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留学调查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7:19

留学调查报告

留学调查报告例1

本调查报告由启德教育集团“国际教育研究院”组织并,历时3个月(2010年10-12月),共向学生和家长发放了6500份调查问卷,最终回收5232份有效问卷,包括北京有效问卷800多份,广州有效问卷1300多份,深圳700多份,济南500多份,上海约300份。所有填写问卷的学生或家长来自参加启德留学展的,均有着明确的留学倾向。启德教育集团认为,这次调查的数据可以反映出2010年中国学生的留学倾向。而且,随着各国汇率的下降以及人民币的升值,2010年将迎来留学高峰,这也正是留学行业所期待的。

美国成为中国学生留学首选之地

这份针对全国10个城市,5000多名学生及家长的调研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大中学生最中意的留学热点国家分别为: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德国、荷兰、韩国……。“前三甲”的比例是:美国32%、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9%、英国20%。

统计发现,不同城市的大中学生的留学国意向不同。澳洲仍是华南的广州学生最青睐的留学国,29.1%的广州学生留学首选澳洲,而在深圳、北京、长沙等城市的学生留学首选美国。在华南,选择到美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增长明显,由年初的21%增长到26.6%。随着工作签证政策的放宽,同属北美区的加拿大正吸引越来越多珠三角学生的向往,11.2%的学生计划到加拿大留学,比10年初增长两个百分点。

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因学费便宜、优质教育的特点也都得到更多工薪家庭的青睐,其中,申请韩国、香港的学生人数在10年增长最快,约增加了20%。而欧洲的德国、荷兰和北欧四国也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的关注,申请人数呈上升趋势。

留学调查报告例2

调查时间:2021年2月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古路口中学

调查方法:班主任调查、走访、访谈

调查报告一、基本概况

我校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校有12班322个学生,其中就有173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有一半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调查报告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十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5%,良好的不到35%,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4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7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现象。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调查报告三、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落实措施。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学校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马上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标识,全面掌握留守儿童信息,并及时更新。

2.完善建立寄宿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餐饮管理、控辍保学等相关工作制度,满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需要。

3.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或其他活动场所,加强关爱服务。

留学调查报告例3

调查时间:2021年2月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古路口中学

调查方法:班主任调查、走访、访谈

调查报告一、基本概况

我校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校有12班322个学生,其中就有173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有一半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调查报告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十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5%,良好的不到35%,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4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7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现象。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调查报告三、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落实措施。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学校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马上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标识,全面掌握留守儿童信息,并及时更新。

2.完善建立寄宿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餐饮管理、控辍保学等相关工作制度,满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需要。

3.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或其他活动场所,加强关爱服务。

留学调查报告例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36-0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外出务工。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现有流动人口已超过1.8亿,而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形成的由父亲或母亲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由祖父母或亲戚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则多达数千万。不可遏止的外出务工潮造成农村许多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了诸多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

留守的孩子们除父亲或母亲没有外出而亲自抚养的以外,绝大多数是由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这些隔代直系亲属来抚养,由于祖孙两辈之间年龄相差悬殊,无论是认知代沟还是心理代沟都比较明显,这就使得这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成为了问题。他们的临时监护人对他们只能提供必要的生活上的帮助,而对其人格的培养与心理的引导则明显力不从心。这些孩子由于在家缺少必须的约束与管理,在学校又没有很好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在社会上又缺乏必要的关爱机制,使得孩子们往往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思想上和行为上出现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排解,于是出现诸如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早恋等不良行为,甚至出现违法犯罪。据统计,近年来全国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其中,留守少年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左右。留守少年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学校教育工作成效甚至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之一,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为了准确把握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现象,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我们设计了一份《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于2012年4月28日对我校三个年级共423名学生(其中184名为留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非留守学生和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

1.问卷项目

(1)你夜里睡觉时,是否总想着明天的功课·

(2)老师在向全班提问时,你是否会觉得是在提问自己而感到不安·

(3)你是否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紧张·

(4)你考试成绩不好时,心里是否感到不快·

(5)你学习成绩不好时,是否总是提心吊胆·

(6)考试时,当你想不起来原先掌握的知识时,你是否会感到焦虑·

(7)你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是否总是放心不下·

(8)你是否一遇到考试,就担心会考坏·

(9)你是否希望考试能顺利通过·

(10)你在没有完成任务之前,是否总担心完不成任务·

(11)你当着大家的面朗读课文时,是否总是怕读错·

(12)你是否认为学校里得到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大可靠的·

(13)你是否认为你比别人更担心学习·

(14)你是否做过考试考坏了的梦·

(15)你是否做过学习成绩不好时,受到爸爸妈妈或老师训斥的梦·

(16)你是否经常觉得有同学在背后说你的坏话·

(17)你受到父母批评后,是否总是想不开,放在心上·

(18)你俩在游戏或与别人的竞争中输给对方,是否就不想再干了·

(19)人家在背后议论你,你是否感到讨厌·

(20)你在大家面前或老师提问时,是否会脸红·

(21)你是否很担心叫你担任班干部·

(22)你是否总是觉得好像有人在注意你·

(23)在工作或学习时,如果有人注意你,你心里是否紧张·

(24)你受到批评时,心情是否不愉快·

(25)你受到老师批评时,心理是否总是不安·

(26)同学们在笑时,你是否也不大会笑·

(27)你是否觉得到同学家里去玩不如在自己家时玩·

(28)你和大家在一起时,是否也觉得自己是孤单的一个人·

(29)你是否觉得和同学一起玩,不如自己一个人玩·

(30)同学们在交谈时,你是否想加入·

(31)你和大家在一起时,是否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

(32)你是否讨厌参加运动会和文艺演出会·

(33)你的朋友是否很少·

(34)你是否不喜欢同别人谈话·

(35)在人多的地方,你是否觉得很怕·

(36)你在体育比赛输了时,心里是否一直认为自己不好·

(37)你受到批评后,是否总认为是自己不好·

(38)别人笑你的时候,你是否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39)你学习成绩不好时,是否总是认为是自己不用功的缘故·

(40)你失败的时候,是否总是认为是自己的责任·

(41)大家受到责备时,你是否认为主要是自己的过错·

(42)你在参加体育项目比赛时,是否一出错就特别留神·

(43)碰到为难的事情时,你是否认为自己难以应付·

(44)你是否有时会后悔,那件事不做就好·

(45)你和同学吵架以后,是否总是认为是自己的错·

(46)你心里是否总想为班级做点好事·

留学调查报告例5

二、学习的态度不够积极

三、父母关注学业的情况堪忧

四、学业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学业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仅占21.89%,绝大部分学生学业情况堪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的留守儿童成绩合格率很低,很多的学生的成绩都显示为C等,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的成绩为A等。84.75%的学生在英语科目很吃力,主要是男留守儿童,数学主要为女生,约占整个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女生的90.4%。

五、厌学思想比较的突出

六、 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有敌对心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比较害怕老师的占87.4%,害怕家长询问自己成绩的43.3%,对老师或者家长找自己谈论学业问题表示紧张或者讨厌的占89.2%,讨厌父母给老师打电话的占27.6%。对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不满意的占36.9%,表示和老师与家长发生过冲突的占20%。其中就有三个男孩因为在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辍学。

七、 学习习惯差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以上现象和问题,我们都表示了忧虑,我们一直认为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和政府的高度注意,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一些改善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方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呢?

调查分析:【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无法在学业上给孩子帮助,无法认真履行教育孩子的任务。更别提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一些家长本身受教育的程度不是很高,对孩子的学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件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

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3、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

尽管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但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父母在外打工挣了钱,增长了见识,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一般较高,随时关心着子女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会经常与教师或监护人取得联系。他们的思想和情绪也会引起其留守孩子积极要求进步,勤奋学习,这种影响是良性互动的。另一种情况却是,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4、学校教育困难重重

学校教育对现行的留守儿童教育也有不少影响,首先学生的负担处于两个极端,一是放羊式,这点在农村小学比较的普遍,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没有学到足够的知识,在家又缺少规范和监督,时间一长,就产生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的难题,当这些孩子升到初中后,学生感到学习强度前所未有的难度。二是填鸭式,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但问题同样也比较的突出,这样的学生,缺少一种灵性,缺少自主创造知识的能力。在学到后面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很糟糕,容易形成挫败感。虽然现在全国都在喊素质教育,但真正的素质教育我想需要时间、实践。需要探索。对于这样的一些学生。其次、学生心理得不到疏导。学生,特别是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堆积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些列的创伤,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动力、兴趣和主动性。

5、社会及现行的教育体制的弊端

留守儿童的出现,首先应该归结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建国以来,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农村经济的长期落后,使得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在现在城市化发展的潮流中,又有一部分劳动者远离故土,寻找就业的机会。其次,在我国,特别是我市有不少的网吧,这些网吧从某种程度上市扼杀留守儿童学业的杀手,这些在没有亲情的温暖,没有学业的成就感后纷纷在网吧、在游戏中寻求安慰,这些都让这些孩子在远离学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三、现行的教育制度对教育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伤害。学而优则仕,可是现在在现在的教育的体制下很多的孩子和家庭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得到切切实实的好处,先不说现在就就业过程中的官二代权钱交易监督漏洞。寒门学子的求学的过程中,没有感受学习所能带来的希望。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抱怨现在的学生缺少理想的原因之一吧。对于这些留守儿童而言,他们似乎知道他们的命运就是追寻父母的足迹。这也是学生学业问题出现的一个原因。

调查建议:【对策探讨】

1、创新教育机制

对于留守儿童,可以创办留守儿童学校或者留守儿童班,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配备高素质的教师,对这些孩子的成长我们想是大有裨益的。这主要是在流动力流出比较多的省份、市、县、乡镇等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在沿海省份,劳动力集中的打工者地区应该建立相应的学校,在这些适龄儿童就近在父母工作单位就近入学,放宽限制。

2、完善心理救助机构

留守儿童的学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于一种内心世界的精神教育,无法排遣的内心的精神压力也留守儿童的学业和学习带来的困难绝不亚于他们在知识上遇到的困境,有时甚至可以说能让留守儿童快乐的学习就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3、职业培训

我想我们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学习,教育就是为以后我们的国家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一般的孩子不同的是留守儿童都会在今后10年的时间里,走上父辈的老路,毕竟沿海一带他们的父辈关系,或者对那边很熟悉,对内地反而不熟悉。或者在那边已经扎根,那么对这些孩子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一来可以让那些在文化教育过程中失去信心的学生找到求学的理由。第二、也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找到一个突破口

4、父母的亲情教育

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外出打工,务须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生活;要尽量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即便分身乏术,也要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写写家信,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变化,避免其出现成长危机和道德失范等问题。对于孩子的父母,如果不能在家照顾孩子,应当选择合格的监护人,对孩子的成长予以关注。父母也应当及时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加强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业成绩。对于父母,根本是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不是给孩子一个温饱富足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让他们体味到在外打工知识技能的重要性。

5、加强学校的教育

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职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悄悄话信箱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使之解开心灵的疙瘩。班主任老师应该多一点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业、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介入和帮助。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学习小组,建立报告制度,让老师和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责任。

留学调查报告例6

二、学习的态度不够积极

三、父母关注学业的情况堪忧

四、学业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学业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仅占21.89%,绝大部分学生学业情况堪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的留守儿童成绩合格率很低,很多的学生的成绩都显示为C等,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的成绩为A等。84.75%的学生在英语科目很吃力,主要是男留守儿童,数学主要为女生,约占整个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女生的90.4%。

五、厌学思想比较的突出

六、 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有敌对心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比较害怕老师的占87.4%,害怕家长询问自己成绩的43.3%,对老师或者家长找自己谈论学业问题表示紧张或者讨厌的占89.2%,讨厌父母给老师打电话的占27.6%。对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不满意的占36.9%,表示和老师与家长发生过冲突的占20%。其中就有三个男孩因为在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辍学。

七、 学习习惯差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以上现象和问题,我们都表示了忧虑,我们一直认为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和政府的高度注意,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一些改善这一问题的对策和方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呢?

调查分析:【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无法在学业上给孩子帮助,无法认真履行教育孩子的任务。更别提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一些家长本身受教育的程度不是很高,对孩子的学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件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

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3、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

尽管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但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父母在外打工挣了钱,增长了见识,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一般较高,随时关心着子女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会经常与教师或监护人取得联系。他们的思想和情绪也会引起其留守孩子积极要求进步,勤奋学习,这种影响是良性互动的。另一种情况却是,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4、学校教育困难重重

学校教育对现行的留守儿童教育也有不少影响,首先学生的负担处于两个极端,一是放羊式,这点在农村小学比较的普遍,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没有学到足够的知识,在家又缺少规范和监督,时间一长,就产生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的难题,当这些孩子升到初中后,学生感到学习强度前所未有的难度。二是填鸭式,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但问题同样也比较的突出,这样的学生,缺少一种灵性,缺少自主创造知识的能力。在学到后面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很糟糕,容易形成挫败感。虽然现在全国都在喊素质教育,但真正的素质教育我想需要时间、实践。需要探索。对于这样的一些学生。其次、学生心理得不到疏导。学生,特别是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堆积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些列的创伤,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动力、兴趣和主动性。

5、社会及现行的教育体制的弊端

留守儿童的出现,首先应该归结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建国以来,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农村经济的长期落后,使得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在现在城市化发展的潮流中,又有一部分劳动者远离故土,寻找就业的机会。其次,在我国,特别是我市有不少的网吧,这些网吧从某种程度上市扼杀留守儿童学业的杀手,这些在没有亲情的温暖,没有学业的成就感后纷纷在网吧、在游戏中寻求安慰,这些都让这些孩子在远离学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三、现行的教育制度对教育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伤害。学而优则仕,可是现在在现在的教育的体制下很多的孩子和家庭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得到切切实实的好处,先不说现在就就业过程中的官二代权钱交易监督漏洞。寒门学子的求学的过程中,没有感受学习所能带来的希望。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抱怨现在的学生缺少理想的原因之一吧。对于这些留守儿童而言,他们似乎知道他们的命运就是追寻父母的足迹。这也是学生学业问题出现的一个原因。

调查建议:【对策探讨】

1、创新教育机制

对于留守儿童,可以创办留守儿童学校或者留守儿童班,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配备高素质的教师,对这些孩子的成长我们想是大有裨益的。这主要是在流动力流出比较多的省份、市、县、乡镇等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在沿海省份,劳动力集中的打工者地区应该建立相应的学校,在这些适龄儿童就近在父母工作单位就近入学,放宽限制。

2、完善心理救助机构

留守儿童的学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于一种内心世界的精神教育,无法排遣的内心的精神压力也留守儿童的学业和学习带来的困难绝不亚于他们在知识上遇到的困境,有时甚至可以说能让留守儿童快乐的学习就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3、职业培训

我想我们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学习,教育就是为以后我们的国家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一般的孩子不同的是留守儿童都会在今后10年的时间里,走上父辈的老路,毕竟沿海一带他们的父辈关系,或者对那边很熟悉,对内地反而不熟悉。或者在那边已经扎根,那么对这些孩子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一来可以让那些在文化教育过程中失去信心的学生找到求学的理由。第二、也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找到一个突破口

4、父母的亲情教育

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外出打工,务须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生活;要尽量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即便分身乏术,也要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写写家信,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变化,避免其出现成长危机和道德失范等问题。对于孩子的父母,如果不能在家照顾孩子,应当选择合格的监护人,对孩子的成长予以关注。父母也应当及时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加强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业成绩。对于父母,根本是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不是给孩子一个温饱富足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让他们体味到在外打工知识技能的重要性。

5、加强学校的教育

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职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悄悄话信箱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使之解开心灵的疙瘩。班主任老师应该多一点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业、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介入和帮助。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学习小组,建立报告制度,让老师和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责任。

留学调查报告例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150-02

一、在沪外国留学生校友问卷调查报告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在沪外国留学生校友现状以及校友对来华留学生的评价和建议。

1.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问卷调查针对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校友,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从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此次调研对象中,64%为男性;54%为26~35岁;60%来自亚洲,24%来自非洲,16%来自欧美;66%在华5年以上;62%为2000年后来华留学;62%留学时间3~5年;68%攻读本科和硕士学位。综合考虑,本次调查对象无论从性别、年龄、来源国、留学时间和类别等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表明取样比较合理。

2.调查结果与分析。①在沪留学生校友现状,从表1、表2可以看出,被调研者主要就职于在华的外国企业或机构,部分为中国企业或机构、自己创业,担任职位以中高级管理人员为主(共占44%)。另有一部分校友继续在沪升学。

②留华工作的原因,90%的被调研者表示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或比较满意。表3显示,留学生毕结业后留在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有利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众多良机,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在中国留学所积累的知识。

③来华留学的成效,74%的被调研者表示来华留学的目的已基本实现。几乎所有的被调研者都表示会建议自己的亲戚、朋友到中国留学。可见,被调研者普遍认为来华留学很有成效。从表4可以发现,被调研者认为,来华留学使他们掌握汉语、运用知识、开阔眼界、建立关系网等,对他们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④对来华留学工作的建议。对来华留学工作,被调研者普遍表示对汉语培训质量、教师教学水平等很满意,对留学信息的获取、入学申请、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学籍管理、奖学金、住宿环境、入境及签证手续等比较满意,对职业培训及就业指导等表示一般满意。被调研者对来华留学工作提出以下主要建议:简化入境及签证办理手续;完善留学生宿舍环境;加强留学生保险制度;建立留学生组织,在学习、生活与思想等方面进行辅导与帮助;提供留学生实习、就业指导与推荐;组织留学生校友会,搜集校友信息,举办校友活动,在生活、工作和学习方面继续给予帮助等。

二、对我国高校外国留学生校友工作的启示

1.留学生校友工作的现状和意义。在教育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规范管理”工作方针的指引下,来华留学事业日益得到重视。2010年来华留学事业已迈进第60个年头,我国已接收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各类来华留学人员百万人次。据统计,2009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近24万名,来自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600多所高校和其他机构中学习。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于2007年4月关于加强留华毕业生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发挥来华留学毕业生在本地区对外交流以及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发展中的作用;要求各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支持本校留学生校友会工作,并与校友会成员建立起经常性联系;委托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设立联系来华留学毕业生的专门工作机构,协调和帮助学校与来华留学毕业生联系[2]。该通知为各地区和高校开展留学生校友工作指明了方向与路径。例如,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支持下,上海每年末召开留华毕业生新春招待会,邀请上海各高校留学生校友代表参加。作者所在的东华大学于2006年成立了留学生校友会,每年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友返校活动,包括茶话会、聚餐、对在校生的讲座、邀请校友参加国际论坛、国际文化节等校园活动。留学生校友多数从事与中国相关的工作,他们是其本国发展同中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媒介,为推动其本国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中外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流等均做出积极贡献[1]。所以,留学生校友工作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我国高校不仅要通过各种途径维系与留学生校友的情感,而且要积极主动开发留学生校友资源,促进学校与留学生校友互相支持、共同发展。

2.加强留学生校友工作的策略建议。近年来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指导下,我国高校的留学生校友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是普遍存在学校不够重视、没有专职负责人员、工作缺乏系统化等问题。我国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留学生校友工作。①成立留学生校友会。留学生校友会隶属学校校友会,可由分管留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或留学生管理部门领导担任会长,由多位知名留学生校友担任副会长,选择有代表性的校友担任理事。留学生校友会设秘书处,由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干事若干人组成,负责日常工作。②建立校友数据库和互动网络平台。在建立校友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校友互动网络平台。一方面用于信息,如学校新闻、校友会信息与活动、校友最新动态、各类招生信息、可开放给校友的培训与讲座等;另一方面提供交流平台,校友之间可通过此平台建立联系,互相交流,学校也可充分利用校友的反馈信息改进在校生教育。③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友联络与活动。对海外校友,可采用电子邮件方式寄送学校刊物与最新信息,校友来华时提供协助或承担接待工作,到国外访问时组织校友见面会等。对在华校友,可不定期举办各类校友返校聚会活动,邀请校友参与学校重大活动,安排成功校友面对在校生的讲座或交流会等。④借助校友网络进行招生与拓展。通过留学生校友在本国的人脉关系,不仅可吸引优秀生源来华留学,而且可与国外高校或相关机构建立联系与合作。留学生校友不仅热爱母校,而且对母校情况非常了解,在协助学校招生与拓展的过程中,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以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⑤与校友合作推进实习与就业。高校可通过在校期间安排实习、毕业后推荐就业单位等方式,鼓励优秀毕业生留华工作,尤其是上海等大城市需要国际化的人才。高校可与自己创业或已担任中高层管理者的留学生校友进行合作,为校友公司推荐实习生,输送人才。若条件允许,可鼓励校友公司设立基金或奖助学金,减免优秀留学生学杂费,改善教学条件,支持留学生社团活动等。⑥关注校友成长,宣传成功校友。校友的成就是母校的骄傲,更是验证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学校提高知名度的最佳宣传。留学生校友在本国或在中国所取得的成绩,对在校生和海内外潜在学生都是最好的榜样。学校对成功校友的大力宣传,也可进一步增强留学生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感情,鼓励其以各种方式支持母校的发展。

我国每年接受的外国留学生数量都在增长,高校对每位留学生提供的教学、管理与服务可能都差不多。但对留学生而言,不管是长期攻读学位,还是短期进修汉语,都可能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到中国学习与生活。关心和善待每一位留学生,让他们把学校当作自己在中国的家,那么即使他们离开学校到世界各地去,也都将与母校心心相系。

参考文献:

[1]贺美英,宗菁.外国留学生校友工作浅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6):48-51.

[2]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关于加强留华毕业生工作的通知[Z].2007-04.

[3]胡艳娥.高校校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浅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5):78-80.

留学调查报告例8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1 调查背景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纷纷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挣钱,出现了“农村空心化”现象,贫困地区尤其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加之城市打工群体的生活压力,使许多学龄小孩脱离父母留在农村老家成为“留守学生”。但随着在外打工收入的增加和新一代年轻父母对下一代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出现了一个伴随农村人口向县城转移,由爷爷婆婆带领在县城学习生活的新的“留守学生”群体。这个新群体与旧的本土“留守学生”除具有“脱离父母监管”的共性外,学习生活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学习条件变好了、与城市小孩共同学习、接受新鲜事物多了等。这些环境的改变引发了新的“留守学生”问题。为促使这一新型“留守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很有必要专门针对这一新的“留守学生”群体开展调查研究。

2 调查目的

以进县城农村留守学生的生存状况及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透过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折射出本地区县城中留守学生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

3 调查样本及方法

3.1 调查样本

四川省平昌县江口第二小学全体留守小学生。

四川省平昌县系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平昌县江口第二小学位于县城江口镇,2012年(下学期)在校学生总数4321人,其中 “留守学生”1838人 ,占到学生总数43%,不论是总数还是比重,在平昌县城小学中属于接受“留守学生”最多的学校。他们的人口自然资料和生活学习现状,具有“贫困地区县城留守学生”的代表性。

3.2 调查方法

对2012年9月——2012年10月在校的1838名“留守学生”,进行了访谈及抽样问卷调查。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为了全面掌握这种新型离土离乡到县城学习的“留守学生”教育、生活及心理状况,分别从进入县城居住情况、监护人状况、生活状况、父母在身边时间、与父母的感情状况、性格和行为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4.1 农村“留守学生”进县城居住情况

“留守学生”在县城居住状况,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父母的经济实力。是寄人篱下、居无定所还是自有房会对学生身心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买房进城学习的“留守学生”占到调查样本总数的72%(见表1),说明外出务工人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学生居住稳定。但另一方面,这部分留守学生其父母的收入大部分用于买房,有些甚至是借款买房,对学生的生活支出已经捉襟见肘,一个月的生活费大多数都在200元至300元之间(见表2)。这部分学生的管理应加强心理和情感教育,特别需要防范的是与城市学生攀比炫富的心态与不能保障的经济收入之间的矛盾。

另外,还有不可忽视的近30%的学生居无定所(见表1),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不稳定生活条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都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4.2 县城“留守学生”监护人的情况

“留守学生”监护人是幼年学生成长中对其身心健康成长重要影响人物,甚至比老师的角色重要。对这些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和教育的孩子,监护不仅体现在生活上的照顾,更重要是心理上的关爱。缺乏父母关爱的儿童,出现的性情孤僻、逆反心强、厌学逃学等现象,明显地多余在父母监护下成长的儿童。因此,考察县城“留守学生”监护人主体及年龄和文化结构,能较好衡量学生身心成长环境。

“留守学生”父母外出表现为两种情况,单亲外出或双亲都外出。只有父亲或母亲单亲外出的占到34%,父母都外出占到66%(见表3)。

虽说有34%的父母在家,但调查发现,进城“留守学生”的监护权基本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比例占到99.3%(见表4),没有外出的父母都在家务农,并不能到县城陪伴小孩上学。

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60~75岁这个年龄层占到84%。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具有“进城不离地”特点,这部分监护人有的还要回农村老家干农活增加收入或维持自己的生活,这种情况在60~70岁这个年龄层表现突出,占到66%的份额。被委托监护人文化低,最高的是高中文化,且仅占3.6%,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见表5、6。

总之,调查反映出,监护人文化偏低、年纪大、时间不能完全保证,隔辈爷爷奶奶是监护主题,具有隔辈稳定近亲的监护特点,同时也会出现隔辈溺爱的教育倾向。

4.3 “留守学生”与父母的交流情况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基本都在一年以上(见表7),对小孩成长的关心和亲情培养,主要通过交流这个途径。通过父母回家次数、打电话次数两个指标,反映父母与“留守学生”的交流情况。

父母外出每年至少回家一次的占到45.3%,两年以上才回家的占到54.7%,见表8。说明父母与小孩一年当中面对面交流时间极少。

打电话是父母与留守小孩的主要交流方式,有50%的家长每半月与小孩通一次电话,但也有10%的家长半年以上才与小孩通一次电话交流,见表9。

可见,“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即始父母一方外出,孩子得到的爱也是不完整的,有的外出时间长,回家次数少,由于工作忙和孩子打电话的时间都少,他们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只有32%的“留守儿童”对父母表现出十分思念的愿望,见表10。

4.4 “留守学生”的性格和行为情况

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往往以物质弥补歉疚的感情。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学生为了宣泄烦恼,还容易走上极端。我们从性格表现、行为特性和学习状况三个方面反映“留守学生”的身心结果。

调查表明只有16%的学生表现出活泼开朗的性格,善于交流流通,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很多的“留守学生”表现出了性格内向胆小、孤辟、任性、说谎、不接受教育、上网入迷等性格特性,对孩子健康的性格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见表11、12。

由于“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没有在身边,缺少关爱,年龄较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导至被动接受教育,学习没有信心,学习状况不佳,中差成绩学生占到60%以上,见表13。

5 调查结论与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贫困地区的农民工,在发达地区挣了一些钱回到家乡,在县城买房安了家,把孩子安排到县城学校读书,老人接来当监护人,自己又出去务工,成为贫困地区城市化的一种发展模式,这就造成了一个特殊的县城里“留守学生” 群体。关爱这部分留守学生,关系我国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保障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的高度,明确责任,强化举措,切实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健康成长。

5.1 留守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

(1)从调查中可以看出99%的孩子都想念父母,但“留守学生”的父母回家探望子女的频率很低,他们有的很少与父母保持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任性,有的还出现怨恨情绪。

(2)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大多数留守学生自我控制力不强,在家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从管理,更有甚者还有的留守学生小偷小摸,聚众斗殴。

5.2 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1)由于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刚进城买了房,经济还十分拮据,他们有些基本生活还都得不到保障。

(2)留守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佳,因为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而他们的年龄又比较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导致被动地接受学校教育,这一系列问题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压力大,自己临时监护人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表示由于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形成了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们疏导,就有可能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5.3 应对策略

(1)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调整县城超大学校和超大班的现象,从学校层面拥有足够的资源让留守学生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以此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同时,要结合县城留守学生日益增多的现状,将学校如何转变办学理念,教师如何提高综合素质当作一件重要的工作长期抓下去。

(2)加强对留守学生监护人的相关培训。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团委、妇联、居委会和学校要充分利用成人学校、社区、家长学校等阵地,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加强对孩子家长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

(3)把城里这部分“留守学生”纳入和农村学生一样的政府“营养补助”的范畴,解决这部分孩子的午餐问题,保证他们在身体上健康成长。

(4)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用先进的文化占领阵地,为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

留学调查报告例9

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 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工作策略

留学调查报告例10

此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在校生,年龄分布在6--12岁之间。全校共有学生1286人,共有留守学生231 人,其中,男性留守儿童124人,占留守儿童总数53.6%,女性留守儿童10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46.4%。

二、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1、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84.85%),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 9.96%),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三是自我监护型(占5.19%),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

2、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分析。全校留守儿童共231人,占全校儿童总数的17.96%(其中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为35.5%,父亲外出打工的为52.3%,母亲外出打工的为12.1%)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还是相当大的。

3、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数据分析显示,在县内打工的占30.4%,在县外打工的占69.6%,父母打工主要是集中在县外。

4、打工父母回家频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3——4次的占63.2%,一年回家1——2次的占30.6%,一般在家停留时间较短。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的家长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更说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5、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分析。

从全校的总体情况来看,有23.38%的留守儿童寄宿或全托,有24.24%的留守儿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有52.38%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上的“单亲家庭”合计为32.03%,隔代抚养为63.20%,家庭缺失的情况较为严峻。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较高,有5.19%的留守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很好”,91.77%的留守学生认为“一般”,只有3.04%的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不好”。

三、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较差。调查中发现,一方面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

2、放纵自由。一方面由于灌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地以苏锡常地区为主,常年在外奔波,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儿童的满意度更较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第三方面,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由于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