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肉牛养殖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9 09:27:09

肉牛养殖论文

肉牛养殖论文例1

1.1.1确定养殖模式:(1)半舍饲半放牧养殖模式:适宜于山区和半山区。该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大多数农户经济基础较薄弱,但居住分散,荒山草坡多,适宜采取半舍饲半放牧方式养殖(即季节性放牧与补饲相结合)。以饲养基础能繁母牛,推广人工授精冻配改良技术,培育杂交育肥牛源生产为主。养殖成本低,牛体格强壮,母牛繁殖高,发病死亡率低。饲养规模一般为能繁母牛3~10头/户,牛舍按3~5m2/头计。每年4—11月利用山区天然草山草坡,有计划轮牧,晚上补喂部分草料;12月至次年1—3月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舍饲饲养。(2)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全草型饲喂与精料短期育肥):适宜于地势较平缓田坝地区。该地区交通方便,信息较灵通,经济较发达,农户经济基础也较好,土壤水肥条件适宜种植高产优质牧草,建立饲草料生产基地。农作物秸秆资源也丰富,适宜于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根据养殖户经济条件、流转土地及技术水平,建立适度规模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以饲养优质杂交牛和育肥牛为主。一般分4种类型:家庭牧场式(年出栏30~50头)、小型牧场(年出栏50~100头)、中型牧场(年出栏100~500头)、大中型牧场(年出栏500~1000头)。既挖掘饲草料资源和肉生长性能,保证育肥效果,改善牛肉品质,又降低了饲养成本和管理成本,可促进产业转向生态效益型和质量效益型。

1.1.2繁殖与育肥分离,选好优质仔牛:繁殖与育肥分离,是提高肉牛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山区和半山区人口居住分散,荒山草坡多,水草茂盛,粗饲料丰富,农户负责母牛饲养、配种、犊牛饲养,以放牧为主,补饲精饲料,犊牛饲养成本较低,且母牛、犊牛经常活动,体质较好,母牛繁殖率高和犊牛长势好。肉牛育肥选择在农区,精料较充足,市场信息灵通,交通便利,养殖设施设备配套,饲养管理技术精湛,饲养精细化、规模化经营,可使生产规模与当地经济水平相适应,容易形成产业化。

1.1.3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肉牛生产水平:虽然我州盘江黄牛肉质鲜美、味美醇香、营养价质高,但生长缓慢,产肉率低。需引进外地快大型优良肉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提高其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推广应用西门达尔与本地牛二元杂交,西本杂与安格斯或利木赞三元杂交,二元轮回与“终端”杂交,三元轮回与“终端”杂交相结合,培育优质杂交牛源,提高生产水平。二元杂交一般可提高犊牛出生重15%,三元杂交可提高19%,二元轮回与“终端”公牛杂交相结合可提高21%,三元轮回与“终端”公牛杂交相结合可提高24%。

1.1.4种植高产优质牧草,保障四季牧草均衡供给:一是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选择与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牧草种群,建立四季常青的高产优质牧草地。二是采取林草结合、果草结合、粮草结合、分带轮作(间作)等方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建立高产牧草地。如多年生黑麦草与高羊茅、红白三叶草混播草场,玉米与紫花苜蓿套种,一年生黑麦草与水稻、玉米地轮作。三是选择养殖场四周土地种植高产优质牧草,如皇竹草、乐食高丹草等。根据牧草生理特点和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牧草节茬,保障牧草四季不断青,营养平衡。

1.1.5充分利用青贮饲料、微贮饲料和农副产品养牛:喀斯特山区地多田少,有丰富的旱地资源,适宜种植青贮玉米和其它粗饲料,农作物副产品丰富,可以采用机械、生物发酵、氨化、碱化等加工处理技术,提高饲料转化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

1.1.6改造养殖设施设备,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降低疫病风险:改深坑湿圈为向阳干平圈,改单一放牧为季节性放牧与舍饲补饲相结合,改喂本地牛为杂交牛,改喂单一粗料为精粗混合全价料,改喂老牛育肥为喂杂交架子牛育肥,改商品牛散养为集中育肥。粪污集中无害生物有机发酵综合利用处理,建立规范的卫生防疫消毒制度和养殖生产档案,科学化饲养,降低疫病风险。在条件具备的养殖场,推广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标准化建舍,规范化饲养,制度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从饲料生产、加工、饲喂、饮水、配种、产犊、育肥、卫生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生产环节全部实行制度化规范管理,把动物育种、营养、生产、机械、电子科学等最新成果集成有机地结合,创造出肉牛养殖最佳经济效益。

1.2技术措施做大牛群规模,培育优质育肥牛源。建立高产优质牧草基地和生物技术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改造养殖设施设备,规范卫生防疫措施,标准化饲养管理,粪污无害化综合处理利用。

2推广应用

2007—2014年,安龙县通过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扶持,推广示范“喀斯特山区高效肉牛养殖技术”,发展肉牛养殖示范户34537户,户均养牛2.53头,建成年出栏100头以上规模肉牛场79个,扶持能繁母牛养殖示范村3个。建立牛品种改良点67个,年输配母牛7800头以上,产杂交牛6000余头。改造牛舍59500m2,种草980hm2,建干粪棚39个3120m2,中型沼气池3个,规范养殖场档案管理65个。全县肉牛存栏达10.53万头,出栏达1.89万头,创产值2.3亿元。农户繁殖杂交犊牛实现头均盈利3800元以上,规模养殖场育肥杂交牛出栏实现头均盈利1500元以上。

3取得的成效

3.1制定了符合县情的《喀斯特山区肉牛高效养殖技术技术规程(试行)》,产生了较好的养殖效益。

3.2牛人工授精杂交改良技术有新的提高。受胎率由75.6%提高到81.5%,提高5.9个百分点;受胎产犊率由83.2%提高到96%,提高12.8个百分点;育成率由89%提高到97.3%,提高8.3个百分点。

3.3杂交优势明显,示范作用强。用西门达尔和安格斯杂交改良本地黄牛表现出较好杂种优势,西本杂和安本杂交犊牛初生重比本地牛高15%以上。且个体大,生长速度快,6月龄体重可达110kg以上,比本地牛高40%以上。18月龄体重达350kg以上,日增重可达0.65kg以上,养殖效益较好。

肉牛养殖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168-1

辽中县肖寨门镇是肉牛养殖专业镇,肉牛年出栏可达30万头,年产值可达250亿人民币,肉牛生产养殖收入占全镇60%以上,已经成为本地的支柱产业。肉牛养殖的发展带动相关行业的兴旺,如酿酒业、饲料加工业等剩余劳动力得到安排,吸引周边地区务工人员来镇内打工,做饲养员或酒厂工人,为了促进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和改善。

1 选种

目前我们地区饲养肉牛品种繁杂,有夏洛莱、西门塔尔、利木赞、蒙牛等以上几个品种,通过十多年饲养证明,抗病性、适应性、对酒糟饲料爱食性、饲料利用率较高、增重快的品种为西门塔尔,因此根据我们地区气候、饲养圈舍状况、管理技术、饲料来源,提倡以西门塔尔养殖为主,夏洛莱、蒙牛为辅的肉牛养殖模式,为了更好地、稳定发展肉牛养殖这个产业,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及养殖专业大户,探讨建立实施育肥牛繁育体系,政府应引导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利用国家相关资金,呼吁社会投资者采取多渠道吸引资金,多种经营形式吸引投资者,来建立种牛繁育体系,供应本地区饲养肉牛养殖需要。因此可大大地降低养殖成本,预计效益可每头提高100元左右。

2 圈舍的选择

建筑选址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远离居民区,远离水源地,远离公路、铁路,布局合理,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建筑结构以砖瓦结构为宜,要有保温措施,便于通风透光,便于粪便污水处理。

3 饲料

3.1 “酒糟”原料

要大力推广“酒糟”作为肉牛饲养主要原料,酿酒发酵后,酒糟氨基酸含量较高,有益菌较多,营养丰富,适口性较强,投料方便,有利消化吸收。

3.2 稻草原料

应选择干净、不带泥土,含水量在17%左右,在储存保管时应用塑料薄膜覆盖草垛顶部,以防漏雨雪和稻草变质,在饲喂时将草截至2—3厘米长短最宜。

3.3 预混料、全价料

根据我们地区饲料资源情况,应以预混料为主,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预混料,按推荐配方进行投料,肉牛育肥期为6个月左右,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个月,属于适应期,由于犊牛来自地区不同,预混料按比例添加,不得超过。第二阶段为4个月,属于育肥期。育肥期应按推荐配方进行投料,不得少加。第三阶段一个月为增重期,适度调整推荐配方,按育肥期配方上调2%预混料,但不易过多,会造成肠梗阻。

4 养殖管理

在选择优良品种和科学喂养的前提下加强养殖环节管理非常重要,一是加强卫生环境管理,对养殖区圈舍饲喂工具要定期消毒,及时清理粪便,饲养、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二是净道污道要彻底分开,避免细菌交叉感染。三是做好圈舍保温及通风工作,圈舍内温度最好保持在夏季20℃-28℃之间,冬季18℃-22℃之间。四是搅拌饲料均匀,要喂多少拌多少,不允许喂隔夜饲料,避免饲料变质和浪费。五是建立病畜隔离舍,发现病牛要及时隔离救治,防止传染其他牛群。

5 防疫及防病

平时要掌握每头牛的采食量,注意观察粪便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

5.1 口蹄疫

按国家规定口蹄疫是强制免疫,病、种、犊牛落地经过隔离两周后对处于健康状态的牛要实施口蹄疫首次免疫,一个月后再加强免疫一次,同时佩戴牲畜耳标。

5.2 驱虫

新购进的犊牛一般3-5天内要进行一次伊维菌素注射驱虫,每头5毫升,7天后再喂入一次伊维菌素药剂,每头200-250克。

5.3 加强炭疽、布病、结核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6 前景展望

目前,肖寨门地区肉牛养殖进入快车道,饲养量逐年上升,如妈妈街一个行政村,农户人口4000多人口,肉牛2011年出栏12万头左右,人均出栏30头肉牛,这一项人均收入可达15000元。根据当地饲料资源,本地生产白酒厂近百家,酿酒后的“酒糟”,是肉牛养殖的最佳饲料,得天独厚,我们可以列出公式:酿酒产酒糟喂牛产牛粪农田种地产粮食人食用,所产的粮食绿色、无污染,无化肥残留。这可以称作是绿色珍珠,是循环经济的一种体现,我们应大力提倡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海红.对中小肉牛养殖户的几点建议[J].北方牧业,2008年03期.

[2] 彭代明.提高杂交肉牛规模养殖经济效益的措施[J].四川畜牧兽医,2006年05期.

[3] 孙建夏.国外如何改善肉牛养殖[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2007年02期.

肉牛养殖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 S8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1127001

近年来,吉林省基础母牛和肉牛存栏数量逐年下降,牛肉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肉牛产业持续低迷,养殖效率不高、饲养成本上升,牛肉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肉牛养殖业如何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吉林省肉牛养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促进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吉林省肉牛养殖现状

1.1 肉牛养殖规模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肉牛主产区,肉牛饲养总量位居全国前列,2014年肉牛存栏量达到肉牛存栏量达到371.2万头,2013年末存栏量为408.6万头,比上年度减少了37.4万头,约占上年比例的9.15%。2013年末,出栏肉牛297万头,牛肉产量45万t,年出栏50头及以上的规模场(户)达到13883个。

1.2 养殖成本与效益

受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土地、人工、运输等费用的增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肉牛养殖成本正逐渐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肉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我国面临着基础母牛不足、养殖成本高和国外进口牛肉的压力,牛肉价格将进一步微涨,整个肉牛产业微利或亏本运行的现象将长期存在。2014年以来,育肥牛的价格在29元/kg和22元/kg之间波动,架子牛价格由32元/kg下降到26元/kg,能繁母牛价格由40元/kg下降到30元/kg,养殖收益降低。目前,每头育肥牛和基础母牛的平均养殖效益分别为 2300元和3350元[1]。

1.3 养殖模式

吉林省拥有东部山区、中部平原和西部草场,作为玉米生产第1大省,2014年玉米产量2733.5万t,这些自然条件为吉林省肉牛养殖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也形成了不同的饲养模式。东部山区饲草多用于肉牛养殖户在冬季进行舍饲,其他季节放牧;中部地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已全年舍饲为主;西部地区草甸资源丰富,采取白天放牧和晚上补饲的方式相结合。近年来,吉林省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肉牛养殖逐渐由传统的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形成了一大批规模化的肉牛养殖企业,养殖小区达到230余个,规模化养殖户达到33000余个[2]。

1.4 品种资源丰富

吉林省养牛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现有主要肉牛品种7个,包括延边黄牛、中国草原红牛、中国西门塔尔、延黄牛、西门塔尔、利木赞和安格斯,其中,草原红牛、延边牛和延黄牛是自有的肉牛品种,形成了“东黄、西红、中改良”的肉牛产业格局。自20世纪末,吉林省引进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杂交,为新的肉牛品种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杀青弑母严重,犊牛资源短缺

能繁母牛是肉牛养殖产业的基础,充足的能繁母牛可提供大量可供育肥的犊牛,近年来,能繁肉牛养殖成本不断攀升,养殖户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大量肉牛养殖户淘汰母牛,杀青弑母现象严重[3],而这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导致犊牛短缺,各地纷纷展开了犊牛争夺,加剧了“北牛南养”现象的发生,而吉林省作为肉牛主产区,活牛外流严重损害了吉林省肉牛养殖户的利益,杀青弑母、活牛外流最终将导致养殖总量下降,部分地区或企业面临着无牛可养、无牛可宰的现象。

2.2 肉牛饲养管理和繁育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肉牛养殖中普遍存在着养殖技术落后、养殖环境恶劣等问题,虽然规模化养殖已到达了较高的比例,但是农户散养等小规模养殖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养殖户的养殖方法落后、管理粗放,先进的养殖技术无法普及,在饲料配制、疾病防治、管理等方面比较落后,而且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和技能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3 秸秆资源使用率低

吉林省年秸秆产出量就约4000万t,可收集资源量约3600万t以上,其中玉米秸秆占84%。秸秆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牛对纤维饲料具有较强的消化利用能力,秸秆是肉牛养殖中廉价优质的粗饲料资源,但吉林省肉牛养殖中秸秆的利用率较低,青贮和黄贮饲料使用量不高,秸秆饲料化比例不足30%[4]。

2.4 养殖户观念落后陈旧,缺乏长远规划

我国肉牛养殖业在2000年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是饲养管理技术、肉牛品种还是养殖条件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养殖户原有的观念和饲养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肉牛养殖的需求,如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约养殖成本,不注重日粮营养成分的均衡调制,只饲喂单一的饲料,不使用精料和微量元素等添加剂,导致肉牛饲养周期长、生产性能低下等。

2.5 发展资金不足,肉牛养殖风险高

牛本身具有较大的价值,一头能繁母牛的单价在35元/kg左右,架子牛的价约为35元/kg;饲养周期长,有些肉牛的育肥时间需达到2a以上,饲养周期内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养殖投入较高;肉牛养殖受疫病、自然环境灾害以及物理伤害等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养殖风险,牛又是价值较高的动物,一旦发病或死亡将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肉牛养殖对发展资金的要求较高。

3 促进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

吉林省出台了一系列肉牛养殖的扶持政策,但是扶持的力度和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加大对能繁母牛的补贴。在扶持政策的实施中需加大宣传力度,将补贴的具体操作方法向广大养殖户进行详细讲解,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养殖户,并接受社会监督。

在肉牛养殖方面,提供优惠的税收、土地和金融政策,实现养殖规模的扩大,扩大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3.2 扩大能繁母牛养殖规模

肉牛养殖者应加大对能繁母牛技术与资金投入,加强母牛养殖设施建设,科学使用先进的繁育技术,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提高产犊牛效率。鼓励建立专门化的母牛养殖场或合作社,通过订单式生产提高能繁母牛养殖效益,提高养殖能繁母牛的积极性。

3.3 加强肉牛养殖技术推广

全面推广母牛繁殖技术、犊牛犊牛饲养管理、肉牛分段式育肥技术和疫病防治等先进饲养管理技术。

3.4 促进秸秆饲料的开发利用

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秸秆收割机器,降低秸秆的收割运输成本;需积极推进秸秆饲料化技术,积极推广青黄贮技术、微贮技术和饲料膨化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化比例。

3.5 推广肉牛保险

肉牛保险是养殖户降低养殖风险的有效保障。肉牛养殖易受疾病、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原因的影响而导致死亡,由于肉牛本身价值较大、投入高,肉牛死亡将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养殖户为肉牛投保,当饲养的肉牛发生意外死亡后,保险公司将给予企业或养殖户赔偿,降低了养殖户养殖风险以及企业经营风险。各地政府和保险金融机构需扩大对肉牛保险的宣传力度,促进肉牛保险也的快速发展。

3.6 建立肉牛养殖利益联结机制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龙头企业+养殖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合作社+养殖户”等方式,加强合作,充分发挥肉牛养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夯实产业链基础,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并由此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参考文献

[1] 冯凯, 滕佳敏, 文美英.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J]. 肉类工业, 2015 (2): 47-48.

[2] 付殿国, 吴健, 张嘉保 等.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 吉林畜牧兽医, 2013, 34(04): 9-11.

肉牛养殖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S816.53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适度规模化养牛概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生产效率和社会化大分工的要求逐年提高,旧时代农村原有的低效率生产化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然解体,单户畜牧业生产方式逐步减少。而适度规模化养殖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农村散户适度规模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依据农村各地不同的资源优势,集合人力、物力土地资源、饲料来源等一系列因素,以及综合考虑环境污染问题等因素,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规划的前提下,能够最大程度上契合农村散户畜牧业发展的养殖规模的一种模式。

丰都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就是从这个原则出发,鼓励发展散户适度规模化饲养模式,大力发展散户家庭式规模养牛模式,一般一家的规模设置在肉牛饲养数量20~30头之间,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充分利用农牧结合的优势,在全面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前提下,为农村畜牧业的规模化、生态化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促进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的推动。

2 丰都县农村散户适度规模化肉牛饲养模式发展的现状

丰都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成立至今,推行农村散户适度规模化养牛模式的推广和普及,并致力于帮助肉牛养殖散户与相关的肉制品销售商达成了长期的肉牛收购协议,帮助解决肉牛饲养散户的销售问题,为广大农户的经济效益的保障提供了大力支持,带领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之路。

3 农村散户适度规模化养牛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国家的相关政策的扶植力度不够

相比周边各县城的发展情况,丰都县畜牧业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可供自身发展的储备资金极其有限,一家一户平均20~30头的肉牛饲养规模远远达不到国家一些政策扶植的标准要求,比如良种补贴、生产大县等。

3.2 发展资金缺口较大

丰都县地处偏远地区,自身财力极其有限,尤其是发展畜牧养殖的广大散户更是缺乏养殖资金。另外再加上农村地区融资渠道少,主要金融部门接待门槛高、手续繁琐,许多渴望发展畜牧业的农户往往力不从心,不敢投入太多。同时再加上肉牛养殖的周期长、成本需求大、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收慢等特点,制约着广大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化肉牛养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广大肉牛养殖散户组织化意识薄弱

在丰都县的广大农村地区,从事肉牛养殖的散户大多年纪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很多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愿意接受新观念,盲目守旧,不愿意接受丰都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提供的新型肉牛饲养技术,以至于局限在家庭式业余饲养阶段,对肉牛的生长特点、饲养方式没有专门的研究,生产出来的肉牛质量不高。

4 推进农村散户适度规模化养牛的建议

4.1 拓宽融资渠道,为广大散户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稳定的资金链条。对农村散户适度规模化养牛来说,更是如此。丰都县畜牧技术推广一直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融资方式单一,解决这一问题一定要大规模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肉牛饲料生产加工的重视,为广大农村散户的家庭式养殖提供支出和服务。

4.2 加强对散户的组织管理,建立规范化的合作机制

在推进农村散户适度规模化养牛技术的同时,充分加强农户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密切散户同屠宰场、超市等加工销售环节的相互联系,加强政府与养殖散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保护散户的合法权益,坚持国家惠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充分激发出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积极协调更多优惠政策的同时,带动广大肉牛养殖散户发家致富。

4.3 加强对广大散户的教育培训,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肉牛饲养技术的专门人才

农村散户适度规模化养牛技术的推广对相关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专业性强的技术人才正是农村适度规模化肉牛养殖发展的必备条件。所以加强对广大散户的教育培训,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肉牛饲养技术的专门人才十分有必要。加强肉牛养殖理论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实施科技入户的原则,定期不定期的开展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活动。

4.4 必须关注规模化养牛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与散户单养模式相比,适度规模化养殖将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因为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多,每个散户养牛产生的粪便也会增多,这些粪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将会对水资源和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必须要关注散户适度规模化养牛后的环境保护问题,要建立相应的粪便利用和处理池,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5 结语

改革开放30a以来,我国的畜牧业在经济飞速发展进程的带动下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农村养殖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快。畜牧业产品的竞争从过去数量竞争发展到今天的以质取胜,技术和资金实力都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是,在经济条件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规模的布局应该充分考虑到农村的经济水平、牲畜的卫生防疫条件以及会不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等。要坚持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农村散户适度规模化养牛模式的长足有效地发展。

肉牛养殖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50-01

牛肉作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肉类食品之一,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具有十分突出的经济价值。就当前我国牛肉市场发展现状来看,牛肉价格居高不下,甚至呈现小幅度的上涨趋势。基于此,肥牛养殖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最初20世纪70年代开始,养殖育肥牛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创新,逐渐趋于成熟,并且在全国各地肥牛养殖区推广,为肥牛养殖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养殖业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由此看来,加强养殖育肥牛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肥牛养殖活动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 养殖育肥牛的市场前景概述

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于肉类食品的需求度十分巨大,牛肉作为人们日常食用的主要肉类之一,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就当前我国牛肉市场发展现状来看,育肥牛养殖呈现良好的发展空间,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牛肉出口需求度随之加大,带动着我国肥牛养殖业朝着更高目标发展。较之西方养殖的牛肉质量而言,我国肥牛养殖技术经过不断完善和创新,在实践培育出来的牛肉口感较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元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逐渐获得西欧以及中东等国家地区的欢迎,肥牛养殖市场获得空前繁荣。由此看来,基于当前肥牛养殖业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不断完善和创新养殖育肥牛中的关键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结合市场实际经营发展情况,不断优化调整肥牛养殖关键技术,朝着更高层次的目标方向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 养殖育肥牛中的关键技术

2.1 肥牛品种选择

在育肥牛养殖过程中,最主要的一项技术就是对肥牛品种的选择,如何能够更好的完成架子牛工作。肥牛品种选择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肥牛养殖情况,牛肉质量好坏,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小,创造的经济价值大小等等。故此,在开展架子牛工作时,首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养殖场育肥牛目的选择不同种类的肥牛品种,诸如养殖场的育肥牛目的是为了增长体重,可以选择杂交品种;如果育肥牛目标是提高牛肉口感,丰富牛肉营养价值,可以选择体型较大的肥牛品种。其次,架子牛不同年龄阶段肉类口感是不同的,对肥牛体重增加成本同样存在差异,一般在1~2岁之间,架子牛体重每增加1kg,相应的饲料消耗成本就远远少于4~5岁的肥牛。主要是由于1~2岁的架子牛体重增加包括身体骨骼和器官的发育,这部分体重增加算作总体的体重,而架子牛到了4~5岁的时候,增加的体重中只有脂肪以及肌肉,其中不包括骨骼、器官的重量,消耗的饲料更多的转化为身体所需营养和脂肪,这种转化率远远小于骨骼和器官的效率。最后,架子牛的性别方面,对于相同年龄的公牛和阉公牛而言,公牛的体重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由于生理原因,脂肪沉淀能力交差,但是阉公牛的脂肪沉淀能力却远远高出普通的公牛,所以阉公牛的肉质口感较好,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但是公牛在育肥过程中,阉公牛的体重增长速度较之普通公牛而言,远远不足,存在的差异性较为明显,所以当前我国牛肉市场上阉公牛口感较好,价格较高,而普通的公牛肉质一般,价格相应的要低一些。总体来看,一般公牛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要远远不足阉公牛。

2.2 肥牛配料技术

育肥牛过程中,对配料的选择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肥牛的生长和肉类口感好坏,所以饲料配方的选择,多是相关专家根据肥牛自身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成本做出的科学饲料配比。饲料配方更加注重安全和卫生,在满足肥牛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需求同时,有针对性的促进肥牛体重增加,提升肉质口感。当前我国肥牛饲料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肥牛的养殖工作,对饲料科学配比带来了严重阻碍,既要保证肥牛生长所需营养成分,还要确保肥牛饲料成本适宜,不能过高。

2.3 肥牛喂食技术

对肥牛饲料科学配比后,需要注意肥牛喂食技术,根据肥牛的实际生长需求选择合理的喂食量,保证肥饲料成本的同时,满足肥牛生长所需,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肥牛喂食中,不同生长阶段的肥牛喂食存在一定差异,同时需要注重肥牛的日常饮水情况,水分是肥牛生长必要的条件,很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过于注重饲料喂食量,而忽视了水分的添加,严重影响肥牛对饲料中营养的摄取和吸收,对于肥牛体重增加和肉质口感有着十分突出的影响。

2.4 保障技术

肥牛养殖保障技术,主要是对肥牛生长环境进行完善,诸如在寒冷的季节需要保证牛舍内部温度,如果温度过低很容易造成肥牛身体能量的快速流失,肉质口感降低,所以,可以采用在牛舍四周钻孔,保证内部空气流通和恒温。此外,对于肥牛的防疫工作,需要定期清理牛舍分辨,做好消毒处理,并定期接种疫苗,做好防疫工作记录。

2.5 牧草种植技术

肉牛养殖论文例6

French Experience in Development of Beef Cattle Industry

HUANG Yayu1,2,3, HUO Yunlong1,2,3, Jean-Fran?ois HOCQUETTE1,2, MENG Qingxiang3,*

(1. Frenc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RA), Clermont-Ferrand 63122, France;

2. College of Agriculture, University of Clermont-Ferrand, Clermont-Ferrand 63000, France; 3.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ee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 has risen sharply and the beef cattl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How to adapt to loc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o construct a sustainable system has become a crucial point of the Chinese beef industry. France has a long history of beef production, its cattle herds and beef production is currently ranked first in Europe, and its beef industry has a lot of quotable experienc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volution of the French beef cattle industry in recent decades and its current status, and describes the highlights of development. The French experiences that are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beef industr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beef cattle; industry; Franc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S25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5)02-0033-07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502008

近年来中国牛肉生产和消费量都经历了巨大的增长,肉牛养殖和生产体系也正在发生一系列变革,一方面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耕牛数量持续减少导致牛群存栏总量降低;另一方面耕牛的退出,为专业化肉牛养殖腾出位置,使专业化肉牛饲养体系开始形成,大型集约畜牧生产模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1]。然而,单纯集约生产模式对粮食的消耗巨大,由世界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从根本上限制了这种生产模式的大范围发展。当前,业界需要思考肉牛生产在未来社会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建立能适应当地生产条件、减少环境污染,并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

法国拥有悠久的肉牛生产历史,其肉牛品种选育工作开始于19世纪末,在1960年代又开始了肉牛生产专业化的变革。如今,法国肉牛存栏量在欧洲排名第一,其中能繁母牛存栏量400万 头,远超西班牙(203万 头)、英国(164万 头)和爱尔兰(107万 头)等其他肉牛业大国。论牛肉产量,法国也在欧洲排名第一,年产1 323 000 t(胴体牛肉)。法国的肉牛产业有许多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其中最值得思考的有两方面,一是肉牛业发展方向问题,二是肉牛产业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实践的问题。

本文分3 个部分介绍:第一部分回顾法国近几十年来肉牛产业的演变和发展现状,第二部分介绍法国肉牛业的发展亮点,如肉牛品种选育、肉牛饲养、追溯性管理和高品质牛肉产品认证等;最后讨论法国和欧盟对肉牛养殖业补贴政策和肉牛养殖业对法国社会的贡献。

1 法国肉牛产业的演变

在20世纪上半叶,法国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是作物种植加畜牧生产,耕牛的广泛使用和充沛的家庭劳动力是当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2]。从1950年开始,工业和服务业得以迅速发展,大量吸收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与此同时,以拖拉机的普及为代表的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耕牛等役用家畜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并开始消失,这为专门化的肉牛产业发展留出了位置。适宜粮食种植的地区朝着集约化生产模式发展,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随之增加。其他不适宜粮食种植的地区则选择了发展畜牧业。农业研究机构和媒体适时的对牧草-粮食作物轮作模式所具有的优势进行宣传和普及,加上一些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使得牧草和粗饲料的产量在这一时期迅速提高。

20世纪60年代末期,法国畜牧学研究技术的进步以及家畜育种组织的政府立法,对畜牧生产模式和家畜类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时期法国肉牛业优先发展了肉用性能突出(粗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三大专门化肉牛品种夏洛来牛、利木赞牛和金色阿奎丹牛。用专门化肉用品种杂交改良当地广适性品种(萨莱尔牛、奥贝莱克牛、嘎斯贡牛)的研究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另外,这一时期青贮专用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普及和青贮机械的快速进步,带来了粗饲料收割、贮藏和加工业的第二次革命。肉牛养殖环节的农民合作社组织形式,使粗饲料的统一种植、统一收割、统一加工变成了现实,并藉此机制实现了新技术和实用信息的快速交流和传播。

在1970―1983年期间,由于肉牛专业化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大体型、生长迅速的肉牛品种的普及,混合型生产模式和广适型牛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在80年代初期,肉牛生产区从传统的中部高原区域扩展到其他地区,但牛场规模仍以小型为主,即牛场规模在50 头以下,全国只有2%的大型牛场拥有500 头以上繁殖母牛,占全国母牛存栏量的11%。这一时期肉牛的粗饲料也是以永久性草场放牧为主。

由于牛乳产能过剩,法国政府于1984年开始对奶牛场实行产乳配额限定政策,导致奶牛产业发生重大重组,全国奶牛存栏量呈现规律性降低,肉牛存栏量随之增加,其中肉用母牛存栏量从200万 头逐渐增加到80年代末期的400万 头。这个主动降低产乳量和增加肉牛存栏量的动机,来源于人们对乳、肉平衡性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深刻思考。

随后,母牛存栏规模在40~80 头的专业化家庭牧场逐渐最多,并成为主导类型。养殖模式也在发生悄然的变化,半数以上的断奶公牛(8月龄左右)被出口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进行育肥。法国境内的专业化肉牛育肥场也在曾经以作物栽培为主的西部地区发展起来。

由于肉牛养殖过程的收入普遍较低,政府对于山区肉牛养殖提供各种政策性补贴以维持山区畜牧业的发展。法国在1973年开始实行山区畜牧业特别补贴政策,该政策随后被欧盟所采纳,以困难地区畜牧业补贴的形式在全欧盟各成员国普遍实施。法国从1980年开始针对母牛进行补贴,这一政策于1992年开始在全欧盟实施。由此可以看出,法国肉牛业的发展受到产乳配额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的深刻影响,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不仅促进了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畜产品品质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2 法国肉牛业的现状

据法国畜牧业研究院2013年资料,法国肉牛存栏量的增长在近8 年来达到顶峰,肉用母牛存栏量维持在400万 头左右。法国生产的牛肉主要来自专门化肉用品种牛(占60%),剩余部分来自乳用品种(占40%)。法国牛肉总产量(以胴体计)为140多万吨(法国畜牧业研究院2012年数据),主要消费市场在国内。肉牛群体每年还生产超过100万 头断奶犊牛(8月龄左右),其中81%出口到意大利、15%出口到西班牙,平均售价为每头1 000 欧元。

2010年,法国牛肉生产(包括来自奶牛业的牛肉和来自肉牛业的牛肉)营业额为66亿 欧元,占农业总产值(650亿 欧元,2010年)的10%,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肉牛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带来了10万 个直接就业机会,分布在养殖场、屠宰场、食品加工厂和销售部门。另外,肉牛业还给畜牧相关产业如饲料、育种、科研等部门带来了数量可观的间接就业机会。

3 法国主要肉牛品种及其育种程序

3.1 主要肉牛品种

法国专门化的肉牛品种都具有较强的产肉性能

(表1)。法国夏洛来牛、利木赞牛和金色阿奎丹牛等三大牛种的存栏量(其中繁殖母牛320万 头)约占肉牛群体的80%。其中,夏洛来牛原产夏洛来地区,1770年前后扩展到法国中部地区,2011年繁殖母牛存栏量165万 头;利木赞牛原产法国中央高原西部的草原地区,2011年繁殖母牛存栏量106万 头;金色阿奎丹牛包括西南地区3个金色牛种的分支(加龙牛、凯尔西牛和比利牛斯金牛),于1962年统一归类为金色阿奎丹牛,2011年繁殖母牛存栏量53万头。除此之外,法国还有红色草原牛(Rouge des prés)、帕特奈兹牛(Parthenaise)、巴扎带牛(Bazadaise)、蓝白牛(blanc bleu)等大体型肉牛,以及繁育性能出众的广适型牛种,如萨莱尔牛(95%用于产肉,5%用于产乳)、奥贝莱克牛和嘎斯贡牛等

(表2)。如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牛场都引进产肉性能出众的专门化肉牛品种与当地奶牛或其他主流品种母牛杂交,来提高牛肉生产的总量。虽然法国的优秀品种牛常销往世界各地用来改良当地牛种的肉用性能,但法国本土的情况有些不同,法国的肉牛群体中杂交群体很少,绝大部分为纯种牛。

3.2 法国肉牛育种

法国种公牛的系统选育程序是在上世纪60~70年代建立起来的,最初的工作主要是选育用于与奶牛杂交的种公牛[4]。当时的选择标准主要是产肉性能,即提高个体产肉量和肉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从70~80年代开始,选择标准中加入了母牛的繁殖性能,在提高育肥利润(由提高产肉性能实现)的同时提高断奶牛的生产表现(由提高母牛繁殖性能实现)。

种公牛通过后裔测定后,优秀个体可得到法国农业部颁发的认证证书,获得生产冻精的资格。这些种公牛都具备优秀的遗传性能指数,能生产高品质。目前法国政府颁发的种公牛认证证书有3类:优秀产肉性能认证证书、优秀繁殖性能认证证书和专为生产幼龄小白牛肉(即用来与奶用母牛杂交)的性能认证证书。除了认证种公牛外,法国政府也允许一部分来自用于自然种公牛选育群体的优秀种公牛生产少量冻精。由于这些种公牛没有经过后裔测定,其冻精只允许在小范围内使用。

法国肉牛存栏总量中有13%的个体都参与常规性能的测定,有55%犊牛的父亲来自经过选育的群体。三大肉牛品种的选育组织形式大致相同(图1)。选育基础群的牛场分为(专业)选育牛场和生产型(非专业选育)牛场。

专业选育牛场专门生产待选种公牛。专业的自然种公牛选育牛场组成自然公牛核心群。成功选育25 头以上夏洛来自然用种公牛的牛场被认定为自然公牛专业选育牛场。这一标准对利木赞牛为20 头以上,金色阿奎丹牛为18 头以上。这些牛场选育的公牛一部分在断奶后直接出售,一部分进入个体性能测定站进行生长性能和体型指数测定。专业的人工采精用公牛选育牛场组成采精公牛核心群。人工采精公牛的选育分为3个阶段:1)通过祖辈(直系尊亲属)性能登记信息及公犊牛断奶时的生产性能选择最符合要求的个体;2)在个体性能测定站测定生长性能、体型指数以及饲料转化效率;3)个体性能测定优秀个体转入后代性能测定站进行后裔测定。以利木赞牛为例,每年从选育群体中选出700 头优秀青年公牛进入个体性能测定站测定。从中再选出12 头公牛,分别配种50~60 头母牛对其公牛后代(25~30 头)进行产肉性能测定,对母牛后代(25~30 头)进行繁殖性能测定,最终有5~6 头公牛获得产肉性能认证,4~5 头获繁殖性能认证,2~3 头产肉和繁殖性能兼顾种公牛。成功选育5 头以上采精种公牛的牛场被认定为专业选育牛场计入核心群。这些牛场也可以选育并出售自然种公牛,所以一些采精公牛选育牛场同时也计入自然公牛核心群。核心群以外的其他牛场参与常规性能测定的目的主要是为寻求生产技术支持,它们对育种工作的参与不多。然而,还是有少量种公牛来自这些牛场,选育的标准主要是产肉性能和体型指数。表3列出了1979―2008年间法国三大肉牛品种参与常规性能测定(即选育群体)牛场和犊牛总数。以生产肉牛为主要目的的牛场仍然占大多数,自然公牛和冻精公牛核心群牛场分别只占牛场总数的4%~9%和1%~3%。

4 养殖体系和管理制度

2010年,法国养殖肉用母牛的牛场达到128 000 个,平均每个牛场拥34 头繁殖母牛,这一指标自1990年以来稳步上升(1990年为16 头,2000年26 头)。 2011年,拥有50 头以上肉用母牛的牛场比例为29%,这些牧场饲养了法国60%的肉用母牛。拥有少于20 头肉用母牛的牧场比例达到34%,但是他们却只占肉用母牛存栏量的10%[5]。

根据牛场中肉用母牛的作用以及公牛生产的主要去向,可以将牛场类型进行以下划分:1)犊牛(体型小,质量轻)生产牛场(比例为50%以上),一般在犊牛断奶时出售,普遍分布于各大肉牛产区;2)架子牛(体型小、体质量相对较重)的生产牧场(比例为20%,持续增加中),分布于夏洛来盆地,中央高原以及巴黎盆地的混作种植区;3)青年牛生产和育肥场(比例为15%),牛场规模较大,分布集中;4)阉牛生产和育肥牧场(比例为5.5%,持续减少中),主要分布于诺曼底地区的草地牧区;5)小白牛肉生产和育肥牧场(比例为5%),主要分布于法国西南部和利摩日大区,此类牧场的特点为是草场放牧或农牧混作,利用带犊母牛饲养犊牛直到出栏;6)专门化肉牛围栏育肥场(数量有限),一般分布于作物生产发达的地区,以谷物和农副产品肥育肉牛。

4.1 牛群管理

肉用母牛冬季舍饲主要以粗饲料(干草、牧草青贮等)为主,辅以谷物和糟粕类精饲料。这一时期的饲料成本较高,饲料供应通常低于动物的营养需要。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日粮推荐标准考虑了母牛利用体内营养储备的能力。被消耗的体内储备可以在放牧期得到补偿[6]。

母牛自然配种始于春季草地放牧初期。部分牛场选择秋季集中产犊,这样可以在夏季干旱来临前让犊牛断奶。母牛产犊后,犊牛一直跟随母牛通过哺乳方式生长,直到7~8月龄断奶时才与母牛分开。由于产犊季节一般在冬季或者初春,因此母牛从产犊到秋季断奶一直处于放牧期。犊牛在放牧期逐渐开始吃草。这些犊牛或用于后备母牛群的更新,或以架子牛形式出售,或用于育肥(青年公牛、阉牛、育肥母牛等)。因此,每头动物的生产管理方式将主要决定于其个体生长发育、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年龄等。

法国牛场各种类型肉牛的养殖管理,如图2所示。待售牛可分为以下几种:架子牛(6~10月龄断奶牛、断奶后短期育肥100 d的犊牛)、繁殖用牛(青年母牛、孕期母牛、已繁母牛和种公牛),以及育肥牛。其中育肥牛又分为以下3 种:1)育肥青年牛:经育肥后屠宰的青年公牛。法国市场上的青年公牛(未)主要在秋季断奶(大约7~9月龄),然后经育肥达到15~20月龄时屠宰。这种类型的公牛生产特点为采用高能量谷物饲料育肥,以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实现持续快速增加质量,对放牧地利用却很少;2)阉牛:其特点是饲养周期较长(一般达30~36个月),可以充分利用廉价的草地放牧饲养。肉用牛群中只有8%的公犊牛用于阉牛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并不追求达到动物的最大生长潜力,而是充分利用廉价的牧草资源。在该种生产方式下,阉牛的生长曲线是间断的:即放牧期动物生长速度较快;舍饲期(减少饲料供应量)生长速度会放缓。通过这种生长速度的规律性调节,可以获得较高的胴体质量,并且能够避免动物过早长膘;3)淘汰母牛:用于繁殖的母牛群逐渐被青年母牛所取代,而淘汰的母牛可用于育肥后的牛肉生产。淘汰的原因可以是年龄、攻击性、繁殖、哺乳或产犊等方面存在问题,加之饲养背景也不尽相同,所以淘汰母牛间的体况差别很大。如果这些淘汰母牛在之前的生产阶段饲养得当,其身体储备已然较多,可在泌乳后期直接出栏屠宰。如果淘汰母牛在之前的泌乳期饲喂不足,那么它们在淘汰初期的体况较差,需要育肥一段时间再屠宰。采用草场放牧育肥时,若牧草不能单独满足育肥需要,可以给每头母牛补给2~3 kg精料育肥60~100 d。若采用舍饲育肥,那么通常喂以干草加谷物或者青贮(每天30 kg鲜质量)加糟粕类饲料育肥80~100 d。

4.2 法国反刍动物饲料配方体系

法国反刍动物饲料配方体系的特点是通过最大限度的利用粗饲料来满足动物需要。这个饲料配方体系包括4 个饲料价值,统一衡量动物营养需要量和饲料价值[6]:采食充盈度单位、饲料净能单位、小肠可消化蛋白和主要可吸收矿物质元素。中文版的《牛、绵阳和山羊饲养精要》[6]对这4 个系统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本饲养精要以及配套的INRAtion软件涵盖了不同种类反刍动物的营养推荐量和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1 250 种粗饲料和200 种精饲料)。该INRAtion软件加上其中的饲料资源的营养价值,可以用来设计不同动物的日粮配方。PreAlim软件能够根据精粗饲料的粗略快速或精细的化学分析预测饲料价值,该数值比饲料营养成分表给出的数值更加准确。

5 家畜的身份标识和产品可追溯系统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可追溯系统的国家[7]。早在1970年,法国就对每头牛个体(生在法国或是进口牛)进行身份标识[5]。这套针对家畜个体信息收集以及从牧场到商场的信息追踪的国家计划,旨在确保家畜及畜牧产品的可追溯性。牛只身份标识系统包括以下4 项内容:1)每头牛都有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记数字耳标,这个识别号有10位数,前面两个字母表示国家代码(FR表示法国);2)这些信息记录在国家数据信息库里;3)每头牛的生产活动记录全部保存在国家数据库里;4)每头牛的身份文件(身份证)都要及时编辑和更新,直到该动物死去,背面记录其所有的行踪,包括养殖者的异动。在每头牛的身份证上均有其身份信息(如编号、品种、出生日期、出生牛场、当前养殖牛场等),健康状态及其父母信息。养殖人员在犊牛出生20 d内必须对其身份标识。有两种方式进行身份标识:1)在犊牛的两个耳朵上佩戴相同耳标;2)犊牛右耳佩戴塑料质可视耳标,左耳佩戴电子耳标,电子耳标包含一个电子芯片可以快速识别动物身份,并可简化养殖管理工作(如精料供给、体质量称量等),以及便于整个产业链中的追溯管理。

可追溯性的建立旨在整个生产链跟踪产品信息(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其目的是确保可靠和真实的信息,并在产品可能带来风险时进行迅速和有针对性的防范。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牛只个体耳标和身份证信息的一致。在屠宰过程,为了方便进一步的追溯管理,牛耳经常绑定在相应的胴体上直到分割环节。分割过后,屠宰场的内部编号与该牛的身份编号相统一,以确保可追溯性。

6 高品质牛肉产品的认证

实施品质和原产地认证标识的目的,是根据消费需求区别各种层次的高品质产品。就牛肉产品而言,已经有4 种常用的标识:1)红标认证标识:它代表最卓越的牛肉品质,达到红标认证的肉牛须采用传统生产方式,即夏季长达7~8个月的草地放牧饲养,冬季采用粗饲料和谷物饲养;2)受保护地理标识:它确保畜禽饲养地区与产品特点之间的联系,生产规范限定特定的生产区域,特定肉牛品种和传统饲养方式;3)原产地命名控制标识以及与其对等的欧洲标准:原产地命名保护标识可以确保牛肉的出产地与该地区的生产技术特点,特别是当地气候、土地以及生产过程的特异性(年龄、肉牛生产类型、饲料等),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原产地命名控制标识和原产地命名保护标识牛肉的特殊性;4)有机农产品标识:它代表一种尊重自然环境的生产模式。在该种生产模式下,产品的生产不使用化学合成产品,并对有机物进行回收,提倡轮作和生物防治等特点。以上各种标识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在销售时进行出示。在产品的包装上除了包含品质认证标识外,还必须标注动物的身份标识以及动物的生产类型[5]。

7 政府补贴与肉牛养殖业的公益性职能

7.1 政府补贴(包括法国及欧盟)

根据法国农业部的数据[8],2010年全法国33 500 个中型和大型肉牛养殖场的基本数据如下:平均总产值71 000 欧元,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农业用地99.9 hm?,平均劳动力人口单位1.5。在法国,养牛农民的平均收入其实很低,肉牛养殖业需要大量政府资金补贴以维持正常发展。即便加上政府补贴,农民平均年收入也仅为每个劳动力单位14 700 欧元(即1 225 欧元/月,而法国2010年事业单位员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 344 欧元/月)。

法国针对养牛业的主要补贴有:1)繁殖母牛补贴(PMTVA):每头母牛每年补贴200欧元;2)繁殖母牛补充津贴(PNSVA),各地不等;3)草场农业环境补贴(PHAE):以草场面积计算补贴值(须遵守相应环境规范和法规);4)屠宰补贴(PAB);5)困难地区(山区)畜牧业补贴(ICHN)。各项补助都有不同的计算标准,为了给出一个具体的参考,表4统计了各种类型农场2007年全年各项补贴和津贴的总额。

7.2 肉牛养殖业的公益性职能

肉牛养殖业的公益性职能(或称贡献)是指除了生产牛肉之外,肉牛养殖活动对整个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贡献。实际上,在条件艰苦地区(山区)的反刍动物养殖业,除了能高效利用不适宜种植粮食的地块外,还能通过放牧和维护草场基础设施等活动抵抗土地荒芜化的进程,对山地空间的有效利用起到关键作用;另外,肉牛养殖业对维持农村地区社会结构的稳定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也起重要的积极作用;肉牛粗放型的饲养模式,还有利于降低动物排污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粪便作为有机肥的利用率。而在地理和气候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肉牛放牧饲养在草场形成的围栏、田埂等设施以及动物的放牧采食活动,对当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9]。据一项研究指出,肉牛粗放饲养模式的生态贡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约为

600 欧元/(hm?・a)[2]。因此,肉牛养殖业在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多样性的维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8 法国肉牛业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之处

8.1 生产体系

我国目前农业领域正在发生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的一系列变化,如农业机械化、农村人口减少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等,这些对养殖业的专门化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业机械化使耕牛的数量进一步减少甚至消失,这也给肉牛养殖也发展留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有资料显示,10年内我国预计还有1.38亿人口转向城市[10],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大部分为年龄偏大、体力欠佳且文化技术落后的传统农民,他们很难承担起专门化肉牛养殖和现代化牛肉加工的大任。

我国政府的农业政策积极支持大型规模化肉牛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而小型家庭农场将多数转变为养殖母牛,并将断奶犊牛或架子牛转售给大型育肥场集中育肥,这似乎是一种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肉牛养殖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和集中化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应用、传播和普及,也有利于产业化过程和终端牛肉产品质量安全的调控和管理。

但是,这种单一的发展模式也有不小的弊端。首先,在这个体系中,由于小型传统的家庭农场的技术含量不高,市场优势不明显,其发展空间和利润都会受到限制。加之肉牛养殖周期较长、母牛存栏补贴不足,以及其他行业可选择的就业竞争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小规模肉牛养殖者将不得不放弃肉牛养殖行业。这一点从我国肉牛总存栏量的变化轨迹也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来。根据肉牛在线(/show112c148d9814.html)数据,我国2000年肉牛存栏11 864.3万 头,到了2013年这个数字仅为8944.1万 头。为了缓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通过政策补贴等机制保障母牛有足够的存栏量,法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其次,大型育肥场和龙头企业采用集约化生产方式,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将消耗大量粮食(谷物)。实际上,生产模式的专门化和专业化并不一定必须是集约化,粗放型生产模式也可以做到专业化和高效生产。如同法国一样,采用多样化的生产模式,更能充分适应各个地区的特殊条件和高效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并提高产业的抗市场风险能力。2007年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涨价和进口粮食数量大增,已经对大量消耗精饲料的集约型肉牛养殖模式提出了挑战[1]。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国情和粮食市场存量不足的大环境,已经从根本上限制了这种模式的发展。

鉴于我国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多样化,应当倡导和支持多样化的肉牛养殖模式。这样不仅能使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和饲料条件与不同养殖模式相适应,而且还能充分发挥不同养殖模式之间的互补性。具体来说,就是一边发展大型、高效的肉牛养殖业,以稳定生产、促进先进技术的普及,另一边也要兼顾发展规模中小型且相对粗放的肉牛养殖模式,以稳定牛肉市场供给,并体现不同模式间的互补性和发挥其对环境及社会的公益性职能。

8.2 饲料资源

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国情限制了我国动物饲料的生产。反刍动物对精饲料的转化率较低的事实,更加剧了饲料资源的紧张。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反刍动物可以利用单胃动物不能利用的粗饲料这一特点,大力开发粗饲料资源。目前,大量废弃的农副产品就是很有发展潜力的饲料资源,已经有很多研究致力于优化各种农副产品的加工和贮存。由于农副产品成分的差异性和不稳定性,在饲料配方时需要多种模型进行饲料营养价值的预测。法国饲料配方系统中饲料价值的预测公式只需要少量化学分析值即可预测饲料的营养价值,这为我国的饲养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发展一些基于粗饲料的饲养体系,并开发草地的牧草生产力。一方面,上文提到的粗放型饲养模式的公益性职能在我国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应该重新考虑草地对于环境和整个社会的综合功能;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特别是山区坡耕地,低效的粮食生产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情况越来越严重[11]。一直以来的政策都优先发展粮食生产,而如今国内人口直接消费的粮食只占粮食需求总量的30%,而其余的70%是饲料用粮的需求[12]。所以,应该重新考虑粮食生产计划,尽快淘汰低效且污染环境的粮食生产模式,并适度开展牧草的生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山区耕地资源,满足快速增长的动物饲料需求,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任继周等[12]认为,在粮食集中产区也可利用牧草-粮食轮作方式生产牧草,同时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等措施来改善目前因长期集约化生产粮食而退化的土质,并缓解水土流失。

8.3 高品质牛肉认证

为了体现各种不同生产模式和不同地域产品的附加值并满足消费者的各种不同偏好,中国牛肉市场也应该逐步采用多层次、高品质认证标签制度。目前,国内一些地区正兴起对雪花牛肉的消费喜好。许多关于生产雪花牛肉的研究项目相继展开,大理石纹等级也被列为牛肉品质评级的重要指标。然而,如果认定只有雪花牛肉才是高档牛肉,甚至能产雪花牛肉的牛种才是好牛种,这无论从脂肪对于人体营养的危害方面,还是从人牛争粮的社会现实以及动物福利等方面来说,都严重不合理。特别是为生产雪花牛肉而采用长时期高精料养殖的模式,这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近年来消费者对牦牛肉的青睐,就体现出人们对肉产品生产模式(如无污染、天然、畜牧生产和自然风景的融合等)的关注。根据西方国家经验可以预见,随着牛肉消费人群的变化、新烹饪方式的流行,以及消费者对牛肉营养价值的正确认知度的提高和对不同饲养模式对环境的影响的了解,我国消费者选择消费牛肉的标准一定会向西方牛肉消费大国(如欧洲、北美)趋同。在西方国家,牛肉品质既包括牛肉产品本身的固有指标,如风味、大理石纹等级、嫩度、脂肪酸组成等,也包括一些间接(或外在)的指标,如养殖造成的碳排放量、产地、整体形象、饮食传统、动物福利等[13]。

9 结 语

中国城乡居民的牛肉消费量有巨大增长空间,肉牛业也有巨大的生产潜力,肉牛业的专业化和产业化还需进一步完善。法国肉牛生产历史悠久,其生产体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并纳入了环保和尊重动物福利等新要求。法国肉牛业发展的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同行广泛借鉴。

参考文献:

[1] HUANG Y, HOCQUETTE J F, PORRY J L, et al. Evolution de la consommation et de la production de viande bovine en Chine[J]. Viandes et Produits Carnés, VPC-2013-30-1-1.

[2] PFLIMLIN A, FAVERDIN P, BERANGER C. Un demi-siècle d’évolution de l’élevage bovin[J]. Bilan et perspectives, Fourrages, 2009, 200: 429-464.

[3] DUDOUET C. La production des bovins allaitants[M]. Paris: Editions France Agricole, 2010 : 383.

[4] BOUQUET A, RENAND G, PHOCAS F. Evolution de la diversité génétique des populations fran?aise de bovins allaitants spécialisés de 1979 à 2008[J]. INRA Productions Animales, 2009, 22(4): 317-330.

[5] ELLIES M P. Les bovins allaitants[M]//DANS ELLIES M P. Les filières animales fran?aises: caractéristiques, enjeux et perspectives. Editions Lavoisier, 2014: 22-49.

[6] INRA. 牛、绵羊和山羊饲养精要: 动物营养需要与饲料成分表(2010年修订版)[M]. 黄亚宇,译.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3: 294.

[7] 孟庆翔, 张义, 赵金石, 等. 借鉴法国经验开展我国肉牛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J]. 中国牛业科学, 2006, 3(2): 219-225.

[8] CHATELLIER V, GUESDON J C, GUYOMARD H, et al. Les productions d’ovins et les éleveurs laitiers extensifs sont les principaux bénéficiaires de l’application fran?aise du bilan de santé de la PAC[J]. INRA Productions Animales, 2010, 23(3): 243-254.

[9] CHATELLIER V, VERITE R. L’élevage bovin et l’environnement en France: le diagnostic justifie-t-il des alternatives techniques[J]. INRA Productions Animales, 2003, 16(4): 231-249.

[10] OECD-FAO. Agriculture outlook 2013―2022[M]. OECD-FAO, 2013.

[11] 黄黔. 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成因和治理重点[J]. 草业科学, 2010, 27(8): 5-9.

肉牛养殖论文例7

1 通辽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已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和区域布局

2011年全市黄牛存栏达198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牛98万头,分别比2006年增长27.7%和32.0%;2011年末出栏肉牛68万头,牛肉产量10万t,占全市肉类总产量的20.0%。据测算,2011年,全市农牧民人均肉牛养殖纯收入达805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11.1%。通辽市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优质肉牛生产基地。科左后旗、科左中旗、扎鲁特旗被列为东北肉牛带重点旗。科尔沁区、开鲁县等育肥牛生产颇具规模。

1.2 具有较为突出的品种技术优势

通辽市培育的“中国西门塔尔牛”作为国内6大肉牛品种之一,已成为东北肉牛区的主导品种。通辽市作为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中国西门塔尔牛的核心区,具有年产120万支西门塔尔牛良种冻精、2 049个改良站点、2 500名改良员、年冷配母牛50万头的良种繁育体系和生产能力。

1.3 探索出符合通辽市实际的规模化养牛模式

一是半农半牧区、农区“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大群体,整村推进”专业村模式,走种养结合、为养而种、建设养畜的路子,养殖的规模、质量、效益都比较高。全市现有养牛专业村382个,专业村基础母牛饲养量12万头。二是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养牛场模式。全市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育肥牛场159个,年出栏优质育肥牛近10万头。三是“以多户为单位,建设养殖小区,联户推进”小区养牛模式。全市2011年已扶持建设养牛小区56个,入驻养牛户超过600户。四是牧区生态家庭牧场,主要分布在扎鲁特旗北部3个牧区乡镇、库伦额勒顺、茫汗等地。

1.4 已具备一定的屠宰加工能力和市场品牌

以科尔沁牛业为主的5家肉牛加工企业,年屠宰能力30万头。科尔沁牛业为全国驰名商标,科尔沁区绿丰牛肉,左中东蒙肉牛草原牛老汉、扎旗罕山肉业等产品销往全国十几家大城市,远销欧盟、约旦、阿联酋等清真国家和地区,通辽肥牛直供港澳[1]。

2 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资金不足

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金融信贷门槛高、程序繁、额度小、用款周期短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导致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肉牛养殖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二是政府扶持下的基础建设已基本完善,但由于没有购牛贷款而造成空棚现象。

2.2 规模养殖标准化水平参差不齐

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其目的是实现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在通辽市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中,暴露出了一些规模养殖场(小区)选址不当,建设不规范,管理不科学,缺乏配套的粪污综合处理设施,与周围环境不和谐等问题。

2.3 饲草料基地建设滞后,饲草料储备不足

通辽市具备灌溉条件的稳产高产的饲草料基地少,人工饲草生产能力弱;虽然有丰富的秸秆资源,但由于地区不平衡、秸秆加工调制技术落后、利用率低等导致牧区、半牧区饲草储备不足,目前通辽市农作物秸秆过腹转化率不足60%[2]。

2.4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

目前通辽市多数龙头企业还处在自身积累的发展阶段,受自身实力等因素影响,与养殖户的联系处于一种较为松散状态,在出现市场波动和其他风险时,难以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农牧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企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尚存在一定困难。

3 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策

3.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积极争取政府扶持资金和银信部门贷款,用于肉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养殖基地。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争取大财团、大企业注资通辽市肉牛养殖场,推动肉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

3.2 大力发展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积极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促进散养户规模化生产;对专业户和大型养殖场“强制”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3 强化饲草料基地建设

坚持保护、建设和利用并重,处理好草原生态、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的关系,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青贮饲料和优质牧草基地建设,加大秸秆转化力度,深度开发秸秆资源,推广秸秆“三化两贮”技术,提高秸秆转化率。

肉牛养殖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219-02

Study 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Beef Cattle Industry of Zhongyuan District

Cao Guanggiang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130118 China)

Abstract:Central Plains as the important areas of the beef industry,Beef production accounted for 1/3 of China.but in recent years, beef production decline in the yields of the main China.the author analysi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beef industry in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by comparative advantage method,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ef cattle industry in the Central Plains area,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Key Word:Central Producion Region;Beef Industry;Conparative Advantage

中原主产区作为中国起步较早的肉牛产业区,牛肉产出占中国总产出的30%以上,自1979年以来,中原地区依靠当地充足的劳动力以及大量的作物秸秆资源开始发展畜牧养殖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中国肉牛产业中占重要地位。而随着近些年来,农牧业所具有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开始显现,仅仅依靠人工以及资源投入的肉牛也已经很难进一步实现产量增加,自2000年以来中原地区牛肉产量开始出现大幅减少,幅度超过20%。在牛肉需求逐渐增加的背景之下,如何有效的改变中原主产区现存肉牛产业状况,成为现在众多学者关心的问题。

文章使用综合比较优势系数法,确定中原主产区比较优势现状,为政府部门在主产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上提供参考依据。

1 中原主产区肉牛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1.1 研究方法

1.1.1 效率优势系数

效率优势系数通过测算中国肉牛主产区的肉牛单产水平与该地区主要牲畜的比值和高一地区同一比值的比率[2]。从资源内涵生产力来对反映肉牛产业的比较优势。计算指标如下:

EAIij=

式中:

EAIij为某一地区肉牛饲养的效率优势指数;APij为i区j种牲畜的均头质量;APi为i主要牲畜均头质量;APj为全国j种牲畜的均头质量;AP为全国主要牲畜的均头质量。

EAIij>1,表明i区j种牲畜的饲养具有效率优势;EAIij

1.1.2 规模优势系数

通过地区肉牛生产的规模化以及专业化程度,再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养殖制度等因素的前提下对地区规模比较优势进行测算[3]。规模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SAIij=

其中:

SAIij为某一地区牲畜饲养的规模优势指数。GSij为i区j种牲畜的饲养头数;GSi为i区主要牲畜的饲养头数;GSj为全国j种牲畜的饲养头数;GS为全国主要牲畜的饲养头数。

SAIij>1,表明i区j种牲畜的饲养具有规模优势;SAIij

1.1.3 综合优势系数

从效率比较优势和由市场、资源以及养殖制度决定的规模效率两方面,综合衡量中原地区的综合优势系数[4]。其公式如下:

其中:

AAIij>1,表明肉牛主产区牛肉的生产相比全国的平均水平具有综合优势;AAIij

1.2 选取样本及数据说明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选取2007―2011年中原主产区中具有代表性的牛肉主产省区,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和安徽省的肉牛饲养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肉牛的均头质量用牛肉产量和肉牛出栏数相比获得,肉牛的饲养头数通过当年出栏数与年末存栏减去年初存栏之和获得。对于区域内主要牲畜的选取,主要选取具有相似饲养特征的牲畜,猪、牛、羊作为研究对象,且对各种牲畜根据自然体重以及饲料消耗量进行折合,统一成为牛单位,即1个猪单位折合为0.3个牛单位,1个羊单位折合为0.1个牛单位[5]。

1.3 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比较优势的测算方法,本文对中原主产区肉牛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对省域级别和区域级别的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同时对各研究客体的比较优势水平进行动态分析。

从肉牛养殖的效率优势系数来看,如图1所示,中原主产区EAI指数大于1,中原主产区在肉牛养殖的单产水平具有比较优势。

2007―2011年间,河北省效率优势明显,始终处于四省首位,且明显高于中原主产区总体效率优势水平;山东省呈倒V型走势,2011年为1.178,相比中原主产区EAI为1.174,差距甚微;河南省2008年EAI达到最高,为1.208,之后处于缓慢下降之中。安徽省在2007―2011年间EAI处于缓慢的上升趋势,但是整体来说EAI始终低于1,不具有效率优势。整体来看,河北,山东,河南和中原主产区效率优势明显,均高于中原主产区的整体优势系数,能够对提高中原主产区效率优势起到贡献作用。

从肉牛养殖的规模优势系数来看,如图2所示,2007―2011年中原主产区的规模优势系数均大于1,中原主产区在肉牛养殖的规模上具有比较优势。

2007―2011年间,河北省SAI指数呈V型走势,2009年之后逐渐提高,2010年超过河南居于四省首位,2011为1.266;山东省SAI指数处于波动阶段,2009年之后,SAI开始上升并超过中原主产区区域规模优势;河南省SAI指数呈倒V型走势,2008年达到最高,之后逐渐被河北和山东超越;安徽省SAI

从肉牛养殖的综合优势系数来看,如图3所示,2007―2011年中原主产区的综合比较优势系数均大于1,中原主产区在肉牛养殖的规模上具有综合比较优势。

2007―2011年间,河北省AAI指数波动明显,2010年达到最高为1.284,并且超过河南,居于四省首位;山东省AAI系数整体处于上升阶段,2008年超过中原产区,2011年达到最高,为1.217;河南省综合优势系数处于下降阶段,在2011年达到最低,为1.208。安徽省优势指数低于1,不具有综合优势。整体来看,河北、山东、河南AAI指数均高于中原主产区。

2 结论

研究表明,中原主产区在肉牛养殖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011年规模比较优势系数为1.174,效率比较优势系数为1.157,综合比较优势系数为1.165,不论是从肉牛养殖的单产水平还是养殖规模方面,在全国范围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从主产区各牛肉主产省来分析,河北,山东,河南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对于整个区域比较优势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安徽省在规模比较优势和效率比较优势两方面均低于整体水平,且低于1,不具有效率、规模和综合比较优势。

中原主产区比较优势的提高主要依靠主产省对主产区肉牛养殖的贡献水平,从规模优势系数来看,河北省贡献明显,远高于区域优势水平,山东省和河南省规模优势近年来处于下降阶段,贡献率逐渐降低,安徽省则明显低于区域水平;从效率优势系数来看,河北省和山东省效率比较优势系数今年逐渐提高,对区域贡献水平逐渐增加,河南省则处于逐渐下降阶段,安徽省虽逐年提高优势水平,但仍远低于平均水平。从综合比较优势系数来看,河北,山东和河南综合比较优势逐年提高,对整个区域的比较优势水平的提高贡献明显。

参考文献

[1] 翟桂玉.山东省肉牛产业发展的走向与加快发展的建议[J].科学致富向导,2011(9):5.

[2] 姜会明.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畜牧业杂志,2007(增刊):10-13.

肉牛养殖论文例9

一、基本情况

1、肉牛养殖基础好、规模大、专业化程度较高。畜牧业特别是肉牛养殖业多年来一直是我盟的主导产业之一。2014年全盟肉牛饲养量万头,其中%以上为改良牛,肉牛质量全区最好,改良面全区最高。全盟3个旗都有肉牛养殖,其中有个肉牛集中规模养殖镇,肉牛育肥小区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肉牛养殖已成为我盟肉牛养殖业的主导趋势。

2、肉牛养殖效益不断提高。2014年,企业实现肉牛业产值万元,上交利税万元。肉牛养殖农户户均增收元。

3、肉牛生产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的肉牛养殖业从繁育改良到饲养管理、防疫灭病乃至销售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服务网络。全盟建立了个肉牛繁育站,%以上的村都有肉牛繁育点。个镇都设立一个综合服务中心,可为肉牛养殖提供全程一条龙服务。

4、政府对发展肉牛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按照按照自治区“主辅换位”的战略要求,企业确定了重点发展肉牛产业这一农业发展思路。盟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肉牛业发展的配套的政策措施。比如,在各镇统一规划的畜牧小区内,养殖户入区养殖政府免费提供畜舍用地;允许肉牛养殖户在自家承包田内建设非永久性畜舍从事肉牛养殖;对肉牛养殖户给予荒山、草原、机动地优先承包权;对1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户,政府帮助协调落实专项贷款扶持等。此外,盟里还下气积极推进肉牛的产业化发展,我企业的建立将对肉牛的产业化发展形成强力带动作用。

二、主要措施

在企业发展中,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政策推动,抢抓机遇促发展。盟政府不仅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生产的领域来对待,而且从设施建设、体系服务、品牌培育、基地拓展等多方面来考虑,不仅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内部的事情来安排部署,而且用抓工业的理念来抓产业化经营。对我们企业的要求是,不求对财政税收有多大贡献,但求能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在企业用地等方面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企业有了发展的空间。从近三年来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投向来看,集中倾斜扶持企业资金累计达到万元,占到同期总投入的%。盟政府在大力扶持我们企业发展的同时,为企业大造舆论,在全盟上下形成“支持企业、发展自己”的舆论氛围。经给农户算效益帐,群众热情高涨起来了。群众认识了,政府主要领导便天天跑企业,给我们讲明所处的环境,具备的优势,发展的空间,深深打动了我们企业,当年我们就决定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目前,企业已投资万元,年出栏量达头,并在全盟共建标准化养殖小区个。

(二)银企联动,拓宽渠道促发展。我们积极引导农民把手头的资金投入到养殖肉牛中来,向农民宣传“谁投资、谁发展、谁受益”的思想,在内部挖潜。几年来,农牧民自筹资金达万元,用于发展肉牛业。从企业来讲,近年来主要是抓了加强管理、规范运行,无论是企业财务管理,还是经营管理都上了一个台阶,无论是项目的可行报告,还是环评、土地等手续都得到了完善,使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为争取金融、项目、政策等支持,创设了良好条件。我们积极协调当地政府、金融部门各种关系,帮助农民采取肉牛担保,工资担保,信用户联保等办法,共利用养牛贷款万元,帮助农民购进肉牛头。镇下岗职工2007年投资30万元养肉牛,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到35头,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三)典型带动,规模推进促发展。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进中,企业通过实践、探索、创新机制,与广大农户形成了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产业经营格局,一方面使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拓展,另一方面带领农户走向了市场。一是借典型示范群众。我们先后组织名农牧民到企业参观,并到外地参观典型开阔视野,用先进的生产经验解决农牧民在肉牛生产中落后的生产方式。二是用典型引路,让典型说话。村是我盟有名的民族贫困村。2006年,企业帮助村号召群众发展肉牛,群众认为养肉牛不托底,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购买5头肉牛,当年获得纯效益万元,群众看在眼里,动在心上,纷纷买进肉牛,几年时间,这个村肉牛存栏便由当初的头猛增到目前的头。三是走规模、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之路。以镇辟小区、建专业村屯、村育大户为重点,全面推进畜牧业提档升级。目前全盟年饲养10头以上肉牛的规模养殖户户,年出栏5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户,年出栏百头以上的养殖户户。。

(四)链条互动,保障牧业促发展。一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促发展。在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的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农牧民调整种植结构。目前,全盟万亩耕地,饲料作物播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其中种植青贮亩、牧草亩、苜蓿亩。二是兴建草业促发展。年以来,我盟对辖区内草原全部实行禁牧政策,肉牛养殖全部实现了舍饲化,保护了草原,恢复了生态环境,缓解了草原压力。同时,我们采取企业出资种草、改草,加大对草原治理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先后围栏封育种改草万亩。三是繁防引管建并举,提质增效,加快肉牛业的发展,尤其是推进肉牛业的提档升级,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更需要政府全方位的服务。我们在扩张肉牛饲养数量的同时,把提质增效作为企业的主攻方向,在繁育优良母群、强化防检疫力度,引进和购入优质高产肉牛、科学饲养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为提质增效提供了保障。

(五)扶贫拉动,多措并举促发展。从人才的角度来讲,企业现有员工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人,具有高级职称者人,大中专文化程度的员工达到了50%以上,这些人才的使用为企业的发展和科技扶贫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我们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列入扶贫计划。突出了科普工作的实效性,紧紧围绕肉牛业的发展及农民增收,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搞好种植业科技推广,夯实肉牛业发展基础。在种植业生产上,全面推广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松整地、节水灌溉等实用技术,增加了种植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满足了肉牛业发展对优质充足饲料的需求。近年来,企业共深入村屯举办肉牛科学饲养技术培训班期,培训人次,科学养牛技术已在全盟推广。我们还大力推广应用青贮、苜蓿种植饲喂技术。去年我们共召开青贮、牧草种植饲喂技术现场会次,有力地促进了青贮、苜蓿种植饲喂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坚持每村建3—5户科技中心户,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村科技中心户,全面推行肉牛科学饲养,肉牛平均单产吨,纯收入万余元。全盟群众,特别是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民通过学科学,掌握了肉牛养殖、青贮种植等实用技术,降低了饲养成本,增加了效益,加快了脱贫步伐。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支持当地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中,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如,在修路、筑桥、助学、建校、吃水、赞助等工程项目和县内大型活动中慷慨解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三、几点体会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发展现代农牧业的要求,持续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企业面前的一大课题。在这方面,我们初步考虑就是要用这样几种理念来抓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第一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牧业。这应该说是一种趋势,是农业农村工作在指导思想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上的重大转变。我们将牢牢抓住创新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夯实发展基础等几个重点来推进,用市场导向和效益最大化的思想指导农牧业,用组织化、集约化的思想指导农牧业,用品牌战略的思想指导农牧业,用技术创新的思想指导农牧业,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步伐。

第二是用开放的理意抓农牧业。工业需要开放,旅游业需要开放,农牧业同样也需要开放。我们将积极实施开放兴农的战略,拓宽视野,加强农牧业谋划和发展,争取用几年时间,培育成农牧业龙头企业。

第三是用统筹的理念抓农牧业。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将牢牢把握农牧业发展的深刻变化,加快构筑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推进农牧业优质化和农牧业装备现代化的统筹上下功夫,在推进服务社会化和农民增收多元化的统筹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四、企业发展方向

虽然我们近年来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应忽视的问题。一是肉牛产业基地建设资金不足。我盟农民人均收入低,农户发展肉牛生产,农户自筹资金的能力不高,肉牛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政府财力紧张,虽然千方百计投入资金用于发展肉牛产业,但是还显不足。二是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标准化畜牧业生产观念还不深入人心,养殖户对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意义认识普遍不足,这些都妨碍了养殖户和企业的对接。三是企业和养殖户对接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合同订单式的生产机制还未普遍建立。四是产业基地提档升级工作尚需加速。我们以标准化肉牛小区为主体的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突破,但是,标准化生产规程实施还没有完全列入日程。虽然有了集中饲养,但如果不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小区建设的主要目的就难以实现。以上这些实际困难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认真予以解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发展方向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以肉牛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提档升级,加速畜牧强企建设步伐。在总体的发展思路上,我们将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继续突出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地位,发挥好企业的主导作用。二是以产业化为核心,坚持把企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做为突破口,突出产业化在畜牧业生产中的调控作用。三是在发展上,继续坚持以牛为主,大力发展“牛经济”,注重品牌效应,精心培育绿色、特色品牌。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将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处理好畜产品基地化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问题,落实合同订单式生产模式,做好养殖场户和企业的对接工作。二是引导好企业与基地养殖户间利益分配问题,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养殖场户和企业的购销关系,扶持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三是处理好养殖小区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合企业生产要求。四是做好合作社的组建和完善工作,落实生产、销售等各项制度,实现养殖小区的企业化管理。五是做好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观念,培植龙头企业。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龙头企业的培植上来,围绕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做好企业和农户的对接工作,协调好企业和养殖户的利益关系,实现合同订单式生产。加大对现有优惠政策,例如高于市场价、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参与合作的热情。

(二)大力抓好标准化肉牛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做好肉牛小区的标准化生产规程实施工作,保障年新增高品质肉牛生产能力头的目标。大力推进饲养方式转变,发挥小区在标准化生产中的示范作用。同时,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挥合作社在龙头企业和养殖户之间的连结纽带作用。

肉牛养殖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061-02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应当以发展畜牧业作为突破口,让畜牧业挑起大梁。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都把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着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发展,扶植养殖大户,推动了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1997年,山西省祁县城赵镇里村村委会把村东南的废耕地规划为养殖小区,一系列优惠扶持措施的实施,使一批养殖大户迅速进驻园区,园区全面推行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通水通电、统一服务的“四统一”经营管理模式。

一、祁县里村养殖小区战略分析

1.养殖小区的宏观环境。(1)政策环境。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中央1号文件先后提出发展养殖小区的文件。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畜牧经济区的重大部署,通过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形成畜牧产业化的生产格局。晋中市在健康养殖上继续走在全省前头,进一步创新方法、健全体系、强化监控。在这种思想指导上,鼓励养殖小区向绿色、健康养殖发展。祁县是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国家优势产区奶牛基地建设重点县、小规模肉牛生产建设项目县、全国标准化肉牛育肥示范区。无论在养殖小区的规划上、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上、信息渠道商、资金筹集上等都对养殖小区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政策。(2)自然环境。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充足,冬季寒冷少雪。适宜畜禽和农作物的生长。祁县畜牧业发展迅速,肉牛、奶牛、猪、鸡、羊等畜钟门类齐全,肉牛品种拥有西门达尔、黄白花、红白花、夏洛来,美国大红牛等优质引种。小麦、玉米、大豆、薯类等可用于喂养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还有大量的麦麸、花生饼、豆饼、棉籽饼等可用于发展畜牧业。其中秸秆利用率很高,祁县成为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