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新民主主义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19:33

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例1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新三民主义;继承;超越

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指南,新民主主义则是无产阶级的行动指南,两者既存在相同之处,又存在不同之处。分析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不仅使我们深刻地理解其内容,更使我们认识到只有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基本要求,才能极大地调动群众的热情加入到革命之中,进而取得革命的胜利。

一、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异同

(一)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相同之处我国无产阶级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重新审视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的问题。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外形势和中国社会性质,在党的二大上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的压迫,实现民族完全独立。无产阶级在探索中国革命出路的同时,资产阶级也在探索中国革命的前途。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逐步意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于是决心重组。在1924年广州召开的一大上,孙中山不但对三民主义重新阐释,突出强调了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民族压迫,而且确立了联合俄国和共产党、扶助农工的政策,并确保民利归平民所共有。新三民主义同三大政策相结合,构成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在民主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从内容上来分析和理解,两者的内容是大体上相同的,都要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的压迫,进而实现民族的完全独立。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阶段的政纲,即最低纲领,基本相同。”[1]688正因如此,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在北伐系列战役中,国共两党并肩作战,取得了一系列佳绩。

(二)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不同之处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并且被国共两党认可。193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新民主主义纲领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战时期,并不认可这一纲领。除了因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之外,国共两党在宇宙观、根本目标等方面亦存在不同。正如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的:“在实现人民权力的程度上不同;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宇宙观不同;革命的彻底性不同。”在奋斗目标方面,新民主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奋斗目标,而新民主主义只是过渡性纲领,其最终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有无社会主义革命这一阶段的问题上,新民主主义认为中国革命理应由两部分构成,即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准备阶段,后者是前者的发展趋势。新三民主义则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界定为社会主义,因而新三民主义是没有社会主义革命这一阶段的。在宇宙观方面,新民主主义的宇宙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及其理论。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客观的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解决中国革命中的各种难题。新三民主义以“民生哲学”为指导,突出强调群众对生活的意愿和要求。民生史观站在精神动力层面来思考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从未考虑过社会前进原动力究竟是什么。因而中国共产党指出:“三民主义虽为共产主义好友,究非等于共产主义。”[2]

二、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经济纲领异同

(一)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经济纲领相同之处关于民生的内容,在一大宣言中指出:“其重要之原则不过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3]之后孙中山在对其的阐释中,参照俄国的革命经验,进而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批判地吸收和继承了新三民主义中的合理内核,进而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及,要将地主的土地直接分给少地甚是无地的农民耕作,并且还要将银行、工业和商业集中到国家手中。国共两党都主张“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都认识到土地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故而两党都把解决土地问题看作反封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注重把解决土地问题和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结合起来,故而新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就经济这一内容具有一致性。正如所说:“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切合于孙先生原则的”,故“在现阶段上,对于经济问题,我们完全同意孙先生的这些主张。”[4]国共两党这些关于土地政策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巩固革命基础,还有利于扩大革命力量,使农民积极参与到革命中,进而争取革命的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经济纲领不同之处尽管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在经济纲领方面有其相似之处,但亦有其不同之处。一方面,新三民主义的经济制度以资产阶级私有制为主体,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进而垄断资本。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则以国营经济作为经济领导成分,多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共存,比如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等。另一方面,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是在不触及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基础上实施的,是先将地主阶级的土地收为国有,再分给农民。这是带有改良主义色彩、和平的土地政策。而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则是用武装暴力的手段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并没收地主所有的土地,分给农民所有,进而提出了依靠贫农和雇农,联合中农并且限制富农的土地路线。这是新三民主义所不存在的彻底的土地革命纲要,这亦是新三民主义不可能具有的经济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文化纲领异同

(一)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文化纲领相同之处文化是推动革命不断蓬勃向上的思想利器。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容,在《新民主主义论》的文章中就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三民主义的文化是儒家的文化思想。孙中山曾说过:“我是与自孔子到现在的中国革命家完全志同道合的,假如有生之年,中国没有重大改变的话,就要再等六百余年,中国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5]1924年在广东师范高等学校讲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对儒家文化和思想作了全面而透彻的阐释。无论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是新三民主义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态度均是取其精华的部分,改造不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部分。孙中山曾讲过,好部分我们应当保留,不好的部分才会选择放弃。这此问题,也曾强调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民族文化,“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1]707

(二)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文化纲领不同之处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文化纲领也存在着不同之处。一方面新民主主义倡导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亦是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思想,新三民主义提倡的文化则是儒家的思想;另一方面,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主张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文化,是根植于中国土壤的文化,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更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民主的文化。正如所讲:“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1]708这表明新民主主义文化代表着广大群众的利益。而新三民主义的文化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平等,但根本上还是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这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总而言之,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尽管存在着众多不同之处,但仍有着密切的联系。新民主主义不但继承了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思想,而且在革命实践中因革命形势和党情、世情的变革提出了新的内容,进而从根本上克服了新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故新民主主义是在继承和超越新三民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依据历史经验和实践需要所创造出来的理论,并在实践中指导着中国革命赢得胜利。

[参考文献]

[1].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88-708.

[2]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下[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273.

[3]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9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120.

新民主主义例2

首先,须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基本前提条件:革命的性质是由革命的对象来确定,即要想确定某种革命的社会性质,只须弄清楚革命要反对的对象也就是要打击的对象是谁便可清楚。例如,封建地主阶级反抗奴隶主统治的斗争便是封建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地主阶级专制统治的武装斗争即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所以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尽管由农民阶级来领导,但由于其发生在特殊的历史时代环境之下承担了反对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的任务,因此便具有了一定民主革命的性质。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更是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了。从这一基本前提出发就不难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种具体形式和表现,正如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阐述的“因为现阶段(抗战时期)革命的基本任务主要地是反对外国的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还不是以资本主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性质是相同的,其实他们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新”字上,“新”就新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由于其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就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且不是普通的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确实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她的前途不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实现资产阶级而是要发展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对此同志同样有过精辟地分析: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绝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成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详见《新民主主义论》)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连接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阶段和形式。

上述皆在突出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或“民主主义革命”都意在强调革命的社会性质问题。至于“新三民主义”革命理论中的“新”又意在何指呢?

新民主主义例3

作为的思想理论中最杰出部分和重要内容之一,新民主主义理论充分掌握来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原则并灵活应用,基于对中国的基本国情和革命现实情况的科学分析和对近代以来我国民主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建立了一个完整而彻底的思想系统,其根本目的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作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第一次历史性融合中诞生的科学成果具有新颖性。作为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政治主张,新三民主义理论是孙中山基于共产党人建议,在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解释,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合作的政治基础。两大思想体系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文章将对两个理论做简单的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区别。

一、的新民主主义理论重要内容概要

(1)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人民大众是其参与者,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是革命的目标。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会成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但中国的资产阶级比较软弱,具有妥协性,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领导者的历史重任必定只能落到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纲领: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人民的压迫一定要,务必成立一个完全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经济方面,对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应予以没收分给广大农民,对于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也应予以没收后归属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要保护;文化方面,基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应该得到建立。

(3)近代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这种现状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就是他们。

(4)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这将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但工人和农民是根本的依靠和动力。

(5)立足农村,走向城市,依托武装取得政权,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革命道路。这条路,是在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灵活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有效融合开拓出的,与俄国十月革命有很大差异。

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重要内容概要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失败的历史说明,同盟会和组织涣散需要重组,其二是必须建立革命联盟。而孙中山先生本身就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在苏俄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是:民族主义: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普通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实行“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关注国计民生。这种重新解释,把适应于旧的国际国内环境的旧三民主义,改造成为适应新的国际国内环境的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这个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主张,属于中国。依照孙中山先生的说明,三民主义革命应该在资产阶级领导下,人民大众广泛参与,革命目的应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并节制私人资本的发展。

三、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

新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两个革命思想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些基本原则上肯定会存在相似性。这些,都主要体现为:

(1)关于民族问题,对外消灭外国对我国的侵略,让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成为两者的共同主张;对内追求所有中国国内民族相处平等;和苏俄联合、以苏俄为师,成为两者共同的外交政策。

(2)民主意识和政治主张,新民主主义:将中国统一,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新三民:强调国家政权属于广大民众,具有广泛的人民性、群众性。两者都主张所有人民都拥有民主自由权利,而非少数人专有,都重视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

(3)经济原则方面,两者都主张“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

(4)出发点和革命对象方面,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两者都是为了解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解救受双重压迫的劳苦人民,目的是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彻底消灭。

2、区别

尽管两者有着诸多的联系,但其区别也是相当明显的。

首先,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和人民大众广泛参与的民族民主革命,目标是在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节制私人资本统治的。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最终要使新民主主义社会得到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特殊性质的社会,它最终是要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三民主义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它的前途则只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其次,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不同:

孙中山的反对帝国主义思想显示了新民族主义明显比旧民族主义进步:进一步认清帝国主义本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封建军阀成为工具,明确提出了反帝目标;对外政策上,所有不平等条约应予以取缔,在中国的各种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特权应予以撤销;在反对帝国主义上,主张联合苏俄和所有受压迫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应该与武装斗争进行有效融合。虽然新民族主义思想体现了孙中山反帝思想符合时展的新要求,但是其没有科学认识帝国主义本质,反帝纲领和口号不明确,缺乏反帝所依托的社会力量。

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就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在二大时成为革命纲领和口号,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革命的武装斗争作为帝国主义统治的途径并坚持不懈;同时,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强调发动并依靠人民群众,这也是在反帝思想上与孙中山的显著差异。

第三,对待封建势力的态度不同

两者虽然主张反对封建主义,但是在对待各种封建势力的态度上确截然不同:在斗争中基本是依托一个军阀打击另一个军阀,而共产党主张消除封建军阀;共产党坚持彻底消灭地主阶级和封建生产关系,铲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根本没有做到;共产党发动和依托包含农民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反封建斗争,而在反封建斗争中缺乏广泛的群众参与,只进行军事斗争。

第四,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不同

孙中山思想中“耕者有其田”方案,缺陷严重:实施步骤上,采取和平、缓进,而实行不果断;地主土地,不是没收,而是低价买进,实行“耕者有其田”缺乏可行性;耕者有其田,土地国有,耕者使用;耕者有其田,不去教育革命对象,而是教育农民。的“耕者有其田”政策,就是要革地主的命,进行彻底的土地革命,没收其土地归耕者所有,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民主主义例4

二、国内的新情况是促使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客观内部因素

建国后前3年,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实践是成功的,其中在政治、经济方面尤为显著。但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例如随着完成,农村两极分化苗头的出现;在保护私营工商业合法经营和适当发展过程中,不法资本家“五毒”行为的出现等。这些因素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最终促使改变了原有的过渡思路转而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步伐。

(一)新解放区后“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促使下定决心尽早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新解放区的扩展到全国范围。作为中国民主革命主要内容的具有双重性质。通过实行,不仅要联合农民群众三座大山,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而且要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做好准备。但在全国完成、农民得到土地、生活得到改善、农村生产力明显恢复和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后农村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这一“两极分化”的苗头引起中央领导人尤其是的担忧。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使中国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后,小农经济的状态仍未被打破,农民获得土地后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主阶级后,农村供应城市的粮食数量缩减,农村供应与城市需求的矛盾骤然尖锐。同时,虽然每户农民都获得土地且数量相差无几,但是由于其劳动能力、技术水平及经营水平的差异,造成收入出现差距,农村出现少量的贫富分化现象。由此,一些地区出现农民自发组织的互助合作组,想借此缩小收入差距,缓解农村与城市粮食供需矛盾。这些现象最先在东北和华北老解放区表现出来。1949年12月,东北局书记高岗在座谈会上提出,可以借助并进一步提高农民自发组织的互助合作组,向社会主义过渡。1951年5月,山西省委建议,可以通过把老区互助组织提高一步的办法,以动摇和削弱农村的私有制。对此,刘少奇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这些想法和建议是“一种危险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思想”,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仍是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我们不能将其与社会主义阶段混为一谈,现阶段我们还处在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的阶段,因此不应限制富农的发展。在这一关系到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反对刘少奇的观点。他认为“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占领……如果不搞社会主义,那资本主义势必要泛滥起来。”因此他鼓励在农村推行互助合作社,试图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提高农村生产力,最终动摇农村的个体经济,动摇私有经济的基础。在革命时期,坚决反对农村工作中的绝对平均主义做法。但建国后,随着工作的全面展开,千百万农民因为分到土地而积极投身到农业生产中,农村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却开始担忧在农村中逐步出现的“两极分化”苗头会危及工农联盟,危及新生的国家政权。正是因为后个别领导对农村出现的少量两极分化苗头的过分担忧,造成以为核心的党领导人决定提前在农村进行所有制改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过早放弃。

新民主主义例5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在西方是注定要失败的,不仅在于他理想社会的空想性,还在于他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西方民主思想完全相悖。因为,在一个社会中把它的社会成员强行划分为专政阶级和被专政阶级,这个社会不会是和谐公正的社会;在一个民主的社会,每个人、每个团体、每个阶层、每个政党都可以提出管理社会的方案供社会选择,为什么要使用暴力革命呢?因此,由民族矛盾引起的市政性质的巴黎公社失败后,暴力学说的社会主义失去了市场,民主社会主义思想诞生了。这就是伯恩思坦和被列宁骂为“叛徒考茨基”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理论。“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理论就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发端。

民主社会主义就其思想起源于拉萨尔、伯恩思坦、考茨基,兴盛于二战以后。二战后,西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许多弊端已逐渐消除,社会逐渐走向民主、公正、公平,同时,以苏联为代表的集权社会主义以牺牲人权为代价的计划经济矛盾,以及官僚腐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民主社会等一系列问题以已昭然于世,这种现实,使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的社会主义逐渐失去科学性,在东方,人们试图保持社会主义的合理因素,克服集权社会主义体制的弊端,探索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4、新民主社会主义

新民主社会主义,是因为它区别于这之前到伯恩思坦的民主社会主义。新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代表一个阶级,而是代表一个社会,这个社会不仅仅是理论的理想,而且是切实可行的社会管理模式。

新民主社会主义是区别于集权社会主义又强调集体主义思想的与资本主义有一定差别的社会管理模式,是中国这种人口和资源矛盾的、集权社会主义矛盾尖锐后的、但又有浓厚集体主义传统的社会寻求新的社会管理模式的探索。

在“社会主义”前面加上“民主”二字的民主社会主义,它已区别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和集权社会主义了。

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既批评资本主义,也攻击共产主义,认为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是民主法制国家、自由国家,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通过争取选举胜利,在议会获得多数,利用议会和“现行国家体制”实行社会和经济的改革计划,就能实现社会主义,主张走“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政治上主张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把政党看作多元化政治竞争中的一支力量,反对任何形式的专政,实行代议制;经济上实行混合经济,国营、私人和合作企业同时发展,主张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目标上实现社会正义,把人作为一切关注的中心,保障劳动者的决策权,收入分配合理化,发展福利事业,最终建立民主、自由、平等和正义的新社会。

二战后,民主社会主义曾在苏联东欧盛行,随着苏联东欧解体,他们的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他们发展的道路而获得新生,从而使“旧”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研究不再有多大的意义。而中国今天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由于中国人口和资源的矛盾,使得在社会和平变革走向民主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的福利性质不能全抛下,而不能不对民主社会主义进行探索,这个民主社会主义是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十字路口前提下的民主社会主义,因此是新民主社会主义。

新民主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有几个不同的地方:(1 )、放弃了社会主义的空想成分,不相信人类社会是不需要管理(政府)的社会,认为社会主义是封建社会解体后的与资本主义不同的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式,而不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过渡社会形态;(2 )、人类社会是需要管理(政府)的社会,但这个社会不是一个阶级对一个阶级专政的社会;(3 )、既然人类社会是不是一个阶级对一个阶级专政的需要管理(政府)的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只能是民主社会;(4 )、但是,新民主社会主义继承了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思想,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实现社会公正的思想。

“新民主社会主义”是区别于过去的旧“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新民主社会主义新在:1 、与过去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基本点不同:新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为了改造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是中国这样的社会谋求社会变革的探索;2 、社会(国家)观不同:新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不能没有管理,新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而是突出集体主义思想的一种管理模式;3 、新民主社会主义在总结人类民主政治的先进思想的基础上把建立宪政民主制度(民主政治),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实现社会公正作为最终目标。4 、新民主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平变革的新探索。

新民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在于:新民主社会主义突出地强调了社会的集体主义思想,即每个社会成员有权利无条件地获取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新民主社会主义的内涵是什么?是民主政治+ 市场经济+ 社会保障制度。

三、新民主社会主义的必要性

1 、集权社会主义已完成了使命

中国的集权社会主义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初始积累的使命,再使用集权政治+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形式已经不能快速地发展中国。要快速地发展中国,使中国融入世界文明潮流中,中国无论是走传统意义上的公有制道路,还是私有制道路,民主政治作为选择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中国人口和资源不存在矛盾,人民“等量”地占有现有财富而民主化完全是可行的。即便如此,由于90年代以来权力市场化,现在再采用全体国民等量地均分国有资产,已不再是等量了。

社会主义作为集体主义思想同个人主义思想一样是人类政治思想的一个方面;社会主义用生产资料公有制进行社会生产同生产资料私有制一样是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但是,社会主义思想与个人主义思想相比较,有一个显著特点: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地表达了全社会成员公正地占有生活资料的愿望。这一特点,如果用均贫富来实施,会造成社会生产停滞而缺少生机,也不符合社会的二重性原则;(社会的二重性原则即社会一方面要保障群体的利益,一方面又要保障个体的利益。)如果用新民主社会主义,避免贫富悬殊过大的方法,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个人主义思想,在民主法治社会,如果不考虑人口和资源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个人主义行为不会造成一部分社会成员缺衣少食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那这个社会会以最大速度发展,因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都会被激活。这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民主政治+ 生产的资本主义制度。

民主政治+ 生产的资本主义制度道路在近代中国的民族救亡运动中被堵绝了。由于工业化初始积累的需要,我们走上了集权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工业化初始积累已经完成,我们能否走上民主政治+ 生产的资本主义制度呢?苏联东欧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但是我们不能,至少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不能。这是由中国人口和资源的矛盾和和平变革的条件决定的。当然,放弃社会和平变革,通过社会残忍的整合也可能走上这条路,然后寻求高速发展。问题是哪些人成为这种社会整合的牺牲品呢?农民?下岗工人?城市贫民?即使我们不是这个社会整合的牺牲品,我们能忍心以“君子之仁”看到同类白白牺牲吗?

为了和平变革中国,我们必无选择:走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2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国体上主权在民和政体上主权在领导的矛盾。自从满清灭亡,任何一部宪法都写上了“主权在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甚至要实现共产主义,消灭国家,没有政府,“天下为公”。但是,由于共产主义的浩渺和工业化初始积累的需要,我们走上了集权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我们的人民在感到国家主人的喜悦的同时,他们把一切包括自身都交给了领导安排,领导行使国家(社会)意志。群众是被领导和安排的群众。

由于人是二重性的人,当领导作为人在缺少监督的条件下支配群众时,他的权力部分地会异化,使国体上主权在民难以完全实现,领导在作为管理者的同时会成为统治者,一定条件下群众只是为他创造财富的劳动者。

社会需要管理,社会管理有两种方式,集权的方式和民主的方式。封建社会,国家是皇帝及其皇族的国家,由于国体上主权在君,当然政体上是主权在“父母官”。封建社会解体后,共和国已明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这种条件下能否进行集权管理呢?

人民是社会的主人,社会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是防止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冲突中毁灭自已,是为了发展物质生产力和人自身,是为了完成人的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无限追求人(类)自身的幸福。

集权政治只有在以下两个前提下才能等同于民主政治的管理效果:一是最高领导人是完全无私的人,他的存在纯粹是为了人民的存在;二是最高领导人是万能的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不受智力和体力的限制。因为,只有他无私,他才会每时每刻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谋划,只有他万能,他才不会决策错误,始终指引人民走正确的道路。因为全社会成员都在按照他的意志行事。但是人是二重性的人,没有一个人是纯粹为他人存在而无视自身的存在;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人,因为每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对于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限的。由于人的二重性,集权政治的弊端是明显的。集权政治必然将部分权力异化为人民利益的对立物。由于领导能力的有限性,领导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因此,在人民主权的国家,集权政治这种管理模式是不能保证完全实现人民主权和人民利益的。

民主政治则相反:一是它能限制领导的自然属性,即使领导想干坏事都不行,因为领导的决策、决策的实施都是在人民的监督下进行,领导想贪都不敢贪,“伸手必被捉”;二是民主政治能集全体社会成员之智慧,它克服了领导个人能力之不足。

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体上主权在民和政体上主权在领导的矛盾,克服中国政治制度之不足的唯一措施,就是实现政体上主权在民。

3 、民主政治是“纲”

新民主社会主义把民主政治看着是实现社会公正、社会良性发展、解决社会一切矛盾的唯一形式。

中国有许多问题:有经济发展问题、社会矛盾问题、台湾问题、新疆问题、西藏问题,还有诚信沦丧、反腐败等等等等问题,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民主政治问题。民主政治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问题。如果说“纲举目张”,那么,民主政治就是“纲”。

民主政治是“纲”,这是中国几千年集权管理的经验教训总结,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经验总结。世界上任何一个社会的管理模式,最终都要走向民主政治管理模式。十五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落后了,根本原因是集权政治阻碍了社会发展,欧洲文明为什么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就是因为它有民主的思想,民主的制度,在民主制度下创造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巨大的物质财富。奴隶劳动也能创造财富,但是它的发展是缓慢的。

在当今,给人民以民主是最大的“德”,“德在衙门最好修”。不能以人民长期的痛苦换取领导私利的满足。集权社会是少数人的天堂,民主社会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天堂。社会就象一个家庭,家庭需要温暖;家庭是温暖全家人,而不是温暖部分人。

四、新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观

1 、人的解放是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的统一

就人的解放来说,人的解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解放,一是社会解放。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却是自然的奴隶。人是自然的产物,但是并非自然界的一切都适合人的存在和发展,并非一切的自然物人都可以不通过劳动而直接满足人的需要。人要改造自然,从自然中寻找生活资料和其它物质资料,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人要同自然作斗争,解放生产力,获得自然解放。自然解放就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使自然环境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转贴于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却是社会的奴隶。人要在社会中才能生存,人却被种种伦理道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精神枷锁束缚。而且,人在它特定的阶段被异化为非人,不被同类当作人。人要探寻社会组合关系,构建最佳社会组织结构,探索人与社会关系的真理,获得社会解放。社会解放是构建、调整、完善各种社会关系,追求没有剥削、压迫、贫困、不平等的社会,追求公证、和谐的社会,使个体人能最大限度地自由、存在、发展。

因此,人要获得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自然解放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解放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新民主社会主义并不认为它的目的仅仅是解放生产力,实现人的自然解放,而且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实现人的社会解放。尽管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是互为统一的关系,但是,新民主社会主义仍然要高举着社会解放的旗帜,这个旗帜就是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自己的主人,他们是与社会中的其他成员一道为发展社会和发展自身管理社会。这个实现形式就是民主政治,它具体的操作手段就是宪政民主。

2 、国不同于政府

新民主社会主义认为国不同于政府。国是区别于其它人类团体的有领土边界的社会,国的基本内容是居民和土地;家是以婚姻或血缘关系等方式存在的共同生活体;政府是凌驾于该社会之上的管理机构——国(家)政权;社会成员只存在阶层,不存在阶级,阶级只存在于集权社会,阶级只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国与政府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使用的“国家”这个词是指国(有领土边界的社会),只是借用国家这个传统称谓而已。

政府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对整个国家(社会)进行组织管理的政权机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政府制定并直接实施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法律等政策。狭义的政府是指执行人民意志的中央和地方的各级行政机关。

①政府的产生

人是社会人,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存在和发展,但是人也是自然人,人天生地要维护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因此,国(社会)需要管理,对外抵御外侮,对内要调解矛盾、促进社会发展,这就需要一种来自于公众之中又凌驾于公众之上的权威,这种权威体现为权力、法律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权力需要通过一定形式——政府(立法、行政、司法)行使。

自然状态下的人类,他们共同劳动,自然分配,彼此依靠集体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存在,他们是平等的,是自然状态下的平等,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自然和谐,是无意识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随着个体人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剩余产品出现,同类之间的残杀增多了,自然的平静和和谐被打破,生产力不断遭到人类自身的破坏,人类迫切地需要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管理力量来管理社会,平息冲突,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

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管理力量来自个体人之间权利的互相转让,这种转让是有意识的,也是无意识的:既然你要加入到社会中来获取你的需要,你就应该按照社会的要求转让你的部分权利,维护社会的存在。

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管理力量需要一定的管理机构来实现,这种管理机构就是政府。政府为了解决社会内部冲突和抵御外侮就需要军队、警察、法律、监狱。政府的权力来自于公众权利的转让,政府的本质是代表社会利益管理社会事务,自觉维护和促进社会发展。这是政府存在的唯一合理依据。

恩格斯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P21-194 )如果我们把恩格斯这段话中的国家改为政府来表述政府的起源时还是比较科学的:“政府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政府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政府。”

②政府的职能

由于政府是国(社会)需要管理,对外抵御外侮,对内要调解矛盾、促进社会发展,需要一种来自于公众之中又凌驾于公众之上的权威,需要权力得到行使而产生的,因此,政府的职能只有两个:对内的管理职能和对外捍卫国家(社会)主权的职能。

新民主主义例6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在西方是注定要失败的,不仅在于他理想社会的空想性,还在于他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西方民主思想完全相悖。因为,在一个社会中把它的社会成员强行划分为专政阶级和被专政阶级,这个社会不会是和谐公正的社会;在一个民主的社会,每个人、每个团体、每个阶层、每个政党都可以提出管理社会的方案供社会选择,为什么要使用暴力革命呢?因此,由民族矛盾引起的市政性质的巴黎公社失败后,暴力学说的社会主义失去了市场,民主社会主义思想诞生了。这就是伯恩思坦和被列宁骂为“叛徒考茨基”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理论。“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理论就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发端。

    民主社会主义就其思想起源于拉萨尔、伯恩思坦、考茨基,兴盛于二战以后。二战后,西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许多弊端已逐渐消除,社会逐渐走向民主、公正、公平,同时,以苏联为代表的集权社会主义以牺牲人权为代价的计划经济矛盾,以及官僚腐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民主社会等一系列问题以已昭然于世,这种现实,使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的社会主义逐渐失去科学性,在东方,人们试图保持社会主义的合理因素,克服集权社会主义体制的弊端,探索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4、新民主社会主义

    新民主社会主义,是因为它区别于这之前到伯恩思坦的民主社会主义。新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代表一个阶级,而是代表一个社会,这个社会不仅仅是理论的理想,而且是切实可行的社会管理模式。

    新民主社会主义是区别于集权社会主义又强调集体主义思想的与资本主义有一定差别的社会管理模式,是中国这种人口和资源矛盾的、集权社会主义矛盾尖锐后的、但又有浓厚集体主义传统的社会寻求新的社会管理模式的探索。

    在“社会主义”前面加上“民主”二字的民主社会主义,它已区别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和集权社会主义了。

    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既批评资本主义,也攻击共产主义,认为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是民主法制国家、自由国家,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通过争取选举胜利,在议会获得多数,利用议会和“现行国家体制”实行社会和经济的改革计划,就能实现社会主义,主张走“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政治上主张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把政党看作多元化政治竞争中的一支力量,反对任何形式的专政,实行代议制;经济上实行混合经济,国营、私人和合作企业同时发展,主张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目标上实现社会正义,把人作为一切关注的中心,保障劳动者的决策权,收入分配合理化,发展福利事业,最终建立民主、自由、平等和正义的新社会。

    二战后,民主社会主义曾在苏联东欧盛行,随着苏联东欧解体,他们的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他们发展的道路而获得新生,从而使“旧”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研究不再有多大的意义。而中国今天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由于中国人口和资源的矛盾,使得在社会和平变革走向民主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的福利性质不能全抛下,而不能不对民主社会主义进行探索,这个民主社会主义是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十字路口前提下的民主社会主义,因此是新民主社会主义。

    新民主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有几个不同的地方:(1 )、放弃了社会主义的空想成分,不相信人类社会是不需要管理(政府)的社会,认为社会主义是封建社会解体后的与资本主义不同的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式,而不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过渡社会形态;(2 )、人类社会是需要管理(政府)的社会,但这个社会不是一个阶级对一个阶级专政的社会;(3 )、既然人类社会是不是一个阶级对一个阶级专政的需要管理(政府)的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只能是民主社会;(4 )、但是,新民主社会主义继承了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思想,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实现社会公正的思想。

    “新民主社会主义”是区别于过去的旧“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新民主社会主义新在:1 、与过去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基本点不同:新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为了改造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是中国这样的社会谋求社会变革的探索;2 、社会(国家)观不同:新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不能没有管理,新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而是突出集体主义思想的一种管理模式;3 、新民主社会主义在总结人类民主政治的先进思想的基础上把建立宪政民主制度(民主政治),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实现社会公正作为最终目标。4 、新民主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平变革的新探索。

    新民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在于:新民主社会主义突出地强调了社会的集体主义思想,即每个社会成员有权利无条件地获取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新民主社会主义的内涵是什么?是民主政治+ 市场经济+ 社会保障制度。

    三、新民主社会主义的必要性

    1 、集权社会主义已完成了使命

    中国的集权社会主义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初始积累的使命,再使用集权政治+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形式已经不能快速地发展中国。要快速地发展中国,使中国融入世界文明潮流中,中国无论是走传统意义上的公有制道路,还是私有制道路,民主政治作为选择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中国人口和资源不存在矛盾,人民“等量”地占有现有财富而民主化完全是可行的。即便如此,由于90年代以来权力市场化,现在再采用全体国民等量地均分国有资产,已不再是等量了。

    社会主义作为集体主义思想同个人主义思想一样是人类政治思想的一个方面;社会主义用生产资料公有制进行社会生产同生产资料私有制一样是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但是,社会主义思想与个人主义思想相比较,有一个显著特点: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地表达了全社会成员公正地占有生活资料的愿望。这一特点,如果用均贫富来实施,会造成社会生产停滞而缺少生机,也不符合社会的二重性原则;(社会的二重性原则即社会一方面要保障群体的利益,一方面又要保障个体的利益。)如果用新民主社会主义,避免贫富悬殊过大的方法,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个人主义思想,在民主法治社会,如果不考虑人口和资源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个人主义行为不会造成一部分社会成员缺衣少食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那这个社会会以最大速度发展,因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都会被激活。这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民主政治+ 生产的资本主义制度。

    民主政治+ 生产的资本主义制度道路在近代中国的民族救亡运动中被堵绝了。由于工业化初始积累的需要,我们走上了集权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工业化初始积累已经完成,我们能否走上民主政治+ 生产的资本主义制度呢?苏联东欧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但是我们不能,至少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不能。这是由中国人口和资源的矛盾和和平变革的条件决定的。当然,放弃社会和平变革,通过社会残忍的整合也可能走上这条路,然后寻求高速发展。问题是哪些人成为这种社会整合的牺牲品呢?农民?下岗工人?城市贫民?即使我们不是这个社会整合的牺牲品,我们能忍心以“君子之仁”看到同类白白牺牲吗?

    为了和平变革中国,我们必无选择:走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2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国体上主权在民和政体上主权在领导的矛盾。自从满清灭亡,任何一部宪法都写上了“主权在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甚至要实现共产主义,消灭国家,没有政府,“天下为公”。但是,由于共产主义的浩渺和工业化初始积累的需要,我们走上了集权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我们的人民在感到国家主人的喜悦的同时,他们把一切包括自身都交给了领导安排,领导行使国家(社会)意志。群众是被领导和安排的群众。

    由于人是二重性的人,当领导作为人在缺少监督的条件下支配群众时,他的权力部分地会异化,使国体上主权在民难以完全实现,领导在作为管理者的同时会成为统治者,一定条件下群众只是为他创造财富的劳动者。

    社会需要管理,社会管理有两种方式,集权的方式和民主的方式。封建社会,国家是皇帝及其皇族的国家,由于国体上主权在君,当然政体上是主权在“父母官”。封建社会解体后,共和国已明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这种条件下能否进行集权管理呢?

    人民是社会的主人,社会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是防止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冲突中毁灭自已,是为了发展物质生产力和人自身,是为了完成人的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无限追求人(类)自身的幸福。

    集权政治只有在以下两个前提下才能等同于民主政治的管理效果:一是最高领导人是完全无私的人,他的存在纯粹是为了人民的存在;二是最高领导人是万能的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不受智力和体力的限制。因为,只有他无私,他才会每时每刻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谋划,只有他万能,他才不会决策错误,始终指引人民走正确的道路。因为全社会成员都在按照他的意志行事。但是人是二重性的人,没有一个人是纯粹为他人存在而无视自身的存在;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人,因为每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对于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限的。由于人的二重性,集权政治的弊端是明显的。集权政治必然将部分权力异化为人民利益的对立物。由于领导能力的有限性,领导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因此,在人民主权的国家,集权政治这种管理模式是不能保证完全实现人民主权和人民利益的。

    民主政治则相反:一是它能限制领导的自然属性,即使领导想干坏事都不行,因为领导的决策、决策的实施都是在人民的监督下进行,领导想贪都不敢贪,“伸手必被捉”;二是民主政治能集全体社会成员之智慧,它克服了领导个人能力之不足。

    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体上主权在民和政体上主权在领导的矛盾,克服中国政治制度之不足的唯一措施,就是实现政体上主权在民。

    3 、民主政治是“纲”

    新民主社会主义把民主政治看着是实现社会公正、社会良性发展、解决社会一切矛盾的唯一形式。

    中国有许多问题:有经济发展问题、社会矛盾问题、台湾问题、新疆问题、西藏问题,还有诚信沦丧、反腐败等等等等问题,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民主政治问题。民主政治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问题。如果说“纲举目张”,那么,民主政治就是“纲”。

    民主政治是“纲”,这是中国几千年集权管理的经验教训总结,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经验总结。世界上任何一个社会的管理模式,最终都要走向民主政治管理模式。十五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落后了,根本原因是集权政治阻碍了社会发展,欧洲文明为什么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就是因为它有民主的思想,民主的制度,在民主制度下创造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巨大的物质财富。奴隶劳动也能创造财富,但是它的发展是缓慢的。

    在当今,给人民以民主是最大的“德”,“德在衙门最好修”。不能以人民长期的痛苦换取领导私利的满足。集权社会是少数人的天堂,民主社会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天堂。社会就象一个家庭,家庭需要温暖;家庭是温暖全家人,而不是温暖部分人。

    四、新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观

    1 、人的解放是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的统一

    就人的解放来说,人的解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解放,一是社会解放。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却是自然的奴隶。人是自然的产物,但是并非自然界的一切都适合人的存在和发展,并非一切的自然物人都可以不通过劳动而直接满足人的需要。人要改造自然,从自然中寻找生活资料和其它物质资料,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人要同自然作斗争,解放生产力,获得自然解放。自然解放就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使自然环境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却是社会的奴隶。人要在社会中才能生存,人却被种种伦理道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精神枷锁束缚。而且,人在它特定的阶段被异化为非人,不被同类当作人。人要探寻社会组合关系,构建最佳社会组织结构,探索人与社会关系的真理,获得社会解放。社会解放是构建、调整、完善各种社会关系,追求没有剥削、压迫、贫困、不平等的社会,追求公证、和谐的社会,使个体人能最大限度地自由、存在、发展。

    因此,人要获得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自然解放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解放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新民主社会主义并不认为它的目的仅仅是解放生产力,实现人的自然解放,而且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实现人的社会解放。尽管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是互为统一的关系,但是,新民主社会主义仍然要高举着社会解放的旗帜,这个旗帜就是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自己的主人,他们是与社会中的其他成员一道为发展社会和发展自身管理社会。这个实现形式就是民主政治,它具体的操作手段就是宪政民主。

    2 、国不同于政府

    新民主社会主义认为国不同于政府。国是区别于其它人类团体的有领土边界的社会,国的基本内容是居民和土地;家是以婚姻或血缘关系等方式存在的共同生活体;政府是凌驾于该社会之上的管理机构――国(家)政权;社会成员只存在阶层,不存在阶级,阶级只存在于集权社会,阶级只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国与政府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使用的“国家”这个词是指国(有领土边界的社会),只是借用国家这个传统称谓而已。

    政府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对整个国家(社会)进行组织管理的政权机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政府制定并直接实施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法律等政策。狭义的政府是指执行人民意志的中央和地方的各级行政机关。

    ①政府的产生

    人是社会人,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存在和发展,但是人也是自然人,人天生地要维护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因此,国(社会)需要管理,对外抵御外侮,对内要调解矛盾、促进社会发展,这就需要一种来自于公众之中又凌驾于公众之上的权威,这种权威体现为权力、法律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权力需要通过一定形式――政府(立法、行政、司法)行使。

    自然状态下的人类,他们共同劳动,自然分配,彼此依靠集体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存在,他们是平等的,是自然状态下的平等,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自然和谐,是无意识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随着个体人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剩余产品出现,同类之间的残杀增多了,自然的平静和和谐被打破,生产力不断遭到人类自身的破坏,人类迫切地需要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管理力量来管理社会,平息冲突,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

新民主主义例7

抗战时期,由于对革命书刊的查禁、封锁,致使国统区人民听不到共产党的声音,看不到共产党的抗战政策,特别是不能接触到思想,为此,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党委决定将有关著作单行本采取改换封面书名的伪装办法,由晋察冀日报社印刷厂出版,在国统区悄悄发行。

自1944年至1945年,先后出版的著《新民主主义论》伪装本有:《新民主主义论》以《文史通义》作为封面,伪托“甲申年重梓,古愚署,上海广益书局印”;《新民主主义论》以《大乘起信论》为封面,封面的下方伪托“北京佛教总会印”;《新民主主义论》还曾用《水浒传》为伪装封面书名。

新民主主义例8

通过学习,第一个认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革命引向胜利,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一开始想走苏联那样的中心城市暴动的道路,按照共产国际的理论来指导工作。实践证明这条道路走不通,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对国情的认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第二个认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顺应世界大势。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却没有睁开眼睛看世界,夜郎自大,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变成落伍者,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这段历史悲剧,我们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新民主主义例9

相比于革命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则有较大的独创性。该书认为,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之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最富有创造性的两大理论,新经济政策的提前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过早放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最值得惋惜的两件大事。我对这一观点深表赞同。美中不足的是,在上述那些本不相容的理论关系问题上,他同国内多数学界同行一样,依然采取了一种折中主义的态度。

其二,该书还提出了诸多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的理论问题。例如,我党的“革命发展不平衡理论”,即来自于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理论。据此列宁提出了一国和几国首先胜利论。就中国来说,党的六大对这个特点已有粗浅的认识,并由此得出了革命有可能在一省和数省首先胜利的结论。可以说,这个结论是由“城市中心”论向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转变的一个过渡性理论。因而,我们也不可以将这一提法一概斥之为“左”倾理论而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在1929年4月,就是根据六大的这一思想提出了争取江西一省首先胜利的战略方针。1930年,他又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个方针的正确性。与中共中央不同的是,他把实现这一方针放在以农村斗争为主的基点之上。但在农村斗争服务于城市斗争,并由此最终促成全国以中心城市武装暴动为主要标志的革命高潮的认识方面,与中共中央并无不同。这说明,在当时还未能突破“城市中心”论的最后樊篱。这是因为他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认识,虽比中共中央大进了一步,但与他后来对这一问题的论述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其三,该书在最后一章中,首先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说创立的新民主主义学说,仅就这一“两结合”原则的提出来说,就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贡献。这是马克思、恩格斯之后,马克思主义得以向前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道路。离开了这条原则和道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新民主主义学说,以及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无以立足。因而,这也是统领该著的一个基本原则。今天,我们在坚持这一原则的时候,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哪些理论属于基本原理,哪些理论只属于个别结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新民主主义例10

新民主主义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除了节制有害于国计民生的官僚垄断资本之外,允许和保护一切有益于国计民生的民族资本的发展。中国的民主革命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消灭的对象,只是封建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只是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不是消灭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反复申明:“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明确提出私人资本主义是人民共和国的五种经济成分之一,并且把“保护民族工商业”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以法律的形式把“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规定下来。(参见《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10月颁布。)在回答党内外人士对“资本主义”的疑虑时指出:“有些人不了解共产党人为什么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我们的回答是这样简单: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

还着重论述了吸引外国资金与技术对中国工业化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中国必须工业化。在中国,这只有通过自由企业和外资援助才能做到”([美]埃谢里克编著:《在中国失掉的机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260页。)。“苏维埃政府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中国过去未能利用外国资本使中国人真正得到好处。只有在中国取得真正的独立和民主之后,才有可能把大量外资用于大规模地发展生产事业。也只有自由的中国,由于生产性经济的广泛发展,才能够偿还这种外国投资的本金和利息。”(《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9页。)但是,“我们并不愚蠢地只想吸取西方的机械技术,我们也不会对垄断、官僚化的资本主义感兴趣。它窒息国家的经济发展,只使当官的发财。我们关心的是在建设和生产性的方针指导下,使国家得到最快的发展。首先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美]埃谢里克编著:《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第260页。)。因此,只有在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的经济才得以迅速发展,并最终为走向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第二、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

为了尽快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号召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应当学习使中国工业化的技术知识,并倡导注重经济工作。他指出:我们共产党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的是没有新式的工业。老百姓拥护共产党,是因为我们代表了民族和人民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不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强调:经济工作,尤其是工业……是决定一切的,是决定军事、政治、文化、思想、道德、宗教这一切东西的,是决定社会变化的。如果我们共产党员不关心工业,不关心经济,也不懂别的什么有益工作,对这些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只会做一种抽象的“革命工作”,这种革命家是毫无价值的,我们应该反对这种空头革命家,学习使中国工业化的各种技术知识。(:《为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和职工代表会议的代表举行招待会上的讲话》,1944年5月22日。)

第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渐进性、长期性。

1939年9月,在会见斯诺时说:我们永远是社会革命论者,不是改良主义者。中国革命有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文章的上篇如果做不好,下篇是没有法子着手做的”。1939年12月,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分析了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是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有机构成部分,从而使中国社会革命转化思想更加完备。1945年4月,《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再一次强调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渐进性、长期性。

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解决了在中国这样政治、经济落后的国家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