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骨干教师自我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8-04 10:48:50

骨干教师自我总结

骨干教师自我总结例1

一、坚定信念,献身教育

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我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自觉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工作上顾全大局、以高度的责任心承担艰难任务;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同事间精诚合作、宽以待人。

二、理论引领,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养

今天的世界是知识和科技的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我清楚地认识到: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落后于这个社会。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必须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敢于抓机遇,不断地追求自我的超越。 只有以博大的爱心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事业,这样才能教书育人。 为此,多年来我坚持读书、学习。

与此同时,我还仔细阅读了《教师之友》,利用节假日认真研读《培养孩子100个好习惯》等书刊杂志。 从思想上、理论上认识到“为人之师,必须德高为范”。适应数字化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变革,使学习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

三、爱岗敬业,热情饱满,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1、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探究。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课堂蕴涵着生命的资源,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教育中,研究课堂,研究学生。 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系列教育活动。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打造温馨班级、构建温馨乐园”为活动宗旨,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围绕传统节日“国庆节”举行了“讲故事”、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围绕传统节日“中秋节”举行了“猜灯谜”、“欢度中秋节”的活动。每次活动,我都会把他们精彩的瞬间记录拍摄下来,把所有的温馨、快乐的瞬间永远保存下来。

2、与时俱进,探索教研新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对一位校长说过:“如果你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科研的道路上来。”这足以说明科研是教研的先导。 在兼任小学五年级毕业班教学间,不断摸索中小衔接中遇到的问题,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中注重延伸和衔接。

四、存在问题

作为一名学校的骨干教师,我认为我应该是一名智慧型,科研型的教师,是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有定力、有魅力的。我深知,教育是一门科学,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应该发展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理论与行为的融合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困惑的,更是我迫切需要解决运用的,因此,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才能真正成为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意义上的优秀教师。

五、改进措施

一直以来,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制定了以下努力的目标:

1、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有更大的收获。

2、及时总结,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有价值的思考、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水平。

3、对学困生给予更多地关注,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提高。

骨干教师自我总结例2

骨干教师总结报告1荣获骨干教师称号又一年了,我深知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是一份责任。因此,这一年中,我始终以开放的积极心态,面对现代教育,努力实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辛勤耕耘;以勇于创新的精神,探索教育的真谛。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敬业献身、尽职尽责,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以实际行动履行着一名骨干教师的神圣职责。

一、思想素质方面: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认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我清楚地认识到:当今是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落后于这个社会。为此,我仔细阅读了新基础教育的黑皮书、二期课改大纲纲领,利用节假日认真研读《上海教育科研》、《上海教师》、《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参考》、《教育科研新视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等等书刊杂志。认真学习了"公民道德行为规范"、仔细阅读了二期课改的行动纲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为人之师,必须德高为范"。同时,为适应数字化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变革,我放弃休息,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

二、教育教学方面:

作为一名县级骨干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师德要模范、班级管理要优秀、教育教学成绩要突出......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时刻感到自己的不足。因此我积极利用空余时间阅读摘录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不断的充实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我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不仅教学好,教研水平高,更重要的是要以教书为手段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我牢记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引路人。"几年来,我始终牢记这句话,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

我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精心备课。在备课的同时,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更多的知识。多年的教学使我懂得了知识储备的重要性。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得成为水的源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们千奇百怪的好奇心。因此,我在课下,十分注意自己的知识积累,大量的翻阅课外资料,来拓宽自己的视野。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教研活动。

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在课前准备上下功夫。我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甚至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还充分选择应补充的资料,做到了有备而上。除此之外,课前我还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分析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有哪些困难,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能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每个学期上一节教学研讨课,一个学年上一节教学展示课。同时积极参与片级联合体活动,在20__年6月13日上了一节“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的片级研讨课。

三、教学科研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我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时时处处以骨干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在教学科研中,我都努力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并且经常和年轻教师交流,在指导他们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许多的教育理论知识。20__年4月,我申报的课题《小学数学作业之略见》被批准为校级重点课题。另外,我能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在20__学年崇明县小学数学教师论文评比中,我的“小学数学作业之略见”一文获三等奖。为了能让我们的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我在20__年9月,为我们的全体数学教师作了一个主题为“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专题讲座。

四、其他方面

作为数学条线负责人,在县教研室及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能认真制定学校数学条线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为摆脱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落后面貌出谋划策、尽心尽责;作为联合体负责人,我又能认真履行职责,开展好联合体活动;同时我作为学校的现金出纳,我也能认真仔细地做好学校的现金帐户,为我们学校的健康发展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五、努力方向:

一直以来,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制定了以下努力的目标:

1、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有更大的收获。

2、及时总结,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有价值的思考、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水平。

3、对学困生给予更多地关注,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提高。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开拓进取,我将用我的实际行动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做一名名符其实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总结报告2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拥有德才兼备、充满爱心、甘于奉献的骨干教师群体,才能办出最好的学校,所以,我校把骨干教师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我校按照引进优秀的人、用好现在的人、留住关键的人、培养未来的人的培养思路,加强领导,周密组织,认真落实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本学期的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确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几年来,学校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抢占教师队伍建设的制高点,建设骨干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制定了《骨干教师评定标准》、《骨干教师管理办法》,明确了骨干教师的标准和培养目标,鼓励教师拔尖、成名成家,打造我校骨干教师队伍。

本学期在全校进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的选拔。按照市教育局制定的具体选拔条件,遵循公开推荐,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并且兼顾不同学历和学科的合理分布,拟筛选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名(其中,中学部3名,小学部2名),镇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0名,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5名,共30名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

二、积极培训,提高骨干教师素质。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培养是学校工作重点,同时也是继续教育工作的核心,按上级要求,学校要本着选好对象、培养骨干、分层培训、讲究实效的原则,采用集中培训,师徒结对等形式,继续组织好骨干教师的校级培训。同时,还要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级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为参训教师提供经费保障,着力打造一批名符其实的不同等级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是在结对帮扶工作中,采取骨干教师上公开课—青年教师上公开课—骨干教师点评—青年教师反思--修改教案--再上汇报课的双向互动的方法互助互促,共同提高,得到了青年教师的普遍欢迎。二是举办职业道德辅导讲座,围绕思想建设、理论素质建设、师德建设、自身修养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狠抓师德建设,鼓励骨干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多年来,学校坚持年年评选师德标兵,提出永远让爱洒满校园,使骨干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师德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师德教育,骨干教师工作热情高涨,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是搭建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学校坚持唯才是举,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将骨干教师送上个人发展的快车道,学校通过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在全校开展骨干教师、首席教师、新秀教师评选活动,通过实施专家引领导航,学术研讨促动,外派研读进修,校本发展培训等策略,培养德业双馨的骨干教师队伍,让他们走双师型路子,在学科前沿中占领制高点。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形成了尊重人才,人才乐于奉献的局面,真正使骨干教师能引进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为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骨干教师总结报告3今年的暑假迎来了我们自己的学科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包括网上自学和面授两种形式。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深深的感到对教科研知识的缺乏,虽然我从教十多年,但我觉得在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还远远不够。在培训工作即将结束之际,将自己的收获加以总结:

1、提高了自己的师德水准

从开学第一天的师德教育培训起,就对我们原有的师德观和专业成长目标有了更大的丰富和提升。我们深切领悟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通过培训意识到天外有天,自己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使我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为自己今后的教育实践打下了基础。通过培训,使自己有了不少的收获: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深化了本学科基础知识,加强了对本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掌握了本学科的一些发展动态,了解到本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学科教学或教育实践能力。如果说培训前我是被希望培养成骨干的教师,那么,尽管我现在还不能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骨干教师,但是我也向着骨干教师的目标迈进了一步,而且是很大的一步。

这次的学习让我如沐春雨,使我明白了许多:学生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有动力的、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会学、会用的学习,总体来讲应该是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把握、驾驭课堂的能力,离不开民主、开放的管理能力,离不开探索、研究的精神;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自身成长就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爱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然就会走偏,难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专家指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怎样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从有效性走向优质教学呢?我认真学习着专家在讲座中的每一句话,思考着每一个观点。从学习中使我深刻的领悟到了: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欲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

3、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此次骨干班的全体学员都来自教学第一线。通过集中理论学习,使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在培训中,我们一道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观摩课堂上的各种困惑和行为进行理论的诠释和深刻的反思,使我们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各自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通过培训,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需求。

我的确是转变了学习的观念,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认识上和学习的自觉性上发生了改变,这也是本次网络培训的优越性,专家设计的程序,和排名,还有视频和各位老师的交流互动,这种形式从参与的程度上可以看出受到广大老师的认可。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样的培训非常及时,平时忙于教学,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来到这里一下子听了那么多课,看了那么多书,记了厚厚的笔记,回去还得慢慢消化。使我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骨干教师培训使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骄气,焕发出无限生机。

5、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通过培训,我从一些优秀的骨干教师身上不光学到了教学、研究的本领,而且学到了如何做人为师。写在纸上的是思想的足迹,化作动力的是思想的延伸,我们得到的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升华,愿“一片金色的回忆,一份永久的纪念”成为我重新跋涉的新起点。作为老师,我们平时工作很忙,如果没有一个动力,是很少将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体会变成文的。但是,骨干班就成为了我的这种动力,它促使我将自己在学习中的感想以及反思变成可以不断利用的财产,促使我将工作中的经验变成可以看到的宝藏,促使我将自己对于幼教的热爱与追求变成永远。

6、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在20天的学习过程中,全体学员合作学习、共同成长,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培训结束,就是我们新的合作开始,以后一定要互通信息,保持联系,我们的心是永远连在一起的。都是在这样轻松、积极、合作、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这样的良好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了。可以说,我们进行最多的活动就是看活动、评价、讨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他让我们将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再让这些总结后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帮助我们的成长。

总之,培训结束了,我的意志品质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历练,使我在这短暂的学习中获得了一笔精神财富!不仅如此,培训学习所获得的更是一笔精神财富!从最初的紧张到现在的老练,这是一个成长的经历。骨干是目标,优秀是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在骨干班里的学习态度向着目标前进,以骨干班里的学习理念和思想激励自己,我想,虽然我们要毕业了,但是我们仍然会孜孜不倦地学习,充满热情地工作,让这结束之时成为我又一崭新的开始。

开拓创新的农村中学骨干教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发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骨干带动以及辐射作用,以此带动我们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我们全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争做一名合格的农村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总结报告4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一年的骨干教师生涯已悄然而过。回首一年来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能够被聘为骨干教师,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做好每样工作,不辜负老师、领导、家长、学生对我的厚望。回顾一年的工作,我觉得既忙碌,又充实。现在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和反思,以此来促进自己更快成长。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积极要求上进,既能认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尽职尽责,又有奉献精神。我知道“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我认真参加市、县、乡、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本学期我还认真制定了自我发展三年规划,给自己定下了前进的方向。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来不断充实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努力提升业务水平,积极参与教科研实践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觉得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我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

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认真学习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中的先进教育经验。

我订阅了包括《江苏教育》、《连云港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设计》等各级各类教育类报刊杂志,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来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认真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与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学校同事与名师的教学方法,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织梦好,好织梦

4、我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三、打造全优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我积极推广“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并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备好课。我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领导的指导下进行听课,听讲座,领会课改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撰写课后反思。回到学校,我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教学上。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改,虚心向名师及同事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查资料、做教具,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更快掌握教材内容。

(2)上课。我听了许多名师的课,发觉他们上课有激情,有很深的教学艺术,也深深懂得上好一节课不容易。上好一节课是每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我在课堂教学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做练习巡视时,我注意对后进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争取让他们更快地进步。

(3)做好课后辅导,对后进生做到从友善开始,理解和尊重他们。从学习上生活上真正关心他们。能及时倾听学生意见,想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虚心向名师学习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博采众长,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每天我给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和时间,坚持独立地思考,即时做好教学后记,反思自己这堂课上得怎样,学生掌握了吗?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或是哪个问题没有讲透,怎样讲会更好。

四、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好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我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同时,发挥自身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多种渠道锻炼,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学校培养新的教学能手。

五、反思工作,不断进取

一份努力,一份收获,我任教的毕业班在__年小升初考试中取的优异成绩,有多名学生考入实中与灌中。我写的论文《敢问作文教学的路在何方》获市三等奖,《构建优质课堂,让学生享受生活》、《作文的快乐教学之我见》等多篇论文获得县二等奖,另外我制作的课件《千克的认识》也在县优秀教育资源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我常常静下心来想: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是否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我是否无愧于骨干教师的称号?在看到一些成绩的同时,我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提醒自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来更好地适应现在的语文教学,在教科研方面的研究还要做得更加细和实。

一学期来,作为骨干教师,我不但在教学上有了长足提高,在理论上也得到了充实提高。然而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作为骨干教师,我必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才能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骨干教师总结报告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对教育事业的承诺,对教育事业一生执着的追求。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严格按照一个好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信心,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热爱使我兢兢业业,在三尺讲台上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的青春。我爱岗敬业,勇挑重担,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在自己努力要求上进的同时,还能鼓励青年教师积极上进,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激励着周围的老师,我始终把每位教师当作自己的朋友,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凭着自己对教学的热情,总是在实践、在钻研、在进步、在创造。对我个人来说__年也可以说是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艰辛而又喜悦的一年。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积极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回顾一年的工作,这中间有欣慰、也有惭愧。下面我将自己这一年来的工作做个小结。

一、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践者。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体制,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仅要关注教学理论,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更要关注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向综合能力的探究性教学、多维的体验性教学、互动交往性教学的方面发展。要“把教学当成一种事业去追求,把每节课都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的一个机会,把上好一堂课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牢记:“教学是事业,事业需要奉献;教学是科学,科学需要探索;教学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

二、深钻教材,改进教法,力求创新。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依据,对教学具有规范性,是从事教学的参与物。因此,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对教材的运用必须得心应手,钻得进,跳得出。要能很好的去领会编者的意图。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把握,必须准确而深刻,把握好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讲究整合、融合,要“以学论教”。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不同潜能,使他们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学会创新。因此,我努力营造宽松、愉悦、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呈现的内容、形式尽可能的是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从而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加强开放意识、训练意识、体验意识。正确处理结果与过程的关系,重结果,更要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牢记“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在得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途径。因此,从备课到上课,我给自己确定的目标就是“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教学中,我处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互动能力,使学生自主探索,协调发展。教学中我不断潜心钻研,改变教学策略,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认真备课、上课,始终遵循“自主探究”教学原则,把“学”案融入“教”案中,注重整体,注重内涵。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有意识地努力将学生的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整和到一起。优化教学结构,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课堂上,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自己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奇思异想,别出心裁。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科研工作,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践能力,我以创新教育的思想为指导,结合年级和学生特点,以21世纪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大胆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改革传统的例题呈现方式,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框架,重新调整教材的编写内容。以渗透性、系统性、交互性、渐进性和规范性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系统的学科创造性思维活动训练,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与创造性品质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通过实践研究,逐步形成了“激情设疑——探究发现——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三、努力方向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墨守陈规、保持现状、踏步不前是绝对不对的,一直以来,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制定了以下努力的目标:

1.在专业学习、教学研究上更加努力。

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

骨干教师自我总结例3

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对中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目标应该是为建设支持教育发展所需的一支高素质的中学教师队伍而培养一大批学科结构、层次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都比较合理的高水平的中学骨干教师。

一、数量培养规模化

中学骨干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构成了当前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的主要突出矛盾。而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地区,骨干教师能不能起作用,也是与数量问题有直接关系。一般而言,骨干少了,不成气候;骨干多了,容易产生内耗,同样形不成合力。因此,首先必须研究骨干教师究竟以多少为好的问题,便于有计划地按一定数量来培养,以形成规模化。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500名中学教师,有效问卷449份,约占89.8%,下同)。在调查问卷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一所中学究竟需要多少骨干教师才能对全校产生积极影响?结果有46人回答“需要1/10左右”,占10.24%;有153人回答“需要2/10左右”,占34.08%;有172人回答“需要3/10左右”,占38.31%;有78人回答“需要4/10左右”,占17.37%。也就是说,赞成骨干教师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答题者最多,两者加起来大大超过半数,达72.39%。这与笔者的研究思路和结果正好相吻合。如果说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骨干教师可以承担百分之八十到七十的工作,那么把骨干教师的数量控制在规模为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间就是最合适的了。

二、学科结构合理化

中学骨干教师的数量培养控制在规模为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间,这是就一所中学整体而言。那么,各个学科间又该具有什么样的比例,才算合理呢?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同样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你认为一所中学中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应各占多大比例才算合理?结果有376人回答“中学语文学科与中学数学学科应各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中学英语学科应占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其他各学科总数应占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五”,占答题者的83.7%;只有73人回答是非上述比例,只占答题者的16.3%。也就是说大多数答题者所赞成的比例正好与笔者的研究思路和结果相吻合。但“其他各学科”总数所占的总比例分配时也应考虑其合理性,既要照顾到各个学科的层面,考虑到各学科在学校全部学科中的比重,也要照顾到各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时还要考虑到各学科教师自身素质的因素,要防止分配比例时将不够格或勉强够格的教师由于分配比例的因素而硬“塞”到骨干教师队伍中。当然,对所有各学科都应作同样的要求。

三、层次结构合理化

对一所中学来说,拥有骨干教师的层次越多、越高,而且越高层次的骨干教师人数也越多,就足可以说明它的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校的名声很高,甚至远近闻名。要达到这样的理想目标,一当然是要靠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二主要是要依靠学校诸多的客观因素,如领导有方、有好的育人环境、形成有利于骨干教师成长的氛围,等等。那么,一般来说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层次结构,才可以说明问题呢?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主要是通过走访名校,了解一般中学,经过两者对比、分析,再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一般来说,普通中学校级骨干教师的比例应占骨干教师总数的40%左右,县(市)级骨干教师的比例应占骨干教师总数的30%左右,地(市)级骨干教师的比例应占骨干教师总数的20%左右,省(市)级乃至部级骨干教师的比例应占骨干教师总数的10%左右;而名校则应是上述比例的倒置数,甚至更高。当然,骨干教师的层次结构是动态的,只要经过教师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努力,普通中学的骨干教师层次也会不断升高,学校的地位与名声也会随之不断升级。因此,一个学校要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就应在升高骨干教师的层次、增加高层次骨干教师的人数上下功夫。

四、年龄结构合理化

中学骨干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是否合理,最能体现出该支队伍的培养与成长状况及老化与青黄不接等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中学骨干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问题,以使之形成合理化。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在对知名的骨干教师作了充分的个别访谈并听取有关权威等各方的意见的基础上,依据中学骨干教师的成长规律,提出自己的思路与见解。中学骨干教师队伍最佳的年龄结构应是:30岁以下占5%左右,30―40岁占25%左右,40岁以上占70%左右。但考虑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当前现有的中学骨干教师中面临大批年长者即将陆续退休而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青年中一时还难以大批地补充上来,而中年中人数相对减少(有的学校甚至出现断层),因此当前应加大对中学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适当放宽这方面的相应比例。放宽的幅度可根据各自青年骨干教师的整体情况而定。同时,即使经过加大力度的培养,促使其提前成为一名骨干教师了,也还要甚至是更加要注意对其进行再培养。

五、学历结构合理化

学历培训是培养一个骨干教师的前提与先决条件。而要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就要使这支队伍的学历结构形成合理化。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仅在认真分析、总结地处城镇与农村、中心城区与偏远市郊、经济条件发达与相对落后等不同地区的教师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路与见解。笔者认为,现阶段:

――在条件完全具备的经济发达地区,作为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青年对象,受教育的程度均应达到硕土毕业水平,而其中还应有20%以上需达到博士毕业水平;

――在条件基本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青年对象,受教育的程度均应该达到大学本科毕业水平,而且其中还应有50%以上需达到硕士毕业水平,5%以上需达到博士毕业水平;

――在条件不具备的经济不发达(或相对落后)地区,作为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青年对象,受教育的程度均应达到大学本科毕业水平,而其中还应有20%以上需达到硕士毕业水平。

事实上,这个比例并不高,但又是很现实的,因为它框定在现阶段作为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青年对象。而即使作为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数量全为青年培养对象,也不过是在教师总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间的上述比例。何况现阶段作为中学骨于教师培养的对象不可能全是青年教师,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可能会有青年与非青年之分。

当然,鉴于当前的特殊情况,对于年长一点(即非青年)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来说,其文化素养与认知结构均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甚至职称也达到了高级,故对其学历要求可根据其本人的实际学力水平而决定是否对其提出相应的要求。

六、职称结构合理化

职称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与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作为骨干教师,其职称理应高于非骨干教师。否则,就称不上是教师中的骨干了。但作为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其职称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才算是合理呢?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你认为作为中学校级、县(市)级、地(市)级、省(市)级、部级骨干教师应具备何种相应的职称(请在表三中选择)?结果,对中学校级骨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称选择中学二级教师的最多,达56.1%;对中学县(市)级骨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称选择中学一级教师的最多,达62.3%;对中学地(市)级骨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称选择中学高级教师的最多,达75.6%;对中学省(市)级骨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称选择中学高级教师的最多,达84.4%;对中学部级骨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称选择中学高级教师与中学特级教师者基本上是平分秋色,两者相差无几,说明中学部级骨干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确实是“至高无上”的。(详见附表)

骨干教师自我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27

On "Two Changes and Two Uniti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raining

――Thinking based on Effective Training in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LUO Rujing

(Meijiang District 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 Meizhou, Guangdong 514031)

Abstract Teacher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trengthen the backbone of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e '' double unity "in terms of key teachers training: turn" passive "to" active ",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self-development of backbone teachers; turn" used "to" compose "to train teachers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apacity backbone ; focus on teacher training model and concerns experienced unity; unity happened emphasis on training and emphasis on training to achieve. Through research,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 training backbone of the road.

Key words backbone teachers;effective; training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事业高度专业化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中的核心和精华的骨干教师,更应努力塑造多元角色,得到更高层次的培训和深造的机会,更好地提升骨干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效带动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发展。因此,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骨干教师队伍,是近些年来各地师资培训的重中之重工作。笔者通过对骨干教师培养的实践研究,从“两转两统一”方面着力探索骨干教师的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1 转“被动”为“主动”,增强自主发展的意识

骨干教师已经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理论水平,是亟待开发的金矿。

但是骨干教师们平时工作非常紧张忙碌,培训挤占了他们休息的时间;有些骨干教师对培训的认识比较短浅和功利;再有,因为培训的期待与培训的现实存在差距,使骨干教师的培训愿望不够强烈。种种原因,使骨干教师将培训当作是负担,比较“被动”。那么如何使骨干教师自主自愿接受培训,笔者认为增强骨干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是关键。

人的自主意识表现为主体自我,自然自我的主人,主体坚信自己的意志能够支配自己的生命活动,不盲从,也不屈从于任何权威,自己主宰自己,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思考、去认识、去行动。笔者认为要增强骨干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关键是让骨干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人。在培训中具体表现是:(1)增强自我发展的需求意识。 这就是要让骨干教师对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理清自己为什么要发展这个问题。(2)增强系统反思的行动意识。这就是要让骨干教师不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反思中不断进行行动研究,整理出系统的专业发展思路。(3)增强自我监管的调控意识。这就是要让骨干教师加强自我监管,加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自觉掌握和控制的意识,特别是对自己的情感、情绪和欲望的把握和控制的能力的培养。

只有增强了骨干教师自主发展意识,骨干教师内在动机被激发,才能成为培训的主人,专业发展才能持续有效。

2 转“拿来”为“创编”,培养课程的开发能力

课程开发能力是基于教师创新意识、职业责任感、求变求新的心理特质,以教师自身所拥有的教学经验、工作经验和对社会的感知,重新对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评价与教学方法进行设计的一种能力,是教师一般能力(以课程实施为主)和特殊能力(以课程设计为主)的综合体现。

骨干教师对教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学生有独特的发现,拥有丰富的、以经验为基础的知识与技能,他们大多走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前列,他们具备课程开发的潜在能力。他们不仅要“吃透”教材、“领会”教材,更要研究教材和开发教材,对课程要转“拿来”为“创编”,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因此,在培训中应着重加强对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针对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首先,提供平台,有效整合资源。在骨干教师培训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开设网上教师课程资源中心,收集课程开发的最新动态和优秀校本课程案例,进行网上课程开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为骨干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提供平台,培养骨干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的能力。

其次,聚焦课堂,进行行动研究。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在学校的真实教育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工作方式。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在骨干教师培训中,要引导教师以解决学校和课堂里每天发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更好地思考、阅读和总结积累,把研究与实践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校际间形成互相促进的反馈机制,从而有效“创编”校本课程。

3 关注培训模式与关注教师经验的统一

随着教师培训实践的深入发展,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在不断创新,如案例剖析式、课程开发式、行动研究式等等。这些培训模式成为促进区域骨干教师发展,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彰显培训特色的重要载体,成为培训机构的关注点。尽管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层出不穷,但是根据大部分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反馈,特别是网络培训模式的推广,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还是得不到根本的提高。笔者认为关注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应与关注骨干教师的经验相统一,在教师培训中,所选用的培训模式要以教师经验的展示、共享、交流、改造、提升为关注核心。

杜威说过:“一盎司经验之所以胜过一吨理论,只是因为只有在经验中,任何理论才具有活力和可以被证实”。心理学的“自我效应”表明,许多东西是教不出来的,只能依靠个体去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在体验中获得。如:现场观摩―问题展示―案例研讨―自主反思―经验提升。这种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让培训更贴近教师教学实际,是建立在教师经验的基础之上,选取了引发教师共鸣的话题,找出教师教学发展的生长点,以课堂教学为基点,引导教师进行主动自主反思,在个体参与实践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发展,骨干教师获得了经验提升。

4 重视培训发生与重视培训达成的统一

培训发生是指培训方案制定后的行动实施阶段,而培训达成是指培训的目标达成情况,效果体现。两者的统一是指,培训机构不仅要精心设置培训方案,而且目标要明确具体,要紧密结合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不能凭空想象,预设的时候很美妙,但却是理想化的,很难实现。

培训者要认真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现象、问题,要对骨干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活动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在培训过程中要进行详细课堂观察,对比培训预设,寻找差距,并进行反思和批判性总结。只有重视培训发生与重视培训达成的统一,才是有效的培训,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持续稳定发展。要做到培训发生与培训达成的统一,主要关注:培训过程的观察与培训效果的反思与培训后续的跟踪。

4.1 培训过程的观察

培训观察内容包括培训师、骨干教师、培训环境、培训内容等要素,其中核心要素是培训师与骨干教师。因此,在培训观察中,我们要围绕培训师和骨干教师之间的关系来进行。

对于骨干教师,我们主要观察他们的参与状态、交往状况、思维状况和情绪状况。即:观察教师是否全员参与培训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具备多向的、形式多样的信息交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是否愿意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建设性和独创性;教师在学习中是否情绪饱满,是否具有愉悦感,是否具有适度的紧张感,等等。

对于培训师,我们主要观察他们的技能传授、启迪智慧和感情关怀能否融为一体。即:观察培训师对教材的组织是否有条理、培训语言是否生动,培训活动的组织与调控能力是否到位;培训师在培训中是否具有敏锐捕捉培训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有效地采取恰当的措施与策略来控制培训中出现的不良行为等;培训师在培训中是否对每一位教师负责,是否尊重信任教师,是否鼓励教师大胆探索等;培训师是否具有独特的培训方式,等等。

4.2 培训实践的反思

反思是连接理论与实际的桥梁,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一种强有力的促动因素。根据Wallace的观点,教师的继续教育的过程就是在教师实践与循环反思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也就是说在骨干教师培训中要重视老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指导教师用问题引导、合作反思、写反思日记、行动研究等进行教学实践的反思。问题引导,就是在培训中,确定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与研究,不断反思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合作反思,就是骨干教师在研修过程中,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讨论,共同思考一些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用集体反思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写反思日记,就是将研修和实践教学中反思与总结的内容认真记录下来,在记录中再反思。行动研究,就是骨干教师在将研究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切入口,认真思考,通过查找资料、寻找专家等方式,解开迷惑,并把思考与探索研究形成文字,与其他参训老师交流讨论。

培训实践的反思是使培训发生转移到教学实践,促使培训的达成在实践与理论中相统一。

4.3 培训后续的跟踪

培训达成的情况还要看培训的后续效果,要对骨干教师进行后续跟踪。如:了解教师培训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有提高;教师的工作的激情和活力是否有提升;教师是否能释放自己的生命潜能、创造才智;教师是否具有形成了教育教学风格;教师是否更注重教学研究等。

通过三期的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的积极探索,“两转两统一”从骨干教师需要、专业发展的角度、多元模式等层面,突出针对性,讲求实效,寻找到了一条促进中小学骨干教师发展的最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健云.人的发展前景与自主意识的深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9):1-3.

骨干教师自我总结例5

不同级别的骨干教师,决定了他们工作平台的大小。省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是对省级教学能手提出的一个更高层次工作要求,是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培养,需要这批优秀人员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比如,具有组织和管理工作坊的能力,在引领骨干团队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具有更高层次的课题研究能力,具有解决教育教学中重大问题的能力,具有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形成教育思想的基础性能力,达到在省级教育期刊发表文章的能力。在培养期,主要就“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总结撰写能力”进行考核,具备了就授予省级学科帶头人称号,实施工作坊建设,开展引领和研究工作,还欠缺,就继续培养,至少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省级教学能手的作用。 

对于学科带头人培养期“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总结撰写能力”的考核,我建议组织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工作坊建设上,然而毕竟是培养,所以,工作坊建设应该考虑一线教师的实际,成员必须有,但不能局限于过高的要求,不能局限于10名省级教学能手或者骨干教师,不能局限于要有县域外、市域外的骨干教师,但必须要求他们至少能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同学科教师lO名左右,积极组织开展交流、学习和研讨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研究学习成果,主要是考察工作坊主怎么调动坊成员开展学习、交流和研讨,怎么带动这些人成为校内乃至县域内、市域内骨干教师。科研能力考核就是要开展好课题研究。对总结撰写能力的考核,就是能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对教育教学深层次的思考等。当然,除了这些可物化的考核外,常规的学习、作业、交流反思、活动参与等也应占一定的学分,保障培养的有效性。 

授予学科带头人后,对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总结撰写能力”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作坊应该成为省级教学能手的驿站,要管理好一定数量的省级教学能手,要培养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要在省级课题研究层面发挥作用。要在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骨干教师自我总结例6

不同级别的骨干教师,决定了他们工作平台的大小。省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是对省级教学能手提出的一个更高层次工作要求,是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培养,需要这批优秀人员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比如,具有组织和管理工作坊的能力,在引领骨干团队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具有更高层次的课题研究能力,具有解决教育教学中重大问题的能力,具有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形成教育思想的基础性能力,达到在省级教育期刊发表文章的能力。在培养期,主要就“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总结撰写能力”进行考核,具备了就授予省级学科头人称号,实施工作坊建设,开展引领和研究工作,还欠缺,就继续培养,至少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省级教学能手的作用。

对于学科带头人培养期“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总结撰写能力”的考核,我建议组织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工作坊建设上,然而毕竟是培养,所以,工作坊建设应该考虑一线教师的实际,成员必须有,但不能局限于过高的要求,不能局限于10名省级教学能手或者骨干教师,不能局限于要有县域外、市域外的骨干教师,但必须要求他们至少能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同学科教师lO名左右,积极组织开展交流、学习和研讨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研究学习成果,主要是考察工作坊主怎么调动坊成员开展学习、交流和研讨,怎么带动这些人成为校内乃至县域内、市域内骨干教师。科研能力考核就是要开展好课题研究。对总结撰写能力的考核,就是能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对教育教学深层次的思考等。当然,除了这些可物化的考核外,常规的学习、作业、交流反思、活动参与等也应占一定的学分,保障培养的有效性。

骨干教师自我总结例7

一、在课堂教学、组织层面

教师好比是总导演,学生体育骨干就是负责分场景的副导演。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师与学生地位、作用的界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师生应在教法与学法上进行完美地结合。

教师在选择教法上应注重两点:1、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知识、增强学生的技能;2、怎样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为出发点。例一:自行车、游泳、单双杠、支撑跳跃、武术套路、体操、健美操、跳水等项目具有“突变性”,可以采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这时在学生体育骨干具有感染力的带动下,学生能积极参与、认真练习。对于篮球、足球、排球、跑、跳、投的田径等项目具有“渐变性”技能的教学中,可以选择“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摸式;在此过程中学生体育骨干可以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引领学生思考、探索、归纳、总结。例二:有同学想练习跳高,有同学想练习跳远,还有同学想练习三级跳、铅球、铁饼……无论采用何种模式的教法、学法,体育骨干都是不可或缺的,学生体育骨干就是教师的“小助手”,要充分发挥其潜能。

总之,在课堂教学、组织层面,师生教法与学法上进行完美地结合可以做到:1、节省教师的重复劳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3、有利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4、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彰显团队力量;5、有利于教师关注个体差异;6、有利于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在课堂管理、纪律层面

教师好比是交通警察,学生体育骨干就是交通协理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表明学生的主体地位正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确立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统筹安排、集中讲解、示范,讲清楚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其次,教师要敢于放权给学生体育骨干。各小组在学生体育骨干的组织下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有宽松的想象力和创造空间,让学生成为体育课的主人。

教师让学生体育骨干参与管理,既能通过“小助手”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师又能腾出时间及精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总之,通过学生体育骨干的参与管理,在课堂管理、纪律层面可以做到:1教师能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巡回指导;2、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学生的活动,发现活动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必要的点评工作;3、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4、有利于教师加强全面管理。

三、在训练、两操、第二课堂等层面

教师好比是导师,学生体育骨干就是研究生。

有同学练习跳高,有同学练习跳远,还有同学练习三级跳、铅球、铁饼;这边有篮球赛、排球赛,那边还有……这时候教师再多也不够用,教师少、又没有分身术,怎吗办?只有请“小助手”来帮忙。为了一个共同的课题,师生分项去研究,而后把存在的问题及成果汇总给导师。在业余活动的准备、组织、管理、讲解、示范等环节“小助手”―― 学生体育骨干会发挥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师资力量比较缺乏的学校,只有学生体育骨干与教师共同协作,才能有力地推动各项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四、认真做好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工作

1、培养与使用原则

①实用原则:结合教材内容及课堂常规、社会实践等,本着灵活实用的原则,教给学生一些组织方法和练习方法。②提高原则:学生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应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运动技能,组织才能,使其在学生中间树立起较高的威信,不愧于骨干的称号。③全面原则:体育骨干也是学生中的一员,要本着全面教育的原则,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体育骨干,还应该从德育、智育、美育入手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人。

2、培养与使用途径

①利用课堂上教师的感染力;②利用课余训练时教师的传帮带;③利用校内外运动会的实践等形式,对不同项目的体育骨干进行培养与使用。

3、学生体育骨干培养与使用的意义

通过对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可以做到,①、学生参与运动意识的加强,运动习惯的养成,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提升,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等;②、把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工作持久的作好,充分发挥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无论是上课、训练和组织小型比赛,将会给体育教师增加许多较为“专业”的帮手,体育教师身心会较为轻松;③、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训练效果都会得到提高。

4、关于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的建议

①任课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要有牺牲休息时间的心理准备和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②各项目的任课教师要相互安排好场地器材及时间,协调好学校各处室的关系,做到组织严密,训练科学,不断提高训练效果。③在自愿的原则下,选择积极主动、有责任心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作为体育骨干人选。④在课堂、训练、比赛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给学生体育骨干更多展示自己才能和参与锻炼的机会,都要从小事入手,从细处进行教育。

五、小结

1、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课堂、训练、比赛等活动有序开展,要充分、科学、合理地培养与使用“小助手”。2、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等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长期坚持,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希望体育教师能借助新课改的大好形势,努力作好各项工作,全面提高自身修养及教育教学质量。

骨干教师自我总结例8

作者简介:王飞(1982-),女,山西长治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李红浪(1973-),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编号:gl1220),主持人:李红浪。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3-0015-04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1]。高职教育直接服务产品开发、应用技术研发等,并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为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提供技能型人力资源支撑,具有鲜明的职业性,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应适应这种职业性要求[2]。本文以江西省部分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摸清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基本结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适应新的挑战,促进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一、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结构

骨干教师队伍结构涉及职称、学历、年龄、教龄等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队伍性能的各种层次及其相互关系。本文对江西省高职院校200名省级骨干教师和200名非骨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8份,回收率为94%。

(一)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是衡量高职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一把标尺,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具有初、中、高各级职称的比例构成情况。地方高职院校中合理的职称结构应当与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科研水平等相契合,且有利于教师梯队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良性发展。

在骨干教师问卷调查中,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94%,是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核心主力(见表1)。

由此看来,地方高职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大部分来源于学校的高级职称教师,这部分人绝大多数在学科领域有一定的成就,甚至已经是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正值学术创造的黄金时期,他们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地方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明天和未来。继续进一步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发挥新老骨干教师自然衔接作用,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学历结构

学历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教师的基础理论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其科研能力高低。学历结构的表现形式是指具有不同学历、学位的教师数量在教师队伍中的构成情况。从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来看,总体上骨干教师队伍学历较为偏低,本科学历占一半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的也仅有30%,具有博士学位的骨干教师更是凤毛麟角。从年龄上看,以45岁为界限,45岁以上老骨干教师的学历结构就更不容乐观,从调查问卷看,45岁以上骨干教师有126人,45岁以下69人。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骨干教师大都集中在45岁以下新骨干教师群体中,具体如表2:

地方高职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较低、结构不合理、知识落后等突出问题。教育部规定一般普通高校的教师学历结构,合格条件下要求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达到优秀则要求为≥50%。以调查样本为例,南昌市高职教育阶段骨干教师中本科学历者占到总数的65.4%,硕士占28.5%。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有近50%的骨干教师学历属于学历进修,即在职学习获得的,尤其老骨干教师情况更不容乐观,另外硕士所占比例偏低,因此骨干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不合理成为了制约高职院校发挥示范性的重要因素。

(三)年龄结构

教师队伍中年龄结构可以反映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及创新创业潜质。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教师队伍需要具备合理的年龄结构,保证教师在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体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协同能力、合作能力,促使梯队均衡发展有序新老更替,平稳过渡,从而避免不稳定因素甚至是大的人才“断流”。

从表3的年龄结构上看,地方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结构属正态化分布,符合人才发挥效用的最佳时期。但近些年来,在面临“上规模”、“办新专业”等发展机遇中,南昌各高职院校相继掏挖资源、补充师资,而青年教师则成为主要补充对象。部分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已占到本校教师人数的一半,有的甚至超过了一半,且各个年龄段之间的落差较为明显。年青教师相对较为集中,教师队伍呈现年龄两极化,严重阻碍了教学、科研的有序、科学开展。

(四)教龄结构

教师从教时间的跨度即称为“教龄”,这可作为骨干教师具有一定专业工龄的硬性指标。正常情况下,教龄的长短可以反映骨干教师的学科教育经验及科学研究能力,且一般呈正相关。在调查中发现青年骨干教师较少参与到传统学科和优势学科中,他们主要涉猎新兴学科和新增学科,成为这两个学科的生力军。但尽管如此,部分公共基础课教师数量仍明显短缺。另外,优秀教师资源匮乏,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数量紧缺,青年学科带头人更是极为稀少,这些缺陷必然增加了优秀学术梯队构建的难度,从而导致严重“断层”的结构性问题。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结构应当要符合当地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能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它是衡量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尺,也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基准点。

二、地方高职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问题之成因分析

基于对地方高职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构成及现状分析,其主要形成原因在于:

(一)教育理念延迟滞后

一名优秀教师首先应当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现实教学中,有些骨干教师缺乏正确的理念,出现工作不积极、知识储备短缺、教学技能落后等问题。有些教师没有从思想上视教学为崇高的事业,仅仅把它当做自我谋生的手段,轻视从教技能的培养,从而陷入一种机械主义的教学囹圄。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已然落后,甚至面临淘汰,而且文化底蕴急需加强,教学组织能力也极度欠缺,所授课程不能体系化,语言表述更是缺乏准确性、逻辑性、连贯性,再加上自身缺乏自我补充、更新知识的动力和能力,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二)管理体制存在一定弊端

正确的管理理念应当是把教师作为宝贵资源,将教师发展和学校利益紧密相连。首先,地方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弊端主要在于高校的行政化色彩较为明显。教师是被管理的对象,人事部门与教师之间形成严格的管理关系,教师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和物质的激励实现,此种管理模式并没有从唤醒教师能动性方面来提高教师的生产率,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被淡化。因此,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常常受到限制与阻碍,且优秀的骨干教师常被提拔到行政管理岗位,从而使骨干教师脱离教学队伍,导致教学资源的无形流失与浪费。其次,继续教育的重大作用和意义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运用。地方高职院校管理部门不能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和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获得继续教育。在访谈中,很多管理人员和部分骨干教师都承认没有重视继续教育,中青年骨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比例仍然较低。再者,骨干教师的评价机制比较机械化,通常大多同普通教师一样,接受同样的评价体系,往往是重数量、轻质量,不能客观反映骨干教师的业绩,且缺乏对比研究,骨干教师的培养成效与追踪缺乏有效的管理。

(三)师资队伍素质有待加强

首先,某些地方高职院校在师德保障制度方面没有严格规范,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较低,从而导致骨干教师队伍存在不良竞争和不规范操作。部分高职院校的青年骨干教师甚至存在主观偏见,认为自己所处的学校平台不高,很难为自己提供优秀的教研资源,因而自我放弃,只是为了拿到报酬而完成额定的教学工作量,完全忽视了个人长远的成长计划和发展规划。其次,新老骨干教师的科研创新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激发。再次,繁重的教学任务严重妨碍了新老骨干教师教学质量的改善和自我提升,尤其对于青年骨干教师,在职业起步阶段就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难以在教学责任与专业发展方面寻求一个平衡点,从而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严重影响长远的自我发展和学校后续动力的支撑。

三、地方高职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地方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培养应因地制宜,探索、研究出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特点的高职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切实提高骨干教师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重点或核心是要培养和发展人的灵魂,而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达和智力的培育[3]。我们的教育应当关注人的灵魂,关注学生的成长,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灵魂、有信仰的人[4]。因而,教育信念应当成为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教育教学行为,更影响着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坚定的教育信念能够推动新老骨干教师的培养进程,助力新老骨干教师的未来发展。库姆斯曾主张,使教师变得优秀的是他们对自己、学生、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5]。显然,对一位教师而言,树立规范个人行为准则的信念是成为优秀骨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许多著名的优秀骨干教师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教学生涯时都曾强调,信念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地方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不断提升自我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促进学校学科发展,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同社会转型与发展接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地方高职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包括一系列制度及其有效运作,完善骨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建设应在制度前瞻性、系统性、周密性三个研究方向上探索,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系列制度有效运行。

1.严把教师选聘关。地方高职院校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制定优惠政策,公开招聘,择优引进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学校可争取与重点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将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打造成自己的人才基地,通过长期合作,在博士生中物色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争取其来校服务,成为学校新的骨干力量。注重提高教师个体和团队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积极探索人才组织新模式;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具有学术领先水平的优秀学术团队,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的新模式和政策机制。

2.优选培养青年骨干人才。优选培养青年骨干人才,首先要保证选拔质量。如前所述,要尽可能地吸引具备良好教育背景,理论扎实,学历高,潜力大的优秀毕业生来校工作,并将其作为骨干人才的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和地方各级人才培养项目,提供经费和机会支持青年人才的成长,鼓励青年人才前往国内外著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进修交流访问。再次,学校和院系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合适的压力政策和奖励政策,鼓励冒尖,鼓励竞争,激励青年人才申报科研项目、人才项目、参评各种奖项与荣誉,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3.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学校能否建立对骨干教师具有激励、导向和调控作用的合理评价制度,关系到骨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影响着其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对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高职院校管理者应从本校实际出发,设置切实可行、最为优化的总体目标,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继续教育,完善骨干教师人才工程的评选、培养和考核体系,创新并完善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创新思想的学术评价制度,激励新老骨干教师不断迈向新台阶。

(三)强化立德树人,促进地方高职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德艺双馨

1.拓展传统“师徒制”。“师徒制”即“学徒制”,它是一种在实际传授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体的职业技能教学形式,在中国传统的民间艺人和手工艺领域盛久不衰同时也推动了某些特殊行业的生存、继承和长足发展。当下,这种“传、帮、带”式的良好的行业传统被广泛借鉴到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中。实践证明,在教学上,老骨干教师向新骨干教师传授教学经验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教学水平。另外,骨干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实际担负着全面教育的责任,即在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中还包含有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最终教书与育人集于教师一身,有利于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

随着时代信息化迅猛发展,年轻教师的潜在优势愈加凸显,传统的“师徒制”不断面对新的挑战。首先是年轻教师学科知识的新鲜程度高;另外,年轻教师跨学科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普遍更强;再者,年轻教师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也不容小觑。纵观全局,若仅拘泥于“师傅的教学经验是青年教师的财富”一隅,青年教师人才队伍的前进步伐不仅会受到羁绊甚至可能错失发展的良机。因此,老骨干教师也要积极向新教师学习一些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和计算机知识,使科技手段和教学能达到充分的结合。在教学中相互关爱,互帮互学,各展优势,共同提高,成为共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伙伴[6]。

2.活跃骨干队伍教研交流。骨干教师的学术梯队培养对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老骨干教师要着眼于发挥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术组织、学术团体中的作用,引领他们未雨绸缪,博采众长,见多识广,增进团结,加强合作。另一方面,老骨干教师要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开展学科前沿研究,鼓励他们参与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他们参与国家、省重大科研任务的研究。新老骨干共同努力,为学校发展建设出一批特色、强势学科,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完善、宏图大展奠定基础。另外,骨干教师要多进行教学公开展示,相互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可每年评议活动,并将课程展示与课程评议的过程进行录像保留,作为交流,学习和借鉴之用。

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地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和核心,不仅是推进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其质量和数量更是体现着地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曹昆.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N].人民日报,2014-05-11(1).

[2]黄胤琛.示范建设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骨干教师自我总结例9

摘 要:在高等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高校骨干教师的培育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性的问题之一。本文对我国高校骨干教师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指出当前我国高校骨干教师存在数量较少、创新能力较弱、组织能力较差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从运动实践性、情景体验、技术型和研究型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高校骨干教师的培育模式。

关键词 :高校;骨干体育教师;创新能力;技术型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05-03

1 引言

在国家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是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队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而体育教育是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育教学也得到不断的重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展以后,体育教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国家更加强调体育教育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师资源是基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学团队,对促进高等体育教学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纵观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资源结构现状,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师资中骨干教师的数量较少,而这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精湛德业务水平、良好的师德,并且骨干教师发展对其他教师技术和素质发展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在此背景下,在我国高校构建一个多元化的骨干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提升我国骨干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前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2 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现状

2.1 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

笔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查了四个市区的高校体育教师资源,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的数量较少。

A市高校共有34名体育教师,其中骨干教师数量为4名,比例为11.76%;B市高校共有45名体育教师,其中骨干教师数量为54名,比例为11.11%;C市高校共有23名体育教师,其中骨干教师数量为2名,比例为8.7%;D市高校共有56名体育教师,其中骨干教师数量为4名,比例为7.14%;由此可见在调查的四个市区中,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仅占10%左右的比例,即10个体育教师中只有1个人属于骨干教师的可能。

2.2 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状况

笔者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状况进行了随机抽查,主要包含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训练比赛和裁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等几个方面。采用评分的模式,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5,进行打分。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平均值为1.3,教学能力的平均值为1.5,创新能力的平均值为1.2,科研能力的平均值为1.21,训练比赛和裁判能力的平均值为2.0,组织管理能力的平均值为2.1,教学能力的平均值为1.24.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各项能力均低于2.5的中间值,这说明我国高校目前体育教师素质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特别是教师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最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较差。由此可见加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培养,培育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较高知识水平的骨干教师是十分关键的,也是当前高校发展的必须。

3 我国高校骨干教师的培育模式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的培养存在多种问题,导致高校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较差、学术创新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对当前我国高校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重新设计,以提升我国高校骨干体育教师的的综合型发展。

3.1 运动实践性培育模式

运动实践型模式是高校培育骨干体育教师的重要模式之一,该模式主要是有目的地将高校的体育教师培育成为掌握各项技术和技能的实践型教师。运动实践型的培育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培训步骤,第一是运动学习培训目标定向。将培训目标定位于:培育完善的、技术熟练的、较高技术技能、较强实践组织能力的骨干体育教师,提升体育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第二参与型运动实践。是在培训者的指导下,使骨干体育教师尝试性的参与到运动实践活动的,培训掌骨干体育教师的技术和技能,促进教师学习掌握每一项运动的基本原理、运动基本技巧、教学程序及手段等,并进行规范性的动作示范;第三是自主掌握运动教材和教法。是指骨干体育教师在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基础之上,进行辅助性的、诱导性的运动训练,使骨干教师自主参与到运动技能和技巧的学习上,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第四是体育教学技能迁移。是指在掌握运动技巧的前提下,此时骨干体育教师能够将各种技术和技能熟练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不需要经过思考来完成,而通过学练过程迅速进入到熟练掌握的阶段。运动实践型的模式将运动教学中技术和知识的传递进行简单化,让骨干教师在简单的学练过程中,学会各项运动技能和方法,大大减少了模仿学习的时间,从而促进骨干教师从模仿向独立、自主运动操作的迅速转化。

3.2 情景体验培育模式

情景体验型培育模式则是创立一种情景性的体验环境,实现情感和认知的双向发展,让教师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有效地获得情感体验,并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因此情景体验型的培育模式不仅有利于培育骨干型的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情景体验型的培育模式是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是培育模式,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理论,运动的认知过程是一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互和融合的过程,更是运动认知和情感相互统一的发展过程,而对骨干体育教师的培育过程中则借鉴了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激发体育教师无意识活动的运动潜能,使其在思想高度集中、技能自由化、无压力的的状态下,实现体育认知的发展。

情景体验型培育模式的步骤,主要包含以下步骤:第一创立问题情境,第二展开情境问题,第三进行情景体验,第四进行总结转化。例如以NBA体验学习为例。对NBA某一运动技术图片进行创作情景,然后展开情景问题。自制各种图形对技术动作进行说明,介绍其中的某种技术动作,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学练?然后进行演示,体育教师组织参与这一过程进行模拟,并同中剖析为什么会采用这一技术动作?最后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学习的经验,探讨以后改进的方法,总结这次学习的体会,用于下一次教学方案的组织中。

3.3 研究性培育模式

研究型骨干教师培育模式是以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基础的培育模式。它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型模式的操作步骤主要包含:第一提出问题,第二形成假设,第三拟定计划,第四验证假设,第五总结提升。

研究型培育模式对当前提升我国骨干教师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思维较低的现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育骨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探究分析能力,培育学习者对运动性能和技术提高的积极探索的心态,研究性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为: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和布鲁纳的“发现法”。强调教师知识的增加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知识,更应该提供一种独立思考的研究能力。特别是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实验中,研究型教育模式有利于培育高级思维能力。以羽毛球进攻技术为研究型模式案例,首先,提示问题——羽毛球后场高远球落点的研究,其次,形成假设——落点与胜负不重要或十分重要。再次,拟定计划——击后场左右中高远球及范围,然后验证假设——比赛统计击后场左右中高远球效果;最后总结提升——分析击后场左右中高远球落点和时机。

3.4 技术型培育模式

技术型培育模式是主要指骨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能力的培育。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视频资源技术等不断用于当前的体育教育教学中,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而教学直观感受能力较强,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当前对于我国骨干体育教师的培训必须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能力的培训。特别是当前我国体育教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较为依赖,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利用不足,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育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和利用能力,增强教师对现代技术的运用等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技术,对体育培训过程中某一个动作进行模型演练,或者采用图片、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也可以利用体育音像教材,通过播放光盘对某一技术性的动作进行反复演练。当前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的形式,建立博客、QQ群、微博、微信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搜集各类体育信息资源进行沟通。

4 结论

师资资源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资源,也是决定高校是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当前,我国现代化教育建设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建设,而在体育教育教学上,一个具有创新能力、较强组织教育能力的体育教师团队,将影响着该校体育整体师资力量的发展水平。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数量和素质进行调查发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数量较多,但是骨干型的体育教师数量较少,在体育教学中,极其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术型体育教师资源,因此加强对骨干体育教师的培训是当前以及以后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重点,构建多元化的骨干型培育模式,将有利于提升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育实践活动,为我国高等院校教师培育提供有效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晓棠。素质教育与体育发展[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1):2-12.

(2)体育相关学科[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9):23-24.

(3)祝莉。西部体育产业开发的思路及对策[J]。体育科学,2013(03):24-28.

(4)王续琨,刘永振。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初探[J]。体育学刊,2014(01):12-15.

(4)李元伟。科技与体育——关于新世纪体育科学技术发展问题[J]。中国体育科技,2014(06):2-9.

(5)付晓莉。议体育教师的素质与能力[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23-28.

骨干教师自我总结例10

下面重点讨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三驾马车”中的骨干教师培训(有关普通高中教师职务(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的做法和经验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重点讨论)。

具体做法和经验分三个部分:(1)建立教师培训的导师制:100个名师带1000个骨干教师。(2)重建教师培训的课程目标:一切以课堂教学变革为中心;(3)培训管理专业化:项目负责人、班主任与与后勤主任三位一体。

一、建立教师培训的“导师制”:100位名师带1000名骨干教师

2011年,广东省教育厅决定在广东省设立100个“教师工作室”[2],选拔优秀教师成为“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从“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出发,建立“三位一体”的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体系。

在“三位一体”的制度设计中,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名师)位居中间而承上启下:(1)名师(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之上有大学导师。一个大学导师指导5个左右的名师。这种指导类似研究生制度:一个导师带5名研究生。(2)在名师之下,有骨干教师,一个名师带10个左右的骨干教师。由此推算,100位名师,带1000名骨干教师。“100位名师1000名骨干教师”,这正是广东省教师培训制度的隐型结构。

表面上看,在高校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工作室和地方教师培训机构(以及相应的大学导师、名师、骨干教师)三者之间,高校教师培训机构以及大学导师居于“三位一体”的金字塔的顶端。[3]事实上,教师工作室以及名师位居培训链条中的中心环节,上接大学导师,下承骨干教师,乃广东省教师培训体系的“中梁砥柱”。

就此而言,广东省教师培训制度甚至可以理解为“名师负责制”或“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负责制”。在培训项目组的管理者看来,大学导师若指导不力,主要责任不在导师,在名师的不主动请教;骨干教师若发展不力,责任也不在骨干教师,而在名师的不主动指导。

“100位名师1000名骨干教师”的具体办法,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建立“三级教师博客群”;二是骨干教师进入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三是以“南粤名师大讲堂”和“我的教学风格的评选与交流”的方式推动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实现个性化的校本培训。

(一)建立“三级教师博客群”:持久地实现远程辅导与评价

“100位名师1000名骨干教师”的第一个办法是建立“三级教师博客群”。

第一级博客是骨干教师博客。骨干教师博客链接自己的指导教师(名师)的博客。

第二级是名师工作室博客,每个名师工作室博客链接名师所指导的1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博客。

第三级博客是广东省名师工作室博客,广东省名师工作室博客链接100位名师工作室博客。华南师范大学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两个培训项目组分别链接50位名师工作室博客。为了推动名师对骨干教师的“远程指导”,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组制订了《关于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远程辅导与评价”的实施方案》[4]:

第一条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推动教师个人阅读、同伴听课、行动研究。每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每个骨干教师必须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的总课题下形成自己的子课题。(1)如果暂时不能选定自己的个性化的子课题,可以直接以总课题“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为自己的研究课题。(2)鼓励学员将总课题与自己所教的学科结合起来形成子课题,比如“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数学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外语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3)鼓励学员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关键词,形成个性化的子课题,比如“小学语文发表式作文的行动研究”、“初中数学自学辅导的行动研究”、“浸入式外语教学的行动研究”。(4)几个学员可以合作做同一个课题研究,但提交结业论文时每个学员必须撰写个人化的独立的行动研究报告而不可以几个人合作提交一份总的结业报告。

第二条骨干教师采用“两级导师负责制”。大学学科教学法专家作为导师,负责指导并推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课题研究。

每个大学导师一般负责指导10名左右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大学导师的主要责任是指导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进行课题研究并推动主持人每周至少撰写一份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读书日志、听课日志或行动研究日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为导师,负责指导并推动骨干教师的课题研究。

每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负责指导1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本人除了亲自实施自己的课题研究之外,负责指导骨干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并推动骨干教师每周至少撰写一份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读书日志、听课日志或行动研究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