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创客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1:24

创客教育论文

创客教育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5.046

0引言

自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概念,创业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十指出的“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系列政策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创客文化”对创业教育的意义

所谓“创客文化”就是指在创新精神指引下,每个人都可以像发明家一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资源将自己的创意转变为现实。近年来,“创客”们不断升级为引领全球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美国已将“创客项目”上升为国家战略,欧洲许多国家的高校已经引入配备先进数字制造工具的“创客空间”。2015年1月在国务院会议时总理也专门提出要“培育创客文化,让创新创业蔚然成风”。

1.1围绕“创客文化”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重点就是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发展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系统地、科学地、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潜能,所以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必须紧密联系职业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实际,培养具有择业能力、创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成为产业升级的有力支持。

围绕“创客文化”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有效的将高职教育由单纯的课堂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在“创客文化”氛围下的动手实践课程。在“创客文化”背景下,将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培养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将极大的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影响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也就水到渠成了。

1.2围绕“创客文化”开展创业教育是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有效保证

当前高职院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一方面,生源减少,院校扩招,僧多粥少的局面已经初步显现;另一方面,市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断发展,提升品牌专业、师资力量、管理效能、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原来的课堂教学已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将“创客文化”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有效提高品牌专业的专业特色;在“创客文化”特有的体制机制下促进教师动手实践能力,有效的提升教师队伍的“双师型”比例;把“创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将化被动管理为主动发展,有效提升院校的管理效能;由普通师生转变为“创客”,师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必将大幅提升,这一切的转变都正是顺应社会潮流,提升院校竞争力的表现。因此,围绕“创客文化”开展创业教育是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有效保证。

1.3围绕“创客文化”开展创业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除了注重技能培养还应注重通识教育、情商和财商培养,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在理论学习能力上相对较弱,但他们乐于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因此围绕“创客文化”开展创业教育,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转变角色,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转变为主动实践的“创客”,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施展个性特长和挖掘潜能,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在市场竞争中立足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围绕人才培养,推进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提出在“创客文化”背景下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对于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化,促进高职院校由传统的“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对于高职院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创客文化”与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核心力量之一。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强调教育本身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基础知识、创业实践技能等方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首先着眼于创业教育课程中,其次还要贯穿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中,最后还要体现在实习实训的教学和课外的社会实践之中。

第一,创业教育要与“创客文化”相融合,就必须以创新教育为轴贯穿于创业教育与“创客文化”之间,让“创客文化”、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创客文化”是无数个个体实现自己创意的一种现象,其核心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体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开发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可能的未来企业家为最高目标的教育。可以说,创业教育与“创客文化”的关键点都在于创新教育,皆因创新教育的实现为基础。

第二,创业教育要与“创客文化”相融合,就必须让“创客文化”走进课堂、融入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或模拟创意实现的工作情景,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将“创客文化”融入到课程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培养领导力、执行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机会,除了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创客文化”,还应在专业和基础课程中融入“创客文化”,让学生切实感受的实际情景。课堂上的课程应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式、集体研究式、实践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第三,创业教育要与“创客文化”相融合,就必须让学生成为“创客”走出教室,将学生的创意在一定的空间内去实现,汲取创业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创业教育最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完全内化为自己所用,“创客文化”的引入可以有效的将创意的实现成为学生实践创业知识的最佳平台。如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薛窑科研实训基地“星创天地实践班”均来自于植物保护、园艺技术等涉农专业,学生上午半天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课堂上会有很多关于奇思妙想,早晨、下午学生都在田间地头种植,实施自己的种植项目,实现自己的创意。

3基于创客文化的创业教育教学方法

根据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性较高的实际,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已不能符合要求,应当说基于“创客文化”开展开放式、研讨式、案例式、实践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效果会更好。

3.1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就课程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或主要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形式。教师作为引路人,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创客”,针对创业过程中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关于创业者基本素质。学生可以假定自己是一名“创客”,需要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进行思考及讨论。之后由老师带领“创客”们将所思所想罗列与黑板,同时对照自己还需增强哪方面的技能。通过这样具体问题的课堂讨论,学生很容易将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自己已经拥有的创业者基本素质,一类是自己仍需加强的基本素质。这样学生讨论之后,不仅懂得了创业的理论知识,还将此内化为今后学习的动力。

3.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把真实案例贯穿于教学过程,从而阐述教学涉及的理论观点。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步骤:一是案例呈现。这是案例讨论的准备阶段,教师根据需要事先准备好案例,课堂上可以自己讲述案例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展现案例并提出思考的问题。二是案例分析。案例熟悉后学生开展广泛讨论,可以通过集中式或自由式讨论,由问题贯穿讨论中心,通过讨论使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业”的含义及成功创业的艰辛。三是观点陈述。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阶段。教师通过引导,创造自由讨论的氛围,启发学生将自己的创意或观点具体陈述,借此调动学生成为“创客”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四是总结归纳。陈述完毕之后,教师对陈述情况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肯定“创客”们讨论中的科学分析和独创创意并合理引导,让学生有所收获。

3.3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法是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场所,如:企事业办公室或生产车间,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研究或亲身体验,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一是社会调研。结合创业教育的特点,教师可组织学生作为“创客”到企业一线进行调研活动。“创客”们通过亲临现场,听专业介绍、看企业资料、做职业生涯人物访谈等方式,搜集资料,了解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品质和技能,对实现创意的可能性进行有效评估。二是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并邀请厂方的专业人员、创业成功者上课,在企业一线环境中加深学生对创业及企业管理的理解,拉近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距离,“创客”们可以与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各自创意实现的有效途径。三是参观考察。组织学生近距离参观考察多个同类型企业。有助于学生从实践层面加深对创业的理解和感悟,了解创意应当在什么类型的平台才能实现,创意实现需要“创客”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3.4实习实践法

实习实践法就是为了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模拟或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师生共同进行实操活动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在一定的实习实践环境中转变角色,成为“创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分小组对某些创意进行虚拟实现或真实再现。如通过搜集信息、分组讨论共同策划小企业创业方案;或对某个产品进行销售,进行创业探索。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这对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创客教育论文例2

作者简介:邱开金(1957-),男,云南永胜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周晓玲(1957-),女,广东海丰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9-0017-04

社会发展和运行的规律表明,国家战略与人才战略总是密不可分。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战略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行动日益升温,国家层面对“两创”人才需求表述上提出“大众”“万众”的概念,这并非是数量的确指,而是对劳动者普遍素质提高的新要求。基于此,“两创”战略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两创”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这是整个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必须面对的大课题。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实施,从“创客”DNA的透视寻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方法,其意义重大。

一、创客与创客教育

创客与创客教育是两个相关但又不同的概念。要把创客与教育联系起来,其中许多问题还须作深入的分析。

(一)创客DNA的透视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原来的本义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植入到中国文化里后,其内涵的认知变得十分复杂。从普遍意义看,创客泛指人的一种素质要素,因为兴趣爱好人皆有之,个体诉求各有不同,在“心想事成”中,从“想”到“成”,许多人都会带有个体的美好期盼,并想方设法去努力实现,这就是大众群体中具有的创客基因。从狭义性看,创客是因谋业形态所不同而特指的创业者的统称,创客群体是相对就业者的另类。首先,创客业态的典型特征是创造性,创客之业并非简单的就业,是自主支配下非常态的就业,富有开拓性和首创性。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创客之创,不是盲动,它是在对现实的理智判断、对自己先前体验深刻自省下的创意或决策。其次,创客从业的心态特征是求异性和批判性,因兴趣爱好驱动,以个性诉求为聚焦,职业梦想中洋溢着自信,由此不循规蹈矩、不安分、不畏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等特点,成为创客共有的心理标签。总之,无论广义或狭义,创客的DNA就是内在的创新素质。

创新与创业同在,这是创客心态与业态的聚合。能按兴趣和愿望个性化地、与众不同地去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另辟独特的路径和新颖的方法善于把心中所想变为现实,这就是创客的气度和能力。常理中“他无我有、他有我优、他优我特”,内力的驱动始终洋溢着创新。可见,创新是创客智慧的灵感,更是创客行动的力量源泉。

(二)创客教育密码的解读

创客教育,是因创客素质培养的目标要求而定义的一种教育方式。由创客的界定可知,广义的创客教育,是一种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的、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因为无论是就业或创业,都有“做好”“做优”“做特”的目标诉求,其因子里就有“不一样”的成份,这也就是广义的、绝大多数人应具备的创新素质,故而创客教育实质上也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狭义的创客教育,是根据谋业者择业、从业的创业需要,以个性化的自主创业为导向的教育。理论逻辑上一般职业者的创新并非等同于现实中的创业,有创新意识但不一定就要创业;而创客的创新与创业是必备的意识和能力,尊重学生的兴趣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科学定制个人的创新行动,创客教育有着自己特殊的使命。从共同性分析,个性化发展、兴趣爱好激发、创新创意能力训练、自主创业和敢于发现发明精神的培养等,是创客教育的核心内容。如果说,创客的DNA是创新素质,则创客教育的密码就是针对创新素质培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科学策略。

二、创客可教吗

创客是否可以教、是否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创客教育是培养完形人还是要素人?争论和置疑都比较多,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不可教与可教的思辨

这个争论的思想焦点源自于教育的一个基本定律,即知识可以直接传授而能力是没法直接传授。这一命题的争论早在1997年学者卡斯珀(kasper)基于外语或二语教学的研究发表的《语用能力可教吗?》论文,文章提出“无论是语言能力还是语用能力都是不可教”的观点。之后我国学者张绍杰教授就此提出置疑,核心观点是“可教的”。[1]随着语用能力争论的深入,话题逐步涉及到本质的问题,即“能力是否可教”。创客教育的提出显然又要面对“不可教”与“可教”的争论。依据创客教育的目标分析其功能,执“不可教”者关注的核心是创之能,认为从能力的结构分析,创客不仅要具有一般能力,还须具备创业的许多特殊能力,而特殊能力的形成,是个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和切身体悟方可获得,单纯以课程或课堂的方式传授是无法实现的。而“可教”者认为许多一般能力的获得就可通过“教”来完成,如新知识的领会、学习问题的解答能力等。创客“可教”的理论逻辑是要素分解,是要素内化的结果,创客素质中一般素质仍然不可缺失,教学通过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当内化并形成个人的能力系统后,随着认知表象的积累,相关知识的领会和技能训练的体验,可以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

(二)“没用之教”与“可用之教”的对话

这其实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对话。持没用之教者认为创客之创业,需要许多特殊的条件支持,如产业环境、经济状况、个人兴趣、心理素质、社会阅历等,创业素质并非是每个人都具有、或者都必须具有的素质。作为大多数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的转化受制于创业条件,创业学习仅仅停留在文化知识的层面,意义并不大。更何况现代职业形态的主流是就业,创业的比率较低,许多大学生的创业之路是先就业再择业或再创业,在大学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多给学生扎实的、致用的知识和技术,这才是最重要的。持不同观点者认为,创客并非就是创业者的特指,也不是单一地传授创业理论和技术,创客是现代人需要培养的一种共有的创新意识和素质,是一种精神和态度,对于学习思维方法改进及效率提高、日后更好就业或创业的潜能积累都不可缺少。

(三)不学与要学的争论

这一争论聚焦点是学习主体的取向。首先学什么谁说了算?创客教育与创客能否相关,学习者个人兴趣及职业取向很重要。“不学者”认为绝大多数学生更关注的是就业,不能将创业的内容强加给学生,要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要学者则认为在学教相长中,因材施教本身包含着学法指导与教法改革的互动,教之主体与学之主体有机统一,创新教育的渗透其实是教育性要素中的当然内容,不学与要学的争论并没实际意义。其次,按“熟能生巧”的法则,“不学者”认为创客素质生硬的“灌输”,学习者机械地模练所形成的某种技能或学习体验,并非有正能量效应;而“要学者”认为创客素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伴随教育过程以学科课程为载体逐渐综合形成的,目标设定中有意识地加强创客素质的系统引导和训练,创新素质才能得到培养。

(四)可教与要教的主张

针对创客是否可教以及由此展开的争论,本研究认为既可教也要教。可教论的理由是创客的元要素中,知识和体验、意识和态度、兴趣和爱好的积累内化,是创意生成和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这些要素既是创新的成份,同时也是学科教学承载的教育要求,两者相辅相成。要教的原由是创客的灵魂是创新,而创新的意识、态度、方法培养是全方位的,生活教育、学习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都不可缺少,每个人的创新学习都是终身学习的一部分,每个人必须学,教育也必须教。再者,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民族综合素质提升已成当务之急,创新教育与创客素质培养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这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更是国家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三、高职创业教育的策略思考

高职的创业教育,创客教育普适性和精英化的两极特点十分突出。从价值取向分析,高职创业教育不是单纯的文化知识教育,对于教什么和怎么教有特定的要求,如果走完全的学科化教学是行不通的。创客DNA是创新,高职的创业教育策略可从以下方面建构。

(一)创业环境营造

创客的创新密码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教育的“合金”,决非封闭的校园和单一的课堂所能培养。环境营造是环境教育的基础,也是创客兴趣爱好“放飞”、创意灵感生成和实践体验的“土壤”。在高职的创业教育中创业环境营造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方法和路径也应多元。

文化化人。职业文化是高职最典型的特色文化,这也是创业教育的“根文化”。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的培养,创新因子必须植入职业文化的内核之中。以创业教育驱动教改创新、学习创新、活动创新、服务创新,倡导人人有创新意识、人人讲创新,使创新成为学校独特的文化。

制度激励。高职实施创业教育,同样要有制度的保障,这也是重要的“软环境”。学校应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个人的职业规划和探索中敢于“胡思乱想”,能够大胆地去切身体验。目前,有些高职学校尝试的“开放实验室”,由专业教师加行业大师作为指导教师“把脉”学生的创意,让学生创业的想法变成可行的方案,使创业的“火点”燃烧起来,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创业教育不同于文化知识教育,社会是最大的课堂,实践是最重要的学习。学校从制度管理上解决学生的创学矛盾,建立和完善学分替换、弹性学制,为具有创业潜质和强烈的创业欲望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创业资金支持和项目的专业指导,这也是创业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

实践平台建设。创客要有创意,但也要有体验和实践的场所,这是将所想转化为现实的途径。英国华威大学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该校长期来运用知识和专长为学生提供创业服务,既让学生得到创业的教育,同时也获得创业的支持,其中就包括让学生共享学校雄厚的社会资源,去体验和实践自己的创业梦想[2]。国内高职教育改革探索中许多学校对此也作了探索,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园城互动生态圈”建设、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园校一体化”建设等,平台条件让学生便捷地进入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去体验创业,其功能是学校讲创业课没法达到的。

生活中体验。高职学生生活的兴趣爱好触及点很广,而且个性化的包容很大,创客素养从生活的点滴积累,勤观察多思考,创新能力才会形成。

(二)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通

强化专业创业。严格讲,职业教育的创客教育决不是“另搞一套”,其教育的主线仍然是专业教育[3]。专业方向的定位对于绝大多数高职的学生而言,今后个人职业的择向和归宿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专业教育的质量将是他们从业质量的保障和前提。因此,专业素养教育中创新创业的意识、精神、才能等,仍是高职专业教育目标的一部分。课程是专业目标的具体担当者,课程的教育性也必然包含着创新教育,作为职业导向的创客素质系列化、系统化的教育培养也正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完成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中,因传统行业大量重组,专业边际也日趋模糊,学生边际就业或创业(意指此专业与彼专业交合的边缘区)、错位就业或创业(意指跨专业)的现象增多,这并不排斥专业教育,因为能力迁移也要有既成为基础。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他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标准,就是看他能否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究其理论的基础就是迁移原理的应用。

创业教育全面渗透于专业教育。高职教育要将创业教育全程渗透,全面覆盖,也带来不少的新问题,如创业类课程的增多,已经体系化的课程需要重组;按课程权重设定的学分制管理,因实践课程增加,创业所需的跨专业课程选修的学分替代,迫切需要弹性的开放课程学分制管理;专业的外延大多是发散式的职业分流,与其它专业交互形成相互关联的边缘区,这是大多数创业者择业的聚焦点和创业基地,针对这类学生创业需要,专业教育如何跳出专业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和创业指导,教学改革的难度不小。这些问题表明,创客教育及创客培养与专业和专业化教育的匹配,很难有现成而不变的模式套用,鼓励和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和能力应用迁移到创业之中,让学生创业成功在专业外,这也是高职教育新的使命。

(三)创业分类教育

创业教育广义与狭义之别的存在,决定了创业教育的组织和实施的分类要求。创业教育的分类性反应在高职教育中主要有“普适教育”与“精英教育”两类。

夯实创业教育的基础。从创客素质的普适性要求出发,人人都要具备创新的能力和素养,这表明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创新教育,它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高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多样性培养,尤其是促成学生将创意付诸实践并转化为创新的素质和能力,生活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教育都需要齐抓共管,要建立合力机制。创业普适性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显现为“模拟性”,即由兴趣爱好生发的创意多是头脑中的“趋向”,联动的行为多表现为实验或模拟,可谓是“头脑中的创意体验”。这类教育主要侧重于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一般创业能力等培养,创业实践重在创业体验。

个性化扶持创业的践行者。从创客素质的狭义性要求出发,创业并非是单靠有热情有力气就可以,它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心理层面的抗挫折抗风险能力、灵活多变的决断能力、创业起步的经济基础、创业方向的市场调研与分析等。高职院校中不乏有这样的“创客族群”,他们对于创业教育的诉求不是简单的创业知识讲授或创业技能的训练,而是“真刀实枪”的创业行动,创办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经营的主业。面向这类真实的创业群体的创业教育,高职院校需要做的很多。首先是建平台,如开辟“大学生创业街”、“大学生众筹空间”、“大学生创业园”等,这类创业的起步多是从“小打小闹”开始,从校园的师生服务逐步走向社会服务,经营规模也是由小慢慢变大。其次是做“红娘”,高职学生创业要融入行业企业的困难很多,学校要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现有的社会资源,为学生创业“牵线搭桥”。三是做“智囊”,高职生创业因社会的阅历和创业经验的不足,风险和困难都很多,学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创业管理,在创业方向选择、创业规划制定、创业风险评估、公司经营策略等方面给予适时指导。在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许多高职院校,把学生创业当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没有将学生创业纳入创业教育之中管理,这无疑是一种缺憾。

创客与创客教育,创客与创业教育,无论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业态下,或是在职业教育终身化学习理念中,都值得认真研究。高职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科学推进创业教育,正确认识创客的DNA,立足创新谋划创业教育,这是最根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创客教育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3-0001-04

一、引言

移动互联网、3D技术、开源硬件或软件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对个体创新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同时,也大大地推动着全球创客运动的发展。创客运动与教育的相遇,为当前全球教育的创新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目前,创客教育不仅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开始盛行,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意识到创客教育的战略价值,比如国务院总理提出的“健全创业辅导指导制度,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培育创客文化,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明确提出在未来5年基础教育将进入“创客”式学习新时代,中国温州创客教育的飞速发展、重庆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的成立等,极大地推动了创客教育在国内的发展。[1]然而,教育学术界对创客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关于创客教育的定义并未形成统一标准,对创客教育理念的探讨各执一词,那么本文在深入分析前人对创客教育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创客教育理念的理论本质。

二、创客教育及其教育理念

1.创客教育的定义

创客教育是创客运动与教育结合碰撞的产物。2015年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的项目专组认为创客空间是未来2~3年采用的中期技术,具有促进教育真正发生变化的潜力。[2]然而,由于创客教育是个新生事物,学术界对创客教育概念及其教育理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祝智庭等人认为“创客教育是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支持,融合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等教育思想”。[3]郑燕玲提出“创客教育旨在让学习者借助技术工具与资源能够将学习过程与创造过程相融合,实现基于创造的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实现全面发展”。[4]郭伟、钱铃等人基于三种不同的教育背景提出了创客教育课程说、创客教育过程说、创造教育综合说,共同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杨现民等人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综合性的定义,他指出创客教育是在一种深度融合信息通讯技术的学习环境中,坚持开放创新、探究体验的教育理念,真正让学习者体悟到“创造中学”的乐趣,最终形成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6]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创客教育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创作主题以及创作团队,利用创客空间提供的一切学习资源进行设计、自制、开源、分享创意作品并使之产品化的学习过程,其最本质的核心特征是“做中学,学中做”相互转换的学习模式。在整个创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根据创作需要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自学,或与创作团队交流探讨解决方案,不断地明确学习内容,并将汲取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进而完善创意作品,最终达到最大量的知识内化。因此,学习者在整个知识内化过程的具体路径并非事先预设好的,而是需经过不断的反复调整,具有生成性的螺旋式前进的学习过程。

2.不同形式的教育理念

“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起源于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在20世纪初提到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7]由此,衍生出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体验教育,亦即从活动中学,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发展,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注重学习者作为实践主体的内心体验,是学习者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从创客教育的实质出发,它强调学习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在探究、体验、实验、检验中学习,充分体现了“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与体验教育的教育观不谋而合。

除了创客教育具有体验教育的理念外,它也强调激发学习者的创作灵感,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早在1998年我国中央教育研究院就已提出创新教育这一教育理念,虽创客教育在具体实施上与创新教育的形式不同,但最终目标都是培养学习者的开创性个性。[8]而且,在创客教育中,学习者不用顾虑教师、家长、考试、升学等外在压力,可拥有更多自由和选择的权利,将自己富有创意的想法亲自动手付诸实践使之作品化,并与其他创客伙伴分享创意作品,期间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乐趣。自然主义教育倡导者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主张教育的使命就是促进和保持儿童善良的天性和天生的能力,让儿童在无禁锢、无拘束中成长。[9]那么,创客教育中“学中玩”的快方逃正是从实质上还原孩子固有的“乐趣”,解放孩子的天性。作为教育者,需要为学习者构建利于学习者创造的学习环境,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呵护而非扼杀学习者的创作兴趣和创造灵感。

另外,有些学者从宏观层面上认为创客教育也体现了教育整合观的教育理念,具体表现在学科知识之间以及技术与教育之间两方面的深度融合。[10]其中,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侧重在创客教育中,学习者研究的问题通常涉足多维度、多方面的背景知识,那么对学习者来说需要了解和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才能解决问题;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也是技术运用于教育的趋势,创客教育正体现了这一点。总之,创客教育关注的不只是学习者单纯进行学科知识的内化,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学习过程中涉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时,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力求达到理论与实践深度联结的教育本质。

三、具身认知――第二代认知科学

1.具身认知的起源与概述

具身认知,又名第二代认知科学,这一词来源于美国著名语言学家Lakoff和哲学家Johnson合著的《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一书。[11]由于以表征计算为基本假设的第一代认知科学严重忽视甚至无视身体和环境在认知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无法解释认知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实现承诺的高级人工智能,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认知科学遇到的问题。那么,相较于自身存在严重缺陷的传统认知科学,第二认知科学即具身认知则否认人类认知活动的本质等同于计算,其中心原则是认知是身体的认知,身体是认知的主体并存在于环境中,认知过程是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目前,具身认知受到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的高度关注,已俨然成为认知科学的研究热点。对于什么是具身认知,国内外很多学者根据本领域的深入研究纷纷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一书,从具身认知的心理学角度强调认识过程是身体的表现,身体是知觉的主体,身体的知觉是行为产生的基础,是它让我们与世界产生关联。[12]对于身体、认知、环境三者关系,Lakoff和Johnson在具身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基本思想,即心智是身体的、隐喻是思维的核心、认知是无意识的,并且认为身体和环境在认知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11]对于这一点,著名认知科学家瓦雷拉也从认知理论的生物学角度出发,表明认知所依赖的主体经验是来源于具有各种感觉运动能力的身体,这些感觉运动能力本身植根于一个更广泛的生物的、心理的和文化的情境中,同样强调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3]与此同时,我国著名的心理研究学者叶浩生总结性提出了具身认知三个方面的中心含义:第一,认知过程的进程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第二,认知的内容是身体提供的;第三,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境,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的。[14]

2.具身认知的三大特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具身认知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是他们对具身认知的解释和理解共同体现了具身认知的三大特性,即涉身性、情境性、生成性。在认知过程中,身体不仅仅是身体构造、神经结构、感官和运动系统,还涉及身体的体验、经历等主体经验层面,表明具身认知具有涉身性。同时,大脑、身体与环境是个动态的统一体,认知过程中的身体与情境时刻保持对话状态,也就是说这个过程是一个连续进化发展的情境性过程,表明具身认知具有情境性。[15]并且,认知过程中的认知内容并非机械性的、线性的、预设好的,而是身体与环境中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互、相互耦合自组织生成的,进一步表明具身认知具有生成性。

具身认知的三大特性是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虽作为认知科学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但对当前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从教育教学理论角度来看,强有力地批判了传统认知理论规束下的传统教育教学的本质观,即有组织的教学内容、书面的学习计划以及预期的学习结果。其次,从教学实践上,它反对传统认知视域下的教师遵守既定方法对官方知识或法定课程进行程序性的灌输与控制,学生负责对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机械性的接受,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两个行为均严重面临着身心分裂的危机。最后,从教育探索改革创新层面上讲,具身认知的涉身性、情境性、生成性极大地唤醒了教育相关研究人员对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本质的反思,更重要的是给研究新兴起的创客教育的实践者提供一个更加切合的视角,深入探索创客教育理念的理论本质。

四、基于具身认知的三大特性谈创客教育

由于具身认知自身具有的特性从本质上深刻地批判了传统认知领域下的教育观带给教育教学的种种弊病,因此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的青睐。有学者认为具身认知理论具有的涉身性、情境性、生成性对课程与教学的变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16]给传统教育观视学习为一种“离身”的精神训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7]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探讨了未来学习环境的构建理念,[18]还提出具身认知是教学设计理念的新取向。[19]那么,对于正席卷全球教育变革的创客教育,同样受到了第二代认知科学在理论层面上的极大影响,蕴藏在创客教育背后的种种教育理念,不管是以“做中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还是体验教育、创新教育、快乐教育、教育整合观,具体地体现了具身认知的三大特性。下面将从具身认知的涉身性、情境性、生成性的三大特性,深入探讨创客教育理念的理论本质。

(1)涉身性。以“做中学”为核心教育思想的创客教育以学习者为主体,主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必要动手实践、亲身参与,忘情投入到创作活动中。在新型技术支撑下的创客空间里,一群志趣相投的创客可基于兴趣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自发组织创客团队,利用创客空间中一切资源,整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解决问题或者实现创作。在此期间,每位学习者可根据需要随时与团队中其他同伴进行交流协作、分享经验,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习者的身体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受压抑和备受压抑的地位,强调学习者在创客空间中亲自动手设计、制作、交流、分享,尽情绽放学习者创作的天性。由此可见,创客教育在本质上体现了具身认知的涉身性。

(2)情境性。在创客教育中,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不是一个脱离场景的过程,著重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下的体验教育。那么,在信息通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情境,或者是学习者绘制的不能轻易转变为现实产品的设计图,都可以通过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比如移动互联网、传感技术、3D打印技术、虚拟现实等,来满足学习者在创作认知过程中对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现实情境的需要,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内化和外显,提高学习者创作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对此,研究创客学习空间建构的学者认为,创客学习空间应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灵活性等特点,旨在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创建适宜的情境以及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创作灵感,保持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充分显示了具身认知的情境性。

(3)生成性。在创客教育实施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创作主题,在创作过程中学习者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伴一起协作完成。整个创作学习过程并非传统教育模式那样,教师按年级分别授课,按课程内容分章节或单元教授相应的学科知识,学习者按部就班机械性地接受知识,学习者在创作期间遇到的问题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交叉融合,需要学习者凭借创作兴趣的驱使与对知识的渴望进行跨学科跨领域自学,也需要学习者与环境中一切学习资源不断交互耦合,从而解决创造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因此,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生成性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是根据创作需要或实践需要不断扩大,学习者对知识进行不断内化,并使之应用于创作实践中加以外显,这正体现了第二代认知科学强调的认知过程生成性的特征。

由此可见,从教育理论层面上讲,具身认知是创客教育理念的内核与本质,创客教育是具身认知的具体表现,换句话,亦即具身认知的三大特性――涉身性、情境性、生成性,深深融入到创客教育的学习者主体、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方面面;反过来,创客教育理念真正体现了具身认知的根本特性。因此,在创客教育具体实践过程中,不管是学校还是相应的教育机构,可以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思想,深入研究创客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过程等。

五、结语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探讨了创客教育的概念及其背后蕴藏的丰富教育理念,比如“做中学”教育思想、体验教育、创新教育、教育综合观等等,再通过对具身认知理论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不管创客教育的理念在形式上有多复杂,都集中体现了具身认知的涉身性、情境性、生成性的三大特性。然而,文章中讨论的创客教育、具身认知都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在学术界的研究仍处于萌芽状态,尤其是创客教育也就近两年引入国内的。因此文中有些关于创客教育的概念定义可能存在些争议,但也正是有了这些争议才能促使一个研究领域慢慢向真理靠近。

参考文献:

[1]《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Z1):5.

[2]NMC地平项目,龚志武,吴迪,陈阳键,苏宏,黄淑敏,陈木朝,吴杰锋,焦建利.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3-22,42.

[3]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4-21.

[4]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4(6):42-49.

[5]郭伟,钱玲,赵明媚.我国教育视域下创客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15(8):107-112.

[6]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7]John,Dewey.Experience and Education[M].New York:Free Press,1997.

[8]徐辉.创新教育的理论及其哲学、人类学基础[J].教育研究,2001(1):10-34.

[9]卢梭.爱弥儿(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61.

[10]刘杭,陈芳芳.创客教育的理念、空间建构与趋势展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6):12-14.

[11]Lakoff G M,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Basic Books,1999:3-36.

[12](法)莫里斯・梅洛-庞蒂著,姜志辉译.知觉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3](智)F・瓦雷拉\(加) E・汤普森\(美) E・罗施著,李恒威\李恒熙\王球\于霞译.具身心智: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4]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趋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5).

[15]李恒威,盛晓明.认知的具身化[J].科学学研究,2006(2).

[16]张良.论具身认知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7-32,67.

创客教育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4-0068-04

近几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最热门的词语莫过于“创客教育”,创客教育经历2012年兴起、2015年的井喷式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教育领域新兴力量。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模式中的应用。然而,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创客导师的缺乏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创客教育的发展。教育发展,教师先行!因此,探究创客导师自主成长的策略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创客导师的专业素质

1.创客导师

创客教育导师是指具有一定的创客教育专业素质,有能力指导、推动创客教育实施的教师。创客导师不强调教师的专业背景,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强调教师跨学科开展创客教育。

2.创客导师的专业素质

(1)技术素质

创客教育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教育模式,创客教育凸显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开源硬件(Arduino、树莓派等)、设计工具(PS、3D建模、AutoCAD等)、加工工具(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无不成为创客教育的标配工具。这些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代表,因此,技术素质是创客导师的入门素质。

(2)创客教育课程规划实施素质

当前创客教育实施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课程的支撑,归根结底是当前创客导师还是没有掌握创客教育课程规划、开发和实施的能力。创客导师只有掌握了创客教育课程规划、实施的素质,才能推动校园创客教育的深度发展。

(3)管理素质

教师创客教育管理素质既包括对创客教育课堂的管理,也包括对创客空间的管理和运营。管理的难点在创客空间的运营。2016年7月2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表示,装备是教书育人的必要条件,在加大配备力度的同时,要充分把各种装备经常地、全面地用起来,“宁肯用坏、不能放坏”。创客空间作为信息装备密集的地方,管理使用好非常关键。

(4)科研创新素质

创客教育的发展需要理论的研究也要实践的研究,科研创新是创客教育推动的重要力量。创客导师具备科研创新素质才能确保校园创客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创客导师自主成长的目标及内容设定和实现

创客导师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以信息技术教师居多,专业素质参次不齐。因此创客导师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自主成长的目标和内容。从学科专业背景来看,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融合能力作为目标,数学教师可以将掌握3D打印技术作为学习目标,物理教师可以将掌握创意电子作为学习目标,美术教师可以将掌握激光切割技术作为学习目标。从创客专业素质缺失的角度来看,如果技术能力较弱,则应以掌握创客教育技术为目标;如果创客教育课程教学能力不足,则应以掌握跨学科教学法为目标;如果对科研创客能力不满意,则应该以如何写高水平论文、做课题研究为目标。从阶段性成长角度来看,开始应该以掌握创客教育技术为目标,熟练之后以提高创客教育实践能力为目标,积累丰富经验后则以创客教育科研创新为目标。

目标和内容是多样化、多层面和分阶段的,但必须是适合自己的,符合自己需求和特|的[1]。目标和内容设定好后,如何落实则摆在首位。创客导师自主成长的过程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缺少业界规范和专家引领的情况下,创客导师需要“守得住追求,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通过埋头学习、思考和总结,逐渐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普通教师到专家学者。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客导师自主成长特征

1.多样化的共享资源

信息技术环境为创客导师的自主成长提供了多样化的共享资源,无论是资源的内容还是资源的形式都具有多样化的特征[2]。创客开放共享精神,让创客教育学习资源触手可得,常见的创客教育资源有教学视频、PPT、电子书、器材使用说明书等,来源的渠道诸如淘宝网、云盘、创客专家的博客等。多样化的共享资源满足教师多层次、个性化的自主发展需求[3]。

2.丰富的学习手段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视频传输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的飞速发展,享受无时不在、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环境为创客导师构建了一个功能强大、覆盖面广的学习工具,譬如创客导师借助iPad、平台电脑进行移动学习,观看教学视频学习创客技术,利用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行业交流等等。

3.成果的迅速传播

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得以迅速传播,在开源理念下,创客导师的成果作品(自制作品、学生作品、教学案例视频)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和蔓延。这种迅速传播的优势加速了创客教育的发展,也提高了创客导师的影响力。

4.高效的交流协商

创客导师与同行就创客教育的技术、实施、创客空间的管理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并针对创客教育的难题开展讨论和协商[4]。创客导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与全国范围的创客教师探讨,譬如猫友会_创客教育QQ群、红棉创客空间微信群、猫友会线下研讨等。

5.广泛的协作学习与研究

不同区域的创客导师能通过互联网同步或异步开展协作学习和研究活动。创客导师通过网络化的协作学习与研究,科学分工,优势互补,提升了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协作学习的广泛性还体现在学科领域,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创客导师能聚集、融合在一起,开展跨学科的创客教育活动[2]。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客导师自主成长原则

基于创客导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和自主成长的特征,我们认为创客导师自主成长要把握好5个原则:自主成长与创客教育的需求相一致的原则、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匹配的原则、独立自主与借助外力相结合的原则、埋头学习与探索实践并举的原则、学科专长与多样化技能合理平衡的原则。创客导师处理好以上原则对于自主成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自主成长与创客教育的需求相一致的原则

与创客教育的需求相一致是创客导师自主成长的目标和归宿。创客教育的需求既包括大范围世界性发展需求,也包括小范围内的学校创客教育需求。把握创客教育的发展主流以及校园创客的特色发展,才能够让创客教育走得好,走得下去。因此,创客导师的自主成长要瞄准创客教育的需求。

2.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匹配的原则

创客教育发展看学校,学校创客教育的发展是创客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将创客教育纳入到学校发展之中,也就意味着创客导师的个人成长必须与学校发展相匹配。学校的创客教育发展往往是特色发展,带有学校深厚的烙印,创客导师要识时务,将个人成长助力于学校发展。

3.独立自主与借助外力相结合的原则

独立自主与借助外力是一把剑的双刃,两者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当前创客教育导师培训体系还未建立,创客导师的培养还需教师的独立自主成长。但独立成长的弊端也是明显的,容易导致创客导师闭门造车,视野狭窄。因此,一旦有机会创客导师还得出去走走看看,了解别人怎么做,或者请来专家指导自己怎么做。

4.埋头学习c探索实践并举的原则

创客导师自主成长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了不用,用了没有后续”。创客导师除了要埋头学习掌握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更要时时将所学的内容实践,做到“边学边用”,切不要等到学好了再去实践。大量事实证明,创客教育推进领域,快速行动很重要。

5.学科专长与多样化技能合理平衡的原则

创客导师自主成长过程中,掌握多样化的创客技术非常有必要,但是不能丢掉自己的学科专长。创客教育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又一主阵地,是体现信息技术应用的优质示范场所。创客导师应合理平衡学科专长与多样化技能,做到个人创客专业素质有特色有内涵。

五、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客导师自主成长策略

1.找准优势领域做个人成长规划

结合创客教育的特点,我们认为有几个领域可以成为抓手,有竞赛辅导、课题研究、创客设备器材的研发。

(1)竞赛辅导

创客运动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各种创客活动的成功举办。教育领域创客文化的培育,需要更多形式、覆盖面更广的创客活动[5]。2016年4月28日,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展评暨首届校园创客作品展活动在海南举办,2016年第十七届全国电脑制作大赛首次将创客项目纳入比赛项目,2016年8月,第二十五届中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之创客挑战赛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举办。校园创客竞赛如星火燎原般兴起,创客导师顺势而为,通过竞赛辅导既能培训学校创客教育氛围,一旦获奖又能为学校带来荣誉,更重要的是能获得学校领导层的支持和学校教师的认可,为个人成长获得持续动力。

(2)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一个集中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性活动平台,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快速提高践行创客教育的能力[1]。到目前为止,有关创客教育的课题研究并不多见。如果学校有创客空间的支持,创客导师就可以基于创客教育实践开展课题研究,非常具有实际意义。

(3)创客设备器材的研发

创客设备器材的研发是最具科技含量和最有挑战性的事情,这一般需要一个团队支撑。目前,教师群体中成功实现了创客器材设备研发的教师主要有傅骞教授以及“好好搭搭”的祝良友老师,傅骞教授的团队研发了Mixly开源硬件开发平台,而祝良友老师则实现了好好搭搭开源硬件的商业化运作。

2.充分利用好网络所提供的平台

自信息技术迈入教育教学领域之日起,广大的信息技术工作者便不断向教师普及多媒体等现代教育仪器设备的使用[6]。QQ群、微信、YY直播、社区等平台的出现为创客导师的自主成长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资源的丰富性、使用上的开放性、经济上的优越性、交流互动的便捷性、参与者的广泛性让创客导师足不出户便可以与天南海北的同行交流研讨,汲取大师营养。表1列举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创客教育社群。

3.读书、反思与写作

(1)养成读书的习惯

阅读大量书籍对于创客导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创客教育没有专门的学科背景,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多学科、富技术的特点要求创客导师不断学习,扩展视野,更新观念,提高技术。创客导师阅读的书比较多,以计算机编程、网络、单片机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3D打印为主,大数据、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论方面的书也应该涉及。

(2)以写作倒逼反思

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是任何一个教师走向成功必不可缺少的精神素养和专业品质。校园创客导师角色众多,任务繁重,往往很难有时间去反思创客教育。写作则可以倒逼创客导师反思,写作的过程既是搜集自己创客教育实践的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写作为创客教育落地实施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同时也源源不断为创客教育的发展提供智慧。

4.构建基于网络的自主发展共同体

所谓创客教育自主发展共同体,是指一个加快创客教师成长成熟、提高创客导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组织单位,它以自愿、主动交往作为其理论基础,共同参与、平等协商、合作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6]。群体动力学理论表明,群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的良好协作能为每个成员带来更多方面的增值。自主发展共同体有以下优势:

(1)共同的愿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共同的愿景引领着共同体的方向,形成共同体的文化信念和精神支柱。创客教育实践是一个“难以开始,容易结束”的过程,门槛高,难度大,教师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很容易放弃。共同体成员的相互慰藉、帮助,为创客教育的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共同的实践积累可靠有效的经验

当前创客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大量创客导师缺少创客教育实施的方法。基于共同体的实践探究能够增进创客导师的交流学习,为个人经验上升为集体共识提供了平台,为集体共识成为规范标准提供了有效途径。

5.积极外出学习参加培训和研讨活动

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社临场感有助于降低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提升学习满意度和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7]。外出学习参加面对面培训能够增强创客导师学习的社会临场感,创客导师在培训体验中加深对创客教育的理解,通过交流互动验证自己的实践正确性。研讨活动也是必须的,研讨活动中往往有创客教育大咖的参与,亲身感受创客教育的演讲、讨论对个人观念的修正往往有颠覆性效果。当然,外出学习需要征得学校的意见,同时安排好调课,在某些时候还必须自己预支付相关费用。

随着我国创客教育的飞速发展,创客导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何让创客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创客导师是摆在创客教育界的问题。创客导师需求的旺盛带来的是机遇,也是挑战。创客教师要迎难而上,选择适合自己快速成长的路径,为创客教育的深入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许之安.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8).

[2]谢海波.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和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8).

[3]杨辉祥.网络资源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21-22.

[4]马宁,余胜泉.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8(5):5-7.

创客教育论文例5

如果我们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教育生态,我们会发现四种很有趣的权利。

首先,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掌握着行政权利,他们会制定计划和标准,开展评比和检查,设定专项经费来行使这种权利,保障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转。

其次,高校和教育研究部门掌握着学术权利,他们可能是各项论文比赛和赛课活动的评委,也可能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循循善诱的师傅。

再次,各种装备企业和辅导机构则掌握着资本权利,他们用资本的力量,为教育生态链嫁接了与社会的接口,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最后,我们要谈一谈教师的实践权利。

普通教师常常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权利:领导组织了各种考核,教研部门规定了考试的范围,自己甚至也没有权利向学校申请购买心仪已久的器材……但是别忘了,在大多数情况下,40分钟里,三尺讲台上,你的课堂你做主,而成为一位教育创客,则是重塑教师实践权利的最好手段。当然,其最终目的是更好地落实学生的发展权利。

创客精神的实质是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坚守创新。在教育领域中践行创客精神的实践者则被称为教育创客。与创客教育的概念会出现暂时的争论不同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创客,则是各方一直都比较赞同的观点。

你属于哪一类教育创客

创客本身是一个综合的东西,当我们说一位教师是教育创客的时候,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是哪一类教育创客?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将创客精神融入自己的学科教学当中,将动手的实践环节跟有限的教学空间做有效整合,或者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程,从校本课程或者地方课程的角度构建积极的创客教育课程,这样的教师可以被称为学科教育创客。

如果从一个综合实践的角度来整合一位学生创客所需要的学习内容(至少包括电子与程序、材料与结构、科学探究和数学建模、媒体传播和文案写作四个方面),以一种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构建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并且设计像“创客马拉松”这种综合的竞赛交流平台,这样的教师则应称之为综合教育创客。

对教育的宏观表征有着深入的理解,从校园整体建设和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设计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法,将创客的思想落实到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实践者,则可以称为教学论教育创客。

当然,最后还有一种更加极客范儿的教育创客,他们像当年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却想着“时空的迷局”一样,在教师的岗位上,将探索高精尖的技术难题作为自己的人生乐趣,在业余时间用大量的精力攻克技术发明,享受着攀峰的快乐,他们就是极客教育创客。

教育也是一个综合的实践领域。在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可能兼具学科教育创客、综合教育创客、教学论教育创客和极客教育创客的特点,只是各有侧重而已。但是这种分类,则有利于回答一个问题:对于跃跃欲试,想要投身这场创客运动的你而言,要成为哪一类创客?

创客基础课程体系

下面的这张表格阐述了一个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普通人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创客基础课程的大概分类,称为“创客基础课程”。教师可以在这个分类中寻找自己的爱好,然后看一看从学科教育创客的角度,你想先从哪个纵列做起,并从横向看自己是否愿意了解同一个难度的其他领域的内容。如果自己愿意了解其他领域或者其他学科的教师已经讲解了这部分的内容,你就可以做一个综合活动的组织者或者综合课程的设计者,成为一个综合的教育创客。在教育实践当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分享。伴随着自己水平和影响力的提高,不知不觉间两条大路呈现在你的眼前:一是成为一个专业的教育学者,做一个教学论教育创客;二是成为一个令专业的工程师都刮目相看的极客教育创客。这就是一个教育创客的养成路线,在这条路线上,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到创客精神的实质: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坚守创新。

在表格当中虽然给出了学段建议,但创客基础课程本身是不分学段的,我们力求每一个格子里的内容都可以从零起点讲起,但如果学过这个格子上面的内容,讲授效果会更好。这个课程体系已经在邀请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创客录制学习视频,作为参考课程。目前已经完成了电子类课程的录制,接下来,我们期望这个表格能够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比如一家机器人辅导机构,将其综合的活动映射为表格当中各个阶段的能力,继而成为一种平台,让各种课程可以完成互操作。

教育创客培训综合工作坊

基于创客基础课程框架,我们借用USB接口规范,设计了四个不同类型的教育创客培训综合工作坊:迷你创客、小创客、标准创客和大创客。表中内容的编号表示的是该内容属于创客基础课程当中的哪一列的第几个内容。

1. 迷你创客

元器件的性质和简单连接(1.1)

纸质材料的性质和简单设计(3.1-1)

儿童创客产品研发挑战赛(组织能力)

如何拍摄好的产品照片(7.1)

积木式的逻辑控制单元的应用(2.1,4.1)

刻纸机的建模和简单应用(3.1-2)

创意小车挑战赛(1.1-2,4.2)

拍摄产品制作过程的微视频(7.2,8.4)

2. 小创客

用S4A软件初步认识Arduino(1.3-1,2.2-1)

用ArduBlock软件将程序下载(1.3-2,2.2-2)

针对老年人的创客项目(组织能力)

建立一个博客分享项目

认识Arduino的管脚(1.4)

玩转新型传感器(1.3-1)

创意小木屋(3.2,4.2)

剪辑一个产品故事的短片(4.4)

3. 标准创客

比较不同类型的Arduino和开源硬件(3.3-3)

如何使用Wiki学习开源代码(2.4-1)

Arduino代码编程入门(2.4-2)

让创客作品很酷的一般方法(工业设计)

3D设计入门与打印(3.4)

让“中国制造升值”主题活动(工业设计)

设计属于你的创客教室(学习环境设计)

4. 大创客

App Inventor的简单使用(2.2-1)

制作一个互联网的传感器(1.3-3)

3D艺术设计和编程(2.4)

女性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

创客教育论文例6

创客教育的基本理念:

第一,将创意变成实物。创客就是将个人创意变成人工制品的那些人,主张将创意付诸实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设想层面。从教学方面来说,应该是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可以看见的创意作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和文本中。

第二,做中学。创客一般都是边做边学的,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解决是同步进行的,而不是彼此分离的。通常是先向学生布置创意作品这个任务,让任务驱动学生边做边学。

第三,持续分享。创客都是一群热爱分享的人。在创客教育中通常采取让学生说出、写出和做出这样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小组和全班分享活动。

第四,协作学习。创客一般不是单打独斗的,而喜欢在一起互相切磋,相互协作。

第五,跨学科。创客教育不会局限于某一传统的学科分类,而要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完成的作品要包含跨学科知识在内,也不宜局限在某一学科领域。

第六,运用信息技术。创客活动一般都与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关系密切,比如采用开源软硬件、程序设计、3D打印技术进行创作。

二、师范教育实施创客教育的意义

1.实施创客教育有助于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师范教育的创新教育上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创客教育建立在先进的教育理论体系之上,其中的项目学习法、DIY 教育、体验教育、快乐教育以及构造论等方法立足于培养学习生的创新、创造和实践动手能力,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这就倒逼师范教育加大课程建设、加快教育教学的改革。

2.实施创客教育有助于学科融合,提升师范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创客式学习不会局限于某一传统的学科分类,而会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探索和创新。学生完成的创新作品包含跨学科知识在内,也不可能局限在某一学科领域。创客教育的项目组成员可以来自不同专业和班级,实现了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和协作学习的开展。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成员在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往往会迸发出不一样的灵感。这就促使目前的师范教育改变传统的分科授课制,积极逐步实现跨学科的教与学,从而促进和提升师范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3.创客教育有利于培养就业创业能力

创客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途径。创客教育情境下学生往往能够接触到前沿技术知识,有助于学生积累新的就业技能。与此同时,学生在创客教育情境下并不限于利用特定的某一种或几种工具,而是需要根据创造的需求主动寻求资源与工具加以综合利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创客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变革了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教学的部分环境。比如,学生学习效果反馈诊断系统、家校共育系统、角色游戏与学科知识融合所形成的程序动画系统等等,创客教育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参与真实的教育产品制作以及推广应用,可以有效地锻炼其创业就业能力。

三、创客教育模式融入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1.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完成自身提升

传统的教育思想已经不再适应目前的创客教育。教师一定要从关注知识技能教学,转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和思维的教学。创客教育也不是少数信息技术教师和科学课程教师的专利,而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基本教学素养。

2.加快创客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指导

开展创客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关键。一是要做大做强校内的专业教师队伍,积极开展针对创客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选择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的项目导师,选派年轻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二是扩大校外兼职教师和荣誉教师队伍。聘请各行业的优秀人才来担任创客项目的指导老师,建立创客教育校外专家库,使创客教育能够打破时空和专业的限制,实现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

3.主动完善整合课程建设

设计创客团队的角色体验实验课程,引导团队的组建、协作与分享。角色体验实验课程以创客项目为依托,引入实际项目的方式和流程,以项目开发过程中分工的不同来设定角色,设计学习情境,充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职业能力,培养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设计菜单式创客课程,提升学生兴趣和成就感。缺乏选择性和多样化一直是当前师范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创客教育是激发创新思维的教育,提倡学生根据兴趣各展所长。例如机器人项目、程序设计项目、3D打印项目等等,将上述课程以菜单的模式提供给学生,供他们选择,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能。

4.努力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创客教育论文例7

2016年7月14日下午,新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到清华大学调研,在例行听取学校整体情况汇报、参观调研校史馆之后,陈部长特地来到位于李兆基科技大楼的“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中心iCenter创客空间,实地调研清华创客在“创客空间”的创新成果。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部长陈宝生调研清华、北大是预料之中的事,而在上任不到半月的首站调研中,就对创新教育和创客教育产生了浓厚兴趣,倒未必是人人都能想到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陈部长此举无疑对广大创新教育工作者能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最近几年,创新教育在我国受到史无前例的追捧和鼓励。我国发出创业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2013年10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会议强调要“调动社会资本力量,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成长,带动就业,推动新兴生产力发展”,此后,创新创业成了时代风潮。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出台;同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也正式公布。随后,中央层面又相继出台20多份相关文件促进创业创新,各级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创业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的热潮。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科技实力、创新发展对中国进步的意义,给广大科技工作者打了一针“强心剂”,给从事创新教育的工作者带来了一枚“定心丸”,再次吹响科技强国的新号角。

2015年,被业界公认为中国创客教育元年。2015年元旦刚过,总理就来到位于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为国内创客添了一把火!沉寂了多年的“创客”一下成为热门词语。同年全国两会期间,“创客”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9月份,总理在大连又到访创客空间,总理成了“最牛的创客”。12月16日,主席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提及创客概念。此后,创客教育又被写进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正是有了国家领导人的推动,创客开始流行,创客文化逐渐盛行,创客教育越来越畅行。青岛中小学创客联盟、温州中学创客联盟、全国中小学创客联盟、中国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全国教师创客联盟相继成立,并积极开展活动,让创客教育逐步升温。这些联盟将企业的创客产品引入校园,将许多校园创客的案例进行传播和推广。各种全国级别的论坛、大会、比赛相继出F。蓬勃发展的形势激发各地政府纷纷出资鼓励学校设立校园“创客空间”。而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很多专门服务于“创客空间”的企业应时而生,进一步加速了创客教育的发展。

然而,就在创客教育风起云涌、风生水起之时,2016年3月21日,中国教育报发表黄蔚撰写的《创客教育不能“”》,在梳理我国创客教育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同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冷思考”的机会。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教授认为,“全国各地都在提创客教育,各种电子设备的厂商从推销设备的角度,推动纯设备使用的所谓创客教育,但许多人并不了解创客教育,也不知道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去开展真正的创客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担忧,厘清创客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显得尤为重要。据笔者分析,创客教育至少有四大特征:

一是学习载体依托“项目”。基于对“做中学”“玩中学”“项目化教学”的认可,我们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信息像潮水、变化快如飞的世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压倒一切的能力,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在纷繁的事件中发现和解决核心问题的能力就是最强的能力。而此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终身的渐进过程,创客教育借助完成“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创客教育的教与学,都必须以相应的项目为载体,项目可以来自教师的引导或已有案例的启发,也可以来自学生天马行空的创想。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也并非一定要做“成功”,关键是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能力,因而即使失败,也是一种收获,同样有利于日后走向成功。

二是学习过程关注“造物”。有人把“创客教育”狭义地理解为教师带着学生捣鼓科技发明,虽然并不科学、全面,但也不无道理。相比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创客教育更加注重能力培养。众所周知,传承理论知识主要依靠听课、记笔记、做习题,而培养能力则更需要动手实践。因此,创客教育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练习“造物”,而不是纸上谈兵,只看不做、只说不做。这种“造物”不是简单地复制现有的物件,而是从无到有地创造,是不断克服困难地实现和完善。“造物”不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或是单纯为了获得一纸专利证书,更是为了通过根据自己的设想造出实物,来培养实践能力、拓展知识视野、养成思考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三是学习目标崇尚“分享”。“创客空间”里有一块专门的区域,配置了桌椅、电脑、投影、白板等会议必备用品,其目的就是为了经常性地举办各种研讨活动,以讨论问题、分享心得、成果、结交“创友”。所有这些功能,均可用“分享”来概括。百度百科中关于“创客”一词的解释是“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们作为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最有意愿、活力、热情和能力去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以追求美好生活。所以,“创客”不仅对缔造创新产品有狂热追求,而且对无私分享、成就他人、造福人类有崇高认知。通过分享,使得“做中学”的过程延展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经验、技能甚至知识的创作过程。而在分享的过程中,涉及对不同的分享对象的方案设计、跨文化的分享策略、分享平台的使用等,则是超越了简单制作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学习过程。

创客教育论文例8

一、问题提出

自从2015年首次将“创客”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下,创客教育也深受一批善思考、爱动手、乐分享的幼儿教师的追捧。根据《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精神,杨现民等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1]。祝智庭等也提出创客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2]。因此,创客教育符合幼儿认知特点。

二、基于幼儿园开展创客教育的分析

1.理论依据

一是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经验、心理发展阶段及认知结构进行积极意义创建的过程;还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地“学”是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3]。根据这一理论,幼儿创客教育应该通过在活动中创设情境,以微视频为中介,强调以幼儿为本,通过亲自参与,以幼儿独特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和尝试寻找答案,或与幼儿之间、与成人之间的合作来解决问题,并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二是多元智能理论。由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倡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观念,以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4]。在幼儿创客教育课程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核心思想,强调幼儿成长需要多元培养方式。因此,在创客教育设计与实施时应采用多元活动方式,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在评价中应充分利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2.实践依据

国内关于幼儿创客教育的文献主要聚焦在儿童创客教育产品和儿童创客教育上。如有的研究结合儿童年龄特点,总结出了儿童创客教育产品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流程,以及设计方法的指导和设计模板,为开展儿童创客教育提供了适宜的教育产品[5]。有的研究者总结了Scratch在幼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6]。有的从创客教育的内涵、国内儿童创客教育现状、面临问题及主要成效提出了新思路[7];燕中国提出了创设创客空间的三种策略,为幼儿提供物质支持和思维碰撞的环境[8]。拾倩采取以“泛在学习”为主要表现的创客教育模式来实现对幼儿音乐创作能力的开发和提高[9]。可见,国内幼儿创客教育的产品设计、开发及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在美国,创客教育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其一,提倡创客教育从小培养,认为幼儿园是培养儿童创客文化、塑造创客精神的绝佳“起步阶段”[10];其二,美国培育“小创客”的方法较多[11];其三,在幼儿园设立创客工坊,注重手工活动。日本的做法是制定了创客教育目标与内容,设立专项基金与培养特殊儿童,加快师资培训,鼓励女性投身STEM教育。此外,加拿大更关注手工和文化的实践,提倡STEM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以色列则让每个人都参与STEM教育;英国的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创客空间。以上所列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为幼儿园开展创客教育提供了许多可供参考和借鉴之处,同时也证明创客教育有必要从幼儿阶段抓起。

三、基于幼儿园开展创客教育的实施路径

幼儿园开展创客教育的实践框架需要从组建团队创设环境、专家引领教师培训、构建课程应用研究、加强管理完善评价、家园共育共促发展等五个方面协同推进。

1.组建团队创设环境

为了适应创客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在领导高度重视下,坚持“发展孩子、成就教师、满意家长、服务社会”办园宗旨,采用“自我推荐、领导筛选、专家引领”的方式,成立了创客教育领导小组。另外,为了避免资金浪费和资源闲置,调整和完善功能教室,配置各类创客活动材料与多功能设施设备,以满足开展各类幼儿创客活动的需要。

2.专家引领教师培训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创客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幼儿教师属于全科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广泛而有其独特性,但系统的关于创客教育的知识比较匮乏,不利于创客教育的开展。因此,加强幼儿创客教师的培训对顺利推进创客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教师培训,李红霞认为应以创客教育知识体系为核心,移动学习发挥支持作用[12];谢作如建议教师在真实情境下学习,拿起各种工具,以“造物”的形式学以致用[13];王怀宇等人则认为应通过专业教师横向合作以激发创意,建立教师创客空间以提高创造能力,与企业合作以发展实践能力,同时构建适合的管理制度及发展“双师型”教师[14]。因此,幼儿园广泛吸取经验,积极实施“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方针,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在采用园本教研、参与式教学、经验分享等多种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广州市教育信息电教馆与幼儿园合作培养教师的新模式,并利用红棉创客空间来拓宽教师的视野。同时,通过课题立项,引导教师“边实践,边探索,边改M,边总结”,不断调整与修正创客活动目标与内容等。

3.构建课程应用研究

一是结合《指南》,明确目标。遵循《指南》精神,围绕自主研发的《综合主题游戏化园本课程》,结合创客教育对幼儿的要求,制定幼儿创客教育目标:基于儿童的兴趣,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整合五大领域,从艺术创想、电子积木、创意电子制作、科学小实验、信息技术等五个方面入手,让幼儿“做中学”,大胆分享,培养幼儿快乐学习、自信交往、勇于创造的品质,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是精挑内容,细选资源。幼儿创客教育课程内容应该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笔者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生活需要和已有经验,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主题,将适宜的资源融入到基于综合主题的游戏化园本创客教育课程中。该课程的内容可分为认识自我、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快乐生活、感受文化五大主题,以每学期为一个阶段,对应不同年龄的幼儿设计了从易到难的不同主题的内容。如以“车”为主题的创客课程可从艺术创想、电子积木、创意电子制作、科学小实验、信息技术五个方面入手来创设环境、准备材料、观察指导、分享评价等。除此之外,通过网络搜索、查找文献和书籍、网上采购、家长收集、社区支持等途径,精挑细选适宜的创客教育资源或素材放入创客资源库。资源库的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作出适当改编、合并、删减或添加,逐渐形成完整的主题创客教育活动框架,保证创客教育实施的有效性。

三是精心策划,有效实施。在这方面,幼儿园采取了两大策略。策略一为“多师同堂”协同教学。为了弥补幼儿教师在开展创客教育初期教学能力的不足,幼儿园可采用“多师同堂”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简称T.T)的模式[15],充分发挥不同领域教师的特长,有效整合教师资源,使教师们通过共同计划、协同教学、沟通分享、共同反思、多方评价等方式,将教育形成合力。策略二为“家长助教”。家长们来自不同行业或领域,是幼儿园的宝贵教育资源。为争取具有创客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家长参与幼儿创客教育,幼儿园做了以下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的专业特长以及能为幼儿提供教学的时间;精心筛选助教家长;教师辅助家长做好自主备课,帮助家长准备材料并主持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从旁协助、观察与反馈。由于家长们把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活动带进了幼儿园,让师生领略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经历了新鲜而有趣的学习过程,拓宽了视野。

4.加强管理,有效评价

幼儿创客教育对于幼儿园来讲毕竟是新鲜事物,在开展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很多不顺利或不适应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发挥行政监督管理的作用,如制订关于创客教育的规章制度、激励条例、家园共育、三年行动计划等,通过有效的监督、引导和管理使创客教育的实施常态化。此外,幼儿创客教育的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活动过程进行,倡导评价主体多元,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与策略[16],包括活动方案评价、环境评价、资源评价、幼儿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评价、家园共育评价等。

对教师来说,要接纳并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从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想象与表现出发,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赋予创客教育评价以新的内涵,促进幼儿发展。对幼儿来说,要通过观看创客作品、分享交流、录像等手段,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对家长来说,要通过活动观察来亲自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协助幼儿园,共同为孩子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5.多方参与,共促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儿园要充分考虑幼儿创客教育的特点,广泛动员家长、社区、企业等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在合理、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以不同形式合力推动与支持幼儿园创客教育资源的投入,或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创客教育活动中,最终使幼儿受益。

四、基于大班创客亲子活动的应用案例

幼儿园采用“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法,在大班开展了研究。以广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沈端芳、梁慧怡以及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龙丽嫦共同设计的《会发光的蝴蝶》作为案例,这是一个跨学科的多师同堂的创客活动。活动所需材料安全且价格便宜,操作简单,非常适合幼儿使用。活动中教师各自发挥所长,各司其职,共同组织活动。活动以幼儿已有的“昆虫”主题经验为基础,整合五大领域,教师们利用红棉创客空间创设环境,通过微课,支持和满足幼儿需求,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学习和制作DIY创意剪纸蝴蝶。随后,创客教师利用自身优势为幼儿呈现不同技术加工的蝴蝶作品来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在教和家长的指导下,幼儿利用钮扣电池、LED灯、铜箔胶带等工具,在不断试错与纠错中自我建构,直至蝴蝶会发光为止,同伴间还分享了自己稚趣的想法。在活动中,幼儿实现了“做中学”,并乐于分享,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发挥了创造力,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创客活动深受幼儿们的喜爱,全体家长都认为活动很有创意,能够寓教于乐,开拓了幼儿眼界,幼儿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学得有用。但困难和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如目前创客教育仍面临资金短缺,师资培训还跟不上,资源相对匮乏,很多供应商所提供的资源与园本课程难以匹配,创客活动形式还需进一步创新等问题。因此,要使创客教育可持续发展,需积极整合多个领域,注重各方面因素的协调,充分挖掘安全废旧材料的利用价值,实现资源共享,并努力提升师资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家、园、社”三位一体的多方合作,全面提高幼儿园创客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2]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的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0-27.

[3]胡正勇.中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以App Inventor创客课程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2):59-62.

[4]李娜.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游戏化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5]何倩.儿童创客教育产品设计开发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

[6]吴俊杰,孟延豹.面向儿童的编程语言Scratch jr应用于幼儿园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3):61-63.

[7]莫婷.普及儿童创客教育的问题探讨[J].亚太教育,2016(15):267.

[8]燕中国.让幼儿的梦想在“创客空间”里孵化――我园创建“创意环境”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教育,2016(Z2):38-40.

[9]拾倩.浅谈创客教育对幼儿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2):22.

[10]陈丁鸿.创客运动从娃娃开始看美国幼儿园如何打造创客文化[J].时尚育儿,2016(4):106-107.

[11]梦银.美国培育小创客招法多[J]幼儿教育父母,2015(Z5):38.

[12]李红霞.移动环境下创客教师培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6(Z2):119-121.

[13]谢作如.创客教师需要怎样的培训[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4):78.

创客教育论文例9

我有幸拜读了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王竹立教授的博文《创新思维能教吗?》这一话题起初是王教授的一位学生向他提出的,王教授分别从回答“能教”“不能教”“创新是不能教的,而只能培养”三个层面给予了诠释,而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由此可见,此问题是一个很难从一个层面来精准解答的难题。但在文末看到王教授“对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提出了五大教学目标: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习惯、了解创新原理、掌握创新方法、完成创新实践”后,我马上联想到了目前火热的“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王教授所提出的五大教学目标不正是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所要达到的育人目标吗?

“互联网+”“STEM+”“创客时代”的来临为新时期新型教育模式的建构与重组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会,也为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的变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STEAM教育提供了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为核心的综合课程,而创客教育则是在深化项目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客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二者看似有所区别,各有侧重,但无论是创客教育,还是STEAM教育,都强调基于项目学习、问题学习和跨学科学习(跨界),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注重动手,注重实践,注重过程,并都强调玩中做、做中学、学中做、做中创,最终实现玩、做、学、创合一。学生在学习STEAM教育课程和开展创客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都是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学生创客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无论是创客教育课程还是STEAM教育课程都有别于传统课程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创客教育不但强调造物,更需要创客们去“智”造,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他们会在“智”造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创新思维。

由此可以看到,通过创客教育能够把学生的学习重点由基于项目的学习转移到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上来,通过从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的转变,能够实现从培养学生的单一学科素养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转变,最终实现从培养学生项目学习能力到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转变。因此,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新原理,掌握创新方法,完成创新实践。由此可见,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能够丰富王教授的创新思维培训课程。

创客教育论文例10

创客活动STEAM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科普活动与竞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环境下,短短2年时间,创客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随着创客的发展,创客教育亦随之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并迅速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课程与活动实践,无论是教育口还是非教育口,均涌现出大量人士加入创客运动的“游行”中。

创客一词源于英文maker,笔者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是在2014年北京的一个教育研讨会上。当时主讲人对创客的解释是一群将想法实现的人。现在,对于创客的注解变得数不胜数。

2016年2月,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创客教育专委会聚集了20余位创客活动的专家和实践者,共同研讨创客教育的定义。他们认为: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N素质教育。这一观点中,提到了学生兴趣、项目学习、分享、跨学科、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培养等关键词,都是我们在中小学生科普活动中始终倡导并一直努力践行的。笔者在科普活动与竞赛的策划、组织与实践中,接触过很多关于创客活动的鲜活案例。经过对他人活动的分析和自身活动的实践反思,提炼出对于创客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和未来活动改进的建议。

一.以STEAM教育模式为理论基础指导下的创客活动。应注重横向拓展

STEAM,即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和Mathematics(数学)的统称。STEAM教育模式强调对于学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但绝不是自然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大科学”框架下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强调对青少年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的早期综合训练,着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全面育人的教育方式。

2016全国青少年创意工程挑战赛,有明确而开放的主题,如团体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主题分别是“未来生活”、“未来城市”和“未来世界”,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层层递进。比赛要求先提交方案,赛事当天进行现场制作。活动本身除了对所涉及关卡的数量、制作成品的底座面积规格有限制外,其他部分均任由学生发挥创意。活动的亮点体现在:一是对科学知识如科学原理的考查有明确的量级标准;二是通过规则的制订,如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磁能等的使用均能在分数上进行量化体现,从而很好地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和环保教育;三是活动最后,由学生现场解说作品创意,科学地组织语言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综上,这个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淋漓尽致,但对于Art部分的体现不充分,将其称为STEM教育模式或许更为恰当。

关于STEAM和创客浪潮的出现,孰先孰后无法精确衡量,但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创客活动,正是在STEAM兴起后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与STEAM追求的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一拍即合。我区自主策划实施的“生命之美”中学生生物模型设计与制作活动,正是基于STEAM教育模式。学生建构生物模型的前期过程,是二次学习与再现生物学知识的过程,即自然科学的培养。按照数学的思维以一定比例构图、设计草样,遵循环保的理念选用废旧材料,利用不同工具进行模型制作与加工,再加以精致地修饰,可有效反映学生的技术、工程和数学素养。学生用看似普通的衍纸方式幻化出五彩的宣传样卡,通过陶艺技术将生命的形象烘托干生活器皿之中,拓印、橡皮章的使用令作品更加丰富……这些都体现了活动对于学生艺术素养的熏陶或深层挖掘。当然,活动也非常关注分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向大家讲解自己的作品,广泛推介。

在所查询的资料中,STEAM教育模式有两个关键点为大家所认可,第一,注重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第二,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体现出来的知识结果。现在很多创客活动并没有恰当地对应STEAM教育模式的要求,原因是主题不鲜明导致学生作品与现实脱节,或是关注学生“创”的结果,忽视了过程。前面提到的生物模型活动案例也存在不足,活动中兼顾了STEAM教育的每个要点,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所联系,但对于学生过程性的实时考查是欠缺的。

因此,在践行STEAM教育模式时。学生的创客活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每个活动都应该坚持自我评价,与STEAM的考核标准进行横向扫描,一一对应,查漏补缺。

二、中小学生创客活动应该百花齐放.在“高大上”的创客活动之外还应有“接地气”的实践

在各地蜂拥而起的“创客嘉年华”活动中,经常出现一种怪现象,除了零星的几个教育单位的摊位,绝大多数的活动内容由相关科技公司主导,为了追求活动效果,将材料(套材)、工具与器械(打印机、激光切割机)、量化标准(电子模块、信息技术)事先做了绑定,这样的局面好比工厂的生产线,唯一变化的就是操作者――学生,还有工厂外墙悬挂着一个好听而响亮的“×××创客”牌匾而已。当然,在体验这些高科技创客活动过程中,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百上千的创意作品出现,也会呈现让人欣喜的景象,但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很多优秀作品因为没有贴上3D打印、激光切割等高科技标签而被冷落,因此这些活动无法真正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意空间,背离了创客教育的本质。从教育者的视角看,这种“高大上”的活动与中小学创客活动的要求(以创造力培养、创新教育作为基础)是存在差异的。

不可否认,3D打印等新技术的出现为创客教育提供了更开放的资源,但针对上述现象,很多一线科技工作者经过一段时期近乎狂热的追逐之后,渐渐意识到高科技创客活动存在的不足,同样也认识到中小学创客活动的核心是切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展创新教育挖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现阶段的创客比赛多为创客概念风靡、高精尖活动盛行的大场面,一些低成本、高参与度但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活动,却没有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北京市科技教育促进会举办的中小学生“创客币大闯关”活动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最初看到活动现场,感觉五味杂陈,用现在的流行词形容就是觉得有点low――一些筷子、木块、棉花糖等小物件儿的综合体,像赶大集市一样。但当真正了解到活动本身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和效果后,引发了笔者对创客活动和教育更深层次的思考。该活动充分考虑创新培养与教育,无论小学生还是高中生,都表现出了对“带币闯关”的极大兴趣,在活动中积极专注地搭建创意物品并试着学习理财。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活动的创意及其中的教育性等都值得旁观者仔细研究。尽管活动中许多环节还需要细细推敲,活动过程仍存在部分不足,但是它的形式和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创客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科技素养,而不是催促学生马上成为创客。因此笔者认为,所有能切实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意识的活动都应属于创客活动的范畴。而不仅仅是“高大上”的3D打印技术、信息化模块的加入才能被贴上创客活动的标签,更需要以创造力培养、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接地气”的教育实践内容为基础。

三、在积极探索实践中小学生创客活动的激流中努力寻找一股清泉

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其中有一条内容被广泛转载,规划中提到:“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信息化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这是教育部“十三五”规划纲要性文件之一,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重点批示,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将成为终身学习的方式。而其中透露的另外一层信息是,国家层面正致力于推进STEAM交叉W科教育、创客教育,有条件的学校都应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相关活动中,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形成双主线、动态交互的关系,这对我们开展学生创客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1.激发并充分释放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

要求活动组织者在活动设计、策划过程中有效规避创客活动可能出现的限制创新、创意思维发挥的因素。例如可以充分考虑不使用套材,解放学生对于工具材料的选择权,以“工具超市”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比较空间;不以作品呈现的最终态为评价重点,而应将活动“打散”,拆分成构思、设计、讨论、制作,修整、解说等多个环节,用过程性元素评价学生创意。

2.创客活动需因人而异、因材而定

通过对学生年龄层次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其接受水平选择适宜的活动项目和评判标准。例如让低龄段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感受设计与创造的过程,而不应该过度强调作品的功效和价值;而高龄段学生则可以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跨学科进行设计,最终实现自己的设想,创作出满意的产品,但绝不仅仅是现在风靡的基于电子技术或激光切割技术的科技套材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