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工厂品质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1:18

工厂品质论文

工厂品质论文例1

笔者认为,谈企业文化首先要谈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在实践中,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我们都要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厦门卷烟厂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此,不敢有丝毫麻痹。笔者感觉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都是一个如履薄冰、负重前行的过程。近几年,厦门卷烟厂的经济效益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高喊科技兴国、为社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等口号,这种做法显然偏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好高骛远是会耽搁企业发展前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俗话说,有用就是真理。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落地,不能扎根,徒剩一堆美丽的辞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经营理念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曾经有人说,中国的品牌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无论这句话有多少水分,但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品牌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地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由此可见,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品牌谈文化,而要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企业文化,这也是厦烟人的经营理念。

产品是品牌的实物载体,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厦门卷烟厂视质量为生命,高度重视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观质量,一直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塑企业优秀的品牌。近年来,厦门卷烟厂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不仅要求结果出精品,更追求过程出精品。1998年导入ISO9002—94版质量认证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1998年第四车间被评为“全国样板车间”;1999年第一、三车间被评为“福建省样板车间”,设备管理达到国家二级管理标准;2001年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换版——ISO9001-2000版,进一步规范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在行业内首创产品开发过程质量控制的“五书”制度,即:产品设计和开发建议书、任务书、策划书、鉴定书、批量投产准许书,以此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2000年以来,厦门卷烟厂大力实施品牌、营销、管理和服务“四大工程”,夯实产品、市场、管理和服务“四大基础”,不断提高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目前,厦门卷烟厂正在进行新厂建设,投资8亿元,力创七个一流:管理一流,工艺一流,产品一流,效益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力戒两个一流:花费一流,享受一流。要求每个员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形成“现场就是市场,做过程精品,每一道工序质量零缺陷”的认识,从单一追求结果到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厦门卷烟厂还特别注重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烟草研究机构和烟草公司开展技术合作,1986年率先与美国雷诺士烟草企业(现为日本烟草)开展合作,以此提高企业管理、工艺、技术水平。“十五”期间,厦门卷烟厂制定了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即向烟草行业同等规模中最具竞争潜力、最有活力的企业行列迈进。

总结厦门卷烟厂的经营理念,笔者认为厦门卷烟厂是在实践中塑造一种适合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它必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人本素质管理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近几年来,一些颇具远见卓识的企业领导者都尝试着从资本管理向“二本论”管理转变,“二本论”管理即资本管理加人本管理。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此,厦门卷烟厂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每创造、培育一个更高档次的品牌,就标志着其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厦烟人很清楚,企业综合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创造出新品牌来,即使创造出来了也不可能培育起来。企业界有人形象地把靠吹捧走红的企业品牌比作“螃蟹”,意思是经不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一红就死。所以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厦门卷烟厂决不做一红就死的“螃蟹”。厦门卷烟厂创建于1954年,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如果从其前身华康烟厂(解放前的一个私营企业)算起,历史就更长了。经过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厦门成为经济特区以后,厦门卷烟厂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充分发挥特区的两大优势——区域和政策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今天,厦门卷烟厂的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烟草企业先进行列,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前15位左右,是烟草行业“36家重点发展企业”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企业素质、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厦门卷烟厂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厦门卷烟厂要求企业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厦门卷烟厂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转贴于

(四)狠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我们认为,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从宏观层面讲,具有厦门卷烟厂的国情特色,但从微观上讲,并没有中外企业之别。企业机制搞活无非就是解决“原动力”的问题,而“原动力”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制”。基于这种考虑,从2000年开始,厦门卷烟厂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为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新厂搬迁后,聘请了一家国内外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结合管理流程再造,要求他们设计出既符合国情、厂情,又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要求,还符合员工利益的崭新的运行机制。全方位、脱胎换骨地搭建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舞台,提升厦门卷烟厂的整体综合素质。

四、企业文化的内核——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是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一)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厦门卷烟厂在企业中经常传播6种文化,责权文化、亲和文化、制度文化、乐观进取文化、廉洁自律文化和艰苦奋斗文化。

(二)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传统的说法是,国企员工具有二重性,既是主人也是雇员。无论是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对不起他们。员工的福利、员工的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厂兴我有利,厂衰我有失”、“爱企业,爱产品,爱岗位”、“视厂如家”的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四)管理的价值观。笔者认为,从管理的文化梯次看,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科学管理就勿谈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厦门卷烟厂对这三个层次的管理价值观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企业科学管理价值观的基本体现。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系统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人本管理就是要关心人、体贴人,一切为了尊重人的责任感服务,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服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制度、机制是文化管理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江、黄河没有人管却能东流到海,其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机制保障,是中国地形加河流的机制。厦门卷烟厂怎样才能像长江、黄河那样,不需要管理就能自然成功?同样需要一种机制。厦门卷烟厂目前正在和一家管理公司合作,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管理机制。

(五)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世界上没有单纯的经济工作,也没有单纯的政治工作。深化企业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生产经营都离不开宣传政治工作。经济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更需要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任何轻视或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工厂品质论文例2

二、国内外厂房改造

工厂品质论文例3

关键词:

内生增长理论;卷烟工厂;核心竞争力;技术进步

一、内生增长理论与核心竞争力

20世纪80年代,罗默(PaulM.Roomer)和卢卡斯(RobertE.Lucas,Jr.)等西方经济学家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决于以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为核心的内生变量,这些变量对政府政策具有敏感性,有效的政府政策在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内生增长理论主张政府要制定推动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各种政策措施,认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核心竞争力,是指为企业战胜其竞争者提供竞争优势来源的资源和能力[2]。作为基于烟草行业卷烟工业集团化运营模式下的卷烟工厂,市场营销、物资采购和产品研发等职能被剥离,产品制造成为卷烟工厂的核心职能,是实现和支持产品实现的枢纽,是企业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的载体,承载着演绎能力、创造价值的重要任务。因此,卷烟工厂为企业战胜其竞争者提供竞争优势来源的资源和能力主要是人力资本和产品的制造能力,集中体现为制造力。制造力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卷烟工厂技术进步程度,决定着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加快技术进步,快速推动卷烟工厂制造力发展,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创建“优秀卷烟工厂”、全面落实“卷烟上水平”等的推动下,卷烟工厂努力开启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在行业、企业内外政策及制度的有效调控下,卷烟工厂通过技术进步,驱动经济运行水平持续攀高,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与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张相通的。因此,卷烟工厂为打造、提升核心竞争力,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自主创新,探索内生增长,是切实增强卷烟工厂制造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内生增长,卷烟工厂可以更好地培养满足企业发展的专业化团队;可以更快地推进卷烟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还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国内外卷烟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951年,“中华”牌卷烟诞生,至今以其独特的品味和魅力赢得了中国第一品牌的美誉。2011年,“中华”牌卷烟商业批发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2008年,“黄鹤楼淡雅香”品类获得国家局的认可,被鉴定为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中式卷烟品类构建与创新具有奠基性意义;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始终保持人工选叶,打造湖南中烟的“劳斯莱斯”。2011年,白沙、芙蓉王分别迈上行业“532”、“461”品牌发展战略新台阶。1954年,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率先推出有过滤嘴的万宝路卷烟,赢得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现已登上世界第一大烟草公司的宝座。1977年,日本烟草公司创立七星品牌,如今七星系列产品誉满国际,发展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醇烟。2010年,英美烟草公司把专利风味胶囊技术,融入到炭过滤嘴系统中,赢得韩国市场,这是自从过滤嘴技术发明以来的最重要的创新。纵观国内外卷烟制造业的发展,品牌从无到有,市场从国内发展到国外,企业规模从小企业成长为国际大集团,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品牌的拉动下、技术的推动下不断成长,都离不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表现为一种文化或者是一种品质,甚或是文化与品质的集合,吸引着大多数消费者,并被市场认同、消化和吸收。它的实质是企业运用核心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创造核心品牌,赢得消费者,占领市场。它是一个动态循环、良性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通过不断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不断追求技术进步,持续改良产品,反复满足市场与消费者的新需求,实现市场的不断扩张、消费者群体的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与壮大。

三、基于卷烟工业集团化运营模式下卷

烟工厂核心竞争力发展现状分析随着改革与发展的快速推进,“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环境下的卷烟工厂,在组织结构、隶属关系、发展目标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原来的“全能型”企业转变为“专业化”制造工厂,演变为各大省级烟草工业企业的基层单元,成为各大烟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奠基石。但是,在核心竞争力建设过程中,各大卷烟工厂因受历史、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发挥的作用却是参差不齐的。

(一)部份卷烟工厂对“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缺乏统一的认识经过多年融合,原本松散的卷烟工业企业渐渐联系紧密起来,但集团旗下各大卷烟工厂的不均衡发展依然客观存在。1.基于客观的落后,部份卷烟工厂发展滞后由于底子薄、基础差,部份卷烟工厂在合并后,仍处于集团管理的次要地位。企业在后续发展中,在利益分配、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倾向性,这直接影响了部份卷烟工厂的发展势头。2.基于品牌的情结,部份卷烟工厂发展缓慢受行业大品牌规划影响,企业出于品牌战略调整,使部份在局部地区原本具有良好发展势头的品牌归并到企业的“大品牌”,直接挫伤了部份卷烟工厂的发展动力。3.基于传统的观念,部份卷烟工厂存在保守思想鉴于重组前部份卷烟工厂间存在相互竞争的铬印,再加上合并后彼此之间发展不同步,“大企业”意识淡薄,各卷烟工厂之间在心理上仍然存在戒备,使技术交流不顺、管理沟通不畅。4.基于先天的强势,呈现出“强者趋强”的发展态势部份卷烟工厂借重组前的品牌地位和工艺特色,在后续的发展中,在企业的资源配置、战略定位等方面受到更加重视,发展后劲更加充足,发展势头更加强劲,部份品牌已发展成为带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部份卷烟工厂对创新技术缺乏系统的管理“四统一”管理模式下的卷烟工厂,既不“卖烟”,也不“买烟”,而是“造烟”。因此,部份卷烟工厂重点关注完成企业下达的生产任务,对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问题,从主观上定位后移,在客观上思考不多,做得较少。1.对技术进步缺乏系统化管理譬如,员工对知识的获取通道缺乏全面的认识,认为知识一般是从书本上学、课堂上学,而忽视了操作中的经验结累;工厂对科研项目、技术课题的立项、认证,及其成果的转化、应用,认识不够、把关不严、支持不力,使技术成果质量不高、推广困难,甚至粗制滥造,根本不具有适用价值。2.对人力资源的优化与配置缺乏长效机制譬如,在对待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重复性、疑难性的技术性或管理性问题,缺乏一种有效的组织或形式来系统解决,而是敷衍一次是一次,或者不了了之,造成做不完的事或做不了的事层出不穷,长此以往,小事变大事,大事变没事;在处理员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问题上,虽三令五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却没有形成长效的责、权、利机制,结果导致员工在会前“要动”、会上“激动”、会后“不动”;在文化建设方面,强势推动企业或品牌文化建设,无良好的端口对接,没有把企业的主体文化与工厂的特色文化很好地融合起来,而是把工作停留在表面,久而久之,使员工视角上麻木、感觉上疲劳,造成员工工作无激情、无进取心等。

四、建设卷烟工厂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与措施

卷烟工厂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为制造力:一是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技术进步的科学管理。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建设卷烟工厂核心竞争力,主要从深化团队专业化水平、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推动技术进步着手,打造卓越团队,输出优质产品,实现企业经济运行水平持续增长。

(一)在新形势下,明确卷烟工厂定位,加快树立一种使命感在未来一个时期,行业可能进一步聚焦目标、整合资源,着力培育10个以内重点品牌,力争形成1~2个国内市场份额超过20%的中式卷烟知名品牌[3]。站在新的起点,卷烟工厂应当有所为,很显然在下一阶段面临着很多新的被选择。从2003年到2012年,尤其在创建“优秀卷烟工厂”期间,卷烟工厂在生产管理、成本控制、产品制造和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建立在各省级卷烟工业企业基础上的区域性的变化,而世界烟草业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烟草行业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卷烟工厂应着眼于世界烟草业的发展,寻求树立大品牌,探索建设大企业,发展成为诸如“中国烟草集团”等大企业旗下的名优卷烟加工基地,这是卷烟工厂未来定位的发展趋势。品牌已发展成为所有卷烟工厂的公共资源,而各个卷烟工厂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了成本和质量,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名优产品,是卷烟工厂的生存根本。因此,伴随烟草行业改革的突飞猛进,卷烟工厂必须居安思危,带着为中国烟草事业做贡献的使命,只争朝夕,完成对成本控制水平、产品制造能力的再创造、再提升,切实增强产品制造力,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中式名优卷烟加工基地,振兴中国烟草事业。

(二)着力打造专业化团队,加快卷烟工厂人力资本积累贝克尔—默菲模型认为经济的长期增长离不开收益递增,而收益递增源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又是劳动分工深化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分工专业化的加深决定了经济的长期增长[4]。劳动分工专业化加深,要求员工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卷烟工厂要提升产品制造力,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离不开劳动分工的专业化和员工技能的专业化。尤其是在新形势下,烟草行业对团队的专业化水平要求更高。1.员工在知识面上应具有相当的宽度与高度员工的知识面必须是宽口径、厚基础,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横向要求团队满足实现并支持产品制造过程中人力配备的符合性、有效性和充分性;而纵向要求团队应当具备研究、开发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2.团队在组织形式上应有突破作为传统专业化团队的补充,工厂可以考虑成立各种形式的、跨部门的“专业化委员会”或“联合工作组”等新形式团队。比如卷制机械维修专业委员会、包装电器维修专业委员会等,隶属工程设备部门指导,承担疑难、重大项目维修,并从事机械、电器改良研究工作;工艺质量专业委员会、人力资源专业委员会等,隶属于综合管理部门指导,解决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和人力优化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并从事工艺质量、人力资源等基础研究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增强团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的专业化水平,而且能够更合理、有效利用各种优势资源,提升团队的执行力。3.建立中、高级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库结合工作实际,工厂可以分工种、岗位等,通过内部培养或外部协作等方式,按照工作勤绩不定期晋升或考核,储备一定数量的、覆盖各专业领域的中高级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应对所在工作板块具有相当的研究水平或影响力,能起到领军作用。

(三)建设良好的学习机制,正确引导员工把理论知识向技术成果转化罗默的知识溢出理论认为,知识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生产力,而且还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力,即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5]。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1.鼓励员工加强学习,提高团队整体理论知识水平从书本上学,比如在岗进修、自学等;在培训中学,比如讲座、外部培训等;在工作中学,比如工作经验、技术交流、考察心得等。员工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收获知识,不断提高团队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2.主导员工加强知识运用,强化团队自主创新能力工厂不是学校,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必须坚持学以致用的理念,带着问题去学,使我们的知识源于工作、回归工作,把知识转化为技术成果,比如发明、小改小革、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学术论文等,促进知识向生产力转化。3.突出学习的实效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在组织培训、委派外出进修等时,在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应加大对薄弱环节、重点工作等的扶持培训;在人员的筛选上,除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或业务水平外,还需要具备业务发展的空间及能力提升的潜质;在人力的安排上,发展一个就用一个,发展一批就要带动一批,决不能把外出培训、考察等搞成工厂的一项福利,否则,既浪费了机会、财力,也削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创新项目管理,推进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技术成果的应用,即把技术成果向生产中转移,利用技术成果,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我们必须对创新项目从组织、机制等方面着手,加强管理。1.明确组织在工厂的综合管理部门,建议设立诸如“项目管理办公室”等形式的组织,对项目的立项、评审、实施、验证和确认等进行全面管理。2.严格项目审查对项目的必要性、实用性、可行性等进行严格的论证,必要时,应对项目的知识产权进行审查。3.建立有效的项目考核机制创新的主体是工厂,生力军是技术工人,活力在机制。对行之有效的项目实行物质与精神、个人与部门相结合的双重奖励,并纳入评优、晋级、升职的定性或量化指标。同时也通过这种考核,指引员工加强学习,倒逼员工提高技术成果质量。4.实现知识与技术互换、工人与工厂共赢通过员工对知识的不断学习与应用,实现工厂对技术的再吸收与再创造。这种学习、应用知识的价值链,一方面调动员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了产品制造力,推动了卷烟工厂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通过技术进步,间接带动了成本控制能力、质量管理水平等的提升,尤其在团队建设上,增强了团队的执行力。这种一轮接一轮的知识与技术之间的转化,是工厂吸收、创造,再吸收、再创造的过程,也是员工获取知识、应用技能、转化成果的循环过程,内化为卷烟制造力不断提高,外化为卷烟工厂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五)跟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对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技术进步向前发展,保障技术进步顺利开展。1.人力分配在保障生产运行情况下,我们可以抽调一部分思想素质较高、技术水平过硬、业务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员工,进入类似“专业委员会”等组织,形成一支或几支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先锋队或领军团体,至少应包括机械维修、电器维修、工艺技术等专业方向。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兼职或其他方式补充;在能力不足情况上,可以采取厂商协作或在岗进修等形式弥补。2.物力供给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对开展研究活动必须的设备、原辅材料等,在不与正常生产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应给予援助,否则活动无法开展;其次是对从事项目推进工作的员工,应根据项目价值的贡献大小,给予适当物质上的鼓励,激发员工的工作士气。3.财力支持一般情况下,不鼓励员工花费大量的财力去开展一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必要时,可纳入技改项目,或向上级管理单位报批,但对小额的合理支出工厂应当支持。

(六)发挥烟草行业要求与企业制度管理的优势,提高卷烟工厂核心竞争力1.明确以烟草行业科技发展方向为指导,加强对重点领域、重大专项方面的基础研究《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在重点领域,加强对特色工艺、减害降焦及数字烟草等方面的探索;在重大专项方面,加强对卷烟增香保润、卷烟减害技术、中式卷烟制丝生产线与超高速卷接包机组等专项研究。2.认真落实烟草行业发展要求,找工作“短板”,破管理“瓶颈”比如创建“优秀卷烟工厂”、全面落实“卷烟上水平”等,以落实行业发展要求、总体任务等为契机,开展专项治理,通过对标、贯标,查漏补缺,找出差距,找准薄弱环节,从而明确技术攻关方向、任务和目标。3.抓好“百日质量活动”、劳动竞赛等生产管理活动通过比质量、比产量,驱动员工主动想法子、出点子推动工厂的提质降耗工作,再把这种合理化建议或“金点子”等汇集起来、扩散出去,整体提高劳动效率或产品质量控制水平。4.抓好“技能竞赛”、技术标兵评比等专业性活动这是一项技术含量高、覆盖面广的专业性赛事或评比,从选手筛选、考核环节设置到考核结果的应用等,都应当形成一套严密的机制,一方面引导员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技术精湛程度;另一面驱动知识转化、技术推广,提高产品制造力。5.抓好制度建设,引导员工走技术路线部份员工轻技术、重管理,这与工厂的管理指导思想或制度建设密切相关。工厂应根据生产管理的需要,适时出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搞技术,比如,提高技术人员经济待遇、政治地位等,帮助其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菲利普•阿吉翁,彼得•霍依特.内生增长理论[M].陶然,倪彬华,汪柏林,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迈克尔•A•希特,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M].吕巍,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李保江.行业重点卷烟品牌发展前瞻[J].中国烟草,2012(9):51-52.

工厂品质论文例4

一、问题的提出

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使市场经济运行低效率,从分散竞争转向寡头垄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结构演进的基本趋势。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市场结构而言,寡头垄断市场具有更高的效率(杜传忠,2002)。在产业内,很多寡占型的下游企业对竞争型的上游企业生产的产品有价格控制权,同时中间产品生产过程中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这让其质量成为私人信息。当外部竞争非常激烈时,这种信息不对称和上下游的市场结构相结合会产生中间产品严重的质量问题。下游厂商通过降低中间产品的收购价格来降低成本,上游厂商在管理水平无法提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保证利润。

质量问题给下游厂商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很多厂商采用纵向约束的办法,通过加强合同条款对中间产品的生产进行控制。然而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下游厂商仍有中间产品低质量的风险。纵向一体化可以使上下游厂商成为利益共同体,消除这种风险,然而厂商一体化一定有利吗?在什么情况下一体化才是最优的呢?本文构建模型,分析并证明了下游厂商纵向一体化的条件。

二、相关文献回顾

杜传中(2009)认为厂商大批量生产过程和规模经济的实现与厂商内部纵向一体化而实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直接相关。周勤(2003)应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一个产业或厂商内纵向一体化的趋势。徐斌(2003)认为厂商一体化选择是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之间的权衡,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大小直接影响厂商边界的变动。

程宏伟等(2009)从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国家声誉、产业声誉、厂商声誉三个递进层次提出了声誉危机的治理机制。刘呈庆(2009)实证分析证明强制性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和激励性产品质量免检制度都没有发挥降低厂商三聚氰胺污染的作用。中间产品的质量问题造成了下游厂商的利润损失,从政府监管的角度却不能进行有效的解决。

三、模型构建

假定在市场分工时,下游有2个厂商,上游是分散竞争市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下游寡头厂商,当下游厂商购买高质量中间产品时,遵循库诺特竞争,下游厂商1、2的产量分别为q1,q2,市场容量为Q,厂商1纵向一体化之前的利润为?仔1,纵向一体化之后的利润为?仔■■,厂商2的利润为?仔2。

由于中间产品掺假的项目很多,下游厂商无法对其生产进行监督,由于检测技术有限,下游厂商也无法知道中间产品的质量,而中间产品的质量对最终产品的价格会产生影响。设下游厂商生产的最终产品价格为p,p=p1,m为低质量p2,p2>p1,m为高质量,其中m表示质量。假定一单位中间产品生产一单位最终产品,当中间产品为低质量时,最终产品的价格接近中间产品价格,c1为中间产品的价格,质量高和质量低的中间产品价格相同,当质量高时,最终产品价格为库诺特均衡价格,购买低质量中间产品则生产低质量最终产品,购买高质量中间产品则生产高质量最终产品。

产量q=q(p,m),假定产量等于销售量,质量和价格两个因素同时影响销售量,质量低时,销售量会随之下降,厂商为了卖出更多的产品,就会降低价格,而一些对质量没有要求而对价格有要求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从而销售量会在一定程度上随之增加。所以,■0 。

当下游厂商纵向一体化上游厂商之后,会产生规模经济而使生产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降低,也可能不会产生规模经济,使生产高质量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上升,c=c(m)可能大于、等于、小于市场上购买中间产品的价格c1。因此生产高质量的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c=c(m),该函数关系具有两个性质,即■>0,■

假定函数c=c(m),q=q(p,m)为严格凹的,下游厂商的固定成本和生产最终产品的边际成本为0。厂商纵向一体化之后的边际成本等于其生产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中间产品的生产是完全信息的,厂商以命令的方式组织分工,效率大大提高,其内生交易费用忽略为0。

厂商1纵向一体化之前其利润?仔1=(p-c1)q1(p,m),那么厂商1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q1(p,m)+(p-c1)■,整理得:q1=(c1-p)■ (1)

(1)式表明质量一旦降低,最终产品价格就会接近中间产品价格,从而使下游厂商产量损失,从而使其利润受损。

当两个厂商购买高质量时,下游竞争遵循库诺特均衡,两个厂商的最优产量为市场容量的■,令-■=k>0,q1=q2=(p2-c1)k,Q=3(c1-p2)■,则Q=3(p2-c1)k,?仔1=

?仔2=(p2-c1)2k

假设上游有一家厂商掺假,造成中间产品质量降低,厂商1购买了低质量的中间产品,厂商2购买了质量高的中间产品,由于信息不对称,厂商1在销售最终产品之后通过市场反馈才知道购买了低质量的中间产品,销售量明显降低,为了能尽快弥补损失,厂商1采取降价的措施来销售剩余产品,那些对质量没有要求的用户会选择购买。厂商2此时会争夺厂商1的市场份额,提高产量,增加额外利润。

当厂商1购买的中间产品为低质量时,

q'1=(p1-c1)k,q'2=Q-q'1=3k(p2-c1)-(p1-c1)k,那么p2-p1>

p1-c1,?仔'1=(p1-c1)2k,?仔'2=q'2(p2-c1)=k(3p2-p1-2c1)(p2-c1)

厂商1的利润损失为?仔2=k(p2-c1)2-k(p1-c1)2=k(p2-c1)(p1+p2-2c1) (2)

厂商2的利润增加为?仔2=k(p2-c1)(2p2-p1-c1)

信息不对称使厂商1购买了低质量的产品,造成其利润损失。这种由于厂商决策后才能确定的交易费用,称为内生交易费用。由(2)式可知购买低质量的中间产品而产生的内生交易费用c0=k(p2-p1)(p1+p2-2c1)。

厂商2通过观察看到厂商1虽然受到了损失,可是其依然会有正常利润,只是失去了寡头垄断利润,而?仔1

低质量的中间产品使厂商1产生了巨大的内生交易费用,失去了寡头垄断利润。厂商1观察到上游其他厂商也会有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厂商1通过向上游其他厂商购买中间产品进行生产也有可能购买到低质量中间产品,这样一来厂商不仅要遭受经济损失,从长期来看,还要受到公众的谴责,品牌也会受到消极影响。所以厂商1采用市场购买是不利的。因此厂商1会考虑纵向兼并或者自建一个中间产品生产厂商。如果厂商纵向一体化,那么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纵向一体化后厂商1的利润:?仔2v(p-c(m))q1(p,m),那么纵向一体化后厂商1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q1(p,m)+

p■-c(m)■=0,整理得:q1(p,m)=(p-c(m))k, ?仔1v=(p2-c(m))2k。

当c(m)≤c1时,?仔1v>?仔1>?仔'1,此时,纵向一体化是厂商1的必然选择。

当c(m)>c1时,厂商1纵向一体化的利润是?仔1v,如果不实施纵向一体化,依然从市场上购买中间产品,那么厂商1既有可能购买到高质量中间产品,也可能购买到低质量的中间产品,厂商1就会获得一个期望利润。依然假设上游厂商生产高质量中间产品的厂商比例是(1-?滋),提供低质量中间产品的厂商比例是?滋。如果厂商1不纵向一体化,其获得的期望利润E?仔'=?滋?仔1+(1-?滋)?仔'。如果?仔1v>E?仔',厂商1纵向一体化的利润大于纵向分解的期望利润,则选择纵向一体化;如果?仔1v

当厂商1纵向一体化后,对厂商2有什么影响呢?首先分析厂商1在满足c(m)≤c1的条件下而实施的纵向一体化的情况,在此条件下,厂商1为解决中间产品而实施纵向一体化后,厂商1不会再从市场上购买中间产品,厂商2对于上游厂商来说成为买方垄断厂商。如果厂商2纵向一体化后也满足c(m)≤c1,那么厂商2会选择纵向一体化,否则,在其是买方垄断的情况下,会对上游厂商实施冷酷策略,使上游厂商提供高质量的中间产品。这个分析过程类似上文论述的下游买方垄断实施冷酷策略的情况,此处不再赘述。再来看厂商1在满足c(m)>c1,且?仔1v≤E?仔'的情况。此时厂商1纵向一体化后其利润为?仔1v,而厂商2因为厂商1纵向一体化,而成为买方垄断后,其利润为?仔1,由于此时?滋=1,则?仔1vc1,且?仔1v≤?仔'条件的情况下,哪个最先纵向一体化,哪个就可能在最终产品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样两个厂商就会进行混合策略博弈,随机选择纵向一体化还是非纵向一体化。但事实上,厂商1和厂商2对关于对手企业特征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即彼此并不知道对方满足c(m)>c1,且?仔v≤E?仔',并且厂商1和厂商2并不知道彼此的利润情况,因而不会因为对方的利润变化而重新决策。当厂商1遇到中间产品质量问题时,选择纵向一体化,而不会因为厂商2的利润高而重新决策,等厂商2纵向一体化后,自己成为买方垄断者。无论厂商1还是厂商2在遇到中间产品质量问题时,都会选择纵向一体化,而不会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此外,模型中,双方的利润差异只是经济利润大小的区别,而不是一个盈利一个亏损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尽管双方经济利润有所区别,但双方还是盈利的。

总之,在下游市场结构是双寡头市场情况下,任何一个厂商在遇到中间产品质量问题时,只要条件具备都会选择纵向一体化。从上文以厂商1为例的分析发现,纵向一体化之后,中间产品的生产在厂商内部完成,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消除了低质量中间产品带来的内生交易费用,提高了纵向一体化厂商的利润。没有纵向一体化的厂商,也因为竞争对手的纵向一体化而成为买方垄断厂商,只要其不满足c(m)≤c1,就可以通过实施冷酷策略来解决中间产品质量问题。如果其满足c(m)≤c1条件,则可以实施纵向一体化来解决中间产品质量问题。

四、结论

厂商纵向一体化提高了产品质量,消除了低质量中间产品给下游厂商带来的内生交易费用,提高了厂商利润。当上游是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游是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且在上游厂商中只有一定比例的厂商提供低质量的中间产品的这种情况下,厂商可以通过纵向一体化解决,纵向一体化的条件是:c(m)≤c1或c(m)>c1,且?仔1v≤E?仔'。如果是两家寡头,只要满足纵向一体化的条件,就一定能解决中间产品的质量问题。但是在下游厂商寡头大于2的条件下,只有在极其严格的条件下,纵向一体化才能解决行业中间产品质量问题。如果放松条件,纵向一体化战略只能解决个别下游厂商的中间产品质量问题,但无法解决全行业的中间产品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杜传忠:从分散竞争到寡头垄断:中国工业市场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J].人文杂志,2002(1).

[3] 周勤:纵向一体化趋势和市场竞争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7).

工厂品质论文例5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投资指标受工程布置型式的影响,而工程布置型式取决于天然河流开发条件和地貌、地形、地质等条件,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对多种技术可行方案进行比选,才能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投资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技术经济;水电站

1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工程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境内某河流上游干流河段,电站厂址位于坝址下游约14km处。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导流兼泄洪洞、发电引水系统、电站厂房、尾水建筑物等主要建筑物组成。最大坝高40多m,装机容量200MW,保证出力13.2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6.04亿kWh。该工程规模属中型,工程等别为III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

2厂房比选方案拟定

电站厂房区域均为山梁,相对高差150~300m,厂房区地表出露的岩性为第四系崩坡积块石、碎石土,岩体岩性主要为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上亚组:混合岩夹片麻岩、花岗岩脉等,地质条件相对较稳定。根据本工程枢纽总体布置方案,考虑充分利用水头及适合布置厂房的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地面厂址和地下厂址来做厂址比选论证,从中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最优的厂址方案。厂址选定后,再对厂房内部布置结构进行比选,选定最优的布置型式。

3厂址比选

3.1地面厂址比选

根据综合电站开发条件,结合厂区地貌、地形因素,厂址有3个方案可选择。方案1选择在位于主河流与某洪沟交汇口上游700m处天然河道的左岸岸边,利用河道布置尾水渠;厂址方案2选择在位于主河流与某洪沟交汇口处左岸,利用天然河道布置尾水渠,该方案需要对洪沟的洪水进行导洪处理,设置厂房防洪建筑物;方案3位于洪沟内,离沟口向里200m处。

3.2地面与地下厂址比选

根据该电站厂房区域地形、地质及电站调压井等特点,布置了电站的地下厂房方案。电站的调压井位于枢纽下游约10km左岸山体内,选择的地下厂房方案布置在调压井下游约100m的山体内,采用竖井连接,地下厂房发电机层高程约821,厂房顶拱高程约846,上覆盖岩体厚度为190~230m,侧覆岩体最小达170m,各项条件从技术上都能满足工程要求。地下厂房厂址方案和地面厂址方案3的发电水头、装机规模及发电量等指标均完全相同,而且调压井之前建筑物也相同。该区域修建地面及地下厂房均没有制约因素,从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地下厂房布置不受边坡及洪水影响,地下洞室群施工受气候影响较小,尤其是冬季的开挖和混凝土施工,但地下厂房总工期比地面厂房多2个月。地下厂房受恶劣的气候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对环境的破坏较小,因此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地下厂址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4地下洞室群布置型式比选

根据设备及主变布置不同,本电站选定3个洞室群布置方案比选,方案1为主变压器布置在主厂房端头,地下GIS室布置在主变室上层,主变室、主厂房、副厂房呈一字型布置;方案2为主变洞室布置在主机洞下游侧洞室中,地下GIS室布置在主变洞室上层,通过母线洞与主厂房连接,主机洞、主变洞、尾水闸门洞3洞室平行布置;方案3为主变布置在主厂房端头,与方案1相同,中控室及GIS室均布置在地面上,通过电缆竖井连接。以上布置型式均为国内地下厂房设计中的3种经典的布置方案,也是最为常见的3种布置方案。

5厂房比选结论

经过地面厂址比选、地下与地面比选、地下布置型式的技术经济比选,最终选择地下厂址处的一字型布置为最优布置方案,其优点有3方面。(1)在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一般来讲地面厂房比地下厂房在投资上要省,但是在河谷落差较大,山坡较陡峻的地方,修建地面厂房往往会存在巨大的开挖量,经济上不合理,选择地下厂房会节省投资。(2)有些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存在高陡边坡,又有危岩体要处理,往往边坡处理投资较大,地下厂房在投资和运行安全上优于地面厂房。(3)地下厂房在布置上,3洞室平行布置是最多的,采用一字布置有时为最省的投资方案。

6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投资指标受工程布置型式的影响,而工程布置型式取决于天然河流开发条件和地貌、地形、地质等条件,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对多种技术可行方案进行比选,才能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投资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技术经济学结课论文范文二:技术经济发展与标准化的关系

摘要:海尔的迅速发展应了戴明博士的一句名言:生产率随质量的上升而上升。相信我们能从学习海尔中悟到真谛,创造出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和质量文化,创造出适合自己企业的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技术经济;发展;标准化

一、世界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改变要求标准化相应地发展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人们深切地体会到由于资源和资金的制约,以高投入、高消耗推动的大规模产业发展的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这种认识在许多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上得到了体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弃了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经济目标,而谋求持续、稳定、有效的经济发展。为此,很多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以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及生产方式的变革。这突出表现在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大部分是由服务业产生的。服务业的发展并没有使物质产品的生产倒退,相反大大促进了物质产品的生产,同时,也提高了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有赖于信息等高新技术的普遍应用。它们的应用大大加快了经济活动频率,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加快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总之,世界经济的转型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它要求我们立足于这样的变化,从全球化的角度观察、思考和促进未来标准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标准化是协调技术、经济和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保证。

二、竞争的全球性和竞争的全方位性要求标准化为全球公平竞争提供基础

随着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国际市场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重要。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持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跨国公司顺应了这种分工要求,迅速发展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要力量。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先后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国际市场不断扩大,竞争日趋全球化。竞争全球化的一个伴生物是竞争的全方位性。过去那种以资源和价格为主要竞争筹码的时代已经过去,竞争的全方位性不断增强。美国总统竞争委员会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能符合国际市场的标准,同时又能维持和增加本国公民的实际收入。技术、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一起成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竞争的白热化带来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非关税壁垒激增,这些壁垒对于刚刚开放、尚未与国际社会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完全接轨的发展中国家的打击尤为严重。实践证明,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是克服贸易技术壁垒有效的手段,国际标准化对于实现全球公平竞争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各国纷纷把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作为实现本国经济战略目标的突破口。ANSI会长曼纽派拉塔先生指出,要想在变化的世界经济中具有竞争力,美国工业界领导人必须熟悉并支持标准化工作。把这些活动纳入公司的战略计划,国际标准是美国的产品、服务和技术进人国际领域和全球竞争的渠道。

三、标准化是解决和协调多样化生产和成本不断增加的武器

质量部门的自身能力不足。从管理上,有的企业机构再造后,职责早已改变,其管理却不能适应新的变化。从质量技术上,有的企业没人知道容差设计(田口方法),不懂统计质量管理,不了解可靠性设计;甚至连抽样技术都不会利用(至今仍然使用百分比抽样);有的知道该怎么办,又被改造成简单易行的应付方法,比如,全面质量管理被改造成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事后补记录、写成果的事。另外,个别企业不研究顾客的潜在需求和创造有吸引力的质量,只追求必须具备的质量,老是跟在逐步提高的顾客要求后面爬行。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使质量部门在企业管理者眼中的地位和作用降低,于是容易出现换人或重组机构(含职责)的简单办法。其后果经常是职责的丧失,加大了其他部门对质量管理者的埋怨或不理解。上述这些迫使质量部门不得不反复宣传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或对无法管理的解脱。但是,这种宣传是对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相反,质量管理者应当大力宣传一个基本观点:质量是管理出来的!用以督促自己和别人管理好质量。

四、质量是管理出来的:任重而道远

1996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中指出,目前,我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期仍有较大差距。那么,应当怎么办?首先,从事后型责任感转变到事前型责任感中来。有的质量部门在满足于第二方、第三方认证合格基础上,主要精力花在没完没了的信息处理上(当然处理信息是必要的),忽略了质量管理的其他工作(甚至是主要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企业高层管理者重视的是现在时,应付管理是最容易体现领导能力与魄力的;预防管理管的是将来时,不但管理者的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要强,且在将来时演变成现在时时,往往成果会被他人占有。这使管理者偏爱于现在时成为必然。同时,在处理现在时时,往往又因情况紧急和我说了算,偏离质量文件本身,使文件逐步演变到文不符实,成为多余。这种应付现在时的方法往往使质量信息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要把质量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质量改进上来。IS09001是从购买者的角度向供应商提出的质量控制要求。对企业来说,这是最低要求,是必须具备的质量(只有稳定与保持的作用,解决的是现在时)。IS09004是企业的一种独立自律行为,目的是制造好的产品,追求有吸引力的质量(包括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再次,应把产品开发作为质量管理重点。有资料表明,产品使用中出现的一些致命故障,大都属于设计质量问题,甚至有些操作错误造成的故障,也属设计考虑不周引起。

工厂品质论文例6

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讨论、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团员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共青团十四大精神等。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头脑,构筑青年健康成长的精神支柱,用党的跨世纪奋斗目标激励鼓舞青年,坚定了青年的政治信仰,明确了政治方向。为了进一步调动青工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有效提高青工素质,我们还制定了“跨世纪青年读书计划”,开展了青年读书日活动,倡导青年多读书、读好书,拓宽了青年的知识面,提高了青年的理论水平。

加强形势任务教育。针对工厂军品任务锐减,部分青工对工厂的发展信心不足这一情况,我们以“三爱一创”(爱厂、爱岗、爱产品,创一流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先后在青工中开展了“工厂的发展与青年人的责任”大讨论活动;以“五四精神----我心中的一面旗帜”为主题的系列征文活动,举办了主题演讲比赛等;以工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坚持用“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集团理念武装广大团员青年的头脑,坚定了青工立足平凡岗位,实现自身价值的信念,使青工成为企业参与改革,支持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积极力量。

深化青年志愿者活动。三月份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工厂家属区开展了“弘雷锋精神,创文明社区”学雷锋便民服务日活动,增强了团员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在2003年非典肆虐时期,针对防治非典对厂区环境卫生的特殊要求,多次组织全厂团员开展大型环境卫生清理义务献工活动,在工厂防治非典和环境整治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工厂团委还围绕厂区绿化,组织团员植树造林活动,去年共植树2000余棵,创建了工厂的青年林。在青年志愿者“献爱心,送温暖”一助一活动中,以团支部一助一的形式对7名孤寡老人、12名贫困学生、3户贫困家庭进行了包保,定期为他们送衣送药,捐资助学,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解决了生活困难。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2003年,为纪念84周年,组织开展了先后开展了“五四文化月”、“青年才艺大赛”、“让青春在工厂跨越式发展中闪光”主题电视演讲比赛、主题征文、座谈会等活动,十一期间举办了“庆金秋”文艺汇演,用有益的活动吸引凝聚青年,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为工厂培养合格人才

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工技术培训活动。去年年初正式启动了第四届青工拜师学艺活动,有60对师徒参加了这项活动,活动中师徒教学认真,我们也加大了考核指导力度,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务求实效。4月份,组织开展了青工科技创新成果鉴定会,对全厂150多项青年科技创新项目进行了评定,为青年技术人才创造了展示成果的舞台。为提高青工的整体技术素质,四季度组织开展了青工技术练兵活动,在对青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后,进行了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并将技术练兵考试成绩作为评选市级青年岗位能手的主要依据,较好地调动了青工学练技术的积极性。

积极开展青工创新创效活动。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各级团组织以“青年科技协会”为载体,以“型号攻坚,青年争先”为主题,把创新重点放在新机修理、扩修复活、设备改造、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通过“青年百岗百课题科技创新”活动,把青年科技创新、“五小”攻关与工厂的重点科研项目、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工作做到了有机结合。仅2003年,科技攻关立项170余项,完成154项,创造价值290余万元。

三、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积极发挥团组织生力军作用

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为促进工厂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经济效益,一年以来,针对工厂机构改革和加强内部管理,团员青年围绕献计献策,共计提合理化建议1190余条,被工厂或车间采纳270余条,为工厂全面深化改革和各项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努力提高青工一手产品质量。针对质量安全工作,工厂团委开展了“青工质量百分达标”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通过举办青工质量安全技能的培训和开展青工质量安全意识教育,使青工的第一手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创造了青年飞机移交工段产品交检合格率100%的佳绩。

带领青年节约挖潜、岗位建功。围绕节约降耗,厂团委组织开展了“公物还家,再塑主人翁形象”、“节支降耗增效益,扭亏增盈做贡献”等系列活动,有效降低了各种原材料、标准件的消耗。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共计节电98.7万度、节水130余万吨,标准件、原材料消耗量比上年同期下降6.5%,有效降低工厂生产成本。

适时组织生产突击和义务献工活动。针对工厂不同时期的生产经营形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生产突击、义务献工等活动,各级团组织共开展各种形式生产突击140余次,完成工时达81000多小时,为工厂顺利完成生产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四季度工厂生产任务较为繁重时期,为保证工厂飞机修理任务的生产进度,在团员青年中积极开展大干百天青年劳动竞赛,组织团员青年到生产任务最紧张的总装车间开展义务献工,为工厂全年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出了贡献。版权所有

四、全面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促进团的工作全面活跃

努力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团干部举行了“新时期应如何做好共青团工作”座谈会,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团组织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团的组织建设的决定》,定期按考核细则对各基层团组织进行检查和考核,促进了基层团组织凝聚力的增强。

工厂品质论文例7

在MBA的学习过程中,本人听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李海舰先生的新战略管理教程。在授课过程中,李博士对相关内容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明确了“把市场做成网络、把部门做成市场、把员工做成公司、把客户做成员工、把有边界企业做成无边界企业、利润来自体系”等多方面内容,有关新战略管理的多方面内容使我耳目一新,对企业管理有了新的认识。课后,本人结合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思考,认为“利润来自于体系”理论对于提高工业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有极大的提高,对此,本人论述如下:

一、体系的设计思路

工业企业的组织架构一般包括管理处(科)室(如:财务处)、与生产有关的处(科)室(如:生产处、产品配套处)、生产分厂及销售部门。我们建立的体系应该是最大限度的符合各单位的具体情况,使各单位在体系中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作用,自主的实现有效经营,使管理者把精力从日常拖沓冗长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体系的具体设计内容

1、针对生产分厂的体系设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企业中研发与销售部门的重要程度在不断提高,与之相对应的,生产分厂虽然是企业中的价值创造单元,但由于生产分厂只是按照既定的订单进行机械的加工正日益不被重视,分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正日益下降。由此,我们认为应该对生产分厂重新定位,设计其工作程序,提高其在创造价值、控制成本方面的作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将生产分厂按照产品出产的序列重新分类,即大致分为毛坯生产(采购)、零件粗加工、热处理、零件精加工、装配几个部分,使各分厂对零件的加工处理形成单一的顺序,有利于体系的整体规划;

其次,根据产品的销售价格刨除正常的利润和摊销的期间费用后确定合理的产品内部价格,将内部价格中的材料成本模拟剔除,即得到产品零件的加工价格和装配价格,再利用合理的分摊将每一种零件的加工价格分摊到每个分厂即可得到每个分厂的出厂价格和进厂价格,由此,分厂全部的转出零件的价格加总即是分厂的总收入,而分厂全部领用零件(毛坯)的价格加总即构成分厂的总成本,其差额就是分厂生产该产品零件的毛利润;

第三,针对分厂的费用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可控费用、半可控费用和非可控费用,具体内容及处理方法说明如下:可控费用主要包括分厂可以控制的费用,例如:人员工资及各项基金、修理费、低值易耗品、废品损失等;半可控费用主要包括设备采购费、设备折旧等;不可控费用主要包括房屋投资及折旧等。针对各项费用的控制性质分别由分厂进行控制:将全部的可控费用由分厂控制,对半控制费用的处理主要是由分厂提出申请后,经厂级领导批准后实施,而对于分厂不可控制的费用则由总厂进行控制;由此,可以看出分厂的可控费用和半控制费用即构成分厂的总费用;

第四、在制品是企业不可缺少的,缺少在制品可能会造成交货延期,降低了企业的信誉,但同时在制品存货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占用着企业大量的资金,过多的在制品存货会造成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乃至其生存。为此,在此体系中有必要将在制品的管理重点对待。主要的方式包括两种:

(1)不存在在制品的情况

在此假设下,认为以上公式应为:

分厂总收入分厂总成本分厂总费用=分厂利润 (1)

在此公式中,假设不应该存在在制品资金占用的内容,此种工作模式对于企业有效降低在制品成本是非常有效的,各分厂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视转入零部件的种类和质量,对于任何不能在单位时间内有效转出的产品都会慎重接受,从一定程度上在最基层把住了在制品存货管理的难关,是在制品存货管理的上位解,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各基层单位都以本部门的小集团利益为主要内容,致使相关的投入不利,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同时削弱了生产处作为生产协调中心的功能,可能会降低企业整体工作的效果。

(2)存在在制品的情况

在此假设下认为以上公式应为:

分厂总收入分厂总成本分厂总费用+分厂在制品期初分厂在制品期末=分厂利润 (2)

在此公式中,考虑了在制品资金占用的内容,在此种工作模式下可以摒弃上述工作模式中的缺点,即:提高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工作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协调工作能力,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和培育全局大局观。但同时,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即不能有效地控制在制品数量,由上而下的控制是在制品管理的下位解,不利于其数量和质量的控制,另一方面,过多的企业管理层干预会降低分厂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降低体系的效率。

2、针对供应部门和销售部门的体系设计。由于国有生产经营企业中供销部门的特有位置,无论在何种经济体制下,始终被认为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工作积极性低是其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如何调动其积极性为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服务是我们应该对其体系设计的主要表现内容。总体思路是将两单位分别进行模拟公司制运行,提高单位核算的真实性,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现就两单位的具体体系设计情况说明如下:

(1)供应部门。将该单位模拟切块管理,根据采购的内容按照性质进行分类,分别赋予一定比例的采购费用,在提取的采购费用之外企业不再支付额外的费用,此项内容即构成该部门的收入,而其发生的各项支出费用,如:人员工资及各项基金、办公的各项费用支出、差旅费用等均构成部门的成本费用;同时对该单位管理的原材料存货严格考核并建立连锁索赔制度,即如因其采购物资的质量原因造成的损失,使用单位可以对供应部门进行索赔,以提高该单位的质量观念,使其做到“同等质量价格最低,同等价格质量最好”,满足企业的要求。

(2)销售部门。将该单位模拟切块管理,根据销售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分别赋予一定比例的销售费用,在提取的销售费用之外企业不再支付额外的费用,此项内容即构成该部门的收入,而其发生的各项支出费用,如:人员工资及各项基金、办公的各项费用支出、差旅费用等均构成部门的成本费用;同时对该单位管理的产品存货严格考核并建立连锁索赔制度,即如其销售产品因质量原因造成客户的损失,其一方面要积极配合将损失控制在最低的状态,以提高企业的整体声誉;同时,其可以对生产部门、供应部门进行索赔,满足企业的要求。

三、体系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本人对该体系设计的研究和与相关部门人员的讨论,认为此体系按照要求运转后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营造企业体系的良好工作氛围并配套相关激励机制。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因为工作人员对新理论的不理解,特别是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后,部分员工甚至是基层领导可能会对体系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明确体系对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作用,是企业发展必须的工作途径;同时,在体系中

配套激励机制,在加大基层领导工作压力的同时,使员工对于体系的运行效果充满希望

2、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分厂的在制品处理模式。针对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在制品的处理模式直接影响体系运转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分厂领导积极性的发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体系初期必须考虑此模式的选择,并且将其与企业的中远期规划结合起来,最终提高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整体的价值。

3、价格的确定是体系有效运转的关键因素。在针对分厂核算的体系中,价格的确定无疑是其有效运转的关键因素。合理的价格制定需要一个知晓全部生产过程和成本管理的团队。其中应包括财务核算人员、工艺技术人员、工资定额制定人员等,强有力的价格制定组织是出台合理价格的基础,只有以合理价格为平台的体系才是深入人心的,才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4、相关业务处(科)室要做好体系的配套服务工作。在体系运行过程中,相关的业务处(科)室要做好体系的配套服务工作。体系的运行需要分厂的直接参与,但更需要相关单位的配合和指导。例如:财务部门对各分厂利润的核算,资产管理部门因为企业中远期发展的需要对各项投资的确认,内部审计部门对最终利润实现的确认等等。只有各项工作都出色的完成,体系才能有效运转。

四、体系运转对于工业加工企业的效果

在对体系的讲解过程中,李教授将体系中的工作人员形象的比喻为“上街买菜的老太太”,要求做事出于本然、做事出于本能、做事出于本性,由此可见,合理的体系建设是何等的重要。通过本人设计的体系,与以往相比会出现以下不同:

1、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会大大提高。通过体系的运转,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基层领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大大提高,由于分配机制的灵活到位,基层领导在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方面将提高积极性,而这些正是企业提高整体利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所必需的,通过体系对积极性的提高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利润,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凝聚力。

2、产品的质量会大大提高。在体系中我们成功的运用了连锁赔偿的概念,这样使基层的工作人员为控制废品损失成本制定相关实施细则,从内外两个方面提高了质量管理的力度。同时,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质量管理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关部门出现的质量管理优势和问题进行奖惩,在一定程度上对体系的运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使高层管理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考虑问题。随着体系的顺利实施,高层管理人员不再拘泥于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相关工作人员会在体系要求下自主发挥、独立经营,为了分厂和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故高层管理人员可以从那些拖沓繁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考虑有关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提高了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

以上是本人在听取李教授的授课后的一定感悟,根据“利润来自于体系”的思想,并结合所在单位的工作实际,构筑出的本企业的盈利体系和路径,以此实现企业的高速发展,并使企业管理层在体系运转过程中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海舰:中国的企业国际化战略[J],新视野,2002,(2);31

[2]曹建海、李海舰:论新型工业化的道路[J],中国工业经济,2003,(1);56

工厂品质论文例8

所谓竞劣,就是一些个人或者企业,为了达成自己的利益,人为在药品和保健品的品质、质量、标准、生产工艺等方面降低标准,生产和销售质量低于国家标准的产品,或者甚至比赛谁敢生产和销售更低质量的产品的经营行为。

二、 劣质化竞争生产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建议

1、 同质化产品批文过多造成竞劣行为及解决之道

同质化批文和生产厂家过多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在原来的药品监管体系下,大部分普药产品的生产批文都有几十个到几百个之多。同一个产品都有几十家到几百家企业生产,这是竞劣产生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药厂遍地开花,很多省几乎每个县都有一家药厂,在众多的同质化产品批文存在的条件下,为了苟延残喘生存下去,就会出现竞劣行为。比如你生产一袋板蓝根卖1.2元/袋,我就敢卖1.1元/袋,他会跟进卖1.0元/袋,接着会有人出价0.9元/袋,完全是在竞劣和制造假冒伪劣,甚至,你想要多少钱一袋的板蓝根产品,就有人会给你生产出来。而且检验竟然是“合格的”!

生产环节的竞劣行为改变之道:

提升医药生产厂家的行业集中度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对于生产批文和生产厂家过多造成的竞劣行为,改变之道有三条,一是通过市场机制,加快一些小企业的关停并转的速度,让敢于生产劣质化产品的厂家尽快消失,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兼并重组小厂后,一是生产批文会减少,比如兼并的几家企业都有同一个产品批文时,这些批文就会无效,只能是其中一个批准文号。比如五个厂家都有“强力维C”产品批文,当期合并成一家企业时,也就只能保留生产一个批文强力维C产品。第二是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是不敢以牺牲质量来竞劣式生产低质量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

此外,国家应该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把原料选择标准、投料量、检验标准、工艺过程固定化后,公布给工厂员工,国家对举报弄虚作假实施大额奖励,建议市级药监部门也组成飞行检查团,异地飞行监管。

2、 流通机制造成的竞劣行为及解决之道

环节产生的竞劣行为

在药品营销的初期,由于全民卖药潮时形成的机制,很多自然人都做起药品,现款购进产品,然后在找一个医药公司或者直接给到连锁药店,实现产品销售,自己赚取其中的差价,随着做药品营销的人越来越多,鱼龙混杂的现象出现,不少人为了赚取更多差价,一味压低从厂家的拿货价,不顾质量是否过关,加上很多者是一锤子买卖,现款拿货做一笔是一笔,不顾及质量。即使后来很多个代完成原始积累,成立公司,这种一味压低价格的制还是有的,典型的就是全国各地早期出现的各种药市公司化后还是有出现假冒伪劣的现象。

环节的竞劣解决之道

坚决打击个代私自卖药的行为,规范厂家的招商行为,加强各地药监部门已经出现的厂家业务员培训认证制度,凡是不经认证,严格查处。每个厂家的业务员都必须经过认证和具有受托资格才能从事药品经营,且一个自然人不能兼职太多厂家的业务员,严防个代为了盈利厂家为了生存,低价把劣质产品推向市场。另外对于个体商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和监管,让他们把质量品质放在第一位考虑,另外确实给出中成药在城市生产和在不同农村生产的成本范围,不要把厂家的价格压到他们不得不作假才能生产出来的地步。

3、政府招标导致的竞劣行为

招标导致的竞劣

招标本无可非议,也是目前药品流通体制下问题较好的选择之一,问题是目前招标变成了低价竞争,竞标就是竞价!招标全基本是以压低药价为其基本的制度选择的,只是近年完全以价格为导向的行为才稍有改变。招标以价格为导向的结果是,一些小企业、县级小厂、监管不力的地方企业,为了招标,千方百计降低品质和质量作为降价的前提,导致了竞劣行为,而大厂严格按照GMP工艺和原料购进要求,无论如何其价格是降不下来的,结果就出现了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竞争态势。

招标导致的竞劣行为的解决建议

一是改变招标规则,降低价格在招标中中标的权重;二是优质优价,三是国家核算标准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下的标准生产成本,低于这个标准成本就是假冒伪劣产品,不予中标;四是加强监测,对于质量不合格产品采取重罚。

4、连锁药店高毛利主推产品导致的竞劣

终端盈利模式导致的竞劣

自2006年开始的药店自有品牌和高毛利产品主推,导致连锁药店为了自己的高毛利水平,千方百计的压低厂家的供货价,一些小厂就以牺牲质量品质为代价,满足连锁药店高毛利产品的要求,拦截一些品牌产品。笔者曾经听过某连锁药店的店员说,我们公司的自有品牌PB产品,我们公司的高官们从来都不用,还下任务要我们主推,既然口口声声说大家都是GMP厂生产的,为什么自己感冒买快克和感康?!为什么不直接买个和快客感康相同成分的自己药店的PB产品—“复方氨酚烷胺”呢?可见他们自己对PB产品质量是否过关心里是没底的。

工厂品质论文例9

在一个双寡头垄断市场中,2个厂商同时生产一种产品,但不同厂商产品的性能存在着差异。本论文采用两阶段非合作博弈价格竞争(伯川德竞争)模型去描述厂商的研发策略选择:在研发阶段,厂商通过研发投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在产品竞争阶段,两厂商的产品在市场上以价格竞争(伯川德竞争)。假设厂商生产的产品质量(即垂直属性)为ui,数量为qi,i=1,2。

2均衡分析

2.1产品竞争市场阶段的均衡解在产品竞争阶段,由式(6)知,经济发达国家厂商的最优化问题。2.2研发投入阶段的均衡解在研发投入阶段,经济发达国家厂商要确定它的研发的投入值。由式(5)和(24)知,当经济发达国家厂商不进行外商直接投资时,研发的投入值的最优化问题如下。

工厂品质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190-01

1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是多学科知识组成的综合体。依据《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内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应包含四大模块内容:工程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检验技术。

1.1 课程体系的调整

我们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应包含四大模块内容调整为:(1)工程技术:食品工厂设计概论,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2)生产技术:食品营养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水产食品学等。(3)管理技术:食品安全卫生学,食品工厂企业管理,食品物流学,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食品法规与标准等。(4)检验技术:食品毒理学,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食品安全卫生检测,食品感官检验等课程。针对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实际,水产食品企业和检验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海洋水产特色和区域性优势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加强了水产食品学、食品工厂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内容。

1.2 教学内容的改革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属于工科,大多数学生要到食品生产企业工作,并且相当一部分从事生产、品管、研发等工作,这需要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与工程能力。如水产食品工厂QS、HACCP、ISO22000认证的文件之一平面图,就包含食品工厂设计、食品车间的设计、改造、布局、绘平面图等工作。它是由食品工厂设计、水产食品学等多学科知识的集成、综合、应用和创新。为了培养学生水产食品工程设计能力,增加了水产食品工厂设计项目的毕业设计论文,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2 教学方式改革与探索

为了按水产食品加工工程实际要求,水产食品加工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和要求去培养学生,对教学方式进行以下改革与探索。

2.1 结合企业实践模式

根据水产食品企业需要的水产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人才和企业对学生工作能力的认可。结合一些授课教师水产品加工企业横向课题,有通过QS、HACCP、ISO22000认证,国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有省名牌产品等水产食品加工企业的水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的应用实例。课题内容有水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工厂设计、改造设计、管理技术、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编写项目申报材料,有负责水产食品企业QS、ISO22000、HACCP认证等水产食品企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践技术工作。

2.2 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以下课堂实践教学,由学生在本课程最后2节课讲课,讲课内容强调以广东省水产食品加工为背景,围绕水产食品质量安全,结合已学《水产食品学》等课程,在几大系列水产食品自选一种水产食品,编制该水产食品生产作业指导文件的内容。各组选的水产食品不能相同。强调团队协作,由学习委员负责每班分成3组,每组11人~12人,自选一种水产食品,自选一个组长,负责各小组成员分工。如谁收集资料,谁制作课件ppt,谁代表小组主讲,每组讲课时间10分钟~15分钟。最后其它学生、教师点评、补充、讲解,通过与学生一起对不同水产食品生产作业指导文件进行评价,剖析。通过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综合能力、应用能力。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1)认识水产食品生产作业指导文件的内容是水产食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之一;(2)认识该文件是QS、HACCP等认证文件中执行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即各种具体规定要求和详细的作业指导文件;(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食品法规,食品标准,食品工艺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实践能力;(4)认识食品生产作业指导文件应包含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卫生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内容。

2.3 采用案例教学方法

重视从实践的案例及评析,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进行综合锻炼和培养。如因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导致损失的案例:某水产食品加工企业出口日本水产加工食品,因水产加工食品含有鸡蛋成份没有标明,被罚款,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评析:因鸡蛋对某些人会造成身体过敏,危害身体健康,相对这些对鸡蛋过敏的人,鸡蛋就是不安全的食品。对策:出口水产食品加工企业要熟悉进口国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法规,包装袋标签要全部标明食品的配料成份。应将过敏原控制列为关键控制点(CCP),控制措施是产品标签加注过敏原控制。

2.4 交流与互动相结合

通过加强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与互动,使学生由课堂上被动的学习者变为课堂上的主角,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培养,深受学生的欢迎。

2.5 采用问题教学方法

如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时,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和以下相关文件之一(食品厂区平面图、食品车间平面图)。先把一些上届学生设计的水产食品生产车间平面布置图发到学生邮箱,由3个学生自己组合一组,自选一份水产食品生产车间平面布置图,思维、分析、评价该平面布置图设计存在对水产食品卫生、安全、质量有影响的问题,有何创新设计,最后由其它组学生,教师点评、补充、讲解。

3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