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1 16:35:29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例1

引言

近年来涉及到霍译本的译评著作文章较重要的有肖家燕、洪涛、李晶和赵朝永等人,对两种译本中具体译例的优劣得失都有所论析,如回目、人名、颜色、宗教等内容的翻译特色及误译、漏译的情况等。钱亚旭与纪墨芳于2011年发表《霍译本中物质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定量研究》(红楼梦学刊),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其翻译策略;肖家燕于2009年发表《概念隐喻的英译翻译》,注重研究文化负载词的隐喻。但仍不足以一一反映其细部特征,对其细节部分分析以及成因的研究稍显不足。本文拟就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出发对杨宪益和霍克斯所译(以下简称杨译、霍译)《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负载词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探索饮食文化负载词的有效翻译途径。

一、异化与归化的内涵

韦努蒂(Venuti)在1995年提出了两类翻译策略: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他把这两类策略的源头追溯到施莱尔马赫及其1813年发表的《论不同的翻译方法》一文。归化是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拢。

二、《红楼梦》杨霍译本中饮食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对比

1.杨霍译本的翻译策略。《红楼梦》杨霍译本的翻译策略,也是红译研究的热点之一。总的说来,杨译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基本上忠实于原文,强调把中国的文化原汁原味地传达给译语读者。而霍译本则向西方读者靠近,采取了归化于目的语读者的态度,其目的是期望译文更好的为西方读者接受。

2.杨霍译本的翻译策略在饮食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体现。

①千红一窟

杨译: Thousand Red Flowers in One Cavern

霍译: Maiden’s Tears

杨译似乎是中性,而霍译文中明显带悲。其实,这个茶名最后一个字与“哭”谐音,所以霍将它意译出来。“红”在中文里也表“女性、少女”之意,杨在这里用异化把“红”直译成“red”,不加注释易使西方读者误解为“鲜血”与“危险”。本文作者认为,杨宪益最好在第一次将“红”翻译成“red”时加注释说明中英对“红”的不同理解,这样才能让中国的这种文化慢慢融入西方世界。

②黄酒

杨译:Shaosing wine

霍译:Rice wine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追溯历史,绍兴黄酒闻名古今。杨宪益将其译为“Shaosing wine”,是用“绍兴”这个地名来指代酒名,向外国读者展示此酒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霍克斯则将其译为通俗易懂的“rice wine”,读者一看即明其为何物,却感受不到任何文化底蕴。

③挂面

杨译:Noodles

霍译:Vermicelli

挂面是一种细若发丝、洁白光韧,并且耐存、耐煮的手工面食,有圆而细的,也有宽而扁的。中国人喜欢吃面食,尤其在北方。远在唐代,中国人就已经在食用这种“快餐”。杨宪益采用异化,将其译为“Noddles”,是为了传播中国挂面的独一无二;霍克斯采用归化,将其译为“Vermicelli”,在西方饮食文化中通常表示“意面、意粉”,于外国读者而言可减少阅读障碍,却无法呈现出中国文化特点。

三、杨霍译本不同翻译策略的影响因素

1.翻译目的不同。影响翻译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翻译目的。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原则和过程。在翻译《红楼梦》饮食文化负载词时,杨氏夫妇是为了向英语读者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因此,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保存原著的中国饮食文化特色,而霍克斯的翻译目的是为了满足普通英语读者的阅读需要,因此注重译本的可读性。

2.主流翻译理论与译者文化不同。杨氏夫妇受到严复所倡导的“信、达、雅”的翻译思想影响,同时习得汉语且受中国文化熏陶,将“信”,也就是对原文的忠实在第一位。在霍克斯所处的西方,受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Dynamic Equivalence)影响,且英语为母语,故翻译的目的是使目的语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所做出的反应达到最切近的自然对等。因此,我们在《红楼梦》霍译本中见到最多的是归化和意译的身影。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例2

一、引言

中国饮食之讲究精细者莫过于历朝历代的宫廷与贵族们,烹饪技艺也在当权者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过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清代是封建官僚体系之集大成者,它沿袭并发展了前代奢侈的贵族饮食生活,而红楼梦正是描写盛清时期当权者们的腐朽奢侈生活。

二、红楼梦中的饮食描写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总所周知,《红楼梦》中主要描写的金陵望族的贾府,里面的重要人物如贾母、宝玉、黛玉、宝钗和王熙凤等人个个娇贵无比,他们的饮食生活真可以说是穷极奢华。

写吃,《红楼梦》是最特殊的一部。这部书中写吃喝,不仅用的笔墨多,而且精彩,全书中写了多次筵宴,含意深刻而又意趣横生,在写吃喝的笔墨运用上,也是独一无二。

第三十四回中,宝玉被打了个半死,躺在炕上不能动弹。袭人到王夫人屋里去禀报宝玉的伤情,王夫人叫带回两瓶香露去给宝玉吃。袭人看时,只见两个玻璃小瓶,却有三寸大小,上面螺丝银盖,鹅黄笺上写着“木樨清露”,那一个写着“玫瑰清露”。而这两种饮料,均向皇帝进宫过,可见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高级饮料。王夫人问想吃什么,宝玉笑道:“也倒不想什么吃,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叶儿小莲花儿的汤还好些。”贾母听到,便一叠声地叫人做去。莲叶羹,论用料,并非最贵重,费的工夫,也不算最绝。然而,用薛姨妈的话说“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

再看第四十九回,作者用很多笔墨,写那些侯门小姐围在一起烧烤生鹿肉吃,津津有味,亦兴致勃勃。这个情节写得十分精彩。吃,是为了填饱肚子或者是为解馋,于这些人都已是不相干的了。他们此举都不是口腹之需,而只是好玩,于吃中表现的,是一种情趣。第八回中写到,薛姨妈进京宝玉去看望,姨妈留饭,除拿出糟鹅掌鸭信等南方风味的菜肴招待,还做了酸笋鸡皮汤,宝玉大喝了两碗。酸笋是西南地区各省人民喜欢吃的一种素菜,不但在京城是罕物,即使在江南也是不多见。由此可见,红楼中贵族的奢华生活。

贾府的奢华可以从《红楼梦》情节上体现出来。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命熙凤用茄鲞喂她。姥姥吃了两口,味道甚佳,便请教说:“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刮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可谓贾府的饮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无独有偶,有一天宝玉问晴雯:“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晴雯道:“快别提。一送了来,我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饭,就放在那里”。后来李奶奶来了看见,说:“宝玉未必吃了,拿了给我孙子吃去罢。”她就叫人拿了家去了。一碟子豆腐皮包子何以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兴趣?原来这种包子不寻常,远非肉包子可比。其高贵之处首先在于豆腐皮的制作特殊,首先将做豆腐的原汁豆浆煮沸,不加凝固剂,使之冷却,漂浮在锅面上的脂肪和蛋白质会结出一层皮来,然后把它挑起晾干,才能得到一张豆腐皮。

《红楼梦》中,粥饭和菜肴种类繁多,如粥有碧粳粥、鸭子肉粥、枣熬粳米粥、燕窝粥、红稻米粥、腊八粥和江米粥等。饭有白粳米饭、碧粳粥和绿畦香稻粳米饭等。《红楼梦》中的菜肴,主要有腌胭脂鹅脯、酒酿蒸鸭子、糟鹅掌、火腿鲜笋汤、酸笋鸡皮汤和虾丸鸡皮汤等等。汤羹种类繁多,营养价值丰富。而且从饮料方面看,红楼梦中提到的也是数不胜数。在茶方面,提到的就有两百多处。

《红楼梦》对贵族家庭尤其是贾府的饮食生活作了传神细致的描写,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独特的《红楼梦》饮食谱。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期,正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再“康乾盛世”出现了极大的繁荣,城市中北销南运的小商摊贩人来客往,酒店、茶楼鳞次栉比,形成了风味殊异、各具特色的贵族们的饮食文化。

三、清朝贵族对饮食的要求

饮食,往往蕴涵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丰富的心理内涵,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的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是社会意义。

清朝贵族们对饮食要求特别严格。从造型上出发,到原料加工上,从味道到意趣,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口味得到保证,烹饪菜肴除了注意严格的选材之外,在烹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精细加工,特别是火候和口味,都有严格的标准。而且每次烹饪的肴馔,经常要将使用的原料和调料记录,菜肴要“色香味形”俱全。经分析,主要五个方面的讲究。

一是讲究奢侈。贵族们既有山珍海味,又有天底下的稀世珍品供品尝,可以说是汇集了天下美食,奢华之极令人瞠目结舌。

二是讲究精细。贵族们的饮食追求精致、精美,为了满足生活上的享受,他们对饮食的外在要求也及其高。

三是讲究味道。味道是饮食重要标准,贵族们的饮食讲究口味的独特性、多样性、丰富性。

四是讲究营养。营养是饮食的前提条件。贵族们的饮食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饮食营养,保证贵族们的健康体魄。

五是讲究意趣。“意”用今天的话理解就是“意味”之意;“趣”,情趣也。“意趣”主要指心灵活动的内容。

贵族们不仅享用着精致、奢华的佳肴珍馔,而且特别注重在吃的过程中,受用无限意趣,以获得更多的精神愉悦。

四、结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此这般居上位者享尽富贵,居下位者吃尽苦头。本文通过描述荣国府过的如何奢华、如何豪贵的生活,展示了清朝贵族们的奢华生活,分析了他们对饮食的奢侈要求。在这奢华豪贵背后,间接反映了平民百姓的凄苦生活。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俞平伯.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8年版.

[3]徐悦.红楼梦中的养生术.科学之友.2008(6).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例3

除了茶之外,《红楼梦》中提到的饮品还有仙醪、惠泉酒、金谷酒、合欢花浸的酒、屠苏酒、西洋酒和绍兴酒等七种名酒和玫瑰清露、木樨清露、酸梅汤等。曹雪芹本人虽是个饮酒的行家,但他在《红楼梦》中却没有为酒费及更多的笔墨。书中提到的玫瑰清露和木樨清露为花露,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宝玉挨打后曾享用过。“一碗水里只用挑一茶匙儿,就香得不得了。”

《红楼梦》中还记述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活动。作为贵族之家的贾府,不仅是“白玉为堂金做马”,“珍珠如土金如铁”,可以把“银子花得像海水一样”的有势有钱,而且老爷,太太,公子、小姐们还有闲。如薛宝钗所说,“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但他们却兼有了,所以他们要纵情享乐一番。于是,曹雪芹为小说中的人物安排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活动,诸如打骨牌、行酒令、斗牌、解九连环、射覆、拇战、击鼓传花、抢快、双陆、击鼓催诗等等。小说第四十回“史太君雨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和“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充分展示了红楼的饮食活动。

细细研究欣赏《红楼梦》,你就会发现红楼美食具有重精细、重滋味、重强身等特点。

重精细。在红楼美食中,制作精细的难以计数。有的精于刀工,如“鸡瓜子”;有的精于火工,如火腿炖肘子和烤鹿肉。而最典型的精细食品莫过于第35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的莲叶羹。书中写到宝玉遭父责打受伤,贾母、尤氏、李纨和凤姐去怡红院探望,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想吃“莲叶羹”。据凤姐说,这种羹是“借点新荷叶的清香”,和在面中,用“四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印出来,放在鸡汤中煨成羹。”你看,这道美食的制作过程多么精巧烦人。难怪凤姐又说:“这种东西,家常不大做。”

重滋味。味为菜点的核心,红楼美点也重调味适口。如第43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中的野鸡崽子汤,是将童子鸡煮得肉嫩,清淡爽口,当时贾母风寒刚好,她说:“方才你们送来的野鸡崽子汤,我尝了一尝,倒有味儿,又吃了两块肉,心里很受用。”再如第8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中的糟鹅掌。宝玉因夸前日在东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鹅掌。薛姨妈连忙把自己糟的取来了给他尝。宝玉笑道:“这个就酒才好!”用香糟浸制的糟鹅掌,糟香馥郁,鲜美可口,宝玉才将它当作佐酒佳品。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391-01

《红楼梦》作者一说有吴梅村或他人,但大都认定为曹雪芹先生。曹雪芹家族原为达官显贵,居于江淮一带长达六十多年,更在当地曾任有要职。所以不难理解,《红楼梦》中饮食风格大多偏向江南风格。

何谓江南风格?

作为地道的江南人,以家乡杭州为代表,人们大多喜食清淡甜鲜的食物,相对于食材的丰富性,大家更讲究的是食材的新鲜度。今早从湖里捞上来的鱼,作为饕客,是不能忍到晚上再落锅的。而《红楼梦》中的食材来源大致可分为:田庄佃户所缴供、大观园内所“自产自销”以及买办外出采买所获。凡此三种不仅囊括了当时所能有的珍馐美味,亦极大程度上满足了食材的新鲜度。在书中第五十三回,作者名列出了佃户乌进孝所缴纳的菜料,既有大鹿、獐子、狍子等一列珍稀野味,亦有各类水产米面。饮食平日所供之精细,连丫鬟也养出了挑嘴的毛病(见第六十一回厨娘柳氏埋怨)。书中的饮食习惯主要反映了贾府以米饭为主食,佐以各类肉菜,同时具有因地制宜,因地取材的特征。而这也同样是台湾人的饮食特征。

金陵(暂定《红楼梦》背景为此)与台湾相似,气候温暖,夏季雨水丰沛,是利于稻谷生长的区域。台湾人更为有利的是四周环海,而岛屿面积不大,所以几乎在全台湾都能看见售卖各类海洋食品的食铺。岛内气候炎热,不讲求“浓油赤酱”,菜品大多以清淡为主,恰巧也是江南菜的风格。

不知是否是描写干饭没什么发挥空间,贾府的粥反而成了餐桌上的主角。碧粳粥、枣熬粳米粥、红稻米粥、燕窝粥、腊八粥、鸭子肉粥、江米粥……名目繁多猎奇,硬是把“粥”这一类贫民主食变成了贾府的富贵餐饮。而在台湾,早期农业社会米饭是珍贵的主食,为了降低成本,通常会选择将米饭熬粥同时加入价格低廉并且营养丰富的番薯,这样一来主食的重量增加营养也增加。度过那段困难时期,台湾人民对番薯粥,或者说粥的热情不减,大街小巷开满了各式砂锅粥的店铺,这也是中华粥会只能在台湾移花重开的原因之一。

聪明的台湾人将营养价值丰富的番薯加入平淡的粥饭里,或许是岛民们对饮食养生的最早体现。台湾拥挤的街道,招牌占了天空的一半,而餐厅的招牌又占了一半的四分之三,在大大小小的招牌上不难看到“中药食补”或者是“中药熬炖”再或者是“古法养生”等食疗特色,甚至连水源校区附近的陈三鼎珍珠奶茶家隔壁的鸭血臭豆腐广告都加上了“数十种药材”的字眼。台湾早期曾受荷兰、日本殖民,民众开化程度高,所受的教育也更为进步,自然崇尚健康的生活观念。不难理解,他们能把食物与药物相结合。同时,经济水平的稳步发展也让他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与其到“生病时治病”不如在“不病时防病”,食疗作为一种既享受又滋补的方法自然也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并且进一步深化。而《红楼梦》中的贾府传承了封建文化又处于贵族阶层,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很是上心。单单是燕窝粥就在书中十四回、四十五回、八十七回等章节中,在秦可卿、薛宝钗、贾宝玉等人的手上交传。而之前所列的种种粥类,大多都是药膳。像江米粥,就是糯米粥是温养胃气的妙法;而贾母吃的鸭粥、枣粥更是滋补的中品:“大枣粥补百气……”相对于早期台湾单一的番薯粥,贾府这等富贵人家自然是有百种千种方法享受美食。当然,吃粥也有等级之分,燕窝粥只能传在少爷小姐手上,哪怕是袭人这样的一等丫鬟,偶得风寒,拿到的也不过是一碗薄薄的米汤罢了。

贾府的禽类和台湾的海产类,大概可以并称为两地的两大特色菜。贾府背景是鱼米之乡多稻谷,稻田里一可种植水稻,一可养殖禽类。而无论将贾府的背景置于金陵或是北京,在交通不甚发达的年代,陆运海产品都不是什么可靠保鲜的方法。人民自然会将荤食的目光投向禽类和河鲜类。贾府中光是用鸭子做的菜,便可写上一本“鸭子的一万种死法”。全鸭可做成酒酿蒸鸭子、鸭子肉粥等,而鸭掌鸭信则更是变化无穷,这也难为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要演化缭乱了。而相对于贾府为代表的“变化多端”,台湾特色的海产类做法则又是延续了一贯的简单清淡的风味。因为海产类本身鲜味就重,台湾人多会采用清蒸、炖汤的做法。既保留了海产原有的鲜香,又显得不那么破坏食材。

说到汤类,台湾人似乎对汤也有那么一种特殊的情节。最早移民台湾的仅限男性,作为家政活动中的弱势群体,怎么样喂饱自己成了一大难题。煮一大锅汤汤水水是能想到的最好方法,既省时又能保存长久。后台式羹汤逐渐深入民间,随着当地气候条件,出现酸甜味羹汤,与《红楼梦》中的建莲红枣汤、野鸡崽子汤、虾丸鸡皮汤、火腿鲜笋汤既有异也有同。

说到两地人民偏甜的口味,自然不能放过点心。似乎来一次台湾,游客们不拎几袋凤梨酥、牛舌饼、太阳饼就枉来台湾一场。日据时期,日本人将吃点心的习惯带来台湾,台湾人耳濡目染又有爱吃甜食的本性,自然结合当地的丰富水果特色,生产出了各式的糕点。而贾府的糕点则更“高端大气上档次”:松酿鹅油卷、豆腐皮包子、枣泥山药糕、莲叶羹……这名字说了食材,可真拿到什么鹅油、莲叶,却发现无从下手。这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贵族饮食上面追求的精细与巧致。

总而言之,台湾饮食与《红楼梦》中贾府饮食各有特色,但大多食材都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同样讲究食疗药膳之法,对于甜食和清淡鲜香食材有特殊爱好。大陆如今不断复现红楼盛宴,在台湾吃了不算正宗的台湾菜,不知何时大陆才能有道地台湾菜、古早味?

参考文献

[1]刘桓,李夕聪.论《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3):55-60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例5

国学大师钱钟书曾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文化和饮食文化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开篇引用了一句他对于饮食文化的概述,大意是讲饮食文化自古有之,跨越了几百年的时间,已不能完全考证,古书中对唐人食谱有所记载,但却不知道它的味道如何。《东京梦华录》对汴京和杭州的食材的记载,大部分已叫不出名字。明朝人在书中写了各少数民族日常饮食的菜单,但只是一想,就觉得食不下咽。

可见饮食文化之复杂、之悠久、之博大,连钱钟书这样的国学大师都难以讲述明白。我等学子亦难探究竟。好在古人留下许多书目,从中尚可看出其中一二端倪。

一、从《论语》看饮食文化

许多人都认为孔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却不曾了解,他也是养生专家。孔子是中国最早提出“养生”观念的人,也是最早关注饮食卫生的人。

在饮食卫生方面,孔子认为:“鱼馁而肉败不食。”鱼和肉腐烂变质了,不吃。“色恶不食。”食物的颜色不好,不吃。“臭恶不食。”食物的气味不好,不吃。“不时不食。”如果不食吃饭的时间,不吃。“沽酒、市脯不食。”集市上买来的酒,大多掺水,不喝。集市上买来的熟肉,大多不卫生,不吃。别人乍一看,孔子饮食太过挑剔。但仔细一想,却不无道理。在饮食中,孔子更提出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一道饮食法则:食不言、寝不语。意思是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唾液飞溅,进入菜里。

即便是当代,恐怕也难有人能做到像孔子一样讲究饮食卫生,也正是因为这样,食物中毒的现象频发。其原因不能全怪商家,若自己有孔子这样良好的卫生习惯,又怎会出问题?

在养生方面,孔子有两大要求。第一,食无求饱。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吃东西吃得太多,就会无法冷静的想问题,更会危害健康。他不懂医术,在那个年代,更没有什么养生书籍,但他却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这样的至理来。且看原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饭蔬食,饮水,其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第二,孔子认为,吃的菜要尽量做得精致,色香味俱全。不仅如此,切肉还得切得细致。原句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学者认为,“食不厌精”的饮食观,是孔子对中国饮食文化创建的巨大贡献,也是养生观念的原始思想。

二、从宋朝文学看饮食文化

纵观古代历史,南北宋经济发展最为迅速,最先出现了纸币,最先开发南方。而在饮食文化方面,更是有独特的“宋饮食文化”。其中贡献巨大的,要数文学家苏东坡了。

便在如今,“东坡肉”也为人所津津乐道,这道菜的做法更是千奇百怪,各种味道也是层出不穷。但追本溯源,苏东坡对它最原始的做法是怎样的呢?公元1080年,苏东坡被贬黄州,生活穷困潦倒,幸得好友马正卿资助。当时的肥猪肉最是廉价,东坡有诗为证:“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他没钱买其他的食材,只能买价格低廉的肥猪肉,久之,实在吃不下去如此油腻的肉了,便开始想办法去掉油腥。他最初是仿照前人,把酒混入肉汤里,后来直接将猪肉烧烤,再混酒以小火慢煨,终成“东坡肉”。

苏东坡做成了东坡肉,写有诗庆祝:“洗净铛,少着水,柴头掩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在黄州时未曾出现什么大的政绩,也没见好的文学作品,但于饮食一道,却有诸多贡献。最为出名的除了东坡肉,还有黄州鱼。但除此之外,在四川流传最广的,要数火腿了。有人说“至成都不吃火腿,枉走一遭。”四川冕宁县更是将火腿作为县的招牌。熟不知,火腿最初也是苏东坡发明的。

他在《格物粗谈-饮食》中明确记载了火腿的做法:“火腿用猪胰二个同煮,油尽去。藏火腿于谷内,数十年不油,一云谷糠。”

宋朝所发明的至今尚存的食物,当然不止苏东坡的这三样。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载了火锅的做法,是目前为止,对火锅最早的记载。他在书中还记载了豆芽菜的制作方法。范成大在《吴郡志-风俗》一书中记载了爆米花的做法。这也是对爆米花最早的记载,据考证,爆米花也确实是在宋代首见。

三、《红楼梦》的饮食文化

就清朝饮食文化而言,可谓极致。若是说春秋战国是饮食文化的起源,三代、汉朝是饮食文化的开端,唐宋是饮食文化的发展,那么明清无疑是饮食文化的高潮了。饮食文化发展到了鼎盛的地步,许多闻所未闻的东西也就出现在餐桌上。

螃蟹第一次出现在餐桌上,是清朝文学家李渔首次在《闲情偶寄》中记载。清朝袁枚首次提到了“燕窝”一词,并对其做法有详细的描述。清朝皇族对于饮食的考究,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首创了各民族饮食文化融合,故而才有了“满汉全席”。许多人认为满汉全席,就应该是满族和汉族的食物。其实不然,满汉全席中包括了清朝各个民族的招牌菜式。是饮食文化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的排场,莫过于吃饭。”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例6

《红楼梦》中提到的粥饭有碧粳粥、枣熬粳米粥、红稻米粥、燕窝粥、腊八粥、鸭子肉粥、碧粳粥、江米粥、绿畦香稻粳米饭、白粳米饭,大概是用尚未成熟的新鲜米熬成,泛青绿之色,红稻是稻中佳品,熬粥自然香美。燕窝煮粥,有化痰止咳养肺之功,故此为患有肺病的林黛玉饭桌上的常食。“粥”又叫“稀饭”,本是吃早点时的一种辅助食品,只有那些生活艰难的人家才天天以粥为主。而《红楼梦》中,宝钗说道:“食谷者生”(第四十五回)。常言道:物以稀为贵,稀少也就自然珍奇。贾府生活在北方,但仍然保持着原有南方吃干饭的习惯。可是通观全书,发现描绘餐桌上的干饭寥寥无几,而“粥”倒是屡屡出现,食粥与吃干饭是无法相比的,贾府吃干饭多,而作者的笔墨却多重在写“粥”,这是“以奇写奇”, 作者正是利用人们“穷人食粥不足奇”,煊赫贾府常食粥就自然奇这一心理,诱发了读者的无穷猜想。当然作者写“粥”是建立在“干饭”的基础上,借用贾宝玉的话来说,这叫做“饭饱弄粥”。

贾府中所用的点心有糖蒸酥酪、奶油松酿卷酥、莲叶羹、枣泥山药糕、桂花糖新蒸栗粉糕、藕粉桂糖糕、如意糕、松酿鹅油卷、螃蟹小饺、豆腐皮包子等。糖蒸酥酪是加糖的牛奶,有人考证为酸奶,是一种难得的风味食品;莲叶羹是一种花样面片汤,和好面后用银模子打出花样,形状有梅花、莲蓬、菱角等三四十样,做成后,借荷叶的清香,用好汤煮成。虽非难得的珍味,却也算别致,难怪薛姨妈对凤姐说:“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

贾府的菜肴主要有糟鹅掌、腌胭脂鹅脯、野鸡爪子、 酒酿蒸鸭子、鸡髓笋、火腿炖肘子、火腿鲜笋汤、炸鹌鹑、酸笋鸡皮汤等。菜肴中禽类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是一大特色。此外,还提到螃蟹、燕窝、鸽子蛋等名贵菜肴。“林潇湘魁夺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写贾府爽秋赏桂花吃螃蟹,把酒赏菊、临池垂钓、泼墨吟诗等有趣情景与持螯剥蟹相互渗透,紧密串联,读来生动有趣。“席间,众人作诗比高低,宝玉则吟成螃蟹咏,当即提笔挥出: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庆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贾宝玉这首,只说食蟹时的馋相,直赋其事,未脱俗气, 实属平平。黛玉瞧不起宝玉的诗,当即也写成一首……”这些被曹雪芹借他人口称为“食螃蟹绝唱”的诗,将吃螃蟹的诀窍都形象地写了出来,可谓匠心独具。

《红楼梦》中汤羹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小说分别提到了酸笋鸡皮汤、米汤、酸梅汤、 荷叶汤、建莲红枣汤、合欢汤、鸭子肉汤、火腿鲜笋汤、酸汤、醒酒汤儿、火肉白菜汤等13种汤名。《红楼梦》中提到“燕窝”的地方近十次之多。 为什么如此重视燕窝呢?宝钗对宝玉作明确地解释:“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第四十五回)

《红楼梦》中也对茶有极为突出的描写,洋洋百万余言其中提到茶事文字就有260 余处,有的一个章节竟占11处之多,咏及茶的诗词有10余处,在总120回章节中,作者不惜用一个章节——《品茶拢翠庵》来专门品茶论水(第四十一回)。曹雪芹不愧是品茗高手,茶道行家,他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红楼梦》中。其描写茶文化篇幅之广博,细节之精微,作用之巨大,蕴意之深远,文采之斑斓,远远架乎中国所有古典小说之上。以致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例7

(音山),生肉酱,大约是以风干肉末腌渍而成。那鄙夫可能平时极难见到荤腥,偶然得了这么一点肉酱,岂能不生独占之心?所以当众朝肉酱中吐唾,以阻他人问津。众怒,齐向肉酱中擤鼻涕,弄得大家吃不成。

《红楼梦》卓然降世,实为中国文化不可多得之瑰宝。喜之者大众,认为它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读来可令人性舒张,荡气回肠;恨之者小众,责备它晦淫晦盗,助推礼崩乐坏;爱恨交加者一小撮而已。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小撮居然把对《红楼梦》的研究哄抬到20世纪中国显学的地位,与“敦煌学”“甲骨学”相伯仲。他们中间有眼高手低的作家,有鼓吹新经的学者,有借机发泄的宿儒,有邀宠帝心的刀笔,亦有过气的名流,组成了声势不小的红学家阵营。然而“红学”实乃天下最无聊的学问:明明稗官说部,却当做自传、社会史、阶级斗争、宫廷秘史来研究。

鲁迅与胡适都认定,《红楼梦》写的是曹雪芹家事。胡适主导的考证派意在宣扬科学主义,着意贬低《红楼梦》的人文价值。他认为论思想旨趣,《红楼梦》不如《儒林外史》;论文学技巧,不如《海上花列传》《老残游记》。蔡元培则主索隐观点,认为《红楼梦》实是仇清悼明之政治小说:梦为何在红楼?红者,朱也;朱者,朱明王朝是也。书中女子象征汉文化代表,男子则满人;宝玉喜食女子口红,暗喻满人拾汉文化余唾。王梦阮、徐柳权之辈持论同蔡,认为《红楼梦》其实写的是明珠家事,贾宝玉即明珠之子纳兰容若;又或谓写的是清顺治帝与董小宛之哀艳轶事。周汝昌考出《红楼梦》真主角实为史湘云,而史湘云原型很可能即李煦之孙女、曹雪芹之妻,化名脂砚斋者。李希凡却道是《红楼梦》意在写封建社会之阶级斗争。刘心武独辟蹊径,居然解读出《红楼梦》提纲挈领的人物是秦可卿――废太子胤祁之女;红楼梦是未遂宫廷之余绪云云……倒是俞平伯,尚能有所觉悟,说他越来越看出《红楼梦》其实就是一部小说。

一部《红楼梦》,犹如一碗酱,引得多少人想独占一回――不能创作这等美文,至少可以独享一番对它的阐释权,即所谓一家之言。第一位发表一家之言者吐唾于酱,随后更多一家之言,则擤涕于斯,竟都不理会作者叫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学家其实意不在解其中之味,而是向其中添加自己的味。至若饮馔,王熙凤动不动就在府中设宴,贾母与薛姨妈那边也时有私房菜相馈送,我辈无人得尝,又如何知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玩味什么、又暗喻什么,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后之看官,但凭读书就能还原作者所思所想,那他不是学者而是刑侦专家。然而,喜欢“亲临现场”一探究竟者,不独红学家,厨界也有人跃跃欲试。两个巴掌拍在一起,癸亥之秋(1983)就在北京来今雨轩摆下了红楼盛宴。上座嘉宾乃红学界衮衮诸公:冯其庸、周汝昌、端木蕻良……一干人等。

席上佳肴味道可能都不错,但若说那便是贾府当年膳食,就有欺世盗名之嫌了。试想大观园内,都是何等精致的人物?贾氏一门累世为官,乃簪缨士族,钟鸣鼎食之家,曾经遍尝天下珍馐,桌上备陈人间美味,岂是几个厨子一合计,就能为金陵十二钗整出一桌红楼宴来的?那大观园内个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连丫头芳官吃个快餐,柳嫂都巴结着送上香粳米饭配胭脂鹅脯、鸡皮虾丸汤,更遑论钗、黛、凤、玉一类人物。没有美食大家,何来良厨?又何来美馔?袁枚《随园食单》有“戒苟且”之训,说的就是食家如何栽培庖人――

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厨者皆小人下材,一日不加赏罚,则一日必生怠玩。火齐未到而姑且下咽,则明日之菜必更加生;真味已失而含忍不言,则下次之羹必加草率。且又不止,空赏空罚而已也。其佳者,必指示其所以能佳之由;其劣者,必寻求其所以致劣之故。咸淡必适其中,不可丝毫加减;久暂必得其当,不可任意登盘。厨者偷安,吃者随便,皆饮食之大弊。审问、慎思、明辨,为学之方也;随时指点,教学相长,作师之道也。于味何独不然?

红楼人物已逝,厨艺亦随之瓦解。来今雨轩自有一技之长,又何必东施效颦,依样画瓢?况且多数菜品连样都没有,惟存名目而已。1991年7月16日,中国饮食文化国际研讨会期间,来今雨轩红楼宴席菜单如下:(菜单分冷菜、热莱、点心、汤、主食、茶、酒、饮料、水果等。此处从略――责编注)

热菜中的一款茄鲞,因为书中凤姐详述过制法,勉强可得形似外,余皆想当然耳,哪家饭馆都能照着名目会意而为,只是不要会错了意。“雪底芹芽”寓曹雪芹之字,乃以蛋清打泡制成白雪,埋芹芽于其中,看来很雅,却大可商榷――据周汝昌考,雪芹字取自苏轼《东坡八首》之三,意为雪底芹芽。此说甚为可疑。《东坡八首》之三作于元丰三年(1080),时值苏轼困厄黄州,得东坡荒地数十亩躬耕,艰辛异常,从此自称“东坡居士”。其间故人自蜀中赠以芹菜种苗,始种下,天大雨,积水漫过一犁之深,芹苗危矣!乃有诗:

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可行脍。

雪芽一句,坡翁自注云:“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可知雪芽指的是那一寸雨水冲刷过的芹芽。曹雪芹姓曹名,字雪芹,以字推之,可知雪芹之雪,非天雪之雪,应为洗雪、昭雪之雪,取“洁”之义甚明。

“老蚌怀珠”是曹雪芹擅制佳味。据敦敏《瓶湖懋斋记胜》,雪芹曾亲自下厨,飨友人于叔度以油煎桂鱼腹藏明珠。可惜所藏明珠究为何物,敦敏却语焉不详。既曰明珠,想来或是烧熟后呈半透明的荸荠、桂圆、芡实、鸡头米一类清物。来今雨轩的“老蚌怀珠”是以武昌鱼配鹌鹑蛋笼蒸而成。武昌鱼虽然形似老蚌,但绝非鱼中佳品。它的浪得虚名,缘于“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之句。可能读过《三国志・陆凯传》,但却误下品以为上品。陆凯在力陈吴主孙皓迁都武昌之弊时说:“……又武昌土地,实危险而瘠确,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船泊则沉漂,陵居则峻危,且童谣言:‘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可知武昌鱼名声不佳。曹雪芹制老蚌怀珠岂能以武昌鱼为之?

老蚌怀珠吃的是曹雪芹手制之菜,雪底芹芽啃的是曹雪芹本人。鸡髓笋却真是大观园中席上菜品。来今雨轩的制法是,取乌鸡腿骨,用竹签挖出骨髓,点缀于玉脂笋尖上。笋乃至清至洁之物,筒骨之髓则多糟烂污浊,两造相遇,类乎伧夫淑女。台湾已故教授逯耀东认为,鸡髓笋应为冬笋烩鸡红(鸡血)。想来鸡血味鲜,便于成形,无油腻,其色宜与笋配,一脆一爽,相得益彰。逯说是。

走笔至此,不禁怜惜杜甫当年――只是坊间传闻皇上赏识少陵之才,拟有擢拔。那杜甫便急煎煎赶赴京城,守在中央组织部府衙外,经年等候。消息灵通人士,也忙着来巴结这位未来之星。谁知热闹一阵之后,佳音迟迟不至,奉承者亦渐渐疏远。杜子心灰气丧,抑郁成疾,手头拮据,门庭冷落,秋雨绵绵,寂寥难耐,遂成愤青:“秋,杜子病卧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秋述》诗序)“今雨”是因为内部消息才来捧场的,你以为你是谁?中央任命既已落空,谁再来谁是孙子――来今雨轩却偏集众多“今雨”,大嚼红楼宴,不知杜子与雪芹,地下当作何想?

五菜安在?

汪曾祺先生说他小时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不止一次读得眼泪汪汪,只是不明白“……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句中之葵怎么能够作羹?因为现代人见葵字就会想到嗑瓜子。可能是到了“”时期,汪先生才在武昌领略到了绿悠悠、滑溜溜的“葵羹”――冬苋菜煮汤。葵即冬苋菜。蜀中之葵,茎、叶皆呈深绿,叶肉厚,形似海棠,叶脉时有紫色,叶柄有针刺。以之作羹,汤浓滑碧翠,菜软糯鲜香略有清苦味。

读汪文有些汗颜。忆幼时诵诗,每每一脸木讷,不知所云,哪里说得上动情?《豳风・七月》本怨妇之辞,多辛酸苦楚――

六月食郁及奠,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食我农夫……

那时诵读,除了六、七、八、九、十月,其余一概茫然。及长,才渐渐知道,壶,即瓠,或谓匏,今之葫芦是也。苴为麻子,荼是苦菜;郁又称郁李,即山楂,当为野葡萄。至若《邶风・谷风》所谓“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除了知道菲即萝卜、葑是芜菁,俗名大头菜而外,还起了不小困惑与野思――旧时文人喜女人缠足,称弓样小脚为莲。把玩之际,嗅、舔、咬、捏、吞、抚……诸般手法而外,更撰“莲学”著作,多称《采菲录》《葑菲闲谈》之类。大头菜与萝卜均为块根,茎叶多不用,所以说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即只取下体。以此,迷莲者认为女人下体――足,乃是最有用处的价值所在。此真匪夷所思!往后竟有好长时间不喜萝卜大头菜。

七月烹葵及菽,是说煮冬苋菜以就豆饭。有人说此处之菽应为豆叶,不确。菽为五谷之一,属华夏“粒食之民”的主食部分。饭不必一定稻麦,豆亦可充之。作菜的豆叶称藿,就是南方各地至今喜食的豆苗,蜀中豌豆巅儿即其中上品。因读过《黄帝内经》《齐民要术》一类旧籍,所以很早就知道葵为“五菜”之首。

葵之后列藿、薤、韭、葱,这是先秦时有代表性的几种蔬菜。韭、葱可以不论。惟薤,今不多见了。薤其实就是头,状若蒜头,色白,鳞茎如笋衣层层包裹,成都人形容无赖脸皮厚谓之曰“头脸――剥了一层又一层”。头可用糖醋腌渍。川南农家有头炒腊肉的吃法。由于北方人不喜欢,薤与葵一样,渐渐隐逸至南方乡野,不入富贵之家了。然而薤在秦汉之时,当为时蔬上宾。汉顺帝永和元年(公元136)上巳节,大将军梁商在洛水大宴宾客,酣醉中突然歌《薤露》之曲:“薤上露,何易,露明朝还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弄得座中宾客皆掩面而泣。此本挽歌,借薤叶纤细挂不住露珠,以喻人命易逝。足见薤是人人熟知之物。结果梁商当年就死了。薤之南漂另有一事可证。某年夏天驱车至川西鸡冠山避暑,车行山下,见有路牌:薤子村。心想这就是了,此地必产头。

五菜中有三菜的身影渐渐淡了。百菜之首已非白菜莫属,川厨有云“百菜要数白菜好,诸肉还是猪肉香”。白菜产自地中海沿岸,经西域浸至中国北方,再南下弥漫各地。白菜其实无香,性味淡,近乎无味,可说是没有任何个性。白菜煮豆腐只能尝出豆腐的味道,醋溜白菜就是个酸,白菜做的芥茉墩儿,除了冲鼻子外可有蔬果之清鲜?此菜入于任何菜肴都会被其它配料夺味,所以是个八面玲珑、工于事主的奴才菜品,远不似葵、藿、薤、韭、葱诸君,闭上眼睛也能判识某君到否。葵藿薤韭葱,犹如交响乐中的不同声部,或者说,它们分别是交响乐中的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色彩乐器。低音号吹出的声音,决不会有定音鼓的味道,大提琴也不会奏出三角铁的效果。那么白菜在交响乐中做什么?凭什么它能从黄河以北南下扫荡全中国?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例8

清代的康乾时期,市民阶层空前壮大,民俗文化也变得引人注目,普通大众开始频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作品,写到了较多的民俗,其中也有对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民俗的描写。一方面,民风民俗给曹雪芹的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另一方面,《红楼梦》中对苏州民俗文化的描写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市井生活,有利于今天我们了解古代苏州生活,更好地弘扬苏州民俗文化。 

一、苏州民俗文化之一:日常生活 

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苏州民众自有其独特的日常生活方式,下面我们主要从饮食与服饰、出行与娱乐两方面来谈《红楼梦》中的苏州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的每一个方面,几乎都是该民族传统观念的外化,它不仅造成民族成员之间的共识性,产生彼此身份的认同感,而且还可以强化其宗教信仰、伦理观念和政治观念,增强其内聚倾向。[1](P58) 

(一)饮食与服饰内容 

1.饮食:精巧细致,讲究品位 

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傍水而居的苏州人有着水的细致与柔美,对吃穿是十分讲究的,生活方式雅致精细。《红楼梦》中有对苏州生活的描写。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段故事,就从饮食、居住等方面进行了刻画,其中就有苏州生活的影子。曹雪芹在书中写道:“刘姥姥因见那小面果子都玲珑剔透,便捡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第四十一回)[2](P335)那“小面果子”应该是一种糕点,“牡丹花样”“玲珑剔透”说明这种糕点的精巧细致,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苏州的著名面点——船点,其选料讲究,种类丰富,有的像动物,有的像蔬果,无不栩栩如生、小巧玲珑。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中也提到了众多苏式点心:翡翠包子、水晶烧卖、桂花圆子……孔子曰:“食不厌精,烩不厌细。”苏州饮食就完全发展了这种精细的饮食观。从苏州人的饮食可以看出他们懂得享受生活,讲究生活品位。对饮食的讲究,也反映出苏州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珍视,就像林黛玉,骨子里带着自尊自爱的气质,重视自我的生命价值。 

2.服饰:艳丽华美,尽显贵气 

《红楼梦》中的穿衣也是非常讲究的。王熙凤刚出场时“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第三回,第23页)苏州织造业发达,盛产各色纹饰的缎匹。“大红洋缎”“撒花洋绉”就展现了苏州服装面料的华美。《红楼梦》中还常见女孩儿做针线活,像林妹妹这样的大小姐,也会为宝玉绣香袋。书中的刺绣,大部分都是从江南带来的,而苏绣又是江南地区的佼佼者,名扬天下。贾蔷曾专门从苏州带回“妆癖洒堆,刻丝弹墨”。洒堆即洒花,所以书中常出现“洒花裤”“洒花袄”“撒花紧身儿”,可以看出苏州服饰的华美细致,难怪江南才子唐寅的《阊门即事》中写道:“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苏州的富庶可想而知。 

(二)出行与娱乐方式 

1.出行:舟轿并用,体现水乡特色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苏州人氏,她是“弃舟登岸”来到贾府的。古时交通不便,远行舟马为先,地处江南的苏州可以说是一座水城,船多桥多,所以出行多靠船只。林妹妹就是坐在船上,顺着运河来到贾府的,这舒缓的姿态倒也符合苏州小桥流水的雅致生活。此中除了看出以船出行的普遍,还可看出水乡对人的影响。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拥有有容乃大的气度,其实作者是在以水喻人,水的含蓄、柔美、包容,恰是苏州人性情的写照。水滴石穿,绵绵不断的韧性也是苏州精神的一种体现。苏州多名士、才子:范仲淹、钱谦益、唐寅、冯梦龙……水是一种载体,灵动的水孕育了苏州人独特的人文气质,孕育了这些风度翩翩的名士才子。 

除了坐船出行,苏州最重要的陆上交通工具就是轿子了,这在《红楼梦》里也有印证。林妹妹弃舟登岸后,“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第三回,第21页)过去苏州城里街巷狭窄,又多桥梁,骑马极为不便,至于马车,更难通行。[3](P117)所以轿子是人们常用的代步工具。无论是乘船还是坐轿,都要求较高,讲究舒适惬意。苏州的大户人家,院宅内都有轿厅,家里都自备轿子。轿子做工也极为精致,精雕细镂,内饰华丽。苏州有结婚坐花轿的习俗,今天虽然已步入现代社会,婚礼礼仪没那么繁琐了,但有些人家还会以传统方式送女儿出嫁,可谓古色古香。 

2.娱乐:赏花看戏吟诗,富有生活情趣 

繁荣的经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苏州人对日常生活要求更高。他们热爱自然,风花雪月皆文章,飞虫鸣鸟均成趣。《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女眷赏花看戏吟诗,惬意地生活着。书中写栊翠庵的白雪红梅:“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数十株红梅花开的如胭脂一般,映着血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第四十九回,第401页)讲的是宝玉赏玩梅花,这又暗合了苏州的“探梅”习俗。在苏州人心中,梅花绝不仅是观赏玩乐的对象,她们傲霜斗雪,更是寄托了高洁的精神追求,“探梅”习俗展现的是纯净的心灵与美好的追求。《红楼梦》中,凡是过节、过生日,都会搭台子唱戏,还会行酒令、吟诗歌,充满趣味。今天的苏州仍有唱戏的氛围,只是较之以前黯淡了许多,但吟诗的风气却一直保留下来,这也是苏州人儒雅的体现。 

二、苏州民俗文化之二:岁时节日 

清代袁学澜的《吴郡岁华纪丽》一书,收录的岁时风俗有316条。[3](P264)可见苏州民俗文化内容之丰富。苏州的岁时节令,文化内涵特别丰富,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相应的民间传说,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

(一)节日的有关描写 

1.元宵节:红灯高挂,尽显欢乐氛围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了众多节令,或浓墨重彩,或几笔带过。第一回中姑苏的甄家在元宵节弄丢了英莲,后来葫芦庙因炸供而起火,其中炸供就是当时的民俗。人们“多用竹篱木壁”,意思是普通人家的庭院大多用竹子圈起来,这也体现了土风民俗。江南多竹,“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潇湘馆的场景也是以竹出名。竹的坚韧、挺拔也与苏州人的气质相符合。“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第一回,第8页)红灯高挂,爆竹燃放,敲锣打鼓,竞猜灯谜,欢吃汤圆,有所谓“吴中风俗,尤竞上元”之说。[3](P289)如今,苏州过元宵节,也离不开热闹的灯会,古胥门下和金鸡湖畔,每至元宵,绚丽多彩、富丽堂皇。从中可以看出古今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 

2.春节:热闹祥和,祈求幸福 

除了元宵节,除夕也是分外热闹的。五十三回中还有对过年的详细描述,年前准备,到真正过节,到正月十五,作者把这个节日的前后刻画得详细清楚,细小到吃穿用住,都体现了当时民俗生活的丰富多样。过年前写到了荣宁二府打扫宗祠、祭拜祖先、发压岁钱、贴对联、换门神等活动。有句话叫“屋尘收拾号残除”,苏州有掸尘的习俗。年前,无论城乡,无论贫富贵贱,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舍、清除污垢,俗称“掸埃尘”。直至今日,吴地人一直保有此习俗,不同的是,今天的打扫行为已褪去了巫术意义,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需求,也可以说是一种自觉行为。书中又写道:“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二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第五十三回,第434页)如今每年春节,苏州民间还有在门上贴春联、门神,在屋内挂年画的习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诗描绘了这一由来已久的习俗。苏州的特色是桃花坞木刻年画,大家喜欢买一两张梼杌木刻年画挂在家中,增添过节气氛。同掸埃尘一样,换桃符是人们相信桃树有驱鬼辟邪的功能,但更多的是对吉祥生活的祈福。书中人物的活动还有守岁、拜年、吃年酒等,和今日苏州民俗仍有相通之处。 

(二)节气的有关描写 

1.清明:放风筝去晦气 

《红楼梦》写了大观园的姐妹们在院子里放风筝,好不热闹。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拿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李纨说:“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探春说道:“你们一般的也有,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怕忌讳。”(第七十回,第583页)苏州人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可见这一习俗由来已久。从李纨和探春的话中也可以看出“放晦气”这一说法。而且,放风筝还有个忌讳,就是不能把别人放掉下来的风筝重放,不然会给自身惹来“晦气”。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放风筝有着放走晦气、带走病痛的寓意,也有着一定的迷信色彩。 

2.芒种:花朝节来相会 

苏州人爱花,芒种对苏州人来说,不仅是种稻收麦的季节,更是花的节日。《红楼梦》写到:“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仙,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那些女孩子,用花瓣柳枝轿马的,或用绫棉纱罗叠成杆旄胜幢的。每一棵树,每一枝花上,都系上了这些物事。”(第二十七回,第224页)大观园中的女孩子编柳折花,满园飘带,花香怡人。曹雪芹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把江南花朝花神生日的风俗,装点在大观园中芒种节日这一天。[4](P150)这样突显了江南情调,展现了吴地的习俗。今天的虎丘还有花神庙,常熟还存有花神碑,至芒种时节,赏花观庙的人依旧比肩接踵,这一习俗依旧在延续。值得一提的是:黛玉的生日为二月十二,正是花朝节,这也正暗示黛玉有着百花之主的地位,是《红楼梦》中无可替代的人物。 

三、苏州民俗文化之三: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除了信仰的主旨以外,同样蕴含着文化娱乐、经济商贸、道德教化等多重作用。[3](P121)除了各种教化作用,民间信仰更是人民道德理想的追求。 

(一)尊崇佛教文化 

1.信徒与寺庙众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一带,自古以来,寺庙林立,信徒众多,佛教文化绵延不绝。《红楼梦》由空空道士和渺渺真人点化顽石携入尘世开篇,以宝玉出家成为和尚结尾,暗含了因果轮回的佛教思想,表达四大皆空、人生如梦的感慨。[5](P2010)品性脱俗的妙玉,自幼便入了佛门,惜春、紫鹃最后也皈依佛教。佛教旨在让人跳出人间苦海,返璞归真,作者亦规劝世人看淡功名。这种“超脱”的观念,体现了苏州文化洒脱与淡然的一面。书中这一信仰也是对现实的反映,佛教对于当时百姓来说是苦痛人生的精神解救剂。直至今日,苏州信佛者还是很多,寒山寺、灵岩寺、兴福寺等寺院至今仍然香火不断、朝拜者众多,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之大。 

2.信仰佛教的原因 

佛教传入中国后重要的特点便是世俗化了,《红楼梦》中上至达官贵族如宝玉、下至贫民百姓如癞头和尚,都尊崇佛教。在苏州人眼中,佛教中的神佛与民间神并无差异,都是崇拜的对象。信仰总有其产生的根基。统治者的推崇以及长期对民众的精神灌输是原因之一,佛教宣扬忍耐受苦,等于告诉人民不要越界行事,这就完全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当时平民生活困苦,无所寄托,信佛成了他们精神解脱的方式。还有自幼多病者,如妙玉。寻遍良医医治不好,万般无奈下皈依佛门,一生青灯古佛相伴,这其实有一定的迷信因素。还有一点,戏曲、小说的繁荣,使很多小说中包含的佛教观念已浅显化,佛教观念被“通俗化”,更贴近了平民百姓的生活,易于他们对佛教的接受,信佛观念因此便自然而然地日渐深入人心。“庙门比厂门多”的民谚,足以反映苏州礼佛之盛。 

(二)崇拜民间神灵 

1.膜拜吕祖与鬼神 

《红楼梦》中“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说的正是苏州的阊门。阊门附近有个神仙庙,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人们都要去“轧神仙”。相传这一天,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会扮成凡人来到人间,于是大家纷纷涌到神仙庙,想要沾点仙气,希望延年益寿。因此苏州人特别尊崇吕祖,把它奉为民间神。江南其俗信鬼神,好淫祀。[3](P134)吴地自古崇信鬼神,苏州也不例外。信神崇鬼有着一定的宗教意义,现在,苏州仍有迎神赛会的习俗,这是鬼神崇拜的一种表现,但已经褪去了迷信的意义。 

2.崇拜民间神的原因 

江南信鬼神、好淫祀,说的是迷信色彩浓重的祭祀礼,在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古代,人们无法解释存在的合理性,就把它们归因于神鬼。为了使之合理化,苏州人民常会把民间传说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甚至捏造民间神,像刘猛将、大禹王等,哪个俗神背后没有一套传说呢?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中,劳动者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愿望与需要得不到满足,愤懑与不满无处宣泄,他们的心理常常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时民间神的力量能让他们从孤苦的境地中解脱。此外,人民都渴求幸福美满的生活,对民间神的崇拜也是对幸福的祈求,它不只是一种宗教活动,更代表着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追求。今天的我们,关注的应该是这些民间神信仰背后的精神内涵,从形式到本质地去探寻,那些巫术意义上的信仰可以抛弃了,时代的发展不容许用愚昧的眼光回顾过去。 

综上所述,《红楼梦》的创作与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性特色。理清苏州民俗文化与《红楼梦》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研究这部小说,有助于人们对苏州民俗文化的理解、传承与发展。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论文指导教师:王菊艳) 

注释: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35页。 

[3]蔡利民:《苏州民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例9

坐落于北京大观园蘅芜苑东侧的红楼宴酒店日前正在开展有关《红楼梦》的系列讲座,这不仅能使广大红楼梦爱好者更深入地理解书中奥妙,还能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一饱口福。农学院教师、中法庄园总酿酒师李德美,做客红楼宴酒店,与厨师长王全宝一道,探讨葡萄美酒与红楼美食的佐餐搭配。前者是西方传来的高雅饮品,后者是中国传统的贵族正餐,二者共同演绎着缱绻与浪漫,如同异域的公主碰到了古堡中的王子。

当红楼宴遭遇葡萄酒,我们的舌头已上紧发条,美味之旅就要起航了……

【油盐豆芽+茄鲞+银耳鸽蛋】

〖情景再现〗

1.油盐豆芽

《红楼梦》第六十一回中,三姑娘和宝姑娘要吃油盐豆芽,打发人给柳嫂送五百钱。柳嫂忙退了回去,说“二位姑娘就是大肚子弥勒佛,也吃不了五百钱的去。” 二位姑娘到底不收,说赏柳嫂打酒吃。这道菜的确是既好吃又便宜。现在,红楼宴在做这道菜时,配以黄色金针菇和绿色柿子椒,色鲜味美,营养丰富,具有增食健胃的功效。

2.茄鲞

贾府的达官贵人们吃惯了山珍海味,有时也想起吃吃大路菜,尝尝民间风味,然而制做过程,还是非常讲究的。第四十一回,王熙凤详细介绍了茄鲞的制做方法:“采下来的茄子把皮削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缸里封严,要吃的时候拿出来,用炒鸡瓜一拌,即可食用。”这么精巧复杂的手续,她还认为“不难”,真正来自民间的刘姥姥倒吃惊地又摇头又伸舌头:“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我们今天吃的茄鲞自然不会经过如此繁缛的程序,用现代的工艺制作这道菜不仅方便、省事,而且也免去了过多的鸡辅料所带来的油腻。

3.银耳鸽蛋

江苏名菜,色泽洁白晶亮,富于营养,有补肾益气的功效,是当时封建社会公卿王侯之家的席间珍品。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时上的第一道菜就是鸽子蛋。来自乡野的刘姥姥没见过鸽子蛋,以为荣国府的鸡也生得特别俊俏,下的蛋,才这般小巧。王熙凤故意捉弄她,给她一双四棱筷子,并让她趁热夹着吃,刘姥姥听了以后,慌忙拿起筷子去夹,可是怎么夹也夹不起来,好容易夹起一个,结果却滚到了地上,引起哄堂大笑。

〖推荐搭配〗

禾富(Wolf Blass)未经橡木霞多丽干白

巴斯克(Los Vascos)霞多丽干白

1.禾富酒园由Wolf Blass先生创建于1961年,在巴罗萨山谷(Barossa Valley)从一间简陋的小作坊起家,经过几十年努力,禾富酒园已成为全澳大利亚成功优秀的酒商和出口商之一。酒标以雄鹰作为标志,并采用不同色彩区分酒的等级。这款酒色泽金黄,晶莹剔透;香气浓郁,似成熟的菠萝、青苹果,并间有烤面包气息;口感清新、活跃,酒体饱满,回味较好,似柠檬。建议饮用温度11度。

2.巴斯克追根溯源,始自1750年一个在科尔查瓜山谷种植葡萄园的巴斯克家族。而现在的主人伊擎克家族则在十九世纪才开始进入酿造葡萄酒领域,于1981年,将葡萄庄园取名为巴斯克,用于纪念最初的拥有者。目前庄园与DBR(拉菲)集团合作,成为智利知名的葡萄酒厂。巴斯克霞多丽是一款限量发行的葡萄酒。其目的就是酿造出一款新鲜精致、充满和谐果香的葡萄酒。巴斯克葡萄园自产的霞多丽与产自卡萨布兰卡谷的精选葡萄混合,从而酿成此款品质绝佳的霞多丽葡萄酒。此款酒呈浅麦杆黄色;香气细腻,柔和似茉莉花,间有香草气息;口感细腻,酸甜协调,平衡,酒体细致,回味干净,似苦柚。建议饮用温度11度。

【生炒鸡丝+胭脂鹅脯】

〖情景再现〗

1.生炒鸡丝

红楼梦第五十回里,凤姐对贾母说:“已预备下鲜嫩的鸡,请用晚饭去,再迟一会就老了。”大观园里,贾母饮食可谓是最考究的:“大厨房里预备老太太的饭,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而凤姐却用鸡丝来讨好老太太,可见这道菜的美味非同一般。雪白的鸡丝搭配上鲜绿色的柿子椒,怎不令人垂涎欲滴?

2.胭脂鹅脯

这是一道苏州名菜。《红楼梦》里有一个唱戏的女孩子,叫芳官,就是从苏州买来的。芳官很受宝玉宠爱,于是厨娘柳嫂,就想托芳官在宝玉面前说说,给自己的女儿分配个差事。第六十二回柳嫂就借花献佛,给芳官一顿丰盛的饭菜。其中,就有腌制的胭脂鹅脯。说起来,柳嫂非常懂得投其所好,专门给她做了家乡菜。胭脂鹅脯是一道凉菜,夏天一般要腌两至三天,风味独特,味道鲜美。

〖推荐搭配〗

路易亚都世家(Louis Jadot) 夏布利

婷芭克世家( Trimbach)雷司令

1.创建于1859年的路易亚都世家坐落于勃艮第葡萄酒产区的中心城市朋城(Beaune),连续三代由Jadot家族掌管,现在的掌门人是Pierre Henry Gagey。路易亚都世家控制的105公顷的葡萄园中,超过一半是一级和特等葡萄园。路易亚都世家作为勃艮第地区最著名的品牌之一,经常位居此地区最畅销榜的头名。路易亚都世家对酿酒技术的原则是平衡传统和技术,着重于“风土气候”的最纯粹的表达;小气候的不同带来独特的品质。酿酒技师Jacques Lardiere采取了简单而又相当不符合惯例的规则:长时间浸泡,好年份的酒少用新的橡木,不用过滤或澄清剂,一切都证明了他对维持地域特征的执著态度。此款酒呈浅金黄色,晶莹剔透;香气富有变化,似茉莉花、青苹果;口感清新,顺滑、和谐,回味干净,愉悦。建议饮用温度10度。

2.产自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Alsace)的婷芭克世家葡萄酒,一直是该地区的代表作之一。该酒庄采用的瓶型以及酒标色调,也被认为是该地区酒的外观标志。此酒呈浅金黄色微微泛绿,清澈透亮;酒瓶的形状以及胶帽的色泽,具有典型传统世界雷司令酒的风格;香气芬芳,优雅细腻,似槐花、柠檬花,微微透出矿物气息,犹如初夏进入雨后的森林,清新而具活力;入口清脆,酒体轻盈,平衡协调,回味愉悦似葡萄柚;整体协调性好。

“四大名著”另三家的饮食:

■ “三国宴”囊括“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群英会”、“草船借箭”、“锦囊妙计”、“赤壁之战”八个历史故事,取形、取意、形似意到;其间还增添了戏说成分。 宴席中, “草船借箭”这道菜最具特色,为一道典型的象形菜。用鸭脑肉、蟹钳、香菇等原料加工成熟,扎成一排稻草人。 地点:哈德门便宜坊烤鸭店。

■ 水浒宴:菜肴名称也水浒味十足,什么“武松牛肉”、“武大郎炊饼”、“孙二娘包子”、“七星聚一锅”,各个让人胃口十足。“武大郎炊饼”选用优质面粉、芝麻、植物油、糖稀作原料,用木炭文火烘烤。色香味形俱佳。 地点:水浒村酒楼。

■ 西游宴:水果宴不逊蟠桃宴。这个健康时尚的水果餐厅推出的水果餐以健康为主,把每日的新鲜水果现切现做,保留最原始的营养成分,配合不同的辅料,以色彩夺目的造型摆放到可爱的容器餐具中。店内还提供一些西式简餐,并且品种不断更新。还有一些水果和西餐的结合品,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选择自己合意的水果食品。 地点:“水果捞”餐厅。

【火腿炖肘子+螃蟹宴+酒酿蒸鸭子】

情景再现

1.火腿炖肘子

《红楼梦》里第十六回,王熙凤和贾琏正在吃饭,贾琏的奶妈来了,王熙凤就吩咐平儿去把炖肘子热一下,说那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奶妈吃。这道菜主料是猪的前后蹄上肢部位的一块猪肉和名闻遐迩的金华火腿。鲜猪肉做熟后皮为银白色,火腿是金黄色,金银相间,摆在桌上,象征富贵,取意吉利。

2.螃蟹宴

在《红楼梦》三十七回到三十九回,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们,结了“海棠诗社。”史湘云得知后喜不自禁,便和薛宝钗商议摆设一次“螃蟹宴”,宴会后赏花题词。这顿“螃蟹宴”的价格,用刘姥姥的话说:“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而最妙的当属薛宝钗的《螃蟹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裹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蟹肉营养丰富,味道极佳,并能散瘀血,通经络,实筋接骨,故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和赞赏。

3.酒酿蒸鸭子

酒酿出产于南国,香甜淳美。鸭子也以南方居多。南方的鸭子取食于自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第六十二回,柳嫂讨好芳官时,也做了这道菜。烹调鸭子时放入酒酿,不仅可以去除禽类身上的腥臊味,还可以增鲜提味。水蒸法保持肉烂白如泥。

〖推荐搭配〗

歌德利安风车

(Claude Chonion Moulin a vent village)

路易亚都世家保祖利

(Louis Jadot Beaujolais village)

1.早在1368年的羊皮纸上就有了哥德利安庄园的最早记录。那时候Stephanus Chonius公爵就已经在修道院旁边拥有了两个小小的橡木园和一个制桶工厂。400年后,Claude Chonion在Gevrey 修建了专门酿造优质葡萄酒的工厂。但他是一个非常谨慎小心的人,一直把产量控制在25桶。1908年,在伦敦举行的国际葡萄酒品尝评比赛中,评委们一致裁定,来自哥德利安酒庄的“1900年一级美莎”获得了“世界一级葡萄酒”的称号。自那以后,酒庄开始生产瓶装葡萄酒,酒标采用了获奖证书上的图案:左边的雄狮代表了英国,但那两个英国人却身着罗马服装,并用花环象征着荣誉;右侧画面是法国人,因为最佳酒产自法国。酒赛在英国举行,所以画面代表英国人把荣誉授予法国人。这看似有些滑稽的图案却反映了当时难得融洽的英法关系。1972年哥德利安酒庄结束了连续800年由Chonion家族一直拥有的历史,转由Cottin家族管理经营。现在哥德利安是勃艮第最大的十个酒庄之一,它的园地和产品几乎遍布所有勃艮第最著名的法定产区。此款酒呈浅紫红色,晶莹剔透;有清新的红樱桃、草莓香味;入口酒体轻,酸度好,活跃,显得简单、爽直。建议饮用温度14度。

2.此款酒也来自上面介绍过的路易亚都世家,它有着独特的紫罗兰花,草莓,樱桃的香气,入口轻快,中间带有点苦味。

红楼梦里的粥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谁都知道,《红楼梦》写皇亲国戚、世代簪缨、金陵望族的贾府,这里面的主子像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等人个个娇贵无比,他们的饮食生活真可以说是炊金馔玉、穷极奢华。可奇怪的是,作者曹雪芹偏偏要写他们吃粥,这就值得我们看看他们吃的是些什么粥。

1. 碧粳粥

《红楼梦》第8回,写贾宝玉在薛姨妈家吃酒,薛姨妈容他吃了几杯,就忙收过了。接着宝玉吃了半碗碧粳粥。

碧粳是一种优质大米,在清代是贡品,供皇室享用。清谢墉《食味杂咏》注:“粳米,近京所种统称粳米,而以玉田县产者为良。”

2.江米粥

《红楼梦》第97回写紫鹃告诉厨房,为林黛玉做一碗火肉(即火腿)白菜汤,加点虾米,配了点青笋紫菜,熬一点江米粥。黛玉也只吃了半碗粥,喝两口汤,就搁下了。

江米粥就是糯米粥,这是普通食品。但江米粥也有食疗功能。《本草纲目》称:“糯米、秫米、黍米粥,益气,治虚寒,泄痢吐逆。”

3.鸭粥和枣粥

《红楼梦》第54回,元宵节夜宴,贾母觉得有些饿了,凤姐忙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说:“我吃些清淡的吧!”凤姐忙说:“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

鸭子肉粥和枣儿粥都是很有滋补功能的粥。《养生随笔》把这两种粥列为中品。“鸭汁粥”:《食医心镜》云:“治水病垂死,青头鸭和五味煮粥。”《禽经》曰:“白者良,黑者毒;老者良,嫩者毒。野鸭尤益病人。”“大枣粥”养脾气,平胃气,润肺止嗽,补五脏,和百药。

【油炸焦骨头+炸鹌鹑】

〖情景再现〗

1.油炸焦骨头

有一句成语:大雅若俗。这道菜的名字,就没有附庸风雅,而是比较合乎实际。《红楼梦》的第八十回交待,薛潘的妻子夏金桂,平时就喜欢啃骨头,每天都要宰鸡宰鸭,把肉赏给别人吃,自己单以油炸骨头下酒,说起来,这也不太雅,其实却是高水平消费的。据说,真正会吃的人并不喜欢大鱼大肉,偏偏爱吃鱼头鱼尾,鸡翅,鸭爪,品尝那些部位的独特味道,贴近骨头的肉更为鲜美。

2.炸鹌鹑

鹌鹑味道鲜美,古人早就发现了,史书《礼记》中说:鹌鹑为上大天之礼。民间呢,又有“要吃飞禽,天上鹌鹑”的谚语。鹌鹑不仅好吃,而且又有医疗保健功效,能补五脏、清热,除膨胀,愈火泻,实筋骨,益中续气,补养大脑和中枢神经,享有“动物人参”的美誉。荣国府的贵人们当然很懂得养生之道。《红楼梦》第四十六回中,王熙凤就要用炸鹌鹑来孝敬她婆婆,时至今日,炸鹌鹑仍然是席上的一道特色野味。红楼宴中的炸鹌鹑色泽金红,外焦里嫩,令人很有食欲。

〖推荐搭配〗

哥德利安香贝天红酒

(Claude ChonionGevrey-Chambertin)

宝尚父子圣乔治之夜红酒

(Bouchard Pere et Fils Nuits-Saint-Georges)

1.哥德利安公司的历史在上一组酒菜搭配中已经介绍过了。而这一款产自拿破仑最喜欢的产区――香贝天。它的颜色偏咖啡红,有香草、干树叶、皮革和柑橘类水果的香味,入口顺滑,协调,口感清淡,回味干净,整体不错。

2.宝尚父子公司始建于1731年,几世纪来,其不断扩大葡萄园面积和经营规模。Joseph Henriot自1995年起拥有公司所有权,在其经营管理下,宝尚父子公司如今已成为勃艮第优质酒庄和特级酒庄的最主要拥有者之一。Henriot的专业管理使得宝尚父子葡萄酒的品质与产量不断上升。宝尚父子公司拥有着勃艮第黄金壑地最大的葡萄园,覆盖面积达321公顷,其特级酒庄和优质酒庄可酿造出50,000箱葡萄酒。宝尚父子的葡萄酒丰沛成熟,酸度均衡,橡木味适中,精致美好。作为中间商,宝尚父子亦向其它酿酒厂收购葡萄和葡萄酒,产量很大:黄金壑地产量为165,000箱,夏隆内地区为25,000箱,马贡地区和博若莱地区为125,000箱。1998年Henriot收购了一家拥有近百公顷葡萄园、年产量33,000箱的葡萄酒公司,并转变其葡萄酒以往木味浓重的风格,转而充满了清新纯净的果味。此款酒呈紫红色,初闻有烤糊的橡木味,入口强劲,有咸感,酒精感重,结构感强,协调性尚可,回味好,但偏短。

【烤鹿肉】

〖情景再现〗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提到湘云与宝玉算计道:“有新鲜鹿肉,不如咱们要一块,自己拿了园里弄着,又玩又吃。”鹿肉散发出来的香气引来了众姐妹。众人在芦雪庵饮酒、作诗。上面的螃蟹宴是点缀秋令,而此时的烤鹿肉则是点缀冬令。

〖推荐搭配〗

禾富

(Wolf Blass)金牌 2002西拉

岩石红

(Paul Jaboulet Crozes Hermitage “Les Jalets”)

1.此款酒由禾富公司生产,色泽深红,偏紫,边缘略呈现棕色;具有橡木、熏烤气息,以及烤果仁的香味,和谐;热感突出,酒体饱满,结构好,回味长,单宁优雅、细致,成熟稳重。

2.佐宝利公司始建于1834年。其创始人Antoine Jaboulet的长子Paul将其改建为现在的企业形式,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此后其在佐宝利家族几代人的经营之下,如今已成为精英国际“葡萄酒第一家族”组织的一员。至今佐宝利已推出了28款葡萄酒,皆为地区最佳品质。其严格遵守自己的操作规范:将葡萄酒置于厚身细颈的深色玻璃瓶中,并长期存放使其成熟。Les Jalets在古法语中为岩石,此处意指高山冰河中沉淀的鹅卵石,现在常被用于命名小教堂酒区的葡萄酒。其每公顷葡萄园的葡萄酒产量不超过4000公升。这是一款轻盈的葡萄酒,呈现渐变而适中的石榴红色,含有胡椒、香草、红醋栗和樱桃的味道,回味柔软,令人愉悦。

有关红楼梦

饮食文化的书目:

1.《寒夜客来》,作者:逯耀东,出版社:三联书店

2.《红楼梦饮食谱》作者:秦一民,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3.《端木簸良细说红楼梦》作者:端木簸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4.《辽东红楼宴》作者:张奔腾,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5《红楼梦经典食谱》,作者:季蔷,出版社:龙吟出版社

6《红楼梦的饮食文化》,作者:陈诏,出版社:台湾商务印书馆

7 《红楼梦的养生之道》,作者:杨在钧,出版社:台湾派色文化出版社

红楼梦里的米饭:

1. 御田粳米

平儿说:“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第四十二回)

《清稗类钞》有关于御稻的记述:“早御稻,米色微红,较长,味甘香,六月已熟。”

2. 白粳米饭

贾母因见伺候添饭的人手内捧着一晚下人的米饭,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饭(第七十五回)。

《本草纲目》:“粳米即今人常食之米,但有白赤大下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

3. 绿畦香稻粳米饭

柳家的果遣了人送了一个盒子来,小燕接着揭开,里面是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第六十二回)。

香稻粳米或称香稻,或称香粳。《清稗类钞》:“一称香稻,亦称香珠米。产江浙,芳香异常米。”

【小点心+水果】

〖情景再现〗

1.小点心

大观园中,宴席之后,点心是不能少的。刘姥姥因见那些小面果子都玲珑精巧,笑道:“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铰不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

2.水果

大观园里的水果样式繁多,尤以桃居多。第五十八回,宝玉看到大观园里桃吐丹霞;七十回黛玉有诗云:“雾里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可见桃树之盛。

〖推荐搭配〗

迪斯威特林酒园

(Chateau Doisy-Védrines)(ASC提供)

迪斯威特林酒园于18世纪创建于巴撒克地区,并于1855分级中名列特二等酒庄。现在葡萄园位于酒窖和庄园周围,共计25公顷。该土壤由40至50厘米厚的粘土-石灰石、红壤及细沙砾构成,属典型的Barsac土质。种植的葡萄品种80%为赛美容,20%为长相思。此款酒呈浅金黄色微微泛绿,晶莹剔透;香气轻盈,放置许久后,始显细腻而多变的香气,似杏脯、橘子酱,间有香草;入口柔和,酒体轻,酸甜平衡,尾味具收敛性,仍具有陈年潜质。建议饮用温度7℃―8℃。

【普洱茶】

吃完点心和水果,还要吃茶,这不仅是中国古代的传统饮食习惯,也非常符合养生之道。大观园里的主人们喝茶极为考究:贾母爱喝老眉君,沏茶用的水是旧年的雨水;而黛玉、宝玉煮茶所用之水是梅花上面化了的雪水。茶器也很考究:比如贾母用的是一个海棠花似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的小盖钟。我们这里推荐的是普洱茶,第六十三回里,宝玉吃了些面食,林之孝家的就劝他多喝些普洱茶,喝完之后,宝玉果然食欲大增。普洱茶是微生物发酵茶,具有浓郁的干霉香,香气低沉,口感醇厚,使人感到温暖、放松,可以帮助减轻胃的负担。

红楼宴的属于哪一菜系?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例10

清代的康乾时期,市民阶层空前壮大,民俗文化也变得引人注目,普通大众开始频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作品,写到了较多的民俗,其中也有对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民俗的描写。一方面,民风民俗给曹雪芹的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另一方面,《红楼梦》中对苏州民俗文化的描写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市井生活,有利于今天我们了解古代苏州生活,更好地弘扬苏州民俗文化。

一、苏州民俗文化之一:日常生活

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苏州民众自有其独特的日常生活方式,下面我们主要从饮食与服饰、出行与娱乐两方面来谈《红楼梦》中的苏州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的每一个方面,几乎都是该民族传统观念的外化,它不仅造成民族成员之间的共识性,产生彼此身份的认同感,而且还可以强化其、伦理观念和政治观念,增强其内聚倾向。[1](P58)

(一)饮食与服饰内容

1.饮食:精巧细致,讲究品位

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傍水而居的苏州人有着水的细致与柔美,对吃穿是十分讲究的,生活方式雅致精细。《红楼梦》中有对苏州生活的描写。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段故事,就从饮食、居住等方面进行了刻画,其中就有苏州生活的影子。曹雪芹在书中写道:“刘姥姥因见那小面果子都玲珑剔透,便捡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第四十一回)[2](P335)那“小面果子”应该是一种糕点,“牡丹花样”“玲珑剔透”说明这种糕点的精巧细致,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苏州的著名面点――船点,其选料讲究,种类丰富,有的像动物,有的像蔬果,无不栩栩如生、小巧玲珑。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中也提到了众多苏式点心:翡翠包子、水晶烧卖、桂花圆子……孔子曰:“食不厌精,烩不厌细。”苏州饮食就完全发展了这种精细的饮食观。从苏州人的饮食可以看出他们懂得享受生活,讲究生活品位。对饮食的讲究,也反映出苏州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珍视,就像林黛玉,骨子里带着自尊自爱的气质,重视自我的生命价值。

2.服饰:艳丽华美,尽显贵气

《红楼梦》中的穿衣也是非常讲究的。王熙凤刚出场时“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第三回,第23页)苏州织造业发达,盛产各色纹饰的缎匹。“大红洋缎”“撒花洋绉”就展现了苏州服装面料的华美。《红楼梦》中还常见女孩儿做针线活,像林妹妹这样的大小姐,也会为宝玉绣香袋。书中的刺绣,大部分都是从江南带来的,而苏绣又是江南地区的佼佼者,名扬天下。贾蔷曾专门从苏州带回“妆癖洒堆,刻丝弹墨”。洒堆即洒花,所以书中常出现“洒花裤”“洒花袄”“撒花紧身儿”,可以看出苏州服饰的华美细致,难怪江南才子唐寅的《阊门即事》中写道:“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苏州的富庶可想而知。

(二)出行与娱乐方式

1.出行:舟轿并用,体现水乡特色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苏州人氏,她是“弃舟登岸”来到贾府的。古时交通不便,远行舟马为先,地处江南的苏州可以说是一座水城,船多桥多,所以出行多靠船只。林妹妹就是坐在船上,顺着运河来到贾府的,这舒缓的姿态倒也符合苏州小桥流水的雅致生活。此中除了看出以船出行的普遍,还可看出水乡对人的影响。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拥有有容乃大的气度,其实作者是在以水喻人,水的含蓄、柔美、包容,恰是苏州人性情的写照。水滴石穿,绵绵不断的韧性也是苏州精神的一种体现。苏州多名士、才子:范仲淹、钱谦益、唐寅、冯梦龙……水是一种载体,灵动的水孕育了苏州人独特的人文气质,孕育了这些风度翩翩的名士才子。

除了坐船出行,苏州最重要的陆上交通工具就是轿子了,这在《红楼梦》里也有印证。林妹妹弃舟登岸后,“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第三回,第21页)过去苏州城里街巷狭窄,又多桥梁,骑马极为不便,至于马车,更难通行。[3](P117)所以轿子是人们常用的代步工具。无论是乘船还是坐轿,都要求较高,讲究舒适惬意。苏州的大户人家,院宅内都有轿厅,家里都自备轿子。轿子做工也极为精致,精雕细镂,内饰华丽。苏州有结婚坐花轿的习俗,今天虽然已步入现代社会,婚礼礼仪没那么繁琐了,但有些人家还会以传统方式送女儿出嫁,可谓古色古香。

2.娱乐:赏花看戏吟诗,富有生活情趣

繁荣的经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苏州人对日常生活要求更高。他们热爱自然,风花雪月皆文章,飞虫鸣鸟均成趣。《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女眷赏花看戏吟诗,惬意地生活着。书中写栊翠庵的白雪红梅:“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数十株红梅花开的如胭脂一般,映着血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第四十九回,第401页)讲的是宝玉赏玩梅花,这又暗合了苏州的“探梅”习俗。在苏州人心中,梅花绝不仅是观赏玩乐的对象,她们傲霜斗雪,更是寄托了高洁的精神追求,“探梅”习俗展现的是纯净的心灵与美好的追求。《红楼梦》中,凡是过节、过生日,都会搭台子唱戏,还会行酒令、吟诗歌,充满趣味。今天的苏州仍有唱戏的氛围,只是较之以前黯淡了许多,但吟诗的风气却一直保留下来,这也是苏州人儒雅的体现。

二、苏州民俗文化之二:岁时节日

清代袁学澜的《吴郡岁华纪丽》一书,收录的岁时风俗有316条。[3](P264)可见苏州民俗文化内容之丰富。苏州的岁时节令,文化内涵特别丰富,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相应的民间传说,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

(一)节日的有关描写

1.元宵节:红灯高挂,尽显欢乐氛围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了众多节令,或浓墨重彩,或几笔带过。第一回中姑苏的甄家在元宵节弄丢了英莲,后来葫芦庙因炸供而起火,其中炸供就是当时的民俗。人们“多用竹篱木壁”,意思是普通人家的庭院大多用竹子圈起来,这也体现了土风民俗。江南多竹,“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潇湘馆的场景也是以竹出名。竹的坚韧、挺拔也与苏州人的气质相符合。“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第一回,第8页)红灯高挂,爆竹燃放,敲锣打鼓,竞猜灯谜,欢吃汤圆,有所谓“吴中风俗,尤竞上元”之说。[3](P289)如今,苏州过元宵节,也离不开热闹的灯会,古胥门下和金鸡湖畔,每至元宵,绚丽多彩、富丽堂皇。从中可以看出古今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

2.春节:热闹祥和,祈求幸福

除了元宵节,除夕也是分外热闹的。五十三回中还有对过年的详细描述,年前准备,到真正过节,到正月十五,作者把这个节日的前后刻画得详细清楚,细小到吃穿用住,都体现了当时民俗生活的丰富多样。过年前写到了荣宁二府打扫宗祠、祭拜祖先、发压岁钱、贴对联、换门神等活动。有句话叫“屋尘收拾号残除”,苏州有掸尘的习俗。年前,无论城乡,无论贫富贵贱,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舍、清除污垢,俗称“掸埃尘”。直至今日,吴地人一直保有此习俗,不同的是,今天的打扫行为已褪去了巫术意义,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需求,也可以说是一种自觉行为。书中又写道:“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二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第五十三回,第434页)如今每年春节,苏州民间还有在门上贴春联、门神,在屋内挂年画的习俗。“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诗描绘了这一由来已久的习俗。苏州的特色是桃花坞木刻年画,大家喜欢买一两张杌木刻年画挂在家中,增添过节气氛。同掸埃尘一样,换桃符是人们相信桃树有驱鬼辟邪的功能,但更多的是对吉祥生活的祈福。书中人物的活动还有守岁、拜年、吃年酒等,和今日苏州民俗仍有相通之处。

(二)节气的有关描写

1.清明:放风筝去晦气

《红楼梦》写了大观园的姐妹们在院子里放风筝,好不热闹。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拿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李纨说:“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探春说道:“你们一般的也有,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怕忌讳。”(第七十回,第583页)苏州人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可见这一习俗由来已久。从李纨和探春的话中也可以看出“放晦气”这一说法。而且,放风筝还有个忌讳,就是不能把别人放掉下来的风筝重放,不然会给自身惹来“晦气”。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放风筝有着放走晦气、带走病痛的寓意,也有着一定的迷信色彩。

2.芒种:花朝节来相会

苏州人爱花,芒种对苏州人来说,不仅是种稻收麦的季节,更是花的节日。《红楼梦》写到:“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仙,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那些女孩子,用花瓣柳枝轿马的,或用绫棉纱罗叠成杆旄胜幢的。每一棵树,每一枝花上,都系上了这些物事。”(第二十七回,第224页)大观园中的女孩子编柳折花,满园飘带,花香怡人。曹雪芹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把江南花朝花神生日的风俗,装点在大观园中芒种节日这一天。[4](P150)这样突显了江南情调,展现了吴地的习俗。今天的虎丘还有花神庙,常熟还存有花神碑,至芒种时节,赏花观庙的人依旧比肩接踵,这一习俗依旧在延续。值得一提的是:黛玉的生日为二月十二,正是花朝节,这也正暗示黛玉有着百花之主的地位,是《红楼梦》中无可替代的人物。

三、苏州民俗文化之三: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除了信仰的主旨以外,同样蕴含着文化娱乐、经济商贸、道德教化等多重作用。[3](P121)除了各种教化作用,民间信仰更是人民道德理想的追求。

(一)尊崇佛教文化

1.信徒与寺庙众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一带,自古以来,寺庙林立,信徒众多,佛教文化绵延不绝。《红楼梦》由空空道士和渺渺真人点化顽石携入尘世开篇,以宝玉出家成为和尚结尾,暗含了因果轮回的佛教思想,表达四大皆空、人生如梦的感慨。[5](P2010)品性脱俗的妙玉,自幼便入了佛门,惜春、紫鹃最后也皈依佛教。佛教旨在让人跳出人间苦海,返璞归真,作者亦规劝世人看淡功名。这种“超脱”的观念,体现了苏州文化洒脱与淡然的一面。书中这一信仰也是对现实的反映,佛教对于当时百姓来说是苦痛人生的精神解救剂。直至今日,苏州信佛者还是很多,寒山寺、灵岩寺、兴福寺等寺院至今仍然香火不断、朝拜者众多,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之大。

2.信仰佛教的原因

佛教传入中国后重要的特点便是世俗化了,《红楼梦》中上至达官贵族如宝玉、下至贫民百姓如癞头和尚,都尊崇佛教。在苏州人眼中,佛教中的神佛与民间神并无差异,都是崇拜的对象。信仰总有其产生的根基。统治者的推崇以及长期对民众的精神灌输是原因之一,佛教宣扬忍耐受苦,等于告诉人民不要越界行事,这就完全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当时平民生活困苦,无所寄托,信佛成了他们精神解脱的方式。还有自幼多病者,如妙玉。寻遍良医医治不好,万般无奈下皈依佛门,一生青灯古佛相伴,这其实有一定的迷信因素。还有一点,戏曲、小说的繁荣,使很多小说中包含的佛教观念已浅显化,佛教观念被“通俗化”,更贴近了平民百姓的生活,易于他们对佛教的接受,信佛观念因此便自然而然地日渐深入人心。“庙门比厂门多”的民谚,足以反映苏州礼佛之盛。

(二)崇拜民间神灵

1.膜拜吕祖与鬼神

《红楼梦》中“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说的正是苏州的阊门。阊门附近有个神仙庙,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人们都要去“轧神仙”。相传这一天,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会扮成凡人来到人间,于是大家纷纷涌到神仙庙,想要沾点仙气,希望延年益寿。因此苏州人特别尊崇吕祖,把它奉为民间神。江南其俗信鬼神,好淫祀。[3](P134)吴地自古崇信鬼神,苏州也不例外。信神崇鬼有着一定的宗教意义,现在,苏州仍有迎神赛会的习俗,这是鬼神崇拜的一种表现,但已经褪去了迷信的意义。

2.崇拜民间神的原因

江南信鬼神、好淫祀,说的是迷信色彩浓重的祭祀礼,在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古代,人们无法解释存在的合理性,就把它们归因于神鬼。为了使之合理化,苏州人民常会把民间传说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甚至捏造民间神,像刘猛将、大禹王等,哪个俗神背后没有一套传说呢?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中,劳动者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愿望与需要得不到满足,愤懑与不满无处宣泄,他们的心理常常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时民间神的力量能让他们从孤苦的境地中解脱。此外,人民都渴求幸福美满的生活,对民间神的崇拜也是对幸福的祈求,它不只是一种宗教活动,更代表着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追求。今天的我们,关注的应该是这些民间神信仰背后的精神内涵,从形式到本质地去探寻,那些巫术意义上的信仰可以抛弃了,时代的发展不容许用愚昧的眼光回顾过去。

综上所述,《红楼梦》的创作与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性特色。理清苏州民俗文化与《红楼梦》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研究这部小说,有助于人们对苏州民俗文化的理解、传承与发展。

(论文指导教师:王菊艳)

注释: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35页。

[3]蔡利民:《苏州民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