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电压技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4:56

高电压技术论文

高电压技术论文例1

2自动化信息技术具体应用分析

随着变电站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提升,不在局限于后台控制,将延伸到现场的控制,以及视频等先进信息搜集设备也将变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之一,因此需要其他的功能能适应此做好准备,传达信息功能也应加强。随着变电站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提升,不在局限于后台控制,将延伸到现场的控制,以及视频等先进信息搜集设备也将变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之一,因此需要其他的功能能适应此做好准备,传达信息功能也应加强[2]。不用人工的通讯网络。可以设立局域网于变电站中,以不一样的设备与方式连接到变电站局域网中,其他远程驱动与维护设备可以使用现场控制总线由集中地数据进行处理后以I℃P朋接入,进而由传送信息的设备接入里面的局域网。使其运行站点都连接在局域网上,进一步实现数据的共同分享使用。局域网用网络的互换机器进行和全国电力数据网络的相互联系。但是还是要保留原先变电站的模拟接口与数据接口,因为万一出现问题,这些将成为我们的后备通道。局部网络顾名思义是一种于小型区域实现数据信息互相联系的网络通道,并遵循相关的协议进行实现信息互联的系统[3]。在其系统中,各个计算机既可以分开使用不相互影响,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相关的信息数据的传送。局部网络由两种分类的存在:局部性的区域的网络与计算机相互交换机器。其中局部性的区域的网络是属;于局部网络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中局域网是有四种因素构成,它们分别是拓扑结构、传输媒介、传输的控制与通信的方式。局域网除了这四种因素还有其中心部分,那就是相互联系与信息传送。局域网的传送信息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有线与无线,有线的通道是使用双绞线与同轴电缆或者同轴光纤,其中速度较慢的传送方式是使用有线中的双绞线,其最高的传送速率是几兆比特每秒。而且有线中的这种双绞线所能传送的间距比较短,正因为如此,所以所投入的成本也相对比较少。相较与双绞线,电缆就具有相对好的性能,它具有互联设备多,传送的间距长,容量大,抗干扰好等特点。

高电压技术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腾飞,科技不断的进步,高压电气设备应用越来越多且作用越来越大,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气化铁路的普及。因此高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本文所说的在线检测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压作为检测的电压,但是高压必须是运行中的高压,采用这种方法对高压电气设备进行在线检测,了解其性能。这种在线检测是在不停电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对对设备运行的干扰。不仅效率高而且还可以准确的掌握设备的性能状态,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前的在线检测技术大量的采用了高科技技术,利用高科技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检测速率和准确性,使我国的高压电气设备在线检测技术更上了一个台阶。

二.电气设备高压测试

高压电气设备主要包括高压熔断器、高压隔离开关、高压负荷开关、高压断路器、高压开关柜和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高压故障的产生原因有很多,通常包括控制回路电器老化损坏、性能下降、保护失准、误动作;控制电源电压严重下降、元器件误动;控制纷路受潮、破损、老化击穿短路;负载及电缆绝缘下降、击穿短路;严重超载热击穿短路等。

三.高压电气设备检测技术

1.绝缘检测与诊断

电力系统中的高压熔断器、高压隔离开关、高压负荷开关、高压断路器、高压开关柜和电力变压器等高压电气设备,其首要任务是安全可靠的运行,任何故障的发生,都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甚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绝缘故障的发生是高压电气设备的多发故障,因此,绝缘检测与诊断是电力设备检测中最重要的方面。对设备进行绝缘检测与诊断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试验项目,以下几种情况均必须进行试验:

①对于高压电气设备的制造厂,必须对其生产的所有原材料、产品定型和出厂进行试验。其目的是检验新的高压电气设备是否符合有关的技术标准规定。

②对于正在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则需要定期进行全面的预防性试验,电力设备以及电缆的现场试验最重要的是耐压试验。

③对于大修后的设备进行绝缘试验,其目的是判定设备在维修、运输过程中性能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出现绝缘损伤,以及修理部位的质量是否符合原来的标准。

2.在线检测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高压电器逐渐普及,其高压电气设备正在向着高电压以及高容量的趋势发展,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为了适应技术的需要在线检测技术才应用而生。这项技术是科研人员长期研究的结果,学者在研究时发现:在高压电气运行的状态下,对其绝缘状态进行实验检测,是一种有效反映电气设备绝缘状态的科学方法,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在线检测法。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检测是在不断电的状态下进行的,实施证明试验是在运行的电压下实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以后绝缘检测技术发展的趋势,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高压电气设备在线检测技术具有的优点

①这种检测方法在不停电的状态下进行,检测时设备可以正常的运行,这样可以减少停电对客户的影响,节省了人力物力,大量的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安全度,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②在检测时可控性强,可以针对需要随时做出调整,有效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缩短了检测周期,提高了检测的有效性。

③通过在线检测,可以得到大量的检测数据,并且及时的对数据进行分析,为检测提供了客观依据。不仅仅提高了可靠性还为企业节约了成本。

斯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且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当前的高压电气设备在线检测工作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检测速率和准确性。

3.在线监测技术

我们知道在当前对于高压电气设备维修多半还是采用的定期检修方法,这种方法是带电检测方法,是对离线检测的升级方法,将监测技术升级为在线的检测,也就是带电的检测,这样的话在监测的工程中,电器设备是正常运行的,不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工作,其相对于在线监测技术离线监测技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改正,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离线检测检测时设备不能工作,影响了设备的效率,造成停工,必须承担停工素损失。

②离线监测具有盲目性,目标不明确,导致设备可能存在隐患,有太多的不稳定因素。

四.高压测试要求

1.对测试平台的要求

①测试平台应选择一个员工常规工作行动的地方,测试区用清晰的图案标识,上面标明“危险—高压勿近!”等警示信息。建立测试平台,除了警示标志外,还应装置一个可以关掉所有电源的开关。

②只能用不导电的工作桌或专用工作台做测试。把测试者与被测产品之间的任何金属物体移开。没有与DUT 接触的其他金属物体全部接地。在测试区用绝缘的安全垫垫在地面上,使操作者与地面隔离,如果仪器可以通过遥控开关操作,可考虑两个开关同时控制。耐压测试仪必须良好接地。

2.测试操作要求

面放好绝缘垫,并在测试前认真设备检查。检查仪器的各个连线是否有破损等,如果有则不能进行测试,必须先进行维修;如果仪器完好,则将0.7 MΩ标准电阻的一端连接耐压仪的地线;接通电源,将仪器、报警漏电流设定在5 mA;开启仪器,用测试棒击标准电阻另一端,调整电压在3 410~3 590 V 内仪器发出报警,则判定该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不在3 410~3 590 V范围内仪器自动报警,则仪器工作不正常。

七.结束语

当代的高压电气设备的在线检测技术,是电气设备检测技术的一大突破,它克服和完善了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加之当今是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高度发达,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在线检测技术的有效结合,更加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在线检测技术的发展。在线检测技术能够非常及时的检测出高压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是我国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得力保证,但是其检测技术也存在一些瓶颈,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高压电气设备的在线检测技术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平甘 陈洪波 刘凡紫外检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展望 [会议论文],2009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

[2]吴栩 冯鹏英 高压电气设备的在线检测技术 [期刊论文] 《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8期

[3]张川 刘乃涛 贺福敏 李林 李成龙 高压电力设备的在线绝缘检测技术 [会议论文],2011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第十届年会

[4]曾晓晖 聂端 基于绝缘在线检测技术的状态维修 [期刊论文] 《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 -2005年9期

[5]陈伟球 在线检测技术可行性分析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年31期

高电压技术论文例3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世界上有实力的压实设备公司看好国内大市场,给国内同行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美国英格索兰公司在无锡建厂、美国卡特被勒公司在徐州建厂,3-5年内国外产品或独资公司生产的压实机械产品会占 30%以上,外资企业不仅引人硬件技术,还引进了软件技术和管理技术。众所周知,高科技带来高利润,机械产品的升级换代是市场选择企业的根本。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

1国外压路机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1.1德国 BOMAG公司的自动压实控制系统

新型智能可变振幅的Variomatic振动压路机以两个相对旋转的偏心轴来振动压实轮,双轴布置使振动力的大小和方向可根据轮子在被压物料上振动加速度的变化,通过液压系统修正两轴之间的角度,用电子控制自动地完成从垂直到水平方向的无级变化,而装在轮上的加速度表则连续不断地反映物料硬度随压实进程的变化。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从加速度表上测得的数据被输送到压路机上的计算机里,并可存人软、硬盘中,计算机可将这些数据与预先存储在机内的数据(大量压路机在长期改进过程中累积起来的经验数据)相比较。当结果达到预定值时计算机发出指令,通过改变两根轴的相对角度来改变振动方向和有效振幅,对压实力进行优化,既简化司机操作又改善压实均匀度。

1.2适压 Superpaye超级路面的压买系统

根据 Superpaye超级路面技术规定要使用粗颗粒骨料和低含量沥青,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增强路面承载力,工艺要求为躲过“温度敏感区”而进行高温压实。 Hamm公司的IQ2系统不但记录和显示压实状况,还可自动调校振频、振幅和行驶速度,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理想的压实效果。

1.3用电子技术实现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

在关键部位设置传感器对压路机上的发动机燃油。冷却、润滑、充电系统及行走、振动。转向系统等的温度、压力、流量诸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借助看门狗电路和电脑监控分析进行异常报警;利用微电脑控制器对整机上的开关、继电器、电磁阀进行检测、诊断并分析出故障代码,维修人员利用监控器读取故障码,便于快速排除故障。

1.4以机电液一体化技术为界面的新功能开发

国外广泛利用该技术建立了自动驾驶作业系统;德国宝马公司推出自动滑转控制系统,压路机可爬68%的陡坡;通过操作显示灯、提示灯和电器开关互锁来防止误操作;通过操作座椅上的开关在压路机行驶过程中进行牵引与行驶液压回路的转换。

2国内压路机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现状

国内压路机厂家在这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如湖南江麓机械厂开发的W1102DZ振动压路机具有自动驾驶作业系统,许多压路机也都设置了声光报警系统。尽管对关键参数实施了监控,而且控制方式独特、自成体系,安装维护简单直观,抗干扰能力强,但由于线束多,各功能单元之间的复合控制难以实现,传感器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随着监控信息量的加大,警报灯、仪表布置困难,其它自动控制的功能扩充困难。

3主要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

国产压路机存在着可靠性、耐用度差,监测手段落后的问题,作业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压实控制技术智能化程度低,操作舒适性差,当前筑路机械技术难点集中在控制与操纵系统的改进上。

我们可以通过引人具有良好控制性能和信息处理能力的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电液传感技术,从机械和液压两个方面来解决其控制问题。在传统的负荷传感和极限功率调节系统中引进电子传感元件和执行回路,使液压系统的调节品质和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即把系统的逻辑功能由电子装置承担;把能量转换、功率流切换和主系统过载保护(安全阀)由液压、气动装置承担;通过引人比例阀。PLC可编程控制和数据总线技术以及采用廉价而可靠的高速电磁阔而构成低成本的闭环控制系统;同时依靠电子元件反馈相应的参数值,建立完善的在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分析功能。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

4目前应抓的工作

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首先要解决观念更新问题,过分强调低成本竞争会把企业带人死胡同。诚然机械产品元件越少其可靠性会越高,但这种可靠性丧失了产品的多功能开发。国外正是看到了故障的必然性才会借助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来防止故障、迅速发现并解决故障,同时也正是由于电子元件质优价廉,才使该项技术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

其次要合理利用该技术则离不了引进、吸收和开发。如英格索兰、卡特彼勒两公司选用配置瑞土专业电子仪器制造商Geodynamik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和控制系统,用于连续压实控制(CCC)的压实数据系统(CDS)以及用于处理CCC的PC软件程序。对于这些无力开发的技术要用有限的资金去引进,在消化和吸收之后国内科研部门应联合进行技术开发,利益共享。

成熟技术可以直接嫁接。目前国内全液压压路机广泛采用进日的发动机、行走和振动泵及马达。国内合资和独资公司生产的挖掘机,其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发动机转速、停车等自动控制,而广泛采用的液压泵(如美国萨奥90系列泵)本身配有转速、压力等传感器接口。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萨奥为德国宝马公司H型振动压路机配备的自动滑转控制系统,其爬坡能力高达68%。德国力土乐公司提供相应的可编程控制器,它不像大型矿用设备复杂且响应慢。这些都可以通过借船出海,作为协作配套厂家可直接利用该项技术。

5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日趋主题化、个性化和多样化,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和功能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和生存。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实施制造本地化及采购全球化战略,使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为此企业应充分利用以计算机。数控技术为代表的电子技术,提高机械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占领市场,让用户满意。

参考文献:

[1]《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焦生杰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1-01

[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应用》舒志兵等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01-01

[3]《液压与气压传动》宋新萍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高电压技术论文例4

将无触点电磁调压技术应用于非线性电感负载的HID路灯而导致失败的一些人士,都看好无触点电磁调压技术的优点,但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认为要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目前的路灯电磁调压节能产品中,绝大多数是用有触点的交流接触器来切换档位的,并且严格控制档位的切换次数或者将档位固定,有的在切换档位时容易导致HID灯瞬间熄灭并重启,缩短了灯具的寿命,由此也带来了一些节电不节钱的新问题。如果用现有无触点技术做档位快速切换试验,一般的产品在几分钟内就会损坏,而我们的产品做了一年多的档位快速切换试验,累计换档次数超过了1亿次,在这种严酷的试验中没有任何元器件损坏。

2、新成果介绍

我们设计的第一代无触点调压产品,由一家军工企业生产,已经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经国内专家测试和技术答辩,评审组对此产品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经有关生产企业申报,他们获得了科技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市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证书、省科技成果鉴定证书、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软件产品证书以及中国节能协会颁发的节能设备证书等。

我们对电网瞬变情况以及调压动态过程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分析、总结,经过不懈地努力,2007年8月终于提出了创新的技术,这一技术通过了计算机仿真和实践的检验。为了能够快速地检验和验证这一关键技术是否过关,我们在软件中嵌入快速垒档位自动测试程序,它与正常工作程序的转换,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方便地配置。我们在产品中使用的每小时1万次换档速度进行自动切换档位的试验(此时1小时的试验相当于市场上某些路灯节能产品工作10年的调压换档总次数),是我们对产品的正常测试。我们的产品也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每小时6万次、9万次、18万次的换档速度的试验,目的只是想检验这一关键技术是否过关。当使用创新的技术解决难题后,出于慎重,我们做了一年多的多种方案的试验,并且到外地进行了超过100安电流的严酷的快速测试试验,同时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检索、科技查新,于2008年10月在一些电源专业网站上了新闻,宣称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对于这道难题,有些人认为是不可能被攻克的,但现在有供验证的产品,并且可提供使用常规技术与创新技术的对比试验。有关专家发表在《道路照明》以及《照明工程学报》的相关文章指出:目前市场上采用自耦变压器调整电压的路灯节能产品,虽然有一些好的优点,但是,不能根据输入电压的变化在带HID灯负载时动态进行档位切换调压,一旦切换,容易烧坏无触点开关或者导致HID灯熄灭,这是由于多SCR开关切换时有共态导通或短时开路引起过压,切换时有浪涌电流或浪涌电压。因而一些产品只能是固定档位输出,或通过手动换档,有的虽然使用了智能芯片,但也只是在开机时检测电压自动切换档位,而在通电带HID灯负载期间不能进行档位切换。专家所说的这些问题,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技术是世界难题,可是我们现在都解决了,在我们的网站上公开了试验波形、视频,我们有很多的数据,也有在路灯现场长期可靠运行的产品。

为响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促进学术交流的创新发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传播活动,“涂金龙的科技博客”以“路灯照明节能与无触点稳压的世界难题在这里解开”的文章报名参加了

“首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获得了科研组大奖。在博客文章中列出了近十万字的相关文章,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相关文章,总字数约有20万字,有的是回答专家或网友的质疑,有的是对无触点电磁调压现有技术的剖析,有的是产品可行眭分析与研制总结报告,科技查新报告。介绍我们这一技术相关的三篇论文,分别在“节能创想2008――第二届全国电气节能大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在“正泰杯第二届全国电气工程师论文大赛”括动中获优秀奖、被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录用。该技术在实名制的国家科技成果网

国科论坛上得到了有关科学家,发明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作为首例“署名责任推荐”。

基于我们创新的无触点电磁调压技术研制的专利产品――不对称补偿按曲线输出的无触点交流稳压器,当设计用于路灯照明节能产品时,其稳压精度可达±1%,节能率高达20%~50%,并且大大延长灯具的寿命、降低灯具的维护费用。对于同一产品,只需点击几下鼠标,就可在“全档位快速循环测试――固定稳压――按曲线节能稳压――自动延时节能”等工作方式间自由转换。

我们创新的无触点电磁调压技术及产品,其先进性是可比的,可测试的,可检验的,也是较难仿制的。解决了这个难题,使得无触点电磁调压的优良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与有关专家在讨论时提出的现有技术相比,在相同的容量及调压精度下,使用我们的技术不仅使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得以大幅度地提升,而且所使用的大功率元器件的数量都明显减少了(大功率晶闸管的数量减少一半,不再需要使用大功率限流电阻或电抗器,对变压器也没有高漏抗的特殊要求)。

高电压技术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80-01

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于实践的桥梁[1]。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学校的课程,尤其是取决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水平[2]。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电压技术》课程建设,打造学院品牌课程,从2006年开始,《高电压技术》课程建设团队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的机遇,争取到了几百万的资金和学院的大力支持。按照行业标准,最新发展要求,先后进行了高电压绝缘实验室和环保绝缘材料实验室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团队成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开发、建设等工作。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而这些实验室的建设成功,为《高电压技术》课程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中老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1 教学大纲的修订

随着2011级培养方案的修订,《高电压技术》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必须对原有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编写课程标准,使之适应教学要求,及时与智能电网的发展相结合。

为满足“3+1”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电网发展的需求,把《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七学期,对一些内容进行合理删减,由原来的52学时缩减为48学时,可以为该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以及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公用。

2 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2.1 以学生为主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工作任务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

在我国电网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迁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电力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电气专业以能源电力行业和输变电装备制造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工作任务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强调“教、学、做”密切结合,引进了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综合能力考核,实现了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学位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突出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点。

2.2 以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建立了强基础、重实践的教学体系

为满足“3+1”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电网发展的需求,该院对2011级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高电压技术》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也进行重新修订,编写课程标准,使之适应教学要求,及时与智能电网的发展相结合。新执行的《高电压技术》课程大纲有48学时教学内容,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16.7%。实践教学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践的比例达到75%,与理论课程的并行推进、有机结合。

2.3 以课程资源库、职业技能鉴定资源库为依据,丰富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课程资源库和职业技能鉴定资源库建设中,课程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集了大量课程所需要的文本类资源、视频类资源和其他教学资源。文本类资源包括电子课件、PPT讲稿、章节性的习题、试卷、案例、工程设计标准等。视频类资源包括名师讲座、专家报告和电子微课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网络信息技术下得数字化教学与传统面授教学两者优势进行了有效组合,实现优势互补,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2.4 以完善的高压实验综合平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整合高电压绝缘实验室、环保绝缘材料实验室以及高电压绝缘虚拟实验平台等资源建立了高压实验综合平台,该平台集课程教学与实验、专业实践、科学研究、企业培训、文化传承功能于一体,师生共用,教与学互促,校企共享,共同培养电力应用型人才。

高电压绝缘虚拟实验平台上学生可以点击flas,逐一完成实验接线,实现实验预习与预先演习。

针对高电压技术课程开设相关的实验项目,高压实验综合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可以实际动手进行试验设备的选择、试验过程的操作、试验数据的采集、试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特别是综合设计性试验,学生可以针对某一高压电气设备自行设计试验方案、确定实验项目、选择试验设备,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被试电气设备的现状,对电气设备的电气性能做出综合性的诊断。

利用完善的实训平台将理论教学、毕业设计和创新性实验相结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创新和实践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

3 结语

在我国电网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迁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电力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该文以能源电力行业和输变电装备制造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以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建立了强基础、重实践的《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对原有课程大纲进行修订,整合实验室资源构建高压实验综合平台,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核心专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快速发展的电力工业提供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09(3):88-90.

[2] 牛敏,多科性特色大学课程体系优化问题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1):104-107.

高电压技术论文例6

    高压直流电源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军事、医疗和绝缘测试等领域应用更为频繁。传统的高压直流电源采用线性电源技术的较多,这种结构形式造成电源整体效率较低,性能一般,体积大,重量沉。随着开关电源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各类用途的直流电源都倾向于采用开关电源技术。开关电源以其线性电源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点已经成为电源行业的主流形式。开关电源技术应用于高压直流电源领域,使高压直流电源变得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性能更好。 本次论文研究工作是针对X射线发生装置设计所需高压电源。论文首先介绍了目前高压直流电源领域的发展情况,和X光管工作的基本原理,论证了各种开关电源主电路的拓扑结构,由于单一结构形式的变换器难以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组合式结构,以半桥式变换器组合降压斩波电路的主电路结构形式,应用MATLAB仿真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然后论文针对主电路中各主要元件参数进行了具体计算,对变换器中较为关键的高压变压器进行了具体设计,并指出了变压器制造过程中影响性能指标的关键因素和解决办法。控制电路设计中选用开关电源专用芯片TL494作为主要控制芯片,应用精密运算放大器和隔离反馈元件构成系统的反馈和PI调节控制器,应用控制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51系列单片机构成控制电路中的数字控制部分,结合信号检测技术,组成具有完善控制和保护功能的电源系统。在论文的系统调试部分记录了此次设计的电源的调试步骤和过程,以及每步调试的波形和数据,尤其重要的是发现并记录了TL494的设计缺陷,提出了补救方法。经过多次试验和反复补充修改设计,最终制成了一台具有较高性能指标的高压开关电源样机。

高电压技术论文例7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1.25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电气职称论文范例欣赏:建筑电气中的低压电气安装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小区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低压电气设备是建筑工程中基础性设施,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须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低压电气安装工程一般工期较长、工序复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交叉施工,因此,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提高施工技术,才能有效的保证低压电气安装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低压电气;安装

近年来,我国电气化安装技术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低压电气安装技术比较复杂,专业程度较高,施工中还涉及到多种交叉施工,因此,做好建筑低压电气安装技术的研究,对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低压电气安装工程特点的概况

重视预防工作,严把质量关。由于低压电气安装过程中容易受多种外在因素影响,每道工程环节存在诸多质量隐患,因此要重点加强预防工作,严把施工质量关,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和安装质量达到工程要求。影响因素多,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工程具有工种繁多、工期进度长等特点,也就决定工程必然面临着影响因素众多、施工综合性强、牵涉面广的问题。工期长工种复杂。施工之前,要做好接地网、管线铺设等前期土建工程,并开展焊接工作;该工序完成后,进入到设备试机阶段,全部工程竣工之后还要对电气系统进行总调试,再由有关部门进行最后的竣工检测验收。该工序阶段要涉及到土建、设备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验收等多个工种。

2.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技术

2.1充分领会图纸的设计意图

施工图纸是保证施工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充分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才能够组织有效的施工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促进工程施工活动顺利开展。一般而言,电气系统具有种类繁多的设备和管线配置。在开展电气工程施工之前,要做好施工图纸的审阅工作,尤其是设计中的变更部分,要逐一进行扫描。

2.2电柜、电箱和配电盘的安装技术

电柜、电箱和配电盘安装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事项:(1)施工人员在进行电柜、电箱和配电盘安装时,不仅要对安装位置进行准确定位,而且要确保内部线路的正确连接,从而保证整个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2)在制作电柜、电箱和配电盘时,要选用不可燃材料,保证安装牢固,各类技术参数指标处于正常状况。(3)箱内元件的分布要按照图纸结构而定,严格进行各个相序间的划分,线路界面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操作。(4)电柜、电箱和配电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要确保接地正确,设置相应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要选择裸铜线连接,同时配备相应的电击保护,抽出式配电柜推拉需要保持正常动作。(5)电柜、电箱和配电盘内线路整齐没有交接无序现象,导线间应紧密连接,没有断股和伤芯线现象。(6)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设置合理,以免引起安全事故。

2.3管件预埋的安装技术

作为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的重要内容,管件预埋和焊接的质量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施工人员技术参差不齐,容易发生错埋、漏埋或者是没有安装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管件的制作埋设。具体说来,管件预埋的施工技术包括如下方面:现场施工人员要对预埋件敷设的部位、数量、规格型号等与图纸进行认真核对,仔细检查钢管防腐、管口处理和焊接等;管间的连接、弯扁度、弯曲半径、过线盒和接线盒要符合相关规定;对设备基础、接地装置和接地网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对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对不满足设计要求的部位,采取增加接地极数或其他补救措施。

2.4接地装置的安装技术

要按照建筑工程低压电气的施工图纸进行接地装置的分布,接地电阻值应该符合标准的设计要求。埋设防雷接地的干线时,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要大于1m,同时在管道上方敷设沥青。接地模块顶面埋地深度要大于0.6m,接地模块间距大于模块长度的3~5倍,其埋设基坑通常是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并且在开挖深度内做好各项指标记录。接地模块要保持水平或垂直就位,同时把握好各个上层间的接触距离。对接地模块的引线进行集中处理,用干线将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接地模块焊接点要保持一致。当进行暗敷操作时,在抹灰层内的引下线设置固定装置,明敷操作时引下线不能弯曲,要尽量实现平整的放置,用油漆做好支架焊接位置的防腐工作。

2.5电线导管和线槽敷设的安装技术

电线导管和线槽敷设的施工要点包括:金属电缆导管和线槽必须接地或者是接零可靠。钢导管和金属线槽不能够熔焊跨接接地线,连接处需要使用专用接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线,并且两卡间铜芯软导线截面大于4mm2。非金属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两端跨接接地线。防爆导管不能使用倒扣连接,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当绝缘导体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要采用强度等级大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并且保护层厚度大于15mm。室外埋地敷设电缆导管时,埋深要超过0.7m,并且壁厚小于2mm的钢导管不应该埋设在室外土壤内。所有管口在穿入电缆和电线后应该做密封处理。引向建筑物的导管,建筑物一侧的导管口应设在建筑物内。金属导管内外壁应做防腐处理,埋于混凝土内的到管内壁应做防腐处理。暗配的导管,其埋设深度和建筑物表面的距离要超过15mm;明配的导管,应该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并且安装牢固。导管和线槽在建筑物变形缝处,应该设补偿装置。

2.6低压电气安装的协调施工技术

如前文所述,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中涉及的工序较多,各工序间经常会交叉施工,因此在进行低压电气安装前,应该做好各专业施工顺序的协调,正确权衡不同施工顺序的重要性,从而科学安排不同施工工种的进度。如建筑工程低压电气与土建、给排水施工间进行协调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会影响到土建工程的进度,因此在对两者进行协调时,要做好主次的把握,实现以土建为主,低压电气安装工程全面做好土建工程的配合工作。(2)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与给排水工程进行协调时,首先要认真比对和研究两个工种的图纸。由于这两个工种的图纸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如低压电气安装的线管道与给排水作用的排水管道存在冲突时,一定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管道的安装工作,确定好安装顺序,然后再进行安装。

3.建筑工程低压电气的调试和运行技术

当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工程结束后,需要对低压电气安装工程内各个元器件的运行进行考核,确保低压电气安装的有效性。具体说来:(1)成套配电(控制)设备的运行电流和电压要处于正常状态。(2)电动机应通电后观察其转向和机械转动是否正常,并且空载试运行的电机时间为2h。交流电动机在空载状态下持续启动两次,两次的断开时间在5min以上,确保电动机温度正常后方可再次启动;空载运行时,要记录电流、电压、温度和运行时间等参数,确保达到电气动产要求。(3)照明系统通电后,灯具回路控制要和配电箱回路相同,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也要逐一应对。

4、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总体质量,必须要高度重视其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希望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之上,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提供指导意见,切实提高低压电气安装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高电压技术论文例8

一、“高电压技术”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至今已成为电工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高电压、大功率、远距离输电极大地促进了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已进入了超高压乃至特高压输电的新时代。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发展壮大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高职电气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电力系统中工作必然会面对高电压工程方面的诸多生产实际问题,比如对电气设备绝缘的测试、诊断、维护及维修工作。对过电压设备的安装、维护、测试及管理工作,简单的高电压工程的设计与计算,等等。除此之外,高电压技术在其他领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如生态与环境保护,生物医学、静电工业、大功率脉冲技术,等等,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因此,掌握高电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众多领域中都是大有作为的。

高电压技术课程以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电力系统分析及电磁场等课程为基础背景,研究在高电压、高磁场下绝缘问题、高电压实验问题及过电压防护问题。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系统地掌握电气设备绝缘的基本特征,并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波过程的基础理论,电力系统中雷电过电压和主要内部过电压产生机理及防护措施,正确理解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设备绝缘试验的原理和方法,能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高电压技术问题。

随着高压技术发展,传统的“高电压技术”课程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出以下问题:一是课程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理论的严谨性,却忽视了工程问题和相关的社会背景。二是教学方法上重分析、轻综合,忽视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及在工程中的作用。三是教学组织上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适应高电压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提高“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质量,课程组对该课程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建设与改革。四是传统的考试方法,学生只注重死记硬背,不注重对知识系统的理解、灵活的应用,考试完后大脑中还是一片空白,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1.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注意引导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从第一节课开始,通过大量图片,演示了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包括电力工业领域、核能技术领域、环保领域等。通过这些生动的实例,学生明白高电压技术其实就在身边。这门课的内容不仅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是与实际紧密结合的一门工程技术课程。在讲解电晕放电的限制措施时,为了说明电晕放电的几种限制措施,先给出高压导线表面场强和电压的经验公式,然后引导学生按照对公式的理解,自己说出相关的限制措施,并分析哪些限制措施起主要作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知识,也学到了高电压领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这些措施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大大提高,学习主动性强。

2.应用现代化的手段,强化教学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结合的方法。对于一些重要的公式推导及原理性内容等采用板书教学,加深学生的记忆。对于高电压技术课程中有大量的电路图或接线图,设备实物及内部结构照片,以及电压波形,等等,如果在黑板上画图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且效果不好,则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增加教学信息量,而且对插图和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反复地指点和回顾,便于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增强教学直观性,取得良好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将Matlab仿真软件和高电压技术有机结合,既降低了课程中一些内容的抽象性,增强了直观性,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轻松学会了使用编程工具。采用了相对易用的软件Matlab/Simttlink中Sim Power System工具包,其中有各种器件,电源,变压器,电抗。电容及示波器等测量和波形显示元件等,可以搭建教材中的一些电路,输出仿真结果,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看,还可以方便地修改电路的参数,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3.课程考试改革。

(1)半开卷模式。“半开卷”就是允许学生在考试时携带一张A4纸并允许手工记录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或公式。考试结束后,这张纸连同考卷一起上交,并且这张纸上所记录的内容也将作为评分的一项参考。通过调查,该考试模式普遍受到学生欢迎,他们认为至少可以减轻许多心理压力,不用花时间死记硬背复杂的公式或论述(如波过程计算、雷击杆塔顶部过电压计算、雷击避雷线中央挡距过电压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流注放电理论,等等),从而可以专心理解并体会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实际上,“半开卷”模式就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提炼的一个过程。

(2)学生自己拟定试卷。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考试方式上可以做出一些改变,在临近期末时教师宣布学生出题的考试模式、考试范围、各知识点内容比重(这一过程保证了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每个学生必须出一份试卷,并做好相应的试卷答案交给老师(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功效,为了能出好卷,并提供正确答案,不得不把知识吃透)。为防止学生出的试卷相互抄袭,应要求学生定时定点集中起卷。为防止学生随意出卷应付考试的现象,应进行抽样考核,即自己考自己,如果不及格则一票否决。考试试卷的题目将在全班学生试卷中抽取,但教师要对学生试卷库作必要的修正。最后考核评分依据:50%以学生试卷的质量计,50%以统一卷考试成绩计。这种考试模式凸显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并增加了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

三、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

1.强化实验教学。

高电压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和掌握高电压技术的重要环节,必须加以强化。为在有限的学时数下,开出高质量的实验课,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明确教学实验两个最主要的任务,一是巩固和加深理解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二是学习掌握实际试验技能,包括学习了解工程实际中常用的试验方法,常用的仪器设备及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使用方法,并借实验、训练培养良好的试验能力和试验习惯,为将来从事各种实际试验工作打下一定基础。二者不可偏废。

(2)明确实验报告的重要性。实验报告不是实验过程的“流水账”,不应简单地把实验数据罗列起来了事,努力锻炼自己依据所学的专业知识,从实验数据中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寻求结论的能力。实验报告应该如实地反映本次实验的真实情况,包括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等。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包括图表中的数据)应说明清楚。

(3)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技能竞赛,通过开展一些试验性的综合实验,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优胜者给予一定奖励,给出评分细则,通过比赛,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可以借此机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2.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开设若干综合性和设计性的选做实验,实验室平时对学生开放,由专任的教师指导。如高电压领域的最新技术之一的介质阻挡放电实验,这一内容并未在课堂上出现,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关文献,了解其原理和产生方式,由学生自己经历设计实验方案、编写实验程序、实验室实践等一系列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为适应新世纪对电气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利用生产实习机会到发电厂、变电所和电力运行部门参观学习三周,全面了解发电、输电、变电和配电的过程,尤其是高压电力设备的运行方式、实验原则及实物对照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调动学习主动性。课程结束后,学生再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到发电厂和变电站进行两周的毕业实习,让学生把理论带进现场实践。

五、结语

通过高压电技术这门课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显著。高电压技术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泽斌,孙玉坤,谭伦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1):69-71.

[2]刘会家,胡汉梅,李宁.高电压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C].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南京:2004:459-462.

[3]郭小清,李日隆,毛晓明.浅谈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3(6):113-114.

高电压技术论文例9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139

0 引言

特高压交流输电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损耗低、占地省等显著优势,随着大容量输电需求的增加,发电技术和输电技术日新月异,作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先进输电技术,发展特高压也成为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电网公司都进行了特高压工程和技术的研究,如美国的美国电力公司、美国邦纳维尔电力局、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前苏联、意大利和巴西等国的电力公司分别建设了开展了特高压工程、技术和设备方面的研究[1]。中国能源资源和负荷需求的逆向分布及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决定了中国未来的输电网架结构必须在送、受端系统以及1000-3000km的输电系统上有根本性的突破[2]。国家电网正在推进“一特四大”发展战略建设由特高压交流系统和直流构成的大规模特高压电网,以期解决电源与负荷中心之间大规模、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难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3]。特高压电网结构复杂,加之特高压工程建设和电源核准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一些薄弱环节将会给复杂电网的稳定分析、控制和运行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本文概述了特高压交流系统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在特高压交流系统功率控制、特高压交流系统稳定性与控制等方面,对特高压电网输电能力、无功功率优化与控制、稳定性与控制、特高压交流系统保护与控制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后续特高压电网规划、调度、运行和控制提供参考。

1 特高压交流系统功率控制研究

特高压工程的投运以及大规模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使原有电网的结构更加复杂化,对各区域电网负荷带来波动,可能造成整个电网系统暂态或稳态平衡被打破,各区域电网发电机结构各有不同,机组的调节能力各异,极易出现潮流的协调控制出现一定的困难,加之输电线路运行越来越接近其安全稳定运行的极限。因此,从输电能力、无功优化与控制等方面研究特高压电网的功率控制与优化,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特高压交流电网输电能力与控制的研究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可以提电网的高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其输送能力和输送通道的输送效率一直备受关注。其输送能力也受热稳定、电压稳定、功率稳定的限制。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的输电能力是指在保持经济合理和系统稳定性的情况下,一定距离的输电线路所具有的最大输送功率。特高压的输电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献[4]分析高压并联电抗、发电机-变压器高压侧电压调节、1000kV升降压变压器的短路比、中间开关站加SVC和串联电容补偿等各电气量对1000kV输电系统输电能力影响,研究了能进一步提高1000kV输电系统远距离输电能力的技术。文献[5]研究了省际电网输电极限问题,给出了考虑特高压接入后稳定性的输电能力分析方法与流程,并对电网的稳定性进行了校验。文献[6]结合电网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阐述了影响电网输电能力的因素,从改变电网网架结构、电气特性和加装稳控装置等方面提出了对特高压电网具有适用性的输电网络方案和提高电网输送能力的方法。关于输电能力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较高程度的的研究与关注,随着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与应用,利用补偿装置间的协调配合来提特高压电网的输送自然功率的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电力市场的开放,从经济角度对提高特高压输电能力以及接收新能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1.2 特高压交流电网无功优化与控制的研究

随着输电系统电压等级的升高和输电距离的增加,输电系统的无功特性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中,合理配置电抗器和低压无功补偿设备维持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的电压水平,通过系统无功电压控制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无功损耗随电能输送有很大的有功变动,同时电容效应产生很大的充电功率,特高压输电线路给变电站无功补偿、电压控制带来困难。

针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容效应给无功补偿和电压控制带来的问题,文献[7]通过控制线路电压不越限的方法研究了变电站的无功控制方式及补偿容量,文献[8]提出了一种基于经济压差的特高压电网无功补偿运行与控制方法。文献[9]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采用65%的固定高压电抗器加30%的可调节高压电抗器的特高压输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改进方法,提高了特高压输电系统的输电能力和电压稳定性。文献[10]分析了无功补偿设备投切策略、稳态过电压措施、应用可控高抗调压等电压控制需要考虑的技术问题,提出了高抗和低压无功补偿配置原则及方法,并结合实际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针对特高压接入系统使系统的稳定控制更加复杂,对电力系统的无功优化要求越来越高,寻求最佳的无功补偿方法称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更加侧重于无功补偿控制策略方面的研究,提高无功补偿装置的响应速度,增强无功补偿的有效性。

2 特高压交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区域性负荷的增长,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日益普遍,随之而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对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做了大量研究,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在线安全稳定评估及决策分析,同时能对电网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出安全性措施,有效指导了电力系统的调度决策和安全稳定运行。虽然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但是随着特高压电网的接入、电力电子器件以及新的控制技术的应用,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必须要考虑特高压接入后各种控制措施良好配合等方面的研究。

特高压交流系统的功角、频率、电压稳定性研究:

电力系统功角稳定电力系统中同步发电机保持同步运行的能力,可以细分为静态稳定、小干扰动态稳定、暂态稳定、大干扰动态稳定。随着电能需求的增加和电力系统的规模扩大,电力系统的稳定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典型故障下面临暂态功角失稳的风险。文献[11]针对暂态功角失稳风险问题提出了基于典型故障集的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近似判别方法,设计了风险评估流程并且为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文献[12]提出了一种用于暂态功角稳定的切机控制策略计算方法。目前,所有研究都集中在交直流混合系统的功角稳定性与控制策略研究上,针对特高压交流电网的功角稳定性与控制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

频率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发生有功功率扰动后,系统频率能够保持或恢复到允许的范围内,不发生频率崩溃的能力[13]。基于两机系统模型及WAMS实测数据,,文献[14]提出了大受端电网频率安全稳定评估采用的模型和分析方法,总结了受端电网频率安全稳定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基于目前频率稳定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文献[15]提出一种电力系统频率失稳风险评估方法,推导了计及旋转备用的频率动态特性,建立了考虑低频减载作用的频率稳定分析模型和考虑发电方式、网络拓扑和负荷水平的随机模型。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功角稳定与电压稳定关注较多,其中某些领域已经实现在线分析控制,而电网频率动态特性及其控制一直是电力系统稳定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特高压交流系统中频率稳定性及控制策略有待深入研究。

电压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小的或大的扰动后,系统电压能够保持或恢复到允许的范围内,不发生电压失稳的能力[16]。电力系统越来越朝极限运行方式发展,其中电源竞价上网机制和网架结构薄弱等因素给系统电压稳定性带来巨大挑战,文献[17]阐述了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研究现状、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了电压稳定的薄弱环节和薄弱区域,研究了防止系统电压失稳的控制策略和电力系统优化理论。由于大干扰电压失稳机理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不完善以及电力系统暂态电压失稳与功角特性存在联系,如何快速准确判断电力系统暂态电压失稳是电力系统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有相关论文通过分析特高压联络线潮流和电压大幅波动的影响因素,总结了特高压系统无功和电压控制策略。

3 特高压交流系统保护与控制

继电保护作为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防线,在电力系统中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超高压输电线路相比,特高压输电线路参数发生较大变化,1000kV输电系统对保护的影响主要是由分布电容引起的,因此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献[18]介绍了在1000kV输电线路保护中所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重点分析了特高压系统暂态过程及特高压保护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文献[19]根据特高压系统结构和运行特点,结合我国继电保护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我国特高压系统保护的配置方案。文献[20]充分考虑特高压电网的特点,给出了特高压线路分布参数模型,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特高压线路保护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特高压主设备保护方面的进展。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电子式互感器的研究及应用,特高压系统保护技术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4 总结与展望

随着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建设及投运,特高压电网已成为现代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本文概述了特高压交流系统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在特高压交流系统功率控制、特高压交流系统稳定性与控制等方面,对特高压电网输电能力、无功功率优化与控制、稳定性与控制高压交流系统保护与控制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后续特高压电网规划、调度、运行和控制提供参考。

为了提高电网输送能力、新能源并网和消纳能力,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在特高压电网建设、运行和控制上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规划中的特高压直流直流输电和多端直流输电相关技术需要特高压交流电网提供坚强的网架支撑,含交、直流特高压的复杂电网的动态特性,运行方式,稳定性分析、预测及控制策略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

(2)针对特高压交直流互联电网交直流互济过程中的动态无功优化与无功配置问题需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合理的控制策略和手段。

(3)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给系统特性带来深刻变化,对电力系统的仿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全新的仿真技术,建立特高压交直流互联系统机电-电磁暂态仿真平台,准确把握交直流互联系统机理以及特性,跟踪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设进度以及新的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提高建模精度、扩大仿真规模、提高仿真效率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徐振宇.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保护的现状及发展[J].电力设备,2008,9(04):17-20.

[2]赵力,梅勇,孔伟彬.关于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保护的设想[J].广东电力,2007,20(01):1-4.

[3]蒋宝元.特高压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J].电工电气,2010(11):5-7.

[4]杨冬,刘玉田.中国未来输电结构初探[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30(08):1-5.

[5]杜至刚,牛林,赵建国.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建设坚强的国家电网[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27(05):1-5.

[6]曾庆禹.1000kV特高压输电系统输电能力研究[J].电网技术,2012,36(02):1-6.

[7]余小燕,于继来.基于有功无功联合调整的动态潮流[J].电网技术,2005,29(22):61-65.

[8]董云龙,吴杰,王念春等.无功补偿技术综述[J].节能,2003(90):13-19.

[9]李宏,董瑾.无功补偿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06):175-178.

[10]廖湘凯,林富洪,隋佳音等.一种改进的特高压输电系统无功补偿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研究综述与技术论坛专刊.

[11]王晓文,赵彦辉.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算法研究综述(上)[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03):228-236.

[12]陈中,曹路,王海风等.大受端电网小干扰稳定性研究[J].华东电力,2009,37(10):1671-1674.

[13]顾丽鸿,周孝信,严剑峰等.特高压联网区域实时小干扰稳定分析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13):1-7.

[14]倪向萍,张雪敏,梅生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切机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0,34(09):35-41.

[15]李光琦.电力系统暂态分析[J].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16]杨东俊,李继生,丁坚勇等.大区互联电网振荡频率特性分析[J].华东电力,2012,25(01):71-73.

[17]张恒旭,庄侃沁,祝瑞金等.大受端电网频率稳定性研究[J].华东电力,2009,37(10):1644-1649.

高电压技术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TH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10-01液压的技术设备已经在近几年得到了十分巨大的提高,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电子信息发展、网络操控的时代,它所能涉及的层面和范围越来越广泛。科学的来说,它实际上是介于电子和机械之间的动力结构,将机械动力和电子操控结合起来是液压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文将从当今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液压技术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了液压技术的现状、流体传动的控制理论、液压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展望。

1 液压技术的现状

现代意义上的液压技术一般认为是18世纪末出现,1795年英国制造了世界第一台工业设备水压机。19世纪末,德国已制造出液压龙门刨,美国也造出了液压六角车床和液压磨床,但当时原件不成熟,液压技术没有得到广发的发展。而液压传动技术作为近代工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得到大发展,应该硕士20世纪的事情。

2 液压技术的相关内容

2.1?液压组件

运用液压取得的成效有以下几点。

(1)组件结构的微型化转变。

组件结构的微型化转变,是得电磁阀门所需要的功率大大减小,更加的适合了机械的运转,同时还能够降低用电耗量。组件功能自身存在的多样化,运用在过程当中,使得其他机械的运转更加的灵活便捷。

(2)节能化。

变量泵已经相对较为广泛应用。就当前的变量技术上的技术采用方面,已经设计了相当多的变量定律的使用。降低能量的损耗以及增长使用生命周期也是必须探讨的问题之一。当前的变频操作已经备受关注和肯定。经过能量守恒来实现能量之间的相互调转功能是一直以来的设想。并且应当受到一直的研究探讨。

(3)新原料的投入。

新材料如陶瓷技术的使用是与非矿物组件元素的本身以及摩擦力生命周期相互作用的。目前,在欧洲以及美国等发达地区已经广泛采用了这项项目。新型的原料的加入是对电磁阀、比例阀性质的提高起决定性的作用的。由于电磁阀性能的提高,可以使阀的推力更大,直接使得阀门所能操控的工作量更大,效率更高,功能也更加具有表现力。

2.2?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

(1)比例阀技术。

比例阀的发展主要在频宽的增大及控制精度的提高上,以期性能接近伺服阀。同时,比例阀又沿着标准化、模块化及廉价的方向发展,以促进其应用。前者如Bosch的带位置反馈的比例伺服阀,其性能已很接近电液伺服阀的性能。后者如螺纹插装式比例阀,在某些工程机械中得到了运用。

(2)电液伺服技术。

电液伺服阀是最早将液压技术引入自动控制领域的功臣。但电液伺服阀的结构自发明以来,就少有改进。除了在传统的需要特别高频响的场合外,其传统地位正日益受比例技术的挑战。MOOG公司也开始生产与比例阀类似的采用永磁式线性力马达的直接驱动式伺服阀(DDV)。

(3)控制理论。

控制学是该学术界的较为有成就的部分。液压技术通过机械的实践过程获得操控的理论总结,然后又由着理论总结去进行新的指导。目前,在医学上以及很多的医疗设备上都已经采用了这些技术。

2.3?密封技术

自从液压技术诞生以来,泄漏一直是困扰着业界人士的一大难题。伴随着泄漏的是:矿物质的泄漏可能性以及对环境存在的威胁。

3 液压技术的未来预计

随着液压技术的广泛被利用,比如在计算机操控、电子技术、操控系统内部、新工艺方面的采用,使得它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性能上都十分明显。虽然当前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依然还有部分限制,所以应当不断的开拓出新的领域,开拓出不同的层面的才能更好地适应了它的预计。较重要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机电一体化

液压技术作为传动和控制的一个分支,不能孤立地对待,不能把它和其他机电技术对立,液压器件实际可以认为是机、电之间重要的接口和理想的功率放大环节,特别在既要大功率输出又要控制灵活方便的情况下,目前还未有更好的替代技术。液压传动+电子控制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3.2?液压CAD技术

通过对当前的液压CAD设计软件,建立起再次开发体系,在建设出信息一体化的系统操控范围,实现开发-制造-销售-使用-开发的封闭的过程整路。并且在实际操控的过程中,将计算机的技术融入其中,这样在进行实际的操控之前,可以进行相关的预演工作,保证目标实现的最大可能性。第二个要做好的是,采用CAD技术来对液压系列产品整个过程进行维护,并把CAD/CAM/CAPP/CAT融入到现代管理体系的当中,设计出网络总控制系统的(CIMS),能让液压技术以及操控技术都能够得到一定的飞跃。

3.3?新原料以及新工艺的部分

作为现代工业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液压技术和液压元器件的发展不可能孤立的进行,尤其是材料技术、加工技术对它的发展有着更重要的影响。在新工艺材料上的代替,比如在陶瓷、橡胶等方面的适用,也是能够在液压技术上取得成功的。对比1959年和1995年的相同流量压力等级的先导换向阀,重要分别为120kg和12kg,相差10倍,当今最先进的液压泵的使用压力已达到50MPa。

4 结语

在近些年里由于在液压技术的内部融入了电子技术,加强了液体的转动,使得液压技术有了新型的动力和机械的性能。沿用电子投入的加工方式,必能够赢过机械和电气的市场,并不断在计算机操控、电子技术、操控系统内部、新工艺方面的采用,在操作和控制方面以及工作过程中都已经体现出优越性,功效高、损耗低、大动力、少阻力、小噪声,液压技术成为了现代动力新的动力,并且不断开发出更为广阔的市场竞争力,保持不断更新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意.电子与流动性的技术的互相关系[J].液压的封闭式,1999(1):4~8.

[2] 杨尔庄.液压技术的漏缺方面的问题[J].液压技术的封闭式管理,1999(1):2~4.

[3] 雷天觉,杨尔庄,等.关于液压技术的著作[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4] 史维祥.流动性控制发展的一些动向[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1(1):10~12.

[5] 强.国外液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零部件,2004(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