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30 11:40:20

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例1

相对于在职业教育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这是由于职业教育当中不少专业科目需要有直观的认识和学习,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挂图、标本、仪器等,学生只能看到表象,而看不到实质,这就对学生接受知识产生了阻碍作用。例如《机械制图》的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视图及表达方法来表现各种零件及部件的形体结构及有关国家标准的介绍,同时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三维立体,包括各种基本几何体、组合体、零件、装配体。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只靠教师的讲解不够的,需要有图和实物来进行说明。

因此,教师为了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在课堂中绘制各种模型的视图。而画图过程要占用课堂许多时间,但要减少绘图,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这样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讲不了多少知识,教师也付出了许多体力。同时,由于黑板的限制,教师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不断的更新板书。但在课堂小结时,却无法把本节课所讲内容再现出来。此外,教师在绘图的过程中,无法同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很不利于组织教学。另外,对一些立体结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各种木制教具来做现场演示。而这种模式有很多局限性:教材是不断变化的,木制模型往往与教材相脱节,而且可供选用的模型有限,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具,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空间型体的结构;另外木制教具的体积较小且造型单一,在教室中演示时,只有部分学生能观察清楚。讲解时可选造型有限;对于大型的零件与装配体,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即使在车间中参观实物也不可能随意进行反转、拆卸、剖切使学生观察内部结构及装配关系。但是利用了电子三维立体模型来进行课堂演示,木制教具与课堂教学的矛盾就可迎刃而解。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加工制作出教材中的各种三维立体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因为电子三维立体的真实感完全与现实中的零件一样,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其点、线、面、体等不同要素设置不同的颜色来加强对所讲内容的表达;另外,教师在autocad、3dma环境中可以随意旋转、剖切、拆卸、放大电子三维立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零件、装配体空间结构及组成的理解;最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意改变对模型的观察视口,并把该视口与视图建立联系。这样在教学中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的表述现实中的各种零件及装配体,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抽象空间立体投影与平面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性认识。论-文-网

再例如《机械基础》当中,对一些运动机构的讲解,必要的演示是不可缺少的,而从平面图上学生很难观察到机构运动的特点,但通过多媒体将这些机构的运动特性,从动的角度来反映出来,将动态和静态展现到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豁然开朗。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教师此时就可以使用powerpoint和flash制作课件,将运动内容通过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每一步的运动,一步步地演示出来,这样有 了直观性,起到本节课的预期效果。如图我们可看一下齿轮机构:这个图充分反映出了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那么同学们在看到这个图后,就很明确的知道了,以后在机器中遇到这样的两个齿轮的啮合形式就是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当然,教师还可以用动画效果来更为明确的进行说明。

上面是教学中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最基本的方式。那么,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则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有了重大帮助。它进一步反映出了多媒体技术与专业教学的内在联系。

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结合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幻觉,使得置身其中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虚拟现实世界中,并对其真实性丝毫不产生怀疑,通常把这种技术称之为“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换句话说,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在职业学校数控机械加工专业中,学校现在的实习设备满足不了学生的实习需求。这些仿真技术就发挥了作用。数控切削仿真系统,模拟了数控切削加工的每一道工艺和程序,并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也含盖进去了。那么同学们在使用这个仿真系统时,就能够感觉像是在数控切削机床上操作,就可以根据所加工零件的要求,进行编程操作并模拟,演示出来加工后的成品的样子来。同时如果同学们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误操作,那么仿真系统也给出了相应的障碍,将学生从而找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这为学生再进一点实际操作数控切削机床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论和实际相合。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优化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同时也要认清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不应该“一刀切”“一哄而上”。又例如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中对于孔、轴的最大间隙、最小间隙、配合公差的计算,用屏幕显示具体计算过程及某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显得相当机械、呆板(来源:文秘站 )。如果只用计算机来“代劳”教师的板书,教师编制的课件实际上是“黑板翻版”型课件,固然可省下原来的板书时间而使教学节奏加快,但学生看不到教师作图解题的示范,难以理解与消化教师讲题的过程,不得不囫囵吞枣,尤其是上课补充的知识点或例题,学生有时上课来不及抄录,课后在学生头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授课,应根据所讲内容而定,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

充分把握使用多媒体技术,这对职业教育教学起到不少好处。它有助于能力培养:

(1)有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学生观察的需要把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启发积极思考。

(2)有助于概括能力的培养。思维活动有许多的特点,概括能力是其中最基本的特点。概括的过程是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掌握概念,就是对一类事物加以分析、综合、比较,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然后把它们概括起来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例2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教育部在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十二条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意见,其中之一就是要通过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水平,并具体要求各高校要在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让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逐渐达到15%以上。

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所限,人们对计算机音乐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尚处在开发阶段。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中实际应用的若干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一、《和声学》教学

在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许多高师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面对如此的教学对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尽管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感觉不到和声的音响美,思想上也无法形成最一般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

为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主要采用美国Passport Designs公司开发的《Encore》制谱软件(Version4.2.1)、英国Software Partners公司的《tonica》和声教学软件(Version 5.0)和美国Jo Brodtkord公司与挪威Musicator A/S公司联合开发的《Musicator Win 3.0 ( MW3) 》音序软件(中音公司全权国内发行),综合利用它们各自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主要做法如下:

(一)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

Encore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对某种具体的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己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判断。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判断的自信心。

(二)利用MW3的乐谱编辑功能进行习作示范与作业讲评

MW3的乐谱编辑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以及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示范时,利用该功能常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对和弦连接中最常出现的平行、反向及隐伏五八度等不良声部进行,可以利用乐谱编辑中的拷贝(Copy)功能,将包含上述错误的和弦连接片断拷贝到下方相邻音轨的同一节拍位置,并在新音轨上利用编辑功能将多余声部删除,只留下构成平行进行的两个声部,学生视、听后就会对问题一目了然,无须再作过多的说明。

在做习作示范时,教师可将同一条习题拷贝到同一节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轨中,通过启发讲解,让学生对同一习题做出多种不同的和声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单轨放音功能,把通过课堂讨论所得到的各种和声配置方案分别放音让学生倾听,视听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培养其高雅的和声审美趣味。

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习题原样输入到计算机内并拷贝到不同音轨,在新的音轨中对习题进行分析改错(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音轨里,各个音轨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随时单独放音倾听)。改题结束后,通过新旧配置方案的音响对比,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和声配置方法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利用tonica学习不同类型的和声风格并帮助进行和声改题

tonica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四部和声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其他软件相比,虽然tonica的界面设计不太友好,但对于和声教学来说,tonica专有的练习功能仍可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例如:可以将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为旋律(或为低音)配和声的例题或学生课后作过的书面习题,利用tonica的自动配和声功能,选择不同的和声风格另做几次不同的和声配置,让学生体会不同和声风格之间的技术差异。另外,可以将学生的和声习作以MIDI文件的格式导入tonica,利用它进行和声作业的技术性改题。在目前许多院校的和声学教学采取大班上课的特殊情况下,采用tonica帮助进行和声改题无疑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和声教学方法。

(四)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

键盘和声弹奏是高师和声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眼看和弦标记、心想连接规则、手弹四部和声,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弹奏时往往顾此失彼,弹错了音而自己却不知道。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在学生弹奏之前按下录音键,弹奏与录音就会同步完成,并即时生成乐谱,这样,转眼即逝的键盘和声弹奏转换成了具体存在的五线谱形式。以学生现场弹奏即时生成的乐谱为依据对其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问题。另外,为加强键盘和声练习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衔接,教师可将学生弹奏的四部和声在新音轨中演化成常见的伴奏织体(或简单的伴奏音型),通过四声部的和声轮廓与伴奏织体的鲜明对比,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练耳》教学

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程的两大中心教学内容之一,其重要性对于专业音乐学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高师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专业起点较低、视唱练耳课时偏少且学习年限又短,故长期以来练耳教学多在较低层次上徘徊不前。特别是近年来因招生人数盲目扩大导致数十人的大班上课,更使得这一问题每况愈下,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高师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了美国MidiTec Denmark公司研制的《EarMaster Professional》(Version4.0)练耳教学软件进行练耳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甚至是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或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EarMaster Professional》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电脑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

三、《乐器法》教学

乐器法知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常识。因条件所限,过去的乐器法教学多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介绍,学生对各种乐器的了解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观看乐器图片,而无法听到各种乐器的实际音响,显然,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学方法。在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美国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多媒体光盘软件《 Musical Instruments(乐器)》,该光盘存储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数百种乐器的声、图、文资料,分别按形制、地区、乐队编制和乐器名称分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例如,在介绍提琴类乐器时,通过该光盘可以直观地看到从古提琴到现代小、中、大及倍大提琴等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不同形制的提琴类乐器,听到它们各自演奏的、选自著名音乐作品的独奏音响,同时还可看到有关该乐器的外形结构、形制数据、发展历史、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彩色图文资料。除西洋乐器外,该光盘还收集了亚、非、拉、美各洲各国的众多民族乐器。仅就中国乐器而言,该光盘就收集了各民族的乐器达数十种之多。使用该光盘进行乐器法教学,不仅可以按照传统的管弦乐器分类法进行讲解,而且还可依照时代、地区、民族等各种标准作分类介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进行乐器法教学,学生看得见、听得着,直观性强,听、视觉印象强烈,都说是参观了一个庞大的世界乐器陈列馆,收获特别之多。

四、《配器法》教学

配器法是研究多声部管弦乐音乐作品写法,特别是研究乐队音响及音色组合的作曲理论课程。高师音乐系科因教学环境及条件所限,以前的配器教学多局限于书面写作练习及钢琴音响试听的旧模式当中。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论与写作技巧,有的人还试写了一些配器作品,但由于学生没有试听自己配器作品实际乐队音响的条件,故配器法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为改善配器教学之现状,我们采用了美国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专业音序软件《Cakewalk Pro Audio (TM) 9.03 》,借助于该软件非凡的声音编辑功能,配器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木管组及铜管组乐器的配器时,各种乐器的不同的旋律结合、不同的和弦排列以及不同的和声配置,通过MIDI系统均可发出具体、真实的乐器音响,有利于学生对配器效果的分析和把握。再如,当介绍弓弦乐器的弓法技巧时,利用Cakewalk的声音编辑功能,将同一段音乐采用增加或缩短音符的节奏值(tick)、增加或减少音符的击键速度(Key Velocity)以及分离音符另建新轨(New Track)等方法,即可做出连弓、分弓、跳弓、顿弓等弓法效果。左手的揉弦效果,也可以通过对Modulation控制器数据的实时处理来获得。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讲解,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会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另外,将学生的配器习作采用MW3或Cakewalk输入计算机后,通过MIDI系统即可产生较为真实的乐队音响,教师结合实际音响进行分析、讲评,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配器法教学的质量水平。

最近,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推出了《Cakewalk Pro Audio 》的换代产品《Cakewalk Sonar》(Version 1.01),在这个版本中,声像、表情、合唱、混响等音乐要素均可在主窗口进行最直观地调整,这无疑会给配器法的教学带来新的面貌。

五、《西方音乐史》教学

美国Midisoft公司开发的《Music Mentor(音乐教师)》是一个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它将西方音乐的历史分为早期(Early Music)、巴罗克(Baroque)、古典(Classical)、浪漫(Romantic)及现代(Modern)共五个时期,并将各时期的音乐按照构成因素分解为旋律(Melody)、节奏(Rhythm)、和声(Harmony)、音色(Timbre)、织体(Texture)、曲式(Form)等六个专题。采用Music Mentor进行西方音乐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以研究与某一历史时期有关的全部六个专题,也可以研究与某一专题有关的各不同历史时期。以时期划分为序,学生可以看到并可听到各种音乐要素在某一时期表现出的风格特点;以音乐要素为序,学生又可以观察到某一音乐要素在各历史时期的风格演变。以该软件做为西方音乐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使音乐史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具体直观。

另外,若需要对西方音乐史作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采用美国Vayager公司的五卷系列多媒体光盘软件《So I've Heard》。该软件采用交互式多媒体手段,提供了从古希腊音乐到20世纪电子音乐的历史发展概述。第一卷名为《Bach and Before》(巴赫及以前时代的音乐);第二卷名为《The Classical Ideal》(古典音乐范例);第三卷为《Beethoven and Beyond》(贝多芬及以后);最后两卷分别为《Romantic Heights》(浪漫主义音乐的顶点)和《Here and Now》(当代音乐)。各卷中所包含的文字、照片、图画和大量的音乐作品实例,可以使我们的音乐史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例3

一、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学生如身临其境,探究的兴趣很快被激起,激活。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育情景,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数学教材,例题多来源于生活,并以情景模式出现。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生理特点,表现在课堂中就是:教师讲授的前几钟可以比较专注地听,但由于教师讲授时间过长,形式呆板,学生容易出现视觉、听觉疲劳,这校样课堂学习效果就不高了。因此,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 我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时,课件出现一个服装店的动态情景视频,视频中人们正在买衣服,这样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情景中直观感知了大名额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整节课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直观的知识呈现和灵活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好,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不仅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而且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找到事物间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导入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先在屏幕上出示一个梯形,然后将梯形涂色并闪动,让学生知道闪动的涂色部分是要计算的梯形的面积。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逐一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知道这些图形是通过割补、平移等方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最后教师提问: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它的面积呢?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索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多媒体发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例如:在教学“垂直”一课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几何,他们在理解上有很多的困难,特别是很难理解“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对学生以后给三角形画高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里就需要借助与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可以在学生认识了相交的基础上,使用课件出示一组相交的直线,然后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形成几个角?都是什么角?学生会很快发现是2个锐角,2个钝角。然后课件演示,转动其中的一条直线,使其中的一个角成为直角,可问:当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他几个角是什么角?生很自然的推出也都是直角。这时就可以引出互相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模拟的演示了两条直线由相交关系到垂直关系,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垂直,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深刻的思维过程。

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例4

随着我国羽毛球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羽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羽毛球俱乐部在城市中开展起来。全国很多高校、职业院校也借助这一契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了羽毛球教学,羽毛球教学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为了更好的开展羽毛球教学,本文就多媒体教学在羽毛球当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为促进羽毛球教学改革的进行提供一些参考。多媒体教学组合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有着较强的优势,符合学校羽毛球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帮助学校树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快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优化教学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迎合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

一、研究对象

对辽宁省内职业院校羽毛球教学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分析这些院校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情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为了研究多媒体教学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查阅中国知网上关于多媒体教学的相关论文文献,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2)专家访谈法:走访辽宁省内高校、职业院校羽毛教学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师进行讨论。(3)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辽宁广告职业学院、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水利职业学院、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商贸职业学院5所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师4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100%。(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运用SPSS软件、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为本文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

(1)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对教师进行了关于多媒体教学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从表1的调查结果来看,当前体育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知度不高,其中仅有15%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非常了解,有22.5%的教师了解,有35%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不了解,有27.5%的教师非常不了解。由于职业院校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不高,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足,并没有将体育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中重要的内容来进行研究,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比较少,导致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了解程度较低。

(2)教师对多媒体应用在羽毛球教学中的态度调查分析

对教师进行了多媒体应用在羽毛球教学中态度的问卷调查,从表2的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应用在羽毛球教学中的态度不积极,其中有10%的教师特别赞成采用多媒体教学,有17.5%的教师赞成,有57.5%的教师反对采用多媒体教学,有15%的教师特别反对采用多媒体教学。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师认为羽毛球教学不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可以很好的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技术,没有必要在进行教学改革引入起多媒体教学。教师普遍认为多媒体教学适合进行理论教学,不适合体育课的教学,教师的这种态度,也影响了多媒体教学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

四、结论与建议

①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知度较低,并没有对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羽毛球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②教师对多媒体应用在羽毛球教学中的态度并不积极,仅有少数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羽毛球教学中的态度比较积极,大多数都对多媒体教学与羽毛球教学的结合持反对的意见。③为了促进多媒体技术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广泛开展,首先要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学校要组织培训教师进行培训,举办讲座,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介绍给体育教师,使体育教师明白多媒体教学对羽毛球教学的影响,从主观上接受多媒体教学。④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使教师熟练的掌握多媒体教学,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促进多媒体教学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开展。⑤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传播羽毛球运动的文化,使学生全方位的学习羽毛球运动。⑥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相结合,合理的使用两种教学方法,完善羽毛教学的教学方法,促进体育教学现代化手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娜,张家福,谢胜颖.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J].少年体育训练,2009.

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41-02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就形式而言,新媒体包括手机媒体、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博客、播客等。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获取和了解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传播的方法需要适应新媒体环境进行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环节,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必须重视的重要方面。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

(一)理论认识不足,缺乏长效培养机制。高校领导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新媒体存在理论认识不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媒体的载体形式人们都还没有了解和认识,新媒体对大学生和高等教育的影响就已经显现出来。但是,目前高校领导和教师对新媒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不能深刻地认识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很多人以为只要购买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就可以了,对配套的师资建设认识不足。这导致许多高校不注重新媒体环境下的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缺乏长效培养机制,从而影响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有些高校教师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较为保守,依然承袭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拓展思维,挣脱传统理念的束缚,认为新媒体技术过于复杂烦琐,抗拒接受新媒体、学习新技术,没有将新媒体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二)经费投入不足,缺乏激励机制。高校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也缺乏激励机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中使用的软硬件,也需要加大师资培养的经费投入。然而,许多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中用到的硬件设施,却因为教师无法很好使用而成为摆设。我国高校办学经费普遍比^紧张,由于理论认识不足,对新媒体环境下师资建设的总体投入就不足。而有限的经费投入又会容易偏向专业建设,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息化师资建设。

高校对教师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奖惩机制也不完善,无法有效发挥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潜力,也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三)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领军人物。新媒体环境下,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领军人物。教育信息化不仅需要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也需要懂教育的人才。同样,基于新媒体环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不仅需要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人才,还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人才。因此,新媒体环境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方面,不管是引进人才还是培训在职专任教师,或是相关技术的培训和更新等,都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熟练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但不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无法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仅经过简单的计算机培训可以出电子文档试卷、制作教学课件等这样简单的操作。而计算机方面的具备较高新媒体素养的教师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背景,在制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等方面无法很好胜任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其新媒体素质,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建设的领军人物。

二、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说明国家非常注重教育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当然也包括高校信息化建设。而提高高校信息化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培养高校教师的新媒体技术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高等教育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使用新媒体技术教书育人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媒体技术,并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二)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新媒体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落在教师身上,对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学术权威形成冲击。新媒体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科学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去优化教学体系,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激活教材体系,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现实实践。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出生在新媒体时代,从小就与手机、平板电脑、数码产品等为伴,对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笔者通过组织的手机依赖性调查发现,新媒体是“90后”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友的重要工具,他们喜欢发QQ、发邮件、发微信、传照片、看视频、玩游戏、网上购物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讲授法开展教学,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教师需要学会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善于使用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冲击很大,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观念,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增强对新媒体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教学方式,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领地,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辨别和保持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有助于促进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对新媒体技术和教育的结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超高等教育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有助于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但是,单纯引进新媒体技术是无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媒体技术不能仅仅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辅助方法和手段,而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这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最佳途径。这种结合应该是顺势而为、合二为一的,并且应该在结合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而这种结合不是光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教师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具备较高新媒体素养的计算机方面的教师能完成的。只有具备新媒体技术素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寻找出最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融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一)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领军人物培养机制。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化教学领军人物是高水平、复合型的专门人才,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人物。高校可以通过各个级别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赛事、高层次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课题立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评比等多种途径培养产生1名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规划、管理和执行能力,发挥其示范作用,辐射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带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

(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团队培养机制。一是通过邀请信息化教学名师、专家来学校做讲座、外派学习培训和集体备课等方式,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开展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程整合、教育技术、信息化素养等专题培训,完成每年不低于一定学时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任务。二是加强学习交流。主动到先进省市的高校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一机制可以使教师适应新媒体教学环境、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信息化素养,有效驾驭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出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

(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专门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制度,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开展与新媒体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践和课程建设。每年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育教学比赛,要求所有专职教师参加,为专兼职教师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纳入教师考核、评优等,表彰在信息化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使信息化教学激励常态化、制度化,培养出一批能有效融合新媒体技术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能手。

【参考文献】

[1]江婕,卢晓勇.高等教育信息化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4(7)

[2]郭赓.高校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5)

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22-01

本文仅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问题进行剖析,探究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满足学生的感观需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覆盖面广,极富理论性、科学性、逻辑性的课程,内容多为抽象的理论知识,仅靠单纯的课堂讲授,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感官疲劳,而依托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利用播放图片、动画、音像视频等方式,巧妙地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内容转化为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将一些比较复杂的、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问题以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加深他们的印象。

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增大课堂教学的发挥空间,充实大容量地展示了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板书,其所传授的信息量非常有限,难以迅速、快捷地把各种信息、理论的热点、焦点传达给学生,但利用多媒体教学,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能够突破多种限制,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的音像、文字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及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加学生知识的获取量。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

尽管多媒体技术对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实际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而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1.课堂教学不能处理好课件演示与学生互动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很好地把握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的关系,虽然利用了多媒体,但整堂课仍以向学生灌输为主,缺少师生交流,不利于培养师生感情。

2.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虽然可以直观呈现出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感官需要,但由于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于教师的课件上,被课件所引导,按照固定的模式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干扰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多媒体课件制作理念和技术仍需提高。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课件成为了教材的翻版,多媒体中存在从教材中摘录大段文字的现象。多媒体技术的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但政治理论课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述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大量文字板书搬到屏幕上,不仅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也加重了记笔记的负担,还使教师的讲授时间受压,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此外,由于互联网资料共享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很轻易地在网上下载到相关课程的课件,出现了部分教师上课的课件出自他人之手的情况,一方面造成教师缺乏对教材的理解;另一方面,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也害怕操作失误。

4.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现象严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逐渐被教师所接受,甚至依赖。但多媒体课件毕竟不能完全取代教师恰当、精要的讲解和必要的板书,一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完全依赖课件,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外,多媒体课件的运行依赖于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正常,一些教师一旦遇到停电或者设备出现问题,往往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去恢复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如果无法恢复运行,对教学就束手无策,甚至停止教学。

三、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

虽然多媒体教学运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不可遮盖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为了保证多媒体教学的质量,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处理课件演示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它的教学过程,不是单向传授理论知识、道德规则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互动交流过程。多媒体教学要善于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长处,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整合,要将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将课堂讲授与互动讨论结合起来,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听课情况,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

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05-0054-0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样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于课堂教学之中,对于扩大学生知识积累,改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因我们的过度使用,造成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适度应用多媒体。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技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一)教学内容丰富,便于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传授的信息量非常有限,难以迅速、快捷地把握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与之相比较,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多种限制,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的音像、文字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及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其自身特点,跨度有160多年,历史脉络纵横交错,内容丰富多彩。在教学课时减少、教学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微观与宏观、历史与现实,广泛搜集各类信息,深刻阐述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进程和历史规律;在增加教学的信息量的同时,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讲解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扩大学生认知广度与认知深度的目的。

(二)直观性强,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由图像、图形、文本、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语言组成,图文声像并茂,信息量大,更新快,冲击力和感染力极强。教师通过计算机,借助多媒体语言,对中国近现代史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景进行富有激情的讲解,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利于说明历史发展过程,讲清有关的道理,以起到释疑、解惑、明理的作用。此外,多媒体课件还可通过超链接手段添加引入课外历史知识,大大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历史积淀,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创设特定情景,有助实现课程教学目的

创设特定教学情景,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增强学生求知欲,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有效措施。[1]在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它的视频功能和模拟功能,展示历史的真实情境,以立体的画面,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声音,让师生身临其境,产生以境生情、用情感人的积极效应,从而激发其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这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入眼、入耳、入心,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现其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四)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多媒体技术应用是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它改变了过去教师手写教案的历史,使教师的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用计算机制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多媒体课件,初次备课时间要远远多于过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把握教学进度,吃透教学重点和难点,接受中国近现代史最新学术成果,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多媒体课件凝聚了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操作的能力。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多媒体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而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就可能产生负面效果。

(一)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现实中,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学生仰望多媒体屏幕听讲,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投影屏幕而不在教师。而教师为了操作课件,坐在多媒体控制台前,面对电脑屏幕宣讲,不与学生互动。于是,教学完全成为教师与电脑、学生与电脑的人机交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不是单向传授理论知识、道德规范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互动交流过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依赖多媒体,只注重“人机对话”,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就会使多媒体课件成为阻碍师生交流的一种手段。[2]因此,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发扬传统教学之优长,实现教育手段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

(二)课件形式与教学内容相脱节

从本质上看,多媒体课件是一个物化了的教学工具,是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性表现形式。一个课件无论怎样绚丽多彩,如果学生用后没有收获或偏离了教学目标都是不合格的。[3]然而现实中,一些教师缺乏制作课件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仅仅是将教材和讲稿内容搬上屏幕,教师授课时照本宣科、枯燥无味。有的课件过分强调图像、声音、文本、色彩等元素的多样化,追求形式上的花哨热闹,结果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抓不住重点内容,教学没有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目标。实现课件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统一,必须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的制作上下功夫,即所选的素材既要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说服力,能够恰如其分地体现教学内容,又要富有现实性、时效性,贴近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教育对象的生活实际。

(三)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造成学生“知识消化不良”

由于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远大于传统教学,部分教师有时会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课件播放节奏过快,屏幕转瞬即逝,多数学生感到目不暇接、耳不暇闻,既无法正确处理“读史”与“记笔记”的关系,又无停顿思考的余地。这容易形成理解与听讲的阻断,造成学生“知识消化不良”,导致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感知的表层化、碎片化、瞬间性,不利于学生课堂学习。部分学生形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感受是:“上课眼累手闲,眼前画面频闪,课后心里空白一片。”总结起来即是“手段先进,效果不佳”。[4]

三、多媒体应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思路

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全面分析、辩证看待,积极寻找对策。

(一)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度使用

很多人以为,只要使用了多媒体,就拥有了教育技术,教学效果就一定好,以至于教育管理部门将多媒体的运用作为考核教学改革的量化指标。其实,这种“多媒体热”的背后,是对这一现代技术手段认识上的偏差,是对工具理性的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必须考虑度的问题,并且这个度要把握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并不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所有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如理论性较强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等,就很难大量使用除文字以外的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因时而宜,因课而宜,因人而宜。无节制地大量使用多媒体,把传统的教学全部变成教师通过机器授课,实质上是对现代教学技术的扭曲,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倒退。

(二)坚持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多媒体课件与板书、教具展示、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方式各有长处和不足,只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过程中利用黑板可用空间大、板书停留时间长的优点,进行教学场景转换,不仅可使学生暂时从多媒体影像中解脱出来,放松一下,得到片刻休息,而且能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教师对重点问题的分析。

在一节课开始和结束两个时间段,教师应慎用多媒体,而应采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授课模式,使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板书同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进入重要内容讲解以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或音频资料,快速、直观、生动地阐述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以避免课堂上长时间的抽象而枯燥的口头陈述,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应当说,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凡有志于教学的教师,应当具有只用黑板也能上好课的本领,这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功。

(三)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能力,鼓励创作合适课件

目前,许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大多止于文档编辑、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的水平。尽管部分教师能制作课件,但也仅限于文字演示,多媒体教学沦为“电子板书”,这显然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宗旨,而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能力,鼓励创作合适课件。为此,要遵循两个准则:第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准则。要从大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组织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第二,详略得当的准则。多媒体课件不是教育内容的原版展示,而是科学加工、处理后的产物。对于中国近现代史教学,要客观反映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和国情的基本特点,突出宣传中国人民的“三个选择”,即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5]这就要求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组织和运用好历史资料。

(四)注重师生互动,增进情感交流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知识和智慧的体现,但它永远无法替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科学实践证明:学生能记住课堂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6]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应坚持“教师主讲与师生交流为主导,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为辅助”的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避免只顾计算机操作,而应离开控制台,走上讲台,面对学生讲课,关注学生的各种举动,始终保持与学生的交流,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语言艺术、肢体动作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听得清、听得懂,进行积极的思考。同时,学生会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接受和理解信息通过表情、手势甚至声音反馈给教师,教师可据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中之,王亚娟.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7).

[2]李梁.多媒体课件与教材、教师、教学之间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3]张庆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

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21-02

一 传统法律基础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

传统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操作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法律基础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依据,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没有得到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大量案例进行讲解与分析,而对于传统的以板书为主的45分钟教学来说,形式过于单一,信息容量太小,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法律基础教学中,通常只有理论教学而没有模拟练习,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来解决在生活、工作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 法律基础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法律基础教学形式灵活生动,有利于课程优化,能够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改变了在传统的法律基础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课者的地位,不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框架,而多媒体教学则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法律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习策略,多媒体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方式融合为一体,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交互式教学环境,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感观刺激,为学生的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创设了丰富的学习环境和交流环境。这样既能巩固复习以前的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满足不同思维方式学生的不同思维需求,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融教法、学法于一体。

多媒体法律基础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法律基础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练习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分开进行的,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法律基础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演示和讲解基本理论的同时,可以演示模拟诉讼主体的整个诉讼过程,进行仿真教学,可以通过实际案例视频,对相应部分内容进行实践演示。这种学用结合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而且会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主要措施

应做好多媒体教学所需的硬件和软件配置,以便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法律基础课件,同时,应做好法律基础教师多媒体教学的技能培训。

进行多媒体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教室这一操作平台,因此有条件的高校应做好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投入,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首先,在计算机硬件的配置上,应考虑多媒体教学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特点,一方面,要提高计算机的内部配置和性能;另一方面,还应增加投影仪、音响等外部设备,构建强大的多媒体硬件环境。其次,在软件使用上,以主流的操作系统为基础,再辅以图像采集与编辑软件、动态视频图像软件、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和多媒体创作、集成软件,进而构建一个强大的软件环境。此外,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课件制作技能,其中关键之一是法律基础教师所做课件的质量。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做好教师的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优化教学过程。学校可以鼓励法律基础教师轮流用一定时间深入到律师事务所、法院里,从事法律基础实务工作,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法律基础多媒体教学不是通过教师的简单操作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在进行教师技能培训的同时,应加大力度强调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应充分理解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教学宗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发学习。当前,高校的部分法律基础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高校法律基础教学工作的,理论不够扎实,缺少实践经验,因而,学校应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更新现代教育观念,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各高校间的法律基础教育交流,拓宽教师视野。

在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多角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量,给了学生更多的感观刺激,容易使学生暂时满足于感观享受,从而忽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更多的课堂讨论和课后思考题来锻炼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运用多媒体进行法律基础教学还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要始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多媒体技术在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使得教学过程新奇,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多媒体的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部分学生只注意好奇、热闹的场面和表面现象,而不去思考法律基础概念和法律基础原理的真正意义,这就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未发挥出来。因此,不能忽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一些法律诉讼现象,虽然有了鲜明生动的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削弱对学生法律基础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师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过程,努力适应角色的转变

采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要求教师从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导演者,组织和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研究和评价。教师不能因为采用多媒体技术就忽视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3.掌握多媒体课件运用的艺术

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制订每一节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的具体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软件、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恰到好处,切忌滥用、泛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灵活地渗透于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法律基础教学过程,能有效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进行法律基础教学活动,可以从整体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丽丽.多媒体教学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

[2]唐顺莉.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34)

[3]郭大伟、林叶.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33)

[4]徐辉.BHIE对我国法律基础教学改革的启示[J].审计月刊,2006(16)

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例9

1.应用目的不明确

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期提供多种刺激信号(图、文、声、动画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目的认识模糊或存在偏差,很多教师之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因为要参加某次课堂教学比赛,或者有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拿来主义”,减轻自己的备课负担。多媒体教学目的认识上的偏差,最终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意义,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2.忽视多媒体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作用

就目前网络上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来看,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堂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通常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而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依然是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因此,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弱化。第二种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此种教学资源大都出现在网络教育上,因此,这种网络资源一般是不适合课堂教学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往往不分析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特点而乱用资源,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不适从。

3.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和传统教学方式比较,有效集合声音、文字、图像和动画等的多媒体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优势不言而喻,因此,部分老师不管上什么样的课都一律使用多媒体授课,这样毫无目的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而会让学生反感,也降低了对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要求。

大部分教师由于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培训,从而缺少对多媒体软硬件系统的了解和教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仍然以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对待现代教育媒体,从原来的“人灌”变成“机灌”,甚至“人机共灌”。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的课件仅是其课本的电子翻版,普遍存在着信息量过大的缺点,由于其信息量大于学生正常的笔记能力,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步骤,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4.多媒体课件承载信息量过大

目前,教师制作的很多多媒体课件。承载信息量大,甚至出现了很多“电子书”式的课件,仅将教材进行了一些翻版。这样的课件交互性差,不利于学生思考。由于质量差、内容多、学生又不能及时作笔记,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忽视了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设计课件时内容涵盖一节课的全部内容。包括激情导入、设疑、例题讲解、练习题、课外知识等。这样一来,教师只是多媒体的操作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不断变化的屏幕上,忽视也来不及分析理解重要的知识点,加之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感觉单调,视觉疲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大学多媒体教学的改进策略

虽然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也并不意味着应用的越多越好,应该合理利用。

1.要遵循多媒体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

多媒体教学全过程同常规教学过程一样,有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它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部分,单从教学实施来说,多媒体教学过程既包括信息的输入,又包括信息的输出,还包括教师依据反馈做出的调控。信息输入、输出和调控,都是多媒体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都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的整体效果。我们必须用全面的、系统的观点去认识多过程,树立整体观念,掌握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去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

2.要根据多媒体的性能特点和教学实际,合理应用多媒体

基于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应扬长避短,合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长处。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各种多媒体的不同特点与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所创造出来的视听觉形象不一定都要形象逼真、色彩鲜艳,主要应引发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考问题。在“概念”教学中,幻灯、投影、电影、配音、幻灯的功能较强,而录音就较差。在训练“技能”教学中,用电影、电视、录像效果就比较好。所以,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难易程度的教学内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不尽相同,具体的教学目标也有差别,我们应从教学需要出发,注意效果,使各种媒体扬长避短,互相配合,互为补充,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用多媒体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但从总体上说,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不论采用何种方法的手段,都必须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知识、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在使用多媒体时。一定要坚持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原则,以有利实现总体目标为前提。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的习惯。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应该有选择性和针对性。某些课程或章节应用传统媒体教学效果要比应用多媒体教学效果要优,这种情况下应该选择传统媒体教学。另外,课堂教学中应尽量使用传统媒体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以黑板教学为主、多媒体辅助演示为辅的教学方法。

三、总结

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学会运用“信息”,并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多媒体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有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武装过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才能很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避免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取长补短,适当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以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例10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出现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正确使用多媒体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吸引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但如果使用不当,多媒体技术则会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2.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这个情境既是教材内容的反映,又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将数学枯燥无味的知识转换成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同时因为创设与数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春晚主持人数数的情境,引导学生跟随主持人喊“10、9、8、…3、2、1”,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时钟的图片,将无形的时间变成可观、可感的图像,让学生兴致高昂地融入到时间的学习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2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多媒体既可以展示文字,又可以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的巧妙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剪拼,通过测量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或者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成为一条直线,这样也可以通过平角等于180度的理论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这样,整个教学内容就显得非常的直观,而且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跳跃出来,形成抽象的思维。

2.3利用多媒体,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数学知识的理论是抽象的,小学生还处在思维不发达的阶段,对抽象的数学理论往往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转换成丰富多彩的图像、文字、视频等,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达到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的目的。学生通过多媒体对抽象的数学理论有所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去掉多媒体上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视频等,进而展现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理论,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比如,在上到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里出现的四边形,如书本、课桌、门、人民币等,在同学们对四边形有所理解之后再展示相应的四边形的图片,最后去掉所有的图片和文字,强调“四边形是有四条边、四个角的图像”,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4利用多媒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是多媒体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最直接的表现之一。传统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性,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一味地进行讲解,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实行个别辅导,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进行小组辅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无论是哪一种辅导,教师所起的都只是辅助作用,真正的教学主体是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已经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多媒体在教学中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扬长避短。

3.1过分依赖多媒体。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以为多媒体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碰到数学问题,一味地叫学生观看多媒体,没有进行一些必要的解释,导致学生机械地抄写多媒体上呈现的答案,而不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会使学生对多媒体产生厌倦感,减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此外,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一些教师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

3.2多媒体受干扰因素太多。

由于多媒体反映的信息比较全面,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时受到的干扰因素也相应有所增加。比如,当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边形的图片时,多媒体上出现的是一张书桌,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四边形的特点。可是有些学生可能偏离四边形的思考,而去讨论书桌里到底有什么,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甚至扰乱课堂教学秩序。

3.3多媒体缺乏人格教育。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多媒体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多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教师都应起到主导作用。但在一些教学活动中,由于依赖多媒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已经被削弱,教师沦为播放多媒体的奴隶,教师与学生的接触相对减少,弱化了师生间的交流,造成师生间感情的冷漠,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