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1:52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例1

1、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因特网发展应该以市场为驱动,因为创新、拓展服务、广泛参与、降低价格等只有在市场主导的环境下才能实现。在一种受管制的行业中则无法实现,即使是在某些需要共同行为的领域,政府也应该尽可能鼓励产业界自我管理以及私营部门带头论文。

2、政府应该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买卖双方在通过因特网进行产品或者服务买卖并达成合法协议的过程中,尽可能将政府的参与或干预最小化。政府将严格控制对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商务活动制定新的以及不必要的规定,简化政府办事程序或者避免征收新的税收和关税。

3、为商业发展营造合适的环境。当政府必须参与时,政府参与的目标应该是支持和创造一种可以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那些需要政府干预的领域,政府的作用应是确保竞争、合同履行、保护知识产权和私有权利、防止假冒、增强透明度、增进商业贸易、促进争端的解决。

4、政府必须认清因特网的特性。因特网的优势和获得的巨大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其分散的本质(decentralizednature),以及其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bottom-upgovernance)。过去60年来为电信、无线电和电视行业建立的规范框架对因特网来讲可能并不适用。对现有的一些可能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应该重新进行审议、修改或者废止,以满足电子时代的新要求。

5、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应该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当今因特网本身就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网上交易的法律框架必须打破地区、国家和国际之间的界限,采取一致的管理原则。对因特网进行完全不同和多重管理只会阻碍自由贸易和全球商业发展。

美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

1、关税和税收。因特网上进行交易的产品或服务,都应该是无关税的,亦即不应该对电子商务征收新的税收。因为因特网是一种全球的媒介,所有的国家都应该从这种无壁垒贸易中受益。现有的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税收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一致,并且做到易于理解和管理。根据现有的税收原则,州和地方政府应该合作制定出统一的、简单的电子商务税收方法。

2、电子支付系统。在电子支付系统发展初期,迅速改变着的商业和技术环境,使得制定及时、合适的相关政策非常困难。因此,法规和规则不应当缺乏灵活性,不应当是高度约束性,否则会对电子商务发展造成潜在的伤害。近期而言,电子支付个案监测的做法是可取的方式。

3、电子商务通则。政府支持制定一套国际统一的贸易规范以促进电子商务。这种规范应该鼓励政府对电子合同的认可;鼓励国际普遍接受电子签名以及其他类似授权程序的规则;促进为国际贸易活动制定可替代的争端解决机制;制定可预测的根本原则,使权责明确;让电子注册的使用合理化、简单化。

4、保护知识产权。因特网上的商务活动经常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销售与认证。为此,政府将研究并征求公众对保护数据库方法的建议;促进全球共同努力,为相关专利提供有效的充分保护,建立能够决定专利要求效力的标准;在全球开展工作,以解决那些由于不同国家对因特网相关商标的不同处理方式而引起的争端;建立审议域名的分配制度,以创造更加竞争的、以市场为基础的体系,并力争造就因特网这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

5、隐私权。政府支持私营部门建立有效的、用户友好的以及自我规范的隐私管理体系的工作,这包括促进对个人隐私认知的机制、网上选择的应用、信息的公平获取与利用,以及争端的有效解决。对于那些不能完全由产业通过自身规范和技术独自解决的隐私权问题,政府将和产业以及有关各方共同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

6、安全。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必须是安全且可以信赖的。如果用户对他们网上的通讯安全不够信任,认为他们的数据不能避免被截取或者更改,那他们也就不会利用因特网来进行商务活动。政府正在与产业界合作,采取措施,促进这种市场驱动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并满足社会和用户对安全和可靠性的需要。

7、电信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全球电子商务依赖现代的、严密的全球电信网络,以及与之相连的信息的应用。然而,许多国家现有的电信政策正在阻碍先进数字网络的发展。美国将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以消除竞争、客户选择、低价格和更优服务的壁垒。

8、内容。政府鼓励产业界进行自我规范,采用有竞争性的内容评价体系,开发有效的、用户友好的技术工具(如过滤和封锁技术),从而使父母、教师以及其他人员能够阻挡不适当的内容触及儿童。

9、技术标准。互联网的技术标难以及其他相互作用的机制应该由市场而不是政府来决定。技术在快速变化,如果政府试图建立技术标准来管理互联网的话,将只能导致阻碍技术创新。

“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作为美国政府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性政策框架,反映了产业部门、消费群及网络界的广泛意见与要求,体现出联邦政府大力促进从业者与消费者参与电子商务的战略意图。这一框架自诞生之日起,一直是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的纲领性文件,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每年报告执行情况,提出政策调整与更新战略建议,并促进相关政策及战略的实施。

纵观“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所确定的原则与相关政策建议,不难看出美国正在以下几个方面,致力于电子商务在美国以及全球的发展:

1、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务模式,要求必须有良好市场环境。包括适宜的社会环境、竞争环境、管理和服务环境等。为此,政府强调市场化原则,主张发挥私营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鼓励私人投资,建立自律性产业规范与规则,尽量减少政府的干预。

2、创造适宜的制度环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需要适宜的制度环境。为此,政府必须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电子支付系统、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电信技术标准等。比如1998年10月,克休顿总统颁布了“因特网税收自由法案”,规定3年内免征因特网或因特网接入使用税;2000年6月,国会众议院通过“电子签名法”,使得电子签名与书面签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电子商务的全球化。因特网全球性开放的特点,使得建立网上国际贸易自由区的理想成为可能。为此,必须打破地区、国家和国际之间的界限,建立一套国际统一的贸易规范与法律框架。包括对电子合同的认可、接受电子签名以及其他类似授权程序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机制、制定权责明确的根本原则等等。为此,政府率先实施网上贸易免税政策,并主张和推动各国对网上贸易免征关税。1998年5月,克林顿总统亲赴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敦促各国支持美国关于电子商务完全永久免税的建议。尽管发展中国家存在种种担心,但132个成员国还是签署了《关于电子商务的宣言》,规定至少1年内免征互联网上所有贸易活动关税。

4、确立一致性原则。美国政府认为,对因特网采取完全不同和多重管理措施,只会阻碍自由贸易和全球商业发展。为此,依据“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所确定的原则与相关政策建议,美国大力促进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对其“柜架”的认同。事实上“框架”一出台就受到发达国家的普遍支持,成为商讨全球电子商务政策及法规问题的准则。1997年12月,欧盟与美国发表了有关电子商务的联合宣言,与美国就全球电子商务指导原则达成协议,承诺建立“无关税电子空间”;1998年5月,世贸组织132个成员国签署“关于电子商务的宣言”,随后OECD国家也接受了关税豁免建议,世贸组织也已认可这一原则,1999年2月,欧盟又提出建立一个旨在协调全球通讯,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国际的提议:1999年5月,美日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在关税、税收、隐私权、身份确认等方面确定了共同原则,强调了两个经济大国在电于商务方面进行磋商与合作的重要性,表明两国意欲通过他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联手制定电子商务全球框架,以保持和增强两国的领先地位。

5、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例2

论文摘要:从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关系入手,对二者协同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进行分析,指出协同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协同发展提出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协同发展;对策 一、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 第一,基础管理。在基础管理这种分层组织结构上,政府和企业面对的是同样的挑战:政府面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与企业响应快速多变的用户要求,同样需要增强组织的信息化灵敏度;政府提高办公和公共管理效率与企业提高商业管理效率,也都要求将信息化改造的重点放在业务管理流程的重组上。 第二,信息技术基础,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都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等来实现其功能。电子政务要求不仅要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同时要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民众、企业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电子商务也要求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与其合作者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都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三,系统安全,信息或数据在传输及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是政府与企业信息化设施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基础保障。电子政务中涉及国家机密敏感信息的,需要通过权限控制、防止非法用户侵入、信息加密传输、电子数字签名和网络防火墙等技术手段来保护其安全性;电子商务中的商业机密、支付信息、电子交易等敏感信息也需要上述技术手段来保护其安全性。 第四,服务理念,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都具有服务的“直接性”(减少中间环节的直接沟通)、“高效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交互性”(通过网络信息并得到反馈)和“透明性”(提高信息的透明度)等特点,同时都能降低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电子商务最终的归宿是生产者更直接贴近围绕消费者,为消费者服务,电子政务的目标也将是政府对群众的要求进行更快捷的反映,更直接地为人民服务。 二、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第一,电子政务的发展,拉动了国内信息产业的市场需求,带动了电子商务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它的拉动作用在于通过行政事务的网络化带动企业信息化以及家庭与社区的信息化,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电子政务的工程项目中,设备的添置、网络的构建、应用软件的开发,出让不涉及党政机密的集成开发与增值服务权利的部分政府信息资源都会给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定单,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带来难得的机遇。 第二,政府网络采购将诱导企业信息化,促进电子商务的复苏,政府信息公开将推进信息咨询与服务的发展。政府作为大型的采购者,通过在网上采购计划,可以用低价在网上采购大量的用品,节省交易过程和产品定价过程中的费用开支,带动企业网上采购,同时由于政府的信誉度高,网上采购能为解决网络在线交易的信誉问题提供一种最好的方案;企业通过政府网站进行投标,降低采购成本,获得采购主动权,优化存货管理,保证采购质量。政府网络采购是政府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活动,如果企业要进入政府网上采购体系,就必须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第三,电子政务对企业的监督和服务作用。通过电子政务,国家金融证券管理部门可实现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网上监管,减少并防范企业的舞弊行为,维护金融证券市场的秩序;银行可实现对贷款企业的网上监管;国家可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控,最大程度地保护国有资产。同时,政府是公共部门,政府的职责是服务于企业,企业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要求政府要搞好电子政务才能服务于社会和企业。 第四,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相互保障和推动。在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决策模型中,需要全方位考虑政府的最新政策和规定,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可自动获取电子政务中的最新政策数据,并及时将政策的变动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反映出来,保证了企业决策的适时性和现实性。实现电子商务系统与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后,企业电子商务客户管理系统自动从电子政务中获得实时的客户资信情况,在企业交易时,设立预警线自动报警,从而降低了企业交易风险。 第五,在技术和建设流程上,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互相促进。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都包括网络安全技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例3

1引言

行败是指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不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从事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或非法地富裕起来。[1]行败是制约政府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和影响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治理的好环,关系到政府能否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打造一个服务型政府。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行败及其治理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电子政务为公共部门中的行政管理者的腐败行为提供了更便捷和隐秘的方式。另一方面,政府如何利用好电子政务的优势,减少人为操作而产生的腐败空间,成为一个治理腐败的一条有效途径。

2信息时代行败的新特点

2.1网络腐败日益猖獗。

近年来,行败分子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实施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腐败的案件逐渐增多。计算机及网络上的腐败行为,在高科技的护卫下,频频得手。利用网络腐败已成为一个新的犯罪增长点。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普及程度越高,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腐败的危害性也越大。这类腐败案件已从政府、金融、证券等领域,向邮政、电信等领域蔓延。从近几年高科技腐败案件的查处情况来看,腐败分子大多是熟悉和掌握网络技术的中青年领导干部,且犯罪数额巨大。

2.2腐败行为具有高隐蔽性。

计算机系统的智能性、技术性特点,国际互联网的开放性、不确定性、超时空性等特点,使得腐败行为快捷、隐蔽。腐败分子可以利用内部管理漏洞和安全防范技术缺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完成腐败行为的全过程。腐败分子可以直接利用电脑及网络而无需与人打交道达到行贿或受贿的目的,还可以不动声色地运用技术手段轻易地抹掉交易的痕迹。

2.3赃款转移智能化。

电子货币的研制和开发,使腐败分子转移赃款和处理黑钱更加容易。电子货币是计算机系统中代表一定资金的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的财产形式,改动这些电脑数据就会导致以电子货币形式存在的资金所有权的转移。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其对象是特定的电子货币。腐败分子将大量现金存入国际金融体系,易于被人觉察,而电子货币的数据资料存储在电磁介质上,人眼根本无法直接看见。腐败分子只需要敲几下键盘或点几下鼠标,就会把存款在全球联网的银行周游一遍。而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记录也容易被修改和删除,腐败分子作案后可以轻松快捷地毁灭罪证,导致侦查取证非常艰难。

3电子政务在预防和治理行败中的优势

治理腐败一直是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之一,电子政务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成为政府反腐手段的一大趋势,相对于传统的反腐手段和途径,具有以下优势:

3.1可扩大腐败治理的参与主体,提高腐败行为的发现率。

举报是公众参与治理腐败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取腐败案件线索的重要渠道。最高人民检察院2006年的统计数表明:80%职务犯罪案件,都是通过发案单位的控告和人民群众的举报发现的。在传统政务条件下,由于工作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来信、来访、电话、传真等举报方式时效性差、成本高,而且很可能造成泄密。与之相比,网络举报则有时效性强、成本低、安全度高等明显的优势。只要有网络端口,举报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鼠标点击完成举报,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举报部门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收到举报信息,既安全又快捷。[2]比如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网的“网上检务接待厅”设有网上举报办案系统,举报人可以安全、高效地在互联网上对职务犯罪或者二分院检察官办案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举报。而且,举报人能通过专项密码查询到对举报查办的进展情况,还可以在网上同检察院举报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再比如上海市人民检查院开通了上海检察机关举报网站,举报人可以在他认为方便、安全的地方和时间内,通过网络对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行为进行举报,还可以在网上约见检察官,并且“跟踪”受理结果。

3.2可优化政府运行结构,缩小腐败发生的空间。

权力腐败是腐败发生的一个重要前提。而权力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结构失衡而产生个人专断。因此要防止权力腐败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适当的授权与分权来还权于民。电子政务能够通过促进公共权力的适度分散来降低集权度,从而不断优化权力运行结构。电子政务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构建虚拟的政府组织形态,冲击着传统政务条件下的“权力等级链”,使“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不断扁平化。[3]管理幅度的扩大与管理层次的缩减,使得权力重心开始向下转移,有利于缩短上下级的距离,密切上下级的关系,使信息纵向流通加快。电子政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了操作执行层和高层决策层的直接沟通,使得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界限分割变得日益模糊,这样一来,中间管理层大幅缩减甚至消失,从而大大压制了原本容易产生腐败的中间层管理人员的数量以及他们所掌握的自由裁量权。电子政务导致公共管理层次的减少,意味着管理环节的减少,也就意味着发生在权力运行过程之中的寻租机会的减少,这就有利于缩小腐败发生的空间,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3.3可增强政务透明度,产生“鱼缸效应”。

现行反腐倡廉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就在于政府某些部门、某些领导暗箱操作,网络是开放、透明度极强的“虚拟空间”,为政府机构增强自身工作的透明度和程序的合法化,提供了一个直观、透明、公开的有效载体。政府的各级部门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这一优势,一方面在网络上开设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及时向公众各类治理腐败的政策、法规、文件、通告以及重大决定等,让公众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及时、清楚、准确地了解到各级政府的治理腐败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直接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依“法”反腐倡廉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可以向受教育者提供集声音、文字、图像、数据为一体的,更为丰富、生动、直观的反腐倡廉多媒体课件,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宣扬勤政廉政先进典型,剖析违法乱纪典型案件,达到弘扬正义、鞭挞卫恶、震慑违法乱纪者的目的。这样就能够形成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到每个公众,人人反对腐败、人人痛斥腐败、人人打击腐败的文化氛围,促使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重要部门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党政“一把手”,不断加强理论修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切实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4电子政务对行败治理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所叙的电子政务所具有的优势,可看出利用其治理腐败是一条有效途径。政府今后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打击腐败分子,建设一个廉政政府。

4.1建设政府办公平台,促进政府政务公开,防止“暗箱操作”。

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是预防腐败的重要前提。政府办公平台具有公平性与便利性,它是为公众提供网上办事的窗口,提供统一的办事标准,实现公众足不出户完成与政府各部门的办事程序,实现政府职能网上进行,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资讯互通及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建立和完善公平、便利的政府办公平台,将保证任何公民都享有获得政府提供平等服务的权利,保证政府部门工作按公平、客观的标准开展,从而减少官僚作风,防止“暗箱”操作,避免“朝中有人好办事”、“走后门”、“拉关系”等不正之风,保证政府行政的公平与高效,减少权力“寻租”的可能性,缩小腐败滋生的渠道。

4.2开辟多元化的政府与公众网上沟通渠道,共同治理腐败。

网络的最大特点在于方便有效的交互特性,公众可以通过网络举报,与政府共同治理腐败。江苏省查办的郑大水案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2005年1月,有人网上举报原苏州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处原副处长郑大水在政府采购中收受贿赂。检察院收到举报线索后,在举报线索的回复栏留言,要求举报人提供关键信息。两天之内,检察机关和举报人交流了30余次,基本掌握了郑大水的犯罪事实,一举突破了案件。[4]

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强调:“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页、专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今后,政府还应开辟和创新更多与公众互动的网络渠道,广泛收集社会公众对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反应,更多地关注来自网上的建议和批评,了解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热点问题,汇总这方面的情况,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汇报,充分发挥电子政务治理腐败的作用。今后,政府还可开通工作QQ举报和手机短信举报,拓宽反腐渠道。

4.3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反腐倡廉教育,扩大反腐败治理的影响。

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任建明认为,网络具有信息传递迅速、信息量大、受众面广等特点,并且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在廉洁教育的推广上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通过网络公开腐败案例具有强烈的警示震慑作用。5互联网的优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更为广泛的、具有参与性质的反腐倡廉教育。例如有的纪委监察部门建立了廉政教育网,开辟了预防新闻、预防对策、警示参考、预防服务、预防论坛等多个频道,每个频道又设立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栏目,进行政策法规和案件聚焦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这些网站采取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形式,不断增加信息量和加快更新频率,使网民们在日常的浏览中接受到更多的廉政教育信息。有的网站还开展了廉洁从政知识网上竞赛活动,既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又扩大了覆盖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4拓宽监督渠道,加大监督力度,预防职务犯罪。

缺乏有效的监督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原因。要进行有效的监督,除了制订相应的制度之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手段,而电子政务正好起到了一种难以替代的作用。除了可以通过信息公开等方式进行民主监督之外,还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督。实施电子政务后,政府部门可以委托有关科研院所开发一套关于监督领导干部的软件,使监督部门可以随时查看政府部门的各种信息库,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情况,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预防和事中阻止。利用这套软件,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都会被完整的记录,这些记录真实地反映了政府工作人员处理业务的过程和结果。监督部门通过实时地查看操作记录,从而可实时地跟踪工作人员的行为轨迹,一旦他们有违规的地方,可以及时发现。这样可以让腐败行为在发生之初或中间被发现和制止,从而避免腐败行为造成重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3

[2]王寿亭.探索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新思路[J].求是,2003.8

[3]李卫东,徐晓林.电子政务:治理腐败的有效手段[J].网络与信息化,2004.11

[4]叶怀贯.信息技术反腐的功能分析和制度安排[J].信息化建设,2005.1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例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也给传统政府的管理模式带来一场革命。但由于电子政务是一种新生事物,其技术理性与技术要求远远超出了政府管理的现实情况,这使得电子政务在建设的过程中凸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正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电子政务的涵义及建设电子政务意义

(一)电子政务的涵义

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而狭义的政务则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将采用狭义的政务概念。根据上述的狭义电子政务定义,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结合。

(二)建设电子政务的意义

1.能够降低办公费用,提高工作效率。电子政务可以从多方面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如众所周知,政府每年用在文件印刷的费用是巨大的。如果这些文件在内部网站上可以查到,那么就不必花太多的钱在纸上,这样又可以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随着政府采用数字系统,软件将改造政府的工作方式,从而节约成本。

2.可以更高效地给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电子政务通过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全面信息共享等工作进程,从而营造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的电子化虚拟机关,实现广泛范围意义的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人们各种不同的针对个性的服务选择。电子政务能够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扩大对外交往的渠道,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这样就有利于政务公开,人民群众随时可以详细地知晓政府政务,从而有助于减少政府及其官员腐败,化解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电子政务在实现“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通常是一国内最大的“企业”,如果它带头使用技术,就会自动地提高本国的技术技能,并推动全国转移到信息市场去。政府靠行政命令或提供诱因能带动所有跟它合作业务的公司。从而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工业化、现代化。

4.提高政府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政府信息化可使政府运用所获取和掌握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诸领域的准确可靠的信息,对制定正确的决策,做出理性与科学的判断,采取有针对性和见实效的行为,进而提高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水准和质量。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不少误区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些都是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改进的结果。

(二)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发展电子政务任务十分紧迫

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我国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世界主要经济技术大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家庭上网密切融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水平大大提高,初步形成信息社会的雏形。而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电子政务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尚属空白,应用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探索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与主要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发展电子政务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北航副校长怀进鹏指出: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也指出,电子政务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合,否则即使投入再多的资金,也不过是多了一张漂亮的皮毛而已,这样的电子政务最终只能沦为信息孤岛。综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制定了相应的政府电子政务规划。

(四)电子政务立法严重滞后

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政务应用的法律规定,如英国政府了《政府现代化白皮书》,加拿大政府《利用新技术更新政府服务规划》。各国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政府电子政务。如英国在内阁办公室成立信息中心,美国成立了信息技术理事会。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的法律效力等方面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使公文和通知的传送仍然以书面的为最权威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解决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观念,强化信息网络意识

政府部门应尽快建设政府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地向公众开放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以现代化手段指导政府行政。为此各级政府信息化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各方关系,从技术部门、科研院所聘请专家组成政府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实行建设的规范化。另外,政府公务员特别是管理者领导者,要强化网络意识,不仅要把电子政府当作“一种新技术形式”来看待,更要把它当作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来实践,这样才能使先进的技术为现代的政府服务。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吸收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就我国目前实际,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要有政府公务员以提高其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工作都是技术等硬件的配合。为此,要健全、完善政府专网建设,加快建设宽带、高速的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政府专网。实现互联网产业化运作,吸引私人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保障电子政务得以真正实现的重要因素。这样既可以减轻政府部门的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

各级政府要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以此为契机,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对传统的政府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所进行的彻底变革。同时借鉴电子政务成熟国家的成功经验,多引进、介绍、学习国际社会的最新研究成果。

(三)加强政府统一规划与领导,注重信息资源整合

在国务院中建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可以采取“总体统筹、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等管理工作,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全国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提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切勿造成信息的“条块分割”;注重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打破各级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对一些拟开工建设的电子政务工程要纳入到全国性规划中,对已投入使用和在建的电子政务应逐渐过渡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之下,建成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

(四)建立电子政务的法制和法律环境

作为电子政务的基石,对电子政务进行相关的立法已势在必行。从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现状来看,目前还没有电子政务整体立法。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法必须有法可依,立法的滞后或不完善必将严重影响和制约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因此,电子政务的整体立法必不可缺。从目前来看,与电子政务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有必要适当加快。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电子文件法、电子签名法、电子版权法、数据保护法、电子身份证法、信息资源的管理传递交换条例等;而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加快研究和制定与电子签名有关的立法和法规。除此之外,由于电子政务与互联网有密切的联系,而目前已有的法规尚不够健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利用互联网从事犯罪活动日前猖獗,这势必影响到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而我国目前针对计算机违法犯罪的处罚条款还分散于《刑法》、《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件》等法律、法规中;它们还不够系统、全面,其具体操作也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网络安全,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专用的法律——《网络刑法》,旨在为打击计算机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也为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四、结语

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加快电子化政务建设无疑会成为它摧城拔寨的利器,但是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篇幅有限,作者能力不足、见识有限,只能粗略地论述以下问题,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和看法,有待更多的学者、专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杨世运.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1,(4).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例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也给传统政府的管理模式带来一场革命。但由于电子政务是一种新生事物,其技术理性与技术要求远远超出了政府管理的现实情况,这使得电子政务在建设的过程中凸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正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电子政务的涵义及建设电子政务意义

(一)电子政务的涵义

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而狭义的政务则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将采用狭义的政务概念。根据上述的狭义电子政务定义,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结合。

(二)建设电子政务的意义

1.能够降低办公费用,提高工作效率。电子政务可以从多方面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如众所周知,政府每年用在文件印刷的费用是巨大的。如果这些文件在内部网站上可以查到,那么就不必花太多的钱在纸上,这样又可以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随着政府采用数字系统,软件将改造政府的工作方式,从而节约成本。

2.可以更高效地给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电子政务通过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全面信息共享等工作进程,从而营造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的电子化虚拟机关,实现广泛范围意义的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人们各种不同的针对个性的服务选择。电子政务能够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扩大对外交往的渠道,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这样就有利于政务公开,人民群众随时可以详细地知晓政府政务,从而有助于减少政府及其官员腐败,化解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电子政务在实现“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通常是一国内最大的“企业”,如果它带头使用技术,就会自动地提高本国的技术技能,并推动全国转移到信息市场去。政府靠行政命令或提供诱因能带动所有跟它合作业务的公司。从而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工业化、现代化。

4.提高政府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政府信息化可使政府运用所获取和掌握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诸领域的准确可靠的信息,对制定正确的决策,做出理性与科学的判断,采取有针对性和见实效的行为,进而提高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水准和质量。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不少误区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些都是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改进的结果。

(二)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发展电子政务任务十分紧迫

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我国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世界主要经济技术大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家庭上网密切融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水平大大提高,初步形成信息社会的雏形。而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电子政务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尚属空白,应用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探索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与主要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发展电子政务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北航副校长怀进鹏指出: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也指出,电子政务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合,否则即使投入再多的资金,也不过是多了一张漂亮的皮毛而已,这样的电子政务最终只能沦为信息孤岛。综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制定了相应的政府电子政务规划。

(四)电子政务立法严重滞后

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政务应用的法律规定,如英国政府了《政府现代化白皮书》,加拿大政府《利用新技术更新政府服务规划》。各国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政府电子政务。如英国在内阁办公室成立信息中心,美国成立了信息技术理事会。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的法律效力等方面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使公文和通知的传送仍然以书面的为最权威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解决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观念,强化信息网络意识

政府部门应尽快建设政府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地向公众开放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以现代化手段指导政府行政。为此各级政府信息化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各方关系,从技术部门、科研院所聘请专家组成政府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实行建设的规范化。另外,政府公务员特别是管理者领导者,要强化网络意识,不仅要把电子政府当作“一种新技术形式”来看待,更要把它当作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来实践,这样才能使先进的技术为现代的政府服务。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吸收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就我国目前实际,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要有政府公务员以提高其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工作都是技术等硬件的配合。为此,要健全、完善政府专网建设,加快建设宽带、高速的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政府专网。实现互联网产业化运作,吸引私人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保障电子政务得以真正实现的重要因素。这样既可以减轻政府部门的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

各级政府要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以此为契机,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对传统的政府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所进行的彻底变革。同时借鉴电子政务成熟国家的成功经验,多引进、介绍、学习国际社会的最新研究成果。

(三)加强政府统一规划与领导,注重信息资源整合

在国务院中建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可以采取“总体统筹、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等管理工作,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全国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提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切勿造成信息的“条块分割”;注重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打破各级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对一些拟开工建设的电子政务工程要纳入到全国性规划中,对已投入使用和在建的电子政务应逐渐过渡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之下,建成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

(四)建立电子政务的法制和法律环境

作为电子政务的基石,对电子政务进行相关的立法已势在必行。从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现状来看,目前还没有电子政务整体立法。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法必须有法可依,立法的滞后或不完善必将严重影响和制约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因此,电子政务的整体立法必不可缺。从目前来看,与电子政务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有必要适当加快。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电子文件法、电子签名法、电子版权法、数据保护法、电子身份证法、信息资源的管理传递交换条例等;而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加快研究和制定与电子签名有关的立法和法规。除此之外,由于电子政务与互联网有密切的联系,而目前已有的法规尚不够健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利用互联网从事犯罪活动日前猖獗,这势必影响到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而我国目前针对计算机违法犯罪的处罚条款还分散于《刑法》、《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件》等法律、法规中;它们还不够系统、全面,其具体操作也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网络安全,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专用的法律——《网络刑法》,旨在为打击计算机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也为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四、结语

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加快电子化政务建设无疑会成为它摧城拔寨的利器,但是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篇幅有限,作者能力不足、见识有限,只能粗略地论述以下问题,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和看法,有待更多的学者、专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杨世运.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1,(4).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例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也给传统政府的管理模式带来一场革命。但由于电子政务是一种新生事物,其技术理性与技术要求远远超出了政府管理的现实情况,这使得电子政务在建设的过程中凸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正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电子政务的涵义及建设电子政务意义

(一)电子政务的涵义

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而狭义的政务则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将采用狭义的政务概念。根据上述的狭义电子政务定义,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结合。

(二)建设电子政务的意义

1.能够降低办公费用,提高工作效率。电子政务可以从多方面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如众所周知,政府每年用在文件印刷的费用是巨大的。如果这些文件在内部网站上可以查到,那么就不必花太多的钱在纸上,这样又可以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随着政府采用数字系统,软件将改造政府的工作方式,从而节约成本。

2.可以更高效地给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电子政务通过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全面信息共享等工作进程,从而营造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的电子化虚拟机关,实现广泛范围意义的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人们各种不同的针对个性的服务选择。电子政务能够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扩大对外交往的渠道,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这样就有利于政务公开,人民群众随时可以详细地知晓政府政务,从而有助于减少政府及其官员腐败,化解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电子政务在实现“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通常是一国内最大的“企业”,如果它带头使用技术,就会自动地提高本国的技术技能,并推动全国转移到信息市场去。政府靠行政命令或提供诱因能带动所有跟它合作业务的公司。从而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工业化、现代化。

4.提高政府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政府信息化可使政府运用所获取和掌握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诸领域的准确可靠的信息,对制定正确的决策,做出理性与科学的判断,采取有针对性和见实效的行为,进而提高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水准和质量。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不少误区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些都是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改进的结果。

(二)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发展电子政务任务十分紧迫

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我国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世界主要经济技术大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家庭上网密切融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水平大大提高,初步形成信息社会的雏形。而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电子政务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尚属空白,应用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探索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与主要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发展电子政务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北航副校长怀进鹏指出: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也指出,电子政务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合,否则即使投入再多的资金,也不过是多了一张漂亮的皮毛而已,这样的电子政务最终只能沦为信息孤岛。综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制定了相应的政府电子政务规划。

(四)电子政务立法严重滞后

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政务应用的法律规定,如英国政府了《政府现代化白皮书》,加拿大政府《利用新技术更新政府服务规划》。各国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政府电子政务。如英国在内阁办公室成立信息中心,美国成立了信息技术理事会。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的法律效力等方面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使公文和通知的传送仍然以书面的为最权威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三、解决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观念,强化信息网络意识

政府部门应尽快建设政府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地向公众开放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以现代化手段指导政府行政。为此各级政府信息化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各方关系,从技术部门、科研院所聘请专家组成政府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实行建设的规范化。另外,政府公务员特别是管理者领导者,要强化网络意识,不仅要把电子政府当作“一种新技术形式”来看待,更要把它当作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来实践,这样才能使先进的技术为现代的政府服务。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吸收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就我国目前实际,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要有政府公务员以提高其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工作都是技术等硬件的配合。为此,要健全、完善政府专网建设,加快建设宽带、高速的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政府专网。实现互联网产业化运作,吸引私人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保障电子政务得以真正实现的重要因素。这样既可以减轻政府部门的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

各级政府要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以此为契机,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对传统的政府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所进行的彻底变革。同时借鉴电子政务成熟国家的成功经验,多引进、介绍、学习国际社会的最新研究成果。

(三)加强政府统一规划与领导,注重信息资源整合

在国务院中建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可以采取“总体统筹、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等管理工作,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全国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提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切勿造成信息的“条块分割”;注重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打破各级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对一些拟开工建设的电子政务工程要纳入到全国性规划中,对已投入使用和在建的电子政务应逐渐过渡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之下,建成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

(四)建立电子政务的法制和法律环境

作为电子政务的基石,对电子政务进行相关的立法已势在必行。从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现状来看,目前还没有电子政务整体立法。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法必须有法可依,立法的滞后或不完善必将严重影响和制约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因此,电子政务的整体立法必不可缺。从目前来看,与电子政务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有必要适当加快。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电子文件法、电子签名法、电子版权法、数据保护法、电子身份证法、信息资源的管理传递交换条例等;而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加快研究和制定与电子签名有关的立法和法规。除此之外,由于电子政务与互联网有密切的联系,而目前已有的法规尚不够健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利用互联网从事犯罪活动日前猖獗,这势必影响到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而我国目前针对计算机违法犯罪的处罚条款还分散于《刑法》、《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件》等法律、法规中;它们还不够系统、全面,其具体操作也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网络安全,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专用的法律——《网络刑法》,旨在为打击计算机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也为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四、结语

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加快电子化政务建设无疑会成为它摧城拔寨的利器,但是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篇幅有限,作者能力不足、见识有限,只能粗略地论述以下问题,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和看法,有待更多的学者、专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杨世运.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1,(4).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例7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的变革。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权威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资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另外,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业界专家认为当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这将吸引众多的IT企业群雄争霸。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三)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和公开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发展阶段,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国在近期内将会陆续推出包括《电子政务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法》、《电子投票法》等相关法律,以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

(四)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北京、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内蒙古、青海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

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未来几年,笔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二)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三)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2004年,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厂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已有法可依。

(四)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件。

参考文献: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

1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目标提出来的。1993年底,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1999年1月,由我国40多家部委(局、办)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旨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为社会服务的公众信息资源汇集和应用上网。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政府站点迅速增加,网页内容日益丰富,在政策传递、网上服务等电子政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如地方政府通过互联网政务通告,提供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电话,提供各种办事程序以及问题解答;进行在线“一站式”服务;外经贸部门通过互联网办理进出口资格申请,申报出口退税,三资企业审批;人事部门进行网上公务员考试录用,劳动人事政策公开;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公开征集公众对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等。

地方政府建设数字城市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城市或数码港的概念。有些地方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电子政务的时间表,如北京提出截止到2006年年底将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2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政府自身的问题

2.1.1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

从公务员的文化水平来看,经过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近1.7万名公务员中,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的占65%。但地方政府500万公务员中,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的仅有10%,约有20%的公务员不会操作计算机。面对电子政务的潮流,许多公务员在心理上必然会恐惧害怕,产生抵触情绪,而不能从心理上积极学习,以适应政府信息化的历史潮流,结果使得很多昂贵的设置成为装点门面的饰物。

2.1.2电子政务的规划和标准缺乏统一性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同时,缺乏规范和标准也使得信息流通不畅,资源无法共享和信息孤岛,影响了跨部门、跨区域共性业务的处理和政府的有效监管。

2.1.3长期形成的信息分割不利于电子政务的发展

信息垄断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特权和利益,因此,不同单位之间为了保证自己的部门利益,往往限制信息交流。要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就要从信息如何广泛共享和深层次挖掘入手,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用,这就必须突破传统政务模式下的信息分割的不利局面,加快信息本身的整合和共享。

2.2公众的参与问题

“顾客导向”的现代公共行政理念,要求政府管理要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为目标。政务电子化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程度并不令人满意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缺乏。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是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电脑对于广大的老百姓尤其是中西部的老百姓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政务信息化更无从谈起。二是硬件及网络设备的匮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3,电脑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还是难以负担的奢侈品。因此,硬件和网络设备的缺乏成为了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2.3网络技术的问题

2.3.1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目前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火灾等自然灾害、硬件故障、严重误操作、数据泄露、盗用、伪造、假冒、故意对数据或程序破坏、病毒、错误指向、黑客、特洛伊木马、搭线窃听等。一旦网络受到攻击,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全部瘫痪时,整个社会将陷入危机。国家机密难保,致使某些部门不敢使用互联网。

2.3.2网络对人的情感的忽视

电子政务的一大特点是虚拟性,这是由互联网的特点所决定的。政府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子政务的活动中,往往会使人际关系淡化,政府工作人员和公众似乎面对的只是电脑,而常常忘记他们也是和人进行交往。例如时下兴起的在城市公共场所安装的“电子眼”监控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交通,降低了犯罪率,但这种“倒洗脚水也将孩子一块儿泼出”的做法也对公民的隐私权和其他方面的权利造成了严重侵犯,其对人性化和人本管理的背离也是显而易见的。

3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政府自身问题的应对方法

3.1.1提高公务员素质

推行任何改革,思想解放是关键。应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转变观念,从而在思想上接受这场变革,进而在行动上积极应对这种变革。

要加大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使得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以适应全新的信息社会工作环境,并且要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考核纳入公务员综合考核范围之内。

3.1.2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避免重复建设

作为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电子政务建设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政党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协调。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

虽然可以在电子政务的其他方面(如硬件平台应用软件的选择上)可以搞市场经济,由各厂商自由开发、公平竞争,但是在技术标准的问题上必须搞“计划经济”,由国家同一制定。技术标准确立的越早,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就越能尽早走上快车道,因此也就能尽早避免将来因标准混乱而导致的被动局面。

3.1.3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据统计政府掌握了社会信息资源的80%,提高社会信息的价值,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关键。然而,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把信息看成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要实现信息共享,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信息资源,在原来离散、孤立的信息技术平台上构造一个开放的统一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最广泛的交换,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策略

3.2.1借鉴美国ESD系统

美国利用专门的电子服务传播系统(ESD)解决了互联网传播的问题,即提供网络接入数据库的途径,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网络商业交易以及提供信息基本构架,使得无论在任何地方,政府都可以顺利接入并向公众提供有效信息,这种传播系统使美国政府回复公众的询问速度比10年前提高了数倍。公众还可以运用互联网与政府官员进行交流,下载正式表格以及了解其它重要政府信息等。这既改善了公共服务,又不会提高整体费用。我国可以借鉴电子服务传播系统的做法,尽可能使信息在公众和政府间有效流通,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

3.2.2考虑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提供方便

各级政府可以考虑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参与政务提供计算机设备和免费服务。公众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计算机设备,浏览政务信息、与政府对话。不过,要有技术支持,使得电子政务服务大厅的计算机设备以及网络设置只能被用于电子政务建设,而不能用于其他事项。

3.2.3开发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银行的发展经验,开发出类似于ATM的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公众只需带上自己的服务卡,便可以在遍布于大街小巷的任何一台智能终端上开展,如查询政府的政策法规,在线报税与纳税,甚至可以与政府部门进行在线的视频交流,省去了许多奔波于政府各部门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尊严和政府的形象。

3.2.4扩展电话功能至电子政务应用

鉴于我国目前电话普及率比较高而网络发展不足的现状,可以考虑开发集成于电话之上的电子政务集成终端,利用电话拨号而不必负担昂贵的成本就能轻松方便地实现实时(如附图)。具体过程:拨号进入政府的政务服务智能服务器,连通服务器和个人终端;语音提示和显示屏提示,进入政务类型受理界面;选择服务类型,显示屏输出处理结果。

3.3网络技术本身局限性的矫正方法

3.3.1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

(1)加强对公务员的安全技术教育,树立网络安全观念。网络的开放性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一旦其网络遭到恶意攻击,很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因此,加强公务员的网络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之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并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技能,不仅是对公务员自身素质的一大要求,也是应对网络安全的关键。

(2)鼓励民族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好技术的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作为一个先进复杂的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以提高政务运转的效率,并增强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从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关键技术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在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采用这些国家的技术和产品,而从我国的国家和民族利益来看,又要尽量避免在关键要害部门受制于人。

鉴于安全问题,在构建电子政务系统过程必须要处理好技术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首先,对于核心应用系统和关键政务环节,必须确保在各类实施方案中的技术自主性。其次,对于核心层外部,但又与其他外部信息系统存在一定可监控隔绝层的层次,可以尽量采用先进技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实际上在整个电子政务系统中,位于此层次的应用系统也是承载信息最多,工作模型和处理流程最复杂的。由于此层应用系统不直接与外部信息系统相接,并能在一定的安全监控体系中运行,因此,不必单纯从技术自主的角度考虑放弃某些先进的技术。最后,对于直接与外部信息系统相联的部分,也要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加以考虑。对于其中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在其中的核心部分(如核心加密算法)确保技术自主,对于其余部分,由于所承载的信息基本都属于非关键信息,可以考虑与其他信息系统接口保持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甚至软件体系的一致性。

3.3.2关于网络对人的情感及价值忽略问题的应对方法

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改进和普及多用途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MIME),使政府公务员与公众之间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视进行交流与沟通,促其将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融为一体;二是采用如专题调研、座谈讨论、听证会、新闻会等形式,促使政府公务员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消除相互之间的情感隔阂,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信任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辉,朱慧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障碍与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3(4)

2称朝晖.INTERNET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图书馆,1996(6)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

1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目标提出来的。1993年底,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1999年1月,由我国40多家部委(局、办)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旨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为社会服务的公众信息资源汇集和应用上网。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政府站点迅速增加,网页内容日益丰富,在政策传递、网上服务等电子政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如地方政府通过互联网政务通告,提供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电话,提供各种办事程序以及问题解答;进行在线“一站式”服务;外经贸部门通过互联网办理进出口资格申请,申报出口退税,三资企业审批;人事部门进行网上公务员考试录用,劳动人事政策公开;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公开征集公众对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等。

地方政府建设数字城市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城市或数码港的概念。有些地方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电子政务的时间表,如北京提出截止到2006年年底将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2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政府自身的问题

2.1.1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

从公务员的文化水平来看,经过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近1.7万名公务员中,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的占65%。但地方政府500万公务员中,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的仅有10%,约有20%的公务员不会操作计算机。面对电子政务的潮流,许多公务员在心理上必然会恐惧害怕,产生抵触情绪,而不能从心理上积极学习,以适应政府信息化的历史潮流,结果使得很多昂贵的设置成为装点门面的饰物。

2.1.2电子政务的规划和标准缺乏统一性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同时,缺乏规范和标准也使得信息流通不畅,资源无法共享和信息孤岛,影响了跨部门、跨区域共性业务的处理和政府的有效监管。

2.1.3长期形成的信息分割不利于电子政务的发展

信息垄断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特权和利益,因此,不同单位之间为了保证自己的部门利益,往往限制信息交流。要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就要从信息如何广泛共享和深层次挖掘入手,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用,这就必须突破传统政务模式下的信息分割的不利局面,加快信息本身的整合和共享。

2.2公众的参与问题

“顾客导向”的现代公共行政理念,要求政府管理要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为目标。政务电子化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程度并不令人满意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缺乏。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是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电脑对于广大的老百姓尤其是中西部的老百姓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政务信息化更无从谈起。二是硬件及网络设备的匮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3,电脑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还是难以负担的奢侈品。因此,硬件和网络设备的缺乏成为了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2.3网络技术的问题

2.3.1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目前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火灾等自然灾害、硬件故障、严重误操作、数据泄露、盗用、伪造、假冒、故意对数据或程序破坏、病毒、错误指向、黑客、特洛伊木马、搭线窃听等。一旦网络受到攻击,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全部瘫痪时,整个社会将陷入危机。国家机密难保,致使某些部门不敢使用互联网。

2.3.2网络对人的情感的忽视

电子政务的一大特点是虚拟性,这是由互联网的特点所决定的。政府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子政务的活动中,往往会使人际关系淡化,政府工作人员和公众似乎面对的只是电脑,而常常忘记他们也是和人进行交往。例如时下兴起的在城市公共场所安装的“电子眼”监控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交通,降低了犯罪率,但这种“倒洗脚水也将孩子一块儿泼出”的做法也对公民的隐私权和其他方面的权利造成了严重侵犯,其对人性化和人本管理的背离也是显而易见的。

3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政府自身问题的应对方法

3.1.1提高公务员素质

推行任何改革,思想解放是关键。应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转变观念,从而在思想上接受这场变革,进而在行动上积极应对这种变革。

要加大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使得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以适应全新的信息社会工作环境,并且要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考核纳入公务员综合考核范围之内。

3.1.2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避免重复建设

作为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电子政务建设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政党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协调。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

虽然可以在电子政务的其他方面(如硬件平台应用软件的选择上)可以搞市场经济,由各厂商自由开发、公平竞争,但是在技术标准的问题上必须搞“计划经济”,由国家同一制定。技术标准确立的越早,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就越能尽早走上快车道,因此也就能尽早避免将来因标准混乱而导致的被动局面。

3.1.3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据统计政府掌握了社会信息资源的80%,提高社会信息的价值,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关键。然而,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把信息看成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要实现信息共享,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信息资源,在原来离散、孤立的信息技术平台上构造一个开放的统一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最广泛的交换,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策略

3.2.1借鉴美国ESD系统

美国利用专门的电子服务传播系统(ESD)解决了互联网传播的问题,即提供网络接入数据库的途径,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网络商业交易以及提供信息基本构架,使得无论在任何地方,政府都可以顺利接入并向公众提供有效信息,这种传播系统使美国政府回复公众的询问速度比10年前提高了数倍。公众还可以运用互联网与政府官员进行交流,下载正式表格以及了解其它重要政府信息等。这既改善了公共服务,又不会提高整体费用。我国可以借鉴电子服务传播系统的做法,尽可能使信息在公众和政府间有效流通,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

3.2.2考虑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提供方便

各级政府可以考虑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参与政务提供计算机设备和免费服务。公众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计算机设备,浏览政务信息、与政府对话。不过,要有技术支持,使得电子政务服务大厅的计算机设备以及网络设置只能被用于电子政务建设,而不能用于其他事项。

3.2.3开发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银行的发展经验,开发出类似于ATM的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公众只需带上自己的服务卡,便可以在遍布于大街小巷的任何一台智能终端上开展,如查询政府的政策法规,在线报税与纳税,甚至可以与政府部门进行在线的视频交流,省去了许多奔波于政府各部门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尊严和政府的形象。

3.2.4扩展电话功能至电子政务应用

鉴于我国目前电话普及率比较高而网络发展不足的现状,可以考虑开发集成于电话之上的电子政务集成终端,利用电话拨号而不必负担昂贵的成本就能轻松方便地实现实时(如附图)。具体过程:拨号进入政府的政务服务智能服务器,连通服务器和个人终端;语音提示和显示屏提示,进入政务类型受理界面;选择服务类型,显示屏输出处理结果。

3.3网络技术本身局限性的矫正方法

3.3.1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

(1)加强对公务员的安全技术教育,树立网络安全观念。网络的开放性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一旦其网络遭到恶意攻击,很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因此,加强公务员的网络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之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并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技能,不仅是对公务员自身素质的一大要求,也是应对网络安全的关键。

(2)鼓励民族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好技术的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作为一个先进复杂的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以提高政务运转的效率,并增强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从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关键技术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在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采用这些国家的技术和产品,而从我国的国家和民族利益来看,又要尽量避免在关键要害部门受制于人。

鉴于安全问题,在构建电子政务系统过程必须要处理好技术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首先,对于核心应用系统和关键政务环节,必须确保在各类实施方案中的技术自主性。其次,对于核心层外部,但又与其他外部信息系统存在一定可监控隔绝层的层次,可以尽量采用先进技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实际上在整个电子政务系统中,位于此层次的应用系统也是承载信息最多,工作模型和处理流程最复杂的。由于此层应用系统不直接与外部信息系统相接,并能在一定的安全监控体系中运行,因此,不必单纯从技术自主的角度考虑放弃某些先进的技术。最后,对于直接与外部信息系统相联的部分,也要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加以考虑。对于其中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在其中的核心部分(如核心加密算法)确保技术自主,对于其余部分,由于所承载的信息基本都属于非关键信息,可以考虑与其他信息系统接口保持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甚至软件体系的一致性。

3.3.2关于网络对人的情感及价值忽略问题的应对方法

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改进和普及多用途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MIME),使政府公务员与公众之间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视进行交流与沟通,促其将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融为一体;二是采用如专题调研、座谈讨论、听证会、新闻会等形式,促使政府公务员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消除相互之间的情感隔阂,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信任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辉,朱慧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障碍与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3(4)

2称朝晖.INTERNET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图书馆,1996(6)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例10

2000年,被誉为21世纪发展方向的互联网经济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严峻考验。纳斯达克指数从年初的5048点降至年底的2332点。网络股的市场表现使得投资人忧心重重,网络公司的大量倒闭,更加大了人们对互联网经济的恐惧心理,似乎互联网经济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甚至有人惊呼,网络公司已经分享完“最后的晚餐”。

作为互联网经济的核心,电子商务不仅面临着市场风雨的荡涤,而且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互联网经济能否继续发展,电子商务还有没有前途,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对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身居急剧变化的世界经济新环境,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制定电子商务的发展政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轨迹

在我们思考互联网经济能否继续发展,电子商务还有没有前途这一重大问题时,首先应当跟踪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轨迹。这将使我们对事物的整个发展趋势有一清晰的了解。

虽然电子商务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当时主要是电子数据交换(EDI)贸易。大规模的网络贸易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互联网用户的急剧增加,电子商务迅速膨胀。1995年全球互联网的用户约3000万户,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销售额仅有2亿美元;1996年全球互联网的用户超过6000万户,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业销售额达到7.1亿美元;1997年全球互联网的用户达到7000万户,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业销售额猛增至26亿美元;199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达到1.13亿户,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18亿美元;1999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达到2亿户,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2000年7月美国商务部发表的《2000’数字经济报告》统计,截止2000年6月底,全球使用互联网是人数达到3亿人,比1999年增加了80%。2000年2月在曼谷举行的联合国贸发会议上发表的报告书预测,2000年的网上贸易总值将达到3770亿美元,2001年将几乎增加一倍达到7170亿美元,2002年将达到12340亿美元,到2003年电子商务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将多达四分之一。

从美国的情况看,虽然遇到许多困难,电子商务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据美国商务部2000年11月27日公布的统计显示,2000年第三季度美国的网上商品零售额达到63.7亿美元,比第二季度增加了15.3%,为商务部2000年3月份开始的此项统计以来增幅最大的一个季度。2000年第三季度,美国的商品零售总额达8120亿美元,比第二季度下降了0.4%。尽管网上零售额在该季度大幅度增加,但其占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仍只有0.78%。根据统计,2000年头两个季度美国的网上商品零售额分别为52.4亿美元和55.3亿美元,分别占零售总额的0.7%和0.68%。估计2000年网上零售总额将突破200亿美元的大关。商务部进行的这项统计是为了反映互联网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但由于商务部的统计中不包括通过网络提供的旅游、金融和售票等服务,所以这一统计并不能反映网上零售活动的全貌。

最新研究表明,从1991年3月以来,美国经济维持着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的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1999年的目标是GDP增长3400亿美元,而互联网经济就增长了2000亿美元。1999年美国互联网经济创造了5070亿美元的价值。其中,网上交易额为1300亿美元。目前,有31%的美国公司都开展了电子商务活动。估计三年后,上网企业将达到90%,成交额达到1.5万亿美元。有人讥讽“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电子商务,其交易额仅占美国全部交易额的1%强”。这种说法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却忽视了事物的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交易额的成长时间仅仅几年时间,这种成长速度已远远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商业模式成长的速度。我们应当允许新事物有一个成长过程,同时,也必须对迅速发展的新事物保持高度的热情,否则我们将会失去最有利的发展时期。

互联网商务发展的基础正在迅速增长。从1993年到1999年,互联网的使用人数大致按图1所示的曲线增长,预计到2005年,世界人口的1/5,即10亿人将使用互联网。考虑到对互联网商务发展状况的预测应基本与互联网使用人数的增长相吻合,并考虑到互联网商务自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排除某些因素的干扰,预计2000、2001、2002年全球网上交易额有望分别达到1700亿美元、6000亿美元、15000亿美元。这一迅猛发展的趋势将持续到2006

2008年前后,而在稍后几年内,即在2010

2012年间极可能趋于缓和。图2反映了笔者对互联网商务发展情况的预测。

互联网商务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虽然互联网开通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截止2000年6月底,我国上网计算机数达到650万台,上网用户人数达到1690万。1998年3月6日,我国国内第一笔互联网上电子商务交易成功,它是由世纪互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银行共同携手完成的。这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已开始进入实用阶段。之后,BtoC(BusinesstoCustomer)型的网上零售站点,如中国光盘超级市场、上海书城、珠穆朗玛8848、广州百盛精品等相继开业;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依托的BtoB(BusinesstoBusiness)型的网络批发交易市场,如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中国商品交易中心(CCEC)、中国商品订货系统(COGS)、库存商品调剂网络等商务系统陆续投入运营。1999年消费类电子商务活动中网上购物总交易额达5500万元。到2000年一季度,消费类(B2C/C2C)电子商务网站即已达1100余家,网民参与网上购物的比例达20.3%。2000年近9成的网民准备参与电子商务活动,预计网上购物总交易额比1999年增长500%以上。总额可能达到8亿元人民币。预计2002年可望达到100亿元人民币。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大规模普及,互联网有望发展成为最广大、最深厚、最快捷的市场,互联网商务也将成为传统商业最有力的挑战者。

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轨迹表明,虽然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也存在一定的泡沫,但其成长的速度和生命力是不可否认的。随着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和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实现商务活动的国际化、信息化和无纸化,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电子商务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必将大大推动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进程。

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交易成本急剧下降,从而导致信息替代了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通过互联网传递的大量信息使得现有的社会资源获得高效配置,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并推动经济结构革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发展日臻成熟的直接后果,是网络技术应用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已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

电子商务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1)大幅度降低信息成本,提高信息使用效率。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商务信息载体和运送平台,电子商务降低了信息来源成本;突破行业和产品物理特性的限制,使交易范围急剧放大;弥补信息的不对称性,实现交易信息互换和交易行为的虚拟市场化。从目前市场情况看,电子商城、网上书店和网上拍卖等交易行为,无不体现与传统交易相比的信息成本优势。信息成本的低廉形成了对电子商务生存的最有力的支撑。

(2)大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和购买成本。电子商务为买卖双方在网上直接交易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缩短了供求之间的距离。绕过传统的经销商而直接与客户沟通,企业可以将需求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生产指令,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使得零库存生产成为可能。在批发领域,电子商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传统商业在商品流通渠道中的批发职能,使批发商的作用大大削弱。除了农业生产资料要面对众多零星的农户以外,大多数生产消费者都有可能直接上网采购生产资料。而对于普通消费者,则可以通过网络购买降低购物成本。

(3)有利于形成高效流通、交换体制。电子商务构成了虚拟社会中的整个商品交易庞大网络,实体社会中商品的盲目实物移动转变为有目标的实物移动。借助于电子商务的信息沟通和需求预测,企业可以组织有效生产,形成高效流通、交换体制。政府则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将市场、企业和个人联接起来,方便地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

(4)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大量运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必将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特别是促进了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强了经济结构自身的稳定性。电子商务以新供给创造了新需求,又以新需求推动了新供给,促进了社会总供求的良性互动,推动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从而延长了经济扩张期,减小了经济波动的幅度。

(三)电子商务代表了未来贸易的发展方向

1998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在吉隆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其应用推广将给各成员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

纵观21世纪,全球化经济成为必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资金流动越来越快,市场变化越来越快,各国间经济依存关系更加紧密,传统的商务活动方式己不能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将在其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WTO允许全球网络公司直接拥有其他国家网络公司股份,并允许银行、运输、保险等大范围的开放,将极大地刺激全球各类电子商务网上商店站点在世界范围内开拓虚拟市场。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企业大量开设网上商店,BtoB(BusinesstoBusiness)模式的网上交易中心将不断涌现。

传统的EDI(电子数据交换)贸易形式,有一整套贸易标准,文件传递便捷,安全性高。互联网的大量普及,开始在向Open-EDI或Web-EDI的方向发展,并且有可能成为BtoB贸易的主要形式。

金融机构正在加快设立专门的“代客理财”网上站点,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开发出各类投资、融资工具,使客户得到全方位、周到的金融服务。各国金融机构在竞争过程中,不断提高网上服务意识,开发出实用高效的金融产品,为网民理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家庭有限的资本获得最大的效用。

持有巨额资金和先进技术,拥有全球大量用户的网上商场的将采用低成本甚至是亏本的促销手段与传统的商业争夺顾客,网上购物必定成为新的、被广泛采用的一种购买方式。人们将会很快适应这种购买行为的转变。2000年我国电子商务的火爆足以证明这种转变在国内正在发生。

对于企业来说,销售行为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借助最新网络技术能够迅速介入全球传统买家与网络买家的网上出口,相当一部分出口额将会有转移到网络上来。

(四)电子商务充满生命力

仅仅看到纳斯达克指数爆跌,网络股的表现不好就预测互联网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还为期过早。新生事物的成长总要有一个曲折的过程,互联网经济同样不能例外。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这类新生事物,我们就能够在它们迅速膨胀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在它们遇到挫折时满腔热忱地支持它们。

作为互联网经济的核心,电子商务的目标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方式进行商务活动,所以,它要服务于商务,满足商务活动的要求,商务将会是电子商务的永恒主题。这一点,决定了电子商务的生命力,因为自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商品的交易。电子商务大幅度降低商品交易成本,使它保持了强大的竞争力,从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商务又是在不断发展的,而电子商务的应用将会对商务本身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也可以说,电子商务是通过改变人类的商务方式,增加人类商务活动的合理性,来推动商务本身的发展。从实践过程来讲,电子商务已经以惊人的速度被应用到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并且这个速度还在不断加快:从个人到团体、从单个企业到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从金融、商业、房地产到生产、制造、运输各个产业,电子商务的普及速度锐不可挡。电子商务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竞争格局产生巨大影响,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政府把这种影响与二百年前的工业革命的影响相提并论,世界各国也都纷纷发展电子商务,把它作为迎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发展电子商务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生存发展的又一次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对此有深刻的战略认识。

二、电子商务的政策导向

经过几年的努力,电子商务已经深入人心。然而,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却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政策导向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规划和指导

发展电子商务是政府经济工作的责任。在发达国家,发展电子商务主要依靠私营企业的参与和投资,但政府仍然需要积极引导。在发展中国家,则更需要政府的直接参与和帮助。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企业规模偏小,信息技术落后,债务偿还能力低,政府的参与有助于引进技术、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另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产业都处于政府垄断经营或政府高度管制之下,没有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帮助将很难在这些国家快速地发展电子商务。

正确的指导原则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指导作用,明确各级政府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责任,制定相应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协调、组织和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

正确的指导原则应着眼于21世纪,将电子商务看作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应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制度框架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需要认真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吸取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体现我国发展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二)鼓励试点,积极引导,推动企业参与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是原动力。因此,当前要下大力气抓好企业信息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建立起现代化企业制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企业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改革和优化,适应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金融电子化既是信息化的要求,也是电子商务的保证,没有金融电子化,就不可能实现网上交易和结算,因而就谈不上实现真正的电子商务。金融电子化要实现跨行、跨地区的贸易结算、资金划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方便、适时的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在推广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应鼓励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开。电子商务涉及的领域众多,形式多样,加上中国行业和区域差别较大,企业管理水平有高有低,对电子商务上的认识不统一。在这种情况下,试点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应在一些管理和经营特点比较适合电子商务发挥的领域中推行电子商务,例如计算机软件产品、出版发行业、银行、外贸、零售业、民航、证券等。让这些企业先行动起来,获得成功,再带动其他企业。同时应注意推广重点的选择。大企业资金雄厚,上马比较容易,但有些大企业运用传统商务一直做的比较好,让他一下子改变营销方式容易遇到阻力,而有些中小企业更需要借助于电子商务促使自己的产品走向市场。因此,也许某些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

其次,对于那些经济比较发达、信息化程度比较高、领导重视、对电子商务有需求和有效益的地区,应鼓励他们不失时机地发展各种方式的电子商务以发挥其示范效应,以便在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的结合中逐步扩大电子商务比重的做法。电子商务解决不了的问题先由传统商务的老办法解决,这样,电子商务的起步和发展就会容易一些。

对于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的单位,应在资金、税收、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由于电子商务是个新兴行业,运行中也会出现除技术之外的许多问题,如网络广告问题、信息污染问题、专业化问题、无序竞争问题等。从宏观角度加强行业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才能保证我国电子商务实现良性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由于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网络通信的商务活动,为此需要建设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的研制、信息技术的开发,还包括用于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远程医疗保健等一系列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想实现真正实时的网上交易,需要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带宽,这必须由硬件提供对高速网络的支持,而现在大部分的网络速度都达不到实际的要求。这一矛盾在我国更为突出。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我国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缓慢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质量也比较低,公众使用费用比较高。如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和广度,改变网络通讯方面的落后面貌,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电子商务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电子商务的发展取决于信息终端设备的普及程度。因为信息基础设施建成后,必须与信息终端设备相连才能实现电子商务活动。因此信息终端设备的普及程度,如电话、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的普及率等都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对于上述终端设备,我国的拥有总量和增长率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拥有量却远远落在后面。我国的东部、西部、中部地区的发展还极不平衡,中、西部信息终端设备的相对匮乏将成为这一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极大障碍。

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动力,对现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进行改革和优化,使之适应信息经济的要求,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抓紧抓好。金融电子化是电子商务实施的保证,没有金融电子化,就不可能实现网上交易和结算,因而就谈不上真正实现电子商务。金融电子化要实现跨行、跨地区联网贸易结算、资金划拨,真正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方便、实时的金融服务。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讲,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着重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必须是国家行为。美国在发展计算机信息网络以及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政府一贯的决策、支持和引导行为。这个经验是应当借鉴的。国家在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应用时,应当高度重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把这种建设作为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

(2)建立平等开放的市场竞争机制是建设和发展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尽管我国已经开始改变邮电部独家运营邮电通信业务的局面,但是真正的竞争局面很难形成。根据不少发达国家发展计算机信息网络,特别是发展Internet/Intranet的经验,搞电信业垄断的国家Internet的发展就比较缓慢。例如一些欧洲国家和日本。而电信业开放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家,Internet/Intranet以及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就发展迅速。竞争的最大收益者是用户,他们总是可以得到较好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电子商务推广的快慢,是和网络使用的价格高低密切相关的。

(3)优先发展Internet/Intranet技术为主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并为高速信息网络的过渡作好准备。在Internet/Intranet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两者中,同时规划和建设是必须的。这是实现跳跃式发展的关键。但是,两者的发展策略又有所不同。对于国民经济急需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工程,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进行建设是一条实用快捷的路线。这里特别要指出,首先建设全国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并且由国家给予优惠的价格政策使其长期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拟采用高技术的研究方法,重视实现示范工程,并且特别注意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动向。

(4)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设立计算机与通信一体化的研究计划。消除不同学科的狭隘和偏见,在我国高技术研究计划中列入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研究计划。特别应该注意开展计算机信息网络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相关课堂,推动其普及和发展。

(四)加强安全技术的研究和电子商务标准的制订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解决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计算机安全技术本身的发展就存在一个时滞的问题。病毒的感染、黑客的侵袭更使人们对计算机的安全性,特别是网络上电子商务运行的安全性产生怀疑。这种情况对电子商务的推行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使公众在电子商务前裹足不前。有关部门应组织一只精干的安全技术研究队伍,集中力量尽快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问题,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认证技术、留痕技术等,并能够随着计算机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这些技术。

为保证网络交易的安全,应着手建立相应的部级的安全控制中心系统。这一系统应包括国际出入口(信息海关)监控、电子交易证书授权等十个分中心(参见表6-1)。通过各种安全控制分中心的协调作用,将电子商务交易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部级电子商务的安全控制中心系统

1.国际出入口(信息海关)监控分中心2.电子交易证书授权分中心

3.电子商务安全紧急处理分中心4.电子保密标签监管分中心

5.公钥基础设施与监管分中心6.密钥恢复监管分中心

7.病毒检测和防治分中心8.安全产品评测认证分中心

9..系统攻击与反攻击分中心10.电子商务安全教育分中心

电子商务是通过信息网络传输商务信息和进行贸易的,与传统的有纸贸易相比减少了直接的票据传递和确认的商业交易活动,因此要求电子商务比有纸贸易更安全、更可靠。这里一方面需要技术上的保证,如电子签名、电子识别等技术手段的采用;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标准的形式把这些技术手段确定下来。

(1)制订必要的网络接入标准。由于各国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同,采用的网络接入标准不同,使得国际间的电子商务活动遇到网络接入的标准问题。日本NTT研究开发本部副部长加纳贞彦博士根据他在国际电联标准化部门和日本NTT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信息技术方面的三个基本概念:分层方式、系统族方式和界面规格的标准化。分层方式是指把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分为全球共用、地区共用、地区特定应用等不同的层次;系统族方式是把所有参加通信的用户看作一个族系统,不同的用户分属各自的族;界面规格的标准是指在层与层之间、族与族之间建立一定的接入标准。在上述解决方式下,允许采用不同信息技术的用户间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关键是要建立不同技术间的网络接入标准。

(2)逐步实现一个商业标准化环境。目前国内的商业还用传统的手工作业的方式来作业,是不适应电子商务需要的。实现商业标准化环境,一个方面要求社会的配合,比如银行。如果商家在电子网络上做了买卖,转帐还要人工转帐,商家自然有意见;另一个方面要求内部的作业流程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现在,尤其是中国的传统商业,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手工作业方式,如果不能尽快改革,很难适应数字化经济的社会。

(3)为保证电子商务的规范化操作,应组织有关企业、研究单位进行电子商务的标准制订。这些标准应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积极向国际通用标准靠拢。有些标准,如SET标准,目前尚未正式公布,但得到了IBM、HP、Microsoft等许多大公司的支持,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也应在制定标准时着重考虑,以便今后与国际接轨。

(五)构造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制环境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在企业和企业间、政府和企业间、企业和消费者间、政府和政府间进行电子商务时所必需明确和遵守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以增强用户对新技术的信心和信赖感。因为电子商务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活动,它的法律框架的制定不应只局限在一国范围内,而应考虑适用于国际间的经济往来,得到国际间或协议国之间的认可和遵守。

当各国政府、产业界和消费者者冒着风险登上电子商务这个新平台时,他们期望着网络市场能够得到有力的保护,期望排除电子商务不必要的障碍。在这方面,国家法律体系和保护措施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法律框架的设计应当有助于人们对网络市场报有信心,应当是清晰的、前后一致的和可预测的。

电子商务涉及的法律保障问题主要有:

(1)从交易安全方面看,目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制定一些相关的电子商务法律,加强数据保护,保证用户的个人隐私权,保证用户具有对Internet上的信息进行控制的自,以解决电子商务上发生的各种纠纷,防止诈骗等案件的发生,保证消费者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从电子支付方面看,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明确电子支付的当事人包括付款人、收款人和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制定相关的电子支付制度,认可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同时还应出台对于电子支付数据的伪造、变造、更改、涂销问题的处理办法。

(3)此外,还有一部分法律法规应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票据法如何适用于电子商务凭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何保护网上购物的消费者权益;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如何保护网上知识产权;广告法如何管理控制网络广告等。

电子商务活动最终还是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受市场利益的引导与驱动,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比较决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形式开展电子商务,消费者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在网上购物。政府加强法律规范的目的只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以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顺利进行,并且在企业或消费者需要时给以帮助,而不是过多地干预企业和消费者的行动。

(六)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电子商务实现的关键最终仍然是人。这是因为,从整个社会看,电子商务首先是一个社会系统,社会系统的中心是在其中活动的人;从行业的角度看,商务系统实际上是由围绕商品交易的各方面代表和各方面利益的人所组成的关系网;从电子商务本身看,虽然我们充分强调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交易活动的促进作用,但归根结底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人。因为技术的发明、制造、应用和效果的实现都是靠人来完成的。所以,我们必须强调人在电子商务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正因为人是电子商务的主宰者,进而我们有必要考察什么样的人才是合格的。很显然,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务的有机结合,所以能够掌握运用电子商务理论与技术的人必然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否培养出大批这样的复合人才,就成为该国、该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问题。2000年9月,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公布了电子商务专业(专科)考试计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准备设立“电子商务师”这一新的职业岗位。许多大专院校建立了本专科电子商务专业和硕士研究生电子商务方向。各网站也纷纷开设电子商务培训课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发展势头很好。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建设步伐。国家应该鼓励教育部门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在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一些大专院校经济、贸易、计算机等专业院系开设Internet、电子商务等选修课程,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