场,结合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相关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动态优化实习实训教学目标体系 根据实习实训教学目标,结合职业态度、职业素养要求,形成模块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以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制度管理三大管理为主的实习实训管理体系。通过对室内装饰设计职业岗位群调研分析,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主构建实习实训目标体系。以职业教育规律为依据,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构建模块化实习实训的内容体系。以强化过程管理为核心,以各项制度建设为保障,确保实习实训教学高质量。

建立面向职业岗位,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以项目为主导,分层次、模块化的实习实训体系与师资培训体系,并动态优化 以企业需求为引领,构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根据区域行业企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本专业人才就业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定位,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序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将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与考核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构建符合职业特点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完善分层次模块化实践内容体系。按能力层次分模块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基础实训、项目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创业实训等)进行合理配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采用分组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组织与实施学生实习实训。将项目导入实践教学中,将企业的质量标准与课程实训标准对接,通过加强过程辅导,提高实习实训作品的质量;按照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顶岗实习等环节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对项目训练过程和形成的结果进行考核。

(五)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实践教学资源包括资源平台和资源库,以资源库建设为主。校企共建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库,包括室内设计网络共享精品课程、室内设计案例与方案数据库、效果图材质和模型库等。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实训教材、实训课件、职业资格标准等开发与建设工作。建设成为门类齐全,丰富、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库。以“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为原则,进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进行优质实训课件、实训录像、职业资格标准等教学资源开发,充分体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校企共同开发省级精品共享教学资源。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思路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软硬件环境,提升社会服务综合实力。(2)校企共同组建专业设计与施工团队,提高设计与工艺水平。(3)与时俱进,站在行业前列,传播室内装饰设计最新理念,推广室内装饰最新技术,进行技术推广与咨询服务。

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为:开展生产经营与技术服务,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学生在专职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带领下可参与项目设计、技术咨询等工作。通过顶岗锻炼、承担项目强化教师专业技能,采用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促使专业教师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承担设计项目,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服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承担培训服务、技术咨询等工作。为企业员工及社会人员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培训。

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实训实习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模式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教学,真正做到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需求的有机对接。

参考文献:

[1]陈玉华.在校企合作中建设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服饰培训总结例7

检 索:.c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hi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body language, problems and puzzles of the teaching procedure and further improvement of physique teaching to fashion show majors. This paper aims to help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hysique teaching to fashion show majo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Keywords :Fashion Show, Physique, Teaching Reflection

Internet :.cn

服饰表演(模特)在我国最早出现于20个世纪30年代纺织业较为发达的上海,随着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以来,服饰表演行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得以较快发展。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诞生了我国第一支专业模特表演队,由此开启了服饰表演行业的新篇章,各类服饰表演培训机构也大张旗鼓的进行招生、培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内各类高等学校也陆续的开设服饰表演专业(方向),经过长期的建设,服饰表演专业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得以不断地完善,各类高校也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综合性院校根据学科多元的特点、专业院校则根据各自的学科优势形成自己的特点。但,形体课程是服饰表演专业的基础课程,无论综合性院校还是专业院校形体教学在其培养方案中占有较大比重。服饰表演专业形体教学有何特点?现行的形体教学又存在着哪些困惑?本文就服饰表演形体教学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服饰表演(模特)身体语言概说

众所周知,武术、舞蹈、艺术体操、服饰表演等都是以人的身体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系列具有动作逻辑、规律的身体运动(即身体语言表达系统)。但服饰表演作为一种商品传播的媒介具有多义性特点。服饰表演专业学生自从选择这个专业开始,就树立了对身体的全新的认识,身材比例和优美而修长的身体线条是该专业学生具备的首要条件。经过严格的选拔,当这些优秀的学生步入专业学习后,如何使他们尽快进入模特表演的状态,进入忘我的境界,是基础教学中的难题,但这却是服饰表演专业的基本要求。结合服饰表演专业的自身特点,如何区别服饰表演与舞蹈艺术、艺术体操肢体语言的不同。是形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枯燥的教学训练中如何渗透富有情感的心灵训练,培养具有情感表现能力的演员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础。例如,大多数形体教师以芭蕾形体来对服饰表演专业学生进行初级的形体训练,借用芭蕾训练来建立学生挺拔意识和规范的形体动作。但服饰表演肢体语言的训练不是单一的,若忽视了学生的训练与艺术素质的整合,将音乐仅仅作为动作的节拍,就会使教学变得僵化。因此在整个芭蕾训练过程中(把上、把下)不仅要使学生树立开、绷、直、立的意识,而且要在音乐的伴奏下准确清晰的完成动作,使身体的肌肉得以最大限度的拉长,特别要让学生清楚形体训练不是体育训练而是艺术训练,使内心情感通过外部动作得以完美表达。培养出具有丰富情感的服饰表演学生。

在经过初级芭蕾的基础训练后,学生能树立挺拔的意识和适应其专业表演的肌肉线条。但这与一名职业的服饰表演者还具有较大差距。有学者研究证明:在人体各种感觉器官的信息吸收对比中,视觉所占比重最大,为83%。因此,职业服饰表演者的身体承载了太多的瞬间表达和永恒的意味。[1]这种单纯依靠身体的表达需要超强的身体语言表达能力。服饰表演者的身体不仅仅包含着肉体构造,而且还包含着诸多的情感及想象的空间。这时的身体就成了具有系统结构的语言,服饰表演的身体语言表现又分为动态表现和静态表现两部分:静态表现指的是服饰表演者身着服装产品进行的各种造型;动态表现指的是服饰表演者在T台上展示服装产品时的台步。

(一)静态表现

经过几届学生的训练,笔者意识到静态展示不仅仅是让学生停顿、静止造型。更多的是让学生明确“形神兼备”的动作意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舞蹈身韵的教学内容。所谓“形”,指的是身体外部动作呈现及造型;“神”指的是身体内涵、神韵与气质;任何艺术如果没有神韵,就没有了灵魂。“形神兼备”指的是表演者到了“无形者”的状态,即通过古典舞身韵的训练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形”与“神”融会贯通的境界。“神”是一种内部心理的外部呈现,[2]它比单纯的掌握外形要难得多。作为服饰表演专业的身韵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分析造型过程的呼吸,进而转化到规律性的动作组合当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动与静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静态造型中停顿的动作其内部却延续着气韵,因为在服饰表演过程中所呈现的静态造型,往往具有很强的动作张力,表演过程的动作感、叙事感非常强,内心情绪经由身体的外部表达,体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

(二)动态表现

在这部分的训练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的是现代舞的训练内容来完成的。服饰表演者在T台上进行动态的展示,主要是体现服装产品在穿着时的动态感觉,此时人与衣服合为一体,将人体的生命倾注到服饰的表达中。现代舞内容并不直接对服饰表演学生进行模特步的训练,但是现代舞动感时尚的音乐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到积极、松弛的状态,能有效促使学生的“兴奋源”和表演欲望。现代舞流畅的动作组合使学生能有效控制动作空间和力量。不仅如此,现代舞训练还能丰富学生的肢体表达。特别是现代舞“即兴”性练习,能使学生在音乐中进行肢体的完全解放。“即兴”训练的原则遵循身体动作本能的表演,突破艺术传统的束缚与局限。在即兴表演过程中,表演者摒弃惯用的循规蹈矩和一味的模仿,用动作来寻找原生意义。[3]在这个过程中表演者的各种潜质得以开发,而且能真正体会身体是在“当下”表演,真正成为“运动着”、“活态的”表现。

二、提升形体教学有效性分析

舞台表演通常由内部体验和外部展现两大主要部分组成。内部体验是一种演员的内在修养,而外部体现则是内在修养通过外部身体的空间表达。这两种关系互为基础相互依存,使身体在现实舞台上得以完美呈现。俄罗斯著名戏剧教育家阿尔卡奇*尼古拉耶维奇很早的就揭示了身体表达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身体表达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人“内在精神生活的传达。”在服饰表演专业形体课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细腻韵味,有些教师在行课过程中用规范的动作直观示范,准确、精美的语言进行讲解,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其原因就是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没有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现代时装表演越来越强调对身体语言的开掘。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学科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诸多专业门类也开始相互融合。多元的服装设计风格和前卫的艺术形式向传统设计提出强烈的挑战,也消解了人们对传统服饰的理解。那么如何使服饰表演学生的形体语言更符合当今服装行业的需求呢?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低年级时给学生以芭蕾、现代舞、身韵来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另一方面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身体语汇,能自如的运用自己身体来表达。在高年级时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身体语言的创造性开发。通过舞蹈编导课程,借鉴其授课的方式,通过观看―表演―编导技法训练―作品编排,最终让学生明白“舞台创作”的概念,特别是让学生懂得如何用身体语言来构建不同的舞台氛围。

在经过了几届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形体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要培养其创作的兴趣,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培养他们的信心;在创作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努力开掘自身的身体语言,强调多方位、全面利用舞台空间;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用不同的形象来开掘学生的想象空间。在配合了大量课堂练习讲解及作业反馈,与之前漫无目的学习、模仿、重复比较,学生的想象能力,舞台表演能力,动作组合与创新能力有较大改善。因而,在训练过程中满怀激情、充满自信、自由松弛、丰富的想象能力,就能实现从生活到艺术、从被动到主动、从内在修养到外在表现都完美体现。

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本质、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将学生视为被动的改造者、接受者。尤其是服饰表演专业的形体教学,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教师的工作“出发点”。21世纪是一个知识更新频率较快的时代,也是一个崇尚创造力的时代。明确了这一目标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到模特形体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身体语言的创造性开掘。就能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注释

服饰培训总结例8

战略深化 管理变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根本的差异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道。富贵鸟服饰深谙“分概念就是分人心,分人心就是分市场”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在对外部的消费需求和内部自身优势进行了整体梳理和重新认知之后,富贵鸟男装确立了用以在竞争对手中突围的全新品牌定位――中国绅士。为了更强有力地支撑“中国绅士”的品牌定位,富贵鸟男装将延续力推此前富贵鸟男装重点打造的婚庆西服,通过婚庆西服的产品战略和东方绅士的产品研发全力推进富贵鸟男装“中国绅士”品牌形象。

富贵鸟服饰曾在2012年年中启动“打造婚庆西服第一品牌”的新攻略,这与“中国绅士”的品牌战略有着怎样的传承与深化呢?“打造中国绅士是富贵鸟男装整个品牌的战略文化,中国绅士是经营和提升中国男士的国际形象,我们富贵鸟服饰的‘中国绅士’走亲民化路线,面向中小企业主、白领一族,包括婚庆,他们体现的是一种儒雅的中国文化,中国绅士是我们未来30年,乃至100年的品牌战略目标。而婚庆西服只是其中的一类产品,是一种商品的定位,我们大的品牌定位是中国绅士,产品定位是做中国婚庆第一西服。顾客为什么买我们的产品,我们卖给什么人,我们在什么地方卖,这是我们的目标方向以及市场,也是整个的品牌战略。”富贵鸟服饰有限公司的总裁洪辉煌向记者阐述了打造“中国绅士”与“中国婚庆第一西服”之间的关联。

随着战略的改变,富贵鸟服饰也进行了相应的管理变革,并将2012年定为管理深入年,在各个事业中心全面展开管理变革。据了解,2012年富贵鸟营销中心的核心工作是深入经营管理、深入客户服务、深入品牌沉淀。营销中心深入总和分公司管理,深入终端管理,深入商品管理,并逐步建立ERP系统工程及零售管理培训体系。而围绕着“管理深入年”的主题,富贵鸟男装生产中心深入工厂管理,狠抓产品品质,有效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商企中心深入产品的深度研发,打造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而人力中心深入业务中心学习,从而为其他中心高效服务;财务中心深化管理,协助总、分公司建立财务监控体系。

人才,企业持续发展之源

人才的断层是阻碍企业长远发展的一大弊端。正在蓬勃发展的富贵鸟,坚信“一流的企业拥有一流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决定企业的生命”,并把“以人为本”作为实现公司人才战略的基本原则,而其核心是“吸纳人才,善用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富贵鸟秉承“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实行年度淘汰制”的用人原则。

在用人方面,富贵鸟从源头抓起,采用市场化原则选拔人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用人所长,天下没有无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没有可用之人;用人所长,避人所短。这是我们富贵鸟服饰打造团队的思想理念。经营企业的核心就是‘信’。”洪辉煌向记者阐述了富贵鸟服饰用人之道。在学习过思八达的一系列课程后,在打造团队的过程中,富贵鸟始终贯穿着“六信”思想,一是相信自己,因为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难道还指望别人会相信自己,所以必须相信自己打造更强大的自我;二是相信团队,因为加入这个团队,如果对这个团队抱怨、纠结,就等于不相信自己;三是相信公司品牌;四是相信产业;五是相信顾客;六是相信自己的产品。

经常出入各大培训机构的洪辉煌,在思八达智慧助理的再三邀请下,于2011年5月18日第一次走进了思八达的课堂。从此就被其课程深深吸引,一发不可收拾地学习了所有的课程,并将三弦理念以及智慧系统工程运用到企业实际管理中,上下打通高中基三层,使员工上下同欲,目标一致。还集众人之智,成众人之事,依据谁用机制,谁定机制的原则,制定了各种相应的机制,解决员工的各种实际问题。“我们不仅设有物质激励机制,让大家从以前的给老板干转变为给自己干,同时还设置了荣誉与精神上的奖励,每年会开感恩年会,围绕师道、孝道、天道打造感恩文化。在师道方面,总公司的第一名、分公司的第一名、专卖店的第一名,他们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需要感谢和学习。孝道,从我们董事会的创立到分公司的创立、到专卖店的创立,这些人用我们的孝道感恩他们。天道,顾客就是我们的天,我们必须要经营好他们,服务好他们。在感恩年会上,会对员工以及他的父母进行一系列的感恩活动。”

为了激发人才的自主能动性,富贵鸟服饰实行年度淘汰制,以促进每位员工在工作中潜能的开发,使每位人员的才能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市场维度为标准,设定相应的机制,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倡导产品能卖给多少人,就能影响多少人,影响多少人,就能成就多少人;能带多少人的团队,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服饰培训总结例9

1.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分析

1.1 专业属性:从艺术走向工程

高职教育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方式,除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外,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有助于提高专业技能的业余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具有艺术+科学、文科+工科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专业属性。长久以来,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教育的多元化,成为这个专业的特色。但是,随着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从建筑内部六个界面向形体、空间的拓展,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属性逐渐从视觉装饰、审美中凸现出来,同时建筑装饰设计起始于艺术、成长于工科、归结于综合的专业属性也在得到普遍认同。

1.2 培养目标:从专才走向通才

无论专业人才怎样培养,都离不开专业属性的规定和社会行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和使用程度才是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在我国现阶段,建筑装饰设计人才的培养在专才和通才教育的目标选择上,往往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与专业所在院校的层面、性质以及专业依托的背景条件来决定,鉴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综合性,一般以通才教育为主导;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一般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计量与计价等工作,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与获取信息的能力、欣赏与鉴别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又具有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好形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3 实训课程情境设计体现人才培养要求

建筑装饰工程情境设计要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着这一思路,设置建筑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强调以工程项目训练为中心的实训区。注重以工程项目为情境的设计,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建筑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实训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建筑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专业技术设置是一个较为复杂、有多种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学科广泛,朝着综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使建筑物装饰后的服务功能大大扩展,增加了建筑物与外界的信息交换能力。根据学习领域课程是在通过实证研究取缔的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开发的,他满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要求。因此高职综合实训室的设计,既要培养符合人才市场要求,又要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还要培养素质高等复合型人才。

2. 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的设置

2.1 装饰实训设置的内容

实训室主要作为学生的学习、装饰建材展示和结构、工艺了解等教学用途,对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学生而言,能在校直观全面的了解和近距离的参与学习。校内实训室设计突出施工性和高仿真性,规划建立源于真实而高于真实的教学型阵地,全面而又集中的实物展示。同时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尽可能全面的展示,为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操作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有效途径。根据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和目的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施工准备、装饰施工工艺、装饰施工组织、装饰施工过程监控等知识和技能。

2.2 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的作用

以整体卫浴体验馆为例:该区域装设了浴缸、洗漱台、干蒸房、座便器和小便池,全面向学生展示了卫浴场所的主要功能,馆内地面和墙壁均满做防水并贴设墙砖、为方便展示地下管道,地面为玻璃材质,可直接观察到下水管道的布置与热熔焊接工艺。管道的布置和走向这一在常规教学中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关键问题,通过展示可以快速的被学生领会。

实训室的设计规划贯彻总体布置的思想和立体布置的观点:如地板在各个展馆使用不同的材质,分别展示了地板砖、防水瓷砖、复合地板、实木地板、地毯、玻璃地台;如吊顶分别展示了防水、防污、光亮效果和温馨效果等多种功能和效果的布置设计方式;如管道和电气走线的展示在多个展馆都有体现。这些开放式的实训室展馆是专业训练的基础,潜在影响学生的技能操作意识。辅助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家具设计与工艺、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照明与灯具、建筑装饰施工监理等课程教学与实训以及课改教学、研究。

3. 结语

通过建筑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进行项目化、模块化教学,使同学们的能力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专业教师评议使学生博采众长对项目活动有新的认识,通过领导和教师评议对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进行深入探讨并可持续的发展。总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是全面发展高等职业类教育,培养优秀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建立综合全面、科学的教学体系和实训体系,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即能上岗工作,还能达到上手快,干得好,无须毕业后再次进行岗前培训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小利.浅议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在建筑实训中的作用与关系[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4):20.

[2] ,王耿.浅谈建筑装饰专业实训室的设置[J].甘肃科技纵横,2008(1):56.

[3] 徐如.浅谈建设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9(3):33.

服饰培训总结例10

据相关统计,皖江示范区核心城市芜湖市现有装饰公司、景观园林公司、建筑设计公司总计810余家,从业人员约30000人,年产值达到6亿元,产业利润10%―50%,其中从业人员平均工资3000―5000元不等,皖江示范区集中了安徽省70%的环境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皖江示范区景观、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是需求量大。 2015年,皖江示范区环境设计人才需求总量约为32300人,到2016年达到35800人; 其二是亟需复合应用型人才。目前,皖江示范区最紧缺的设计人才是:集景观设计、城市规划、施工工程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具备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随着合肥、芜湖双核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两市已跻身于“国家园林城市”,环境设计人才的缺乏日益凸显。因此,加大景?^、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园林景观、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解决皖江示范区景观相关产业人才缺乏问题的重要举措。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景观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群(原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创办于2003年,2008年被确立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被确立为安徽省综合试点专业。本专业初创伊始即开始推行“引企入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将企业开发项目引入学校教学实践,通过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基于项目制作流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立校内实习实训中心等形式,以项目带动教学。2010年开始,本专业根据行业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需求,积极探索“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建立一个集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为一体的基础教学平台,以与企业合作共建工作室的方式,培养学生“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三个方向的专业能力,取得良好成效。为推行“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专业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已建设形成初具规模的校内实习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高和社会化服务提供了良好基础。本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分布情况及项目承接类型如表1所示。

二、校企共建实训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目标

学院结合皖江示范区及学院实际情况,考虑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目标定位为“立足芜湖,服务安徽,面向长三角,以景观、

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专业推行“三站、两室、一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董事会制校企共建的服务实训基地[1],建立健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优化项目化课程体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完善以“建筑景观设计院”、“创新工坊”为主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承接及参与项目运作等途径拓展社会服务空间,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定位为建立“项目化”教学方式,各实训室导师在教学中以设计院为项目承接平台,以工作室为责任单位,把工作室所承担的真实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行“立体、多元、开放”的实践环境,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真实项目、教学指导、企业案例、考核评价等,探索互联网课程的建设。在课程教学同时,将素质教育全程化,以职业规划课、创业指导课等基础课程为抓手,透过贯穿三年的职业素养培养[2],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职场思维,强化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三、校企共建实训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学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依托“创新工坊”和“设计院”,扎实推行“三站、两室、一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融合“3+2+1”阶段递进式教学。其中,建设建筑景观设计院,以企业化的模式运营管理,承接社会服务项目,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运作。[3]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就业意愿,选择相应的工作室,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在工作室实战项目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以承接的社会服务项目为导向,细分岗位核心技能,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掌握现场勘测方案设计、建设施工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预算、施工管理等岗位核心技能,具备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共建共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力度,打造具有实践教学、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培养、产学研用开发、师资培训等多功能有机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教学改革“培养模式”的凝练

学院建立与“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化递进式实习实训平台,充分体现其先进性、生产性、研究性、综合性、集成性、辐射性和带动性。递进式实习实训平台集专业课程教学、企业项目制作、对外社会培训、原创艺术品开发四大功能于一体,实现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流程化、管理企业化(如表2所示)。

(二)“设计院”平台建设

学院积极探索“校中企”建设,在现有工作室建设基础上,引进社会资源参与建设,成立建筑景观设计院,注册法人,探索董事会制管理运营模式,以设计院为平台对外承接社会服务,拓展景观、建筑装饰设计等相关业务,在承接社会业务同时对内组织项目化教学,承担实习实训[4],安排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施工及管理工作,在整合各工作室及创意工坊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设计院平台的业务绩效。将设计院建设成为集设计、施工、教学、实训为一体的,功能优化、配置合理、省内领先的校内设计院。

(三)“创意工坊”平台建设

参照建筑景观设计院商业管理模式,下设工艺研发、产品加工、业务处理等部门,重点涉及材料工艺、产品造型、施工工艺、装饰美化、工艺品设计等领域;以两个定制中心为基础,推进产研并进、厂校结合实训模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整合不同专业的资源(包括:视觉传达、动画设计、产品造型等),形成完整的产品研发、生产产业链,带动专业群的整体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5]学生全天候进入创新工坊进行综合实训,组织学生成立创新小组,深入学习研究现代装饰材料的定制、新兴施工工艺的实施、城市景观艺术品、公共艺术品的创新研发和加工制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四)“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建设

以实训基地(设计院、创意工坊、大师工作室)和“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推行创意工坊教学,开展真实项目驱动的小组训练,手把手传授、面对面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业能力为核心,以技能大赛为推动,引入行业标准,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将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五)“网络化社会服务”平台建设

实训基地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与上海蒂嘉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利用其网络平台进行设计研发、施工工艺制作的业务联系与沟通。同时利用该平台本校实训基地产品概念,进而实现网络业务接单,拓展设计院与工坊的项目来源,进一步服务社会。在教学方面,实训学生在一院一坊中完成设计概念、设计图纸、设计咨询、装饰材料造型前期的工作,后期通过该平台自己设计作品,实现了“互联网+设计”的新型谈单模式,预计该网络平台每年可以给实训基地提供50个项目。

(六)校企协同创新团队建设

依托建筑景观设计院现有人才,吸引企业兼职教师建设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由专业教师、企业管理层、企业一线设计师、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创新团队教师不仅拥有参与创业或者企业高管的亲身经历,同时还和企业保持积极的联系,通过争取企业支持与合作,争取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在创新团队中,以工作室负责人作为小组负责人,带动部分学生组成创新小组,以设计院承接的真实项目为创新训练内容。创新小组承担社会设计项目,进一步强化小组负责人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小组通过参与设计院项目的管理与实施,锻炼团队自身的企业管理与经营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与效果提供坚实的保障。

(七)创客及学生创业团队孵化建设

在教学课程中开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公共类课程。搭建由专业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专业性讲座组成的课程平台。根据大一至大三学生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知识掌握能力,设计一套符合学生认知的课程,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另外,开展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组织学生成立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的比赛,依托学校创业园、校外创业孵化园,鼓励学生带着设计作品进行创业实践。[6]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八)教材及网络实训教学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