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地质调查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38:03

地质调查报告

地质调查报告例1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的农业地质条件究竟如何?所产粮食品质到底怎样?农民又该如何按照土壤环境的“脾气秉性”耕种、施肥?省地矿局地质调查院一份刚刚出炉的《吉林省农业地质调查报告》给出了答案――我省总体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安全,研究区生产的玉米、水稻等大宗农产品,全部是安全食品,且多为绿色食品。这是我省历史上首份《农业地质调查报告》。

《吉林省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是省政府与国土资源部合作开展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是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主要手段的综合地质调查。通过测定土壤及浅层水中的元素分布,研究生态循环过程,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评价。从2003年起历时7年,共完成9.5万平方公里调查工作,完成了城市系统、农田系统、草原湿地系统、河流系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专题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中西部土壤环境质量分为三级,其中96.97%的地区环境质量属一级,总体环境质量优良、安全,具有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土壤环境优势。从土壤肥力来看,属于一等的土壤分布在榆树、舒兰、吉林、永吉、辽源一带,以及公主岭、长春、德惠附近地区,占总面积的36.37%;土壤肥力质量属于三等的区域分布在洮南、通榆、长岭、双辽、前郭等地,占总面积比例的30.23%;二等土壤区域空间分布相对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评估区的西北部和中部。我省土地肥力的总体特点是富氮缺磷,局部缺钾。土地质量中东部地区较好,以优良级为主,黑土带及其以东地区土地质量优于西部地区,西部沙土地质量最差。全省中西部绿色有机食品适宜区面积达4.9万平方公里,占工作区农田面积的99.12%,其中水田和旱田有机食品适宜区面积占农田面积的37.42%。

在调查中,地质工作者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地下水质量堪忧。超过58%的地区地下水质较差或劣质,中西部浅层地下水质量较差。二是中西部差级和劣级地表水占68%,富营养化比较严重。三是黑土资源退化现象突出,已有4.76%成为肥力较差和贫瘠土地。四是土壤表层有机碳下降趋势明显,平均每平方公里年流失量达到82吨。

调查报告还首次准确确定了我省高氟区范围,并建议西部在进行打井改水时,警惕高氟水下渗造成深水层污染的问题。(张学周 陆德琮 潘锐)

地质调查报告例2

20xx年,我在地质调查有限公司综合物化探事业部任副总经理,分管生产、安全、工会、纪检等工作。现将个人全年的工作和廉政自律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政治思想品德

本人一贯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从来不收一分钱礼,不拿一分钱公家东西。平时经常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著作。经常看报和在网上阅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自己在政治上一直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将它们与国土资源部发起的地质勘查大讨论相结合,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利用地调公司(地勘集团)中心组学习加强自己政治思想水平,并积极做同事思想工作,使他们向党组织靠拢。

二、业务工作能力

我虽然学习的是物探专业,但参加工作以来几乎没有从事过与专业有关的物探工作,到地勘集团后主动与新员工一起接受专业培训,并自我学习地质方面知识,尽可能参与项目的各项野外工作,熟悉地质工作程序。

由于局、集团、公司的高度重视,确保了安全生产的每个重要环节均有人严格把关,每名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全体人员的观念从“要我安全生产”转变到了“我要安全生产”,保证了自身的行为符合安全生产规范的要求,并对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行为提出异议,从根本上保证了生产处于安全稳定的有序状态。

继续开展“一帮一、一对红”师带徒帮教活动,通过传帮带的互动形式,增强了双方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提高了员工的个人素质,促进公司的发展。积极与行政协调,确保员工收入的增长,关心患病住院职工,多次前往医院探望和慰问,及时送去困难补助金。实行企务公开制度,加强宣传报道与信息交流,将公司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和工作生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突出事迹及时向局地勘报和局网站投稿。

工作敬业表现

当有生产任务时,积极与行政负责人沟通选择合适的项目部领导,并协助项目部领导挑选员工组成项目部,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每一次项目,在出野外之前,我都自觉地与项目部成员一起收集有关当地的一些气候、地理、疾病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资料。针对特殊事项进行专门安全知识讲解。经常与员工聊天、沟通思想,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

四、完成工作实绩

通过我和公司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公司全年的生产任务都得到很好完成,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由于公司主要负责人重视安全工作,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真正将安全摆在了第一位,把安全意识深入到了每一位职工的心里。项目负责人对项目部的安全环节、项目部成员的操作是否符合安全相关规定进行检查,项目部设立安全员,对生产过程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公司领导及总工办安全负责人不定期到实地进行安全抽查,既查安全台帐,也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符合性,查安全会议记录等。做到安全检查不留死角,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事项,要求立即整改,消除隐患,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加强培训,制度齐全,检查到位,整改及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我公司无一安全事故发生,整个生产处于有序安全状态。

地质调查报告例3

20xx年,我在地质调查有限公司综合物化探事业部任副总经理,分管生产、安全、工会、纪检等工作。现将个人全年的工作和廉政自律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政治思想品德

本人一贯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从来不收一分钱礼,不拿一分钱公家东西。平时经常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著作。经常看报和在网上阅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自己在政治上一直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将它们与国土资源部发起的地质勘查大讨论相结合,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利用地调公司(地勘集团)中心组学习加强自己政治思想水平,并积极做同事思想工作,使他们向党组织靠拢。

二、业务工作能力

我虽然学习的是物探专业,但参加工作以来几乎没有从事过与专业有关的物探工作,到地勘集团后主动与新员工一起接受专业培训,并自我学习地质方面知识,尽可能参与项目的各项野外工作,熟悉地质工作程序。

由于局、集团、公司的高度重视,确保了安全生产的每个重要环节均有人严格把关,每名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全体人员的观念从“要我安全生产”转变到了“我要安全生产”,保证了自身的行为符合安全生产规范的要求,并对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行为提出异议,从根本上保证了生产处于安全稳定的有序状态。

继续开展“一帮一、一对红”师带徒帮教活动,通过传帮带的互动形式,增强了双方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提高了员工的个人素质,促进公司的发展。积极与行政协调,确保员工收入的增长,关心患病住院职工,多次前往医院探望和慰问,及时送去困难补助金。实行企务公开制度,加强宣传报道与信息交流,将公司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和工作生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突出事迹及时向局地勘报和局网站投稿。

工作敬业表现

当有生产任务时,积极与行政负责人沟通选择合适的项目部领导,并协助项目部领导挑选员工组成项目部,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每一次项目,在出野外之前,我都自觉地与项目部成员一起收集有关当地的一些气候、地理、疾病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资料。针对特殊事项进行专门安全知识讲解。经常与员工聊天、沟通思想,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

四、完成工作实绩

通过我和公司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公司全年的生产任务都得到很好完成,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由于公司主要负责人重视安全工作,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真正将安全摆在了第一位,把安全意识深入到了每一位职工的心里。项目负责人对项目部的安全环节、项目部成员的操作是否符合安全相关规定进行检查,项目部设立安全员,对生产过程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公司领导及总工办安全负责人不定期到实地进行安全抽查,既查安全台帐,也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符合性,查安全会议记录等。做到安全检查不留死角,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事项,要求立即整改,消除隐患,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加强培训,制度齐全,检查到位,整改及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我公司无一安全事故发生,整个生产处于有序安全状态。

地质调查报告例4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目的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部,行政区划隶属抚顺市管辖。该区山清水秀,气候温和,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矿藏、森林、水利等资源丰富,经济与交通发展迅速。

随着经济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日趋强烈,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损失。同时,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已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较严重威胁,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正确认识地质灾害现状,摸清区内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现状,掌握其分布规律、研究其成因及危害特征,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危害,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将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任务

按照《实施细则》及其《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的基本要求,本项工作的主要任务为:

1、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城镇、厂矿、村庄(包括灾害易发区的分散居民点)、重要交通干线及重要工程设施内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初步评价;

2、对已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

3、以县(市)为单元,划分、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4、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编制大型和特大型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5、结合调查成果,协助清原县国土资源局,对县(市)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6、协助地方政府编制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出防治建议,为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7、对大型和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专业监测方案;

8、协助地方政府建立以县(市)为单元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三、地形地貌

清原县地处辽东山地丘陵区的东北部,山系属长白山余脉吉林哈达岭延续部分的龙岗支脉。全县海拔500m以上山峰近30座,其中800m以上的山峰12座,1000m以上的山峰3座。最高峰龙岗海拔1100.1m,其次为西大顶子海拔1019.2m,莫日红海拔1013.4m,总体地势呈南东和北东相对较高,中部较低。南部为连绵起伏的群山峻岭,属龙岗山山脉,海拔均在800m左右,多为山势陡峭的中低山。中部为浑河谷地,平均海拔在200-400m之间,起伏不平,是本县主要耕作区。依据区内地形地貌特征,大致可划分为:侵蚀隆起中低山、侵蚀隆起低山、侵蚀低山丘陵、玄武岩熔岩台地及山间冲洪积谷地等。

此外,区内浑河、清河、柴河、柳河等河流及其支流两岸,零星分布有Ⅰ级侵蚀堆积阶地,宽窄不一,呈不对称的带状。由于其分布面积很小,并呈零星状分布,故未做单独划分。

四、气象水文

(一)、气象

清原县地处中温带湿润区,属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寒冷期长,温差大。

(二)、水文

清原县地处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是浑河、清河、柴河、柳河四大河流发源地,见表1―2。全县有大小河流103条。境内流长10km以上河流有39条,总流长183km。全年经流量10.49亿m3。除供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外,可灌溉农田15万亩。柴河是柴河水库的主要补给区。清河是清河水库的主要补给区。

1、浑河水系:

浑河是清原境内流域、流量较大的常流河,也是省内有名的河流之一。有10km以上支流18条,境内为上游段,流长83km。正常流量为9.5 m3/ s。全年径流量6.74亿m3。河床平均宽120m,可灌溉农田7万余亩。

浑河源流有二个:南源出于湾甸子滚马岭,北源出于英额门桦树哨。南、北二流于县城西5km处马前寨村北会合后始名浑河。

2、清河水系:

清河发源于转湘湖老虎顶子北山麓,为常流河。境内流长40km。河床平均宽200m。正常流量为6 m3/ s,全年径流量1.26亿m3。可灌溉农田3万余亩。清河水系10km以上的支流有7条。

3、柳河水系:

柳河为常流河。源出滚马岭岭北。境内流长25km。全年径流量为1.11亿m3。正常流量为2.7 m3/ s。由发源地东北流到大枉沟,转向西北经前秧,右会大北岔水。又北于三胜堡村西会半拉背水,又北经偏道子村西,再北右会苇塘沟河。又北流至南山城子会三道河、二道河、头道河。又北流至宝山堡会东五里堡河,又北流至南小堡入海龙磨盘山水库。柳河水系有10km以上支流7条。

五、设计

1、调查工作部署原则

工作部署力求贯彻“以人为本,突出重点,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调查原则,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既要了解全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发育状况,又要通过对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大的重点地段(包括城镇、厂矿、村庄、灾害易发区的分散居民点、重点交通干线、重大工程分布区及国土开发重点区等)进行调查,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基础上,对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发展趋势及防治对象等进行综合研究。本次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2、调查工作方法

本次地质灾害调查采用资料收集、走访群众、野外调查、室内整理和报告编写的形式进行。

(1)资料收集、整理

资料收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社会环境背景资料:主要收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国土开发利用现状,经济发展规划及县志、水利志等相关资料;

a、社会环境:主要搜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规划,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及县志、水利志等相关资料;

b、水文气象植被:主要河流历年动态流量,工作区多年系列降雨量,最大日、小时降雨量,植被类型及发育分布状况等资料。

B、基础地质资料:主要收集不同时期、不同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包括灾害地质)等综合研究成果;

C、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危害程度、经济损失及采取的防治措施、特点、效益;

D、矿山分布及开采情况:主要内容包括矿山开采矿种、矿区开采范围、开采时间、开采规模、开采方式、开采层位深度、采空区分布、矿山排水量及矿区开采远景规划等相关资料。

4、地下水水质评价、污染程度评价采用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

地质调查报告例5

2008年6月1日,江油疾控中心值班室先后接到三合镇、太平镇村民电话投诉说,自备井水打出后泡茶,茶水变黑,随后又先后接到三合镇镇政府和太平镇会昌村委会主要负责人的电话,称所在地区村民自备出现泡茶后茶水变黑的情况。得到此信息后江油市疾控中心立即将情况上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并立即组织由外援的中国疾控中心、广东疾控中心、福建疾控中心和江油疾控中心卫生防疫人员组成的调查组调查处理该事件。

2 调查情况

2.1 冷水泡茶起因

地震后,一时间农村自备水混浊现象普遍,三合镇有村民在观看电视时得知通过泡茶可以知道水质也没有毒,如此一试,几乎家家井水都有此情况,则引起了一场灾后重大卫生事件的发生。政府不得不采用消防车为三合、太平多个村社10多万村民送水。

2.2 现场调查

为了尽快掌握和分析有关情况,我们对问题发生地区地震前水质情况进行了追述,三合和太平镇都曾有地下水铁、锰、氟化物超标情况。初步认为三合地区工业企业较多,水质污染可能大。同时,三合反映问题的人多。故以三合作为调查重点。

2.2.1 三合镇基本情况

三合镇位于江油市城市近郊,涪江河东岸。所辖行政村13个,有村民5万人;境内还有如攀长钢、川矿集团、江油发电厂等工业企业多个,有工人12万人。全镇地处涪江沿岸,土质为沙土,地下水丰富,很多村民使用手压机井作为生活饮用水,手压机井一般6-7米深,井管多为铁管。另外,全镇有5个村使用三合供水站的自来水,境内大中型企业均有自己的水厂或者小型集中式供水站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反映饮用水泡茶水变黑的情况发生在手压井为生活饮用水的村民中。

2.2.2 井水泡茶水质发黑现象调查

2.2.2.1 调查方法 卫生人员在镇村官员的参与下,对问题较多的四个村进行逐户调查,并且在现场进行泡茶试验,即现场取水用冷水泡茶,看是否存在水质发黑现象,然后采集水质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2.2.2.2 调查结果 三合镇白盖、松林、桂香、宝轮四个村共有村民2923户,11414人,其中,发生冷水泡茶水质变黑有1236户,占总数的45.4%。异常现象发生在手压机井户,大口井井水并无此现象。与此同时,调查辖区内川西北、江电、三合供水站水质也没有异常现象。调查中,我们间接发现村民水塔中添加泡腾片的水泡茶没有发黑现象。

2.2.2.3 现场冷水泡茶试验情况 为了掌握这次事件的真相,我们在白盖村三组现场采集10户村民水质样品,用绿茶放入水中,随着茶叶的在水中下沉,尤如在水中滴入蓝黑墨水一样,慢慢的,10个样品都发生水质变成为淡蓝或者深蓝色现象。然而,用花茶时,这种现象就没有出现。然而,当把10个样品在容器中放置3小时以后,再进行重复泡茶试验,就没有异常现象出现。

2.3 实验室检查情况 我们采集三合镇四个村水样5个,太平镇一个村四个组水样5个共10个水样,进行一般理化指标、毒理学指标检测,其结果为:10个样品中,有7个样品铁超标,7个铁超标样品中有3个样品铁、锰均超标,铁最高2.43MG/L。

2.4 实验研究 通过综合现场调查和水质检测情况,我们初步认为井水泡茶水质变黑原水因为铁锰超标所致。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假设,我们在实验室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在纯净水中加入绿茶后,水质没有发生异常现象,当在纯净水中 为加入一点硫酸亚铁后,再加入绿茶,水质变黑的情况就像在三合调查现场试验的情况一样发生。因此,我们确定这次水质卫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井水中铁超标所致。

3 处理情况

针对的手压机井的特殊情况,经过与有关专家研究决定,用自然氧化与加氯氧化的方法解决目前水质卫生问题,并由江油市人民政府政府向全市卫生处理意见:

3.1 全面清淘大口井并彻底清污和消毒,以解决可能存在的水质卫生问题;

3.2 手压井反复抽排尽井水三次以上,以达到彻底清除污染的目的;

3.3 井水取出后置于开放容器中加氯消毒,每100公斤水加泡腾片2-3片,放置4小时以后使用。

4 工作体会

4.1 本次卫生事件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生活饮用水卫生事件,又是发生在特大地震以后发生的重大事件,经过地震灾难的江油人民还处在地震和余震的惊吓中,水质变黑现象又出现,给政府和人民带来了十分重大的心理负担,水荒在三合镇成为极大的社会矛盾,市人民政府采取了多种应急措施解决村民的人蓄饮用水,调查处理工作成为卫生部门当时的最大责任。我们在两天的时间就发现和解决了问题,成绩来自于外援专家与调查组成员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地质调查报告例6

(一)全市地税收入增长总体情况

“聚财兴赣,执法为民”是地税部门崇高的职责和神圣的使命。近年来,江西省高安市地税局始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勤征细管,挖潜增收,地税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地增长。2006年至2009年,高安市地税税收收入总量达到11.16亿元,年均增长28%。今年以来地税收入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6月份全市累计完成地税收入26279万元,增收6564万元,同比增长33.29%,完成市政府下达奋斗目标52.56%,为高安市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财力保障。

(二)高安市地税收入结构分析

1、全市税种之间增幅不一,差异悬殊

近五年来,江西省高安市税收收入总量呈现出高速度增长态势,但各税种之间的增幅差异明显,进而影响到各税种所占比重发生明显变化。其中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居地税收入的主导地位,营业税近五年来快速增长,增幅分别为30.59%、39.6%、13.6%、25.6%、33.9%,但所占税收比重却逐年下降,分别为45.96%、45.6%、44.72%、45.23%、43.3%;企业所得税增幅分别为50.88%、99.5%、5.1%、18.8%、29.6%,所占税收比重小幅度下降,分别为18.56%、26.46%、24.01%、22.97%、22.66%。

2、全市税收产业结构差异不一,比重悬殊

2006年至2010年1-6月全市第二产业入库地方税收分别为:5870万元、7740万元、9966万元、13365万元、6870万元,占当年地方税收总量的31.87%、29.88%、33.21%、35.86%、26.14%。其中,在第二产业中为税收收入贡献较大的是建筑业、制造业和采矿业。

2006年至2010年1-6月全市第三产业入库地方税收分别为:12547万元、18122万元、19963万元、23812万元、19409万元,占当年地方税收总量的68.17%、69.95%、66.52%、63.90%、73.86%。可见,地税收入中第三产业提供的税收收入所占的比例基本上在65%以上,稳居榜首。其中,在第三产业中为税收收入贡献较大的是房地产业、交通业和金融业。

二、高安市地税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经济是源,税收是流,税收的高速增长归根结底来源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经济活动不断增加,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才能不断壮大税源税基,促使地税收入稳步增长。

(一)税收增长的经济因素

1、地方经济增长带动税收收入的增长

2006年至2010年6月,高安市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的增长相应地带动了地税收入的增长。从近五年统计资料分析,企业经济效益逐年提升,相应地地方税收收入中的城建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也呈增长趋势,2006年至2010年6月企业所得税和城建税年均增长分别达到了22.95%和5.92%,而在此期间,高安市GDP年均增长为18.85%。

2、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地税收入的增长

从高安市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看:第一产业基本无税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年均增长分别为23.43%和29.94%。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高安市工业园区与陶瓷基地的建设、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更成了拉动第二、三产业收入的增长点。

3、社会投资增长直接拉动了相关税收收入的增长

2006年至2010年6月,高安市房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共入库地方各税收入63629万元,两行业税收占地方税收收入总额的46.15%。

(二)税收增长的征管因素

近年来,高安市地税税收收入大幅度增长,除经济因素外,还在于高安市地税局严格贯彻执行“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组织税收收入原则,通过加大征管力度,使征管水平和征管质量大幅提升。从2006年至2009年,我市稽查部门查补收入从363万元上升到1002万元,定基增长速度为176.03%,2010年1-6月查补收入180万元。

三、税收收入质量与总量面临的不利因素与原因

(一)地税收入增长面临高基数压力

近年来,我市地税收入都远远高于经济的增长,弹性系数较大,尤其是近五年的收入增速更是越来越高,2006年增幅为31.9%,2010年1-6月增幅为33.3%,2010年高安市政府下达给我局税收收入任务为5亿元,增幅更高达为34.17%,组织收入工作面临不少问题。

(二)税源结构不合理

2006年至2010年6月我市税收收入主要来自第二产业的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房地产行业与交通运输业,三大行业所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特别是房地产与建筑业高度依赖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而今年年初及后期的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已经开始影响我市两行业的发展,随着国家调控的进一步加强,会使两行业部分税收缺失,或下滑,这样较高的税收基数压力将转移到其他行业,必然会使有的不排除部分地区收过头税,不利于税务部分依法征税。

(三)纳税人税收遵从度低

目前,受现行税制、征税努力程度、税收文化等的影响,我市部分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还不高,对税收所持的态度不端正,表现为自私不遵从,为了自身利益,千方百计地偷逃税款。同时,由于不知法,不愿花时间了解税收法律法规,因此不能正确履行纳税义务。

(四)其它因素的可能影响

现阶段税收任务下达,不是以经济增长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而是按上年的实际完成数,实行“基数滚动”,硬性增长,税收收入任务存在计划性和指标下达的不合理性。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履行政府职能的财力不足,在组织收入过程中,往往会采取各种手段,千方百计保地方财力。

四、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和总量的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抓好税源管理

大力推进信息管税和信息共享,积极探索“四位一体”税源管理模式,不断拓展税收综合征管软件在征管中的应用空间,强化税收征管工作。充分利用税收综合征管软件现有的数据,按照综合征管软件的要求加强数据管理,严把数据质量关,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加与外部信息沟通、协调,多渠道、多方面的掌握隐性税源和流动税源的信息,堵塞税款流失,使信息管税成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手段。

(二)进一步提高地税部门的执法能力

在大力培养广大干部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勤政廉政意识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全面提升全系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操作能力,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企业税收管理的需要。要防范执法不严,执法不公问题的发生,强化对执法过错行为的追究力度,不断加大对地税执法工作的考核监督力度,对发现的执法过错行为,严格按照《高安市地方税务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规定的程序和办法,对执法过错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理和经济惩戒。

(三)进一步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地质调查报告例7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两种,一种是单式标题,如:《社会调查:内部审计在柳钢集团的运用》、《管理会计在柳工集团管理中应用效果调查》、《作业成本法在XX企业应用的几大怪现状》;另一种是复式标题,即有正、副两个标题,如:《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对广西X家上市公司的调查》、《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对广西X家之糖业的调查》、《加强内部审计 控制企业经营风险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个案调查》。一般来说,单式标题都要将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报告名称标示出来。复式标题的正标题要将调查报告的宗旨(主要经验,或问题的本质)揭示出来,或将经验和调查项目共同组成正标题。副标题则揭示调查对象、调查项目。

(二)正文

正文部分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1.前言,也可以称引言。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概述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原因、目的、方法等内容,并点明调查宗旨。

在调查与研究活动过程中,如果运用了多种方法,一般不在前言里对此作交待,而是单设一个调查方法(或研究方法)标题,将自己运用过的各种方法一一说清楚。

有的调查报告,不用前言、引言等词汇作标志,正文一开始就直接概述有关事项。记者撰写的调查报告,往往采用这种样式。

有的调查报告在前言部分,除了概括地交待报告的内容之外,还很注意醒目地交待调查的背景、目的,或调查的价值、意义。这样写更为规范,因为实用文讲究观点、态度鲜明、醒目,调查报告属于实用文,自然也要遵循这条规则。

如果调查报告是受委托写的,在前言里必须交待清楚。有时可以通过报社或杂志社编者按的方式子以交待。

总之,调查报告的前言(或引言),除交待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目的、方法之外,还应该交待写这篇调查报告的背景,直接或间接地交待本调查报告的价值与意义。这是调查报告前言 写作的规范要求。

2.主体。主体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主干,是详细展开调查内容的部分。主体部分的写作,

应根据调查的宗旨,设计好相应的结构,清晰地将调查内容表述出来。一般来说,反映情况类的调查报告,根据报告宗旨和预先的设计,应该将需要反映的情况全面、清楚地阐述出来(这部分内容除文字表述外,还常常使用图表、数据等表现方式,使内容表达得史简明、显豁)。经验总结型调查报告,要把最能说明经验的典型事实、具体做法及效果清楚地写出来。揭露问题型调查报告,要把问题的实质尖锐地揭示出来,并且深入细致地分析问题形成的各种原因。上边所说的报告内容,都属于问题类调查报告的最核心的内容。对问题不作深入分析,只叙述问题的表而现象,或只叙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则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当然,像经验总结型调查报告、揭露问题型调查报告等,如果对缘由的分析很突出,规律的提炼很准确,理论色彩很浓厚,这样的调查报告都可以归类于学术型调查报告。

经验总结型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着重撰写做法、效果与启示。效果、做法、启示,完整地体现了经验。缺少任何一项,都构不成真正意义上的经验,尤其是启示,它是体现经验的个性、独特价值、经验质量的核心部分。

揭露问题型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着重撰写问题的表现特点,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揭示问题的实质。

地质调查报告例8

调查报告的正文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前言。前言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通常是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等)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以及采用什么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调查人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前言部分常见的写法有:说明式、概述式、提问式、结论式等,写作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简明扼要,具有吸引力,便于引出下文。

(2)主体。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前言的引申展开,是结论的根据所在。主体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到的事实情况,包括事情产生的前因后果、发展经过、具体做法等;二是研究、分析事实材料所揭示的事物本质及其特点、规律;三是提出具体建议或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主体部分内容丰富,结构安排力求条理清晰、简洁明快。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框架有:一是根据逻辑关系安排结构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二是按照内容安排结构如:“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3)结尾。调查报告可以有结尾部分也可以不写结尾部分。

一般而言,结尾也叫结论。有四种情况需要写结尾:一是主体报告情况,介绍经验,需要结论;二是主体中没有提到的问题、希望、要求、建议等,需在结尾中提及;三是附带说明有关情况,如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主体中没有提及,需在末尾加以说明;四是有附带材料需要加以说明的,如一些典型材料、专题报告、统计图表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简洁有力,切忌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相关文章:

地质调查报告例9

调查报告的正文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前言。前言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通常是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等)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以及采用什么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调查人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前言部分常见的写法有:说明式、概述式、提问式、结论式等,写作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简明扼要,具有吸引力,便于引出下文。

(2)主体。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前言的引申展开,是结论的根据所在。主体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到的事实情况,包括事情产生的前因后果、发展经过、具体做法等;二是研究、分析事实材料所揭示的事物本质及其特点、规律;三是提出具体建议或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主体部分内容丰富,结构安排力求条理清晰、简洁明快。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框架有:一是根据逻辑关系安排结构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二是按照内容安排结构如:“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3)结尾。调查报告可以有结尾部分也可以不写结尾部分。

一般而言,结尾也叫结论。有四种情况需要写结尾:一是主体报告情况,介绍经验,需要结论;二是主体中没有提到的问题、希望、要求、建议等,需在结尾中提及;三是附带说明有关情况,如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主体中没有提及,需在末尾加以说明;四是有附带材料需要加以说明的,如一些典型材料、专题报告、统计图表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简洁有力,切忌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相关文章:

地质调查报告例10

第二条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包括区域地质、区域矿产、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区域水文地质、区域工程地质、区域环境地质、遥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基础地质、矿产勘查理论技术方法试验、测试实验、地质科学技术应用研究,古生物化石研究与保护等。

第三条除不宜竞争的项目外,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采用竞争的方式产生,并实行合同制管理。

第四条省国土资源厅负责项目管理,委托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地调中心)负责项目日常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项目预决算管理。

第二章立项与计划

第五条省地调中心根据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项目建议书(建议书格式见附件),在组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优选项目,建立项目库。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工作需要和年度公益性地质工作经费预算,从项目库中提出立项项目计划并公告。

第六条地勘单位根据立项计划公告编制项目设计和经费预算报送省地调中心,经地调中心初审后,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项目设计、预算进一步进行论证,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需要续作的项目,由承担单位提交项目地质工作总结和续作勘查补充设计及续作计划任务和费用,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论证确定。

第七条省国土资源厅将项目立项论证相关结果向社会公示。

第八条根据公示结果,省国土资源厅编制年度项目计划和预算(含组织实施费用预算),会同省财政厅下达年度项目任务计划。

第九条项目任务包括工作区、工作周期、目标任务、主要实物工作量、预期成果、经费预算和项目承担单位等内容。

第三章设计审查

第十条地调中心自收到项目设计和预算书之日起30日内,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审查设计书。

第十一条根据项目性质和审查内容组成专家组。每个专家组一般由5-7人组成。设计审查组设专家组长和主审专家。主要依据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和经费预算要求,对项目设计书进行审查,专家组长、主审专家与专家成员均应签名。

第十二条设计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目的任务、以往资料的收集和综合研究、工作部署、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经费预算、组织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预期成果等。不同专业应突出本专业的特点。

第十三条省国土资源厅向项目承担单位下发设计书审批意见。项目承担单位收到设计书审批意见之日起10日内,按照审批意见完成设计书的修改,报送地调中心备案,并提交纸介质项目设计书二套、电子文档一套。

第四章设计变更与报告

第十四条项目实施中,对项目名称、工作周期、主要实物工作量、目标任务、工作区、成果和经费等需调整的,属重大变更,项目承担单位应正式行文报省国土资源厅,经委托地调中心论证后,由省国土资源厅行文批复,并作为项目审查验收依据。

第十五条实行项目报告制度。报告分为半年报、年报和专报。专报为不定期报告,凡有重要进展和情况,应随时专题报告。半年报于7月10日内、年报于次年1月10日内报送地调中心。由地调中心及时汇总报省国土资源厅。

第五章质量管理

第十六条项目质量管理由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调中心、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按职责分级负责。

第十七条省国土资源厅负责项目质量管理督查指导,负责项目重大质量事故的查处,也可委托有关单位组成调查组进行查处。

第十八条地调中心全面负责项目质量管理和检查工作。

第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负责项目质量的跟踪管理,对所属地勘单位的项目设计与成果报告进行初审,参与项目野外验收。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检查和责任制度,保证三级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按照GB/T1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承担单位的质量检查工作包括项目组自检(100%)、互检(100%)和承担单位抽检(30%)等,野外原始资料须结合野外实地检查,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

第二十一条项目质量检查按照项目任务书、设计与批复意见、委托施工合同和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

第二十二条地调中心根据项目施工进度,组织专家对原始资料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组一般由3-5名专家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并提出具体的检查意见。

第二十三条地调中心重点检查野外原始资料。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工作精度,野外实地检查比例不低于被检查资料的20%,其中槽探、井探、钻探的检查要求达到100%。

第二十四条专家组对原始资料检查结束后,及时向地调中心提交检查报告或专题报告。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始资料,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对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始资料,在查清原因后,写出专题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建议。

第二十五条地调中心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向项目承担单位下达检查意见书。重大质量问题及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进行处理。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检查意见书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向地调中心提交修改、落实情况的书面报告。

第二十六条深部验证工程设计未定位的项目,待地表地质工作与物化探工作结束,提出下步工程设计方案,报地调中心组织专家审查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项目原则上不允许分包和转包。项目承担单位确需分包和转包的应经过地调中心批准后方可实施,但对其分包和转包的工程质量负责,并且要求将原始资料统一汇总至项目承担单位。转包、分包工程承担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第二十八条物化探工作量较大的项目单独编制设计,与项目设计一并审查。在单项工程完成后,进行专项验收。

第二十九条样品分析在具有相应化验测试资质的单位进行,确保化验测试质量。

第三十条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一般只允许负责一个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原则上不得擅自变更项目负责人。

第六章野外验收

第三十一条有野外实物工作量的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后,应当现场进行验收。

第三十二条野外验收工作由地调中心负责。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参与。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督察指导。

第三十三条凡有分包和转包工程的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后,项目承担单位要先进行验收,资料经系统整理归纳后,再向地调中心提出该项目野外验收申请,提交相关资料清单。

第三十四条地调中心收到野外验收申请10日内,确定专家组成员,并与承担单位协商确定验收时间、地点。

野外验收组一般由3-7人组成,专家组成人员覆盖野外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应具有本专业的高级职称。

野外验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该项目的参加人员和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验收工作公正进行的人员应当回避。

第三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负责提供野外验收所需的全部资料,并对资料的客观、真实性负责。

第三十六条野外验收组根据第五章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对项目野外资料和工作量进行核实检查。野外验收组应提交验收意见书(含评分表、工作量核实表等),地调中心对验收意见书签署意见,并通知被验收单位。

第三十七条验收意见明确需要补充野外工作的,承担单位应按要求及时补充和完善野外工作,并向地调中心提交补充工作总结,经地调中心认可后,方可转入成果报告的编写。

第七章成果报告管理

第三十八条项目按照有关规定、技术标准和要求,编写项目成果报告。

第三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完成成果报告编制后,向地调中心填报成果报告审查申请表一式两份,同时附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第四十条地调中心根据成果报告审查申请及项目情况拟定评审形式、时间、地点和评审专家人员组成等初步建议,由省国土资源厅会省财政厅组织审查验收。

第四十一条成果报告评审依据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书审批意见、野外验收意见和有关技术标准。

第四十二条评审专家组形成评审意见,并反馈项目承担单位。

第四十三条项目承担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成果报告的修改,并送地调中心。

第四十四条地调中心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后,由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审批意见书。

第四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所有原始资料、实物资料和成果报告归省国土资源厅所有。发现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或由省地勘基金立项勘查。项目承担单位不得擅自申请探矿权,但项目承担单位具有发现权。

第四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对从事项目所获得的资料及成果保密。未经省国土资源厅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理由向第三方披露或提供。成果报告出版后,按有关规定提供使用。

第八章经费管理

第四十七条项目承担单位按有关规定单独编制项目预算书。

第四十八条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年度项目预算进行审查并批复预算。

第四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经费实行单独核算,严格按批复的预算和开支范围使用经费,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项目经费。

第五十条项目承担单位在资料汇交后30日内,向省国土资源厅提交项目决算报告,并对出具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五十一条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决算报告进行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九章处罚与奖励

第五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发生伪造资料、弄虚作假、不按规定汇交项目成果地质资料的,按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处理。对不严格执行合同或不提交项目工作报告、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等行为的,视情节轻重进行通报、追回截留或挪用的资金,不受理新项目的申请,取消参与竞争项目的资格,停止或终止项目等处罚;情节严重者,追究相应的经济责任。

第五十三条项目管理机关及有关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

第五十四条对充分搜集、研究利用以往资料,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投入少,成本低,社会效益显著,成果质量优异的项目,给予适当奖励。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章附则

第五十五条地质科学技术研究类项目除执行本办法外,还要符合国家和省科技管理的有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