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项目管理系统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2 15:11:22

项目管理系统论文

项目管理系统论文例1

从系统管理论的视角看留学生辅助项目的建设,会更加清晰,经历从总到分再由分到总的过程,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得以彰显。

1.目标和准则子系统明确了建立辅助项目的宗旨和必要性。留学生在当今国际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环境中以及校园文化影响下产生的文化适应障碍和特点决定了辅助项目的必要性,实用性和时效性,这是“变”;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最大程度的帮助新来留学生缩短文化适应期,调整好心理等诸多方面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2.技术子系统的内涵最为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留管人员的工作指导思想、跨文化管理能力以及辅助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工作指导思想包括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人性化管理的理念。跨文化管理能力指外语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不同民族国家留学生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工作中的有的放矢。管理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想当然,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真正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辅助项目具体内容包括:入学教育、学业指导、中国国情及文化宣讲、生活服务、语言社会实践活动、语言和心理辅导。入学教育重点是我国法律法规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和社会风俗教育,建议分国籍分语言进行宣讲,并以生动例子加以说明,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学业指导主要通过授课教师指导和开展留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完成。中国国情及文化宣讲不仅包括第二课堂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和体验,更应该把关注和讨论中国社会当今热点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使学生真正了解发展中的中国,启动主观思考,使学习不止步于书本知识。生活服务范畴广泛,可通过制作手册的形式解答学生普通提出的重点问题,强调实用性。语言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交活动,如为留学生介绍中国助学伙伴,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等;观光游览名胜古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汉语竞赛等,创造机会让留学生参与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社会心理子系统,指对不同民族和国家留学生特点的准确把握,包括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事风格、心理特征和团体情感,以及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座谈会和语言社会实践活动等工作。广大留学生是愿意参与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的,他们希望自身价值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得到认可并树立新的文化身份,只是有时候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和完全的表达。这就需要留管人员深入的了解学生,发现其闪光点和内心真正的需要,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勇敢的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塑造真实的自己,帮助其建立起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4.组织结构子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多层次的学生工作管理组织,如留学生会、各国分会,特别可以尝试以勤工助学的形式聘用优秀留学生作为本国学生事务的管理者,这可以充分发挥其语言和文化背景上的优势,提高管理效率,组织学生体现其有特色的活动和社团,及时反应留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诉求,活跃留学生管理。二是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规范每项事务的流程。例如对校外住宿学生的管理,从外宿申请到及时在辖区派出所登记再到文明住宿保证书的签字,规范是学生安全的有力保障。三是利用现代通讯方式,进行实时沟通。使用微信、微博等手段确保信息高效传达及征集反馈意见。

5.外界因素子系统主要指影响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外在因素,如国际形势的变化、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以及社会发展对高效管理提出的诸多方面的新的要求等。特别强调的是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处理办法。高效留管部门必须对可能发生的突况有预见性并建立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保证第一时间与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等有效联系,协同解决,降低不良影响。

(二)留学生辅助项目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目标和准则子系统即帮助留学生解决在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其顺利的在华学习和生活做好相应准备是留学生辅助项目建立的出发点,包括留管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具体内容在内的技术子系统是留学生辅助项目的基础,社会心理子系统和组织结构子系统是辅助项目顺利运行的保障,外界因素子系统又直接作用于目标和准则子系统,对其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总之,留学生辅助项目各组成部分既是统一的整体又保持着动态的平衡,需要相辅相成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留学生辅助项目系统化建设的意义

(一)提升我国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形象,吸引更多海外学子来华求学

对一所大学、一个国家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是对其大学教育综合评价中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灵活而又人性化的留学生辅助项目能够切实的帮助每一位来华留学生更好的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和热爱中国,并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建立起新的身份和自我认同,这无疑将提升我国大学教育的国际形象,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海外学子来我国留学,从而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留学大国的理想。

(二)完善制度建设,发挥留管人员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建立系统性的留学生辅助项目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是法治和人文关怀的高度统一。因此,留管人员有更大的空间发挥自身优势、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做多元文化的沟通使者,帮助留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学习生活。通过留学生辅助项目的建立,我国的高校管理能够真正与世界接轨,同时为教育国际化贡献一份力量。

项目管理系统论文例2

本人于2012年5月参加并通过信息项目管理师考试,根据自己的复习考试的心得,并结合自己在IT研发项目当中的多年研发和管理经验,总结出在应付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中论文写作的一些心得以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准备参加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的人员能有所帮助和提示。

2.写作注意事项

在写作论文的时候,基本要求了固定的框架,那就是摘要部分和正文部分,并对字数做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摘要的时候基本的格式可以按照如下的格式书写:我于XX年XX月至XX年XX月参加了XX公司的XX项目,在项目中担任项目经理一职,主要负责XXXX,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针对XX问题(这个就得紧扣题目当中要求的论述的知识点,比如成本预算、控制,质量保证和控制,风险规划和控制等)我们采取了XXXXX的措施,通过该措施的XXXX实施,极大的地保证了我们的项目能够按进度计划和成本预算顺利地进行,并最终在我们团队的XXXX一致努力下,顺利地根据客户要求完成了项目……。其中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用到具体的人名和公司名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可以写某著名IT外企,某著名手机厂商北京研发中心等等。论文的内容只要结合自己工作的内容来写,写的解决问题的措施让人觉得真实,合情合理,并有效,让人看到确实是做过相关的工作,那通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考题和应对措施

关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论文考试,纵观历年的考试题目,无非集中在范围控制、需求收集和管理、成本估算和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团队建设、沟通等方面。只要是书上的知识领域,每一个大的知识领域都可能会出到一到考试题目。我针对每个知识领域总结了一些采取对应措施的方法,具体如下:

3.1 范围管理领域

范围管理中可能考到的内容包括需求的收集和控制方法,还有就是定义范围的方法,范围的控制过程采取的有效措施等,具体的知识点如下:

①针对收集需求可以围绕以下的内容展开讨论:在需求收集过程中,可以围绕以下相关技术展开,访谈,焦点小组会议,引导式研讨会,群体创新技术,德尔菲信息搜集技术,观察,原型法等,只要把其中的一两个技术结合项目的实际来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②对于定义范围的相关方法,在定义范围的时候一般是专家判断,然后是涉及到创建工作WBS,一般来说IT企业都会运用自上而下的分解方法,先确定可交付物,然后通过可交付物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工作包。 ③对于范围的控制,主要是建立严格的变更控制系统,防止范围蔓延和镀金。范围蔓延指的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客户提出来了变更需求以后,我们并没有遵从变更控制系统,就直接进行修改,也没有进行变更的记录和跟踪,最后使得项目的可交付物和范围定义中的不一致,造成了范围蔓延。镀金指的是,项目组成员自行添加功能到项目中,比如某人发现某个功能加到软件上会很新颖,有卖点,结果自行添加进去。这种行为方式造成了项目的镀金行为。不管是最终客户对可交付成果的认可与否,任何发生范围蔓延和镀金行为的项目,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都是失败的项目。

3.2 成本管理领域

在成本知识领域里,涉及到的知识点会包括成本估算,制定预算,已经成本控制的相关内容,可以围绕以下知识点展开论述:

①成本估算的方法,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估算方法,先估算每个工作包的成本,然后估算每个控制账号上的成本,最后汇总为完成一个可交付成果的成本。成本估算还可以采用类比方法,也就是参考以前同类项目的成本估算情况,而后估算当前项目的成本。另外的成本估算方法是参数估算法,比如在IT企业中,每行代码的成本是多少,然后通过估计整个可交付物的代码数,得出粗略的成本估算。

②关于制定预算的方法,首先要区分成本估算和制定预算的区别。估算成本是解决要花多少钱的问题,结果出来的是一个数,比如这个项目要花100万美元,但是制定预算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什么时间花多少钱的问题,输出是以条S曲线,也就是建立成本基准的过程。在项目过程中要参考成本基准来进行挣值分析,来确定成本偏差,以便采取措施。制定预算的方法可以采用成本汇总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阶段的工作包的成本累加,得出该阶段的成本,加上应急储备,就是该时间的成本基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尽量鼓励项目团队成员的参与,并通过项目组专家来判断成本的准确性。

③控制成本的方法,首先要控制范围蔓延和镀金的产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开销。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资源浪费,尽量控制消极风险的发生,积极开拓积极的风险,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同时要运用挣值的相关知识,通过及时的绩效信息,来判断成本和进度偏差,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从而达到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控制成本的目的。

3.3 时间管理领域

在时间管理领域,主要的考点应该是对于进度的控制,对于进度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挣值分析,来分析进度偏差,及时地采取纠正措施的过程。如果发现进度落后以后,可以通过资源平衡来实施赶工和快速跟进方法,及时地纠正进度,但是在实施赶工和快速跟进的时候,会增加项目风险,所以要进行风险规划和应对措施。

3.4 质量管理领域

在质量管理领域,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措施。我们要记住质量是规划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和测试出来的。任何通过时候增加测试和检查,而后修改问题的方式来增加质量的方法是错误的。质量保证的目的是保证项目实施是按照组织的质量政策来实施的,是按照质量管理计划来进行的。质量保证主要针对的是过程,也就是保证我们过程是正确的,这个过程是通过质量审计、过程分析来达到目的。而质量控制针对的是结果,也就是通过质量控制来确认我们的可交付物是否是符合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方法很多,比如因果图、帕累托图、控制图等等。但是在IT类项目的实施中,有很多方法来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①如对于质量保证,我们可以通过QA部门的里程碑式的阶段审计来确认我们的过程是否争取。如果阶段审计达标,则决定进入下一阶段,否则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知道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

②对于质量控制,我们可以采取分阶段测试的方法,如一个成果的测试要经过DVR,PVR,PRA和SRA阶段的测试后才可以认为是合格的。在每一轮送测试之前采取预版本机制,内部团队先自行进行内部测试,在保证上一次测试的问题解决并没有副作用以后才正式版本送测,这样提高了测试效率,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③同时,加强代码的review,在修改代码的时候要经过其他同事的review以后才可以提交,这样的话,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④此外,加强项目团队的培训,增加团队成员的工作技能和经验。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也有利于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3.5 沟通管理领域

沟通管理主要涉及到项目的干系人管理,通过制定干系人管理策略,让干系人及时地了解项目进展,尽早地参与到项目中并对项目做出有益的事情,从而达到有效管理干系人的目的。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不同关系人的沟通接口,比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由专人负责接口,及时了解干系人期望,以便能及时调整干系人管理策略。如,对于国外的项目,可以派人员出差,也就是小范围的集中办公,这样可以促进沟通协作,增加效率。沟通中会存在大量冲突的解决,解决冲突的方法很多,包括撤退、回避、

折衷、强制、面对(解决问题)等方法,其中面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决冲突的最好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干系人和场合采取不同的冲突解决方法。

3.6 风险管理领域

风险管理在项目中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一般的风险管理流程是:识别风险->风险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规划风险应对->监控风险。在写作的时候,要说明识别风险的方法,如专家判断,也就是用项目组内的专家判断可能发生的风险,或者是类比以前类似的项目来判断风险。然后就是通过风险定性分析,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顺序,如果通过风险概率矩阵来排序风险优先顺序,之后对优先级高的风险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可以采取决策树等方式来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然后指定针对风险的应急储备,管理储备,采取积极的风险应对态度。尤其要注意,对消极的风险,我们要减轻、回避或者是转移。减轻和回避,就需求我们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尽量避免这类风险的发生,或者是减轻其发生的概率。转移风险的措施就包括分包或者是购买保险等,这样把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对于积极的,可能会对项目带来收益的风险,我们要积极的开拓,尽量让这种风险发生,以达到给我们项目带来收益的最终目的。

3.7 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主要涉及到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组建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团队和管理项目团队三个方面。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识别和记录项目角色、职责、所需技能以及报告关系,并编制人员配备管理计划的过程。组建项目团队——确认可用人力资源并组建项目所需团队的过程。建设项目团队——提高工作能力、促进团队互动和改善团队氛围,以提高项目绩效的过程。管理项目团队——跟踪团队成员的表现,提供反馈,解决问题并管理变更,以优化项目绩效的过程。管理与领导项目团队还包括:影响项目团队——识别那些可能影响项目的人力资源因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这些因素施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团队环境、团队成员的地理位置、干系人之间的沟通、内外部政治氛围、文化问题、组织的独特性,以及可能影响项目绩效的其他人际因素。职业与道德行为——项目管理团队应该了解、支持并确保所有团队成员遵守道德规范。在写作文的时候主要围绕以上这些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4.后记

项目管理系统论文例3

2分析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模型

这一点能够利用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所展现出来:当前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工作的具体过程可以说密切的联系着整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和建设过程的阶段划分。在建设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有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这样的几个问题首先予以解决:在预定的研究方式之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应该怎样将相应的计划开展起来,并且对活动进行组织和掌控。通常来讲,应该有三个主要的阶段存在于高质量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即系统选型阶段、系统分析阶段、实施整个系统的阶段,详细到执行和实施项目的角度而言,在一般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有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划分整个项目管理工作为:授权项目、分析需求、选择项目、开发制定和实施项目、评估项目及验收已经完成的项目等,在管理整个项目的过程中,在知识管理这一中心的连接下,这些具体的实施步骤就会通过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展现出来。此外,也能够充分的彰显出来知识管理和业务过程的融合性。

3分析以知识为前提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组织发展层次模型

对于这样一点,有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清晰的进行认识:智力密集和劳动密集,为现代意义上信息系统项目的最大特点,往往有复杂化的内容结构和大量的工作人员类别存在于一个规模化的信息系统项目中。分析项目管理有关工作人员的组成形式、整个团队的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及其工作人员本身能力的组成等,同整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完成情况上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知识管理背景的影响之下,有这样几种类型存在于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发展层次中:智慧型、能力型、创造型、学习型和知识型,在这样当中,知识型结构在其中的作用更加的明显。

4分析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系总体结构情况

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系在知识管理支持下建立起来,构建整个系统的整体结构框架,都要有高效统一的过程、组织关系和内容作为支撑,在构建起知识框架的基础之上,将知识管理当作其中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的载体,对项目管理过程、项目管理组织和项目管理内容等方面内容的协调和沟通上予以实现,保证顺利的实现整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

5分析具体的实例

以某单位近些年来所开发出来的信息系统项目为例,来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对基于现代项目管理方法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和基于系统开发方法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进行了比较。从一些案例中我们发现,同其他两项进行比较,有着一定的优越性存在于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例如,某单位在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平均增加投资、平均开发时间和平均费用节省率等都较基于现代项目管理和系统开发方法优越,甚至能超出10%。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知识管理的基础上,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工作建立起来,比其他两种形式要优越很多,得到了广大的用户的一致认可,并且各个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又能够有效的围绕这样的工作体系来进行工作,将单位员工们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有效的培养起来。

项目管理系统论文例4

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实现是基于分布式架构,对外部资源进行快速有效的集成,并对经济基础信息进行分类、传输和管理。智能化信息系统中数据是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进行实时采集得到的,采集的数据主要是针对应急决策支持所需的图像、视频等。智能化信息系统在采集得到相应的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构建智能化信息系统的模型库、知识库和案例库等。并对上述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为上面提到的应急决策支持功能和事件预警监控功能的实现做好基础。事件预警监控智能化信息系统可以对预警规则进行制定,并对项目进行监控,对于预警时间进行及时的通知。智能化信息系统采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技术,以及大数据挖掘的相关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事件之间的关联和规律,并对重大的突发事件进行提前预警。

1.2应急决策支持

智能化信息系统实现的基础是大量的知识库和模板库,通过将方法库、模型库整合在一起形成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智能化信息系统在处理时间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数据库所提供的大量的,包括图像、数字、文本等形式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对历史资料、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的查询,得到相似的案例和处理方法。同时,智能化信息系统可以利用多Agent技术对时间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处理,准确地得出处理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智能化信息系统集成的项目管理

智能化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所覆盖的学科范围较广,各集成部分的要求和所实现的技术不尽相同,同时,各集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何对智能化信息系统中各项项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整合,对项目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做好项目的管理工作,包括项目的进度、技术、质量过程、文档以及用户关系的管理,下面将分别进行简要的描述。项目的进度管理:这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对项目的进展包括工作周期和工作排序进行调整和确定,保持资源合理的配置同时对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项目的计划管理:这是保证项目按照计划进行实施,防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混乱的现象,同时,合理分配项目资源,对人力物力进行合理的分配,防止出现浪费的现象,有效的项目计划管理有助于项目有条不紊的实现。项目的质量过程管理:主要是对智能化信息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制定项目的质量标准,并根据质量标准对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的文档管理:有利于项目的管理人员及时对项目中的时间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项目的用户关系管理:主要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对项目进行反馈和改进,保证用户对项目的满意度。

项目管理系统论文例5

众所周知,项目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活动,更是一种管理科学,我们通过有步骤的计划、组织、管理和控制,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效率,实现项目目标与项目过程的综合优化。电力企业借鉴现代化的工程管理方法,将电力工程项目中所涉及的包含合同管理、施工计划管理、过程控制管理、物资采购管理、仓库管理、成本核算管理、事务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在内的管理项目以系统软件开发的形式通过计算机编程手段开发出管理系统,既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更加精确且方便的定位电力项目管理中各个环节的控制进程。

一、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开发的意义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开发对于促进电力公司的基建业务信息化水平,提升基建管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原因既有大环境的变化使然,也有内部系统当中共享资源等诉求的需要。一方面,现代社会的电力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复杂,并且有着国际融合的趋势,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十分频繁,项目管理信息化已经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通过信息网络载体开发出能够进行项目信息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提升信息交互的速度(包括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等),减轻项目工作人员日常管理的负担,使得用户能够及时查询电力工程进展情况的信息,方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能够更好的借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更加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相较于电力公司内的个体元素,比如公司的经营者和员工,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既有利于公司决策者对企业的成本要素做到了如指掌,又有利于公司下属员工通过岗位设置,实现工作的信息化,脱离纸张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说,只需一套系统,一次性花费较小的成本,就可以帮助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摆脱企业内部数据间无法共享相互独立的管理难题。

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开发的具体做法

基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开发对于电力企业自身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开发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将主要围绕施工成本、工程进度、合同管理三个中心的项目组织架构来进行设计,通过用户权限、职务权限、项目权限、操作权限等模块进行必要的分工协作;同时通过工作流程对企业的业务进行必要的审批工。

以实施效果而论,通过以上的系统模块,用户企业可以实现实时的、动态的项目流程追踪,包括公司管理层在内的系统用户可以随时通过系统了解到各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和成本情况,同时也可以实时的查询每笔费用的发生情况、供应商付款情况、分包商情况、员工情况等。该系统可以支持多点的同时监控,包括参建单位,施工企业以及工程项目等;以系统构架来说,施工成本、工程进度、合同管理三个中心的项目组织架构将会通过进度管理子系统(比如施工过程管理子系统)、文档管理子系统(比如各类的数据库)以及成本管理子系统(比如施工计划成本核算子系统)等系统来实现,通过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串并联来实现信息的交互。

在这些系统模块当中,其中进度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包括项目标段设置、用户标段分配、详细施工进度图表、项目产值数据汇总、计划与实际进度曲线分析等在内的功能;文档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包括文档管理、文档导入、文档备份、文档统计等在内的功能;质量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包括预算数据管理、预算控制、成本数据统计分析等在内的功能。

三、结论

电力企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只是较好的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规律,通过自定义的信息化系统设计,最终受益的企业能够快速进入全新的项目管理时代,开创企业自身高速成长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浅谈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流程与实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项目管理系统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F270.7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企业的管理化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ERP系统包含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尤其是ERP理论逐渐在企业中应用并推广起来,成为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它对于改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ERP也逐渐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与电子商务技术衔接越来越紧密、纳入产品数据管理PDM功能、增加工作流功能、与客户关系管理的集成化等等。相应,ERP系统软件也更新换代也十分迅速,伴随着业务量的迅速增加,企业对自身信息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系统项目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值得关注[4]。

作为一项复杂的项目管理过程,ERP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都潜在着诸多的风险因素:缺乏信息化项目管理意识,项目风险意识淡薄,领导重视程度不高等各种因素[3],都会影响到项目是否能够实施成功。

在一些大型集团性企业中实施ERP项目,风险管理已经作为一项专题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会请专业的风险评估团队对实施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到国内,并应用于项目管理中的[1]。但由于我国风险管理起步晚,与西方国家相比,仍存在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多样的有效实施管理手段等问题。而在ERP项目中能够借鉴的、较为成熟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及管理经验也十分欠缺[2]。

本文借助ERP系统升级项目,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也希望对相关项目风险进行案例分析总结,为以后项目的实施建立有效的ERP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与经验。

1 ERP系统升级项目风险分析

诸多大型企业随着内部业务量的激增、管理核算需求的增加及软件自身的更新换代,均面临ERP系统升级问题。在实施ERP系统升级项目中存在的若干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从整体实施而言,其潜在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1 行业的业务特点对项目的成功实施形成考验

大型企业内部运作方式、管理核算方法存在明显的行业特点,且几乎不为行业外所了解。尽管行业内在实施大型ERP项目时大多采用ERP业内具有雄厚技术实力和丰富经验的企业,但不了解内部行业管理经营方式、行业特点和运作模式成为这些ERP系统升级项目实施和管理中的弱势所在,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影响项目成功实施的潜在风险。

1.2 项目实施要求高、范围广

首先,大型的集团企业往往要求ERP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ERP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间既要运行相对独立又要相互配合,实时进行大量业务数据的储存、交互、处理及信息管理。同时,ERP系统数据作为企业内部制定发展策略的重要依据,具有行业机密性,这对ERP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都具有较高要求,需要能够保证数据交互的准确、及时、安全。同时,对于系统的工期也有严格要求。

其次,大型企业内部生产流程及业务量等特点决定了其ERP系统升级项目实施影响范围广,主要体现在系统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复杂、业务内容多、多样的集成关系等方面。比如项目中除了需要对系统版本进行升级,还要考虑系统架构、硬件要求、系统中各业务模块流程的衔接,与其他业务系统间接口的建设,以及如何实现实时数据交互,保证数据一致性。

最后,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ERP系统具备一定的行业前瞻性。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业务量的急速增长为ERP系统的建设也带来了一定的运行压力;目前ERP系统不再局限于对当前业务的支撑,而是需要为行业提供更为高效的管理手段、依据,为行业开展改革和深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引领。因此,ERP系统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除此以外,方案设计方与业务用户沟通等问题导致涉及方案或实施计划不完善,用户需求变更频繁,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资源,项目决策执行力不够,项目管理事件沟通不畅都有可能影响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一定风险。

2 风险应对策略

为了能够保障ERP系统升级项目顺利实施完成,针对之前分析得出的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进行应对:

首先,为确保项目风险应对策略的准确性,进一步详细分析项目各类别风险,通过深入分析风险影响,针对每类风险分别制定应对策略,为后续制定具体项目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其次,建立切实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的有效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风险监控的意义主要是能够针对项目中的风险实现有效的管理,消除或者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的发生或者能够避免造成不利的后果。

最后,制定了风险应对策略和具体措施后,应用审核检查、风险预警、项目风险报告等方法,制定包括风险监控决策机制、问题处置机制、变更请求控制、风险再评估与风险应对计划修订、风险处置应急机制等在内的项目风险监控机制,完成风险处置和监控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3 结论

ERP系统给机场集团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内部资源优化的同时,也得到集团公司的不断重视。大型企业希望通过不断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ERP,不断提升企业自身核算、管理能力。但是在以往实施大型ERP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不足对项目的顺利实施造成了影响,使得集团企业对实施大型ERP项目的风险管理效果日益关注。本论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了ERP系统升级项目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

本论文以以大型企业ERP系统升级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与实际的充分结合,研究了该项目的风险管理。通过本论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作为企业大型ERP管理项目,ERP系统升级项目不仅具有ERP项目紧迫性、周期长、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普遍特点及其所带来的项目风险,还由于企业行业具有显著的运营管理特点等状况,导致该项目存在着若干潜在风险。

(2)本论文通过分析A集团ERP系统升级项目风险因素,制定了风险应对策略和具体措施;应用审核检查、风险预警、项目风险报告等方法,制定了包括风险监控决策机制、问题处置机制、变更请求控制、风险再评估与风险应对计划修订、风险处置应急机制等在内的项目风险监控机制,完成风险处置和监控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谢喜丽.项目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及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4:70-71.

[3]卢新华.我国企业实施ERP管理的风险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2(1):23-25.

项目管理系统论文例7

早在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就提出了创新理论,为创新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如今加强技术创新是我国开展经济工作和科技工作中的一场重头戏。项目管理跨越实践经验的鸿沟到运用科学理论方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对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时髦的话题,项目管理能力的研究也有了很多的文献,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研究是当前项目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亮点,但是针对不同于一般项目特征的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可以发现技术创新项目除了具备一般项目的特点外,还具有项目过程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高风险的特殊特点,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与自身复杂特点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引入了复杂系统理论到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中,用它来研究技术创新项目管理能力将能应对挑战。

一 、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理论基础

(一)技术创新项目的界定和特征 关于技术创新项目的定义,有很多的表达方式,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表述,如(表1)所示。这些表述的共同点在于强调技术创新在项目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些技术创新项目能够实现商业化。本文将技术创新项目定义为:“技术创新项目是一般项目中的一个子集,它不仅具有一般项目的特点,还能通过技术创新或工艺创新,形成创新成果(产品或服务),获得实际应用、推广,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张凌,2006)技术创新项目具有和一般项目不同的特征:(1)复杂性。技术创新项目管理过程是从一个科技思想到最终产品产生的管理过程,中间要经过从思维到实体的高度复杂的环节,从开始科技成果的筛选到科技成果的实用化再到科技成果变为产品进入市场这些过程都是动态复杂的。(2)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项目的复杂性就决定了它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的不确定性:技术方面的不确定性、市场方面的不确定性、和制度环境方面的不确定性。(3)高风险性。技术创新项目过程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都表明了企业在冒险,并且项目有可能失败。也就是说在技术创新项目成功商业化之前,技术创新项目过程的每一阶段都可能遭遇失败的风险。

(二)复杂系统理论 复杂系统的概念至今没有明确的严格定义,根据系统内子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可以认为复杂系统是系统内的子系统关联程度高的,并且能够产生涌现的大系统。也就是说系统的整体性质不等于部分性质之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涌现性和非线性是复杂系统本质的特点。涌现性通俗点讲就是“1+1>2”,是一种整体的现象和特征。复杂系统的涌现性是高层次具有而还原到低层次不再存在。非线性是指不能够简单运用线性数学模型求解的系统特征,复杂系统中的必要部分、大部分甚至所有部分都存在着非线性,而且子部分之间也存在着非线性关联,这种非线性关联就是产生复杂性的根源。复杂适应性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理论的核心理论是“适应性造就复杂性”。在复杂适应性理论中提出了三个主要概念:主体(Agents)、环境(Environments)、突变(Emergence,或称为突现、涌现),在一定环境中的主体相互竞争和合作,导致系统产生突变。涌现性说明整体行为模式不能根据其个体行为规则进行预测,或整体模式不能还原为其个体行为,突变是整体有而部分无的特性,宏观层次特性的突变基于微观个体的主动的适应和学习的行为规则。复杂自适应系统的本质就在于其进化过程中突变的永恒的新奇性。

(三)复杂系统理论对技术创新项目的适应性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项目是在企业内完成并最终通过市场和社会来实现。企业、市场和社会是项目生存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技术创新项目系统的界面从参与者可分为三个界面:第一个界面是项目实施主体,如项目经理、项目管理办公室和项目团队成员等;第二个界面是除项目实施主体之外的各利益相关者,如客户、卖方、业务伙伴等;第三个界面是项目所有干系人,这个层次为了处理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对于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而言,输入:企业创新能力、技术信息支持、风险管理能力等。其中企业创新能力的投入,对于企业科学地定位自己的技术创新状态,采取有效的技术创新策略,保持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由特别重要的意义。技术、信息也成为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并且技术与信息资源是可再生的、无限的、可共享的。技术创新项目的特点之一就是高风险,风险管理能力的投入,可以使项目主体合理地使用多种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对项目投资活动涉及的各种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输出: 可以从系统界面的三个层面来分析项目管理系统的输出,每一层界面的成果性目标与约束性目标都各有不同。比如,项目实施主体的目标更多汇聚于项目实施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项目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则包括营造一种多赢的局面,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项目所有干系人共同的目标则可能包括为机构培养人才,建立关系,树立品牌等。分析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系统结构的思路是研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主要有四种,它们分别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PMBOK、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提出的四级别认证体系、英国商务部(OGC)的PRINCE2和日本工程振兴协会(JEAA)的P2M。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创新项目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多目标的在复杂环境中的社会技术系统。它的复杂性包括结构复杂性和确定性复杂性。因此技术创新项目系统作为复杂适应性系统具有如下特征:(1)明显的层次性,由于创新主体、创新项目活动和创新绩效等不同导致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形成一个由下到上的多功能、多结构的框架体系。既有技术方面、经济方面,又有非技术、非经济方面,要全面考虑与论证。(2)个体具有智能性、适应性和主动性,技术创新项目系统中的个体可以调整自身状态去适应环境的变化,或与其他个体进行合作或竞争,争取最大的利益。在技术创新项目中对项目承担者的能力要求特别高,要具有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战略的管理模式、优良的资产结构。(3)个体具有并发性。在技术创新项目系统中,个体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当今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个体必须在较短的建设期内完成项目的建设,取得经济效益,要不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今天有经济效益的产品明天就被淘汰了。还有技术创新项目的高风险性也造就对个体并发性的要求。(4)在复杂适应系统的模型中还可以引进随机因素的作用,使它具有更强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二、基于复杂自适应性系统的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与应用

(一)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是一种项目管理评价方法,用以衡量组织按照预定目标和现有的条件成功地、可靠地实施项目的能力。“它是评估组织通过管理单个项目和组合项目来实施自己战略目标的能力的一种方法,它还是帮助组织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工具”(美国项目管理协会,2008)。如(表2)所示目前有几种不同体系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侧重点不同,标准也不同。

(二)复杂适应系统机理 复杂适应系统中的成员就是具有适应性的主体,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进行非线性的关联作用,由于主体的适应性和学习,可以引进CAS的统一模型即回声模型,大体分为三个步骤:确定主体生存和活动的外部环境;建立一个基本模型;扩展基本模型,形成最终的回声模型,如(图1)所示。在这个基本模型中主体要有三个基本部分:进攻标识――用于主体和其他主体联系;防御标识――用于其他主体与自己联系时决定应答与否;资源库――用于存储的加工资源。整个系统包括若干种环境,每个环境中有若干主体,主体之间进行联系,交流资源和信息,这就是最基本的回声模型。

(三) 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结构体系构建 CAS用于技术创新项目系统。这种系统理论使以战略的、动态的思维来研究技术创新项目中过程管理的问题,包含了技术创新项目复杂适应系统中模型设计的对象为主体、环境、涌现三个基本要素,表现为:对技术创新项目中主体与过程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管理、基于环境变化对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学习应用循环的变化过程的管理、对作为系统涌现性成果――知识体系管理。

(1)结构设想分析。如(图2)所示。本文根据复杂自适应系统提出一个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整体视图。三个坐标轴代表衡量技术创新管理成熟度的三个特征属性,分别是指过程管理,基于项目管理过程的技术创新项目流程五个过程组;变化管理,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和不确定,应用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估成熟度等级的流程;知识管理,表明项目管理所涉及的九大领域,以及结合技术创新项目评价内容体系对技术创新项目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第一,过程管理,技术创新项目中的人们利用对项目系统的演化去适应变化的行动。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基于流程分析可分为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监控阶段和收尾阶段。第二,变化管理,技术创新项目过程对于机遇和风险的把握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决定了组织对市场和竞争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作为技术创新企业应用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应该系统的分析自身的特点,真正了解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内涵,然后用于改善企业项目管理能力。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成熟度模型是成功改善项目管理水平的基础;然后对该模型进行学习;接着评估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估是为了体现组织或企业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对项目管理能力进行整体提升;最后还需要对模型管理进行改进。第三,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在工作环境中高效地使用知识和创造新的知识结构。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涉及的知识包括两大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技术创新项目评价内容体系。根据《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四版,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运用的知识领域将涉及九大领域;根据技术创新项目评价的内容,将对技术创新项目的企业创新能力、技术以及方法运用和风险管理能力进行管理。

(2)结构体系概念模型构建。结构体系是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事物、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成的。本文根据前面对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结构设想分析,提出了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它是由一个支撑(即成熟度等级,等级一:混乱级、等级二:简单级、等级三:规范级、等级四:精益管理级、等级五:创新管理级)、三个特征属性轴(过程管理、变化管理和知识管理)和两个基本要素(评估方法和改进的步骤)构成的整体。如(图3)所示。第一,成熟度等级是一种划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管理能力的概念。在这里根据技术创新项目的特征,把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的成熟度等级划分为以下五个等级:混乱级、简单级、规范级、精益管理级、创新管理级,用来描述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的能力强弱。第二,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体系的三个特征支撑,分别为过程管理、变化管理和知识管理。过程管理表明技术创新项目管理能力是按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的流程进行评估的;变化管理表明企业如何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运用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估成熟度等级的一个过程;知识管理表明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的各个阶段、各步骤所用的知识和方法。第三,评估方法是检验企业是否具有某一要素所列行为和能力的方法。这里可以用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定量的方法。第四,改进步骤是在项目管理能力评估分析基础上,找出其技术创新项目管理能力中的强项和弱项,有侧重点、有规律地进行改进。

(四)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估运用 由于技术创新项目环境的复杂性,对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应用评估等级涉及准备、问卷调查、评估和报告以及实施改进五个阶段。它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变化的循环的过程,如(图4)所示。运用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进行评估,首先企业要做好准备活动,建立评估小组,确定评估人员,并且评估者要认真学习并熟悉了解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问卷调查包括对问卷的发放和数据的统计分析;这时候企业利用对所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管理能力可以被有效的测评出来;根据所确定的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等级,分析找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撰写评估报告;针对报告中的问题进行改进,从而改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管能力水平,使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持续高效地运转,改进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结论

目前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研究还停留在国际上的几种典型模型的应用,没有视行业和项目特征的不同,运用相对应的模型。但本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研究技术创新项目管理能力,以整体的、动态变化的思维来研究技术创新项目中过程管理的问题,为在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研究中运用到复杂系统理论领域做出了贡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物期权条件下的公共资源交易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8BJY06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凌:《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评价与决策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吴绍艳:《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工程项目管理协同机制与方法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项目管理系统论文例8

作者简介:薛惠锋(1964-),山西万荣人,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航天710所社会系统工程实验室主任,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1引言

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Wuli-Shili-RenliSystemApproach,简称WSR方法论)是一种东方系统方法论,它是顾基发1994年在英国Hull大学时与英国学者朱志昌共同提出的,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一定的公认,并在系统科学、评价领域、管理科学等24个领域中,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工具[1]。基于WSR方法论:文献[2-3]研究了智能公交系统、水库预泄调度方案;文献[4-8]研究了城市发展、环境安全、企业安全管理、战略决策和价值工程等问题;此外,文献[9-12]还用WSR系统方法论研究了知识管理、ERP项目执行中的风险因素、质量评估、建筑企业的文化创新等;而在项目管理方面,黄海英对用WSR方法论认识项目管理做了初步的尝试[13],佘立中则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的WSR系统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实证研究[14]。

项目管理是以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为基础,在现有环境、资源条件下,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管理系统。通过认真分析可以发现,构成项目管理体系的四个阶段、五个过程、九大职能领域、四十二个要素等在内的整个立体网络,都囊括于物理、事理、人理的系统范畴,以WSR系统方法论为依据,可以很好的指导系统分析工作者系统地、逻辑地思考分析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要素。因此,基于WSR系统方法论,对项目管理进行系统分析,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适用性和优越性,能够更全面地认识项目管理,更透彻地理解和把握项目管理的系统本质,对于探索项目管理新方法,提出保障项目管理成功新策略,推动项目管理和WSR系统方法论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基于WSR的项目管理分析模型

2.1WSR系统方法论

WSR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由于其观察和分析问题,尤其是观察分析复杂特性的系统时,体现其独特性,并具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辨,国外学者把它与TOP(Technicalperspective,Organizationalperspective,Personalperspective)、TSI(TotalSystemsIntervention)一起列为整合系统方法论一类。[15]WSR方法论包括物理、事理、人理三个方面,主要内容如下表1所示:

WSR系统方法论,其核心是在处理复杂系统问题时既要考虑对象的物的方面(物理,W),又要考虑这些物如何被优化运用的事的方面(事理,S),同时,还要突出人的作用(人理,R),达到知物理、明事理、通人理,从而系统、完整、分层次地来对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在应用中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对WSR的具体内容进行界定。根据项目管理系统自身特点,在运用过程中笔者也对WSR的内涵做了必要的适用性调整。

2.2项目管理的WSR系统分析模型

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2006)定义的项目管理为:项目管理是一种基于系统思想与权变理念、面相对象(Object-oriented)的组织管理方法论。[16]项目管理的一般定义认为,项目管理是由人、财、物等多种组分及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构成的开放性系统。系统内各组分间,系统与上层组织、客户等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并通过该系统内最高控制器———项目经理的协调控制,最终完成项目目标,实现系统功能。从WSR角度看,组成系统的各种资源(人、财、物等)、软硬件设备、外部环境、可交付成果、可交付成果的质量功能指标、工作范围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客观关系等构成了该系统的物理组分,它们解决了项目管理系统“是什么”的问题;而为了最优化地完成项目管理目标所运用的项目和项目化管理技术,吸收一切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创造的新方法,科学化之后加以运用的“还不是科学但有用的前科学知识”等构成了该系统的事理要素(事理学认为,事理存在定量事理和定性事理两大类,这里的事理,主要指事理学中定量事理部分[17]),它们解决项目管理系统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而项目管理系统中,项目式管理机制,适当地协调、处理利益相关者之间彼此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系统思维方式,冲突、危机处理能力,经验、艺术、文化等,构成了该系统的人理部分,它们解决项目管理系统“最好怎么做”的问题。如图1所示项目管理系统的WSR三维分析模型。

从系统角度看,项目管理研究的重点包括项目管理对象、项目管理方法和项目管理成功保障制度三个方面,欧洲国际项目管理协会也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划分为环境要素、技术要素、行为要素三种,这些也恰对应WSR项目管理分析模型中的物理、事理和人理三个维度。根据项目管理的WSR三维分析模型,成功的项目管理就是通过人理、事理、物理三方面协调实现系统目标:即在人理方面,使利益相关者满意,包括项目团队、企业组织、客户、社会相关者等;事理方面,运用传统的或新吸收创造的工具及技术,保证项目满足三重约束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实施方案;物理方面,输出满足项目产品技术、质量性能的可交付成果、文档资料、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等。随着项目管理的发展,成功的项目管理系统,对系统目标的关注,逐渐由物理转为事理,最终发展到对人理的重视。

3项目管理过程的WSR分析

3.1项目管理发展过程中WSR分析

从人类拿起工具开始大规模改造世界起,项目管理活动就一直存在。在管理科学化之前,复杂的项目管理系统所需时间、费用、资源无法科学地进行定量估算,系统控制更多依靠的是管理者个人的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艺术”,故而也无法形成约束。所以,项目成功与否更多看项目可交付成果,也就是管理系统的物理维度,这一阶段也被称为“经验式项目管理阶段”。项目管理活动由“经验式的项目管理”阶段步入“科学化的项目管理”阶段可以说是项目管理学科发展的真正起点[16]。由于经验式项目管理中运用的经验、艺术等多数属于隐性知识,具有不可复制性。为使项目管理能够“连续成功”,人们开始针对项目管理系统的系统特点,探索其在稳定外部条件下的规律性及具有普遍实用性和可重复性的管理方法。这一阶段,人们创造了网络计划技术、WBS、EV技术等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力求使系统管理科学化、定量化,人们把这种“科学化的项目管理”称为“传统项目管理”。在稳定的环境下,定量化方法的运用使时间、成本、质量等成为可预测和定量的指标,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变化也较少,因此,这一阶段项目管理所追求的目标通常可表述为“按时在预算内完成预定的性能指标”。此时,计划制定得好坏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计划工作成为这一时期项目管理的核心,即十分关注事理维度。随着现代项目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及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变化的管理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一阶段人们称之为“新项目管理”。这一阶段,项目成功的标准是让项目利益相关者满意,让项目利益相关者满意意味着评价项目成功的标准不再拘泥于某些预先设定的具体目标的实现,这些目标本身也是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项目的成功更多需要项目经理关注变化、关注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即开始重视对人理的关注。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活动从开始发展到今天,从经验式管理阶段发展到传统项目管理再到当前的新项目管理阶段。与之对应,成功的项目管理,也从重视物理发展到重视事理,直至今天的重视人理阶段。

3.2项目管理职能领域核心过程WSR分析

随着整个系统实践的开展,必须综合考察、协调系统各阶段中物理、事理、人理三者之间关系。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系统一般可分为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五个过程,观察发现,在整个系统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关注的重点沿着物理事理人理的方向发展。同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可以划分为九大职能领域及其核心工作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中对物理、事理、人理三个方面的侧重有所不同,并不要求在一个阶段三者同时处理妥当。据此,如表3所示,可以将项目管理中的核心过程按物理、事理和人理展开,使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系统更加清晰。

4从WSR三方面促进项目管理的成功

4.1物理是项目开发的基础

任何项目管理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有效的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项目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必须根据项目性质特点,系统地考虑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所处的环境以及与系统目标相关的基本物理知识,通过全面了解、分析各物理要素及其之间关系,才能透彻地认识目标,正确地制定、选择方案,有效地协调、控制各要素,统筹兼顾,为实现系统最优奠定基础。

4.1.1分析物理应综合集成

项目管理系统中物理要素的复杂性,要求必须综合集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认识问题。高飞、顾基发认为,认识问题是解决质的方面的问题,处理这类问题要用到属于定性或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18]。要实现项目管理系统的最优,必须知己知彼,认真调查系统目标的本源,明确相关物理特性,同时,要充分把握本身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每一个人所积累的知识是有限的,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集成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要发挥集体智慧,充分调研和分析各方面专家、上层领导、客户、项目成员等对系统目标、系统要素、系统方案、环境条件的意见、认识、看法,实现系统分析的综合集成。同时,无论任何系统,对其质与量的关系,系统工程用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力求精确、正确地来设计、控制系统[19]。所以,项目管理系统中对收集到的一切信息,凡能量化的尽量使之量化。而对不能量化的,要求援与经验判断,让定性的方法与定量方法结合起来,最后定量[20],从而提高人们对项目管理系统态势的认识。

4.1.2分析物理应人机结合

项目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要求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人机结合。由于生命的有限性,个人能够拥有的知识十分有限。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可以存贮、调集、检索、传递的信息数量浩如烟海,速度快如闪光。其计算和运转之快,比人脑强亿万倍,而且十分精确。[21]而项目管理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必须不断地演变并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在掌握项目管理系统的物理阶段,要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储存量大、速度快、更新快的优势,通过人机结合,查找、筛选有用的资料和信息,关注最新动态,以更好的掌握系统要素的物理特性。

4.2事理是项目优化的手段

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各种“事理”,代表了系统进程中所应用到的所有科学的方法。它实现了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系统目标,规划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我们的工作在一定期限内达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用的效果,是项目优化的手段。

4.2.1事理运用应博采众长

项目管理系统的目标导向,促使其所运用的事理应博采众长。马克思曾经预言,自然科学和关于人类的科学终将成为一个科学,而钱学森称这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成为一门科学的过程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体化”[22]。项目管理自始至终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以实现项目目标为导向,因此,必须有一种理念:在最优化地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应用网络计划技术、WBS、EV技术等现有的方法、技术、工具,也不仅是应用运筹学或系统工程中的某些模型方法,而是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充分发掘、吸收、消化现有的一切自然学科、社会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知识经验等“前科学”,要“集大成”,博采众长,通过合理地吸收改进,应用于项目管理中来。正如下面这句话:它汇江河成大海,将所有可利用的方法均充实到“事理”中去以丰富它的内容,拓宽它解决问题的方法范围,提高它的科学性、系统性[23]。

4.2.2事理发挥需推行项目化管理

项目管理系统的层次性,要求必须推行企业层的项目化管理。任何科学方法的应用,离不开系统所处的环境支撑。而项目管理本身不仅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整个大型企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无法脱离整个大系统的系统特性和协调控制。项目管理中的事理方法在系统中的应用离不开项目所依存的上级组织的管理系统运行平台的支撑,也就是说要在项目管理子系统层次推行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与方法,缺乏整个企业大型系统上层相应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支撑是行不通的,因而从在长期企业系统中推行现代管理方法以科学地管理好项目的角度出发,需要进行长期性组织流程再造,建立系统各层次相互适应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即在企业层推行项目化管理。

4.3人理是项目成功的保证

实际生活中处理任何“事”和“物”都离不开人去做,而判断这些“事”和“物”是否得当也需人来完成,所以系统实践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24]。彼得.德鲁克曾说过,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无论是界定企业的使命、还是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都是通过人的参与来实现的。项目管理同样如此,在项目启动确定项目目标时,必须理解客户、领导意图;在实施、控制阶段离不开对项目成员的组织、沟通和激励;在项目收尾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评价更是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成败。因此,必须在各个方面注重对人理的把握,人理是项目成功实现系统目标的保证。

4.3.1项目经理应具备整体视角

项目管理的系统性,要求系统管理者必须从整体的视角来解决问题。由于对项目进行系统管理的要求,需要集中权力以控制工作正常进行,因此项目经理成为一个关键角色。项目经理人,要善于整合集成,从整体把握问题,谋取全局最优。要充分与各层用户沟通,考察顾客对目标的期望或认同程度,了解用户的视点,特别有决策权的领导的观点。面对不同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多样性、不同诉求的对立统一,必须全面的、完整的、系统的、多角度的、整体性的分析、认识,制定整体目标与行动对策。

4.3.2项目团队需发挥创造性

项目管理系统的一次性、独特性,要求项目团队成员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任何项目有明确的起始点,也有明确的结束点,是一次性任务[25]。所谓一次性,是指项目无完全程序化的过程可以对照执行,以后也不可能完全按该项任务的过程去完成另一项任务。因此,项目管理的系统过程具有不可逆和不可复制性,要求项目团队成员必须发挥自己全部的理论与经营知识,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系统目标。同时,钱学森在《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与体系结构》中说,人类掌握的知识远比现代科学技术整个体系还要大的多[20]。局部的经验、专家的判断、行家的手艺、文艺人的艺、点滴知识和零金碎玉等虽然不是科学,但都是宝贵的知识。钱老认为,这种“前科学”的量远大于科学技术的量,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不断地把“前科学”变成科学,同时也发展和深化了科学技术本身。在项目管理这类一次性、独特性的系统运行中,单依靠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认识到各种属于“前科学”的经验、艺术等的巨大潜力与优势,发挥其作用,这样项目团队才能更有创造性,更能确保项目成功。

5基于WSR方法论的社会经济规划项目实践

5.1项目背景

2009年末,雁塔区政府专门成立以区长任组长,各副区长、区政府12个局为成员的雁塔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发改委牵头,提出了《雁塔区“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并委托中国航天社会系统工程实验室完成,主要包括1项综合性课题和6项专题课题。规划研究和制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科技、管理等诸多领域。经济规划统领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面对复杂现状,为了确保规划项目按时、保质完成,航天社会系统工程实验室采用了WSR方法论,对整个项目及各个子结构进行指导,确保了项目成功,项目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5.2以总体思路研究模块为例

在进行雁塔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的研究过程中,项目组认为该模块主要包括物理、事理、人理三部分,并按照物理事理人理的主要方向进行,其中物理主要指认清现状、摸清雁塔家底;事理指科学预测、确定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人理指提出保证规划实现的合理政策建议。在整个过程中,物理、事理、人理也在不断交换作用,共同确保每个过程和整个模块的成功。

项目管理系统论文例9

项目管理产生和应用的社会背景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二十世纪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经济发展史,就会发现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于五十年代,应用于六十年代,流行于八、九十年代。

1.项目管理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二十世纪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五十年,不仅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而且发展中国家生产力也得到迅速发展,整个世界都处于经济快速增长之中,由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其发展趋势是:一方面职能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是生产的社会性越来越强。一部汽车上万个零件的设计、制造都由不同专业来完成,不同工厂来生产,一家工厂来组装。固定资产投资也不例外,一个大型工程项目从投资前咨询、前期准备、实施到试运行、后评价,不仅需要数万人来完成,而且内外部环境极为复杂。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要求高度的协调、控制和系统安排,才能保证工程项目整体的统一性与高效率。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形成和应用的。

2.项目管理是发达的市场经济的产物近50年来世界发展的最重要标志是全球化,而这个全球化的最重要标志又是经济一体化。各国和各地区的市场正在变成全球市场,生产要素的流动在国与国之间不断加速。特别是贸易、金融和投资自由化,不仅冲破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壁垒,而且形成了洲际一体化经济区,世界贸易、国际金融市场和跨国投资空前活跃。从而,一方面推动了人力、资本、技术、商品、服务等跨国流动,促进了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管理的转移又带动了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合作。固定资产投资也是如此,不仅日趋国际化,而且日趋大型化,迫切需要有一种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取代项目业主自行管理。于是,以系统管理、过程控制为核心的专业化承包模式便诞生了。

3.项目管理是现代文化的产物二十世纪都是以工业化价值观的世俗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为主导的,而且日益从技术理性上升至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尤其是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出现,不仅促进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催生了一系列交叉学科,而且使社会科学从定性分析转入定量分析,大大促进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学说,都比较重视经济的“合理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这一切不仅为项目管理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直接的理论基础,而且为项日管理科学的应用准备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项目管理的价值观

从发生学角度看,任何一种管理或管理模式的生成和应用,都离不开价值观念的指导或符合某种价值观念的要求。项目管理和项目管理模式也不能例外。

那么,项目管理或项目管理模式生成和应用的价值导向是什么?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或者说现代科学思维、技术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倾向、团队精神或合作精神的统一。

首先,从项目管理或项目管理模式的产生来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体现着合规律和合目的统一。这也就是说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或科学的模式,取代业主自行管理,既体现了项目管理自身运行规律的客观必然,也蕴含了项目管理社会伦理演绎的客观必然。因为项目管理并没有取代原有的项目投资前咨询、项目前期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后评价,也没有取代项目业主、政府、投资机构及专业咨询工程师、建筑商、供货商等项目参与者,所不同的只是用系统工程方法把各阶段的业务和利害关系者,有机地组合为一个整体,作为合理地配置资源和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实现各利害关系者的利益的管理方式。所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认为项目管理是多种资源利用与活动的协调,将各部分的单独工作整合成多专业、多方面的整体努力,以便建设项目在业主要求达到的进度、质量和费用目标内完成。相等的资源投入有较少的产出或相等的产出有较多的投入,就意味着效率的降低或低效率,所以,它不仅项目筹划和实施自身运行的规律性,而且也符合项目利害关系者的目的性。项目管理体现着合规律和合目的的统一。

其次,从项目管理的功能看,项目管理体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效率是一个经济范畴,是指资源有限前提下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具体地说,相等的资源投入有较多的产出或相等的产出有较少的投入,就意味着效率的增长或高效率。而PMC或EPC等项目管理模式和项目业主自行管理相比,目标的系统管理和制度的过程控制,不仅合理地配置了资源,而且产生了最大效用。注重效率内含着对人和人的价值的尊重。有无效率或效率高低取决于人的活动有无积极性和专业技能的高低。因此,项目管理专业化导致高效率,其实质是尊重人和人的价值。第一,尊重项目各利害关系者的独立性;第二,肯定专业咨询工程师的专业咨询才能和价值。

其三,从项目管理的社会作用看,项目管理体现了手段和目的统一。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从他“合理性”概念所特有的含义出发,把人的合理性行为分解为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行为。工具合理性行为侧重于对达到目的的工具、手段有效性的关注,而对目的、手段的对人的终极价值的意义忽略不计;价值合理性行为的主要特点是只有手段才是自觉思维的对象,目的则被赋予了个人绝对的最终价值。实际上纯粹的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行为,都是不存在的。所不同只是前者更关注手段和工具,后者更关注目的。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组织体系,不仅把各利害关系者的期望和目的,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统一成一个整体,而且把所有参与者的多种价值观,在并存共容、互补竞争的基础上,整合成一个系统。所以,这种统一的基础必然是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项目管理的方法理论

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三个部分:目标的系统管理、过程控制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而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原理又分别来自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是三个原理倒不如说是三种方法。

1.系统工程方法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是目标的系统管理原理的直接来源和理论基石。它产生于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应用于五六十年代。它不仅是一门基础科学,也与哲学密切相关。它作为一种理论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系统目标,而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构等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技术”;作为一种方法则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则、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这种技术和方法与传统的技术和方法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过去的技术和方法是先见树木后见森林,而这种技术和方法则是先见森林后见树木,一事当前,先从整体考虑出发,提出目标,设计系统,评价择优。从而给人们提供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技术工具。

2.工程控制方法工程控制技术和方法是控制论的主要分支,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线性和非线性理论系统;概率和统计方法的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自适应、自学习以及自组织系统理论;大系统理论;模糊性理论等。目前,这些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项目管理中的过程控制及其他领域,作为人们认识客体的工具和从整体把握客体的方法。

3.现代信息技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任何组织所以能够保持自身的内在稳定性,是由于它具有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信息的方法。所以,项目管理都有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手段,把系统的运动看作抽象的信息变换过程,利用模拟模型和人工智能,研究项目管理的复杂性、系统性和整合性,为项目管理提供思想的材料和工具。

项目管理的制度文化

《中国文化史纲》中说,文化是人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对象化的过程与结果。人类实现“自然的人化”,包括外在的文化产品的创制和内在主体心智的塑造。因此,文化分为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两大部分。技术体系表现为文化的器用层面,价值体系表现为文化的观念层面。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制度层面,另外还有文化层面。

那么,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文化,其制度层面是什么?

“游戏规则”,或者说制度语言。

制度是文化价值观念的直接载体,文化价值观念通过制度传达自己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文化价值观念离开了制度就会悬在半空中。项目管理亦是如此。如果离开了制度有效地传递价值观念的信息,统一员工的行为和意志,那么员工们便会各行其事。人力所不及之处,正是制度显现力量之地。为什么有的企业家能够管理上万人,而另一些企业家只能管理百十人?关键还在于企业家内心相信什么。只相信自己自然信赖自己的权威和亲信,并依靠自己的权威和亲信来传递自己的思维。反之,相信别人就会用公平的制度来传递自己的思想,促使人们接受和执行自己的思想,从不自觉到自觉。

项目管理的文化制度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外部市场的游戏规则,二是内部项目的游戏规则。

1.外部市场的游戏规则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地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其确定的社会动机和目的,就是试图为多数人的利益实现,寻找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它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传递自己的思维,指导人们这样或那样。尽管这个过程充满理性和非理性,但是市场经济自身却会在不断寻找中变得日趋理性。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就是这种不断寻找的产物。它以协调替代的方式,协调各利害关系者的利益和利益实现,尽量减少非理性成分,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所以,它作为一种游戏规则取代项目业主自行管理的方式,具有客观必然性。

2.公司内部游戏规则市场游戏规则的创新必然带来公司游戏规则的重塑;否则公司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企业却很少关注这种变化和重塑,企业经营者把企业当作一部机器,把员工当成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只要设计一个作业流程,就不愁产品没人买。因为那时的市场稳定多于变化,企业的最佳选择,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然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却不同了,变化多于稳定,企业要适应变化,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再也不能把员工当成工具,必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大多数公司都效仿普惠等公司的管理方式,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人性化的业务管理系统平台,依靠制度和业务管理系统传递经营者的思想。

项目管理的文化工具:

从广义上讲,项目管理所应用的一切技术都有可以视为文化的器用层面,即外在的文化产品。从狭义讲在上述技术系统中只有那些与文化价值观念有较为直接联系的技术才可视为文化的工具,它们就是技术经济寻优和协调替代寻找。

技术经济寻优或者技术经济评价是我们目前应用最多的工具,即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的途径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它与技术寻优相比是一个进步,但和协调替代寻优却落后了。20世纪后半叶,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不少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都陷入大量的争议和矛盾之中,其中有不少争议和矛盾已远远超出技术经济的范畴,完全应用工程措施已不能解决问题,还必须添加必要的非工程性措施。所以,不少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沟通与协调体制,调动公众和有关部门、团体参与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这样一来,不仅参与项目决策的人员数量和规模扩大了、比选目标和要求也多样化,而且参与项目决策各方的价值观念、利益也不尽相同,出现分歧的机率增加了。这就必然要求项目管理的专业咨询工程师采取协调替代寻优的方式处理和解决项目决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争议和矛盾,寻求最佳方案,达到双赢或共赢。有的工程公司还建立了多决策者参与的情景共享式模拟模型。所以,现代工程公司不仅集中一批科学技术、工程技术专家,而且拥有一批法律、商务、社会学、心理学、历史乃至哲学顾问。

项目管理系统论文例10

【关键词】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集成

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信息系统同计算机技术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为保证预期效果和提高处理能力,就要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引入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主要是对项目的全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项目实施的状态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本文主要讨论与分析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项目管理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集成是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为满足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现实要求而产生的。从当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发展来看,只有在系统集成的过程使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才能使计算机信息系统构建取得良好效果。利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使系统集成的效果高提,才能满足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需要。因此,只有细致周密的分析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项目管理中的各个阶段的工作及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特点,才能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的积极作用。

1 项目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内容和特点

项目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内容是按项目本身规律制定计划,有效地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其满足使用环境的需要,确保实施的均衡性,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使企业取得满意的预期效果。

项目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主要作用是为了项目在设定的时间内既保证质量又不超出预算,并进行的全过程的规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要将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思想运用到项目管理中,只有这样才能使项目管理具有全面的、科学的和程序的特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理论、技能、工具和方法,为了使项目实现或超过预期效果,就要将专门的理论、技能、工具和方法运用到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中。

项目的真正执行首先得符合以下三个主要条件:一是在规定时间内,符合企业资源的条件下保证项目的质量;二是根据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可变因素不断调整项目规划,以期实现既定目标;三是项目计划的制定要符合项目具体情况。例如我们现需要执行某“地铁信息服务系统”项目,我们就必须要按照以上提到的三个主要条件来进行相应地规划与处理。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该地铁信息服务系统项目的有效执行,首先要对于该项目的具体工期做出详细又可行地规划,同时,要根据施工单位的具体拥有的资源进行分析,当然这些工作的前提是一定要保证项目的质量。其次,由于地铁项目施工肯定要涉及到各种不同部门、不同的施工队伍、不同的施工人员及各种不同的材料供应商,因此可能会出现各种可变因素,因此,我们不能全部按照原有的的计划来进行执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相应地的调整。因此,在计算机系统集成管理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相应地调整,最终完成该项目。综上所述,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对于具体的项目管理而言,我们需要对于项目管理有效性、真实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也需要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在集成过程中的特点进行分析与规划,尽可能地协调各方信息,从而真正地减少项目管理实施中的遇到各种可能现出的各种具体问题,才也能使得项目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中的发挥出相应地作用。

2 项目管理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工作阶段及其注意事项

任何一个项目目标都是指在项目管理中需要实现的目标,而正是项目目标限定了一个项目需要具体管理的相关内容。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质量控制、项目费用控制、项目的进度控制、项目的信息管理、项目的合同管理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我们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具体地的项目结合到一起,不但需要我们对于项目管理理论及计算机系统集中理论相结合,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两者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才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且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般而言,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是阶段是项目起始阶段;第二阶段是项目具体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是项目完成阶段。

2.1 项目起始阶段需要进行的项目管理内容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要以及相应地专业知识制定相应地项目管理计划。这一阶段的项目管理内容非常地重要。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个阶段,我们所编制地项目管理计划不但需要通过客户的审核与要求,同时,也要符合今后项目操作的具体要求。我们不但需要重视,而且需要制定非常详细地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在今后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出现大的问题,同时保证项目计划的合理性、规范性、可操作性。

2.2 项目实施阶段需要进行地项目管理

我们在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对于项目管理进行相应地实施阶段进行管理。这一部分是项目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需要对于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需要执行地部分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影响要素。不但要利用计算机程序对于项目进行相应地开发与研究,同时对开开发系统的测试以及最后的验收。项目管理在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执行及验收过程中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以确保系统正常有效地运行。

2.3 项目完成阶段需要的项目管理

我们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管理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完成项目。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但需要完成相应地的项目交接工作,同时要对于该项目进行相应地总结与管理,不但需要明确项目管理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集成的作用与意义。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对于系统完成的各个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分析,一是对于最终成果的检验,二是对于整体项目做最终的总结,以便于以后类似项目管理有借鉴意义。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项目管理中,我们不但要在不同的项目管理阶段进行监督、控制,还要有效地进行总结研究,最终完美的实现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