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6:21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例1

《中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与《财务管理基础》一同构成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基本原理的掌握与熟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掌握。

一、《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的课程结构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运营资本管理以及股利分配政策管理。为了便于教学的展开和深入,将财务管理课程分为初级、中级课程。初级课程为《财务管理基础》,主要是假设在确定性环境条件下考察这四个部分的管理问题。具体内容包括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货币时间价值、财务报表分析、确定条件下的投资决策问题、筹资方式、资本成本计算以及杠杆效应、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运营资本管理和公司股利政策等。中级课程为《中级财务管理》,中级课程的内容是假设在不确定性的环境条件下的财务管理问题,所以,必须在此基础上就这四大块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具体来说,《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风险与收益、期权定价、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决策管理、市场效率与筹资管理、MM理论与资本结构、公司价值与股利政策、资产的流动性与运营资本管理等。

二、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

在中级课程中,我们改变了假设条件,是在未来不确定性的环境条件下,讨论公司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等财务管理活动。由于这一假设条件的变化,在初级课程中的一些方法就不再合适,必须采用考虑了不确定性的技术方法来解决财务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的焦点是在处理由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以及风险的计量方法,并且需要依据所计量风险的水平来决定与风险程度相适应的风险补偿率的水平。解决了这一问题之后,将可以针对未来不确定性环境的筹资以及投资决策问题进行定量决策分析。这些内容就其重要性和难点来说大致可以归纳为三部分:

(一)风险报酬计量与财务投资筹资管理问题

由于改变了假设条件,在中级课程中,尽管所涉及到的内容与初级课程并没有太多的差异,但是,对问题的认识却是与现实环境更接近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相对繁复。就其重点来说,主要是增加了对未来不确定的计量以及补偿的确定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风险与收益问题,具体内容主要是单项资产的风险计量问题、多项资产的组合风险计量与收益水平,投资组合的投资策略问题,有效投资组合与最优投资组合集的确定方法,与个别资产风险相对应的补偿收益水平的确定(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拓展的套利定价模型等。

有了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理论基础,可以解决财务管理的一些主要内容,主要就是针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财务投资筹资决策问题。对不确定环境条件下的投资决策问题,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仍然是财务管理基础中最基本的净现值法。所以,对投资决策问题在中级课程里,增加了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决策问题,主要包括风险调整法,决策树法。

(二)期权价值与财务投资筹资管理问题

在对待风险的态度上,风险与收益部分是基于风险厌恶的态度,风险水平越低,与之相应的风险补偿收益的要求就越低;风险水平越高,与之相应的风险补偿收益的要求就越高。但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和人们对风险认识的加深,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一项资产的风险越高,则其未来收益越不确定,偏离均值就越大,这就为需要对资产未来收益偏离均值而可能达到的某一收益水平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由于风险程度不同,达到某一收益水平的可能性不同,这样,选择权本身也就有了价值。这就是期权价值定价的现实与理论基础。

利用标的资产的期权价值,在筹资决策管理中,人们创设了新的筹资工具,即含权证价值的可转换债券、可分离债以及认股权证等新型筹资工具,这些新的融资工具成为中级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而在投资决策管理中,当我们在考虑现时投资所存在的未来的选择机会(也就是存在期权价值)时,对于一些投资项目的决策,需要重新考虑投资项目的价值。这就是中级课程投资决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项目投资决策与实物期权。

(三)资本结构理论与应用

《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另一部分重要内容就是关于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其主要贡献来自于莫迪里安尼和米勒。他俩在1958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中,证明了对公司而言,如果未来期望收益水平一致,且不存在交易成本、所得税的环境下,公司价值是未来收益的资本化,这一价值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无关。1968年,他俩再次,对以前的结论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在修改假设条件以后,由于公司所得税的存在,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资本结构存在正相关关系,有负债公司的价值是无负债公司的价值加上公司所负债务的节税现值之和。既然公司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有关,那么如何确定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公司在确定资本结构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这是课程的又一部分重点与难点内容。

三、对主要难点、重点内容的教学设计

《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由于假设条件由基础课程的确定性环境改变为不确定性环境,使得相同课程内容的讲述和学习难度均大幅度提高,学生普遍感觉《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学习难度大增,学好该课程较为困难。为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并能够在实际财务活动中应用这些财务原理和方法,笔者针对前述中级课程三部分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课程设计。在课程建设中,充分考虑部分重点、难点内容的各自特点,突出重点、强化计量基础以及实践应用,以增强教学效果。

(一)强化风险收益的基本计量基础,切实理解和掌握项目投资管理的风险问题

前述内容提到的《中级财务管理》课程中的风险报酬计量与财务投资筹资管理问题,是整个中级课程的核心和主体框架,而风险与收益的概念与计量方法是准确理解并应用风险条件下投资筹资管理的基础。为此,笔者认为,这一部分的课程建设应该以熟练掌握风险收益的计量应用技术为前提,为项目风险投资管理提供坚实的分析技术与工具,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风险与收益这一内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项内容逐渐展开、深入。

1.单项资产的收益与风险

单项资产的收益与风险是理解风险与收益的基础。一般的教学是将单项资产的未来收益和风险定义为未来收益分布的期望值和标准差,但是,这样的讲述过于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笔者有意识地选择在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几家公司。通过金融财富通的金融终端平台,可以找到不同的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对公司未来业绩的估计值。例如,通过这一终端,可以找出有37家证券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对江西铜业(600362)2010年的每股收益进行的预测,最高为中投证券1.76元、最低为中金公司预测为0.97元。这些不同分析师对上市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测值即是未来收益的一个随机分布。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未来预测的盈利数额分歧越大,则公司每股收益偏离期望值就越大,也就是风险越高。这样既直观地介绍了单项资产的未来收益的随机分布状况和风险程度计量方法,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协方差与组合投资收益与风险

当把不同的两项资产搭配进行投资组合时,就产生了组合投资。要讲清楚组合投资能够分散风险的作用,其关键问题是说明资产之间的协方差。组合投资的收益为两项资产收益的加权平均值,组合投资的风险为组合方差,是由各自资产的方差和加上两项资产间协方差。大家知道,在同一时点上,不同资产的收益表现出不同的变动方向,产生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将决定组合投资风险的大小。当两项资产间的相互关系为负相关,也就是收益的变动是反方向时,资产间的协方差为负,所以总体方差减少,从而负相关的资产的投资组合可以降低组合的方差,降低组合投资的风险。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分属不同行业的沪深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股票进行分析组合。例如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的钢铁类公司,如宝钢股份(600019)和较少受到经济周期影响的医药类公司,如同仁堂(600085),进行组合并观察和分析结论,使学生直观理解组合投资的效应。也可选择相同或相类似的行业的上市公司股票进行组合,进一步说明和分析不同资产组合的结果。这些也可以布置给学生进行课外练习。

投资组合的作用与功能。为了说明投资组合的分散风险的作用,笔者选择了一些公司的股票(根据课程的上课时间,选择当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有时也根据当时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求学生选择反映当时经济特征的公司)组成一个投资组合,通过追踪该投资组合的收益变动以及单项资产收益、沪深300指数(作为比较的参照系,即市场最优投资组合),通过观察,让同学们对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使同学们对投资组合分散个别公司风险,但不能分散系统性风险有了直观的认识。

3.资本市场线与最优风险资产投资组合

有了市场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有效集后,为了得到最优风险资产组合集,笔者引入无风险资产,用无风险资产和最优风险资产组合集进行新的投资组合,即得到资本市场线。这条线是过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投资组合有效集相切的一条射线,切点为风险资产的最优投资组合集。在这条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不同比例的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最优投资组合集的投资组合,这些投资组合集都满足:给定风险程度时,期望收益最大;给定期望收益时,其风险程度最小。

4.证券市场线与贝塔系数

根据资本市场线的特征,利用最优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集的个别资产与最优风险资产组合集进行新的组合,组合过最优风险资产投资组合集的切线与资本市场线重合,两线的斜率相等,即可推导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很好地描述了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与其风险程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而衡量风险程度的这个自变量就是贝塔系数。

贝塔系数是风险收益部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这一参数的理解不仅涉及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而且也由此进一步影响学生对投资收益率和资本成本的理解,因此,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参数的意义以及求解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笔者选择了一家上市公司,并以沪深300指数作为市场投资组合,利用一段时间,大致为连续60个月度的收益率的数据,通过回归的方法来估计贝塔系数,具体方法这里不赘述。通过这一安排,学生基本上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贝塔系数的经济意义以及实务上的求解方法。

有了前面的风险收益的讲解基础以后,对于风险投资决策的讲解就变得轻松和简单得多。风险调整法包括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确定性等值法。风险调整贴现率法主要是以项目的未来期望现金流量代替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状况则通过调整后的折现率来反映,通过这一方法来计算风险项目的净现值。所以,该方法称为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确定性等值法,就是将项目未来不确定性的现金流量,根据其不确定性程度,给予确定性的等值,然后将年期望现金流量乘以确定性等值系数的结果,认为是近似的确定性现金流量,因为现金流量已经被看成是确定性的了,所以,只能以无风险的折现率折现这些现金流量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决策树法是指一个项目需要经过前期认证到中期调试到最后的量产,而每一阶段都存在不同的可能性,根据每一阶段所存在的可能性,依次进行分析,直到最后量产阶段的未来不确定性状况来综合考虑决定项目的可行性方法。由于从主干依次往下展开,像树枝一样,故称决策树法。

(二)准确讲解期权价值的实质内涵,加深理解财务活动中的含权价值创新工具的应用

中级课程中,关于期权价值以及基于期权价值的财务创新工具的应用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是中级课程中重点、难点内容之一,而且在企业财务活动中被广泛地应用。因此,准确讲解期权价值的实质内涵,分析说明含权工具的应用,以帮助并加深学生对期权价值以及期权价值在财务活动中的创新工具的理解和掌握,也是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的目标之一。对这一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重点仍然应该放在对期权价值的实质内涵以及定价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基础之上。

期权尽管产生于资产未来价格变动的不确定,但期权与风险收益对待不确定的态度完全不同,这是在期权价值部分必须要讲述清楚的。在风险收益部分,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是厌恶的。资产未来价格变动幅度越大,意味着风险越大,对持有资产要求的风险补偿率就越高,决定了对资产未来收益的估值就越低,但期权却不同。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期权是对资产未来可能达到的价格水平进行交易的选择权定价,不是对资产本身收益的定价。在对期权定价时,要求资产未来的价格有较大的变动幅度,只有价格变动幅度较大的资产,才有可能存在选择以某一价格买入和卖出资产的权利,否则,如果没有足够的价格变动幅度,就根本没有对某一价格的选择机会。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讲,期权定价是风险偏好的。由于价格变动的幅度是相对的,因此,资产的当前价格以及期权执行价格的水平,对期权的定价也至关重要。所以,要根据这些要素来确定期权的价格区间。利用二叉树的分析方法,结合套期保值率对期权进行定价,确定期权的价值决定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的影响因素。

可转换债券是公司按照面值发行低于市场利率的票面利率债券,以降低公司的债务筹资成本,但代价是公司承诺债券的持有人有权按照事先约定的折换比例折换公司的普通股。因此,当公司未来股票价值上升时,公司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可获得股价上涨的溢价,公司则需履行这一义务。由于公司的可转换债券存在期权价值,所以,即便是投资者购买可转换债券时获得更低的票面利率回报,投资者为了未来公司股票升值的好处,也愿意作出这种选择。这是一项双赢的设计与选择。而可分离债与认股权证,只是将可转换债券与权证分离开来进行设计。可以选择发行可转换债以及可分离债的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观察,认识权证价格与公司的正股价格变动的相互关系。

实物期权法是期权定价在项目投资决策管理中的建设性应用。主要是考虑到有些项目的投资不是一次性投资就结束了,往往还伴随着未来可能的发展。因此,在对待这类项目的投资决策时,就不能仅仅考虑现时投资以及根据该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结果来进行项目评估,而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由于该项投资实施所带来的未来可能实现的新的投资机会,并由于新的投资机会的选择给该项目所带来的价值即期权价值,来综合考虑项目的可行性。这一方法用于项目投资决策,大大拓展了项目投资决策的决策方法。

(三)MM基本理论含义与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确定

MM理论的难点是对推导理论结论的前提假设以及对这些假设在理论推导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认识。MM理论的推导严格基于下列假设:

对于外部环境:MM理论假设完全资本市场,投资者和公司以同等利率借款,债务利率均为无风险利率,这样,投资者为了对不同类型的公司进行投资,可以自制杠杆,投资杠杆公司。对于企业经营:企业的经营风险可用EBIT的方差衡量,有相同经营风险的企业处于同一风险级别上,所有现金流量都是固定年金,即企业的增长率为零。对于投资者:假设投资者完全理性,对企业未来收益和收益风险的预期是相同的,而且投资者对企业收益预期的EBIT固定不变。这些假设,使得投资者对被投资公司的估值采用永续年金现值的方法。在推导MM理论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假设条件。当两个具有完全相同资产和经营业绩的企业,如果不同的资本结构可能导致企业不同的估值的话,投资者就可以通过自制杠杆对不同资本结构的企业进行投资来套利,套利的结果是使得企业的价值不会因为资本结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就是无税下MM理论的基本结论。当我们逐渐放松假设条件,从无税MM理论到有税MM理论、委托理论、权衡理论以及优序理论等,这些理论对MM理论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使得公司价值理论具有更加完善和更好的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力,成为中级课程中比较完整的资本结构理论。

对于公司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依据MM理论的基本结论,对于某一公司,可以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来计算不同资本结构下公司的价值以及加权平均成本的变化。我们以列举的资本结构中企业价值最大、加权平均成本最低的为最佳资本结构。具体方法可查阅戴书松(2006)编著的《财务管理》一书的案例。

通过这些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激发了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经济活动来理解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和原理,并将学到的财务理论用于解决和分析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财务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傅元略.中级财务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杨丹.中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例2

二、高职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的培养,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无论在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还是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都有了进步,但仍然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匹配,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市场要求脱节。大学生创业准备不足,缺乏创业技能、资金、管理知识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在创业过程中同时也出现有技术无资金、有资金无管理、有管理无规划等诸多问题。调查显示,有85%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以失败告终。

1.创业能力不足。创业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的活动,它十分强调创业者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不可否认,现代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增多,使认知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根据全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众多例子来看,这种外在的表现能力,在一切顺利时能够起主导作用,但当出现困难和问题时,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等内在能力显得比较弱,出现临事慌乱,不知所措,遇难则止,知难而退的表现,最终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

2.创业资金不足。创业资金可以来源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典当融资、股权融资和融资租赁等渠道。对于创业者来说,筹集资金创办企业本来就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大学生创业者在寻求外部融资时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考虑到贷款的安全性,银行一般不会轻易贷款给大学生创业者,风险投资者又仅关注较大的投资项目,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只能来源于自有资金、亲戚朋友的借款或其他私人股权投资,得到社会资本支持的微乎其微,从而导致创业启动金的拥有量极为有限。

3.创业管理不善。在创业管理过程中,大学生创业的管理基本理论来源创业教育课堂或者是创业活动实践中。一方面,创业课堂知识的简单化、创业实践活动的单一化,使他们学不到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掌握不了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规模往往基于最基本的组织结构,独立创业或者团队创业,一旦形成规模,组织结构复杂,人员队伍扩大,其管理技能日趋落后,掌控不了企业的发展,最后就不了了之。以温州各大高校为例,据统计,目前温州市六大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8万人,2010年毕业生人数为3.5万人。有抽样调查显示,温州市大学生毕业后有创业意向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8%,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群体正在日渐壮大、崛起。调查还显示,温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多处于初始运营期,大学生创业失败率约为83.97%,温州市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5.13%,高于全国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平均水平2%一3%。

三、风险投资融入高职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分析

(一)基于教育创新的风险投资特征

风险投资已经成为现时代创业者积累财富的必要手段,也是激励创业者思维的重要工具。在风险投资环境下,更加容易实现创业者创新思维和想象的表现(如风险意识),更有助于激励创新思想的交流和智力风暴的发挥(如风险投资策略)。风险投资作为创业环境下存在的一种投资形式,具有与一般环境完全不同的特征:

1.理念:风险投资所透露的投资创业理念,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精神(一味着眼于赢利),而是以企业价值作为衡量去探索个人的追求与企业的发展。相比之下,•现实高职院校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目的显得十分渺小。

2.创新性:风险投资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使其显著区别于传统的投资形式,从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到具体投资策略都显示了与传统投资形式的不同,而风险资本对每个项目的投资都有不可复制的地方,从而更有助于创业者智力的爆发和技术上的创新。

3.配置:在具有较大资金与丰富经验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吸引作用,在创业过程中起到种子融资与资源的自由配置,从而起到效益功能。

4.专业性:风险资本支持的创业企业在结构与特征上不同于一般的企业,需要打破常规,根据自身生存的创业计划,进行文化、结构上的转型,以专业性的创业经验实现持续生存。

5.孵化器管理:风险投资实行孵化器管理,有组织地、适时地提供企业长期成长所需要的资源,促使其顺利发展。通过资本市场退出,形成更大的投资能力,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形成一种“投入一孵化一回收一再投入”的良陛循环。

(二)风险投资是高职创业教育创新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手段

1.风险投资体现开放性的创业家精神理念。具有风险投资意识的创业家,他们有着高瞻远瞩的乐观主义,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创业并不是追求自己的兴趣,他们能打破现状和陈规,希望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提倡以企业价值作为衡量去探索个人的追求与企业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创业精神与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转变高职创业教育的定位,树立新教育理念,使之更为开放与长远化。

2.专业性的创业体系改变知识的传递与教学。专业化的投资渠道、运作、管理等风险投资手段形成了系统的创业知识体系,激发了创业创新的灵感,提高了学习者去芜存菁、重塑知识逻辑的能力。知识的传递不再依存于经典教材,知识的迁移也不再是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式,学习者按需汲取和自我组织知识,并再造有限知识范围内的逻辑体系。

3.多元化的创业实践驱使学习模式和习惯改变。风险投资提供的是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和教育模式,信息化、金融化、技术化、文化化改变了通识教育的局限性,改变了知识迁移和衍生的途径和范围,封闭式、资源有限的教学模式,走向了开放、资源无限、多元交互的方式。

4.风险投资促进以转化器为核心理念的教育新发展。风险投资促以风险转化、资金转化、角色转化以及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功能。传统教育所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在校创业第一线人才,而缺少由在校到校外、走向社会这一中间的转化教育过程,导致众多在校大学生创业事业终止。在风险投资环境下,转化和被转化的关系切换以及创业者角色的双重性不仅有助于教育的连贯性、知识的集成,也更能塑造学习者的长远意识,这些对于目前广泛存在的高职学生创业存在的阶段性、短暂性等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有利于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创业过程的形成。

5.风险投资促成创业教育的职业规划。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职业转换多元多变,个人职业规划成为个人职业延续。高职创业教育缺乏对创业者个人的未来职业规划,着眼于短暂的利益,将就业与创业混搅一起,达不到创业教育实质内涵。在风险投资环境下,创业有种子、创建、成长和成熟等四个发展阶段,在无形中给创业者铺垫了成长之路,使之慢慢发展与成长,实现创业者真正的理想。

四、通过风险投资推动实现高职创业能力培养创新的路径选择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我国将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紧跟时展,进行大胆改革,甚至是颠覆式的教育改革,借助风险投资理念融入高职创业教育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高职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新的思路与渠道。

(一)重新思考和深入认识,转变创业教育的观念

确定风险投资在创新能力提升和创业教育的支撑要素。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是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开展的,为此,必须摒弃过去只是将高职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的观念,改变“创业教育是短期知识技能教育,只是掌握就业能力的一种训练”的认识。将风险投资家的创业理念贯穿在创业教育中,确立创业能力培养目的是激发大学生创业者的开放性企业家精神思维,目光远大,在能力培养兼顾下,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融人到创业教育的学习中,使自己成为一个风险投资者,以企业价值作为衡量去探索个人的追求与企业的发展,而不是纯粹的商人或者纯粹地为了创业而创业。

(二)加强以风险投资为中心的创业课程设计与建设

以面向行业的课程群集替代单一的课程,全面重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风险投资学作为高职学生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将课程内容与创业实践有机地结合,优化教学流程,建设风险投资主干课程,增加课程的比例和学分等,课程设置为创业提供专业和技术上的支持。通过课程学习,加强在校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控制以及风险投资策略的掌握。同时,在课程建设中应注意重视和加强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与渗透。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确定课程内容,使大学生在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与创业风险投资相关的知识。

(三)致力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风险投资理论应用水平

国外的创业教育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具有较高水平的创业实践能力。鉴于国外的经验,提高高职院校创业培养能力,其师资质量的建设尤为关键。在风险投资创业环境下,将风险投资应用作为师资队伍的基本要求,应着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师资力量,通过多种培训途径,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理论水平和创业实践能力,推动教师终身学习机制的建立。利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让教师进入企业,同时让企业中的投资者、创业者来到学校,形成投资教育环境的循环教育,扩充师资队伍。

(四)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内在技术与管理优势,建立创新型风险投资教学模式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例3

二、高职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的培养,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无论在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还是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都有了进步,但仍然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匹配,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市场要求脱节。大学生创业准备不足,缺乏创业技能、资金、管理知识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在创业过程中同时也出现有技术无资金、有资金无管理、有管理无规划等诸多问题。调查显示,有85%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以失败告终。

1.创业能力不足。创业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的活动,它十分强调创业者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不可否认,现代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增多,使认知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根据全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众多例子来看,这种外在的表现能力,在一切顺利时能够起主导作用,但当出现困难和问题时,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等内在能力显得比较弱,出现临事慌乱,不知所措,遇难则止,知难而退的表现,最终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

2.创业资金不足。创业资金可以来源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典当融资、股权融资和融资租赁等渠道。对于创业者来说,筹集资金创办企业本来就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大学生创业者在寻求外部融资时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考虑到贷款的安全性,银行一般不会轻易贷款给大学生创业者,风险投资者又仅关注较大的投资项目,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只能来源于自有资金、亲戚朋友的借款或其他私人股权投资,得到社会资本支持的微乎其微,从而导致创业启动金的拥有量极为有限。

3.创业管理不善。在创业管理过程中,大学生创业的管理基本理论来源创业教育课堂或者是创业活动实践中。一方面,创业课堂知识的简单化、创业实践活动的单一化,使他们学不到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掌握不了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规模往往基于最基本的组织结构,独立创业或者团队创业,一旦形成规模,组织结构复杂,人员队伍扩大,其管理技能日趋落后,掌控不了企业的发展,最后就不了了之。以温州各大高校为例,据统计,目前温州市六大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8万人,2010年毕业生人数为3.5万人。有抽样调查显示,温州市大学生毕业后有创业意向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8%,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群体正在日渐壮大、崛起。调查还显示,温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多处于初始运营期,大学生创业失败率约为83.97%,温州市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5.13%,高于全国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平均水平2%一3%。

三、风险投资融入高职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分析

(一)基于教育创新的风险投资特征

风险投资已经成为现时代创业者积累财富的必要手段,也是激励创业者思维的重要工具。在风险投资环境下,更加容易实现创业者创新思维和想象的表现(如风险意识),更有助于激励创新思想的交流和智力风暴的发挥(如风险投资策略)。风险投资作为创业环境下存在的一种投资形式,具有与一般环境完全不同的特征:

1.理念:风险投资所透露的投资创业理念,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精神(一味着眼于赢利),而是以企业价值作为衡量去探索个人的追求与企业的发展。相比之下,•现实高职院校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目的显得十分渺小。

2.创新性:风险投资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使其显著区别于传统的投资形式,从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到具体投资策略都显示了与传统投资形式的不同,而风险资本对每个项目的投资都有不可复制的地方,从而更有助于创业者智力的爆发和技术上的创新。

3.配置:在具有较大资金与丰富经验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吸引作用,在创业过程中起到种子融资与资源的自由配置,从而起到效益功能。

4.专业性:风险资本支持的创业企业在结构与特征上不同于一般的企业,需要打破常规,根据自身生存的创业计划,进行文化、结构上的转型,以专业性的创业经验实现持续生存。

5.孵化器管理:风险投资实行孵化器管理,有组织地、适时地提供企业长期成长所需要的资源,促使其顺利发展。通过资本市场退出,形成更大的投资能力,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形成一种“投入一孵化一回收一再投入”的良陛循环。

(二)风险投资是高职创业教育创新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手段

1.风险投资体现开放性的创业家精神理念。具有风险投资意识的创业家,他们有着高瞻远瞩的乐观主义,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创业并不是追求自己的兴趣,他们能打破现状和陈规,希望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提倡以企业价值作为衡量去探索个人的追求与企业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创业精神与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转变高职创业教育的定位,树立新教育理念,使之更为开放与长远化。

2.专业性的创业体系改变知识的传递与教学。专业化的投资渠道、运作、管理等风险投资手段形成了系统的创业知识体系,激发了创业创新的灵感,提高了学习者去芜存菁、重塑知识逻辑的能力。知识的传递不再依存于经典教材,知识的迁移也不再是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式,学习者按需汲取和自我组织知识,并再造有限知识范围内的逻辑体系。

3.多元化的创业实践驱使学习模式和习惯改变。风险投资提供的是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和教育模式,信息化、金融化、技术化、文化化改变了通识教育的局限性,改变了知识迁移和衍生的途径和范围,封闭式、资源有限的教学模式,走向了开放、资源无限、多元交互的方式。

4.风险投资促进以转化器为核心理念的教育新发展。风险投资促以风险转化、资金转化、角色转化以及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功能。传统教育所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在校创业第一线人才,而缺少由在校到校外、走向社会这一中间的转化教育过程,导致众多在校大学生创业事业终止。在风险投资环境下,转化和被转化的关系切换以及创业者角色的双重性不仅有助于教育的连贯性、知识的集成,也更能塑造学习者的长远意识,这些对于目前广泛存在的高职学生创业存在的阶段性、短暂性等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有利于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创业过程的形成。

5.风险投资促成创业教育的职业规划。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职业转换多元多变,个人职业规划成为个人职业延续。高职创业教育缺乏对创业者个人的未来职业规划,着眼于短暂的利益,将就业与创业混搅一起,达不到创业教育实质内涵。在风险投资环境下,创业有种子、创建、成长和成熟等四个发展阶段,在无形中给创业者铺垫了成长之路,使之慢慢发展与成长,实现创业者真正的理想。

四、通过风险投资推动实现高职创业能力培养创新的路径选择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我国将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紧跟时展,进行大胆改革,甚至是颠覆式的教育改革,借助风险投资理念融入高职创业教育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高职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新的思路与渠道。

(一)重新思考和深入认识,转变创业教育的观念

确定风险投资在创新能力提升和创业教育的支撑要素。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是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开展的,为此,必须摒弃过去只是将高职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的观念,改变“创业教育是短期知识技能教育,只是掌握就业能力的一种训练”的认识。将风险投资家的创业理念贯穿在创业教育中,确立创业能力培养目的是激发大学生创业者的开放性企业家精神思维,目光远大,在能力培养兼顾下,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融人到创业教育的学习中,使自己成为一个风险投资者,以企业价值作为衡量去探索个人的追求与企业的发展,而不是纯粹的商人或者纯粹地为了创业而创业。

(二)加强以风险投资为中心的创业课程设计与建设

以面向行业的课程群集替代单一的课程,全面重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风险投资学作为高职学生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将课程内容与创业实践有机地结合,优化教学流程,建设风险投资主干课程,增加课程的比例和学分等,课程设置为创业提供专业和技术上的支持。通过课程学习,加强在校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控制以及风险投资策略的掌握。同时,在课程建设中应注意重视和加强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与渗透。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确定课程内容,使大学生在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与创业风险投资相关的知识。

(三)致力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风险投资理论应用水平

国外的创业教育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具有较高水平的创业实践能力。鉴于国外的经验,提高高职院校创业培养能力,其师资质量的建设尤为关键。在风险投资创业环境下,将风险投资应用作为师资队伍的基本要求,应着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师资力量,通过多种培训途径,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理论水平和创业实践能力,推动教师终身学习机制的建立。利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让教师进入企业,同时让企业中的投资者、创业者来到学校,形成投资教育环境的循环教育,扩充师资队伍。

(四)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内在技术与管理优势,建立创新型风险投资教学模式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例4

刘淑莲,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77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考入辽宁财经学院,开始了财务与会计的学习生涯,1982年留校任教至今。在此期间,师从著名财务学家谷祺教授,先后获得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进行学术与教学研究访问,1996年被财政部聘为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特约专家,2005到2007年担任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系主任,现为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刘教授从事财务与会计教学与研究工作近三十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理财、投资估价、风险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刘教授求真务实,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在财务学科建设、风险管理、股利政策等方面的学术探讨,视角独特,观点新颖。

财务管理专业,究竟是把它定位在经济学还是在管理学,是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以来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2005年,刘教授以财务管理的经典理论为基础,发表了《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范畴与课程构建的思考》等学术论文,分析了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管理学等学科的联系与区别,澄清了财务管理学科的地位与培养目标,提出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定位与专业设置的逻辑混乱”的原因在于“Finance”这一概念在中西方的含义不完全一致。她认为从专业的研究范畴训,财务管理学科应该与微观金融学的研究范畴相一致,主要由金融市场、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三大领域构成,并提出了代表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执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为财务管理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框架,促进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

在风险管理中,面对日益蓬勃发展的衍生产品市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看待衍生产品交易中套期保值与投机获利?由于我国在套期保值理论研究上相对滞后,处于主导地位的完全避险观,不仅难以指导套期保值的实践,而且给企业使用衍生产品带来了许多困惑。刘教授发表的《衍生产品使用的目的:套期保值或套期获利?》,以完全避险观、基差逐利观和投资组合观为基础,结合企业套期保值的实践,提出了衍生产品使用的目的不是单纯规避风险,也不是单纯套期获利,而以承担较小或固定风险为代价,转移较大风险,即通过风险承担获得收益,这一观点摈弃了传统的“期现对等就是套保,否则就是投机”的观念。刘教授指出,由于基差等因素的存在,不可能存在“期现数量对等”的理想套期保值方案,套保比率既不可能为零,也不可能为百分之百,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无论是通过使用衍生产品降低波动性(套期保值)提高企业价值,或是通过追求利润(套期获利)提高企业价值,本质上是一样的。这一观点为客观认识衍生产品交易中的避险与获利功能,合理评价衍生产品交易效果提供了依据。

在财务管理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刘淑莲提出了现代公司财务学的二大研究框架:一是通过资源的流动和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增值;二是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和资本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本的扩张和增值。并以此为基础,将研究方向从公司理财向投资估价和风险管理延伸,形成了以公司价值评估和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公司财务学研究方向。在教学与研究中,先后在《Nature and Scie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美国)、《会计研究》,《投资研究》等刊物发表《财务危机企业投资行为分析与对策》,《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信用评级应用研究》,《上市公例违约风险评价:基于KMV模型的应用研究》,《Empirical Analysis of Cash Dividend Payment i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等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出版《企业融资方式、结构与机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等学术专著3部,先后主编“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公司财务管理》;财政部“十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公司理财》和《财务管理》,国家重点学科会计学系列教材《财务管理》以及财政部系列教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等20余部,译注英文教材《财务管理基础》一本。近年主持财政部、教育部、辽宁省项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信用缺失与信用风险度量问题的研究”,“上市公司并购效应评价:基于价值创造的观点”等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政部、辽宁省项目13项。主编的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财务管理》,已版五次,发行量超过20万册,2007年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等学校省级精品教材;主持财政部课题“公司财务风险研究”2003年获财政部课题优秀奖。主持开发的“公司财务管理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整体解决方案”,2004年获辽宁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辽宁省第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一发的财务管理课程,200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主持开发的财务管理双语课程获2008年教育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平台上的《财务管理》及双语课程资源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2001年、2004、2008年先后被评为大连市、辽宁省优秀教师称号和辽宁省教学名师。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例5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创新.从办学主体看,独立学院依托于母体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与社会性更强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有着紧密关系.从办学类型看,独立学院不完全等同于专科教育和高职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也有所不同,可以说是融合了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些共同特征.从培养目标看,独立学院不是培养“高、精、尖”的科研型人才,也不是培养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考虑到独立学院办学定位的独特性,教育部于2015年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到,作为应用型大学的试点高校应综合考虑独立学院.独立学院从传统教学型大学向新型应用型大学转变将是未来改革的大趋势,培养具有较系统学科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则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发展时间较短,经验有限,大都复制母体高校的教学型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较低,特别是一些文科类专业,这违背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初衷.鉴于此,进行独立学院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迫在眉睫.本文以《证券投资学》课程为例,拟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也希望为今后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1《证券投资学》课程培养目标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资本规模增长迅速,对证券投资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具备系统投资知识和丰富从业经验,熟悉各种投资工具的高级投资人才受到市场追捧.其中,高级金融分析师、投资顾问、理财分析师、证券经纪人、投资项目分析师等成为高薪招聘的热门职位.资本市场和就业市场的新形势对《证券投资学》课程培养目标提出新的要求,证券投资人才必须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通过《证券投资学》课程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项能力:

1.1熟练掌握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知识

《证券投资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即熟练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的基本知识,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的基本知识,技术分析中K线、支撑压力、形态理论等基本知识,还包括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等.这些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是投资者敲开投资大门的敲门砖,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

1.2具备证券投资分析操作能力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度强调应用性和实践能力的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应掌握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和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具备独立的投资分析能力、投资决策能力和投资操作能力.比如,选股选时的能力,资产组合配置的能力,实际操盘的能力等.

1.3具备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

在资本市场中,风险规避和控制非常重要,缺乏风险意识的一切投资都是盲目的,所以学生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也是《证券投资学》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一方面,在投资之前,学生能够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品种的风险大小判断是否可以投资,如果投资风险超过投资者的承受能力则坚决不能涉足;另一方面,在投资过程中,能对不同投资品种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等级进行评估,设置止损点,及时止损.

2《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在国家倡导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众多高校都逐渐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金融类专业核心课之一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通常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环节.但就安徽省的独立学院而言,受限于发展时间较短、资金设备紧缺等因素,《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以书本教学为主,拥有仿真模拟实验的院校屈指可数.笔者认为,独立学院《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可采取从易到难,分阶段开展的方式.

2.1第一阶段:案例分析

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证券市场的经典案例,进行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加深对书本理论理解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现阶段,证券投资课程教学多采用北大、人大、东北财大等研究型大学出版的教材,偏重介绍基础理论,同时充斥大量的公式、模型.如果完全照本宣科,理论性太强,不仅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缺少实践应用价值,偏离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加入案例教学,是现阶段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案例教学应以专题形式加入,同时突出教学重点,在股票、债券、基金和金融衍生产品这四种金融资产中偏重股票,重点讲解应用型知识,简要介绍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等抽象深奥理论.

2.2第二阶段:仿真实验

实践教学设计传统的《证券投资学》课程以课堂教学、书本教学方式为主,倾向于灌输抽象理论,难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应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于《证券投资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第二阶段加入仿真实践教学环节,即建立证券投资仿真实验室,增加实验课.通过证券模拟仿真软件连接交易所的实时行情数据,学生在看盘和模拟交易中加深对各种投资工具和手段的了解,联系实际投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分析方法和投资风格.

2.3第三阶段:校外实习

实践教学设计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但证券投资的实践性较强,对将来学生工作和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第三阶段就是和相关单位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利互惠的证券投资校外实习基地,如本地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掌握证券投资行业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能,增加学生将来的就业机会.

3构建《证券投资学》课程体系的主要难点和解决方案

3.1第一阶段:案例集的编纂和更新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新品种、新法规应运而生,这就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时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当前的形势将新的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整合到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现阶段《证券投资学》的主流教材绝大多数是研究型大学主编,适用于独立学院这类应用型高校的较少,系统的案例集则更是凤毛麟角,加上出版年代久远,难以反映当今资本市场的新动态.《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的难点就在于案例库建设和案例集的编纂.笔者认为,首先应当收集、优选资本市场的经典案例和最新出现案例,进行加工形成案例库,并及时更新.然后根据教材理论知识的顺序从案例库遴选出一系列案例汇编成案例集.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部分穿插在理论知识中讲解,部分作为学生课后补充阅读材料.案例集的加入,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最及时的资本市场信息,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影响证券市场的诸多因素,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

3.2第二阶段:仿真实验所需的软硬件条件

通过证券模拟交易软件进行高仿真模拟实验,增加实验课教学,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投资比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第二阶段的主要难点在于仿真实验室相关的各种软硬件条件:第一,完善仿真实验所需的硬件要求.需要配置专门的机房和计算机,购置证券模拟投资应用软件.第二,必须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总体原则应是理论先行,同时结合实践来检验和证实,不应将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完全分离.第三,《证券投资学》实验课成绩考核问题.可以将成绩构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实际投资收益率、风险控制水平、投资报告书(主要包括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各占30%、30%、40%.第四,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仿真实验对实验课教师的要求较高,应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重,支持教师定期到对口单位进修培训,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积累实践经验,以便将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

3.3第三阶段: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最好场所,《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第三阶段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将学校和社会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校外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又能让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士将实务操作的知识带入校园.第一,独立学院应该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证券投资机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定期由任课老师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交流、学习、实习等.第二,为达到预期实习效果,应协同实习部门拟定实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到的目的,不能让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在实习基地由所在单位专业人员指导,任课教师作为领队协助,并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三,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还可以从证券行业聘请专业人员到校园里来进行证券投资专题讲座,介绍来自证券市场的最新动态和实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郝会会.面向市场需求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2(01).

〔2〕朱飞.浅谈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6).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例6

我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对于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跨专业学习实践的需求广泛存在。重新构建的金融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线条框架部分即为金融投资实践教学相关内容,包括课程实验、交易技能训练和论文、实习等,所以,金融投资课程和交易技能训练可对全校学生进行开放选课,此举也受到了广大非金融专业学生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学校鼓励所有学生参加各类金融资格考试、各种投资模拟比赛,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高水平金融学术报告,这都为普及教育创造了条件。

(二)证券、期货和外汇交易的模拟软件并不相同,但投资所依据的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是相通的

证券、期货和外汇投资课程强调各自体系的完整性,以此设置的实验课程便存在重复内容。例如,证券有K线分析、趋势分析、形态分析,期货与外汇也有;证券有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分析,期货与外汇也有……结果是,各实践课程的重复部分比特色部分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既降低了学生上实践课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各投资课程自身特色要点的实践学习。因此,将相同相通内容从各投资实践课程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实践模块,课程的特色实践依旧保留,自成体系。整合而节省出来的学时可重新分配到设计性、研究性实验以及前沿学科内容的引入,势必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如同投资者有不同风险偏好需要区别服务一样,金融投资实践教学也应区别学生需求、提供有差别的教学内容

例如,有的学生择业定位于投资经纪人,那么,除了经纪业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外,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投资实践能力即可,包括看盘、阅读策略分析报告、买卖交易等;而有的学生则希望成为操盘手,那么,除了掌握较扎实的技术分析理论外,还需要加强看盘及多种技术分析的实践训练;如果有的学生准备应聘投资分析师,那2014年第7期中旬刊(总第558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7,2014(CumulativetyNO.558)么,不仅技术分析需要学习与实践,基本分析的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财务分析等训练也必不可少。选择金融投资实践课程的学生先进行择业方向问卷测试,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以满足有差别的学习需求。

(四)考虑非金融专业学生所需的必备专业基础知识,也考虑分择业方向的学生所需掌握的学习内容,进行实验及技能训练教材及指导书的编写与修订

为学生理解知识、练习积累、了解工作最新动态与要求提供指导与帮助,如此培养出来的有基础、有方向的大学生,相信金融专业机构及企业的投资部门也会很乐于接受。

二、老师的言传身教应遵循理性原则

大学生投资技能的学习和投资理念的培养,需要指导老师在交易实践上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用言行向大学生传递理性的投资观念,例如,投资有多种渠道、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过于急功近利反而容易导致投资失误等。然而,教学师资的实际投资能力制约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授课老师从未投资过具有风险的金融产品,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也都没运用过,教学只是照本宣科;二是授课老师有过长时间的投资经历,甚至在金融机构从事过相关工作,但喜欢将只适用于个体的追涨杀跌、短进短出等方法在教学交流中表现出来,而没顾及受教学生的投资风格和风险偏好,两者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不恰当的影响。建议授课前给学生做投资者类型及风险偏好测试,让其获悉自己的投资风格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引导式教学,就是老师不充当专家,而是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技能检验等,让学生自己通过知识点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盘面分析验证各种交易理论和经验判断是否符合我国市场现状、能否提高自己的交易盈利水平,自己是否具有各种投资品种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者类型及风险偏好测试的结果是否一致……让学生学会思考、判断和风险管理,并形成适合自己的操作原则。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或提出的问题,老师可以设计针对性案例进行再引导,帮助学生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能否解决问题,哪些知识和经验在实际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确实有用。与此同时,联合金融企业为课程指导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定期组织老师间的教学讨论和相互听课,促进专业教师不断提升投资指导能力。

三、金融投资实践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提供辅、交互性和自主性的教学服务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例7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紧密的课程,将理论教学内容与证券投资实践结合在一起,能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操作性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提高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内容的设计思想 

    目前开设《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的院校很多,但大多实验教学内容相对分散,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依据金融学专业全程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思想,在讲授《证券投资学》课程时,将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起来,《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主要针对课程中专业性较强、涉及范围较少的单元,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实验,进行相关单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巩固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同时重视与前续、后续课程内容的衔接,避免实验教学内容的交叉与重复。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内容设计的理论依据 

    理论知识是形成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基础。能力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才能形成。因此学生首先要打好实践课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课程实践做好准备。因此,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需坚持与理论教学相容性原则。要在有限的学时下,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做到既保持理论知识体系传授的完整性,又让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实践性课程的训练。 

    国内证券投资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一般分为四大部分:证券投资的基础理论、运行理论、决策理论和调控理论与政策。由于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前期课程《金融市场学》,已经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证券投资基础理论中的证券投资工具股票、债券、基金、权证、期货与期权,而有关证券市场的运行理论在投资银行中也已重点介绍,这两部分可不再重复介绍;在进行《证券投资学》的讲授中可以把内容侧重在证券投资的决策理论和调控理论与政策上。具体内容包括:证券投资的组合分析、基本分析、技术分析,证券市场的调控与管理。由于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后续课程是《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因此,在《证券投资学》课程讲授中技术分析的内容只是简单介绍。 

    三、《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设计的内容 

    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学时有限(12学时),因此重点实验内容是对投资组合理论、证券特征线进行验证,通过这部分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证券投资的投资组合分析的验证,绘制无风险证券与一种风险证券组合的可行集、多种证券的最优组合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绘制无风险证券与一种风险证券组合的可行集 

    主要是需要计算一种证券的期望收益和标准差。 

    (1)数据的获得。首先将大智慧软件数据显示周期选为月,使得股票价格为月度数据,然后对股价进行复权处理(通过复权处理使得股价不仅反映资本利得,还能反映红利收益),最后导出到excel,得到股价数据。如果有数据库,也可以从数据库中得到股价数据。 

    (2)计算股票的年度收益率。利用excel的自动计算功能可以得出股票年度收益率数据 

    (3)计算该股票的期望收益与标准差。在D3单元格输入excel自带公式AVERAGE(C3:C18)就会输出方正科技的期望收益,输入STDEVP(C3:C18)可以输出该股票的标准差。 

    (4)计算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在无卖空时的组合收益和标准差。 

    ①把已知数据输入excel表格,无风险资产本例中选择银行存款,收益为4.14%。 

    ②在表格中输入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重,并逐步递减。由于有无卖空限制,所以风险资产的投资比重依次递增,两者之和为1。在组合的期望投资收益率单元格输入公式,本例中为A8*0.0414+B8*0.152。同理得到组合的标准差,当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组合时组合的标准差公式为σp=|θσ|,本例为B8*0.3662。 

    ③画出资本配置线。在excel菜单中点击“插入”、“图表”,选择XY散点图,平滑线散点图。点击下一步,在图表源数据对话框中修改数据区域,X轴选择标准差数据D8:D28,Y轴选择期望收益率数据C8:C28。点击下一步,选择图表保存位置,得到了资本配置线。 

    2.多种证券组合的最优组合 

    如果只有两种风险证券组合在一起,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可以用公式求出,并得到相应的可行集曲线,但是,当组合的证券超过两种时,必须要更复杂的计算工具。本实验选取了其中的一种,采取规划求解这一工具来达到实验目的。 

    (1)基础数据的收集。实验中试图计算多种股票组合在一起的时候的可行集,因此,还是要按照实验一的方法获得四种股票的年度收益率,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选取四支股票,除了要计算每支股票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还要计算他们之间的协方差,这里运用COVAR这个函数,计算方正科技和邯郸钢铁的协方差就可以在单元格输入COVAR(C3:C12,F3:F12),同理计算出其他协方差,就可以得到四支股票的协方差阵。 

    (2)四种股票最优组合的计算。 

    ①规划求解的安装。在excel菜单中点击“工具”、“加载宏”,出现加载宏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规划求解,然后“确定”,这时规划求解已经成功安装。 

    ②在excel表格中输入已知数据。 

    ③建立运算区域。把期望收益率数据填入到相关表格,在单元格中预留最优投资比重、投资组合收益率、投资组合方差、标准差等。预设最优投资比重为1、0、0、0,即全部投资于邯郸钢铁这支股票上运用矩阵运算的方法计算出组合方差。并对组合方差开方。 

    这样我们就建立了一个运算区,建立了各单元格数据之间的关系。一个单元格数据的变动就会引起其他数据做出相应变动。 

    ④通过规划求解求出最优解。在excel里建立约束条件区域,把相应的约束条件列出,规划求解的原理就在于电脑自动对符合条件的解进行筛选,得到最优解,因此,必须准确设定筛选条件。在这个约束条件区,投资的比重相加应该等于1,在相应单元格输入=SUM()。如果是无卖空情况,每个股票的投资比重都是>=0的,当人为设定一个目标收益率,电脑就会自动的计算符合条件的标准差最小的解,这也就是所要找的最优解。不断的变换目标收益率就得到了很多组最优解就是要找的有效前沿。 

    点击工具菜单,就会在其中找到规划求解这一选项,点击打开规划求解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置约束条件,最优解就会自动输出到相应运算区。假设设置某一目标单元格选择“最小值”。约束条件在无卖空时应该有三个,一个是投资比重都应该>=0,投资比重之和应该等于1,然后输入0.2,即目标收益率先预设20%。目标项、可变项和约束条件都输入完毕就可以开始计算了,点击“求解”,电脑会自动运算出结果,点击保存,就会发现在原来的计算区数据已经更改。 

    在这个计算结果中,得到四种股票组合在一起,目标收益是20%的时候,组合标准差最小的解,这时候得到的解就是四个投资比重,投资比重分别为0.36、0.63、0.1、0,这就是找到的最优的组合。 

    ⑤建立数据区。前边得到的最优组合只是有效前沿的一个点,要得到有效前沿的其他点,就必须不断的变换目标收益率,得到不同的最优解,最终画出有效前沿。为了得到这样一系列数据,要建立数据区来保存不断计算求出的结果。把组合收益为0.2,标准差0.33写入到数据区。接下来继续运用规划求解工具,把约束条件中的目标收益率20%变为其他数据,比如25%,求解就会得到另外一个最优解,依次不断变化该单元格,就会得到需要的一些组合,不变计算的结果就是我们最终得到了完整的数据, 

    (3)既定目标收益率最优投资比重的求解。假如要投资于四支股票上,要求投资的收益率为28%,那么应该怎么分配风险最小呢?前面的规划求解实际上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在约束条件中添加0.28,即当收益率要求28%时,最优的投资比重应该是0、0.79、0.21、0。有卖空的时候也是如此计算,最终得到结果。 

    参考文献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1-128 -02

河南省作为中原腹地,以三大国家战略为支撑,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并以此为契机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但一直以来,开放型复合人才的缺乏成为河南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的桎梏。近年来,“双创”人才培养的提出与盛行,为河南省建立“一带一路”战略下“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了新的人才支撑,但“双创”与“一带一路”的融合也为河南省开放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目标。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大局,以国家战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应对服务于开放经济的国际投资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百森商学院就已开设创业管理研究生课程,1983年起,奥斯汀德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等每年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由此奠定美国在教育领域“双创”的领先定位。而国内“双创”人才培养的理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2010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教改革的重要途径。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2015年“大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作为中国经济转型推动动力之一。本文基于河南省“双创”人才的培养需求,结合“国际贸易专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专业需求的改变,从理论教学环节对其中国际投资课程的改革进行探讨。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省培养“双创”人才的意义

“双创”人才是指在汲取前人的知识成果基础上,以继承与批判的角度对前人成果进行改进或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以创新创造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人才。“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省培养“双创”人才有着以下重要意义。

(一)满足“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才供给侧的需求

随“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中国正在进入新一轮对外开放浪潮中。从政府到企业均意识到国际经济的特征正在发生变动,已有经验不足以应对新挑战:如全球贸易乏力,新兴经济体大规模逆向投资,全球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尤其是针对中国的部分)抬头等。这对开放型经济人才提出新要求。而“双创”的思路创新与方法创新,要求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缩小理论授课与现实实践差距,以新思维模式分析挑战,从新角度面对风险与机遇。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是推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体系,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人力资源。

(二)有效缓解就业难与创业成功率低的困境

伴随三大国家战略实施,对外开放已成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同时,国内外经济疲软增大大学生就业压力,尤其是外向经济领域中新增岗位越来越难以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同时,伴随求职满意度下降,越来越多的90后毕业生开始选择慢就业,或者尝试创业的自我雇佣模式。但一方面,慢就业存在不就业的危机,另一方面中国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如麦克斯调研显示:2014年毕业生中2.9%在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而全球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20%。

(三)为河南省进行产业升级提供新的人口红利

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为河南省进行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但关键在于如何从竞争对手那将新资本与产业吸引至此,外向经济“双创”型人才培养形成的“人口红利”将替代“资源红利”,并弥补“制度红利”尚未完全形成的空白期,是河南省建立“一带一路”战略下“内陆开放高地”的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对国贸专业的国际投资课程内容进行创新研究,以创业创新拉动大学生就业,以众创智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学生进行“双创”意识的培育与训练提供基础,从而使其满足“一带一路”战略对外贸经济人才的需求。为“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省实施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国际投资教学内容中主要问题分析

传统的国际投资学以概念辨识、主流理论、主客体特征、环境政策与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为线。这样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只能通过记忆与背诵专业术语释义以应对考试。致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中国国际投资特征现状认识不足,对学科内热点与前沿了解不够。所培养的学生专业理论不扎实,案例分析能力较弱。工作中难以凸显专业性,继续深造又面临基础薄弱,难以应对考试要求。

(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涉及不足

传统的理论讲授中以解释发达国家(或企业)对外投资动因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为主,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前,对之后的新兴国际投资理论,即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动因的理论基本上仅限于理论名称介绍。使在对外投资理论运用阶段,学生难以有效解释中国企业尤其是近年对外投资活跃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同时,中部高校对国贸专业的国际投资课程内容设计不够,缺少对当地开放经济特征① 的关注,对学生解释当地开放经济的问题能力训练不足。

(二)课堂讲授难以满足实操需要

如在涉及国际租赁与工程承包等实践要求较高部分,仅限于课堂上业务流程讲授,自学能力较强学生能通过自学了解基本框架,而自学能力较弱学生则表示难以对老师讲授的内容提起兴趣。“一带一路”战略推行过程中,沿线各国基础设施缺口庞大,跨国工程与国际设备租赁专业人员需求多,仅凭课堂上流程讲授难以满足学生日后步入工作位的实践操作需求。

(三)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投资风险涉及不足

在中国国际资本双向流动阶段,国内已有的主流教材由于时效性与更新不及时等原因,仍以中国吸引外资为主,对中国对外投资,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后对外投资的特征与动机涉及较少,使学生对中国国际资本当期的基本特征理解不够。已有研究指出,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的风险特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对外投资风险偏好性较大。但在课程内容中,仅在投资环境中以评价的形式涉及部分投资环境不足或缺陷,缺少单独的投资风险内容。因此对项目风险的不了解将对就业与创业学生带来较高的潜在风险损失。

三、国际投资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与东部开放型省份相比,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较晚,且整体对外开放水平较低。“一带一路”战略将郑州列为内陆开放型高地之一,这对河南省国际贸易专业的“双创”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针对上文分析,在国际投资教学内容调整中应该:

(一)增加新兴国际投资理论分析与讲述,尤其是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投资动机理论。并且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抓住经济热点,将教师科研内容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在理论授课过程中能够借助理论解释中国新时期对外投资动机与特征,并能向同学们介绍当地经济的开放性特征② 、存在^为明显问题等,这样利于学生再就业或创业过程中能够对当地甚至中国对外经济有个基本面的认识,减少误判导致的损失。

(二)在操作流程讲授过程中,尽管难以实现边实践边授课的过程,但是应尽可能通过案例,针对授课难点、重点,以及结合实务工作中易出错环节进行讲授,以形成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对于易出错或重点操作环节警示,减少错误率。同时还应争取系或院支持,不定时聘请校外企业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讲座,构建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更近距离接触实践操作流程,了解领域热点。延伸实习期,进行产教融合。教育部2015年出台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5年工作要点》中提出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常态化,要求形成类似于加拿大的CO-OP模式。

(三)增加风险识别与防范内容。 在所有对外经济类课程中,均不断强调与对内经济相比,对外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具有更高的风险,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出口贸易与对外投资实践中面临的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抬头,非传统风险凸显等困境。国内研究机构近年已开始着手于中国企业对外经贸领域的风险分析与规避措施研究,授课教师应该结合所学,向学生普及国际投资中的风险识别、量化分析以及中国企业特有投资风险应对经验总结与实践等内容。

国际金融危机后至今,全球经济进入新平庸的结构性调整阶段,危机后至今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特征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2014-2015年度甚至被称为中国对外投资元年。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行阶段,中国已开始进入对外资本输出阶段。新概念、新方法与新的实践操作要求不断涌现,这使国际投资课程在强调基础理论的同时,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在国内人才双创需求与国际“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对国际投资的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改革与思考能为河南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内陆开放高地提供新的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漆小鹏,邹晓萍,邓义群等.“双创型”材料类研究生的多维度培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9):216-217.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例9

关键词:风险 收益 教学思考

风险和收益问题是《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财务管理学》中的基础内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风险和收益的概念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学习《证券投资》课程及其他金融类课程的核心。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在认识风险和收益问题时存在很多误区,在《财务管理学》课程及其他金融类课程的学习中不能很好运用风险和收益的内容进行思考。由此,笔者认真对风险和收益的教学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与之前的教学相比,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笔者认为,要理解风险和收益的关系,首先要让学生理解风险和收益的的概念,通过身边的学生都能理解的小游戏来体验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让学生加深他们对风险和收益关系的理解。然后才解释风险和收益的数量关系。

大纲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识记风险的基本含义、特点,理解和掌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理解风险和收益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能根据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设计一项综合投资安排。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根据课上游戏,让学生理解风险的含义,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处理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能利用所学知识为家庭或他人投资提出建设性意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风险理财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风险和收益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作为经济学名词这两个概念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学生并不完全清楚二者的关系及内涵,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第一手材料,避免过多抽象地讲解,而其中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最为复杂,应灵活把握“度”,抓住核心。

注意学生的认识误区

通过对过去教学,笔者认为,学生在对风险和收益有关问题的理解时可能存在以下四大误区:

(一)对风险与危险的认识误区

有些学生对风险和危险分不清。注意风险不同于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具有确定性损失,即使不损失也不会带来什么好处。如:酒后驾车或超速开车危险,即使不出交通事故,也不会有潜在收益。风险的定义,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简单地说,风险就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或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风险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也可能或多或少损失也可能获得或高或低的收益。如买股票有风险,既可能亏了,也可能获得不错的收益。所以告诫学生危险的事情尽量别做,而有风险的事情量力而行。

(二)对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的认识误区

学生很容易把预期收益理解成实际收益。预期收益往往不等于实际收益。在实际投资中,所谓的最高收益往往是预期的,很多时候一旦扣除预期收益中的费税因素或因为项目或因为投资环境的变化(如金融危机)到期的实际收益很可能远远低于预期收益。因此在投资时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该投资收益和自己的心理预期,以免投资到期后和心理预期落差过大。

(三)对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的认识误区

一旦谈到风险和收益关系时,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所以学生在进行模拟项目选择时总喜欢选择高风险的项目,认为高风险必然带来高收益。其实高(低)风险不等于高(低)收益。比如:我们知道购买股票是高风险的投资,按照学生的理解,应该获得很高的收益,但为何还有很多人炒股失败呢?因为除了风险因素外,投资收益的多少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产品的市场环境、行业的收益状况、金融环境、政策因素等。在进行项目选择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不同的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一样,对风险的态度也可能不同,所以决策应该因人而议。

(四)风险至上误区

很多学生只知道风险越高收益越高,所以在选择项目时总是选择高风险的项目。事实上,投资者所获得的收益除了风险有关系外,还和其他很多因素有关,如通货膨胀、市场利率的大小等。所以告诫学生在选择项目时除了关注风险大小外,还应该考虑外界的其他重要因素。

正确理解风险和收益之间的一般关系

(一)游戏测试与分析

正式讲解风险和收益一般关系之前不妨做一个简单的游戏:

花10块钱参与一个游戏,第一种选择,投掷一枚硬币,无论结果如何你都能获得20元;第二种选择,投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你将获得1000元,背面朝上你却要支付500元。两种选择你会选哪种呢?

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作出了第一种选择,三分之一的学生作出了第二种选择,剩下的同学没有参与游戏或不积极即第三种选择。有人赚了,有人赔了,有人赚多,有人赔多。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之后,可以跟学生讲解人们对风险的三种态度:也就是说人们喜欢风险,即风险偏好(第二种选择);还是厌恶风险,即风险厌恶(第一种选择);或是没有偏好,即风险中性,只是比较某些项目的期望值的大小进行选择。实践表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风险态度,或同一人在不同时期风险态度可能也不一样。

(帮学生进行分析)其实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这些都是可以用预期收益率的指标来测算的,以这个测试为例,第一种选择的收益是10元(20元减去参与成本),概率是1,也就是说无论哪面朝上都能获得100%的收益率,所以说第一种选择的预期收益率就是100%;而对于第二种选择来说,正面朝上时收益率是9900%,概率是50%,背面朝上时的收益率是-5100%,概率也是50%,综合来看,选择第二种玩法的预期收益率就是2400%,从数字上来看要远远高于第一种玩法,但相应的也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一个稳健的投资者一般会青睐于第一种玩法,而一个积极的投资者可能觉得第二种更有吸引力。

(二)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风险和收益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亏损和收益的减少缘由于风险,同样超额收益也同样来源于高风险的报酬。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选择是不同的。在理解风险与收益关系时要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1.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同方向变化的,风险高的投资收益率高,风险低的投资收益率低。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介入而逐渐降低收益。

2.现实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垄断的存在,会出现风险与收益方向的背离。存在着四种状况:高风险低收益() ;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低风险高收益(机遇)。告诫学生不要参与要善于把握机遇。 而学生一般理解就是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其实高风险也可能带来的是低收益,如有些投资者将资金放到高风险的股市上,不但没有取得高额收益,反而是倾家荡产。说明收益除了跟风险大小有关外,还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如通货膨胀、汇率、政策因素、金融危机等。

3.市场常见的两种状态为高风险高收益和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的额外收益实际是投资者承担更多风险的报酬。保守的投资者青睐于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激进的投资者会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

4.投资者对风险的接受程度是各自不同的,这就是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大多数理性的投资者不会选择高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在收益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希望承受最小的风险。除非投资收益率提高到能够补偿投资者承受的风险,否则,他们不会进行投资。

把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风险和收益的数量关系中,有很多公式,笔者主要介绍以下三个:

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b)×标准离差率(V)

风险收益率=β×(市场组合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b×V=无风险收益率+β×(市场组合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正确理解风险和收益之间的数量关系,能更加深学生对其一般关系的理解,可以通过教科书书上的例题给学生进行讲解,或通过自编的简单小例题进行分析,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再讲述。但在此还需要特别强调标准离差率(V)和β系数。标准离差率(V)的大小反映项目的风险大小,所以标准离差率(V)越大要求项目的风险报酬率越大,否则投资者是不愿意投资,当然要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说标准离差率(V)大其项目报酬率就一定越高,因为项目报酬大小除了风险大小影响外还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选择,而不是一定要选择风险最大的。同样β系数反映项目或股票的市场风险大小,如果一个项目或一支股票的β系数大于1,表明该项目或股票的风险比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大,所以一般要求更多的风险报酬,同样道理并不是β系数大其风险报酬或预期收益就一定高,因为预期收益除风险大小影响外,还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所以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决策。

教学反思

在《财务管理学》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对风险和收益关系的不易掌握,由此对风险和收益的教学进行了教学设计。学生通过简单游戏的模拟决策,体会到风险态度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体会到风险越大,需要的额外补偿越多的投资行为。

谈及此课,收获颇多。该课程必须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一些内容,并且使之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的教学,以期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改变为学生参与,自我体会。笔者的做法是:通过简单游戏,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感受到游戏的的同时,能体会到风险和收益的真正关系。

本节课无论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是教学手段上,笔者都努力尝试进行一些新的探索,探索起初是艰难的,过程中也需要协调一些矛盾,但相比自己和学生一起在此中的收获,又感觉付出有所值。

参考文献:

1.荆新等主编.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欣兰主编.财务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郭复初主编.财务管理学.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6-8-1

4.黄宣武.现资组合风险和收益的评价.甘肃经济,2005(6)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例10

绪论:目前,辽宁省风电装机容量达226万千瓦,继续位居全国第2位,装机比重8.23%;累计发电量15.4亿千瓦时,发电比重占3.54%。所有风电场投产后均正常并网发电。特别是国家能源局直接支持并核准的华能阜新二期30万千瓦风电场,已成为我国一次性批复、一次性建设并顺利投产运营规模最大的风电建设工程。黑山秸秆、沈阳老虎冲垃圾填埋气等两项生物质能发电工程正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共1.3万千瓦,填补了本省该领域的空白。北票等城市开展光伏路灯、景观灯示范工程建设,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兆瓦。全省车用乙醇汽油市场覆盖率超过95%,推广使用生物燃料乙醇34.8万吨,成为全国目前全封闭应用乙醇汽油的5个省份之一。

以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就不仅得益于辽宁省政府的政策引导,还受益于省、市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但是,我省针对新能源研发和产业利用的财政政策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我省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

1.1 缺乏省政府财政支撑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平台。

我省现有的新能源技术研发活动的主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及重点新能源产品的开发技术,它们主要依靠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二是,新能源产业化过程中的辅助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工艺改进等,主要依靠新能源产品的生产企业。这种技术开发研究与技术产业应用研究相分离的局面,容易导致研发力量分散、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衔接效率较低等问题。

1.2 企业新能源产业应用研发活动的财政资金支持不足。

新能源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相当于一般产业研发投入的4倍左右,并且越到产业化后期,所需投入越大。从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看,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这三个阶所需资金投入之比约为1∶10∶100。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化一旦成功,便能够凭借技术、市场的垄断力以及生产工艺的先进性获取超额收益,其投资收益率将大大超过传统产业的收益率。但高新技术产业化也是一种高风险的经济市场行为,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以锦州新世纪石英玻璃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中国石英玻璃主要生产企业之一,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第三,但由于行业特点所限,年收入与年利率较低。在这样的环境下,由于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该公司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规模发展受限也影响了企业新技术的应用,如果该企业能够得到充裕的资金将能进一步打破国际大企业对此类技术的垄断,也能使企业腾出资金壮大规模,将技术与发展协调起来。

1.3 政府财政扶持和优惠政策的强度不足,企业争夺加剧,核心企业有转移倾向。

在国家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出台后,新能源产业成为一个极具增长潜力的行业,具有很好的招商引资条件,很多地方政府争上新能源产业基地。目前,四川、江苏、浙江等地,已开始争相申建部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在地方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兴建中,出现了争夺人才、争夺企业的现象,在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中也发生了同类事情。在某产业基地,一家龙头企业受到省外多家基地的邀请,并给予了诸多优惠政策的许诺,这些许诺具有很大吸引力,是辽宁省产业基地目前还无法给予或很难给予的,该企业虽然最终选择留在辽宁省,但是还会存在一些矛盾。

1.4 政府财政扶持资源相对分散,财政扶持政策的局部作用效果受限。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然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策、扶持资金,企业都在争夺政府提供的扶持资源。由于企业良莠不齐,有的只看重短期利益,不进行技术投入;有的企业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因而影响近期经济效益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我省在分配财政扶持资源的过程中要考虑短期经济效益、税收拉动效应、技术创新效应等,容易导致部分技术研发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所获扶持不足,另一部分不进行技术投入、只看重短期利益的企业也借机“搭便车”。这种财政扶持资源分散的局面必然影响我省新能源产业的长期发展。

第一,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中成本-收益分析、金融学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理论和实物期权评价理论。

第二,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是统计学中的抽样调查、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还有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研究结果分析:

(1)研究辽宁省财政资金支持的新能源研发和产业发展的新融资模式及其风险评估与控制。

课题提出了三种可行的新融资模式,以帮助辽宁省财政扩展新能源产业的资助资金筹集渠道,其种类、财政支持方式、主要风险来源总结为表1。

针对每种新融资模式,将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方法规避或降低融资方式的风险,具体来说:

第一,对新能源研发专项基金,采取基于市场价值风险的实物期权评估方法,在主要研发结点定期予以科学评估,已决定后续资金的拨款时机和拨款规模。

课题选取风能发电技术研发和光伏技术研发活动(前者的风险由于政策波动而具有市场价值跳跃波动;后者的风险属于连续的扩散波动),构建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实物期权评估理论方法(连续扩散过程的实物期权;跳跃扩散过程的实物期权),以期科学的解决评估难题。前者基于何佳、曾勇(2003)对新技术购买行为中的技术创新速度影响的分析思路和模型;后者基于课题指导教师2009年的博士论文初步研究成果进行扩展,以便充分考虑风能产业的政策跳跃影响。

第二,对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基金,基地企业破产或违约风险和收益率风险是主要风险,政府应适时监控基地企业的财务状况,严格审计其财务报表、税务报表,针对问题及时予以事前警告或帮助其度过难关。

针对新能源企业的高新技术特点,在企业现金流基础上考虑灵活经营价值和风险价值,拟采用Leland(1994)用实物期权方法研究公司内生破产的公司债务评估的结构化模型,对新能源企业的破产阈值、破产时机进行评估和监测,并采用比较静态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影响新能源企业破产的经济因素。

第三,对市政债券融资模式,市场利率风险和政府债务风险是主要风险。地方政府财政和企业都无法直接控制市场利率风险,只能通过相机决策或金融衍生工具分散风险。

① 根据利率波动趋势合理确定市政债券发行时机和发行规模。可采用定期追踪市场资金利率曲线的久期和凸度指标,当利率风险较高时,优先选择发行短期市政债券;当利率风险较低时,优先选择长期市政债券或长短期的组合。

② 地方政府市政债券主管部如何适当利用利率互换产品,将所筹集的部分资金的利率风险锁定在适当水平上。研究地方政府财政适用利率互换产品的可行性,及具体策略。

(2)探讨基于实物期权项目投资评价的财政扶持资源的分配政策。

政府财政扶持资源的分配机制不同于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其政策优化的核心是建立以资金利用效率和使用方向等评价结果为依据的分配政策,评价的目的是为政府财政决策扶持资源分配规模和时机提供根据。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其资源来源于全社会的纳税人,政府有责任保证财政资源使用的最优化。

优化财政扶持资源分配的关键是根据企业或科研单位的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进行资源分配。企业和科研单位将综合考虑项目的收益因素与风险因素,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来确定投资规模和投资时机。这样的决策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决策;二是基于成本-收益-风险的决策。

对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拟设定如下:

第一,新能源项目的成本-收益-风险分析。包括新能源技术研发项目的成本-收益-风险分析;新能源产业应用项目的成本-收益-风险分析。新能源项目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时机决策是财政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这些决策的重要要影响变量是风险因素的评估。根据文献Gurkan Kumbaroglu等(2005)的分析方法,课题负责人对两类新能源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定性研究,结果总结为表2和表3。

第二,以实物期权评价为基础的财政资源分配政策。

由于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将项目未来的收益和风险采用折现方法转化为当前收益考虑,忽略了投资决策者的灵活应对风险的决策价值。可采用基于成本-收益-风险分析的实物期权评价方法,对新能源项目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时机进行评估,从而有利于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资源分配政策体系。

考虑研发成本支出价格的不确定性、研发成果市场价值的不确定性,研发项目负责人倾向于等待市场新信息释放,最佳投资时机将有所推迟。课题组已获得该重点实验室项目在建立之初至今的各项成本数据、科研成果市场价值数据、经费来源数据等资料,将以此为依据建立离散和连续时间的实物期权模型进行评价。

③ 新能源产业应用项目投资规模和时机的实物期权评价过程——以锦州新世纪石英玻璃有限公司项目为例。该类项目的不确定性主要有收益现金流不确定性、成本现金流不确定性,应用项目负责人仍有等待新信息释放而推迟投资时机的动机,需应用实物期权技术进行客观评价。课题组将与锦州新世纪石英玻璃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研究。

④ 基于实物期权评价的财政资源分配政策优化研究。

核心内容是“项目可行性评价决定初期启动资金的财政资源分配;项目投资绩效评价决定后续资金支持规模和时间”。该部分内容与两类项目的实物期权评价结果密切相关,重点从资源利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角度研究政府财政资源的有效分配政策。

结论:提出以“拓宽新能源财政扶持政策手段,优化财政扶持资源的分配结构”为核心的对新能源进行财政扶持的理论思想和分析框架。研究省财政资金支持的新能源研发和产业发展的新融资模式及其风险评估与控制问题,帮助政府财政在控制融资风险的条件下,合理拓宽财政扶持资金的融资渠道。构建以科学评估结果为指导的财政扶持资源优化分配体系,研究基于成本-收益评估和实物期权评估的政府财政扶持资源分配策略。

参考文献:

[1]何佳、曾勇(2003)对新技术购买行为中的技术创新速度影响的分析思路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