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书画艺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8:53

书画艺术论文

书画艺术论文例1

2“童心创作观”是自由无羁绊,放达而多感

另一种童心创作心态则表现为炽情心态。因孩童易动,而此动则不拘约束,往往都是动达自然,自由无羁。喜怒、窘迫、忧伤、愉快、思索、无聊、不平,甚至哭闹、嬉笑……诸无常而于一身。往往,书画家的炽情心态却极类于此,即情燃如炽,激情奔放,欲罢不能,一吐为快,意犹未尽的心态。在书画领域中,尤其体现在行书、草书、魏碑、泼墨和大写意时常常而狂发。唐人怀素在《自亲又贴》中就有:“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川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就是如此,不吐不快,所以要一吐为快,更是要一挥而就。当代书法家李孝椿曾常说:“每每草书创作时,仿佛口饮陈酿,心醉沉迷,几乎忘怀之尔我。在笔线问游走,在点画之中寄插跳荡,酣畅淋漓,快而绝世!”这一时刻,书家画家好似一个不谙世事的稚子孩童,忘怀身边之任何,只注于挥洒自己的意气。笔者常常静静观察多位书家、画家创作时的状态,每于草书、泼墨、大写意时果然非于常态,神采远离,眉眼之光剔透非常,若迷醉、若脱于俗世,只于书画相融,仿佛酒醉而迷神,又似太白舞剑而豪情放溢。我常希望能有此感,然技艺不精,勿谈炽情了。上文中,笔者谈到了艺术家在创作时的童心之观意义所在。但儿童的情绪是多变的,而艺术家作为人,当然也有七情六欲,各种情绪。艺术家的作品,正是来源于这些情绪的表达,所谓写“悲”则悲,写“忧”则忧。再如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忧郁,书《书赞》则意境瑰奇,《黄庭经》则怡释虚无,《太师箴》又纵横广阔。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趋,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兴,言哀已叹。创作内容对书写情绪有着一点影响作用,真要完成一幅真正的书画作品,“情感事迁”很是重要。

3“童心创作观”是多彩而富有创造力

中国文化流传至今,中国艺术繁衍千年而生生不息,不断地创新,不断在继承中发展是不可缺少。中国艺术史上很多留名千载的古人大家,不论是经历几何,往往内心深处就是单纯的“孩子”。竹林七贤也好,扬州八怪也罢,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狂傲不羁仗剑行天下的李太白,都有着一颗干净单纯的心。离我们最近的齐白石先生,他一生作画不计其数,而他的作品很多都是来源于他的所思所想。这位被称为老顽童的大画家,在1930年左右,也就是老人早过了花甲之年的时候画过一张人物画。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的老者盘腿而坐,右手二指指向右侧,而眼睛却看向左方,神情好似有些不屑,却还略带一些笑意和顽皮。更觉得是老人的提款:“人骂我,我也骂人”。一见这几字,再配上如此画面,直叹妙绝。这一提款和画面在质朴的同事,不失文化的和经典的意义,可谓是返璞归真,复得返自然之意。而画出如此作品,离不开老人自己童年的故事,也正是有了这通天达地的童稚、无拘无束的童心,让他有着多彩的想象力,无限的创造力,这些都出现在他的一笔一画之间。北京奥运会奥运福娃的设计者,被称为东方毕加索的画家韩美林,他画小动物的灵感来源于他对动物的爱。他家养的小猫、小狗虽然品种名贵,却被冠以“秀英”“富贵”“二锅头”等等这些最土不过的名字。在他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一份份童趣,这颗童趣也让韩美林有了一颗温暖的童心,这可童心往往就表现在了作品中。不论是白石老人,还是韩美林,很多艺术家都有着这颗童心,这就好比儿童的心理,孩子们的想象力都是不可捉摸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与众不同、天马行空的,每个人的眼里都有着自己的一幅画面。所以就如同艺术创作,艺术不是人云亦云,不是鹦鹉学舌,有自己的特点,有着无穷的想象力,正也是童心创作观众的一个方面。

书画艺术论文例2

一 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绘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文人绘画始终是作为主要的方向。文人常与画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画家的学识、文化品质与文人的内涵构成了书画创作的内在底蕴。文学与绘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传统绘画与文学却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文学性的主旨要求在绘画创作中首先要得以表现。文学与绘画,追其根本都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因适应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精神现象。两者都属于精神和意识形态的范畴。

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绘画首先表现在传统绘画的创作主题常来源于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是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和源泉,成为文学与绘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主要现象。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取材于古典文学由来已久。我们现在所能看到最早取自文学作品的绘画当是近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此画完全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曹植的《洛神赋》用诗的语言描绘出了想象中洛神的神韵,表现出了作者寄托的情愫。画家顾恺之用绘画语言将洛神赋所表现出的语言画面展现在纸卷上,突出了人物关系,准确表现出了诗赋中描绘的梦幻般柔情,使《洛神赋图》与曹植的《洛神赋》相得益彰。此后,历代取材以文学作品的绘画不胜枚举,成为中国文学与绘画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所独有的特征。

以文学作品作画几乎成为历代画家创作的必修课。宋代翰林画院的考试,就是依诗作画。历代众多诗画结合的经典之作已载入中国绘画的艺术史,并传送后世,对传统绘画“尚意”、“尚情”的艺术追求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推崇。中国传统文人形象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经常表现的另一题材。寒山是中国传统的诗僧,他的诗所表现出的风格十分丰富,风格各异。寒山和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友,寒山和拾得一直是历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人物形象。南宋著名山水人物画家梁楷和元代著名禅僧画家因陀罗等人都曾创作过寒山和拾得的人物像。《禅机图》后传到日本后,成为日本国宝级文物。以战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所创作的《屈子行吟图》是明末画家陈洪媛杰出的版画作品。《苏轼回翰林院图》是明代画家张路的作品,表现了宋代文学家坡的神韵。中国古代文人以其与众不同的文人品格,独特的精神风貌,成为画家创作追求的对象。

中国古典文学不仅蕴含于传统书画的艺术当中,还表现在创作者的身份表现上。中国古典文人大多具备书画家的身份。以中国古典文化艺术辉煌时期的唐宋来看,前面讲到的王维不仅会作诗,还擅长绘画与演奏,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使王维的艺术作品显示出独特的内涵和情趣。王维曾说绘画:“乃无声之箴颂,亦何贱于丹青”。宋代苏轼不仅在诗、词、散文、文艺理论等多方面有较大成就,其书法和绘画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书法代表之作《黄州寒食诗帖》、《黄几道祭文帖》、《新岁展庆帖》等都表现出

转贴于论文联盟

了雄浑奇崛的气势。苏轼的绘画作品《古木怪石图》集中凸显了厌世疾俗的孤傲与寂寞心灵。

中国古典文学中所表现出的色彩也是传统书画作品蕴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同时,不仅仅沉醉于笔墨技法论文联盟之间,更是在品味作品所表现的文学内涵,以及自己对作品独有的理解,畅游于书画与文学相互交织所表现出的意境之中。古典书画所表现的神韵与古典文学所表现出的意蕴,融会成新的艺术境界,使人产生更多新的感受。在对传统书画欣赏时得到更深层次的审美享受与意趣的感悟,书画作品的艺术生命熠熠而生。

二 绘画中的“诗境”

中国传统绘画与文学不仅仅表现在题材的选择,还体现在整体艺术价值取向的追求上。意境的追求,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基本取向。从审美心理而言,意境是一种既蕴含艺术真实之境,又包含深层次意义所呈现的艺术虚境的审美范畴。其本质特征就是由实变虚,由定向不定,然后循环反复地虚实相生。诗和绘画中的艺术形象、符号就是“实”,这种“实”在诗、画中是一种媒介或载体,它起着导向作用;而“虚”则是“象外之象”,是一种由原表象触发的联想。艺术的意境就是这种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复杂形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要超越事物表象之外,深入事物本质之中,既要重视作品的形象艺术,又要注重艺术形象的联想性;既不脱离艺术形象,又不执著于艺术形象。中国绘画是客观之“境”与主体之“意”的融合。清代孙联奎曾说,“人画山水亭屋,未画山水主人,然知亭屋中之必有主人也,是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表现,诗词则是用艺术语言描述艺术画面。情动于中,必行于声。关于文学与绘画两者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石涛曾有精辟的论述:“诗中有画,性情中来者也,则画不是拟张拟李而后作诗。画中诗,乃境趣时生者也,则诗不是使生吞活剥而后成画。”传统绘画和古典诗词更加注重意境的创造。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叶燮曾说:“昔人评王维之画,曰‘画中有诗’,又评王维之诗,曰‘诗中有画’,由是言之,则画与诗初无二道也……故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充分阐释了诗与画的相互辉映、互为表里、血脉关联的依存关系。王维既是著名的诗人,也是一名画家。真正将诗与画结合的完美境界表现的淋漓尽致。王维的田园诗,情中含景,景中有意。《辋川集》就是为他的《辋川二十景》所题写的诗。从富有诗意的话题中,我们仍然能想象得出画中诗一般的境界。从此之后,诗与画的结合便成为了中国写意画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甚至影响到了中国今后中国画的发展去向。诗与画都是对自然情态的抒发与描摹,不同之处是两者的表现手法不同。但两者都有层次上意境的相近。在我国的文学艺术领域中,中国画中的诗画结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独特魅力就在于她不仅仅只满足感官的审美价值,更加满足的是精神上的价值需求。绘画与诗词结合形式是多样的,表面的形式是依诗作画、依画作诗,诗题画上,诗词与绘画相互描述与传达,而两者结合的核心就在于意境、情趣上的统一。意境是中国诗书画所共同的表现境界,她是一种只可意会的东西。这种表现主要来源于主观性创造,创造者与欣赏者可能会产生理解的差异,正像欧阳修所言:“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因此,只有在超越景象的束缚和理性认识的局限,艺术家才能寻找出精神发挥的自由空间,然后有理性的回归,真正达到诗画结合、天然超俗的境界。明代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轴》所蕴涵的诗意,正如画面诗所云“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从画家所作的诗文和墨葡萄形象中,画家悲愤无奈的心境由此而发。转贴于论文联盟

诗写情,画写景,二者相通,言情状态,都是心声之写照。画为可见之艺术,然诗则为可“感”之艺术。诗中情,画中意,其创作均由意象而获取。纵观古今诗画艺术无不弥漫着幽深淡雅的氛围,从而形成中国传统诗画特有的审美特征。画的诗境依靠画家对审美对象的洞察、体验和感悟而得以产生。诗境入画是中论文联盟国画艺术较高层次的美学追求。诗境由物境而来,更由心造而得,故画境非画境,它得之于画着与览者诗心的共鸣。

三 中国古典文学与书法艺术

书画艺术论文例3

关键词:古典文学 中国书画 结合 渗透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典文学在中国传统书画体系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传统的文学不仅仅是语言的符号,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无不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内容。也正因为中国古典文学所具有的特质和传统文化元素,才使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可以说古典传统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无不映照着中国传统古典文学的影子。中国古典文学在传统书画艺术中的渗透首先就表现在审美价值取向和创作理念的影响中。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传统精神和独特的表现技法,其中无不渗透着古典文学的美学思想。这种渗透有其特有的文化意义。

一 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绘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文人绘画始终是作为主要的方向。文人常与画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画家的学识、文化品质与文人的内涵构成了书画创作的内在底蕴。文学与绘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传统绘画与文学却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文学性的主旨要求在绘画创作中首先要得以表现。文学与绘画,追其根本都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因适应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精神现象。两者都属于精神和意识形态的范畴。

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绘画首先表现在传统绘画的创作主题常来源于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是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和源泉,成为文学与绘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主要现象。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取材于古典文学由来已久。我们现在所能看到最早取自文学作品的绘画当是近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此画完全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曹植的《洛神赋》用诗的语言描绘出了想象中洛神的神韵,表现出了作者寄托的情愫。画家顾恺之用绘画语言将洛神赋所表现出的语言画面展现在纸卷上,突出了人物关系,准确表现出了诗赋中描绘的梦幻般柔情,使《洛神赋图》与曹植的《洛神赋》相得益彰。此后,历代取材以文学作品的绘画不胜枚举,成为中国文学与绘画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所独有的特征。

以文学作品作画几乎成为历代画家创作的必修课。宋代翰林画院的考试,就是依诗作画。历代众多诗画结合的经典之作已载入中国绘画的艺术史,并传送后世,对传统绘画“尚意”、“尚情”的艺术追求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推崇。中国传统文人形象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经常表现的另一题材。寒山是中国传统的诗僧,他的诗所表现出的风格十分丰富,风格各异。寒山和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友,寒山和拾得一直是历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人物形象。南宋著名山水人物画家梁楷和元代著名禅僧画家因陀罗等人都曾创作过寒山和拾得的人物像。《禅机图》后传到日本后,成为日本国宝级文物。以战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所创作的《屈子行吟图》是明末画家陈洪媛杰出的版画作品。《苏轼回翰林院图》是明代画家张路的作品,表现了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神韵。中国古代文人以其与众不同的文人品格,独特的精神风貌,成为画家创作追求的对象。

中国古典文学不仅蕴含于传统书画的艺术当中,还表现在创作者的身份表现上。中国古典文人大多具备书画家的身份。以中国古典文化艺术辉煌时期的唐宋来看,前面讲到的王维不仅会作诗,还擅长绘画与演奏,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使王维的艺术作品显示出独特的内涵和情趣。王维曾说绘画:“乃无声之箴颂,亦何贱于丹青”。宋代苏轼不仅在诗、词、散文、文艺理论等多方面有较大成就,其书法和绘画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书法代表之作《黄州寒食诗帖》、《黄几道祭文帖》、《新岁展庆帖》等都表现出了雄浑奇崛的气势。苏轼的绘画作品《古木怪石图》集中凸显了厌世疾俗的孤傲与寂寞心灵。

中国古典文学中所表现出的色彩也是传统书画作品蕴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同时,不仅仅沉醉于笔墨技法之间,更是在品味作品所表现的文学内涵,以及自己对作品独有的理解,畅游于书画与文学相互交织所表现出的意境之中。古典书画所表现的神韵与古典文学所表现出的意蕴,融会成新的艺术境界,使人产生更多新的感受。在对传统书画欣赏时得到更深层次的审美享受与意趣的感悟,书画作品的艺术生命熠熠而生。

二 绘画中的“诗境”

中国传统绘画与文学不仅仅表现在题材的选择,还体现在整体艺术价值取向的追求上。意境的追求,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基本取向。从审美心理而言,意境是一种既蕴含艺术真实之境,又包含深层次意义所呈现的艺术虚境的审美范畴。其本质特征就是由实变虚,由定向不定,然后循环反复地虚实相生。诗和绘画中的艺术形象、符号就是“实”,这种“实”在诗、画中是一种媒介或载体,它起着导向作用;而“虚”则是“象外之象”,是一种由原表象触发的联想。艺术的意境就是这种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复杂形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要超越事物表象之外,深入事物本质之中,既要重视作品的形象艺术,又要注重艺术形象的联想性;既不脱离艺术形象,又不执著于艺术形象。中国绘画是客观之“境”与主体之“意”的融合。清代孙联奎曾说,“人画山水亭屋,未画山水主人,然知亭屋中之必有主人也,是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表现,诗词则是用艺术语言描述艺术画面。情动于中,必行于声。关于文学与绘画两者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石涛曾有精辟的论述:“诗中有画,性情中来者也,则画不是拟张拟李而后作诗。画中诗,乃境趣时生者也,则诗不是使生吞活剥而后成画。”传统绘画和古典诗词更加注重意境的创造。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叶燮曾说:“昔人评王维之画,曰‘画中有诗’,又评王维之诗,曰‘诗中有画’,由是言之,则画与诗初无二道也……故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充分阐释了诗与画的相互辉映、互为表里、血脉关联的依存关系。王维既是著名的诗人,也是一名画家。真正将诗与画结合的完美境界表现的淋漓尽致。王维的田园诗,情中含景,景中有意。《辋川集》就是为他的《辋川二十景》所题写的诗。从富有诗意的话题中,我们仍然能想象得出画中诗一般的境界。从此之后,诗与画的结合便成为了中国写意画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甚至影响到了中国今后中国画的发展去向。诗与画都是对自然情态的抒发与描摹,不同之处是两者的表现手法不同。但两者都有层次上意境的相近。在我国的文学艺术领域中,中国画中的诗画结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独特魅力就在于她不仅仅只满足感官的审美价值,更加满足的是精神上的价值需求。绘画与诗词结合形式是多样的,表面的形式是依诗作画、依画作诗,诗题画上,诗词与绘画相互描述与传达,而两者结合的核心就在于意境、情趣上的统一。意境是中国诗书画所共同的表现境界,她是一种只可意会的东西。这种表现主要来源于主观性创造,创造者与欣赏者可能会产生理解的差异,正像欧阳修所言:“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因此,只有在超越景象的束缚和理性认识的局限,艺术家才能寻找出精神发挥的自由空间,然后有理性的回归,真正达到诗画结合、天然超俗的境界。明代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轴》所蕴涵的诗意,正如画面诗所云“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从画家所作的诗文和墨葡萄形象中,画家悲愤无奈的心境由此而发。

诗写情,画写景,二者相通,言情状态,都是心声之写照。画为可见之艺术,然诗则为可“感”之艺术。诗中情,画中意,其创作均由意象而获取。纵观古今诗画艺术无不弥漫着幽深淡雅的氛围,从而形成中国传统诗画特有的审美特征。画的诗境依靠画家对审美对象的洞察、体验和感悟而得以产生。诗境入画是中国画艺术较高层次的美学追求。诗境由物境而来,更由心造而得,故画境非画境,它得之于画着与览者诗心的共鸣。

三 中国古典文学与书法艺术

纵观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可以看出,古代的书法名家,多为成就较高的诗人或饱学之士。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创作都是作者一时的产物,是艺术家技法、感受、意态情绪的映照,无论是逻辑思维,还是形象思维,首先要建立在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历练上。古人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仅仅指文学创作,书画的创作亦然。清代方董在《山静居画论》中曾说:“惟多书卷以发之,广见闻以廓之”,足见渊博的知识与创作的关系。苏轼,是书法名家和诗人、学者的典型代表。在书法方面被誉为 “宋四家”之一,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开拓者。文学方面成就更高,诗、词、赋、散文,均留下了千古名篇。其文洋洋洒洒、明快畅达;其诗隽永清新、豪迈大气;其散文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更是宋词的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还有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 ,被称为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著有《松雪斋文集》;明代的书法家徐渭,是明代著名剧作家,著有名剧《四声猿》等。还有像“书圣”王羲之那样的书法家,虽称不上是文学家,但也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不仅成为书法极品,文章也令人赞不绝口。由此可见,可以说历代名家大都有着较高的文学修养和文学成就。书法艺术是作者理想追求、学识修养、气质情感的载体。书法家对古典文学的表现不仅仅停留在传统名篇上。书写独立创作的诗词、文章,或为绘画作品题款、题诗,应是抒发胸臆,直接表达作者的情趣。中国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具备与绘画审美价值相同的取向。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绘画同属一族,被称之为“书画同源”,总体讲都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核心。古人曾讲:“书为诗之余”,书法是诗情才能外溢的表现。书法大家大都具备除线条笔墨技法之外的深厚文化底蕴的学者。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与传统古典文学的确有着紧密的姻缘关系。正因为有二者的完美结合,中国传统古典文学才如此丰富多彩,中国书法艺术才能如此旺盛发展。二者相互渗透,彼此都能显示出鲜活强劲的生命力。

中国古典文学的诗词歌赋是书法家书写的主要内容。优美的诗词常常被不同时代的书法家竞相书写。如唐代陆柬之书写的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赋》,后来常被名家书写。《洛神赋》是曹植的经典辞赋,其文神采飞扬,成为后世书法家书写的名篇。如东晋王献之用小楷书之,今存刻残本十三行。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 也曾书之。有“初唐四杰”之称的诗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辞藻华丽、优美,用典贴切,堪称经典。明代大书法家文征明曾以行书书之,王庞曾以小楷书之,皆成为传世之帖;元代赵孟 书写过的苏东坡名篇《前后赤壁赋》,明代王庞小楷也曾书写,张瑞图曾以草书书之。至于《千字文》更是常被古今书法家们书写。如隋代的智永和尚,曾书写了八百本《真草千字文》分发到浙江各寺院,后曾漂洋过海到日本,对日本文字的产生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他名家也曾用多种书体书写《千字文》,成为启蒙教材和习字之帖。

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书画艺术的相互结合、渗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与书画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和书画虽然各自存在的领域和表现手法,但在深层次的领域中,二者却是相通的,一个融入传统古典诗意的书画作品,一个充满画面感的文学作品才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真正体现。书画家要拓展笔墨效果的表现力度,没有文化品位蕴含于其中,就达不到画尽其意的艺术效果。古典文学在中国传统书画中的渗透已成为中国书画创作的灵魂,为中国书画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

参考文献:

书画艺术论文例4

二、书画艺术中的建筑设计

我国著名的建筑师与水彩画家张易生,以其独有的风格,运用清雅笔墨,将写实美景与巧妙的建筑构图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其代表作之一的《冰雪覆盖的教堂》,描述的是冬季北欧的雪景,在银装素裹的大地上,被冰雪覆盖的欧式教堂,屹立在白色的世界中,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厚厚的冰雪覆盖了一切,目光所及之处,仅仅是一点点出入的门面。北欧的教堂建筑,极具特色,极富有北欧浓重的风土人情,在白雪皑皑的世界中,尽显宁静,冰冻与庄重。教堂,承载着人们虔诚的信仰与希望,在晨光的照耀下,给这静谧与冰冻的画面中,平添了许多温暖,祥和的基调。整幅画中最中间的一个人,背着简单的行囊,在教堂门前的站立与仰望,更为画面增添了不少肃静,使整个画面显得不十分单调。张易生的作品中,将建筑设计的构图完美的展现在了书画艺术中,将书画艺术与建筑设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建筑的风土人情完美展现,又为绘画作品增添了不少的庄重与敬仰。

三、建筑设计中的书画艺术

建筑设计,追求的崇高理想就是要与自然合二为一。而书画艺术对大自然的完美解析使得它与建筑设计紧密联系。中国画是讲究“写意”的,对真实性没有刻意的追求,而以建筑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园林的安排,布局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往往运用写意的手法,以少概多,以简胜繁,以偏概全,在布局安排上错落有致,既体现了书法的对称、平衡之美,又通过有限的园林空间,表现着无限的人生遐想、乐趣,将中国文化的书画艺术,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了建筑上,实现了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理想。园林中,山、石、花、木、建筑的有序安排,每个部分看似分开,实际又紧密联系,就如同中国书画一样,虚实相间,相隔相通,与小中见大,大中看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看,都可以产生不同的心境,达到“以管窥豹”的效果。建筑设计同中国书画一样,都要讲究一定的秩序,“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管做出怎样的创新,都不能违背自然科学,与自然背道而驰,要追求“天人合一”,与自然相辅相成,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书画艺术论文例5

广西浦北县文联韦志远副主席1991至2010年主要获奖情况

2001年,书法获湖南省直机关文联举办的“纪念孙中山、启功全国书画大赛银奖”; 2002年12月8日,书法获“迎奥运盼统一中华书画大展赛优秀奖”;2003年5月,书法获“中国当代文人书画艺术大展赛金奖”;2003年6月10日,书法获由北京大学等举办的“辉煌保健——首届全国书画艺术精品大赛金奖”;2003年6月10日,书法获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雷锋纪念馆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周年全国书画大展铜奖;2003年6月,书法一幅获由《人民日报》市场报举办的艺术名家“金杯奖”银奖;2003年8月20日,书法获由翰墨书画院、洛神赋书画院、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中国书画艺术大展组委会举办的“祖国颂”——当代美术家书法家书画精品邀请赛优秀奖;2003年9月6日,书法《带龙救国奋金澜》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中展出并获银奖,作品收藏在军事博物馆;2003年7月,书法获“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橘子洲’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2003年8月6日,书法获由中国名人书画大展组委会、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中共中央办公厅西苑出版社举办的“全国优秀师生书画大赛二等奖”;2003年9月,书法获由国际工笔画重彩研究会、新加坡文艺工作者协会、东方寿学研究会、长江书画研究院举办的“‘献给祖国、献给母亲’全国书画名家大展赛金奖”;2003年10月,书法获由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德市人民政府、常德市文化局、常德市旅游局举办的走进桃花源全国书画大展赛优秀奖;2003年10月,书法一幅获由山东省文联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优秀奖”;2004年4月,书法获由中国(许昌)画圣吴道子故里书画艺术节组委会、第五届中国书画名家大奖赛组委会、画圣吴道子艺术研究馆举办的“中国(许昌)画圣吴道子故里书画艺术节暨‘第五届中国书画名家大奖赛’优秀奖”;2003年10月,书法获“‘麓山杯’全国书画大赛银奖”;2004年5月,书法一幅获由韩国文化艺术研究会、新加坡艺术协会、日本东洋文化教育研究会、台湾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巴西中华书法学会、马来西亚艺术协会、中华艺术协会、国际工笔重彩画研究会、美国中国书法研究会、香港视觉艺术中心、南京颜真卿纪念馆等单位举办的“纪念书贤颜真卿诞辰1295周年书画名家交流展”一等奖;2004年6月,书法获由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中国文人书画研究院有限公司、当代中国书画系列丛书编委会、北京华夏京都书画研究院、当代文人书画艺术北京邀请展组委会举办的“当代文人书画艺术北京邀请展优秀奖”;2004年6月30日,书法获“微山湖国际书法碑林大赛优秀奖”;2004年10月,书法获“庆祝建国5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银奖”;2004年10月1日,书法获由中国老年学会、中国老年杂志社举办的“建国55周年全国老年书画、摄影大奖赛优秀奖”;2004年12月10日,草书〈虎〉获“第二届当代中华儿女诗词书画作品邀请赛成年组特别荣誉金奖”;2005年6月2日,书法获由中国文艺协会、中原书画艺术院、中国文艺金爵奖组委会举办的“中国文艺金爵奖‘书画最佳奖’”;2005年10月,书法获由世界和平女神香港基金会、世界和平女神欧洲基金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扬州唐人画院、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保健炎黄翰墨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中华经济文化发展交流促进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华艺术家协会、中山大学、国际发展策略局、世界和平女神香港基金会书画艺术委员会、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宣传部、保健书画家报社、中华文化艺术普及促进会、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香港中华民族友好协会书画艺术委员会、世界华侨联合总会艺术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和平女神杯’首届国际书画大展赛‘和平奖’”;2005年11月18日,书法被中国国学研究会、中国国学杰出贡献奖评委会评为“中国国学杰出贡献奖书画类金奖”;2006年3月,书法获“庆祝建党85周年深切缅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逝世30周年大型艺术活动‘和谐杯’全国诗书画摄影作品大展赛”一等奖;2006年9月28日,书法获由中国国画家协会、东方汉风书画院举办的“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书法大展赛优秀奖,并且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2006年11月5日,书法获“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中华诗书画大赛活动‘中山艺术奖’”;2007年2月,书法获“孺子牛艺术奖.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4月,书法获由湖南炎黄书画院、翰墨情深全国书画大赛评委会举办的“翰墨情深.纪念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1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2007年5月,书法获由长沙市文联、长沙市美术家协会、长沙市书法家协会、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的赛评委会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6月8日,书法获由纪念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全国诗词书法大赛组委会、纪念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全国诗词书法大赛评委会举办的“纪念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全国诗词书法大赛”创作二等奖;2007年7月,书法获“伟人颂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7月10日,书法《志当高远》获由中国名家书画院举办的“荣归十年——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书画名家邀请赛一等奖”;2007年8月1日,书法获“军魂颂.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9月,书法获“纪念怀素诞辰127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9年9月,书法获由中国人文书画院举办的首届“人文杯”奥运之光中国书画邀请赛银奖;2007年10月18日,书法获首届中国书画‘兰亭杯’大奖赛银奖;2007年10月,书法获“纪念毛泽东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发表5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12月,书法获“梅兰竹菊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8年1月,书法获“撞历史警钟铸世界和平全国书画大赛‘旗舰奖’”;2008年2月,书法获“第四届欧阳询奖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8年3月书法获“胜利曙光——井冈山胜利会师8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8年7月29日,获由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主办、加拿大环球华报社、加拿大三维艺术协会等机构承办的“第四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书法创作二等奖;2008年9月18日,书法获由中国书画研究会、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全国诗书画大赛组委会举办的“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全国诗书画大赛丰碑艺术奖”;2009年11月,书法获由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加拿大环球华报社、加拿大三维艺术协会、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北京大学书法学会、中华诗词文化研究院举办的“第三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创作奖”; 2004年6月,书法获“‘伊梨汽车城杯’全国民族大团结名人名家书画邀请赛”优秀奖,并且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书法2002年分别获北京华夏“当代中华儿女树画艺术邀请赛”二等奖;书法获湖南省直机关书协书法大赛一等奖;书法2008年5月15日获由《“嫦娥奖“海内外书法家作品集》编委会、当代艺术杂志社、香港人民艺术出版社举办的“‘嫦娥奖’海内外书法家作品邀请赛‘嫦娥奖’优秀作品奖”;2009年9月28日,书法获由中国国学研究会、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组委会联合举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中国传统诗词书画大赛”获“孔子金像艺术奖——创作一等奖”;2009年,书法《毛泽东沁园春.雪》获由日本东京中国书画院、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组委会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第三届中日名家作品交流大展赛‘国际优秀奖’”; 2003年8月20日,散文《笔架凤池安乐民》获由《散文选刊》杂志社、保健古风文化艺术研究所举办的“首届‘古风杯’华夏散文大奖赛”优秀奖;2004年10月1日,散文《三娘湾畔耀明珠》获“第二届‘华夏作家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优秀奖”;2004年10月10日,散文《父亲那年是英模》获由《散文选刊》、北京古风文化艺术研究院、中华文化艺术网举办的“第二届‘古风杯’华夏散文大赛优秀奖;2004年12月,报告文学《浦北今朝》被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评为“毛主席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让我们富起来”东方红杯全国大型报告文学征文优秀作品一等奖; 2005年9月26日,报告文学《金晖红盾耀中华》被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文化部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中国诗歌学会等单位评为第六届世纪大采风活动作品金奖和全国百佳新闻文化工作者;2005年12月8日,被中共钦州市委宣传部、钦州市人事局、钦州市文联评为钦州市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6年,被钦州市文联、钦州市文学创作院评为“优秀文艺创作员”;2006年7月15日,被中国国际文艺家联合会、《中外精英》杂志社、中国国际新闻社、中国文艺杰出成就组委会评为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文学艺术金奖;2006年10月10日,散文《融安融水书画行》获由文化部、国务院、中国作协举办的中国第六届(威龙杯)世纪大采风征文活动银奖;2007年散文《蕉乡浦北话香蕉》获由“颂歌新时代”全国大型文学作品征评组委会、“颂歌新时代”全国大型文学作品征评办公室举办的“颂歌新时代”全国大型文学作品征评大赛金奖;2008年6月28日,散文《初进军营》获由文化部、国务院、中国作协举办的中国第八届世纪大采风征文活动银奖;2008年8月,报告文学《蕉乡浦北看今朝》获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举办的首届中华之魂优秀文学作品一等奖;新诗《东方狮醒党心红》获文化部等部门举办的第七届世纪大采风银奖和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奖;2008年9月15日新诗《而立之年喜回眸》获中国散文学会、《散文选刊》杂志社、《人民文学》等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 2003年1月25日,春联、山歌分别获广西‘科技杯’春联山歌书法大赛撰联一等奖和山歌优秀奖;诗《正义长存万古松》2006年1月获由中华诗词学会、中共浏阳市委、浏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达浒花炮杯”纪念谭嗣同诞辰140周年全国诗词大赛佳作奖;2004年4月,春联12首被中国楹联学会、华夏翰林文化艺术研究院评为全国“金猴杯”春联大赛优秀奖;2004年10月1日,《劝学》一诗获贵州省作协举办的首届“先觉杯”全国文学大赛优秀奖,对联获广东岭南诗社举办的全国诗联大赛二等奖;2004年7月20日,诗《江泽民书法艺术》获由中国国学研究会、国学十年个人艺术成就奖评委会举办的“1996——2006国学十年个人艺术成就奖‘诗词精品奖’称号”;2005年4月1日,《科学养生保健三字经》获由中国国际医药保健研究院、中国医药保健杂志社、保健先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举办的“首届全国中老年人养生保健征文大奖赛优秀奖”;2006年6月,诗词获“纪念建党85周年首届‘和谐杯’全国诗书画摄影作品大展赛”一等奖,并且被授予“首批全国文化和谐使者”荣誉称号;2008年获由中华诗词文化研究院、中国书画研究会、北京华夏书香文化中心、湖南香港文化机构联合举办的“中国十二生肖文化与艺术诗词大赛‘生肖艺术奖’”;2008年10月28日,诗词获由中国诗书画研究会、2008中国奥运冠军题赠嵌名活动组委会举办的“2008中国奥运冠军题赠嵌名活动邀请赛一等奖”。2008年4月,论文《试论台湾省的和平统一》获“辉煌60年——共和国专家学者理论创新论文奖;2008年4月23日,论文《文学艺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生产力》被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外英才联合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外友好(北京)文化艺术中心评为“辉煌六十年——共和国专家学者理论创新论文奖。2008年9月,论文《试论毛泽东诗词与他的政治艺术人生》获“中国专家学者国庆60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并且在《甘肃文艺》上发表;论文《必须把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作为农村党建工作重点》、《农业企业化、企业工业化、工业现代新型科技化是浦北的必由之路》、《建好文艺馆是充分发挥县级文联职能作用的关键》、《中华诗词如何走向大众化?》、《浦北县文联的工作如何实现全面创新?》、《银勾铁划灵霄殿,瘦骨梅枝老辣功---浅论丁艺书法艺术特点》、《现代文化下中国书法的危机及对策》、《试论国家的统一》、《论和》、《试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获全国特、一等奖和国际优秀论文奖。2001年3月24日,电影剧本《五皇卧虎》获由第五届海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组委会、《长篇小说》杂志社、《散文选刊》杂志社在长沙市举办的“第五届海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优秀奖”;2010年10月,电影剧本《五皇卧虎》参加由《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等报刊举办的“2010年中国作家创作笔会”获一等奖;2010年11月5日,电影剧本《古安潮》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活动”中,被评为“第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活动“最佳创作奖”。1995年,获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1990至1998年连续被自治区科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单位评为全区先进科普工作者。2010年1月13日, 论文《试论台湾省的和平统一》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广播剧本《虎年大吉》在《天空剧本网》上发表;2010年1月,12首春联获第三届“博文杯”2010年春节楹联大赛一等奖,2月5日,诗词获“庆共和国60周年贺‘南瓷’科学发展”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2010年2月15日,16000多字的论文《试论毛泽东的诗词书法与他的政治艺术人生》在《甘肃文艺》上发表;2010年3月19日,书法获由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中华诗词晚会研究会、河南省古风诗书画院、寅虎咏春全国诗书画 印四绝大赛组委会举办的“寅虎咏春.全国诗书画印四绝大赛”寅虎艺术奖和书法佳作一等奖。 2010年3月24日,电影剧本《五皇卧虎》在由中国散文学会、长篇小说杂志社、散文选刊等举办的第五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上已经通过二审。2010年4月23日,书法、对联获“全国楹联书法绘画邀请展”优秀奖。2010年5月,对联一副在《辽宁楹联报》上发表;2010年5月,书法作品获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6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并且作品入选《中华书画名家群英荟萃》一书;2010年6月7日,散文《五皇山行》在《中国报告文学网》上发表;2010年3月至6月,《30集历史电视连续剧《冯敏昌》.等60多首篇在《中国国际剧本网》上发表;2010年6月 23日,诗获纪念唐寅540周年诗文艺术金奖;2010年6月,长篇报告文学《四十五载看今朝》在《甘肃作家港》、《中国作家网》上发表;2010年6月30日,31集电视文学和谐喜剧《蕉乡浦北舞诗龙》在《中国报告文学网》上发表;散文《画金重炼夕阳红》在《中国作家网》上发表; 8月2日,论文《文学艺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生产力》在《中国作家网》上发表;8月19日,论文《农业企业化、企业工业化、工业新型科技化是浦北的必由之路》在《中国作家网》上发表;2010年,论文《论现代文化下中国书法的危机与对策》在《南方教育网》上发表;赋《中国人民解放军赋》在《广西老年知音》第九期上发表;2010年8月,书法获“橘子洲头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10年10月18日,书法入展全区卫生系统书画展7月14日,书法获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6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10年10月28日,散文《蕉乡聚首龙腾秋》在《南方网》上发表;2009年10月,诗联在参加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中国作家创作年会组织委员会举办的“2009年中国作家年会”中,作品《韦志远诗联》获一等奖; 散文《林苑生的五件镇宅之宝》在《广西政协报》上发表。论文《试论台湾省的和平统一》入选《共和国建设功勋》和《共和国60年重大获奖理论成果汇编》两书,并被决策者杂志社评为首届“共和国60年重大理论成果特等奖”。2009年7月,散文《夕阳霞彩满天金》在《老年知音》上发表;2009年7月10日,书法被国际汉学会评为“金晖杯”共和国文艺奖书法类一等奖。2009年7月29日,书法获由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主办、加拿大环球华报社、加拿大三维艺术协会等机构主办,中国北京神州博艺美术院承办的“第四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书法获创作二等奖。 2009年8月,散文《辉煌铸就竞鳌头》在《广西民政》上发表。2009年,书法获由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交流中心和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主办,中国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香港中国书画研究会、日本东京中国书画院、新加坡妙华艺术协会、韩国文化艺术研究会、澳大利亚昆士兰华人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09 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第三届中日名家作品交流国际优秀奖”,并被大赛组委会收藏;2009年,对联十首入选《中国楹联年鉴》(2007——2009); 2009年11月,书法获由世界文化艺术家协会、国际中华文化艺术协会、香港特别行政区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最具有影响力世界华人艺术家金奖”“最具有影响力世界华人艺术家金奖”。书法《连战和胡锦涛握手言和》一幅入选《世界华人名作大典》,2010年3月30日,电视剧本故事梗概《海南农垦情》在《海南农垦在线》上发表;2001年至2011年,共创作《蕉乡浦北舞诗龙》等十二部电影电视剧共150多万字,并且与人合编50多万字的《浦北县军事志》。

书画艺术论文例6

前文就详细地论述过唐代书画艺术市场形成的原因,如有一批专业的收藏家、鉴赏家和专职书画商人(书画艺术市场的中介人)和不同绘画科目的画家(艺术生产者)等。笔者认为,这是其书画艺术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他们作为这个时代书画艺术品的消费者和艺术市场的中介人,在其整个艺术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网络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图所示:

结合前文的论述和图示,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唐代书画艺术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专业的艺术市场网络和艺术市场运行机制,即既有艺术生产者和消费者,又有艺术市场的中介人,并且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作用与运动,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原理即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又可以反作用于生产,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也不例外,图示正反映了此种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以唐代周防的人物画为例。周防,字景玄,唐代仕女画家,出身于官宦之家,曾任越州、宣州长史。由俞剑华注释唐张彦远著的《历代名画记》,就对周P绘画风格进行了最好概括,如“周P,字景玄……初效张萱画,后则小异,颇极风姿。全法衣冠,不近间里,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同时,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就有相关周防绘画作品价格的记载,如“贞元末,新罗国(朝鲜)有人于江淮以善价收市数十卷,持往彼国,其画佛像真仙人物士女,皆神品也。”从以上的记载,我们能看出其绘画风格的基本特点及唐代绘画作品的消费者由国内逐渐扩大到国外即艺术品消费需求队伍的扩大和远销朝鲜的历史事实。由于周P的人物画远销国外,这也促使了唐代人物仕女画的迅速发展,导致从事此类画科创作的画家也日益增多,更加体现出图示中的艺术消费反作用于艺术生产的原理。其所擅长的“妙创水月(观音)之体”,为长期流传的一种佛像标准,被后人称之为“周家样”,传为其作品的有《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对《簪花仕女图》和《调琴啜茗图》的欣赏,来大致了解其风格,基本上符合张氏所记载的特点。

经过安史战乱之后,唐代的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此时的书画艺术市场仍然很活跃,就拿“川样美人”为例。在周畴人物仕女画风格的影响下,仕女画逐渐成为市民阶层的消费对象。在江南和西蜀一带,官商大贾、新兴地主等,都把绘画当做奢侈品之一。因而,荆南富人纷纷去西蜀购买“川样美人”。

前文就提到过,至唐代才出现书画艺术市场的中介人,其称之为“卖书画人”、“书侩”等,也是专职书画商人。他们既是书画艺术市场的“初级书画艺术消费者”,又为艺术生产与消费之间起着搭建桥梁的作用。同时,在艺术生产与消费相互之间的影响中,他们起着中介的作用。

在唐之以前的各朝代也有鉴赏家,今人称之为书画鉴定家,如《历代名画记・叙自古跋尾押署》称之为“鉴识艺人”,如“前代御府自晋、宋至周、隋收聚图画,皆未行印记,但备列当时鉴识艺人押署。”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晋至唐都有“鉴识艺人”,即书画鉴赏家。但是,在唐之以前却没有出现专业的书画艺术市场中介人。笔者认为,“卖书画人”、“书侩”等书画艺术市场中介人的出现,不仅是其书画艺术市场的重要特征和“初级书画艺术消费者”,而且也是促使其书画艺术市场网络与运行机制倾向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类似于现在艺术市场的中介机构。

2 书画艺术品的消费供不应求

从整个时代来看,唐代书画艺术品的消费是供不应求的,即艺术品消费需求大于艺术生产,这也是其书画艺术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或许,我们会产生疑问,为何唐代书画艺术品的消费供不应求?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受到民间与宫廷的公私书画收藏,人为因素、战争对书画作品的毁坏,繁荣的经济以及书画艺术品消费需求队伍的扩大和艺术品流通外国等方面的影响。关于民间与宫廷的公私书画收藏、繁荣的经济、艺术品消费需求队伍的扩大和艺术品流通外国等方面,在前文中就探讨过了,在此就不详细论述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有关战争、人为因素对书画艺术品的毁坏和唐代帝皇对书画作品搜刮的历史文献记载。由俞剑华注释唐张彦远著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记载:“圣唐武德五年,克平僭逆,擒二伪主,两都秘藏之迹,维扬扈从之珍,归我国家焉。乃命司农少卿宋遵贵载之以船,河西上,将致京师,行经砥柱忽遭漂没,所存十亡一二。……太宗皇帝特所耽玩,更于人间购求,天后朝张易之奏召天下画工,……锐意模写,仍旧装背,一毫不差其真者多归易之,易之诛后为薛少保稷所得,薛殁后为岐王范所得。王初不陈奏,后惧,乃焚之。时薛少保与岐王范、石泉公王方庆家所蓄图画皆归于天府,禄山之乱,耗散颇多。肃宗不甚保持,颁之贵戚,贵戚不好,鬻于不肖之手。物有所归,聚于好事之家……”。

此外,在此书中的《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中说:“开元十年十二月太子中允张悱充知搜访书画使,天宝中徐浩充采访图画使,前后不可具载名代也。”关于唐代帝皇对书画作品的搜刮,在张氏的《历代名画记》中有过多处记载,在此就不再一一例举。从以上文献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帝皇对书画作品及书画收藏的狂爱,也从侧面反映了整个时代书画作品的稀缺性。

结合以上的记载与前文的论述,唐人对书画收藏的狂爱而导致公私收藏书画的矛盾,繁荣的经济,战争、人为因素对书画作品造成的毁坏,艺术品消费需求队伍的逐渐扩大,佛像画和人物画作品的远销等,这些都是导致其书画艺术品消费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毕竟唐代书画家创造的作品和历史遗留下来的书画艺术品极其有限,而且并不是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有市场,这远远不能满足强大的书画艺术品的消费需求。正是由于唐代书画艺术品市场消费需求的旺盛,促使其艺术生产繁荣,画科也逐渐趋于完善。

3 绘画作品的定价问题

此外,唐代书画艺术市场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当时绘画作品的定价问题。张彦远作为晚唐的美术史家和收藏家,其家族对书画收藏数量之多,势必对当时的书画艺术市场有过详细的了解与研究。

下面,我们就从张氏《历代名画记・论名价品第》的论述中,来看当时绘画作品的价格及定价问题。一般而论,书法和绘画作品的价值、价格是不同的,如其在此文中所说:“书即约字以言价,画则无涯以定名。”文中还说“书则逡巡可成,画非岁月可就,所以书多于画,自古而然。”从张氏的此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书法比绘画作品在数量上要多,在艺术生产过程的时间上,相对绘画来说其生产时间要短。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经济学原理,商品数量的多少与其价格成反比,类似于“物以稀为贵”,与生产时间的长短(指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时间)成正比。笔者认为,张氏在此文中所说:“况汉、魏、三国,名踪已绝于代,……其物犹存,则为有国有家之重宝……”就反映了上述原理。在正常情况下,唐代绘画作品仍然是按照此规律来确定其市场价格。结合以上论述,可以说明书法跟绘画作品的价值和价格是不同的。

此外,张氏把绘画作品分为三古以定贵贱,即上古为汉魏三国;中古为晋宋;齐、梁、北齐、后魏、陈、后周为下古;隋及国初为近代之价,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代表画家,并对三古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比较。

张氏在此文中还提到“凡人间藏蓄,必当有顾、陆、张、吴著名卷轴,方可言有图画,……必也手揣卷轴,口定贵贱,不惜泉贷,要藏箧笥,则董伯仁、展子虔、郑法士、杨子华、孙尚子、阎立本、吴道玄屏风一片,值金二万,次者售一万五千,其杨契丹、田僧亮、郑、乙僧、阎立德一扇值金一万,……推此而言,可见流品。”从这些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唐代书画艺术品消费者不惜重金购买名家的作品已是一种趋势,而且绘画名家作品的市场价格也是不菲的,画家的等级、品第的高低也会影响着其市场价格的高低。

更重要的是,在此文中也反映出品第的高低并不是决定其市场价格的唯一因素,还受其艺术市场上消费需求的影响,正如此文中所说:“夫中品艺人有合作之时,可齐上品艺人……”。他还认为,同一画家作品的价格并不是一样的。与其各种题材作品相比,其所擅长科目的市场价格要高于其所不擅长的科目,如张氏在此文说:“韦鸥以画马得名,人物未必为人所贵。”当然,唐代书画作品的市场价格中,还是包括画家知名度的因素,至今这一因素仍然发挥着作用。

虽然,张氏在此文中最后认为,书画作品的价格“好之则贵于金玉,不好则贱于瓦砾,要之在人,岂可言价!”笔者个人认为,这明显地夸大了书画艺术品的实际价值,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但是,结合以上的分析和张氏的《历代名画记・论名价品第》的全文论述,可以反映出此时绘画作品的定价,主要是以作品的价值、品弟、等级、作品的现存数量和历史时间、画家的知名度及艺术品消费者的需求等为依据,来确定其市场价格的高低和市场行情。

4 书画作伪现象严重和作伪水平极高

最后,唐代书画艺术市场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书画作伪现象严重,而且作伪水平极高。唐代书画作伪现象的兴盛,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受到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进献书画可以获官爵或赏赐以及消费需求旺盛等。

前文就提到过“董伯仁、展子虔、郑法士、阎立本、吴道玄”等人的绘画作品的市场价格较高。事实上,从整个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市场来看,每个时期书画艺术市场的兴盛都会导致大量书画作伪现象的出现,如宋代、明代、清末民初等艺术市场的书画作伪。因而,这也是非常普遍的艺术现象,因为每个朝代的书画艺术市场中皆有作伪。中国书画作伪历史已久,发轫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已经蔚然成风。张氏在《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说:“古时好拓画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笔踪,亦有御府拓本,谓之官拓。国朝内库翰林集贤秘阁拓写不辍……”。这说明唐代宫廷内部就专门设立机构来拓写书画,如“内库翰林集贤秘阁。”

除此之外,前文还提到过“天后朝张易之奏召天下画工,修内库图画,因使工人各推所长,锐意模写,仍旧装背,一毫不差其真者多归易之。”其大意为武则天时期,收藏家张易之借修内库图画之际,召全国画工修整内府藏画,将这些摹写本照原样子装裱,真假难分。完成之后,他将摹本归还于内府,而将真迹归为己有。从这件事情来看,可见当时书画作伪水平非常高,以至于“以假乱真。”同时,也反映出了唐人为了收藏书画真迹而不择手段,竟敢犯“欺君之罪”,足以证明他们对书画收藏的狂爱。

张氏在《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中说:“开元十年十二月太子中允张悱充知搜访书画使,天宝中徐浩充采访图画使,前后不可具载名代也。或有进献以获官爵,或有搜访以获锡赉。……蓄聚既多,必有佳者,妍蚩浑杂,亦在诠量。是故非其人虽近代亦朽蠹,得其地则远古亦完全。其有晋、宋名迹,焕然如新,已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何故开元天宝间,踪迹或已耗散?”谢稚柳主编的《中国书画鉴定》说:“平定安史之乱之后,内府收藏已寥寥可数,所剩大王真迹仅剩28卷。唐肃宗再次悬赏各处进献书画,并且派使去各地查访搜求。此时书画原本已损失严重,但由于进呈赏赐甚厚,竟导致有伪造或收买赝品进呈以求赏赐者。”由此看来,唐皇帝采取“进献以获官爵,或有搜访以获锡赉”的进献书画政策,导致内府收到过许多书画赝品。而这些赝品即书画伪品,其大部分来自民间,也说明了民间书画作伪之风大盛。同时,从以上文献的历史记载当中,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书画进献的政策,是加速唐代民间书画作伪的一个重要原因和民间书画伪品大量涌入宫廷内府收藏之列的事实。

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唐代书画作伪现象的程度和兴盛远超过唐以前的各个朝代。

书画艺术论文例7

1997年,丁艺、李世刚的书法获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县文联韦志远副主席:2001年,书法获湖南省直机关文联举办的“纪念孙中山、启功全国书画大赛银奖”;2002年12月8日,书法获“迎奥运盼统一中华书画大展赛优秀奖”;2003年5月,书法获“中国当代文人书画艺术大展赛金奖”;2003年6月10日,书法获由北京大学等举办的“辉煌保健——首届全国书画艺术精品大赛金奖”;2003年6月10日,书法获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雷锋纪念馆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周年全国书画大展铜奖;2003年6月,书法一幅获由《人民日报》市场报举办的艺术名家“金杯奖”银奖;2003年8月20日,书法获由翰墨书画院、洛神赋书画院、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中国书画艺术大展组委会举办的“祖国颂”——当代美术家书法家书画精品邀请赛优秀奖;2003年9月6日,书法《带龙救国奋金澜》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中展出并获银奖,作品收藏在军事博物馆;2003年7月,书法获“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橘子洲’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2003年8月6日,书法获由中国名人书画大展组委会、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中共中央办公厅西苑出版社举办的“全国优秀师生书画大赛二等奖”;2003年9月,书法获由国际工笔画重彩研究会、新加坡文艺工作者协会、东方寿学研究会、长江书画研究院举办的“‘献给祖国、献给母亲’全国书画名家大展赛金奖”;2003年10月,书法获由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德市人民政府、常德市文化局、常德市旅游局举办的走进桃花源全国书画大展赛优秀奖;2003年10月,书法一幅获由山东省文联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优秀奖”;2004年4月,书法获由中国(许昌)画圣吴道子故里书画艺术节组委会、第五届中国书画名家大奖赛组委会、画圣吴道子艺术研究馆举办的“中国(许昌)画圣吴道子故里书画艺术节暨‘第五届中国书画名家大奖赛’优秀奖;2003年10月,书法获“‘麓山杯’全国书画大赛银奖”;2004年5月,书法一幅获由韩国文化艺术研究会、新加坡艺术协会、日本东洋文化教育研究会、台湾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巴西中华书法学会、马来西亚艺术协会、中华艺术协会、国际工笔重彩画研究会、美国中国书法研究会、香港视觉艺术中心、南京颜真卿纪念馆等单位举办的“纪念书贤颜真卿诞辰1295周年书画名家交流展”一等奖;2004年6月,书法获由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中国文人书画研究院有限公司、当代中国书画系列丛书编委会、北京华夏京都书画研究院、当代文人书画艺术北京邀请展组委会举办的“当代文人书画艺术北京邀请展优秀奖”;2004年6月30日,书法获“微山湖国际书法碑林大赛优秀奖”;2004年10月,书法获“庆祝建国5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银奖”;2004年10月1日,书法获由中国老年学会、中国老年杂志社举办的“建国55周年全国老年书画、摄影大奖赛优秀奖”;2004年12月10日,草书〈虎〉获“第二届当代中华儿女诗词书画作品邀请赛成年组特别荣誉金奖”;2005年6月2日,书法获由中国文艺协会、中原书画艺术院、中国文艺金爵奖组委会举办的“中国文艺金爵奖‘书画最佳奖’”;2005年10月,书法获由世界和平女神香港基金会、世界和平女神欧洲基金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扬州唐人画院、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保健炎黄翰墨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中华经济文化发展交流促进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华艺术家协会、中山大学、国际发展策略局、世界和平女神香港基金会书画艺术委员会、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宣传部、保健书画家报社、中华文化艺术普及促进会、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香港中华民族友好协会书画艺术委员会、世界华侨联合总会艺术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和平女神杯’首届国际书画大展赛‘和平奖’”;2005年11月18日,书法被中国国学研究会、中国国学杰出贡献奖评委会评为“中国国学杰出贡献奖书画类金奖”;2006年3月,书法获“庆祝建党85周年深切缅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逝世30周年大型艺术活动‘和谐杯’全国诗书画摄影作品大展赛”一等奖;2006年9月28日,书法获由中国国画家协会、东方汉风书画院举办的“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书法大展赛优秀奖,并且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2006年11月5日,书法获“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中华诗书画大赛活动‘中山艺术奖’”;2007年2月,书法获“孺子牛艺术奖。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4月,书法获由湖南炎黄书画院、翰墨情深全国书画大赛评委会举办的“翰墨情深。纪念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1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5月,书法获由长沙市文联、长沙市美术家协会、长沙市书法家协会、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的赛评委会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6月8日,书法获由纪念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全国诗词书法大赛组委会、纪念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全国诗词书法大赛评委会举办的“纪念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全国诗词书法大赛”创作二等奖;2007年7月,书法获“伟人颂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7月10日,书法《志当高远》获由中国名家书画院举办的“荣归十年——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书画名家邀请赛一等奖”;2007年8月1日,书法获“军魂颂。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9月,书法获“纪念怀素诞辰127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9年9月,书法获由中国人文书画院举办的首届“人文杯”奥运之光中国书画邀请赛银奖;2007年10月18日,书法获首届中国书画‘兰亭杯’大奖赛银奖;2007年10月,书法获“纪念毛泽东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发表5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12月,书法获“梅兰竹菊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8年1月,书法获“撞历史警钟铸世界和平全国书画大赛‘旗舰奖’”;2008年2月,书法获“第四届欧阳询奖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8年3月书法获“胜利曙光——井冈山胜利会师8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8年7月29日,获由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主办、加拿大环球华报社、加拿大三维艺术协会等机构承办的“第四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书法创作二等奖;2008年9月18日,书法获由中国书画研究会、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全国诗书画大赛组委会举办的“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全国诗书画大赛丰碑艺术奖”;2008年11月,书法获由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加拿大环球华报社、加拿大三维艺术协会、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北京大学书法学会、中华诗词文化研究院举办的“第三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创作奖”;2004年,丁艺的书法《客醉荔乡》一幅获国粹金奖;2004年6月,丁艺、韦志远的书法获“‘伊梨汽车城杯’全国民族大团结名人名家书画邀请赛”优秀奖,并且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任洪军1993年获第二届“红军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作品收藏在红军纪念馆;1997年获中国长白山杯书画篆刻艺术大奖赛二等奖;张传瑞的书法获河池网络书展三等奖;2008年获全区新人书法比赛二等奖;米均河的书法获全国教育系统“红烛杯”书法大赛一等奖,首届“诚信杯”全国书画摄影大赛书法银奖,中华“桥乡杯”书画楹联大赛书法二等奖,首届“科技杯”国际毛笔书法大奖赛佳作奖;丁艺、邓锡华、韦志远、韦善通、吕全军的书法2002年分别获北京华夏“当代中华儿女树画艺术邀请赛”特别奖和一、二等奖;邓锡华的书法2001年7月获第二届“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一等奖;2008年5月,邓锡华的书法获“广西首届新农村科普书画、摄影、山歌楹联大赛”书画二等奖;2008年6月获“首届全国老年书画家、美术家书画作品大展赛”金奖;2008年9月获“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8年12月,韦志远、邓锡华的书法获湖南省直机关书协书法大赛一等奖;韦振炯的书法1993年10月,获由中国现代文化学会艺术部、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字典编委会举办的书画大赛世界铜奖,2004年9月,获由中国书画研究院举办的全国大赛金奖;2005年8月获由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韦志远的书法2008年5月15日获由《“嫦娥奖“海内外书法家作品集》编委会、当代艺术杂志社、香港人民艺术出版社举办的“‘嫦娥奖’海内外书法家作品邀请赛‘嫦娥奖’优秀作品奖”;2009年9月28日,韦志远的书法获由中国国学研究会、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组委会联合举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中国传统诗词书画大赛”获“孔子金像艺术奖——创作一等奖”;2009年,韦志远的书法《毛泽东沁园春。雪》获由日本东京中国书画院、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组委会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第三届中日名家作品交流大展赛‘国际优秀奖’”;2005年,张光裕的书法获感动地带。“郑和杯”第21届庞中华国际书法艺术大赛优秀奖。

2、文学

原县文化局局长黄家玲的诗集《笔的神话》1995年获中国文艺家名人作品展示会“金鼎奖”,1996年诗歌《桂林游诗》获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文学创作奖;县文联韦志远副主席:2003年8月20日,散文《笔架凤池安乐民》获由《散文选刊》杂志社、保健古风文化艺术研究所举办的“首届‘古风杯’华夏散文大奖赛”优秀奖;2004年10月1日,散文《三娘湾畔耀明珠》获“第二届‘华夏作家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优秀奖”;2004年10月10日,散文《父亲那年是英模》获由《散文选刊》、北京古风文化艺术研究院、中华文化艺术网举办的“第二届‘古风杯’华夏散文大赛优秀奖;2004年12月,报告文学《浦北今朝》被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评为“毛主席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让我们富起来”东方红杯全国大型报告文学征文优秀作品一等奖;2005年9月26日,报告文学《金晖红盾耀中华》被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文化部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中国诗歌学会等单位评为第六届世纪大采风活动作品金奖和全国百佳新闻文化工作者;2005年12月8日,韦志远、黄家玲、丁艺分别被中共钦州市委宣传部、钦州市人事局、钦州市文联评为钦州市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和“优秀文学家”称号;2006年,韦志远、刘德光被钦州市文联、钦州市文学创作院评为“优秀文艺创作员”;2006年7月15日,韦志远被中国国际文艺家联合会、《中外精英》杂志社、中国国际新闻社、中国文艺杰出成就组委会评为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文学艺术金奖;2006年10月10日,散文《融安融水书画行》获由文化部、国务院、中国作协举办的中国第六届(威龙杯)世纪大采风征文活动银奖;2007年散文《蕉乡浦北话香蕉》获由“颂歌新时代”全国大型文学作品征评组委会、“颂歌新时代”全国大型文学作品征评办公室举办的“颂歌新时代”全国大型文学作品征评大赛金奖;2008年6月28日,散文《初进军营》获由文化部、国务院、中国作协举办的中国第八届世纪大采风征文活动银奖;2008年8月,报告文学《蕉乡浦北看今朝》获中国散文协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举办的首届中华之魂优秀文学作品一等奖;新诗《东方狮醒党心红》获文化部等部门举办的第七届世纪大采风银奖和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奖2008年9月15日新诗《而立之年喜回眸》获中国散文学会、《散文选刊》杂志社、《人民文学》等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2006年,张淦侑的散文《师恩浩荡绿风吹》获21世纪中国青少年文学大是大赛中学组特等奖;2006年,容泽新的散文《山梅红》获第七届“新世纪之声”《爱我中华》征文银奖;翁德生获“中国乡土文学奖”国家一级文学奖章,“秦皇杯”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古典诗词组一等奖,“中华颂”全国文学大奖赛一等奖,首届真情人生全国纪实散文征文二等奖;2007年,县文联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中国—东盟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三人荣获一等奖。2009年4月,黄家玲、卢炼的作品分别获钦州市2008年度一、二等文学奖。林巧云被评为钦州市文学优秀会员。

3、诗联( : )

县文联韦志远:2003年1月25日,春联、山歌分别获广西‘科技杯’春联山歌书法大赛撰联一等奖和山歌优秀奖;诗《正义长存万古松》2006年1月获由中华诗词学会、中共浏阳市委、浏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达浒花炮杯”纪念谭嗣同诞生140周年全国诗词大赛佳作奖;2004年4月,春联12首被中国楹联学会、华夏翰林文化艺术研究院评为全国“金猴杯”春联大赛优秀奖;2004年10月1日,韦志远《劝学》一诗获贵州省作协举办的首届“先觉杯”全国文学大赛优秀奖,对联获广东岭南诗社举办的全国诗联大赛二等奖;2004年7月20日,诗《江泽民书法艺术》获由中国国学研究会、国学十年个人艺术成就奖评委会举办的“1996——2006国学十年个人艺术成就奖‘诗词精品奖’称号”;2005年4月1日,《科学养生保健三字经》获由中国国际医药保健研究院、中国医药保健杂志社、保健先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举办的“首届全国中老年人养生保健征文大奖赛优秀奖”;2006年6月,诗词获“纪念建党85周年首届‘和谐杯’全国诗书画摄影作品大展赛”一等奖,并且被授予“首批全国文化和谐使者”荣誉称号;2008年获由中华诗词文化研究院、中国书画研究会、北京华夏书香文化中心、湖南香港文化机构联合举办的“中国十二生肖文化与艺术诗词大赛‘生肖艺术奖’”;翁德生获首届“西柏坡杯”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古典诗词组一等奖,“牡丹杯”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现代诗歌组一等奖,“中华颂”全国文学大奖赛一等奖,黄佳祖、陈世儒、范韦的春联参加广西春联2006年1月大赛分别获金、银、铜奖;邓传瑶的词2008年获由中华诗词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华夏诗词大赛三等奖。2008年10月28日,韦志远的诗词获由中国诗书画研究会、2008中国奥运冠军题赠嵌名活动组委会举办的“2008中国奥运冠军题赠嵌名活动邀请赛一等奖”。

4、美术

1993年,黎均桓、彭卫斌作品获首届全国群星美术大展优秀奖;彭卫斌的油画《青铜时代》获庆祝建党70周年广西美展二等奖,刘毕龙的油画在广西美术摄影大赛中展出并获优秀奖,黎均桓、彭卫斌的油画《整装待发》、《山歌》分别获广西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广西美展三等奖,彭卫斌的油画《牵手》、《山歌》获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广西美展三等奖和全国群星美术大展优秀奖;张光裕的国画《又到蝉鸣荔熟时》2002年获“大雄鹰杯”庆祝香港回归5周年公务员书画展优胜奖;2003年国画获海峡两岸美术交流的大展赛一等奖;2005年国画《火红的岁月》获首届中国北京“国宝堂杯”书画艺术展铜奖;2006年国画《荔园新村》获首届“和谐杯”全国诗书画摄影作品达展一等奖;2009年,国画《夙愿》获“中国心、和谐情”广西统一战线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多党合作制度确立6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览三等奖;2008年,黎均桓的油画《小路》获广西文化厅举办的“魅力北部湾”美术展览铜奖。

5、舞蹈

2006年民间舞《纵情岭头》获全区“八桂群星奖”;2007年11月,民间舞蹈《纵情岭头》获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十四届群星(表演)奖;县舞蹈协会创作的舞蹈《同一片蓝天》、《神网》等获自治区群星艺术展演奖;2008年1月,社区快板表演唱《和谐新社区》获由区党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文化厅联合举办的全区“社区情。和谐颂”演出二等奖;时尚说唱《说唱新家园》获文艺创作演出三等奖。

6、音乐

1996年,劳华珍演唱的歌曲《干在今天想明天》获广西八桂群星文艺汇演银奖;2000年辅导节目《我爱你中国》参加上海桑塔纳杯广西赛区获演唱奖;2006年辅导节目《重返校园的小阿妹》获全国艺术人才选拔赛金奖;2008年,县音协组织参加2008年广西小音乐家歌唱技能竞赛有陆星宇获金奖,钟佳希等4人获银奖,2人获铜奖。

7、摄影

谢勇云的摄影作品《与阳光对话》入展“美丽神奇的广西”摄影展并多次获全区奖。

8、文艺理论

2008年4月,县文联韦志远论文《试论台湾省的和平统一》获“辉煌60年——共和国专家学者理论创新论文奖;2008年4月23日,县文联韦志远论文《文学艺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生产力》被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外英才联合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外友好(北京)文化艺术中心评为“辉煌六十年——共和国专家学者理论创新论文奖。2008年9月,县文联韦志远论文《试论毛泽东诗词与他的政治艺术人生》获“中国专家学者国庆60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并且在《甘肃文艺》上发表;论文《必须把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作为农村党建工作重点》、《农业企业化、企业工业化、工业现代新型科技化是浦北的必由之路》、《建好文艺馆是充分发挥县级文联职能作用的关键》、《中华诗词如何走向大众化?》、《浦北县文联的工作如何实现全面创新?》、《银勾铁划灵霄殿,瘦骨梅枝老辣功——-浅论丁艺书法艺术特点》、《现代文化下中国书法的危机及对策》、《试论国家的统一》、《论和》、《试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获全国特、一等奖和国际优秀论文奖。

9、电影电视

宁向、项艳的电视散文获2009年度广西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奖三等奖;2001年3月24日,韦志远的电影剧本《五皇卧虎》获由第五届海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组委会、《长篇小说》杂志社、《散文选刊》杂志社在长沙市举办的“第五届海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优秀奖“;2010年10月,韦志远的电影剧本《五皇卧虎》参加由《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等报刊举办的“2010年中国作家创作笔会”获一等奖;2010年11月5日,韦志远的电影剧本《古安潮》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活动”中,被评为“第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活动“最佳创作奖”。

10、其它

1995年,韦志远获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1990至1998年连续被自治区科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单位评为全区先进科普工作者。

2009年,宁世灵被自治区文联评为先进工作者。

书画艺术论文例8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的文化艺术得到空前的繁荣。在绘画创作实践上唐代有一个发展过程,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绘画理论与之相适应,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唐初(618~712)为王朝建立的时期,画坛上盛行以耀武与状功为主题的人物画、故事画,以及宗教道释画,另有不少反映人们生产生活的壁画。盛唐时期(713~756)绘画创作上人才辈出,作品繁多,题材上山水、鞍马占据优势。晚唐以“安史之乱”为界线,这一时期绘画理论成就卓著,出现了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等重要画论著作。尤其是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绘画的全部领域,并且引记充盈,保留了不少至今已经失传的著名画论篇章,如顾恺之的三篇画论文章、窦蒙的《画拾遗录》、李嗣真《画后品》中的个别条目。他还提出了诸如“书画同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等有价值的绘画理论,对绘画的功能作用、技术方法、师承传授等方面做了详尽阐述,而却还第一次全面论述了谢赫提出的“六法论”,明确了“六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部影响巨大,价值颇高的画论著作。

一、张彦远生平简介

张彦远(约815~874),字爱宾,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出身于宰相世家,官至大理寺卿。是我国晚唐时期著名的美术评论家、绘画理论家。张家祖辈酷爱书画,据《直斋书录解题》载:“彦远家世藏法书名画,收藏鉴赏,自谓有一日之长。”张彦远自小耳濡目染,培养了对书画的研究兴趣。他认为以往画学著作,“率皆浅陈陋略,不越数纸”,乃于唐大中元年间广泛收集前人著述,并结合自己的见解编撰而成《历代名画记》。除《历代名画记》外,张彦远还著有《法书要录》、《彩笺诗集》等书。

《历代名画记》为张彦远32岁时著成。该书是一部最早的中国绘画史专著,成书于公元874年。全书共分十卷,结构宏大,内容精详。前三卷共十五篇,主要是画理、画法、画史方面的论文,另有记述古代“能画人名”、“跋尾押署”、“公私印记”、“两京州寺观画壁”、“秘画珍图”的文章,其主要画论观点多集中在前三卷里。第四卷至第十卷为历代画家评传,评述了自皇帝至唐代会昌年间画家共计373人。这一部分属于中国绘画史论性质,不仅记录了3500多年间画家们的生平资料、艺术成就、风格和作品,而且引述和评论了唐以前主要画家包括顾恺之、谢赫、姚最、窦蒙、张怀、孙畅之、李嗣真、裴孝源、朱景玄等人的画论文章和著作,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二、张彦远的绘画理论

(一)张彦远的艺术功能论

究竟艺术有没有功能?应不应该要求艺术对社会产生功能?现代派艺术家和现代派文艺理论家是不让谈论艺术的功能论的。他们说他们的艺术就是表现自我,并不为哪个阶级,那些人服务,无所谓功利可言。艺术究竟有没有功能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一般来说,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三大作用。在这一点上,张彦远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他不仅认识到了艺术的社会功能,而且十分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的重要性。

张彦远说:绘画可以“成教化,助人伦”,所谓“成教化”,即是说绘画这门艺术可以帮助统治阶级成全教育感化事业。“助人伦”是说绘画这门艺术能够帮助人们树立伦理道德。“成教化”,谈的是政治思想教育。“助人伦”谈的是道德品质教育。两者都是谈的艺术的教育作用。张彦远谈到历史上有头脑的统治者是十分重视绘画的教育作用。“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这样,就使人们“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他感慨地说:“善哉!曹植有言曰:“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异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臣死难,莫不抗节;见放臣逐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张彦远引用的曹植的这一段话,深刻而生动的说明了绘画这门艺术在历史上的教育作用是何等的重要。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欣赏者认识生活的同时,也就教育着欣赏者对人、对生活采取正确的看法和态度。

张彦远还进一步说:“图画者有国之鸿宝,礼乱之纪纲。”意思是说绘画是治国的法宝,是治理乱世的根本,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价值。这种“工具论在提高绘画文化地位的同时,却又陷入了政治说教、政治图解的深渊,对后世乃至当下的绘画认识都有深刻影响。

(二)首次提出“书画同体,用笔同法”的观点

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张彦远认为在源头上“书画同体而未分”,此即至今仍有争议的“书画同源”说。在张彦远看来,书画同源,但之后各有侧重。“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⑤这是论述书法,绘画两类艺术在源头上相异的经典认识,它说明:书法与绘画的发展在唐之前即是并行的,已经形成不同的艺术样式,具有各自的审美功用,审美特征和审美方法,二者源相同,流不同;有过交叉,更有分野。接着,张彦远对书法与绘画的区别作了进一步论证,他说:“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自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⑥这里不仅区分了作为艺术的书法,绘画与作实用目的的卦象的根本不同,而且认为书法与绘画在变现对象上即已分道扬镳:书法是文字的,绘画是图像的。同时张彦远认为书法与绘画的创作过程也不相同:“书则逡巡可成,画非岁月可就,所以书多于画。”明确区分书法与绘画的不同并不等于否定二者的内在联系。在“论顾陆张吴用笔”时,张彦远将书法与绘画融为一体,认为陆探微的一笔画直接发挥于王子敬的一笔书。他说:“系张芝学崔瑗、杜甫草书之法,因而变之,已成今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相连,隔行不断。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通过分析陆探微的用笔特色、联系张僧繇与卫夫人“笔阵图”的关系,更进一步证实“书画用笔同矣”。书与画“用笔同法”的观点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在张彦远的画论中时时唱响,为后世“直以书法演画法”的实践打下了理论基础。宋元之后的绘画中书法的成分更重,有时画面以书法为主,诗、书、画的结合成为时尚。

张彦远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又说:“按字学之部,其体有六:一古文,二奇字,三篆书,四佐书,五缪篆,六鸟书。在幡新上书端象鸟头者,则画之流也。”根据考古成就,张彦远所谓“书画异名而同体”的说法,是不符合我国书画发展历史的。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作为象形文字的甲骨文,大都是殷商时期的文字,距今不到四千年历史。鸟虫篆文则到了春秋战国,比甲骨文出现的更迟。而现在出土的新时期时代的彩陶、黑陶,距今已有七千至五千年的历史。西安半坡出土的彩陶盆中画的人面纹、陕西姜寨出土的彩陶盆中画的双鱼和蛙纹、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的三组每组五个舞蹈人,都形象生动,富于写实能力。而这些作品与所谓的河图、洛书根本没有共同之处,与鸟虫篆文也不同。由此可知“书画异名而同体”是不符合绘画发展历史的。张彦远提的“书画同体”说,虽然不符合书画发展历史,但张彦远研究问题的方法却是正确的。他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这显然是从社会发展的观点,从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生活需要去考察文字和绘画的发展。

“书画同源”论与“用笔同法”论虽然在打造传统中国“文人画”方面功不可没,但当毛笔为现代书写工具所取代,书法的整体水平下降之后,便开始制约传统绘画的发展。有人认为当代中国画的停滞乃至倒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由于当代书法的停滞与倒退。这是一种颇为独特的认识,其可取之处在于,至少它认同了书法与绘画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更是对传统“书画同源”,“用笔同法”思想的反思。

三、张彦远的绘画品评

张彦远在《论名价品第》中,首先谈到绘画的评价标准很不好定,他说:“书画道殊,不可浑诘。书即约字以言价,画则无涯以定名。况汉、魏、三国,名综已绝于代,今人贵耳贱目,罕能详鉴;若传授不昧,其物犹存,则为有国有家之重宝。晋之顾,宋之陆,梁之张,首尾完全,为希代之珍,皆不可论价。如其偶获方寸,便可持。”况且,“书则逡巡可成,画非岁月可就,所以书多余画,自古而然。”

尽管如此,张彦远还是确立了一个绘画作品的品评标准。

在绘画品评方面,继张怀的“神、妙、能”三品,朱景玄的“神、妙、能、逸”四格基础上,张彦远又提出“自然、神、妙、精、谨细”五等,明确了对绘画创作的要求以及品评的标准。张彦远在绘画品评问题上立了两个座标:一个是横坐标。对同一时期的绘画作品提出一个标准,即:“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定为中品之中。”这个横坐标反映了张彦远的美学思想。他把“自然者”定为上品之上,什么是“自然者”呢?所谓“自然者”,应该是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的作品,能够使人感到有一种生活气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情实感,而不是虚假的,矫揉造作的。荆浩在《笔法记》中谈到他在太行山洪谷画松树时说:“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我想,张彦远所谓的“自然者”,从造型上那个来说就是荆浩所谓的“方如其真”。张彦远所谓的“自然者”,就绘画技巧而论,就应该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就是石涛所说的“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境界。另一座标是纵坐标对不同时代的作品有一个品评标准,即在《论名价品第》一节中所定的三古是较为合适的。即:“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以晋、宋为中古,……以齐、梁、北齐、后魏、陈、后周为下古,……隋及国初为近代之价。”我们现在再分三古、近代和现代,就又有了自己的分法,而不能用张彦远的分法了。

张彦远关于绘画品评的标准和观点是合理的、科学的。此外,《历代名画记》对于师资传授、山水画演变、时代特点、书画鉴藏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综上所诉,《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画论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著作,张彦远在其中提出并论述了许多绘画艺术上十分精到,十分重要的观点思想,对前代艺术和美学思想不但作了总结,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有所丰富和发展,是一部极富价值的空前巨著,张彦远自然成为卓有贡献的画论大家。通过对张彦远绘画理论的学习,对我以后的绘画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对技法的研究,对意境的创造都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贾涛.中国画论论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书画艺术论文例9

董其昌行书管窥(《书法学习辅导》(七)

1987 质朴浑成造意新――王镛的书法与篆刻(《中国书法》1987年3月)

1988 以书入画之我见(《江苏画刊》1988年第3期)

画法关通书法津――也谈石涛的一画论(《美术研究》1988年第1期)

贵能深造求其通――王镛书画篆刻集序(《王镛书画篆刻集》,河北美术出版社,1988年6月)

明姚绶《行草自书诗卷》(《书法丛刊》1988年第12期)

莫云卿《行草书五岳诗》(《书法丛刊》1988年第12期)

论近代中国书法(《世纪的转折・20世纪中国艺术中的传统与现代性》,美国高根汉姆博物馆,1988年)

1989 隋唐五代时期的书画鉴藏(《文博教学》1989年第一期)

1992 董其昌《行书论书法卷》与早期书论(《书法丛刊》1992年第二期)

x朝花而启夕秀――董其昌的书法理论与实践(1992年出席美国董其昌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的论文,刊于英文本论文集,国内载于《美术研究》1992年第3期)

方寸之内奇趣万千(篆刻的体会)(《名人雅趣》,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

1993 窦氏兄弟与书论(《全国第四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重庆出版社,1993年,11月)

1994 清代书画篆刻史引论(《美术研究》1994年第3期)

昆仑堂藏书画集序(《昆仑堂藏书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1996 书画鉴定与书画作伪(连载,《美术观察》1996年7-8月)

百扇斋主手拓悲鸿用印考述(《收藏家》1996年5月)

王红印存序(《王红篆刻集》广西美术出版社1996年)

1998 千变一严精微绚烂――本世纪卓越印人画家陈子奋(《家园》1998年3月)

出土文物与书画鉴定(《文物》1998年2月)

2000 妙鉴从心手自随――徐邦达书法集小引(《徐邦达书法集》,艺林美术出版社,2000年)

清代篆刻刍论(原为《中国美术史清代卷》(上)第九章,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2月)

2001 古代书画鉴定方法研究导论(2001年台湾历史博物馆台湾艺术学院主办的《书画鉴定研讨会》手册)

2002 20世纪古书画鉴定名家方法论(《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8月)

拾遗补阙 知人论艺――读《胶东清代书画志遗》有感(《中国书画报》2002年第27期)

2004 古不乖时 今不同弊――吴自然行书选集序(《吴自然行书选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07月)

2005 学艺相成后生可畏――有感于李一的书法(《文艺评论》2005.5)

书画鉴藏史研究刍论(《故宫学刊》2005年・总第二辑,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19月)

眼学津梁――傅申《书法鉴定》序(台北《典藏一古美术》2005,6总153,110页)

清新的圳风(深圳八家书法团体)(原刊于《书法杂志》,总第十期,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2006 苍雄峻宕写高情――老友周昔非书法展观后(《当代书法家精品集――周昔非》,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

2007 晚清金石拓片与书画结合的博古画(美国夏威夷《当艺术遇见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粤海艺丛》第二辑,粤海风杂志社,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编,2011年3月)

金石全形拓与缶庐博古画(奥麽美艺术博物馆“与古为徒――吴昌硕书画篆刻学术研讨会”)

《历代书画录辑刊》序言(,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08月第一页)

朱乃正书法的明法善处与出新(《东方艺术・书法》2007年20期,第60页)

2008 书法当代标准的“三性”(《美术观察》2008年6期)

邱才桢书法集序(《邱才桢书法集》,中国艺术出版社,2008年1月)

2009 塥扁书的创造与现代书法艺术――陆维钊的划时代贡献(《纪念陆维钊先生诞辰110周年论文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4月)

承与变的智慧――《春游集》(刘彦湖书法作品集)序(刘彦湖《春游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6月)

2010 国画发展与书法素养(载于《荣宝斋》双月刊,传统艺术版,2010年2期,总第63期,2010年3月出版)

黟山派杰出印人黄牧甫绘画浅论(林亚杰、朱万章主编《广东绘画研究文集》205-211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6月)

《寄缶庐篆刻集》序(《钟国康篆刻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

2011 观衣雪峰君书法篆刻书后(《澡雪集:衣雪峰作品》,中信出版社,2014年)

书画艺术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50-01

一、成书背景及出版经过

这部书共分艺文论议、艺林史事、师友传记三编,汇集姜丹书先生自清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有关艺术教育史料、传记、评论、随笔等遗稿近九十篇,三十万余言。是其幼子姜书凯先生在“十年浩劫”初期趁出差和探亲回杭州老家的机会,从丹枫红叶小楼尘封已久的旧书堆里、旧画稿箱中一本本、一捆捆背离喧嚣的闹市来到浙南山区的乡野小镇历时许年整理而成的。1991年浙江教育出版社以《姜丹书艺术教育杂著》为名将这批遗稿付梓出版。使这些弥足珍贵的艺术史料重现世间,姜丹书先生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的筚路蓝缕之功也从此被世人所重!

我读先生文稿,论述严谨,文笔畅达,眼界深远,涉猎广泛,文史兼顾,情趣并存,真如听“白头宫女”谈“天宝遗事”。 我们也从这些教育家、艺术家的传纪里看见了近百年来我国内忧外患、民间疾苦的风俗事态,也得知了中国美术运动和艺术教育的风云变幻、经营惨淡。姜丹书所经历的时代环境:幼年、少年时期是满清王朝时代;青年、壮年时期是民主革命时代;中年、老年时期是民族抗战时代;晚年是民族解放时代。这部书稿里姜丹书先生把他所亲历世事的沧桑,所阅经人情的冷暖,所感读艺术的美善,东鳞西爪,深入浅出,点点滴滴地都娓娓道来……让人时而怅然叹息时而欢呼雀跃!

二、主要内容与史料价值

在艺林史事中,他谈雷峰塔始末及倒出的文物琐记,论现代中国艺术教育概观、说施存统的《非孝》文与浙江第一师范的反封建斗争、忆浙江两江师范学堂暨第一师范学校、写寒之友社记、作浙江五十余年来艺术教育史料等。特别是有关两江师范学堂的创立和开始制度,不仅具有史料文献价值,而且文笔优美,文风朴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艺文论议中,他的《美术史》自序、《透视学》卷头语、历代书画展之观感、《棉花草虫》之图跋、对中国艺术前途之意见、我教艺用解剖学三十余年之总结……可窥见他敬业乐业的生活态度,严谨扎实的理论功底,率直真挚的学术精神。师友传记是他对一生所结交的教育家、艺术家做的回忆录和生平小传。

三、艺术特色和人格品质

姜丹书不仅是美术教育家、史论家,还是一名“画柿名家”。作为书画家,他早期的绘画创作活动,以西洋画为多,并不时带领学生到西湖写生。他的西画从学于日本画家盐见竞。自从担任美术院校基础理论教学以后,则专研国画。擅画山水、花鸟、蔬果。国画则师承李瑞清、萧俊贤,擅作写意山水,以自然为师。其书法学何绍基而遗貌取神,自成一格。他曾参加“寒之友社”和“莼社”等民国期间著名书画组织,常与画友合作国画,并利用假期与邵裴子、潘天寿、吴之、潘玉良等历游名山大川,师法自然。特别是1934年他登临黄山后,胸襟大扩,获得了许多素材,放胆抒写,笔墨为之一变。他体会到作画、写文章,深入生活,深入社会,体验自然、考察文物古迹、调查研究十分重要。艺术资料,随处都有,要善于体会,善于拣取,善于吸收,善于运化,善于表出。

在杭州时几乎每年秋天都要到西溪两岸观赏朱果累累的柿林,端详枝头一个个圆里带方的铜盆柿,反复摹写,积久自成腹稿。他画的红柿,千姿百态,色调酣畅润泽,用笔虚实有致,用墨浓淡适宜,线条厚重,笔情墨趣,与朱耷、石涛有近似处。他对红柿如此迷恋,因此他名其居所为“丹枫红叶室”既表现了他对红柿的喜爱,也表达了他对夫人朱红君的真挚爱情。传世作品有《黄山图》(图录于《现代书画集》)、《山水》(图录于1947年《中国美术年鉴》)。出版有《敬庐画集》。

其实,姜丹书一生真正的成就则是在其及门弟子身上!潘天寿卓然成家而驰誉画坛后,对人辄称“丹青夫子”;著名金石书画家来楚生以再传弟子的身份,称姜丹书为:“老师的老师”;漫画家米谷在成名后曾远道来看他,自承是他的学生。至于丰子恺,一生都以师徒相称。另外,还有美术史家、画家郑午昌;著名木刻家力群;工艺美术家蔡振华;文艺理论家王朝闻;作家许钦文;数学家陈建功等这些大家、名家或为及门承教,或为再传弟子。他们在造诣上都各有千秋,洵为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