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存款组织工作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8:33

存款组织工作措施

存款组织工作措施例1

强化政治学习的战略观念。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的重要精神工作。为紧紧围绕着建设我县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发展这一中心,要害在人、要害在思想在县联社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现实、力争做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牢固树立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真实体现新时期政治理论学习的新形象。

在学习活动中,能认真学习中心有关时事政治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改革精神,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的政治觉悟,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学习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指导思想,是推进新时期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牢固树立新一轮创业工作的奋斗目标(精神),在个人的思想政治立场上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为动力,积极贯彻落实从严治党,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尽职尽责做好每一项工作,能根据学习把握政治理论知识,与广大职工一起树立农村信用社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创业精神,在工作事业上,能强化战略观念,树立依法经营,依法治理的主导思想,拓宽工作的新思路,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非凡是当前农金工作的指导治理的实质意义是在于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把握好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工作方向,提高竞争力,迎接新挑战,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合作事业改革和发展。

在工作过程中,每月都能多次组织带领职工集中召开会议,认真贯彻上级的指导精神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制订措施,把握好工作的策略和原则,非凡是在组织学习党“十六大”精神活动中,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开展广泛深刻讨论,严格要求员工学习要有记录、有体会、运用发挥、抓住建设全社会小康生活水平等要点,结合实践,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进一步地体现组织学习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严厉性和重要性。

二、把握好工作策略,不断地提高经营治理水平

今年四年份,在县联社领导的信任下,把我调到奎洋社主任岗位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经营治理水平,把握好工作的新形势,促进奎洋社的新面貌,力争做到工作规范、业务状大、服务精良、效益待遇高、人员素质优秀,在奎洋直至全县市做到有突出的新成就,能以全体员工一起共同努力、奋力拼搏、以时俱进、全方位做好各项工作。

㈠狠抓组织资金工作,直一步状大资金实力

奎洋社在2002年12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1662万元,月均1524万元,资本性股金85.8万元,超额完成县联社下达的工作任务,在大力组织资金工作上,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各项存款稳中有升。保证支农和存款支付的资金需要。具体主要是: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存款计划目标,把组织资金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做到天天讲、时时讲,时刻不放松对组织资金的劲头。二是及时了解把握资金活动信息,抓住重点,发挥奎洋社突出的地区优势,把存款目标盯在民营企业的位置上,大胆进军,不惜一切手段和办法,不放松对有一线希望的竞争机会,敢于奋进,做大存款份额,同时注重抓好跟踪产业化产品流通运转季节,非凡是奎洋地区的竹凉席销售旺季期间的资金回笼,做到不折不扣,点滴不漏,有冲剌的精神和拼搏的锐气、一抓到底。三是进一步加大存款考核力度,奖优罚懒,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存款的基础工作搞上来,非凡是工效挂钩经营责任制的实施工作,能实实在在的落实好,做到公平合理,达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将积极性转化到动力上去,发挥全体员工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作用。并建立台帐具体考核措施。四是改进和优化服务方式,组织员工深入到村,政府职能部门,农户、企业开展服务,广泛吸收农村闲散资金、充分发挥代办站点多面广,地方熟悉,人员众多,贴近农民的优势、改进服务,如推广上峰站开办夜市的做法、切实把存款工作做好做细,抓出成效。五是面临着激烈竞争的存款市场,有注重抓好储蓄存款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并积极办理我县电子汇兑业务,认真贯彻落实县联社领导在三强调过的工作任务。有利于全面铺开竞争的实力,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业务创新。六是做好增资扩股工作,在扩股过程中坚持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原则,取信于民。

存款组织工作措施例2

     (一)、以资金组织工作为立足点,拓展筹资市场,促进存款稳步增长。上半年,我们在存款利率下调、国家开征存款利息税、股市火热、国债发行速度快,存款工作难度增大的不利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存款业务。一是抓好首季存款“开门红”。首季是组织存款的黄金季节,我们通过正确分析形势,促使全行上下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制订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农行系统形象宣传的意见》,组织全辖开展全方位的形象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公关力度,有效提高农行的社会形象,并动员全行抓住有利时机,加强金融服务,促使首季存款工作出现良好的开局,首季各项存款净增55270万元,为全年的业务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发挥网点网络优势,加大市场拓展力度,积极拓展系统性、行业性的代收代付业务,组织对公存款。如各行抓住首季学生入学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代收学费业务,发挥我行网点、网络优势,争取各级法院诉讼费用和代收中联通移动话费等。至6月底,全辖代收代付业务发生额21178万元。三是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资金组织积极性。全行在坚持依法按规的前提下,完善激励机制,把存款纳入综合经营效益体系,与单位费用挂钩,有效地调动干部员工组织存款的积极性。同时总结和推广了去年****、揭东支行学普宁、赶普宁抓存款的先进经验,有效推动全行的存款工作。四是抓住机遇,协调各方面关系,依法按规、积极稳妥地做好接收他行存款业务和兑付农金会股金工作。共接收中国银行**、**支行人民币存款23640.5万元,港币存款1948.8万元,美元存款57.5万元;兑付农金会个人股金4899万元,完成需兑付总额的58.8%。由于组织领导得力,准备工作充分,服务及宣传工作做实做到家,接收中行****属下部分存款业务交接顺利,平稳过渡,兑付农金会个人股金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高了农行社会形象,拓宽了存款市场,促进各项业务有效发展。至6月底,全行各项存款余额417399万元,比年初净增60427万元,在当地四行中,增量市场占有率44.84%,存量市场占有率28.83%,比年初提高1.83个百分点,暂居当地四行首位。 

     (二)、以不良资产剥离为重点,加强资产管理,优化信贷投放,提高资产质量。今年来,我们在做好贷款“清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客户统一授信管理等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把做好不良贷款剥离作为甩掉包袱、加快发展的工作重点,把加强新增贷款管理、优化信贷投放作为效益的增长点,把加强清贷收息、盘活存量作为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措施。首先是做好不良贷款“内外部”剥离工作。年初按照省行部署,成立了资产管理部,结合****实际,制订了《****不良贷款分帐经营分步实施意见》,为不良资产剥离工作打下基础。实施不良资产剥离工作中,我们针对****存在剥离资产户数多、金额小、距省行路途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等实际困难,分行及各支行领导亲力亲为,周密部署,坐镇指挥,有关职能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日夜奋战,在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压力大的情况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不良资产剥离工作,剥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行共剥离不良资产69923万元,其中本金63686万元,利息6237万元,超过省行下达指标3138万元,为我行甩掉包袱,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是瞄准优质资产市场,实施信贷有效投放。新贷款投放贯彻年初全市农行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扩大会议精神,以“瞄准优质资产市场,确保贷款有效投放”为中心,坚持“三个有利于” 原则,继续实施“双优”发展战略。年初,分行信贷管理部门在基层行推荐的基础上,对推荐的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按照有关标准,严格考核,评选、确定53户市级重点企业作为XX年信贷重点支持对象,上半年支持信用总额17148万元,其中增投贷款7950万元,占新增贷款的53.8%,承兑汇票9179万元,占新开出承兑汇票总额的82.77%。同时全面实施新投贷款本息收回责任人制度,确保新投贷款的综合效益。至6月底,全行新投贷款到期收回率87.2%,利息收回率100%。第三是加大清贷收息力度,盘活存量。全行在做好经营管理自查自纠和不良贷款剥离工作的同时,坚持“二清”工作不放松,将清贷收息与不良贷款剥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考核力度,把清贷收息任务分解下达到基层营业单位,到岗到人,将清收实绩与收入挂钩,“二清”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到6月底,全行贷款利息收入69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31万元。  共3页,当前第1页1

     (三)、注重经济核算,狠抓增收节支,提高经营效益。一是全面推行综合业务经营计划。年初按照省行部署,以效益性、协调性、客观公正性为原则,对各支行(部)、业务部门的经营信息进行采集,编制了《XX年****综合业务经营计划》,分解下达了各支行(部)的经营任务,按季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对计划执行有差距的单位进行帮促,通过分类指导和有效控制,促使全行经营计划有效开展,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合理摆布资金,提高资金营运收益。针对上半年本外币存款大幅度上升,贷款规模小,资金充足宽裕的实际,加强了对资金的统筹安排,在保证正常业务需要的前提下,及时将闲置资金上存省行,最大限度增加资金收益。至6月底,上存省行资金人民币19

3695万元,上存省行资金利息收入2502万元,同比增加281万元。三是加强横纵协调沟通,及时做好剥离不良贷款的资金清算工作,使资金最大限度产生效益,至6月底,已剥离的不良贷款并进入资金清算的共69923万元。四是加强费用管理,杜绝不必要开支。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费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制订了《中国农业银行****XX年费用分配管理办法》,贯彻将基本费用实行定额管理,发展费用以收定支、比例管理,奖励费用与实际增盈减亏额挂钩的精神,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到6月底全行总收入14408万元,同比增收280万元,总支出13043万元,同比减支3908万元,帐面盈利1364万元,同比扭亏增盈4187万元。 

     (四)、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网络建设,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一是抓好储蓄网点直连省行大机工作,发挥网点、网络优势。至6月底共有72个网点直连省行大机,占网点总数的89%,全辖网络格局基本形成,网络优势逐步显现。二是创造条件,争取上级行支持,于3月份开通了活期储蓄存款全省通存通兑业务。三是拓展网络功能,开发代收代付业务操作平台,为代收代付业务的开展提供科技保障,其中代收中联通移动话费业务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四是在做好金穗信用卡加入全国自动授权网络的基础上,积极申办金穗借记卡业务。 

     (五)、强化内部管理,全面落实从严治行。管理是金融行业的生命,严管理才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严管理才能真正出效益。一是开展经营管理自查自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副总理《落实“三讲”教育整改措施,加强金融行业内部管理》的讲话精神,强化内部管理,落实从严治行,自第一季度起全面开展经营管理的自查自纠工作。在督导落实各支行(部)开展经营管理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检查组对各支行部自查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对检查中发现自办经济实体、财务收支和财务核算、信贷管理、信用卡透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项进行纠正,对现在能整改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对部分历史原因形成一时难以整改的,则进一步摸查情况,理顺关系,及时请示,待候处理。二是加强执法监察和安全保卫工作。落实了廉政教育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保卫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多次组成检查组加强对营业单位的安全检查和执法监察检查,对检查情况及时向被检查单位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执法监察建议,做到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上半年,全行实现经营安全无事故。三是落实、完善挂点联系行制度。在总结去年挂点联系行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结合各支行(部)的实际,重新调整了行领导和职能部门挂点单位和帮促内容,把挂点联系行的内容重点放在清贷收息、市场拓展、自查自纠、基层党支部建设方面,对挂点联系方式做出具体的规定,切实改变了领导作风和机关作风,真正做到机关服务基层。四是改革完善经营机制。根据上级行改革精神,对分行内设机构进行职能调整,将分行市场拓展科与分行营业部的市场拓展部合并为分行市场开发部,成立了零售业务科,理顺和完善市场拓展机制。 

    (六)、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按照上级行部署,认真开展“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严格按照总行明确的四个阶段的方法步骤和五项基本要求,不搞发明创造,不偷工减料,扎扎实实地开展“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回头看”过程,分行党委对去年“三讲”教育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回顾,针对存在问题着重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推进农业银行发展和加强内控建设四方面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同时,重点抓好“形象工程”和“民心工程”的建设,积极做好营业办公大楼筹建及职工集资建房工作。经过多方努力,分行营业办公大楼于3月30日破土动工,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职工住房问题也得到圆满的解决。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工青妇作用,组织开展乒乓球赛、蓝球赛、插花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巾帼建功”活动,提高全体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把全体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性和创造力转化为推动农业银行发展的实际行动。  共3页,当前第2页2

     上半年,我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存款增长出现新的不平衡状态,增势受阻。二是清贷收息工作虽下了不少力气,但不良贷款仍呈上升之势,特别是个别支行潜在的信贷风险应引起重视,到6月底,剔除剥离不良贷款因素,全行新增不良贷款13897万元。三是新业务、新产品的开发有待加快。四是内部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完善。 

存款组织工作措施例3

(一)、以资金组织工作为立足点,拓展筹资市场,促进存款稳步增长。上半年,我们在存款利率下调、国家开征存款利息税、股市火热、国债发行速度快,存款工作难度增大的不利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存款业务。一是抓好首季存款“开门红”。首季是组织存款的黄金季节,我们通过正确分析形势,促使全行上下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制订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农行系统形象宣传的意见》,组织全辖开展全方位的形象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公关力度,有效提高农行的社会形象,并动员全行抓住有利时机,加强金融服务,促使首季存款工作出现良好的开局,首季各项存款净增55270万元,为全年的业务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发挥网点网络优势,加大市场拓展力度,积极拓展系统性、行业性的代收代付业务,组织对公存款。如各行抓住首季学生入学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代收学费业务,发挥我行网点、网络优势,争取各级法院诉讼费用和代收中联通移动话费等。至6月底,全辖代收代付业务发生额21178万元。三是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资金组织积极性。全行在坚持依法按规的前提下,完善激励机制,把存款纳入综合经营效益体系,与单位费用挂钩,有效地调动干部员工组织存款的积极性。同时总结和推广了去年****、揭东支行学普宁、赶普宁抓存款的先进经验,有效推动全行的存款工作。四是抓住机遇,协调各方面关系,依法按规、积极稳妥地做好接收他行存款业务和兑付农金会股金工作。共接收中国银行**、**支行人民币存款23640.5万元,港币存款1948.8万元,美元存款57.5万元;兑付农金会个人股金4899万元,完成需兑付总额的58.8%。由于组织领导得力,准备工作充分,服务及宣传工作做实做到家,接收中行****属下部分存款业务交接顺利,平稳过渡,兑付农金会个人股金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高了农行社会形象,拓宽了存款市场,促进各项业务有效发展。至6月底,全行各项存款余额417399万元,比年初净增60427万元,在当地四行中,增量市场占有率44.84%,存量市场占有率28.83%,比年初提高1.83个百分点,暂居当地四行首位。

(二)、以不良资产剥离为重点,加强资产管理,优化信贷投放,提高资产质量。今年来,我们在做好贷款“清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客户统一授信管理等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把做好不良贷款剥离作为甩掉包袱、加快发展的工作重点,把加强新增贷款管理、优化信贷投放作为效益的增长点,把加强清贷收息、盘活存量作为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措施。首先是做好不良贷款“内外部”剥离工作。年初按照省行部署,成立了资产管理部,结合****实际,制订了《****不良贷款分帐经营分步实施意见》,为不良资产剥离工作打下基础。实施不良资产剥离工作中,我们针对****存在剥离资产户数多、金额小、距省行路途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等实际困难,分行及各支行领导亲力亲为,周密部署,坐镇指挥,有关职能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日夜奋战,在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压力大的情况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不良资产剥离工作,剥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行共剥离不良资产69923万元,其中本金63686万元,利息6237万元,超过省行下达指标3138万元,为我行甩掉包袱,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是瞄准优质资产市场,实施信贷有效投放。新贷款投放贯彻年初全市农行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扩大会议精神,以“瞄准优质资产市场,确保贷款有效投放”为中心,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继续实施“双优”发展战略。年初,分行信贷管理部门在基层行推荐的基础上,对推荐的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按照有关标准,严格考核,评选、确定53户市级重点企业作为2007年信贷重点支持对象,上半年支持信用总额17148万元,其中增投贷款7950万元,占新增贷款的53.8%,承兑汇票9179万元,占新开出承兑汇票总额的82.77%。同时全面实施新投贷款本息收回责任人制度,确保新投贷款的综合效益。至6月底,全行新投贷款到期收回率87.2%,利息收回率100%。第三是加大清贷收息力度,盘活存量。全行在做好经营管理自查自纠和不良贷款剥离工作的同时,坚持“二清”工作不放松,将清贷收息与不良贷款剥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考核力度,把清贷收息任务分解下达到基层营业单位,到岗到人,将清收实绩与收入挂钩,“二清”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到6月底,全行贷款利息收入69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31万元。

(三)、注重经济核算,狠抓增收节支,提高经营效益。一是全面推行综合业务经营计划。年初按照省行部署,以效益性、协调性、客观公正性为原则,对各支行(部)、业务部门的经营信息进行采集,编制了《2007年****综合业务经营计划》,分解下达了各支行(部)的经营任务,按季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对计划执行有差距的单位进行帮促,通过分类指导和有效控制,促使全行经营计划有效开展,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合理摆布资金,提高资金营运收益。针对上半年本外币存款大幅度上升,贷款规模小,资金充足宽裕的实际,加强了对资金的统筹安排,在保证正常业务需要的前提下,及时将闲置资金上存省行,最大限度增加资金收益。至6月底,上存省行资金人民币193695万元,上存省行资金利息收入2502万元,同比增加281万元。三是加强横纵协调沟通,及时做好剥离不良贷款的资金清算工作,使资金最大限度产生效益,至6月底,已剥离的不良贷款并进入资金清算的共69923万元。四是加强费用管理,杜绝不必要开支。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费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制订了《中国农业银行****2007年费用分配管理办法》,贯彻将基本费用实行定额管理,发展费用以收定支、比例管理,奖励费用与实际增盈减亏额挂钩的精神,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到6月底全行总收入14408万元,同比增收280万元,总支出13043万元,同比减支3908万元,帐面盈利1364万元,同比扭亏增盈4187万元。

(四)、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网络建设,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一是抓好储蓄网点直连省行大机工作,发挥网点、网络优势。至6月底共有72个网点直连省行大机,占网点总数的89%,全辖网络格局基本形成,网络优势逐步显现。二是创造条件,争取上级行支持,于3月份开通了活期储蓄存款全省通存通兑业务。三是拓展网络功能,开发代收代付业务操作平台,为代收代付业务的开展提供科技保障,其中代收中联通移动话费业务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四是在做好金穗信用卡加入全国自动授权网络的基础上,积极申办金穗借记卡业务。

(五)、强化内部管理,全面落实从严治行。管理是金融行业的生命,严管理才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严管理才能真正出效益。一是开展经营管理自查自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副总理《落实“三讲”教育整改措施,加强金融行业内部管理》的讲话精神,强化内部管理,落实从严治行,自第一季度起全面开展经营管理的自查自纠工作。在督导落实各支行(部)开展经营管理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检查组对各支行部自查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对检查中发现自办经济实体、财务收支和财务核算、信贷管理、信用卡透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项进行纠正,对现在能整改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对部分历史原因形成一时难以整改的,则进一步摸查情况,理顺关系,及时请示,待候处理。二是加强执法监察和安全保卫工作。落实了廉政教育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保卫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多次组成检查组加强对营业单位的安全检查和执法监察检查,对检查情况及时向被检查单位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执法监察建议,做到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上半年,全行实现经营安全无事故。三是落实、完善挂点联系行制度。在总结去年挂点联系行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结合各支行(部)的实际,重新调整了行领导和职能部门挂点单位和帮促内容,把挂点联系行的内容重点放在清贷收息、市场拓展、自查自纠、基层党支部建设方面,对挂点联系方式做出具体的规定,切实改变了领导作风和机关作风,真正做到机关服务基层。四是改革完善经营机制。根据上级行改革精神,对分行内设机构进行职能调整,将分行市场拓展科与分行营业部的市场拓展部合并为分行市场开发部,成立了零售业务科,理顺和完善市场拓展机制。

存款组织工作措施例4

上半年,我们主要的工作措施及成效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资金组织工作为立足点,拓展筹资市场,促进存款稳步增长。上半年,我们在存款利率下调、国家开征存款利息税、股市火热、国债发行速度快,存款工作难度增大的不利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存款业务。一是抓好首季存款“开门红”。首季是组织存款的黄金季节,我们通过正确分析形势,促使全行上下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制订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农行系统形象宣传的意见》,组织全辖开展全方位的形象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公关力度,有效提高农行的社会形象,并动员全行抓住有利时机,加强金融服务,促使首季存款工作出现良好的开局,首季各项存款净增55270万元,为全年的业务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发挥网点网络优势,加大市场拓展力度,积极拓展系统性、行业性的代收代付业务,组织对公存款。如各行抓住首季学生入学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代收学费业务,发挥我行网点、网络优势,争取各级法院诉讼费用和代收中联通移动话费等。至6月底,全辖代收代付业务发生额21178万元。三是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资金组织积极性。全行在坚持依法按规的前提下,完善激励机制,把存款纳入综合经营效益体系,与单位费用挂钩,有效地调动干部员工组织存款的积极性。同时总结和推广了去年****、揭东支行学普宁、赶普宁抓存款的先进经验,有效推动全行的存款工作。四是抓住机遇,协调各方面关系,依法按规、积极稳妥地做好接收他行存款业务和兑付农金会股金工作。共接收中国银行**、**支行人民币存款23640.5万元,港币存款1948.8万元,美元存款57.5万元;兑付农金会个人股金4899万元,完成需兑付总额的58.8%。由于组织领导得力,准备工作充分,服务及宣传工作做实做到家,接收中行****属下部分存款业务交接顺利,平稳过渡,兑付农金会个人股金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高了农行社会形象,拓宽了存款市场,促进各项业务有效发展。至6月底,全行各项存款余额417399万元,比年初净增60427万元,在当地四行中,增量市场占有率44.84%,存量市场占有率28.83%,比年初提高1.83个百分点,暂居当地四行首位。

(二)、以不良资产剥离为重点,加强资产管理,优化信贷投放,提高资产质量。今年来,我们在做好贷款“清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客户统一授信管理等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把做好不良贷款剥离作为甩掉包袱、加快发展的工作重点,把加强新增贷款管理、优化信贷投放作为效益的增长点,把加强清贷收息、盘活存量作为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措施。首先是做好不良贷款“内外部”剥离工作。年初按照省行部署,成立了资产管理部,结合****实际,制订了《****不良贷款分帐经营分步实施意见》,为不良资产剥离工作打下基础。实施不良资产剥离工作中,我们针对****存在剥离资产户数多、金额小、距省行路途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等实际困难,分行及各支行领导亲力亲为,周密部署,坐镇指挥,有关职能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日夜奋战,在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压力大的情况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不良资产剥离工作,剥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行共剥离不良资产69923万元,其中本金63686万元,利息6237万元,超过省行下达指标3138万元,为我行甩掉包袱,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是瞄准优质资产市场,实施信贷有效投放。新贷款投放贯彻年初全市农行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扩大会议精神,以“瞄准优质资产市场,确保贷款有效投放”为中心,坚持“三个有利于” 原则,继续实施“双优”发展战略。年初,分行信贷管理部门在基层行推荐的基础上,对推荐的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按照有关标准,严格考核,评选、确定53户市级重点企业作为XX年信贷重点支持对象,上半年支持信用总额17148万元,其中增投贷款7950万元,占新增贷款的53.8%,承兑汇票9179万元,占新开出承兑汇票总额的82.77%。同时全面实施新投贷款本息收回责任人制度,确保新投贷款的综合效益。至6月底,全行新投贷款到期收回率87.2%,利息收回率100%。第三是加大清贷收息力度,盘活存量。全行在做好经营管理自查自纠和不良贷款剥离工作的同时,坚持“二清”工作不放松,将清贷收息与不良贷款剥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考核力度,把清贷收息任务分解下达到基层营业单位,到岗到人,将清收实绩与收入挂钩,“二清”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到6月底,全行贷款利息收入69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31万元。

(三)、注重经济核算,狠抓增收节支,提高经营效益。一是全面推行综合业务经营计划。年初按照省行部署,以效益性、协调性、客观公正性为原则,对各支行(部)、业务部门的经营信息进行采集,编制了《XX年****综合业务经营计划》,分解下达了各支行(部)的经营任务,按季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对计划执行有差距的单位进行帮促,通过分类指导和有效控制,促使全行经营计划有效开展,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合理摆布资金,提高资金营运收益。针对上半年本外币存款大幅度上升,贷款规模小,资金充足宽裕的实际,加强了对资金的统筹安排,在保证正常业务需要的前提下,及时将闲置资金上存省行,最大限度增加资金收益。至6月底,上存省行资金人民币193695万元,上存省行资金利息收入2502万元,同比增加281万元。三是加强横纵协调沟通,及时做好剥离不良贷款的资金清算工作,使资金最大限度产生效益,至6月底,已剥离的不良贷款并进入资金清算的共69923万元。四是加强费用管理,杜绝不必要开支。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费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制订了《中国农业银行****XX年费用分配管理办法》,贯彻将基本费用实行定额管理,发展费用以收定支、比例管理,奖励费用与实际增盈减亏额挂钩的精神,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到6月底全行总收入14408万元,同比增收280万元,总支出13043万元,同比减支3908万元,帐面盈利1364万元,同比扭亏增盈4187万元。

(四)、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网络建设,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一是抓好储蓄网点直连省行大机工作,发挥网点、网络优势。至6月底共有72个网点直连省行大机,占网点总数的89%,全辖网络格局基本形成,网络优势逐步显现。二是创造条件,争取上级行支持,于3月份开通了活期储蓄存款全省通存通兑业务。三是拓展网络功能,开发代收代付业务操作平台,为代收代付业务的开展提供科技保障,其中代收中联通移动话费业务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四是在做好金穗信用卡加入全国自动授权网络的基础上,积极申办金穗借记卡业务。

(五)、强化内部管理,全面落实从严治行。管理是金融行业的生命,严管理才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严管理才能真正出效益。一是开展经营管理自查自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副总理《落实“三讲”教育整改措施,加强金融行业内部管理》的讲话精神,强化内部管理,落实从严治行,自第一季度起全面开展经营管理的自查自纠工作。在督导落实各支行(部)开展经营管理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检查组对各支行部自查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对检查中发现自办经济实体、财务收支和财务核算、信贷管理、信用卡透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项进行纠正,对现在能整改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对部分历史原因形成一时难以整改的,则进一步摸查情况,理顺关系,及时请示,待候处理。二是加强执法监察和安全保卫工作。落实了廉政教育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保卫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多次组成检查组加强对营业单位的安全检查和执法监察检查,对检查情况及时向被检查单位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执法监察建议,做到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上半年,全行实现经营安全无事故。三是落实、完善挂点联系行制度。在总结去年挂点联系行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结合各支行(部)的实际,重新调整了行领导和职能部门挂点单位和帮促内容,把挂点联系行的内容重点放在清贷收息、市场拓展、自查自纠、基层党支部建设方面,对挂点联系方式做出具体的规定,切实改变了领导作风和机关作风,真正做到机关服务基层。四是改革完善经营机制。根据上级行改革精神,对分行内设机构进行职能调整,将分行市场拓展科与分行营业部的市场拓展部合并为分行市场开发部,成立了零售业务科,理顺和完善市场拓展机制。

存款组织工作措施例5

(一)、以资金组织工作为立足点,拓展筹资市场,促进存款稳步增长。上半年,我们在存款利率下调、国家开征存款利息税、股市火热、国债发行速度快,存款工作难度增大的不利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存款业务。一是抓好首季存款“开门红”。首季是组织存款的黄金季节,我们通过正确分析形势,促使全行上下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制订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农行系统形象宣传的意见》,组织全辖开展全方位的形象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公关力度,有效提高农行的社会形象,并动员全行抓住有利时机,加强金融服务,促使首季存款工作出现良好的开局,首季各项存款净增55270万元,为全年的业务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发挥网点网络优势,加大市场拓展力度,积极拓展系统性、行业性的代收代付业务,组织对公存款。如各行抓住首季学生入学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代收学费业务,发挥我行网点、网络优势,争取各级法院诉讼费用和代收中联通移动话费等。至6月底,全辖代收代付业务发生额21178万元。三是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资金组织积极性。全行在坚持依法按规的前提下,完善激励机制,把存款纳入综合经营效益体系,与单位费用挂钩,有效地调动干部员工组织存款的积极性。同时总结和推广了去年****、揭东支行学普宁、赶普宁抓存款的先进经验,有效推动全行的存款工作。四是抓住机遇,协调各方面关系,依法按规、积极稳妥地做好接收他行存款业务和兑付农金会股金工作。共接收中国银行**、**支行人民币存款23640.5万元,港币存款1948.8万元,美元存款57.5万元;兑付农金会个人股金4899万元,完成需兑付总额的58.8%。由于组织领导得力,准备工作充分,服务及宣传工作做实做到家,接收中行****属下部分存款业务交接顺利,平稳过渡,兑付农金会个人股金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高了农行社会形象,拓宽了存款市场,促进各项业务有效发展。至6月底,全行各项存款余额417399万元,比年初净增60427万元,在当地四行中,增量市场占有率44.84%,存量市场占有率28.83%,比年初提高1.83个百分点,暂居当地四行首位。

(二)、以不良资产剥离为重点,加强资产管理,优化信贷投放,提高资产质量。今年来,我们在做好贷款“清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客户统一授信管理等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把做好不良贷款剥离作为甩掉包袱、加快发展的工作重点,把加强新增贷款管理、优化信贷投放作为效益的增长点,把加强清贷收息、盘活存量作为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措施。首先是做好不良贷款“内外部”剥离工作。年初按照省行部署,成立了资产管理部,结合****实际,制订了《****不良贷款分帐经营分步实施意见》,为不良资产剥离工作打下基础。实施不良资产剥离工作中,我们针对****存在剥离资产户数多、金额小、距省行路途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等实际困难,分行及各支行领导亲力亲为,周密部署,坐镇指挥,有关职能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日夜奋战,在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压力大的情况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不良资产剥离工作,剥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行共剥离不良资产69923万元,其中本金63686万元,利息6237万元,超过省行下达指标3138万元,为我行甩掉包袱,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是瞄准优质资产市场,实施信贷有效投放。新贷款投放贯彻年初全市农行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扩大会议精神,以“瞄准优质资产市场,确保贷款有效投放”为中心,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继续实施“双优”发展战略。年初,分行信贷管理部门在基层行推荐的基础上,对推荐的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按照有关标准,严格考核,评选、确定53户市级重点企业作为2000年信贷重点支持对象,上半年支持信用总额17148万元,其中增投贷款7950万元,占新增贷款的53.8%,承兑汇票9179万元,占新开出承兑汇票总额的82.77%。同时全面实施新投贷款本息收回责任人制度,确保新投贷款的综合效益。至6月底,全行新投贷款到期收回率87.2%,利息收回率100%。第三是加大清贷收息力度,盘活存量。全行在做好经营管理自查自纠和不良贷款剥离工作的同时,坚持“二清”工作不放松,将清贷收息与不良贷款剥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考核力度,把清贷收息任务分解下达到基层营业单位,到岗到人,将清收实绩与收入挂钩,“二清”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到6月底,全行贷款利息收入69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31万元。

(三)、注重经济核算,狠抓增收节支,提高经营效益。一是全面推行综合业务经营计划。年初按照省行部署,以效益性、协调性、客观公正性为原则,对各支行(部)、业务部门的经营信息进行采集,编制了《2000年****综合业务经营计划》,分解下达了各支行(部)的经营任务,按季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对计划执行有差距的单位进行帮促,通过分类指导和有效控制,促使全行经营计划有效开展,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合理摆布资金,提高资金营运收益。针对上半年本外币存款大幅度上升,贷款规模小,资金充足宽裕的实际,加强了对资金的统筹安排,在保证正常业务需要的前提下,及时将闲置资金上存省行,最大限度增加资金收益。至6月底,上存省行资金人民币193695万元,上存省行资金利息收入2502万元,同比增加281万元。三是加强横纵协调沟通,及时做好剥离不良贷款的资金清算工作,使资金最大限度产生效益,至6月底,已剥离的不良贷款并进入资金清算的共69923万元。四是加强费用管理,杜绝不必要开支。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费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制订了《中国农业银行****2000年费用分配管理办法》,贯彻将基本费用实行定额管理,发展费用以收定支、比例管理,奖励费用与实际增盈减亏额挂钩的精神,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到6月底全行总收入14408万元,同比增收280万元,总支出13043万元,同比减支3908万元,帐面盈利1364万元,同比扭亏增盈4187万元。

(四)、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网络建设,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一是抓好储蓄网点直连省行大机工作,发挥网点、网络优势。至6月底共有72个网点直连省行大机,占网点总数的89%,全辖网络格局基本形成,网络优势逐步显现。二是创造条件,争取上级行支持,于3月份开通了活期储蓄存款全省通存通兑业务。三是拓展网络功能,开发代收代付业务操作平台,为代收代付业务的开展提供科技保障,其中代收中联通移动话费业务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四是在做好金穗信用卡加入全国自动授权网络的基础上,积极申办金穗借记卡业务。

(五)、强化内部管理,全面落实从严治行。管理是金融行业的生命,严管理才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严管理才能真正出效益。一是开展经营管理自查自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副总理《落实“三讲”教育整改措施,加强金融行业内部管理》的讲话精神,强化内部管理,落实从严治行,自第一季度起全面开展经营管理的自查自纠工作。在督导落实各支行(部)开展经营管理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检查组对各支行部自查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对检查中发现自办经济实体、财务收支和财务核算、信贷管理、信用卡透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项进行纠正,对现在能整改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对部分历史原因形成一时难以整改的,则进一步摸查情况,理顺关系,及时请示,待候处理。二是加强执法监察和安全保卫工作。落实了廉政教育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保卫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多次组成检查组加强对营业单位的安全检查和执法监察检查,对检查情况及时向被检查单位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执法监察建议,做到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上半年,全行实现经营安全无事故。三是落实、完善挂点联系行制度。在总结去年挂点联系行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结合各支行(部)的实际,重新调整了行领导和职能部门挂点单位和帮促内容,把挂点联系行的内容重点放在清贷收息、市场拓展、自查自纠、基层党支部建设方面,对挂点联系方式做出具体的规定,切实改变了领导作风和机关作风,真正做到机关服务基层。四是改革完善经营机制。根据上级行改革精神,对分行内设机构进行职能调整,将分行市场拓展科与分行营业部的市场拓展部合并为分行市场开发部,成立了零售业务科,理顺和完善市场拓展机制。

存款组织工作措施例6

XX年上半年,我行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总行、省行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和措施,狠抓落实。坚持从严治行、科技兴行,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加强基础管理,调整经营策略,推进经营机制改革,促使上半年全行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各项业务状况明显改善,经营效益明显提高。至六月末,全行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1739xxxx元,比上年末增加 6042xxxx元,增长16.xxxx,完成省行下达年增长计划10xxxx;外币存款余额144xxxx美元,比上年末增长52xxxx美元,完成年增长计划10xxxx;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011xxxx元(剔除剥离不良贷款6368xxxx元),实际增投1218xxxx元,完成全年增投计划的12xxxx,剥离后,不良贷款比年初下降11.xxxx百分点;帐面利润136xxxx元,同比减亏418xxxx元,完成计划的13xxxx,实际利润亏损87xxxx元,同比减亏287xxxx元。上半年,我们主要的工作措施及成效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资金组织工作为立足点,拓展筹资市场,促进存款稳步增长。上半年,我们在存款利率下调、国家开征存款利息税、股市火热、国债发行速度快,存款工作难度增大的不利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存款业务。一是抓好首季存款“开门红”。首季是组织存款的黄金季节,我们通过正确分析形势,促使全行上下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制订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农行系统形象宣传的意见》,组织全辖开展全方位的形象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公关力度,有效提高农行的社会形象,并动员全行抓住有利时机,加强金融服务,促使首季存款工作出现良好的开局,首季各项存款净增5527xxxx元,为全年的业务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发挥网点网络优势,加大市场拓展力度,积极拓展系统性、行业性的代收代付业务,组织对公存款。如各行抓住首季学生入学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代收学费业务,发挥我行网点、网络优势,争取各级法院诉讼费用和代收中联通移动话费等。至6月底,全辖代收代付业务发生额2117xxxx元。三是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资金组织积极性。全行在坚持依法按规的前提下,完善激励机制,把存款纳入综合经营效益体系,与单位费用挂钩,有效地调动干部员工组织存款的积极性。同时总结和推广了去年****、揭东支行学普宁、赶普宁抓存款的先进经验,有效推动全行的存款工作。四是抓住机遇,协调各方面关系,依法按规、积极稳妥地做好接收他行存款业务和兑付农金会股金工作。共接收中国银行**、**支行人民币存款23640.xxxx元,港币存款1948.xxxx元,美元存款57.xxxx元;兑付农金会个人股金489xxxx元,完成需兑付总额的58.xxxx。由于组织领导得力,准备工作充分,服务及宣传工作做实做到家,接收中行****属下部分存款业务交接顺利,平稳过渡,兑付农金会个人股金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高了农行社会形象,拓宽了存款市场,促进各项业务有效发展。至6月底,全行各项存款余额41739xxxx元,比年初净增6042xxxx元,在当地四行中,增量市场占有率44.8xxxx,存量市场占有率28.8xxxx,比年初提高1.8xxxx百分点,暂居当地四行首位。(二)、以不良资产剥离为重点,加强资产管理,优化信贷投放,提高资产质量。今年来,我们在做好贷款“清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客户统一授信管理等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把做好不良贷款剥离作为甩掉包袱、加快发展的工作重点,把加强新增贷款管理、优化信贷投放作为效益的增长点,把加强清贷收息、盘活存量作为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措施。首先是做好不良贷款“内外部”剥离工作。年初按照省行部署,成立了资产管理部,结合****实际,制订了《****不良贷款分帐经营分步实施意见》,为不良资产剥离工作打下基础。实施不良资产剥离工作中,我们针对****存在剥离资产户数多、金额小、距省行路途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等实际困难,分行及各支行领导亲力亲为,周密部署,坐镇指挥,有关职能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日夜奋战,在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压力大的情况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不良资产剥离工作,剥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行共剥离不良资产6992xxxx元,其中本金6368xxxx元,利息623xxxx元,超过省行下达指标313xxxx元,为我行甩掉包袱,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是瞄准优质资产市场,实施信贷有效投放。新贷款投放贯彻年初全市农行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扩大会议精神,以“瞄准优质资产市场,确保贷款有效投放”为中心,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继续实施“双优”发展战略。年初,分行信贷管理部门在基层行推荐的基础上,对推荐的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按照有关标准,严格考核,评选、确定5xxxx市级重点企业作为XX年信贷重点支持对象,上半年支持信用总额1714xxxx元,其中增投贷款795xxxx元,占新增贷款的53.xxxx,承兑汇票917xxxx元,占新开出承兑汇票总额的82.7xxxx。同时全面实施新投贷款本息收回责任人制度,确保新投贷款的综合效益。至6月底,全行新投贷款到期收回率87.xxxx,利息收回率10xxxx。第三是加大清贷收息力度,盘活存量。全行在做好经营管理自查自纠和不良贷款剥离工作的同时,坚持“二清”工作不放松,将清贷收息与不良贷款剥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考核力度,把清贷收息任务分解下达到基层营业单位,到岗到人,将清收实绩与收入挂钩,“二清”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到6月底,全行贷款利息收入695xxxx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3xxxx元。(三)、注重经济核算,狠抓增收节支,提高经营效益。一是全面推行综合业务经营计划。年初按照省行部署,以效益性、协调性、客观公正性为原则,对各支行(部)、业务部门的经营信息进行采集,编制了《XX年****综合业务经营计划》,分解下达了各支行(部)的经营任务,按季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对计划执行有差距的单位进行帮促,通过分类指导和有效控制,促使全行经营计划有效开展,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合理摆布资金,提高资金营运收益。针对上半年本外币存款大幅度上升,贷款规模小,资金充足宽裕的实际,加强了对资金的统筹安排,在保证正常业务需要的前提下,及时将闲置资金上存省行,最大限度增加资金收益。至6月底,上存省行资金人民币19369xxxx元,上存省行资金利息收入250xxxx元,同比增加28xxxx元。三是加强横纵协调沟通,及时做好剥离不良贷款的资金清算工作,使资金最大限度产生效益,至6月底,已剥离的不良贷款并进入资金清算的共6992xxxx元。四是加强费用管理,杜绝不必要开支。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分行费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制订了《中国农业银行****XX年费用分配管理办法》,贯彻将基本费用实行定额管理,发展费用以收定支、比例管理,奖励费用与实际增盈减亏额挂钩的精神,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到6月底全行总收入1440xxxx元,同比增收28xxxx元,总支出1304xxxx元,同比减支390xxxx元,帐面盈利136xxxx元,同比扭亏增盈418xxxx元。(四)、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网络建设,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一是抓好储蓄网点直连省行大机工作,发挥网点、网络优势。至6月底共有7xxxx网点直连省行大机,占网点总数的8xxxx,全辖网络格局基本形成,网络优势逐步显现。二是创造条件,争取上级行支持,于3月份开通了活期储蓄存款全省通存通兑业务。三是拓展网络功能,开发代收代付业务操作平台,为代收代付业务的开展提供科技保障,其中代收中联通移动话费业务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四是在做好金穗信用卡加入全国自动授权网络的基础上,积极申办金穗借记卡业务。(五)、强化内部管理,全面落实从严治行。管理是金融行业的生命,严管理才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严管理才能真正出效益。一是开展经营管理自查自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wjb副总理《落实“三讲”教育整改措施,加强金融行业内部管理》的讲话精神,强化内部管理,落实从严治行,自第一季度起全面开展经营管理的自查自纠工作。在督导落实各支行(部)开展经营管理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检查组对各支行部自查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对检查中发现自办经济实体、财务收支和财务核算、信贷管理、信用卡透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项进行纠正,对现在能整改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对部分历史原因形成一时难以整改的,则进一步摸查情况,理顺关系,及时请示,待候处理。二是加强执法监察和安全保卫工作。落实了廉政教育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保卫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多次组成检查组加强对营业单位的安全检查和执法监察检查,对检查情况及时向被检查单位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执法监察建议,做到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上半年,全行实现经营安全无事故。三是落实、完善挂点联系行制度。在总结去年挂点联系行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结合各支行(部)的实际,重新调整了行领导和职能部门挂点单位和帮促内容,把挂点联系行的内容重点放在清贷收息、市场拓展、自查自纠、基层党支部建设方面,对挂点联系方式做出具体的规定,切实改变了领导作风和机关作风,真正做到机关服务基层。四是改革完善经营机制。根据上级行改革精神,对分行内设机构进行职能调整,将分行市场拓展科与分行营业部的市场拓展部合并为分行市场开发部,成立了零售业务科,理顺和完善市场拓展机制。(六)、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按照上级行部署,认真开展“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严格按照总行明确的四个阶段的方法步骤和五项基本要求,不搞发明创造,不偷工减料,扎扎实实地开展“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回头看”过程,分行党委对去年“三讲”教育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回顾,针对存在问题着重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推进农业银行发展和加强内控建设四方面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同时,重点抓好“形象工程”和“民心工程”的建设,积极做好营业办公大楼筹建及职工集资建房工作。经过多方努力,分行营业办公大楼于3月30日破土动工,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职工住房问题也得到圆满的解决。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工青妇作用,组织开展乒乓球赛、蓝球赛、插花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巾帼建功”活动,提高全体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把全体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性和创造力转化为推动农业银行发展的实际行动。上半年,我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存款增长出现新的不平衡状态,增势受阻。二是清贷收息工作虽下了不少力气,但不良贷款仍呈上升之势,特别是个别支行潜在的信贷风险应引起重视,到6月底,剔除剥离不良贷款因素,全行新增不良贷款1389xxxx元。三是新业务、新产品的开发有待加快。四是内部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完善。下半年我们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抓好资金组织工作,加大业务拓展力度,进一步优化负债结构。二是加大清贷收息力度。要认真分析资产剥离后,不良贷款的变化情况,寻找原因,进一步建立健全清贷收息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在全辖掀起一个“清贷收息”的行动高潮,确保清贷收息有一个质的飞跃。三是继续拓展优质资产市场,全面启动消费信贷业务,发掘新的效益增长点。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机制,加强内控建设,确保安全经营、健康发展。五是要加强党建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发挥党支部在经营管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存款组织工作措施例7

唱好组织资金重头戏。紧紧抓住春节前后组织资金的黄金时机,宣传发动、全员揽储、抢占份额,力求实现组织资金工作新突破。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营销活动、巩固和扩大农信社的客户群体。二是因地制宜、发挥人缘地缘优势,突出抓好外出务工人员、小微企业、工商户等客户的营销。三是加大公存营销力度,提高公存份额。组织开展上门公关活动、大员上阵,打通为公存资金差别化服务的绿色通道。四是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柜面服务。充分发挥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优势,畅通支付结算渠道,拓展揽储空间。

走活清收盘活不良贷款这步棋。完善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办法,采取常规与攻坚方式并举、多管齐下的清收措施。一是继续开展“户户见面、笔笔清收”活动,落实每笔贷款的清收责任。二是强化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逐月下达清收任务、实行绩效挂钩,发挥联社集中清收和依法清收的震慑作用。三是要敢于动真碰硬、一笔一策、一户一法,反复上门,禊而不舍,曝光“老赖”,攻心清收。

存款组织工作措施例8

中图分类号:F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2-0121-07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贸易国之一。然而从2003年上半年起,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开始采用“特别保障措施”遏止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过快增长”。尤其是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制取消后, 特保措施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华纺织品服装的最常用和最主要的贸易限制手段。而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纷纷“仿效”欧美,阻挡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因而研究纺织品特保措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欧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之后,我们更应该从国际法的层面对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以做好应对工作。

一、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法规枚举与分析

(一)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法规枚举[1]

2001年中国入世后,为阻挡中国纺织品对欧盟市场的冲击,欧盟加紧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的贸易政策和法律法规,主要包括:

1.欧盟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修正案。2002年6月25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修正案,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采取限制措施:欧盟将实行针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的“过渡期特定产品保障机制”(TPSSM)[2]。

2.欧盟委员会修订的第3030/93项条例。2003年1月28日,欧盟委员会修改了“3030/93”条例,增加了限制中国纺织品对欧盟出口的特保措施等内容。如它规定:如果中国纺织品及服装的进口可能对欧盟市场造成干扰,或威胁该类产品的正常贸易时,欧盟委员会有权在2008年12月31日前自行或按成员方要求随时对该类进口产品实施特保措施[3]。

3.欧盟委员会第427/2003号条例。2003年3月8日,欧盟委员会了把对华特保机制纳入欧盟法规体系的第427/2003号条例。该条例主要涉及欧盟制定和实施对华产品的保障措施的根据、市场扰乱的界定和贸易转向的界定等问题。如它规定,欧盟可以实施的临时保障措施包括关税措施或进口数量限制,但临时性保障措施的期限不得超过200天[4]。

4.《针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的行动指南》。 欧盟委员会于2005年4月6日公布《针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的行动指南》。指南对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的实施程序和标准做出明确规定,主要涉及数据、预警区、特保措施的调查程序及实施依据、与中方进行正式磋商、保障措施、紧急程序等方面[5],具有可操作性。

5.《关于对欧共体适用纺织品特定保障条款指南》。2005年4月27日,欧盟又公布《关于对欧共体适用纺织品特定保障条款指南》。指南主要包含TSSC(纺织品特保条款)的启动要件、TSSC的启动步骤、采取特保措施的基本条件(如“市场扰乱”、“威胁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发展”等)、TSSC程序及执行(如程序的启动、公告、调查及磋商、紧急情况的处理以及特保措施的执行)和早期预警系统等内容[6]。

6.中欧纺织品协议的实施办法。欧盟于2005年6月23日了“中欧纺织品协议的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原则上采取“两重审核”,即根据中国政府的官方出口许可,欧盟再次签发进口许可证[7]。

7.欧委会关于解决中国滞港纺织品的相关法律规定。 2005年9月13日,欧委会公布有关中国滞港纺织品的相关法规,为欧盟成员国对华滞港纺织品签发进口许可证提供法律依据[8]。

从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立法的发展过程来看,其内容日趋完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极强,因而对中国造成的危害极大。

(二)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立法原因分析

欧盟选择在中国入世后加紧制定和实施针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的贸易政策和法律法规,主要是基于其战略和利益的考虑。因为伴随着中国经济持久、高速的发展,欧盟担心来自中国的具有超强国际竞争力的纺织品对其市场的冲击。但鉴于中国已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欧盟难以用关税和进口配额等常规贸易手段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增加,便转而寻求新的贸易措施特保措施,在2005年《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期满后,重新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以打击中国纺织品在欧盟市场的增长。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年第2期2007年第2期(总第146期)聂资鲁:后配额时代我国应对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之法律对策

欧盟也深知,如果对中国纺织品采取限制措施实施不当的话,会引起中国采取相应的贸易报复措施。为从法律上规避这一问题,欧盟便从WTO规则中寻找立法的依据。而中国在入世时所签署的法律文件中有两个特殊条款正好为欧盟的立法提供了合法的依据。一是《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的第242段(又被称为“242条款”),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的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又被称为“特保条款”)。① 欧盟通过立法的形式把这些特殊条款纳入欧盟法规体系并加以实施,以阻扼中国纺织品给其市场造成的冲击。

正是因为欧盟以合法的形式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保,因而其所产生的危害巨大、影响恶劣。

二、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的实施对我国的危害与挑战

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的实施,一方面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严重阻碍了中国纺织业在后配额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在应对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陷,正视和理性地分析我们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因时而变,中国纺织业才有可能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的实施对中国纺织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使企业丧失发展“预期”,致使厂家无法正常安排生产[9],这是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对中国纺织业所产生的最大损害。由于欧盟贸易商对将来的订单没有信心,那些本应属于中国的订单正逐渐流向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地。这将导致国内一些企业面临停产、半停产或转产,势必减少用工,造成就业岗位和人数减少,从而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影响社会稳定[10] 。

2.使中国纺织品的欧盟市场被他国占领和取代。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的实施主要是采用替代配额的手法继续保护欧盟纺织业的发展。根据有关规定,欧盟对华纺织品出口实施的有关数量限制,最长可以达到4年。而在竞争剧烈的今天,这样长时间地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会使欧盟市场被他国占领和取代[11]。

3.不利于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的扩大出口。从理论上讲,在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与欧盟纺织业相比存在明显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因而欧盟市场必然会增加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但欧盟为保护其纺织产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对中国纺织品的进口设限[12]。 2005年,欧盟的确也是这样做的,这严重阻碍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4.严重损害了中国作为WTO成员方所应享有的如自由贸易权、最惠国待遇权、公平竞争权等权利。这导致中国纺织行业在对外贸易中面临不公平竞争的贸易风险。

5.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的实施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使其它国家也如法炮制,如土耳其、东欧等国家也仿效美欧,主张对中国纺织品进行限制。而印度和东南亚等与中国有竞争关系的国家,也不希望中国的纺织做大,并且这种局面有蔓延的趋势[13]。 如此下去,中国的纺织品贸易将举步维艰。

尽管我国在应对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已有一些相关政策和措施,但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可从近年的实践得到证明。目前,我国在应对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外贸管理体制不顺,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的调控、协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形成合力;二是对WTO有关规则的研究不深入,缺乏解决争端的经验,难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三是在诉讼层面,既缺乏专业人才,又缺乏健全的机构和机制;四是外贸法制的不完善,相关针对性的立法或过时、或缺乏,难以为中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等等。

而上述危害的消除和应对机制的完善,需要我们群策群力,审时度势,迎接挑战,最终在法制的轨道上解决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

三、应对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的法律对策

(一)操作层面:政府、行业和企业应依法应对

1. 政府应依法行政,维护国家的产业安全。

(1)政府应依法为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纺织行业作为突破口,通过多边磋商和双边自由贸易区安排等途径,争取改变对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不公正地位;争取建立纺织业出口协调政策体系,在现有纺织品部际会议机制下专门设立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应对进口国可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的准备方案[12]。

(2)完善纺织品出口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工作的前置化。在借鉴欧盟的“进口监测快速反应机制”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欧盟的预警机制,为纺织品出口贸易设置安全阀。为此,一是建立健全信息追踪、反馈和披露制度,对欧盟纺织品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重要信息及时公布,对欧盟纺织品机构对我纺织品立案调查情况及时通报[13]。 二是建立纺织品预警模型和专家数据挖掘分析系统,组织专家分析评价欧盟纺织品进出口变化对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影响,并对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及其对产业发展的阻碍进行预测评估。预警机制将通过及时向政府、纺织行业协会及企业预警信息,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支持[14]。

(3)主动设限。目前,国内纺织行业自律较差,在价格上缺乏协调,甚至还存在个别企业间竞相压价现象,极易引发欧盟启用特保措施。对此,要采取主动设限的措施,避免在同一时期将一种产品向一个国家或同一个市场大幅度增加出口,以致对这个国家或当地同行业的企业造成损害,从而把纺织品贸易争端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11]。如2004年1月23日, 商务部对针织布、胸衣和袍服三类纺织品采取出口登记管理办法, 对企业向全球出口的数量和出口单价实行“双挂钩”管理, 开始对纺织品主动设限。无论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 企业均需在出口报关前领取出口登记证, 以规定的数量和不低于最低限价的价格出口[15]。从自主设限3年多的实践来看,这种制度的推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制定应急预案。应对欧盟特保措施的应急预案应体现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信息收集、分析、报告与通报,应急监测机构及其任务;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等。为了使应急预案落到实处,还应通过立法来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等等。通过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规避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限制和危害。

(5) 建立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尽快培养一批既精通英语,又精通国际法、WTO规则,尤其是特保措施,还熟悉纺织产业的能胜任应诉的专门法律人才。在应诉中,能为企业提业信息、应诉、填写问卷、准备和提供合格的证据材料、找出对方的薄弱环节,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减少应诉成本。专门法律人才的匮乏是我国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争端中屡屡吃亏的重要原因。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2. 行业(纺织商会和行业协会)依法应对。 众所周知,WTO是成员国间的组织,它只能对各国政府形成限制,而无权干预行业协会、商会等类似的民间组织的活动。因而商会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可以在贸易摩擦中起到政府难以起到的作用。

(1)加强对欧纺织品贸易的协调,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的利益。行业协会和商会要发挥企业代言人和政府助手的作用,第一,发挥行业优势,加强对涉案企业的法律指导。聘请国内外专家和律师帮助企业熟悉和掌握欧盟特保措施。针对欧盟特保措施中的不公正和歧视性做法,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应诉,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的利益。第二,建立和完善行业保护机制,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13]。

(2)依法规范纺织企业出口秩序。欧盟实施“特保”措施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纺织品出口价格过低而引起的。为制止欧盟特保措施的实施,首先,行业协会和商会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其次,要制定纺织品出口的最低限价,引导企业调节出口数量与价格,并建立纺织品出口数量、价格监测系统,将隐患消除在境内。第三,采取海关审价和预核签章等办法,遏制低价竞销行为。第四,建立惩罚制度,对企业的竞价销售和恶性竞争,予以严惩[16]。

(3)联合欧盟成员国国内进口商、零售商组织和用户合法抵制特保措施的实施。行业协会和商会如果发现欧盟有提起特保措施调查的动向,积极联合欧盟成员国内各有关方面开展游说和抵制工作,力阻欧盟启动纺织品特保措施。

3. 企业依法应对。

(1)加强产业预警工作。首先,企业应配合行业协会及政府有关部门,加强预警工作,积极报送有关预警数据,并按照预警信息合理调整出口规模和价格水平。其次,企业经营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则,采用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制度,因为在特保措施调查时,产品价格的最终认定,关键还要看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会计凭证[17]。第三,企业还应根据预警信息,规范经营行为,避免过度的价格竞争。第四,企业应改变过去“以廉取胜”的策略,以品牌优势和质量优势代替价格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核心竞争力[18],实现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

(2)依法规避风险。从短期来说,纺织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规避风险:一是谨慎接单。为避免更大的损失,在与客户商谈时可将大单化小单,长单变滚单。谈判时附加应对增加关税、汇率变动等不确定因素应对条款。二是及时掌握政策变化特别是预警信息,随时进行接单、生产、出运等方面的调控[10]。 三是在出口数量受到限制时,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此弥补数量的损失。

(3)对欧盟滥用特保条款予以反击。在屡次遭遇欧盟特保措施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采取贸易救济措施予以反击,特别是对欧盟滥用特保条款的措施和做法必须予以针对性的回击。即便是在WTO败诉,也是值得的,因为可以为企业的调整和应对赢得时间。我国2005年实施的《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第3条规定:“对我国产品或者服务进入该国(地区)市场或者第三国(地区)市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阻碍或者限制;对我国产品或者服务在该国(地区)市场或者第三国(地区)市场的竞争力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可视为贸易壁垒[19]。这样,任何外国(地区)针对中国出口产品滥用特保条款的措施和做法,都可以被视为“贸易壁垒”,都在调查范围之内。因而,企业可以在《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的指导下,对欧盟滥用特保条款的措施和做法向商务部提出调查申请,反击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20]。当然,也要注意不要滥用,以免给对方以口实,而应恰当地采取反击措施,保护我国的纺织产业。

(二)诉讼层面:应诉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的思考

为应对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还必须从诉讼程序的层面积极应对。

1.政府在诉讼中的作用。政府应加强对行业组织和企业应诉的指导,重点放在欧盟对华纺织品歧视性的政策和调查行为上, 并通过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激励机制, 提高企业应诉的积极性。驻欧盟的商务机构应密切关注驻在国对中国纺织品发起特保的动态, 通过迅速有效的信息通报工作,实现预警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应诉工作的快速启动, 同时在案件发生后加强与驻在国调查机关的交涉工作,形成交涉的制度化和定期化[21]。 其次,政府应加强与欧盟的联系与磋商,避免一些不公平贸易做法阻滞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必要时,政府应向DSB提出诉讼,维护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合法权益。通过向DSB欧盟,澄清欧盟是否能基于“市场扰乱威胁”采取特保措施等在内的一些争议性内容,促使欧盟纺织品特保的程序更为公开、透明,同时也能帮助中方提高对WTO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今后全方位参与其运作积累经验[22]。

2.行业组织在应诉过程中的作用。行业协会(商会)应定期召集国内纺织业对欧盟出口份额较大的企业研究应对措施; 积极组织和参与纺织企业特保案件的应诉, 负责收集和提供各项统计数据和证据材料;充分利用案件调查及审理过程中的各种机会,提供和发放各种详实的数据和资料,并积极阐述我方的主张和要求,消除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片面性认识和误解;总结纺织企业特保应诉的有关经验等[23]。行业组织应借鉴欧美的做法,在促使政府依法应对、协助政府制订相关的应对工作方案和措施、协调企业的应诉、提供行业服务和保护行业利益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企业应对特保措施的方法。企业要加强对WTO规则,尤其是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的研究,掌握和学会利用有关规则以开拓国际市场和提高应对和抗辩能力。在欧盟对中国纺织品提起“特保”调查时,企业应积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聘请既有实战经验又了解中国的敬业律师,并在律师的指导下,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二是加强与有关方面的沟通和合作,如与欧盟进口商和用户的合作,争取当地进口商和用户的支持;积极向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游说,加强中欧共同利益的宣传,从而影响欧盟委员会的决定。三是利用与欧盟委员会的磋商,将特保措施的危害降到最小。四是及时、准确地调查研究,从法律和事实上证明损害证据的不足[24,25]。以驳斥欧盟违反WTO规则的行为。在欧盟对中国纺织品提起“特保”诉讼时,相关企业应积极应诉,根据适用特保措施的条件进行抗辩。如,企业可以对欧盟提出的进口量增加和市场扰乱等问题进行抗辩,同时还应注意“贸易转移”的问题,争取避免欧盟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25]。还要充分配合律师的应诉工作,统一相关人员对欧盟调查组的答辩口径,并积极准备好应对欧盟调查组的现场考察、核实工作,包括提供原始、真实、可信的成本核算、会计报告、合同协议等各种应对资料,从而为胜诉奠定基础。

(三)规则层面:研究、运用WTO有关规则以维护我国的权益

为把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实施给中国纺织品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必须从规则的层面积极应对。

1.规范条款在今后实践中的运用。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对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如“市场扰乱”、“实质损害”、“贸易转移”等的规定较为模糊,这给欧盟今后肆意解释、甚至滥用特保措施打压中国纺织品留下了隐患。因而,为彻底解决欧盟滥用纺织品特保措施的问题,我们只有通过 WTO 争端解决机制,即通过WTO争端解决机构(DSB)专家具有立法性质的解释,澄清条款中的模糊之处,才能规范条款在今后的运用,并以此为依据遏制欧盟成员国对特保条款的滥用。要实现这一目的,实践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既往利用政治的、外交的途径解决与欧盟的贸易摩擦,从长远来看,必须善于利用法律的手段,即把贸易摩擦诉诸世贸组织,利用WTO 争端解决机制,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节省各种政治的、外交的成本,不至于被动地陷入就某种贸易摩擦而重复展开谈判,又可以迫使欧盟在启动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时,谨慎行事,从而把贸易摩擦的风险和成本转至欧盟。贸易摩擦的解决靠政治、外交的谈判,更靠国际法治。国际法是解决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一个良好的途径。

2.应对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中与“特保条款”和“242条款”有关的规则。贸易摩擦的解决必须符合WTO规则,符合“程序正当”的原则。“特保条款”和“242条款”是WTO法的组成部分,对“特保条款”和“242条款”的运用必须严格遵循WTO规则,不能听任WTO的某些成员方把二者割裂开来而滥用“特保条款”和“242条款”,从而损害WTO成员方的权利和利益,动摇成员方对WTO规则的信任。具体而言,根据WTO争端解决机制与《保障措施协议》,在应对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与“特保条款”有关的规则时,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1)关注欧盟在实施过程中是否遵循了通告和磋商等相关程序;(2)关注欧盟所提供的通告材料是否齐全(如是否包含了中国纺织品给欧盟造成严重损害或者是严重损害威胁的证据、有关产品的确切情况、希望采取的措施、日期和逐步解除措施的期限和时间表等);(3)关注欧盟对我国出口产品评估是否存在问题;(4)关注欧盟在实施保障措施时是否超出“防止或纠正国内产业的损害所必须的程度”这一正常范围。当有证据显示欧盟在上述方面不实时,就可以诉诸WTO,要求专家组判定欧盟违反规则[26] 。在应对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中与“242条款”有关的规则时,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在欧盟请求磋商时,首先,应要求欧盟对“市场扰乱”、“威胁阻碍”、“贸易有序发展”等概念作出符合WTO原则的明确的界定和解释,防止欧盟滥用规则;其次,要求欧盟履行“242条款”中“向中国阐明在市场扰乱中原产于中国产品的作用”的义务,并提供中国纺织品的进口对欧盟同类和直接竞争产品生产的影响的证据;第三,要求欧盟将其产业提交的特保措施申请及时告知中方,并保证中方对有关信息享有包括查阅权和质询权在内的知情权,以便中方行使就“不存在市场扰乱或受调查进口不是市场扰乱的原因”提出主张和证据的权利;第四,要求欧盟适当延长公众评论期,使中方有机会收集材料和发表意见;第五,要求欧盟尊重“242条款”的有关规定,未经中国同意对同一种纺织品不得重新实施特保措施的义务[27]。总之,只有让欧盟了解我们是在严格遵循WTO规则处理贸易摩擦,才可能迫使欧盟严格按WTO原则行事,从而防止欧盟钻WTO法的空子,损害我们的合法权益。

(四)立法层面:应对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的立法对策

针对欧盟对华实施纺织品特保措施,还可以从立法的层面采取应对措施。

1.加强立法,建设“市场经济国家”。目前,欧盟等许多国家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利用“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因此,我国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和WTO的要求,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规范,统一市场规则,以缩短中国经贸体制与WTO体制接轨的时间,为去除特保措施条款创造有利的条件。为此,必须通过立法,使中国成为“市场经济国家”[28]。但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统一而公开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 欧美等国都是以其国内法来认定中国是否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 中国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几乎没有任何主动性。因此, 我国应当在国内立法上对“市场经济标准”做出明确的界定, 力争以“法”抗衡西方国家对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不公平认定[29]。 同时,还需要通过发表申明等形式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正在走向“市场经济国家”,扭转欧盟等国家对中国的既往偏见,让他们对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市场、产品树立信心,从而最终承认和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

2.完善针对欧盟对华实施纺织品特保措施的国内立法。

(1)针对“特保条款”和“242条款”模糊内容的国内立法。 如前所述,欧盟对华实施纺织品特保措施的立法依据是“特保条款”和“242条款”,由于这两个“特保”条款本身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因而欧盟在把这两个条款纳入欧盟法规体系时,作了有利于欧盟利益的规定。如果中国听之任之,不在国内立法上加以相应地完善是极不明智的,而且后患无穷。因而,我们必须从国家利益出发,在WTO法律框架下,从国内立法上对这两个条款的模糊内容,如对“市场扰乱”和“重大贸易转移”等,作严格的注释和规定,并形成一些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以对抗今后可能出现的中欧贸易纠纷[30]。通过国内立法对“特保条款”和“242条款”中的模糊内容加以厘清和界定,不仅可以为解决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和武器,而且可以使欧盟在实施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时有所顾忌,避免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

(2)完善新外贸法中针对特保措施立法的相关内容。在新外贸法中有一些针对特保措施的立法,如第7条②、第16条第5款③、第46条④,等等,但这些规定都较为原则,缺乏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如第46条,实际上是针对贸易转移的规定,但没有指明适用的条件(如需要考虑的客观因素、损害的含义、损害的种类和表现)和针对贸易转移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阻碍这种情况的贸易限制的法律依据。这种缺乏可操作性的原则、规定,显然是难以保护国内纺织行业的,需要在研究WTO规则的基础上,借鉴美欧等国家的实践,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条例[30]。从而使我们能变被动为主动,运用法律武器以对抗欧盟的特保措施,保护国内纺织业的合法权益。

3.完善国内相关的纺织品法律法规,营造和谐的纺织品外贸法制环境。构建和谐的国际贸易秩序是时代的要求,是国际贸易法制的价值追求,也符合人类发展的根本利益,而和谐的国际贸易秩序的建设,离不开各国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因而,为有效应对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我们必须完善国内相关的纺织品法律法规, 努力营造和谐的纺织品外贸法制环境:一是由商务部制定有关应对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予以配套实施,逐渐把这些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过渡到或直接形成法律;二是通过立法调整我国的纺织产业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即通过预警和自律,规范出口贸易,防止贸易摩擦的产生;三是依法整顿国内纺织企业的经营活动,引导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的纺织业只有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水平,才能通过良性循环,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争取纺织品贸易的主动权。

总之,以WTO规则为基准完善我国的外贸法制,是解决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良好途径;也是中国发挥大国的影响和作用,推动和谐国际贸易秩序建设,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的良好途径。

注释:

①如“242条款”规定,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2008年12月31日,进口成员可以针对来自中国的所谓“市场扰乱”,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配额限制。“特保条款”规定,当原产于中国的产品扰乱了进口国的市场或对该种产品的正常贸易构成威胁时,进口国可与中国进行磋商;如磋商未果,则进口国可采取撤消减让或限制进口措施。“特保条款”还特别规定,到2013年进口成员可以针对包括纺织品服装在内的中国出口产品,实施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也就是说,凡是WTO成员都可以在我国入世后的12年内,制定针对中国的特保措施法规并加以实施。

②新外贸法第7条规定:“任何国家或者地区在贸易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类似措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国或者该地区采取相应的措施。”

③新外贸法第16条第5款规定:“国家基于输往国家或者地区的市场容量有限,需要限制出口的,可以限制或者禁止有关货物、技术的进口或者出口。”

④新外贸法第46条规定:“因第三国限制进口而导致某种产品进入我国市场数量大量增加,对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或者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阻碍的,国家可以采取必要的救济措施,限制该产品进口。”

参考文献:

[1]聂资鲁.入世后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立法发展研究[J].法学杂志,2006,(5):67-70.

[2]万怡挺.欧盟对华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TPSSM)法规浅析[J].WTO经济导刊,2003,(9):38-40.

[3][OL].

[9]2006年纺织品特保前瞻――关注发展中国家[OL].[OL].

[23]邵红岭,王丽芝.中欧纺织品贸易障碍及应对措施[J].北方经贸,2005,(10):78-80.

[24]向东,孙望清.正确看待特保措施[OL].wtolaw.省略/display/displayInfo.asp?IID=200312051505180263.

[25]韩乔文.100策:行业协会在中国“入世”后的思考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53.

[26]夏廷.应对欧盟特保机制要讲策略[OL].省略/show.asp?id=44176[OL].

[27]陈卫东.穿越特保措施的迷雾[OL].wtolaw.省略/display/displayInfo.asp?IID=200408030932564846.

[28]周菊.特别保障措施的解读及法律应对思考:从我国纺织品服装国际贸易摩擦入手[J].南方经济,2005,(11):25-27.

[29]张晓君,管燕.欧美对华启动纺织品“特保”程序的背景分析及我国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2006,(1):172-175.

[30]曾华群.WTO与中国外贸法的新领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87~289.

The Legal Countermeasures of Textile Industry of

China in Dealing with EU Special Safeguard Measure

存款组织工作措施例9

生产组织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时存在的常见问题

1、在界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并形成文件时,未明确组织的工作场所、活动的类型和范围,包括对进入到组织的人员和活动的管理要求。

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管理组织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GB/T28001-2011标准第1章“范围”明确说明:“本标准旨在针对职业健康安全,而非诸如员工健身或健康计划、产品安全、财产损失或环境影响等其它方面的健康和安全”。因此:组织应首先确定工作场所,这可以是整个组织也可以是组织的某一组成部分。一旦工作场所被界定,组织工作场所内所有的活动和服务相关的工作均应包含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不得将工作场所中可能影响组织员工和受组织控制的其他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或活动排除在外。

2、编制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程序在涉及:风险、控制措施、变更管理、文件、持续评审等内容显现不足。

GB/T28001-2011标准“前言”部分即阐明2011版标准“更加明确强调变更管理”、“针对职业健康安全策划部分的控制措施的层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标准4.3.1条款中也就前述内容作出了规定。但观很多组织在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程序中仅体现了危险源,未见涉及风险、控制措施、变更管理、文件(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的结果形成文件并予以保持)、持续评审等内容。

3、在危险源辨识时缺少特定的、与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相关的危险源辨识工具和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3.1 套用环境管理体系做法,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3.2 在管理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仅辨识了一些与办公场所活动有关的电脑辐射、地滑摔伤等危险源,未进一步依据各职能部门实际的工作职责和活动等方面辨识危险源

示例: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危险源辨识时,未考虑在进行对新员工上岗、老员工转岗等人力资源安排/调动过程中对被安排/调动员工个人资质/能力/经验缺乏、职业禁忌等考虑不足而导致的危险源;在生产部门危险源辨识时未考虑由于生产计划安排过紧、导致员工工作时间过长压力过大身体疲劳所产生的危险源;在工艺技术设备部门危险源辨识时未考虑工艺技术、材料的变动以及新设备选型所带来的新的危险源。

3.3 在考虑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心理的等不同类型的危险源方面不足

物理性危险源示例:高处作业、高空物体坠落、重复性工作、服饰缠绕/卷入伤害/灼烫和其它因设备产生的危险源等;化学性危险源示例:吸入烟雾/有害气体或尘粒、身体接触或被身体完全吸收;摄食等;生物性危险源示例:被吸入、经接触传染包括经由体液和蚊叮虫咬等传染等;社会心理危险源示例:工作量过度、缺乏沟通或管理控制、工作场所物理环境等。

3.4 对与“非常规活动”有关的危险源考虑不足

非常规活动示例:设施或设备的清洁、过程临时更改、非预定的维修、厂房或设备的启用或关闭、现场外的访问(如作为客户走访供应商)、翻新整修、临时安排、极端气候等。

3.5 对进入工作场所所有人员的活动、他们对工作场所的熟悉程序、他们的行为以及外部供方/合同方提供给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有关方面的危险源考虑不足

实际辨识过程中,往往未就此类危险源进行辨识。

3.6 对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考虑不足

如果组织能够事先预见此类危险源,则宜对其进行处置。

3.7 缺乏对组织变更管理中危险源辨识

变更包括:组织机构、员工、管理体系、过程、活动、材料使用等方面。

宜启动变更管理过程的情况示例如下:

——新的或经修改的技术(包括软件等)、设备、设施或工作环境;

——新的或经修订的程序、工作惯例、设计、规范或标准;

——不同类型或等级的原材料;

——现场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包括所用承包方的重大改变;

——监控安全设施和设备或控制措施的改变。

3.8 持续评审不足

危险源辨识是一个过程,它包含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确定危险源可能对人员造成的伤害和健康损害伤害以及如何造成伤害。由于组织的活动、设备及其状况(制约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对危险源的辨识也应持续进行。

4、风险评价存在

4.1 不分组织行业特性,只采用D=LEC法

作为总体策略的组成部分,组织可能使用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来处理不同的区域或活动。在试图确立伤害的可能性时,组织宜考虑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风险评价的详尽程度以能足够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为宜。有些风险评价方法较为复杂,适合于特定的特殊的危险活动,在许多情况下,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可采用更简单的方法进行评价,甚至可仅进行定性评价。风险评价宜包含与工作人员协商并促使其适当参与,以及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考虑。

4.2 进行风险评价时,缺少对危险源及组织现有控制措施有效性和充分性的考虑后作出的风险评价

从多数组织提供的记录显示,在进行危险源识别后,紧随其后的为风险等级,缺少对组织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评价的考虑。

4.3 当风险评价方法使用描述性分类来评价伤害的严重性或可能性时,缺乏对分类所用的措辞的明确定义

如:可能、不太可能、较大、重大、严重等。

4.4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是为了确定“重大危险源”

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的总目的在于:认识和理解可能由组织活动过程所产生的危险源,并确保其对人员所产生的风险能够得到评价、排序并控制至可接受程度。

多数组织在进行风险评价时,不是使组织能够对降低风险的可选方案加以比较,并为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确定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

5、控制措施确定时,未体现标准4.3.1条款确定的关于控制措施层级选择顺序的原则

控制措施层级选择的原则即:可行时首先消除危险源,其次是降低风险(或者通过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通过降低潜在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程度),将采用个体防护装备作为最终手段。

存款组织工作措施例10

1 QHSE管理体系运行现状

多数组织建立了QHSE管理体系,有效实施QHSE管理体系给组织带来了有序的经营管理、丰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好的声誉。QHSE管理体系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但有些组织在实施QHSE管理体系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将标准条款的要求与组织的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起来。管理体系在文件上存在为了标准而起草标准,在实施过程上存在为了审核而审核、为了拿证书而认证的现象。管理中存在 “两张皮” 的现象居多。

2 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组织虽然建立了QHSE管理体系,但组织的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管理体系的理论上理解的差异、实际运用中技能的欠缺,忽视了QHSE管理体系对实际工作管理上的规范、指导作用,导致管理体系是个“虚框架”,得不到组织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被轻视化了。

2.2 QHSE管理体系标准化

组织依据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及Q/SHS 0001.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起来了管理体系,有的组织在整合中,未能有效的理解标准条款对实际的指导作用,不能有效的将标准条款的要求与组织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在文件编写上存在为了标准而起草标准,在实际实施QHSE管理过程上存在为了审核而审核、为了拿证书而认证的事实,弱化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2.3体系内部审核形式化

组织在实施QHSE管理体系中,形式化的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在内部审核活动中,审核内容的策划、审核人员设置、审核时间安排上都有脱离实际的现象,审核记录过于简化,审核结果不能有效反映组织的QHSE管理体系得到实施与保持,更不能反映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管理体系的要求的符合性,组织的内部审核趋于形式化。

2.4 日常运行控制弱势化

组织在实际运行QHSE管理体系时,未能按照各个标准条款的要求规范管理体系运行的日常控制,QHSE管理体系的日常运行处于不规范状态下。组织在内部审核或外部审核来临之前,急忙补救QHSE管理体系运行支持性的各种资料,为了检查、为了能审核过关而补记录、造资料等,QHSE管理体系运行的日常控制处于弱势化状态。

3 有效运行QHSE管理体系的措施

3.1 领导要高度重视

组织最高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作用是组织有效实施QHSE管理体系运行的关键,决定和控制着组织的前程,对组织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运行QHSE管理体系,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应重点关注从如下几方面:

1)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所在区域和整个社会;

2)对组织的未来提出明确的宏伟蓝图;

3)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

4)在组织的所有层次建立和保持共同的价值观、公正性和道德准则;

5)建立信任并消除忧虑;

6)向人员提供所需的资源、培训及履行其责任与义务的自由;

7)促进、鼓励并承认员工的贡献。

3.2 全员积极参与

全员参与的目的是让各级人员为组织的利益发挥其才干,确保组织的方针、目标得以实现。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组织在运行QHSE管理体系过程中,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更有赖于全体职工的参与,唯有其充分参与,QHSE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才能更显现。在QHSE管理体系运行中,实施全员参与,可以确保组织的方针、目标的有效实现,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3.3 管理体系具有适用性

采标的适用性影响本组织运行标准的效益。QHSE管理理念是 “飘过来的洋文化”,组织在采标整合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标准的要求与本组织的实际要求的情况,将标准的要求转化成本组织的要求,实现标准条款的要求与本组织要求的“无缝隙对接”。组织在编制QHSE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在领导高度重视下,选拔懂得专业技术、具有管理能力、理解标准条款要求的专业人士来组建体系文件。文件在讨论过程中,应全员参与,使形成的QHSE管理体系文件即符合标准条款的要求,又符合本组织生产实际的要求,避免为了标准而编制标准的现象。

3.4 细化体系文件培训

在QHSE管理体系运行中,开展管理体系各种文件的培训工作,是为了确保QHSE管理体系文件得到有效落实。培训的内容除QHSE管理体系的手册文件、程序文件外、支持性的各项管理制度、标准外,还应根据QHSE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日常运行控制、监督检查、组织开展的内部审核及外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和问题项的分布情况,斟酌体系运行的薄弱环节,了解基层员工的培训需求,不断增加培训内容,跟踪检验培训效果。

3.5发挥内部审核作用

内部审核是组织内部管理的自身需要,是组织自我评价管理体系符合性、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内部审核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目的是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开展内部审核工作,需要组织最高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需要管理者代表和体系管理部门的精心策划和实施,需要一批合格、称职的内审员的全力投入。在QHSE管理体系运行中,应根据生产运行的实际情况,合理策划审核内容,组织内部审核人员,及时开展内部审核活动。通过开展的内部审核,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为组织管理提出咨询和建议。

3.6开展管理评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