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医学生自查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22:31

医学生自查报告

医学生自查报告例1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给病人的影像检查结果大都还是物理胶片,由于物理胶片与原始的DICOM影像相比没有可操作性,不利于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往往病人重新拍片。目前放射科的放射设备均已经接入PACS系统,实现了DICOM上传,可直接通过手机终端扫描影像报告单上的二维码,查询其影像报告并调阅到电子胶片图像,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效率和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

1云胶片系统架构设计

1.1搭建院内云胶片服务器

为了能及时、快速地把患者的检查报告和影像资料同步到外网云胶片服务器,在内网搭建了一个对应的云胶片服务器作为中转站,将云胶片数据实时推送至外网云胶片服务器,并且云胶片数据推送不会对院内影像系统的数据产生影响。定时将院内影像系统新增的检查数据同步到内网云胶片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再由内网云胶片服务器,定时向外网云胶片服务器推送检查记录和影像数据。

1.2内外网数据交互

医院信息网络是所有网络中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网络之一,因此医院网络系统由2部分构成:一是用于日常医疗信息交换的业务网,俗称内网;二是可以及时获取Internet信息资源的办公网,俗称外网。医院内网是保障医院业务开展的平台,为了有效保障其安全,医院进行了严格的内、外网隔离,这2套网络互不通讯。内网相对安全,对保证医院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起到积极作用,需要建立内外网数据交互区来解决内、外网隔离的问题;搭建一个中转服务器,用于内外网之间的数据交互,院内云胶片服务器先将胶片影像数据推送至内外网数据交互区,再由数据交互区,将数据推送至外网云胶片服务器。

1.3外网数据传输

患者通过云胶片查看检查影像资料时,是直接访问外网的云胶片服务器的,而外网云胶片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直接返回相应的影像资料信息,不会经过医院的内网,保证了内网数据安全的同时,又提升了数据交互的效率。

2云胶片系统应用

2.1线下检查报告自助打印

检查报告和胶片发放传统的操作过程非常繁琐,云胶片上线后,报告可在自助机上打印且不发放物理胶片。佛山市中医院CT和MR登记处外各安装了2台自助报告打印机,患者可以到登记处自行打印纸质报告,登记人员不需要整理报告和胶片发放给病人,大大减少了检查科室登记人员的工作量,对于患者来说,能节省排队取报告的时间,就大大缩短诊时间。佛山市中医院作为全国规模较大、以骨伤科著称的大型三甲医院,2020年云胶片报告数为107467份,使用云胶片后,节省了大量的胶片耗材,有利于环保。

2.2线上查看报告和影像

云胶片“线上领取,医患共享”(见图1)。云胶片平台全面实现了传统胶片及报告的电子化应用,并能在第一时间反馈给患者及管辖医生,患者无需到院,直接通过手机查看自己的检查结果和完整的影像资料,避免现场排队。患者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并绑定就诊卡或住院号后,医院会推送检查报告结果消息,患者点开检查报告结果消息链接就可以实现在手机上查看全部原始影像资料和文字报告。避免了患者多次往返医院排队领取纸质报告和传统胶片的情况。患者还可以通过微信等方式分享云胶片二维码给医生,医生扫描患者分享的二维码就可以在线查看到患者的影像资料和检查报告。

2.3手术室电子阅片器

佛山市中医院的20个手术室都有安装云胶片电子阅片器,通过手工录入患者信息或者扫描检查报告上的二维码来查看手术患者的检查报告和检查图像,不需要跑到电脑前使用临床影像查询系统进行查看,而且电子阅片器是触屏的,方便医生操作,可以对图像做三维重建(见图2)。

2.4线上检查结果通知

当检查诊断医师提交保存检查报告后,会通过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或者以短信的形式推送消息到患者手机上,患者点开消息就可以使用云胶片查看检查报告结果和影像资料,而且可以对影像进行缩放、移动、三维重建等操作,减少到医院的次数,患者无需在院排队等待打印报告,检查完就可以离开医院,减少检查时间。

2.5实现放射检查信息共享

由于开启了电子化服务,患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找到合适的医生问诊和会诊,医院之间的共享互认变得可能;就诊方便,不用携带厚重的胶片看诊,只需带上手机或者平板;云胶片避免重复检查,节省医疗费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

2.6优化检查流程

常规胶片服务模式下,患者需要按照流程进行开具检查单、预约、缴费、排队检查、排队领取结果等一系列步骤,导致患者就诊时间较长,工作效率低下的同时还会对患者的治疗时机造成一定的影响,加剧患者与医院之间的关系。患者完成检查后,需要到登记处外等候领取报告和胶片,诊断医生提交报告后还需要文员打印纸质报告和物理胶片,然后呼叫患者到登记处取报告,有时离院后还要再返回医院取报告,多次往返医院耗费时间和费用。有了云胶片,患者完成检查就可以离开医院,不需要等待领取纸质报告和物理胶片,只需要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报告情况并查看结果,减少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综上研究,“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云胶片使患者可通过手机查看检查影像资料和电子报告,从而减少患者在院检查时间;云胶片在患者转诊时可进行分享调阅。云胶片技术替代物理胶片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医学影像”的深度融合,能够减轻患者负担,优化就医流程,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邱晨飞.“互联网+医疗”新应用——暨我院全面启用云胶片[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6):278.

医学生自查报告例2

1.1 对象

将全市1 083家民营医疗机构分为医院、门诊部、私人诊所三类,剔除不能诊断传染病的362家专科门诊部和私人诊所(美容专科、牙科)后,按医疗机构类别分层,每层按10%比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89家民营医疗机构,其中医院/门诊部48家,私人诊所41家。在抽样获得的48家医院/门诊部中,每家机构采用随机抽样法各抽取3~4名临床医生(共抽取187人)为本次调查对象,同时将48家医院/门诊部的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48人)及41家私人诊所的医生(41人)也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

1.2 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式,由被抽取的医院/门诊部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及私人诊所医生三类人员分别对应“民营医院/门诊部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知识调查问卷”、“民营医院/门诊部传报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调查问卷”和“私人诊所传染病报告知识调查问卷”进行作答。调查内容包括对《传染病防治法》掌握情况、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及报告行为等。

1.3 统计分析

对各类问卷分别进行总分及相同问题得分统计,每个单题计1分。“民营医院/门诊部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知识调查问卷”总分为18分,“民营医院/门诊部传报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调查问卷”总分为16分,“私人诊所传染病报告知识调查问卷”总分为18分,三套问卷中相同问题总分为8分。

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近似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计算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若资料呈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用kruskal wallis检验。对分类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比较等用χ2检验。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与推断。

2 结果

2.1 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得分情况

医务人员中,医院/门诊部48名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187名临床医生以及41名私人诊所医生在传染病报告知识问卷中相同问题的得分中位数分别为5.77、5.13、3.20分,由于资料不满足正态性,经kruskal wallis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65,p<0.01)。对三类人员平均得分进行两两比较,医院/门诊部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与临床医生平均得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私人诊所医生与医院/门诊部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和临床医生平均得分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私人诊所医生知晓率低于医院/门诊部传染病报告人员和临床医生。

2.1.1 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 医院/门诊部中高级或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的平均得分分别为9.71、11.86、10.78和9.56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0,p>0.05)(表1)。将医院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的传染病报告知识平均得分(10.41分)与门诊部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平均得分(9.09分)进行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01,p>0.05)。

2.1.2 医院/门诊部临床医生 高级或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的临床医生平均得分为13.35~15.35分,不同职称临床医生平均得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1,p>0.05)(表2)。不同科室临床医生的平均得分为12.33~17.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6,p>0.05)。将医院临床医生平均得分(12.51分)与门诊部临床医生得分(12.60分)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05)。将接受过培训的临床医生平均得分(13.18分)与未接受过培训的临床医生平均得分(11.84分)进行比较,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5)。

2.2 医务人员单题知晓率

医院/门

诊部的传染病报告人员、临床医生和私人诊所医生对相应问卷中相同的问题,除“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病种1、2”应答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三类人员对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病种数及网络直报报告时限的应答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3)。

将三类医务人员单题正确率进行两两比较,除“乙类几种”单题传报人员正确率高于临床医生外,其余单题传报人员与临床医生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乙类几种”临床医生与诊所医生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单题传报人员、临床医生的正确率均高于诊所医生。

2.3 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行为

医院/门诊部的临床医生均能在1 d内将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交至传染病报告人员手中,但门诊部医生在半天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送至传报人员的比例(68.57%)高于医院医生(48.57%)(χ2=27.47,p<0.01)。临床医生在诊断传染病病例、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后,将传染病报告卡传送给本院传染病报告人员的方式,主要包括自行送达、电话通知及由传报人员主动收集。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未报告传染病的原因,主要包括病例转走、病人未返回检验报告单、有些临床医生仍存在“未要求报告”及“没有必要报告”的观念。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晓率较低,应开展有效的培训

在日常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工作中,诸如皮肤科、儿科、内科等涉及传染病诊疗较多的科室,医务人员应当更为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但是本次调查未发现医院/门诊部中不同科室、不同职称、是否接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其传染病报告知识得分存在差别,仅体现为私人诊所医生知晓率较医院和门诊部的传报人员及医生低的现况,可见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知晓程度与现行传染病报告工作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反映了现行已开展的传染病报告知识的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尚欠佳,部分科室分类较细的医疗机构未能针对不同科室做出相应的培训。医务人员对以《传染病防治法》为根本的相关法规知识缺乏,由此导致依法防病意识薄弱\[2\],影响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

有研究表明,对医务人员进行有效、切实的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后,报告知识知晓率、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与培训前相比有所提升,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建议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在开展相关培训时,首先应深入普及《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报告知识\[4\],规范统一培训内容,将培训范围自公立医疗机构明确外扩至民营医疗机构,调整培训频次,开展针对性培训。第二,对传染病报告人员和不同科室(尤其是涉及传染病诊疗较多的科室)、不同职称临床医生的培训要有所侧重,并考虑单独分批次培训私人诊所医生。第三,应强调培训效果,不以完成培训频次为目标,需建立考核机制,落实培训效果。第四,根据不同单项得分情况,着重对知晓率较差的方面,诸如传染病病种的归类与罗列、传染病报告时限等内容开展培训。同时各民营医疗机构应配合有关法规宣传,定期以多种方式强化相关传染病知识岗位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医疗机构全员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和素质\[5\]。

3.2 报告行为不够规范,应优化报告方式,加强监督管理

设置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的民营医院/门诊部中,临床医生填报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后,均能在当天将传染病报告卡传达给传染病报告人员,但是递送流程及方式多样,不利于信息的整体把握与报告质量控制。建议同一医疗机构内部统一报卡信息传递方式,参考公立医疗机构的做法和经验,尽量采用“传染病报告人员统一收取”、“疫情交换箱”等事半功倍、较为成熟的运作方式。本次调查发现,有些临床医生仍存在“未要求报告”及“没有必要报告”的观点,反映了这些临床医生尚未知晓并掌握传染病防治法,导致基础法律\[6\]无法得到良好实施,由此提示监督部门应重视此现象,结合培训与督导检查,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赵晓华,徐凌忠.我国传染病报告管理发展现况及影响因素应对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2):160-162.

[2]张益兰.蚌埠市私立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现况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11(6):321-322,335.

[3]许爱香.陕县传染病报告卡质量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2005,17(7):390.

[4]李志群.齐齐哈尔市私立医院传染病疫

情报告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72-73.

医学生自查报告例3

1.1 入选标准

2014 年3 月1 日至2014 年5 月31 日在我院住院的11 280 名病人中,符合入选标准共7 099例,这些病人同时进入病人自报ADR 后临床药师审核组(简称自报组)和医生报告ADR 组(简称医生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收入具体见表1,入组标准同时满足如下4 个条件: ①使用化学药物或中成药治疗且住院时间24 小时;②年龄③能自主完成调查表;④化学药物或中成药,药物剂量在说明书规定范围。

1.2 排除标准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排除出组:①药物依赖者;②不遵医嘱用药者;③调查前1 周内有用药史者;④接受其他治疗,该治疗可发生类似ADR 症状的患者;⑤因食物过敏入院者。

1.3 调查方法

采用由世界卫生组织设计的ADR 问卷调查表对入选病人住院期间发生的ADR 进行调查。方法是每1 个入组病人分别由主管医生和病人各自填报调查表。程序分3 步,第一步:调查前培训,医生和病人培训分别进行,由3 名工作15 年以上并经培训合格的临床药师对本院19 个临床科室的医生培训不良反应的确认和上报; 病人培训是对每个住院病人,入院24 小时内上述3 名药师到床边一对一培训,内容是调查表填写。第二步:资料收集, 医生报告ADR 由各管床医生在病人出现ADR 的当天填写电子版调查表后网上直报。

病人自报告的ADR 由药师鉴定确为ADR 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鉴定方法为:1 位药师先对病人报告的ADR 进行鉴别,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ADR 监测中心的诊断标准,剔除非ADR 的调查表,对于可疑ADR 的调查表,由另两位药师到床边对病人进行检查及询问,3 名药师集体讨论表决,如果有2 名以上药师认为不是ADR,剔除。第三步:对数据进行类统计。将年龄分为18 ~、45 ~及65 ~组;药物以系统分类,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ADR 症状以器官系统分类, 研究目标是自报组ADR 发生率与医生组的ADR 发生率,而不是ADR 发生机制及因果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自报组与医生组ADR 发生率的比较以及不同年龄组间ADR 发生率的两两比较均采用2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调查的7 099 人次, 住院时间从2 天至63天,中位住院时间为(8.52 3.31)天。病人自报ADR 682 人次,经3 个高年资临床药师审核后去除128 人次, 剔除率18.77%, 余下554 人次为临床药师认可的ADR。

2.1 ADR 报告率

自报组共报告ADR 554 例(7.80%), 医生组共报告36 例(0.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自报组的ADR 报告率在3 个年龄段均高于医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001)。

2.2 不同药物类别ADR 的发生率

药物按抗感染类、呼吸系统类等共分为11 类,不同类别的药物所发生的ADR 率有较大差别,两种报告方式中,导致ADR 的药物类别最高的均为抗感染类、神经系统类药物。

2.3 ADR 累及系统、器官

两种ADR 报告方式中,ADR 最常累及的系统均为消化系统, 症状为恶心或呕吐, 约占1/4。

3 讨论

本课题对住院7 099 例病人中由病人自报后

医学生自查报告例4

南宁市自2009年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以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提高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居民的感受度。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解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的真实水平和在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和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12月组织开展了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的抽样调查工作。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南宁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一定比例的医疗卫生机构共计50家,其中乡镇卫生院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

1.2调查方法

传染病报告质量主要通过查阅2014年1—11月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记录,抽取8例法定传染病病例(病例不足时则调查全部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核对,登记病例未进行网络直报为漏报。核实是否及时报告,比较医疗卫生机构现场登记病例的诊断时间与网络直报系统该病例报告卡生成日期,两者间隔时间甲类传染病≤2h,乙、丙类传染病≤24h为报告及时,否则为不及时。找出调查病例的相应传染病报告卡,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关键字段,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详细地址、疾病名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和病例分类,9项填写任意一项缺失为不完整。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指上述关键字段完整,同时与门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信息相符,无明显逻辑错误和涂改诊断或填卡日期视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纸质卡片与网络直报系统电子卡内容信息中任一项不符为不一致。传染病报告管理现状调查主要通过听取被调查单位工作情况汇报、现场查阅资料、文件和填写问卷等方式完成。

1.3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为传染病漏报率、及时报告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和准确率以及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计算公式如下:漏报率(%)=(漏报病例数/实查病例数)×100%;及时报告率(%)=(及时报告病例数/网络直报病例数)×100%;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填写完整纸质报告卡数/实查纸质报告卡数)×100%;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填写准确纸质报告卡数/填写完整纸质报告卡数)×100%;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纸质报告卡与网络直报信息一致数/网络直报病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调查资料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汇总,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传染病报告质量

2.1.1漏报情况:本次调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例中共抽查338例,进行网络直报331例,漏报7例,漏报率为2.07%。其中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抽查291例,进行网络直报284例,漏报7例,漏报率为2.4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查47例,进行网络直报47例,无漏报情况。2.1.2不同病种传染病漏报情况:本次调查共查出乙类传染病8种,漏报率为1.75%;丙类传染病4种,漏报率为2.23%。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01,P>0.05)。漏报乙类传染病2例,丙类5例。查出4种漏报疾病,分别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例,手足口病2例,乙肝和淋病各1例,见表1。

2.1.3及时报告率:本次调查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报告率为99.70%,查出1例未及时报告病例,来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报告率为100.00%。

2.1.4纸质报告卡填写质量: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分别为96.07%、83.99%和92.15%,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为93.62%、70.21%和87.23%,乡镇卫生院分别为96.48%、86.27%和92.96%,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质量略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查出填写不完整的字段是职业和病例分类;不准确字段是现住址、职业和发病日期;与网络报告信息不一致的字段是姓名、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和病例分类,见表2。

2.2传染病报告管理

4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院门诊日志项目设置规范,1家乡镇卫生院的医院门诊日志项目设置缺失职业和发病日期;36家填写规范,填写不规范的项目为职业、现住址、病名、发病日期和就诊日期。41家有住院床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39家的出入院登记项目设置规范,缺失的项目为职业、出院诊断和转归情况;36家填写规范,填写不规范的项目为年龄、职业、出院诊断和转归情况。有检验、影像部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100.00%的医疗卫生机构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项目设置规范,但有3家医疗卫生机构没有与传染病诊断相关的异常结果反馈机制。除1家乡镇卫生院外,其余49家医疗卫生机构均建立医院内部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自查机制,其中46家医疗卫生机构有分管院长或临床科主任参与自查;49家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奖惩制度;48家医疗卫生机构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46家医疗卫生机构在2014年开展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相关知识培训,45家有培训人员签到表,41家有考核记录。5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配备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人员,配有专用的台式计算机,均实现宽带上网。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2.07%,明显低于2012年广西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平均水平[1],但高于包头市2013年的漏报率[2]。提示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2009年实施基本公卫服务项目之后,传染病报告意识加强,但与其他城市相比仍需进一步提高。从漏报病种分析看,漏报数较多的为手足口病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丙类传染病,与临床医生对丙类传染不重视,报告意识淡薄有关[3],部分临床医生对丙类传染病病种不熟悉,造成诊断病种填写不规范。乙肝和淋病漏报的原因与患者直接拿走化验单或化验室医生未将阳性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有关。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4个指标(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和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中,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和与络网报告信息一致率均高于2012年广西地区水平,但准确率偏低[1]。填写不完整、不一致的字段常常是被医生忽视的,如年龄、职业、发病日期和病例分类等,主要是接诊医生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不严谨,网络直报人员在进行网上录入时不认真核对造成的。南宁市基层医疗机构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准确率又明显低于其他3个报告质量指标,与天津市2013年的传染病报告质量相似[4]。说明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项目设置存在缺项和登记不全的问题,与纸质报告卡的填写不符,造成准确率较低。在传染病报告管理上,南宁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非常重视传染病的网络报告工作,均配有网络报告人员和专用计算机。但仍有少数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着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项目设置缺失和填写不规范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质量。个别乡镇卫生院尚未建立医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自查机制,导致传染病漏报。

4.结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的制度,建立医院内部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自查机制和化验或影像结果反馈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相关知识的培训,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医务人员要有法律意识和责任心,认真掌握传染病的诊断标准,杜绝漏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的填写,以全面提高传染病信息的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1]邓革红,吴秀玲,付志智,等.2012年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4,20(1):21-24.

[2]张娜,金艳辉,徐卫和,等.2013年包头市医疗机漏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迟报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3):2456-2460.

医学生自查报告例5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44-02

目前,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掌握的重要渠道就是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只有及时、有效、准确地报告疫情,才能尽最大可能地争取消灭传染病的时间,从而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发展[1]。而传染病报告作为医疗机构以及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准确及时地报告传染病发生情况,既能使得政府决策部门全面掌握本地的疫情,及时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预防传染病的蔓延,又可衡量医务人员职业和法律意识,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水平的高低。为做好疫情的报告工作,有效地减少传染病的漏报,确保报卡的质量,我科对住院病历及门诊病历进行每日及每月自查,查询门诊与住院患者的传染病漏报情况。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通过统计传染病的疫情报告自查资料,其包括门诊日志及就诊信息、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每月传染病自查小结以及疫情网络直报的传染病导出表。

1.2 方法

疫情报告的相关管理人员每月对相关科室的门诊日志、门诊病历使用CIS门诊临床信息系统查阅,住院病人使用力融电子病历系统查出入院登记(重点查出院诊断)以及检验科与放射科的结果登记进行查阅,形成书面自查小结,对照疫情报告员的登记及网络直报的传染病与查出传染病的资料和疫情直导网络的导出表,若传染病登记本上没有记录及网络直报系统查不到的,就定为漏报。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16.1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若p

2 结果

2.1 2010年与2012年传染病的漏报情况

3年共查出应报的传染病有11811例,其中漏报的有25例,漏报率是 0.21 % 。而2010年传染病3412例,漏报15例,漏报率0.44%,2011年应报的传染病有4557例,漏报7例,漏报率是0.15%,2012年应报的传染病有3842例,漏报3例,漏报率是0.08%,从统计结果上分析漏报现象逐年降低,其差异性具有显著统计学的意义,p

住院部应报的传染病有4922例,漏报5例,漏报率是0.10% ,门诊就诊病人应报的传染病有 6889例,漏报20例,漏报率是0.29% ,住院部的漏报率明显低于门诊,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2.2门诊的漏报情况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全部的门诊科室所有就诊患者进行统计,整个外科系统应报1099例,漏报11例,其漏报率1%,内科系统应报5790例,漏报9例,其漏报率0.16%,外科系统传染病的漏报率明显高于内科系统,其差异性具有显著统计学的意义,p

2.3住院部的漏报情况

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部传染病的漏报涉及全部的临床科室,外科应报的传染病有1571例,漏报4例,漏报率是0.25%,内科应报的传染病有3351例,漏报1例,漏报率是0.03%,外科的漏报率明显高于内科,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门诊的传染病漏报病种较多,住院部传染病漏报的病种涉及7种,尖锐湿疣和肺结核两种传染病各自应报的构成比都比漏报构成比小很多,但在总漏报的病例中两者占取的比例却超过70%,说明2010-2012年我院住院部传染病的漏报率高主要的原因是医疗人员少门诊量大,远远超出医疗人员工作量及医疗人员对传染病上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参加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传染病报卡指征掌握欠缺。

3 讨论

3.1 传染病漏报的特点[2]

我院传染病漏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2012年传染病的漏报率明显低于2010年及2011年。其二,住院部传染病的漏报率明显低于门诊。其三,外科传染病的漏报率明显高于内科。其四,重点检测传染病的漏报率比较低。

3.1 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我院传染病漏报的特点,究其主要原因包括:第一,个别医师没有充分意识到疫情报告的重要性。有些医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够强烈,没有充分意识到疫情报告的重要性以及传染病报告法律意识,单纯觉得预防传染病只是防疫部门的事情,而医院只是以医疗和护理为主,认为填报疫情卡大大增加自己负担,因此不及时填写或者不填写。对于传染病报告,有些医师很被动,依赖心理比较大,觉得有专职人员收卡与督察,就一拖再拖,进而导致发生传染病疫情的迟报与漏报。第二,学习传染病的防范知识的力度不够。有些医师不注重学习我国传染病的防治法,对疫情报告的有关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够,有的医师甚至记不熟39种法定的传染病,不清楚报告的时限,觉得有些常见的传染病报不报无所谓。甚至有的医师把疫情卡放在病例中,导致不能及时上报疫情卡。第三,疫情报告的管理工作不够规范,相关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有的医师不知道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是首诊医师负责制,虽然医院成立的有专门的传染病管理小组,以前对传染病上报的重视程度不够,病人较多,传染病专职管理人员少,必须到科室查其漏报情况,因此督查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虽然管理上对积极上报疫情卡的意识有奖励,但是针对迟报和漏报的情况,处罚较轻,使得有些医师存有侥幸心理。第四,临床医师的流动性和工作压力比较大。由于医院急诊和门诊患者就诊的高峰期比较集中,造成接诊患者时间比较短,加之工作忙乱,因此大大增加急诊和门诊漏报可能性。同时医院实习、进修和轮转的人员更换比较频繁,极易导致培训的遗漏。尤其是有些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在初诊时没有明确地诊断,等到各种检查结果都出来后已经发展成为传染病了,因疫情报告工作不注重完整性和连续性,极易导致疫情的迟报和漏报[3]。

第五,患者自身认识不足,患者对预防保健不重视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欠缺,对主动体检的重要性认识不高。有些患者对传染病存在畏惧、害怕、羞于言表。六,督查力度不够。我院公卫科成立时间较短,有些工作方面未完全理顺,传染病发病病种逐渐增多,传染病发病人数逐渐增多,感染病报卡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人员配置未完全到位,导致督查力度不够。

3.2 防止传染病漏报的有关对策

防止传染病漏报的有关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领导要加强疫情报告的重视,健全完善传染病防范小组。第二,我院于2012年底成立了公共卫生科,健全了各项传染病防治制度等,临床科室每科指派了一名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监督员,主要督促本科室的传染病及时准确上报,并制定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监督员职责。做好传染病的管理报告的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4]。第三,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法制意识。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疫情报告的有关知识,进而提高我院传染病的诊断水平及报告意识。同时结合各科的特点,医院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员培训,包括医、技、护人员,对新入院职工做好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工作,使得医务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随时做好疫情的防治工作。第四,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各项制度要认真落实,做好管理及监查工作。要完善疫情的管理、报告、自查以及奖惩等各项制度,经过标准、考核和奖惩三方面的管理,确保疫情报告能够有据可循。另外还要加大检查的力度,真正做到量化管理。第五,定期开展传染病知识普及宣传工作,拓宽传染病普查渠道,加大传染病普查力度,提高全民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及早消除传染病。六,加强指导,积极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在疫情管理中,信息反馈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可以互通情报,而且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疫情管理的专职人员严把卡片质量关,每月对相关科室的门诊日志、门诊病历使用CIS门诊临床信息系统查阅,住院病人使用力融电子病历系统查出入院登记(重点查出院诊断)以及检验科与放射科的结果登记进行查阅,根据疫情报告的管理规范,自查传染病的漏报情况,及时查找和总结漏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加强和各科室主任的信息反馈和沟通,尤其是感染管理科室的有关人员要提高责任意识,工作到位,从而有效地减少传染病的蔓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云艳,姚林燕.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5):515-516.

医学生自查报告例6

读片初诊

诊断医生根据先后排列顺序,同时调阅参考患者的病史资料,仔细阅读观察分析患者影像学的每一幅图像,找出差异,鉴别真伪,寻找疾病的蛛丝马迹,做出一个初步的诊断意见。如果是复诊或者此次检查与以往病史相关,还要调阅以前的X线片进行比对;有些临床病史不清的,还要亲自询问病人追加病史;有的复杂影像难以立即诊断,还需翻阅书籍,查一些参考资料,或者需要在第二天召集集体读片或专家会诊。

如此这般,一般病例的诊断过程平均需要三十几分钟,这还仅仅完成了一个初级报告的过程。

审核复诊

为提高影像诊断报告的正确性,对初级报告的审核复诊显得相当重要。一般医院都由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或科主任担任审核复诊工作。通过上级医生的再次阅读、比对、修改等审核过程,最后打印成正式报告,才算完成一个病例的诊断过程。但CT、 MR检查报告,因所涉及的检查过程较复杂,图像数量多,出诊断报告所需时间相对较长。目前,一般医院对外承诺平片X线检查2小时后、CT检查半天以后取报告,这样的时间安排是一个有利于医患双方的方案。

急诊口头报告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对某些急、重、危病人的检查,或者在普通检查中发现有危及生命的病情,需要医生立即处置时,放射科医生会在第一时间将初步诊断口头报告给临床医生或通知家属。而对于绝大多数检查病人都只能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检查报告。

医学生自查报告例7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86-02

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以外的有害反应[1]。从国家ADR中心的统计数据来看,不良反应报告甚少,与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计划组织预测的200份/106人年报告数据相差甚远。因此,如何提高ADR报告率是医药界关注的问题[2]。影响ADR报告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医务人员对ADR的认知度就是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开展了对在岗实习医务人员不良反应的调查,旨在提高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对ADR的认知度。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2010年1月,对张家港市中医医院120名在岗实习医务人员,采用自拟设计“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表”,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在岗实习期均已近半年,年龄介于21~25岁。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对ADR的基本知识、ADR的监测意识等多方面进行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ADR的基本概念、ADR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发ADR的因素等。提示被调查者应实事求是填写,不查阅相关资料及抄袭答案等,且无标准答案提供并要求填表人当日完成。

2 调查结果

2.1 一般情况:120名在岗实习医务人员接受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1份。其中临床医学50人,护理专业32人,药学专业12人,医疗技术17人,接受调查的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学历及专业构成比

2.2 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对ADR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2)

表2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对ADR

基本知识正确认知度和人次比(%)

2.3 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对ADR监测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3)

3 讨论

3.1 加强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对ADR基本知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药品种类的增多,关于ADR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ADR监察报告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察管理办法》的推行使我国ADR监测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因而,我们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应加强对ADR基本知识的继续教育和学习。

3.1.1 强化在岗实习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2004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为ADR监测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而本次调查显示(见表2)仅有34%的在岗实习生知道我国《药品管理法》中关于ADR的法律条款。因此,要加强对在岗实习医务人员进行关于ADR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其法制观念,使其充分了解到上报ADR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法定职责,并在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后认真履行义务,推动ADR监测工作的开展。

表3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对ADR监测

知识的正确认知度和人次比

3.1.2 加深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对ADR报告程序和监测专业机构的了解:我国医疗机构ADR报告程序是:药品不良反应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对于新的、严重的ADR于发现后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需及时报告[1]。我国ADR监测专业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厅(局)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每季度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所收集的一般不良反应报告。而在本次调查中(见表2)仅有14%的在岗实习医务人员了解我国ADR的专业机构,17%的在岗实习生了解我国ADR的报告程序。因而,实习单位应主动并大力宣传ADR知识,如ADR的概念,报告程序,监测专业机构等,以提高医务人员对ADR危害的了解和认识,避免临床上ADR的发生和ADR程度的加重,从而避免药源性疾病对人的危害,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

3.2 加强在岗实习生ADR监测知识的教育:医院是ADR监测工作的重要部门,大量的用药后发生的可疑不良反应只有通过一线医护人员才能变成可疑不良反应的信号,才能成为所需不良反应病例报告[3]。为保证广大病患的用药安全,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应在实习阶段除了要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常用剂量、给药途径、配伍禁忌外,还要掌握药物已知的ADR,观察用药后发生的可疑的ADR,并负有呈报责任。

3.2.1 加强对ADR概念的了解,明确ADR的范畴根据调查表3显示,很多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对ADR所涵盖的范畴不甚了解。热源性输液反应不属于ADR的范畴,而在引发ADR的因素中回答由药品质量引起的有88%,由超量服用引起的有89%,由医疗质量引起的有47%,由药品杂质引起的有69%,由正确用法用量引起的有56%。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ADR的定义来定界的话,只有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产生的有害反应才属于不良反应。药品的不良反应是药品的固定属性而非医疗事故,而超量服用以及医疗质量所引起的反应属于医疗失误;药品杂质所引起的反应是药物本身的质量问题,因而均不能划归为不良反应。通过调查我们认识到,由于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在校期间未接受全面的ADR监测知识的教育,也没有临床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有必要在实习阶段对在岗实习医务人员进行全面的ADR监测知识的教育,并强化在校期间学习的ADR相关知识,提高在岗实习医务人员的ADR意识和判断ADR的能力。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因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

3.2.2 加强医、药、护的有机结合:根据调查显示(见表3),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对ADR的上报原因、上报范围、ADR情报价值的了解较为全面,而在由谁来报告ADR的问题上,认为因由医生报告的有93%,由护士报告的有72%,由药剂师报告的有76%,由患者报告的有46%。这组数据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岗实习生大多不能准确的评价由谁来报告ADR。但从很多的病例报告上可以看出,真实准确评价ADR需要临床医学、药学、护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医师、护士、药剂师三者应形成互补,仅由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来评价是缺乏科学性的。因此,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应更为积极的参与临床实践,积累经验,并同带教老师一同分析ADR,促使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对ADR监测知识认知度的提高。

4 结语

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对ADR的基本知识和监测知识了解不多。实习医院应加大对在岗实习医务人员的ADR宣传、教育和培训,严格考核。让其在实习阶段就明白ADR的监测工作是一项不以赢利为目的工作且是一项法定职责。同时,也会让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更加清楚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并在以后的各项工作中普及ADR知识,帮助ADR工作的发展。

附表:在岗实习医务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认知度的调查表

您所学专业是:(1)临床医学 (2)护理(3)药学(4)医疗技术

您的文化程度:(1)本科 (2)大专 (3)其他

您是否了解ADR的概念:(1)是(2)否

您知道上市药品是否存在ADR:(1)是 (2)否

您是否遇到过ADR :(1)是 (2)否

您是否需要ADR的判断标准:(1)是 (2)否

现行ADR监测是否是自愿制度:(1)是 (2)否

您是否了解ADR的报告程序 :(1)是(2)否

您认为有必要报告ADR吗? (1)是 (2)否

10、您是否了解我国ADR的专业机构:(1)是 (2)否

11、《药品管理法》中有无ADR的法律条款:(1)是 (2)否

12、上报ADR是否是你的职责:(1)是 (2)否

13、热源性输液反应是否为ADR:(1)是 (2)否

14、静脉输注给病人出现反应时是否考虑为ADR:(1)是 (2)否

15、您认为应由哪些人员报告ADR(可多选);(1)医生 (2)护士 (3)药师 (4)患者

16、哪些因素可能会引发ADR(可多选):(1)药品质量 (2)超量服用 (3)医疗质量 (4)药品杂质 (5)正确用法用量

17. 上报ADR的原因:(1)工作职责 (2)

18、ADR的上报范围:(1)新的ADR (2)严重的ADR (3)一般的ADR

19、ADR的情报价值

参考文献

医学生自查报告例8

一、认真学习、大力宣传、积极贯彻落实新《办法》

(一)认真学习,熟知新《办法》。新《办法》明确了医疗广告前审查制度,限制了医疗广告内容,加大了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处罚力度。新《办法》对医疗广告的规范更加严格,同时也对工商、卫生行政部门的医疗广告监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各级工商、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学习新《办法》,针对新《办法》实施后的新情况,准确理解与适用新条款,做好实施新《办法》的准备工作。

(二)营造氛围,宣传新《办法》。新《办法》的颁布,是有效制止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依法规范医疗市场秩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各级工商、卫生行政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办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及时公布一批典型案例,为实施新《办法》营造良好的舆论声势和社会氛围。

(三)加强指导,执行新《办法》。新《办法》颁布后,各地工商、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广告公司、广告媒介单位进行宣传和培训,引导医疗行业和广告行业加强自律,指导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自觉遵守新《办法》,按照新规定规范广告内容。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医疗广告审查和基层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培训,为开展医疗广告审查工作打好基础。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照新《办法》加强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医疗广告的行为

(一)进一步加大检查和监测力度。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总局《关于规范和加强广告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广告监测制度。要重点监测医疗广告量大、违法率高的区域和媒体,增强发现虚假违法广告的敏感度,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

(二)进一步加大公告和曝光力度。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总局等11部门联合制定的《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告医疗广告监测结果,集中曝光一批违反新《办法》的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案件,同时提醒消费者识别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有效震慑违法者。

(三)进一步加大执法和惩治力度。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案件查办通报制度,按照总局《停止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广告业务实施意见》,加强协调办案,统一执法尺度,加大执法力度。要依法查处未经审查或擅自更改审查内容的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对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照新《办法》规定给予一至六个月暂停医疗广告、直至取消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的医疗广告经营及资格的处罚。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新《办法》实施后,要集中查处一批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三、卫生行政部门要履行医疗广告审查职责,加强对医疗机构广告行为的监管

(一)开展医疗广告审查工作,切实履行审查职责。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设立医疗广告审查机构,配备广告审查人员,建立和完善审查工作制度,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审查医疗广告。要做好广告样件和审查意见的档案保管工作,及时将有关工作信息通报同级广告监管机关。

(二)建立医疗服务公共信息传播渠道,加大医疗广告公示力度。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向社会宣传医疗科普知识和最新诊疗成果,利用新闻媒体、网站公示经过审查的医疗广告,揭露违法医疗广告中虚假违法宣传内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范和识别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能力。

(三)严肃处理医疗广告严重违法的医疗机构,发挥卫生行政部门作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照新《办法》,对篡改广告审查批准文件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及时撤销《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在一年内不受理该医疗机构的广告审查申请;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要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要责令其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新《办法》实施后,要集中处理一批广告严重违法的医疗机构。

四、加强部门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构建医疗广告综合治理的长效监管机制

医学生自查报告例9

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督管理中最基本的重要内容,及时准确地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疫情是每个医生的职责和义务,是防止传染病暴发和疫情蔓延的重要环节[1]。为防止医院传染病漏报,自2012年1月起我院采取了新的传染病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控管理,有针对性采取措施,从而减少了医院传染病漏报的发生。本文分析了近2年来,我院传染病漏报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2010――2011年传染病出院病人12485份病例。

1.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由专职疫情责任人查阅12485份病例,凡患者在住院期间确诊为法定传染病的病例,在法定时限内,相关医生仍未上报的为漏报。

2 结 果

在12485份病案中,确诊传染病1864例,已报1842例,漏报22例,漏报率为1.2%。

3 漏报原因讨论

3.1 综合医院的领导及全体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管理的意识淡薄,重治轻防。个别医生不能熟练掌握各类法定传染病的诊断标准、病种及报告时限,以致造成漏报。

3.2 首诊医生对传染病疫情不够重视,报卡意识不够强 ①对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报告时限模糊不清,造成漏报、迟报。②有个别医生即使已电话通知其补报,医生仍存在迟补现象,造成个别传染病报告卡难以在传染病防治法所规定的时限内上报。③由于医生临床工作太忙,个别医生有忘报、误报或字迹填写潦草,项目不完整等现象,造成漏报、误报。④有些医生在开检查报告单时,忘记填写“初诊”,造成初诊为传染病的病例漏报。

3.3 某些医务人员法制观念不强,发现传染病即转入专科诊治,将疫情报告的工作随之推向专科。既不能执行首诊报告负责制,也不能认真履行法定报告人的义务,造成传染病报告卡漏报。

3.4 医生对需要专科的病人,于转入科室相关医生病例交接不够完整,初诊医生开检验单,待检验结果呈阳性时,接诊的医生不是初诊的医生,报卡的责任未能明确由谁执行,造成漏报。

3.5 个别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字迹不清,缺项、漏项,工作单位现住址填写不详细,14岁以下儿童没有填写家长姓名,发病日期和诊断日期填写不符合逻辑等,造成传染病报告卡误报、漏报。

3.6 相关辅助科室(医学影像科、化验室、放免室)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主要表现在漏登阳性报告单或报告单填写项目不全,使查对困难。造成传染病漏报无法补报。同时未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单交接制度,造成个别阳性报告单遗失或报告单因字迹不清晰等原因退回重写后,未能及时送回科室,造成漏报。

3.7 专职疫情责任人员对医院制定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奖罚制度不兑现,不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4 对 策

4.1 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重视 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传染病疫情领导小组,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定》、《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定》、《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定》,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对各科室医生、新上岗医生、进修生和实习生进行定期传染病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培训,了解掌握各种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报告要求和报告流程。邀请疾控中心专家或科室主任讲解传染病的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加强医生对各种传染病的认知。每次培训后进行书面考试,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业务知识,增强报告意识,提高疫情报告自觉性[2]。

4.3 加强对化验单的管理 由医务科和感染管理科共同参与,做到化验单填写和登记规范化。凡对传染病诊断阳性的化验单由专人送到专科诊室,收发签字,弥补了因化验单项目不全和流失而造成的无法补报的状况;同时首诊医生要做好此类病人转诊的导诊工作,以防出现无主化验单而转向无法补报的另一局面。

4.4 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医院传染病专职疫情责任人每日定时核对阳性化验单,堵塞漏报,监控检查全院住院及门诊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做到奖报罚漏。

4.5 定期反馈 疫情报告责任人采用简报、网络及张贴公示等多种方法,将每月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反馈给临床医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医生的报告的准确性。

4.6 法律意识宣传 提高认识、增强疫情管理的意识,做到人人参与,防止结合。配合健康教育,利用板报、咨询等做好传染病的宣传,以充分认识疫情管理的必要性。

4.7 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切实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管理人员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如整改不力,经核实,通过医院的局域网向全院通告批评,同时建立严惩的奖惩制度,与经济挂钩,如:每漏报1例甲类传染病扣罚当事人奖金200元,每漏报1例乙类传染病扣罚当事人奖金100元,每漏报1例丙类或其它传染病扣罚当事人奖金50元等,并且年底表彰传染病报告优秀者,做到奖罚分明。

4.8 在门诊医生和住院医生的工作平台,嵌入传染病报告卡,让医护人员在第一线可以及时上报。

4.9 利用医院设立的传染病发热、肠道传染病专科门诊室,对可疑患者进行化验检查,以防止传染病的漏检漏报。

5 效果与讨论

5.1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奖罚方案经过实施,我院传染病登记漏报无法补报的现象已降到历史最低点。医生传染病报告率由实施前的90.12%提高到97.25%,漏报的传染病可补报率由86.13%提高到99%,实际登记漏报率由3.6%降为0.41%,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5.2 我院实施传染病管理的实践证明,在综合医院完善传染病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法制观念和定期对医务人员培训是做好疫情管理的基本保证[3]。所以只要真抓实管理,疫情漏报现象是可以消灭的,其中感染管理科的监督检查指导起了重要作用。但要提高临床医生报告的自觉性,降低其漏报率,还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参考文献

医学生自查报告例10

(一)提高查阅效率

传统的影像存储需要很大空间,对场地、温度、湿度、设备及档案管理人员均有较高要求,在进行影像资料查阅时,也耗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此外,传统保管模式下的影像资料具有独占性,一张胶片被借走后,其他人就无法再借阅此胶片。影像信息共享后,可从根本上解决独占问题,在系统中的影像资源能被多人同时访问。电子检索功能使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查找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查阅效率。

(二)减轻患者看病成本

所有临床医护人员在熟练掌握影像系统的具体操作之后,各种影像及报告均可通过院内信息网络及时、迅速传输。工作流程监控和管理从患者登记、检查、报告编辑、报告审核到报告打印等均有时间记载,可反映影像链的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参与人员等。报告及质量审核管理诊断报告除上级医生对报告审核把关外,科主任可调阅已发出的报告,指出报告和审核中出现的问题,使诊断质量得到持续性提高。如此,能使患者得到迅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效加快急诊患者的流通和住院患者的床位周转率,减少平均住院日。患者看病成本降低、候诊时间缩短、满意程度提高,能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三)提供完善的统计功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医学影像档案信息共享系统还提供完善的统计功能,翔实的报表能使医院管理者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工作效率,管理者可据此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检查患者的分布情况,据此进行调配管理,科学决策。

二、信息技术拓展医学影像档案功能的途径

(一)使诊断与治疗更加密切

由于信息共享,影像科与介入病房、门诊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更加便捷,有利于全方位管理。例如:治疗前图像的直接调阅和多种影像学图像的综合显示、比较、分析,能避免术前误诊、漏诊,也便于介入治疗操作,有利于病灶的准确定位;影像学图像直接传入手术室,手术医生在工作站上进行虚拟手术预演,设计手术入路和方案,更好地为外科医生服务;影像学图像连接激光导航系统,直接指导外科医生术中操作等。医学影像档案的信息共享,从根本上对学科进行了全方位的资源整合,使整个学科在统一的轨道上运作,有利于学科管理。

(二)提高对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为充分开发、利用好这一庞大的影像档案资源,医疗单位应利用已建成的局域网,开发医院影像资料信息化系统,不但实现医院内部影像资料各科室的共享,同时还应开发对外影像信息的交流和远程会诊。影像信息跨国传阅,实现了国内医院与国际级医院相互之间临床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提高对患者的诊治水平,提高对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同时医护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跨越式提高。

(三)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