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延伸审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7 18:12:24

延伸审计论文

延伸审计论文例1

品牌延伸决策效益审计即对品牌延伸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审查,属事前审计。它包括品牌竞争力、延伸产品与品牌的相似度、消费者的品牌知识、外部市场环境、品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审查。

(一)品牌竞争力指品牌本身固有的,通过与竞争对手比较而具有的竞争优势。品牌竞争力与品牌强势度、品牌的核心价值之间相关。品牌的强势度是品牌延伸的决定性因素,它是指品牌竞争力强弱和势能的度量,它既是品牌资产价值的集中表现又是一个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的核心特征。一般而言,核心品牌越强大,品牌延伸的成功率越高。品牌强势度又受到品牌的美誉度、品牌定位度,与品牌知名度三个指标的影响。三个指标的具体解释如表1:

对于这三个影响品牌强适度的因素指标,审计人员可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市场调查法等来测量,结合对品牌的核心价值评估,从而对品牌竞争力做出相应的评价。

(二)延伸产品与母品牌的相似度即消费者头脑中原品牌知识与新产品认同的相关联程度。如果原产品与延伸产品相关联性越高消费者对延伸产品评价(认知与情感)越高,反之则越低。产品相似度受到具体产品相关度、受众相关度、品牌概念的相关性三个因素的影响。(1)具体产品的相关度是指原品牌与延伸产品在工艺、功能、材料、形式等方面的相互关联程度。一般而言产品相关度越高消费者越容易接受其品牌延伸,也越容易成功,反之产品相关程度越低消费者越不容易接受其品牌延伸也就不容易成功。(2)受众的相关度是指原品牌与延伸产品受到消费者性别、年龄、文化、职业以及地域等特点的影响。显然在品牌延伸中,将原品牌延伸到原有忠诚消费群及其所消费的产品中去,品牌延伸容易成功。(3)品牌概念相关性在推出新产品时往往采用副品牌策略。在费用一定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宣传一个品牌较之分散宣传多个品牌更容易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与价值。延伸产品与母品牌的相似度的三个指标可通过相关专家来进行评价。

(三)消费者的品牌知识品牌延伸的成效最终取决于消费者对其的评价,消费者的品牌知识是影响品牌延伸结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消费者品牌知识又可以分解为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度、品牌忠诚度。(1)品牌认知度是指消费者在不同环境中识别出该品牌的能力。(2)品牌联想指记忆中与品牌相连的每一件事,即一提到品牌名称消费者脑海中出现的所有事物。品牌联想源于企业的品牌传播、口碑和消费者的品牌体验。(3)品牌忠诚度指消费者对品牌的满意度并坚持使用该品牌的程度。品牌忠诚度是衡量消费者对所用品牌的依恋程度或转向竞争品牌的可能性的大小。上述三个指标可通过客户满意度表、问卷调查表、访谈等方法获得。

(四)外部市场环境影响品牌延伸的外部环境主要有市场容量、市场竞争度和产品生命周期。(1)市场容量是指在不考虑产品价格或供应商的策略的前提下市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吸纳某种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数目。一般来讲市场容量越大,只要企业有实力就有机会把一个品牌做大作强,因此可用多品牌也可采用品牌延伸。如果市场容量小,企业一般优先考虑品牌延伸。(2)市场竞争程度。如果延伸产品所在行业的竞争缓和时,品牌延伸较容易成功;竞争对手实力雄厚时,品牌延伸较难成功。市场竞争程度可用延伸产品所在行业竞争对手的品牌力、延伸产品所在行业竞争者数量、延伸产品所在行业的产品推广力来测量。(3)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投放市场开始直到最后被淘汰推出市场为止的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划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四个阶段。品牌延伸大多都会在成长期和成熟期进行。在投入期和衰退期市场风险较大有可能影响品牌的形象和信誉。看品牌延伸处在哪个阶段来确定此指标的大小。

(五)品牌管理能力品牌延伸进入到一个新的行业还需要企业对延伸品牌进行管理,通过管理使品牌具有良好的竞争能力。企业的品牌管理能力取决于企业品牌营销能力和品牌管理人员素质。(1)品牌营销能力。企业是否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强有力的营销手段会影响到品牌延伸的效果。企业应在延伸产品的本身及价格、销售渠道、促销、广告、公共关系等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如娃哈哈与乐百氏同样是从乳酸产品延伸到纯净水,娃哈哈的宣传力度大,自然其纯净水的接受程度就高于乐百氏。品牌营销能力指标应由相关营销专家来进行评估。(2)品牌管理人员素质。如果品牌管理人员的能力强弱对延伸就十分有利。在这里素质包括管理人员的文化知识、学历、从业经验、领导指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业务能力等。此指标审计人员应通过品牌管理人员以往的业绩、员工的测评、行业的认同等来综合评价。

二、品牌延伸运营效益审计

品牌延伸运营效益审计,就是通过调查、分析和比较来评价企业品牌延伸运营的有效性、合理性、效益性,属事中审计。品牌延伸运营效益审计的有效开展,可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活动已经取得的业绩状态,使管理者知道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从而提高企业品牌运营的工作效率,保证品牌延伸运营计划的所有部分能良性运作,促进品牌资源潜力的最大发挥。

(一)品牌延伸运营的内部控制审计品牌延伸运营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检查和评价与品牌延伸运营管理有关的内部控制的适当性与有效性。即检查和评价此类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适当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品牌延伸运营部门执行。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确定重点审计范围并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品牌延伸运营的管理。

(二)品牌延伸运营的实质性审计按照国际品牌的运营要求,强调企业的品牌运营必须拥有三大要素,即企业要素、市场要素和管理要素。通过对三大要素的审查,可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的有效性和适当性。具体包括:(1)对品牌延伸运营的企业要素进行审查。即对企业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等进行审查,包括对企业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水平、新产品的开发、自主工艺开发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工艺创新能力、企业售后服务及用户关系等进行审查。(2)对品牌延伸运营的市场要素进行审查,即对品牌延伸运营的价值链、信誉程度及亲和力进行审查,包括对品牌延伸运营的作业链和价值链进行诊断,进一步揭示企业作业链与价值链中的不良环节为作业再造提供依据和指标;对社会公众对品牌的信任程度和对品牌的倾向性与接纳的可能性进行审查;对顾客对品牌信息的接近速度、接近距离、顾客对品牌的亲和关系的建立等进行审查。(3)对品牌延伸运营的管理要素进行审查,即对企业的行为速率、渠道展示和环境支持进行审查,具体包括对企业的行为速率进行审查;对销

售渠道的管理与控制、企业市场营销力量与水平进行调查;对企业内部合作性文化与凝聚力、企业公关有效性进行审查等。

(三)品牌延伸运营的绩效审计品牌延伸运营的绩效主要是指品牌延伸运营活动对于企业实现目标的贡献份额与品牌延伸运营活动本身所消耗资源之间的比率。品牌延伸运营的绩效审计可以通过测算运营成本并将其与标准成本比较、对品牌延伸运营活动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等方法,评价企业品牌延伸运营活动已取得的业绩,发现品牌延伸运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对品牌延伸运营活动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提出审计意见或管理建议书,主要包括利润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审查和盈利能力审查、销售收入绩效审查、销售费用绩效审查,实施与计划的比较分析、推销活动绩效的审查,顾客满意程度的评核分析等。

(四)品牌延伸运营管理者的责任审计品牌延伸运营的管理和开发是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基本职责。品牌延伸运营的管理责任应作为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我国目前对企业管理者的业绩考评,主要还是从企业资产经济责任、安全生产责任等角度进行考核,这导致企业管理者对品牌延伸运营管理对企业的长远战略意义缺乏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开展品牌延伸运营管理者的责任审计,实际上是要求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对实物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也应当对企业品牌及品牌延伸资源的保值增值负责。审计的主要内容有:企业负责^任期内的品牌延伸资源的增减变动情况;任期内品牌延伸资源有关增长指标的完成情况;品牌延伸资源的利用情况等。

三、品牌延伸效益审计的问题

由于品牌延伸效益审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落差较大、审计组织管理不合理、审计技术和标准不科学及不统一等因素,目前企业在开展品牌延伸效益审计仍有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品牌延伸效益审计标准高的要求开展品牌延伸效益审计涉及很多方面必须运用多学科的知识采用多样化的审计方法。而当前由于多种原因审计人员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与财经法纪审计上对效益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大都满足于对经济活动合规、合法性的审查与判断仅仅着眼于微观立足于宏观的不多。更多地局限于纠错防弊缺乏对品牌延伸效益性的分析与评价对如何通过品牌延伸来提高经济效益没有进行深入思考难以满足品牌延伸效益审计工作综合性强、层次高的需要。

(二)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标准由于品牌延伸效益审计涉及的对象千差万别审计部门很难采取统一的方法和技术。为此审计人员要更多地关注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但由于缺少可供遵循的准则和程序无法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的不充分或缺乏证明力可能导致结论有失公正使品牌延伸效益审计风险加大。

(三)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目前品牌延伸效益审计还没有成熟的概念和明确的、广为认可的专业指南。总体来看我们目前已开展的品牌延伸评估只是针对品牌延伸的效益性的审计分析与评价,不够系统。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衡量品牌延伸效益的指标体系及审计评价标准是当前品牌延伸效益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缺乏品牌延伸效益审计的意识目前在品牌延伸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品牌延伸价值评估、品牌延伸风险及规避、影响品牌延伸决策的因素分析等对于品牌延伸效益审计的研究很少。在我国几乎没有企业会专门成立品牌延伸效益审计部门在品牌延伸时内部审计人员没有专业的品牌延伸以效益审计知识只是单纯提供财务审计报告或经营效益审计报告。

四、品牌延伸效益审计的建议

针对上述品牌延伸效益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全国高校与各级审计机关应加强培训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理论上准备、实践上探索品牌延伸效益审计增强审计人员的品牌延伸效益审计意识提高审计人员开展品牌延伸效益审计的工作水平。

(二)注重效益审计与专项调查相结合审计在对象范围、内容、手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审计调查则具有范围广、覆盖面大、针对性强、方法灵活、调查成果与体制改革及经济发展的结合更紧密、更易引起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的重视等特点。因此灵活运用审计调查能够从更高、更深、更广、更宏观的层次上全面、客观地反映情况和揭示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延伸审计论文例2

一、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存在的现时问题

目前,审计人员普遍遇到最大的难题是对管理效益审计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如何开展又无处下手。现时的难点主要有:

1、审计人员管理知识匮乏。业务技能单一,不能满足高层次审计的需求,这是现时最大的难点

现有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狭窄,对管理没有感性认识和理论功底,平时又忙于工作而不注重学习,知识储备和能力存在硬伤:缺少有组织、系统、贴近现实的深入研究。理论与操作能力发展不协调;审计人员没有置身于现实的管理中,实践经验匮乏,仅有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很有可能高不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上述原因从根本上导致要么查不出问题,提不出建议:要么查出的问题细枝末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提出的建议幼稚、可笑,不被管理者接受。

2、没有现成的、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审计模式可参考借鉴

国外开展管理效益审计起步较早。模式也日渐成熟,国内与之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很大的难题是国外、书本现成的模式不适用,而国内又没有一个适合我们审计的模式可借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使审计人员想跃跃欲试,而又心中无数、观望多、付诸实践少。

3、审计方法需要研究创新

目前简单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能满足审计日益发展的需要,更解决不了更高层次的审计问题,审计方法使用上的突破和创新也是一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4、一些审计思路和理念需要审时度势、重新定位

常规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具体延伸什么、怎样延伸,是从常规审计内容、技术上逐步延伸,还是独立于常规审计另起炉灶,需要准确定位;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是一个体系,涉及方方面面,是全面铺开审计,还是重点选择突破口、有所为有所不为,把什么作为开展管理效益审计的切入点也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和定位:管理效益审计是专项开展还是在常规项目中作为一种方法使用、审计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能做到什么程度更值得好好研究。

5、审计环境的优劣也制约管理效益审计的开展

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最终目的在于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一是要看成果的可利用价值,即审计人员能否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这一方面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依赖与被审计单位的配合,这是成果能否顺利转化的内因;二是被审计单位能否愿意接受审计成果,管理没有标准,每一项具体的管理措施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审计成果的转化依赖于管理者的水平和认可程度。这是审计成果能否顺利转化的外因。

二、常规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的思考

1、对管理效益审计再认识

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旨在发现问题,改进管理,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诠释了审计的实质,因此,应该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现状,准确定位,寻找切入点,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审计思路和方法切忌固化模式,死板教条。拘泥于书本、理论,应把握一条原则:发现问题、查找漏洞不是目的,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才是根本所在。

2、将管理效益审计全面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内,有组织、有步骤地研究和开展审计

将管理效益审计纳入年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组织有关人员,分析企业的管理现状、审计人员的能力及开展管理效益审计的条件,确定在哪些方面能为,哪些方面不能为。哪些方面通过改善和努力可为;跟进企业发展需求,寻找突破口,慎重立项,有针对性的研究审计方法,设计审计程序;注重总结,积累经验。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逐步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努力引导和改善审计环境,加强与管理层、被审计单位的有效沟通,为审计成果的顺利转化提供保证。

3、常规审计的内容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

坚持管理效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有机结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加进管理效益审计的内容,使管理效益审计贯穿于每一个审计项目中。注重对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管理手段、管理效果、效益的评价和衡量,以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目前的金融危机情况下,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成本控制上暴露出的预算不准、扩大开支、挤占成本、损失浪费等问题比较凸现,因此针对成本控制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是管理效益审计的一个准确切人点,也是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最大的实际。

开展成本控制的管理效益审计,从定额、预算人手,审计定额、预算的管理机制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有效;审计预算、定额制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分成本项目重点审计预算和成本的实际控制过程,一方面审计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可控性、执行过程的效果性,另一方面发现跑冒漏滴、损失浪费问题,与被审计单位共同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4、着力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类型的培训活动,丰富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建立相关的用人、考核机制,从制度上、机制上敦促审计人员提高能力:组织、研究尝试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活动,培养业务骨干,以点带面。打造一支适应形势需求的审计队伍;加强各审计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和研讨,通过共同参与或跟其它单位一起审、请他人帮助审等多种形式,快速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延伸审计论文例3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其目标。”该定义从为企业增值的目标角度定义内部审计,符合内部审计的实质和发展特点。由此,内部审计如何为企业增值以及如何从EVA的角度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EVA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国内研究现状

(一)EVA基本理论及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易庭源认为,经济增加值(EVA)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生成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EVA是衡量利润的方法,其实质是“超额利润”,而“资本成本”(Cost nfcapita)实质是“社会平均利润”;朱红认为,EVA是一种新型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的结构是经营管理者的个人收益与EVA的持续改善挂钩,是随时间而延续的动态激励机制。克服了传统激励机制易诱发经营者短期行为的缺陷,促使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一致起来,经营者为提高自己收益的唯一方式就是使EVA持续不断得到改善,因而能促使经营管理者按照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按照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原则选择方案和制定经营决策,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王秋燕、刘国成指出,经济增加价值(EVA)是一种新型的公司绩效衡量指标,克服了传统指标的缺陷,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成为传统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他认为,企业应依据价值链管理的要求,建立EVA业绩评价标准并使其成为价值链会计运用的核心,依据EVA的标准来对公司的业务结构进行调整,使资本投入到能创造正EvA值的部门,并从EVA值为负的部门撤出资本,通过并购、出售等手段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穆林娟、汤谷良阐述了作业基础的经济增加值的涵义,认为作业基础的EVA应等于总的收入扣除作业成本及权益成本后的数额。作业基础的经济增加值在考核作业业绩的基础上考虑了资本成本,使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各作业组织的管理者非常关注产品、客户、销售渠道、作业中心、作业等等的经济利润,能够从经济意义上衡量被考核对象如产品、客户、销售渠道、作业中心、作业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度。同时,作业基础的经济增加值一个重要贡献是将作业区分为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无疑意义重大。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 国内关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方面:(1)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发展。余玉苗、詹俊结合内部审计的新概念,探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背景以及保证内部审计增值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文中提出内部审计通过降低部门运作成本和提出增值性建议等活动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钟文芳、刘双菱、张骡霖从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定义的七次修改探讨内部审计的职能,指出内部审计定义的每一次的修定都伴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延伸与拓展。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在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修订中第一次将“增加价值”一词列入内部审计定义,增值型内部审计随之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顺应这一变化,我国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也遂由“监督主导型”向“价值增值型”转变。(2)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征、职能等。王爱东、邹维忠认为国外价值增值内部审计的特征。从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式、审计过程、审计方案的执行等角度阐述了价值增值审计的特征;张晖从职能的角度对内部审计的转型做一定探讨。传统内部审计注重监督职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有效支持。在新的形势下,内部审计转变职能必须从明确目标、加强沟通、风险评估、技术保证和业绩评价等五个方面考虑转型,同时作者给出了实施转型的措施。(3)公司治理与增值型内部审计。傅黎瑛指出,治理型内部审计是以风险为基础,为实现组织的价值增值目标,由具备复合型才能的职业人员所从事的重在监督和评价公司治理有效性的保证和咨询活动,认为董事会审计、战略审计、管理责任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是治理型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盛琛阐述了公司治理框架下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明确了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念,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两个层次探讨了公司治理框架下内部审计如何实现价值增值;郑新源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增值型内部审计。文中界定了内部审计“增值”这一概念,从直接和间接的价值、短期的和长期的功效以及财务的和非财务的效应三个方面详述了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度量。文章指出,从短期来看,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体现在改进风险管理、保证风险管理的效率两个方面。从长期来看,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则体现在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效果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环境方面。(4)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阎红玉从价值链的定义出发,指出内部审计在经营风险较大的当代对企业价值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从企业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促进企业改善内部控制、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加强保证四个方面提出了价值增值途径;谭丽丽论述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实际经验,其主要体现在建立预警机制、跟踪投资全过程、实施建设项目审计、实施风险审计等方面;徐荔、凌岚提出内部审计通过建立新型审计管理体制、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处理好内审与外审、监督与服务等关系实现为企业增值;孙伟龙对增值型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增值型内部审计内涵所包含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国内外内部审计实际对其实现增值的保证条件进行了多角度探讨,指出了内部审计参与价值增值的途径,即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和减少组织损失。

(三)EVA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结合 周兵、赵小平分析了内部审计与EVA在公司治理目标上的交汇,指出二者共同致力于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可靠的思想基础。文章不仅分析了内部审计引入EVA的理论可行性,而且提出了其具体实践所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刘玉艳在《基于EVA的内部审计业绩评价研究》中以EVA的评价逻辑来构建内部审计的业绩评价体系。文中通过EVA评价机制量化内部审计机构的成本与效益,从而对内部审计的业绩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EVA与增值型内部审计国内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述评 综观上述国内外关于EVA及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对于EVA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也较为系统。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则集中在内部审计部门增值方法、增值功能的发挥以及内部其他与内部审计增值有关的研究,如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但EVA与内部审计结合的研究却鲜有见到。就国内而言,国内对于EVA以及内部审计两个方面的研究是

在借鉴引入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从EVA的视角对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进行的研究鲜有涉及。结合EVA研究企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企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系统性研究缺乏,且专门针对某一特定行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鲜有见到。增值型内部审计虽然已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涵、定位、增值功能、增值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等,但系统性研究缺乏,且专门针对某一特定行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鲜有涉及。二是AEVA的视角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涉及很少。本项目组从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能够收集的EVA与内部审计结合研究方面的论文仅有两篇,其中周兵、赵小平在《内部审计斯思维――内部审计引人EVA初探》一文中从EVA与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上目标的一致性论述了EVA引入内部审计的可能性(周兵、赵小平,2005);刘玉艳在《基于EVA的内部审计业绩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采用EVA的评价逻辑,构建了内部审计的业绩评价机构体系(刘玉艳,2006)。

(二)未来研究方向 以EVA视角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未来研究方向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中引入EVA业绩评价体系并使之发挥作用的一些必要的制度安排。如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来全面负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以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将内部审计中引入EVA评估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的职权、责任、工作范围、行为规范等,从而使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2)DAEVA的视角研究企业或某一特定行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结合企业或某一特定行业的特点,从EVA的视角出发,探索企业或某一特定行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该研究也符合面向企业利用EVA价值管理理念研究探索某一特定行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实质、EVA引入的可能性及其增值途径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实质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就内部审计所最终达到的目标而言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为适应公司治理通和风险管理的需要,采用各种合理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为公司增值的目标。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质主要体现在:(1)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前已述及,内部审计的发展同管理和管理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增值型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独立评价,它并不担负日常业务控制的责任。作为一种管理权的延伸,增值型内部审计不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增值型内部审计仅就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作出客观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而建议接受和采纳与否是管理部门的权力。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十二届国际审计会议《总声明》中指出了内部控制完整的财务和其他控制体系应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也更说明了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的实质。(2)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前面曾指出,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不仅如此,它又可视为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在所有者设计了较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作用下,管理者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所有者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权与管理权的目的是一致的。那么增值型内部审计无论在谁的领导下,都是站在保护所有者权益的高度开展工作。如果所有者未设计或未实施一套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时出现管理者行为与所有者目标背离时,增值型内部审计代表所有者监督评价反映管理者行为就成为保障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反之,则可能出现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于损害所有者权益的行为束手无策的情况。作为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增值型内部审计有充分的动力和权力在企业中开展工作。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是随着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实质上就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而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所有权的延伸。无论是作为管理权的延伸还是作为所有权的延伸,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所有者权益,最终达到为企业增值的目标。

(二)EVA引入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可能性 1982年,美国思腾思特公司(Stem Stewart&Co)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Added)的概念,简称EVA。它是指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如果余额为正,说明企业超过了股东和投资人的预期,为股东创造了超预期价值;如果余额为负,说明企业并未为股东创造价值,而是产生了亏损;如果余额为零,则说明企业创造的价值正好达到股东和债权人的投资预期。在EVA的基本理念下,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EVA的最大特点是它不仅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也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使管理层更接近于股东的环境,使管理人甚至企业的一般员工开始像企业的所有者一样思考问题和采取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EVA使管理者更注重公司的持续发展,以维护股东的长期利益。同时,EVA能更准确地衡量股东财富,因此,它与企业价值也最为相关。前文中已述及,内部审计的实质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而且是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它以增加企业价值、促进企业经营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系统化,规范化方法评价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进而帮助完成其目标。作为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内部审计已经从传统的“查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毫无疑问,内部审计与EVA具有思想上的同源性,即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思想上的同源性使得将EVA引入增值型内部审计成为可能。

(三)EVA的增4/i,~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 增值型内部审计若要达到增值的目标,则其为企业创造的收益与其本身的成本的差额就大于零。用公式可表示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EVA=R-C>0。其中,R为增值型内部审计为企业创造的收益,c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成本。从公式来看,增值型内部审计若要达到其EVA最大,则其应尽可能的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R,最小化其自身的成本c。由此,基于EVA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便可以从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及最小化内部审计成本两方面展开:

延伸审计论文例4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该定义从为企业增值的目标角度定义内部审计,符合内部审计的实质和发展特点。由此,内部审计如何为企业增值以及如何从EVA的角度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内部审计的历史渊源流长。从国际内部审计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来看,内部审计与管理的发展息息相关。

早在奴隶社会,人类就出现了内部审计的萌芽。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中型企业管理层次的增多和管理人员经济责任的加重,客观上要求许多行业在企业内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以调整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这无疑推动了近代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内部审计随管理部门控制重点的不同,其工作重点也略有差异。西方企业界实际是采用了相当于等级制和集权制的管理方式,管理部门把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如何保护公司的资产安全性方面,这个时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检查存货、应收账款和设备等资产的安全;60年代,管理部门的控制重点放在了会计数据资料方面,相应地,内部审计的工作主要是检查财务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70年代,管理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合法合规,相应地,美国和欧洲各个国家的内部审计也进入了合规性时代,通过审计督促公司遵守政府颁发的各项法规;80年代,经营的全球化使得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管理更侧重于效率。由此,内部审计的重点也是放在了效率和效果方面;90年代后期,公司的改组和再建使得公司的目标增多,任务也复杂多样,内部控制的重点转向目标的实现,相应地,内部审计的重点也转向通过采取各种方法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以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上述对内部审计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说明,内部审计并不是孤立的工作,内部审计的发展是同管理发展息息相关的,同时也是同内部控制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内部审计无疑肩负着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内部审计应将自身的工作重点贴近管理的发展,适应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需要,从而为公司增加价值。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质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就内部审计所最终达到的目标而言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为适应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需要,采用各种合理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为公司增值的目标。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质主要体现在: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

前已述及,内部审计的发展同管理和管理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增值型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独立评价,它并不担负日常业务控制的责任。作为一种管理权的延伸,增值型内部审计不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增值型内部审计仅就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作出客观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而建议接受和采纳与否是管理部门的权力。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十二届国际审计会议《总声明》中指出了内部控制完整的财务和其他控制体系应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也更说明了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的实质。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所有权的延伸

前面曾指出,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不仅如此,它又可视为一种所有权①的延伸。在所有者设计了较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作用下,管理者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所有者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权与管理权的目的是一致的。那么增值型内部审计无论在谁的领导下,都是站在保护所有者权益的高度开展工作。如果所有者未设计或未实施一套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时出现管理者行为与所有者目标背离时,增值型内部审计代表所有者监督评价反映管理者行为就成为保障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反之,则可能出现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于损害所有者权益的行为束手无策的情况。作为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增值型内部审计有充分的动力和权力在企业中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是随着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实质上就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而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所有权的延伸。无论是作为管理权的延伸还是作为所有权的延伸,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所有者权益,最终达到为企业增值的目标。

三、EVA引入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可能性

1982年,美国思腾思特公司(Stem Stewart&Co)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的概念,简称EVA。它是指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如果余额为正,说明企业超过了股东和投资人的预期,为股东创造了超预期价值;如果余额为负,说明企业并未为股东创造价值,而是产生了亏损;如果余额为零,则说明企业创造的价值正好达到股东和债权人的投资预期。

在EVA的基本理念下,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EVA的最大特点是不仅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也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使管理层更接近于股东的环境,使管理人甚至企业的一般员工开始像企业的所有者一样思考问题和采取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EVA使管理者更注重公司的持续发展,以维护股东的长期利益。同时,EVA能更准确地衡量股东财富,因此,它与企业价值也最为相关。

在第二部分中已述及,内部审计的实质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而且是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它以增加企业价值、促进企业经营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系统化、规范化方法评价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进而帮助完成其目标。作为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内部审计已经从传统的”查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

毫无疑问,内部审计与EVA具有思想上的同源性,即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思想上的同源性使得将EVA引入增值型内部审计成为可能。

四、基于EVA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

增值型内部审计若要达到增值的目标,则其为企业创造的收益与其本身的成本的差额就大于零。用公式可表示为: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EVA=R-C>0

其中,R为增值型内部审计为企业创造的收益,C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成本。从公式来看,增值型内部审计若要达到其EVA最大,则其应尽可能的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R,最小化其自身的成本C。由此,基于EVA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便可以从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及最小化内部审计成本两方面展开:

(一)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

增值型内部审计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1.评价控制以健全内部控制

企业只有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才能上水平,才可能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实践证明,任何企业的经济活动,凡是控制良好,业务处理正确程度就较高,效率就高,错弊情况就少;反之,正确程度就较低,效率低,错弊情况就较多。内部审计人员利用其超脱的地位,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适当,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是否贯彻执行,执行的效果如何作出客观评价,以帮助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更合理地设计、安排内部控制,把可能的错弊降到最低,使内部控制的效果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

2.检查与评价管理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为管理层提供帮助,包括确定风险领域、评价风险控制程序的有效性、检查风险管理过程的效果几个环节。首先,内部审计通过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特别是灾害性风险)以及产生新风险的环境因素,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让管理层识别风险,确认接受风险的程度,制定风险政策,从而指导企业有效地使用内部资源。其次,内部审计应通过评价企业高级管理层制定的风险控制程序是否适当和有效,是否满足董事会接受风险的程度,提出改进风险控制程序的建议。最后,内部审计应通过检查和测试财务、经营和合规性控制程序,发现持续存在的风险,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效果,进而提出如何通过改进风险管理以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建议。

3.监督评价公司治理的实施

内部审计人员应参加与公司治理规划有关的事务,如各职能部门在研究与制定制度、规定、决定、合同、预决算报表时,必须请内审人员参加。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公司治理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促进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对于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群众检举揭发经济管理人员徇私枉法的问题,应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在一定时期终了,内部审计应对公司治理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检查治理目标是否完成及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对需要继续治理的措施提出建议等,从而最大可能降低企业的损失,最大可能为企业创造收益。

(二)最小化内部审计成本

内部审计的成本主要是指方为取得委托方的信任,从而使双方利益最大化而发生的各项支出。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催生了委托关系。作为资产所有者的委托方并不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而将资产委托给企业经营者。作为方的经营者则在享有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和部分处分权的同时,也承担了使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即负有受托经济责任。委托人为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而内部审计正是其采用的一种必要手段。人则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需要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对其进行监督评价,让委托人充分了解其努力程度以解除其受托责任。因此,从委托人角度看,内部审计成本是一种监督成本,从受托人角度看,内部审计成本则是一种守约成本。

无论是作为监督成本还是作为守约成本,内部审计成本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内部审计人员的人力成本、培训费用、管理费用、时间成本和开展专项审计工作的资金成本。最小化内部审计成本是在符合成本收益原则基础上的内部审计成本的最小化,其可以通过提高审计效率和摒弃无谓工作来进行。提高审计效率可以从改善审计结构、更新审计技术、调整审计战略入手,而摒弃无谓工作则具体可以通过取消低价值审计和减少非生产性时间来达成。

【参考文献】

[1] 赵丽芳.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定位及相关问题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6):13-16.

[2] 尉晓君.综合平衡计分卡与EVA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9):99-100,104.

[3] 周兵,赵小平.内部审计新思维――内部审计引入EVA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5(11):220-221.

[4] 刘国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J].煤炭经济研究,2007,(3):63-65.

[5] 于玉林.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审计月刊,2005(3):11-13.

延伸审计论文例5

(一)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程序复杂,交易期间较长,产权交易期间损益数额较大。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需经过可行性研究、企业内部决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清产核资和审计、评估、委托产权交易机构进行产权转让公告并进行交易等必经程序,本身即需要较长的期间。而在实践中,出让方还需要征集意向受让方并考查受让方是否具备受让条件;在无法征集到意向受让方时,还要重新调整交易条件,其中,实际交易价格低于市场交易价格的90%时,还要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机关的同意;在有多个意向受让方时,还要根据转让标的的具体情况采取拍卖或者招标方式进行交易;交易双方成交后,还要办理产权交割的手续等。复杂的程序,使得产权交易期间动辄超过半年甚至一年,已经成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常态。而在较长的交易期间,企业的资产在不断地变化,日积月累,必然发生较大数额的损益。

(二)准确界定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期间损益是交易双方基于公平原则的合理要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转让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报告经核准或者备案后,作为确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因此,交易双方在产权交易合同中确定的交易价格,是根据企业资产评估基准日企业净资产评估值确定的。交易期间,如果企业实现了较大数额的收益,转让方必然要求受让方增加支付转让价款或者在产权交割前分配其应得利益,否则,将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果企业发生了较大数额的亏损,受让方则必然要求减少转让价款或者由转让方予以弥补,否则,对受让方不公。总之,交易期间,交易双方要求对交易期间的损益做出明确界定,不仅合理合法,也十分必要。

二、实践中对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期间损益的界定方式及缺陷

(一)由产权交易机构提供制式合同,但对产权交易期间损益的归属及界定方式未作任何约定。以天津市产权交易中心提供的产权交易合同文本为例,该合同文本中并未对企业产权交易期间损益的归属及界定方式作任何约定。此种交易方式较为普遍,但对交易双方没有任何指导或约束意义,也不利于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明确。

(二)由产权交易机构提供制式合同,由交易双方自行约定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期间损益的归属方式,但未约定产权交易期间损益的界定方式。以上海市产权交易中心提供的产权交易合同文本为例,该合同第8.3条规定:“在交易基准日至产权持有主体完成权利交接期间,与产权交易标的相关的盈利或亏损由 双方享有和承担”。该合同文本提示交易双方应对交易期间损益的归属做出约定,但仍未对如何界定交易期间的损益做出约定或提示。

延伸审计论文例6

一是开展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试点。由县纪委牵头,县审计局、财政局、农业局和试点乡镇政府配合实施,县审计局同时负责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制度,逐步推广。

二是进一步深化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拓宽外延、挖掘内涵。在拓宽外延方面,要坚持做到“三个延伸”,一要从党政机关向事业单位延伸。二要从县级机关向乡镇和村组延伸。三要从财管单位向非财管单位和国有控股企业延伸。在深化内涵方面,要向账务挖掘,向账外挖掘,注重挖掘领导干部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政纪律情况,并跳出“就账查账”、“就单位审单位”的圈子。注重挖掘下属和相关单位的财务来源关系,挖出线索,一查到底。

会议还强调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继续创新审计思维、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并综合利用审计成果。从体制和制度层面提出审计工作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长效机制。

(镇安)

洛南县审计局对长期拖欠困难群众救济款进行集中兑付

最近,洛南县审计局在谢湾乡政府召开了“谢湾乡政府拖欠困难群众救济款集中兑现现场会”审计局局长李湛泉亲手将拖欠三年之久困难群众救济、优抚款7190元一一发放到20户困难群众手上。现场接到钱的困难群众感动的说:“要不是县审计局。我这救济款还不知道能不能领到手,今天果真领到了钱,我万分感谢县审计领导和审计组的同志、感谢党的好政策”。

洛南县审计局在谢湾乡政府2007年财政决算审计中发现民政救济、优抚款账务混乱。严重拖欠困难救济优抚对象户的问题,为了取得第一手真实资料,审计人员用了半个多月走遍了全乡13个行政村。走访了50多户贫困救济户,同时延伸审计了2005年和2006年民政资金,核实款项发放数额84.4万元,淘出了05年、06年、07年三年20户困难救济对象共7190元民政资金未发、少发和欠发问题。同时查出该乡民政干部个人虚列支出民政资金25319元等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纠正和追缴,对该乡民政干部一定的经济处罚,并建议纪律监察部门给予纪律处分,根据情况移送检察机关处理。

现场会邀请了县纪委监察局、财政局、民政局、广播电视局、谢湾乡党委、政府等部门领导同志能加。会上审计局副局长杨少峰同志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严格审计执法,严肃处理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特别是对那些屡查屡犯,损害国家利益,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以及挤占挪用民生工程资金的问题将严格查处,追究责任。

(杨少峰 王克民)

秦都审计注重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秦都区审计局的注重宣传工作。他们积极要求审计人员一定要在完成审计任务的同时要多学习,多读书,多看报,多动手,多写东西,多谈感想,不断提高自己。审计局在宣传内容方面提出要多宣传科学发展观,多宣传审计监督新风,以便更好地树立和加强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他们还制定宣传工作的奖惩措施。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动手,多做宣传,不断地发挥好的监督积能作用。

(史亚娥)

延伸审计论文例7

一、引言

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是指集体管理组织在某些特定的著作权领域,不仅有权管理会员的作品,而且可以将其权利延伸至非会员作品。建立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优势显而易见,既可以为使用者使用其作品提供便利,同时也保障了著作权人获取回报的权利,权衡各方利益。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相关规定的不足进行分析,在完善我国现有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建构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建议。

二、我国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现状及不足

我国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三稿)第61条和第72条。该草案现在处于不断修改不断送审中,只有不断指出其中的缺陷,不断进行修正,才会更好地实现其修正的优势。《修改草案》(第三稿)存在对实行延伸性集体管理的情况界定不明、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适用的领域过窄、未建立权利人参与使用费标准制定的机制、未完善延伸性集体管理的相关配套制度等不足之处。

三、完善我国现有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我国现有的集体管理制度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缺陷,现在的首要任务便是认清该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在完善其不足的基础之上,再构建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首先,应当明确集体管理组织的中立性质。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依靠国家机构建立,或多或少会受到政府的干预。因此,应该在立法上明确其独立于政府的中立性质。其次,明确相关收费标准及允许查询管理的具体情况。我国一方面应在立法中明确相关收费标准和计算公式,使权利人和使用者都能够明确其费用的具体构成,便于对该费用进行核算,保护双方的利益。另一方面集体管理组织应当透明集体管理组织的具体管理信息,在为权利人提供查询途径的同时详细记录其对于作品的管理状况,增加权利人对集体管理组织的信任程度。最后,增加竞争同时加强对集体管理组织的监督。我国的集体管理组织缺乏竞争,容易造成垄断。为解决该问题,一方面,我国应当允许通过严格审查程序在同一领域建立两个集体管理组织或允许不同的集体管理组织对同一领域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我国应当不仅仅是局限于会计财务监督,发动舆论监督,提升监督结果的可信度。

四、确立我国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

第一,明确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适用的条件和适用范围。应当成立一定的组织对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核,并提供异议表达的相关途径。适用范围应当扩大至文学、视觉艺术、电视电台转播等领域,同时在使用权利方面也应当使其能够有效解决“孤儿作品”和国际作品的使用问题。第二,建立权利人参与收费标准制定的机制。送审稿只提供了异议裁决机制,权利人对使用费标准制定并没有参与权,因此,应当在我国建立有关使用费收取标准的协商论证机制,同时明确权利人通过使用费标准的异议裁决机制裁决的性质,以及是否可诉的性质,为权利人提供维护自己权益的途径。第三,建立综合性的集体管理组织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首先,应当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的配套法律解释,增强其操作性和严谨性。其次,应当构建相应的会员参与制度,同时,对于非会员权利人的权利应该提供相应的保障。最后,应当完善监督机制。应有国家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社会公众三方面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应起到外部监督的作品;行业协会中的专业人士起到严格的内部监督;公民以及媒体通过舆论压力起到特殊的监督作用。

五、结语

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规定了集体管理组织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延伸管理非会员的作品,同时非会员著作权人同时享有拒绝权,并不丧失自己对作品的相应权利。我国已经具备了构建该制度的相应条件,而且在实际中有了发放“一揽子”许可的先例,故建议在立法层面上确认集体管理组织有权管理全部作品的合法性。同时必须加强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监督管理,形成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社会公众三个层面的监督体系,特别是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以防止滥用权利情况的出现,保障非会员著作权人的权利,平衡双方利益。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建立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填补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参考文献]

[1]杨东锴,朱严政.著作权集体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玉香.延伸性著作权集体管理研究———写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之际[J].法学杂志,2013(8).

延伸审计论文例8

由于预算执行单位的性质不同,决定着审计延伸的方式方法、重点和层面不同。当前县级预算执行的延伸审计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门预算执行审计

财政预算是以部门预算为基础的,财政预算的执行是通过部门预算的执行来完成的。开展部门预算审计是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新要求,部门预算的编制不仅是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而且经批准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及部门决算审计的主要依据。因此,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应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2、转移支付资金审计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就是要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支持和促进贫困、落后地区的财政、经济发展,使下级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均等化目标。近年来,经济欠发达县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主要来源之一,且一些特定用途或专项补助的资金数量和支付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农业(大农业)、水利、交通、教育、社保、就业、扶贫、救灾等诸多方面,使每年的财政总预算支出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特定用途的资金或专项资金比例的提高,使审计的范围和手段要作相应的调整。突出“全面性”,不但要查上级资金的到位、拨付情况,还要查清地方财政资金的到位情况。一方面,要审查全部资金的到位率和拨付资金的及时性、合法性、合规性,查清不到位资金的原因,以及挤占挪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并对此产生的影响作出相应的评价;另一方面,要对本级财政安排的配套资金到位率进行认真核实,确认资金是否真正到位。对发现的大额支出要作进一步的跟踪,查清是否存在本级预算资金虚假到位或利用其他手段将资金抽回的问题。

3、国库支付资金流向的检查

审计中要检查各项收入核算是否清楚,是否存在混库情况;各项退库和资金的拨付依据和审批手续是否合法齐全;注意与银行余额的核对,防止资金漏洞;对专项资金和大额款项的拨付,要以国库账户和财政专户资金拨付为源头,以资金流向为主线,开展跟踪审计。审计工作应把监督的目光转到“集中收付”上来,要审查财政专户管理是否有死角,是否有预算外资金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以及私设“小金库”等违纪违规问题,各部门、单位是否贯彻实施了“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建设资金是否由财政直接拨付到项目单位,有无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要实现上述审计监督目标,审计机关应该将财政预算收支审计与政府及部门预算外资金收支审计结合起来进行。

4、政府采购审计

实行政府采购是预算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采购审计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根本措施,也应作为预算执行延伸审计的重点。要审查具体实行采购的各部门和单位是否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是否将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都集中申报送采购机关统一采购;要审查采购部门的采购资金是否合规,有无挤占、挪用其他专项资金问题;要审查政府采购方式和政府采购程序是否规范,应当实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是否实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有无违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问题;要审查采购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采购预算的要求,采购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合同要求;要审查采购物品是否经验收合格并按规定及时登记入账,有无囤积、闲置和损失浪费的问题。

5、具有收入监督和下拨资金双重职能的预算执行单位的审计

这些单位不但资金量大、环节多、管理要求也相对要求较高。针对这种情况,一般仅从相关账目核对预算下拨或收入上缴情况,难以准确确定其完整性、正确性,必须在核对的基础上对收入的性质、计算依据的准确性进行确认。一是核对账目数字。将预算单位审计度年内所反映的收入、支出总额与财政部门的数据核对,并按照预算规定核对查证,对于两个年度内的欠缴、欠拨情况进行详细登记,从中发现截留、挪用财政性收入问题和财政性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的问题,以及随意安排非预算项目支出的问题。二是对收入性质、计算基数的准确性进行确认。混淆财政性资金的性质,为代收单位自身谋利益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隐蔽性违纪行为。其主要手法是在第一环节改变资金原有的性质或人为调整应计收入的基数。这种违纪行为具有隐蔽、大额、容易造成国库资金流失和产生腐败的性质,如果不作进一步查证核对是很难发现的。

6、重视对银行资金账户的审计延伸

以资金为主线,按照资金的流向查证。重点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确定账户资金来源的合法性。首先,通过财政拨款环节核实拨入预算单位的资金总额,包括本单位和转拨下属单位等款项,重点核实应下拨到下属单位或项目使用单位的专款、经费。其次,查核被审计单位账户资金的收入总额,并与财政拨入数比较,寻找二者之问的差额,分析差额形成的原因,查找资金的最终去向,以此来判断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和资金使用的正确性。二是确定资金账户设置的合规、合法性。有无巧立名目 ,多头开户,延压财政资金的问题,查证是否有将本级财政资金转移到下属二级单位,再在二级单位报销违纪违规开支的行为。

二、搞好县级预算执行延伸审计的要求

l、创造预算执行审计的良好外部环境。

一是要加强在审前、审中及审后和人大的沟通与交流,选取人大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开展审计工作,以高质量的审计结果报告赢得人大的重视和信任,扩大审计成果的运用。二是服从政府行政首长的领导,自觉维护政令的集中统一,特别是要将审计中发现的重要信息和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原汁原味地及时汇报,为政府加强财税工作的管理当好参谋,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业绩,争取政府领导的进一步支持。三是争取财税部门和预算执行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四是争取社会舆论的监督。审计机关应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要建立审计通报、审计结果公示、及向社会公布审计成果的制度,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的威慑力和影响面。

2、改进预算执行延伸审计的组织体系

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延伸审计的组织体系,必须统筹规划、职责明确、程序严格、工作规范。关键是要确立科学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找准财政审计部门与专业审计部门各自的位置和结合点。

3、形成合力产生优势效应

延伸审计论文例9

计算机审计思路税收征管质量专项审计调查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部分重点企业税收征纳情况进行调查,揭露和反映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其从管理机制上解决税收流失和执法腐败问题。因此,如何选择重点税源相对集中的地市并确定延伸调查的重点税源企业,以及确定重点税源企业后对企业的纳税申报环节和税收征管及税收会计核算环节的审查是此项审计调查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计算机审计的着力点。由于国税部门在全国推广使用了重点税源监控系统,2002年以前将年纳税能力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全部纳入了该系统进行监控,2003年开始,监控范围扩大到年纳税能力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因此,审计人员可以将该系统的数据直接导入到自己的计算机中,生成一张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表,既可作为延伸调查选点的参考依据,又可用于与税收会计数据的比较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同时,国税总局还开发并在国税系统推广使用了“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即CTAIS)。通过该系统,税收征管数据全部集中在地市级国税局,各个县市国税局仅限于进行前台操作。因此,审计人员通过下载CTAIS数据,就可获得较为全面的税收征管信息。通过审计分析这些计算机信息,寻找线索,有目的地延伸调点税源企业,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税收征管质量问题,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和步骤步骤一:认真组织审前调查,精心编制计算机辅助审计实施方案在审前调查阶段,通过对省级国税局的信息中心和计财部门的调查,掌握全省计算机信息化的总体情况和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内容及其使用情况。其中,一是要全面了解重点税源监控系统的使用情况,初步分析判断其数据是否安全、完整、可用;二是要准确了解各地市国税局CTAIS系统的使用情况,以便于在下一步延伸审计时,选择那些CTAIS系统使用时间早、运行状况好、数据可信度高的地市作为审计对象,从而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优势。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制定计算机辅助审计实施方案。通过精心编制该方案,一是要明确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目标,二是要确定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主要内容,三是说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步骤与方法,四是统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要求等。步骤二:利用重点税源监控系统数据导出功能,直接导入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在省级国税局集中有全省的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审计人员可以将全省的数据直接导入到自己的计算机中,生成一张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表(Excel格式,便于审计人员在各种型号的计算机上使用)。导入的数据主要包括企业名称、属地、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的实现税金、入库税金和欠缴税金,除了导入本期数外,还导入同期数以及与同期相比的增长比率等数据。步骤三:分析重点税源监控数据为确定延伸调查地市提供线索将上一步导入的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表按照属地分地市进行归类生成分地市重点税源数据表,并分别就各地重点税源企业的户数及其税收实现数、入库数和欠缴数进行分析,将那些重点税源户数多、税收规模大、欠税突出的地市作为延伸调查的对象。步骤四:完整下载和转换被延伸调查地市CTAIS数据1.调查被延伸审计地市国税局的信息部门和计财部门,具体了解其CTAIS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为下载计算机数据做准备。2.安装数据库客户端软件。目前,CTAIS系统运行的数据库平台有两种:SYBASE及ORACLE,针对不同的数据库平台应安装与国税局实际使用的数据库相一致的客户端软件,客户端软件可向国税信息部门索取。对于CTAIS数据库系统是ORACLE的,在安装完客户端后,还应运行“ORACLE用CTAIS汉字字符。reg”文件,如该信息未成功注册,导入的数据将不能正确显示中文。3.配置网络连接。网络配置参数向国税局索取,一般包括:IP地址及其掩码,网关参数等。4.配置数据库客户端。对于SYBASE客户端,通过运行SYBASE的DSEDIT软件,按照提示逐步进行配置。对于ORACLE客户端,通过运行ORACLE客户端配置软件,进入ORACLE客户端配置界面,按照提示逐步进行配置。5.配置ODBC连接。对于SYBASE的ODBC配置,在“控制面板”中选择“数据源(ODBC)”图标,双击后进入“ODBC数据源管理器”,完成配置。对于ORACLE的ODBC配置,与SYBASE的ODBC配置过程相似,只是在创建新的数据源时应选择ORACLE的驱动程序。6.安装和配置审计数据库。本数据下载的目标数据库为微软的SQLSERVER2000,为此,应在下载计算机上首先安装SQLSERVER2000数据库服务器,正确安装完成后,启动SQLSERVER服务并运行SQLSERVER2000企业管理器,完成审计数据库的配置。7.数据下载。运行“MicrosoftSQLServer”软件,利用其“导入和导出数据”功能下载CTAIS数据,建议导入除“FP_”、“XT_”、“V_”、“TX_”、“QX_”、“CX_”、“BB_”开头的全部数据。在导入前,如能请国税部门将审计范围外的数据预先剔除,则可大大降低数据下载的时间。8.利用《数据采集分析软件3.0国税审计CTAIS版》,进行数据的转换,保存为审计人员可以利用的格式。步骤五:结合审计方案要求,针对各项具体的审计调查内容,编制相应的计算机审计模块下面是欠税审计调查模块的例子。该模块的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下载的CTAIS数据将企业已经申报尚未上解的税款全部查询出来,生成税收会计欠税逐笔查询表。从CTAIS的[登记_登记纳税人基本信息]表中,提取纳税人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字段。从CTAIS的[税务机关代码]表中,提取纳税人税务机构代码、税务机构名称等字段。从CTAIS的[VIEW_征收信息]表中,按照上解日期为空和征收项目名称不等于税务行政性收费收入的条件,提取纳税人识别号、所属时期起、所属时期止、征收项目名称、税额、上解日期、纳税人税务机构代码等必要字段。三张表分别通过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税务机构代码相互关联,生成税收会计欠税逐笔查询表。2.利用税收会计欠税逐笔查询表生成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从上述税收会计欠税逐笔查询表中进行分户查询,将每家企业逐笔反映的欠税汇总起来逐户反映,然后按照每户企业欠税金额从大到小排序,生成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3.利用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表生成一张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利用步骤三生成的分地市重点税源数据表,选择的数据主要包括企业名称、属地、欠缴税金(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的本期数、同期数以及与同期相比的增长比率等,并按照欠缴税金本期数降序排列,生成所延伸地市的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4.查找可疑线索。(l)寻找税收会计可能未反映欠税的重点企业。将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与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按照企业名称进行关联相互比对,查找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中存在而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中不存在的企业名称,生成可疑企业名单一。(2)寻找税收会计可能少反映欠税的重点企业。仍然将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与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按照企业名称进行关联相互比对,查找在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中和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中同时存在,但是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中反映的欠税远大于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中反映的欠税的企业名称,生成可疑企业名单二。5.核查税收征管档案,确定重大可疑税源。根据发现的线索,调阅有关企业的税收征管档案,一是查明企业年底实现但是依照税收法规应该于次年申报的税收,二是查清税务部门将该企业的欠税结转待清理呆账税金核算的金额和余额等情况,将这些税款从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的欠税中剔除出来,生成新的已经调整为税收会计口径的欠税数据,并将其与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中反映的欠税再次相互比对,如果前者仍然大于后者,则说明税务部门存在瞒报企业欠税的重大嫌疑。步骤六:根据各计算机审计模块发现的重大可疑线索进行延伸调查,做出结论仍然以上述欠税审计调查模块为例子。根据该审计模块发现的重大可疑税源企业,延伸到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实地核实其税金的实现、申报、入库和欠缴情况。如果审计结果表明该企业的欠缴税金调整为税收会计口径后确实大于税务部门反映的欠税金额,则可以基本确定税务部门存在瞒报欠税的问题(同时要注意分清是否存在企业故意少申报和税务授意企业少申报的情况,区分企业未申报和企业已申报两种情况下分别少反映的欠税金额),向该企业和该企业的税收征管机构进行相关取证。审计案例2003年,在对H省税务部门2002年1月至2003年9月30日税收征管质量专项审计调查中,我们通过审前调查,了解到该省国税系统已经全面推广使用了重点税源监控系统和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并且使用基本正常。于是,审计组决定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调查工作。通过税源监控系统和CTAIS的管理使用情况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精心编制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实施方案,经过办领导批准后正式予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成功地导入了全省重点税源监控系统的数据,下载并转换了税收规模最大的W市国税局上线以来与审计调查有关的CTAIS电子数据,约40GB.随后,审计组紧紧围绕审计调点,深入分析取得的电子数据,从传统的手工审计和计算机审计两个方面多角度提出了大量的计算机审计模块编制思路和解决方案,最终将审计人员多年税收审计经验与计算机处同志的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取长补短,编制出了一些实用审计模块,从线索的发现、问题的核实和排除、证据的取得等都最大限度地依靠和使用计算机,使计算机运用贯穿审计调查整个过程,实现了计算机审计和手工审计的水融。通过充分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编制计算机审计模块,我们在税收征管质量调查的多个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审计成果涵盖税收审计业务的多个领域。如审计人员抓住近年税务部门税收会计核算不实、瞒报税源、有税不征、违规缓税等问题比较突出的特点,编制了欠税审计模块,查出了W市国税局2002年底和2003年9月底瞒报欠税或有税不收金额达9亿多元。另外,还通过编制和运用减免税、税务稽查、税收会计等审计模块,发现了大量审计线索,查出税收会计核算不实、瞒报减免税金、稽查执法不力等问题,金额达6亿多元。

延伸审计论文例10

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机关。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增强机关干部修养,规范机关干部行为,增强廉洁奉公意识,使管理局干部职工更好地履行“管理、保障、服务”职能。

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有利于构建和谐机关。以廉政理论为指导、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个体身心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组织体系的和谐。

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有利提高机关效率。通过营造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的文化氛围,实现对人的思想、理念、精神的再塑造,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三创”精神,激发干部职工潜能。

二、扩大“廉政文化进机关”的基础和共识,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支撑力

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必须夯实群众基础,使廉政文化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认同和实践。在活动的理念、方案制定、组织落实等环节都必须以人为本,实现良好互动。

围绕干部职工需要设计活动。去年6月底,省管理局以代表省级机关参加全省廉政演讲比赛活动为契机,在全局组织开展了3次廉政建设演讲活动,并在全省管理局系统组织开展了18场“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巡回演讲。通过演讲,广大干部职工表现出了对廉政文化的迫切向往。在此基础上,省管理局拉开了以廉政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文化建设的序幕。

挖掘干部职工认同酝酿活动。经过反复推敲、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省管理局制订了以加强廉政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文化建设的意见,并将意见讨论稿发到机关处室和局属单位,要求全员参与,组织讨论、征求意见,把讨论的过程作为统一思想认识,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吸引干部职工参与推进活动。以提炼“管理局精神”为契机,发动机关及局属单位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创作了“管理局精神”276条,其后又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讨论、修改,三上三下最终遴选出21条。目前该活动已进入第二阶段。

三、创新载体、营造氛围,增强活动的导向性和感召力

营造氛围,唱响廉政文化的旋律。省管理局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通过在机关办公场所悬挂名言警句,开设机关文化共建共享橱窗,利用局域网和《机关事务管理》杂志等平台,营造氛围,广泛宣传以廉政文化为核心的价值理念、精神内涵和道德准则。

强化教育,夯实廉政文化的基础。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学习贯彻和“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及时组织学习党中央和省委精神,励志明廉;组织党支部书记赴昆山和江阴华西学习考察,感受“三创”精神,先进导廉;积极参加省级机关反腐倡廉歌曲大家唱活动,全员唱廉;开展学哲学、用哲学读书活动和各类学习培训活动,读书思廉;每月播放一次反腐倡廉电教片,典型示廉、警示醒廉。

创新载体,丰富廉政文化的内容。通过开展参观全省反腐倡廉成果展览、名言警句创作和管理局精神大讨论活动,开展各类文体和公益活动,提高机关干部的人文修养,丰富机关文化生活。

四、健全机制、强化监督,增强活动的广泛性和渗透力

首先要完善制度,推进强基工程。各处室各单位分别建立和完善了各自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流程考核制,先后制定省级机关资源节约实施意见、办公用房装修标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政府采购工作程序等十几项规章制度;先后制订出台了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相关规定》、《工程项目及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内部审计规定》等二十余项党建、纪检监察等内部管理制度。

其次要落实制度,做好保基工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每年初局领导与各处室各单位负责同志分别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严格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对局机关及局属单位每三年进行一次内部审计,对领导干部任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先后对7位领导同志进行了离任审计;严格履行工程与廉政建设双合同制。

五、服务发展,不断丰富活动的内涵、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省管理局注重以“三个延伸”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一是内涵的延伸。将廉政文化的内涵延伸至价值理念、管理规范、和谐体系三个方面。在价值理念上,提出树立共同愿景,建设有管理局鲜明特色的机关精神;在管理规范上,提出构建防范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在构筑和谐体系上,提出通过培养和谐个体及人际关系、和谐团队及组织体系来构建和谐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