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业绩不好整改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6:35

业绩不好整改报告

业绩不好整改报告例1

1.过分求长求全。部分审计人员认为绩效审计项目已经跳出了财务收支的局限,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到业务开展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都可以评价,涉及的内容众多,报告也要面面俱到;部分审计人员认为绩效审计就是评价指标的事,往往拼凑计算一堆“率”,却又不成体系且没有参照评价标准,让报告阅读者不明白计算出的这些指标到底意味着什么;还有部分审计人员担心报告写短了没有分量,怕领导不重视,一份沉甸甸的报告才能展示自己的审计成果。上面所列举的这些背景下写出来的报告往往主次不分,难以抓住要害突出重点,无法深入揭示问题和剖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报告的阅读者常常是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审计发现的问题,被众多的“率”还有百分号弄得晕头转向,读完全篇仍无法领会作者意图。

2.套用模板引用总结。部分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时习惯性地套用报告模板,这就导致了诸多绩效审计报告结构相同,内容相近,问题类似,缺乏针对性。一些审计人员甚至会大段摘录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工作总结及汇报材料,缺乏审计的真实性判断,绩效审计报告也很容易拔高被审计对象,提出过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评价,有的近乎于歌功颂德的标榜文章,严重违背审计的真实性影响审计的权威性。

3.审计建议缺乏可操作性。审计署的8号令及《江苏省审计单位绩效审计通用操作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对审计建议都有相同的表述:“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根据需要提出的改进建议。”审计建议是有则提无则免,而现在似乎不提审计建议就显示不出审计人员的水平,但提出的建议经常是有的站的高度太高,超出被审计单位的能力范围,被审计单位感到无能为力;有的建议缺乏针对性,似乎既是哪里都能用又是哪里都没用,属于建议中的“万金油”;有的建议脱离实际,被审计单位无从采纳,还会不小心被私下里议论为天方夜谭。如此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难以起到效果。

(二)对于撰写绩效审计报告的建议

1.健全完善报告质量控制制度。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对绩效审计报告质量提出明确要求:报告内容要准确,能根据审计发现的情况合乎逻辑地得出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所有支持报告主体内容的各种材料要完整充分;报告结构逻辑性要强,读者容易把握报告的主要内容。

2.增添报告的可读性和生动性。审计人员应试图从报告的题目、图片、表格等方面增加报告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吸引读者的兴趣,尽量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及专门数据,引用直观的数据、表格、图表等营造良好的视觉冲击。报告内容应尽量量化,避免出现非常模糊的审计表述。有时可以运用附录,将细节性的参考数据放入附录中供人查阅,一方面保证了审计报告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审计报告主体内容的可读性。

3.健全绩效审计报告的工作程序。如明确审计报告撰写者、复核者的责任,在审计报告出具前,应由未参与该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单位领导独立阅读,以检查报告是否存在难以理解的内容等等,或者在保证保密性前提之下,扩大阅读面,让更多的审计人员参与到报告的内容及文字方面的修改和完善工作中,群策群力,降低审计风险,打造精品绩效审计报告。

二、公布绩效审计结果,扩大审计影响力

审计报告的公开化对绩效审计项目来说尤其重要,特别是大型绩效审计项目,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报告篇幅很长,有些是涉及体制机制性问题,有些是需要部门协调解决的事项,政府领导并不一定有时间关注到报告的方方面面,既使领导批示了,也并不能代表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因此,除了按正常的审计程序报送绩效审计报告外,绩效审计成果的应用应有更高的管理要求。

(一)加大绩效报告公开力度

为扩大审计的影响,能公告的报告应尽量公告或节选公告,难以公告的,应争取向人大或地方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作专题汇报。

(二)做好绩效报告的解读工作

审计人员可以细分报告内容,将其改写成简报、审计要情、专题系列汇报等,语言应通俗易懂,尽量少用专业词汇。

(三)汇编绩效审计优秀案例,互相借鉴绩效审计方法

如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在2009年开展“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止绩效审计调查,项目结束后,先后多次以专题形式在各级媒介上宣传了本次绩效项目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全国审计单位都能够有所借鉴。基础建设的影响力虽然不及审计署那么广,但是也可以在其影响力范围内作一定的经验推广,如在全局范围内,就可以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让不同审计项目的审计人员进行换位思考和共同学习。

三、做好审计回访,保护审计成果

(一)制定有关绩效报告审计整改工作情况的实施细则

针对目前绩效审计整改工作情况报告职责不够明确的问题,政府要明确由审计单位或由审计单位等部门组成的审计整改机构履行绩效审计整改报告职责。同时要明确审计整改机构的职责范围,除了报告职责外,要履行监督、评判的职责,既要跟踪、汇总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进展情况,也要评估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成效。

(二)加强绩效审计整改的后续跟踪工作

业绩不好整改报告例2

一、思想、学习方面的情况: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履行人事管理职能的关键部门,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始终抱着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工作上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处处以大局为重,工作能吃苦耐劳,经常加班加点,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处事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能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能关心同事,处处以身作则,部门全体人员团结一致,保持了良好的工作风貌。 人力资源工作的政策性、原则性强,一年来,我一直坚持边工作,边学习,学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学习了有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五项机制创新等方面的文件精神,学习了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的有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通过学习和工作的实践,一年时间人力资源的工作,我感觉到收获很大,自己得到了锻炼,业务能力和执行政策的水平也有了提高。

二、XX年完成的主要工作情况:

(一)积极推进绩效管理工作: 绩效管理对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导向的作用,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公司目标任务的完成,我深感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推进绩效管理过程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绩效数据反复测算分析和研究讨论,完成了绩效管理实施细则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在绩效基数核定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打破了以往一些传统做法。 按照考核程序,认真组织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每月组织对公司各部门绩效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并根据考核结果核发绩效工资;组织开展了公司员工的年度考核和结果评定工作,依据员工年度考评结果,对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的员工晋升岗位工资。

(二)、整合员工队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面: 根据业务发展、营销渠道建设、市场竞争的等需要,不断整合和调整员工岗位,全年共对185名员工进行了岗位调整,选拔7名员工任恢复支局的支局长。 在实业划归主业的改革中,认真细致地做好划归人员的岗位设置工作,组织进行竞争上岗、考核上岗工作,对73个划归人员进行了岗位调整,保证了改革中员工队伍的稳定。

(三)、规范劳动用工方面: 认真开展劳务用工的清理工作: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劳务用工情况比较复杂,劳务工的清理,关系到劳务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员工队伍的稳定,在实施劳务工的清理中,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具体工作,妥善解决了清理规范劳动用工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了工作的平稳和衔接,XX年已共计清退劳动用工127人,对现有使用的劳务工,也还将进一步的清理规范,后勤工作将实行社会化管理。 做好多经员工的劳动关系规范的工作,制定了的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宣传上级公司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慎重地处理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事情。 严肃工作纪律和各项规定,对问题突出的员工,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发出书面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并严格考核。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和定员编制工作,组织做好了国有员工劳动合同的重新签定工作,按照省公司定员编制指导标准,进行了大量的定员编制测算工作。

(四)、开展教育培训方面: 组织开展第三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岗位技能认证工作,全年组织完成了八个专业的技能鉴定培训和鉴定考试工作,生产岗位持证上岗率达到74%,超过了上级公司70%的指标要求。组织开展了大客户经理、社区经理、综合维护的岗位的技能认证工作;抓好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全年组织开展各类培训58期,全员培训率达到89%。 注重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挑选了一批技术业务过硬、思想素质高、热心教育培训工作的骨干员工组成公司兼职教师队伍。

(五)、离退休管理方面: 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退休人员片组长座谈会,通报公司的发展情况,宣传有关离退休人员的政策,了解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及思想情况,解答退休人员提出的实际问题,维护退休人员队伍的稳定。 坚持为离退休员工做好服务工作,关心离退休员工的生活,在春节、中秋等节日,组织开展对离退休员工的节日慰问工作;对重病、住院离退休员工,及时进行探望。 另外,还做好了退休人员的手续办理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有待在工作中摸索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还需在今后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四、XX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工作的要求会更高,我会加倍地努力工作,我有信心,把人力资源工作做得更好,以下是我XX年的工作思路:

·如何写述职报告 ·个人述职报告范文 ·新员工述职报告 ·教务主任述职报告

·评职称述职报告 ·新教师述职报告范文 ·村干部述职报告 ·销售述职报告

·财务述职报告 ·教育局长述职报告 ·班主任述职报告 ·高级教师述职报告

(一)、加强人力资源自身的建设。

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工作上必须严谨细致,要经常深入到基层、班组,多了解、多、多沟通情况,要努力学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强化一切为市场、为基层、为员工服务的理念。

(二)、要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 绩效管理工作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XX年的绩效管理方面思路是:要加强绩效的全过程管理,要优化绩效管理的程序,充分利用绩效管理的IT应用平台,加强绩效的沟通与反馈。在制定XX年的绩效管理实施细则中,要突出业务收入、服务质量指标的考核,防止业务流失,提升电信服务满意度;绩效工资的分配要进一步体现向贡献大的岗位和技术业务骨干员工岗位倾斜。

(三)、要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核心员工队伍,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加强岗位管理工作,继续贯彻竞争上岗的机制,合理地调整员工岗位,不断地优化调整人力资源配置。

(四)、要加强用工管理。

要制定合理的定员编制实施方案,为加强劳动用工提供依据。要加强劳务用工管理,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劳务用工。要切实提高劳务用工的质量,通过加强培训和考核,提高劳务工的技能水平。要重新制定劳务工管理办法,规范劳务工的管理。

(五)、要强化员工培训工作。

要通过培训需求的调研,有针对性的制订培训计划和实施培训。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要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估,努力提高培训的效果。 要继续抓好员工的岗位技能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员工的职业化水平。

业绩不好整改报告例3

根据《方案》要求,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业务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财政局深改领导小组,制定结合实际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各项改革任务到股室到人头,层层落实责任,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精心研究谋划,认真组织实施,抓好督促检查,确保以下三方面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一)中央及国家机关部委部署改革试点。

1.全面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试点。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州财政局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高度重视财务报告编报工作、精心组织、按时保质完成部门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现县财政局2020年上半年及时组织财务报告编报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研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等相关文件,深入了解政府财务报告的意义、内容、范围、并对系统后台进行全面维护,做好财报前期准备工作。

2.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试点。一是认真研究《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精神。二是试编制本地涉农资金项目中期规划及项目计划,搭建涉农资金整合平台,引领涉农资金统筹使用、集中投入。建议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工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脱贫攻坚项目库建立农业农村项目库,便于实现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统一规划布局和管理。三是根据涉农资金管理的权限和程序,全面清理,修改和完善有关制度,坚决做好每一项涉农资金对应一个资金管理办法,确保既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又保障资金安全运行,更好与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做好衔接。

(二)州级部署改革试点。

3.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试点。积极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扩围升级,推进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绩效管理,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计划对全县所有预算单位396个预算项目开展项目绩效目标评价,涉及财政性资金8,405万元,确保各项目有序加快推进,资金百分之百按照工程进度拨付,社会满意度符合预期,圆满完成上半年年度建设任务。

二、取得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全面试编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试点。积极贯彻落实《预算法》,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对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财政风险、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试点。能有效发挥财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和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

三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试点。有利于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权责发生制试编工作搜集基础数据有难度。部分单位数据不全面,部门决算是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础数据之一,部门单位对这项工作认识程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有的诗句报送不及时,有的按照权责发生制转换数据和部门内部、部门之间数据报送不全面等;目前情况下,没有县级政府的统一安排,试编工作成为财政部门的事情,相关单位对该项工作不甚了解,数据提供不及时,不积极,编制人员对相关数据信息收集较为困难。

二是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试点。由省厅明确规定,财政统一整合后,部门行业内不再进行交账和考核,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单位和部门存在交账和考核事项,对涉农资金整合有一定影响。

业绩不好整改报告例4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10)08-0122-07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预算会计的运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开展,绩效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正在或已经被引入到政府管理当中,成为各国改善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

实践证明,要有效推进政府绩效评价的实施与执行,除了需要有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外,还必须要有能测量和记录用于反映政府投入和产出的及时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系统。显然,传统的把提供遵循预算合规性信息作为主要功能的政府财务报告系统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于是一些西方国家开始以绩效评价为导向对政府财务报告系统进行改革,但对于如何改革则存在优化论和扩展论两种不同的观点:优化论认为应在保持政府财务报告本质属性的前提下优化其内容,提供可以提升绩效但不包含专门绩效报告的政府财务报告系统,其典型代表是英国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都致力于政府整体层面的财务报告建设,将与政府绩效相关的财务信息作为广泛的政府财务信息的一部分,并鼓励在基本报表之外的其他部分报告非财务信息,以帮助使用者评价政府部门的运营绩效。扩展论则认为应扩展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的边界,提供包含专门绩效报告的政府财务报告系统,如芬兰要求编制一个专门的绩效目标和完成情况的责任报告,瑞典则将绩效报告列为政府所属机构年度报告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同样在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和政府财务长官协会(GFOA)也为政府财务报告是否应该包括绩效报告展开一场特别冲突:GASB的明显意图是逐步扩展政府财务报告的边界并使其包含SEA信息,他们认为,如果在财务报告中省略SEA信息,将会使其没有足够的依据来判断政府的绩效;GFOA的主张是,SEA信息应当在政府的预算程序中使用,这样可以优化政府对内财务报告的内容,但不应该要求政府在它们的对外财务报告中报告SEA信息。

从西方国家以绩效评价为导向改进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来看,目前的争论从表面上看,好像在于政府财务报告系统是应在保持其本质属性的前提下优化其内容,还是应该进行边界的扩展以提供专门的绩效报告,但其实质则是新环境下政府财务报告系统功能的定位问题,是政府绩效评价信息披露系统中政府财务报告系统这个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分工协作问题。为此,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对这个问题进行新的审视,并明确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系统优化与扩展的基本思路。

二、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的两难抉择

(一)政府绩效评价的特点与信息披露要求

1 政府绩效评价的内涵

概括地说,政府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政府行为主体的工作及其成果做出的评价,它是提高政府绩效的有效机制。具体地说,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政府绩效评价作为改革与完善公共部门内部管理的措施,体现了放松规制和市场化的改革取向,是一种以结果为本的控制。1993年美国出台的政府文件《国家绩效评价》把政府绩效评价界定为政府官员对结果负责,而不仅仅是对过程负责,其目的在于把公务员从繁文缛节和过度规制中解脱出来,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政府绩效评价是一种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管理机制。新公共管理强调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这就促成了政府绩效评价以顾客即公众满意为标准,体现了服务和顾客至上的市场化管理理念。

2 政府绩效评价主体及信息需求的多元化

随着政府绩效评价实践的深入,其评价主体及其信息需求已经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特征。即由单纯的政府机关内部的评价发展到由社会机构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有公民和服务对象的广泛参与,并且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存在差异:

第一类是外部评价主体(外部信息使用者),主要指普通公民,他们作为国家资源的最终所有者主要关心国家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

第二类是内部评价主体(内部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上级政府及本级政府的行政首长,他们作为管理者主要关心特定项目或基金的资金实际使用符合预算和法律的情况。

第三类是准内部评价主体(准内部信息使用者),主要指立法机关。立法机关代表公民监督政府,需要了解政府行为的效率与效果以及与法律的符合程度等。

3 政府绩效评价中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方式

一般认为,应该从财务与非财务两个方面来评价一个部门的绩效。因此,为评价政府部门的绩效,至少需要以下几方面的信息:(1)政府部门守法和管理的信息。提供这方面信息以便评价政府是否按照法定预算、法律法规或合约(如拨款、财务限制条款)取得和使用资源,以及评价政府对资源的保护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情况。(2)政府财政状况的信息。包括收入来源和类型的信息、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的信息、收人补偿日常业务成本足够程度的信息、预计现金流动的时间和金额以及预计未来现金和借款的需求信息、政府偿债能力的信息和政府整体财政状况的信息。(3)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努力程度、成本和业绩信息。

政府绩效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为政府预算和政府财务报告,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定期或不定期公开的经济文件。而关于政府财务报告这种披露方式,国际会计师联合公共部门委员会在公布的研究报告第1号《中央政府财务报告》中明确指出:“政府财务报告是指满足外部使用者共同的信息需求而编制的通用财务报告,这些外部使用者依靠这些报告,将它们作为财务信息的重要来源,因为他们获取另外信息的权力、能力和途径是有限的”。这就是说,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绩效信息披露的重要方式之一,并成为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公共部门绩效及做出相应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优化还是扩展:绩效评价导向下政府财务报告系统面临的两难抉择

政府绩效评价所需要的绩效信息是不同类型的,而不同类型的绩效信息披露需要多种复杂且灵活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政府财务报告系统、财政预算系统、社会经济统计系统、政府专项报告系统等)共同发挥作用,这些不同的信息系统就构成一个完整的绩效信息披露系统。那么作为其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财务报告系统在这个绩效信息披露系统中如何定位,是在保持其本质属性的前提下优化其功能,还是进行功能的扩展以满足政府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将面临两难抉择。

1 政府财务报告的信息目标:满足大众所需还是关注特定群体

从以上分析可知,政府绩效评价的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有的强调符合预算

与法律的要求,有的强调政策的公平性,有的强调服务的效率与质量等。这种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任何一种通用信息源将难以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通用目的的财务报告也不例外。因此,政府财务报告系统在不改变通用目的模式的前提下,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关注特定信息使用者群体,为其提供优质信息,还是扩展现有财务报告的内容,增加其信息含量,以满足尽可能多的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 政府财务报告核算基础:是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代替收付实现制以优化其核算基础,还是平行设置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以扩展其核算基础

与收付实现制相比较,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系统在反映和评价政府绩效和公共受托责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社会整体是相互依赖的制度之间的稳固而连贯的整体性安排,权责发生制基础只有在与现存制度(包括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及制度的实施机制)相互支持和相互一致的情况下才可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和维系,如果与现存制度之间缺乏必要的耦合,即使以法令形式引入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这种制度关联性的存在使得政府财务报告的核算基础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代替收付实现制以优化其核算基础,建立“单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系统;还是平行设置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以扩展其核算基础,建立“双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系统。前者虽可以满足政府绩效评价的相关信息需求,但长此以往,又会影响预算会计报告系统的预算管理功能,因为预算执行与财政收支情况的披露要求关注政府的现金流转,而收付实现制在这方面又具有优势,而后者无疑又会对公共领域的制度基础、组织结构、人员技术等提出新的要求。

3 政府财务报告系统:是表外报告绩效信息还是扩展边界提供包含专门绩效报告的政府财务报告系统

政府财务报告披露事项的确认有着严格的标准,但公共领域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着确认程序的实现。如政治承诺与服务开支可能因政府的更替或官员的更换而发生变化,那么在确认养老金负债的成本时,是在支付时确认还是在形成时确认,在计量服务的成本时,要不要考虑以前年度购买资产的成本(即折旧)等等,而所有这些其实都是评价政府绩效的重要信息。

因此,政府财务报告系统在报告绩效信息时面临两难选择:是保持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确认的严格标准,将那些不满足确认标准但关系到政府绩效评价的重要绩效信息在财务报表以外报告;还是放宽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的确认标准,将那些与政府绩效评价密切相关的绩效信息纳入财务报表体系内予以披露,提供包含专门绩效报告的政府财务报告系统。

三、绩效评价导向下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的理性定位:一个系统论的研究视角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论就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它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系统论认为,整体性、目的性、动态性等是所有系统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有关政府绩效评价的绩效信息披露需要多种复杂且灵活的信息系统共同发挥作用,这些不同的信息系统就构成一个完整的绩效信息披露系统。在该综合系统中,政府财务报告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成为该综合系统的要素。这就需要政府会计改革的决策者按照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合理确定绩效信息披露系统中政府财务报告系统这个要素边界的基础上,优化其内容,以到顺政府财务报告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关系并与之形成合力。

(一)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的上限:整体性原则的约束

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的总和,它具有各个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中所没有的整体特性。系统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就是从系统的整体特性出发,研究系统中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规律。它要求系统中各要素在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明确各自作用边界(即边际效益大于或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个临界点)的基础上,相互协调,以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这里假设某系统是由两个要素x和Y构成,如果x和Y的边界组合点在A点时,各自的边际效益大于或等于边际成本,则整个系统的功能是最大的。但如果实际的边界组合点不在A点,而是在B点或c点,则表示其中某要素的边界过度扩展,涵盖了一部分其他要素的功能,这样整个系统的功能不是最大的。

这意味着,一方面,绩效信息披露系统的各要素应该明确各自的作用边界,如果过度地扩展其中某一要素(如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的边界,可能会涵盖本应由其他要素实现的功能,造成要素间的边界重叠;另一方面,绩效信息披露系统的各要素应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各自发挥其优势功能,这样整个系统的功能才有可能最大化。

因此,政府财务报告系统边界的上限应该是信息披露的边际效益大于或等于边际成本的临界点,超过该临界点过度地扩展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的边界将是低效益且高成本的。具体来说,政府财务报告系统应着重关注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主要提供可以货币化的定量绩效信息(这些功能对于政府财务报告系统而言往往是高效益且低成本的),将满足内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提供非货币化绩效信息的任务(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的劣势功能)交由擅长该功能的其他信息系统去完成。如可将向内部信息使用者披露与政府预算收支完成情况有关的预算信息交由财政预算系统去完成,而将提供非货币的其他量化信息(女口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等)交由国民社会经济统计系统去实现。

(二)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的下限:目的性原则的需要

系统是有总体目标的。系统设计的目的性原则是指,系统各要素在运转中,要不断地调节和控制各自的行为,发挥协同作用,以逐渐趋近系统的总体目标。这就要求系统中的各要素应明确系统的总体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去努力实现该目标。

绩效信息披露系统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政府绩效信息的全面披露。政府财务报告系统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要素就要服务于该总体目标的实现,应尽可能采取合适的手段为评价政府绩效提供定量信息的支持。因此,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的下限应该是以满足政府绩效评价所需的定量信息为前提。这就要求在设计政府财务报告系统时要进行内容的优化以满足这种评价需求。例如,政府财务报告系统不能因为信息成本较高放弃使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而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因为收付实现制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系统无法提供项目的产出成本、政府资源存量以及政府绩效等信息,不符合系统论目的性原则的要求(无法满足绩效信息披露系统的总体目标),低于政府财务报告系统下限。

(三)政府财务报告系统边界的可扩展性:动态性原则的结果

系统的动态性原则是指现实系统都是有序的、变化发展的,一般都由低级无序状态向高级有序状态发展,人们应当在动态中协调系统中各要素的关系,使系统达到最优化。这就意味着绩效信息披露系统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系统,各国政府的决策者可以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以及改革实施成本,决

定该国绩效信息披露系统各要素选择的范围。而随着各国公共治理的不断成熟,政府会计功能的不断完善,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的边界也可以不断扩展,甚至可以替代绩效信息披露系统中其他要素的部分功能。这就意味着,从长远来看,我们可以编制一个包含专门绩效报告的政府财务报告系统。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显然,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政府财务报告系统,至少可以得到两个结论:(1)各国政府会计的决策者只有将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的边界定位于特定范围内(即政府财务报告系统应着重关注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提供可以货币化的定量绩效信息),才是低成本高效益的。并且在该范围内,应该进行一定的内容优化(如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以提供可以提升绩效但不包含专门绩效报告的政府财务报告系统。(2)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的边界应该是一个动态概念,各国政府会计的决策者可以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以及改革实施成本,决定该国政府财务报告系统边界选择的范围。并且从长远来看,可以按照系统设计的动态性原则扩展政府财务报告的边界以增加其功能,提供包含专门绩效报告的政府财务报告系统。

就我国而言,目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之上的预算会计报告,主要是为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了解当期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指导预算执行和下年度编制工作以及单位内部加强资金管理提供重要基础材料。这种把报告功能定位在较低层次的为政府内部管理提供服务,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绩效评价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公众或其他信息需求者往往因缺少信息支持而无法有效督促政府履行广泛的绩效受托责任。因此,应当以绩效评价为导向进一步改进现行的预算会计报告系统。但预算会计报告系统的改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应当循序渐进,逐步进行。

(一)从近期来看,应该将公众和其他信息需求者纳入预算会计系统的视野,在保持预算会计报告本质属性的前提下优化其内容,提供可以提升绩效但不包含专门绩效报告的预算会计报告系统

第一,将公众和其他信息需求者纳入预算会计报告系统的视野。前文已将绩效信息的使用者分为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其中内部使用者在信息的获取上处于优势地位,他们的信息获取渠道众多,因此对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的依赖程度较低。相比而言,公众和其他信息需求者因为高度分散,以及政府与公众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使得公众和其他信息需求者在信息的获取上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对政府财务报告系统的依赖程度较高。而政府财务报告成为他们能从公开途径获取的为数不多的廉价信息源之一。因此,我国现阶段应将公众和其他信息需求者纳入预算会计报告系统的视野,并着重考虑他们的信息需求。

第二,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提供可以提升绩效但不包含专门绩效报告的预算会计报告系统。为了最大限度地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及营运成本,满足政府绩效评价的需要,近期的预算会计报告系统需要在政府资产、负债以及成本的披露等方面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以优化其内容,提供可以提升绩效但不包含专门绩效报告的预算会计报告系统。

(二)从长远来看,应该扩展预算会计报告系统的边界,提供包含专门绩效报告的政府财务报告系统

业绩不好整改报告例5

业绩报告的作用在于全面、系统地反映你在某个时期所取得的业绩,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总结,明确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总结上一阶段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一份优秀的业绩报告能够把你的业绩客观地反映出来,使你的辛勤工作有所回报,而失败的业绩报告则有可能掩盖你的实际贡献。

真实表现自己的成绩最重要

很多人在撰写业绩报告时总表现得很谦虚,尽量少写自己的贡献,甚至把自己努力取得的成绩也归功于别人。他们认为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好的,会有邀功的嫌疑,还显得骄傲自大。事实上,根本没必要对自己所取得的业绩羞于启齿,客观地反映自己的贡献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而且公司看重的是员工创造业绩的能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如果过于谦虚,弱化自己的贡献,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主管可能很难对你作出真实的评价。即使主管了解你的真实贡献,也会认为你不够自信,连真实的汇报自己的成绩的勇气都没有,从而认为不能委以重任。因此,在撰写业绩报告时,切记不要过谦,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成绩是最重要的。

固然,要想使业绩报告赏心悦目,首先必须有好的业绩作为依托,但恰当的陈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完整的业绩报告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第一,基本情况概述

首先要概述工作内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工作环境等。虽然这些与业绩的取得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显然如果你处于不利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也甚是恶劣的话,无疑能够使你所取得的业绩大放光彩。比如说,你的工作是处理客户投诉,这一工作的环境显然不是十分优越的,它要求员工能够忍受客户的抱怨,甚至是谩骂、侮辱。环境本身的特殊性实际上是业绩的一部分,因此应该把工作环境陈述出来,以使自己的业绩有所依托。当然,在陈述不利条

件和环境时,千万不要理直气壮,不管怎么说,这是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接受了这份工作就必须接受它所带来的特殊的工作环境。

第二,陈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

陈述自己的成绩是业绩报告的重点。撰写业绩报告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突出自己的贡献,从而为公司考核和晋升提供参考。

在撰写业绩报告之前应认真思考,尽可能把自己所取得的所有业绩都列出来,然后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在陈述时,首先要清楚地表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有哪些,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取得的,每项成绩的分量有多大,对企业有多大的贡献。在陈述时,一定要注意有条有理,突出重点,千万不能把各种成绩堆在一起,让人事经理去挑选对你有利的成绩。这种做法不但加重了人事经理的工作,而且还会给人马虎、做事没条理的印象。试想,一个人连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都理不出头绪,工作时怎么能够做得有条有理呢?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部分的成绩是看得见的,但是,有时候,也有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成绩或贡献。这时候,需要把你那些不为人所知的成绩或贡献明确地写出来,千万不要不好意思陈述,这样做丝毫不会给人留下坏印象,相反,许多公司都希望员工能够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不隐瞒业绩,也不虚报业绩。撰写业绩报告时,实事求是是最好的原则。

第三,总结经验和教训

业绩不好整改报告例6

二、自评得分情况及说明

区就业局2020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自评得分为99分,具体得分情况如下:

1.1.1区就业局在职能职责划分中明确专人从事预算管理工作,得3分。

2.1.1区就业局无新增或延续性的政策或项目,得6分。

2.2.1区就业局在规定时间内编制绩效目标并报送区财政局,得7分;

2.2.2区就业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内容完整。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内容完成,部门年度主要任务指向明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单位)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等要求,共得4分。

2.2.3区就业局项目绩效目标内容完整,按数量、质量、成本、时效等分类细化、标准合理,得5分。

2.2.4区就业局在区人大、区财政局审核当年度绩效目标时一次性通过,得5分。

2.2.5区就业局将所有项目纳入绩效目标管理,得6分。

2.2.6区就业局所有预算支出均按要求填报部门整体支出及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得4分。

2.2.7区就业局无下属预算单位。

2.3.1区就业局按财政局要求开展展区级年初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并按时报送绩效监控动态表至财政局,得7分。

2.3.2区就业局主动对预算项目开展全程跟踪监控并形成规范完整的监控报告,得3分。

2.3.3区就业局根据绩效监控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反馈意见建议,得5分。

2.4.1区就业局开展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并按时报送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得7分。

2.4.2区就业局对本单位被抽选的重点评价项目开展绩效自评并按时报送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得7分。

2.4.3区就业局绩效评价报告格式规范,报告中对问题分析全面深入、所提措施建议针对性强,共得3分。

2.5.1区就业局对绩效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全面完成整改,得6分。

2.5.2将部门(单位)整体支出及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在相关网站等公开,得5分。

3.1.1区就业局出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业务技术层面的制度办法、方案细则、操作规程,得3分。

3.1.2区就业局在2020年度举办本部门、本系统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得3分。

3.1.3区就业局将未将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在本部门门户网站、省级党政网及其他相关媒体登载宣传,不得分。

4.1.1区就业局积极配合各级评价组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按时提供自评报告和相关数据、资料等,得3分。

4.1.2区就业局按时报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自评表及相关材料的,得2分。

三、主要经验和存在不足

区就业局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无不良记录及违规违纪行为,预算支出和决算支出情况相符。在预算编制科学化方面还待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和改进措施

区就业局将进一步细化预算绩效评价,各经办股室分季度对项目进度就行总结、评估,提高项目预算使用效率,避免年末集中用钱。

业绩不好整改报告例7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xx〕163号)等绩效管理制度规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xx〕230号)、《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xx〕196号)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对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林业改革发展资金设定绩效目标,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管理,对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公平性、规范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模式。

第三条 预算绩效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预算绩效管理应当符合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

(二)结果导向原则。建立绩效目标申报、审核、批复机制,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价标准的设定、评价方法的选用以及绩效评价的实施,都以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准则。

(三)推动整合原则。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省)统筹整合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有关情况作为设定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的参考因素,推动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统筹使用,增强地方自主性和灵活度。

(四)分级管理原则。中央负责设定整体绩效目标,实施整体绩效监控、评价和结果运用。各省负责设定区域绩效目标,组织实施本省绩效监控、自评和结果运用。省级以下工作开展情况由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自行规定。

第四条 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一)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的主要工作职责:拟定中央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和规范;国家林业局设定、财政部审核整体绩效目标,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审核、财政部批复区域绩效目标;指导、督促省级开展绩效监控;组织实施整体绩效评价工作;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意见,督促落实整改,实施相关奖惩措施;指导省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二)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根据中央有关规定,制定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细则;设定区域绩效目标,按规定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区域绩效目标;开展绩效目标执行监控;组织实施本省绩效自评工作,按规定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绩效自评报告;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指导和监督下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省以下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及具体实施单位等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职责,由各省按照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结合本省预算管理体制及实际工作需要,参照本办法提出具体要求。

第二章 绩效目标与监控

第五条 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绩效目标分为整体绩效目标和区域绩效目标。整体绩效目标是指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区域绩效目标是指在省级行政区域内,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第六条 绩效目标应当清晰反映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与任务数相对应,与资金量相匹配,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细化。

第七条 绩效目标设定、审核、下达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等。

(二)财政部门制定的预算管理制度、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规章制度等。

(三)财政部门中期财政规划、年度预算管理要求和年度预算。

(四)统计部门或林业主管部门公布的有关林业统计数据和财政部门反映资金管理的有关数据等。

第八条 区域绩效目标审核结果作为当年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根据工作需要和财政部要求实施绩效目标执行监控,重点监控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批复时确定的绩效目标,发现绩效运行与原定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第三章 绩效评价与结果运用

第十条 整体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会同国家林业局统一组织实施,省级自评由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根据需要,绩效评价工作可委托中介机构、专家等第三方实施。

第十一条 绩效评价的内容:

(一)资金投入使用。主要考核资金使用方向是否符合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是否与项目实施方案相符,是否体现了资金统筹整合与促进林业改革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资金项目管理。主要考核绩效目标设定、方案制定报送、管理制度建设、资金拨付进度、管理机制创新、有效管理措施、自评开展情况、信息宣传报道、部门协作机制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等。

(三)资金实际产出。主要根据各省区域绩效目标,从不同支出方向考核资金的实际产出。

(四)政策实施效果。主要考核取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及满意度情况。

第十二条 绩效评价的依据除了绩效目标设定、审核、下达的依据外,还应当包括以下依据:

(一)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整体绩效目标和区域绩效目标。

(二)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拨付文件、当年使用情况报告、财务会计资料等有关文件资料。

(三)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及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有关部门或委托中介机构出具的项目评审或竣工验收报告、评审考核意见等。

(四)反映工作情况和项目组织实施情况的正式文件、会议纪要等。

(五)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三条 绩效评价原则上以年度为周期,根据工作需要,可开展中期绩效评价。

第十四条 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对省级自评结果和绩效评价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五条 整体绩效评价和省级自评应当形成绩效评价报告,对资金的实际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描述,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判定,围绕实际绩效情况,从政策目标、预算管理、资金分配、支持方式等方面进行绩效分析,从进一步提高绩效的角度查找并分析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第十六条 绩效评价结果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评分实行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具体量化指标附后)。根据得分情况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总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80—89分(含80分)为良好;60—79分(含60分)为合格; 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十七条 整体绩效评价结果在全国财政和林业系统内进行通报。上一年度绩效评价结果是分配下一年度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重要依据。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建立省级绩效评价结果通报制度和应用机制。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1月15日前,根据中央下达的任务计划,结合本省工作实际,研究设定当年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区域绩效目标,按照财预〔20xx〕163号文件要求填写“区域绩效目标申报表”,报送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并抄送各地专员办。

第十九条 国家林业局于每年4月15日前,对当年区域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报送财政部。专员办根据工作需要和财政部具体要求参与区域绩效目标审核工作。

第二十条 财政部于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90日内,结合有关方面审核意见,对当年区域绩效目标开展审核,审核后的区域绩效目标随预算资金拨款文件一并下达,抄送当地专员办。各地对区域绩效目标进行调整的,应当随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当年使用情况报告报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备案,抄送当地专员办。

第二十一条 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6月30日前,组织对上一年度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使用情况开展本省自评工作,按照财预〔20xx〕163号文件要求填写“绩效自评表”,形成绩效自评报告,送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抄送当地专员办。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于每年9月15日前,完成上一年度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整体绩效评价和通报。专员办根据工作需要和财政部具体要求参与绩效评价工作。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中央单位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送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并抄送当地专员办。

业绩不好整改报告例8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3-0017-03

一、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主要动因与现实需求

(一)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动因

1.如何科学反映公共支出责任履行程度――政府绩效评价。市场经济对政府受托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与逐步完善,国家明确提出“建立法制、透明、高效、责任政府”的目标,而政府预算和会计改革是目标实现的关键。政府会计应该包括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大体系,对政府预算执行进行确认、记录和报告,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同时提供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财务绩效信息,接受外部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政府会计贯穿于财政资金的记录、监督、信息披露及政府机构绩效评价全过程,是政府治理结构的重要构成要素。一方面,政府会计信息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经济、政治和社会决策有效性程度,另一方面阅读和分析政府会计报表体系是直观反映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评价政府组织和社会管理的财务绩效主要途径之一。此外,政府会计体系的有序运行可以使政府的背逆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成为实现政府治理深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在经济转轨和公共治理转型的环境下,追求公共财政支出绩效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可见,绩效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政府绩效性受托责任和公共绩效管理信息的迫切需求,如何科学反映政府受托责任也必将成为政府会计改革主要目标之一。

2.如何合理把握财务信息透明程度――政府财务公开。政府财政透明度是政府履行受托责任、加强执政公信力等法治水平的必然要求。财政透明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法治水平的高低。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的参政议政意识越发强烈,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整体财务状况等信息公开的需求日益增强。这对我国政府信息披露和财政 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系统不仅难以提供政府内部管理的政府资产、负债以及资源消耗成本信息,也难以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理性决策和监督政府行为的信息需求。例如,现阶段在预算会计系统亟待优化,集中表现为各级政府因不能合并财务报告导致不能全面披露政府整体层面的资产、负债信息。可见,提高财政透明度成为了我国建立公平、有效的公共财政的重要议题,而建立和完善能够全面披露政府整体层面的资产、负债信息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的关键所在。

同时,建立和拥有一套完整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反映政府各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或者支出)和现金流量等信息,已经成为国际上加强公共管理、提高财政透明度的重要手段和通行惯例。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国际性组织都在不断为推进财政透明度而做出努力。一些国际组织,诸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 (World Bank)、经合组织(OECD)、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等,积极推进各国政府会计改革,倡导提高政府财政信息透明度,为市场机制的良好运作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篮子货币之一后,国际组织以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将愈加关注我国的财政信息和财政状况。因此,我国政府迫切需要提供完整、透明且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府会计信息。

3.如何有效管理政府债务扩张程度――政府债务风险。保持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根本要求之一。 全面、可靠、及时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是有效进行地方债务管理的基础与前提。在国际社会债务危机频发、国内各级地方政府负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的核算与监督功能缺陷暴露无遗。截止到2014年末,据审计署数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约16万亿元左右,而各级政府会计反映与报告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只是地方政府实际债务中的很小一部分,缺乏可靠、及时的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种类、结构、期限等方面的信息。显然,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基础数据和手段十分贫乏,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价、防范和化解十分不利。当务之急,改革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并逐步在政府资产、负债、资源消耗和运行成本等方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在信息披露层面解决地方债务融资的风险控制问题。因此,为了反映我国政府整体层面的财务状况与运营业绩、提供有关政府偿债能力方面的信息,需要能够充分反映财务状况、运营业绩与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为多重目标的政府会计系统。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在确认、计量和报告财政负债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制度性缺陷。为实现对财政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迫切需要将尚未纳入政府会计核算的直接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全部纳入核算范围;为清晰界定财政风险责任主体,需要推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以能够获取充分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的信息支持;现行预算会计在反映代际公平和财政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明显与代际公平和财政可持续发展伦理的内涵相冲突等,注重反映现金收付等短期资源信息的同时,应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披露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信息,缺少资产负债观和权责发生制以及代际公平和财政可持续发展信息及配套法律法规等支撑体系。

(二)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现实需求

政府会计信息不仅有助于政府制定财政决策、加强财政管理、防范财政风险,而且还是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体现。目前来看,我国需要尽快启动政府会计。从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变化进程来看,政府会计正处于一个重大的变革期。我国也存在政府会计改革的强烈需求。

1.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成为第一要务。诸如种类繁多的民生补贴的密集出台、人口的老龄化和养老金缺口的不断扩大等对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政府会计无法反映各项社会政策带来的政府未来的财政义务,迫切需要改革政府会计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财政透明成为一个趋势化要求。随着我国政府功能向服务型、管理型、绩效型转变,财政透明度和政府信息公开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就迫切需要启动政府会计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政府公信力,以适应财政透明度提高的常态化需求。

3.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模式影响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等一系列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迫切需要变革政府会计与之相适应。概言之,规范预算资金的使用、遏制公共领域腐败、反映各级政府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防范债务风险、建立透明绩效的政府,以及提升各级政府的公共治理效能,集中体现了预算和财务信息的政府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现实需求。

二、英国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举措及与美法的比较

(一)英国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举措

英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在中央政府层面与地方政府层面一般都可分为三个阶段,但具有不同的路径,其财务报告主体界定原则一步步完善,最终由其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施行。英国的地方政府隶属中央政府,中央政府拥有对地方政府的规范和监督权, 但地方政府在本辖区内拥有征税权和举债权并负责在本辖区内面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见表1。

英国政府在推进会计改革的实操层面制订了《政府财务报告手册》,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比较激进的落地方式。第一, 全面接轨国际会计准则。直接照搬了大部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在《政府财务报告手册》中对政府部门应用这些准则的具体问题加以解释。例如 ,要求政府部门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37 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的规定,同时对政府部门应用该准则时的具体事项做出解释, 如规定未来现金流量应采用英国财政部公布的实际折现率进行折现。第二,紧密契合政府业务活动特点。对部分准则中不适合政府部门业务活动特点的规定进行针对性剔除, 如存货、现金流量表、固定资产、雇员福利、退休福利计划等准则。第三,精准规定部分特殊会计事项。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未涉及的政府部门特有资产、特定事项等会计处理做出专门规定。第四, 合理界定信息披露边界。如规定了预算的定义、预算执行表的内容以及预算执行表的附注披露等。可见,《政府财务报告手册》在实操层面直接使得英国政府预算和会计核算基础直接从收付实现制转向了权责发生制。

英国模式会计与财务报告改进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有许多教训值得借鉴。在编制政府整体财务报告方面,英国财政部主要教训:一是缺少具有共性层面的不同公共部门都需遵循的会计政策。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的编制需要建立在不同部门适用的会计政策一致的基础上,适用于不同政府部门的统一的会计政策和惯例必不可少;二是缺少保障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的编制质量的工作机制。政府整体报告的依据来自不同部门编制的财务报告,如果部门财务报告质量出现问题的话,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必然受到影响;三是不重视政府预算与会计管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与升级。权责发生制下,复杂的业务计量、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以及最终的报表信息集存需要科学合理的信息系统与手段;四是外部环境尤其是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的编制。

(二)英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与美国、法国的比较

英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具有双重导向性质,强调信息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受托责任。英国各部门编制的年度财务报表由资源会计报表和附注构成,涉及资源产出、运营成本、资产负债、现金流量和部门基础的资源,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部门会计政策、资源的预算与实际数以及差异分析、或有事项说明和基金储备变动说明等情况。与美国、法国相比,英国政府会计报表及附注是通过揭示部门资源消耗的具体流程和机理来体现政府部门的宗旨和目标的,彻底贯彻了权责发生制,见表2。

三、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启示

我国应在现有预算会计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应从转变政府意识、修订有关法律、加强预算准备、改进政府收支分类系统、发展政府会计和政府财务报告系统、建设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着手,立足国际视角,进行系统化框架设计。

首先,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要紧紧围绕三大目标。一是满足政府绩效管理目标需求。绩效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政府绩效性受托责任和公共绩效管理信息的迫切需求,如何科学反映政府受托责任也必将成为政府会计改革主要目标之一。二是满足政府信息透明管理需求。政府财政透明度是政府履行受托责任、加强执政公信力等法治水平和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迫切需要提供完整、透明且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府会计信息。三是满足政府风险管理需求。基于可持续发展要求,需要我国政府整体层面的财务状况与运营业绩、提供有关政府偿债能力方面的会计信息以能够充分反映财务状况、运营业绩与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从而有效控制政府扩张风险。

其次,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要处理好四大关系。一是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会计改革的时间同步与制度衔接问题。一方面,要统一规划,保持中央与地方改革的步调与节奏一致;另一方面,分别按中央层面、地方层面科学设计两套体系及衔接机制。二是处理好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实际适用范围的关系。在充分考虑国际接轨前提下,鲜明体现借鉴与改良后的中国特色。三是处理好不同政府部门业务特性与共性会计政策及惯例的关系。坚持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的编制口径一致,适当兼顾不同政府部门业务特性。四是处理好预算会计体系与权责发生制下财务报告体系的关系。应在完善政府预算会计基础上建立政府财务会计,实现政府会计双重功能,既要准确核算和提供预算执行相关信息,提高政府预算的有效管理,又要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财政财务状况,加强政府资产负债管理,为中长期财政发展和宏观调控服务。

最后,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要建立五大保障机制。一是重视共性层面的不同公共部门都需遵循的会计政策的制定。二是重视保障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的编制质量的机制设计。三是重视政府预算与会计管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与升级。四是强调政府会计改革是一把手工程,最大限度保持外部环境不会影响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权威性。五是重视实操层面类似英国《政府财务报告手册》的流程设计与优化。

参考文献:

[1]陈璐璐.英国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7 ,(10):24―30

[2]张琦, 程晓佳.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分离与协调:一种适合中国的改革路径[J].会计研究,2008 ,(11):

业绩不好整改报告例9

2010年12月1日,我以专家的身份参加了第三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际研讨会暨“金蜜蜂2010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典礼。会议有一个研讨主题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就是“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报告是一个好报告”。作为国内连续五年编制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亲历者,我深有感触,但在现场我踌躇再三,最后选择了倾听和沉默。

现场的讨论很热烈,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从业人员对“什么是一个好报告”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好报告必须与国际惯例相接轨,最好是全盘接收,其中最为广泛的参照标准是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有的人认为一份优秀的社会责任报告应该具备完整性、实质性、平衡型、可比性、创新性和可读性。有的人认为一份好的报告应该达到两个目的,―是本着客观严谨的态度,遵照真实透明的原则,用社会责任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二是报告要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的改进,为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未来绩效和推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有的人强调利益相关方的满意,认为好报告就是让各利益相关方满意的报告。有的人认为“报告应该基于科学态度,基于国情和企业自身实际,实事求是地回应利益相关方的关切”。有的人强调报告的“完整性”和“平衡性”。认为报告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全面沟通的平台,旨在服务利益相关方的决策和判断,必须保证信息披露的平衡性,不回避负面信息,推动组织创造价值,也就是所谓“责任沟通创造价值”。有的人强调报告要披露国家的法律和管制信息,阐述企业的合规管理体系和绩效。有的人强调报告要披露公司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信息和公司支持重大社会公益项目的绩效。

我仔细倾听了各位专家和从业人员角度各异的认识和看法,深觉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报告有必要对此问题作出回答。

对好报告标准的初步回答

回答一:一个优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需要系统阐述一个公司创造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完整逻辑,包括意愿、行为和绩效。从整体而言,需要阐述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公司使命和企业愿景;需要阐述公司具体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发展战略;需要具体阐述公司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改进空间和优先领域;需要具体阐述保证公司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制度安排;需要具体阐述公司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重大举措和具体行动;需要具体阐述公司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结果绩效。

回答二:一个优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需要有效保证报告信息的质量,包括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及时性、全面性、平衡性、易懂性和可比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但要做到“三好”(动机好、行为好、结果好),而且必须要做到“三让”(让人知道、让人认可、让人信任)。对于前者,所谓动机好,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必须能够保证企业有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意愿;行为好,就是企业行为符合“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的要求,并能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创造综合价值;结果好,必须定期衡量企业行为的综合价值创造效果。对于后者,让人知道,意味着报告得让人听得懂、让人愿意听、让人听充分;让人认可,意味着报告对公司的社会价值创造功能和成效的自我认知,应该与社会认知尽可能保持一致;让人信任,意味着报告所披露的公司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的因果链条需要获得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各界的价值认同,形成对价值创造认知的统一标准,推动各方积极参与综合价值创造的过程;当然值得指出的是对公司及其报告的不信任本身就是全社会的福利损失,是对企业的社会价值创造功能的损害。

回答三:一个优秀的社会责任报告,需要充分考虑社会责任的国内外标准,注重与普遍接受的社会责任标准的衔接与融合。所谓标准,归根结底是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对企业的普遍期望,回应利益相关方要求和社会期望是一个好报告的应有之意。

国家电网公司的实践

实践一:《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报告》在国内企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一个优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贵在系统阐述一个公司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的完整逻辑,包括意愿,行为和绩效。该报告系统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目的,包括:系统阐述公司创造综合价值的完整逻辑;有效沟通建立与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关系;推动形成对电网和公司发展的价值认同;引导调整利益相关方对公司履责的期望。这充分说明,通过编制和报告,可以让企业深刻地了解到自身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的成效、不足和改进方式;可以让社会各界推动、帮助和监督企业提升综合价值创造的能力和绩效;可以与利益相关方加强沟通,引导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各界对企业创造综合价值的认识和期望,达成共识,建立信任,促进全方位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司和社会各界的综合价值创造潜力。

业绩不好整改报告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265-02

一、引言

《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是为社会培养既精通市场经济管理又懂先进科学技术的综合性人才服务的。其中,实验课程是该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反过来实际应用不断充实理论知识。而实验报告是实验课程的重要环节和全面反映,对于学生来说,一份工整、规范、合格的实验报告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1],通过预习实验内容、整理和收集材料、书写实验报告,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和深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写作和科研能力[2]。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实验报告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另外,实验报告既是实验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方面。

二、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报告内容形式单一。我们直观地可以看到大部分高校实验报告的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包括实验者信息、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等内容。同一门实验课程,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使用类似的实验报告模版,所写的实验报告内容大同小异,体现不出实验报告的教学价值,对于教学评估和检验帮助不大。同一个实验项目,实验名称、目的、环境这几部分内容是相同的,但每次仍需要学生书写出来,这样导致实验效率不高。多数高校采用纸质实验报告,此类实验的实验报告存放需要较多的物理资源,而且管理比较复杂,对于以后查阅也不方便。

2.学生对待实验报告的态度。从实验报告内容中很容易发现:内容格式不清晰,表达不流畅,语言不专业,书写字体潦草,有些实验结果需要图表的形式展示,特别是对比、观察规律之类的结果采用图表形式能够更好地表达,但只有较少的学生使用了图表,有的实验报告即使画了图表,但图表的序号、名称、规格等书写不够规范。大部分实验报告的分析讨论这部分没有填写,或者只有简单的一两句话。有的实验内容存在相似的地方,不排除有抄袭现象。总体可以看出来,学生对待实验报告的态度是不积极的,书写实验报告是为了应付教师。

3.教师评改的情况。教师平时教学科研的工作量比较大,还有辅导学生、批改作业等其他工作,所以有的老师对实验报告的评改不是很认真,浏览后简单地给出“阅”字或日期,没有指出实验报告中出错之处,也没有把实验报告的批改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甚至没有反馈。到期末时给个综合成绩,导致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实验哪个部分没有做好,哪个部分做错了,哪里需要修改等情况。更甚者以为老师不细看实验报告,对待实验报告的态度更加不认真,在书写时为了应付了事便匆匆书写,教师评改这种的实验报告时也会缺少认真的态度,这样的恶性循环必定降低实验教学质量。

三、本课程实验报告的改进

1.实验项目的分类。在网络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个人、组织甚至国家核心竞争力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政务、商务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需求,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内涵、意义、方法、原理、技术以及相关案例[3]。根据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把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设计为如下三个类型:基础性的实验、综合性的实验、开放性的实验。(1)基础性的实验。这类实验包括对课程背景知识的了解,相关著名的人物及著作,应用领域的前景等内容。该类实验的实验报告采用传统实验报告的内容形式,包括实验者信息、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要求学生完整填写每部分,不得按照教材或者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照抄,可以通过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专业网站等多种途径广泛查阅资料进行书写。此类实验报告格式统一,应用广泛,容易被教师和学生接受。(2)综合性的实验。这类实验包括对网页信息检索、对数据库信息检索、信息分析等内容,相应的实验报告按照论文式实验报告书写,包括实验题目、实验者信息、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论文式实验报告的要求较高,学生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4]。所以,在该类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对该类实验报告做出必要的、清楚的说明,先给出具体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析问题、理清解题思路、查阅相关信息。然后,书写论文式实验报告。论文式实验报告的书写能够培养学生逻辑表达和科学组织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为以后的毕业论文或者科研工作打下基础。(3)开放性的实验。这类实验包括调查问卷、信息预测等内容,相应的实验报告采用分组讨论汇报和书面材料呈现两种形式相结合。首先,3或4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组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从已经设计好的实验题目中选择1道题目,确定题目后进行分析讨论,制定题目完成计划。然后,收集、整理、处理信息,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该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师主导着整个汇报流程。最后,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文字的形式书写实验报告。学生在做该类实验和汇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能够面对面地及时参与讨论和指导,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该类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性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并且整体的教学效果优于前两类实验。

2.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在以往实验报告的评改中,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出评分等级,而本课程实验报告给出不同以往的评分标准:每种类型实验报告的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不同,基础性的实验占总成绩25%;综合性的实验占40%;开放性的实验占30%;平时成绩占5%。

每份实验报告在评改时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格式、内容、思想、创新和讨论,每份实验报告采用满分25分制,即每部分5分。如果一份实验报告的格式清晰内容完整,有思想有创新有讨论,则给满分25分;如果有的部分书写得不佳,分数依次递减;如果发现内容过于简单或者抄袭,则给0分。具体评分细则如下表1:

每种类型实验一般包含几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按照满分25分制的形式评分。在计算期末总成绩时,首先,分别计算三种类型实验的总分。然后,按照每种类型实验所占总成绩的百分比进行综合。最后,加上平时成绩,可以得出每位学生合理的总成绩。

3.教师应注意事项。(1)实验报告收发的方式。针对传统纸质实验报告的各种弊端,本实验课程采用电子实验报告,借助互联网、邮箱、QQ等通讯平台,通过邮箱把实验文件发送给学生。在接收实验报告时,先在邮箱里建立多个文件夹,用于存放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实验报告,把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分门别类地存放到相应的文件夹中,便于查阅和评改。(2)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实验报告的完成时间:一个实验项目大概做1到2次课,实验文件在下一个实验开始前发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提前做好实验准备。为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好好完成一份高质量的实验报告,规定实验报告的上交时间比较灵活,可以延迟到下一个实验开始前,甚至可以和下一个实验报告一起上交。实验报告的内容格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对实验报告的内容格式、字体样式、图表规格等内容做出详细说明,形成不同模板的文件,按照实验类型附加在每一个实验文件的最后一页。这样一方面便于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时查看和参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规范性。(3)评改时问题的处理。在评改实验报告时,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份实验报告都要认真查阅和批改。标示出新颖的地方,写出鼓励的评语;标示出内容缺失、不清楚、错误的地方,写明原因;有些内容过分容简单或者抄袭,提醒学生重新书写,如果再次出现,将取消实验成绩;针对实验报告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自己要好好反思,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讲课的内容是否全面、讲解的过程是否清楚、讲述的方法是否得当等,找到原因后及时调整或修改,然后在课堂上统一处理共性问题。

四、结束语

实验报告不仅仅是学生的任务,更多是就教师的工作,比如设计合理的实验项目、制定规范的书写要求和对待学生的态度等。一份高质量实验报告能够反映出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态度,也能够反馈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督促着整个教学过程。在提高实验报告质量的过程中,虽然出现大量的改进方法,各种电子的、防抄袭的和自动生成的实验报告系统等一系列的措施[5],但针对不同学科的实验课程的特有情况,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仍是我们继续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马铭杰.确保实验报告质量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64-66.

[2]王俊斌,等.提高实验报告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0,17(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