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工程节能技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8 15:08:07

工程节能技术论文

工程节能技术论文例1

水利工程主要是,在汛期对河道的积水进行排除,以起到防汛的作用,而平时主要是以改善河道水质为目的,进行调水等运作。在水利工程的运作中,通过自排和强排,完成这个目的。自排指的是:通过闸前、闸后的水位差距,进行自流排水,且不依靠任何动力。强排是指:启动水泵,强行将水抽出,以达到排水的目的。可见,强排对能源方面的消耗是比较大的。而水利工程的自排能力,也是防止洪涝灾害的能力,它取决于河道、水闸被设置的结构、以及水系被安排的情况。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对防汛抗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了水系的安排。在优化自排能力时,对河道断面、水闸孔宽度等,进行合理选择。这既可以精简泵站的建设经费,从数量上降低了泵站的建设规模,也可在开关闸门时,将闸前、闸后的水位差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对调水和防止洪涝方面,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自排功能。

1.2优化对泵闸的布设

除了优化自排能力,提高水利工程的抗洪排涝的能力,还需对泵站的布设,进行合理的优化,在设计泵站时,应充分考虑布设泵、闸过程中,将两者进行综合性分析、利用。也就是将水闸和泵站进行配套设计,可考虑在泵站的下方或周边,设置相应的水闸,与之进行功能互补,这里要注意的重点是,以发挥水闸的自排作用为主。在水位差距过大时,可果断采取备用的强排方案,以提高排水的效率,使得水闸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起到节能增效的作用。

2用电设备对节能技术的引用

2.1增强泵站的装置的效能

泵站装置的效能发挥,是多个因素合成的结果。其中包含了泵站进、出水道之间的使用效率,即泵站装置的使用效率。构成泵站装置效能正常发挥的有:进水流道、出水流道、以及闸门等原因。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把降低能源损耗的理念,引入进、出水道的设计中,对该设计进行合理、科学的优化,以期促进提升泵站装置的使用效能。

2.2对水泵和电动机连接方式的选用

可供选用的连接方式有两种:齿连和直接。所谓齿连即将水泵和电动机,通过齿轮的变速箱进行连接。该连接方式的优点是:变速箱的引用,能提高电动机的速度,和提升水泵的效能,而且体积也不大等。不足是:在能源的消耗方面,齿轮的变速导致所消耗的能源偏大,同时齿轮的运转产生的噪音也颇大。直接连接则构成了水泵电动机组,该机组连接了水泵和电动机,直接连接的条件是:在转速方面,要求水泵和电动机保持同步。另外,直接连接消耗的能源也相对齿连连接低多了,但在转速方面,大中型的轴流水泵普遍偏低,因此,应选用低速的转动机与电动机作相应的配套。

3节能设计应用于供电方案

3.1对供电方案合理选择

从节能设计的角度,对水利工程泵站的建设进行考量,其中对注水泵的电机容量的控制,应从经济和技术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电机容量低于250千瓦时,选用高压电动机。当前我国以10千伏为电网的电压,故而,将变压器设置在6至10千伏范围内,以满足水利工程的需要。但,不断提升的电动机的制造技术,也使得10千伏的电动机被较多的应用,而该电动机的启动冲击了电力系统,这也对电网的扩容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随着不断增大的区域电网容量,该电动机对电力系统的冲击作用也会淡化。因此,合理控制电动机的配置,尽量降低该电动机启动时,对电网构成的冲击。故而,将节能设计运用到水利泵站的建设时,应充分和供电部门进行协调,350至630千瓦的电动机,应首先考虑选用10千伏电压的电动机,这样不仅在费用上能降低供电消耗,也能减少相关的水利工程费用,例如:变压器设备、高压配电设备等。该项节能设计,既起到了优化管理程序,也提高了水利工程的运行能力,并且提升了变压器的效益,降低了能源的消耗率。

3.2对变压器的合理配置

在设计水利工程泵闸时,对选用容量低于250千瓦的电动机时,应选用以电压为380伏电压的电动机。对于较大用电量的泵闸电动机,须专用变压器装置进行降压处理。通常情况下,该变压器也提供泵站用电,这显然有个误区。因此,对供电方案的选用方面,应考虑到此类泵站供电的合理性,这就需另外配置供电变压器,给泵站提供的电力供应,应由该变压器完成。这样虽从费用上增加了工程投资,但对于大型电机在启动、或者停止时,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冲击,从较大程度上进行了有效的回避,这对于供电稳定性方面的提高,是个比较合理的方法,同时,也极大的节约了能源,降低了对能源的消耗。

3.3应用补偿技术

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大流量的水泵,一般选用低转速的大中型电动机与之相配套,由于该电动机功率在0.6瓦,该电动机功率较低,因此,需进行功率补偿。可依据供电部位的标准,对其进行集中补偿,将功率提高至0.9瓦为宜。这种补偿方法是,将每一台电容器和电动机并联,并且串联一套防爆的电抗器,以保证合闸时不受电流的冲击。这种补偿技术的采用,极大的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电动机的运作效率。

工程节能技术论文例2

1.1采光技术

采光技术就是提高对自然阳光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自然光来提高建筑物的采光率,增强建筑物室内亮度,采光技术通常包括直接采光技术与间接采光技术,以往的采光技术体现为直接采光,具体体现为侧面采光,然而,这一采光模式容易受到有限空间格局的影响,对于空间较大、深度较深的房屋则效果不佳,存在不良的问题和缺点,因此,当前的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引入了间接采光技术,以及一些现代化采光技术发挥了节能环保的效果,间接采光技术不仅为人们带来了良好的视觉享受,同时也能使建筑物接受更充足的自然光线照射,实现了室内人员对自然光的充分利用。同时也发挥了对室内取暖的支持作用。

1.2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自然界最广泛、储备最丰富的天然能源,在诸多行业和领域得到了开发和利用,成为世界公认的清洁、高效、环保能源,将其利用在工民建筑工程中,发挥了节能环保效果,同时也满足了建筑的基本功能需求。太阳能技术的优势体现在:无污染、便于安装与维护,没有地域条件限制。当前的太阳能技术利用正在朝着多功能混合方向发展,例如:采集热量、散热等等,一般将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装设于工民建筑顶层,从太阳辐射所获得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这些电能凭借电池组对应存储于某一供电系统,从而来发挥对建筑物内外的用电需求。太阳能最典型的利用就是我国北方城市工民建筑,通过装配太阳能设备来实现冬季取暖、热水供应等功能;我国南方城市则利用太阳能来优化建筑的遮阳效果,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水平,以此来控制对室内空调设备的使用,创造了积极的环保效果。

2玻璃保温技术的应用

工民建工程的节能技术中,玻璃保温技术仍是一项非常重要研究项目,窗口保温成为节能技术研究重点,它积极控制了建筑物内部各项空调设备的使用时间,达到节能环保功效。当前的窗口朝着三层塑钢窗方向发展,三层塑钢窗的引入积极控制了窗口玻璃的热交换,得到了节能环保目的。同时,镀膜玻璃技术也成为一项新型节能技术,提高了玻璃的保温效果,冬季寒冷时节,镀膜发挥了保温功能,相反,夏季炎热时期,镀膜玻璃则发挥了阻挡外界热源的功能,为室内提供舒适、凉爽的环境空间,也减少了制冷设备等的使用。

3园林绿化设计技术

工民建工程节能技术不仅体现在现代化科学技术方面,也要注重从建筑自身的设计、外部条件布置等方面入手,可以通过完善园林技术来发挥节能环保的效果。对建筑周围的园林进行优化、绿化设计,利用绿化园林来调节建筑物周围的局部地区气候,从而达到保温隔热的功效。例如:在工民建筑物的外墙种植藤类植物,藤类植物发挥了对建筑物平面的装饰作用,又能发挥保温、隔热的功效。夏季,气候炎热、温度较高,藤类植物发挥对建筑物的绿色屏障作用,降低了建筑物自身温度,控制了室内空调设备的使用;冬季气候相对严寒、温度较低,绿色藤类植物枯萎附在建筑物表面能够发挥保温功效,从而控制建筑物自身的能源损耗。这一绿化技术使用不仅发挥了节能环保功能,同时,也营造一个优美的景观环境,发挥了绿化环保的景观功效。

4楼顶隔热技术的运用

建筑物容易受到太阳辐射的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气温较高、日照时间较长的地区,建筑物更容易受到太阳辐射的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了减轻这一不良影响,可以在建筑物顶端配置隔热设备,现阶段,一种最为流行的节能环保类隔热技术体现为:空气层隔热技术,凭借控制传热来达到隔热的效果,空气层隔热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工民建筑工程的顶部、墙体以及门窗等多个部位,都发挥了积极的隔热作用,通过通过空气层隔热也能够发挥保温的功效,已经成为一项获得广泛认可的节能技术,同时,其他类型的保温节能技术,例如:架空技术、浮石砂等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利用。

工程节能技术论文例3

2建筑工程中应用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意义

我国是能源短缺国,并且我国也是世界第一的建筑垃圾制造国。随着时代的发展,节能环保施工被众多学者研究,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更符合现代建筑建设需求。通过对我国建筑施工工程的调查分析,我国建筑施工能源消耗问题比较突出,高消耗提高了建筑施工成本,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保障建筑施工的经济性,更起到到了节约能源和环保的作用,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提高了我国建筑施工水平,推进了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对建筑行业及企业意义重大。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目前很多的新筑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中使用了太阳能和天然材料及其他可循环材料。这些技术的应用切实有效的降低了建筑施工能源材料消耗,降低了建筑成本,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3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

3.1循环水采暖技术采暖工程是东北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目前采暖施工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主要应用在热水采暖工程中。因为通过对我国多种采暖施工的调查发现,我国采暖系统几乎多为热水采暖,实际上热水采暖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处于节约水资源的考虑,设计了循环用水系统,通过套管进行循环管道连接,不仅使供暖更持久,更实现了采暖工程的新型绿色节能采暖施工。

3.2醇基液体燃料醇基液体燃料是近些年才被应用到建筑中的新型绿色节能建筑材料。这种新型建筑材料,以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生物质原料甲醇为主要原料。它也是一种生物质能,和核能、太阳能、风力能、水力能一样,是各国政府目前大力推广的环保洁净能源。面对石化能源的枯竭,醇基燃料是最有潜力的新型替代能源。这种新型建筑材料可以被应用在酒店、食堂或普通居民的厨房施工中。

工程节能技术论文例4

二、电气节能技术在石化企业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电力系统节能

电力系统节能要从变压器选型、系统功率因素提高、线路功率损耗、减少高次谐波这四个方面论述:

1.1变压器选型。

变压器是在电力系统中是较为常用且较为普遍的电气设备,尤其在石化企业中,大量的变压器投入使用。7×24小时运行,其消耗电能量也是相当之大。通常我们在选择变压器时,需要根据变压器的负载率这一指标来进行选择。Pf是变压器的额定负载有功损耗;Qf是变压器的额定负载漏磁功率;β是变压器的负载率;Ud%是短路电压的百分比值。当变压器的负载率β处于40%~60%之间的时候,可以使得变压器的额定负载有功损耗PL取得极小值,那么我们在实际选择变压器时,应尽量使得其负载率处于40%~60%之间。另外,为了提高石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建议在工程设计的时候对变压器的选择采用国家新型的、高效节能的产品。

1.2系统功率因数的提高。

在电力系统中,功率因数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能够提高功率因数,那么就意味着能源的利用率会得以提高,同时生产和电力成本、线路电压都会相应减少,而设备的利用率会大大改善。石化企业就会以最小的投资得到最大的经济收益。大多数用电设备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都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在功率三角形中,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的比值,称为功率因数cosφ,其计算公式为:cos()//()1/222PSPPQ在实际运转的电网中,功率因数cosφ反映了电源输出的视在功率的利用率,cosφ是一个大于0小于1的数,那么,当电气系统的功率因素无限趋向于1时,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就越小,意味着视在功率的利用率越高,从而电能输送的功率就越大,这样就可以通过提高功率因素来降低电路损耗。一般的,功率因数有两种方式来提高,分别是自然提高和人工补偿。自然提高功率因数比较简单,主要是电动机的选型上,选择合适的电动机和变压器,避免电机的空载运行。第二种人工补偿方式主要采用同步电动机补偿、动态无功功率补偿、并联电容器补偿的方式。

1.3减少线路的功率损耗。

根据公式P=I2R可知,只要电流经过有电阻的介质就会产生能量消耗。那么在一个大的工程中,有成百上千的设备以及设备线路,减少线路的功率损耗对于电气节能的贡献是相当可观的。根据R=ρL/S可以得出,在工程设计中应当合理地设计电气线路的走向,减少线路的长度L以及合理地选择线路的粗细S能够有效地降低线路损耗。

1.4降低高次谐波。

在我国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当正弦波受到外界干扰时就会发生畸变,畸变越严重,高次谐波分量越大,基波的分量越小。在具有高次谐波电压和电流的电网系统中,对电动机的正常运行起作用的仅是电网的电压和电流的基波部分,而系统中的高次谐波电流和电压部分,则只能产生有功损耗和额外的无功损耗。同时,高次谐波会产生过电压、过电流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可靠性。解决电网高次谐波主要是采用无源滤波技术(电容、电感组成的滤波器吸收高次谐波)和有源滤波技术(由先进的电子控制和电力电子设备组成,通过探测系统瞬间的畸变波形,并产生与之相反的畸变波形与其抵消,从而输出标准的正弦波)。

2稳定电压节能

稳定供电电压至额定电压,系统供电效率最高。电压的不稳定,高电压和低电压都不能形成高效供电。绝大多数的用电设备,它在额定电压工况下效率最高。如果供电电压高于额定电压,就会产生过高的空载电流,造成能源的浪费。如果供电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负载不变时就会产生过大的负载电流,造成线损的增加,也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要选择合适的供电电压,如果压力变化过大,可使用带有有载调节开关的变压器。

3照明系统节能

在满足正常照明需求的前提下,优先选取发光效率高、能源消耗小的节能灯、电磁感应灯、LED灯等。这些灯的寿命长、能耗小,可以满足节能的要求。在我国,电网的标准电压是220V,但是存在一个电压的-10%~-7%的电压偏差。过高的电压经过照明系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也会影响到照明设备的寿命。通过控制照明系统中回路电压,能够起到节约用电和延长照明设备使用寿命的功能。

4电子设备节能

在石化企业中,电子设备节能主要包含工作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的节能和工业使用的PID控制系统节能。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需要养成顺手关闭计算机显示器、下班后关闭计算机的习惯,在使用操作系统时尽量设置为省电模式。另外打印机、复印机在不使用的时候选择待机或直接关机减少耗电量。工业使用PID控制系统设计时选择低功耗的模块。

工程节能技术论文例5

2电气节能技术在石化企业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1电力系统节能

2.1.1变压器选型。

变压器是在电力系统中是较为常用且较为普遍的电气设备,尤其在石化企业中,大量的变压器投入使用。7×24小时运行,其消耗电能量也是相当之大。通常我们在选择变压器时,需要根据变压器的负载率这一指标来进行选择。

2.1.2系统功率因数的提高。

在电力系统中,功率因数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能够提高功率因数,那么就意味着能源的利用率会得以提高,同时生产和电力成本、线路电压都会相应减少,而设备的利用率会大大改善。石化企业就会以最小的投资得到最大的经济收益。大多数用电设备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都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

2.1.3减少线路的功率损耗。

根据公式P=I2R可知,只要电流经过有电阻的介质就会产生能量消耗。那么在一个大的工程中,有成百上千的设备以及设备线路,减少线路的功率损耗对于电气节能的贡献是相当可观的。根据R=ρL/S可以得出,在工程设计中应当合理地设计电气线路的走向,减少线路的长度L以及合理地选择线路的粗细S能够有效地降低线路损耗。

2.1.4降低高次谐波。

在我国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当正弦波受到外界干扰时就会发生畸变,畸变越严重,高次谐波分量越大,基波的分量越小。在具有高次谐波电压和电流的电网系统中,对电动机的正常运行起作用的仅是电网的电压和电流的基波部分,而系统中的高次谐波电流和电压部分,则只能产生有功损耗和额外的无功损耗。同时,高次谐波会产生过电压、过电流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可靠性。解决电网高次谐波主要是采用无源滤波技术(电容、电感组成的滤波器吸收高次谐波)和有源滤波技术(由先进的电子控制和电力电子设备组成,通过探测系统瞬间的畸变波形,并产生与之相反的畸变波形与其抵消,从而输出标准的正弦波)。

2.2稳定电压节能

稳定供电电压至额定电压,系统供电效率最高。电压的不稳定,高电压和低电压都不能形成高效供电。绝大多数的用电设备,它在额定电压工况下效率最高。如果供电电压高于额定电压,就会产生过高的空载电流,造成能源的浪费。如果供电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负载不变时就会产生过大的负载电流,造成线损的增加,也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要选择合适的供电电压,如果压力变化过大,可使用带有有载调节开关的变压器。

2.3照明系统节能

在满足正常照明需求的前提下,优先选取发光效率高、能源消耗小的节能灯、电磁感应灯、LED灯等。这些灯的寿命长、能耗小,可以满足节能的要求。在我国,电网的标准电压是220V,但是存在一个电压的-10%~-7%的电压偏差。过高的电压经过照明系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也会影响到照明设备的寿命。通过控制照明系统中回路电压,能够起到节约用电和延长照明设备使用寿命的功能。

2.4电子设备节能

在石化企业中,电子设备节能主要包含工作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的节能和工业使用的PID控制系统节能。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需要养成顺手关闭计算机显示器、下班后关闭计算机的习惯,在使用操作系统时尽量设置为省电模式。另外打印机、复印机在不使用的时候选择待机或直接关机减少耗电量。工业使用PID控制系统设计时选择低功耗的模块。

工程节能技术论文例6

当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而在我国,该问题更是十分严重,因此,在绿色节能施工中,水循环利用技术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在建设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都会将传统建筑的一次性排水系统设计成二次甚至是多次循环利用系统,以此来是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传统工程排水系统设计中,不会对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进行区分,而是统一输送到水厂进行净化排放,而实际上,生活污水中的洗衣排水、冷却排水、洗漱洗菜排水等都不需要输送到水厂进行净化处理,只需要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直接作为非饮用水进行二次利用,比如用于工业生产或者是城市绿化等方面。通常需要输送到水厂进行净化处理的,都是不经过净化就不能再次使用的如冲厕水或者是类似医院给病人洗伤口后带有一定毒性的生活废水。所以,在应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对建设工程中排水系统进行设计时,会对污水和废水进行区分,将能够二次利用的生活污水和不能够二次利用的生活废水进行区分排放。如此,不仅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够大大减少水厂净化生活废水的能源消耗,同时起到环保和节能作用。

1.2墙体和保温施工

相对于传统施工技术而言,在建设工程中应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所具有的最大改变,就是实现了墙体施工和屋面保温施工的节能。墙体是建设工程的施工主体,所以,绿色节能施工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在墙体施工和屋面保温施工上。当前,为了能够达到节能的效果,在建设工程墙体施工上,大多使用空心砖作为承重墙的主体。而为了确保承重墙施工质量能够满足工程施工质量规范要求,就必须对空心砖的质量和性能进行严格检查,同时,在对墙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也应该严格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施工图纸对空心砖进行堆砌,对空心砖的排列顺序和整体堆砌结构进行严格控制。除了墙体施工,屋面保温施工也是一个建设工程施工中的重点环节,毕竟,对于建设工程而言,保温效果是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测中比较重要的检测项。目前,在建设工程绿色节能施工中,多采用密度小、传热低的充气混凝土板、水泥以及沥青混合高分子聚合物进行屋面保温施工,也有将一些由天然岩石加工而成的防水材料敷设在屋面板和防水带之间,以达到提高建设工程保温效果的目的。另外,在绿色节能施工中,除了在屋面保温施工使用节能环保的保温材料外,也可采用架空保温屋面,或者是倒置屋面,通过改变形状降低建筑物耗热系数的方法,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效果。

1.3外墙节能施工技术

玻璃幕墙,是当前建设工程绿色节能施工外墙节能施工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其不仅能够实现环保节能,还能够有效提升装修装饰效果。在对玻璃幕墙进行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玻璃幕墙的性能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务必确保使用性能强,安全系数高,不容易出现开裂和破碎问题,并且具有环保作用的玻璃,比如中空夹胶玻璃、钢化玻璃、Low-E玻璃以及最为常用的半钢化玻璃等。除此之外,在对玻璃的选择中,还要对玻璃的色泽和内部是否含有杂质进行检查,务必确保所选玻璃不存在色泽不均、析碱、发霉、以及镀膜脱落等问题,以免影响美观。除了对玻璃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之外,对支撑构架和密封胶两种材料的选择也要进行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为了满足绿色节能施工要求,在对支撑构架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多选择铝合金材料,而在对密封胶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则应该选择硅酮结构密封胶,这种密封胶具有比较强的抗拉度、抗剥离度、抗撕裂度以及比较大的弹性模量,并且应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还能够增强玻璃幕墙的避震性能。除此之外,跟其他的密封胶相比,硅酮结构密封胶具有比较强的抗老化性、耐紫外线性以及耐水耐湿性,对金属支撑构架也没有腐蚀性,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都比较高,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4绿色照明的应用

当前,在建设工程的绿色节能施工的照明施工中,应用光纤照明技术来构建建设工程的照明系统。与传统的照明系统相比,作为柔性导光体的光纤,其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电能的消耗。除此之外,光纤的使用寿命要比普通照明灯具长很多,相比之下,光纤照明系统所具有的绿色、节能优势无疑要好很多。除了应用光纤照明技术对建设工程的照明系统进行构建之外,还应该对照明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设计。比如,在楼道内采用声控感应灯进行照明,如果无人经过则照明系统自行关闭,有人经过时再次开启;在一些室外照明区或者是光线比较好的区域,则应该采用光感应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当光线满足不了照明系统之后再开启照明系统;对于一些几乎无人使用的地下室或者是楼梯间等,则应该利用开关进行控制;通过以上几种方法,以达到控制电能消耗的目的。

2.进一步推广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发展的有效对策

2.1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

推广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缓解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其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民生大事,因此,政府应该对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引起足够重视。政府应该制定扶持和推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并将其与市场主动进行有效结合,落实绿色节能施工发展策略,进而为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2实现技术创新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及时抓住发展机会,使自身能够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竞争地位,应该加强对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为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并通过实践应用来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进而实现对企业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水平。

2.3建立绿色节能技术信息服务平台

集众家之所长,汇聚众人的智慧才能够实现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好的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因此,在发展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应该由政府出面,斥资建立完善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反馈网络平台。以此为基础对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最新成果、最新技术以及最新设备信息进行及时推广和普及并不断加强各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和和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推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

工程节能技术论文例7

2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根据上述三原则,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的内容与体系可做如下安排。导言。概要介绍现代科学技术及其理论基础、前沿阵地、中心内容和综合体现。

第一章,现代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引言,概述近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及其所遇到的“两朵乌云”。第一节,相对论的建立。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具体讲授伽利略变换和力学相对性原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洛伦兹变换的提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及其主要结论,广义相对论及其验证。第二节,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一、量子力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概要介绍黑体辐射理论和紫外灾难。二、量子力学的建立与发展,具体讲述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玻尔对原子结构的量子解释,德布罗意的物质波,薛定谔的波动方程,海森伯的矩阵力学。第三节,现代化学理论的发展。主要讲授元素周期理论的新发展和现代化学键理论。

第二章,原子物理学的开发研究及应用。主要讲授从物质结构的研究到原子能的开发和应用。第一节,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和认识。一、物质结构初探,复习回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道尔顿的原子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二、向原子世界的进军,主要讲授X射线、放射性元素及电子的发现,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实验和发现,原子核结构模型及其实验和发现,对基本粒子家族的认识。第二节,原子能的开发研究及应用。一、原子能的开发研究:重点介绍原子能开发研究中的三大发现,即慢中子效应的发现、核裂变的发现和链式反应的发现。二、原子能的应用,包括能源方面的应用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能源方面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军用三弹即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的研制;二是核电站的发展,主要介绍从慢中子反应堆到快中子增殖堆再到核聚变反应堆的历史发展。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可概要介绍在生产、生活、科研、军事上的应用及其成果。

第三章,生物学与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工程技术是用人工的方法创造生命的技术。生命科学是现代科学的三大前沿阵地之一;生物工程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历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多分子体系;从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化成原始生命物质。二、生物进化论,主要介绍拉马克的生物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第二节,现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一、遗传学:主要讲授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及其遗传学说;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及其遗传学说。二、分子生物学:重点介绍蛋白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核酸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第三节,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包括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四个部分的内容。因学时限制,可重点介绍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两个部分。一、细胞工程,应首先讲授细胞的全能性,然后在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具体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折合和胚胎移植技术、克隆技术等内容。二、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的基础研究,主要介绍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和基因载体的发现和研制。(2)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包括获取目的基因DNA、获取载体基因DNA、目的基因DNA与载体基因DNA的重组、把重组的DNA转入受体细胞进行增殖和筛选转基因生物体五个步骤及方法。三、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主要介绍生物医药的研制及应用、生化工业的迅速发展、转基因动植物的大量出现,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四章,天文学和天体演化学说。天体演化学说是现代科学的三大前沿阵地之一,本章在重点讲述天体演化学说之前,先把天文学的相关知识作一简单介绍。第一节,天文学及其产生和发展。一、概要介绍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类;二、重点讲授天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体介绍古代天文学、近代经典天文学和现代天文学的发展情况。第二节,获取天体信息的渠道和手段;可分三个大问题来讲述。一、获取天体信息的渠道,主要介绍电磁辐射、宇宙线和中微子三条途径;二、获取天体信息的物质手段和仪器设备,主要介绍人眼的构造和功能、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和天体摄谱仪;三、天文观测发展简史:依次介绍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第三节,天体的起源和演化。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主要介绍牛顿“无限无边”宇宙模型及其疑难、爱因斯坦“有限无边静态”宇宙模型及其疑难、哈勃定律与大爆炸宇宙模型;二、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先对星系及其类型作一简单的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三、恒星的形成和演化:具体介绍恒星的形成,表征恒星演化过程的赫罗图,恒星演化过程的三阶段,即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和恒星的三种归宿(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四、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主要介绍太阳系的基本情况和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两部分内容;五、地球的构造和演化:包括地球概况、地球的圈层构造和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工程节能技术论文例8

作者简介:王振华(1979-),男,河南扶沟人,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何新林(1966-),男,宁夏隆德人,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71-02

一、专业定位和特色凝练

新疆是中国的干旱地区,属于灌溉农业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肩负着稳定边疆、建设边疆的艰巨任务,兵团的集约化农业是其经济的支柱,而且完全依赖于灌溉,没有灌溉就没有新疆和兵团的农业,也就没有新疆和兵团的经济,因此,农业水利人才的培养对于新疆和兵团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来说至关重要。

2007年8月总理视察新疆,进一步肯定了新疆农业水利建设工作,并强调了农业水利建设对新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要发挥兵团集约化生产的优势,抓好优质棉花基地和粮食基地建设,要努力构建成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基地和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总理为新疆农业水利建设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同时,也为边疆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专业建设目标更加明确,以满足我国节水灌溉农业对农业水利人才的需求为目的,以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大力培养具有吃苦精神、具有节水意识、实践能力强,既了解一定的农业种植知识,又掌握水利工程设计知识和建设技能的本科大学生,为新疆和兵团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培养出大量具有实践能力的农业水利人才。同时作为节水灌溉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对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专业建设与改革

1.建设思路

(1)利用高新技术提升建设传统专业,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结合农业水土开发及农业节水技术在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中所反映的问题,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重组。新课程体系既吸取了农业水利工程技术先进国家的优点,又结合了新疆和兵团农业水利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

(2)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产创新能力,使学生学到较为完整、有实际用途的农业水利工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强化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工程技能的教育。

(3)认真抓好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形成研究梯队,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发挥科研优势,以科研促进教学;积极与先进的水利企业联合,鼓励教师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结合具体企业、具体事项,达到理论和实践双赢互动,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带动教育教学质量。

(4)控制专业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研究型与应用型兼顾的复合型人才,优化培养模式。实施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保证课堂和实验教学水平。

(5)依托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不断扩大精品课程数量,提高精品课程质量。

(6)结合兵团水利建设企业的服务内容向周边国家延伸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国际院校交流,尤其是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对外交流,培养国际型节水人才。

2.教学改革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新疆的农业是灌溉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田灌溉工程。根据社会的发展,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修订:

根据新疆兵团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特点,有目的增强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相关知识;掌握农业水利、水电、水保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

结合新疆目前水资源日益紧张及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增加了“节水灌溉技术”、“水土保持学”、“水利工程概算”、“工程监理”等一系列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节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增加双语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国际水利工程学科、农业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针对新疆新老灌区出现的土地次生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以及灌区合理管理等问题增设了“渠道抗冻胀技术”、“农学概论”、“土壤与农作”、“盐碱地改良”等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结合兵团实际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涉及“建筑材料”、“水力学”、“土力学”、“测量学”、“工程力学”等基础课程,以及“灌溉排水工程学”、“水文学”、“地下水利用”、“水工建筑物”、“地下水利用”、“水工钢结构”等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近些年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开设课程中有三门课程(“灌溉排水工程学”、“工程力学”、“水力学”)成为兵团精品课程,对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中:“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知识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对传统的经典内容加以精选,通过贯通、融合和相互渗透,减少两门课程之间的重叠以及每门课程内容的罗列现象。压缩了总学时,由过去的168学时减少到144学时。在讲课中注意引入反映近代科技成果的内容、涉及广泛工程领域的工程实例、密切联系实际的例题和习题;在保证基本训练的前提下逐步引入计算机分析,减少重复烦琐的数字运算,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此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自己开发的与教材配套的材料力学多媒体课件和理论力学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理论知识变得形象从而便于学生接受,教学效果良好。

“水力学”课程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水力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众多,经验公式和符号多,难以记忆;水流现象抽象、难懂。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辅助,通过视频、动画和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实验课和理论教学做好铺垫;为加深对抽象难懂部分的进一步理解,在理论课后都配有相应的实验,让学生能够及时以直观的感性认识来促进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还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不断引入教学,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结构及构件的基本设计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结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在授课时,将工程实例引入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该领域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方向;教师还举办学术讲座,对自己所从事的科研方向作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加入计算机CAD技术的教学简化了含有大量的传统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的内容。通过这些手段的实施使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

完善了“节水灌溉技术”课程教学体系。“节水灌溉技术”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特色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组始终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开展教学,在课题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大了课程设计比重(由原来1周增加为2周),加大了认识实习中节水灌溉工程的比重,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外科技的机会和条件。

明确了节水灌溉技术课程教学重点,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协调安排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理论、原理、方法、工程设计、应用条件及区域适应性的教学学时及侧重点。将节水灌溉技术和灌溉排水工程学两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区分,灌溉排水工程学关于节水灌溉部分主要从宏观上介绍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和特点。节水灌溉技术则重点介绍节水灌溉技术的原理、设计方法等,特别是将膜下滴灌技术和喷灌技术(特别是新疆比较典型的自压喷灌)作为节水灌溉技术重点内容。目前课程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理论课、实验课和课程设计及第二课堂。

1)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前,实习过程中通过参观节水灌溉试验站、节水器材生产企业、团场农田,邀请技术人员现场做专题讲解,使学生对新疆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情况和工作原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学好理论课打下基础。

2)理论课:主要讲授滴灌、喷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理论、原理、方法、工程设计、应用条件及区域适应性,使学生对各种典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建立起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

3)实验课:要求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并亲自完成实验,使学生掌握滴灌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对典型喷灌和滴灌技术进行规划设计,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5)第二课堂:通过SRP、暑期三下乡、挑战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第二课堂,为部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

五个教学环节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较为缜密的教学体系。

通过以上代表性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农业水利工程其他相关课程的发展。

(3)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倡导“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营造和谐的师资队伍建设环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水平,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数量满足需求、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的师资队伍。

结合特色专业的实际情况,修订规范教学管理文件,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在教学管理上,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推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加快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完善教学运行规范,建立教学质量反馈监控体系,以现代化网络管理为手段,加强教学文件及档案的管理。制定各种管理政策,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将教学检查列为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制度。依据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严把教学质量关。教学督导员以听课、参加专业评估、毕业论文质量检查等形式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对教学过程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健全和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与运行,健全课堂教学、教材选用、实践教学、考试及成绩管理、毕业论文、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

(4)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应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产劳动的重要环节。农业水利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因此实践教学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近些年由于灌溉技术迅速发展,喷灌、滴灌等灌水技术在农业生产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先进灌水技术,在实践教学中先后增加了新疆天业集团实习基地、兵团灌溉实验总站实习基地(这些基地是国内知名的先进灌区、国内最大的节水设备生产企业、国内面积最大的省级灌溉试验站),学生(本科、研究生)通过在这些基地的认识实习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而且也掌握了许多生产技术与技能。

优化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多种实习方案。要建立实践教学新体系就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明确实习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并对各项实践教学内容制订出具体量化指标。找出目前认识实习、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其他高校的做法,并根据实习目的(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制定适宜的实习方式(模式),包括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实习经费、实习考核指标等问题,不同的实习方式须涵盖水利工程、水电站工程、渠首工程、水库工程、大坝工程、渠道工程、田间工程、桥梁工程、水文站、水管所、灌溉排水工程、地质、自动化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方案。在应用中,根据实习效果及反馈信息不断修改并完善实习方案。

工程节能技术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1-0070-02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快速增长,教育部决定全面调整我国研究生的培养结构,自2009年开始直接在应届大学生中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逐年扩大其招生规模。通过多年的调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已接近50%。虽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结构已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仍处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阶段,在满足培养特色和目标定位的前提下,各高校对如何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还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本文就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环节及其质量控制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内涵及培养目标定位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属于同一层次的硕士学位, 但类型不同, 侧重不同,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色与要求,以培养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其培养目标[1]。作为最大类别的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培养侧重于工程应用, 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其课程设置既要体现知识的宽广性、新颖性、先进性和综合性,更要符合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的需要[2-3]。为保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其培养离不开工程实践[4]。同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选题还应来自于行业应用需求或工程实践,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或前景,通常还应体现一定的行业或职业应用背景,而且其学位论文应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因此,生源质量、课程设置、专业实践、科研选题、学位论文等成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环节,是保证其培养质量的关键。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重点环节及质量控制路径

(一)分类复试,优先倾斜

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是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历史较短,其培养质量尚未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全面检验,社会和学生对专业学位的认同度目前还难以达到学术学位的高度,许多学生对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一定顾虑。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让报考者了解工程硕士的特点、定位和良好的社会需求状况及就业前景等,特别是作为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应主动出击,针对电子信息类高校和行业就职人员展开针对性重点招生宣传,提供比学术型研究生更优惠的政策;另一方面,复试时采取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的分类复试措施,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验、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进行专项考核并作为录取重要依据,同时,对有工作实践经历或工程实践实习的考生给予优先录取。

(二)注重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实践性与职业性

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环节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专业学位通常与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以培养能够承担特定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这与工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明显不同, 因而在课程设置上两者应有显著差异。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应以应用为主线、实践为基础、职业为导向,除了设置体现本学科专业特点的核心主干课程, 更要设置以培养研究生工程能力为目标的应用类、实践类、职业技能类课程和专业实践环节,这部分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不低于50%,其中至少包括一门职业技能训练或职业资格认证课程,以充分体现本工程领域的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使所培养的工程硕士具有专业(或职业)领域宽广的知识和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和技术素养。

(三)专业实践应依托工程实际或企业生产环节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并应用于工程实际或企业生产环节。专业实践是工程硕士研究生积累工程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重要环节。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多数来自于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没有工作经历,对这些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没有直接的实践体会或工程应用,如果不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专业实践训练,在未来的应用中就会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而工程实际或企业生产环节正是应用这些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的现实载体,这些载体可以是校内各工程中心,与导师有项目合作的企业,各专业领域在企业建立的专业实践基地,或学校在行业骨干企业建立的工作站等[6]。

(四)学位论文选题应与应用或工程实践相联系

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选题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核心环节之一,选题不仅应体现工程硕士的培养特色和目标定位,而且是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证的重要基础,是培养研究生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科研选题应以是否能够提升研究生综合应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造能力为标准,既要考虑选题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也要考虑选题的技术应用性和工程实践的可行性,避免选题的理论化倾向,体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技术价值、工程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途径因课题来源不同而不同[7]。工程实践是选题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生通过系统调研、深入分析,结合自身特长、兴趣和工作意向,能够从工程实践的实际问题中找到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切入点。由于问题直接来源于工程或生产实际,使选题不易滑入学术型研究,还可以充分满足研究生个体发展需求。产学研合作项目是选题的又一重要来源。这类选题针对合作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不但可以解决企业的工程或生产实际问题,还可以增强研究生对企业生产的感性认识,能够在研究中将专业理论与工程或生产实际联系起来,锤炼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基于导师的应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项目是目前常见的选题途径之一。因为这些项目的提出,或是解决某些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的技术共性问题,或是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具有非常强的应用针对性,也符合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同时在经费保障、实验条件、实践应用等方面能够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有利于保证培养质量。

(五)学位论文及评价应符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质量、特色与目标定位要求

学位论文是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依据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根据工程领域和选题的不同有应用研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制定有区别的规格要求和评价标准,以引导研究生按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特色和目标定位的要求来完成学位论文研究与撰写工作。学位论文写作方面,可根据不同类型设计一定的参考模板。如电子工程领域应用研究类型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其写作模板主要包括:工程或技术背景简介、理论或技术基础、仿真研究、实验或实践研究、实验研究成果等方面。学位论文评价方面,无论哪种类型,总体来讲,其评价应着重考查研究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考查作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路、方法、技术、设计和工艺是否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同时还需考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技术难度、工作量以及所能够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不同类型学位论文的考点应有所区别。如:产品研发类学位论文的评价应主要考查所研发产品的性能或技术指标是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否具备工程应用或生产应用价值;工程设计类学位论文则重点考查作者所设计的工程图纸、工程技术方案、工艺方案等是否体现一定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工艺,相关成果是否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等。

作为一种新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规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关键环节,探索其质量影响因素及其规律,提出其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有助于体现培养特色,达到目标定位要求,保证培养质量,使这一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得以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玲,李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

[2]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8).

[3]张东海,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4]牛国卫,张红.专业学位的特性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提升[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

工程节能技术论文例10

土木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邢锋.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民居,2013(3):168-169.

[2]秦海.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初探[J].江西建材,2015(18):119.

[3]凌冰,潜光华.探讨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中华民居,2014(10):22.

[4]斯巨勇,楼海松.关于提高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

[5]胡卓鹏.绿色建筑与工程造价管理[J].广东科技,2009(06).

土木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夏广庆.土木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管理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04:24.

[2]王道鹏.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管理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张鑫.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4]徐俊.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场与温控措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2:87-89.

[5]高琛琛.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试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5:79-80.

[6]张海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D].门窗,2015,10:77-78.

[7]陈中魁.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2:294.

土木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宋玉峰.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3).

[2]汪福元.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

[3]王隽.建筑工程中深基坑中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安装,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