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3 10:02:23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例1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毕业设计 质量

我校对毕业设计质量十分重视,但近年来出现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现象,为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在对有关院校毕业设计指导经验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一、影响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

1.就业与考研的影响。毕业设计(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大四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还面临着找工作、考公务员、研究生复试等诸多问题。所以说学生本身主观上非常想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全部的精力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力求呈现高质量的设计成果。但现实情况迫使学生不得不压缩毕业设计的时间,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质量。

2.指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影响。目前高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毕业生,这部分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尽管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均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质量下降。

3.毕业设计成果与实际需求脱节。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存在为设计而设计的倾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脱离实际,通常只是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设计,从而对工程条件进行不恰当的简化。这样即便学生在某一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 但设计方法单一,考虑实际问题不全面,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毕业设计成果缺乏展示平台,没有进行社会转化的机会,更产生不了行业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二、提高岩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1.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监管机制。学院作为毕业设计质量(论文)监管的二级单位,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统一管理。资环学院按照我校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认真制定本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细则,将监管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严把质量关。主要监管的过程包括:⑴毕业设计(论文)准备工作、选题监督;⑵学生开题、实习调研落实情况检查;⑶平时学生、指导教师出勤情况检查;⑷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⑸学生进行预答辩情况检查;⑹答辩、成绩评定;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导效果总结。在建立健全了毕业设计(论文)监管机制基础上,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每个过程都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2.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与企业长期进行合作,利用社会资源来提高在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定期派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业务实践或挂职锻炼,直接接触实际工程,边实践,边学习,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设计方法,把行业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之中,这对于那些毫无实践经验,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来说,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所以说,对于新引进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之前,学校应先派他们到实习基地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技能训练,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应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结合教师的科研工作,让学生参加实际题目的设计,使他们处于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真实社会活动中,为其提供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锻炼机会。毕业设计(论文)的设计方案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将毕业设计成果进行社会转化,能够产生一定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热情,从而能够主动学习不怕困难刻苦钻研。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能够掌握更多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工程间的差距,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是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实践的过程,健全的管理机制、高素质的指导教师的培养等都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今后需进一步加大重视程度,不断进行实践、总结,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更多的方法、措施。

参考文献

[1]章广成.岩土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科学与人才培养,2011(1):163-164

[2]陈鹤鸣,汝一飞.本科生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1):107-109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例2

前言:岩土工程是土建工程的基础和载体,也是其他工程安全及质量问题的重要评定指标,因此,岩土工程专项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岩土工程专项监理主要是针对岩土工程的施工实践进行监理和质量评估,落实岩土测试工作,以此为土木工程质量提供必要的服务。

一、岩土工程的特点

岩土工程的业务范围包括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等,其特点主要表现为:(1)过度依赖自然条件,且具备不确定性。(2)岩土工程勘察中涉及到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和水利水电等多种专业。岩土工程设计中既要对基础方案进行考量,也要注重地质基础结构、工程造价及建筑材料等问题,设计难度较大。(3)岩土工程施工比较复杂、隐蔽,且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工程师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并在工程规范和法律许可范围内,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对不合格工序进行整改,使其质量达标。

二、岩土工程监理工作现状

在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完善和改进,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也得到了不断创新,各项管理流程也更加规范,岩土工程在质量、效益和进度方面也有所突破。岩土工程监理工作是建设监理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专业性很强,监理对象是土木工程中的岩土问题。与国外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岩土工程监理发展历史不长,所以在实际工程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也并未形成完善且具实用性的土木工程监理理论和方法。在这种背景下,土木工程中的岩土监理工作就难免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比如,当前我国的岩土工程监理工作都是依托于土木工程存而在的,并未建立独立完善的岩土工程监理机构,也缺乏该领域的专业管理型人才,政府和相关部门并没有结合土木工程的实际需求进行考量,没有构建有效的监理工作介入机制,监理工作并未辐射到岩土工程的方方面面,不注重结合具体工程背景对岩土工程监理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这当然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监理深度[1]。

三、岩土工程专项监理技术探析

岩土工程在城市建筑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筑行业要结合岩土工程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提高对监理工作的重视度,并对这项工作进行充分考量。实施岩土工程专项监理技术,能够提高岩土工程监理质量,保证土木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其效益的最大化。在岩土工程专项监理工作中,要结合当前我国岩土工程监理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要结合岩土工程实践中出现的具体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监理。监理人员要以我国现有的岩土工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主动地探索和完善岩土工程专项监理技术。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监理水平:

(1)设置专业岩土工程监理单位。它是岩土工程专项监理技术实施的载体。当前,岩土工程监理仅仅是作为建筑监理单位的一个部门和分支。建筑单位要结合土木工程具体背景,构建独立的岩土工程监理单位,并建立完善的监理机制,使其能够独立开展岩土工程监理工作。(2)规范岩土工程监理人员专业资质审核流程和标准。我国岩土工程在监理实践中,并不具备独立性,该领域专业人员缺乏。相关部门要对该领域人员的就业资格制度进行完善,并对就业评定资格进行规范,使其与岩土工程的发展需求相匹配,为其提供充足的人才基础。(3)健全岩土工程专项监理法规。它能够对岩土工程监理行为进行约束,使岩土工程专项监理工作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4)重视理论层面的研究,丰富岩土工程监理工作的理论架构。岩土工程专项监理工作要与具体的监理理论相符合。同时,也要结合岩土工程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监理方法和监理措施。(5)丰富岩土工程的监理范围。不仅要对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进行落实,保证岩土工程监理的全面性,同时,也要对岩土工程的监理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并对监理质量和监理进度进行控制,以达到预定的岩土工程管理目标。(6)制定规范,责任到人。在岩土工程专项监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对监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地规范,要责任到人,各司其职。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例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建设工程质量逐渐成为市场和客户要求监督的重中之重。根据建设工程损毁及质量缺陷事故历年报道数据的分析可知,地基与基础方面出现间题所占比例是非常高的,且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到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与缺陷。在建设工程质量缺陷方面的民事诉讼案件中,岩土工程勘察专业的司法鉴定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建设工程质量缺陷司法鉴定领域的重要工作。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缺陷司法鉴定人的基本要求

司法鉴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遵循合法、独立、中立、公正、客观的基本原则。司法鉴定机构需经过管理部门核准、资质认定,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应在法律界定的范围内开展鉴定活动,同时其鉴定行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尊重科学,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地质、地震、工程地质、岩土工程与结构学、钻探、物探、检测与计量等专业理论技术。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缺陷鉴定必须由相应专业同时还必须熟悉司法鉴定等方面的业务和相应的法律知识的专家或专家组一起才能承担,灵活地运用岩土工程勘察专业和司法鉴定专业知识,公正、公平地做好专业举证工作。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缺陷司法鉴定的基本规范

结论客观公正

鉴定人对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缺陷案件痕迹的搜集检定要尽可能傲到完整、准确,对质量缺陷事实真相的主观知觉痕迹的描述也要尽量完整,所有原因推理分析均要与质量缺陷事故存在因果关系,并以质量缺陷的客观事实为依据,运用成熟公认的岩土工程科技理论、以及与鉴定事件相对应时段的相关法规、建筑法规、国家和地方标准,力争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地基与基础质量缺陷产生的事实和缘由,以确保鉴定结论科学公正与准确无误。

文件因果关联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缺陷的全部鉴定文件必须同质量缺陷案件事实紧密相关,与鉴定事件事实无关的客观事实不应收录到鉴定文件之中,换言之,在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缺陷鉴定文件中列举的所有事件都必须能够有效地佐证质量缺陷的产生或产生原因,即必须具有因果关系。

符合法定程序

质量缺陷司法鉴定人应当具备一定的资质条件,客观公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有扎实的司法鉴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和精通业务,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质量缺陷司法鉴定程序要保证每个环节依规操作,不能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证据或凭主观判断来认定。

质量缺陷司法鉴定文件要科学、准确、公正和客观,鉴定的依据、过程、方法、分析推理及结论必须实事求是,系统规范,准确可靠,符合法定程序。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缺陷司法鉴定的原则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缺陷的司法鉴定的方法必须进行同一认定和因果认定,即对所鉴定的工程及其质量缺陷的司法鉴定结论是否为委托人要求鉴定和进行诉讼的客体予以确认。鉴定者一般需要到实地勘察、检测和调研,对委托人提供的“事实”及过程描述分析不能不经核实就照搬使用,必须确认被鉴定事实与委托人提供的事实的同一性,然后依据客观事实和专业知识进行因果认定。

法规和标准等文理方面的依据必须适时、适用,准确使用与被鉴定质量缺陷案件事实合适的相关法规、建筑法规、国家和地方标准。依据适时的法规和标准来解决问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缺陷的司法鉴定方法必须根据被鉴定内容恰当取舍,先检查有关资料,再到实地观察、量测,最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传统经验法、定值法或概率法进行归纳分析综合,明确指出质量缺陷的范围和程度,划分业主、勘察、设计各方及相邻因素影响的主次要原因与责任大小,或是因为受事件发生时限段的技术水平、社会政策环境及经济发展条件制约而不可避免地造成的指示性缺陷,从而科学客观公正地给出事实认定的司法鉴定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建筑的司法鉴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工程勘察的司法鉴定工作必须由熟悉司法鉴定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和岩土工程勘察专业、地基与基础专业和上部结构专业、结构试验检测等专业的专家或专家组承担,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缺陷的司法鉴定必须符合客观公正、因果关联和符合法定的规范,并遵从司法鉴定的相关适时、适用原则。

参考文献:

何家弘.司法鉴定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建筑工程质里评价标准[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例4

关键字:

岩土工程课程群;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教学特色

1绪论

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课程群主要包含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基础工程、岩土工程等课程.岩土工程课程群课程特点为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对于我校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而言,需要将应用性、工程实践能力及素养灌输到专业课程中去,因此要对该课程群进行教改.国内外部分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校和专家在总结教学经验和勇敢创新的基础上也在探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群的教改.周德泉等[1]介绍了长沙理工大学岩土工程课程群建设经验,该校通过引进培养青年人才、优化教学大纲内容、独立编写教材、丰富教学电子资源等途径对岩土工程课程群进行教改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王迎超等[2]结合教学经验剖析了岩石力学课程特点,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采用工程案例进行岩石力学课程教改,提升了学习岩石力学的乐趣.程建军等[3]依据学生反馈的教学信息,结合工程实践,对岩土工程课程群之间的课程衔接优化进行了阐述.周德泉等[4]等从精品课程建设、开设双语教学、强化教学团队等方面对地基基础及地质勘察课程群进行教改探索.宿州学院作为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本科生,针对岩土工程课程群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本文立足于专业课程群模块化的特色,分别从教学大纲及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实验与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教学特色等方面阐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课程群的教学改革.

2教改内容

2.1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是实施教学进度安排及确定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在当下课程多、学时少的状况下,如何精简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是进行教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工程地质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及方法,学习运用地质勘察报告等资料评价场地的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勘察资料.《工程地质学》[5]教学主要内容有:矿物与岩石、特殊土及工程地质特征、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勘察等.《土力学》[6]是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之上,利用力学原理研究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受荷后土体的强度变化规律,为后续《基础工程》、《路基工程》等专业课程储备理论知识.《土力学》[6]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土体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中应力计算、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分析、地基勘察及勘察报告的运用等.《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阐明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下部地基和基础的有关问题.《基础工程》[7]授课主要内容:地基勘察、浅基础的设计、地基处理、基坑开挖、特殊土地基等内容.《岩土工程》[8]以地基与基础、边坡与地下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包含各类岩土体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内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8]主要教学内容: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土体原位测试、特殊土、不良工程地质场地勘察、新兴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等.不难发现上述四门课程教学内容很相当部分是重复的,比如:土体的分类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及《岩土工程》中均有提及;特殊土在《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及《岩土工程》均以单独的小节出现;《土力学》、《岩土工程》课程均讲授土坡稳定性计算机分析内容等.内容的重复不仅会造成学时的浪费,同时也会让学生因知识重复而丧失学习的兴趣.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在近两年岩土工程课程群教师采用“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的方法制定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依据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和后继课程学习的需要,将重复的内容只安排在一门课程内,课上可由授课教师强调此知识点的重要性及其在其他课程中的应用.除此之外,为了凸显我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对于和本专业联系不太紧密的一些知识点从教学大纲均予以删除,重点讲授和实际工程案例相关的知识点,并邀请当地土建类行业专家进校参与课程教学大纲的修改及完善工作.做到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紧扣专业发展趋势同时兼顾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问题.

2.2教学形式与方法

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形式如板书和多媒体结合,授课过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由于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基础工程及岩土工程这几门课程理论性性较强,尤其是工程地质学和岩土工程,虽然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图片、音视频等素材,但授课发现学生在学习基本定义、原理、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参与度不高.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讲解知识点.比如:在讲解岩石及土体的分类时,通过带学生到标本实验室参观学习,让学生自己总结所见所感,然后再查询书上的表述,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土力学》讲解土中应力和地基沉降计算时,不再采用传统的手算,通过留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使用Matlab计算软件进行编程计算,不仅克服了学生怕记公式、怕计算的问题,也锻炼了学生使用常规数值计算软件的能力;《岩土工程》讲解新兴建筑岩土工程技术时,提前两周给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利用中国知网、网络等资源制作PPT,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岩土工程新技术、新进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3实验与实践教学

实验与实践教学是体现“应用型”办学定位最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实验及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40%以上,经计算岩土工程课程群所包含的实验及实践学分占总实践学分的大于20%.主要包含了工程地质学实习、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实验、土的压缩与固结实验、土的直剪与三轴实验、原位测试、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等内容.对于以下小型的室内实验,依托我校省级煤矿勘探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完成.传统的实验教学大部分采用教师讲解原理和操作方法,学生按部就班的操作,记录实验数据编写实验报告.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对于这部分实验的开设鼓励增加开放性、创新性实验,尽量减少演示性实验,让学生提前准备,在科学的思维前提下自己思考并设计实验,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方案的科学性.对于较大型的实验,比如《基础工程》中竖向承压桩单桩承载力的测试、抗拔承载力的测试,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联系校企合作单位,让学生进现场,直接观察实验操作;岩石力学实验教学采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让学生先进行室内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FLAC进行模拟对比,不仅让学生参与了实验操作,也提升了学生的科研素养.

2.4课程考核

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基本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侥幸心理,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而突击学习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一直探索着考试改革.以《土力学》课程为例,考试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20%)+实验操作成绩(20%)+末考(60%).其中实验操作考试为学生在考前通过抽签决定要操作的实验,教师依据学生操作的过程及实验结果的记录为其打分.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部分学生依赖他人而自身不想参与实验的问题.末考采用机试成绩和笔试成绩各占50%的模式,机试利用专业教师所制作的《土力学》题库,多以选择和判断题型为主,主要考核课程内一些零碎、记忆性的理论知识点,解决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概念,考后就抛之脑后的问题;而笔试主要考核案例分析,不再单纯考核学生套公式计算,让学生在案例中找问题、找线索,然后再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题目更灵活,更能有效考核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这与我校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2.5教学特色

岩土工程课程群是土木工程专业各个方向都要学习的课程模块,我校作为省级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直在探寻岩土工程课程群课程的教学特色.伴随着土建类行业已全面实行执业资格制度,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在教学时,专业课内容紧扣行业最新规范,积极与职业资格考试(如一、二级注册建造师考试、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等)挂钩,把资格考试中碰到的案例推进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的同时为毕业后职业资格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基础工程》为例,在讲解地基处理的时候,不再拘泥于书本上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的例题,而是把建造师考试中的经典案例引进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摆脱学生只知道原理而不会应用的窘境.

3结语

岩土工程课程群各课程之间互有交叉,对于各课程重复出现的内容,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应合理有序的安排这部分知识点,避免学时的浪费.采用多样且有效地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课程考核作为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勇于创新,改革考核方法,让学生能够真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且真的能学到有用的专业知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一直积极探索职业资格制度下岩土工程课程群的建设,为了能够培养出工程实践能力更为突出的高素质人才,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作者:丁点点 单位:宿州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德泉,付宏渊,王桂尧,等.突出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的岩土工程课程群建设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4):70-74.

〔2〕王迎超,耿凡,张成林.岩石力学课程的现状与案例教改思路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51-55.

〔3〕程建军,杨云峰.土木类专业中岩土工程方向课程群之间的衔接优化[J].中国西部科技,2013,12(4):105-106.

〔4〕周德泉,黄生文,陈永贵,等.地质勘察与地基基础课程群综合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40-144.

〔5〕郭抗美.工程地质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例5

前言:

近些年,岩土工程的发展更加迅速,人民对建筑风格、空间结构、使用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给岩土工程勘探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挑战。然而,传统的岩土工程勘探往往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些技术效率低下、耗资巨大,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潮流,不能满足工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和专业人士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校、总结,以找出解决方法,不断改善岩土工程勘探技术,进而提高勘探的专业水平,提高工程质量。

1、岩土工程勘探简述

岩土工程勘探史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其目的市全面调查、了解当地基础地质、岩土情况,对工程项目的可靠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而地址状况复杂多变,需要对岩土的基本参数、地质地形、矿石形状等各项项目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一个详细的评估报告。一个基本的岩土工程勘探工作要有数个环节组成,包括室内试验、现场钻探、现场原为测量、现场土样实验等等,每个环节都要求严格、缜密,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工程项目的失败,进而影响后续的工程建设。此外,工程勘探的科学性和得出的数据要求一定的精确度,这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由于种种原因,在勘探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其技术应用产生了严中的影响,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岩土工程勘探中的一般环节

2.1测绘

测绘工作一般是在岩土工程勘探的前期进行,市岩土工程勘探的基础工作。测绘一般是指地质测绘,就是指通过相关的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地质存在现象进行科学的描述,并以此为基础、探寻地址性质及其规律,分析地下地质的基本状况。地质测绘能够为岩土工程勘探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好的测绘工作市岩土工程勘探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对于那些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的地区,测绘工作就更加重要,同样的,难度系数和技术要求也更高。需要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士具有丰富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工作经验。

2.2取样

现代的工程勘探一般是采用深坑、深探、钻探等方法来取样,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可以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例如深探具有快速、低成本、操作简单等优点,能有效弥补工程地质测绘中出现问题。而钻探的范围广,取样快,效率高;深坑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兼具了以上两种勘探方法的优点,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全面、详细的了解地质情况。

2.3室内实验

室内实验也是岩土工程勘探的重要工作环节,它能为工程提供各种参数支持,是各种突发问题的评价和分校的重要依据。室内实验具有周期短、易于控制、不容易受外界条件因素干扰等优点,实验高效、准确,还极大节约成本,减少试验时间。

2.4现场检验

现场检验市勘探工作的审查环节,关系到勘探工作的质量和科学准确性。现场检验工作非常复杂,包括对环境影响的检验与监测、对施工和运营中结构物的检验与监测,还包括对岩土反映性状的检验与监测等等。无论哪项工作,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都是极高的。

3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岩土工程勘察就必须具有详细的不知和分析,而且勘察范畴也要严格遵照整个现场条件和结构。但是,在现实中,和整个工程费用相比,勘察费用具有很小的占比,而且其还受到工程工期、工程师判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样就导致勘察数据不足,降低了勘察资料的精准度,更为严重的是,因为没有考虑岩土参数空间的变异性,这样所得出的勘察范围的有效性就受到了莫大的威胁。在实际中,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为了获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土工参数,例如地址、强度等,根据这些数据,想人员可以进行不同环境下土层的状况,对于地基基础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岩土工程勘察存在问题的原因

引起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4.1勘察市场的不规范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缺乏完善的市场规范,特别是对勘察工作的收费和业务划分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出现了不正常的竞争,导致了勘察工作的粗糙,进而使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所以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4.2权债不明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必须要确保勘察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勘察队伍中,出现很大一部分的非专业人员,不具备专门的技术便承担起重要工作,降低了勘察的准确性。进而引发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诸多野外作业的不规范,难以保证勘察质量。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必须经专业培训和教育,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4.3人才的缺乏和技术的落后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对岩土工程争取分校评价的关键。未经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搞勘察,就会导致地基评价力度不足,基础设计参数偏于保守,造成工程的浪费。因此勘察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审计人,审定人,国家也应划定门槛,让真正懂行的人员担当,这样才能提高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勘察质量,使岩土勘察工作满足规定的要求。

5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5.1岩土工程勘察一体化

针对上述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各种问题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基本问题就在于勘察和设计的分离,而且设计软件的功能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建立一体化的体系成为当前的首要问题。一体化体系主要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其主要特点就是利用计算机完成勘察、设计等不同程序的作业。进行工程的勘察阶段,即为设计阶段,每一道工序都要为下一道工序提供接口数据文件,而且各种专业工种之间数据要保证传递流畅,这样就能够实现现阶段的数据共享,加快勘察设计周数,提升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换句话来说,实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一体化,其实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整个操作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因此,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岩土工程建模技术、随机场理论等这些都属于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理论基础。

另外,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一体化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勘察方案的有效性。针对这一问题,大多的外国学者利用一种概率方法进行研究,衡量岩土工程现场勘察是否足够,其中,最为著名的为Whitman提出的搜索理论,指在合理已知条件下,通过概率估计的方法进行计算土层内的瑕疵或者缺陷。另外,还有一些学者首先根据地质统计学进行取样,然后再根据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取样,然后两者对比进行土体特征能力的探索。诸如此类的方法还有许多种,但是上述方法均忽略了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问题,例如仪器的不确定性、土工参数计算模型的误差性等,最终严重降低了测量资料的准确性。因此,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勘探方案中都有专门的考虑岩土特性空间变异性的问题,例如,现阶段被广泛使用的估计土工参数计算方法。此方法主要是利用原位测试配合经验公式,这样增强了测试程序的标准化,降低了土体扰动,可以获取大量数据,其实有效的反应场地状况。

5.2针对岩土工程勘察单位的问题对策

对岩土工程行业来说,其本质上的技术问题解决了之后,影响其发展的就是行业自身的问题,然而对与岩土工程勘察单位来说,一方面要不断的改善内部机制,提升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信息化建设,扩展业务范围,进行科技研发工作。

(1) 岩土工程勘察单位要坚持立足于服务领域,紧抓工程建设,同时结合城市建设,分析多年的工程勘察资料,对主城区的城市进行勘察工作,在第一时间段内为各种决策提供基础性资料。例如,城市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及城市防灾灭在问题等。

(2) 伴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要及时引进到岩土工程勘察行业,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单位的信息系统建立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统,然后综合管理各种勘察信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相关资料的调研分析,帮助相关部门提升工作效率和决策准确性,强化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近十几年来,电磁波理论在工程物探专业被广泛应用。在岩土工程勘察行业,其利用电波理论结合电学原理和弹性波理论发展了许多工程物探探测设备,这些设备结合计算机技术,软、硬件相结合,具有信息量大、高速、低成本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勘察行业。

(3) 在解决了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技术问题和单位自身问题之外,工作人员也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强化各种知识素养,实现全职或者专职的职业能力。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尽快实施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职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设计水平的提高。勘察审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6 结语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国家很多相关部门特别重视,很多商人也将目光转移到房地产建筑行业。但是,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筑的发展。而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基础设计就会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影响一个建筑物的关键因素。所以为了让建筑行业的不断顺利发展,也是为了国家以及经济利益的不断增加,就要对建筑中的问题特别重视。基础设计可以影响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也会对建筑的造价成本有很大的影响,要加强重视,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1-010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1.052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豆腐渣”工程、建筑裂缝坍塌等事故频繁见诸报道,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调查发现,建筑地区的岩土结构对建筑稳定程度、建筑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在前期忽视了岩土勘察工作,盲目进行施工建设,必然会给建筑整体安全留下隐患。文章分析了国内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处理对策。

1 现阶段国内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1.1 勘察重视程度不足,勘察设计不够合理

从建筑施工内容上讲,岩土勘察工作应该属于建筑施工规划的一部分,与建筑图纸设计、建筑材料采购等工作同时进行。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岩土勘察本身属于建筑隐性操作,因此许多建筑单位常常忽视这项工作。由于对勘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通过勘察掌握建筑区域的地质情况、岩土结构、水文特征,也就无法为施工建筑选材、施工地基开挖等一系列工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往往在后期建筑使用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除此之外,有些建筑单位意识到了勘查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勘察设备,导致勘察设计不够合理、勘察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但是收效

甚微。

1.2 勘察人员综合作业水平较低

岩土勘察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多数建筑单位对于岩土勘察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了专业化的岩土勘察队伍数量稀少,相关工作方面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岩土勘察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部分在职的岩土勘察人员虽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因此很难“更上一层楼”;而一些高校毕业的岩土地质勘查学生,虽然理论知识和勘查理念较为丰富,但是缺乏基层锻炼,不能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更多时候是“纸上谈兵”。因此,国内岩土勘察从业人员或是重理论,或是重实践,但是综合性、专业化的人才数量较少,很难为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3 缺乏有效的勘察培训机制

建筑行业的发展极为迅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技术和装备的更新,如果工程建筑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不能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理念,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甚至被淘汰。因此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成为了提高建筑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但是在一些建筑企业,勘察培训工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筑企业的领导只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对于岩土勘察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培训工作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耽误了建筑企业正常的施工进度,不能为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的管理支持;二是勘察人员对于勘察培训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传统的岩土勘察培训工作多数情况下是进行基本的理论知识讲解,讲师难免会出现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上培训工作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手段,因此很难激发员工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导致培训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预期作用。除此之外,与工作培训相对应的培训考核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培训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缺乏培训奖惩机制,就不能对参加培训工作的人员起到激励作用。

2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主要任务

2.1 划分岩土和场地类型,进行地震效应评价

岩土地震等级评估是岩土勘察的重要任务,在勘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建筑区域所涉及的地震设防区内的土地类型、地质条件进行相应的类别区分,结合行业内制定的地质对照标准,确定地震效应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建筑工程的设计抗震能力在6级以上,本身的抗震和抗形变能力较强,则在岩土勘察时只需要完成正常的地质勘查工作即可;如果建筑工程本身的抗震能力较弱,那么在岩土勘察的基础上,还应做好地基加固和弹性防震等施工措施。

2.2 勘查地下水的基本情况

不同岩土结构和岩土类型对地下水的渗透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在建筑施工之前没有做好地下水的勘测工作,很有可能在后期出现地基渗水,进而出现地基沉降、建筑物不稳等问题。因此,岩土勘察要将地下水的渗透与变化考虑在内,根据建筑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动情况,探寻地下水岩土结构的渗透等级、地下水类型、地下水化学成分等内容,从而能够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措施,保证建筑工程地基的安全。

2.3 进行深基坑支护参数计算

根据地基勘察的结果,做好深基坑开挖之前的各种技术参数的准备,为建筑物深基坑的开挖提供准确的计算和支护技术参数调查,进而能够为基坑开挖对周边工程的影响予以准确的评价和论证。通过对工程承载力和形变的参数计算,结合计算结果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措施。

3 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特点

3.1 区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岩土结构、地质情况以及水文特征都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时,要结合当地的岩土勘察,确定工程本身的设计规划、抗剪强度标准以及施工材料等。例如在沿海或南方地区,地下水丰富,岩土结构相对松散,在建筑工程施工时要注意加强抗剪强度、选用刚性较强的建筑材料,防止建筑工程发生沉降和倾斜问题;在西北地区,岩土相对干燥,孔隙发育,垂直结构刚度较大,但是一旦遇到降水,岩土结构容易出现坍塌,因此建筑施工时还要做好地基岩土的加固和防水工作。总之,建筑工程施工要因地制宜,只有做好岩土勘察工作,才能保证建筑地基安全。

3.2 隐蔽性

从建筑工程的工作方式上看,岩土勘察属于前期地下施工,包括岩土取样、桩基施工、地基开挖等,都需要通过地下岩土施工来完成。与后期的建筑框架搭建、混凝土填充、墙面抹灰等工程操作相比,岩土勘察和岩土施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也间接地增加了岩土施工的难度系数。除此之外,由于岩土工程属于建筑前期施工,因此如果施工中留下了安全隐患或质量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即使是在建筑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也往往由于工程进度的需要而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3.3 不确定性

岩土本身的结构特点、土体性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种自然因素和建筑施工因素的影响下,岩土性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从现有的建筑技术和岩土勘察技术来看,对岩土性质的变化很难做到准确预测,因此也就不能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的施工参考依据。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岩土性质变化给建筑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要加强岩土勘察和岩土成分分析,并结合施工经验,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程度。

4 改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施工技术的措施

4.1 培养和选拔技术人员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对于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部分地区因技术人员不足而阻碍了自身发展,因此应加强培养和选拔勘察技术人员。不仅要丰富其专业知识,还应培养技术人员的攻关精神与敬业态度,丰富其实践经验,组织交流学习,促进其进步。另外应坚持定期培训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时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勘察技术方法,提高勘察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2 加强管理与市场规范力度

应重点调查部分单位雇佣的勘察人员技术不合格的现象,并及时严肃处理。对于法律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加强监督用人单位,安全、规范作业,提高勘察效率与质量,认真分析、审查勘察报告与结论等。对市场进行规范与加强管理,监督勘察作业,减少合作纠纷,使消费者权益得到保证,改革方式和方法,促进岩土勘察的健康发展。

4.3 利用先进的测试技术

岩土测试技术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项就是室外原位测试技术,包括监测技术、施工检测、波速测试、静荷载试验等。应用这些技术能有效避免数据资料不详细、单一的缺点,因此应认真处理与整理资料,并深入分析对比和有效利用,使岩土工程的设计参数更加可靠、安全。

4.4 引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现阶段我国的工程物探技术引入了电学原理、电磁波理论和弹性波等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岩土勘察钻探、采样与数据处理等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各项工作。另外,在更新先进设备与使用先进技术手段后能够逐渐细化与解决岩土工程中暗洞、不明体等在地下的深度、位置、形态和分布特征的测定。

4.5 做好相关参数的调查统计

在施工之前,要做好相关的预备工作,对岩土相关的参数情况进行准确的调查统计,对于特殊地基要进行特殊的勘察分析,同时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采用恰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种类:置换垫层法、桩基础法、密实法等。密实法包括振冲法和强夯法。

5 结语

岩土勘察不仅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建筑工程地基安全的必要前提。当前的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仍然有很大的进步和优化空间,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岩土勘察工作的重视,引进新的勘测设备和管理理念,加强勘察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提高岩土勘察的准确性,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为建筑行业的高效、安全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满足我国城市建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葛振宽.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探讨

[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6).

[2] 周亚明,吕才能.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 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a)-0000-00

引言

建筑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迎来了很多机会。岩土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岩土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有效的岩土工程建设管理可以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竞争力,我们应该抓住合适的时机,加强项目管理,实现行业发展的盈利能力。

1.岩土工程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岩土工程管理主要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技术以及工程施工管理。岩土工程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我们要加紧随着民生领域的投资和建设来开拓市场。同时,我们也应该回应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中国的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这意味着岩土工程企业应顺应这一趋势。在国家环境保护和节能的指导下,许多新的环保材料和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建筑业对低碳节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中国的岩土工程行业在国际经济结构的转型中,中国的岩土工程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市场,并推动了中国岩土工程的国际化进程。目前我国岩土工程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抓住发展机遇,从根本上解决岩土工程的环节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安全发展。

岩土工程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无论是在项目的早期、中期和后期在工程项目和地质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岩土工程勘察的规模一般较大,相对于其他两个管理周期短、变量少及其在现场操作难度上的问题,它更复杂和项目专业性强,隐蔽性的位置也造成了探索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加强监测和检测。岩土工程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基础是复杂的,施工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在设计过程中更为复杂,需要有广泛的知识。其中包含了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岩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指项目包括审查的可行性、项目设计、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和一系列过程管理的可行性。项目管理是实现目标和效率目标的结果。它是整个项目的整个过程,是整个项目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过程。岩土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贯穿于系统工程的思想。该项目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的过程,强调整体的整体的一部分的重要性。以相关单位为工程合同和国家法律法规,以技术标准为基础,以标准化作业为基础,实施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过程控制,从而不断提高岩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实现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提高岩土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2.1完善质量监督管理运行及监督机制,合理组织管理

建立和完善岩土工程管理法律体系是实施岩土工程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岩土工程市场高效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以完善社会监督为前提,实现了由单一的事实监督,参与可以有效地延长质量监督,特别是需要注意的是,有效的监督建设的当事人,在建设中的交叉环节。岩土工程监理的质量需要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对岩土工程质量的监督,完善和完善执法监督。从设计阶段开始到竣工验收,整个项目的生命过程都需要严格控制质量检测,使执法监督工作公平、准确。在政府的宏观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政府部门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强制手段加强监督管理建设工程质量。在岩土工程管理过程中,科学有效的管理组织,所有的成员对岩土工程管理企业应高度重视,无论技术或管理水平人员,岩土工程企业在工程和合同人员和相应的采购管理人员参加。因此在岩土工程施工管理中要调动所有的工作人员,在施工方方面面,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确保岩土工程管理有效运行。

2.2针对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

新技术往往对旧技术有一定的继承性。我们要积极研究新技术,升华成熟的技术,继续接受或创造一个新的过程,以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那么企业将能够实现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否则将被淘汰。同时,我们必须研究新技术,不断创新,以满足建筑市场竞争的要求。建筑业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从传统到跨越式发展。要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我们需要对项目成本控制意识深入到施工项目人员的心中,并在各方面进行合理的使用,使工程造价控制与成功关系到目前施工队伍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还积极开展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促进建筑市场的发展。同时,在管理阶层的领导下,也要做一个榜样,正确引导员工的工作方向。最后还建立了建筑工程造价数据系统,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和施工人员的沟通管理,形成网络系统,有效控制各方面的建设,加强信息交流,快速高效。

2.3针对施工管理的控制措施

岩土工程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和需要高超的技术能力和相应的管理经验,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控制,进而引导你们在一起工作、岩土工程治理目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指导下,然后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所以它可以保证施工过程中尽职尽责,基于高效细致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问题,同时,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返工,降低岩土工程施工成本。此外应加强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转变管理制度,合理有效地利用施工设备,保证施工顺序在高效的管理、有序和优化的过程中岩土工程管理的施工过程中。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要保证这样的意识,是施工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如果被岩土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这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施工质量是基于岩土工程管理企业的领域。人是岩土工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和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每一个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入手,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岩土工程管理人员的质量监督,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丰富专业知识和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同时,有必要提高实践能力,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所有的员工都有一个目标,然后在建设中的重点,这是提高岩土工程质量的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

2.4针对相关专业人员素质的控制措施

随着岩土工程管理要求的提高,相应的岩土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岩土工程管理提高了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做的是建立系统的岩土工程管理教育,完善相应的,建立一个岩土工程管理教育平台,专业知识的岩土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在岩土工程管理实践过程中可以妥善处理岩土工程管理,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定期评估岩土工程管理人员,他们的方法在实际运行的监督,如果存在问题的话操作时,应及时纠正,并认真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施工中遇到同样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除了这些,岩土工程管理的领导,但积极的和其他岩土工程管理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自己的优势,不好的地方进行改进,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努力创造良好的工程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质量监督控制在岩土工程施工管理这项复杂的体系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对它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给岩土工程施工企业与人们的居住生活带来良好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增强岩土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的意识,同时加强相关人员的素质,保证施工质量,使岩土工程管理持续健康的发展。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例8

当今岩土工程高速发展,高科技地质勘查技术不断在岩土工程中运用。勘查岩土工程以地下工程和地基基础关系为研究对象。严格依照工程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进行岩土工程活动,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易出的问题、工程基础是勘查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只有解决岩土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工程市场才能更加广阔。

1 岩土工程勘查中相关问题

经济技术的发展使得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在不断运用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也积累了较多的工程实践经验。但是随着更多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开发,勘查工作也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岩土工程勘查的主要对象是岩土体,基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区域地形较为复杂,各个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岩土特点也都大不相同,给岩土勘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1 勘察技术人员专业素养和能力不足

勘查技术人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缺乏,已经成为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十分大的阻碍。第一、勘查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素养和岩土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岩土工程的勘察过程的不同环节中无法进行有效地沟通和技术交流,以至于在遇到工程中的重大问题或复杂的工程项目时会发生手足无措的情况;第二、在进行岩土勘察工作时,勘查技术人员应把勘察过程中各环节的室内、外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正确的分析整合及综合利用,但由于有些工作人员对于统计相关知识的缺乏,在分析岩土时不会处理异常值,这样会使分析结果出现很大误差,从而使勘察目的性不明确,盲目而浪费时间,所提供资料也无法正确指导岩土工程的实践操作。

1.2 市场混乱无序

M管国家对勘查市场的收费和承揽业务的规范法三令五申,但目前勘查市场依然混乱,竟相压价、转包、分包、高额回扣、挂靠或出卖图章甚至伪造图章的现象仍然存在。许多勘查单位外包、分包业务较多,勘查劳务人员没有接受任何行业培训,对相关勘查技术馈乏,必然导致勘查工作粗劣、记录质量低下。市场中充斥着低层次的无序竞争,互相压价现象严重,致使勘查工作的随意性较大,勘查手段和技术落后。目前,岩土工程勘查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家和政府给予岩土工程的定位和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

2 优化勘察技术问题的措施

岩土工程勘查是岩土工程技术体制中的-个重要环节,是工程建设首先开展的基础性工作。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同勘查阶段的要求,为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岩土体治理加固、开挖支护等工程提供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技术参数,对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作出论证、评价。

2.1 强化勘察人员的职业素养

在我国现阶段来说,沿途工作的勘察人员仍旧相对较少,而且部分勘察人员的职业素养较低,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岩土工程勘查工作的正常展开,强化勘察人员的职业素养显得十分重要。归结主要原因,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市场经济利益忽视了对于人才的培养问题,但实际上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位置,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勘察单位可以开展培训拓展教育,使得专业人员更加精益求精,同时加强考核力度,真正实现现代社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通过专业的知识培训,不但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同时强化了责任意识,为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2 利用多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联合使用的技术方法

随着电子、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十几年来,工程物探专业根据弹性波理论、电磁波理论和电学原理发展了许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并相应发展了一大批集适时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等特点。可以利用工程物探可连续加密测点的办法来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从而有效的解决传统钻探手段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时常带来的漏判、划分不准确等缺点;并且可以利用综合工程物探方法有效地解决传统勘察手段难于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物性条件的适用性越强,解决问题的可靠的性越大,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某些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必须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联合使用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作用。

2.3 数字岩土勘查数据库

岩土工程所涉及的原始数据是地理信息非空间与空间数据,其数据来源有基础地理数据与岩土工程的勘查数据,基础地理包含自然区划图与地形地貌图,勘查数据主要为各勘探点信息与地层信息,如环境、地理与液化等级等。数字化的岩土勘查数据库步骤为数据库概念模型的设计与数据库构建,数据库管理是工程勘查数字系统的基本工作,也是数据密集与数据库问题基础处理,对数据库中的实体、联系功能及行为进行剥离,可有效反映信息的概念数据,对现实世界当中的实体数据给予侧面建立。在数据库构建中,一体化系统数据包含用户的原始数据、系统的中间数据与最终数据,其中,原始数据是由测点数据所构成的,测点数据是由测点的几何属性与信息属性数据所构成。最终数据是由中间数据所生成的,主要包含文档资料与图形资料。而中间数据则是由原始数据系统所生成的三维表面、等值线与剖面等模型,运用这些模型能生成用户所需各类图件,并对各类信息进行查询操作。

2.4 加强后期样本测试工作

室内取样测试工作是地质勘察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保证勘察数据准确性和科学性的重要基础。在进行室取样内测试时,可能会存在测试工作不及时,操作不足够规范和标准的问题,这样会影响勘察测试的结果。在进行室内工作时,测试不规范会产生与现场数据不符合的情况。在进行基础的室内测试实验时,要对送达的取样进行及时的测试和处理,按照规范的标准流程进行操作,通过科学的测试手段减少误差,提高测试的准确度。在对待不同取样时,采用正确的操作方式,如选择合适的测试容器、测试手段。室内测试是勘察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也是提供科学准确的勘察结果的基础。

结束语

在各种工程进行施工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查工作以便于获得相应的地质资料从而进行工程施工与设计。岩土工程施工勘查作为岩土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整体的安全性有着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叶国琳.初探岩土工程勘察基础技术问题[J].山西建筑,2009,35

(16):127-128.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例9

“一天一门课,一周一学期”,体现了当今中国大学研究生期末的一个典型场景。每学期的最后两周各门考试密集展开。一部分平时混沌度日的研究生,不得不突击学习以便应付考试,或者大段摘抄专业书籍和文献以应付课程论文,岩体水力学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因此,研究生毕业后被指缺乏专业技能,缺乏竞争力,就不足为怪了。抛开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等主观因素,造成此现象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教师没能充分调动研究生对岩体水力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研究生的学习环境自由宽松,这样安排的初衷,是便于研究生将时间用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增长自身知识,激发研究潜能。如果研究生教育阶段仍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兴趣和乐趣,而是选择了用强制力逼迫或者听之任之的极端方式,这样做的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二)研究生地质学基础知识薄弱

受不同院校、不同行业的影响,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差很大。水利、采矿、地质、石油类院校的本科教学环节,对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岩石力学等地质类课程普遍比较重视,这也成为了这类高校在岩体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上的有利条件。然而,目前国内具备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是以土木工程类院校为主。土木类院校以建筑工程为行业背景,以工业和民用建筑为主体研究对象,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岩体力学等课程重视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许多土木类高校本科阶段不开设岩体力学课程或作为选修课,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也没有开设工程地质学课程。这导致大量的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地质学概念不清,严重影响他们对岩体水力学课程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品质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学校实验条件有限,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严重不足

岩体水力学教学除了对理论讲述环节要求高,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也很高。室内实验揭示岩石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水力学特性,在岩石水力学实践性教学中至关重要。诸如软化系数测定,孔隙率和渗透率测试,三轴应力条件下的渗透率变化测试等都是岩石水力学性质的基础实验。然而,大部分高校的现状是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严重不足。如最基本的带水渗或气渗功能的电液伺服岩石三轴试验机,国产的试验机在国内高校装备数量很有限,功能齐全的高精度进口试验机更是凤毛麟角。基本设备都不齐全,大尺寸设备和实验场地就更为缺乏了。这会使研究生对岩石水力学实验的认识停留在字面理解上,很难真正掌握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技术。

(四)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有限

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学术水平、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实践教师队伍是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由于岩体水力学课程较新,可选教材比传统课程少。除了专门从事岩石水力学研究的专业人士之外,大部分承担岩体水力学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都会遇到备课困难,知识点讲解不清等问题,在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把握上也是拙襟见肘,很难达到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品质。

二、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一)激发研究生的专业兴趣

岩体水力学牵涉的知识点众多且繁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为想把各知识点的概念尽量罗列齐全,不发生遗漏,从而讲授得过于理论化,使学生觉得听课十分乏味。人天生有好奇心,学习新知识、探寻未知世界本是奇妙而富有乐趣的。可以通过国家重点和大型岩石工程实例、国内外著名的工程灾害事件的现场照片、统计数据等资料,最大程度地调动研究生对岩体水力学课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结合岩石遭地下水渗流破坏造成的重大工程失事实例,如意大利Vajont水库左岸大滑坡、法国Mal-passet双曲拱坝全坝溃坝、美国Teton土坝岩基段溃决[5],以及英国Woodhead和Bilbery坝、美国Francis重力拱坝、意大利Gleno连拱坝、阿尔及利亚Gabra坝、西班牙EwgadeTera支墩坝、法国Bouzey坝等失稳破坏事故,借助统计分析资料(如国际大坝委员会),从实例中强有力地体现岩体水力学性质对岩体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巨大影响,突出研究的重要性。同时,让研究生充分了解这些事故,改变了工程界对岩体结构稳定性的传统认识,开辟了岩体水力学中众多新兴研究领域和方向,激发研究生的研究欲望,甚至可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责任感。

(二)完善研究生地质学基础知识

为了弥补大部分研究生地质学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之后,强调岩体水力学是一门以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为地质学主线,以流体力学、地下水动力学为水力学主线,以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岩体力学为力学主线的综合学科。让研究生深刻体会岩体水力学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在课程讲述过程中,若遇到与地质学有关的知识,要注重基础,详细讲述,尽可能帮助研究生建立正确的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岩体力学概念。如水文地质学中,溶穴、岩溶率、裂隙水和岩溶水、含水层和隔水层、隔水顶底板、贮水系数、渗流、层流和紊流、水流折射定律、溶滤作用;工程地质学中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断层构造、水化作用、侵蚀作用、膨胀系数;岩体力学中的地下硐室、锚固与注浆、节理、充填与胶结、损伤与断裂、水力劈裂等基本专业术语,均需要详细讲解。注意强调岩体的各种地质构造、天然缺陷、高度非线性、各向异性、多尺度特点及不确定性特征,以及裂隙岩体中非达西流现象、岩石结构的宏、细观层次认识等难点问题,并且告知学生岩体水力学理论存在的问题。例如:对岩体中渗流描述,几乎完全照搬土体渗流学,即孔隙介质渗流学的方法及经验来解决,而裂隙岩体渗流还处在发展阶段,对单裂隙渗流的研究和认识较为成熟,但对裂隙网络情况以及非稳定渗流还有待深入探索。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注重实验和现场调

研等实践内容和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不同,研究生教学的核心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去掌握某一专业知识或某一种实验方法,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培养研究生获取知识和创新的能力。一方面,围绕岩体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岩体渗流规律的地质分析、基础力学理论和力学参数、岩体水力学的工程应用展开,结合岩体水力学的地质分析方法、室内外试验方法、物理和数学模拟方法、系统综合分析方法,以教师的专题介绍和研究生的学习汇报结合形式,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增加学术思想的碰撞,启发和引导研究生深入理解科学问题。另一方面,除了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之外,还要给出相关参考书目,如《岩石水力学与工程》(张有天著),《裂隙岩体水力学基础》(朱珍德、郭海庆著),《岩体水力学导论》(仵彦卿、张倬元著),《高等岩石力学》(周维垣著)等,并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学术期刊文章。开展理论和实践的同步性教学改革。在岩体水力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针对具体的实验仪器,讲解设备构成,让研究生亲自动手全程完成实验。贵重设备可能不宜人人使用,但可以请研究生全程观摩实验,并同专职实验员或博士生深入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撰写实验心得。

采取物理实验与数值实验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软、硬件平台应用于岩石水力学教学中,拓宽传统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对象,通过鼓励、指导学生自发设计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学人员科研能力的提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部分实验设备缺乏的不足。此外,还可以采用现场实地调研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厦门市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多样,雨季频繁,构成了滑坡灾害易发的基本条件。根据厦门的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华侨大学附近的集美区后溪镇(2007年被确定为厦门市14处重要地质灾害地点之一)为调研场所,在由暴雨导致该地区边坡滑坡的灾害现场,讲解水力耦合作用下岩土体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岩体水力学的水力耦合基本理论。当然,每一所高校,每一位教师的特点不同,必须根据本单位实际的软硬件条件,确立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式,而不是盲目借鉴其他重点院校的教学模式。岩体水力学课程专业性较强,建议在研究生第一学年的下学期开设。

(四)结合教师科研项目,提升教学品质

近几年,华侨大学积极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岩土工程专业教师组建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科研创新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部裂隙岩体HM耦合作用下的声学特性及参数研究(批准号51109084)”、“卸荷作用下岩石渗透性与损伤协同演化规律及主被动式声学表征(批准号51374112)”,以及多项省部级、地厅级科研项目。教师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紧密跟踪国际和国内的研究前沿,时刻关注岩石水力学发展和最新的学术成果。通过不断努力,比较准确地把握到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掌握了岩体水力学研究的一些新的实验和理论分析技术,对水力耦合作用下岩石的强度、变形、损伤破裂和渗透性演化特性,以及卸荷条件下岩石渗透性与损伤协同演化的宏细观表征等方面有了一定突破性认识,获得了岩体水力学的新知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提高。将科研体会和成果融入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的理论起点,深化教学内容,能够让课程教学跟上岩体水力学学科最新进展。例如:结合笔者所在科研创新团队近期开展的渗透压–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岩石渗透率与变形关联性三轴试验研究,以物理实验为基础,让研究生借助高性能计算机,利用PFC2D颗粒流分析软件,建立符合室内砂岩渗透压–应力作用三轴试验的数值模型,定义流体域和流固耦合的控制方程,模拟岩石在不同围压和渗透压组合条件下三轴压缩试验。图1为不同时步试样孔隙压力分布情况,图2为微裂纹分布模拟和试验破坏结构照片,图3为不同渗透压下岩石渗透率云图。结合物理实验和数值仿真结果,和研究生一起讨论荷载和孔隙水压力共同作用下,岩石的宏观变形发展、细观裂纹发育、剪切带内外应力状态、孔隙率特征、渗透率演化特性等。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例10

岩土工程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本科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岩土工程课程的学习,使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岩土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分析岩土体的应力、应变、渗流变形和强度破坏的规律与特征,并能够运用岩土力学知识解决采矿工程中的一般岩土工程问题,为后续进一步学习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井巷工程、露天边坡稳定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然而,在我校构建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过程中,岩土工程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笔者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目前岩土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岩土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一、岩土工程课程的特点

岩土工程是以岩(土)体为研究和工作对象,涉及岩体和土体的利用、整治和改造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广泛应用于市政、能源、水利、交通、航运、矿山、国防等领域。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开设的岩土工程课程横跨两大专业体系,内容涉及岩石力学、土力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是采矿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本科专业基础课程。

1.岩石力学学科特点

岩石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岩石(体)的力学行为以及与力学有关现象的一门科学,亦即研究岩石或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和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作为一种经历漫长地壳运动和地层演化进程而形成的地质体,岩体是一种被大量节理、裂隙切割包围而形成的极端不连续、高度各向异性的材料,具有非常复杂的力学性态。岩体中还存在地应力,岩体工程的开挖将引起地应力以变形能的形式释放,而这种“释放荷载”正是造成岩石工程变形和破坏的作用力。因此,岩体无论是自身结构,还是其赋存状况、赋存条件均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应被视为一种结构材料或荷载,而应将其看作一种能够承担荷载的结构,从“系统”的角度采用不确定性方法进行研究。

由于岩石力学研究的对象是工程环境下的复杂系统,目前还很难像其他学科那样,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思想来解决今后遇到的岩石工程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授岩石力学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利用这些基本原理去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各种岩石力学问题,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2.土力学学科特点

土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土体,是应用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研究土的工程性质和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技术学科。学习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宜从研究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着手。

土是漫长地质历史的产物,是多孔、多相的不连续介质,碎散性、多相性和地质历史形成的自然变异性是土体区别于其他一切介质的三个特性。土的三大特性决定了土力学的理论体系特征及其研究内容,即强度问题、变形问题和渗流问题。这些问题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使得土力学的研究内容零散,各研究问题之间联系不紧密。为解决上述三大工程问题,形成了土力学的三大重要理论――强度理论、固结理论和渗流理论。这三大基础理论构成了土力学的学科骨架,是目前解决土工问题的理论基础,也是土力学的教学重点。

3.岩土工程课程特点

岩土工程课程涉及岩石力学、土力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较其它课程相比,具有课程内容广泛、理论性和综合性较强、知识点多而杂、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许多重要理论和定理公式多来源于实验和实践经验,缺乏严格的理论推导。大多数学生认为岩土工程课程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是一门比较难以掌握的课程。因此,为了提高岩土工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应研究这门课程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教学特点并更好地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技能。

二、岩土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岩土工程的知识体系相对比较零散,理论教学过程中容易感觉枯燥无味。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岩土工程课程教学大都以课堂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课程教学手段单一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采用单一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虽然部分教师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没有合理地选择和利用,一味地追求用多媒体教学替代传统黑板式的教学方法,造成一些需具体讲解的基本原理和公式的推导过程被忽略,影响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

3.与专业的实践性脱节

岩土工程是一门必须密切结合工程实践的学科。然而,受资金、场地和工程条件等因素制约,岩土工程教学体系与生产实践缺乏必要的结合,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岩土力学的理论教学上,忽视了与实际工程的联系,造成教学与专业的实践性脱节。

三、岩土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1.精心准备教案,充实课堂内容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而教案则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教案编排和组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为了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之后,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编写教案,组织教学。教案应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一份优秀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板书设计、教具准备等内容,在每个教学环节设立创新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永恒动力,当代大学生对未知事物都怀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当面对一门新课程,他们会怀着好奇心聆听第一次课。教师在上绪论课时应巧妙设计教案,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岩土工程绪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阐明课程的任务和内容,在讲述课程内容的同时,列举一些近代或现代岩土工程中一些失败的和成功的案例,或是学生身边熟悉的工程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引发热烈讨论,让学生感觉到不是一些枯燥的理论介绍,而是与实际生产和生活紧密的联系。例如,通过介绍著名的法国马尔帕塞(Malpasset)拱坝垮坝和意大利瓦依昂(Vajont)工程大滑坡事故,阐述若对岩土力学缺乏足够的研究和认识,将会造成巨大的工程事故。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在课堂上把精心准备的教案展示出来,这不仅取决于教案设计的好坏,还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岩土工程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有些内容则难以理解,如何将这些内容讲的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是一个难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脱稿讲授,自信演绎;做到胸有成竹,思维敏捷;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要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语速语调适当,抑扬顿挫;语言精练,通俗易懂。总而言之,课堂上采用生动的比喻和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可以增加讲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在教学改革中应探索如何将创造性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充分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通过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岩土工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以往的岩土工程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改变这种状态,真正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氛,就应改革原先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例如,对课程的重点、难点部分,采取详细讲解的方式,通过一个或若干个设计实例或工程案例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引入讨论课的教学形式,通过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上各抒己见、课后归纳总结,在争鸣中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采用先进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考虑到岩土工程课程的特点,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由于板书速度慢,许多重要的内容、复杂的公式推导、例题的讲解都很不方便,建议课堂教学采用以多媒体电子课件为主、黑板板书为辅的教学方式。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表现力丰富,能调动学生课堂情绪,增加授课信息量。但由于多媒体课件授课内容多、信息量大、重点不突出,学生可能疲于抄笔记,影响了听课效果。将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作为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增强了教学的交互式,有效地抓住了学生的思路。

为了改善教学环境、丰富课程教学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开发岩土工程课程的BB网络平台,在平台上放置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自学指导等,还有课后自测题、师生讨论区、答疑区、通知等,形成网络“教”与“学”的集成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学和自测,了解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并能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教师则可以通过网上答疑系统,及时回答学生提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教学

注重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思维。教师在课堂上除按教学大纲要求讲授有关内容外,还可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有机结合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理论联系实际,让同学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以及国家、社会、生产各部门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将教师所承担的“张矿集团牛西矿立风井回风道破裂分析与防治”项目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机理分析、治理措施等作为岩土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开阔了学生思路。

岩土工程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课程。然而,岩土工程教学普遍存在实验设备短缺、实验场地不足的窘境,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能统筹安排,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是:把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放在首要位置,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一方面,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将岩土工程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采用数值试验的手段来弥补实验场地、仪器设备的不足。例如,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或FLAC有限差分软件,在计算机上给学生演示标准岩样在单轴和三轴受压状态下岩石破坏的全应力-应变过程。

四、结语

岩土工程学科的特点,对岩土工程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产生深刻影响,不能采用一般力学学科思路和方法进行岩土工程课程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解决岩土工程课程知识点多、概念抽象、内容枯燥的教学难点。注重将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开云,乔春生,刘保国.研究生岩石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蔡美峰,何满潮,刘东燕.岩石力学与工程[M].科学出版社,2002.

[3]孙彩敏.土木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矿山测量,2009,(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