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核安全工程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5:43

核安全工程论文

核安全工程论文例1

2可持续运行管理绩效考核内容

从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根据相关规范、意见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初步可以总结得出,要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考核指标进行考核。

2.1组织管理方面。这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只有明晰了工程的产权归属,确定了工程的运行模式,建立了合适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专业的管理人员,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设施,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坚定的执行下去,妥善管理好工程的档案资料,才能够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运行。因此组织管理方面考核的内容有:①工程产权;②运行管理模式;③管理机构设置;④管理人员配备;⑤管理设施条件;⑥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⑦工程档案管理。

2.2工程管理方面。要保证工程能够正常运行,必须确保工程本身的完好情况;而作为饮水的供给工程,必须配备相关的消毒、净化等水处理设备;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损坏等问题是否进行了维护维修;除此之外,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高低和管理手段的合理性也是保证工程自身正常运行的关键[3]。因此工程管理方面考核的内容有:①工程设施设备完好率;②工程水处理设备配套率;③工程维护维修率。

2.3安全管理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水量的安全和水质的安全,而反映这两个方面的安全情况,涉及到如下指标:①水源保护措施落实情况;②自来水普及率;③供水水量保证率;④供水水质检测率;⑤供水水质达标率;⑥供水应急保证能力。

2.4经济与财务方面。任何一个工程的运行都与经济相关,作为公益性较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更需要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充足的经费保障,保证水价的合理性及水费收取率,以及经过审计合理的账务账册。因此该方面考核的内容有:①水价合理性;②水费收取率;③资金收支管理;④账务账册管理。

2.5群众满意度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惠民工程之一,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要体现工程的社会效益,工程的建设及运行必须要使农民满意。根据工程的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农民对工程的满意度:①供水质量满意度,这主要包括供水的水量、水质、供水压力、供水连续性等方面;②供水服务满意度;③积极参与度;④投诉上访率。

2.6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要能够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必须使工程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水源保证能力;②工程保障能力;③经济保障能力;④专业化管理队伍配备情况;⑤政府护持力度;⑥政府监管力度。综合分析可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建立考核指标时,再从六个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细化,这六个方面基本能够全面反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涉及到的因素。

核安全工程论文例2

Abstract: HSE is a kind of advanced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idea, with the enterprise quality consciousnes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the occupation safety and health consciousness constantly improve, HSE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set up and carry out the system, played a very good role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 market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management level. Discusses the enterprise establish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H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m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the effectiveness of HSE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HSE是英文health、safety、environment的缩写,即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作为控制健康安全环保问题的系统性载体,其先进的理念、规程、方法已在杜邦生产现场得到了体现和验证,也得到了石油石化企业及员工的广泛认同和应用。

意义

HSE一体化体系是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趋势,在企业生产中有效实施HSE管理,必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其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从而达到改善企业安全、健康和环境业绩的有效管理。

一、 绪论

1.1本论文主要内容

本论文开头主要是对HSE管理体系预审核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况总结,进而引出HSE管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和讨论,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最后结论部分,HSE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1.2本论文的结构

介绍HSE管理体系预审核的目的、要求、文件审核、现场审核的内容和方法、审核结论与报告和管理体系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二、HSE管理体系

2.1HSE管理体系预审核

2.1.1.预审核的目的

(1)了解受审核方HSE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

对体系文件和实施情况做初步的审核,对申请方HSE管理体系形成初步了解,确认体系运行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受审核方应按期进行整改,只有在整改完成后方可进行正式审核。与受审核方的有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现场情况,对受审核方的管理权限、活动领域和现场区域,收集有关HSE管理的信息等,预审核还应确定审核范围。

(2)确定认证审核的可行性

重点是了解受审核方的重要危害因素的识别是否充分和正确,HSE状况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程度,为能否按期进行认证审核提供信息。

(3)确定认证审核的重点。

了解HSE管理体系的控制重点,以确定认证审核的重点,为认证审核的策划提供依据。(4)现场审核

预审核的现场审核没有严格的首、末次会议等固定形式,各认证机构可自行规定。但审核组进入受审核方现场后,应向受审核方的有关人员说明整个审核的程序和方法(包括预审核和认证审核)、预审核的目的和范围,预审核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现场审核应按审核计划进行,包括:

(1)审查HSE管理体系文件与HSE有关的证明资料。

(2)与管理代表交谈了解有关体系的整体运行情况;

(3)查阅体系运行的有关记录;

(4)现场调查(如生产现场、施工作业现场和环保设施现场)了解企业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影响。如注意各类健康、安全与环保风险、高风险设施及设备与安全设施及设备。危险性作业安全控制措施,作业环境与个人防护设备,实地测试,通过现场抽样证实内审的可靠性、现场确认审核范围。

在现场审核结束前,审核组长应与受审核方沟通,通报预审核的结论,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的要求;确认审核范围;确定认证审核的条件和具体事宜。(5)审核报告

预审核完成后,审核组长负责编写审核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现场审核的实施情况与总体结论、发现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的重点。2.1.2.预审核的要求

(1)审核组长要负责组织预审核工作,通过审核可以了解受审核方HSE管理体系的概况,以便安排认证审核的事宜。

(2)预审核不必对审核准则的所有要素进行审核,而是有侧重点的审核。在有限时间内,应详细审核侧重的要素和/或活动。

(3)在预审核中发现并确定的不符合,一般以问题清单的形式出现,纠正情况可以在认证审核时验证。(4)预审核完成后,审核组长应编写审核报告。

(5)在以下特定情况下,预审核可不进行现场审核:

①受审核方组织规模及现场范围很小,且危害因素简单、明确;

②审核组长已充分了解受审核方的现场及其危害与影响因素,认为具备认证审核条件;

③审核组有充分的资源保证,在受审核方的配合下,可确保一个阶段的审核能满足审核准则的全要求。

2.1.3.文件审核

现场审核前,审核组长应组织审核组成员对受审方提交的HSE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背景材料进行审查。背景材料一般有风险辨识评价报告,“三同时”验证报告,以往事故记录、相关法规、厂区平面图、工艺流程图等,文件审核时间在认证机构决定受审认证之后,初访前进行。1.文件审核的目的(1)审查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满足SY/T6276—1997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而确定能否进行现场审核。如达不到标准要求,交受审核方澄清或补充。只有通过文件审核后,才能开始现场审核工作。

(2)通过体系文件了解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情况,以便为后续审核活动作准备。2.文件审核的要求

(1)审查文件的符合性,即文件是否满足HSE管理体系标准和有关HSE法律法规的全部要求。(2)审核文件系统性,即文件是否包括了企业全部HSE管理活动的控制要求和标准规定的应形成程序的文件,但这些程序不一定要与标准的要素一一对应。

(3)审查文件的协调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同一层次文件之间或不同层次文件之间在职责、要求等方而否一致,不同层次的文件是否连贯和对应;二是逻辑关系的要素之间是否衔接和对应,如承诺、方针、目标和指标、HSE计划书等。

(4)审查文件的有效性,即文件是否现行有效、符合文件控制要求。

(5)审查文件中的名词术语是否符合SY/T6276—1997标准的要求。3.文件审核(1)审核人

文件审查通常由审核组长进行,也可以由审核组长委托的审核员进行。(2)审查内容

在进行体系文件审查时,应首先了解企业的体系文件结构,然后再依据企业的文件层次逐级进行审查。每一层次的文件都应从文件的内容和格式两个方面来审核。文件内容的审查是审查文件的符合性、系统性和协调性;文件格式的审查是审查文件的有效性和统一性,包括文件的版面格式、编号方法、章节编排、版本控制等。

文件审查应按制定的“文件审核检查表”进行,对照标准作出判断,如有不符合或需改进之处,应提出审核意见,最后应形成审核结论。

HSE管理手册审查,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的承诺、方针和目标是否与企业的经营规模、风险的特点相适应,是否反

相关方的要求,是否体现对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以及持续改进的承诺,方针目标是否合理,目标是否量化并具有可操作性。

②组织机构的设备,职责的分配与接口是否明确,并逐层次、逐部门得到落实。

③是否清楚的描述了HSE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其层次,结构及相互关系。④要素描述是否完全覆盖标准的要求,体系包含的要素是否完整,不应回避或遗漏。这是手册审查的最主要的内容。

⑤体系要素规定的各项活动是否明确了责任部门和相关部门。⑥每一要素与其对应的程序是否给出了索引路线。

⑦承诺、方针和目标、HSE计划、运行、监测、纠正措施等有逻辑关系的要素之间的接口关系是否描述清楚。

⑧是否提供了主要危害和影响因素清单,法律法规清单。

⑨是否描述手册的管理要求,包括手册的批准、分发和修改、受控标识、版本控制等。

程序文件审查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标准中有些要素明确要求建立并保持程序。企业的程序文件中,是否满足了这些要素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反映在一个程序中,也可以反映在多个程序中。

②第一程序是否阐明了目的和范围、职责、程序和方法、需引用的其他文件。

③有逻辑关系的程序之间的接口是否明确描述。

④与其他相关文件是否协调。

⑤程序文件的内容和结构是否合理和完整,是否明确“5W+1H”的要求。

(3)文件格式审查:

无论是手册还是程序,文件格式审查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文件是否为有效版本;②文件是否经过审批;③文件是否按规定控制方式标有控制标识;④文件的日期和版本变更情况;⑤文件的编号方法是否一致,编号是否正确;⑥文件是否经过修改,修改标识是否正确;⑦文件格式是否统一。(3)审核结论文件审查应得出的总的审查结论,结论有如下两种:(1)一是合格,即体系文件符合标准和控制的要求。(2)二是局部不符合,尚需修改。第二种结论应指明需修改之处,并规定修改期限,视文件修改的程序由审核组长决定文件复查是在现场审核前进行还是在现场审核中进行。如果文件在符合性方面不够充分,则要求受审方在规定期限内进行修改,直至通过审查才能进行后续的现场审核工作。

2.1.4.现场审核的内容和方法

审核组在与受审核方的有关人员接洽后即开始按审核计划进行现场审核。1.现场审核的内容和方法在现场审核中,需通过与受审核方有关人员的面谈,查阅有关的文件和记录,收集和评审有关的信息以及现场调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的HSE管理体系进行初步的评价。1)了解企业情况与受审核方管理者代表和HSE管理部门的人员交谈与沟通,了解企业的相关情况,包括受审核方的组织机构和职能,产品、活动或服务的流程与特点,生产(或服务)活动的现场分布情况,产品、活动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原材料、资源、能源消耗情况,化学品的保管和使用情况,重要HSE控制点设置情况等。2)对体系文件进行补充审查在对文件复查的基础上,在现场对程序和作业指导书进行补充审查,考察其完整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及合理性(企业最好有一份程序与标准要素的对照表)。特别是对文件审查中有疑问之处,可在补充审查中查证。文件的补充审查既可以在办公室进行,也可以在活动现场进行。3)收集评审有关信息通过收集并评审以下信息,获取对受审核方HSE管理体系整体情况的了解,判断其HSE管理体系总体策划的合理性及体系是否已被实施。(1)组织的承诺、方针目标是否得到了实施,并传达到全体员工。(2)目标指标的确定是否合理。(3)遵守HSE法律法规的情况。通过查证有关的证明资料,验证企业HSE法律法规符合性,如风险评价报告、监测报告等。同时对法律法规获取、识别程序及其执行情况进行评审。(4)危害与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的合理有效性以及是否被执行,重要危害因素清单是否包含了组织应识别的危害与影响因素(5)重要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否合理和完整。重要危害因素将作为认证审核的重点,了解其控制方式,明确认证审核的线索。(6)HSE管理方案是否明确,并有具体的实施措施。(7)内部审核的信息。包括内部审核程序、审核计划、审核报告,并对审核的有效性进行评价。(8)管理评审的信息。了解管理评审实施程序和方式,查看评审记录。管理评审应包括对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9)组织是否与外部相关方进行沟通,评审信息交流程序的执行情况。4)评价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后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日常监督的实施情况来评价受审核方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机制是否有效。应查核最近12个月(或体系建立以来)所发现的不符合及针对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关资料。5)现场调查通过对现场的调查,了解产品、活动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危害与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的程度如何,为确定认证审核的重点做准备。一般应关注以下内容:(1)作业现场的各类危害与影响;(2)作业环境与个人防护设备;(3)高风险设施及设备与安全设施及设备;(4)危险性作业与安全控制措施;(5)通过现场抽样证实内审的可靠性;(6)现场确认审核范围;(7)确定认证审核方案和审核重点。

2.1.5.审核结论与报告

审核组在完成现场审核后,应对审核记录汇总和整理,讨论得出审核结论。

审核组长在与受审核有关人员沟通时通报审核结论,并负责编写审核报告。1.审核结论

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在审核范围内是否符合审核准则的要求。主要从文件是否完整并覆盖了标准的全部要求,组织结构和职责是否合理和明确,目标和指标是否明确,HSE管理方案是否具体等方面综合考虑。(2)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是否具备认证审核的条件。主要从危害因素识别是否全面,重要危害因素是否识别清楚,以及针对重要危害因素制定的控制方法是否确定等方面考虑。

2.2 HSE管理体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2.2.1.HSE管理体系的文件内容可操作性比较差 很多企业在建立体系时,文件内容会大量引用国家法律法规条款或相关标准要求,使得体系文件的内容比较生硬,不仅难以理解,而且难于操作执行。比如,某企业HSE管理体系有一条规定:“公司所有特种设备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仅仅只有这么一条,执行起来就有很多难度: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主要检查什么内容?有没有检查表?由谁来组织?检查人员需要具备怎样的技能?检查需要配备什么工具?检查时间是设备运行期还是停产检修期?检查发现问题如何整改等等。只有把体系的每一条款写得清楚透彻,体系才有可操作性。此外,体系的可操作性还表现在体系的规定必须合理可行,否则也难于落实。比如,某公司的体系规定“不准在海洋石油生产设施上使用手机,带上设施的手机应交给设施指定人员保管,人员离开设施前返还所有者”这一条规定的出发点很好,但是实际很难做到。因为手机保管需要专人、专柜,而且手机一旦丢失,容易出现纷争。经过讨论修改为“不准在海洋石油生产设施上使用手机,一旦被安全监督发现,将按照公司奖惩制度处理”。修改后的条款不仅可操作性大大增强,而日也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因此,在体系的持续改进过程中,要高度市视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认真审查体系文件中每一个条款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落实的?公司有没有配备相应的资源?执行过程有没有困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体系才有可操作性,才有生命力,否则再好的体系也只能成为摆设。2.2.2.HSE管理体系文件的编排方式不便于查阅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生产经营业务的增加,HSE管理体系的文件也会与日俱增。目前很多公司的体系文件(指程序文件或作业文件)没有进行分类编排,体系文件大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收录排列,有的公司文件编号可以从001排到100。由于文件数量较多,这种编排使各类制度、规定混杂在一起,假如要查找某个设备的管理规定,就需要从体系的第一个文件找起,十分不便;另外,这种编排方式也很难看出体系的整体结构。体系建设可以分为综合安全管理类、作业安全管理类、设备设施物料安全管理类、环境保护管理类、职业健康管理类和交通安全管理类。综合安全管理类收录安全奖惩制度、安全会议制度等;作业安全管理类收录高空作业规定、放射性作业规定等;设备设施物料安全管理类收录起重机械管理规定、锅炉压力容器管理规定等;环境保护管理类收录废弃物管理规定、污水处理管理规定等;职业健康管理类收录公共卫生管理、员工体检管理等;交通安全管理类收录车辆安全管理、船舶安全管理等。这样一来,原本杂乱无章的文件编排就变得十分有序,不仅便于查阅使用,而且能清楚了解体系的结构,有利于日后对体系文件进行持续改进。2.2.3.HSE管理体系难以实现全员参与建立HSE管理体系的理念就是要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目前大部分公司在体系文件中规定了公司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人员的职责,即在制度上实现了所谓的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但是,大部分公司在实际中很难做到全员参与HSE管理。一方面这与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如何才能让全体员工从一本厚厚的管理体系文件中找出自己的职责,然后去执行,也是很多公司面临的难题。为了使公司全体员工都能读懂HSE管理体系,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建议企业推行HSE管理体系职责分解工作。该项工作就是把厚厚的一本体系文件分解到公司各个部门,各个部门进一步把相应职责分解到每个员工身上,最后公司全体员工人手一册薄薄的HSE管理体系(只记载本人应履行的职责),实现了体系由厚变薄的目的,这样既便于每个员工对体系进行学习、执行,也便于体系内审过程中对每个员工进行考核。

2.3增强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对策2.3.1.加强岗位培训,熟知体系文件要求,明白岗位风险(1)开展岗位培训、强化技能考核。培训上,管理岗位以程序文件、综合管理类作业文件为主,掌握本岗位主管、相关程序文件要求,严格执行体系程序。操作岗位以作业指导书、技术标准、管理规定为主,知道“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明白“规定动作”。强化岗位培训的技能考核,提高操作技能,按照规范正确操作。(2)在岗位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作业过程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定期进行识别,评价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补充作业指导书中的岗位风险极其处置措施。(3)专项培训中加强案例分析互动,增强培训效果。在典型案例分析中,创造人人参与的气氛,让员工分析事故原因,明白事故后果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风险识别技能。(4)现场检查中发现问题时,要对照相关文件规定指出违规,说明整改的方法,增强员工对具体规定的理解。同时下达纠正和预防措施单,分析具体原因,验证措施的有效性,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发生。2.3.2.建立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岗位风险识别的机制风险识别是员工的岗位职责,树立每一位员工都是风险管理人的理念。在人才价值观上,把能够发现岗位风险的人,视为优秀人才并给与重奖,奖励和鼓励事前发现风险,激励员工主动查找岗位风险。将事故事件管理的驱动方式由事后处罚,转向以人才价值取向引导、事前奖励和鼓励相结合2.3.3.加强体系运行过程指标的管理管理中,重点检查体系规定的风险识别、例行检查和分析等定期的、有频次要求的过程性指标的执行情况,突出日常管理过程的考核,推动管理者HSE责任落实。2.3.4.加强统计数据的应用分析(1)HSE事故、事件的统计数据,应用统计分析工具分类分析,进行趋势判断,抓住控制的重点方面。(2)关注细节问题。细节不但反映仪器设备状况,同时也反映员工对标准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习惯性违章等。从细节入手实施改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2.3.5.完善现场管理制度和标准(1)引进推广的新设备、新技术,结合实际运行状况、安全分析结果,及时修订完善操作、维修保养规程。

(2)开展工作循环分析。检查设备和关键过程有无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检验已有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是否适用,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对无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的设备、关键过程及时制定规程和标准,对不适用的及时修订,保证操作过程和技术标准与设备相适应,岗位操作有依据。

三、原油储备库HSE推进情况

3.1 原油储备库概况

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公司原油储备库座落于天津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占地252254平方米,始建于2010年3月,2011年1月份投产。

原油储备库总库容100万方,可储存进口及国内原油,根据原油性质可采用常温储存或维温储存(最高维温能力60℃),密度按不大于950Kg/m3进行设计。库内原油罐区设2个罐组,101罐组设6座10×104m3原油储罐,201罐组设4座10×104m3原油储罐,预留2座原油储罐的位置,均为外浮顶罐。库外设置原油储备库至大港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原油罐区的1 根长约2km 的DN500原油输送管道(正反输送),1 根DN300蒸汽管线,1 根DN150凝结水管线,一根DN200新鲜水线,一根DN200污水线。

储备库储存原油自天津港通过汇鑫油库至大港石化公司原油罐区的输油管道入库,或经大港石化公司原油罐区中转入库。原油主要供大港石化公司,必要时可通过大港石化公司原油罐区返输至汇鑫油库外运。

3.2 HSE总体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全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努力完善HSE制度体系,强化培训和绩效考核,提升安全执行力,努力建设以行为安全为基础、以工艺安全为重点、以生产受控管理为核心的HSE管理体系,实现“不损害健康、不发生事故、不破坏环境”的本质安全目标,培育特色鲜明、永续传承的安全文化,努力实现安全清洁科学发展。

3.3 HSE工作原则

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坚持以我为主、符合实际,学习杜邦经验借鉴而不照搬,对杜邦专家依托而不依赖。

坚持以生产受控管理为核心,有机融合杜邦管理理念。

HSE体系建设坚持理念先行、文化引导、体系为纲、执行为本。

专项工作推进坚持重点推进、全面推广、循环改进。

3.4安全文化建设框架

通过工艺危害分析(PHA)、新设备质量保证(QA)、机械完整性(MI)、技术和设施变更(MOC)、投用前安全检查(PSSR)和工艺安全信息(PSI)等有效实施,不断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确保本质安全,夯实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

深入开展安全经验分享、行为安全审核、行为安全习惯培养、安全建议、作业许可、上锁挂牌、四有一卡、工作安全分析、工作循环检查、目视化管理等工作,营造浓厚氛围,约束员工行为,改变员工习惯,确保全面受控,使安全文化外化于形。

深化属地管理,落实直线责任,强化专业管理,优化培训与绩效管理,实施通用安全和工艺安全审核,并以实践指导制度修订,持续改进HSE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使安全文化固化于制。

结合工作实际持续开展理念宣贯、HSE研讨,特别是深入解读九项原则、六大禁令,积极推行有感领导,广泛开展安全活动,确保全员参与,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使行为和制度上升为文化,使安全文化内化于心。

3.5工作进展情况

3.5.1营造浓厚氛围,转变员工观念

结合工作实际解读集团公司HSE管理原则、安全禁令,并由直线领导逐级宣贯落实。新的安全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员工观念明显转变。

领导带头践行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带头推进HSE工作,让员工切实看到、听到和感受到公司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广泛开展安全活动,每季度开展安全明星、安全文化贡献奖评选等多种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

组织开展“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大讨论。广泛征集安全格言警句、家庭安全寄语,启动实施了家庭安全健康行动计划。实现了全员参与和安全工作向家庭延伸、向8小时之外延伸。

3.5.2完善制度体系,规范安全管理

安全责任和义务明确划分,体现谁主管、谁负责。落实安全是我的责任,安全管理是各级主管的责任。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到我们要安全。

3.5.3狠抓行为安全,控制工作风险

强化员工主动安全意识,事故可以避免,遵章确保安全是全体员工讨论确定的安全理念。我们通过生动的事例、鲜明的图片教育,引导员工重视行为安全,强化主动安全意识,牢牢记住时刻将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领导带头进行安全观察与沟通,列入日常工作,并认真填写安全观察与沟通指导卡,编制了安全观察计划。

3.5.4强化工艺安全,确保生产受控

严格“四有一卡”制度,规范巡检管理,开发投用电子巡检系统。

为使确保现场操作受控,开发了生产受控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移动掌上电脑(PDA),搭建无线信息平台,实现操作步步受控。

在实施JCC的同时实施JSA;现场观察、模拟操作,验证和分析可能对工艺、设备和人的危害,并确定风险大小、风险概率;

结合工艺危害分析,实现炼化装置工艺安全风险和操作过程风险的全面识别和控制。

建立设备档案,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参加设备月度例会,进行管理和技术交流,研究解决设备问题。

3.5.5重视培训管理,提高员工素质

一是转变培训方式,变大班为小班,变被动为互动,变灌输为探讨,变说教为说服,保证培训效果,二是识别各类培训需求,编制了培训需求矩阵,实施一岗一单培训,三是完善综合培训管理模式。

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导师带徒相结合,脱产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并保证操作人员每年脱产培训天数不少于27天/年;

3.5.6突出HSE绩效,落实安全责任

一是完成了岗位职责重新描述,明确了各岗位的HSE职责,二是车间定期进行安全工作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月度奖金考核,三是强化HSE激励,在发现隐患和避免事故奖的基础上,实施了事件报告奖和安全文化贡献奖,四是实施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和家庭安全健康行动计划,作为个人的安全承诺。

结论HSE管理体系运行以人才价值取向引导,奖励和鼓励事前发现风险,调动员工主动查找岗位风险的积极性,主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消除风险,由于HSE管理体系引入国内时间还不长,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只要不断学习,不断取长补短,及时解决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就能保证HSE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最终实现体系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云胜《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法规手册》2008年

[2] 曹晓林《HSE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与实务》2010年

核安全工程论文例3

1.引言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是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可为后续的《安全评价》、《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管理学》等课程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它是大部分安全工程专业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复试的必考课程,在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资格考试中占有较大比重,更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在将来从事安全方面工作所必备的基本功。由于该课程的涉猎面非常广泛,知识抽象繁杂,且与《安全学原理》、《安全评价》等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如何强化教学效果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

2.优化教学内容

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选用吕品教授主编的《安全系统工程》(修订版)作为课程的教材,该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系统安全分析、事故树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源辨识、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预测、系统危险控制等[1]。为了避免《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内容与《安全学原理》、《安全评价》的内容过多重复,任课教师应统筹协商,突出各门课程的重点,合理制定各课程的教学大纲,并科学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事故致因理论应着重放在《安全学原理》里讲解,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应作为《安全评价》的一个重点内容,这些内容在《安全系统工程》中不应作为重点介绍。结合我校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情况,应重点讲授四大模块,即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预测、系统危险控制。

3.改进教学方法

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但是《安全系统工程》知识较为抽象难懂,如果一味采用讲授法,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听课兴趣,学习主动积极性会降低。鉴于《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对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及考研的重要性,授课教师应该在讲授法的基础上,结合问答法、案例启发讨论法,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讲授法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或板书,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这也是本课程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学生较易理解知识点的讲授。问答法主要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教师可将这些知识点与已学知识点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并以一系列问题的形式提出,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后回答,应用问答法可以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启发讨论法主要针对那些特别抽象的难点部分,教师可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安排学生课堂分组讨论、相互启发,以学生回答问题及教师的总结剖析为结尾,案例启发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是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除了考核学生是否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外,还应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核方式仍然是大部分课程采用的主要考核方式,这就难免造成学生只重视课程理论知识,忽视自身综合能力的锻炼。《安全系统工程》课程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传统的闭卷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笔试题目里应设置1~2道实际案例分析题,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除了作业成绩外,还应考查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及课堂案例分析情况。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经过实践后发现,学生反响较好,也能被学生普遍接受,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结语

《安全系统工程》是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涉猎面广泛,知识抽象繁杂,且与后续一些专业课程存在一定的重复,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十分重要。要讲授好这门课程,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避免与其他课程重复,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引入问答法、案例启发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在考核方面采用闭卷笔试、作业测试、课堂回答问题及案例分析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核安全工程论文例4

1.1 审核费用

应当按照园林工程造价部门所实施的有关规定及文件确定取费费率,并且有机的结合招投标文件、合同等。在园林工程造价预算审核的过程当中,应当首先考虑取费文件是否有效,然后判断取费表是否符合园林工程的性质,还应当研究审核费用的费率正确与否,价差调整材料与文件规定切合与否等。在计算取费费率时,应当注意取费基础正确与否。

1.2 审核套用价值

审核补充的定额单价,对补充定额单价的审核,应当检查的主要是编制的方法与编制的依据是否正确,机械台班单价、人工工日单价和材料预算价值是否合理。

审核套用的直接定额单价,要注意施工单位所选取的项目内容、项目名称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注意预制构件的铁件、沥青隔气层下的冷底子油、园林工程的给排水设施以及理清卷材防水层有无重复套用。由于总包分包与项目园林工程联系密切,因此,在预算综合定额的项目当中,非常容易引起重复园林工程量的出现。在对最高限额的定额材料进行套用时,主材价格如果没有超出最高限价,那么则应当按实补价差将预算价算入直接费用。

审核园林工程量,从总体上来看,园林工程量误差可以划分成负误差及正误差两大方面。其中,正误差主要表现于设计室外高度小于实际的土方开挖高度,在计算时应当根据图纸加以计算。未扣墙体中的过梁、圈梁所占的体积;未扣地沟、楼地面孔洞所占的面积;计算钢筋未扣保护层;柱、板、梁交际处的箍筋及力筋计算重复等。正误差主要的表现是园林工程量的计算完全按照理论尺寸,所以,审核施工图的园林工程量必须对园林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加以熟悉。

2 园林工程造价预算审核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

首先,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方法不科学。很多园林工程企业在没有掌握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基本的技能和技术要求,在理论不扎实的情况之下盲目进行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是很关键的,是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发展的关键,但是目前很多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工作人员并不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并且工作责任心也有待提高,这样的工作人员无法使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其次,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监察工作不完善。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监管不严,园林工程施工安全存在相当多的安全隐患,在园林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检查这方面的力度不严,相关的部门做不到定期的管理和监察,这样不仅仅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也更是对于移动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工作人员的疏忽和不认真对待,如果出现问题得不到发现和解决,那么安全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更加不可能保证园林工程施工安全有效的进行。

最后,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目前中国没有很健全的“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管理条例”、“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安全方案”等法律和法规,甚至很多标准都很不明确,这种无组织的管理更加是谈不上移动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能够顺利发展了。不明确的法规是为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是助长犯罪分子嚣张气焰的行为,也是制约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发展的关键所在。

3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安全工作的改进办法和方法建议

①健全相关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规章制度。一个明确的科学有效的移动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制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在充分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安全制度,并且制定出明确的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建设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的职责,并且要有明确的奖惩措施来激励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建设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只有这样责任到人,将任务落到实处,才能解决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②增强对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移动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只有掌握了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工作要领和安全规范,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工作安全才有可能得到保障。③另外,也要加强对于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的培训,只有负责任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创造收益。让员工把工作的园林工程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做到尽职尽责,保障安全。

核安全工程论文例5

0引言

土力学是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采矿工程专业选修课程,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到承上⑾碌淖饔谩Mü近几年的实践教学发现,目前土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学内容偏于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考核方式单一等。其中,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最为突出,这种传统考核方法一方面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懈怠的心理,难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不能准确衡量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使得教学过程僵硬化,师生间互动少,信息不能即时反馈。由此可见,现行的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而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的过程化考核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课程教学过程化考核方案制定

土力学课程教学过程化考试改革在安全工程14年级85名学生试点实施,首先制定教学过程化考核方案,明确考核指标及其权重、考核目的、考核内容、评定依据等,如表1所示。

2课程教学过程化考核方案具体实践

2.1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中布置3次作业,每次作业出5道同类型的试题供学生选做,譬如学号尾号为1(6)、2(7)、3(8)、4(9)、5(0)的学生,分别对应做题目1、2、3、4、5试题,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另一方面尽可能杜绝学生相互抄袭。学生上交作业后,及时批改作业,下次上课给学生讲解试题及答疑。学生课堂出勤及纪律也统计在课后作业中,有缺席或违纪酌情扣分。

2.2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安排在教学中后期,这时土力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讲完。学生自由组合5-6人一组,针对土力学地基沉降、渗透破坏、边坡失稳及挡土墙设计等内容在课下进行讨论,形成讨论结果及意见。在课堂上每小组全体成员用8分钟左右时间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可以是讨论报告、PPT讲解、插播视频、实体模型等多种形式,下一组针对上一组讲解及讨论结果提2个问题。课堂讨论成绩由讨论内容、讨论展示形式及提问回答等综合评定。

2.3科技论文写作

本环节属于课外拓展内容,要求学生查阅土力学及其前沿方向文献资料,结合所学的土力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土力学典型案例及工程现场实际问题,撰写科技论文报告,报告主要关于土力学渗透破坏、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失稳破坏及处理、土坡数值模拟及稳定分析、土坡失稳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挡土墙安全设计等,主要根据科技论文写作质量评定成绩。

2.4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是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对土力学问题进行试验研究或验证,学校实验室现能够开设含水量、比重、密度、液限、塑限、直剪实验、压缩实验等实验,考虑到学生人数多,学生自由组合5人一组,根据时间安排选择3个或以上的实验项目,小组在做实验之前必须提交实验计划、实验方案及预期成果。实验过程中教师全程检查和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后,实验数据经过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学生根据采集的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评定。

2.5期末理论考试

该门课程由于是必须修课和学院考试改革课程,采取闭卷考试。期末考试形式及内容与以往考核相同,以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及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和计算的熟练程度为目的,命题以教材为依据,尽量做到解题思路灵活,避免死记硬背,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及计算题等四种类型。

3结语

通过土力学课程过程化考核在14年级试点实施,发现多样化的科学考核评价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互动交流,较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也有促进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对土力学课程过程化考核方式加以完善,以不断提高土力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静,赵安平,刘洪波.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1): 318,159.

[2] 王安明,李小根,姜彤等.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25(4):100-102.

[3] 刘勇健.岩土工程系列课程的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2):65-69.

核安全工程论文例6

2核心作用原理及其内涵

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是对安全法律法规学科作用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提炼总结,笔者提出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下属4条原理:安全法治原理、安全规范原理、安全标准化原理以及安全发展原理。

2.1安全法治原理

安全法治原理是指以安全法律法规为基础,规范人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安全法律法规作用效果,从而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利于安全法治原理发挥其促进作用,有利于减少危险有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法治可以消除人治的多种弊端,明确权利责任,使安全管理高效、合理。安全法治原理与依法治国一脉相承,均是依靠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维护系统的稳定有序,如果制度不完善就会降低制度本身的效能,进而可能会引发人们对法治的信任危机。安全法治原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体系得不到贯彻实施、监督监管系统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1)安全法治的原则性。原则性包括客观性、合法性、合理性、逻辑性等多项原则。其中客观性原则主要包括认识的客观性、法律法规的客观性、二者之间关系的客观性;合法性则是表达对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尊重与认同;合理性原则则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逻辑性原则表达了其他原则的实现需要建立在逻辑性的基础之上,在运用法律法规的时候可以依靠逻辑思维提炼安全法律法规,以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和发展。2)安全法治的至上性。安全法律法规至高无上,它是评判系统中所有成员行为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最高标准。系统中任何成员都必须在安全法律法规所制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否则都得受到相应的制裁。简言之,就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3)安全法治的普适性。安全法律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搞特殊化和个别化。另一方面,安全法律法规要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能起到反馈调节作用。同时,要加强社会监督监管,避免出现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出现,力求做到公平正义,从而保障系统秩序的稳定。

2.2安全规范原理

安全规范原理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强制力保证实施,规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指导并约束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法律实施环境的行为准则。安全规范原理主要是从规范人的行为、物的状态、法律管理环境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能够起到安全指引、安全预测、安全评价、安全教育等4个方面的作用。这4个方面的作用可以有效的规范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环境状态,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安全规范原理可以从人-机-环三个方面具体阐释:1)规范人的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确保人的行为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安全法律法规可以有效的规范人的行为,可以有效的降低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安全规范原理具有指引作用,将为人的行为树立正确的导向起到积极的作用。2)规范物的状态。基于安全规范原理对人的行为的规范作用,使人的行为与物的状态达到协调统一。规范物的状态中的“物“,包括各种设备、设施,保障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对人身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进而促进了系统整体的安全性。3)规范环境的状态。环境既指系统大环境,又指法律实施的环境。保障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有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还要有非常有效的监督监管机构力行做好安全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监管工作,保证安全法律法规的实施环境。另一方面,良好的环境状态将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安全法律法规发挥其作用,有利于提升系统的安全性能。

2.3安全标准化原理

安全标准化原理是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辨识并消除危险源,使人、机、环处于安全状态,促进系统整体安全性能的提高,进而促进安全法学、安全学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既要保持先进性,又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既要确保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系统性、强制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健全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保障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我国安全法律法规相关体系还不够完善,系统性和操作性均较差,甚至有些方面暴露出专业涵盖面不足等问题。基于以上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全面性。安全法律法规需要全面覆盖行业体系,但是部分行业现有的安全法律法规还未能全面体现本行业当今的发展现状;同时,安全法律法规应该集中立法,不应出现体系建设分散的状况,只有保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全面性才能更好的保障系统安全。2)系统性。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采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法,构建更加有效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可以使其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同时,安全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反作用于安全法律法规,使其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可以很好的解决因为系统性不强而导致的作用效果不佳的问题。3)强制性。强制性可以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有效实施,是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增强安全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可以提高制度本身的效率。安全法律法规只有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才能显示其巨大的威慑力和权威性,才能更好的为整个安全系统服务,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性能。

2.4安全发展原理

安全法律法规应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性,通过安全发展原理,可以更加有效的传承安全法律法规的精髓,同时又可以根据其原有的基础性结构再基于现实发展的需要,修订、补充、废除部分安全法律法规,从而尽可能消除危险有害因素,保障系统的安全性能。安全法律法规原理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需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发展原理不仅要根据安全现状提高安全法律法规的先进性,同时也要对人的行为进一步管理,尽量降低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安全发展原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1)保持创新性。创新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竭的动力,是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必然方法。创新不只是安全法律法规具体内容的创新,更要求在人的行为和安全管理等层面上做到真正意义的创新,从而促进系统安全性能的提高。2)增强先进性。我国的一些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标准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应对法规标准的世界化和标准化。不论在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均应朝着先进性的方向发展,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先进性建设和体系化建设是安全发展原理的重中之重。3)相似和谐性。相似和谐性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提高安全性能,增强安全意识,促进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同时,相似和谐性对于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一性质对于促进安全法律法规核心原理中的发展原理、规范原理、标准化原理等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4)构建发展趋势预测模型。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与创新需要有学科理论知识作基础,更需要构建良好的发展趋势模型作参考,为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提供方向性、纲领性指导。2.5基于4条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构建的轮型模型基于4条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构建轮型模型,如图1所示。首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构建该轮型模型,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构成统一整体。其次,该轮型模型内部共有4个子系统,围绕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运转,共同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发展。最后,每个子系统又受到多个要素的影响,通过系统工程与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构成了该轮型模型。基于4条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构建的轮型模型,可以为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四条核心作用原理之间的协同和促进作用有利于完善安全法律法规学科体系建设,有利于安全法律法规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创新。4条核心作用原理从不同层面分析了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深刻内涵,对安全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理论的完善具有指导意义,为安全法律法规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之中提供了理论依据,保证了系统安全性能的提升,进而有利于促进安全法学的发展。

3基于霍尔方法论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

3.1霍尔方法论简介

霍尔方法论是基于三维结构的系统工程研究方法[10],其中,三维分别是时间维、逻辑维、专业维。霍尔方法论的核心是最优化,特点是任何现实问题都有可能被弄清且目标非常明确。霍尔方法论结构如图2所示。1)时间维:对于一个工程项目,从规划到更新共经历了7个阶段,这7个阶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紧密衔接在一起。2)逻辑维:将研究工作过程展开,从摆明问题到决策实施共分6步,条理清晰,逻辑严谨。3)专业维:专业维又称知识维,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涉及的专业知识各异。专业维是为了完成工程项目各阶段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2基于霍尔方法论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

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分析问题,把目标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分析、辨识、处理及解决危险有害因素的工作方法。通过专业维、逻辑维、时间维三个维度对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进行分析研究,消除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高系统安全性能,使系统达到最优化,与霍尔方法论三维体系结构研究方法相吻合,故将霍尔方法论应用于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研究之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社会不断发展,环境对系统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故参照霍尔方法论三维体系结构并增加环境维,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1)时间维:针对一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法律法规问题,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共分为安全规划、设计、运行、更新4个阶段,形成一条闭环回路系统,根据时间维的4个阶段分析并处理问题,更加合理有效。2)逻辑维:如图3所示,从摆明安全问题到安全措施实施共7步:摆明安全问题、确定安全目标、系统安全综合、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和安全措施实施。从逻辑维的角度处理安全法律法规问题,环环相扣严谨有效。3)专业维: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安全法律法规问题所涉及的专业不同,安全工程、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法学都是以系统工程为核心,并围绕其展开。其中安全法学是重点,安全法律法规问题应该更多的从安全法学的专业角度分析,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4)环境维:环境适应性是系统的固有属性,系统与环境之间必然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增加环境维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有利于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发展。

4应用分析

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于安全学科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不论从理论研究的层面还是从实践应用的层面分析,均可发挥其促进作用。1)对安全学科建设的作用。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安全法学、安全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体系的完善具有推动作用,法治、规范、标准化、发展等原理不仅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通过深入分析四条核心原理及其内涵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完善,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2)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管理环境等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促进了整个人-机-环系统的安全性能的提高。另外,对于辨识、分析、处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保障系统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指导。3)对安全文化发展的作用。有利于系统内形成安定有序的制度环境,形成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对于系统内部安全文化的塑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四条核心作用原理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系统内部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有利于加强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

核安全工程论文例7

在大家的印象中,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安全设施没有配备齐全,或安全管理不到位;往往只注意到客观原因,而忽略了操作人员的因素。但大量国内外调查资料表明:大多数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占比例大大超过因安全工作条件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可以说,大多数安全生产事故都是“人祸”。也就是说,“人”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其中“人”的安全理念,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这些存在于员工思想上、行为上的问题,超出了传统安全管理的范畴。所以必须跳出传统安全管理的模式,放眼到文化大背景中,从“人”的思想管理和行为管理来研究和解决。

1、安全文化定义

1.安全文化发展历程

安全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1],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大规模生产。具有代表性的有:在工业机械推广应用时期,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慈(H.H.Woods)的“事故频发倾向论”。海因里希(W.H.Heinrich)提出的工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98%可以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88%)和物的不安全状态(10%)的“事故因果连锁论”。然后又诞生过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轨迹交叉论”和“事故遭遇论”。以及后来萌发的“系统安全基本思想”。

随后,“管理失误论”兴起,无论是博德(F.Bird)、亚当斯(Edward Adams),还是伍兹(Woods),其理论共同点在于:管理层承担着预防工业事故的主要责任。认识到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对预防工业事故的重要意义。从此,安全文化的建设和作用,开始进入到安全生产管理者的视野,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管理层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主要管理手段。

2.安全文化概念

对安全文化的表述,虽然在语言的表达上有差异,但核心内容基本一致。我国的安全管理理论界,把安全文化普遍归纳为: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笔者认为: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企业内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持续改善企业安全业绩、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标。

2、安全文化内涵

建立健全企业的优秀安全文化,其内涵包括以下安全理论[2]。

1.事故可预防理论

我国的安全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管理作为所有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而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见可以防控的。在任何的工作场所、工作条件下,员工的行为都是决定伤害事故是否发生的决定因素。因此,抓事故预防就是抓人的管理。通过抓员工的意识、抓员工的参与,杜绝各种各样的不安全行为(包括管理者的违章指挥),就可以实现事故预防,保证安全目标实现。

2.全员负责理论

安全管理并不只是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企业各个层面。要努力形成企业安全管理的网络结构,达到每个横面都有人管理,每个员工都要对其自身的安全和周围工友的安全负责。每个纵向的决策者、管理者乃至小组长(伙长)对所带领员工的安全都负有直接的责任,大家都能在安全管理的体系网络中找到自身的位置,认识并履行自己的岗位安全责任和义务。

3.零容忍理论

对任何偏离安全制度和规范的行为都不能容忍。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还是作业层;企业的任何一员,都必须坚持安全规范,遵守安全制度。也无论什么样的行为,以及带来的危害后果有多大,只要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风险,都要受到处罚。

4.安全也能产生效益理论

安全管理并不是一项只投入、无产出的工作。从企业发展的长远意义上说,把合理必要资金投入到安全管理上,既保证了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顺利开展,减少了因安全事故引起的停产、整顿、赔偿等不必要直接经济损失,又保障了员工生命健康,维护了企业良好声誉。

3、安全文化建设重点

如同任何一种文化的建立和形成,安全文化建设是个漫长的、系统性的过程。是全体员工从认知到认同的过程,是从入脑入心到形成新的行为规范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管理者不断地教育和引导。在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工作[3]。

1.安全目标建立与分解

建立准确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目标,有利于统一从决策层到作业层的安全思想和工作方向。在目标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对企业的安全工作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才能制定出恰当的安全目标,决策层承担着主要工作。在安全目标确定后,需要全员的宣传教育,要让全体的员工了解和接受。

在企业确立总体安全管理目标后,各基层围绕企业安全生产总目标,结合实际,向上级提出承诺,也就是对总体安全管理目标的分解。同样,每个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在上级安全目标的指引下,也需要结合各自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进行目标承诺。安全目标逐级分解后,就保证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在企业安全管理这张大的网络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认识到安全生产不仅是管理者的工作,更是自己工作内容的重要部分。

2.安全目标完成和考核

有了目标和承诺,就必须有考核。考核主要从日常沟通、会议、过程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过程中,上级有权针对考核结果对下级做出处理,做到奖罚分明。考核工作方式要避免重年终、轻平时,重结果、轻过程的安排。要强调日常管理措施落实和管理效果评估。只有抓住了生产的过程控制效果考核,才能保证安全目标完成和考核监管作用发挥。

3.安全管理职能界定和划分

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两类部门起到关键性作用。一类是系统管理部门,主要是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一类是基层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调研、收集、统计、分析有关数据,对企业决策层起参谋作用;负责起草管理技术标准和管理过程控制文件,为生产主体单位提供管理技术指南和管理依据;在监督检查层面,主要是指导下级如何做,教会方法,而不是替代做。基层单位则负责具体事务的开展,以及对各类岗位员工的日常管理。这两类部门的管理都十分重要,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4.安全培训的及时和全面

员工的安全培训是一项长期、持续的过程。要有计划地根据工作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不同环境、不同群体等实际需要,准备培训内容,开展针对性培训,做到指导性强、操作性强、预防效果好。在培训前尽可能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真正实现缺什么、补什么,让员工以主动的精神参与培训。

5.检查方式的多样性

目前,有的企业检查方式则更程式化一些,审核人员结合检查表,按部就班地进行检查,灵活性不够;更多地关注现场隐患和违章,充当了基层安全检查员的角色,对各级员工的管理和操作行为关注程度相对较少。这样的检查难以起到真正的效果。在检查中,要真正从心灵深处对员工产生影响。在与人员访谈时,不轻易否定岗位人员的说法,而是探讨哪种工作方法更有效。针对不同现象采取不同解决方式。只有沟通和解决人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主动避免违章、识别并积极整改隐患的目的。

6.整改措施的及时高效

在对待检查发现的问题上,追求刨根问底,力求实现持续改进。安全检查人员和被检方不是就事论事的整改,而是追踪式管理,为什么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寻找管理方面存在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的整改,要把它作为一次改进的机会,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提出系统性整改方案,不能只解决表面现象,不触及实质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文化的建立对安全生产管理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作用。但安全文化的培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必须要在企业管理决策层和管理层统一思想和认识,再结合企业实际,通过大量的宣传和培训,有计划的分步实施,加上管理者的率先垂范,才能逐步形成优秀的安全文化,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核安全工程论文例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核能作为高效的清洁能源,其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核安全是核能利用的生命线,安全到位,核能利国利民,一旦发生重大核安全事故将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影响和损失;而核电站各阶段质量控制是保障核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做好在核电工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尤其要严把调试质量控制,确保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造福人类。

2、核电调试概述

核电调试的目的是验证核电站设计、土建、安装的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对核电机组进行必要的试验,验证机组在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核泄漏情况下,保障机组安全的各系统和设备是否满足核安全对功能和质量的要求。核电调试关注的是核电站的安全和质量,调试质量事关重大,是安全利用核能的最后一道屏障。

3、核电调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工期紧 由于核电是新型的清洁能源以及核能的特殊性,技术力量的限制使得我国核电工业发展起步晚,核电人才资源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相对缺乏。核电设计单位经验不足,由于核电的特殊重要性、技术复杂性,核电施工安装单位面临巨大的施工技术和工程进度压力,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不能快速有效的解决将导致工期延误,留给核电调试的时间就会非常紧迫,从而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如为赶工期,在核电调试中未严格按照试验要求,随意减少试验项目或降低试验验收标准等,为以后核电的安全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2)工作量大 核电项目中,安装、运行、维护工作分别由不同的单位和部门完成的。而核电调试过程需要这些单位和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由于核电的重要性、技术特殊性造成核电调试组织机构庞大、工作程序复杂、接口众多。除了现场调试工作,还不要做大量的调试文件准备工作。一个试验项目往往涉及多个专业和个人,由于人员技能和责任心差异,核电调试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责任不清、沟通不畅的问题时,还需要大量重复的沟通、协调、确认工作。

(3)交叉作业严重 在核电调试过程中,部分系统和厂房内施工调试同时进行,存在施工调试交叉作业区域,现场同时存在多家施工和调试单位的工作人员,作业面和专业种类的交叉会出现各种矛盾,带来作业风险,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做好交叉作业计划安排,充分落实交叉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4)调试员工技能不足 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多,有多个核电机组调试经历、核电调试经验丰富的人才比较少,且处于分散状态,现有的年轻调试人员普遍缺乏经验,技能知识也相对不足。

4、核电调试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

(1)充分做好核电调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调试技术文件、调试管理程序、调试物资等准备工作,(2)调试组织机构策划和组建,成立科学高效的调试组织机构,明确划分各单位、各部门工作和责任,硕士论文建立清晰的内外部接口,保持良好的沟通环境,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及时反馈;(3)组织各方领导和专家对调试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评审;(4)梳理调试工作项目形成清晰的调试工作思路,强调调试工作的专业化和技术化;(5)充分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收集传达信息,达到信息的共享分析。

5、核电调试质量控制相关措施

(1)完善调试组织机构的质量管理职能 在调试组织机构中设立专业质量控制工程师,质量控制主管等质量管理岗位,明确调试质量管理职责;选用工作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扎实的技术人员,组建专业化调试队伍;科学的策划和编制调试质量管理程序;定期召开调试质量控制会议,对重要的调试项目进行分析找出调试质量控制关键点,了解掌握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及时纠正偏差。

(2)增强培训 核电调试人员授权培训要严格落实培训、考核、授权、上岗制度。使调试人员掌握调试流程,提升专业知识和作业技能。邀请核电调试行业专家进行经验传授与指导,掌握调试过程质量风险点应对措施,学习质量控制方法。开展核电安全文化防人因失效培训。

(3)重视风险管理 调试准备期间,分析调试工作任务,找出风险点,做好有效的预控,准备安全防护措施;在调试班前会上将调试项目中风险点告知所有参加调试的工作人员并签到,确保参加调试人员的精神状态良好,能够胜任当前的调试工作。对于重大调试试验项目,需要编写重大调试试验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按照重大调试试验方案和程序组织开展调试工作。

(4)严把调试过程质量控制 对不同的核电调试项目采用质量控制分级管理。调试质量控制工作由如下环节形成闭环管理流程:(a)编制调试质量计划;(b)由试验负责人同时执行质量计划和调试程序;(c)核电站内部的调试质量管理人员对调试过程的管控,同时接受国家核安全局监督站对核电调试过程的监督和管理;(d)对试验结果符合程序验收准则要求的调试试验项目准予放行;(e)如有需要编制调试质量监督报告;(f)关闭质量控制工作。定期开展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工作,对调试质量控制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和完善。

(5)定期开展经验反馈 在核电调试过程中,最有效的提升调试技能和经验的方法就是经验反馈,所以落实经验反馈工作是开展核电调试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定期组织调试人员开展经验反馈交流活动,使他们在调试过程中受到启发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调试质量控制专业水平。

6、结论

随着核电的建设发展,核电的调试工作总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但是人们追随技术先进性、设备安全性的步伐不会停止。核电调试工作在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技术力量和对设备安全的前瞻性是把握核电调试质量控制有效途径。未来核电发展将是一片光明。

核安全工程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54-02

《食品卫生检验》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是营养学、公共卫生学、食品微生物学、现代仪器分析、食品化学、食品分析等课程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也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学科。根据教育部“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贡献”的文件精神和我校加强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探索及“宽口径、厚基础、教学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思路,笔者对该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一、改革课堂教学

1.因材施教,因教选材。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在进行食品卫生检验讲授时,选择21世纪规划教材。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参考其他各类相关参考书,组织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因教选材。如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对有关产品加工工艺相关知识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程讲授特别传统加工过程和工业化生产比较讲授在食品卫生控制方面知识讲授时,提前指定相关加工参考书目让学生进行讲授前的预习,以此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防控措施。

2.插入案例教学。食品卫生检验不仅是为讲授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的理论和实践的知识。最终的目标是学会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最大可能的减少或避免对消费者造成伤害。案例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我们在讲授“兽药残留”时,为了不让学生死记硬背,加入媒体公开的瘦肉精中毒事件案例、以案例为中心进行,增加瘦肉精小词典、瘦肉精在我国畜牧业中的使用历史及问题的产生等,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极大提高。

3.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在进行每节内容讲授时,结合案例,提前给出问题;如在学习重金属污染小节时,结合世界最著名的水俣病案例,提出“什么是重金属?”“重金属有哪些?”“各自的理化特性是什么?”“如何污染食品?”“怎样伤害肌体?”“如何检测和判断?”“如何控制重金属污染食品?”讲授完成后指导学生到图书馆及利用网络查文献进行总结;分组进行讨论、归纳和汇报;最后教师作点评、总结。通过这种学习模式,促使学生转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角色互换式教学。为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内容简单章节教学时,采取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角色交换,即学生扮老师讲课,老师扮学生听课,以此给学生机会“寓学于教”。如在讲授“各类食品卫生”这一章节时,将全班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在本章节中自选内容(尽量不要重复),查找资料,共同讨论并备课,制作课件,上课时选代表为在座的老师和学生讲授选定食品内容的卫生问题和防控措施,在座老师和学生进行提问。每组讲授完成后,任课老师对该组学生讲授情况从内容的完整性、讲授过程的思路、适当的板书、课件制作的合理性等进行点评和课程内容补充。通过这种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5.研讨和辩论走进课堂,培养严谨学习态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在食品业的广泛使用和工业发展、环境污染等问题加之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热议和讨论。如:“添加剂有益于食品安全还是有害于食品安全”、“农药有益于食品安全还是有害于食品安全”、“新技术的应用有益于食品安全还是有害于食品安全”等,这些观点都是目前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当学生面对这些既具现实意义又具争议性话题时,一方面求知欲更加强烈,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讲授时难免会造成顾此失彼。为了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广泛学习。积极尝试将研讨和辩论方式引入本门课程的教学课堂。在对课程模块内容讲授完成后,把上述热点和争议性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和辩论。在准备前,将学生分成正反两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明确自己的立场。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文献查阅、丰富自己的依据,完善自己的论据,更加明确自己的观点。辩论课上,由学生主动报名或组内推荐的形式推荐5名学生开展辩论,他们用丰富的理论和事实依据来论证自己坚持的观点,批驳对方的立场。整个辩论过程由任课教师担任辩论主持,并积极引导在座学生进行提问、参与提问和讨论。

6.有效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高效的教学离不开各种教学辅助手段。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等技术的发展,方便我们捕获和制作更好的图片、视频效果,更能按照自己的需求制作出高质量的flash。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合理运用这些教学辅助手段可帮我们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它可营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减轻了教师上课的劳动强度,还可以将一些抽象、枯燥的课堂教学简单易懂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在讲授农药残留定性检测时,就可以将从样品处理、设备的组装、分析步骤等抽象的过程真实地向学生进行展示,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加强作业练习与考核

核安全工程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D0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04202

1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安全生产问题涉及到工业化时代的各行各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峻的安全生产、道路交通、食品卫生事故接连发生,因安全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事故不断出现,社会风险不断增多,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安全发展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必需关注的重大问题。安全发展理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基于此,国家出台了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各类法律法规及政策,从加强企业生产的事前防范,加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管,严格责任事故的事后追究等各方面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规范。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构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有的学者认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企业安全文化能够弥补企业管理的缺位,减少主观责任事故的发生。在构建自身安全文化体系时,企业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认识观、道德观、方法观、发展观等方面入手,动员企业全体力量参与共建,坚持不懈地宣传灌输,取得创新实效。也有学者从构建安全监管制度体系的角度寻求解决方案,认为建立安全约束体系才能从体制上根本控制责任事故的发生,而安全约束体系应主要包括安全基本制度、安全专项制度和安全考核制度三个方面。也有学者从伦理的角度剖析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原因,认为许多伤害事故固然是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缺失或失效的结果,但在根本上则是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者乃至政府官员的社会伦理扭曲与道德观念错位所致。积极开展企业安全伦理建设,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迫切需要。其中,如何正确把握企业安全伦理关系及其调节规范是当前企业安全伦理建设的核心问题。

上述各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安全责任事故的成因及解决办法,对企业安全生产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然而,深入探究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主体,其运行过程中自身的价值追求,企业内部绩效考核及评价机制对员工的行为约束等,是影响企业是否能够坚守安全生产目标的最重要因素。笔者以为,只有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将安全生产作为首要的考评指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绩效管理体系,才能为员工的生产行为设定科学的价值指向,从而减少责任事故的发生。我国目前在理论界这一重要论题鲜有涉及,本文从绩效管理的角度来思考安全事故的防范,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我国目前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1)绩效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的确定未突出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

设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前提。许多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如何科学地设定绩效考核内容及相应的评价标准。企业在制定考核内容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①片面地追求考核内容的全面和完整,没有抓住关键指标。例如在制定考核标准和目标时,大多数企业都体现了德、能、勤、绩这几个方面的考核,但其中的关键性业绩指标,如安全生产指标却未得到足够重视,结果最终影响组织绩效。②缺少量化指标。考核一旦缺少可度量的客观标准,就会掺杂较多的主观因素或感情因素,甚至在工作中还受到“人情”、“关系”等种种因素的干扰,导致考核的误差和偏见,从而影响了考核工作的严肃性与有效性。

(2)绩效考核没有反馈,结果没有合适利用。

我国大部分企业由于受长期的封闭式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从事的考核工作成为走过场,没有得出有用的考核结果。员工根本不知道应在哪些方面如何改进工作。由于考核者本人未能真正了解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意义与目的,加上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民主的企业文化,使得考核者没有驾御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能力和勇气。发生大的安全事故后,国家及社会更多的是从法律层面追究安全事故责任者的法律责任,而在企业内部本应发挥事前防范作用的绩效考核体系却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导致企业的绩效管理未能对安全事故的预防产生事前的示范效应。

3企业绩效管理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分析

(1)在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中确立安全生产指标,有利于安全生产价值观念的确立。

事故致因理论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人往往是事故的肇事者,在事故致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占有很大比重。既使是来自物的方面的原因,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也往往隐藏着行为的失误。因此,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十分重要。

安全生产价值观能够从观念上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 转变成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按章作业”转变成“我要按章作业”,实现从“习惯性违章”转向“习惯性不违章”。

企业安全生产价值观的确立,可以发挥以下功能:①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每一个企业职工都能意识到安全的涵义、对安全的责任、应具有的道德,从而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②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是对企业一切方面、一切人的管理,还承担着对社会人的安全法规、安全知识的宣传。这就要求企业的一切部门、 一切人员都要为实现安全生产而协调一致,不能出现任何障碍。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依靠企业安全文化积淀共同的安全行为准则。③使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状态。实践证明,单纯靠改善生产设施、设备并不能保证企业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还必须有高水平的管理和高素质的职工。不论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企业安全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础。 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安全警醒人,只有通过绩效评估与绩效考核反馈,长期渗透性加深干部及职工对安全准则、安全意识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企业相关制度的出台,进而使职工表现出高效规范的安全行为,最终体现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地安全稳定运行。

(2)在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中强化安全生产考评,有利于防控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能够为自己的作为或不作为进行理性的选择,制度的作用就在于从规范上对这些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博弈论认为,一种制度安排如果要发生效力,必须使利益各方博弈达到纳什均衡,否则,这种制度安排将缺乏效率。纳什均衡是通过相关利益主体以其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条件进行博弈规则的选择最终达成均衡来实现的。相关主体的利益分享机制的达成体现为制度对资源的配置。

企业通过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合理的约束职工的生产行为,平衡好企业的经济效益追求和安全生产的冲突。通过设置能够量化的考核指标,加大对不安全生产行为的惩处力度,迫使企业职工进行理性的生产行为,从而达到政府、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纳什均衡。

4构建安全生产绩效管理体系的对策思路

(1)实施绩效管理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①考核内容量化、具体化的原则。绩效考核必须以能够考核为前提。要尽力使内容量化,防止考核内容虚化、一般化、原则化。即使不能量化的内容,也应尽力使其具体化,具体化到能够把握评价的程度。

②考核结果“三重挂钩”原则。一是与每个组织和员工的经济收入挂钩,防止空运转,在管理之外作“体外循环”;二是与组织和员工个人工作评先挂钩,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的依据,防止拍脑门、凭印象;三是与考察管理者职务升降挂钩,真正做到按业绩、过错、能力用人,杜绝“带病提拨”。

(2)构建安全生产绩效评价体系的重点环节。

①绩效考核内容的设定。

首先要明确定义合理的绩效标准,选择搭配合理的考核方法。在考核标准的确立上,要将安全生产明确为量化考核的重要指标。其次要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通过把员工实际的工作绩效与理想的工作绩效进行比较从而进行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及工作分析做到合适的岗位使用合适的人才,以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②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制度化。

良好的绩效沟通能够及时为员工的行为是否合规进行反馈,以不断强化其安全生产的观念。沟通应该贯穿于绩效考核的整个过程。考核者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开始就应该与员工进行充分的协商,在整个考核流程中始终与被考核者保持联系,考核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并指出不足以及改进意见。

③重视绩效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物质层面的激励可以创造一种正向的反馈体系。企业应通过对合规生产行为的奖励,对违规行为的惩处,起到对员工生产行为的正确示范效应。

5结语

现代企业中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对规制企业员工的违规行为,引导员工安全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强调安全生产在绩效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构建科学的安全生产绩效评价体系,对于防治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伟.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