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0 16:25:41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例1

二、构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模型

就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而言,其系统是按照从高到低多层次的,包括诸多构成要素,例如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等。这同时也作为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要素。

(一)评价对象和目标的确定

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对象自然是幼儿园的教师。要按照一定的目标来进行指标体系的设置。如今我国的幼儿教育有着良好的发展形势,要想促使这种发展更加有序化和迅速,就需要引进和打造一支优秀的幼儿教师队伍。但是,就当前的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来看,不尽如人意,并且成了发展的制约因素,限制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首先一定要将这一问题解决好。研究对象指定是幼儿教师,就是要从价值角度对其综合素质作出判断,从而达到激励教师的目的,以便学校能够更好地选拔、任用和培训幼儿教师的选拔,进而实现科学化的管理。

(二)各级评价指标的确定

在将评价的对象和目标确定下来之后,第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按照教育方针政策和评估的目的为依据来进行目标的分解。还要考虑到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管理多种理论,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等。该体系主要按照三个维度来划分,即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其中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涵盖了2个二级指标,即关于职业理解与认识等,还有8个三级指标;专业知识所涵盖的二级指标有3个,三级指标有2个;专业能力涵盖的二级指标有4个,三级指标有13个。

(三)标度和等级的确定

标度,顾名思义就是达到标准的程度。可将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划分为优、良、中、差四等级;可以就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所达到的等级程度采用描述性语言来分等级进行区分,四个等级为“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采用量化形式表示则分别对应的是100、80、60、40。

(四)权重的确定

由于评价指标存在不同,所以对对象预定目标实现情况的判断,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所谓的指标权重,顾名思义就是该体系中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如何,同时促其数值化,而这个数值便是所谓的权重。确定权重的方法有专家咨询费、层次分析法、平均数加权法等。通过整理和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设计出具有较强合理性的问卷结构,具有比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这时候取得数据就可以来对研究期望获得的结果进行验证。由此也表明了问卷所获数据所具有的参考价值,如此便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深入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五)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试评

在拟定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进行试评,以便再次修订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规定,以便使该指标体系更加充实和完善。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例2

(Management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uhhot 010051,China)

摘要: 本文在D-S证据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利用D-S证据理论合成方法建立评价模型,把静态的评价模型转化为动态的评价模型,引入权重设计的综合评价进行区分,然后对评价集和和评判矩阵进行证据合成,得到的结果更能客观实际的反映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Abstract: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D-S evidence theory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ory, we use of D-S theory of evidence synthesis to construct evaluation model,transfer the statice valuation model into a dynamic evaluation model, introduce weight design of the integrated evaluation to distinct,then synthesize the evaluation sets and evaluation matrix. Taken the above measures, the results can reflect reality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university teachers more objectively.

关键词:高校教师 模糊数学 D-S证据理论 综合素质评价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fuzzy mathematics;D-S evidence theory;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47-02

0引言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知识时代,高等教育已经取得巨大发展,并且规模急剧扩大。为更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等院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而高校教师素质评价尤其是综合素质的评价还显得比较薄弱,这一现实问题已成为影响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一个“瓶颈”。

1理论基础

1.1 D-S证据理论证据理论是由Dempster于1967年首先提出,由他的学生shafer于1976年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处理不确定信息的证据理论,也称为Dempster/Shafer 证据理论(D-S证据理论)。[3] [4]

D-S证据理论合成法则如下:

设Bel1和Bel2是同一识别框架?专上的两个信度函数,m1和m2分别是其对应的基本可信度分配,m1和m2的焦元(若A?哿?专且m(A)?酆0,则称为A焦元)分别为A1,A2,A3…An和B1,B2…Bl,设:■

那么,由下式定义的函数m:2[0,1]是基本可信度分配

m(?椎)=0…………………………………………A=?椎

m(A)=■……………A=?椎

其中,记作K=■。

1.2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模糊综合评价是指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地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传统评价与模糊评价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的评价方法是建立在均点集合论的二值逻辑基础上的,它规定一个元素X与一个集合A之间的关系只能是属于这个集合或不属于这个集合,即是与否的关系。元素X与集合A之间的绝对隶属关系通常用特征函数XA(x)表示,即XA(x)=1x?缀A1x■A

模糊数学将普通集合的特征函数值域,扩展为模糊集合的隶属函数的值域[0,1],即将二值逻辑扩展为模糊逻辑,这样就能克服用传统评价方法评价模糊事物存在的缺陷。

模糊评价方法与步骤如下:①确定影响因素集:A={x1,x2,…xn},n为目标函数;②建立权重系数集:G={g1,g2,…gn},■gi=1(0≤gi≤1);③建立评价集:Z={y1,y2,…,yn};n为评价数;④建立一个方案对评价目标的模糊转换评价矩阵:

R=R1R2…Ri…Rn=r11r12…r1j…r1mr21r22…r2j…r2m… ……ri1ri2…rij…rim… ……rn1rn2 … rnj …rnm

⑤综合评判。这样,由(A,G,Z)构成了一个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此时,若输入一个权重分配B=(b1,b2,…,bn)?缀F(U),就可以得到一个综合评判:

Z=(y1,y2,…,ym)=B・R=(b1,b2,b3,…,bn)・r11r12…r1j…r1mr21r22…r2j…r2m… ……ri1ri2…rij…rim… ……rn1rn2 … rnj …rnm

其中yj=■birj,j=1,2,…,r。对Z要进行归一化处理,使:■yi=1为评判结果。最后将评判集X与评判矩阵Z进行合成运算,得到最后的评价值U,U=X・ZT。[5][6][7]

2高校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证研究

2.1 A大学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A校在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所设置的评价指标或因素,均是对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有重大影响的,并能充分体现高校教师差异性的定性与定量条件。本文的指标体系由两级指标构成,每个指标可再划分为多个层次。一级指标包括四个方面: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教学能力素质。(二级指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8]

2.2 模糊集下A校教师综合素质评价D-S证据理论模型的构建

2.2.1 确定相关的评价样本矩阵,进行模糊矩阵的运算得到其评价结果。

2.2.2 针对各指标体系,综合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标因素相对重要性的判断,进行D-S证据合成,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①评价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差评,按照10分制打分,把成绩转化为小数的表示方法;②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矩阵Z,然后将评判得分集X与评判矩阵Z进行D-S证据合成,得到最终的综合评价值U。[9]

2.3 A校例证――D-S证据理论模型以A高校管理学院2010年优秀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评定为例,采用全院先民主选举,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各3名,加上4名院领导,组成10人的评定小组。评定小组成员逐一对被评教师进行等级评定,综合评价结束后再汇总。A校管理学院教师2010年度的评定情况如表1。

首先,利用模糊评价集计算A校管理学院某被评价教师2010年的综合成绩。

先计算Z4:Z′4=B4×R4=■■■■■■・6310082000730009100082000

=[7.8652.0020.1430.0000.000]

所以,归一化处理后有,Z4=[0.7860.2000.0140.0000.000]

同理,计算得到,Z1=[0.7100.2450.0450.0000.000]

Z2=[0.8130.1750.0130.0000.000]

Z3=[0.7670.1670.0670.0000.000]

则有

Z=B・R=[0.10 0.40 0.15 0.35]7.100 2.450 0.450 0.000 0.0008.125 1.750 0.125 0.000 0.0007.666 1.667 0.667 0.000 0.0007.863 2.002 0.143 0.000 0.000

=[7.8631.8960.2450.0000.000]

那么,取评分矩阵为,X=[97531](即为表1中二级指标对应得分区间的均值),则有:U=X・ZT=85.264。

再利用D-S证据理论对被评价教师的成绩进行证据合成的综合评定。把上文的被评价教师假定为,把教师的成绩除以100得到结果为0.8526。最后得到D-S证据理论合成方法进行证据合成的结果:m(?琢)=0.8526 t=?琢0.1474 t≠?琢

3结束语

利用本文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对A校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综合了多种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优点,对D-S理论模型进行了例证的论证。

由于在模型计算中,涉及到向量、矩阵、概率甚至集合之间的逻辑运算,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专用的数学软件对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其结果的公正性更容易得到广大受评者的接受,也体现了该评价模型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晓静,张圣梅,徐小君.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4,3.

[2]龚江南.层次分析法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

[3]Dempster.A.P. Upper and lower probabilities induced by a multi-valued mapping[J].Annual Math Statistic,1967,8,(4):325―339.

[4]Shafer.G.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vidence[M]Princeton UP,Princeton UniversityPress,1976:19-63.

[5]张文修等.模糊数学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6]热合木江・模糊综合评判在评价教师素质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1.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143-02

近几年,我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为了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体系,在综合分析所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一系列学位论文指导和评审的实践经验,依次从明确论文评审目的、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论文质量评审内容分类与评价指标定量化以及明确评审教师的资格与职责等方面,探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可执行的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我院大学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水平和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水平。

一、学位论文质量评审目的

学位论文是我国高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占用学时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最能衡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的一项科研学术型实践教学环节[1]。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学生要提交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后,才能取得相应的专业学位。然而,近些年来的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在受到因大众化教育扩招带来的学生文化素质和教育需求的层次化和多样化、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以及学校在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影响,普遍存在研究水平低、选题陈旧不当、内容抄袭拼凑、写作表达水平低、文本格式不规范等各种问题[2,3]。

论文质量评审标准对于教学管理者、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方向指导和约束作用。因此,制定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目的,应从与论文质量相关的各责任主体进行统一规定和规范,实现全面论文质量教学管理目的和目标。(1)教学管理者:评价检验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者在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性、有效性、执行性和满意度等方面的教学管理能力水平。(2)指导教师:评价检验导师的论文教学能力水平和责任心,确保严格按照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要求进行正确、准确地教授和指导,调动和激励导师的工作热情和高度责任心。(3)评审教师:评价检验论文评审教师在执行论文质量评审标准的能力水平和责任心,确保评审教师严格依照论文质量评审标准及其指标要求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打分,杜绝评审过程中的因人主观偏向性、学术能力偏差、评审流于形式等问题而在学生及其导师中带来不良影响和消极作用。(4)学生:评价检验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初步掌握基本科研程序和方法的学术科研能力水平,这应该通过纸质版的学位论文质量和学生答辩质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二、基于问题导向的论文质量评审指标体系

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仍普遍存在着评审目的不清、定位不明、指标分类不当、评价指标过于笼统单一、指标权重分配不当、评审过于主观化和简单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不断下滑问题的根源性因素。

基于问题导向的论文质量评审指标体系在改善解决当前大学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上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更好的实践效果。在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指导评审过程中,本文总结本校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类型特点质量问题,并结合我国国内教育工作者已发表阐述的相关论文质量问题,提出了如表1所示的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指标体系及其重要性排序,其中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是论文关键内容解答、论文仿真实验解答、论文方案技术路线解答、论文内容率、论文写作表达质量、论文文本格式规范共6项。

论文质量评审指标权重的确定应该以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目的为导向,尤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论文答辩质量和书面论文质量两个层面的教育教学目标。其中,论文答辩质量可以通过“论文关键内容解答、论文仿真实验解答和论文方案技术路线解答”三个评价指标来体现学生在论文研究深度、技术难度、内容理解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基本科研素质能力,而书面论文质量则可以通过“论文内容率、论文写作表达质量、论文文本格式规范性、文献格式规范性、答辩报告完备度”等6项评价指标来体现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和对待论文的认真态度。因此,表1列出的12项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是在综合了本校学位论文教学管理目标和论文质量评审目的的基础上,采用主观赋权法而确定,其具体的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的运算过程就不在此详细介绍了,因为主观赋权法已是广泛普及的一种通用性方法。

三、论文评审教师的资格与职责

评审教师是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能否得以正确和准确地进行论文评价的关键环节。在现实中,学位论文评审结果有时会引起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质疑和不认同问题,甚至还会发生学生申诉的特殊情况。究其根源,评审教师在学术水平和责任态度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偏差,这种不良的论文评审行为和结果会在学校师生中造成非常不好的消极影响和不健康的教学氛围。为了彻底解决和避免此类不公正的论文评审问题,应明确制定以下有效措施:(1)论文评审组的人数原则上为5人,人数过少不利于评审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2)论文评审教师应具有思想态度端正、责任心强、良好的科研教学水平或博士学历以上等基本资格条件,但评审组长的资格应在具备基本资格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具有副教授以上的职称,且近3年内在学位论文评审中无重大过错等问题的关键条件。(3)评审教师职责要求应正确、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要求与评价指标,做到有理有据、客观公正地给出学生及其导师都能接受或满意的论文评审结果。一旦出现论文评审结果有争议的情况,评审组长担负相应的解答或解释工作,且对错误评审结果应该负较大的教学事故责任。

四、结语

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是有效评价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水平的重要技术依据。针对当前学位论文质量评审中常见的评审内容分类简单、评价指标定性化和主观化等问题,文中在结合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的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明确论文评审目的和评审教师资格与职责,改革建立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论文质量评审体系分类内容和评价指标定量化,为指导教师和评审教师的教学评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方向指导,并切实有效地改善了大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例4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而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对这种改革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更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

1 当前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广大教师对于目前教师评价制度存在异议。比如,教师认为评价者在评课中并不一定了解全面情况,不知道教师所选择的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依据;教师认为量化打分会使教师过于注重分数,其实,一分之差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评课时不能只看形式上热闹,而应当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特别是要避免“一课成名”现象;教学、科研都是高校的功能,而现在很多大学片面重视科研,对教师考核评价都存在“一刀切”的现象,以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教师、评定职称的主要指标。殊不知有些高职高专院校本身并不具备相关科研水平,可是面对这样的要求,广大教师只能千方百计拼论文,挖空心思搞课题,导致教师不安心教学,教学质量滑坡。上述现象折射出当前我国部分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某些弊端。

2 建立更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而且有些是很难用数据和量化指标来衡量的。因此,在制定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上应注重科学性,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要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精确量化与模糊量化互补,并采用多渠道评价的方法。

2.2 简易性原则。一个好的教师评价体系从理论上做到完整是比较容易的,但最关键也最难的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只有具备操作性强,主干清晰、程序简单、便于操作的特点才能长期坚持下去。如在集中评价时采用细评的方法,而在日常监控评价时,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法。

3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实施办法

3.1 对教师评价体系应当区别对待、分类进行。现行大学教师考评体系的弊端主要是“一刀切”。为了全面实现大学的功能,可以制订教学、科研两类考评指标,由教师自愿选择。选择以科研为主的老师,课可以少上一点,把主要精力放在搞科研上;而选择以教学为主的老师,以教学工作为己任,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工作,论文就不用写太多。这样可以使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全面发展。如北大、清华、复旦等综合性的高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要注重他的科研能力。而对于那些以教学为主的专科和一般本科院校,则应更注重老师的教学能力。

3.2 集中评价和日常监控相结合。集中监控与评价主要包括:①开学前和开学初期各项准备工作情况检查;②期中教学检查。每学期期中教学管理部门进行集中教学检查,以监控和评价教学过程的组织安排情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等;③期末及年终考核。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及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考核,检查其相关工作完成情况。日常监控与评价主要包括: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办公室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纪律等日常工作进行的不定时监控和评价。对于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通过系(部)通报相关教研室,并及时解决,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为教学管理改革的决策提供依据。

3.3 定性监控与评价和定量监控与评价相结合。为了体现监控与评价的可比性,学校每学期还可以组织必要的理论课统考和技能测试,实行定量监控。通过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充分反映各系(部)教学工作和质量中的问题。我们对一年级的公共基础课程采取全校统一考试。对高年级的主干课程进行抽考,综合实践、临床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抽查,测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等。

3.4 权威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权威评价是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型教师对被评者的教学工作及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考核;互评是指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相互无记名投票评价打分,以测评对方的工作态度、工作效果等。

3.5 引入同行匿名评价制度。在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引入同行匿名评价体系,引入回避制度,真正使科研论文反映出教师的真正水平,而不是靠论文的数量来反映。同时,组建专家库,从中抽出专家,对同行的某些科研成果进行评价。

通过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客观的评定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工作业绩,才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不断提高教师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例5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教育质量,而教师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水平的保证,而保证高质量教师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所谓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在工作中的表现、教师的行为进行评定,进而了解教师的工作质量。

回顾我国30多年来高等学校教师考评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整体来看,各个时期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基本体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阶段性特点,在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基本满足教师评价制度的功能与职能。概况起来,我国大学教师绩效考核主要从思想政治、教学和科研三方面进行。

一、思想政治评价

注重把考核评价大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使得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升,保证高等学校办学的方向。把教师树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育人标准,促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这是当前大学对教师考核评价要求和实践运用中的最鲜明特色。

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评估教师的关键因素,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学院,教师都要进行教学,教学是高校教师的核心任务和主要职责。所以,高校常常出于多种目的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而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有效,又常常采用多个信息来源、多种评价方法。评价中强调多方参与,鼓励教师本人、同事和学生及群团组织等积极参与到考核评价的过程中来,不断探索运用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办法与途径,使教师考核评价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是考核评价工作一直连续不断地进行,并不断提高改进的原因。从各类学校对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来源重要性的现行排序来看,主要采用较为普遍的有系主任评价、系统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

1.系主任评价

系主任评价是教师绩效评价的主要信息来源,系主任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时一般采用书面评价形式。一方面,系主任根据自己对教师的观察和日常对教师工作的检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另一方面,系主任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中综合出教师的教学总体水平,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书面评价。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在大学教师考核中也受到很大的重视,绝大多数学院和综合性大学都采用系统的学生等级评价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各学校采用不同形式的学生等级评价量表或检查表,最常用的有总括检查表、自助系统评价及以目标为基准的检查表。有的学校还采取定期邀请学生代表座谈等形式及时了解老师的教学情况、教学质量。

3.同行评价

同行评价在大学也很重要,同行评价的主体一般是与被评价教师所教学科相关的资深教授,也可包括外校的资深教授。在评价教学时同行所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同行填表式评价、书面评价、匿名小组评价。

三、科研评价

在各个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中,科研评价与教学评价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各校对科研和学术水平评价有一些重要指标,其中比重最大的主要有: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高层次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注:本条例所言学术论文包含学术论文、专业译文、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公开出版的著作(专著、编辑、译著)、教材等;省、直辖市、国家部委办等主办、公开发行的报纸学术版面或学术专栏上发表的超过2000字(含2000字)的署名文章;通过合法学术机构、专利机构或技术部分鉴定的科研成果;取得成果的国家、部委、省市、院和区级科研课题;各类应用性科学技术课题成果、专利及已转让的成果等;地市级以上政府(含地市级)、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各类合法的学术组织(学会、协会),合法学术组织组织的学术年会、学术报告会等,获得等级奖励的科研成果(“优秀奖”、“参评奖”不被计算);已被学院应用的教学与管理较大型的软件开发成果等。

总之,大学教师绩效评价非常复杂,我们必须对其予以深刻认识并严格遵从,否则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教师绩效评价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关涉重、导向性强,所以在实践中必须遵从规律、慎重行事,大力和科学地开发利用教师绩效评价的教育性,从而引导大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曹广辉.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运用[J].北京科技大学,2001,(2).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例6

(本论文是“甘肃省十一五规划课题”GS[2008]G0384《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及应用研究》阶段论文之一)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高中课程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课程等的发展。作为发展性的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都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关注过程,转变功能,促进发展。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即一堂好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课改下,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因此,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二、语文教学评价的总体趋势

对于课堂评价,教师和专家都有自己的认识。从他们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对于什么是一节好课,不同的评价主体与客体、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都会形成不同的评价标准。但在差异中又有共性,这种共性反映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趋势:

(1)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综合发展趋势,从以往侧重教师的“教”转向面向教学结果的同时,也考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从只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向全面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教学评价既关注“有效教学”结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4)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生成。(5)从关注短效到关注长效,尤其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主动开动脑筋利用多种策略、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6)从关注评优课、展示课的评价到关注常态课的评价和诊断。(7)从独立的关注一节课到关注一系列的课。

三、语文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要使判断客观、准确,就必须以一定的教学观念为指导。当前,可以用来指导制定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实施评价的教学观念自然应该是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现代教学观。这种教学观主要表现为:(1)素质教育教师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服务,因而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学”的需要,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2)素质教育学生观。首先,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再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3)素质教育知识观。知识因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传统教育一贯偏重于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忽略甚至无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指导。素质教育知识观则不仅把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列入知识范畴,而且倾向于在教学中更加重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指导。(4)素质教育质量观。传统教育质量观总是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败与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或惟一标准;而素质教育质量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认为学生的发展才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090-02

一、德育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即德育教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教育者是指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干部;从广义上说,教育者是指所有对学生负有责任的人,如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教师、各级领导、孩子家长等。笔者从狭义角度谈德育教师。

1.德育教师的教育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从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转化受教育者的过程来看,教育者是教育实践过程的主体,受教育者是认识的客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德育教师作为德育教学中的主导,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实施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疏导作用,激励作用,转换作用。德育教师既是德育教育工程的设计者,又是德育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德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它的实施如同建筑工程一样,必须要有计划、有规划、有“图纸”。其目的的确定,内容的构成,方法的选择,环境的营造,力量的组织协调,都需要通过科学组织及精心设计。同时教育是一个有组织、需要组织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德育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掌握教育目的,懂得教育规律,培养学生集体,组织教育活动,直接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知识传授。

2.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的教学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教人做学问;二是传道,教人如何做人。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一种支持他们走好以后奋斗道路的精神动力。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公德心。塑造学生的灵魂更是德育教师的天职,德育教师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工程中是当仁不让的骨干。

3.德育者是德育理论的研究者。唯物辩证法强调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人类社会要想不断地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万事万物也皆应如此。对于关乎社会进步的教育而言,它既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又应该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育中只有不断地进行总结探索,才会有教育过程的逐步深化,才会实现由一个教育的必然王国到教育的自由王国的转变。此外,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又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教师既是教育实践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教育规律的探索者。德育教育领域里的“发现”、“发明”、“创造”、“前进”的工作,归根结底都是要由德育教师来承担的。再者,素质教育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也必须依靠教师的素质的提高。现代教育环境下,德育教师作为教师仅仅会教、能教是不够的,还要善于引导、善教、教好、教活,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仅仅满足于做娴熟的“教书匠”也是不够的,要成为教育理论的执行者,更要争做教育理论的研究者。

二、德育教师的素质结构要求

1.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

(1)思想素质。德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对于德育教育过程起着思想引导的作用,德育教师的思想素质主要体现在“三观”上,即要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的人生观和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观。思想是客观存在并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想法和见解,包括认识的观点和方法,是人对世界观、人生观问题的认识的体现。由于人的世界观多以一定哲学观和方法论作为理论基础,是人对世界的理性思考。所以人的世界观对人的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有指导意义。

(2)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指一个人对社会生活中的制度、国家、政党的基本观点、信仰和态度。德育教师的政治素质,主要应该体现在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德育教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通过自己的教学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向学生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解党的基本路线,使学生拥护党中央进行的各项重大政策,使学校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2.高度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师与其他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表现在教师个体身上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倾向,即教师道德品质。它的内容是多层次、多方位的,体现在教师整个职业生活的始终。师德最基本的内容首先是敬业,要求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其次是爱学生,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精心育人。一个人从事教师职业的起始标准就是敬业。在此基础上提出师德的核心就是爱生。爱学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核心,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感召,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

3.完善的知识能力素质。进入新时期,我国德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面临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及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信息大、时政性强,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密切的特性,对于德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其他方面的素质。首先德育教师要有一定的知识素质,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掌握着本学科能体现时代前进方向的基本理论, 知识面要宽,具备专博相济、深广结合的知识结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德育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比较丰富的科学和人文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有说服力,同时德育教师还要掌握教育教学的有关基本理论,德育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要想得到好的实效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其次,德育教师除了要具备相关的知识素质外,还要具备相应的能力素质,因为德育教师的知识水平要靠各种教学能力去表现,比如德育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分析教材的能力、灵活组织教学的能力,善于选择和创造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要善于与学生进行交往,又要善于与其他教师交往,还要有一定识人的能力,全面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育人先知人,知人先知心。能力素质是完成教学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综合因素,是做好一个德育教师的充分条件。

4.体现时代要求的教师精神和人格要求。体现时代要求的教师精神是现代教育对于德育教师素质的一个与时俱进的要求。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德育教师要尽善尽美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要具有体现时代要求的教师精神和人格要求。教师精神包括教师良心、奉献意识和创新意识,德育教师要较好地履行职业义务,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教师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精神的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德育教师在提高自己学术水平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和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靠高尚的人格魅力示范,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影响学生人格品质的形成,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对德育教师的人格要求包括奉献人格、协调人格、进取人格和责任人格。

三、德育教师素质的有效培养对策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的规律告诉我们,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相当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的根本大计。影响德育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在教师的素质,而教师素质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培养对策:

1.提升德育教师的社会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教师的态度和要求也相应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国家、社会、乃至教育本身对于德育教师素质就具有高层性的要求。但是在要求的另一面又存在着德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比其他学科教师社会地位要低,这就影响德育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要发展德育教育首先就要提升德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让国家、社会、学校都要切实地尊重德育教师并给予德育教师以支持。这不仅要求在经济上要保证教师的生存与发展,更要求在政治上保证教师的地位,这样最终才能真正地实现德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的提升。也只有在德育教师社会地位真正提高的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教师的教育作用。

2.德育教师的素质重在培养。德育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当代德育教育的组织保证,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化对人才的需要,对于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影响整个民族的素质。邓小平指出:“教育展现任务愈来愈重,各级教育部门不能不努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加强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教育战线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这支队伍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靠专业化和超常规的培养。要对德育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养,不仅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更要从各方面加大对于教师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保证对于教师培训的资金的投入,切实保证教师提供资源的质量,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方针政策切实地提高教师的素质。

3.切实加强德育专业教育学科的建设。德育教学工作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于该专业学科的建设主要抓好三项任务:一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法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三是办好学位点,在高层面上培养高素质的该专业人才。同时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应该相互结合。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要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开展“两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研究新一代学生的的成长和成才需要,用发展的理论来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加强学科学位点建设,就是要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明确培养方案设计的原则、目标及课程,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和学位论文的写作,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德育人才。

4.建立教师素质培养的制度保证机制。德育教师素质培养的制度保证机制必不可少,首先要健全选聘机制,根据队伍的优化要求,严把入口关。把德育教师素质考核放在第一位,把优秀教师充实到德育教师队伍中来,保持这支队伍的生机,增强这支队伍的活力。其次,建立健全德育教育队伍的工作机制,即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强化机制和竞争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目标。鼓励和奖励、宣传推广先进典型事迹,惩罚批评者。再次,要有政策保障。完善德育教师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解决好教师职务聘任问题,鼓励支持德育教师安心本职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对于德育教师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

5.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是有效提高教师素质的保证。教师评价制度具有导向、鉴定、激励的作用。及时有效的教师评价制度可以促使教师及时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或不足,督促教师适时地积极地矫正、调整和强化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要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建立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对于教师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效果,更要把对于师德的评价作为教师评价制度的首要任务,把对教师的素质评价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评价中不断地提高和完善教师素质。

(2)要将学校评价、同行评价与学生及家长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在以往的教师评价过程中,主要是将学校评价作为对于教师评价的重点,同行评价特别是学生及家长评价都比较单薄。要做好对于教师的评价不能只靠单方面的学校评价,这样无法真正发挥教师评价制度的作用。要将学校评价、同行评价与学生及家长评价有效结合,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3)在对于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评价的时间性。要注意做好平时对于教师的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稳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发展性评价的结合,将教师评价做到可以真正为教育及教师服务的具有实在性的评价。

6.在实践中加强在岗培训。教师的素质重在培养,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要在实践中加强对于教师的在岗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提高教师掌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批既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一方面,根据教师专业定向和教师梯队建设的要求,制定规划和目标,在理论知识培训的基础上侧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制定教师脱产学习进修的奖励措施,每年都选派部分优秀骨干教师脱产攻读学位,鼓励青年教师以委培、定向形式考硕士、博士研究生。同时加强与有关高校的联系,协作培养师资,并向教育管理部门争取指标,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同时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与经营与管理、社会调查、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吴起华.高校德育管理研究[N].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

2.刘卓红,钟明华等.开放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借鉴与批判创新研究[N].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董云飞.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N].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例8

高校音乐教师是音乐院系的主体,其文化素养表现出来的学识水平、教学艺术、创新能力是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普遍需求。要建设一支具有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教学评价工作非常必要。一个高效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师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与进步,促进教师队伍管理的科学化,引导教师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音乐是一门独特的学科,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任务,又有演唱、演奏等技能技巧的教学任务,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评价只有适应音乐学科的特殊要求,才能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

一、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师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自1999年起,我国普通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08年全国高校招生599万人。在这种形势下,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同其他专业一样面临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加强音乐教师教学评价工作,成为很多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存在一些问题。

1.音乐教师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从理论上讲,作为同一系室的音乐教师,互相了解较为深厚,是最能真实的对同行教师进行评价的,比如同行教师的演唱演奏水平、音乐理论水平、科学研究水平、教育教学水平、认真负责程度等。但是,由于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人际关系,在教师互评时,会存在打人情分的现象,同时有些教师认为,教师只要掌握演唱、演奏等技能技巧的理论,不必给学生示范,诸多因素影响了教师之间不能客观公正地打分,从而使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2.学生对音乐教师教学评价不够重视

学生是音乐教师教学评价中的评价主体,因为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师的教学,对音乐授课教师的课堂影响力、知识能力、教学手段和水平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一个群体。但学生的的认识能力和评价能力毕竟有限,部分高校在教师教学评价这一环节的宣传不到位,部分学生对音乐教师教学评价不关心,这就造成了很多在被动的情况下,对自己的音乐教师进行评价,甚至连自己所评价的教师是谁都不知道,存在应付现象,个别学生还存在怕教师报复心理。

3.音乐教师教学评价存在片面性

音乐教师评价体系是从教师的音乐理论及技能技巧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构建的,这几个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许多高校都存在单纯注重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学历和教学水平的现象,如高音唱得怎么样,弹奏曲目难度有多大,有没有发表大部头的音乐作品等。对音乐教师的创新能力、价值观和师德水平关注较少。一些高校在对音乐教师评价中,过分注重他们比赛演出获奖,科研成果等,把这些作为音乐教师升职、评职称的依据,使评价功利性过重。这些片面的音乐教师教学评价不利于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4.音乐教师教学评价影响较小

音乐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调动他们教学的积极性,对教师评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评估的结果应对教师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这是教师用来衡量自身的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高校对评估体系的运用,仅仅局限在部分音乐教师的评先评优方面,难以调动全体音乐教师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不够全面。

二、高校音乐教师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许多有识之士从不同的教学评价角度提出了有效性教学的若十评价标准。有效性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一与建构主义教学评价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性学习,从而对知识真正的产生理解和获取学习的积极性是存在相同之处的,这为我们反思高校音乐教师教学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高校音乐教师教育评价应满足教育的多元化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非常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使培养的学生能够符合社会的多样化需求。音乐教师教学评价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满足教育多样化的客观要求,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音乐教育来说,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音乐教育关注的焦点,也是全球音乐教育发展的总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这就要求高校音乐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具备理解世界多元化的修养和能力。

2.高校音乐教师教育评价应培养自我发展意识

培养高校音乐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既是促进音乐教师自我成长的关键要求,也是提高音乐教师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教师的自我意识越强烈,其在自我完善中的自觉性越强,越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中,通过对自我的审视,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进行不断的揣测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能力,使音乐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得到提高。高校音乐教师要全面树立自我学习的意识,充分研读音乐作品,更新自身的音乐专业知识结构,提高音乐教学的技能,不断发现音乐教学的新规律和新特点,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3.高校音乐教师教育评价应关注教师全面素养

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师,除了要有本专业的演奏、演唱、舞蹈或指挥等技能技巧外,还要具各全面的音乐理论水平,要熟练掌握音乐专业知识,熟悉不同时代的中外音乐作品,同时对于文学、哲学、地理、历史、美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都要有所涉猎。一名出色的高校音乐教师必须博学多才,在音乐教学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等各种手段,从根本上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音乐教师教学评价中应体现出提升音乐教师自身知识修养的因素。

三、高校音乐教师教学评价内容的思考

1.音乐教师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

高校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已接近成人,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音乐对人的健康成长又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因此,高校音乐教师更要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全面的道德修养。常言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良好言行对学生的正面影响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对作品的理解要体现出文化背景,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寓教于乐。教师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在教学中多鼓励和支持学生,为他们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2.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高校音乐教师只有在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基础上,才能够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因此,这就要求高校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如视唱和视奏能力,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音乐创编能力等。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刺激学生的感官能力,在音乐教学中穿插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体现出音乐中的文化以及文化中的音乐等因素,使学生正确理解音乐意境,全面掌握音乐知识,熟练掌握弹、唱、跳方面的技能技巧。

3.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音乐是一门直观艺术,也是一门表演艺术,它能够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和联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和教学竞赛活动,丰富自身实践经验,在活动中总结得失,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技巧课音乐教师应具备举办师生音乐会和个人专场音乐会的能力,具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演出的能力。据河南省人事厅2009年8月新出台的高校职称评审文件中,把音乐教师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列入评审条件之一。由此可见,技巧课教师举办音乐会的能力也代表着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4.音乐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例9

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有人说重要的是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有人说关键在于改革现有的课程结构……但笔者认为,落实新的课程标准,使学校真正走上素质教育之路,其最关键和最重要的首要因素是学校的评价问题,尤其是对学校工作和教师工作的评价问题。教育评价是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的具体体现,在整个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它犹如整个教育体系的指挥棒,不仅制约着学校工作的方向,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如果不转变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如果不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恐怕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再科学的教学方法、再合理的课程结构,都难以在教学中得到落实和应用。实行新的课程标准,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只能是从理论上探讨而已。

一、学校评价制度的改革,首先是社会和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评价标准的改变,这是学校评价制度转变的前提和重要条件。

受科举制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知育第一”“分数至上”一直成为教育界尤其是基础教育存在的普遍倾向。统考分数的高低、升学率的高低成为家长们择校、择教的重要标准,也成了社会评判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平日我们听到最多的往往是“某某学校今年又考上了几个清华、几个北大”“某某学校今年本科的上先率是百分之多少”“某某教师的教学质量很好,所教班级的数学课(语文等)平均分是多少,列全校(镇、区等)第几名”,似乎一所学校的好坏、办学水平的高低,一个教师的优劣,全在一个“分数”上。

本来这样的社会氛围已经使素质教育的实施步履艰难,但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些做法,无疑是对“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例如:有些党委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要求学校必须每年考上几个学生,单纯用分数来衡量学校,来衡量教师;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评估中,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统考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对学生的成绩奖惩力度过大,而对学校的其他工作例如政治思想工作、音体美工作、教师实际能力等则所查力度小,奖惩效果偏差。据2002年1月1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湖北地区升学率的竞争已升级,学校以前拼高考升学率,这两年又增加了重点大学升学率和“十大名校”升学率①。这些做法自然要转化为学校管理教师、教师管理学生的主观导向和客观的行为。于是,在这些要求和检查之下,我们的许多校长便不得不设法加班加点,不得不以教学成绩给教师定名次、发奖金,我们的许多教师便不得不去为分数而教,学生不得不去单纯的追求分数,甚至个别教师采用不正当的方法和手段来强化文化知识的水平。什么张扬个性、发展特长、自由发展,在“分数至上”的环境中,只能是从理论上谈谈而已。这些做法背离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违反了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割裂了素质教育的各个要素间的内在联系,以牺牲多数学生、牺牲学生的多个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片面注重了素质教育中文化知识的地位与作用,以致造成“高分低能”,使学校的教育走进了“重知、轻德、弱体、无美、缺劳”的怪圈,使许多学生成为“文化上的尖子、身体上的残废、思想上的危险品”,从而贻误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因此,目前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首先应当解决问题是教育的评价问题。而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关键又在于首先要解决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问题,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的关键和前提。

二、科学的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整个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的关键。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他们,管理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要依靠他们。能否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我们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

学校的教师评价制度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意志和学校的办学宗旨,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谁的工作方向与学校评价制度的要求相吻合且成效显著,谁的考核分数就较高,谁就能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决策层的鼓励和表扬,谁就能够在教师聘任、荣誉称号的获得、职称评定等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工作和生活舞台上的强者。但现行的教师评价多以奖惩为目的,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升学率”和考试分数。许多学校往往还要根据教师评价评价的结果进行排序,对得分高的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发奖金、口头表彰;而对得分低的教师则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甚至待岗、解聘等。这种教师评价与教师的根本利益相冲突,常常会引起不少教师的抵触情绪。

再加上现存的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的要求过多、检查过多、评比过多,使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和心理负担越来越重,教师的身心整天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据北京市2001年对300名教师和校长的调查显示,93.1%的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74.6%的教师表示“每天觉得很忙、很累”,86.7%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备课上课、应付检查、对付考试。因而在回答“如果有机会,是否考虑调换工作”时,50.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将考虑调换工作。可见,我们的教师同学生一样,都被捆绑在各种“考试”这个巨大的战车上,“教师在轻视或剥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自己的主体性也被别人剥夺了”②。

因此,学校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力争能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全面、公正、合理的评价,使教师的工作得到承认,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我们评价方法、方式的不科学、不合理、不公正而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发展性教育评价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的理论。它与以往的评价制度有本质的不同:发展性教育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它不仅注重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而且更加注重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并且在评价方式上强调重视评价对象的参与意识。

如果我们对教师的评价能够借鉴这一理论,从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出发,把教师评价的发展功能置于核心地位,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对教师进行排队、进行评比,而是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帮助教师制定针对性强的个人发展规划,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淡化评价的评比和奖惩色彩,使教师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达到与学生、教师、领导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功能。

三、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探索建立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这是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培养人服务的,学校的一切改革也必须要服务和服从于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就是说,学校中教师评价制度的转变、学校评价制度的转变都是为了实现学生评价制度的根本转变。

根据北京市教科所基教所对北京市中小学的调查显示:目前北京市中小学在“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和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时,78.9%的家长认为目前学校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和标准是考试,有近六成的小学生和近七成的中学生认为他们学校的考试、测验的次数“很多”和“比较多”。从这些数字,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在教育和教育评价的方式上主要是考试,考试的类别不仅数量多、而且特别杂;在评价内容上,偏重于对学生学业成绩尤其是知识量的评价,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在评价主体和评价目的上,较多注重达标性测验和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考试的诊断和反馈作用。我们的学生简直成了学习的“机器”和“奴隶”,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给学生带来了许多心理问题。

因此,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一元智能”理论提出了挑战,它促使我们以新的视角重新思考当前的学生评价问题。传统的评价观认为,在人的智能中,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是最重要的,人的思维就是快速回答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所需要的只是语言和逻辑分析技巧。因此,传统的考试方式单纯地去考查学生的语言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评价学生主要看这两种智能是否得到充分发展,而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则很少去考察。而“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智能不是少数人拥有的,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智能,并表现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能力。多元智能观还认为,能够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这就是智能,并认为每位学生的智能都各具特点,并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学生智能的发展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优势智能的差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在制定学生评价方案时,必须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思想;评价学生时,应该探索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所谓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层意思:一是对学生的评价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评价,不是某一方面、甚至某几方面的评价:二是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只通过考试这样一种形式、一个途径进行的,一次考试一个分数来评判学生的做法必须予以改正。三评价的主体是多方面的,既要让教师评价,也要让家长、社会发言,而且还要让自己和其他学生参与,以形成全面、立体的学生评价体系。

①见《教育参考》2002(4)45页《教育,为何如此这般折磨学生》。

②见《中小学管理》2002(3)33页《北京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问题扫描》。

参考文献

[1]钟祖荣《教育质量评价之思考》.《中小学管理》,2002(8)。

[2]聂荣鑫《“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提出的挑战》.《中小学管理》,2002(8)。

[3]胡甲刚 等《发展性教师评价探论》.《中小学管理》,2002(2)。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057-02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高校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在新时代背景下,在素质评价体系逐步发展的前提下,对高校教师素质和教学成果进行了评价。

本文从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的教师发展评价系统和教务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网站中,选取了衡量教师素质的15个变量进行分析,找到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因素,并进行讨论。本文将政治思想,道德情操,教育理念,专业水平,教育学基础,综合能力,创新思维,科研潜力,教学水平,身体素质,管理能力,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心理素质,指导水平,沟通技巧等变量设为数值型变量,先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结论。

表1展示的是公因子的方差表,可以看出,各个因子变量分析的共同程度都很高,大多数都在0.8以上,说明选取的衡量教师素质的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能够被提取,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因子变量进行分析,因子分析有效。政治思想,道德情操,教育理念,专业水平,教育学基础,综合能力,创新思维,科研潜力,教学水平,身体素质,管理能力,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心理素质,指导水平,沟通技巧等方面都是衡量教师素质的因素。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了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客观性、公平性,树立良好的考风和学风,根据《天津中医药大学学籍管理规定》和《天津中医药大学考试管理规定》,制定了形成性平时成绩评价办法。此办法已经从2014年9月入学的2014级学生开始使用,并在本学期全部推广到全校所有的选修课中。

表2给出了解释的总方差,14个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特征值的总体方差大于1,所以可以提取前6个作为主因子,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具体方法是由上述因子分析得到系数矩阵见表3,分别为各变量值在不同因子上的得分,将这6个得分变量作为自变量,以2013年9月-2014年7月两个学期的学生评价分数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本文分析采用软件SPSS19.0,数据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务网。

从表4可以看出,数据分析的t检验全部通过,非标准化的系数的意义合理,误差在研究允许的范围内,基本的结论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教评系统在实施两年后已经比较完善,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所有应变量的系数均显著,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操,教育理念,专业水平,教育学基础,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对发表教学论文都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天津中医药大学推行两年的教学设计,无论对年轻教师还是资深教授,在提高教学效果上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引发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动力与激励机制,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能力,以及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和教研室与课程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表5的分析结果看,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学生的评教相对客观,影响教师得分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身体素质,多媒体操作的熟练程度。对教学的监控反映在经验上。近年来天津中医药大学BB平台的广泛应用使得专职教师对教学的监督更强了,教师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对多媒体的熟练操作也充分体现了新一代教师对现代化教学的应用。继续在课堂中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未来我们继续发展前进的方向。

教评系统对高校教师素质提高的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继续完善教师发展和绩效评价体系,提高高校教师的素质和科研及教学水平,是取得更好教学、科研成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大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学会.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师教学状况动态检测与反馈系统说明[J].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2013(12).

[2]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网站[EB/OL].202.113.168.66 / ping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