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装备制造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6 18:52:22

装备制造业论文

装备制造业论文例1

从产业集群的定义可以看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要素主要是装备制造企业,除了企业之外还有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的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包括:装备制造业科研机构、社会中介组织和机构和当地高校的相关研究机构等。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是一个协同合作的过程,在这个合作创新的过程中企业起着关键作用。作为合作的主体,企业的资源包括人才、资金、设备、技术和信息等都是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的管理水平一方面能提高企业环境认知度,改进工作程序和提高工作绩效等,另一方面也能加强企业的危机意识,提高企业协同创新的合作度。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资源可以归纳为企业的能力。从管理学的角度,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投资类型和风险意识影响巨大,多元的创新文化与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合作。企业具有良好的声誉更能促进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合作。企业与企业或相关机构进行协同创新,需要合作体之间建立比较牢固的信任关系,还要保持实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与资源流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1+1>2协同效应[7],对方也要做出必要的承诺,履行合作义务承担相关责任,这就是合作主体间的关系。除了以上两个要素之外,还要有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内外部环境的支持。因此,可以将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体系看作是一个复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三个子系统,分别是企业子系统、关系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三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整体功能。其结构如下图,其中虚线方框部分为关系子系统,双虚线方框内为环境子系统,实线方框部分为企业子系统,这里的企业仅指产业集群内部的装备制造企业,非营利的相关机构(如产业集群内的高校、社会中介及科研部门)不在企业子系统内。

1.2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设定

假设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系统由n个子系统构成,用S表示,Si就表示系统中的第i个子系统或要素,其中i=1,2,3,…,n。子系统Si的序参量变量用Ψij表示,i代表子系统,j代表对应序参量,其中j=1,2,3,…,m。如果用α和β分别表示系统稳定临界点上序参量Ψij的下限和上限,则αij≤Ψij≤βij。假设i系统中最佳序参量为Ψik,该子系统的有序度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序参量为Ψi1,Ψi2,Ψi3,…,Ψik,该部分Ψij取值越大系统的有序度越高,第二部分序参量为Ψik+1,Ψik+2,Ψik+3,…,Ψim,该部分Ψij取值越大系统的有序度越低,其中k[1,m]。序参量对系统有序性的贡献值,一般用W表示,其中W[0,1],则子系统i序参量对系统的贡献率就是Wi(Ψij),可以得出子系统序参量贡献率的表达式如公式(1)。由以上的定义可得,Wi(Ψij)的取值大小反映了对系统有序的贡献程度,其值越大说明对系统有序程度的贡献率就越大,反之相反。系统协同度E综合考虑了各子系统的状况,当一个子系统的有序程度变化较大,而其他的子系统有一个有序程度变化幅度较小或者不变化,整个系统不能处于比较好的协同状态,表现为E的绝对值变小。该模型的构建将系统的协同程度可以用数值方式表示出来,给系统协同度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2复合系统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评价模型框架,可将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协同创新系统分成企业、关系和环境三个子系统,评价指标的构建也是从这三个维度出发。通过文献整理,在重点参考张方[8]、陆杉[9]、李进兵[10]等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得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本文采用CRTIC法对子系统进行权重的确定。假设通过专家咨询,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各指标的打分,使用SPSS17.0软件确定相关系数ρij和各指标的标准差。计算得出S1、S2、S3分别为0.101、0.087、0.074。关系子系统与企业总系统相关系数ρ12=0.3961,企业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的相关系数为ρ23=-0.6994,关系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相关系数ρ13=-0.9333代入公式(3)可得对应的影响程度分别为ξ1=0.4279,ξ2=0.3686,ξ3=0.3135。ξ1,ξ2,ξ3的数值代入公式(4)得出三个子系统的权重分别为0.385、0.332、0.283。同理得出其他各层次的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装备制造业论文例2

一、引言

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是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其主要思路在于通过对决策单元(DMU)进行线性组合构造有效前沿面,通过解每一个决策单元相应的线性规划来判断该决策单元是否位于有效前沿面来评价其相对有效性。DEA方法自问世以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有不少学者应用此方法对不少领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如马占新,唐焕文利用改进的DEA方法对东北某省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叶世绮,莫剑芳利用DEA方法中的C2R模型对四个经济特区宏观经济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本文采用C2R模型来评价1998年~2007年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的投入产出相对效率。

二、C2R模型基本思想

在一个经济系统或一个生产过程中,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每个DMU都有m种输入和s种输出,其中Xj=(x1j,x2j,…,xmj)T,Yj=(y1j,y2j,…,ysj)T,(j=1,2,…,n)为决策单元的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向量。则DEA方法的C2R模型线性规划问题如下:

假设上式线性规划求得的最优解为λ*,S*+,S*+,θ*,则基本结论如下:当θ*=1时,表示与生产可能集中所有投入产出模式相比,DMUj0的投入向量己不可能被等比压缩,也就是说此时加大投入不会再增加产出,显示了该决策单元的有效性,即DEA有效。当0<θ*<1时,即DEA无效。当λ=1时称为当年规模收益不变,表明当年达到最佳产出规模;λ<1时,称为当年规模效益递增,且λ值越小规模递增趋势越大,表明在这一年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入,能获得更大比例的产出;λ>1时称为当年规模效益递减,且λ值越大规模递减趋势越大,表明在这一年里,即使增加投入,也难以获得更大比例的产出,甚至得不到原有的产出。

三、实证研究

1.工业行业效益评价指标的建立。从技术和经验上,DEA对DMU个数有如下要求,一是参考集中的DMU应该具有“同类型”特征,二是通常认为参考集元素的个数不少于输入输出指标总数的二倍为宜。除此之外,还应该避免输入(输出)集内部指标间的强线性关系,经过全面系统的分析,确定四川省装备制业业效益评价的输入指标为:固定资产投资、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确定输出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和外销产值。由《四川省统计年鉴》整理出10年(1998年~2007年)各指标的数据,因篇幅有限,略去投入产出表。利用EMS软件实现,计算θ、λ和k值,得出DEA结果如表所示:

2.结果分析。(1)由表可知,在1998年~2007这10年中,2004年和2006年、2007年这三个年份的投入产出效率值θ=1,这三个近期年份相对于其他年份来讲,投入产出状态已达到最佳,投入无冗余,其固定资产投资、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投入都已达到最优程度。(2)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的其余几个年份均为DEA无效,说明资源间组合未达到最优,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规模递增的单元均为技术无效,说明规模效益递增的取得大多是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对技术依赖不够,投入产出效率不高。这与四川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长期以来,四川的装备制造业过于依赖资源型生产,在技术领先、科技含量高的领域却发展不足,处于“三高一低”的局面。且由于装备制造业占到四川省工业总产值比重的20%,其产业内的资源利用率等现状,间接造成四川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

3.对非DEA有效的单元的改进。保持现有产出不变,根据公式x=(1-θ*)xn+s-*可计算出各个投入指标可节约量,即现有投入的投入剩余。保持现有投入不变,根据公式y=s+*可计算出各个输出指标可增加量,即现有输出的产出亏空。由此可算得装备制造业的1998年固定资产投资若为306.9727万元、财务费用若为12.9737万元、利息支出若为220.8926万元,可得到其最佳产出组合为工业总产值301.7067万元、外销产值8.1305万元,使该年达到DEA有效,即经营效率最佳,其他年份同样计算。

三、提高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相对效率的建议

综上所述,提高现有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远比增加投入资源更重要、更有效。一是建立技术中心。由国家投资,依托东汽等大型企业,联合中国科学院工程所、东华工程科技公司、四川大学、重庆钢铁设计院等单位,组建国家装备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使之成为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的龙头。二是增加科技投入。建议设立部级的新材料创新基金,省、市两级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对重大科技攻关予以大力扶持。三是加强科技合作。引进先进的装备制造技术,与国内国际的大型制造企业合作,争取摆脱资源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向技术含量高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装备制造业论文例3

二、完善合同管理建章建制工作

合同管理工作涉及部门繁杂,环节颇多,为了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规范环节推进,应通过制定明确专项规章制度的形式,对于岗位、职责、等重要核心内容进行明确。

(一)设立专业合同综合管理岗位

设立合同综合管理岗位,具体负责合同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对所属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参与重大项目的法律论证、谈判、合同文本起草;负责合同审查审批流程的管理、设定;负责对机关部门承办的合同进行综合审查和管理;负责对所属单位上报的合同进行综合审查;负责合同履行综合管理;负责合同信息统计分析与应用;负责合同系统的应用管理和运行维护;负责合同专用章的设计、审批和备案管理;负责合同示范文本的制定与使用管理;负责合同签约授权管理;其它属于合同管理的事项。

(二)明确合同承办人员职责

合同承办部门是指负责合同事项启动和推进合同签订的主责部门。其应负责按相关规定以招投标、谈判的方式选择合同相对人,并组织合同谈判和起草工作。因此合同承办部门应当合同签订的前期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

(三)设定合同执行专人专责制度

执行合同的部门或单位是合同履行的责任主体。合同执行单位包括负责合同履行的合同承办部门、合同签订后实际承接合同履行工作的其他部门或单位。合同执行单位全面负责合同履行工作,其主要职责为:按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催促合同相对人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接受或出具合同履行相关资料;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合同履行验收;实时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及时向合同综合管理部门报告合同履行异常情况,收集相关证据,按规定程序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提出合同变更、结算、解除申请;建立合同履行台帐及档案。合同执行单位应对每份合同指定履行负责人,负责具体合同的履行工作,确定其权限,需要其签署合同履行相关文件的,应在合同中予以明确。

装备制造业论文例4

二园区规划方案切入点解析

规划初期委托方对于这个园区仅有一个雏形的想法,对于用地范围、用地规模、产业意向等等均不明朗。规划中从以下切入点入手进行比较:1)大运路是否改线以及改线的位置在哪里;2)县城的远景方向与园区的发展方向如何复合互动;3)坪曲线的线型整治问题;4)园区规模的确定问题。方案一是整体遵循县城总体规划的道路及发展布局,主城区近期向东南方向发展,远期往北发展,大运路改线至曲绛线北延线路上。则园区位于改线后大运路的东侧发展,东到司马庄西侧、南到府东街东延道路、北到小吉村北侧的北外环道路,其中综合服务区是结合马庄村布置。方案一总用地为4.6km2;优点是符合县城总体规划、用地规整、规避了苏村附近的古墓群保护问题;缺点是大运路又夹在两大组团中间,若管理不善,将再次出现城市与过境交通互相干扰的问题。方案二基于大运路不进行改线的前提下而进行,同时将坪曲线进行了一定的取直,相对迎合了总体规划。最终的用地是4.8km2,生活区与苏村结合布置,巧妙将古墓群作为遗址保护公园布置。方案优点是园区的综合服务区与城市的发展方向结合了起来,工业用地集中规整,为城市再往东留有余地,但是与总体规划相背,且园区用地范围不规整。最后一个方案是基于所有的对外交通道路都保持现状这个特点作的,同时用地选取了相对集中的村庄包围起来的中间的区域,综合服务区是结合马庄布置,用地规模较大,是5.2km2,但缺点是阻隔了城市往北发展的余地。初期园区选址探讨应尽可能的发散式思维,考虑各种可能性的情况下而作,同时尽可能多的与委托方进行沟通探讨。本园区最终确定了一个延伸综合方案。最终方案形成以下相对完善的思路:首先,大运路遵循总体规划,改线至曲绛线及北延的线路上来,往北与现状大运路相交。改线后的大运路两侧布置至少15m的绿化隔离带,同时后期管理避免两侧公共服务建筑的建设;第二,坪曲线改线至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北外环路,位置与苏村、小吉村北侧平齐,往西与国际陆港物流保税园区相连通。的道路是贡院大街东延、府东街东延、大杨村西边界道路。内部道路基本是在现有水泥路和土路的基础上布置,最终形成“三横四纵”的路网格局。用地布局上,生活区与位于马庄村北侧布置与转盘东南角的150亩的村民回迁安置结合布置,工业组团沿现状坪曲线两侧布置,其中园区的中心广场及投资服务中心等综合服务区是面向东西向的主路布置。县城主城区可向北、向东发展,方案中均留有发展通道。

三园区规模确定

最终园区的范围确定为东西约2800m,南北2500m,总占地5.85km2,折合8800亩,其中工业用地5800亩,其他用地3000亩。园区占地面积符合县城发展需求,同时又实现了县城内中小企业的集聚化建设,同时为园区的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装备制造业论文例5

在循环经济标准化发展初期,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企业的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主要是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进行,循环经济标准的实施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措施推进。企业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

(1)强化全员培训。通过大量的宣传、培训、研讨、交流等形式使企业员工熟悉国际能源和绿色制造准则,提高循环经济标准化意识,树立以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产为主线的大局观念,在注重循环经济标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利用标准来规范生产过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实力。

(2)强化依法管理。认真学习国家有关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贯彻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使之全面渗透于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设计、生产、投入、厂区环境、工作生活等重要环节。通过制定符合法律规定的管理制度来安排好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明确职责分工,调整好内部关系,规范工作流程。

(3)强化依法贯标。凡是国际上通行的、涉及同行业产品节能减排的技术标准,都要成为全员无条件遵从的标准。以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每个员工的贯标行为,扎实推进贯标工作,在企业内形成了解标准、重视标准、贯彻标准的良好氛围,以贯标改善企业运行状态,进一步夯实企业规范管理基础。

1.2市场导向采标型模式

在循环经济标准化发展中期,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健全,企业积累了一定的循环经济标准化经验,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推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企业主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及国际上同行业先进企业标准。在市场导向采标型模式下,企业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

(1)重构企业经营目标。明确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主体地位和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彻底转变单纯追求利润额经营目标,更多关注生态安全与社会福利增进等目标,走绿色创造发展之路。重视标准化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将标准化和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相结合,使标准化工作卓有成效地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服务。

(2)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以产品研发为切入点,将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贯穿于包括市场调研、开发设计、工艺工装、生产制造、检验包装、市场营销等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制定实施产品标准化策略,增强产品的适用性,使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提高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的销售收入水平,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3)建立技术标准体系。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张金梅: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标准化发展模式研究水平和产品特点,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将标准化工作融入到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工艺制造、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中去,用标准来规范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坚持企业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提高,以期达到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不断进步。

(4)创新采标工作机制。摆脱为了采标而采标的带计划经济色彩的采标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实质性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技术标准。把采标与自主开发、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消化创新、加速技术创新步伐等多种研发方式相结合,坚持科学采标、主动采标。通过采标工作,实现自主创新,从而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1.3标准主导参与型模式

在循环经济标准化发展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后,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健全,企业成为市场的真正主体。在这一阶段,企业具有了较强的循环经济技术与标准化科研能力,也积累了丰富的循环经济标准化经验,能够自主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根据市场需求,企业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并及时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标准,促进技术的产业化和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已完全融入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和精益制造之中。在标准主导参与型模式下,企业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

(1)以持续采用国际最新标准为基点,创新并形成更高的企业标准。为适应企业技术进步及满足市场需求,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国外标准最新版本,在消化、理解、吸收和转化的同时,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企业标准。加大企业标准的系列化、通用性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力度,使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间的衔接更加合理。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标准创新与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联动。加强对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信息、产品使用信息和竞争企业产品实物质量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坚持以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为主导,把技术开发工作纳入到标准化工作的轨道上。重视研究和推广能够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与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建立横向联系,形成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开发平台,推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其综合应用开发,促进技术与标准的融合。

(3)以提高研发能力为动力,参与制定国家乃至国际标准。不断提高每年投入标准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专利技术研究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将人才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列为企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深刻认识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战略意义以及标准对企业形象提升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努力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国际标准转化工作,显著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

(4)以质量持续改进为支点,不断优化产品标准。产品的演变与发展日新月异,标准必须及时适应市场与技术快速变化和发展的需求,不断注入新的、先进的内容,用以指导企业科学生产,提高产品性能,满足国家标准和市场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以低碳设计促进标准创新,推进标准化工作逐步走向国际化。通过持续不断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标准质量,在实现企业可持续低碳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国内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顺应国际化的潮流,抓住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打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掌握国际标准的发展趋势,实现我国从被动采用国际标准到主动引领国际标准制定的突破,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装备制造业论文例6

摘要:制造业人力资源建设在企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引领、示范、推动、凝聚作用。要把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紧密结合,为企业培养培训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撑。 关键词:人力资源 制造业 人才培训 一、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上海电气集团共有企业387家,其中资产管理公司277家、有限公司103家,总公司下属7家。 集团共有职工114709名,其中,在岗职工为74584名。所属企业中,资产管理公司拥有职工68211名,其中32899名职工在岗;有限公司拥有职工45467名,其中40654名职工在岗。 在岗职工中,有专业技术人员共18221名,占职工总数的24.43%;有技术工人35535人,其中技能人才33139名,占职工总数的44.43%。根据电气集团人力资源分类统计表,在岗劳务工用工总数13480人。集团在岗职工中,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职工1277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7%,占在岗职工的1.7%,职工的学历学位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集团共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38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0.6%,占在岗职工的2.6%。集团共有高级技师202名,技师1685名,两者分别占技术型人才的0.6%和5.1%,占在岗职工的0.3%和2.3%,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型人才比例为5.7%,占技术工人比例为5.3%,占工人(含劳务工14066人)比例为3.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比例为24.4%,占技术工人比例为22.74%。 在职工教育培训投入方面,2006年。上海电气职工教育培训投入3501.6万元,在岗职工人均469.5元,其中,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总投入1049.8万元。技能人才人均316.8元。技能人才培训占总投入比例为30%。有限公司职工教育培训投人2313.5万元,人均投入569.1元,其中技能人才投入566.1万元,技能人才人均276.8元。有限公司技能人才培训占总投入比例为24.5%。 同时根据调查,45%的职工在过去一年中参加了企业组织的培训。但有77.5%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群体中有52.5%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有26.7%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群体中38.2%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其中有65.20%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企业高层领导中23.1%的人员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8.5%的人员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 综合上述情况可见,上海电气集团已经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人才队伍。近三年来。职工队伍建设态势良好。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职工比例在2011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1.87%、2.17%、2.28%,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例在2011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7.68%、8.8,%、10.03%,呈现上升趋势。 二、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级技能人才在总量、结构和素质上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2006年西门子年度报表,2006年西门子共有员工474900名。其中173000人(36.42%)的员工具有本科学历。2006年,西门子在世界范围内新雇佣了75200位员工,其中36%具有本科学历,在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新员工中,有60%是科学家职务或者是工程师。西门子公司高级技术工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0%以上。而上海电气高级技能人才从质量到数量都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技师、高级技师人数

装备制造业论文例7

一、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历史回顾及现状

(一)历史回顾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端于清朝末期张之洞时期。建国后在国家的重点建设和扶持下,逐步发展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基地。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有3个主要时期:一是装备制造业基地奠定期(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在这段时期,国家及省、市重点布局了机床、船舶及配套、电气装备、机车车辆等行业领域,初步形成了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基地的格局;二是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期(改革开放开始至20世纪末),这段时期,国家及省、市重点布局了汽车及零部件、激光、光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领域,但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原有的一些优势装备制造行业领域(如机床、电气装备等)发展迟缓;三是装备制造业振兴机遇期(21世纪初至今),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及国家、省、市的重视支持,武汉市装备制造业中机床、电气装备等传统行业重新焕发生机,汽车、环保、冶金装备等新兴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1994-2000年武汉市装备制造业产值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从1994年到2000年武汉市装备制造业的总产值从150.81亿元增长到319.30亿元,增加了一倍多。而其中对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产值一直较少。

(二)发展现状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在国家确定的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6项重点突破领域中,武汉市在清洁高效发电装备、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大型环保装备、大型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冶金成套设备、大型施工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武汉市在湖北省确定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2项重点领域中,有11项居于领先和核心地位。我市在光通信装备、激光、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环保工程及装备、冶金装备等行业领域已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在光通信装备、激光、环保工程及装备、船舶配套等行业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汽车及零部件、电气装备、船舶、冶金装备、数控机床等行业领域居于国内重要地位。在这些优势行业中,龙头企业带动力日益增强,配套能力加快集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内分工体系逐步优化。长飞光纤光缆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邮科院(烽火)在光纤收发器、凯迪电力在电厂脱硫、武锅在碱回收锅炉、长动在热电联产机组等领域居国内第一位;东风在汽车及零部件,武船、青船在特种船舶,武汉船用机械(461)、重工铸锻(471)在船舶配套,中冶连铸、大西洋连铸在连铸成套设备,华工、楚天、光谷激光在激光装备,凯迪蓝天、凯迪水务在除尘、水处理,都市环保在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装备,武重在重型、超重型数控机床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华中数控在五轴(及以上)联动数控系统领域打破了国外的垄断。我市装备制造业共拥有制造装备数字化、激光加工、光纤通信技术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拥有数控系统、工业烟气除尘、卫星定位系统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东风、武锅、武船、烽火、凯迪、华工科技、三江航天7个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光通信、激光、环保装备、冶金装备、船舶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等领域,正在逐步形成以华中科大、武大、武汉理工等高等院校,国家光电实验室(筹)、安环院、中船重工在汉研究所等研究院所,中冶南方、长江船舶设计院等工程设计单位,及各行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发展的创新体系。我市在环保装备、冶金装备等行业领域,形成了凯迪、都市环保、中冶南方、中冶连铸等一批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和全程服务为一体的总承包公司或工程公司,初步形成了以工程带动相关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格局。

2012年武汉市各类装备制造业产值。由图1可以看出如今武汉市各类装备制造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值最大。它是武汉市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产业,直接推动武汉经济发展。其中金属制品业产值为186.58亿元,II普通机械制造业产值为180.05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为128.26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为1419.24亿元,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为447.42亿元,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为592.39亿元,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产值为267.08亿元,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为3221.02亿元。

二、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

(一)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1)资本决定论。资本决定论是统治增长理论最久、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40年代末以哈罗德一多马模型为代表的资本积累理论在经济思想史上带来了动态理论的复兴,也奠定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模式的理论风格。哈罗德一多马模型通过假设具有不变的资本与产出的比例,并在提出有保证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基础上,从而得出储蓄率即资本积累率就成为唯一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因而随着资本量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收益呈递减的趋势。其基本思想是,要实现稳态的经济增长,就必须使得产量的增长率保持在使它所引致的投资恰好能够吸收本期储蓄的水平上。

(2)技术进步论。但从5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资本决定论对于资本与产出比例不变的假设是不现实的,而且它也过分强调了资本和政府干预的作用。技术进步论的产生是增长经济学中一次重大的革命,其中最主要的代表就是索罗一斯旺模型。它采用新古典生产函数,同时假设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生产技术参数等是外生给定的,通过应用“余值法”来测度总量生产函数中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而区分了经济增长中的“增长效应”和“水平效应’,并由此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如果没有持续的技术进步,人均资本存量水平的增长必然停止。索罗模型是一个收益不变的模型,因为它假定资本边际收益递减,但技术进步又会产生收益递增,相互抵消以后的规模收益就不变。

(3)人力资本论。人力资本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它认为技术进步论过于强调生产中物的因素(技术进步)而忽略了人的重要性,同时技术进步这个概念也过于宽泛和模糊,难以统计和计量。为此,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以补充和发展技术进步论。它将资本分为常规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认为由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可以产生知识效应和非知识效应,从而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产出的增长,同时人力资本还可以产生收益递增,克服资本和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倾向,从而保证长期的经济增长。因此,他得出结论:人力资本特别是教育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

(二)装备制造业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1)从资本的角度。装备制造业发展有利于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装备制造业占全国工业各项经济指标的比重高达20%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也高达25.46%。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带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我国每年新增适龄待业人员大约一千八百万,就业压力非常大,必须保持较高的GDP增长水平以满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要。装备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约占我国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0%以上,如果考虑到与其他流通业、服务业的关联性,则提供的就业比例更高,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载体。因此,装备制造业从促进经济增长和吸纳劳动力两个方面为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

(2)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和实现创新的舞台。从历史上看,制造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发展史的缩影,每一项重大科技发明都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并形成了新的产业。科学技术与制造业从来就是互相依存、相伴成长的。振兴装备制造业,通过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把多学科多专业的科研力量组织起来,把研究、设计、制造、使用单位联合起来,能够带动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使各个领域的技术成果得以系统集成,技术开发队伍得以锻炼提高。

(3)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装备制造业占武汉市工业各项经济指标的比重高达20%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额占武汉市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也高达25.46%。近年来,武汉市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带动武汉市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我国每年新增适龄待业人员大约一千八百万,就业压力非常大,必须保持较高的GDP增长水平以满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要。装备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约占我国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0%以上,如果考虑到与其他流通业、服务业的关联性,则提供的就业比例更高,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载体。因此,装备制造业从促进经济增长和吸纳劳动力两个方面为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

三、武汉市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分析

(一)研究方法的确定

研究武汉市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主要从GDP与装备制造业产值关系中入手,而一般地,对GDP地研究是从人均GDP,GDP增长速度着手,而将这三者与武汉市装备制造业产值总额,装备制造业产出结构结合起来,主要构成了6种理论可行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6种方法的比较筛选,从简便性和实用性角度考虑,最终选择根据途径I和Ⅱ来研究武汉市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装备制造业产出结构主要反映其产出在装备制造业总值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利用1995-2012 年《武汉统计年鉴》中的武汉历年GDP、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产出数据,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即将7类制造业的产值进行累计加总,得到武汉市装备制造业的总产值X,然后对时间序列运用EVIEWS6.0进行经济统计分析。

(三)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Granger和Newbold认为,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经常发生伪回归(spurious regression)现象而造成结论失效,因此 ,对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传统的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之间,首先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别序列的平稳性,只有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才能进行回归分析。若时间序列数据非平稳且同阶单整,可以进一步进行协整性检验,以确定时间序列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长期稳定的关系。

其中,I代表金属制品业产值,II代表普通机械制造业产值,III代表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IV代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V代表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VI代表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VII代表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产值,X代表装备制造业总产值。

由于各变量的ADF值均大于5%的临界值,所以各变量均为非平稳的,因此要对各变量进行进一步的协整检验。

(四)时间序列的协整检验

对各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做单位根检验。由于各变量的ADF值均小于5%的临界值,所以各变量均为平稳的,因此可进一步检验这9个变量的协整关系。

(五)模型估计

(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根据前述中国1995―2012 年的年度序列数据,运用 EVIEW6.0对数据进行回归,得到如表5结论。

检测结果表明:武汉的装备制造业产值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关系,并且在这种长期均衡关系中,两者之间是正向变动的关系。该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且t值较高。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当每年武汉装备制造业总产值每增长1亿元,武汉市GDP每年就会就会增长1.536483 亿元。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相一致。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运用 EVIEW6.0 对数据进行回归,得到如下表6结论。

同样我们也可以得到武汉各类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估计式为:

R2=0.994248 R2=0.989775 F=222.2520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每年武汉市普通机械制造业产值每增长1亿元,武汉市GDP就会增长3.57亿元;当每年武汉市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每增长1亿元,武汉市GDP就会增长15.05亿元;当每年武汉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每增长1亿元,武汉市GDP就会增长0.14亿元;当每年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每增长1亿元,武汉市GDP就会增长5.22亿元;当每年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每增长1亿元,武汉市GDP就会增长2.92亿元;当每年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产值每增长1亿元,武汉市GDP就会增长2.04亿元。由于X1系数的t值较小,不作分析。

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相一致。

(六)Granger 因果检验

回归模型拟合度高,并不能说明回归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就大,充其量说明二者之间的依存度高。而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确定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我利用这种检验法对武汉市GDP与装备制造业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由于Granger 检验结果对滞后期长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即滞后期选择的不同可能会得到不一致的结果。因此,在检验的过程中应选取多个不同的滞后期,若检验的结果一致,则得出的结论较为可信。因此,本文在检验的过程中选取了4个滞后期,相对于自由度来说,滞后期已足够长,检验结果见表。从表7中可以看出,装备制造业的产值是GDP变化的原因。

(七)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在本期给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后,随后几期GDP均有一个正响应,并且响应的幅度逐渐增大。从整体上看,武汉市装备制造业的冲击对武汉市GDP产生显著的影响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趋势,且趋势较明显,这也说明武汉市经济增长受装备制造业产值的影响较强。

(八)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产生影响的程度来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从方差分解的图3中可以看出,武汉市准备制造业产值对武汉市每年GDP的贡献率在20%以上,且呈增长态势。而且从这个增长幅度来看,在未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将成为武汉市GDP的核心

(九)结论与预测

因果检验进一步反映是武汉市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带动了武汉经济的增长,而不是经济增长带动了武汉市装备制造业。而脉冲响应函数则说明武汉市装备制造业的冲击对武汉市GDP产生显著的影响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趋势,武汉市经济增长受装备制造业产值的影响较强。武汉市准备制造业产值对武汉市每年GDP的贡献率在20%以上,且呈增长态势。

参考文献:

[1]朱国娟,钟昌标.装备制造业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7.

[2]方茜,王军.制造业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

[3]崔万田.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洪银玉.装备制造业对沈阳市GDP及税收增长拉动作用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

[5]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6]陈宁.上海核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理论假设与实证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

[7]夏美霞.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机械制造,2004,(2).

[8]李威.国际法框架下碳金融的发展[J].国际商务研究,2009,(4) .

[9]杨佳琛.国际碳交易市场及其衍生金融产品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2).

装备制造业论文例8

(一)构建基于耦合协调度的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评价模型参考相关学者文献,本文构造基于耦合协调度的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评价模型,其公式如下[10]:D=(c•T)θ,c=2u1u2(u1+u2)槡2T=au1+bu2上式中,c为耦合度,c∈[0,1],c值越大,说明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不协调;D为耦合协调度,T为反映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两者整体协同效应或贡献的综合评价指数,ui(i=1,2,…n)为构成耦合系统的第i个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θ、a、b为待定系数,取θ=0.5,a=0.4,b=0.6[11]。ui=∑si=1λijuij,其中λij为各指标权重,uij为变量对xij系统功效贡献的大小,uij=(xij-nij)(mij-nij)(uij具有正功效);uij=(mij-xij)(mij-nij)(uij具有负功效),其中,xij(j=1,2,..n)为第i个序参量的第j个指标值,mij、nij是序参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共生水平评价标准。

(二)构建基于耦合协调度的“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系统”共生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全面揭示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之间存在的依赖、协调和促进关系,遵循两产业的发展特征,本着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等原则,立足现行的统计核算体系,从产业规模、结构、成长和效益等四个角度,分别对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两个子系统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和18个二级指标的基于耦合协调度的“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系统”共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该指标体系进行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计算得出的关联度均在0.5以上,各指标间平均关联度也在0.7以上,说明该指标体系是有意义的。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基于30位专家问卷调查,完成了生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构建的基于耦合协调度的“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系统”共生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结果及分析收集2006-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税务年鉴》及全国各主要地区的统计年鉴,获得相关原始数据。其中,装备制造业统计范围包括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器材、金属制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装备制造业等8个细分行业,生产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开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堪查业等7个细分行业。

(一)评价结果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利用上文构建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计算得出全国31省市装备制造业和生产业的综合序参量u1、u2的值(如图1所示)和全国31省市的耦合协调度,并据此对全国各主要地区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共生水平做出判断。全国31省市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共生水平的具体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装备制造业论文例9

一、引言

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它一方面联系着材料、电子和零配件加工等高新技术行业,另一方面通过装备制造业生产的各种制造装备,直接带动其它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向附加值高的产品链一端发展,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说,装备制造业是强国富民之本,是工业化之母,是高新技术产业之根,是现代国防之基石[1]。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愈演愈烈,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2006年,国家专门出台了《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倾斜来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2009年初,国家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装备制造业赫然在列,显示了国家对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视。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因此,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要想在新时期重振装备制造业雄风,就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增加研发投入,促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当然,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于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的选择。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区域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水平不一样,各个地区对于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也不尽相同。装备制造业包含的产业众多,领域广泛,要想全部支持和发展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有重点地选择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领域,从而以点带面,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重点领域选择的文献综述

1. 装备制造业及其研发投入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企业的总称,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它覆盖了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它所提供的产品包括系统、主机、零部件、元器件和技术服务。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科技进步水平及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按国民经济行业划分,其范围包括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办公自动化机械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等类中的相关行业(通常的统计数据都不包括武器弹药制造业,本文也是如此)。

装备制造业的企业研发投入较明确地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为获取科技成果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的投入;二是对为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进行的发展研究、应用研究的投入。具体地说,投入主要涉及有关人才、资金、物料、工具、成果、政策法规和情报信息等要素,这些都是能够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研发投入的具体方面。

2. 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重点领域选择

关于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重点领域的选择,大多数学者都是结合装备制造业出台的政策性文件对于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重点领域进行选择,通过定量研究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重点领域选择的文章很少。近年来出台的众多装备制造业振兴政策和文件大都明确规定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具体领域,却并不关注如何选择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具体领域。研究装备制造业的学者们也是研究装备制造业与科技、创新的结合,而并不关注装备制造业的具体投入领域。霍向梅,綦良群等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在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起推动作用,并对影响这一推动作用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综合评价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作用的指标体系,为认识和定量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马文东, 王雅林等认为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条长,可供企业创新的空间大,尤其是集群式的创新,必不可少。经验证明,产业集群中的公司很少孤立地创新,相反它们是在生产联系网络中创新。大多数的创新活动涉及众多的参与者,源于不同参与者互补性、专业化的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尹建华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不小,但总体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还不能充分满足国内建设需要,关键技术过分依赖国外,自主发展能力薄弱。从目前来看,我国光纤设备、集成电路、高端纺织设备、高技术含量的数控机床、大型石化设备、重型燃气轮机、核电设备以及高端医疗设备等重大技术装备的核心技术完全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因此,围绕复杂装备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的实际特点,探索在同一技术平台下,促进技术关联性和技术互补性强的企业合作模式,进行关键领域的整合创新,对于加快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文献评述

关于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学术界其实稍有出入,但是整体的结论是一致的,对于装备制造业所包含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行业已经达成了共识。关于研发投入的概念,主要的依据则是根据国家对于研发投入的政策性规定。从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重点领域的选择的文献来看,装备制造业中大多数学者都是结合装备制造业出台的政策性文件对于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重点领域进行选择,通过定量研究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重点领域选择的文章很少。近年来出台的众多装备制造业振兴政策和文件大都明确规定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具体领域,却并不关注如何选择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具体领域。研究装备制造业的学者们也是研究装备制造业与科技、创新的结合,而并不关注装备制造业的具体投入领域的决策过程,更不关注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决策模型等,因此,本文将在研究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重点领域的决策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定量模型来确定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重点领域。

三、 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重点领域选择的决策过程

1. 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重点领域决策指标的确定

(1) 确定原则

对研发投入产出进行决策,指标的选择必须能客观地反映装备制造业研发活动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实际情况。另外,还要根据选用的决策依据本身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指标,由此来建立指标体系。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一般要遵循四个原则,即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能实际地反映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变化规律,揭示对象的本质。

可比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体系在所确定的范围内,可在不同方位进行比较。

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要以所选择的评价方法,可以获得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以保证评价活动的顺利进行。

适应性原则,应根据所选用的评价方法的特点和数学上的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指标,以便与所选择的模型相适应。

(2)评价指标的选择

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与产出的评价指标要能够反映出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特点,并真实评价研发投入的使用效率。结合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测量指标与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具体特征,制定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效率评价指标,见表1:

2. 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现状评估

对于辽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进行评价,可以引入DEA模型,对于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研发投入的相对效益进行评价,从而分析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研发投入产出的相对有效性,对于今后如何改进研发投入效率,增加产出提供一些借鉴。

假设有n个被评价的行业(或决策单元),每个行业都有m种类型的输入(即该部门对资源的耗费),以及s种类型的输出(即该行业在消耗了资源后所表现出的效果),它们可由表2给出:

其中: xij为第j个行业对第i种输入的投入量,xij>0;yrj为第j个部门对第r种输出的产出量,yrj>0; vi为第i种类型输入的一种度量(即权),vi大于或等于0; ur为第r种类型输出的一种度量(即权),ur大于或等于0。

记:

(式1)

xij及yrj为已知的数据,它们可以根据历史资料或预测得到;vi(i=1,2…… m)及ur(r=1,2……s)为权变量。对应于权系数V=(v1,v2……vm)T,U=(u1,u2……us)T,每个行业相应的效率评价指标为:

适当地选择权系数V和U,使其满足:

。 (式3)

于是就有:

若对任一个j行业进行效率评价,则在各个hj(j=1,2……n)均不超过1的条件下,选择权系数V及U,使h最大。从而得到DEA评价模型。如式5-5所示:

通过等价转换和对偶问题变换,式(5-5)可转化为(5-6)所示模型:

只有当时,才表明被评价的决策单元DEA有效,否则为非DEA有效。

3.重点领域的确定

结合对于装备制造业分行业进行研发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分析的结果,以及装备制造业的现状,特提出装备制造业在今后研发投入的重点领域的选择。首先,对于装备制造业的优势行业且研发投入产出有效的,毫无疑问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在保持优势的同时扩大优势,加大该行业对于装备制造业乃至经济发展的贡献;其次,对于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规模较大而研发投入产出相对无效的行业,在适当增加一定的研发投入的同时更要解决好研发投入产出效率的问题。要对于研发投入的各个环节仔细分析,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提高行业研发投入产出的效率。最后,对于一些研发投入规模相对处于劣势而研发投入产出相对有效的行业来说,可以有选择的对某些领域加大投入,促进一些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产品的发展。

四、 结论

通过对于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相关文献的分析,提出了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重点领域的决策过程,认为其决策过程包括:1.确定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重点领域选则的决策原则;2.确定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重点领域的决策指标;3.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现状评估;4.确定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重点领域。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于装备制造业的相关理论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对于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重点领域决策进行研究,而且对于现实中如何确定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重点领域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装备制造业论文例10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有时还需附上英文的论文摘要。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而参考文献是人们长忽略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格式及排版

1、论文份数:一式三份。一律要求打印。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分割线为3磅双线。

2、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3、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XX大学XX学院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测绘论文的范例欣赏:

论文摘要:测绘装备知识产权贯穿丁测绘装备工作的全过程,对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建设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装备知识产权现状的基础,提出了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应对措施,包括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通过本研究,试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长远规划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参考。

论文关键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1引言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是指在测绘装备业务活动中,依法获得、维持和使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以及维护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与测绘装备工作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配套措施,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贯穿于测绘装备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做好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对于激励测绘技术的创新与避免重复研制,降低测绘装备的采办费用、缩短测绘装备的采办周期,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向战斗力的转化,保护发明单位和发明人的合法权益,推动装备知识产权为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并探讨了今后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文中提出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仅供大家存实践中讨论参考。

2现状与需求

西方发达围家十分重视装备业务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它们不仅建设有比较齐全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相应工作机制,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为其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促进推动作。例如,美同为了做好装备科技成果的保护丁作,不仅制定了《美国国防部国内技术转移(TechnologyTransfer)条例》等相关法规,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转移工作体系,从法律法规制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到考核监督等方面周密安排,以知识产权管理贯彻全过程,为其技术转移提供全程服务和保障;为了适应周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美周不断调整其装备知识产权政策,适时出台了《美国国防部合同知识产权问题指南》,强化了知识产权在装备业务领域中的作用,促进了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结合,充分激励了装备业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再比如俄罗斯,近年来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管理,目前,已与独联体、印度、以色列、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中的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关于军用、专用和两用科学研究、试验设计和工艺技术工作成果,俄罗斯通过总统令、政府令、司法令等,对其“法律保护”、“保护国家利益”、“家登记”、“使用机制”、“利益分配准则”、“建立保护系统”、“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等各方面作出详细的相应规定,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被摆在国家利益的位置上加以重视。

相对西方发达囝家,我国在装备业务领域引入知识产权制度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十五”以来,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结合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我国在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专利条例》和《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的建设;以宣贯《国防专利条例》为主的定期装备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活动,加大了装备知识产权的宣贯培训力度;初步建立了三级国防专利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支国防专利受理、审查、管理专业工作队伍,指定了数十家国防专利机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重点示范作用。诚然,我国的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装备知识产权的意识比较薄弱,管理人员运用知识产权管理手段的能力不强,法规建设、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水平亟待提高等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知识经济向纵深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求我们要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战略的地位高度重视j。“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建设与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及早启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各项工作,及时制定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尽快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尽力建设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和工作基础设施,“依法管装、依法治装、依法建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测绘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发展对策

3.1明确战略总体思路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当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围绕《围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总体部署,以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建设的需求为牵引,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努力推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是指领导体制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的整体布局,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是指工作模式要按照统筹规划、分解实施的方式进行,应当加强顶层设计、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按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责任部门,分解成若干专项任务,分别完成计划项目的论证、研究与建设。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指工作步骤要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统一的要求整体推进项目研建的实施工作,对某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及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进整体的推进。

3.2制定战略基本目标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应当建立两个阶段目标:

(1)到2015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该做到从无到有,取得长足的进步: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政策水平、执法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实现突破,形成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专业知名品牌;人才队伍初具规模,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能力得以较大提升。

(2)到2030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初具规模,能够较好地满足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创新的需要: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以及保护与管理工作体系,建设一批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夯实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3加强战略重点建设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六大建设上:

一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建设。装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健全的法规体系是开展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前提条件。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构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运行的法律环境,全面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二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的衔接与融合是装备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目的所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完善测绘装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测绘装备创新发展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测绘装备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掌握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推动测绘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为导向的测绘装备创新机制,在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掌握测绘技术发展与装备建设的主动权。

四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的建立。加强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是提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需要,也是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应对纠纷的能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五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装备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对于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具有支撑性的作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格局,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装备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六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装备知识产权人才是实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有效开展和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造就一批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4落实战略措施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