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社联档案管理部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11:27

社联档案管理部

社联档案管理部例1

工作状况:2002年12月,上海市档案局与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上海市社区档案工作的意见》,并连续三次召开区县局馆长会议,全面部署社区档案工作。提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以服务百姓为中心,以推进档案规范化、信息化、特色化建设为重点,创建、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化大都市社会功能相协调的社区档案管理体系,努力实现社区档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社区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目前,社区档案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相随,取得了较大成绩。在全市100个街道办事处、3466个居委会中,所有的街道办事处和3119个居委会(占居委会总数的90%)建立了档案工作,设在社区的各种为民服务机构也加强了档案管理;初步建立了与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社区档案工作"三纳入"机制,即各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把社区档案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目标管理,纳入创建文明社区的考核范围,纳入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实行"两级管理,三级指导",形成了"以块为主,一方牵头,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一个与社区建设相适应的社区档案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

市和区县档案局普遍制定了社区档案管理规范性文件,要求各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明确分管领导,落实档案人员,实行归档管理;并确定了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归档范围,明确了居委会档案分类整理要求,统一了"居委会合格档案管理"考评标准。同时,大多数居委会也相应建立了规章制度,并把档案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纳入创建文明小区的考评范围。全市97%的街道办事处通过了市级或区级档案工作等级考评,一大批居委会达到了档案管理合格标准。截至2002年底,全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社区服务机构形成的档案,共计216万卷,积累了丰富的社会档案资源。

工作理念: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开展社区档案工作应当着眼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助。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文件归档时,应注重文件来源的广泛性和文件内容的社会性、特色化。在材料整理中,应当采用简化整理,方便利用的方法。在档案保管上,不强求配备专用库房。在档案服务方面,应当简化查档手续,并注重档案汇编的实用性。深化社区档案工作,需要探索如何从制度上把社区档案纳入国家档案资源建设。日益丰富的社区档案记录了城市建设和社会转型发展的历史,是重要的社会档案资源。它不仅对当前深化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查考价值,而且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拓展城市管理功能,研究社会人文历史具有不可或缺的史料价值,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制定规范,要求各居委会广泛收集社区活动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另一方面,要求各级档案馆关注社区建设和百姓生活,把富有时代特征、社区特点和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社区档案、居民档案收集进馆,进一步丰富国家档案资源。目前,上海市档案局正在抓紧制定包括社区档案在内的本市地方国家综合档案馆收集档案的办法,力求从制度上规范社区档案流向。

工作特点:使社区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与社区信息化建设同步。一是明确规划要求。提出社区档案计算机管理应当充分依托社区网络平台,纳入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到2005年,社区各级组织都要普及档案计算机管理,并提供网络化服务。二是开发档案软件。2002年,市档案局主动与市信息办联系,参与开发全市通用版社区政务信息系统,使社区政务信息系统集社区政务、为民服务、文档管理和现行文件查阅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街道---居委会档案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和网络化利用。三是统一软件规范。四是加强技术培训。

特色档案:记录民主型社区建设的居委会直选档案,小区听证会、评议会等"三会"档案;体现凝聚型社区氛围的新经济、新社团组织党建档案,党建协调委员会、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档案,党风廉政监督站、在职党员联络站档案,廉租房档案;记载服务型社区活动的"民情日记"档案,居民健康档案,志愿者档案,护绿队档案,家庭档案,经济上解困、生活上解忧、精神上解闷的"三解"档案,社保、低保、协保等"三保"档案;反映文明型社区风貌的社区学校档案、科普档案、文化节档案;展现开放型社区形象的洋居委档案、外来经商档案、流动人员档案,等等。

北京市:在服务上做足文章

做好社区档案工作,记录下社区建设、管理的情况,为社区的各项管理工作和居民的学习、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档案信息支持,是档案部门职责所在,是档案工作贴近中心、贴近现实、贴近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方面,是档案工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体现。为了保证社区档案工作能够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北京市把社区档案工作作为2002年全市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各级档案部门加强对社区档案工作的引导。

经过调查研究,他们认为,社区档案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新领域,不能简单地沿用过去的工作观念、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能简单地、不加区别地提出对社区档案工作进行监督,也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手段要求社区组织必须开展档案工作。对于在社区工作、生活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档案的安全保管?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无疑要履行监督职责,但就普遍而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社区档案事务更多的是指导、协助和服务的关系。

2002年9月,北京市召开了部分区县社区档案工作研讨会,研究探讨档案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档案部门在社区开展工作的方式。2003年召开的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他们明确提出档案工作要向社区延伸,档案部门要以全心全意为社区服务为宗旨,指导社区做好档案工作。2003年4月10日,又召开了全市社区档案工作座谈会。与市民政局共同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社区组织、档案部门和主管社区工作的有关部门的职责。

北京市各级档案部门为社区提供档案服务,主要有以下方式:

档案法规、档案科普宣传进社区 在社区开展档案宣传工作,开展档案服务工作进入社区首先要让社区居民了解档案、认识档案工作,拉近百姓与档案的距离。他们(1)把专题展览办到社区去,为社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2)为社区居民提供档案信息。为了便于社区干部和社区居民了解馆藏、提高利用档案的针对性,一些档案馆主动把馆藏文件摘要、馆藏开放档案目录等送入社区。针对部分社区存在资金短缺、文化作品少的困难,一些区档案馆还将馆内部分编研材料和书、报、资料等无偿赠给社区。(3)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多数社区居委会结合自身工作,积极开展现行文件的利用工作。他们把政府公报尤其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现行文件,如有关享受社保、低保和残疾人优惠政策等的文件放在档案室里,供社区居民查阅,还把一部分现行文件制作成展板,在社区展出,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档案指导服务进社区 主要是指导和帮助社区居委会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为了使社区居委会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得到安全保管、方便利用,同时又不给居委会增加负担,他们提出了"尊重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质,根据社区居委会的规模、财力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爱惜民力、突出特色、简便易行、简明实用"的社区档案工作原则。(1)指导方式灵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动争取主管社区工作的有关部门,如民政局、社区办、街道办等的支持,共同促进居委会档案工作的开展。另一种是积极发挥档案学会的作用。在居委会自愿的前提下,对有建档需求的,由档案学会派人给予具体指导。(2)归档范围突出特色。他们要求各区县在确定社区档案的归档范围时,要紧密结合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内容,突出反映居委会的工作特点。有的区档案局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同志一起,把社区居委会形成的文书档案分为七个类别,即综合类、社会服务类、治安民调类、文化教育类、社区卫生类、劳动社保类、社会环境类等,基本涵盖了居委会的各项工作。(3)整理方法简便易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涉及面广、覆盖面大,经常要接受政府有关方面的检查。针对这种情况,他们确定了不立卷的整理方法。社区工作人员可以按照上级的检查要求,对文件进行任意组合,用完后再按照文件上的标识使文件准确归位。他们称这种做法为"搭积木"。(4)工作量保管条件因地制宜,对档案的保管条件不强求一致。(5)规章制度简明实用。

在帮助居委会制定档案工作制度的过程中,他们重点细化了档案的归档制度和档案的提供利用制度,弱化对档案专业化保管(如"八防")的要求。制度的内容力求简明,好理解、易操作,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

目前,全市2256个社区居委会中已有1150个实现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占51%。这些居委会制定了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明确了档案工作的职责,对居委会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进行收集和整理,为档案的安全保管提供了必要的装具,并较好地开展了档案的利用工作。

天津市:起步早 覆盖面广 制度齐全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天津市部分区,就着手推动在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档案工作。目前全市1241个社区居委会都建立起了社区档案工作。

天津市社区居委会保存档案从几十卷到几百卷不等,全市社区档案总数约11万卷。社区居委会档案管理工作采用四层管理机制:市档案局档案业务督导处牵头,法规、教育处协同合作,推动各区档案局开展工作,再由各区推动各街道办事处直接统辖居民委员会。四级联动的组织机制,保证了管理到位、责任清晰、指令畅通、质量符合要求。目前大部分居委会做到了四有:社区档案有专人管、有专柜存放、有专门制度、有展学活动阵地。

目前,各区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各种档案管理规定200多个,主要的制度包括有《社区居委会档案工作管理办法》《社区档案管理制度》《社区居委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失业、再就业职工档案暂行管理办法》《社区居委会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的规定》《社区居委会专兼职人员职责》等。

在探索社区档案管理新模式,丰富社区档案新内容方面,天津市档案部门着力做到:

拓展社区档案工作的辐射范围。引导各区逐步把社区档案的收集范围从一般的管理性文书档案,发展到最大限度地收集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档案资料。要求在社区档案工作中,坚持把握三个要领:一要以人为本,着眼人物的业绩、知名度和突出特点;二要求真务实,要确保档案内容真实、可靠;三要资源共享,要尽可能多地发动居民群众参与建档活动,分享档案资源建设各项成果,真正使档案方便百姓、服务社会。

探索社区档案管理新模式。第一,进行档案动态管理,如及时补充更新低保人员情况。第二,联合建档,双重保管。如与街道劳动与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合作,联手完成社区失业人员档案的收集整理,分头利用。第三,社区档案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方便居民查询档案信息。第四,建立社区文件中心,将政府的现行文件、社区管理信息向群众展示、开放。

拓展管理内容,突出社区特色。本着为现实服务,替百姓着想的工作思路,力求社区档案内容齐全完整,做到社区职能活动有多少,社区档案门类就有多少;服务对象有多少,档案内容就有多少。

辽宁省:社区建档工作三年目标已完成过半

辽宁省从1999年起就开展了社区建档工作,2001年底,省档案局与省民政厅联合制订了《辽宁省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和《辽宁省城市社区档案归档范围及文件材料保管期限表》。2002年6月,召开了全省社区档案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明确提出了全省社区建档工作三年完成,五年实现规范管理的目标。到2002年底,全省社区建档率已达70%。其中沈阳、大连、本溪市社区建档率可达80%。

他们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1.纳入目标管理。与各市档案局签订的目标责任制中,把社区建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各市、县(市)区也层层签订责任书。通过层层目标管理考核的办法,整体推进社区建档工作,有力地巩固了社区建档成果。

2.争取齐抓共管。与民政部门的积极配合,是开展社区建档工作的重要保障。省、市、县(市)区都与民政部门联合制发转发社区建档工作规章、联合召开会议部署、联合指导检查、联合总结表彰。

3.加强业务培训。不仅要求社区档案门类齐全,装具合格,而且要求配备微机、复印机和摄录放像、空调等设备,条件好的已有了专门库房;档案内容不仅仅局限在居民户卡档案,还有财会、基建、设备、居民收入、就业、物业合同等等。

湖北省:五项措施建好五项“民心工程”档案

湖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社区档案建设。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向全省印发的《关于加强全省档案服务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社区档案工作,为社区基层组织和社区群众服务。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要与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谋划社区档案工作发展大计。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要求,湖北省档案局提出把"民政和社区档案工作"作为当年档案工作重点来抓,并写进了省直机关档案工作计划要点。从2002年开始,湖北省档案局、省民政厅联合组成调查组,先后对武汉、黄石、荆门、鄂州、十堰、襄樊等6个市的50多个基层社区居委会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抓好试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档案局与省民政厅,联合制定了《湖北省社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社区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湖北省社区档案工作合格标准》,规范了全省社区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于2003年4月联合召开了全省社区档案工作座谈会,对进一步做好社区档案工作进行了部署。

在指导社区居委会档案工作的过程中,湖北省档案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配合,努力实现"民思我想、民需我办、民求我应、民困我帮"的服务宗旨,突出建好以下五项"民心工程"档案:与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共同建设特殊群体档案;与卫生部门联合,共同建设社区卫生保健档案;与公安、纪检、检察部门联合,共同建立社区治安廉政档案;与宣传、文化、科技部门联合,建立社区文化科普特色档案;与计划生育部门联合,共同抓好社区计划生育档案。

由于采取抓调研、抓试点、抓培训、抓规范、抓推广的有力措施,目前全省2800多个城镇社区,建档率已达50%,有30%的社区档案工作通过了合格验收,达到了省、市级合格标准。

浙江省:施行六项举措推下一步发展

2002年8月,浙江省在印发了《浙江省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后,选择了不同类型的社区进行建档指导和扶持,在抓典型时,从实际出发,不提不切社区实际的要求,做到社区档案工作的宗旨与社区总体建设目标相统一、社区档案工作的要求与社区发展的水平相协调、档案工作共性与社区档案工作个性相结合。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与民政部门互相配合,普遍联合成立了社区档案管理指导小组,形成了对本辖区社区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浙江省截至2002年12月底,全省共有城市社区2772个。目前,全省各地社区档案工作已全面铺开,进展较快的杭州萧山区、宁波海曙区、金华义乌市、台州玉环县等地的社区建档率已达到100%,其中,萧山区、义乌市的建档社区还全部通过了档案管理市级规范化认定。

对今后社区档案工作的推进,浙江省档案局已经和正在施行六项举措:

一是召开全省市和部分区县档案局长会议,认真学习贯彻王刚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对社区档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二是通过努力,把社区档案工作纳入《浙江省社区建设纲要》,在纲要中提出了到2005年,全省80%的社区完成建档,到2010年,全省100%的社区建档,其中80%的社区档案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工作目标。

三是把社区档案管理要求纳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社区建设管理规范》中,在规范的总则、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各章节写进了档案工作要求。

四是把社区档案工作指标列入省档案局上半年印发的《浙江省各市2003年档案工作考核办法》,提出2003年各市社区建档率不低于40%的工作任务。

五是编印《社区档案工作实用手册》3000余册,免费分送到全省各个社区,指导社区档案工作的开展。

六是加强对全省各地社区档案工作的日常督查,追踪动态,掌握情况,及时报道,抓好任务的落实。

南京市:有探索空间的方法使工作进行顺利

南京市所属六个城市445个社区居委会目前都已建档。南京市档案局在这项工作中的指导思想是"广泛收集、适度加工、注重利用"。他们1.对社区档案工作提出"四有"的要求,即:有制度、有人管、有档案、有橱柜。2.结合社区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对档案实施分类,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关于社区工作几个方面的内容设置类目。3.按照实际查考价值确定社区材料收集范围。4.尽可能简化社区档案整理操作环节。整理本着"适度加工"的原则,不强求整齐划一。"一三七"(一档三届七类)、"定期归档、按届整理"的方法,一些社区认为实用,街道欢迎。

青岛市:开展认证 抓紧抓实

自2001年以来,青岛市档案局连续3年将社区档案建设列入对区(市)档案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他们本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规范管理、重在服务"的工作思路,在业务建设方面,坚持科学、适用、简便、灵活的原则。在工作措施上,将社区档案工作有机地融入社区建设规划及相关工作中,统一部署、点面结合、整体推进。2002年初,市档案局、民政局联合印发了《青岛市社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归档文件按件整理,按职能分类,按时间顺序排列,不设保管期限。2003年4月市档案局、民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社区档案管理规范化认证活动的通知》,本着"公正、自愿、从简"的原则,由社区自愿参加,区(市)档案局、民政局对社区档案工作按照"合格"、"先进"标准进行认证,对通过验收的社区,由市档案局、民政局授予"青岛市档案规范化管理合格先进社区"。7月他们又召开了全市社区档案工作现场观摩会,提出了围绕社区工作需要,加强社区文件材料的收集,建立与社区建设密切相关的四大基础档案信息库的要求,即社区基本情况数据库,重大活动、重要工作档案数据库,各类政策依据材料数据库,政务服务档案数据库。

武汉市:政府支持 横向结合 上下联动

武汉市社区档案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5年,将居委会建档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开始,到1999年底,全市居委会已基本完成建档工作;第二阶段,2000年,随着社区居委会的建立,档案部门及时为社区建设服务,当年社区建档率就达60%;第三阶段,市委市政府作出"883行动计划"部署后,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将全市883个社区全部建档列为2003年的工作目标,现已完成。其中50%以上社区档案管理达标。

武汉市档案部门在开展社区档案工作中,积极争取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社区档案工作被列入今年全市和各区的政府工作目标,提上了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形成社会联动,全体参与的氛围。他们与市民政局联合,共同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档案工作的通知》、《武汉市社区居委会档案管理办法》,对社区档案工作联合进行检查考核验收。同时,与妇联、文明委等联合开展创建档案工作示范社区活动,借助相关职能部门的优势,形成合力。

在依法管理,主动服务方面,武汉市着力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档案普法进社区。将社区档案普法宣传作为推动社区档案工作的重要举措,列入全市档案普法宣传规划。在实践中注意做到三个结合,即将档案法规的学习宣传与《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他法规学习宣传相结合,同步进行;将一般普法与重点普法相结合,将档案法制教育列入社区教育培训的内容,先后组织两次大规模的普法验收考试,并将社区居委会干部作为档案法制教育的重点;将档案普法与社区日常管理相结合,在强化档案法制意识的同时,结合社区实际,推进社区档案管理。

二是档案培训进社区。定期举办短训班讲授档案业务技能,并通过召开社区档案工作现场会,现场讲解等方式,提高社区档案人员实际动手能力和业务素质。一年来,全市举办各类社区档案人员培训班60余期,培训两千余人次。

三是档案服务进社区。根据社区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帮助建立符合社区实际的"三合一"制度等规章制度。对于缺少相关人员和档案知识的社区居委会,他们组织有工作经验和工作热情的人员上门帮助建章建制,整理档案。坚持服务为本,不给社区增加任何负担,做到"三不":"不计任何报酬,不收任何费用,不在社区就餐"。

沈阳市:社区,家庭建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从1999年开始,沈阳市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将原来的2754个居民委员会调整为1237个社区,本着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服务到哪里的指导思想,从社区建设伊始,他们就注意研究探索社区档案工作,加强对社区档案工作的指导,提出全市社区建档工作分三步走的规划,即:抓试点,积累经验;总结试点经验并在全市推广;实现社区档案管理规范化。在大量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实际,沈阳市档案局与市民政局联合制定了《沈阳市社区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在这个办法的基础上,他们将社区文书立卷改革一步到位,社区文件整理按国家《归档文件整理归档规则》实施。到去年底,全市1237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档案工作。

在抓社区建档问题上,他们与民政部门形成了共识,联合抓了社区建档的基础工作,制定下发了统一的社区委员会工作记录簿、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记录簿、社区基本情况登记册;市政府又为每个社区配备了电子计算机、档案柜。两家联合召开了社区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特别是市政府2002年制定的《沈阳市社区工作示范达标制度》将档案管理列为重要内容。制度要求:示范社区档案工作必须达到省级先进标准;达标社区必须实现各种门类、各种载体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保管安全,管理科学,有效利用。目前全市已有10家示范社区的档案工作通过省级先进标准评审验收,今年底前将有50个示范社区档案工作达到省级标准。

社区档案工作不仅是社区自身形成档案的管理,还应包括辖区内家庭档案的建立,辖区内居民档案意识的提高。如果社区许多家庭建立起了档案,无疑会促进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公民素质,从而有力推进社区各项工作的发展,推进档案工作社会化。因此他们把社区建档与家庭建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社区建档抓好家庭建档,通过家庭建档促进社区档案工作。在抓好社区建档的同时,他们将社区档案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家庭,2002年起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档案进家庭"活动,当年就有11136户家庭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家庭档案。实践证明,社区是"档案进家庭"活动的重点对象,社区干部是落实家庭建档工作的主力军。

杭州市:方法简便等于增加了档案人员

社联档案管理部例2

法律的制定必然要受社会背景、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政治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在立法基础上,我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美国则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指导思想方面,我国是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社会主义法学原则和思想,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本国的法学原则和思想。[1]

2 立法目的

我国《档案法》第一条规定了立法目的,“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侧重于调整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档案工作关系,保护国家和集体档案。美国的《联邦档案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立法目的,根据美国的社会性质和档案工作特点,我们可以认为美国的档案法律、法规其目的在于调整私人档案社会性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侧重于保护私人档案和公民对档案的利用权、知情权。

3 立法原则

我国《档案法》第五条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即统一、保护、服务三个原则。美国《联邦档案法》没有明确规定档案工作原则,但是从对整部法律分析来看,则突显了开放利用、保护知情权、隐私权等公民权利的原则。

1987年制定《档案法》时,我国实行的还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计划经济时期存在的全能政府、管制情结等政府优位的思想还很有市场,这些思想不可避免的反映到《档案法》中,影响着《档案法》的立法思想、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则。

4 法律结构

(一)中国

我国的《档案法》共计六章二十七条,主要规定了档案法的制定目的,档案的定义、档案的保护单位、档案的管理原则、档案机构及其职责、档案的管理要求、档案的利用和公布及法律责任。《档案法》偏重于对档案的收集和保护,注重解决档案行政管理问题。对如何实施《档案法》的具体程序问题,又相应地制定了《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这两部法规是以条例的形式颁布。另外,国务院各部门经国家档案局同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本级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以指定本系统专业档案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

根据我国《档案法》第五条、第六条的规定,我国的档案机构是以层次性的集中式管理为主体。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乡、民族乡、镇政府的档案管理职责。

(二)美国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都有独立的立法权。联邦的档案机构负责管理联邦政府的档案,各州的档案机构负责本地方的档案工作,两者之间既没有纵向的隶属关系,也没有横向的业务关系。美国的档案法规相应地分为联邦机构档案法、非联邦机构档案法和商业机构档案法。商业机构档案法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暂不作为论述对象。[2]

联邦机构档案法是由众多法律共同组成。其中,《关于建立国家档案馆的法令》、《国家档案与文件署档案管理法》、《联邦机构档案管理法》、《国家史料和档案委员会法》、《文件管理法》规定了档案机构的设立及职责。《文件处置法》、《联邦档案法》及修正案规定了档案的管理。《国家档案和文件出版管理法》、《信息自由法》、《电子信息自由法》、《隐私权法》规定了档案的利用与公布。《隐瞒、删除或损毁档案处罚法》规定了法律责任。另外,美国针对总统档案的管理制定了专门的《总统图书馆法》。[3]

非联邦机构档案法是美国各州政府参照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制定的档案管理法律规范和其他标准,来制定的本州档案法规,与联邦机构档案法规有很多共同之处,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5 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我国和美国社会背景、社制度的不同,中美档案法律、法规有着很大的不同。档案的利用价值是其重要价值之一,要在利用中让档案价值最大化,这就牵涉到公众的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美国的立法思想和立法原则无不体现着对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保护,对档案的开放利用,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国“做一事立一法”,美国虽然没有一部像我国《档案法》一样的法律起指导作用,但是美国的档案法律与其他相关法律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体系,我国在《档案法》修订时也应考虑与《保密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衔接,避免应用时出现问题。

参考文献

[1]熊文钊:《现代行政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朱伶杰:,美国的档案法规体系及其特点研究,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5期,2011年9月。

社联档案管理部例3

二、目前信用档案体系建设、管理现状特点

信用档案管理在一出现就有很高的信息化程度,但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组织规划滞后。如表现为网上交易失信、企业恶意拖欠银行贷款等;管理方法杂乱。信用档案管理方法条块分割严重,总体层面各自为阵;标准不统一。有关规章规定保存和信用档案的主体不统一,储存信用档案的方式不统一,储存信用档案格式不统一。信用档案的管理要求。信用档案的管理遵循一般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其管理要求表现为信息记录的变动性。信用档案全面反映信用主体过去的信用状况及发展变化过程,它要求我们在收集信息时必须确保信用档案的真实可靠,还必须准确记录其现实的信用状况;信用档案信息共享性。它要求在管理中把握充分发挥信用档案的作用,真实地证实记录对象的诚信,保证不能工作失误;信用档案保存分散性,建立数字化的信用信息系统或信用档案数据库;信用档案高度信息化。

社联档案管理部例4

是指在整理的过程中,上述整理工作的内容都要进行,档案界称其为"全过程整理"。 "全过程整理"在档案工作比较健全、档案工作开展得比较正常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中出现的不多。它主要适用于对那些没有经过系统化处理或虽经过系统化处理,但无法进行正常管理和提供利用的档案的整理。例如,没有经过系统化处理的历史档案;原来边行过系统化处理,后又因某种原因被搞乱了的档案;单位档案工作开展得不正常,又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未经过系统化处理的档案的整理。

(二)局部整理

是指对那些已经收进档案馆(室),虽经过了系统化处理,但存在有较严重的不合理部分,而这些不合理部分又直接影响着对档案的管理和提供利用的档案的整理。局部整理是对其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和修正,而不是"全过程整理"。局部整理是整理工作在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避免在档案整理工作中出现"反复折腾"(在档案整理中,人们把发现原整理中有不合理部分的,就原有整理结果。更新进行全面整理的现象称为"反复折腾")现象的有效方式,也是档案整理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基础"的具体体现。这样做,既省时、省力、省财,又有利于对档案的保护。

(三)指导性整理

目前,对档案进行指导性整理存在于我国大部分档案部门。指导性整理中所讲的 "整理",实际上不在档案部门进行,而是在文书或业务部门进行。因为《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文件材料归档的规定,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由单位的文书或者业务机构收集齐全,并进行整理、立卷,定期交本单位档案机构成者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根据这一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文书和档案工作制度,做好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根据《实施办法》的规定,档案部门的职责之一就是对本单价文书或业务部门的档案整理下作进行业务知道,以保证归档文件的质量和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工作者把对文书或业务部门的这种指导称为对归档文件的指导性整理,简称"指导性整理"。对档案进行全而件整理,在现在的档案部门是不多见的。但局部整理和指寻性整理却是以全面整理的理论和技能为基础的,所以掌握这方面的理论与技能是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知识。

档案整理工作要想达到目的,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从以往的经验看,这些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保持文件之间有机的历史联系

我们知道,档案是各项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虽然活动不同,又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对象,但彼此之间是有联系的,或是直接联系,或是间接联系。活动后所留下的历史记录,也必然会反映出这种联系。我们讲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指的就是社会活动之间的这种必然联系。而文件的形成规律,也正是社会活动的规律在文件形成时的反映,两种规律是-致的。

在档案整理过段中,为什么需要提出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最大限度地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呢?因为单一的一份文件,有时不能反映出某一话动的全过程,把一组彼此有联系的文件放到一起,按照形成的前后顺序排列起来,就比较完整而客观地反映出了某一活动的实际情况。平时,我们常听人讲:单就某一方而的材料来看,过个足以证实某问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是对整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利用效果。

(二)档案的整理要便于保管和利用

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不是整理档案的目的。便于保管和利用,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要求。所谓"便于保管和利用",是指对档案的整理,既要便于档案在库房的排序、存储和管理,又要便于保管人员对档案的提取和送还。整理档案是一项复众而细致的工作。如果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同便于保管利用处理得不好,就可能产生矛盾。所以,不能机械地强调文件之间的联系,要充分考虑对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例如,机密程度和保管价值不同的档案,应根据情况分别整理,在相应的范围内保持文件之间的联系。

(三)档案的整理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

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整理档案,是档案部门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这样做,既有利于保持文件的历史联系,又可以提高整理质量和速度,尤其是保存数量较多的档案部门,更要慎重处理此事。利用原有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对原来整理过的档案,如果不是杂乱无章,无法查找。而是有规可循,有据可查,只是有些地力处理不合理,就不要打乱重来,要尽可能在原来整理的基础上,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补救。这种情况在档案馆、室都存在,尤其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的档案部门,更要利用业务部门整理的基础。第二,对原来整理中出现的不合理部分要进行充分研究,在真正弄清原来整理不合理的原因之后,再进行调整,因为不同时期对档案整理的要求不尽相同,历史上出现的问题,也许是打有原因的,原因并不明自,就着手整理,可能会出现"走回头路"的现象。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各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该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市场经济管理中,管好用好档案,对资源开发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进入现代化管理阶段,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工作人员要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基本的操作,会简单的编程,同时对现代化的管理系统能熟练运用。时不我待,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魏伶俐. 我国档案标准化工作的成绩、挑战和发展思路[J]北京档案, 2010, (10) .

[2] 赵宁燕. 论数据标准化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影响[J]档案, 2011, (02) .

[3] 周英. 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安徽科技, 2003, (05)

[4]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基本功能及其功能拓展[J]北京档案, 2002, (10) .

[5] 王学敏,张其坤. 档案信息系统建构模式分析[J]北京档案, 2005, (06) .

社联档案管理部例5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35-0128-02

档案管理,亦称档案工作,是档案馆(室)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也是国家档案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由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见档案文献编纂)、档案提供利用。在当前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和挑战。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档案信息资料的运用,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对科技档案的需求不断增长。档案管理工作迎来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档案管理意识上、管理技术上和管理制度上。本文以此三问题为阐述核心,并提出相关对策分析,以期对档案工作有所帮助。

1 当前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案管理意识上:管理与服务

档案管理就其基本性质和主要作用来说,是一项管理性的工作,服务性的工作,政治性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不生产物质财富,档案主要也不由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工作人员产生和利用,它是专门负责管理各部门形成的历史文件的一种专业,所以是管理性的工作。并且档案工作的管理属性,一直以来为档案工作部门所推崇。

管理属性也是与档案工作的内容性质有密切的联系,由于档案的内容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所以中外任何国家对档案管理都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一部分档案不对外开放,而多数档案则要在规定期满后才开放。基于保密的需要,主管档案的部门往往以行政的角度来看待档案工作,将档案工作作为一个管理工作。同时,就档案管理工作的客体来看,档案是历史的见证,都反映一定的历史事实,不允许任意篡改或修正,需要严格的保存。这些都使得档案工作的管理属性具有正当性。但是,档案部门虽然也研究档案、进行编著等活动,但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利用需要,仍具有服务性。在社会历史的各个阶段,档案管理工作都必然为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否则就不会存在,也难以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具有管理的属性,更具有服务的属性。

虽然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管理和服务的属性,但是目前来看我们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偏重余管理,这点可以从“档案管理”这样一个概念名称可见一斑。然而,时至今日,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互联网改变了生活。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信息的需要极为迫切,尤其是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对各种科技档案的需求尤为急切。社会经济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在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上表现为,档案工作以服务为主。而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仍然突出管理的属性。这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矛盾。这个也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1.2 档案管理技术上:互联网化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为了能够安全、快捷和长久保存档案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在技术上会采取一些特定的技术手段。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上采用的仍然是以纸质文档资料为主的技术手段,有些地方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采用卡片文字检索目录,效率低下。同时,基于以纸质文档为主的档案管理技术,使得档案的传播效率低下。有些档案管理机构对一些珍贵的档案资料,以保存为由长期库存,与世隔绝。虽然这样做能够较为安全的保护档案,但是极大的阻碍的档案信息的传播。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当今社会的形态和经济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而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化技术极大的方便了档案管理工作和档案信息的传播。以电子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使得档案的载体发生了变化、档案的分类、档案的接受保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档案的载体上,原来由纸质为主转变为现在的电子化文档。通过计算机和各种扫描设备,将纸质文档转换成电子文档形式。而电子文档的保存和传输远比纸质文档较纸质文档更为快捷方便。在档案的分类上旧有的关于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产品档案、基建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等传统分类方案将被打破,取而代之以信息集成系统中各个管理模块、流程的设置。一份完整的档案信息分散在几个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依照规定指令根据工作目标随时设立和调整类目。电子文档的出现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在产生电子文件的源头进行档案的监督指导职能。面对互联网化的影响,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学会对电子文档真伪的辨别技术,同时必须面对电子档案容易泄密的和防止黑客损毁电子档案的危险。

1.3 档案管理制度上:法制化和标准化

档案管理工作最基本的要遵循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的原则。集中统一指国家全部档案要由国家设立的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分别集中保存,并制定统一的法规进行管理。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实行法制化,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环境中更是如此。虽然档案管理工作在制度层面上已经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为代表的立法和部门规章,但是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法制建设仍然落后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大量迁移,档案工作遇到了各种新的问题,而在全国层面上缺乏全国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在遇到具体问题上,各地采取各自为政的方式制定档案管理的制度。显然,此种方法能够解决某地当前所遇到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在全国一盘棋的局面下,此种做法实为各自为政、画地为牢。而档案工作必须遵守统一性的要求。这个是档案管理制度上遇到的再一个问题。

在档案管理互联网化的背景下出现了档案管理的标准化问题。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中,大量使用计算机辅助实现档案的电子化,而计算机软件研制大大落后于硬件的发展,远不适应各方面存储的需要,具体的表现就是档案管理部门采用的软件不同,纸质档案转换成电子档案后所形成的最后格式,各不相同。并且即使是采用了相同的软件转换格式,在档案系统方面仍然是标准化各异。各个地方采取档案系统各地区之间、单位之间不使用统一的软件,势必会影响到互相之间的利用以及全国的联网。标准的不同,必定影响到档案的利用。

2 解决当前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树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

2.1.1 树立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

树立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首要的是要让档案管理从业人员梳理服务意识。服务意识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自我完成的,需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长期的培训,不断的强化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起来了,档案管理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2.1.2 对档案进行筛选扩大公众开放档案范围

档案管理中无法有效的开展服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馆藏的档案相当大一部分是不对外开放的,仍然处于保密状态。这些处于保密状态的档案往往本身已经不具有保密的价值了,但是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使得这些对社会大众具有极大价值的档案无法公开。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目前的库存档案进行梳理筛选,扩大对公众开放的档案的范围,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2.1.3 完善档案机构的服务硬件设施

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设施偏重于保存,在档案馆的建设上更多的考虑的是如何长久保存,而忽视了向社会公开,在硬件建设上直接的体现就是对公众服务的场地和设施严重不足。应当晚上档案机构的硬件设施,方便广大社会公众查阅档案。

2.2 积极面对档案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2.2.1 加大对从业人员的电子化技术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在于从业人员,面对电子信息化的趋势,档案工作解决电子信息化的问题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电子信息化的素质。只有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电子信息化技术水平,才能解决在档案互联网电子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前文所述的保密、保存等问题。

2.2.2 加大预算运用成熟的信息化技术

目前档案管理中的电子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到档案的、研究等,都离不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档案管理系统离不开先进成熟的信息化技术。因此应当加大预算,运用成熟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防止档案的泄密,使得电子档案能够长久保存。

2.3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和标准化建设

2.3.1 加强法制化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档案是社会大众的共有财富,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社会各界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提供档案服务是档案工作者的重大任务,面对汗牛充栋的档案文献,如何管理,如何运用,都需要有详细的制度建设。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新的情况下,如何界定档案的法律地位,如何更好的保护档案所有人、知识产权人的利益,仍然需要从制度层面上予以规定。因此应当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做好与其他法律规范的衔接工作,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在法治的范畴内进行。

2.3.2 建立全国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普及,电子档案的标准问题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可忽视的内容。鉴于各地档案管理中杂乱的电子档案标准,应当由国家档案局从全国层面上制定电子档案的国家标准,消除地区、行业之间的电子档案的标准差异,方便档案的保存、公开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曹锋.当前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民营科技,2013,(5).

社联档案管理部例6

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这是档案服务永恒的主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这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民生问题正成为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

民生档案是指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档案,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社会管理等民生领域中形成的档案。它是建立解决民生问题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是档案部门服务大局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战略目标,也是档案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前进方向。作者结合多年档案基层工作经验,就如何构建民生档案工作联动机制,更好地共享资源,服务和谐社会,谈一些想法:

1 当前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民生档案重视不够

有的单位档案人员变动频繁,管理设备和经费不到位,有的镇、街和部门没有专门的档案室。特别是村、社区和企业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薄弱,该归档的档案没有及时归档,档案随意保存的情况时有发生。

1.2 民生档案管理政出多门各自为阵,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

我市不同种类的民生档案分别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形成多头管理问题,造成档案行政管理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不高、信息沟通困难;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差、管理规范不一致、管理方法不科学,查全一个人的民生档案往往要跑多个部门。

1.3 民生档案数量大、种类繁多、管理难度很大

我市民生问题涉及众多领域和各个社会阶层,形成的档案数量大,种类五花八门,时间跨度很长,造成管理不到位,民生档案资源存在散失和毁损风险。仅社保档案就分为业务档案、文书档案、财物档案、个体工商户参保档案、部分破产、解体企业退休(职)人员档案、个体工商户参保人员退休档案等六大类;还有各类人事人才档案、物权产权档案、教育教学档案、医疗卫生档案、婚姻状况档案、收入情况档案等。随着民生事业的深入推进、民生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民生档案的覆盖面也不断扩大,民生档案的库存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对民生档案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1.4 管理标准和规范不健全

社保档案执行的是《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工作需要,医保档案和民营企、事业机构则没有规范的档案管理办法,造成档案管理混乱,查阅不便。

2 构建民生档案联动机制的对策

2.1 加强调研,协调涉民单位建立民生档案工作联动机制

针对档案形成特点、管理现状、利用服务情况,档案部门应制订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一是系统性地开展民生档案工作调研活动,将调研结果总结、探讨,提出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积极争取领导支持。二是切实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民生档案发展的文件精神,组织召开涉民单位民生档案工作协调会和民生档案工作现场会,协调各涉民单位,构建共建、共享民生档案工作联动机制。三是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全面促进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

2.2 加强指导,多个领域发展民生档案工作

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要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协调配合,在多个领域发展民生档案工作。

(1)要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在农村和农民服务方面要有新突破。在巩固农村建档率的基础上,围绕村庄规划、农村养老保险、宅基地划分、村级财务、计划生育等热点工作,开展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存。选择条件好的乡镇(街道)开展“示范乡镇”、“示范村居”试点工作,组织召开“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2)要大力推进社区建档工作,努力提高基层和群众服务水平。拓展社区建档内容,把民生档案工作作为社区建档方向,建立低保人群档案、残疾人档案、优抚对象档案、贫困户援助档案等社保档案,健全低保户廉租房档案和拆迁安置档案,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残疾人救助、孤困儿童等民生档案。例如,为使全部社区加强建档,曲阜市档案局深入社区,积极开展档案业务指导, 与市民政局联合制发了《曲阜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编辑出版《社区档案工作操作手册》。

(3)要广泛开展“档案进家庭”活动,使家庭和民生服务有新亮点。可以与市机关工委、文明办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以“建家庭档案,促社会和谐”为主题的“档案进家庭”活动;对有建档需求的家庭开展义务指导和无偿帮助,使之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档案,从而成为全市的家庭档案示范户。

(4)要重点抓好社会保险档案,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服务有新成效。积极联系保险企业,促进保险档案升级达标规范化;联合房产交易中心、住房公积金管理处、婚姻登记处等多个单位建立起规范的房屋确权档案、住房公积金档案等,提高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拓宽了民生档案工作领域。从而形成各部门共建共享民生档案的联动机制,使民生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全面提高。

2.3 整合资源,完善服务,发挥民生档案利用价值

(1)大力丰富馆藏。重点接收涉及民生的档案进馆,不便于进馆的通过目录共享等多种联动机制,建立完善包括土地延包档案、社保档案、医保档案、合作医疗档案、养老保险档案、房屋拆迁档案、档案、环保档案、用工合同档案、卫生防疫档案、疾控档案等服务体系。针对部分企业改制过程中档案流失的现象,可采取与改制企业签订《改制企业档案移交进馆责任书》,积极争取市经贸局支持的方法,将档案移交工作纳入企业破产程序,保证档案移交与企业破产同步进行。发挥破产企业档案在开展就业培训、办理职工保险、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完善民生档案数据库建设。建立包括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公证档案、劳模档案等内容的民生档案目录数据库,并对部分重要档案进行全文扫描。

(3)加强民生档案开放鉴定。优先对馆藏民生档案进行开放鉴定,编制出开放目录。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查询服务中心,开展政务信息公开服务工作,直接为群众提供服务。

2.4 齐心协力,常抓不懈,建立健全民生档案工作长效机制

结合民生档案工作实际,可持续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经常性的涉民单位档案工作协调会议制度。与各民生档案管理部门建立起经常性、互动式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民生档案联席会,交流民生档案工作情况,协调工作关系,统一部署工作任务,保持民生档案工作同步发展、平衡发展。

(2)制定一个具体的民生档案工作时间表,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民生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涉民单位不空档、民生档案门类不缺项、民生档案资源不流失。

(3)推行民生档案工作包保责任制,将涉民单位进行分解划块,责任到科室,并将民生档案纳入档案年检范围,每年开展一次交叉检查活动,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4)建立方便群众利用的民生档案查阅场所。设置民生档案查阅场所,并配备便民设施、设备;深化“文档服务中心”的作用,坚持服务群众的优良传统,简化利用手续,公布服务承诺,对弱势人群利用档案给以照顾,使服务凸显人文关怀。

(5)全面提高民生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建立共建共享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实现民生档案的数字化和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社联档案管理部例7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4.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5.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湖北省档案局要求2003年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室)全部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要求全省各部门、各单位率先向各级档案馆(室)送交现行文件资料,并要求各级档案馆(室)做好现行文件资料的接收工作,搞好现行文件资料的阅览服务。

二、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科技信息,帮助企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法律信息,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社联档案管理部例8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4.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5.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湖北省档案局要求2003年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室)全部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要求全省各部门、各单位率先向各级档案馆(室)送交现行文件资料,并要求各级档案馆(室)做好现行文件资料的接收工作,搞好现行文件资料的阅览服务。

二、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科技信息,帮助企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法律信息,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社联档案管理部例9

现代档案管理是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及其他资源的重要信息渠道。现代档案的管理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我们需在档案的文本组合形式、信息化、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各级机关、各个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现阶段,我们应以依法治档为基础,以管理理念的更新为前提,以档案资源的建设、整合为条件,以符合档案工作规律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为手段,努力促进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社会共享。

建立联合目录是用统一的著录格式编排,联合报道两个或两个以上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的档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能使档案、图书、情报等文献部门相互分享各自的资源,使利用者很方便地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信息、情报。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形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使各文献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馆(室)藏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因而也可有效地缓解存储空间拥挤、人员及资金紧张等矛盾,并有利于各级各类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朝着有侧重、有特色、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

4.注重“反馈”,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档案工作者必须着眼于现实,从战略的高度自觉的加强档案资源的存储、加工、传递和共享工作,并且在资源优势理念的作用下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管理、创新中的巨大潜能。档案部门应将档案资源建设纳入整个社会的文化事业建设框架,从而在史料的组织、地方或部门史志的研究、特色展示、爱国爱乡爱岗教育、营造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反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

二、创新服务手段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各个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单位的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数据库建设。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档案领域,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在档案领域占主导地位,给档案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2.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己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社联档案管理部例10

信息技术融入到社会企业档案管理系统中,是显示时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互联网本身作为一个网络用户交流体验平台,是开放式的交流系统,本身的安全防护系统很薄弱,对现有的互联网威胁很难起到根除的作用,所以需要社会企业档案管理方面进行网络防护与监督。互联网的网络协议在设计时的目的只是为了进行更方便的用户体验,而对互联网本身的安全方面考虑不全面。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协议的漏洞也随之显现出来,互联网的用户急剧增加,导致对互联网用户本身的身份难以确定,逐渐暴露的漏洞使得一些黑客与不法分子对网络信息进行窃取与攻击,导致互联网的信息丢失,严重的还造成了经济损失。

1.2社会企业本身的档案管理系统存在不健全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企业的档案管理体系中,档案管理人员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抄写信息的简单工作,导致社会企业档案的安全制度混乱,社会企业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也没有进行十足的培训,管理人员对档案安全意识的淡薄造成了在社会企业在档案管理上出现了问题,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企业中档案管理出现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档案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就算安全防护技术过硬,如果企业缺乏对档案的防护制度,那样的档案管理依然是有问题的。二是对社会企业下属档案员工缺少安全意识的教育,每家社会企业的档案库都是珍贵的资料,要注意在员工工作的过程中,定期进行员工的档案安全意识教育,保证社会企业的档案安全性。

2.探究加强档案管理及档案使用过程中的保护手段

2.1要强化社会企业网络档案库的安全防护技术与档案人员的防护意识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企业基本上统一使用网络档案存储系统,所以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过硬,对信息的防护意识过硬。强化安全意识一直以来都是安全建设数据库的重要手段与步骤,社会企业的档案数据库记录着社会企业的经济及人员记录,以及各种各样的档案卷宗,强大有力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是保护网络社会企业档案库的重要手段,但是也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敏锐的安全意识来配合使用,所以社会企业应该对下属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意识培训工作,提高社会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最大程度的保护社会企业的档案系统健全。

2.2完善社会企业的档案库系统与档案库保护系统

社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大进步,大大减轻了档案管理员的工作量,数据库一旦成型,对社会企业来说是永久性的好处,所以保护数据库信息的实时更新是很重要的,需要逐步完善档案数据库的档案,并对其进行防护与加密,并利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来进行档案库的安全防护。反毒防火墙技术,这是在网络安全最常用的防护系统,社会企业要定时定期对档案库系统内部进行病毒扫描与查杀,安全管理人员对可能出现病毒的软件进行清理与删除,避免病毒对社会企业档案库系统内部的信息造成破坏,保证社会企业的数据库长久安全。还有防火墙系统,这是真正将社会企业数据库系统与外部互联网分割的网关,是防范黑客攻击的重要手段,能够时刻监控越过防火墙的不法用户,可以说反毒与防火墙技术是保护社会企业档案核心系统的重要技术,安全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其正常运转情况,保证社会企业档案库系统的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