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农技人员模板(10篇)

时间:2022-08-10 01:19:38

农技人员

农技人员例1

第三条参加评定和晋升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农业,献身农业,努力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服务。

第四条评定和晋升农民技术人中技术职称,必须以工作实绩、技术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文化程度和专业工作资历。

第五条农民技术人员技术职称的等级定为:农民技术人员、农民助理技师、农民技师、农民高级技师。根据农民技术人员所从事技术工作的性质,在职称后注明专业类别、各级职称的业务标准是:

(一)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评定为农民技术员:

1、具有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上毕业学历者;获得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又称“绿色证书”)者;初、高中毕业生,参加300学时以上系统地初等农业技术教育并取得结业证书,初中生须再经2年以上、高中毕业生须再经1年以上农业生产实践,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岗位上工作,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科技人员指导下能进行群众的试验、示范、推广和进行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工作,能解决试验、示范、推广和生产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正确记载和整理技术资料,并能进行分析和小结;

3、在本专业岗位的技术工作实践中成绩明显。

(二)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评定或晋升为农民助理技师:

1、能一般掌握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知识及基本技能,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承担本专业的技术工作;

2、能参与制定试验、示范和技术工作的小型计划,解决试验、示范、推广和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能择写工作小结;

3、能向群众传授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进行技术示范、指导或一般的技术咨询;

4、取得农民技术员职称4年以上,在本专业岗位的技术工作实践中成绩良好。

(三)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评定或晋升为农民技师:

1、具有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上毕业的学历,能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情况,承担并胜任本专业工作,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经验;

2、能解决试验、示范、推广和农业生产中某些技术难题,并能择写技术工作总结,可以指导农民助理技师开展技术工作;

3、能配合农业科技人员因地制宜地推广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制定实施方案,并能对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分析;

4、取得农民助理技师5年以上,在本专业岗位的技术工作实践中成绩显著。

(四)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评定或晋升为农民高级技师:

1、具有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上毕业的学历,能较熟练掌握和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独立承担本专业的技术工作;

2、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开拓性,获得过地区(市)级以上科技或推广成果奖励、表彰;

3、了解本专业的科技动态,能倡导开展科学实验,及时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成绩优异;

4、能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推广、示范的计划,分析和解决技术工作中的某些重要问题,择写试验、示范报告和技术工作总结。能指导农民技师开展技术工作;

5、取得农民技师职称5年以上。

第六条开展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绿色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地区,凡不具有国家承认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上毕业学历的农民(含农民技术人员),应首先取得已设专业的“绿色证书”后,方能申请评定和晋升农民技术人员职称。

第七条少数确有特殊专长、有突出贡献的农民技术人才,可不受学历和工作时间的限制,直接破格晋升相应的技术职称。

第八条全国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与晋升工作由农业部人事劳动司统一部署,由农业部教育司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农业部门设立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职称评定与晋升工作。地(市)、县成立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委员会。

第九条地(市)、县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委员会一般由11-15人组成,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应占60%以上,并应有2-3名懂业务的行政领导参加,有条件的地方吸收2-3名技术水平较高的农民技术人员参加。评委会下设专业考评小姐,各专业考评小组成员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

第十条爱惜技术人员技术职称的评定或晋升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第十一条申请授予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要填写《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表》,并附有反映本人水平、业绩的有关材料。经基层单位推荐,分别参另各有关专业的考试、考核。

第十二条农民技师及其以下技术职称,由各专业考证小组根据申报人员的考试、考核成绩,提出考核评议意见后报县评定委员会评定。农民高级技师由县评定委员会推荐,地(市)评定委员会评审,并报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第十三条农民高级技师职称证书由省级农业主管厅(局)签发,农民技师及其以下技术职称证书,由县级人民政府签发。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证书由农业部统一印制。

第十四条凡授予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由农业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管理,要填写技术人员登记卡,建立农民技术人员业务技术档案(包括技术人员参加培育、学习科目、时间、成绩和获奖情况等)。

第十五条对过去评定的农民技术人员职称,按此规定的要求组织审查后,符合标准条件者,予以承认,纳入农业部门统一管理,并颁发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的农业技术人员职称证书。

第十六条农业部门招聘的农民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应技术职称。已在现岗位工作的农民技术人员,如未达到本规定所要求的业务标准条件者,应按要求限期参加培训,达到相应的要求。

第十七条获得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有以下权利:

(一)根据国家需要,在招聘农业技术干部时,应从有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中遴选;

(二)受聘在基层单位工作的农民技术人员,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享受技术津贴;

(三)与生产单位或农户签订有偿的技术承包、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合同;

(四)应聘到外地传授技术;

(五)参加技术培训、讲座、技术交流或应邀参加有关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学术会议;

(六)获得有关部门的学、技术资料和提供的良种、农业机具设备等;

(七)参与农业项目开发和获得贷款;

(八)报考高、中等农业院校优先录取。

第十八条获得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有以下义务:

(一)努力完成农业部门布置的技术推广和试验任务;

(二)带头在自己承包或管理的土地、生产经营单位和乡镇农技推广组织中,应用推广先进技术;

(三)向群众传授科学技术,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四)提出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和建议。

农技人员例2

田间地头有她忙碌的身影,课堂培训有她精湛的讲解。凭着满腔热情,在农村科技服务的天地里,默默奉献着一名普通农技人员的青春热血。她就是XX县XX乡科技特派员xx。

xx,现年34岁,是xx县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农艺师。20*年3月,县委选调她到印塘乡担任科技特派员。印塘乡有耕地3.9万亩,农民以种养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xx入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工作切入点,尽快进入角色。她用了2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乡47个村,深入种养大户调查走访,召集农口部门座谈研究,从农民兄弟最盼什么这个简单问题入手,寻找解决农业效益偏低,农民增收缓慢的突破口。在掌握第一手材料基础上,她向党委政府提出了“加大技术培训,建立产业基地,发展生态农业”的设想,制订了农业发展规划。

“让群众靠科技致富”当作自己的追求目标,她依托派出单位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争取县乡党委政府及农业局的支持,健全农技服务网络,每个责任区明确一名副主任为兼职农技员,每个村都落实了一名农技员,组建了以农技、农机等部门负责人和科技特派员为成员的科技110服务队,配备了科技110电话和服务车。邀请农业局技术人员给农民群众讲课,编印科技资料。以乡农民技术学校为平台,充分利用办班示范、开辟科技专栏、一对一帮扶等有效形式,免费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发挥种养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的“二传手”作用,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推行科学务农。一年来,该乡培养科技示范户100余户,办培训班15期,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科技110服务热线接受咨询500余次。

在狠抓科技服务和培训的同时,xx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组织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土肥站,对全乡47个村1000多个样本点的土壤进行采集分析,充分掌握不同土壤肥力状况,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建立病虫测报基点,对稻水象甲等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确保水稻病虫防治损失控制在3%以下。为消除群众顾虑,她几乎每天都到村组对农户从种植,到施肥、防病等系列环节给予指导,严格按技术标准化生产。在她的引导和宣传下,该乡推广高档优质稻、杂交玉米、礼品西瓜等高产品种8个,应用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新技术5项,为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据统计,该乡20*年农民纯收入增加560元,其中250元来自农业生产。

xx还主动向县局领导争取,积极参与科技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为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她主动与江苏金玛公司联系洽谈,并争取商务部门的支持,20*年,在岳家、观岭、盐井等村建立三个蚕桑基地,当年种桑养蚕,并利用桑园套种西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全县的示范基地。印塘乡是双峰县粮食生产主产区,她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去年,该乡播种粮食面积8.5万亩,严格控制耕地抛荒,评为全县唯一的粮食生产标兵乡。在大丰、金塘等村的高档优质稻示范基地面积2000多亩,省农业厅专家组织验收测产,平均亩产550公斤,人平增收150元。今年,该乡又建立了万亩双季杂交超级稻等粮食生产基地四个,面积达5000多亩,其中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加再生稻推广项目也落户该乡大桥边村。目前禾苗来势喜人,丰收在望。

农技人员例3

田间地头有她忙碌的身影,课堂培训有她精湛的讲解。凭着满腔热情,在农村科技服务的天地里,默默奉献着一名普通农技人员的青春热血。她就是XX县XX乡科技特派员xx。

xx,现年34岁,是xx县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农艺师。2008年3月,县委选调她到印塘乡担任科技特派员。印塘乡有耕地3.9万亩,农民以种养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xx入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工作切入点,尽快进入角色。她用了2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乡47个村,深入种养大户调查走访,召集农口部门座谈研究,从农民兄弟最盼什么这个简单问题入手,寻找解决农业效益偏低,农民增收缓慢的突破口。在掌握第一手材料基础上,她向党委政府提出了“加大技术培训,建立产业基地,发展生态农业”的设想,制订了农业发展规划。

“让群众靠科技致富”当作自己的追求目标,她依托派出单位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争取县乡党委政府及农业局的支持,健全农技服务网络,每个责任区明确一名副主任为兼职农技员,每个村都落实了一名农技员,组建了以农技、农机等部门负责人和科技特派员为成员的科技110服务队,配备了科技110电话和服务车。邀请农业局技术人员给农民群众讲课,编印科技资料。以乡农民技术学校为平台,充分利用办班示范、开辟科技专栏、一对一帮扶等有效形式,免费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发挥种养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的“二传手”作用,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推行科学务农。一年来,该乡培养科技示范户100余户,办培训班15期,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科技110服务热线接受咨询500余次。

在狠抓科技服务和培训的同时,xx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组织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土肥站,对全乡47个村1000多个样本点的土壤进行采集分析,充分掌握不同土壤肥力状况,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建立病虫测报基点,对稻水象甲等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确保水稻病虫防治损失控制在3%以下。为消除群众顾虑,她几乎每天都到村组对农户从种植,到施肥、防病等系列环节给予指导,严格按技术标准化生产。在她的引导和宣传下,该乡推广高档优质稻、杂交玉米、礼品西瓜等高产品种8个,应用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新技术5项,为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据统计,该乡2008年农民纯收入增加560元,其中250元来自农业生产。

xx还主动向县局领导争取,积极参与科技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为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她主动与江苏金玛公司联系洽谈,并争取商务部门的支持,2008年,在岳家、观岭、盐井等村建立三个蚕桑基地,当年种桑养蚕,并利用桑园套种西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全县的示范基地。印塘乡是双峰县粮食生产主产区,她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去年,该乡播种粮食面积8.5万亩,严格控制耕地抛荒,评为全县唯一的粮食生产标兵乡。在大丰、金塘等村的高档优质稻示范基地面积2000多亩,省农业厅专家组织验收测产,平均亩产550公斤,人平增收150元。今年,该乡又建立了万亩双季杂交超级稻等粮食生产基地四个,面积达5000多亩,其中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加再生稻推广项目也落户该乡大桥边村。目前禾苗来势喜人,丰收在望。

农技人员例4

“**是个工作踏实、勤奋好学、作风正派、开拓创新的好党员。像他这样科班出身,能安心扎根,干出了一番成绩者,堪称楷模。”对**,**区农业局长江永华赞誉有加。自**年从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后,他始终坚守植检岗位,十几年的工作经历造就了他过硬的业务能力。**年前,**区(原衢县)植检力量薄弱,只有2名干部,基层没有配备特约植检员,十分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年被提拔为植检站站长后,在他的提议下,植检队伍得以发展壮大。目前该站配有植检干部5名、职工2名,各乡镇、村配备特约植检员67名,一跃成为全省县级技术力量最强的植检站。队伍壮大后,他又从抓植检队伍的建设入手,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管理相结合,抓好内部管理,健全制度,造就了一支技术精良、服务优质的植物检疫队伍。在他的带领下,植检站屡获殊荣,个人得到了组织上的肯定。该站自1994年以来,多次被衢县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工作者;**年、**年和**年先后三次被浙江省农业厅授予“全省植物检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年来连续多次被局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年被**市委授予**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加拿大一枝黄花和柑桔黄龙病简称“两黄”,都是危害严重、危险性极大的植物有害生物,做好防范工作意义重大。**年,杜泽镇首次发现柑桔木虱。**年,**马上在杜泽、安仁、全旺等地设立三个监测点,初步掌握柑桔木虱本地一年发生不完整的4代,并发动桔农开展科学防治,**年桔园监测结果显示,柑桔木虱已在**大地绝迹。**年9月20日,在疫情调查时,**发现安仁、樟潭铁路沿线有加拿大一枝黄花,马上向局领导汇报,积极争取领导支持。由于部署周密、措施有力,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年11月,经省、市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现场检查验收,**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工作综合考核得分居全省首位,荣获**年度全省植物检疫防疫优秀奖。**年,**区植检站又被浙江省农业厅授予农业植物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区素有中国柑桔之乡的美称,柑桔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年柑桔产量高达30余万吨。柑桔调运检疫的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正常年份调运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为抓好柑桔检疫工作,**通过长期摸索,在省内率先试行桔果调运检疫责任制。该责任责任制试行后,即方便了柑桔运销户,又便于管理,一时好评如潮,省内其他县、市、区纷纷仿效,省植检站也先后两次在衢县召开现场会,对此方法予以推广。为方便桔农及运销户签证,**又积极争取铁路、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实行联合办公、现场签证,把办理柑桔调运签证点设在火车站和各乡镇的公路旁,并坚持节假日值班,调运高峰实行昼夜值班。促进了**区的农村经济和植检事业的发展。

农作物种子、水果、苗木的产地检疫是植检工作的重要一环。为保证无病种苗供应给农户,**带领大家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杂交制种基地、桔园的产地检疫工作。10余年来,对2.48万亩次杂交制种基地开展检疫,查出染疫基地123亩次,及时作烧毁和改用处理;产地检疫柑桔苗木2233.45万株,其中有疫情的1.13万株,全部作烧毁处理;产地检疫桔园面积136.46万亩次,查出有柑桔溃疡病面积2.47万亩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严格实施水稻种子产地检疫工作,衢县水稻细条病的发生比全省推迟了6年。

视农民为亲友甘当孺子牛高家镇干部徐樟林从**分配到植检站就认识了他。在他的印象中,三十年余来,**每年有半年多时间会出现在田边,指导农民开展病虫害防治。哪里发生过水稻细条病,哪里发生过柑桔溃疡病,他比谁都清楚。他编印的农技术资料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村里用广播一念,不识字的农民都明白。农民每次看到他下乡来,都会像看到财神爷似,欢呼着迎上前把他团团围住,争着向他请教。“**有胡站长,是我们这些农民的福份啊!”谈起**,高家镇郭家村粮农郭雪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年5月5日,**正在浮石街道苏塘村一农户桔园搞生物农药防效试验时,突然接到郭雪祥的电话,诉称其承包的178亩早稻发生恶苗病,他当即奔赴现场,指导该农户迅速采取拔除病株、喷西保克保护健株、移密补稀、科学肥水管理、及时治虫防病等技术措施予以防治。其后,他又多次放弃休息时间,深入田间察看苗情。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这片早稻已恢复正常生长,使原本想放弃管理的郭雪祥又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每年水稻生长期间,总会出现一些生产问题,只要农民朋友一个电话,他会立马赶到田头为民解忧。**年5月初,横路乡童何村、莲花镇外黄村部分农户秧苗发生药害,他带领站里的技术人员连续12天访农户、走地头,从科学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查清了富优1号、中浙优1号等秧苗出现葱管状、心叶卷缩现象主要是受2,4-D及除草剂的污染,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肯定。

熟悉老胡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生活十分检朴的人。可就是这么一个穿戴平常的人,对有困难的农民朋友却毫不吝啬。**年5月13日,他在莲花镇后黄村开展“三联三送”活动时,听说农户黄立仙丈夫不幸去世且家有公公及两个年幼的儿子,生活十分困难,二话没说就捐助150元,解了黄立仙一家的燃眉之急。

多年来,**奔波往返于**各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他总是把素不相识的农民当兄弟当亲人,耐心指导,不厌其烦,常挂在心。为了搞好工作,他不知加了多少个班,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一年忙到头,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可他总是说农技推广人员的职责就是为农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应有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勤钻研攻难关结累累硕果

作为**市拔尖人才的他,不但勤于工作,而且还带头开展科技攻关。柑桔溃疡病等四大病虫是严重威胁柑桔生产安全的危险性病虫害。**年,**就牵头开展了柑桔溃疡病等四大危险性病虫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历经长达10年的桔园系统调查,基本摸清全市柑桔溃疡病等四大危险性病虫的发生动态和威胁,并率先在国内推广应用柑桔溃疡病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年,**撰写了《浙西地区柑桔四大危险性病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获市科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据统计,仅1994—1998年5年间,累计试验示范、推广应用面积就达3.98万公顷,新增产值4870万元,净增产值4387.9万元。“该课题着重探讨建立完善的柑桔四大危险性病虫防疫技术、产地检疫技术、调运检疫和综合治理体系,这种由多种技术合成的技术体系,与国内同行中实施的单一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先进性。”谈起**的课题,查新华专家如是说。

农技人员例5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104-02

一、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经济发展良好,基本上使三农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在历史欠账原因和现行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的情况下,农业科技服务还是低水平的、不稳定的、不平衡的,这与农民的现实需求差距很大。社会经济发展使得农业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数量方面和价格层面上的竞争,更深入地涉及质量和科技的竞争。现代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效农业,市场对质量的要求更高,比传统农业竞争更加激烈,其竞争的根本核心就是科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仍然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手段。同时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科技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广大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端正态度,不断探索,冷静分析和正视目前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没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人员科技素质培养的相关机构和政策,导致农业科技服务人员自身科技素质较差,很多时候无法全心全意融入基层去服务于农业。只有尽快地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科技素质,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更有效率,农业科技服务队伍更加健全,农民更加富足,农村更加繁荣。

循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对于农业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进一步推动循环农业科技进步,必须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进行优化,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功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革命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而农业科技服务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科技推广在农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挖农业科技推广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深化农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服务体制创新,形成社会化的农技服务体系,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科技素质现状

我国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虽然经历了多次起伏和波折,但总体上还是呈不断完善发展趋势的,进入新世纪新时期以来,随着“两型社会”的建设、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的推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一些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了,如科技服务人员本身的科技素质就偏低。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跟不上当前农村社会的发展速度,据1996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抽样调查,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只有百分之十几,具有大中专学历的还不到百分之六十,县级具有高级职称的仅有5.5%,中级职称22%,初级职称技术人员占54%,其他无职称的人占32.2%。从职称和学历上看,县乡两级近1/3的人员没有职称,实级职称占1/3-1/2左右。

据农业部的统计,目前受过本科以上教育的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占人员总数的10.7%,非专业服务人员与没有学历人员总数则占总数的44.5%。许多退伍军人和顶职人员都被安排从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已经成为限制农村科技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人员队伍的科技素质的确如此之低。

三、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科技素质培养问题

培养机制单一。目前专门针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所设立的培训和培养机构很少,培养机制并不完善;中、高农业院校是目前的主要机构和阵地,这类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且收费较高,属于有偿性培养。很多院校的培养内容与农业社会实际需求并不对接,其中大多都是在“走过场”,如开设非农业类的专业,(企业管理、中英文秘、计算机应用等)这些专业与农业关联不大,其开设目的在于多招取生源,套取政府补偿经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从这类学校毕业后根本就没有战斗力,甚至根本无法了解农业知识,还无法适应农业推广服务的需要。

培养内容空乏。在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培养机制中,大多数机制的针对性不强,在经济发展以及择业本身存在大问题的时候,相当一部分机构只为了获得利益去被动地承担或者主动去接揽培训任务,在此之前并没有做好培养方案,也没有构建本机构的培养措施,致使培养内容等缺乏合理性,所聘用的教师也是半路出家的低廉价兼职,不存在专业师资性,教育方法在教学内容空缺,很少体现科技的本色和特点,培训课程体系不科学,也没有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强的特色专业和教材,“培养内容无法跟实际工作的需要对等”。在调研中发现,农民工培训途径有:政府的无偿培训、企业根据自己自身发展的需求所选择的培训(也叫流水线式培训)、师徒帮带式培训、职业院校的培训;这些培训无法满足现时展的需求,也无法使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养得以提高。

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接受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在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科技素质培养问题上,目前国内的组织难度非常大,由于培养对象的需求和特点异常鲜明,他们大多数人有受过国民系列高等教育基础,真正从事过农业生产的人是极少数,他们根本不懂农业;很多人是从部队转业过来的或者是中途顶职的服务员,对农业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加之二十多年计划生育使得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得到来自家庭的偏爱和溺爱,加之现在教育尤其是职业类教育的兴起,使得他们的整体学历是提高了,而真正面对工作后却显得不那么适应。很多人在部队已经培养成了为老子天下第一的性格,面对枯燥的、乏味的培训时,表现出极不愿意接受,导致他们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四、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科技素质培养途径

建立优胜劣汰的人才任免机制。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是很欠缺的,投入力度很有限,政策不完善,导致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服务作用发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农业科技服务人员队伍成长还基本处于自发状态。因此,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必须打破原来的诸如顶职、转业等不对口的用人机制,应该重新建立起新的人员聘用制度,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要对现有的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加强业务训练和科技素质培养,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采取“能者上”或是优胜劣汰的服务人员用人制度,避免通过“关系户”手段聘用。

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知识文化水平。农村社会发展变化要求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必须具备对职业生活的适应能力。虽然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是农村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受教育程度比较高,但在身份和职位转化的同时,自身的技术水平并未得到提升,大多数人只能从事很浅显的工作。新型农业产业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知识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果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或培训,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将无法适应农业科技服务推广工作,也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技术工作,更无法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因此,通过继续教育及相关技能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将理论转化为现实。

丰富培养形式。“订单式”培养是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职业技术学院较为常用的培养模式,通过订单式合作,使参与培养的学员具备一定的科技素质,在培训合格后则直接到指导的服务机构从事工作,使他们实现成功对接。农业科技服务人员通过参加“订单式”科技素质培养,使他们获得必需的科技知识,实现他们参加科技素质培养的愿望,广大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远程式”培养模式是一种现代化的培养模式,它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和手段,远距离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进行科技素质培养,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电台等手段进行科技知识、技能传播,因此县、乡镇政府应该建立合作式网络培训中心,把科技素质培养点分散建立在各乡各镇和各村,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进行上岗前的科技素质远程教育培养。

充实培养内容。提升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科技素质是再社会化以达到“治愚”的目标;一定的文化知识是农业科技服务人员能否接受科技素质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尽管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文化水平提高了,但那种提高是相当片面的,也只是局限于普通、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并不高,这已成为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接受科技素质培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因此,应革新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教育和培养方式,提高其农业基础知识水平,从而使他们对现代农业科技新信息和新的农业技术知识更具敏感度,具有高度吸收和消化的能力。几十年的社会发展变化,农村经济变化有目共睹,很多农民已跳出了传统农业生产的包围圈,然而农民本身文化科学知识的不足,科技素质很低,如果没有过硬的科技素质则很难使新的农业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更上台阶,因此,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技素质的需求很是迫切。因此,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科技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龙兴海,曾伏秋.农村公共服务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农技人员例6

【关键词】

农业技术人员;技术推广;行为;参与度

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四川省农业概况

四川省农业占地面积广泛,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省份之一,农业人口约6680万人,农业耕地约4285万亩,农业技术人也非常多。通过调查,该省份拥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20765个,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经营管理以及渔业等。通过国家编制的农业技术人员89975人,推广机构农技人员84955人,大部分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有专业技术职称。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一般是财政拨款和差额拨款,也有一部分是自收自支。该省按照国家颁布的《关于农技推广改革试点意见通知》的精神,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但是,实际的调查表明,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工资低导致农业技术人员对自己的工资待遇有很多不满意;缺少经费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很难开展;技术队伍不稳定、没有凝聚力,存在人员在编不在岗的现象;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推广工作很难管理。总的来说,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问题非常严重。本文通过对该省20个县的260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调查问卷,然后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1.2研究意义

技术是农业的发展的首要条件,研究出来的新成果、新技术最终还是要让农民将其应用在生产中。以取得利益,这就需要专门机构以及人员进行技术推广工作。研究的新技术是否能成功的转化为生产力,农业技术人员的推广程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国内国外对农业技术会有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对农技推广工作研究的非常少。因此,对农业技术人员的推广行为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解决农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3研究的主要内容

农业技术从研究到产生再到最终的应用,这一系列环节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①当前使用的技术存在的问题研究,对农户的需求程度进行研究。②新技术通过何种途径提供给农民。③新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反馈。④对技术传播和交流进行研究等方面。农业技术是否会转化为生产力最终是需要推广人员努力的做好技术推广工作,所以农技推广人员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分析当前的农技推广行为。②农技人员推广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意愿分析。③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知情况分析等。

2农业技术人员推广行为分析

2.1农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四川省农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主要以男性为主,占样本总人数的80%以上;平均年龄40.25岁,跨度从21岁到70岁;平均接受教育年限为13.85年,学习农业专业占58%,其他为非农业专业;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间在10~15年之间占21%,在16年以上的占到了39.2%;农技人员来自政府的比例为65.5%,其他都是普通农业技术人员;接近一半的农业技术人员都存在兼职情况,包括经商、务农以及其他工作。

2.2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农业技术人员推广的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种植技术,比如,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等;另一类是养殖技术,比如,防疫治疗、良种繁殖等。对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农田灌溉、土壤改良等技术推广的非常少。(2)农业技术的来源最主要的是技术人员长期的农业实践以及上级政府的给予,而通过自身研发和科研院校研究的农业技术则比较少,这也是造成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率偏低的主要因素。(3)农业技术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部门的固定经费、上级部门批准的少量项目经费,还有一部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经营收入和服务收入。(4)农业技术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非常少,即使有强烈的希望进行培训,但是由于培训经费不足,每年也就一、两次培训,甚至不进行培训。另外,通过调查发展,培训经费有一部分是由政府承担,还有一部分是由自己承担。

2.3农业技术人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知行为分析

(1)对推广情况的认知。对农技推广情况很多农业技术对其好评和差评各占26.5%和25.5%,总体推广状况一般。通过对四川地区进行调查发现,该地区的农业推广工作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①农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经费不足,平均预算在400~6500元/人。②缺乏调控手段,没有对推广工作进行科学指导,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只是形式,对县级重视,对乡级不重视。③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上级部门随意安排非农业技术人员,导致推广水平大大下降。(2)对推广工作的重要性认知。调查数据显示,有55.6%被调查人员认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非常重要,但是接近一半的农业技术人员一年中只有50%的时间从事推广工作。(3)对推广影响因素分析。农业技术人员在实际的推广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交通不方便、农民接受能力不强、自身知识不足、经费限制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推广工作造成影响,影响农业技术人员的认知。(4)对农民的接受能力以及需求程度的认知。很多的农业技术人员认为农民对技术推广的接受能力比较弱。如表1所示,只有2.8%的农民认为自己的接受能力强。农技人员认为农民需要农业技术和非常需要的态度各占52%和34%。(5)对单位管理情况认知。农业技术人员对单位的管理工作总体评价为一般,占到总数的54%,其中,来自政府的技术人员占35%,来自非政府的农业技术人员占20%。

2.4农业技术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知行为分析

(1)农业技术人员对自己工资的满意程度意义地位的认知,通过调查,认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仅占9%,认为一般的占到45%,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到46%。与其他同事在收入方面相比,有47%的农业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收入低,在地位方面相比,有52%的农业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地位要低于其他部门的同事。(2)认为农民或者单位对推广工作的评价认知。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农业技术人员,认为农民对推广工作的评价中基本满意占65%,不满意的仅占4%;认为单位对推广工作的评价中基本满意占62%,不满意仅占2%。

2.5农业技术人员推广行为分析

(1)采取的推广的途径。农业技术人员一般会通过田间培训、宣传资料以及入户拜访三种方式,比例分别为35%、45%、20%。大部分的林业技术人员都会对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信息积极关注,而不关注的只占了14.8%。(2)与农民的沟通方式。农业技术人员对农民的沟通交流方式有很多种,通过调查发现,直接下乡与农民交流的占38.5%,通过电话进行交流的占13.5%,通过村干部或者示范户进行交流的占28%和27%,只有2%部分农民会主动与农业计划人员联系。这也就说明了农民对农业技术学习的不积极,遇到问题总是凭借自己经验解决。(3)推广以后的反馈情况。有74.5%的农业技术人员向农民推广完技术以后,会隔段时间对技术应用的情况进行跟进和询问,偶尔跟进的占22.8%,其他为不会去跟进,总的来说,只有少部分的技术人员对工作持不积极态度。(4)是否有其他求职意向。通过调查,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比较辛苦,工作环境风吹日晒,工资待遇水平不高等原因,有63.8%的农业技术人员表示,如果与更好的工作机会会愿意放弃现在的技术推广工作,这也是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3总结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农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从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农业方面遇到的问题都需要农业技术来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农业技术是否真正的应用到实践中并发挥其价值,对推广人员提出的更高的考验。因此,本文对农业技术推广行为展开研究,为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提供参考价值,也为解决农民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唐先甫 单位:南充市嘉陵区安福镇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农技人员例7

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中心,以科技服务和精准扶贫帮扶为基础,以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载体,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成立农业产业扶贫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于农业服务中心,由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朱坤负责日常工作。

三、具体内容

(一)编制贫困村产业扶贫规划

1、洋垭村产业扶贫规划:全村106户,共417人。其中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21户76人。该村林地面积广,植被良好,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土地资源。拟规划种植中药材63亩,其中天麻7亩、乌药50亩、猪苓6亩;核桃种植面积200亩;养殖黄羊600只。

2、溪口村产业扶贫规划:全村106户,共416人。其中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25户84人。该村林地面积广,植被良好,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土地资源。拟规划种植中药材900亩,其中天麻200亩、乌药500亩、猪苓100亩、芫胡100亩;核桃种植面积2000亩;木耳和香菇各1000斤;养殖黄羊500头。

(二)精准帮扶措施

1、宣传党的深化农村改革政策和强农惠农政策。

2、邀请农技专家到乡、村讲大课、办讲座。

3、农业技术人员下村现场指导,解答农户疑难问题。

4、定期组织农户进行科技培训,学习先进技术,有条件可带领农户到外地考察取经。

5、举办转移就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和新型职业农民。

6、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推广新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产业扶贫领导小组要全面统筹协调农业产精准扶贫工作。落实主体责任,实行包片总负责。坚持“分级负责、分组选派、分级管理、谁派谁管”的原则。制定“施工图”,签订“军令状”,编制贫困村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清单。

(二)创新工作方法

驻村农业扶人员分解帮扶工作任务,主动作为,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和有效方法,提升帮扶能力和水平。通过会议座谈、信息报送、情况通报、经验介绍、发放资料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贫困村(户)转变观念,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驻村家业科技人员到村开展技术指导原则上每月不低于10天,开展技术培训每年不少于5次,每月5号前认真填写并上报《驻村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扶贫行动统计表》、《县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扶贫月报表》。

(三)强化政策保障

农技人员例8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95-03

0引言

翻译在科技信息工作中的作用众所周知,目前直接来源于国语的科技信息在我们少数民族科技人员现实生活中占很大比重,尤其是符合新疆农业现实情况的国语科技信息和农业实用类科技图书直接翻译出版发行是我区少数民族农牧区的快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和符合新疆农业生产实际的科技文献、农业实用类科技图书的桥梁作用,才能新疆农牧区的发展工作立于一个较高的起点,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经济运行水平的距离。

今年4月,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自治区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意见》和“农业厅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工作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类科技图书翻译工作在少数民族农牧区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业实用类科技图书的利用效率和编译室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做好编译工作,把翻译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三农”、农业科技面向新疆的农业生产实际,同时把我们编译出版发行的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进一步适合于新疆农业发展的需求,编译室三人奔赴巴州、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等五地州的21个县(市),就如何做好翻译出版发行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和《新疆农业科技》(维文版)杂志的选题工作开展了调查研究,与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座谈,认真听取了他们对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和《新疆农业科技》(维文版)杂志使用情况的反映和建议,考察了《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和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情况,全面调查了解了少数民族农牧民对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和《新疆农业科技》(维文版)杂志的阅读需求,今后怎样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翻译出版,才能满足少数民族农牧民对科技图书的真实需求,同时为农业部门赠送了2000多册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和《农业实用词典》。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工作,我们广泛的宣传了编译室的职能、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在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桥梁纽带作用、南疆五地州21个县(市)的各新华书店和农家书屋中各出版部门摊摆的各类农业科技图书的利用情况和农牧民对这类科技图书的需求。同时我们进一步增进了与各地农业部门、农技人员、基层干部的沟通和理解,了解了我区主要农作物高产创建、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和农村多余的劳动力转移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收集了第一手的决策参考材料,为今后科技图书翻译出版发行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定地基础。

本次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把巴州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阿克苏地区新和县调查研究的落脚点,首先到达了巴州后在巴州新华书店初步掌握了农业实用类科技图书的市场行情。

第二天我们先后到了库尔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轮台县农业局农技中心组织了座谈会。这次座谈会参加了农业局下属各单位的有关领导和农技中心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我们听取了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对翻译出版发行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和《新疆农业科技》(维文版)杂志使用情况的反映和建议。这次座谈会中编译室主任艾尼瓦尔同志先介绍了编译室的工作职能、任务和农业科技翻译工作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新疆农业科技》杂志的基本情况、面向对象、目前的发行、基层农技人员的投稿情况、杂志的内容和栏目是不是适合于农民的需求、是不是满足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需求等书方面的相关事项,另外赠送了农业科技图书和《农业实用词典》等工具书。

1巴州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对翻译出版发行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和《新疆农业科技》(维文版)杂志的反映和建议

巴州的面积471526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山地面积22.5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47.7%;平原总面积24.65万平方公里,占52.3%,其中戈壁沙漠14.3万平方公里,占30.3%。巴州现辖库尔勒、轮台、尉犁、若羌、且末、焉耆、和静、和硕和博湖等八县一市,共76个农牧业乡镇、390个村民委员会、农户数10万户、农村人口46万人。

巴州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春季升温快而不稳,秋季短暂而降温迅速,多晴少雨,光照充足,空气干燥,风沙较多。该区的农业气候优势是光热充足,热量资源比较丰富。非常适宜棉花、香梨、杏、红枣、蔬菜、小麦、玉米、甜菜、工业番茄、色素辣椒、打瓜、酒花、孜然、葡萄等作物的生长。

近年来,州委、州人民政府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提升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加工转化、科技创新与推广、市场开拓四大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快了我州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自治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9年全州完成粮食种植面积99.13万亩,粮食总产达42.76万吨,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的基础上,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全州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7.2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122元,较上年增加1335元,增长23.07%,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种植业人均纯收入4450元,增长31%。今后为了进一步促进巴州的经济发展和发挥农业实用技术类科技图书在农业生产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他们对新闻出版部门提出的反映和建议如下:

1.1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各种手段,能够加强宣传党和政府的相关《三农》的优惠政策、发挥政策的正确引导作用和积极宣传法律、法规,能够提高农牧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法律意识。这有利于我州的经济稳定发展,长治久安,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农牧民的早日脱贫致富。

1.2 严格抓好出版物的政策性把关,通过多渠道翻译刊登和出版发行符合我州的农业生产现实实际、少数民族农牧民喜爱的针对性农业实用类科技图书资料。特别是目前农民更需要的农业信息,农业预测方面的知识。

1.3 通过政府拨款,列入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项目等多种形式,把刊物和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免费赠送到每个农家书屋和每个农民家庭。就这样农牧民直接享受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投入,并提高了科技图书在生产实际中的使用率。

1.4 各出版部门能够出版发行面向农牧区的科普性图文并茂的科技图书和少数民族语言为主的挂图。比如农产品质量安全、识别防范假劣种子、安全科学使用农药、识别假劣农药简明、农药废弃物安全处置知识、测土配方施肥、禽流感防控、口蹄疫防控、棉花摸下滴灌、棉花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少数民族语言挂图。这些挂图把农牧民直接和间接引导作用。

1.5 各出版部门进一步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加大少数民族科技图书文献翻译出版的投入,按时翻译出版发行相关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畜牧业方面指导农民的光盘,科教片文献资料,DVD,VCD 盘,通过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等手段,传播到农牧民的每个家庭。

1.6 在基层能够设立直接投稿的农技人员,将按时投稿该地的先进经验和农业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推动农业生产先进经验的普遍力度。

1.7 目前农民更需要优质、高产新品种、新技术介绍的、假劣农药、化肥和种子识别相关的介绍引导性和科普性维语为主出版的科技文献资料。所以各出版部门能够出版发行符合该地生产实际的针对性科技图书和引进介绍符合新疆农作物的农药。

1.8 出版部门选题和翻译出版发行科技图书时,要认真考虑农牧民的需求,切实做好初审、复审和终审等三审三校工作,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一人担任。在三审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同时切实检查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问题,编辑校对方面的差缩率控制万分之一内。专业方面存在技术性疑问,要审阅专业人士判断正确。

2和田地区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对翻译出版发行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和《新疆农业科技》(维文版)杂志的反映和建议

和田地区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15%,占全国面积的2.6%。绿洲面积97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62.05万亩,占绿洲面积的17.95%,人均耕地1.62亩。和田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总人口168.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3.67万人,占总人口的14.08%;维吾尔族占96.85%,汉族占2.94%,其他民族占0.21%。和田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具有发展大农业的气候资源。和田地区部级贫困地区,该地区主要靠农业,为了稳步发展农业和脱贫致富,需要国家和自治区的财政支持、支农惠农优惠政策和大量的科技投入。所以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以和田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主,出版发行把农牧民引导依靠针对性的科技文献资料早日脱贫致富,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很重要的。

2.1 目前和田地区根据自治区党委在南疆五地州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已发展了以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和种植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提高农牧民的收入和脱贫致富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新闻出版部门、各期刊编辑部能够增加出版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红枣栽培与管理)、农村能源,种子管理、粮食安全方面的维文文献资料和实用技术类农业图书。

2.2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保证和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够编译出版发行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多媒体维语文献资料,通过农广校和村文化站定期培训农牧民,提高农牧民的职业技能。

2.3 目前和田地区的进一步完善农业结构,加快农副产品的区内外销售,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各县正在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设施农业合作社,养殖业合作社,所以在农业科技期刊上,能够增刊登这方面的栏目和文章,要培训相关专业知识,特别是要出版发行这方面的图书,发挥专业图书的引导和桥梁作用。

2.4 目前和田地区的农村土地纠纷比较普遍,80年代初第一次土地承包后,大多数农牧民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履行了自己的权益和义务。部分村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经营权转让别人或承包给该村的其他农牧民,从事其他专业或外出务工,长期不能回来自己的家乡,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土地承包制30年延长后,有些村委会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长期不在外出务工或自己承包的土地经营权转让别人的耕地调整和重新承包该村的无耕地的,或耕地少的村民。但是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的上升,特别是棉花价格的上升,耕地的价值越来越提高了,为此很多长期外出务工的农牧民回来要求退回来原承包的耕地,造成农牧民之间的土地纠纷,村委会无法处理这种现象,部分基层领导乱用权利,强制的收回有些耕地或草地,承包给亲人。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地方政府与农牧民之间的矛盾和农牧民不相信当地政府的情况。所以为了进一步保障农牧民的合法权益和妥善处理这种耕地纠纷问题,各新闻出版部门能够出版发行中央相关这些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要确保当地政府的执政权利和提高农牧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2.5 和田地区有些农牧民对假劣农资、农药、化肥和假劣种子方面的意识缺泛,购买使用这些类农业生产资料,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带来了农业生产资料纠纷问题。所以期刊上经常发表识别假劣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的常识,提高农牧民的合法权益保护能力。

3喀什地区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对翻译出版发行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和《新疆农业科技》(维文版)杂志的反映和建议

喀什地区总面积1394.79万公顷,约占新疆土地总面积的1/12。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一般在1%以下。全区现有耕地57.5万公顷,园地3.3万公顷,牧草地161万公顷,可利用草场11.48万公顷,其中改良草场2.96万公顷,围栏草场1.38万公顷,水域面积79.9万公顷。后备耕地资源58.81万公顷,年均开发约2万公顷。

喀什地区辖1个县级市、10个县、1个自治县: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伽师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麦盖提县、巴楚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共有4个街道、28个镇、140个乡,155个社区、2296个村委会。境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

光热水土条件得天独厚。年均地表径流量可达117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达50亿立方米。现有耕地600万亩,后备耕地资源1500万亩,农业开发潜力巨大。这里光照充足,无霜期220天左右、年有效积温可达4200℃,昼夜温差大,非常适于粮、棉、瓜、果和其它经济作物生长。

我们在喀什地区的各县调研过程中,喀什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对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和《新疆农业科技》(维文版)杂志提出了不同的反映和建议:

3.1 在《新疆农业科技》期刊上能够增加刊登农广校师生有关的栏目,特别是刊登农村教育和农村科技方面的科普性读物。这些读物培养农民技术工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3.2 以前有些期刊面向市场,停止政府拨款,自负盈亏以后,他们采取版面费和依靠广告费,自办发行和邮局发行相结合,保证刊物的正常出版发行工作。这直接影响了刊物的质量,知名度,发行量和作者的投稿积极性。取消收取版面费以后,可能提高刊物的质量和作者的投稿积极性,编辑部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鼓励广大农技人员的投稿积极性。今后抓好选稿把关,增加创新性、新技术性和新经验介绍的稿件。

3.3 能够适当的增加土壤与肥料,新技术推广,测土配方的稿件,同时大力宣传轮作播种栽培的新技术和新经验。选稿的文章能够符合各季节的栽培和管理措施。

3.4 目前我区有些农牧民对假劣农资、农药、化肥和假劣种子方面的意识缺泛购买使用这些类农业生产资料,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带来了农业生产资料纠纷问题。所以期刊上经常发表识别假劣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的常识,提高农牧民的合法权益保护能力。

3.5 设立刊登怎么样建立农民合作社的步聚和程序方面的指导性稿件。能够按时翻译刊登中央的涉及农民致富的信息和有关“三农”的优惠政策。

4克州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对翻译出版发行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和《新疆农业科技》(维文版)杂志的反映和建议

克州的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阿图什市、阿克陶县。阿图什市、阿克陶县是州境内古老的农业开发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维吾尔族。传统的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水稻及杂粮次之。山区由于气候等原因,粮食作物很少,有些乡村只能种少量青稞。

4.1 克州阿图什市木纳格葡萄栽培为主,栽培面积已达10万亩地。2010年由于多雨原因,葡萄产生了腐烂病,产量很大的下降,农民的收入大量的减少。目前阿图什市还有设施农业,核桃和红枣等果树栽培已开始普遍。240万人口中,农技人员有780余人。农技人员正在需要农业实用技术类科技资料,特别是木纳格葡萄,核桃和红枣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新技术和出版针对性科技图书。

4.2 目前阿克陶县有20万亩巴仁杏,耕地30万亩地,农业人口15万人。阿克陶县的种植业是套种,特别是小麦套种杏子和红枣,农民收入只有1700多元,仍然属于国家贫困县。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是该县的长期目标,农技人员更需要新技术介绍的科技资料和生产经验,所以出版部门和编辑部争取政府的财政拨款,把刊物能不能免费发送到南疆的贫困三地州每村3-5份来培训农技人员,同时发挥农业科技资料的桥梁纽带作用。

4.3 把期刊和农业科技图书为了贴进实际和农牧民的实际生产方式,我们希望出版部门每年进一步下乡调查研究,致力于刊物的内容和科技图书的选题力度,能够出版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和农民最喜欢的,实用性强的、内容丰富的科技图书。

4.4 目前阿克陶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思路,大力发展“戈壁产业”,取得良好效果。去年开始,克州向戈壁荒滩要地,发展戈壁产业,建成戈壁温室大棚4700多座。对口支援新疆克州的江苏省也投入援建资金1.55亿元,帮助建设高效设施农业及特色养殖业、林果业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助力克州发展“戈壁产业”。如今,阿克陶,乌恰县在戈壁滩上建设的温室大棚种植的花卉已大量出口周边国家,江苏省昆山市援建的阿图什市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也为当地农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戈壁滩上建造大棚和温室等,所以刊登相关设施农业方面的新技术和新经验,通过农业科技资料和现场培训,培育农牧民的专业职能,把农牧民尽快适应于设施农业的实际效益。

4.5 阿克陶县从事半农业和半牧业的贫困县。所以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要出版或刊登家禽家畜科学饲养管理和防治疾病方面的维语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科技图书资料。另外加强宣传种子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

5阿克苏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对翻译出版发行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和《新疆农业科技》(维文版)杂志的反映和建议

阿克苏地区总面积13.25万平方公里,有山地、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多种地形分布,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29.4%,平原占总面积的39.8%,沙漠占总面积的31%。全地区拥有耕地52.26万公顷,园林地18.5万公顷,牧草地467.79万公顷荒地及荒山地778.89万公顷,农林牧副渔用地人均近40亩。总人口21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55万,占总人口的75.5%,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38个民族聚居的地区。全地区辖库车、新和、沙雅、拜城、温宿、阿瓦提、乌什、柯坪8个县和阿克苏市,82个乡(镇),45个地方农林牧场,1137个行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所属的17个农垦团场分布在阿克苏地区境内。

5.1 为了把刊物的内容丰富多彩,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农牧民的生活、贴近少数民族群众,要提倡选稿的内容多样化,认真把好出版的期刊和农业科技图书的质量关,提高内容,变成农牧民群众最喜爱的读物,就这样才能科技读物发挥自己的桥梁纽带作用。

5.2 目前全社会关注食品的安全,所以能够刊登相关食品安全和日常生活相关的卫生与保健方面的知识和出版发行科普性读物,进一步关注人民的生活和全社会的稳步安全发展。这方面发挥科普读物的正确引导作用。

5.3 目前农牧民对党的支农惠农政策的意识还是不足,所以大力宣传“三农”相关的支农惠农政策、粮食补贴政策,读翻译刊登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妥善处理农牧民的土地纠纷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提高农牧民对政策和法律的意识,增强农牧民的合法权益保护能力。

5.4 适当的刊登园艺特产、新品种介绍、鉴别假劣农资、农药、化肥和种子的稿件。翻译出版设施农业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技术措施,通过出版物和现场培训,多宣传设施栽培与管理方面的相关技术,特别是出版发行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的维文手册。

5.5 根据目前的农业结构调整,刊登套种栽培与管理,防治病虫害的指导性农业科技读物,棉花膜下滴灌节水技术,能够刊登有实际效果的、经验介绍的、推广应用的新技术介绍的稿件。这有利于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经验。

5.6 在期刊上要设立农业先进事迹、农业先进经验和农业生产前线的先进人物介绍的栏目,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要推动基层领导,基层干部和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技术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

2011年4月28日,我们圆满的结束南疆五地州的调查研究工作以后,新和县农广校校长吐尔逊・艾山同志的带领下参观了农广校在渭干乡渭干村的核桃修剪培训基地。

特别重要的是,我们参观了新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和县渭干乡帕合特勒克村艾则孜・艾迪里斯的“红色收藏室”。我们进去大院子里看见了一边建两间面积100平米左右的“红色收藏室”挂了牌,还一边建了50平米的“农家书屋”挂了牌,一个70多岁的维吾尔族老人先把我们带进去了挂了牌“领袖在我心中”红色收藏室。艾则孜・艾迪里斯热情的接待和给我们仔细的介绍了自己建国以来收藏内容丰富多彩的“红色收藏品”,我不相信自己的眼,因为建国以来过了60多年,这个维吾尔族老人收藏的是真是个无价宝贵的属于建国以来各时期的红色收藏品。时期破坏了我国的很多文物和烧掉了那样无价宝贵的古书和红色收藏品,但是这位维吾尔族农民仍然保留了这些无价宝贵的收藏品,我们看到了各族人民的爱国精神,特别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维吾尔族农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维护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模范事迹。

根据这维吾尔族老汉的介绍,历时48年来自己收集了3000余件“红色”收藏品,当地政府发现这位维吾尔族无名的爱国主义红色收藏者,去年新和县政府的出资帮助下,在自家大院里建起了两间收藏室。2010年6月25日,新和县委、县政府举行仪式,为新和县首家农民“红色收藏室”揭牌,并将之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另外这位老人自己出资金自家大院子里“红色收藏室”面对面还建起了一间“农家书屋”书架上摆了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科技、历史、文化、文艺图书和各种杂志,为广大群众、农牧民免费服务和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做出了无私的贡献。

这位维吾尔族农民艾则孜・艾迪里斯,今年72岁,是新和县渭干乡帕合特勒克村人。据不完全统计,他收藏了像章80多枚、革命书籍1200多本、革命英雄照片2000余张。此外,还收藏有近半个世纪以来800余份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报纸。

如今,艾则孜・艾迪里斯的部分“红色收藏”已价值不菲,好多参观者想高价收回他的收藏品,有的收藏品价值几万元,但艾则孜・艾迪里斯说,他不关心这些藏品的价钱,因为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出售,“我收藏这些东西,是感谢中国共产党、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还要让儿子孙子们都记住这一切。”

6结束语

总的来说,本次调查研究工作中,我们听取了广大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对《新疆农业科技》杂志的反映和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的建议,进一步增进了与各地农业部门的沟通和理解,为了办好今后的翻译出版工作和选题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得到了丰富的实际知识。本次调查研究后我们认为,以效能建设调研活动为新的起点,机一部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思路,调整和完善选题计划,针对不同层次的农牧民和农民工的需求,争取援疆资金,尽可能翻译出版与时俱进的一批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实用技术类图书,进一步提高《新疆农业科技》杂志(维文版)的质量,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发挥翻译工作在《三农》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农技人员例9

我们国家的农业商品化,农业市场化是近些年才实现的。但是在市场调节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的时候,一些企业家甚至是国外的投资家把资本投向农产品市场。农民受到自身的发展的限制,市场的冲击,使一些农民尝到了市场的甜头也尝到了不能控制市场的苦头。“蒜你狠”“糖高宗”就是实例。市场如战场,对于淳朴善良的农民来说实在是难为他们了。今天的社会是媒体透明的社会,农民看着电视就知道他们的产品卖个啥价钱。热钱冲击了农民的心理底线,把同样的一斤大蒜飙升到十元一斤,然后再掉下来一元一斤,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发了财,第二年就有人疯狂播种大蒜,然后热钱撤出,农民破了产。

市场是农民发展商品的指向标,这是在保证国家的种粮任务前提下说的。对于农民种什么,以什么价钱出售就是市场的问题了。邓小平总设计师说过,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不要走资本主义社会浪费资源的老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把种植出来的蔬菜任其腐烂,还要美其名曰市场规律。浪费是极大地犯罪,这是伟大领袖教导我们说的。今天这句话仍然管用,热钱是行为,我们不能,更不能拿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农产品。所以农民的产品不能只有农民自己来管理,农技人员应该发挥作用。农技人员要和农民一起制定计划,安排销售。

一、订单农业要发展。要有计划,要少一些盲目,在春季就要谈好价钱。打消农民有贪便宜的念头,一旦涨价了怎么办。农民要恢复朴实的本性,要遵守合同。使农业市场化变得有序。贪婪是资本主义的本性,农民希望发家致富,但是不能贪婪,要遵守合同,不能看到涨价了就毁约。

二、热钱的进入要通过市场监管部门。热钱是我们农民无法控制的,但是监管是国家可以管理的。把农产品的价格无原则的提高损害了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这种行为是一些投机家所为,市场可以把他们排斥在外。我们对于是零容忍,对于热钱扰乱市场也应该零容忍。

农技人员例1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手段要靠技术推广,因此可以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联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示范应用的纽带和桥梁。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优化农业结构升级、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内容、形式不断更新,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职责也随之扩大,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肩负着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使命,是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和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除此之外,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还是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的参谋助手。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制定有关农业的各种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时,需要了解、掌握农民及农业科技的实际情况,科技推广人员处于农业前沿,知悉“三农”的第一手资料、信息。因此,要求农业推广人员必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1.2研究的意义。

党的“十”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国实现小康,关键在农村,重点是农民。农业丰,则天下兴;农业强,则天下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发达的、现代化的高效农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县(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为我国最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管理组织,在保证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状况如何,往往会决定农业技术推工作成效。因此,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通信,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探究并加快实施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刻不容缓。这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技术的作用与效能,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蒙自农业的竞争力,开创蒙自农业、农村的又好又快发展的美好未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2.蒙自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现状。

蒙自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主管部门是农业局下属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专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人;乡、镇农业技术站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人,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计***人。据笔者调查,农业技术职员在编不在岗达到的问题十分突出,占28%。近年来,蒙自市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经过广大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完成了一些国家、省、市科研课题,积极引进、推广科技成果,尤其在指导广大农户提高农业科技知识和使用水平方面,充分发挥了科技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农业科技水平整体提高和现代农业、效益农业、特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今后加快全市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蒙自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农业时代的到来,蒙自市的农业技术推广在机制、手段特别是人员素质方面相对滞后,已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变化的需要。特别是当前不少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运转困难,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现象日益突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现状令人堪忧,对于推进蒙自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2.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蒙自市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除了受想认识、工作方法、管理体制、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制约外,还存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周期长、更新慢等影响整体素质提升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全市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中,35岁以下的仅5人,占3%;35-45岁的28人,占17%;46-55岁的53人,占32.1%;55岁以上79人,占47.9%。农业技术人员老龄化、后继无人现象相当严重,年轻有为技术人员断档,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在岗农业技术人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达94人,占57%。高学历人员十分奇缺,高素质的人才严重匮乏,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很不合理,农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与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

2.2.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知识退化。

目前,现有的镇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对现代农业的高新技术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远远不够。蒙自市已对农业的种植结构进行较大的调整,农业种植主导品种变成了水稻、石榴、甜椒等,畜牧以生猪为主的多种经济种植养殖并举的新格局,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面对现代农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术滞后,不能很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农业多样化要求。

2.2.3农业技术推广专业机构徒有其名。

多年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自收自支,在经营与公益之间徘徊,不少乡镇尤其是不发达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有的被卖掉,有的被迫解散或放任自流,基本形同虚设、名存实亡,有些好的乡镇情况虽然好些,但由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普遍存在的定位不准、非技术人员占用编制、推广经费短缺和推广人员待遇、收入比较低的问题,不少农业技术站靠从事经营性活动增加收入,很难留住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2.2.4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机制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乡镇站、所由事业单位转为乡镇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之后,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力量大大削弱,主要反映在:一是单位的性质没有明确。现在的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落了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既不是事业单位,又不是企业;既不是国有,也不是民营。责任主体不明确,处于四不着边的游离状态,给资产、产权、债权、债务清算处理造成障碍,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在基层得不到迅速、有效的落实。二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由在编的国家干部变为受雇佣的社会人群,失去了维系安稳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有利条件和强力支撑。致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弱化,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淡化,农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潜能严重不足。三是农业技术推广资产流失,家底越来越薄。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为了分流、安置原有人员,农业技术站、所原有的办公用房差不多快变卖光了,或用于买断身份,或用于偿还债务,或用于的安置,原国家对乡站建设投入所形成的资产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农业技术站、所(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基本成了空壳,靠“一个牌子、一张嘴子和两条腿”工作。如此,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可能专心致志地从事推广工作,更谈不上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了。

2.2.5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断档严重。

近年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更新缓慢,甚至有的站所根本就没有人员更新,加之无力进行人员再教育和充实新生力量,致使全市有影响力的科技拔尖人才较以前在数量上大幅下降。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中,非专业人员占有一定比例;文化水平差距大,大中专毕业的居多,文化知识远远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年龄普遍偏大,45至50岁的科技人员占比过重,结构极不不合理;技术老化滞后。学科带头人和业务尖子等高等级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断档,有些乡镇甚至严重缺乏、屈指可数,给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区域技术的开拓创新和农业科研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3.提高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的建议与对策

3.1全面提高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农业推广系统中的主力军,其素质如何事关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成效。笔者认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人员除了必须具有丰富的大农业综合基础知识,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以及熟练的实用技术,包括土壤农化、果树种植、蔬菜和作物栽培、农业机械、农业气象、畜禽饲养、加工贮存、病虫害防治、家禽疫病预防、遗传育种等专业素质外,农业推广人员还一是要有科学工作者的严肃的科学态度,有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的工作精神;二是要有广博的业务知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三是要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坚持深入到生产实践中去,亲自动手,发现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使自己了解当地情况,积累工作经验和良好作风。总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农村和农民的不断发展进步。

3.2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内部管理。

目前,推广站由乡镇自主管理,面临资金、设备、人员等诸多因素制约,拆东墙垒西墙已很难为继,也不利于其人员流动和规范化。具笔者所知,乡镇推广站已配人员80%都在做与农业技术推广不相干的事,经常被乡镇政府抽调打杂。致使一些有较好技术的农业技术人员,一旦到了乡镇其专业就荒废了。因此,加快全市特别是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根据蒙自市的实际,借鉴农业发达地区的经验,建议乡镇一级的推广站最好能归县级直接管理。一是科学合理地恢复和构建县、乡、村、科技示范户的四位一体的推广网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为产业服务。二是发挥农业技术优势,积极培育新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延伸和壮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三是农业技术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3.3切实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制。

根据蒙自市的实际情况,应尽快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制,尤其在主导产业方面更应加强,以加快蒙自市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推广机构应采用多种形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农业推广人员创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机会,使他们的技术、能力、素质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按照发展需要,科技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培训,3年进行一次有3—6个月时间的知识更新,个别人员还须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修深造,要更多地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创造学习、“充电”的时间、空间和条件,各级政府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真心爱才,善于护才,广为求才,精心育才,大度容才,取于护唯作用的社会氛围。如目前正在实施的农业配方肥料项目,蒙自市已选择特色产业水稻和甜椒两大作物推广,对所确定项目负责人、科技示范村和科技示范户就需要进行专门培训,使之充分认识作物配方肥的重要性、主要养分含量、培肥比重和方法,充分调动示范户参与项目推广的积极性。

3.4真正健全提高素质的考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