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传统课堂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19:53

传统课堂

传统课堂例1

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著作。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背诵,然后在上课时每次只讲四组句子,量少易记,学生没有背书负担。这样一学期下来,也能把一本书背完。其次,在讲有关内容时与学生目前生活以及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学生易于理解,同时,不露痕迹地将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作为例子糅合到讲解中去,使学生在哈哈一笑中也审视一下自己的日常行为,即可增长知识,也能起到启迪心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讲述经典故事,立德树人

很多国学,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它们本身背后就是一个故事。如,“黄香温席”教我们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卧薪尝胆”从越王勾践身上感受励志的正能量。故事给学生以知识、梦想、信任、思索,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在阅读其中的经典故事时,能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得到莫大的启迪,更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以此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观看优秀影片,立德树人

将一些优秀动画片,影片如《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华德育故事》《中华勤学故事》等介绍给学生观看。反映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一些著名人物的高尚道德情操。小故事的系列动画片、影片,每演绎一个故事、讲述一位人物,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人生中应具有的真善美品质,激励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美好的品德。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传统课堂例2

很多人认为,翻转课堂一定要在家解决自学问题,笔者认为翻转课堂也应该是先学后教的代名词,可以和传统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堂自学和教师传授、教师检测结合起来。通常来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教学过程由教师来掌握节奏,学生跟随着教师的节奏来学习和思考。这样就会导致一些问题,如成绩较好的学生可能会觉得教师的节奏慢,提不起兴趣;但又有一部分学生消化较慢,没有跟上教师的速度,最终丧失学习兴趣。 

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把翻转课堂中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习主体来安排自己的进度和节奏,教师作为学习的助手可通过在课堂上的检查、引导和答疑来发现和解决学生自学中的问题。这样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两者有机结合,可以使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平衡班级和个人的差异,通过在课堂上灵活运用翻转课堂元素,在传统教学中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在内容上使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 

翻转课堂将学习的掌控权给了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消化水平定制出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用适当的时间来进行理解和吸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却不能真正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 

学生不擅提问和学习主动性差是直接影响翻转课堂效果的两大原因。如果每个知识点都课前在家学习,或许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应在内容学习方面使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在课堂上用微课介绍易学易懂的学科知识点,用课文培养其深层理解、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不是机械地训练。对于一些需要不同时间来吸收的掌握要点,则要求课前自学解决。如一些朗读性的内容,可以下载朗读技巧的微课、课文朗读视频,让学生自己在家训练,在课堂上汇报朗读效果。这样,既不耽误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时间,又让基础有待提高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 

传统课堂例3

传统课堂,一是以教为中心,教师重于 “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关系往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造成填鸭式教学;二是以教师为中心。高效课堂中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因学而导、教与学统一。

二、较之传统课堂,高效课堂更能体现课堂的民主性与开放性

(一)课堂具有民主性

教师善于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彼此信任、理解,平等和谐相处,是朋友,是学习的伙伴;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辩,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为学生学习营造自由、民主的氛围,从而打到教学的目的。

(二)课堂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教学的课堂,在于发挥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新课程标准倡导学习过程要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为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加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一是开放课程内容。二是开放课堂结构形式。三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将这三方面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三、较之传统课堂,高效课堂更能体现课堂的自主性与合作性

(一)课堂具有自主性

高效课堂的实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基础。课程标准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会形成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学生才会由学会到会学。

(二)课堂具有合作性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责任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完成知识的构建。另一方面,课堂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前提和基础。

四、较之传统课堂,高效课堂更能体现课堂的思辨性与激励性

(一)课堂具有思辨性

传统课堂例4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获得知识,或者说是在传统的教育熏陶中成长的。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熟悉了自己所教授的知识,习惯了自己教学的方法,甚至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不用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多的设计,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几十年来都是凭着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粉笔 ,就可以轻松地上完自己的课。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容量的增大,知识的不断更新,向传统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挑战。

传统课堂例5

1.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由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在 2008年秋创造的。他指出微课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微课是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而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而这种理念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之上的,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建构,并且为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服务提供资源。在我国,微课开始被倡导是由胡铁生先生提出的,他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2.课堂实录

课堂教学实录应是一堂完整的教学课。拍摄要紧紧把握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记录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堂实录在录制过程中使用摄像设备,运用专业知识,完整反应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情绪和气氛,全面反应教学的效果,成为教育教学资源。

课堂实录务必要真实、客观地表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要完成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执教教师的主导作用,还需要摄制人员的再创作。所以说课堂实录需要教师、学生和摄制人员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一件完美的作品,达到教育教学效果。

二、制作手段与传播途径的异同

1.课堂实录的制作与传播

优质的课堂实录应该是摄制人员与授课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拍摄人员事先应与教师沟通,了解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过程,然后进行策划。合理布置机位,安排好摄制景别。一般课堂实况采用两台摄像机进行拍摄,在拍摄技巧和后期剪辑上需要专业知识。一堂优秀的课堂实录需要复杂的前期计划,需要专业的拍摄知识,在制作上费时费工。

90年代,为了传播优质教育资源,往往将优秀教师的课堂案例录制成视频资料,刻制成光盘,供大家学习和观摩。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入到网络流媒体的时代,借助当时的网络技术,开启终身学习,电视广播大学依托网络,建立了新的广播学习时代的特点。它们将课堂内容录制成视频资料,依托网络平台,建立网络终身学习的机制,受到学习者的欢迎,网络教学视频资料如一夜春风般出现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教育产业。

2.微课的制作与传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从早期的幻灯、投影到多媒体计算机,到现在的电子书包、iPad,在教育领域起到越来越多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近年来,在Web2.0环境下,带有“微”字样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微信” “微博” “微电影”,教育研究者看到了这一点,希望通过“微”形式助力我们的教育。微课应运而生,它不仅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同时依托网络平台和移动设备,也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能。这一点我们从微课的概念中就可窥见一斑。

在微课的制作上,更具有开方性,具有很多传统录课不具备的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微课”的时长一般在10分钟以内。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教学实录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少: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简练。

(3)资源容量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只有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主要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主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学习者可在线观摩,查看辅助资源;也可灵活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录制手段多种多样。网络的发展为微课提供了强大的制作技术,不论是制作软件和制作方法上,人们都可以免费获取。

(5)制作人员。在微课的制作上,因其短小和制作工具的原因,可以说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微课的制作者,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微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微课和传统课堂实录建设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

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我国课程改革的10多年时间里,主要接触的还是课堂实录这样的教学资源。微课现在还处在摸索阶段,许多老师对微课的态度很模糊。观念还停留在微课的“短”、“小”等外部的特点上,对于微课建设所需“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考虑不周全,即和传统的教学相比只是把录制的时间缩短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发掘“微课”的理论优势。

传统课堂例6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多具有教育性、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以及技术简单易学等特征,符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学实施与开展,能够缓解由于教育经费短缺,体育器材、场地贫乏等问题,丰富了课堂教学,促进各个民族之间交流,并且符合国家地方课程的实际以及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由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

 

1 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区域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状态将成为区域体育全面协调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性评价指标,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云南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全省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的事实。

 

因此,探索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主要研究的课题,就当前学校教育发展以及区域现存体育资源的现状来看,学校体育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云南拥有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厚以及具有较强健身娱乐功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与现代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体育兴趣的同样功效,可在学校教育中适度设置进行教学传承活动,与现代体育内容有机结合及互动发展模式, 有利于拓展与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弥补学校特别是农村或偏远学校体育教育条件不足的现状。就此而言,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互动,除了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及其形式,使其课堂教学更富有内涵性,促进学校特色体育课堂的构设,为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实施创造更多有利因素。

 

部分学校就此作出了尝试并收到了意想不想的效果。例如玉溪师范学院每年一届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竹竿舞比赛,竞赛活动是在学校学工部组织下进行,以学校各二级学院为单位报名参加,裁判组对竞赛队的表演内容设计、表演技巧等进行综合评价,对获奖队进行奖励。对于多年一直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笔者来说,有幸在校园感受、观赏整个激动人心的少数民族竹竿舞表演,实属感慨万端。从整个竞赛活动可以看出,表演各单位非常重视该活动,所有参赛队都在竞赛前一个多月就开始构思、设计和排练。竞赛活动现场充满生机与活力,异常精彩和悦目,在约二千多师生观众热烈的掌声下完满结束了活动。可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丰富了学校教学内容,满足了现代学生了解、认识少数民族文化的要求,一定程度解决好区域学校发展相对滞后与教学改革全面发展的矛盾,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也是众多学校教育发展所应承担的新任务。

 

2 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

 

就当前而言,多元文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确实对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性,还可能导致文化发生变迁性、流变性和断裂性,同时面临着生存诉求和身份认同的危机。但是,文化的多元性使人们能够拓宽视野,进一步了解、认识和吸收各国、各民族的特色及精髓文化,并将之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促进全球范围内各民族的和谐相处与共同进步。

 

学校作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应该承担起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和生成新文化的任务,也必须对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做出回应。也就是说,当代学校文化不应该是一元性的,而应该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性等特点。因此,学校多元文化教育方向要呈现不分族群、血缘、语言、习惯和地域,尊重各个族群的文化差异,认可各族群文化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并结合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共识,为构建校园多元文化和谐交融式发展战略创造条件及实现路径,以满足学校多元文化发展以及学生获取多元文化信息要求的需要。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多元文化的发展应关注乡土知识,关注地方现存资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要反映地方文化特色,尊重和传承当地优秀文化传统,保证乡土文化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学校教育能够成为乡土传统文化展示的平台。笔者认为,学校只有在保证本民族文化或本区域性文化核心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无顾虑地吸收融合外来有益的文化,从而实现学校文化教育的多元化。

 

在云南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体育、竞技和游艺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学校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适时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予以研究、保护的良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传承,一方面承担了本乡土传统文化的保护、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责任,使区域学生领略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功能价值,也认识到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珍贵性,传递保护、传承、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目前仍然处于非主流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不至于在主流文化全面发展的大潮中遗失或停滞。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让各种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共生,让现代学校呈现出多元、开放和自由的状态,为创设和谐多元文化服务,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满足学校各个行为群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但是,学校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时,要保持严密的、全面的和自我反省的思维方式,对相关文化进行甄别,以保证其选择的各种文化信息具有优质性、实用性和传承性等特征,使学校多元文化富有新的生机和活力,也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学校教育改革、教学创新的巨大资源库,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为学校教育成效的取得提供丰厚的沃土。

 

3 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

 

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基地,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首先,学校有一大批非常固定的受教育群体—学生,这个群体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必然要求其肩负着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使命,也就是说他们终究是最重要的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纽带群体。其次,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会按相关要求制定相对充分的教学时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这就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创造了较为充足的时间条件,能够弥补学生放学后忙于课后作业而无暇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不足。

 

再次,学校体育教师往往是接受了专门的体育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并具有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经过学习和培训活动后普遍具备了“传授者”的条件和优势。第四,学校一般情况下都配置有供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所需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开展、传播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实践经验也进一步表明,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由于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特殊性和作用下,文化才得以保存、积淀,才得以弘扬、创造和发展。就此而言,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新任务。

 

传统课堂例7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更加明确地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确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课堂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大有改革之必要。但我要问的是,传统课堂有没有一点可以借鉴保留的因子呢?非得把传统课堂与现代的新课改水火不容地对立起来吗?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E・希尔斯曾说:“传统不应仅仅被当作障碍或不可避免的状况。抛弃传统应该看成是新事业的一种代价。保留传统则应算作是新事业的一种收益……传统应该被当作是有价值生活的必要构成部分。”任何改革都逃脱不了过去的掌心。任何一场改革又都是针对传统而来,都是要革除传统中不合时宜的东西,但改革又深深地植根于传统,抛开传统,改革就无从谈起。

新课改的理念提出后,各地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各校更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可在热闹的背后,一些不和谐的镜头也开始露面,课改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尖锐的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冷静反思如何突围。

事实上,不少人在新课改和传统课堂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片面观点:一是把新课改与传统课堂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搞新课改就应完全否定传统课堂;二是口头上大喊新课改而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脱离传统课堂的窠臼,新课改喊的轰轰烈烈,传统课堂依然稳步前行。有的教师为了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精神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倾向。那么新课改与传统课堂真的水火不容吗?进行新课改时传统课堂就要不见影子吗?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的“扬弃”思想很值得我们细品借鉴。

一些人对传统课堂嗤之以鼻,主要是因为考试制度本身有缺陷或弊端,长期以来,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是人们普遍认为比较公平的测量手段,它对教育活动和其他某些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我们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考试,可以认识到它对能力的培养既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又能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关键在于考试的形式与内容怎样。目前,我国的考试制度同新课改的要求还很难吻合好,毕业班的现状体现得更为明显些。现行的招生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的内容往往有一定范围、重点相对明确,难度有梯度安排,也有相当的实用性,少不了一定量的认知知识积累。与之匹配,传统课堂的“灌输”显得更有时间保证学生对应试涉及到的知识量的积累,从这点看,传统课堂是应试教育的天然衍生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课堂的弊端愈加明显。比如,传统课堂对学生“灌输”用时较多,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利影响。课堂上要学生背记的一大堆的时间、地点、数字、人物、事件、书名、和体现作者观点的这原则那原则等等。明显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也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事实上,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有很多在实践中也不难获取,而传统课堂缺少的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由于中考、高考对中小学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在没有较成熟的新课改模式形成之前,绝大多数中小学都不敢偏离这个导向而依然延续着以传统课堂为主的模式。传统课堂更显重视共性、统一,漠视个性,显然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课堂例8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的基本概述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概述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班级授课制,历史发展悠久从不完善到完善制度大约有两个世纪之久,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制定最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流程,主要以教师自我“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途径。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言,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师知识传递”置于学生课外时间,学生观看教师针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做出的教学视频,自主完成个性化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的促进作用

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时代下教育领域最为推广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课堂教学流程,理论上重构课堂师生关系,两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存在对彼此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主要促进作用有: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结构完整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但教学结构实施尚未健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提倡“学生橹行摹钡姆转课堂教学,但学校的教师传授知识的模式与学生吸收知识的模式在短时间内依然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该模式促进新型翻转课堂教学结构正加完整。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检测三个阶段中,依然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首先,翻转课堂继承传统课堂教师每节课制定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计划,教师备课依然使用该种方法,促使课前教学更加完整。其次,传统课堂教学在课中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提问学生问题,翻转课堂的课中师生交流沿袭固有教学模式,只是将以教师为讲授者的身份翻转为讨论者参与者的角色,促进翻转课堂课中师生交流沟通熟练化。第三,在翻转课堂沿袭传统课堂课后检测总结的常规教学模式,只是将周测月考曾检测模式转化为课后师生共同反思较为平等的课后总结。因此新型的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应运而生但尚未形成完备成熟的教学模式,依然离不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导与促进。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翻转课堂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突出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翻转课堂具有“短小精悍”且传统课堂不具备特点。

翻转课堂具备“短小精悍”的特点,但优于传统课堂,减少受学习时间与学习场所的限制,固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传统课堂的促进。第一,固有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促进教师发放学生视频之前与制作视频时形成完整清晰的讲课思路,促进教师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与导学案,利用固有教育理念方法抓住课程重点难点,将每节视频课程尽量缩短在5至8分钟左右。第二,固有教学资源教材丰富翻转课堂传播的教学内容,在丰富的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资源与知识中,合理科学的添加固有教材的知识与教学内容。第三,固有的教学思维促使翻转课堂师生角色互换,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问题的交流程度与探讨。第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予新型课堂教学参考样式,教师在固有教育思想模式的鞭策下,扬长避短,录制出精湛预言讲解课程内容的视频。因此,在传统课堂教学的促进下,翻转课堂原本的优势愈加突出。

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的阻碍作用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翻转课堂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培养

独立于传统课堂教学之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培养学生个性化需求为特点,翻转课堂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心理需求,教师发放给每一位学生视频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我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进行课前的预习,与课中的师生交流,以及课后的自我检测与总结反省。但在新型课堂流程中受固有课堂教学的冲击,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影响,以保障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与计划为主要教学目的,制定教学导学案与计划均以教师与教学需求为目标,尚未尊重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程序的不同,新型课堂需要课前进行预习的流程,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自我学习责任心与学习约束能力提高,增强自我完善学习机制的能力,但固有的学生遵循教师安排的课堂阻碍新型课堂的发展,因为传统教师认为一味遵循学生自我学习,易降低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的效率,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传授知识的同时,为了保障提高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效率,依然不完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教师教案为课堂核心。

(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的形成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负责讲解知识的教育模式是教育领域最为倡导的一种师生关系,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以最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主要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历史悠久,固有思想方式被教师学生无意识带入新型翻转课堂中,教师担心在规定时间完成不了制定的教学计划与目标,会将课堂中的交流与探讨环节更改为教师讲解学生提问的环节,甚至只有教师讲解传授知识的环节,学生也习惯于教师这样传播知识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增强了讲课效率,提高了教师整体安排课堂大局的安全感。因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定程度阻碍了翻转课堂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

四、小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短小精悍,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只需要学习者观看与教学内容一致的视频进行学习,节省学习者时间,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第一,视频课程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易产生学习知识疲惫与厌倦心理。第二,信息技术的冲击,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利用图像语音等多维角度对学习者的感官有一个综合刺激。第三,学习者节省时间之外,不受学习场所限制。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早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近一百多年,教育思想理念原本根深蒂固,翻转课堂的冲击之下,短时间难以改变,因此传统课堂教学对新型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也有阻碍作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任何事情均有双面性,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翻转课堂的出现对传统课堂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短时间彻底根除一种教学模式不具备现实意义,利用传统课堂教学对翻转课堂的促进作用,减缓对其阻碍作用,是当下信息技术时代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2]樊宁.利用微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基础教育研究,2015(14):62-62.

传统课堂例9

传统体育游戏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历史人文气息浓厚、民族教育性强、有较高的趣味性和竞技性等特点。其游戏内容从走跑类到跳跃类,从投掷类到攀爬类,从平衡类到益智类,从体能类到类,从速度类到耐力类,从力量类到柔韧协调类等,非常丰富。在形式上:有的游戏只需要用到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玩得很开心,如花样跳绳、花毽、踩高跷等;有的只需要两名学生或者多名学生相互配合就可以游戏,如丢手绢、拔河等。在玩具器材方面:有很多项目可以自制和利用废旧物代替,如毽子就可利用快餐面袋制作,既方便又环保。传统体育游戏不受时间、空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弥补了体育器材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缺陷。

二、根据身心特点,科学安排游戏

学习阶段正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及心理状况的不同,兴趣与爱好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的项目穿去,既活泼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兴趣,同时还有效地训练了体育基本技能。

三、根据季节气候,游戏因时而异

以往在雨天,由于缺乏合适的游戏内容,体育课大多用讲故事、唱歌等来应付,而引进传统体育游戏后,在雨天同样可以让学生开心、愉快,并且能学到体育知识。冬季天气寒冷,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我们安排了一些趣味性强但运动量不是很大的民间体育活动,如滚铁环、打陀螺、跳绳、跳皮筋、踢毽子等。

四、不同教学步骤,选择不同游戏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课前我们选择徒手操、叫数报团、贴膏药等以热身为主、运动量较小的游戏活动;课中我们将剧烈的游戏活动与体育项目相结合,开展如老鹰抓小鸡、踢毽子、打陀螺等易于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又有较大运动负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后我们配以轻音乐,做可以愉悦身心、放松全身的有氧操或民族健身操。这样就可让学生课前活动身心各个关节,提高注意力,课中有相应的运动量,课后能充分放松,整堂课都在一个宽松、欢快的环境中进行。

五、课堂内容不同,体现游戏多样

队列类游戏:开火车、一切行动听指挥、红绿灯等;奔跑类游戏:丢手帕、贴膏药、老鹰抓小鸡、割麦子、踩高跷等;投掷类:投物掷准、投沙包、打龙尾等;类:五子棋等;综合类:打陀螺、排排坐等。每个游戏项目都蕴含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能不同程度地用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乐趣。合理有效地把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贯穿于体育课堂教学之中,能很好地

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智育、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的全面

发展。

六、动作技术规范,安全牢记心中

传统课堂例10

一、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内涵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环节,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根据学生及时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学习,课上主要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对难题进行解答、探讨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它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知识的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来完成,这样就把原先的消费式课堂变成了生产式和创造式课堂。

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各要素对比如表1所示。

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利弊分析

1.传统课堂的优势与不足

传统课堂的优势:注重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知识结构与体系。传统课程教学是以“传递―接受”为特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能充分驾驭课堂,有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便于师生的情感交流,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品质、情态目标的培养,等等。

传统课堂的不足:在培养目标上, 只重视传授知识,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不重视学生如何“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课堂过于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在这种传统教育指导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不能让学生适应时展的需要。

2.翻转课堂的优势与不足

翻转课堂的优势: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教学,学生先是课前自学,然后进行课堂互动。只有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才更具效果,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知识才能进行长时记忆。翻转课堂的优势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生由此可吸收来自全球的视频知识解读。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思考,真正成为一个思想的强者,适应终身学习的大趋势。

翻转课堂的不足:新课、巩固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目标难以定位;受制于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不主动学,课堂教学难以开展。

通过对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的利弊分析,仅仅采用两种教学方式中的一种都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化时代,翻转课堂的出现,恰好可以和传统课堂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使之成为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三、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结合应用

由前述分析可知,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各有利弊,要使翻转课堂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有必要将其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我以民办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一个课堂教学实践为例,对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结合进行了深思。

首先,调查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兴趣点。

教学效果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师生交流状况,而师生交互效果是否显著,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在实践之初首先调查了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兴趣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整个课堂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 回收率为96%。进行调查的课堂共4个班,均为工科专业。除了2名同学高中学的是文科外,其余高中阶段均为理科。调查的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有点兴趣,但对历史很感兴趣的同学很少。究其原因,一些同学认为历史课堂教学是讲授的形式,听着容易走神。可见,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需要改进。多数同学认为教学视频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他们认为比较好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结合课堂讨论、习题”。当问及“你觉得在课堂之外采取什么方法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的时候,有40.6%的同学既选择了“教师上传教学微视频到网上,供学生学习”,也选择了“将课下学习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督促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看来,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是受同学们欢迎的。同时有的同学认为需要采取约束措施督促学习。

然后,根据之前的调查结果,我又 对同学们进行了两个问题的访谈,即: ①你希望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学习到什么样的内容?②你认为将哪些内容制作成教学视频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第一个问题,多数同学希望深层次学习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国家和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说明同学们对历史的学习不希望停留在表面,而是上升到了国家发展的高度。就第二个问题,一些同学希望将讲课内容做成视频,来促进课堂的生动。

最后,根据调查的兴趣点来制作教学微视频,引入翻转课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多数内容知识点清晰、结构性强。教师可以将每个章节的重难点,制作不超过20分钟的微视频,把知识点阐述清楚,让学生课前学习后,课上反馈问题,教师帮助解答并对一些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探讨,了解不同的见解也能提升学习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①制作的教学微视频应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在视频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很重要的一环,生动的语言和互动性表达,使学生从心理上更易接受,达到课前学习的效果;②在翻转课堂上,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堂实践活动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以避免翻转课堂流于形式。

翻转课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在实践之初,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能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众所周知,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多数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弱。教师如果不结合传统课堂模式,及时根据授课进度来布置作业,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下降,出现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所以,如果将翻转课堂模式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慢慢适应翻转课堂。

(2)对于一些不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内容,还是需要采用讲授方式。例如在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就有一些知识内容不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其中上、中、下三编综述的内容涉及政治、历史等多学科,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较多,板块性不强,制作成视频效果不明显。反而通过讲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上就是我通过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结合应用的一点浅见。通过这次实践翻转课堂,我感到翻转课堂的真正有效实施,不能舍弃传统课堂,同时,还需要考虑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样才有利于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国教活动中的应用。不管面临多大困难,跨越多少险滩,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抓住高校这块思想宣传阵地,在充满对话、自主与写作的课堂里,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