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地质学模板(10篇)

时间:2022-02-28 13:55:12

地质学

地质学例1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001-5717

国内刊号:11-1951/P

邮发代号:2-11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2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奖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地质学例2

NO.2 地质学跨专业考研:跨出去的多,跨进来的少

地质学专业的特点可以用几个字简单概括:艰苦,人少,就业好。从高考录取就能看出来,很多学生到地质专业学习都是被调剂的,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地质专业太艰苦,如此一来,有人考研时就换了其他专业,还有一部分人感受到本科就业很容易而选择了工作,可是很少有别的专业考生愿意跨考进来。因此,跟热门专业相比,地质学专业考研,竞争并不激烈,难度不大,录取分数线也较低。

NO.3 数学不好的人,同样有捷径

高等数学,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对于数学不好的人来说,也有捷径可以选择。笔者在读本科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他不喜欢数学,但是又想读研究生,于是搜索了很多大学的硕士生招生简章,发现还真有几所高校不用考数学,比如南京大学的构造地质学专业,招生的时候只需要考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和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两门专业课,这对他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就这样,机遇加努力,他从我们一个地方高校成功考上了南京大学这所名牌大学,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所以,如果你惧怕高数,不妨学学这位聪明的同学,探寻一下人生的捷径。

NO.4 学校不出众,业内有名气

高考的时候,大家往往关注的是大学的排名,可是当你读了四年大学到了考研的时候,才发现专业和就业情况更为重要。名校也有就业很差的专业,相反,很多不出众的大学,却有着很出名的专业,地质学就是如此。因为专业较冷,外界知之甚少,但行业内部却十分认可,我国当年比较著名的几大地质院校――北京地质学院(现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地质学院(现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春地质学院(现已并入吉林大学)、成都地质学院(现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河北地质学院(现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以及当年比较著名的几大煤炭院校――焦作工学院(后迁址并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山西矿业学院(后与太原工业学院合并更名为太原理工大学)、山东矿业学院(现更名为山东科技大学)、焦作矿业学院(现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还有几所石油院校――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现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虽然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纷纷更名换姓,而且在全国大学总体排名中并不十分出众,但是其地质学相关专业却是非同一般,如今活跃在当前地质战线上的骨干绝大多数毕业于这些院校。

NO.5 海洋地质学――冷门的专业培养稀有人才

地质学本来就属于冷门专业,但是在地质学大类中还有一种更冷门的专业,那就是海洋地质学,它是一门地质学与海洋学交叉的边缘科学,主要研究海岸与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等,因为专业研究方向十分狭窄,培养单位也非常少,每年毕业的学生也是凤毛麟角,除了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几所沿海大学开设此专业以外,就只剩下山东青岛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位于福建厦门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正是因为毕业生数量有限,每年全国毕业的该专业研究生只不过百十来人,其就业情况十分乐观专业,中石油、中海油等专门从事海洋石油勘探的单位十分青睐该专业的毕业生,这对于那些热爱海洋事业的同学们来说,是个极好的选择,从大家熟悉的大陆地质走向陌生的海洋地质,剑走偏锋,不走寻常路,往往更易于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NO.6 同是地质学,工作分类却迥然不同

在我国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里面,地质学属于学科大类,这其中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理学的地质学包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地球化学专业、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构造地质学专业和第四纪地质学专业共五个专业,工学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包括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三个专业。

显然,理学偏向于理论研究,工学偏向于工程应用,但细分起来会更多。在没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情况下,硕士阶段的研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找工作的对口单位,但不一定毕业之后就会从事这项工作,这主要取决于你毕业之后所选择的单位的性质,有些单位是主要从事固体矿产资源勘探,有些单位从事石油勘探,有些单位是从事工程地质勘察,有些则是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彼此差别巨大。笔者在读研期间学的就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其实就是地球物理勘探方向,但是由于工作单位主要从事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所以现在的工作就和当年的研究方向有了很大不同,在工作中就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

NO.7 横向课题也很锻炼人

研究生,本意就是要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掌握一定的科研技能,达到一定的科研水平。但是,在读研的时候,你不一定就能真的参与到科研当中,我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硕士研究生队伍,可是纵向科研课题毕竟十分有限,涉及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大部分学生会参与到导师的横向课题当中。

所谓的横向课题,通常是指各级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委托研究的课题,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的课题,往往时间短、工作方法成熟,这也是很多学生称呼导师为“老板”的原因之一吧。表面上看,从事横向课题貌似研究不够深入,但实际上这样的工作更实用,一旦你毕业参加工作就会发现,原来工作中需要干的活在读研时候都已经干过了,比如说出野外采集岩石样品、野外地质填图、室内编制地质勘察报告等,短短几年的硕士生学习生活,已经将你打造成一个“熟练工”,这对于硕士毕业不想读博深造而直接参加工作的同学而言,更具有实际意义。

NO.8 野外踏勘仍是主要工作内容

“嫁女不嫁地质郎,一年四季到处忙。春夏秋冬不见面,回家一包烂衣裳。”这是地质工作者之间流传的一首自嘲逗趣的打油诗,由此也可见地质工作者们常年跋山涉水、风尘仆仆的辛苦。很多学地质的同学之所以愿意考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摆脱艰苦的野外工作环境,以为读研之后就可以在实验室里“享受幸福”,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不仅仅是硕士,哪怕是博士毕业,野外工作也是地质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原来的地质三大件――“罗盘、锤子、放大镜”就是野外工作的常用工具,虽然现如今发展出了“GPS、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新三大件,这也是为了方便野外工作。仅以笔者从事的工作为例,在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单位里,我们拥有很多知识渊博的博士和硕士,但是在从事每一项课题的研究当中,都必须首先走进野外实地踏勘,取得第一手资料,每个月出差几天甚至每年出差几个月,都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因此,希望通过考研而摆脱野外的艰苦工作环境,是徒劳的。

NO.9 女生极少

由于地质学相关专业需要经常出野外,不太适宜于女生工作,所以本科学习这个专业的女生就很少,等到毕业就业的时候,用人单位又很少愿意录用女生,所以造成的局面就是,本科学地质的女生在考研的时候纷纷更换专业,如此一来,读研时期的女生就凤毛麟角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少了女同学的陪伴,你的生活会略显枯燥。

地质学例3

2医学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人类是在地球发展过程中,生物进化达到高等阶段的产物,人的出现有赖于适宜的自然环境,他们相互依存和制约,经过长期的发展,自然环境达到了适宜人类生存的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如果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平衡将遭到破坏,就有可能使环境不利于人类。医学地质学就是以与人类和动物有关的有益的有害的物质为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对人类、动物、植物的作用和影响正是医学地质学研究的领域。医学地质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关系、地质环境与流行病学的调查、地质环境与地方病的调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地质环境与药物。

2.1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人类的身体健康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出自战国到东汉数代医家之手集体著作,书内对于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联、对于疾病发生的空间分布做了全面的阐述,倡导“人与天地相应”,指出了机体与环境应建立同步关系,并强调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应考虑地理环境因素,强调了人体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地质环境中的微量元素通过土壤-水-植物-食物-人体这个食物链进入人体,如果维持人体正常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供量不足或过剩,人体正常的发育生长及代谢都会受到影响。如人体严重缺硒会导致克山病,硒过剩会引起硒中毒,导致“碱毒病和蹒跚病”等。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程度日趋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人类健康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

2.2地质环境与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策略和措施的学科。医学地质学把地质环境与流行病学是否有关联作为研究内容,就是要研究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从而揭示环境的改变对人群健康潜在的和长远的危害。

2.3地质环境与地方病的调查及防治措施

地方病是在某一特定地区,与一定的地质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是由于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匀,某些地区某种元素严重不足或过高引起的。长期的复杂的地质作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使得地质环境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如铅、镉、汞、砷、氟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致使人们产生疾病。在花岗岩和变质岩地区,沿活动断裂带的氡气含量高于其他地区,断裂带附近的人群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例如:原生环境中缺Mo的地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我国是地方病高发国家之一,我国古籍对地方病的记载已有数千年历史。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科院地化所等科研单位就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克山病与大骨节病的防治研究工作,30多年来,我国的地质工作者与医学工作者密切配合,对我国几种主要的地方病的环境病因、病区环境地球化学条件及可能与疾病有关物质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在地质环境与保护人类健康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2.4地质环境与中药

2.4.1矿物药的发展成就

我国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是矿物药资源的天然宝库,足以保证矿物药的药材资源和临床用药。中药学是我国医药中的国学,我国应用矿物(化学元素)治病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可称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记载矿物药21种;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矿物药64种;到了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开创了矿物药的先河,载药1892种、附方11096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医药地质学代表性著作有李鸿超主编的《中国矿物药》、郭兰忠主编的《矿物本草》。

现代科学证明,能作药用的矿物岩石有100多种。矿物药主要是天然矿物,它们在药品中的用量虽然很少,但治病的功效却很好,是中成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动植物药材同为重要的药物资源。药用矿物种类繁多,药理作用也各不相同,其中能作内服药的有30种以上,能作外用药的有几十种,例如雄黄。矿物中含有的一些微量元素也是人体所必须的,如铜、硒、锌、钼、碘、钴等,可以补充人体之不足,增进身体的健康。医疗矿泉水也可治病。其中,氡泉的氡辐射有刺激肌体和杀菌作用,对心血管、神经系统、原发性高血压、皮肤、关节炎等病有疗效;碳酸泉水能中和酸而用于治疗肠胃病、结石症、糖尿病等;还有硫酸盐泉、硫酸钠泉、氯化钠泉、硅酸泉等也都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2.4.2药用植物的发展成就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目前我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对中草药的探索也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专门本草著作,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其历史地位是不可低估的,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而且其作为药物学著作的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作为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与西药相比较,中药绝大部分是野生或栽培植物即药用植物,具有取材天然、来源丰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然而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及世界范围内天然药物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中药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使我国中药资源的消耗加大,给濒危的药用植物资源带来毁灭性的危险。地质环境的改变对植物的生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中国处于濒临灭绝的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因此加大对药用资源的保护,特别是濒危药用资源的保护,显得极为迫切。

3医学地质学发展的历史

3.1医学地质学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国际地质科学与环境计划委员会在1996年建立了医学地质工作组,现已有5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在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医学地质学这一地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得到了广大地学专家的重视。2002年瑞士、美国等地质调查局携手参与名为“454”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医学地质学这一课题的国际合作研究,主题是环境污染、环境病理学、地球化学、地质环境、金属元素暴露所产生的后果等分析,以及它们在环境、公共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此项目在全球范围内聚集了发展中国家从事医学地质学的科学家及其身处世界其他地方的同事,强调影响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地球科学因素的重要性。

第七届环境地球化学国际大会2006年9月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特别研讨了两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问题:地方病与人体健康的研究,如砷中毒和氟中毒等;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如西南喀斯特脆弱生态地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环境问题及生态重建。会议之前大会还举办了一个国际医学地质学培训班。我国学者在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研究方面,特别是在环境致病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

3.2医学地质学在我国的发展和实践应用

地质学例4

地质学专业设置的大体思路与其他专业并无太大差异,大一大二年级为基础课,大三大四为专业主干课。理工类课程中的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自然是不可少的;专业课除了地球化学方向以外,其余领域都有涉及,如古生物与地层、岩石与矿物、构造、矿床、地球化学等方向。

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我们能够建立起系统的地球科学思维。在基础课学习之后,我们可以对常见岩石矿物进行鉴定,了解不同岩石矿物性质,对不同地层的形成环境进行复原。了解地球表面沧海桑田的变化历程与变化机制。这些专业基础课不单单是为后面的专业主干课提供知识储备,同时可以为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技术支持。

专业主干课主要是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与能源、固体矿产勘查理论课程。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包括重力、地磁、地震、地电射、放性和测井等方法,是不是看上去很高端?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后,我们知道了形成矿产的环境,就能通过各种办法寻找丰富的资源。

专业实习是我们地球科学课程的特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知识掌握透彻是不够的,只有大自然这本天然的教科书才能让我们领略到地球科学的博大精深。

实习是地质学子的必经之路

北戴河地质实习、周口店地质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实习,一系列的专业实习课大大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因而掌握地球科学在野外实际过程的应用是很必要的。地球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而且由于专业性质,常常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很多同学因为害怕出野外而对地球科学敬而远之。对于这一点我不否认,因为尽管跋山涉水肯定比端坐在电脑前享受着冷气辛苦很多,但现在很多“驴友”背着包野外远足不也是回到自然吗?

地质学例5

主管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0636

国内刊号:11-4914/TL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地质学例6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9665

国内刊号:11-3249/P

邮发代号:82-29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地质学例7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国土资源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4-7786

国内刊号:61-1225/P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地质学例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7493

国内刊号:32-1440/P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地质学例9

在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近年来,根据现代构造地质学研究中的大陆动力学理论和岩石断裂力学理论,一些学者提出了区域稳定性动力学理论。区域稳定性动力学理论在区域稳定性评价过程中,能够使大陆地壳动力学过程、构造和地震活动性与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得到有机统一,最终实现大到区域地壳、小到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合理评价。区域深层地壳的稳定性决定于地壳深部的变异层带的性质特征,按结构和流变性特征,大陆岩石圈分为四套动力学子系统[1]。第一套动力学子系统是在上地幔顶部流变层。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圈和低速高导层之间夹着较硬的层位,在全球构造应力的作用下,软层通过流动作用使硬层发生变形,在这个过程中能产生热效应和力学效应,从而引发地壳各圈层间的拆离、剪切、增温、加厚或减薄,从而导致岩浆作用和构造作用的发生。第二套动力学子系统是在壳幔过渡流变层。地壳和地幔沿该壳幔过渡流变带容易发生较大尺度的水平位移,从而造成大规模的造山带挤压碰撞和逆冲叠覆及裂陷区的地壳减薄伸展。第三套动力学子系统在地壳软弱层。大陆地壳按流变性、能干性、持力性等可以分为软弱层和持力层两大类,其中软弱层自上而下还可以分为沉积盖层与浅变质层间的拆离面、上地壳浅变质岩层与深变质基底间的拆离面、上地壳10km处的低速高导层、中地壳25~30km处的低速高导层等。这些软弱层面构成了地壳内大尺度的水平滑脱层,常常作为造山带的逆冲推覆、伸展垮塌、拆沉作用、变质核杂岩的拆离出露边界,在拉张区中,也常常作为伸展成盆地迁移和滑动边界。第四套动力学子系统在地壳持力层。地壳持力层在横向上多被断裂所切割,其与软弱层交界处形成脆韧性过渡带,该过渡带地震易发;而孕震条件及机理决定于持力层与软弱层之间形成的动力学作用耦合关系和活动协调性。

在大型工程场地选址中的应用大型工程场地一般都位于造山带、盆地构造、盆岭构造这三类构造区带上,它们是由于近地表上地壳的挤压推覆、扩张伸展和剪切走滑的构造变形作用所形成的[2]。造山带一般都作为重大能源工程场地选址区域,资源开发、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工程的进行决定于造山带的结构、演化和动力学特征。根据造山带的形成机制,其可以分为逆冲推覆型、伸展型和走滑型三大类。其中,逆冲推覆构造中形成的前锋带、冲起块体和飞来峰等构造,它们的变形最强烈,形成的断裂最密集,节理最发育,岩体最破碎;伸展构造的滑覆体前缘和滑来峰的稳定性较差。在进行工程选址时,应尽量避开这些构造不稳定地区。盆地是人类主要聚居区,故其选址更为的重要,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或者地震灾后重建的居民选址工作中,比如三峡移民工程、汶川大地震中灾后重建工程、以及舟曲重大泥石流灾后的重建工程等等,需要特别注意盆地中的不稳定区域、隐伏的活动性断裂等。按成因可将盆地分为压陷盆地、走滑盆地、伸展盆地。其中压陷盆地较为稳定,除了邻近造山带一侧活动性较强;受地壳剪切走滑的影响,走滑盆地活动性较强,一般较不稳定;伸展盆地由于盆地中心地壳减薄、浅层破裂较发育,而盆地边缘则受边界活断层的影响大,所以伸展盆地的中心和边缘稳定性最差。还有,盆地的上下不一致常常导致其转换处发生地震;盆地内部的隐伏断裂常常导致地表发生地裂缝,直接威胁工程建筑的安全稳定,比如大同地裂缝的形成,是由于新生代以来,同盆地受来自青藏高原和太平洋方向的侧向挤压,而导致右旋剪切拉张以及地幔上隆,区内地壳减薄,基底地壳断裂发展到上地幔,再伴随着断陷作用而发生地震和地裂缝。盆岭构造是大陆浅层构造中的重要类型,其由正断层形成地堑、地垒、掀斜和犁式断层等组成,其中隆起区为稳定区,沉降区为非稳定区。

地质学例10

3.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实验研究进展刘正义,董文明,刘红旭,LIUZheng-yi,DONGWen-ming,LIUHong-xu

4.微区X射线衍射在矿物鉴定中的应用实例范光,葛祥坤,FANGuang,GEXiang-kun

5.放射性核素有机迁移形式与性能评价徐国庆,XUGuo-qing

6.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区新构造运动特征黄贤芳,付检生,李斌志,高阳,何建国,李建中,徐国庆,HUANGXian-fang,FUJian-sheng,LIBin-zhi,GAOYang,HEJian-guo,LIJian-zhong,XUGuo-qing

7.土壤氡测量在温家梁地区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宋培杨,刘汉彬,金贵善,李军杰,SONGPei-yang,LIUHan-bin,JINGui-shan,LIJun-jie

8.钍射气(220Rn)及其子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邱国华,QIUGuo-hua

9.例解供销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王鹤,WANGHe

1.华南铀成矿省火山岩-花岗岩型铀成矿作用邵飞,李嘉,何晓梅,吴云楠,SHAOFei,LIJia,HEXiao-mei,WUYun-nan

2.沉积特征对砂岩型铀成矿类型的制约——以松辽盆地南部姚家组为例马汉峰,罗毅,李子颖,于振清,MAHan-feng,LUOYi,LIZi-ying,YUZhen-qing

3.巴音戈壁盆地含矿目的层沉积相特征与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何中波,罗毅,马汉峰,HEZhong-bo,LUOYi,MAHan-feng

4.内蒙古满洲里地区中生代中基性火山岩成因及构造地质背景李长华,卫三元,陈贵海,翁义军,姜山,杨志亮,LIChang-hua,WEISan-yuan,CHENGui-hai,WENGYi-jun,JIANGShan,YANGZhi-liang

5.松辽盆地地浸砂岩型铀成矿铀源分析宫文杰,张振强,于文斌,杨冰,GONGWen-jie,ZHANGZhen-qiang,YUWen-bin,YANGBing

6.砂岩型铀矿找矿中物化探测量方法应用评述及建议赵希刚,张云宜,赵翠萍,贺建国,ZHAOXi-gang,ZHANGYun-yi,ZHAOCui-ping,HEJian-guo

7.BP神经网络在花岗岩型铀矿预测中的应用柯丹,赵丹,侯惠群,韩绍阳,KEDan,ZHAODan,HOUHui-qun,HANShao-yang

8.原型处置库徐国庆,xuGuo-qing

9.中南地区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溶浸试验周青生,李建红,罗毅,王明太,孙志富,林利,ZHOUQing-sheng,LIJian-hong,LUOYi,WANGMing-tai,SUNZhi-fu,LINli

10.钼精矿中铀的测定李耀国,冯张生,LIYao-guo,FENGZhang-sheng

11.粉煤灰对低质量浓度铀的吸附研究林莹,何细文,高柏,王庆,LINYing,HEXi-wen,GAOBai,WANGQing

12.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系古河道中一种特殊的砂岩型铀矿床李子颖,焦养泉,陈安平,方锡珩,夏毓亮,张珂,孙晔,LIZi-ying,JIAOYang-quan,CHENAn-ping,FANGXi-heng,XIAYu-liang,ZHANGKe,SUNYe

1.居隆庵地段铀成矿的地质条件曹寿孙,谢国发,吴志坚,李子颖,张玉燕,CAOShou-sun,XIEGuo-fa,WUZhi-jian,LIZi-ying,ZHANGYu-yan

2.松辽盆地南部海里吐地区泉头组砂岩型铀矿化特征张振强,王黎明,宫文杰,杨冰,ZHANGZhen-qiang,WANGLi-ming,GONGWen-jie,YANGBing

3.大青山地区中生代玄武质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李晓光,李子颖,卫三元,戚大能,LIXiao-guang,LIZi-ying,WEISan-yuan,QIDa-neng

4.大桥坞火山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及勘查方法评述汤江伟,TANGJiang-wei

5.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花岗岩体预选研究黄贤芳,何建国,徐国庆,HUANGXian-fang,HEJian-guo,XUGuo-qing

6.基于遥感信息模型的花岗岩成矿专属性研究——以南岭地区热液型铀、钨矿为例黄宏业,秦其明,HUANGHong-ye,QINQi-ming

7.γ能谱法测量铀矿石样品镭-氡平衡系数的初步探索佘冠军,刘宏章,尹旺明,汤彬,SHEGuan-jun,LIUHong-zhang,YINWang-ming,TANGBin

8.某工厂夜光车间环境放射性监测、评价及防护戴汉斌,向铭,谭建祖,DAIHan-bin,XIANGMing,TANJian-zu

1.塔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成矿作用关系——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刘红旭,董文明,刘章月,陈晓林,LIUHong-xu,DONGWen-ming,LIUZhang-yue,CHENXiao-lin

2.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直罗组砂岩的孔渗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贾立城,张子敏,肖新建,JIALi-cheng,ZHANGZi-min,XIAOXin-jian

3.加拿大阿萨巴斯卡盆地Maybelle河与SueC铀矿床特征对比张明林,管太阳,罗毅,ZHANGMing-lin,GUANTai-yang,LUOYi

4.乌兹别克斯坦江图阿尔大型复成因铀矿床姚振凯,向伟东,张子敏,马亮,YAOZhen-kai,XIANGWei-dong,ZHANGZi-min,MALiang

5.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多阶段形成过程——以俄罗斯卡尔库矿床为例朱吉才,丛卫克,ZHUJi-cai,CONGWei-ke

6.地浸采铀及地浸矿床的条件与评价陈振,刘金辉,CHENZhen,LIUJin-hui

7.花岗岩中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系统分析方法研究陈伟明,王驹,李云峰,金远新,赵宏刚,CHENWei-ming,WANGJu,LIYun-feng,JINYuan-xin,ZHAOHong-gang

8.北山预选区公婆泉形成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刘淑芬,李亚伟,郭永海,王驹,苏锐,LIUShu-fen,LIYa-wei,GUOYong-hai,WANGJu,SURui

9.探地雷达空气回波特点与处理方法石建平,张志勇,邓居智,SHIJian-ping,ZHANGZhi-yong,DENGJu-zhi

10.γ场理论计算方法在矿山核辐射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杜艳军,刘庆成,刘宏章,覃国秀,DUYan-jan,LIUQing-cheng,LIUHong-zhang,QINGuo-xiu

11.利用MUA型微量铀分析仪测量黔中-黔东南地区非常规铀齐玲,张辑,李功顺,白静梅,欧阳泉根,QILing,ZHANGJi,LIGong-shun,BAIJing-mei,OUYANGQuan-gen

1.松辽盆地东南部油气、煤层气后生蚀变硫同位素特征林锦荣,田华,董文明,夏毓亮,郑纪伟,欧光习,庞雅庆,LINJin-rong,TIANHua,DONGWen-ming,XIAYu-liang,ZHENGJi-wei,OUGuang-xi,PANGYa-qin

2.查干诺尔盆地地下水中铀和伴生元素特征及其研究意义王润红,刘红旭,郭华,卫三元,WANGRun-hong,LIUHong-xu,GUOHua,WEISan-yuan

3.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张全庆,张新科,任满船,ZHANGQuan-qing,ZHANGXin-ke,RENMan-chuan

4.康滇地轴新元古代成矿作用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王红军,李巨初,薛钧月,WANGHong-jun,LIJu-chu,XUEJun-yue

5.辽宁黑水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陈德兵,田永庆,董庆勋,席海银,CHENDe-bing,TIANYong-qing,DONGQing-xun,XIHai-yin

6.470铀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的初步探讨马国祥,李长华,于振清,杨志亮,MAGuo-xiang,LIChang-hua,YUZhen-qing,YANGZhi-liang

7.托斯特凹陷乌伦古河组第Ⅲ旋回铀价态的研究赵勇,李家金,唐运涛,张林,ZHAOYong,LIJia-jin,TANGYun-tao,ZHANGLin

8.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水成成矿作用及其预测判据朱吉才,丛卫克,ZHUJi-cai,CONGWei-ke

9.遥感数据及航放、航磁数据处理浅析董秀珍,刘德长,叶发旺,宣艳秀,DONGXiu-zhen,LIUDe-chang,YEFa-wang,XUANYan-xiu

10.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北山预选区芨芨槽岩块地质特征陈伟明,王驹,金远新,赵宏刚,李云峰,钟霞,CHENWei-ming,WANGJu,JINYuan-xin,ZHAOHong-gang,LIYun-feng,ZHONGXia

11.安徽铁炉地区放射性污染调查分析及防治措施戴汉斌,谭建祖,曹达旺,DAIHan-bin,TANJian-zu,CAODa-wang

12.铀矿地质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及二次开发利用探析孔晖,KONGHui

1.内蒙古喇叭地铀矿点成矿特征及成矿类型讨论于宝山,田万文,张立光,赵忠华,YUBao-shan,TIANWan-wen,ZHANGLi-guang,ZHAOZhong-hua

2.双桥-新路地区铀矿成矿条件分析刘蓉蓉,李子颖,韩效忠,王明太,徐小奇,LIURong-rong,LIZi-ying,HANXiao-zhong,WANGMing-tai,XUXiao-qi

3.地球化学模式程序在铀矿找矿中的应用——以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地区为例王强,WANGQiang

4.内蒙古二连盆地铀与油、煤的时空分布及铀的成矿作用李月湘,秦明宽,何中波,LIYue-xiang,QINMing-kuan,HEZhong-bo

5.柴达木盆地北缘盆-山耦合特征及对砂岩型铀成矿的控制作用傅成铭,FUCheng-ming

6.桃山矿田脉岩-构造带地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张万良,邹茂卿,邵飞,聂斌,ZHANGWan-liang,ZOUMao-qing,SHAOFei,NIEBin

7.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工程材料温志坚,WENZhi-jian

8.基于等密度图的湘桂地区铀矿资源评价黄宏业,蔡松锋,黄思东,HUANGHong-ye,CAISong-feng,HUANGSi-dong

9.某花岗岩型铀矿田断裂构造的分形特征柯丹,韩绍阳,刘祜,侯惠群,KEDan,HANShao-yang,LIUHu,HOUHui-qun

10.某铀矿山环境空气中氡污染现状调查杜艳军,刘庆成,覃国秀,DUYan-jun,LIUQing-cheng,QINGuo-xiu

1.试论后生氧化红层与原生红层的区别陈晓林,郭庆银,方锡珩,孙晔,庞雅庆,CHENXiao-lin,GUOQing-yin,FANGXi-heng,SUNYe,PANGYa-qing

2.南岭成矿带沙坝子矿床铀成矿特征与找矿前景杨尚海,YANGShang-hai

3.桃山-诸广-贵东地区基性岩脉岩石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夏宗强,李建红,XIAZong-qiang,LIJian-hong

4.松辽盆地南部海里吐地段泉头组铀成矿特征分析田万文,王黎明,刘长明,TIANWan-wen,WANGLi-ming,LIUChang-ming

5.砂岩型铀矿GIS评价系统的研制赵永安,蔡煜琦,黄树桃,赵希刚,张文明,ZHAOYong-an,CAIYu-qi,HUANGShu-tao,ZHAOXi-gang,ZHANGWen-ming

6.基于ASTER数据的巴什布拉克铀矿区油气还原蚀变信息提取与分析叶发旺,刘德长,赵英俊,杨旭,YEFa-wang,LIUDe-chang,ZHAOYing-jun,YANGXu

7.卫星遥感技术在核保障监督中的应用现状分析高仉生,赵英俊,GAOZhang-sheng,ZHAOYing-jun

8.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预选区GIS中地学元数据设计钟霞,王驹,黄树桃,王树红,高敏,ZHONGXia,WANGJu,HUANGShu-tao,WANGShu-hong,GAOMin

9.今日的尤卡山计划和多重屏障系统的新概念徐国庆,XUGuo-qing

1.201、325和706铀矿床蚀变带绿泥石研究何建国,戎嘉树,毛玉仙,李建中,祝民强,汪昌亮,冯明月,饶明辉,HEJian-guo,RONGJia-shu,MAOYu-xian,LIJian-zhong,ZHUMin-qiang,WANGChang-liang,FENGMing-yue,RAOMing-hui

2.松辽盆地南部喜山期构造演化与铀成矿田万文,王黎明,田立,TIANWan-wen,WANGLi-ming,TIANLi

3.塔里木盆地北缘塔里克铀矿点矿化成因及其找矿方向阿种明,王军堂,杨小强,罗星刚,AZhong-ming,WANGJun-tang,YANGXiao-qiang,LUOXing-gang

4.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形成机理及其找矿标志李盛富,王成,LISheng-fu,WANGCheng

5.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架玛吐地区姚家组铀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分析高玉友,禹宝利,于文斌,李占春,张庆新,苗安中,GAOYu-you,YUBao-li,YUWen-bin,LIZhan-chun,ZHANGQing-xin,MIAOAn-zhong

6.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评价陈振,刘金辉,殷蓬勃,CHENZhen,LIUJin-hui,YINPeng-bo

7.2007:铀资源与铀勘查张书成,ZHANGShu-cheng

8.基于高分辨率卫星数据铀矿找矿信息提取——以巴什布拉克地区为例杨旭,刘德长,张杰林,YANGXu,LIUDe-chang,ZHANGJie-lin

9.满洲里南部地区铀成矿靶区综合预测韩绍阳,卫三元,李必红,陆士立,柯丹,HANShao-yang,WEISan-yuan,LIBi-hong,LUShi-li,KEDan

10.影响地浸采铀的矿层渗透因素吉宏斌,刘金辉,殷蓬勃,JIHong-bin,LIUJin-hui,YINPeng-bo

11.地浸采铀浸出液氧化沉淀法除铁研究李宗星,孙占学,LIZong-xing,SUNZhan-xue

1.湖南鹿井地区铀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思路分析黄宏业,黄思东,蔡松峰,HUANGHong-ye,HUANGSi-dong,CAISong-feng

2.横涧-岗上英矿床多期次热液活动与铀成矿关系的探讨张鸿,ZHANGHong

3.新疆萨瓦布其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与铀成矿刘章月,董文明,秦明宽,陈晓林,LIUZhang-yue,DONGWen-ming,QINMing-kuan,CHENXiao-lin

4.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砂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铀成矿作用张字龙,韩效忠,李胜祥,ZHANGZi-long,HANXiao-zhong,LISheng-xiang

5.浅析库车前陆盆地水文地质条件与铀成矿作用张广辉,王成渭,ZHANGGuang-hui,WANGCheng-wei

6.新疆阿达滩地区第四纪沉积类型划分付建平,FUJian-ping

7.蒙古国铀矿勘查工作近况谈成龙

8.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黏土岩处置库围岩研究现状王长轩,刘晓东,刘平辉,WANGChang-xuan,LIUXiao-dong,LIUPing-hui

9.土壤氡测量在马家滩-新上海庙地区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刘汉彬,金贵善,尹金双,李振涛,张纪文,LIUHan-bin,JINGui-shan,YINJin-shuang,LIZhen-tao,ZHANGJi-wen

10.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在红山地区铀矿找矿中的应用效果赵希刚,贺建国,赵翠萍,ZHAOXi-gang,HEJian-guo,ZHAOCu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