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眼科学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9:04

眼科学教学论文

眼科学教学论文例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建立高素质的医疗服务团队,为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1]。医生这一职业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从走进医学院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将要面临一生的学习生涯,在校学习基础知识,走出校门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具有足够的临床经验才能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更加准确的判断[2]。在临床教学中,帮助年轻医生、实习医生掌握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成为提高医生业务能力水平的第一要务。眼科是临床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但无论是中医或西医专业教材中,眼科是一门小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实践经验不够丰富,严重影响临床教学效果[3]。临床眼科大数据中,只有1%被运用到临床教学中,其余的99%如果能被很好的利用,进行数据整合,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对培养眼科专业人才、提升临床医生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探讨临床医疗大数据技术与眼科教学之间的关系,建设健全眼科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眼科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眼科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主要包括对视觉器官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眼球拥有人体最复杂的神经结构,功能也较为复杂。眼睛为全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眼科学与其它学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与多学科有所交叉,眼科这种独立性与交叉性学科特点使其与其它临床学科教学存在差异[4]。眼科作为一门小学科,专业性强,疾病种类复杂,治疗方式复杂,手术视野较小,操作要求精细,学生走入医学院校学习,只是为成为合格的眼科医生的第一步,所有学生毕业后都要走入临床。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医院眼科的师资力量、设备、资源还存在很多欠缺,特别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医生,没有正规的培训,很多医生都是在工作中学习提高,导致眼科医生专业技术水平还存在很多弊端,这种方式并不利于他们成为一名专业的、合格的眼科医生。

二眼科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于眼科的医生来说,眼科图像的检查结果是医疗信息技术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眼科影响系统为眼科专家编写的一套管理系统软件,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医生们可轻松管理眼科影响检查设备及影响检查数据。眼科管理系统可以与病例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整合起来,通过眼科信息管理系统,眼科医生进行患者档案采集、存储、运输等,方便了医生的出诊流程[5]。眼科电子病例系统在临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生通过网络系统对患者的信息进行电子化记录,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方法等详细信息,整个信息内容涉及病人信息的每一个流程,在医疗中,可将信息源整合,满足医院管理及法律的需求。

三临床大数据的应用情况分析

大数据一词最早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咨询,其包括大量的数据资料,多到难以通过现有的主流软件进行整合。大数据处理技术与传统数据教育现代化•2016教育现代化•2017年8月第2134期173课程与教学处理模式无明显差异,但大数据处理体积较庞大,不像传统的数据结构化数据占的比重较多,大数据往往都是非结构化数据,所以在处理大数据时需借助专业的大数据处理器进行分布式工作。并行处理器可以对数据进行一步一步的查询、分解和分析,将这些任务分配给不同的节点,提高并行处理能力。大数据技术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分为映射和简化两个过程。经大数据技术的映射和简化过程,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一定的规则分割、分解计算,汇总结果。完成海量数据的并行处理。数据分解的目的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割、分割无数块的大量数据,再将大量数据送到相匹配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数据融合是通过并行得到的结果,再通过合并、计算得到最终的结果。目前,从我国的各大医院执行的几年信息化建设来看,大部分已经完成了电子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各系统的收集信息是准确的,但医院的临床数据较大,所涉及部门的收集信息数据多少、系统利用是一个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临床“大数据”技术出现,临床上的“大数据”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模式来处理临床操作中的实际问题,首先通过医院现有的数据采集系统,经过数据整合至统一的数据处理模块,之后将收集到的大量临床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以“大数据”的服务器,并行处理机分解,发送到每个节点的计算和处理,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从大量捕捉和总结选择的数据相似的项目,通过分类和排序,将得到一个更具代表性结果。未来数字化医院发展的目标是临床大数据,是未来医疗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临床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工筛选和统计信息的过程,通过临床大数据的整合与分类使临床信息更加准确和真实,数据量也能得到更大的处理。在临床教学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建立一个覆盖临床系统、教学系统、科研系统的“大数据”模式产生的所有数据,该模型可用于分类眼部疾病,使医院眼科记录不仅是停留在一个病人,而是可以从更高层次的分析挖掘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有大量的数据支持,真的能改变过去的临床教学和研究数据的临床应用。

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眼科教学体系建设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未进入临床的学生难以获得临床资料,查找资料时需要查询多种媒介进行查询,查找各种书籍,对于有些问题需要观摩老师现场教学,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学生能够直接接受老师现场教学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文献查阅经常会出现漏查的现象,影响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应用临床大数据进行眼科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根据大数据的分类和整理特点,学生通过大数据分类能够更方便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临床教学中心转为学生,临床大数据使学生能够查阅老师的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真实模拟疾病的诊治过程,进而使教学形式更加自由,教学效果更加完美。传统教学中,学生们在实习过程,经常是由1名老师带几名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每一位教师只能从自己擅长的工作教授学生一些知识,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认真讲解,学生耐心听讲,需要很长时间及精力去学习。临床大数据教学模式的变革,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老师带学生的模式。基于临床大数据教学模式变革,实现了学生多角度的病例诊断与治疗信息的查询,学习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查新自己需要的临床资料,即便老师不在身边学生也可自主的学习,通过大数据学生还可学到其他眼科方向的专家诊断的案例,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对不同时间、不同数据进行分类整合,根据整合结果进行资料查询。例如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对眼科患者发生医院性感染原因、机率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时,往往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大夫的多年临床经验进行主观的判断。通过临床大数据中可调出患者微生物培养结果,医生可根据此结果进行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临床大数据进一步查询,能够更加深刻的对当时临床医生的诊断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还可对眼科疾病进行分类、整合,利于学生独自调取患者的完整信息,也可查询某一类病症的信息,方便学生更加全面的接触到医院的相关信息,使教学内容更加全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眼科相关的眼科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系统不断优化,“大数据”将会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临床,利于对眼科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眼科临床大数据的眼科信息技术系统应用于眼科临床教学中,利于培养眼科专业人才,提高临床医生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为眼科学生、医生、专家提供大量的自主学习的信息资源。

作者:穆塔里甫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朱冉,程蕾,宋超.浅议现代技术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30):147-148.

[2]袁容娣.眼科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2):1738-1739.

眼科学教学论文例2

一、七年制及眼科学的特殊性

七年制医学专业是我国九十年代中期所形成的一种培养高层次医学专业型人才的长学制专业,七年制本硕连读这种学制既不同于普通5+3模式研究生,也不同于五年制本科生,它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本专业分为普通基础和基础医学教育三年,临床医学教育四年,将本科阶段及研究生阶段的理论课程均完成后,才开始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其教学模式一直在不断改进,力于寻找出一套更适合该特殊学制型研究生的教学方法,以便为二十一新世纪培养出适应于医学科学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眼科学是研究人类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的专门学科,有着很强的专业特点,主要表现在解剖结构复杂而精细、生理功能特殊、专业术语生疏、眼科疾病种类较多、发病机理繁琐、眼科检查项目繁多以及专科仪器使用技术性强等,但又与其他临床学科和基础医学学科有着广泛而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眼科学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强涉及其它学科疾病广泛的独立学科。而七年制眼科学研究生具有理论学习课时较其他学科少,专业难度性却比其他学科大的特点,即使与五年制甚至专科医学生相比课时也并未增加,这便造就了七年制眼科学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临床实践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缺乏及专科检查复杂而难以上手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不断观察、思考,探讨出更适合七年制眼科学研究生进入临床后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理论教学

七年制学生学习眼科学都是在大四的下学期,同学们还未接触临床,大部分学生尚未选择好自己以后有意向深造的临床专业,因此眼科学作为一门考查课授教,很多学生仅仅是为了能顺利通过期末考试而学习本课,然而这对于有意向学习眼科学的七年制学生,这种“考查课”式的教学无疑是“蜻蜓点水”,无法将眼科学复杂而繁多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再加上理论课时有限,这便加重突出这一矛盾,造成七年制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种现象,那么如何在有有限的课时内让七年制的学生对眼科学理论学习达到眼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要求呢?针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探索出一套适合他们的方法。

1.本科阶段理论教学模式多样化

目前眼科学有专门针对七年制学生所编写的教材,可是教学内容却和五年制本科生的教学内容相差并不大,七年制医学教育模式的培养原则是“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1]。因此,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多元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对七年制学生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做到事半功倍,选取每个章节具有代表性的疾病来深入讲解,并按照临床思维模式进行引导,通过典型病例的引入让同学们自己思考,学习疾病的诊疗过程,再讲解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总结临床表现等,而不是一味的从疾病概念、病因、病理等逐一介绍讲解,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通过举一反三认识其他的疾病类型[2]。与此同时,由浅入深的加入专业外语词汇,进行双语教学,并鼓励同学们课外积极查阅相关的外文文献,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献与同学们分享学习,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3]。

2.研究生阶段需完善理论教学

七年制的学生全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研究生阶段待在本科室的时间仅10个月,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在本科轮转阶段几乎都没有眼科,那么对于选择眼科学作为专业的七年制研究生比起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时间显得更加紧迫,所要完成的学业也显得更加困难[4]。由于本科阶段理论课时较少,所以研究生阶段的理论课程教学应该继续下去。我们安排了七年制研究生在本科眼科学教学中以助教形式辅助老师进行临床见习与实习教学,可以促进他们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尝试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其它形式的理论教学,由学生自己任教,每一位学生负责一个章节,选择更接近于临床的书籍作为教科书,或者是英文教材,在双休日或者晚上进行眼科专业教学,授课对象除包括所有七年制学生外,甚至还可以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以及规培生和进修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检索文献、临床病例的学习以及向老师请教指正后,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形式向其他学生讲解答疑,分享自己的收获,既充实了自己也方便了他人,让大家在短短的临床实践期间,以最快的速度学到最多的知识,成为一名适应于当今新时代所要求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三、眼科临床技能的培养

1.本科室专业技能的培养

七年制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也就正式进入了自己的专业科室,眼科学专业的学生通过本科阶段见习时进入眼科走马观花的了解了科室大致情况后,几乎就再也没接触过眼科临床工作,刚一进入本科室,对各种检查仪器、专科检查技能、各种疾病诊疗等难免显得特别生疏,再加上本科阶段理论课时的局限,就让临床工作显得更难以上手。眼科的基本技能包括检查手段和基本治疗操作,比如裂隙灯的使用、各种眼底镜、前房角镜及三面镜的使用、泪道冲洗、球周注射等。对于这一问题,入科时由高年资医师进行规范化演示,学生进行集中训练,完成由上级医师示范到指导学生操作到学生能独立熟练操作的过渡[2]。

除此之外,手术操作尤其是显微手术技术在眼科学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手术治疗是许多眼科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临床研究生对眼科手术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眼科手术方法前,集中对学生进行各种手术器械,以及各种机器尤其是眼科手术显微镜的功能、使用方法等的专业培训,并让学生提前了解常见手术术式的大致方法,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再到手术室参观学习各种眼部手术,再加上上级医师的介绍讲解,以及周末进行动物实验,提高自身的基本手术技能。

2.轮转科室

现代医学早已摒弃了以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观念,强调每一种疾病的诊治都应从人的整体出发,况且眼科是一门涉及其他学科广泛的学科,许多全身性疾病会引起眼的并发症,同时有的眼部疾病患者也会患有其他系统的疾病。这说明研究生阶段的轮转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利于学生对全面医学知识的掌握,毕竟现代疾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典型,越来越需要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才能正确诊治。到了轮转科室之后,学生也应该以在本科室同样的热情参加临床工作,通过临床上遇到的各种真实病例,积极思考并发掘不同学科之间不同病种之间的密切联系,我们也将定期对研究生进行临床考核,譬如要求学生定期完成一份与两学科疾病相关的病例讨论或者某种疾病知识的介绍讲座,或者是针对于两交叉学科间某一感兴趣的话题的读书报告会等等。通过轮转科室的培训后,七年制研究生对疾病诊治的整体观念有所加强,处理各种临床问题的能力也有显著提升。

四、科研能力的培养

在加强对7年制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的同时,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对七年制眼科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对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5]。七年制研究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独自完成科学实验,可以先从文献查阅做起,参与导师的科研任务,协助查阅相关文献、搜集临床病例资料、整理实验数据等,让学生对科研产生感性的认识和领悟科研精神。眼科学还有许多临床现象不能被清楚解释,许多临床病例资料需要总结完善,学生在经过大量的中外文文献阅读后,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和自己的兴趣,了解最新研究动向的基础上,完成综述以及毕业论文。通过全面有效的科研能力的培训,是他们在研究能力、实验技巧、写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切实提高,为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打下基础[6]。

总之,七年制研究生阶段眼科学专业教学需要老师与同学共同配合,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七年制眼科学专业人才。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七年制的眼科学教学模式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需继续完善,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使七年制眼科学研究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振东. 医学教师必读(第6版)[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43.

[2]王茜,刘苏. PBL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5(18): 92-93.

[3]王茜,刘苏. PBL联合双语教学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继续医学教育. 2013,27(8): 84-85.

眼科学教学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a)-0166-02

眼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强,医学生学习掌握有一定困难的临床专业课[1]。眼科学中疾病种类繁多,理论内容专业性强,对眼科专业的学生来说,透彻地学习难度比较大。如何能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提高教学效果[2-3],本项目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考虑学院自身教学条件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尝试。“问题-讨论-指导”(problem-discuss-guidance,PDG)教学法是教师提出问题或提供案例,让学生在查阅资料和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教师给予指导和总结[4]。PDG教学法的运用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一座桥梁,更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眼耳鼻喉专业2009级学生38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8人,平均年龄(23.12±1.46)岁。所有学生均掌握了一定的眼科学知识,具备眼科学基础能力。

1.2 方法

1.2.1 教师在比较重要的眼科疾病中选择青光眼和白内障两章内容,学生对这两个疾病均非常重视、临床应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是青光眼一章,采用PDG教学法的是白内障一章。

1.2.2 在PDG教学课之前,教师提前准备1例典型的临床病例以及一些问题,在上课前3天将病例布置给学生并分组,每个班分成4组,每组9~10人。每组同学要在课前预习教材的相关内容,根据教师提供的病例通过查阅白内障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自主学习,并要求每位同学制作一章PPT。

1.2.3 在问题讨论之前,教师先将病例简述,然后将问题以PPT的形式投放给学生,并说明讨论时间和要求,学生开始根据所查阅的资料进行讨论,40 min后,每组推选1~2名同学阐述该小组对相应问题的讨论意见,另外三组同学可以对该小组成员进行提问,该小组同学要进行回答。讨论时,教师在各组间进行巡回指导,在学生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应把握好讨论重点,必要时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提醒。

1.2.4 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针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整理并分析,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结合病例,进行重点的讲解以及难点的剖析,并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全面总结,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1.3 统计学方法

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在期末,统计在相同难度和分值的试卷中两章内容取得的成绩,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PDG教学法的满意程度

PDG教学课程结束后,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在各项调查中,学生的满意度均较高(表1)。

表1 PDG教学法的满意程度[n(%)](n=38)

2.2 两章内容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

两章内容分值均为20分。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平均成绩为(13.12±7.68)分;应用PDG教学法的平均成绩为(17.10±8.33)分;两种教学方法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面临不断的更新,临床理论实践教学改革也在有步骤地实施着。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对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得以实现的,所以教师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5]。作为医学教师,不但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医生的天职以及人文教育,对医学生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医学人才,面临飞速发展的医学进程,要求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医学技术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多地渗透医学的人文知识,使学生收益匪浅。

眼科学是一门发展迅速、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课程,新教学模式实施后理论授课课时更为紧张且内容繁多,在见习课中,重要体征也难以让每位学生观察清楚[6-7]。目前眼科学在众多的临床教学中并不是重点,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在毕业后担任眼科医生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不愿用太多时间学习眼科学,但是眼科学中有很多疾病都与其他学科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将继续改革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非眼科专业的学生中,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掌握眼科学内容。

PDG教学法是将理论教学的单向讲授改为互动教学,学习的内容着重于实践性具有现实意义[8]。本研究发现此教学方法的一些优点:①优化了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②PDG教学法将传统的讲授法转变成互动式教学,使教学变成“授人以渔”的过程;③课前学生对病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掌握一种分析病例的方法,课堂上学生通过代表发言及回答其他组学生的提问,主动思考,增强了理解问题的能力和反应能力。同时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增加,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经过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发现,PDG教学法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有了显著性提高,通过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及考试成绩可见,PDG教学法对眼科学的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教师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凤琪.眼科临床教学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1120.

[2] Michaelsen LK,Michael S,Dean XP.Team based learning:small croup learnings next big step[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2008:1-99.

[3] Zgheib NK,Simaan JA,Sabra R.Using team-based learning to teach pharmacology to second year medical students improves student performance[J].Med Teach,2010,32(2):130-135.

[4] 许虹.PDG教学法在中西医症状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5,38(4):292-294.

[5] Abraham RR,Vinod P,Kamath MG,et al.Learning approaches of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to physiology in a non-PBL-and partially PBL-oriented curriculum[J].Adv Physiol Educ,2008,32(1):35-37.

[6] 马文豪.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眼科学教学质量[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1(4):708.

眼科学教学论文例4

2多媒体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被广大师生所接受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语音、图像及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呈现,有效的替代了传统教学中静态及平面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多媒体教学运用于眼科,解决了眼球解剖结构、眼科体征等学生难以通过平面的图片进行理解学习的困难,解决了眼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现象。比如说眼外肌及眼球运动教学中各眼外肌运用的主要、次要作用,以及房水循环过程、视网膜循环等都是眼科学中重点及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并且易混淆。我们采用三维成像塑造了眼球模型,采用flas模拟眼球运动、房水流出途径及视网膜血管的分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了解了解剖关系,便于增强理解。白内障手术过程及青光眼房角检查等则采用播放手术及检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获取信息,同时,教师还将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采用条理化、表格化及系统化的形式,使得原来抽象的课程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多媒体教学还有利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使教师教学思路清晰连贯、授课更流畅、内容更丰富,提高教学质量。

眼科学教学论文例5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理论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方法: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照比较,对循证护理理论在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放评估调查表21份,回收21份,回收率100%。大多数学生认为循证护理理论能提高其对眼科临床护理的学习能力。在眼科病患护理满意度的现场调查中,实验组收到绝大部分患者的满意,而对照组还需在临床护理中作出更大努力,才能达到病患预期要求;讨论:循证护理理论在眼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快速查找资料及正确评价临床医学护理文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能力。

关键词:循证护理理论;眼科;应用;效果评估

循证护理理论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下而产生的护理理念。及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为更好的了解循证护理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今将循证护理理论应用到眼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并进行效果评估,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某医学高校2007级护理专业学生,将其安排在眼科进行临床学习,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理论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理论进行临床带教。

1.2方法

实验组:将眼科护理工作中遇到的诸如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估等方面的临床护理情况转化为一个可回答的问题。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寻,寻找问题的最佳证据。根据所采纳的证据的水平,评价证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将所获得的实证与眼科临床专业知识和眼科专家或资深护师的临床经验及护理经验,和病人需求相结合,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经过患者的选择给予最佳的计划和应用。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基本步骤为护生入科——入科介绍——总代价排班——各班老师带教,教学内容按实习大纲进行,有各班的分带教负责落实。

1.3课程效果的评价

制定学生评估调查表,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发放评估调查表21份,回收21份,回收率100%。并通过对眼科病患的现场调查进行评估护理情况。

2 结果

通过学生评估调查表的情况,结果显示:75%学生认为循证护理理论在眼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快速查找资料及正确评价临床医学护理文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能力。55%学生认为该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对两组学生曾经接触过的眼科病患进行护理满意度的现场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中89%的病患表示满意,11%的病患认为无差异。对照组:48%的病患表示基本满意,36%认为无差异性。16%的患者表示护理情况需更大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 讨论

本次实验组严格遵照循证护理理论中的五个实践步骤:①确立问题;②寻求证据;③评价证据;④应用证据;⑤监测实证结果。从对眼科患者的现场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护理效果十分受病患的满意。

在眼科临床护理中,循证护理将眼科护理的研究和眼科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眼科护理真正成为一门一研究为基础的专业,证明了眼科护理对眼部健康保健的独特贡献,并支持护理人员寻求进一步的专业权威和自治。循证护理以护理研究为依据,和临床实践创定指南,改变了临床护士只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使护理人员真正参与到循证护理模式中。循证护理模式鼓励护士参与医疗干预,发现护理中的问题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将眼科护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循证护理有机结合,可在医护合作问题上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利于加强医护间协调性与一致性,推动建立医护合作关系,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而且通过此种护理教育模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转变了学生的观念,以运用批判的思维对现存的实践模式寻求实证,通过这种模式能不断改进护理质量,为将来的护理实践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循证护理理论的最终目的是照顾患者并努力让患者满意。在循证护理理论下,本次实验组在眼科临床护理实践中,通过对患者其家属患者的细心指导和健康教育,使其能客观地知晓眼科疾患的特点及治疗效果,理解其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及可预防性,并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让患者尽量能够放心地配合本次研究工作。然后通过循证护理理论制定好完整的护理方案,然后将方案一一呈现在病人面前,并详细介绍每种方案,通过患者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选择出最佳的实施方案并给予最佳的计划和应用。所以,在此过程中,大大增加了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十分令人满意。这样也增进了护理人员与病患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信任度,改变了以往护士与患者之间紧张的相处关系,亦有利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这一点通过对眼科患者的现场调查,得到很好的印证。

循证护理理论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护理理论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通过提问、解决问题、实践应用的方式,给学生增添了许多学习中的乐趣,让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增加了师生间的沟通机会,帮组学生锻炼其协助学习的团队能力,充分拓展了学生的医学思维,帮组学生建立起批判性思维,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应用循证护理理论在眼科的临床护理学习中,对学生提高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温暖.循证护理在眼科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体会[J].现代护理,2009(10),6(28).

[2]刘爱英.循证护理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7).

眼科学教学论文例6

【分类号】:R-4;G642.4

视光学发源于西方,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视光学和眼保健在过去几乎是空白。在过去的十余年,在国内和国际同行的参与和协助下,中国眼视光学成功地将传统的医学教育和现代的视光学专业进行有机整合,由此以医学为基础的眼视光学教育诞生了,该专业将学科方向确定在屈光不正矫治、视觉保健和初级医学保健,体现了对西方视力保健模式的改进性借鉴。我国的眼视光学是以培养四年制理学学士眼视光专业人才为主,培养目标是具有医学背景、医理工结合、整合眼科学和视光学等学科知识,能够承担视觉保健、眼病预防和临床诊治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对学生的培养定位是具有眼科学背景的视光师,有别与其他院校的三年制验光配镜专业。那么,如何在培养学生视光学理论体系与操作能力的同时,兼顾提高临床眼科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成为眼视光学专业学生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化、现代化的教育资源,是现代医学教学过程中所必需的基本要素。眼视光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运用到传统的教科书、黑板、实物、模型等资源外,国际化、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的运用势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1]。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能将文本、音像视频、动画视频等资源组合到一起,利用文本、音像视频、动画等资源组合形势上的丰富性与内容上的直观性使眼科学中抽象的理论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具体[2]。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3]。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对眼视光基本的检查方法和常规操作进行视频讲解和形象的演示,使学生了解视力检查、检影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等操作。将视频上传到校园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在线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眼视光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凭讲授,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每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在目前眼视光学教学体系中,基本上仍然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传授一接受”单向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消极被动地学习,囫囵吞枣,勉强应付考试,素质与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同时,一定程度上这也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目前正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通过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的教育实践,已显现它是一种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鉴于眼视光学是临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课程,我们打破以往讲完理论课程才可以进临床实习的教学常规,让学生先进入见习,使学生对各种屈光不正、视功能有障碍及常见眼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产生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进入理论教学环节,学生们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在掌握系统知识后再次进入临床实习,这时学生会运用理论知识逐步解决遇到的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因学生见习时间有限,经常是难以遇到“典型”病例。而临床教育必须通过典型病例进行实践性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现在许多专业通过标准化病人又称模拟病人,是指正常人或病人,经过培训后能扮演病人来实现。但眼视光专业的特殊性,使得无法模拟典型病例。因此我们拟通过应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手段,搜集记录临床中的典型病例资料,追踪治疗进展,建立各种眼病的典型病例多媒体资料库,弥补临床典型病例不足的难题,使教学培训更加标准化,通过学校网络,实现学生在线学习,为PBL教学模式的实践奠定基础。

(三)积极修订眼视光学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增加实践内容,制定考核方案。并积极与各企业合作, 增加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会的活动。问卷调查表明,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和增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积极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为培养知识结构完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眼视光师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终身教育意识,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现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做到终身教育,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眼视光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更要求我们的学生能不断更新知识,单单依靠较少的课堂学习时间,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更不用说学习更多新的知识,自学是在课堂学习后巩固课堂学习知识,增加新知识学习的重要补充。加强自我教育的意识,学校也应配合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眼视光学是中国地区近二十来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国家尚没有针对眼视光学高级人才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评价与管理体系,也没有相应的完善的法规[4]。长此以往,导致眼视光学专业人才匮乏,行业混乱。导致学生入学之初便对专业产生抗拒心理,根本不学习或者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以便今后考研谋求其他出路。四年制教育部批准的院校应在学生入学教育中加强专业介绍,用国外完善的眼视光领域做范本进行宣传,指明专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加强早期接触专业,眼视光师在做光学矫治时需对患者的眼睛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定其产生视觉障碍的原因,若造成视觉障碍的原因若为眼部疾病,则将患者推荐到眼科医生处诊治,在排除眼部疾病之后,再进行视光学矫正。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扎实的眼视光学理论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掌握高效学习技巧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熟练掌握实践操作,到达最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覃光海.眼科学临床教学方法改进的探讨[J].科技文汇,2012,(01)134.144

[2]董薇.多媒体技术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冲国新医学论坛,2007,7(8)75-76.

[3]程金伟,魏锐利,蔡季平.运用互联网教学资源改进眼科学教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91―192.

[4]王玲,王淮庆.两种中国视光学高等教育模式比较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7,(26):39-40.

眼科学教学论文例7

眼视光学是于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创立并迅速崛起的新兴学科,眼视光学作为眼科学的分支,并逐渐与眼科学的思想与教学实践及服务内容出现差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力的健康,视光学教育的发展开始空前繁荣。温州医学院于1988年率先建立我国第一个眼视光学专业,1993年起招收临床医学眼视光学专业本科生。目前我国已有温州医学院、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近20余所高校先后建立或正筹建眼视光学系或专业[1],该专业在全国每年招生已达数百人。由于我国眼视光学的高等教育从上世纪末才刚起步[2],因此在教学广度和深度上不能充分反映眼视光学或眼科学专业的特点,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眼科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现阶段由于社会和国家对于眼视光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的视光学教育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以温州医学院的医学视光教育类型为代表,另一种以在综合性理工科院校开设的视光学技术为代表。我校的视光学教育就是在3年制视光学技术教育的基础上逐渐提升为以视光材料为方向的材料学专业。自2005年以来,我校已在2003级―2007级4个年级眼视光学技术专业400余名专科生单独设置了《斜视弱视学》课程。实践表明,开设这门课程,对完善眼视光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转换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我将4余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报告如下。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情况

1.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眼外肌的解剖生理,常见斜视、弱视的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基本知识及其常用的治疗方法。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斜视、弱视检查与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以及斜视、弱视引起的双眼视觉异常及简要处理,以适应视光学临床工作的需要,为由基础的眼镜验配工向视光师的角色逐渐转变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2.教学对象

3年制眼视光专业专科生于2005年将本课程列为选修课程,后调整为必修课程,一般开课于修完《眼科学》、《眼屈光学》、《双眼视觉学》后,进入临床实习前的第3学年第1学期。

3.内容与学时分配

主要讲授内容为眼外肌的解剖生理,斜视弱视的基本理论知识、斜视弱视常见类型的处理原则,简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常用斜视手术方法,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共计32学时。为了便于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分配在开设课程的第二年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时量,编写并修订了《斜视弱视学》实验指导。内容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斜视弱视学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4.教学方法

(1)实现理论教学手段现代化。由于斜视弱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眼外肌生理比较抽象、枯燥,单纯的文字教材和口头讲授很难将复杂的原理讲解清楚,不易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于前期基础课程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而言,本课程的内容更不易于理解和掌握。因此,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全部采用图文并茂、动画制作的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同时辅以实物演示、操作录像观摩等手段讲解,必要时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具有直观化、形象化和启发性等特点。

(2)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根据各章节内容的特点,编写了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实验手册,对斜视弱视常用的检查方法和基本技能操作进行详尽的介绍。同时增加课内实验课时数,进行分组实践教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或实况观摩,让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动手能力培训机会。在课内实践教学中力争让每位学生掌握基本的斜视、弱视及与斜弱视有关的双眼视觉异常的检查方法及判断标准。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工科学生与医科学生知识背景和就业需求的差异,更加注重用光学手段解决斜视弱视等双眼视觉问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设立双眼视觉与斜视弱视学专业实验室,配置10余台功能齐全的综合验光仪,8台裂隙灯显微镜,2台同视机,若干台综合弱视治疗仪,以及双眼视觉检查仪器及棱镜、笔灯等若干小设备供学生实践操作。实验室实行业余时间开放,并安排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现场指导。同时安排学生进入眼科临床接触斜视弱视的患者,并对斜弱视的患者进行检查和初步诊断,尝试用非医疗的光学手段进行治疗,做到学以致用。

5.考核要求

理论与技能相结合进行考核。其理论考核内容主要为眼外肌生理,斜视弱视的基本临床表现及常见斜视弱视的治疗方法,斜视弱视常用诊断实践操作技术的应用及检查结果的纪录等。

二、教学效果

自2005年本课程开设以来,受到修习该课程的600名学生普遍欢迎,对600名学生进行教学情况反馈意见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开设本课程总体评价良好,认为本课程适时、实用,能有效地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大大增强高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对今后的就业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调查中本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课程是否作为前期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教学计划、理论实践教学比例安排的满意度,理论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实践课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考核方法的满意度,课程讲授的内容新颖度等都在85%以上,对于本课程学习感到收获比较大的几个方面是提高了视光学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拓展了专业知识结构,为日后的实际工作拓宽了思路,更适应视光师的发展要求。

三、讨论

1.设置本课程是眼视光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我国眼视光学成功地将传统的医学教育和现代的眼视光学专业进行有机整合[3],医学院校的视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有医学背景、理工医结合、整合眼科学和视光学等学科知识,能够承担视觉保健、眼病预防和临床诊治的复合型专业人才[4]。作为以理工科为背景的眼视光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以技术应用为主,面向更为广泛的就业形式和场所,为基层的眼科视光学服务,这也是我国基础保健眼保健的重要环节。

2.实施本教学建设与改革是完善学科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开设从专科到博士各层次的眼科学、眼视光学专业,以培养眼科临床医生为目标的医学院校达数十家,开设本课程有着较广泛的教学对象。同时,专业分工更加细致,使得眼科学与视光学的发展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工科院校不具备良好的医疗背景及资源,但是在视光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时分配上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时间与内容,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斜弱视基本的检查与操作技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更贴切符合未来视光师的发展要求与发展方向。我校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校企结合的办学思路得到了企业及相关教育人士的高度认同。开设本课程正是基于社会对于人类健康及眼保健的需求,在视光人才的培养途径上作出的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完善。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也有利于提高眼科视光学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实用型眼视光人才具有促进作用。

随着该课程开设次数的不断增加,一些问题,如理论教学的教材适用性不强,与现有的三年制工科背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有一些不符,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问题等在实践中得到解决。通过增加实验仪器,与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建立企业学校、共建专业实验室等方式,不断优化实验室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和规范的实践环境。其他不足之处有待今后在教学改革中进一步调整、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林雷,瞿佳.我国眼视光学的崛起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1.

[2]刘祖国,陈翔,林智等.我国眼科视光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21-22.

眼科学教学论文例8

目前,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国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1],我国医学研究生分为专业型研究生及学术型研究生,前者以培养和训练临床能力为主,后者则注重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当前眼科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是在临床培养中提高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

1眼科专业型研究生人文素质现状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由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意志等因素综合而成,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2-3]。后天的人文教育在人文素质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医学领域而言,医学的人文精神主要是指让病人得到尊重,让生命得到呵护[4]。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科学教育,通过知识传授和理论熏陶,影响学生的气质、性格、情趣、胸襟等,并激发其创造潜能。现在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眼科专业型研究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受培养条件的制约,眼科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所下滑,人文素质的缺失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1)眼科专业型研究生大多来源于医学高校应届毕业生,他们缺乏社会历练,培养模式单一。医学类学生均是以理科为专业基础,从高中以来,他们就养成了理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培养了自己对理科信息的敏感度。(2)在临床实习中,教师仅对学生进行眼科专业技能的传授,很少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就使得眼科专业型研究生缺乏对病人的关照。(3)医学科学技术最终的评价标准不是它的技术,而是它的人文目的———人的幸福[5]。目前大多数眼科研究生只重视对医学科学技术的追求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2加强眼科专业型研究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2.1帮助眼科专业型研究生树立人文主义世界观

加强眼科专业型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使他们形成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根据人类理想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避免唯医学主义,实现医学科学的人文价值。

2.2帮助眼科专业型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医学研究生能够正确处理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关系,就可以避免在行医过程中发生有违医德的行为。医德、医风问题是直接影响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也是我们医学行业亟待整顿的一个问题。

2.3对培养眼科专业型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

人文教育能极大地激发人的想像力,成为创新思维之源泉。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的颁奖仪式上,特别提到他夫人从事的音乐事业对他的影响。他说“: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中包括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的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了这些艺术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些、活一点。”可见,人文教育对促进医学研究生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3加强眼科专业型研究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措施

3.1合理进行课程建设

医学院校注重对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讲授,这对研究生将来的业务开展及事业进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文素质教育绝对不能用专业知识替代。目前,医患关系变得日益紧张,怎样在其中做到游刃有余是当代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6]。眼科专业型研究生大多社会经验不足、进入临床时间短、接触的病人数量有限,难免会与病人发生一些误会甚至口角,大部分原因出在沟通环节上。因此,应该积极组织提高眼科专业型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座谈会,让年轻医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让沟通能力较强的高年资医生分享自己的沟通经验,从而使研究生在这样的座谈会上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3.2通过临床实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研究生将来所承担的使命光荣而神圣,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尽早接触病人,了解他们的思想与需求,站在病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是加强研究生自身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7-8]。另外,将临床上遇到的正反面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不同方面通过实践验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用亲身体会将人文素质提升变成自身发展的第一需要。

3.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

医学研究生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接受人文素质教育,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科室应该继续开展“三下乡“”义诊”等社会活动,使眼科专业型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了解自身优势,看到自身人文素质的缺乏,从而主动弥补不足之处。通过社会实践,研究生学会了承担责任与义务,掌握了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激发了学习人文精神的积极性,使个人素质得到提高。

3.4营造校园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及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利于研究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人文教育的熏陶。学校要努力营造具有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使研究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同时要积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举办文化艺术节、人文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等,让研究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3.5充分发挥导师的人文教化作用

古代的师者将“传道”置于应承担责任的首位,然后才是“授业、解惑”,现代教师也应秉承“行为人师,学为示范”的座右铭,对于承担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导师,这种责任显得尤为重要。眼科专业型研究生导师也应在注重培养研究生人文精神的同时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综上所述,眼科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在眼科医师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加强业务素质教育外,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极为重要。医学不能没有科学技术,同样,医学也离不开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何松青,赵永忠,肖绪华.论新时期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J].华夏医学,2010,23(5):559-562.

[2]万伟庆.浅谈神经外科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教学,2010,5(1):81.

[3]司丽华.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08,16(5):305-306.

[4]廖虎,杜亮,廖邦华,等.加强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328-331.

[5]蒋淑君.医学人文精神缺失的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1):66-67.

[6]胡柯,计岩,赵敬.关于眼科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1):1732-1734.

眼科学教学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27-02

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思考和谈论实际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问题思考能力,英文全称“problem-based learning”[1]。PBL教学模式在全世界医学教学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且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2]。因此为了能够使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教育眼科学中应用,本文抽选某医学院2015级1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促进PBL教学模式在我国眼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15年12月3日到9日,共选取了某医学院1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该群学生都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目前接受眼科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共向187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87份,回收179份,回收问卷均有效,回收率为95.72%.

(二)方法

1.调查内容:针对医学院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眼科学的教学情况,调查问卷的问题主要包括:①传统眼科学教学模式的效果;②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兴趣和接受程度;③医学院及教师满足PBL教学模式的条件;④眼科学教学中适合PBL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⑤对PBL教学模式在眼科学中实际应用的意见及建议。

2.调查方法:随机抽选某医学院187名学生对PBL教学模式在眼科学中应用进行问卷调查,并详细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二、结果

(一)调查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态度

根据表1结果,对传统眼科学教学模式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共占86.55%,同意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学生占有81.0%,其中学生在选择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中,PBL教学模式占有84.92%,远远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15.08%。在PBL教学模式的优势中,有67.04%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36.31%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不过有71.51%的学生认为教学设施不能满足PBL教学模式。

(二)学生对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意见及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有部分学生认为不是所有的眼学科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PBL教学模式,其中最适合采用的眼学科教学内容有白内障93例(56.98%),青光眼89例(54.21%)、视网膜病63例(42.33%),眼表疾病54例(39.14%)、视神经与视路疾病46例(32.52%),其他眼科疾病31例(25.63%)。学生对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意见和建议:①注重临床见习内容的增多;②注重将临床病例融合到眼科学教学中;③改善教学设施,满足PBL教学模式;④采用交叉教学的教学方式;⑤注重教学内容的问题和材料的提供;⑥结合传统教学模式混合教学;⑦先小班实验教学,后推广全面教学。

三、讨论

目前在我国医院学生眼科学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式是传统教学模式,即lecture-based learning[3]。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长久,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目前仍然受到学生的肯定[4]。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目前对传统眼科学教学模式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仍然有86.55%,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如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联系不够紧密,过于注重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临床实践的应用,导致学生难以针对理论知识掌握实际医学内容[5]。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更新,目前我国主要推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其中PBL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摸索和谈论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能力[6]。一般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组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在学习和探索问题答案的途径中,能够有效实现知识的构建,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根据调查结构显示,虽然对传统眼科学教学模式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仍然有86.55%,但在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选择中,选择PBL教学模式占有84.92%。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思考能力和学习热情。从学生条件来讲,有46.37%的学生能够完善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有51.40%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搜索和查找方式进行文献和资料的查询,有48.04%的学生认为其能够熟练运用电脑和网络。虽然选择PBL教学模式占有84.92%,且学生也满足选择PBL教学模式的条件,但选择PBL教学模式要想实现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校的教学设施不满足PBL教学模式,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满足PBL教学模式,文献、教材及相应的资料不满足PBL教学模式等,其中虽然目前各个高校的教学设施比较完善,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的所有教室都拥有完善的网络,因此无法让学生查阅资料,进行问题的探索和讨论。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学生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眼科学教学内容适合采用PBL教学模式,其中学生认为适合采用PBL教学模式的眼科学教学内容有白内障93例(56.98%),青光眼89例(54.21%)、视网膜病63例(42.33%),眼表疾病54例(39.14%)、视神经与视路疾病46例(32.52%),其他眼科疾病31例(25.63%)。目前我国在进行眼科学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却较少,因此教师一般会选择比较常见的病情进行教学,没有办法对其他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在眼科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则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情况,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教师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没有讲授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面。虽然PBL教学模式比较符合我国国情,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思考能力及学习热情,但其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如PBL教学模式中所蕴含的课程容量较传统教学模式较少,学生对教学兴趣可能会集中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致使学生容易忽视学习目标。而且PBL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自主摸索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稳固或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则不能够很快的摸索和谈论出问题的答案,需要耗费较久的时间,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压力。而且教师如果不进行讲授,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影响学习质量[7]。我国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影响我国教育很长一个阶段,因此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PBL教学模式比较不能接受和适应,而且我国学生也长期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之中,虽然其对PBL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也能够了解该种教学模式的效果,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仍然会一时无法适应,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8]。为了能够促进PBL教学模式在我国眼科学中的良好应用,需要结合PBL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缺点,创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新PBL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推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中在眼科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符合我国目前的教学发展,因此PBL教学模式在眼科学教学中值得推广,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宋念艺,袁岳沙,朱炎华.眼科学PBL教学模式可行性调查与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3,09(13).

[2]汪锡金,干静,叶民.神经病学PBL教学模式可行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13(06).

[3]詹宇坚,陆卫娟,刘求红.中医眼科学PBL案例教学法改革探索[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04(18).

[4]张艳玲,沙月琴,胡文杰.PBL教学模式在牙周病学八年制提高课中的应用[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4,03(07).

[5]崔洪雨,刘丹,曲巍.PBL教学模式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国际眼科杂志,2014,07(14).

眼科学教学论文例10

苏州大学医学部自2008年起招收印度籍和巴基斯坦籍医学本科生及研究生,对于授课教师分次分批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作者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获基金资助赴美分别在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作为访问学者及克利夫兰诊所博士后工作两年,期间充分了解了这两所美国一流医院的眼科医生培训模式,回国后着手参与及负责部分外籍学生的授课及实习等教学任务。在我们教研室所有老师的努力下,开始在外籍医学生四年级本科授课及见习教学中尝试使用双语教学,为下一步在研究生阶段时采用双语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现总结成文与大家分享,也激励我们在将来的眼科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和改进。

1教学对象和内容

教学对象为苏州大学医学部外籍本科生,主要来自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母语为英语,因此同学们的公共英语基础均很好,但眼科专业词汇不足。教学内容为眼科学总论及各个病种各论,授课为48学时,临床见习60学时。按中英文1:4的比例讲授,讲课前我们将自编打印的眼科中英文词汇对照表发给同学,让其了解速记10分钟,讲课中随时对照表格。讲课结束前15分钟自由发言,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同学对双语上课的评价及意见建议。

2教学效果

根据课后的学生调查表明:54.5%的同学对双语教学抱有极大的兴趣,认为双语教学可以提高眼科中英文专业词汇量,上课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促进对眼科理论和操作知识的理解,双语教学方式完全成功。33%的同学认为速记10分钟时间过短,如果能课前通过微信或者电子邮件将眼科词汇中英文对照表传给同学们,先预习眼科英文词汇,上课效果会更好,认为双语教学方式基本成功,但仍需改进。12.5%的同学认为上课时一味专注于眼科中文词汇的理解,反而干扰了授课内容的掌握,认为双语教学方式基本不成功。

3教学经验和总结

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中在非语言类专业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的各门学科的教学方式。双语教学在我国各大医学院校教学中已经广泛开展,但针对外籍学生的以英语教学为主,辅助以一定量的中文教学的双语教学模式还未见大量报道。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医疗卫生事业也日益与国际接轨,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医学院校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1]要具备国际竞争力,要吸引外籍医学生来我校就读,不但师资必须具备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专业领域内的学术交流能力,而且在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要适当加入一部分中文教学,这样能使得外籍医学生在学业完成时能有一定的医学中文交流能力,对其今后在中国或者本国从医将非常有利。传统英语教学下培养出来的外籍医学生,其医学专业水平往往有两个缺陷,即公共英语强而医学专业英语弱,英语交流能力强而中文除了日常简单词汇几乎一无所知。双语教学的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两个弱点。[2]在眼科教学中适当采用双语教学能提高同学的眼科专业英语水平,利用笔者在美国期间接触到的美国医学院培养模式和方法,[3]首先在见习中运用双语教学能更有利于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使同学们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尽快掌握眼科英语及专业知识,其中一部分对中文感兴趣并且有志于毕业后在中国继续深造的外籍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眼科外籍学生双语授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我们也在探索当中,在经过一定课时的尝试后,有许多值得总结和改进的地方:(1)我们认为双语课对授课教师有很高的要求,教师本身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口语水平是关键。要上好一堂双语课,教师在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双语课的备课时间往往是普通课的数倍,教师要花费很大精力才能上好一堂双语课,而备课和上课本身对教师来讲也是一个提高自身专业英语水平的过程。(2)我们发现现在外籍学生对医学中文学习的热情非常高,这是推广双语教学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但同学们眼科专业中文词汇的贫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正如在课后调查中同学们反映的那样,上课开始前10分钟速记眼科专业中英语词汇时间过短,授课过程中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尽管听讲得非常认真,对于其中穿插的中文授课部分仍是一知半解,往往需要老师再用中英文重复数遍方才理解,这样既费时又达不到效果。所以在随后的双语授课中我们进行了改进,在大课结束时就告诉同学下一次课的主要内容,需要掌握的中英语专业单词通过邮件提前传给同学们,[4]要求同学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以后,双语课的效果就有了很大的提高。(3)我们尽量营造轻松活泼的授课氛围,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有意增加互动性,即适当减少老师讲课的时间,增加与同学交流的时间,给同学用中文进行简单的眼科专业交流的机会,这样,一方面使同学在上课中有了更多主动参与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同学的中文口语能力。[5](4)在双语授课尝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比较棘手的困难是目前还没有一本针对外籍医学生的眼科双语教材,我们在上课中所用的均为外文原版教材,并不完全适合目前的医学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苏州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二系眼科教研室正在着手尝试编写部分眼科双语教辅材料。双语教学在我国大多数对外籍学生招生的医学院校逐步开展起来,在促进学生的中英文医学专业水平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尝试将其运用于眼科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也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我们只有更加理性地运用这一教学手段,才能使这一方法更好地为外籍医学生的眼科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何为民,邓应平.我国眼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国际眼科杂志,2007.7(3):854-856.

[2]徐杰军.影响临床医学教师能力的非专业因素[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5.

[3]杨玉萍,王平,刘流,等.中美住院医师主要培训模式的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与教育,2008.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