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4 15:23:16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例1

【摘 要】当前的建筑领域要抓住对建筑经济和企业管理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合理、规范、优化作为建筑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好建筑工程的全面管理以及经济核算;对建筑工程经济学和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应用。

【关键词】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建筑施工中药严格做好质量、项目和成本管理,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现代建筑经营与管理概论

1.1.基本建设

固定资产: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为生产和生活等各方面服务的物资资料。使用年限;单位价值。

基本建设:建筑、购置、安装固定资产的活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工作。

1.2基本建设程序

基本建设项目从酝酿、规划、决策、设计、施工到建成投产所经历的全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程序。编审项目建议书:轮廓设想和立项先导、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环保、外部协作条件等、编审设计任务书:进一步落实技术、经济指标可靠性,建设条件等、编审设计文件: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程标准;建设地址;总投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总概算-修正总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建设:施工准备;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固定资产移交-决算。

1.3建筑产品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

生产的单件性:用途;材料、结构、艺术形式不断发展、生产的流动性:产品固定;严格的施工顺序;生产者及工具流动、生产过程具有综合性:生产过程复杂,协作单位多、受气候等条件影响大:露天操作;影响因素多:设计变更、资金、物资供应。生产过程不可间断:合理组织,统筹安排;时间不间断,空间不脱节、生产周期长:大量占用人、财、物;资金时间价值。

2.资金时间价值和等值的计算

资金的价值随时间推移而变化。通货膨胀;承担风险;货币增值:投资,储蓄。

2.1利息与利率

利息是因为占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I;利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支付的利息和本金之比,i。

单利:仅按本金计算利息,不把先期计息周期中的利息累加到本金中去。利息总额与借贷时间成正比。

P为本金,F为本利和,n为计息期数。

复利:在计息期内每一计息期计算一次利息,并把这一期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次计算利息的本金。

2.2现金流量图

项目(方案)在寿命期内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序列。

水平线表示项目的寿命周期(时间坐标),时间可用计息期数或具体日期标记。垂直箭线表示现金流量大小,箭头向上表示现金流入,箭头向下表示现金流出,流量大小与线长成比例。对同一笔资金,借贷双方现金流量相反。

3.建筑经济项目管理

3.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3.1.1建立健全的施工质管制度规范,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在建筑施工中要让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在施工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达到监督施工质量的目的,最终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质量保证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施工单位在施工时要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在工程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工程的承接、调研、施工材料的选购、施工生产工艺的操作等。在工程施工时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1.2PDCA循环的应用。PDCA循环,是确立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体系的基本原理。其中,P等于计划,是确定为达到预期的各项质量目标,通过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提出作业技术活动方案;D等于施工,即进行质量计划目标和施工方案的交底,落实相关条件并按质量计划的目标所确定的程序和方法展开作业技术活动;C等于检查,首先是检查有没有严格按照预定的施工方案认真执行,其次是检查实际的施工结果是否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A等于处理,即对检验中发现偏离目标值的纠偏及改正,包括应急措施、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途径。

图1PDCA循环上升图

3.1.3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选择最优化的施工方式

在施工材料控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检测施工时所需要的原材料,建筑构件以及施工设备等的质量。质量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物质基础。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关,把紧材料的采购关,检验关以及使用关,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

3.2工程项目策划

工程项目策划是指项目业主或策划人员根据业主投资设想与总目标要求,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对项目建设活动的整体策略进行运筹规划,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全过程作预先的考虑和设想。

3.2.1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主要环节

投资机会研究、投资方案构思、目标设计、方案策划、可行性研究。

图2项目累计投资及其影响曲线

3.2.2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重要性

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意义:项目构思和项目目标的确立可解决项目的方向性问题。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工作具有的全局性影响。

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作用:构思工程项目系统框架、形成项目的竞争优势、决策保证作用、项目计划的依据、预测的作用、项目管理创新作用。

3.3建筑企业成本管理

3.3.1做好项目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项目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可以根据内部承包合同确定目标的成本。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生产要素的配置等情况,做好每月、每季度的计划,并计算出成本投入和利润来作为控制施工过程中生产成本的依据。 3.3.2强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完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

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情,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全体人员参与。全员成本管理不仅要在思想上加强成本费用节约意识,而且要在制度上加以强化。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和培训加强全员成本意识,另一方面是完善相关责任制度。要把项目的成本目标逐项分解到各项目班子、项目成本工作人员及全体职工中,让每一单项工程都要降低成本费用标准,每一项工作要制定费用标准,节奖超罚,用制度来培养和强化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通过对全体员工的培训教育和制度约束来达到人人具有经济观念、效益观念,增强成本控制增长和促进成本降低的观念。

3.3.3科学管理成本信息化

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是项目部管理好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的必要手段。要使成本项目管理良好,可以适时的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随着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的不断增加,各部门要处理的信息就增加,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成本管理能够使其方便快捷,同时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来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

3.3.4建筑企业具体成本控制

(1)决策阶段的成本

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考察,对项目进行策划、对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实现项目的最优化。虽然项目的决策阶段所需投入费用很少,但对于整个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设计阶段的成本

设计阶段的成本包括项目方案设计成本、计划成本、招投标成本、管理成本和施工前准备的成本。这阶段对成本的影响很大,设计的项目直接影响房产项目的成本控制。

(3)施工阶段的成本

施工阶段的成本是房产开发项目建造过程所产生的费用,一般包括开工前准备费用、施工成本和竣工验收成本。该阶段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涉及到的方面多,影响广泛,受市场和政策影响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房产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4.结语

建筑经济与管理关系到建筑企业的发展好坏,关系到其市场竞争力,两者密不可分,要不断的做好建筑企业的质量、项目和成本管理工作,为建筑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申月红.分析建设市场现状 加强建设市场管理[J]建设经济

[2]齐全新.成本费用控制之我见.市场研究,2004年第10期

[3]殷卫星.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工程质量[J].中外建筑

建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浅析经济管理理论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

我国制定的发展路线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本身的社会体制民族特点才有了一条独特的、属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经济搞活、中国人民的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经济完全变了个样子,在效仿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中国人也不能偏离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不论是从发展上还是从民族特征上中国的未来到势必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世界发展的重点也势必是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因为社会主义道路比资本主义的发展性更强,更利于经济体系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很多企业开始过分效仿西方的经济体系,最终结果成了邯郸学步丢掉了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企业被同化最终成为被吞并的结局,因此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体系才是企业经济发展的真正出路。

1.理论与大方向行的差异

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现实情况并不理想,一味的照搬照抄西方的经济发展体制是不可取的,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经济相对是薄弱的环节,并不像西方以经济为基础开展劳动力充分利用,其实在经济上来说所有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产量最大化和劳动力的最大化,因此即使体系不同我们国家企业的发展依旧可以学习西方企业的一部分先进经济文化,但是这种学习是要在认清楚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不要忘记企业是生存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属于社会主义,一味的生搬硬套资本主义社会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不正确的,经验是要学习的但是仅仅是在理论上了解西方经济发展的利弊,不要在实际行动上完全效仿西方的经济体系发展,以免迷失自己的道路。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民营企业是比重很大的一部分,因此民营企业有正确的其营业经济管理细则就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合适的经济管理办法能引导企业经济的正常化发展,做到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进化的最终目的,同时也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体系发展。因此我们中国的企业要走合适自己的经济发展路线。

2.理论进行与实际进行的差别

在宏观经济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就是IS-LM模型,该模型为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同时也决定了均衡的市场利率和产出,根据该理论模型,市场利率是由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共同决定,利率的自由浮动在宏观经济理论中起到关键作用,其逻辑如下:经济过热,政府要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IS-LM,首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出售政府债券,收回货币,货币供给减少,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投资下降,进而产出下降,最后经济降温。可以看出,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市场利率,达到政府的经济目的,但在建立IS-LM模型时,货币市场均衡却出现了问题,传统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和收入成正比,提出投机动机是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最大贡献,正是投机动机的存在,使利率介入货币需求理论,为建立IS-LM模型奠定了基础,可以这样讲,没有投机动机就没有Is-LM模型,西方国家由于拥有发达的证券市场,提出投机动机是符合其经济特征的,但在我国,这样的经济理论却与实际相背离,我国证券市场一方面起步晚,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管制的存在,市场规模及在居民中的影响远不及西方国家,居民以投机动机持有货币的数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一旦没有投机动机,那么IS-LM模型在我国将不复存在,更别说用来指导实践了。

3.宏观经济理论前提条件的差异从私密开始

西方经济理论就把资本主义趋利行为发挥到了极致,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宏观经济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就是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由于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消费减少,投资减少,利率极低,居民普遍持有现金,这样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这就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三大心理规律正是资本主义趋利行为的反映,是以西方长期以来的资本主义精神为基础。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西方民族在经过宗教改革以后形成的基督教新教中,某些教派(如加尔文和清教教派)的宗教理论一勤奋地恪守天职和对财富的合法占有,演变成一种经济价值观,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这种资本主义精神有利于人们的经济行为,促使资本主义企业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译本中,译者也作了精辟的论述,该书精巧深刻地揭示了加尔文教义对18世纪美洲新大陆资本主义兴起的催化和诱变作用。韦伯认为,新教伦理原本宣扬禁欲苦行,消极地逼迫教徒对天生原罪作终生阡悔洗刷,笃信命运前定说,并对奢华懒惰风气严加惩戒,视同魔鬼。这种欧洲舶来的,比老教更纯粹,更偏激的教义逐渐不得人心,不利于新英格兰地区移民开发新大陆的进取要求和内部团结,不久便由一些宗教领袖点化改造,生出新意。他们将苦行僧式的世俗劳作和克己赎罪,同上帝选民重建理想世界的神圣天职结合起来,转而强调通过勤俭致富达到拯救灵魂。

4.经济管理理论在建筑企业的应用

在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有一种与所有人联系紧密的企业脱颖而出,几乎领导了整个企业市场,那就是建筑行业企业,不论是开发房地产的开发商单位,还是工程施工的建筑单位,建筑个人化企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盛,因此在这一领导企业上就代表了我国大多数民营型企业,因此笔者就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注意事项进行浅析。

4.1建筑企业的经济

建筑企业的市场化经济是和建筑施工所关联的,因此建筑企业对于社会大环境的了解就和中国建筑市场的关系紧密,正确的经济管理模式能够为建筑企业谋得更多的利益。当即社会的建筑企业经济管理比较杂乱,几乎生搬硬套西方某些企业的套路,却并没有意识到在社会主义国家采取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因此国家为了遏制房价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定,限制国内建筑企业成为民营企业经济的毒瘤。

4.2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

建筑企业更应该注重经济管理,因为一个建筑企业的资金流动量是巨大的,因此对于经济的把握上更要用心严格地对待,因为市场经济化的原因国内的建筑企业大多存在手续不全就可以开始施工,资金走向不明确、售房手续不全就开始出售楼盘等一系列问题,这都是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不严谨的结果。

4.3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办法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例2

文中所称私营建筑经济是指:纯粹私营经济+国有或集体经济中属于私营经济的成份+名为国有或集体实为私营的建筑经济。

一、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一)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是我国私营经济大发展的必然要求

私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来源。改革开放20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在并不宽松的市场环境下,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7%,明显高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集体经济8%,国有经济4%)。1993-1996年间,私营经济的工商税收增长5倍以上,已经成为各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劳动就业的重心已向非公有经济转移。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条件。

由于建筑业和建筑产品具有特殊性以及“所有制歧视”的存在等原因,使得私营建筑经济发展与私营工商业相比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但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并促进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

(二)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是建筑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1、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是由建筑业具有“二元性”特点所决定的。建筑业的“二元性”特点表现在:

(1)一方面,国家把建筑业与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并列,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但另一方面,建筑业又属于竞争性行业。1984年,在全国城市经济中,建筑业率先进行了改革,建筑业企业被率先推向市场。十几年来,国家不仅没有给建筑业以优惠政策,而且仍然将之作为完成基本建设任务的“工具”,在资源配置、价格改革、政策法规制定和建筑市场规范等方面严重滞后,使建筑业企业在“压级压价、垫资承包、拖欠工程款”的恶性竞争环境下艰难度日。

(2)一方面,随着我国一大批工业、能源、交通等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尤其面对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挑战,对建筑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建筑业从整体上说,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粗放型产业。建筑业仍然没有摆脱“四低一易”的特点:即资本有机构成低、生产工业化程度低、服务社会化水平低、建筑市场准入的门槛低。因而使得私营建筑业企业容易进入建筑市场,容易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3)一方面,公有建筑经济(国有+集体)在建筑经济总量中仍然处于主体地位,还在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另一方面,大多数国有建筑业企业产权不明、权责不清、包袱沉重、亏损严重、效益低下;而私营建筑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日益显示出其生机活力。私营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国有建筑企业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而产权改革是改革的关键,国有建筑企业的前途取决于产权改革的成败。因此,私营建筑经济是建筑业深化改革的结果,反过来,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又促进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

总之,由于建筑业属于一般竞争性产业,国有经济要逐步从这一产业退出,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留下更大的空间;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市场进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再加上私营建筑经济较国有经济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发展私营建筑经济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建筑业生产力的二元性决定了所有制的二元性,即必须在发展国有建筑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

2、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已经具有较为深厚的现实基础。就量的概念而言,在建筑经济总量中,非国有经济已经占有较大份额。据统计,在1997年建筑业总产值中,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已达到63.7%。私营建筑经济的现实基础更主要地还表现在质的方面:

(1)近几年新成立的一批建筑业企业,尤其建筑装饰装修、地基处理、综合布线、建筑防水、消防工程施工等专业企业,成为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最具活力的重要力量。

(2)在国有建筑经济中孕育着私营建筑经济的成份。国有企业通过改制,使“原国有企业”已经改性,从而增加了私营建筑经济的成份。有的已经上市,其产权已属股民所有;有的已由职工一次性买断,变成民有民营企业;有的由职工参股;有的实行租赁、承包经营,特别是有的经营者买断了中小国有尤其是集体建筑企业,变成了私营企业。

此外,在国有建筑企业中,还存在着如下三种情形:一是一些企业经理以改制为名,将有效的国有资产“重组”,成立新的公司,由自己或亲属控股,并兼任董事长或总经理。他们将以国有企业名义承包的工程,尤其是资金到位、利润丰厚的“肥活”,交由“自己”的公司施工。这样实际上是将企业的有效资产和利润实现了由“公”到“私”的“双转移”。二是一些国有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名,打着国有企业的招牌,只负盈,不负亏(实际也负不了亏)。项目盈了,狠捞;项目亏了,也捞。导致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寺庙穷、和尚愁、方丈富的现象。三是一些企业之外的人,以国有企业某某工程处或项目部的名义,以交上一点象征性的“管理费”为条件,挂靠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牌子,冒国有之名,行个人之实。这些现象的存在,事实上使许多国有建筑企业包括一些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已经成为一捅即破的“空壳”。国有建筑企业中存在的为数不少的这些人,实际上成了国有建筑企业为自己培养的“掘墓人”。就是这些人,就是利用这些手段,在几年中就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3)大量存在的名为国有或集体,实为私营的建筑企业已经成为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有利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有利于消除私靠乱挂、出卖资质、垫资承包、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等建筑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三)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符合发达工业化国家建筑业发展的规律

从发达工业化国家建筑业发展的规律来看,私营建筑经济应大力发展,国有资本可以从建筑业产业中退出。如日本在明治时期及其以前创立的23家主要建设公司中,有22家属私营企业,占96%,只有大成建设公司由大仑组商会(属行业协会团体,而非政府)创立。私营建筑企业由于自身具有灵活的机制和旺盛的生命力,而经久不衰。被称为日本五大超级建筑公司的清水建设、鹿岛建设、大成建设和大林组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竹中工务店创立于1610年,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但至今仍然保持着蓬勃生机。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几十年前就基本上没有了国有建筑企业。我们也应当结合建国以来建筑业的发展史,认真研究国外的做法,改造我们的建筑企业所有制结构。

二、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主要障碍、政策措施及发展趋势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私营建筑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阻力,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一)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主要障碍1、从外部来看,主要存在着观念和市场环境两大障碍。观念障碍———概括起来有“三论”,它是制约中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具体表现为:

(1)“对立论”,即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把私营建筑经济看作“异己”,加以排斥;

(2)“担心论”,即担心私营经济发展过快,会影响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担心工程质量干不好、债务债权还不了,等等;

(3)“唯心论”,即看不到私营建筑经济发展已经具有雄厚的现实基础,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看不到私营建筑经济所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市场障碍———概括起来是“三个缺乏”。(1)缺乏有效保护私营建筑经济合法财产的法制环境。尤其一些管理部门对私有建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乱报销的“五乱”现象比国有企业更严重。(2)缺乏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在市场准入、资质审批、招标投标等方面,私营建筑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所有制歧视。(3)缺乏提供服务的社会环境。目前,私营建筑企业在银行贷款、员工培训、职工职称评定、申报户口等方面受到不应有的、很“严格的”限制。

思想认识和市场环境存在的种种障碍,严重阻碍了私营建筑经济的大力发展。

2、从私营建筑经济自身来看,制约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为“三大缺陷”:

(1)家庭化的管理模式和独裁型的决策方式,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在企业发展初期,权力高度集中的家庭化管理模式和个人专断的决策方式,能够高效地利用有限资本,调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但是,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任人唯亲的用人制度,使得私营建筑企业在家庭关系之外难以培植新的动力主体;个人专断的决策方式,由于受经营者自身知识、信息等方面的局限,而难以作出更正确的决策。因而,制约了企业的规模发展。

(2)较小的经营规模和单一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一是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滞后,规模很小。二是私营建筑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在融资能力和扩张能力方面受到限制,制约了企业规模难以迅速扩大。因而,使得私营建筑企业在抵御经营风险,参与市场竞争方面缺乏实力。

(3)经营策略上的短期行为及较低的技术和信用,是造成私营建筑企业承揽工程难的重要原因。我国私有建筑企业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比较严重。有的私营建筑企业不是依靠加强科学管理,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来获得经济利益,而是通过偷工减料、偷税漏税等各种不正当手段牟取利益,直接影响了私营建筑企业的信用和形象。

(二)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对策与措施

1、抓认识。就是要用党的十五大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全新观点,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把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提高到国有建筑企业改革能否深化,建筑业能否真正成为支柱产业的高度上来;要把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提高到能否抓住历史机遇,使建筑业得到大力发展的高度上来;要打破束缚私营经济发展的框框,只要不违背法律政策,就不要做任何限制。

2、抓改革。就是要深化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是改革产权制度,实现制度创新。国有小企业可以采取出售、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从而为私有建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3、抓政策。就是要全面落实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政策。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规划,为长期以来名不正、言不顺的“戴红帽”私营建筑企业“摘帽”正名,还原其本来面目,确立其法律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和发展私营建筑生产力。二是制定一切有利于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要为私营建筑企业在工商注册、资质审批、招标投标、跨地区跨部门施工、工程质量评优、企业贷款、企业改制,尤其是私营企业兼并、参股、收购国有中小建筑企业等方面,创造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破除所有制歧视,强化服务意识,提供各种咨询服务,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抓规范。就是要以克服私营建筑经济自身存在的缺陷为重点,抓规范。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和导向作用,引导私营企业明确市场定位,确定经营策略,壮大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二是要加强工商、税务、审计和工程质量监督,提高工程监理覆盖率,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充分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综合手段,消除私营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偷工减料、偷税漏税、掠夺经营、忽视质量等行为短期化问题,促进其向合法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三是要改变私营企业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

(1)在产权制度上,要从独资企业单一主体的产权结构向股份合作制和有限责任等多元化产权制度过渡;

(2)在企业管理上,要从传统的家庭化管理模式和独裁型决策机制向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过渡;

(3)在企业规模上,要从以中小企业为主逐步向公司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4)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要从劳动密集型、粗放型逐步向技术管理密集型、集约型过渡;

(5)在企业扩张上,要从仅仅依靠“一家一户”的资本积累转移到依靠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实行多元化融资上来;鼓励私营建筑经济参与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流动、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推动国有建筑企业改革的同时,壮大和发展私营建筑经济。

只要政策允许,并正确引导,这些“戴帽”的、“挂靠”的私营经济成份必将象火山爆发一样,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使私营建筑经济得到大力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建筑业的迅速发展。

(三)我国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整个私营经济的发展状况;二是我国整个建筑业的发展状况。只有整个私营经济和建筑业都发展了,才能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1、私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长期存在。对我国私营经济的存在期限,十二大后认为“从大局看,不用担心”,十三大报告认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始终,十四大报告认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命运,十五大报告认为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同兴亡。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私营经济存在的长期性。

2、建筑业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而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纵观工业化国家建筑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建筑业的发展同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工业化前,由于以农业为主体,因而不具备大力发展建筑业的要求和条件;工业化初期,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建筑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工业化阶段,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本阶段建筑业总量进一步加大;后工业化时期,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比重下降,随之,建筑业作为国有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历史使命也将完成。我国正处在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在这个较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建筑市场潜力巨大,建筑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私营建筑经济作为我国整个私营经济和整个建筑业中的一个很活跃的部分,也将长期存在并得到大力发展。如果把改革开放初期到1997年的20年间私营建筑经济从无到有、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作为“孕育”阶段的话,那么,以党的十五大为标志到下个世纪的前20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随着私营经济、私人投资的发展和增大,私营建筑经济将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例3

摘要:本文对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相关问题,以及对资金建设的实效性研究,为日后促进资金建设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宝贵的建议。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建筑企业在信息化时代下日渐崛起,得到迅猛的发展。本篇文章主要对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改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对相关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实效性

前言: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在新时代下发展迅猛,同时人们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而在建筑行业中,建筑企业的成本问题关系到建筑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其成本主要体现在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经济管理目标的有效制定,该目标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经济状况。在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中,资金的建设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建筑行业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在高投资中容易初选资金浪费和短缺的现象。因此本文对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的过程存在恶性循环问题

融资的过程存在恶性循环问题是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筑企业与其他企业和行业相比,是较为复杂和用时较长的企业。由此建筑企业在融资方面相较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激励的前提下,建筑企业逐渐扩大规模,而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对其进行支持,由此企业需要向银行贷款,而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资金问题必然又将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断向银行征求帮助便成了融资过程中的恶性循环问题。

(二)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中的资金短缺

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中的资金短缺是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在建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具有一定的规模下,企业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建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基础上,要不断的扩大建筑企业的规模,跟随新时代的步伐,促进建筑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而建筑企业在遭遇自身经济状况危机时不宜扩大企业的规模,但是目前建筑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会盲目的实现大规模建设流程,并按照施工前的计划方案进行施工,从而导致资金的困境不断加大,资金出现短缺。

(三)资金的调控力度不够

资金的调控力度不够是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都采取较为粗犷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对于资金建设的管理,并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制定,致使资金无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周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企业施工产生不良影响,如此粗犷的管理模式若不能够有效改善和解决,将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另外,负责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相对不足,专业技能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上两方面的原因造成资金浪费较为严重的后果。

二、改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的相关措施

(一)施工前要制定有计划性的合理方案

施工前要制定有计划性的合理方案是改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的主要措施。建筑企业在施工前的阶段制定有计划性的合理方案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施工前的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查程序,使规划能够有效详细的制定。合理方案的制定,必须要根据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对施工工具的认识情况进行制定,为保障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要在施工的不同环节中制定不同方案;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要举行公开公正的招标方式,在此过程中要保证招标方式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建筑企业施工分包商和相关的施工负责人要通过对方案的详细分析,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南京市浦口区建筑安装管理站遵循了施工前制定有计划性的方案,根据具体的实际操作和验证,从根本上避免资金浪费现象的产生。

(二)施工过程中要对预期方案中的成本进行控制

施工过程中要对预期方案中的成本进行控制是改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的重要措施。施工前所制定的合理方案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相应成本进行控制,对每一环节按照成本的预算进行划分,从而使资金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三)施工结束后要控制资金成本

施工结束后要控制资金成本是改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的关键措施。为了促进建筑企业资金建设的实效性,应该确实将严惩的制度落实到建筑企业的实处。施工结束后,要加强对工程竣工后的验收情况,严格按照国家对建筑工程相关标准的要求执行,同时要提高竣工后的结算效率,对资金建设进行有计划和有效的制定。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负责资金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提升资金的利用率。南京市浦口区建筑安装管理站将施工结束后控制资金成本的方法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根据对资金建设的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金的浪费情况。

三、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建筑企业若想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建筑行业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重视资金的有效运用,资金建设作为建筑企业进步与发展的核心,在建筑企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中的资金短缺以及资金的调控力度不够等方面对建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从施工前要制定有计划性的合理方案、施工过程中要对预期方案中的成本进行控制以及施工结束后要控制资金成本等方面对改善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的相关措施进行探讨,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婷.探索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实效性[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5(01):37-38.

[2]任立坤.探索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实效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7(05):40.

建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建筑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实效性完善思路

就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建筑行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蓬勃发展的建筑行业也随之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例如如果资金的建设管理不到位,一方面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建筑企业可能会在施工的过程中以次充好,影响建筑的施工质量。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建筑资金建设的实效性措施。

一、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目前状况

目前国内的建筑经济管理与国外的管理相比较而言,存在比较明显的漏洞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经济管理的固有模式缺乏创新,难以与目前的市场发展相互适应;(2)建筑经济中对于扩大建筑规模、增大建筑数量的投资比较多,建筑行业出现了盲目的扩建;(3)作为建筑企业,在扩大建筑的过程中,资金的筹集比较困难,资金链难以保证;(4)建筑领域在施工之前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增加了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压力。

(一)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现代化建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建筑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求,严重阻碍了现代化建筑企业的发展。建筑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建筑经济管理模式,其主要表现是企业经济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素养不高,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一般而言,建筑资金管理不仅对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目前部分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重复建设以及过度浪费等现象,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导致企业工作效率严重下降,不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盲目扩张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

一般由于经济利益的影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会对建筑工程的规模以及数量进行盲目扩张,由于建筑施工项目较多,会给建筑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导致企业无法负担庞大的建设资金[2]。另外,部分建筑企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实际的发展水平不够重视,导致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实效性不能充分有效发挥。

(三)资金筹集能力不足

我国建筑企业在施工时,由于建设施工的工期较长,要想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并使其能够按时竣工,建筑企业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不断注入资金,这样往往会导致建筑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不足,致使建筑施工的环节发生脱节现象出现,无法按时保质竣工,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严重的影响。另外,由于受国家相关的经济政策的影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无法再短期内筹集较多的建设资金,因此对建设资金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

(四)建设资金需在正式施工前支付

一般由于建筑工程的建设的工期较长,并且建筑规模较大,因此建筑企业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金不足和资金短缺的现象。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中,建筑企业都必须要有效管理好建设资金,以此来有效减轻建筑企业的资金压力。建筑施工的资金运用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每一项施工建设都需要进行多项准备,只有资金充足并及时到位,施工建设工作才能圆满顺利的进行下去。而在施工的初期,施工单位不需要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进行施工,建筑投资方必须在施工正是开始前,按照整个资金投入的比例,预先支付一定的施工前资金。在施工建设顺利完成之后,还要定期进行资金的落实,确保施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衔接,确保施工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不影响整体的建筑施工。

二、进行资金建设的有效性举措

建筑企业的整个设计、施工过程都需要依靠大量的资金,而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这笔资金的费用并不是小数目,因此,需要进行有效性的管理,才能确保建筑施工顺利完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一)合理制定施工方案

建筑施工需要符合投资方的投资要求,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在施工建设之前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一个科学的施工方案是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首先,施工之前的设计人员要对施工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其次,要对施工的现场进行实地勘探,勘探当地的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环境气候等综合性的因素,并对可能影响建筑施工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抵御方案;再次,各个部门之间要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商,做到资源和数据构想,必将一项建筑施工工作需要涉及到各个部门;最后,要在制定的多个设计方案中进行反复的对比和分析,最终选择最具有施工实效性的方案作为施工设计的蓝本。

(二)加大建筑施工中成本管理的力度

成本管理作为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其效果与建筑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建筑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要加大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的力度,确保施工的各环节能够按时按量完成,从而有效缩短施工工期,节省建筑成本。对建筑经济管理中的相关事项进行完善,必须要改变相关人员的资源管理理念,同时对施工环境加以重视,重视控制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工作,以此来有效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效率,不断提升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的实效性。

(三)加强成本控制,进行风险管理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例4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各种环境均得到了不断的改善。这些时代背景中环境因素的极大改变,给当代国内社会主义新城镇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创造了巨大的契机。在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国内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一路高歌,并逐渐成为了现代城镇化建设中的关键企业力量。建筑工程由于施工总量大、经济业务复杂、权益关系多等因素的存在,使建筑工程不但成为近年来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不断优化与科学化的重点领域,而且成为了国家政策管控、经济事项监管的重要行业。因此,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建筑工程行业营造了良好环境,不断借助国家经济财力助推该行业发展,将能够在促进该领域发展基础上,实现建筑工程行业整体效能的增强。然而,尽管国家已经对招投标制度、税收财政制度等加以完善,但却在建筑工程实践领域中出现了大量违反法律与法规的经济问题。因此,不断重视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以此净化该行业环境,并让其释放更加产能服务社会,将成为一个极具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关于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内容的思考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的要点与内容应当从两个方面加以关注,其一在于对经济事项发生本身的关注程度应当增强,其二在于对经济事项管控风险内容应当增强。针对经济事项发生本身的关注程度增强则应当集中于对经济发生过程中的形式加以关注。建筑工程行业由于自身主观性的特点,让招投标管理办法、总分包管理办法成为了容易出现问题的主要漏洞。而这些漏洞的出现与延伸,将不但会造成建筑工程单位出现较为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而且还会产生经济利益上的交换与流失。这一现象的存在将不但会给建筑工程企业带来巨大的不必要成本和经济资源流失,而且会给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带来挑战,最终会导致建筑工程行业出现不良风气,不利于该行业的成长。针对经济事项管控风险内容则应当集中于对经济事项合法合规性与经济效益原则之间的权衡。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不但强调对于风险的减少和规避,而且还强调于对风险的使用和对冲。但是,这些对于风险控制的使用方法均需要建立在合法合规层面。然而,当前较多建筑行业企业却为了一己私利与国家相关制度与规章抗衡,从而造成了对他人权利及社会利益的侵害。因此,针对这些事件的产生与发生,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应当积极关注相关法律、企业规章、财务制度等,将记载于纸质文件的内容进行定期审查与管理,以此提升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的水平。

二、对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提出的建议

在上文中作者对建筑工程管理风险控制的两个侧重点加以研究。为保障上述两个目标及内容得到有效的风险管控,还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较为科学风险管理机制:第一,建立科学系统的经济风险管理机制。为了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风险控制的水平,现代企业应当积极建立起较为完善与科学的经济风险管理机制,为风险控制在经济管理中发挥作用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首先应当结果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现有公司经济业务发生实际环境,开展分项目自查、清理历史尾款、开展财务审计等,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发现风险所在。其次还应当制定应对风险的管理策略与方法,让风险在形成之后快速得到控制,并从经济学角度、财务学角度对其加以消除和改变。通过这两种途径与方法,来促使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水平的提升。第二,建立优质的经济风险管理队伍。人才作为二十一世纪最为先进生产力,其将会是现代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资源。对于建筑工程行业而言,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多年以来多坚持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对现代科学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十分不利。为此,应当针对现有国内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环境,积极培育优质人才队伍,让人才能够利用对于实际经济问题的思考、应用经济风险的管控功能来不断促使现代建筑工程行业整体经济管理风险控制水平的提升。

三、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国内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整体环境依旧不容乐观,产生因素不但来源于建筑工程行业客观因素与特点,而且来自原对于经济事项管理的重视力度、管理方法等均存在不足。为此,在本文中作者首先针对国内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背景开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的要点及内容展开研究,最终提出了些许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的途径与对策。利用本文的研究作者谨此希望能够为国内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意识与水平的提升做出自身贡献。

作者:李洁 单位:唐山空港城临空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例5

1加大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的建设

企业拥有健全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是实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达到预期效果的基本保证。建筑企业要对成本管理机构的设置进行优化,明确各部门职能,具体到每个人的职责分工都要明确,充分发挥各个系统人员的作用,使各部门之前通力合作,提高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效率效果,使企业内部成本管理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2加强资金管控意识,提高业务人员水平

要想做好资金管理,必须先从思想上下功夫。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使人措不及防,没有准备,因此必须提高业务人员的资金管控意识,提高业务人员处理风险水平,遇到特殊情况能够对资金进行有效的调控,避免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同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成本管理方面的培训,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成本控制、资金管控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成本管理意识,为企业资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3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

施工资金的使用一定要有一个科学合理地计划,根据每个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方案,依靠这些方案来降低消耗,控制成本,节约资金。在进行建设经济管理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对环境做详细的调查研究,尽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比如在施工前对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经济性都要进行综合考虑,对资金使用有一个合理的规划,通过对每个环节的工作的细化,选择最优方案,使各个阶段的数据准确、科学,能够将施工过程的资金走向更加明朗、清楚、具体、避免浪费。

4加强施工期间的资金管理保证合同

在施工之前都能完成相关的审查程序,做好开工前的项目策划工作,根据项目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实际考察调研,经过各个部门的研究,修订,选择最佳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设计最优的施工组织计划,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细化到每个施工工序,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一般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的成本和分包成本要占整个项目成本造价的80%以上,因此做好这两部分的成本控制尤为重要。首先采用招标的模式对材料商和分包商进行筛选,选择那些诚信、质量比较好的,价格比较合理的合作者。对那些不需要招标的材料和设备,购买前首先要做市场调查,比质比价,货比三家,进场时也要把好质量关,进场后也要做好材料设备的保养和存放,防止因保存、保养不当造成材料和设备的损坏,丢失,失效,质量下降等。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基础上最大限度控制工程成本,施工中根据施工前计划好的预期方案保质、保量的进行施工,保证不无故延长工期,没有质量不合格品导致的返工,不发生安全事故,就是为企业节约资金。那些一味追求低成本而忽视安全质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的,不但不能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还会因为他们的行为造成更大的损失,质量不达标,出现安全事故,不但经济造成损失,还会使企业名誉受损。要把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为施工进度提供保障。对施工中过程中用到的设备材料严格控制,尽量提高设备使用率,防止设备闲置,材料进场质量也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严禁使用过程中造成各种浪费,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发现隐患要彻底整改,降低成本风险。

5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和成本考核制度

成本核算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整个建筑企业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而成本考核是对整个成本管理过程的监督与激励,有利于成本管理的开展,因此要做好建筑经理成本管理必须严格执行这两项制度。在成本核算时要避免出现概念不清的现象,不能随意改变程序,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与标准,采用正确核算方法,认真核算,尽可能地避免误差。强化建筑经济成本运行的监督,明确监督执行主体,采用多种监督方式,确保监督的实效性。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竞聘上岗,统一管理,对那些成本控制好的,实现企业利润目标的项目管理人员实行项目兑现制度,以此激发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从而激励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在施工结束后要加强竣工验收,提高结算效率,争取早日回收资金。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例6

一、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措施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企业应结合现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管理手段采取相应措施,使得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现状得以改善。首先,先进的理念可以指导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摒弃不正确的理念。确立有前瞻性的、全面的、动态的成本管理意识。切实做好各项预防措施,积极采取有效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控制措施,从思想上重视对于成本管理出现问题的预防。切实做好将成本管理理念全面贯彻整个工程施工过程,采取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指导工作,对成本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注重工程施工过程中隐性成本的控制。其次,废除不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参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项先进制度,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完善的制度可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是建筑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工作。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企业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将管理制度切实贯彻实施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重视监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做好成本管理的监督工作,尤其是加强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监督。对于工作懈怠、出现问题的员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引起更大的问题。合理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体制,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在加强企业内部部门竞争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的运用竞争的理念加强项目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的竞争。在项目施工前,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充分运用竞争的方式,选择最合适的施工单位,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再次,不断提升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的工作人员是进行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动力。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定期对员工进行工作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增强项目人员的责任感,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加强对工程施工所用材料的控制。工程所用材料的成本控制是整个成本控制工作的关键。企业应对工程所需材料进行预算,制作详细的工程材料使用清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清单所列进行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预防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任意破坏与浪费。对于超出清单所列的材料,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申报。不断加强对职工成本管理意识理念的培养,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能力的培训,加强员工成本控制的责任心;与市场经济条件相结合,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管理理念,革新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严格的奖惩体制与监管体制;控制工程使用材料的成本。这些都是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

二、结语

加强建筑企业的经济成本控制是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关键。针对企业经济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正确合理的措施,才能保障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谭小翠 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例7

(一)私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增加时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力童和重要来源

据统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私营建筑经济年增长率为巧%以上,明显高于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发展速度(国有经济4%,集体经济8%)。私营建筑经济的工商税收增长五倍以上,已经成为各级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劳动就业的重心已向私营建筑经济转移。

(二)私营建筑经济是建筑业深化改革的结果,反过来,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又促进公有制建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公有制建筑经济在建筑经济总量中仍处于主体地位,还在发挥着主导作用,但由于大多数国有建筑企业机制不活、权责不清、包袱沉重、人才流失、亏损严重、效益低下等原因,已制约了国有建筑企业的发展。而私营建筑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诞生,又随着市场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因此私营建筑企业日益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同时,对国有建筑企业形成越来越大的冲击力。对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有利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秋序

目前,建筑市场中国有民营出卖营业执照和资质、挂户、垫资承包、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各级政府管理与治理的重点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有助于这类问题的解决。

二、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一)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用党的十六大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观点,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把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提高到国有建筑企业能否深化、建筑业能否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高度上来;把重视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提高到能否切实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上来。因此,要充分认识到私营建筑经济已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宣传和政策上为私营经济保驾护航。

(二)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政策

1.制定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长远发展规划,为最大限度地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确立目标和指明方向。

2.制定一切有利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在工商注册、资质审批、招投标、工程质量评比、工程安全评定、企业贷款、用人用工等方面,创造公平、公正、平等竟争的市场环境。

3.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提供各种咨询服务,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做好和加强私营建筑企业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其遵规守纪、稳定持续地发展

1.正确指导私营建筑企业的市场定位,确定经营策略,不断地壮大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竟争。

2.工商、税务、城管、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管理,充分利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消除私营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偷税漏税、偷工减料、掠夺经营、忽视质量与安全的短期化行为,促进其向规范化和持续化方向发展。

3.建立长效机制,改变私营建筑企业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从单一产权结构向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转变;从传统家庭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从经营增长方式上,从劳动密集型、粗放型逐步向技术管理型、集约型转变等。

三、我国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趋势

1.私营建筑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长期存在。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例8

新经济是一种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经济类型,它包含了网络经济与信息经济。建筑在此背景下就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工作也应该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技术,通过数字化模式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与效果。

(2)管理模式也发生重大转变

新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原先的那种财务管理模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很多建筑企业都改变了那种纵向的、层级化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转而采用了一种扁平化组织结构。它可以减少企业层级,发挥出民主化管理的作用。

(3)重视风险管理工作

新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各种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国际资本流动性加大。建筑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财务管理风险。因此,建筑企业要想在此背景下赢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工作。

二新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分析

(1)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够高

新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实行的是一种新型网络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这就需要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拥有较为全面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还没有达到新经济的财务管理要求,无法很好的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2)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实施都需要配套的规章制度。但是,很多建筑企业即使制定了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实际执行的力度严重不足,监督管理无法收获应有的效果。一些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严格按照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财务预算,导致了一些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影响到企业经营质量的提高与业绩改善。

(3)财务控制基础不够强大

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财务控制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现金管理等几个方面。新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的存货数量偏多,从而影响了资金周转速度,还有些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过多而造成了不少的坏账和呆账。有些建筑企业还不够重视材料管理,从而影响了质量,造成资源浪费。

(4)职能部门的责权利不清晰

建筑企业各个不同职能部门的职权不清晰,很多部门有权无责,从而导致了权力滥用。也有些部门是无权有责,但这只能形成一种无人负责的场景,很多责任由于缺乏权力而难以落实到位。此外,一些建筑企业还缺乏责任追究制,容易导致资产流失,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效果。

三新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路径

(1)树立起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

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很多建筑企业应该把财务管理重点由传统的物资资本管理转向知识技术类无形资产管理。这就需要建筑企业以人为本,让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仅设定为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润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而是更应该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出发,制定一个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让智力资本能够积极参与到利润分配当中来。这是因为在新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其所遭遇的竞争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各种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此外,建筑企业还应该针对自己生产周期长的行业特点,树立起货币时间价值的观念,确保企业利润与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2)坚持网络化的财务管理方向

新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应该实施信息化、网络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主要就是以信息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作为特征,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并以财务管理作为基本目标,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企业财务管理的一种方式。这就可以让建筑企业在最快的速度以内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基于此来做出一些适当的财务决策。应该来说,现代化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网络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高度集成性与信息共享性特征,还采取了一种柔性管理模式,从而推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进程。事实上,建筑企业通过采取网络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拓展财务管理空间,并进一步强化财务监督与控制,最终提升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整体水平,让建筑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发展要求。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建筑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控制行为。它要求建筑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与相关市场信息,对企业的各种财务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从而努力实现企业制定的既定财务战略目标。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在企业内部实施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工作,协调内部各个部门间的矛盾与冲突,对财务资源与非财务资源进行综合性考虑,在企业内部实施综合且全面的预算管理。建筑企业的这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应该是一种动态实时的预算控制与流程控制,这样,就可以让建筑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处于一种长期有效的控制状态之下。此外,由于建筑企业流动性较大,因此,我们可以实施会计委派制,落实各项审计与监督制度,让企业的财务监督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建筑企业还需要加强财务控制,防止各种财务危机的发生。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例9

(二)强化工程施工索赔能力现代建筑企业规避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施工索赔,它是合同法赋予施工企业的权利。施工企业因招标单位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付出的额外费用或损失,可以通过启动索赔程序来弥补损失。它是承包建筑企业保护自己并获取利益的一个有效手段。要求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能全面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且熟悉相关的建筑法规与合约。能够全方位捕捉存在的工程索赔机会,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出合法的施工索赔。

二、完善建筑标准

在研究、实践和检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指标即得到所谓的建筑标准,建筑标准在颁发的时候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如专业标准、国建标准、地方标准等。同时以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建筑标准划分为:产品标准、超前标准、超前标准、控制标准等等。建筑业之所以能为社会产出符合市场的要求且能满足人们对生活基本需求的建筑商品,关键是在于各项建筑标准的制定。同时在控制建筑成本以及保障建筑质量过程中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做好建筑节能的优化

建筑经济管理论文例10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

我国建筑市场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有很多企业将盈利作为唯一的目标,同时由于监理企业没有认识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不仅造成监理企业的损失,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也会产生影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外,由于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在施工之前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与控制工作,所以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很容易对工程的工期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造成成本损失。

2.缺乏科学的经济成本管理体系。

由于在思想观念上缺乏对经济成本管理的客观认识,因此在制度和体系的建设方面并不完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国外的管理理念开始进入到我国国内的市场,对于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如果不能着眼于长远的利益,进行成本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必然会造成企业成本管理的缺失,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受到极大影响。

3.缺乏科学的管理目标和考核机制。

有的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很难对项目管理的目标进行科学的设置。同时,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目标的设定与工程实际的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不能从实际出发设置合理的目标,对企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另外,有很多企业都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考核机制,在管理权力和岗位职责权限方面不够明确,无法对成本管理的效率进行科学化的评价,因此也无法为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对于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加强建筑成本管理的对策

1.做好成本核算以及监督管理工作。

成本核算是开展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如果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则无法保证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成本核算部门必须要将成本分析考核的具体职责和目标进行明确,并且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不同岗位上的人员各司其职,保证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监理企业对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进度和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的同时,要加强对成本核算的监督与管理,对现有的核算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促进经济成本管理效率的提升。

2.科学的选择施工队伍。

经济成本管理是贯穿于建筑工程始终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施工队伍的素质水平对于工程项目经济成本管理的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施工队伍的选择。一方面要优化施工队伍的选择目标,引进先进的招标管理体制,根据综合考核的结果和招标合同的要求,科学的选择施工队伍。另一方面,要在招标的过程中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严格考核,严把质量关,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并且汇报经济成本管理的结果,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依据。

3.加强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建筑企业要注重加强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不仅要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要通过激励机制的建设与完善,激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同时,要着重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培养,使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客观、严肃的处理经济成本管理的事项,保证成本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