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教师评课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3:57

教师评课论文

教师评课论文例1

无论是学校组织,还是自觉参与,教师大多听过课、评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听评课既是教师互帮互学、实现专业发展的平台,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途径,还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抓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听评课担当着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行为的职能。不过,听评课要想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则需要有一种专业的视角、专业的话语与专业的评价。所谓“专业化的听评课”是指基于教育教学理论,全面透视课堂教学,以便充分地发挥出听评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职能。倘若用专业的视角检视当下的听评课则会发现诸多去专业化的倾向。

一、去专业化的听评课

(一)任务式的听评课

任务式的听评课以完成规定的听评课任务为旨趣,即为听评课而听评课,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做,而遗忘了听评课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内在价值,其具体表现有二。一是迫于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的听评课指标,教师以“例行公事”的心态对待听评课,常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往返于教室之间,用以完成规定的听评课次数,有些教师甚至用抄袭别人的“听课笔记”来应付听评课。二是为上公开课的教师听评课。此时的听评课主要是帮助上公开课的教师出主意、想办法与谋策略,周密、翔实地设计公开课的教学诸环节,以便使上公开课的教师课上得“出彩”,至少能够顺利“过关”,让观摩者(大多是领导)满意。在“集思广益”、多次试教与反复磨课下,有时公开课上拟提问的问题也分派、指定给不同的学生,使本来充满活力、魅力与未知的课堂教学蜕变为师生按既定的剧本忠实执行、演出的程序操作,最终形成了“老师骗学生,学生骗老师,师生合作骗观摩者”的“造假、作秀课”。

(二)疏离式的听评课

疏离式的听评课人为地割裂了教与学的有机整体,且把自我与他者(上课教师)剥离开来,从而窄化了听评课的功能,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关注点的单一。在有些教师看来,听评课的目的就是帮助上课教师长善救失、查漏补缺,帮助他们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其专业发展。于是,听评课教师的目光都聚焦在上课教师身上,主要观察上课教师的言谈举止,如教学目标的引入呈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等,而至于学生学得怎样、学到了什么则很少有人过问,人为地制造了教与学的疏离。其二,自我的隐退。在把目光聚焦到上课教师身上的同时,有些教师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缺乏反观内省的工夫,把自我与上课教师(他者)剥离开来,这样不仅会造成“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的遮蔽,而且即使是对上课教师非常欣赏、仰慕,这种自我隐退的听评课学到的也只能是别人课堂教学之“浅表”,而难以学到别人课堂教学之“精髓”,其借鉴与运用往往也只是“复制”“粘贴”别人的课堂教学,从而丧失了听评课对自身成长完善、自己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教育价值。

(三)无思式的听评课

无思式的听评课是身到而心未到的听评课。本来,听评课是一种很好的情境学习和案例研究,但无思式的听评课却只是走过场而已,使听评课的教育价值丧失殆尽,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听评课前无问题准备。一般而言,听评课应明确三个问题:“从哪些方面(关键要素)听评课、依据什么标准(评价工具)听评课、按照什么思路和方法(如何观察学生、观察教师)听评课。”[1]即明确听评课要“听什么”“怎样听”等问题,但无思式的听评课却只带着两个耳朵进课堂,有时连上课内容都不知,也不想知,更遑论听评课前做些必要的准备与思考了。其二,听评课过程中无问题导引。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听评课应着重回答下列问题:教师的课有没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是否到达?为了什么以及如何检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在教给儿童学习?在学习新教材过程中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知识是否得到发展和深化?是否让全体学生都掌握了牢固的知识?教师如何布置家庭作业?而无思式的听评课多数是记录授课教师的板书,大多是对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流水账式的记录,至于上述问题则不在其关注的范围。其三,听课后无问题讨论。听课后之评课是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但评课时,有些教师常常是只谈优点不谈问题,通常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很少涉及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偶尔涉及问题,也是转弯抹角、轻描淡写、言不由衷。这产生的结果是评了与没有评一个样,既不知道这堂课好在哪里,也不知道哪里有待完善。二、专业化视域的听评课

为充分发挥听评课的功能,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教师听评课急需专业化。这种专业化的听评课在牢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要带着问题进课堂,全面透视教学,增强反思意识。

(一)带着问题进课堂

带着问题进课堂,就意味着要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对待听评课。听评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既要熟悉授课教师所讲内容,也要明确自己为什么听评课,还要掌握必要的听评课技术,比如观察量表、听评课的逻辑框架等。在听评课时,教师要使用相应的观察量表作出翔实的记录,并随时写下自己的疑问或困惑;听课后,将观察记录、疑问或困惑反馈给授课教师,并与其讨论和交流。而那种为完成外在任务的听评课,虽说不是浪费时间,但对于授课教师的发展、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自身的进步来说,其意义是大打折扣的。

带着问题进课堂,也意味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原先那种“好”的课堂教学日益显得不合适宜,而“什么是一堂好课”又是难以说清楚、见仁见智的问题。这就要追问一个前提性问题——课堂教学的评价观,而课堂教学评价观至少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认识课堂,这涉及到对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功能的认识……二是持怎样的评价观,这涉及到为什么要评价,评价的性质、谁来评价、评价的双方及双方的关系、评价什么、如何来评价等一系列跟评价直接相关的问题。”在叶澜教授看来,一堂好课要达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五个实的基本要求。王荣生教授就一堂好的语文课则提出了“9级累进评价标准”,诸如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等。可以说,听评课者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有多高,其所提问题的水平和听评课的品质就有多高,其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有多深,其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的把握与洞察就有多深。倘若没有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储备与素养,其听评课或许是“盲人摸象”甚至是“庸医疗患”。

带着问题进课堂,还意味着“心”进,即不仅看、听与问,而且想、思与省,能够由人及己,在向外探求教学之真的同时,能够向内反观自身,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检视自我,追求教学之美善,开掘自我生命中的宝藏,丰富自身的教学经历。这种“心”进的听评课,无论是听评一堂有缺憾的课,还是聆听一堂仰慕的课,都能在缺憾中找到真实与亮点(因为现实的课大多是有缺憾的课),在仰慕中把握其精髓,不迷失自我(因为教学之所以称为艺术,就在于其不能照搬照抄);这种“心”进的听评课既能正确地对待他者课堂教学中的缺憾,也能在学习他人之长中探寻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地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

(二)全面透视教学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活动,“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单位’,而不是由‘教’与‘学’两个单位相加而成”。因此,听评课不仅要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相对于前者而言,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来说,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那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的疏离式听评课就不完整。其实,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发挥得如何、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环节是否完整、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而且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是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学生有没有“学会”,是不是“会学”。正因为此,新课程改革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质疑创新,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教师教的引导与学生学的自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全面透视教学就是把教学视为教与学的有机整体。在听评课时,听评课者不仅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且关注“教”与“学”的互动生成,准确地说,就是要观察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行为及其互动,这些行为与互动才是听评课关注的焦点。就教师的教来说,听评课应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以学生为本,是否尊重、信任学生,是否鼓励、倡导学生的不同见解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密切相关,知识传授是否清楚、准确等)、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针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等)与教学艺术(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等)等方面。就学生的学来说,听评课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愉悦感等)、参与状态(学习是否主动、回答问题和发表意见的广度与程度等)、交往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和互动的情况等)与思维状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及其所提问题是否具有独创性和挑战性等)等方面。而就“教”与“学”的互动而言,听评课则要从“资源生成性”(即“因开放式的互动产生了新的教学资源”)与“过程生成性”(即“对新生教学资源的即时分析与重组,形成新的、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的内容或程序的新过程”)两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

(三)增强反思意识

日常的听评课之所以深陷去专业化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思”,无问题意识,而把今天的教学当作昨日的重复,无反思与批判意识。正如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德(Brookfield,s.D.)所言:“如果不进行批判和反思,我们生活在当今也无异于生活在过去的牢笼里。如果不进行批判和反思,就会总是认为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应当按专家说的算。于是,我们就永远只能从别人那里明白做任何事的意义,任何时候的教学都是在实现别人的思想。”可以说,无反思的听评课除了完成他人指定的任务外,就难以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值得汲取的教训,就难以与听评课教师、授课教师的发展对接、关联在一起,从而丧失了教师发展的宝贵资源。

苏格拉底曾说过: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而教师的听评课要想摆脱无思的困局,真正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则需要“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纪事簿里”。听评课者要努力把握、透析教师授课的优点和缺点,分析授课教师与学生互动中的问题;且将自己置身于上课教师的教学情境中去思考,设想如果自己来上这堂课,那么会怎么上?这样的听评课不仅让自己、“浸入”特定的教学情境,摆脱了事不关己的心态,把听评别人的课转化为对自己教学的观照,促使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而且能够把自己的教学记忆与理解融入听评课之中,能够有效地规避评课的“假、大、空、费”之弊病,使自己的评课之言说富有真情实感,融入自己真实感受;进而使听课之后的评课成为一种心平气和的教学分析,而不是一种情绪化的“捧杀”或“棒杀”,使教学评议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观点、情感时变成一种心心相印的倾诉和激励。这种听评课使教学评议不在纠缠于上课教师的优缺点,或者作一些无关痛痒的评价,而成为基于教学问题解决的研讨,使听评课成为教师共同学习、携手发展的平台。

教师评课论文例2

中等卫校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对中等卫校加强教学管理、检查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经验起着重要作用。正因如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一直备受关注,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而在整个评价体系中,中等卫校教师(专家)互评是其中的重要子课题,也因在“人情打分”和科学打分两难间徘徊而成为评价体系中的难题。

一、中等卫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互评的基本理念

1、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双赢”为导向。“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所以,评价机制的设立要促进提高医学专业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让中专卫校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正常开展医患交流。同时,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也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进一步的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得新的发展。

2、注重评价的发展性。评价一节语文课,鉴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其出发点不仅在于做出结果,更重要的是对照评价标准,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此来督促学校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促进教师不断进步。因此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要采用协商的方式,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3、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互评可采取调查法、抽查法等方式,最终得到最合理、有效的评价。

二、中等卫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互评机制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结果的处理,使被评价者努力向标准靠拢,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体现当前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和调动中等职业卫校语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卫校学生的语文素养。

2、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既反映中等卫校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反映当前中等卫校语文教育研究界的新成果,突出中等卫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在的特征。

3、全面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全面反映中等卫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并站在教育理论的高度上,反映作为施教者的教师的教学行为。

4、可操作性原则。各个评价指标的制定要条理有序,有层次,语言简洁,各要素含义独立不重复,评分简单,易于划分等级。

三、中等卫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互评内容

中等卫校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互评主要从九个要素去考虑: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学方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教师情感投入、辅助手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学效果。

1、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它制约和统率着整个课堂教学。思想的制定应该体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体现在教材中的目标内容具体化和细化,做到明确、具体、可行。同时要符合中等卫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特点。

2、教材处理:教材处理就是语文教师在课前以教学为目的的文本解读。教师应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中等职业卫校由于语文课教学时数较少的实际,合理筛选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教学程序。

3、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整个学习活动过程。

4、学法指导:学法即学习的方法。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方面比中学生要求更为强烈,也更为重要。

5、能力培养: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培养对象的特殊性,要在短时间内让培养对象具备适应社会的诸多能力,因而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能力培养要求。

6、师生关系: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气氛应该是民主、宽松、互动效果好,能充分感受到学生能主动与老师平等的对话,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交融,是主导地位和主体地位和谐统一的课堂。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

7、教师情感投入:中等职业卫校的语文教学要求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方面的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爱学、乐学,教学过程有激情,态度投入、教学有魅力。所以,教师的“情感投入”的多少,尤其是用情感和语言创设的“情感情景”,直接影响学生情商发展。

8、辅助手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师能适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并能起到实效,能正确处理好师生交流时间和辅助手段教学时间的关系,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9、教学效果: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主动性强,学习积极热情,气氛活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有效熏陶,使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注重效果与效率的统一,使学生在三个维度的目标上都获得发展。

10、总评: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定性化评价。即用文字的方式对本次课程的总体评价、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改正等问题做出说明。

中等职业卫校语文教师的互评归根结底是为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建立科学的互评机制从而促进教师教学业务的发展和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真正达到评价和促进一体化。

[参考资料]

[1]教育部2009年颁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教师评课论文例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标

作业是学生在学校期间最重要、最经常的学习活动,它对于巩固课堂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它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依据。它主要由布置作业、做作业、批作业、改作业几个环节组成,是构建学生知识结构、形成基本技能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通过作业的做――批――改,达到学习的目的,完成学习的目标。

但现行的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把这一完整过程分裂了:学生完成作业后由教师全批全改学生不参与批改过程,只是被动接受批改结果,经过调查分析,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和能力的提高,作业不能及时讲评修改,不利于信息的正确及时反馈,同时,现行的作业批改方式加大了教师工作量,不利于教师进行研究和改革。

我校的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把学生的作业大胆地放给学生去批改,我们可以把批改作业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注重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直抒己见、互争互辩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批改作业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批改作业的几点要求

1.批改要蕴含感情

作业是学生辛勤劳动的结晶,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切不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否则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使他们心里反感,甚至打消做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如能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在作业本上写上一两句或表扬或鼓励的话,相信学生做作业的效果会更好。

2.批改要认真仔细

不管作业量大小,教师在批改时都应认真、仔细,正确使用批改符号,而且要把修改符号写标准。批改语文或作文时,评语不可太简,书写更要工整。

3.批改要及时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中信息反馈越是及时恰当,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作业训练尤其如此。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这样也可以避免因错误在学生脑子里停留时间过长而打下“烙印”,以致造成纠错的反复性与艰巨性。

4.批改要因人而异

批改作业时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不要墨守成规。对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坚持不与别人横向比较而与本人纵向比较的方法,只要发现学生有进步,就要适当提高分数。对于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平常的得分已不能让他们“怦然心动”。为了激励这些学生,教师就可以打破常规。

(二)批改作业的几种方法

1.教师重点面批

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一部分学生,尤其对班级中尖子生和较差生的作业,采取当面批改、现场解说的做法,而不以一般性的态度对待他们,也不以界定答案的正误为终极目标。大量的考评实践显示,作业面批更好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当堂当面进行,方法应因人而异,这样做对于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是相当有效的。当然很多人认为这是对较差生所用的一贯手法,而重点面批这一艺术性批改策略对于促进尖子生的学习同样非常必要。因为在前后左右的一片赞扬声中,许多学习一贯拔尖、成绩向来优异的尖子生,容易滋生自满心理,看不清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而当面批改、响锣重敲的做法恰能有效地消除这种隐患。而且这样的批改方式对作业的反馈校正更快,更有效的起到了作业应有的效果。

2.互改与自改

这里的互改,主要是指让同桌同学或前后同学相互交换各自的作业,并进行认真批改。而所谓自改,则是让每个学生都来扮演教师的角色,以批判者的眼光来严格地审查和评估自己作业的正误与优劣。实践显示,这两种艺术性的作业批改策略,也有其独特的优化教学的功能。心理学表明:小学生对于别人对其寄托希望时会体现出相当强的责任心。因而同学互改作业往往能在一定意义上进行比教师更为细致的批改。他们常常会就作业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乃至符号提出质疑、反复琢磨。这种求全认真的态度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自己不再“重复”那些亲自发现的问题。自改法的经常运用,往往有益于学生此类习惯的形成。当然,互改和自改这一策略的实施也不是无条件的。它要求教师在实施时须注意学生的优差搭配问题,尤其要防止两个差生搭挡互改作业的情况;同时还要重视批改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使学生真正有效地投入到作业的互改与自改过程中。

3.生评师

要改变以往都由教师评学生的传统,使学生也能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教师在课前,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一遍,就像数学教师“下水作业”一样,我们估且称其为“下水作业”。通过“下水作业”,教师为学生做出一个示范,同时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隐藏于习题中,给学生提供一个错例。对于多解的问题,列出几种解法,以便给学生以启示。课上,利用复习提问的时间组织学生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由于学生从长期受教师评价过渡成为评价教师,积极性很高,批改的自然很认真。在逐题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时,学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反思性的思考与评价,弄清了正确答案,理清了思路,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更可贵的是:自己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相碰撞而擦出的“火花”,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真正的理解,搞清楚弄明白。

4.让学生尝试与体验成功

(1).二次记分法或者第二次批改

传统作业批改是一次性工作,往往是教师经过一番审阅,然后给予一个成绩,或者再配以结论性的评语,工作便算完结。在别人看来,教师批改作业一丝不苟,撰写评语认认真真。而在实践中,学生对作业成绩尤其是书面评语只是一看了之,甚至看也不看,根本不按评语去思考和改正,以至于陷入作业屡做,错误屡犯,学习进步缓慢的不良循环。二次计分摒弃以往那种一次性评分的做法,由教师对学生的试卷、练习及作业先打一个基本成绩,并配以切中要害、恰如其分的评语;然后将作业发还学生,要求他们对照评语,深刻反思自己的作业过程,认真修改相关作业;直至达到要求,再追加成绩。事实表明,二次计分这种艺术性策略的实施,一方面能有效地纠正学生对评语只看不行动的不良态度,调动他们及时修改自己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仔细检测作业过程、自觉优化作业思路等良好习惯。总之,作为教师应该舍得送分给学生。

如果说一道题不是单纯的粗心所致,而是没有弄清算理。或许在他的头脑里这已经成了思维定势,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暂时不评等级,指导他去复习课本上的同类例题,并先加以眉批:“请参考××例题后重做。”等学生弄懂了算理,把错题纠正以后,再进行批改。

(2)一题多改多评价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多评价的方式,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还学生之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换句话讲,应尽可能的克服机械化的批改习惯,更好地引导和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作业的最大功效。

5.批改方式要创出新意

(1).巡改作业

所谓巡改作业,就是指教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手执红笔,边巡视学生边批改作业。这样做可以随时鼓励学生,及时纠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而且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学生订正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2).回批作业

即学生对老师的批改进行回批。有时教师还要进行二、三次批改。一般情况下,老师先布置作业,然后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最后做错的学生订正作业了事。这种处理作业的方式不只是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还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起到督促的作用。尤其对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来说,遇到小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而回批作业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轮流面批

平常学生做作业和老师批改作业是分开的,其实这是不合理的。轮流面批的反馈方式可以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不足。“面批”绝不是当面批评,如能采用面批与鼓励相结合的方法,效果会更好。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习题、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批改,如学生互批、多次加分、家校联批等,以激励学生的作业热情,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6.批改学生的“典型作业”

教师评课论文例4

新教材的实施与课题研究的巧妙结合,使我校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人才倍出。县课改专家组成员、校教务主任王功政先后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了《老王》、《荷叶-母亲》等示范课,多次参加课改协作区会议及全县优质课、说课并进行评课, 被评为县“自修-反思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反思》获全国“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对误读〈背影〉的思考》、《本色语文课堂的细节艺术》分别杂在《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10年第3期发表,《新课程背景下说课说什么》获全国说课论文二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微》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老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一等奖,《爱,创造美好的境界》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县课改专家组成员王翠芳老师获众多殊荣:XX年3月,被茅坪镇评为第一届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XX年5月,被秭归县文联授予优秀作文指导教师;XX年2月,被九里中学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评为中学语文优秀教师; 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XX年1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县语文课改专家组成员;被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其教研教改硕果累累:XX年12月,《孤独之旅》获市说课三等奖;XX年3月,《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张扬》市双优评比一等奖;XX年9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获市初中校本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12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获四优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4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体会》发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进屈原——综合性学习案例》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4月,《孤独之旅》说课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研组长郑家芹老师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XX年参加县“走进新课程”语文优质课竞赛《绿色蝈蝈》获得二等奖, XX年10月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童之趣”杯大赛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XX年 年11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部级刊物《文学教育》发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评为二等奖,并被推荐到省电教馆参加决赛获一等奖;2010年1月撰写的《积累成语,读写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发表;2010年8月撰写的《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作文,培养能力》获市级论文二等奖;XX-2010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在我校语文课题组承担的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及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研究中,承担了课题的资料整理、结题报告的撰写、总结验收等主要工作,都顺利通过了验收结题,被县教科研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陈英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评为示范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三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向春江老师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春酒》被评为二等奖,获省一等奖;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紫藤罗瀑布》获县优胜奖;《〈杨修之死〉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赵应菊老师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获县一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在县教学研究发表;论文《课堂提问也是艺术》〉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宋华兰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吆喝》获一等奖;说课稿《让世界充满爱》获全国说课二等奖;《〈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实践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在县教学研究发表。王诚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斑羚飞渡》获三等奖;论文《念不完的无字天书》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记叙文教学改进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教育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分别获县论文评比二等、三等奖。梅云铜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备考会上的《雨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课;论文《一张凭证的启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都在《新教育参考》发表;论文《一张欠条的魅力》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雨说》教学设计〉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获县评比三等奖。另我校多位语文老师写了多篇教学案例、论文在县教育网上发表。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动开展不多,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对话反思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教师评课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136 — 02

“文化”这个词,一向有从小到大、从狭到广的多种涵义。在中国民间,曾把“识文断字”,即上过学,受过教育,有知识,就叫做“有文化”。这大概是最狭义的文化概念了;在学术上给文化作界定,又往往把它说成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在内,成了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广义概念;而我们现实中所强调的文化,则是特指“观念形态的文化”,即由思想理论、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艺演出和文物管理等构成的领域,这是介于最“小”和最“大”之间的“中”义文化,实即“精神文化”。而这些都仅仅是从概念的外延方面来说的。“文化”这个词,无非是用一个整体性的抽象概念,给人类生存发展的这种根本方式、基本过程、基本状态和总体成果本身,作出了一个概括性的描述。所以恩格斯说,对人类而言,“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这一新名词,这一战略使“文化”再一次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热点”。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詹眼属,把“文化”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具有传承文化的高等院校更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去认真的研究和探讨,而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该有的放失,确保我们培养的人才又红又专。本文旨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现状以及对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完善,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一、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生活条件,物质需求得到了足够的满足,而人们确忽视和淡漠了我们的精神,党的十七届六次会议在京召开,党中央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那么作为大学在文化传承上更应该走在前面,所以对大学生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尤为重要,而这个环节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就越显突出,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育人手段成效就成为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去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问题,要解决这一课题只有从思政课的教学入手,即教学评价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就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指导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所构成的,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教学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评价具有诊断、激励、调节、教学的作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1.判断的功能。思想品德课堂100分钟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是怎样设计的课堂教学?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开展了哪些活动?学生通过哪些学习方法习得学习内容?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折射出怎样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课堂教学实效如何?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最终都要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得出答案。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分析评价过程中,体现出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判断功能。

2.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最根本的功能,通过评价活动一方面给教师教学指引方向。具体表现在:(1)教师借助课堂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确定有效课堂教学的起点,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使之活动的开展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学习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内容更易于学生领悟和应用。(2)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了解自己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馈信息,作为改善自己教学实践的依据,帮助学生做出最佳的学习决策,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

3.激励功能。即激励学生学习、激励教师提高、激励完善课堂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处于被评价者的地位,他们需要激励和尊重激励功能还表现在,评价活动反馈的信息一定要给教师和学生个性化的帮助,尤其是给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指导,激励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完善,随着时代的要求而发展。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使自己在思想道德和行为上感受到进步与发展,共同构建师生双方的成就感。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及评价系统分析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高等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以及当今社会的多元化态势,使学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环境具有相对开放、多元的价值观念,对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而我们怎样按照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去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坚定信念,坚信理想,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关于教学评价的方面,都是参照高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与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得出的。但仍然缺少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及动手能力、理论课实践教学特色、实践教学学生团队评价等等指标评价。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科学、完整、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体系。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系统分析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已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而高等大学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己应运而生,成为判断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评价虽然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总体来讲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理论不够完善

在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中,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05”方案的实施,教学质量的评价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更加突出地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学评价束缚于有限的测量领域,追求教育者外在的感性形式,很少涉猎有关授课对象的生命成长、精神发展、道德完善等价值领域的问题。这些落后评价观念的存在,制约着高校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对学生主体性的忽视

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评价过程中一般都被看作是评价客体,只是笔试成绩的外在显现者。他们大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其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没能体现出学生自我评价对于教学实效的价值,忽视了大学生在各个时期的发展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仍然过分强调精英教育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大众化教育以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功能,仍然忽视评价者积极的反馈被评价者积极的认同,使评价结果反馈的反思、导向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3)实践性教学评价的缺失

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一般以老师授课为主,侧重理论的阐述和理解,而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便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法的总和。目前大多数高校更为注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不重视,缺少能体现学生素质发展的实践性评价,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较少,忽视了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政治参与能力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发展,同时制约着大学生思想品质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需求,建立和完善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1. 完善评价理论

在建立和建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典型案例分析制度和毕业生信息反馈制度,每学期结束后通过进行典型案例及事件分析,找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化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总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对于消极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需要加强的方面。

2. 完善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中教师的主体评价作用当然是很重要的,但重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参与教学十分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这一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跳出以往教学评价中片面的只以试卷和作业的考察形式,完善了实践教学评价机制,转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引导学生利用课题理论知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思考学习,建立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评价主体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同对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真正成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须,为国家和党的事业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3.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准确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影响,是针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分析,因此,在评价中要建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监督评价制度,在评价结果的表述中,力求全面、客观、准确,使评价结果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启发性、激励性。同时,在学校系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多元评价主体系统,确定均衡的评价内容体系,在评价过程中要坚决的去行政化,积极的加强老师与学生关系的协调,减少随意评价和打人情分的现象,完善教学评价制度,促使教学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国家人才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教学情境的营造以及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面对快速发展的国家建设的需要,面对当今经济发展和人才的需要,如何培养合格的青年大学生,如何培养具有德才兼备的后备力量,都需要我们大家去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基地高等大学更应该肩负使命,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使高等院校成为人民真正满意的大学。

〔参 考 文 献〕

〔1〕 沈丽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性教学主体评价”体系的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04).

教师评课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35-0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而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较差,使该门课程一直以来教学实效性不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如何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构建符合时展需要和高职学生特点的课堂文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高职学生“愿意听、听得进、愿意学、用得上”并终身受益的课程,是长期困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大难题。

通过为期两年的调研考察,本课题组老师结合本校及区内外一些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这一目标,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认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提高其教学实效性,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师自身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下工夫,构建符合时展需要和高职学生特点的课堂文化。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构师生合作互动的课堂文化

实施教学改革,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必要前提。教师的创新观念和创新素质影响到学科教学的创新,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到创新人才的培养。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真正入脑、入心,就必须改变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传统教育观念,建构师生合作互动的课堂环境,发挥课堂教学的“双主”作用,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主客体关系,教师是权威,控制学生。而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学习上是学生的促进者,在生活中是学生的朋友。因此,教师应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融入到学生中去,提高自己的亲和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互动探究,并对学生适时的进行点拨,努力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生生之间的交流就更少,课堂成为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场所,教师只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也只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现代的教学活动,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风景。因此,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双主”作用,即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导作用,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究式、对话式、项目式、讨论式、角色转换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设置主题演讲、热点话题讨论、角色转换等教学环节,来体现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成多个小组来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案例评述、话题讨论、角色换位等多种教学活动,实现将理论知识与职业养成、理论学习与活动锻炼相结合,达到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共同提升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达到建构积极的、师生合作互动的课堂文化的目的。

二、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形成趣味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是众多文化的聚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想要改变单调乏味、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状况,除在教学设计上要别出心裁外,在教学手段上也要有所创新,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结合时展需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教学等,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图文并茂,音频视频皆有,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课堂昏昏欲睡的状况。同时,还应利用现代信息化平台,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APP平台,创立学习社区,在学习社区中设立有课程学习区、互动交流区和公告事务区等栏目,可以在课程学习区里上传课件、微课,学习任务,进行作品展示等栏目,在互动交流区里设有课堂讨论、课外答疑、开心灌水等栏目,通过后台管理了解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利用现代通信工具――手机来进行学习,使他们玩中学,学中玩,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从而形成趣味课堂文化。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师教学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课程,它主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因此,对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门槛要求比其他学科较高,不是谁都可以,特别是对从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思想政治专业背景,而且还要求必须是中共党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才有可能为我党培养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在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专业基础知识要过硬,而且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应该有所涉猎,对其他学科也要有所了解。所以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他自己就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需要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因此,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经常进行研修,积极参加国家或本行业组织的各种培训,了解和掌握一些前沿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只有不断的摄取新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才会使自己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新问题是能够应对自如,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四、整合教材,构建生活化课堂文化

教育在实践上是生活的,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去领悟生活的真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偏重于灌输,对人进行“教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灌输和教化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排斥和反感,因此,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多发掘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实施人性化、生活化的教育,充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人性的光辉。

(一)整合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传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它要反映和评价一定时期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状况,但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发育等方面还不全面和成熟,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经济生活和社会思潮的时候,可能还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从这方面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的构建,需要教师把握时代生活,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本知识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并进行正确引导,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社会、走进学生生活,将课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而且富含时代特点的思想文化知识载体,在众多社会思潮中弘扬“主旋律”。

(二)整合教材,实现“教材”向“学材”转换

高职院校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针对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较差,统编教材理论性较强,而教材内容与现实又有一定的滞后性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就需要根据教学情况整合教材,实现“教材”向“学材”转换,努力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当前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实现“教材”向“学材”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始编写一些校内讲义,讲义内容除需要保留统编教材的知识点外,还根据国家形势的发展变化增加一些时事热点,并插入一些图片,讲义分别设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想一想”、“课堂讨论”、“比一比”、“议一议”、 “课后思考”、“课外阅读”等栏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它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性,使课堂更贴近生活、回归生活。

五、发展多元多向的教学评价方式,构建理性课堂文化

检查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需要开展多元多向开放的发展性评价,改变以往只关注教学结果的评定转向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思想变化的过程的评定,要把学生上课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的表现也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互动、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而且全面,才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正在不断完善,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评价方式包括老师自评,同行测评,系部测评,督导室测评和学生测评。而且评价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和职称评定挂钩,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很多学校采取终结性考试(期末考试)+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两者各占50%;部分学校也采用终结性考试(期末考试)占40%,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60%的评价方式,总的来说,这些评价考核方式相对都比较理性,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避免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临时抱佛脚而又取得好成绩的尴尬,有利于提高学生更加注重过程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总之,要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从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完善自身、整合教材内容以及发展多元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努力构建符合时展需要和高职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正喜欢并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高汝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下新型教学文化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

[2]覃秋燕,祁道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构建探索――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C版),2015(9)

[3]王思涛.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J].江苏高教,2012(1)

[4]杨泽宇.高职院校和谐课堂文化的构建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教师评课论文例7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意 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 节”,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等,因此,强调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 想 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进一步指出:“面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育教学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已成 为高等教育的紧迫课题。笔者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急需实现三个方面转 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主角”向“导演”转变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对教师角色的定位问题。过去,我们在 研究师生关系的时候,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看成是“管理者”、“执行者”,是“ 师长”,是“主角”,教师的形象是“师道”与“尊严”。于是,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的 功能就定位于对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等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授,教师的责任就定位于“上传下 达”,即把所教学的内容“讲深讲透”,“不跑样,不走调”。

在教师看来,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为教学而教学,教学就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大纲、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师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忠实”执行者;上思想政治理论 课就是对教案的执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是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计划、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的设想做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 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计划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个性特色,被抛得一干二净。教师按教材的规定教学,很难有针对性灵活地执行课程 方 案。教师在教学中,多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及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这种“主角”与“执行者”的地位,来源于上级学校管理部门。在实 际教学中,学校管理部门为了防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走样,要求教师必须知道讲解和要做的每一件事情,如学生应掌握到什么程度,以及教学中的具体步骤,等等。哪 些 能讲,哪些不能讲,教师几乎没有任何改动的余地,教师的技能丧失了,教师所做的一切不 过是执行他人的目的和计划,从事他人提出的活动。表面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的这种角色地位,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旋 律 和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但实际上却失去了教师教学能动性的发挥和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 性。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在这种“主角”、“执行者”地位的支配下,不管是思想品德课还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课上、课下很少见到大学生热烈讨论、争论的场面。原因如何?是 我们的学生都明白了,没有问题了?答案是否定的。

袁振国在《教育新理念》一文中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而美国衡量教 育 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问题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的 ,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这样,不 要害怕学生提问题,不要害怕学生问问题,更不要害怕学生来辩论它。真理是不怕辩论的, 真理越辩越明。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实施是把理想的课程变为现实的课程,并能发现正式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对已制定的课程进行修改。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不应是“执行”型的教师,只知道“执行”国家的意图,而应是“研究”型的教师,即研究如何更好地执行国家的意图,领会课程设计的意图,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研究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去接受它,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师要相信学生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能独立学习和获得知识;教师要提倡教学民主,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 于质疑,一心进取,并且按照学生个性和潜力的类型实施教学。总之,要求教师要从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改革者,改变陈旧过时的课程实施观念。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需要针对本院校、本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对所采用的教材及大纲进行再编制,创造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教师的学生观也要转变,打破过去课堂上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来回答问题,打破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习惯,鼓励学生登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使教师成为课堂的“导演”,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真正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强调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尽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课程开发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自己作用的同时,也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己去提高学习质量的潜能。在课堂上,教师既可以充当“主角”,也可以充当“编剧”、“导演”、“顾问”,甚至“舞 台监督”,让学生可以自由、自主地活动。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从单一的显性教育向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转变

显性教育是通过有意识的、直接的、外显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自觉受到影响的有形教育方 式。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显性教育发挥着主体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 及受教育者对它们的理解,大多是通过课堂的显性教育完成的。 长期以来,大学生作为一个教育对象被动地接受着 教育者的思想观点,这对生活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中、自我意识尚不很强的学生还是可行的。但是, 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信息科学技 术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的全新的现 实 背景下,大学生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思想观念和心理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他们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更加注重自我个性的发展。而我们传统 的显性教育教学模式往往重传递、轻思考,重灌输、轻交流,重说教、轻疏导,重外律、轻 内修,这样就忽视了道德选择和价值澄清能力的培养,缺少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知到行的转化环节,弱化了社会实践环节,这种教学方法如果使用不当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反作 用。

隐性教育是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的无形教育方式。它具有隐蔽性、平等性、愉悦性、灵活性等特点,有效地弥补了显性教育的不足。北京师范大学周之良教授说:“如果说中小学生的压力是升学,那大学生的最大压力是成才。如果说过去的德育课更注重讲‘大道理’,现在德育课就是要把这些大道理渗透到生活中来,用来指导生活,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必然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运用隐性教育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把教学目的隐藏在各项隐性教育载体中,论道而不说教,述理而不生硬,使各种思想信息通过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悄悄渗入学生的心田,在其心灵深处积淀下来。由于学生是在陶醉、兴奋、愉悦等情感中无意识获得熏陶的,因而这种教学不会引起学生的抵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摒弃过去教学中那种居高临下 的 说教和单向灌输的做法,在把握好外显的课堂教学的知识性、系统性、严谨性、前沿性的基础上,在教育者的价值观念、教学态度、授课方式、个性特点与师生关系 上下功夫,使整个教学能在宽松、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进行,具有生动性、趣味性、愉悦性 ,引导学生在理性和感性的交汇中,直接或间接地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

渗透式教育既是隐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 途 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隐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构建课堂、学校、社会三 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以一定的载体环境和文化氛围,巧妙 地借助语言、文学、体育、艺术等工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并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群体活动, 形成优良的班风、校风和社会风气,使大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这种方式具有“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功能。也可以 组织学生通过参加专业实习、公益劳动、勤工助学等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为社会服务,从而增强大学 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只有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由灌输型向引导型、由说教型向渗透型转变,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 效性。

三、考核方式的转变:从单一的试卷评价向多元的人文化评价转变

教师评课论文例8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评教;现状分析;建议性思路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对象、形式及目的

本次调研的对象为山东某高校的在校学生。调研主要采用针对性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18 份,回收率86%)。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对象大都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表达他们的真实想法。所以,这次调研反映的情况是客观的,数据是真实有效的。

2.调研对象的背景状况

(1)性别构成。男性占54%,女性占46%。

(2)学历构成。专科占2.1%,本科占97.7%,硕士占0.2%。

(3)专业类别构成。文科占45.4%,理科占40.7%,工科占9.2%,农科占0.2%,医科占0.4%,其他占4.1%。

(4)正在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状况。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占3.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占3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占30.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占33.5%,形势与政策占0.6%,其他占0.4%。

(5)政治面貌构成。中共党员占4.6%,共青团员占92.6%,一般群众占2.3%,其他党派占0.4%。

(6)职务构成。校学生会干部占6.3%,院(系)学生会干部占17.7%,校团干部占1.1%,院(系)团干部占1.3%,班委或班团干部占35.9%,其他占37.7%。

(7)父母职务构成。党政干部占10.5%,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占6.9%,私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占12.1%,中小学教师占6.0%,大学教师占1.2%,在岗工人占16.7%,乡村农民占32.5%,下岗或失业人员占4.2%,城市务工农民(农民工)占2.2%,其他占7.7%。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及评教状况分析

1.学生的评教态度

大部分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教学,是通过冷静的理性思考,本着对自己和老师负责的精神来进行评价的”;但有25%的学生选择“为了能使我顺利选课,或者因我对思政课一点兴趣都没有,我在网上对思政课老师进行评价时就是应付一下,随便打钩或填写几句”(如图一),说明部分学生在评教时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

2.学生评教指标

(1)一般评教指标。一般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相关能力的提高,主要涉及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教学评价目标相对具体、客观,高校根据一般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制定学生教学评估的调查问卷,涉及老师上课提问情况、老师课外作业布置情况、老师课外作业辅导情况等问题。根据调查得出:32.8%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上提问多少”和“对老师的评价高低”的关系不确定,即“思政课老师如果在课堂上提问多,我给他的评价可能高也可能低”。51.4%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作业多少”和“对老师的评价高低”的关系不确定;30.6%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外作业辅导多少”和“对老师的评价高低”的关系不确定(如表1)。

说明学生们普遍无法从“老师上课提问”“布置作业”“课外作业辅导”等与其他专业课相同的一般评教指标方面直接确切地得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2)特殊评教指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一方面对老师是否把思想政治理论传授给学生,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基本理论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评价,这是与其他课程教师教学评价内容明显不同的特点。因此,学生评教时应该还要考虑除了一般评教指标之外的特殊评教指标。根据调查得出:学生们普遍认为“老师在课外与学生交流越多”“老师课堂上传授知识量越大”“老师课堂上所讲的道理越深刻、越触动心灵”“老师授课时能够明确抓住考试要点,或划出重点”,则对老师的评价越高(如表2)。说明大部分学生将“老师在课外与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生活等方面的交流”“老师课堂上传授知识量的多少”“老师课堂上所讲道理是否深刻、触动心灵”“老师授课时能否抓住考试要点,或划出重点”作为评教时参考的重要指标,并且对在这些方面符合要求的老师给予肯定评价。同时也看出学生重视考试及考试成绩,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评教带着应试心理。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绝大部分学生(93.8%)“对思政课教学,更喜欢老师授课的生动性、趣味性,而不喜欢枯燥乏味的理论”;在“思政课老师对那些娱乐八卦或其它生动有趣的东西讲的越多,让我们越高兴、快乐,我对他的评价也越高”这一项中,41.4% 的学生认同,40.4%的学生不认同,28.2%的学生无法从这方面得出对老师的直接评价。说明课堂的生动、趣味不是只看老师是否讲很多娱乐八卦类的有趣东西,不是所有学生都对娱乐八卦类的东西感兴趣;而是老师授课时不能单纯灌输枯燥乏味的理论,要结合多方面内容,并且要将授课内容讲的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4.学生对老师的态度

在“我发现思政课老师连自己都不相信他讲的东西,就觉得思政课老师很可怜”这一项中,34.5%的学生有这种想法,46.9%的学生没有这种想法,18.6%的学生对此说法不确定。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授课时没有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少部分学生产生困惑。在“不管怎样,我发现思政课老师大部分很敬业,对我们很负责,我尊重他们的劳动和人格”这一项中,绝大部分学生(90.9%)认为授课老师认真负责,尊重老师的人格和劳动。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评教的意愿性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对评教指标的应用意愿

超过半数的学生怀疑是否可以用同样的指标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31.1%学生基本不赞同用同样的指标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如图二)。但在实际评教过程中,有83.2%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与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评价使用的是同一个指标体系”。说明,部分学生们已经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在教学评价内容方面的区别,应该确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教指标来对其进行评教,但由于实际中不存在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教指标而无法操作。

2.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及态度

89.2%的学生赞同“思政课是一个涉及国家、民族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战略性课程,主要是培养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身份认同”;89.5%的学生赞同“思政课教学主要不是给我们传授知识、培养应试或职业技能,而是传播思想,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世界、理解我们的民族、国家及其前途命运”。说明大部分学生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在教学目标上的区别。89.1%的学生赞同“不管是否感兴趣,作为公民,我都有责任学好这些课程”,72%的学生赞同“不管我们对思政课是否感兴趣,老师的严格要求都是有益的”。

说明大部分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人生修养大有裨益,因此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如表3)。

3.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认识

77.7%的学生赞同“如果思政课教学能够鼓励学生多提问,而且提的问题越有深度和独创性,我们的收获也越大”;而对“思政课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主要是老师多向我们提问,提问越多,我们的收获也越大”这个问题,51.8%的学生持怀疑态度,23%的学生基本不赞同。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传统的老师提问的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没有在一般课程中的作用大,用“老师课堂提问多少”这一指标来进行思政课教学评估有失偏颇。87.9%的学生赞同“思政课没必要像专业课那样布置机械训练性的作业,课后辅导也应该以师生思想交流为主”。70.8%的学生赞同“思政课教学如果能给我们布置一些独立思考的实践性作业,我们会很感兴趣,也乐于去做”。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机械训练性的作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没有在一般课程中的作用大,学生在课后更需要与老师进行思想交流,并进行一些独立思考的实践性作业(如表4)。

4.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评教标准的认识

88%的学生赞同“思政课的学生评教前提是:学生懂得思政课的课程性质、教育目标以及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85%的学生赞同“思政课教学只要使大多数同学对某些问题(国家、民族、社会、人生等)有了比以前更深刻、更全面或更符合国家利益要求的认识、体会或启发,就是成功的”。说明大部分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课程性质、教育目标及自己的教学特点规律,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评教时也应该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评教标准。

5.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评价

86.4%的学生赞同“我们对思政课老师的评价,应该以政治立场、理论水平、敬业精神和道德人格等定性方面为主”。现在学生评教方式多以定量评价为主,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性质、教育目标上有特殊特点,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教应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6.学生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态度

46.4%的学生赞同“目前我校设置的对思政课教师的学生评教指标不科学,没有针对性,不能对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起到积极作用”;70.2%的学生认为“我校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应该尽快改善”。

根据调研得出,大部分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人生修养大有裨益,因此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且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多提些具有深度和独创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后与老师进行思想交流,并进行一些独立思考的实践性作业,这样学生更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获得收获。因此,为了促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提高,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的提高,我们应该致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评教系统的完善。重点解决学生评教态度不端正、学生评教指标不科学、学生评教方法不完善等等问题,我们应当对学生进行评教指导,端正学生评教态度;确立正确的学生评教依据;设定科学的学生评教指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柳礼泉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2]汪振兵. 对学生评教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9.

[3]唐瑛. 高校学生评教探索[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

教师评课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48-02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堂文化,是指在思政课课堂中形成的师生共同遵循的一种课堂精神、教学理念、规范及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一种环境。经研究发现,当前高职思政课课堂文化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构建适合当前新形势发展需要的课堂文化。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政课课堂文化建设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思政课课堂文化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到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了解思政课的教学情况,本课题组成员在2015年4月对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学生就思政课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在教育观念上,仍然崇尚师道尊严,忽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其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思政课教师在上课时仍然认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地位是在学生之上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总是过于庄重、威严,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学生对老师只能仰望,这容易让学生觉得他们和教师在地位和身份上存在不平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只是教师权威的“遵从者”和被指导者,学生学习目的不是从自身的需要的出发,而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这种沉闷封闭的教学也就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调查发现,当问及“你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老师”时,70%的学生回答是“有爱心,平易近人的老师”,可见,如果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总是高高在上,要求学生对自己绝对服从,师生关系肯定不会太好,学生或许因为某种原因不敢旷课,但在课堂上就不会认真听课,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陈旧单一,热衷于“灌输式”教学。调查发现,有些思政课教师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教学形式单一。由于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致使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比较重视讲授书本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德育能力培养。在上课中对于学生睡觉、玩手机等视而不见,认为只要不影响到教学就行,对于课程标准中要求做到的实践教学也没能很好完成。同时,教师信息传输方向单一。一些老师仍然比较热衷于“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我讲你听,我说你记”式教学,学生很不欢迎。据调查表明,90%的学生反对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他们更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内容教条与保守,照本宣科。思政课是一门时效性较强的课程,由于各方面原因,思政课的很多教学内容没能得到及时调整。有些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也没能及时转变思想,对教材进行整合,结合一些时事热点进行教学,而是继续采用比较保守的方式进行教学,照本宣科,这使得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往往脱离现实生活,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的没有能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封闭专制课堂,很难提高学生听课以及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调查中当问及“有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逃课,您认为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时,60%的学生认为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因此,在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的情况下,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思政课,因为在调查中当问及“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选修课,你认为同学选修的情况”50%的“学生选择学生基本不会选修”。可见,如果在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不注意适时增添新的内容,只能使思政课的课堂越来越沉闷,教学效果越来越差。

(四)课堂教学评价单一。教学评价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它应该为教学服务,但因为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与绩效工资有关,致使有些教师把课堂评价异化,造成了教师为评价而教,学生为评价而学。教师只关心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得了多少分数,却极少考虑到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意向,而学生学习目的也只是为了分数,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文化的对策

课堂文化是属于学校的亚文化,它是由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整合体。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生源有着较大的差别,学生的学习基础、自我控制能力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课堂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构建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思政课课堂文化模式。

(一)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教育主体性理念,强调以生为本,建构课堂观念文化。教育主体理论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教育主体地位,这是对传统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异化的重新认识。教育主体性理论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要考虑学生主体的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剔除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的某些消极因素,重新审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与缺陷,放下架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支配学生,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二)倡导对话型课堂,努力建构课堂时空文化。对话型课堂主张师生之间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自由对话与合作。这种课堂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进行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创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反思问题。当然,在构建对话型课堂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既要努力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但又不是盲目地迎合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既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对话质量,也要努力通过对话,让师生达成共识。这种对话型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倾听和交流,容易使他们在心灵上找到契合点,最后达成共识,这有利于实现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三)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构建生本课堂文化。思政课生本课堂文化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用学生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材施教。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文化的构建必须改变过去单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应采用丰富多彩、切实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实现,如探究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来进行,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的生命力得以完整体现,从而使教学实效性得到提高。

(四)整合教材内容,建构生活课堂文化。课堂与生活交相呼应,让课堂走进生活,这既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体现,也是新课堂必须具备的环节。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由于思政课时效性较强,有些教学内容容易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如果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必定使课堂沉闷、乏味,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实际,更贴近学生生活。近年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加大对思政课课程改革力度,思政课教师根据“2+3”/“3+2”学制学生的特点,整编了专门供他们使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讲义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理想情操教育,第三部分人生价值教育,第四部分道德品质教育,第五部分法制观念(思想)教育。讲义既保留了统编教材的知识点,同时根据国家形势的变化也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分别设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想一想”、“比一比”、“议一议”、“课堂讨论”、“课后思考”等环节。由于自编的讲义更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2+3”/“3+2”学制学生虽然基础比较差,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有效整合教材内容,增加一些新的时事热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更贴近生活、回归生活。

(五)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构建理性的课堂文化。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是既要检查教师教书育人方面情况如何,也要让学生对教师在教学能力、师德等方面进行评价。因此,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应该是多元化的。它既有教师自评、同行测评、部门测评,也有学生测评,这种多元化的评价结果才会更合理。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教学评价既有老师自评、同行测评、系部测评、督导室测评,同时也有学生测评,多管齐下。评价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评价考核不合格的不能参加当年优秀评选。对学生的考核,我们是采取:考试+平时成绩,两者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里包括作业、课堂纪律、学习态度等方面,学生要想获得好的成绩,他既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另外,总之,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只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有可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

总之,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文化的构建要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求思政课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也要求教师从现实情况出发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范刚.学校教育创新与课堂文化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08(6)

[2]袁银宗.课堂文化的特征及生成之我见[J].教学月刊,2006(12x)

[3]孙迎光.主体教育理论的哲学思考[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杨泽字.高职院校和谐课堂文化的构建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教师评课论文例10

一、研究价值

构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教育评价具有导向性作用,不同的教学评价可反映出其教育观与教学理念。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是把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念转化成优秀课堂教学的尝试。其研究价值就在于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探讨新的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课堂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力求探索一套评价指示简明、方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和改革评价的目的,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评价关注的核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吸收与掌握,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功能。通过评价发现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总结经验和了解教师达到的不同水平,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专业发展,为改进英语教学及进行质量监控和导向提供可靠的反馈信息。

教师的发展与其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相连,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直接影响教师的素质和发展。因此,教师应通过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重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调整教学行为来适应常规课堂教师的变化。教学观念的变化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从注重学生的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内在变化;2.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3.从教授知识为主转向以指导、辅导学生为主;4.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的共同活动;5.从封闭的教学形式转向开放的组织形式。鉴于此,我们应把先进的教育评价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使教师具有对教材的分析解读能力,使课堂教学呈现人文光彩,体现执教者的风格和特色;具有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能力,关注学情,不断积累教学机智;具有教学后的反思总结能力,提升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具有课程的开发能力,并能根据课程需要,有机地整合与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逐步培养开发出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的能力。

二、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近年来,行动研究的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领域。美国心理学家勒温( K.Lewin )等认为,行动研究是实践者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得到指导、改正、评价他们的决定和行动的目的的过程。行动研究具有以下特点:①是系统的反思性探究活动;②是由教师直接针对自己教学的问题开展调查与研究;③是需要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④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线的精讲(知识)多练(句型)式的学习,学生以接受式学习为主。而建构主义教育模式十分重视学习者的自主选择,它引导学生在遵循现实生活经验的总框中依据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择取教材中的有益营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较大的空间来进行学习方式和内容的决策,从而能够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掘自己的个人经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再是规则的死板记忆,不再是惯用法的简单套用,而是各种基于情景中执行任务的有效行动,使学生切实做到“形而知之”,为实现培养学生成为“学识+能力”、“个性+特长”型的优质人才提供可操作性途径。

因此,新的教学评价理论对教师的评价是要审视教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关等学习目标为主要内容,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对教学对象、使用教学资源以及完善教学行为的综合性评价,教师还要适应对教师的评价的变化。秉承现代教育理念,本课题组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一)变“以教论学”为 “以学论教”

“以教论学”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它通过教师的教来评价学生的学,这种评价的基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评价目标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评价主体是以教师为主,侧重于鉴定教师的教,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评价方法关注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表现,评价教师是否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以及驾驭教材的能力,忽视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学论教”体现了现代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它把单一的知识技能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评价的基点是学生,强调教为学服务,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以学论教”用以下方式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把观察重点从教师的课堂表现转到学生的表现上;联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加以评价。

综上所述,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与现代课堂教学评价在评价观念、评价目标、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方法等方面均有不同。在目前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试验时应从上述各方面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束缚,应明确改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而评价,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通过连续的评价与反思,找到改进教学的突破点。

(二)制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表

1.本课题组研究试用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表所列的评价项目保留了传统的课堂评价项目的精华,新增了学生活动和教学风格等两项评价项目,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指导思想。该评价表评价教学内容部分占30%,有别于其它评价部分的是:评课者需按听说课、 阅读课、写作课、复习课或活动课课型进行评价。本表侧重研究和揭示英语常见课型的结构与特征,强调教师应遵循外语学习的规律,掌握各种课型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新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表》及《使用说明》附后)

(三)使用新评课表评课的个案

新评价表的评价项目、权重、项目评价要求经本课题组反复讨论修改并多次在普通中学、中职英语课堂上使用,设计者用它评价过不同的英语课型,具有可行性和易操作性。以下是评课案例:

个案1:听说课

教学内容:中职教材第一册第8单元 Hobbies ,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① Warming up 利用图、文、声同步的CAI课件引入,迅速抓住学生的注

意力,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

Practice 设计适当的“信息沟”,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有意义的情景中体会和领悟所学内容的功能和结构;

Listening

让学生听懂有关业余爱好的教学录音,语言信息输入量充足;

Speaking

设计采访与报告的形式来练习谈论爱好;

Discussion 以brainstorm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他们感兴趣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分小组讨论拓展性问题:How do you deal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your study and your hobbies?

⑥ Summing up 引导学生小结出好的嗜好与不良嗜好,通过对比教育学生懂得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hobbies. But anyway,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get and keep our good hobbies and get rid of the bad hobbies to keep us healthy and make our lives more and more colorful! 的含义,从而达到学科学习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教育的目的。

评价结果:A级,得分:86分。评语:执教老师能根据教学材料,设计恰当的引入方法激发学生听说兴趣,语言信息输入量充足。设计了适当的“信息沟”,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组织形式练习,促使学生能在充满竞争、体现个体努力和团体合作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教学风格新颖,教学效果好。

个案2:写作课

教学内容:中职教材商务英语写作第二册6单元 Questionnaires,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① Revision

通过提问复习有关调查问卷的定义;

② Presentation 观看录象,判断是什么类型的调查问卷,激发学习兴趣;

③ Listening

听录音,然后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答案;

④ Discussion 学生第二次听录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如何进行采访,全班一起分析个人采访的写作结构;

⑤ Dictation

以游戏Passing the Buck形式,进行听写,小组评价听写的结果后,学习课本的调查问卷范例;

⑥ Activity

根据新的情景,设计调查问卷后,小组代表将成果向全班报告;

Homework

要求学生完成以下网址的作业:http\\:eclass.com.cn

评价结果:A级,得分:87分。评语: 能设计恰当的引入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根据写作任务的要求,准确选择写作文体,剖析重点与要点。指导写作技巧,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写作任务。通过视、听、说、游戏、讨论、互相评价等多种活动与手段,使学生能在充满竞争、体现个体努力和团体合作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善于从教材中抽取有利于引发学生思维的切入点,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个案3:活动课

教学内容: Should Cars Be Limited in Guangzhou?

本课是辩论比赛,以学生已学课本内容相关的有关环境保护知识与词汇为基础,用表演型的口语技能练习的形式来进行,属于拓展性学习。

教学过程:

1. Leading in 教师先播放一段精彩的小汽车广告片引入后,邀请辩论赛主持人及辩论双方(各5人)上台就座,主持人由学生担任。

2. Debating

正、反双方代表均有机会有一次或多次发表意见的机会。他们的发言有理有据。教师根据辩论的情况适时给予启发和帮助。现场气氛活跃,台上的辨论有序热烈地进行,台下听众也积极参与。

3. Summing up 经过多个回合的辩论后,学生主持人邀请教师上台小结本次辩论活动情况。

评价结果:A级,得分:85分。评语:教师用自制的CAI播放的汽车广告引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的兴趣,以参与辩论的方式,使英语实践活动基于情景中执行任务的有效活动,所设计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及创造性思维。该辩论赛由学生来主持,改变了老师全程控制课堂的做法。本节略有不足的是参与辩论发言的人数只占学生总人数的30%。

个案4: 阅读课

教学内容:NSEFC Unit Four Wildlife Protection( Disappearing and Return)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Warming up 利用CIA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恐龙及其化石的图片,导出主题,并让学生接触生词species。

Reading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三个提干式问题。

Dot Dictation 以点听写的形式让学生捕抓文章细节。

Structure

通过分析段落大意和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学习。

Presentation 通过CIA课件展示麋鹿的图片和它的传奇故事,导出第二篇阅读文章及进行文化背景的介绍。

Reading 学生阅读The return of the Milu deer, 完成课本设计的练习。

⑦ Comparison 在Race, Reality, Return和 Reason方面对比两篇文章谈到的动物,让学生了解两种动物生存方面的异同。

⑧Discussion 通过讨论两种动物生存的结局(一种已经绝种,另一种通过人为的途径回归中国),从而得出只要人类爱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结论。

⑨ Games

利用CIA课件设计十个问题,每个问题链接一个答案,要求学生在十个问题中找出一个或数个问题,从答案中猜测所谈的是哪种动物。训练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捕抓最有效消息的能力。

⑩ Homework 教师布置上网查询资料的任务及写短文“The disappearing of Dodo”。

评价结果:A级,88分。教师能根据阅读材料的主题,通过设计图文并茂的引入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阅读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两篇文章所谈论的动物的对比帮助学生对材料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在最后阶段教师运用游戏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的检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利用材料不断输入文化背景知识和强调人类在爱护大自然、帮助自身可持续应做的努力,体现了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略有不足的是教师在上课的起始阶段推进较急促,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收取、整理信息。

以上是本课题小组使用所设计的评价表进行课堂评价的实录,在使用过程中大家觉得该评价表指示简明、方法易行、可操作性强,能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和改革评价的目的,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与探索,使之更完善、更科学。

主要参考文献

[1] 龚亚夫、罗少茜,《英语教学评估—— 行为表现评估和学生学习档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2] 张明祥,“课堂教学中的非规范评价”《课程.教材.教法》, 2003年第8期

[3] 李群,“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之我见”《教育与实践》2003年第9期

[4] 陈永娟,“英语教学的课堂活动----四个小组活动个案点评”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广州市教学研究》编辑部,200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