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优秀会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8:40

优秀会计论文

优秀会计论文例1

本报讯(记者谢湘)1月30日,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专家李国杰院士,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百宁博士向10位博士颁发了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获奖的10位博士分别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季向阳、罗平,清华大学的徐昆、朱军,中山大学的谢逸、李绿周,南京大学的黎铭,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宏志,复旦大学的陈海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孙海龙。李斌、任开军、严俊、涂旭平、邹磊5名博士获提名奖。

为激励计算机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潜心钻研,着力解决计算机领域中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中国计算机学会自2006年开始设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每年评选一次。该奖已在博士研究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吸引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博士的积极申报。迄今已有30名博士获得论文奖,他们大多留校任教继续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今年获奖的10名博士,有8名已经从教。

优秀会计论文例2

2.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3.探析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策略

4.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5.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浅析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

8.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10.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1.会计电算化舞弊及其对策

12.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问题

13.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浅谈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和对策

16.关于加强会计电算化仿真教学的探索

17.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8.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探析

19.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21.对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思考

22.会计电算化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

23.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4.试论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5.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改思路探讨

26.我国会计电算化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7.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

28.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的风险与对策

30.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34.关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探索

35.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

36.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37.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

38.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39.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探析

40.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研究

41.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42.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研究

43.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44.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5.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46.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47.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48.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我见

49.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50.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研究  

51.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52.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以及深入发展问题研究

53.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应用

54.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56.浅议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57.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58.谈企业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

59.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研究

60.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61.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2.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3.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探析

64.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问题探究

65.浅谈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

66.浅谈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及其对策

67.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

68.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9.浅析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

70.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实施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7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

72.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税务稽查现状的思考

73.浅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74.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7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76.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77.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

78.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79.论会计电算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0.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81.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82.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必要性分析

83.浅议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84.浅析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实施

85.试论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

86.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87.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88.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舞弊及其防范策略

89.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90.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9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92.浅谈医院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93.关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思考

94.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

95.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研究

96.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探讨

97.试述中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优秀会计论文例3

到会的嘉宾有: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计算机教育》杂志编委会主任李未院士;福州大学校长、全国高教学会常务理事吴敏生教授;《计算机教育》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周立柱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主任蒋宗礼教授;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袁开榜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主任、软件学院院长傅育熙教授;台湾铭传大学资讯学院贾丛林院长、杨健贵学务长和国际学院王立天主任;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倪明选教授;《计算机教育》杂志总编焦金生教授。

另外到会的《计算机教育》杂志编委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马殿富教授;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何炎祥教授;部级名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吴文虎教授;中国石油大学计算机系陈明教授。

开幕式上,李未院士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计算机教育》杂志出色的组织工作和福州大学细致的准备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本次论文获奖者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真诚的祝贺!在接下来的热情致辞中,李未院士详细解读了党的“十七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深刻内涵,指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在计算机教育领域引发的强烈震撼和深远变革,对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做了纲领性和前瞻性的预测。李未院士高瞻远瞩的精辟论述举起了计算机教育界的一面鲜明旗帜,引发了台上台下各位老师和同仁的强烈共鸣,引领着各位教育工作者坚定和执著于自己热爱的事业。

福州大学校长吴敏生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福州大学建校50周年来为福建的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所做的杰出贡献,肯定了计算机教育论坛的举办对福州大学计算机学科领域的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对计算机教育的促进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带来的巨大福音。

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袁开榜理事长在致辞中重点强调了在新的历史机遇下计算机教育所必须经历的改革创新发展阶段,号召大家深入探讨计算机教育。他倡议:让我们中国计算机教育的航空母舰永远航行在世界计算机教育的前列!

《计算机教育》杂志焦金生总编向大家介绍了本次论文的评比过程,并宣布获奖名单。本次论文大赛共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5篇、优秀奖36篇。在隆重的颁奖典礼上,主席台的嘉宾为获奖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奖牌,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希望他们能够踊跃参加《计算机教育》杂志组织的每年一次的论文评比活动,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为我国计算机教育迈上新的台阶作出自己的贡献。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张铭老师代表所有获奖作者发表了获奖感言。

开幕式后,精彩的大会主题报告正式拉开帷幕。李未院士的《科学发现的逻辑验证》、上海交通大学傅育熙教授的《构筑校企合作体系,全方位促进工程教育的实践》、清华大学吴文虎教授的《我爱教书,乐自讲堂来》、天津师范大学王立柱教授的《十年课程改革有感》、北京工业大学蒋宗礼教授的《瞄准定位,科学施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殿富教授的《研究型学院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香港科技大学倪明选教授的《香港科技大学的人才观》、台湾铭传大学贾丛林教授的《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与经验》、武汉大学何炎祥教授的《IT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浙江大学何钦铭教授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实施方案与改革实践》、北京大学张铭教授的《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课程改革思路》主题报告陆续展开。每位专家聚多年研究之精华,集毕生经验之大成,为与会者奉献了一场独特新颖、热情洋溢的专业演讲大会,论坛高潮迭起,反响热烈。

在第二天的分会场上,各位老师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分别在“专业组”、“基础组”和“职教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武汉大学何炎祥教授、青海大学黄维通教授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关俊良教授分别担任各分会场主持人。

苏州大学徐云龙教授、复旦大学高峰教授、黑龙江工程学院孔宪君教授、四川大学陈杰华教授、台湾铭传大学王立天教授、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系David M. Arnow教授、北京大学张铭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周艳明教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常理民教授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关俊良教授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引发大家的思考。因为报告都很精彩,很多老师在三个分会场之间“紧张地转换”,希望能够多听几个报告,接触更多更新的思想,开阔眼界。

值得一提的是,基础组王立天教授的《上一门不用教科书的课――运用5段教学法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和David M. Arnow教授的《CodeLab and Teaching――The Craft of Programming》分会场报告视角独特,贴近教学,引发了与会代表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提出问题,希望现场得到两位老师的解答,为自己的课程内容或课题指点迷津。王立天教授应老师们的强烈要求,在主题报告后又做了《通识教育与国际教育》的小报告,演讲结束后还被很多老师簇拥在中央,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育问题。David M. Arnow教授的演讲刚刚结束,就被几个教师请到会场外,共同交流中西方教学的异同及计算机程序教学的体会,并留下各自的联系方式,便于继续合作,交谈十分融洽。分会场讨论一直持续到中午仍在继续,大有意犹未尽之势。

很多老师纷纷反映,“全国计算机教育论坛”加强了计算机教育界的交流和合作,拓展了计算机界与社会、企业和各方人士沟通的渠道,表彰、激励、鼓舞了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赢得了良好的行业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

优秀会计论文例4

毕业论文工作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4年所学知识的综合检验,是对学生是否具备学士学位水平和能力的检验,通过毕业论文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通过论文答辩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应用、独立思考问题,使学生具有逻辑性思维和应变能力,在答辩规定的时间内,概括阐述论文的核心内容。本文整理了2007—2012年连续6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62名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学生和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的评分情况,并总结历届毕业论文评审情况。

1以往毕业论文答辩评分存在的问题

1.1导师与学生分组方式

(1) 导师与学生错开。按照教务处的要求,指导教师回避本组学生,尽量采取交叉方式,主要是防止导师给自己的学生打高分,压低其他学生的分数。但这种做法会导致不熟悉该领域的评委提问题、评分不准确,由于导师回避自带的学生,与学生错开的方式常常导致评委提出的问题,很难涉及到问题的关键点;也有评委提出的问题不是自己擅长的,或者拿自己观点套在他人的领域上,闹出了大笑话。

(2) 导师与学生同组或专业方向分组。按学生论文的方向、评委教师的方向划分答辩组,优点是导师在指导修改学生论文时就清楚论文的弊病在哪里、特点在哪里。如果导师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就会把自己带的学生分成ABC等级,在学生答辩中提出的问题准确、尖锐;反之,就会认为自己的学生都出类拔萃,给出高分。

(3) 导师与学生随机组合。打乱班级界限、打乱导师界限,使评审小组之间的分数平衡十分重要,否则会出现班级之间优秀论文数量的大偏差,学生也会抱怨。更大的问题是学生毕业论文材料装人档案时,常常装错或找不到,或者漏掉评委的评语,增加了论文评审的工作量。

分组的几种做法笔者都做过尝试,都有其优缺点,若按照一种模式固定不变,则会导致僵化。目前已出现“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呼声'因此探索新的毕业论文评审方式、新的评分机制十分必要,而毕业优秀论文如何产生也是重要问题,是导师、学生、评委关注的焦点。

1.2导师主动、学生被动

过去都以答辩小组产生优秀论文的做法来操作,这种做法的弊病是导师有主动性,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只能任评委“宰割”,而看到个别师哥师姐答辩时被问得语无伦次,甚至哭泣的状态后,学生对论文答辩这个毕业的最后一关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答辩中一方面的积极性实际上就是导师之间激烈的竞争,忽视了毕业论文答辩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为什么不能发挥“主人”的积极性呢?有两方面的积极性总比一方面的积极性好得多。

   

       1.3导师打分高的问题

导师给学生按毕业论文成绩50%的比例打分,使得导师打分很高的成绩难于均衡;同时,由于答辩委员会主任、系主任最终核定分数、更改分数的做法,容易使导师评分越打越髙,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我打的分数没用了”,导致恶性循环。

1.4毕业论文题目更改的问题

毕业论文题目的更改主要反映在对试验方案的设计不完善、试验条件不具备,有些药剂买不到,被迫换题;也有的是以一点抽样代替多点抽样,把论文题目写得范围很大,而实际上很空、数据不全;有的题目是工艺研究而实际上是配方研究,这样学生在答辩阐述中表现出文不对题,因而导致答辩后修改题目,在每届学生论文答辩后约有10%~15%的毕业论文需要修改题目。1.5毕业论文不规范的问题

个别学生的综述内容比例过大,指导教师把关不严,论文撰写格式不够规范,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论文属于社会科学或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方面,而都不在学院2010年以前规定的实验型、设计型2种格式范畴之内,在评审论文上答辩委员会很难界定其规范性,学生在答辩前论文格式不规范的约占30%,论文存档稿仍有不规范的,其中包括被评上优秀论文的主要是参考文献不规范。

2历届毕业论文评审情况

2.1教师

2.1.1职称结构

食品科学系教师职称结构在2007届高级、中级职称人数比例相同,随着年限的增加,髙级职称为上升趋势,中级职称为降低趋势;总体为高级多、中级少、无初级。

       2.1.2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2007届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只占50%,在10名中级职称中只有3人作为导师。在6届毕业生中,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均作为指导教师,副高级职称中有74.1%的人作为导师,中级职称中有73.6%的人作为导师,表明副高级和中级职称中均有25%的人未担任指导教师,尚有带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空间。

2.2毕业论文评分

6届毕业优秀论文的产生采用办法不同,2007—2009届按答辩小组学生分配比例产生优秀人数,在2009届有一个答辩小组作了学生自己申报优秀论文的试点。从2010—2012届以第1组作为优秀组,2010届实行了优秀组产生优秀论文的做法,有13名学生申请了优秀论文的评选,产生了8篇优秀论文;由于2011—2012届学生申报优秀论文的人数不多,采取了主要由优秀组产生,其他组选优的做法。2011届学生申报优秀论文人数不足的原因是有的学生认为答辩程序麻烦,要准备PPT,要比其他组提的问题多,优秀论文要求的严,评为优秀论文后要缩减篇幅、按照校学报格式反复修改;尤其是怕自己被直接淘汰到80分以下,对自己的论文信心不足、不敢申报。

3实行学生自行申报优秀论文方式

对2009届学生毕业论文分组及评分实行了试点后,从2010—2012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评分工作采取学生自行申报优秀论文方式,论文分优秀组和一般组,在毕业班学生中限报25%的比例,采取提前5d报5份规范论文及电子文档,个人提出优秀论文申请,各班委会统计后报给系里。优秀组评委由各个专业方向的人员组成,审查论文格式、内容、创新性、真伪性;评委拿到论文后,先按百分制进行“论文水平”打分,在学生论文答辩时进行论文“报告过程、答辩”打分,按15%的比例排出顺序,实行末位淘汰制。为了避免某些学生混水摸鱼、滥竽充数,当申报超出比例限制时,对于书面审查不合格者,直接淘汰到中等分数段。申报者的论文格式必须规范,优秀论文组答辩采用PPT形式,宣讲及答辩时间20〜25min;—般组采用限定打分的方式。

实行优秀论文申请制的方式进行分组及评分,可以简化程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制作PPT的技能提髙。在申报学生中选优、各个专业方向评委在一组之内,采用“集中优势兵力”,突破论文评审关注焦点;指导教师之间不再为优秀毕业论文名额争来争去,优秀毕业论文操作程序在答辩前就透明了,学生自己不申请参加优秀论文答辩,则被评上优秀论文的概率很小了,即使是从其他组选优产生,每组也就只有1名,而且是小组评委都认可的优秀论文。优秀毕业论文产生由朦胧变得清晰可见,即使是原来的三好生、优秀干部、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自己没有申报,也就没有机会成为优秀论文了。指导教师的意见少了,学生的意见少了,毕业论文答辩评分工作和谐了。

4毕业论文评审对策

针对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打分情况,毕业论文评审采取以下措施。

(1) 采取学生申报优秀论文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申报与评选互动。由导师的主动性变为学生的主动性,毕业论文答辩时学生是主体,必须发挥其积极性,有学生和导师的积极性才行。尤其是从2009届开始被评为优秀论文的必须编人毕业优秀论文集,学生自己要按照校报模版先期修改,指导教师再进行修改审核。

(2) 改变学生的懒惰思想、依赖思想、等待思想。真正把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落到实处,导师把试验内容分给学生去做,把自己的试验数据拿给学生去统计,有些学生认为我是给导师做事,之所以

把毕业论文当作是导师的事情根源就在此处,从而导致学生向导师等、靠、要,定选题、找仪器、买药品、收集资料、统计数据、论文修改等环节,使指导教师常常处于被动的局面。

(3) 在固定打分比例时,限定打分上限。以现有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4:2:4或5:2:3的比例进行打分,要掌握“度”,否则其中一项打分至极点,另外两项就很难打分;对于未申报优秀论文者限定指导教师打分上限为92分,从实际操作上看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若是打分人数多、具有代表性的答辩小组客观公正地评分,其打分比例占50%则显得有意义,可以调节指导教师打分高的现象。否则会使答辩小组的权力过高,被有些带有偏见的人利用,导致优秀的学生成绩被压低;或者某个小组打分高,各组之间打分差别较大,出现不易均衡的现象。

从各小组评委打分中去掉1个最高分和1个最低分的统计分析看,这种做法的差异不显著,从排序来看基本没有大的差异。若是出现评委打分平均

在89分以上的,去掉该评委打分的做法效果明显。

优秀会计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43-02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的一个教学环节,作为工科学院毕业环节也是完善本科生工程实践的重要教育过程。在当前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张的形势上,如何做好毕业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强化中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CDIO所包含的“构想—设计—实施—操作”4个过程[1],给出了我们清晰的指导工作。

一、目标的制定

高校毕业环节的培养目标是工科专业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所必须进行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2]。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通过工程设计或专题研究,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科技人员)的综合训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调查研究、查阅文件、撰写论文或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及工程设计绘图的能力。具有熟悉并掌握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方针政策、标准规范;以培养工程师(科技人员)基本素质。

二、做好中间环节的设计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学校要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实现这一目标,如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安排、学院毕业环节管理委员会的成立、进行校外毕业实习或设计的组织与安排等相关的执行政策与决定,作为二级学院要贯通上级部门政策同时理顺系部与教师工作,做好整个毕业环节的设计。

(一)成立本院毕业环节相关组织领导小组

针对每一届毕业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规定,成立毕业环节相关组织领导小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小组、毕业设计(论文)督导组。其中领导小组参与组织、协调和指导全院毕业环节工作,决定毕业环节中重大事项;工作小组负责学院毕业环节具体工作管理,落实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环节管理的规定和要求。督导组负责学院毕业环节质量把关,各阶段提交资料的检查、审核,向学院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二)阶段性工作的设计

为保证毕业环节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毕业环节阶段性工作安排是非常必要的,从第七学期开始依据本院情况,安排各环节工作内容、组织方式、时间安排。内容包含选题—师生双选—任务书下达—前期工作的布置—实习环节—毕业环节—校外实习有关事宜—优秀团队的培育工作—评语答辩—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等工作。

三、实施与操作

(一)制定相关毕业环节的管理规定

作为二级学院要完成本院或本系毕业设计(论文)任务,而且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做好中间环节的桥梁纽带作用;制定相关毕业环节的管理规定尤为重要。如选题的方向与安排,不合格毕业设计(论文)规定、毕业生毕业环节实习管理的规定、毕业生毕业环节实验室教室使用管理规定、毕业生在校外开展毕业环节管理规定、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选的评定办法、评定本科十佳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方法、培育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的决定、关于往届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借阅管理的规定等等一系列的规定,严格执行,把控中间环节,保证毕业环节正常有序的进行。

(二)编制各专业方向性内容要求,规范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针对以往毕业设计(论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同专业同类型题目大小不等、完成的内容达不到题目的基本要求、同类型题目完成的内容程度不同、教师在任务书中给定的任务量不确定、相同类型题目不同指导教师完成的内容不同等等诸多问题出现,同时考虑到教师学有专长,不可能对本专业所有方向面面精通。根据以上情况,我院请各专业负责人针对各自专业的几大方向,如环境工程的三个方向“水处理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道路桥梁设计”“岩土工程”“工程召投标与概预算”。指定各专业组织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参考专业指导委员会相关要求编写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性文本资料;编写出相关方向需要完成的内容,以满足本专业所有教师指导该方向毕业设计(论文)所需。一方面便于教师确定题目和编写任务书;另一方面也给出学生必须完成的内容,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和评阅,这样既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也同时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完善。

(三)多方位培训,提高指导教师工程水平

近年来高校科研任务加重,引进青年教师过于偏重学历,而工程实践性不足。本科生要求工程性设计类题目不得低于一定比例,完成某一个专业所有方向的设计,特别是工程设计类题目对于青年教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道难关;聘请工程经验丰富的高工进行整体的集中培训,从各类工程工艺流程识图、到制图再到专业绘图等几大方面培训;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到设计院进行学习工程设计与实际工程培训。都是有效提高教师工程经验的良好措施。

另一个方面,学院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如任务书规范性编写,从完成内容、工程背景、参考文献与专业规范工具书的有效应用、任务书时间段的合理安排等多个方面一一指导;如开题报告从研究内容、研究路线、研究方法应该如何指导。避免学生将研究性题目的开题报告写成实验药品、研究路线写成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相同、研究方法又写成研究内容或者复制老师的原版任务书中的方程式等等很多雷同现象的发生。

(四)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团队的培育

为深化教学改革,激励教师的主动指导作用和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真正发挥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中的作用,特制定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培育管理办法。对于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每届培育院级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可以按照专业确定。具体产生由各专业老师申报、专家初评,最后由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进行重点培育。对于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每届培育院级团队的数量不限,由各专业老师自由申报、专家初评,由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进行重点培育中间检查,最后学院单独组织团队答辩。每年上报校级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数量从列入院培育的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中优选产生。在此过程中学院对院级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培育的给予相关的资金资助。

(五)做好中间环节的过程检查与控制

毕业环节通常在第八学期进行,由于工程类专业校外进行毕业环节的人员增加,学生为了就业需要,实际上在外工作,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有不定数因素存在,而由于近年来的扩招,教师或实验室无法满足学生一人一座需求,另外一个方面由于专业不同,指导教师不同,学生重视程度不同,对待毕业环节的态度不同,导致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内容深浅不一。所以中间环节的检查很重要,学院从阶段安排到前期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中期环节检查,不定期抽查,校外学生返校检查,安排专门负责实践环节的各系正副主任进行检查,定期写检查工作汇报,学院从中发现问题,安排下一步工作,监督督促学生按照时间完成任务。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四、结论

本文应用CDIO“构想—设计—实施—操作”的理论,指导工科类毕业环节的“目标的制定—中间环节的设计—实施与操作”的工作,保障了毕业环节的有序进行与质量提升。

优秀会计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建筑方案设计三个关键要素

建筑方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因此,必须明确建筑方案设计的关键要素。建筑方案设计有三个关键性的要素———开发商,建筑师,土地和项目约束。

第一是开发商。开发商是资金的运作者,是项目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也是整个项目的执行者;开始于他,也结束于他;是风险的承担者,也是利益实现的承担着。开发商掌控土地,资金运作,确定经营理念和建筑项目目标,是项目实践关键中的关键。一个城市的经营与城市管理有关,也与城市项目的经营有关,其中项目开发者的水准和能力,对城市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城市有众多高素质的建筑项目开发商,那么这个城市是幸运的。建筑学书籍常常提及建筑师的名字,但是建筑项目实现的背后却是开发商在支撑着——没有优秀的开发商为优秀建筑师搭建平台,哪有建筑师的用武之地?说开发商是第一要素,其实并不过分。

第二是建筑师团队。优秀建筑师可以设计出优秀建筑,不错。但是,说优秀的建筑师必然会设计出优秀的建筑,也并非如此。即使优秀的建筑师,做的项目也不都是优秀的项目,任何人都会有设计能力的顶峰和低谷,也有自身能力的边界;同样,也有是否更擅长、是否更理解该项目本质等问题,这些都将制约项目的实际水准——我们想说明的事情是,一个优秀的项目仅是优秀工作的结果,它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设计。一个很优秀的、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会有一个优秀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流程,这些都大大提高优秀建筑作品产生的概率。

第三是土地和项目的约束。任何一个建筑项目都不可能没有约束,无论是资金、土地。成本、时间和法规等,都需要人们在一定的范围内统筹考虑、创新和整合。不理会边界条件约束的设计,作出的项目是镜中月、水中花——可望不可及。

2、建筑方案的背后是什么

建筑背后的两类因素:物理性的因素——资金和土地,能动性的因素——人的劳动。

没有资金和土地不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土地加上金钱,不会天然变成建筑,更变不了优秀的建筑。只有赋予人的劳动,才会有优秀的建筑成果,人类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创造了优秀的建筑文化和建筑文明。每一个优秀的作品背后,都依托着那个时代优秀人才的智慧和创造力——诗歌如此,音乐如此,建筑依然如此。

建筑项目背后,有自然的物理因素约束,也有人的因素——能动的智力资源。其中,只有靠人的优秀创造,才能使得每个向量变得更有效率、更具有价值;每个智慧的决策才会变成切实的执行,建筑项目才能最终成为优秀的产品、商品和作品。

3、建筑方案的竞争战略

建筑方案竞争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实现建筑产品、商品和作品的竞争优势。在市场商业角度,建筑设计就是要实现建筑产品所附带的资源和资本,能取得商业上的最佳效率和效益,实现资源利用的充分性和贡献性——无法赢得市场认可的商业建筑是寂寞的,其中所有的建筑艺术和能力,都是沉没的。如何在建筑项目的竞争中,赢得商业上的成功是大家一直努力追求的。从艺术发展角度看,每个时代都是历史长河的一段,作为当代建筑的从业者,如何继承历史,并开创未来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照搬历史是不可取的,完全的复古不具备生命能力和发展能力;同样,把表现和书写当代建筑文化的责任,推给后人也是不能被认同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责任,在建筑设计体制上创新,培育出优秀的、富有竞争力的建筑设计人才;在建筑设计方法和理论上创新,探索建筑设计的研究方法,和切实的建筑研究理论。假如,有良好的建筑创作竞争机制,有一流的建筑艺术和技术人才,有良好的建筑文化氛围,一个建筑的繁荣局面,何愁不会到来。相反,没有一个开放的建筑创作和运行机制,没有一个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建筑设计队伍的职业前景,没有自己的建筑方法和理论的探索,想实现建筑文化的复兴,也并非乐观。从建筑资源使用角度,世界赋予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无论是土地,还是资金。所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是一种贡献,也是人类学习知识,接受教育一个重要目的。

在建筑设计中,如何能实现建筑的商品化,实现建筑的艺术贡献,实现资源的节约化,在全球范围类的建筑设计领域,仍是一场竞赛。在这场智力竞赛中,盼望中国的建筑界既是胜利者,也是贡献者。如何实现建筑方案的竞争力?如何寻找到建筑方案的竞争策略?可以在建筑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其他可以借鉴的学科中,寻找答案。

结语

如果把以往建筑项目的实践作一个归纳的话,可以把建筑方法和步骤总结如下,希望对项目的开发和设计有所帮助和贡献。

(1)确定建筑项目设计目标。

(2)坚持建筑设计策略和原则。

(3)明晰建筑项目约束条件。

(4)了解相关权重因素的逻辑关系、排序。

(5)对比研究各种建筑方案的发展方向。

(6)实证案例分析——建筑案例比较研究。

(7)创新自己的建筑方案。

通过后续阐述的实证建筑案例,期望能达到下列目的。

(1)了解精品建筑竞争要素。

(2)掌握建筑项目设计的竞争力策略研究。

(3)认知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

(4)体会建筑设计的实证方法。

参考文献:

[1]冼国明,严兵.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J].世界经济,2005,10.

[2]张倩肖.外商直接投资,市场竞争及对我国建筑方案的影响.[J].经济学家,2007,

优秀会计论文例7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只有大力加强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才能更好地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1 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价现状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研究生教育呈现出由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型,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经过长期知识积累、理论总结和实验研究后的科研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督及管理水平。为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我国通过三级(部级-省级-校级)开展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博士研究生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1](简称“全国百篇”,该评选自1999年开始,至2013年以后不再开展),而对于硕士研究生,每个省每年都进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在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主导”的影响下,各高校也高度重视优秀学位论文的培育和遴选。本文重点探讨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培育。

 

采取评选优秀学位论文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评优也逐渐成为各高校扩大自身影响力的重要平台。[2]不过,这一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主要表现在评价标准方面,现行优秀学位论文评选遵照的一系列评价标准往往主要来自官方条款,与具体学科和专业领域结合不够密切。另外,这些评价标准在具体操作中会受到评审专家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偏移,这些主观因素可能包括对评价标准理解上的偏差导致执行尺度上的误差,还可能包括一些情感因素等。因此,建构科学合理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可以相对更客观、公正地评选出优秀学位论文,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2 建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的原则性建议

 

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保证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基础和前提。建构一套科学合理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使之评价指标内涵明确、测量标准尽量统一,兼顾不同学科专业和学位类型的差异性,最大可能消除名校名师“光环效应”和评审专家“主观片面”带来的误差,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2.1 指导性原则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综合体现,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应引导高等学校在各自层次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是这样规定的,[3]即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着重点是在打基础和进行能力训练,建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可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如优秀学位论文应有创新思维,提出新见解、新观点,进而推动研究生教育中对创新性的培养。

 

2.2 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统一性是指根据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而设计的体现学位论文共同要求的评价标准。多样性是指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学位类型的差异性而设计的不同的指标分类和特征描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建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兼顾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兼顾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精心设计各模块指标,使之既能够反映不同评估对象的实质,又可以相互兼容,从而保证评价标准的平衡性和完整性。

 

2.3 实事求是原则

 

评价指标应该符合实际、客观可信,才能较确切地反映出评估对象的真实水平。建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应从评估目标出发,切忌从主观臆想出发,脱离具体实际。评价标准应忠实于评估目标,每个指标都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的本质,同一层次的各条指标必须是相互独立,不重复、不矛盾。由此简化了指标,保证了评估的科学性,防止因评价指标过细,看似会提高评价精度,却给专家带来过多的麻烦,引起人为的偏差,反而会降低评价的准确性。

 

2.4 可操作性原则

 

制定评价标准必须简单易行才具有实际意义,离开了可操作性,无论怎样科学合理,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建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要把抽象的、复杂的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位论文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量化的指标体系和评价要素,在“质”的规定上, 应确定关键指标, 剔除无关或相关度不大的指标, 形成简易可行的指标体系和评价要素。如学术性学位论文选题意义应突出理论创新、发展学科知识,而专业学位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选题应具有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5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建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尽量建立在可测量的基础上,对于能够量化的指标逐项量化,力求简约,在权重确定时要用数学等逻辑方式来验证,做到客观、公正、合理。而对于论文的创新性、写作能力与学风等指标不能完全用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除了给出一个综合评分,还应加上一个综合评语,最后综合多位专家意见,使意见趋于一致。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即防止因过度量化而割裂评价的本质,又防止因主观权力过大导致不公平。

 

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而应该与时俱进,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3 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建议

 

建构优秀学位论文评价标准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如何培育优秀学位论文进行深刻分析和认识的过程,优秀学位论文的培育工作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展开:

 

3.1 把好选题关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确定好的选题是高质量学位论文产出的关键前提。确定选题之前应进行大量文献阅读,对所选课题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导师和研究生应就论文选题是否为学科前沿,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否可行,研究方向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详细、深入的论证。开题报告还应经过导师组严格论证,对于不适当的选题,一定要坚决给予否定,开题报告必须经过导师和学院主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才可以开始论文写作。由于论文写作周期比较长,经常会出现前松后紧现象,因此还须重视中期检查工作,及时发现研究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后期的研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3.2 实施培育工程

 

为了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取得突破,许多高校设立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4]同样,我们也可以设立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优秀学位论文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培养单位应制定培育计划,设立优秀学位论文培育基金,从已经开题的研二学生中选拔优秀学位论文的种子选手,重点资助有创新性的科研项目,进行开展科学研究的初级训练。培育基金立项前,研究生管理部门对项目申请书进行严格的形式把关,导师组对项目研究内容和技术创新的新颖性、前沿性、可行性及对学科发展的意义等材料进行认真严格审查和答辩论证。培育基金立项后,加强过程管理,中期对项目进展随时检查,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帮助研究生初步形成自己的科研计划。并进行严格的项目结题验收,对结题报告、研究成果的各项指标综合打分,评出优、良、中、差,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学院,与再申请直接挂钩, 建立奖罚政策。

 

3.3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是评学生,也是评导师。研究生论文是否优秀与导师的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导师的学术水平、科研水平、治学态度甚至为人处世的方式都对其所指导的研究生影响深远。创新型的人才须由具有创新意识的导师来培养,优秀的导师能够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指引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少走弯路,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真正将学术水平高、指导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治学严谨的教师选拔成为导师。优秀的导师队伍是指导研究生写出优秀学位论文的关键。其次,加强考核,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导师竞争上岗制度和流动原则,打破导师终身制,比如三年或五年内没有新的研究成果,不再担任导师,或者保留导师资格,但不分配研究生。最后,学校应定期召开研究生导师经验交流会,交流培养经验、共同探索、相互借鉴、以老带新,促进导师队伍建设。

 

3.4 加强科研条件建设

 

研究生培养单位优越的科研条件是优秀学位论文产出的重要保障因素。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丰富的图书资料、完善的硬件设施、充足的科研经费以及良好的学术环境等都属于非常重要的科研条件,此外,学科建设也是科研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科建设在研究生教育中不仅是一种条件,更是一种环境。”[5]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走向学术前沿,有助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做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研究成果。

 

优秀会计论文例8

一、评选范围

参加本次评选的硕士学位论文,主要为20*年9月1日至20*年8月31日在省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获得硕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此前两年获得硕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如特别优秀,也可申请参评。

二、评选原则

评选工作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

三、评选标准

1、论文选题有较强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2、实验设计新颖,研究手段先进,理论分析深入,论文结果可靠,有新的见解。

3、能反映作者在本学科或领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表明作者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论文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文笔流畅、图表规范、学风严谨。

四、评选程序

1.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选标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推荐本单位属评选范围内的具有创新和较高水平,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参评。考虑到研究生教育基础和财政供给渠道的不同,省属单位推荐名额一般不超过本单位20*年度硕士毕业生总数的4%,非省属单位推荐名额一般不超过本单位20*年度硕士毕业生总数的2%(具体推荐限额见附件1)。

2.省学位委员会委托相关专业评估机构,组织开展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通讯评议等评审工作。在综合分析全国范围同行专家评审结果和评估机构评审报告的基础上,省学位委员会初步确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入选名单。

3.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入选名单由*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经30天异议期后,省学位委员会正式发文公布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及其作者名单。

在异议期结束之日起30日内,异议事项仍未处理完的论文,不列入批准论文的名单;对已批准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如发现有剽窃、作假或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不能成立等严重问题,将撤销对作者的奖励并予以公布。

五、奖励范围

本次全省共评选优秀硕士论文不超过100篇。优秀硕士论文的作者由*省学位委员会进行表彰和奖励。

六、材料报送

各单位须于20*年2月28日前,将下列材料报送省学位办公室。

1.硕士学位论文一式六本。

2.*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表(附件2)、有关证明材料装订成册,一式六份,并与相应的硕士学位论文放在一起。

3.作者简况表(附件3)一式两份,并按照学科专业代码排序,装订在一起。

4.*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汇总表(附件4)一式两份。

5.作者简况表及论文推荐汇总数据库(录入要求见附件5)一式一份。

七、其他事项

优秀会计论文例9

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他认为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境界了,要求人在处理事务时,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他的这种中庸思想成为后人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要遵循适度原则,既要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度”,也要注意讲授时间的“度”。教学中要充分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施的依附性,防止牵强附会、“喧宾夺主”和消磨时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绝非游离于管理学科之外,而是由学科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决定的,因此,专业教师应认真研究,把握学科特点,不可将管理类课程变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那样将失去专业课的教学本质。[3]例如在讲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时,值得讲授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非常多,可以说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但要注意不能急功近利,在专业课中不分场合过多地介绍传统文化的内容,过分渲染传统文化与管理学之间的联系并夸大传统文化的作用。如果在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花大量的时间,主次不分,就会事倍功半,因此,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不能刻意强调某节课、某个内容,更不能在整个专业课课程教学中过分实施,应把优秀传统文化中明显体现管理思想的精髓分析给学生听,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管理思想的意义,力求达到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引导和启发的原则

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教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善于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学会辨别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传承和发展积极、进步的传统文化,摒弃落后、保守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发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管理思想之间的联系,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感受、理解管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掌握获取管理知识的科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富于想象、勇于创新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教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按照“发现与思考———分析与探讨———总结与实践———验证与巩固”的程序教学,启发学生去发现、观察、思考、分析、探索,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与经验积累,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灵活变通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的推理能力、善于剖析的研究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管理知识,还能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自主总结其中的管理思想,达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学习管理知识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通过耐心地讲解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管理思想,再用专业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来加强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只有把管理类课程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更好地让学生领会其中的管理思想。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在实践中自觉主动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管理思想的作用,乐于用丰富的管理思想指导实践。通过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调查访问,或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践、顶岗实习,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管理的必要性,加强对管理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巩固学生的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选择实施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可以选择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很多,管理学中“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伦理”、“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方法”等很多内容中都可以根据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应地进行传统管理思想、优良道德传统、传统哲学思维的教育,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即如何更好地选择实施的切入点,便于学生对管理类课程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挥更好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合理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非常重要,但前提是应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有一定了解,否则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既没法给学生讲清楚管理学的知识,也达不到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管理学教师,应充分挖掘专业教材中蕴含的管理思想、方法、精神,并随时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还应根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整理出管理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通之处,选择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以便在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中把握住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如在《管理学》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可以选择切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就非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和法家等经典如《论语》、《管子》里面就记载并体现了很多管理知识,孔子主张“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这种节用的思想不仅体现了管理学中的“成本意识”,也体现了“重人”即讲究用人之道的人本管理思想。又如,在第十六章“领导与领导者”中介绍了权变理论,权变理论认为领导工作很易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即领导与领导者都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权宜应变。这种权变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思想相对应,因此在权变理论的教学中切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优秀会计论文例10

一是,完成了综合测评系统使用测试及其纠偏工作,在此基础上,审核了-学年第一学期学生的综合测评数据;

二是,完成了学生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单项奖、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生干部、优良学风示范班、优秀班集体等系列荣誉评定、审核及奖金发放工作;

三是,查阅了其他高校优秀大学生、大学生标兵、十佳大学生评选的基本做法,设计了十佳大学生评选方案初稿;

二、承担学生信息统计任务

一是,节日信息统计。起草了十一国庆、元旦等重要节假日期间学生工作通知初稿;及时完成了节后未返校学生信息统计工作;

二是,管理信息统计。完成了学生学籍异动、校外住宿、违纪处份及其谈话记录等信息统计工作;

三是,学风信息统计。完成了晚自习调研情况统计,并撰写报告初稿及工作通知初稿;

三、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研

一是,参与了级新生思想调研,与其他辅导员合作撰写了调研报告初稿;与杜联合等合作撰写了考研指南初稿;

二是,调查了暑假学生返校思想动态,并撰写了调查报告初稿,组织完成了六十年国庆阅兵典礼等重大时事热点问题学生座谈会议;

三是,参与了学校大学生思想工作面对面与学业生涯规划调研工作(随同董老师等去动科学院开展了调研);并撰写了新一轮的大学生思想工作面对面开展文件初稿;

四、配合做好新生入学工作

一是,参与了新生迎接工作,按要求在南校区值班;

二是,及时分发了新生入学教育材料,配合组织开展了部分入学教育活动,参与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总结;

五、协助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是,统计辅导员队伍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及时更新、入住宿舍补助统计与报送、宿舍电脑统计,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报告初稿撰写等;

二是,协助开展辅导员考核工作。调研了外校十佳辅导员评选工作,并撰写了我校评选初稿;完成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评选人选参选材料的汇总与梳理工作;协助完成了优秀辅导员评选会议的准备工作;

三是,协助组织开展辅导员工作研究。包括辅导员沙龙的举办,优秀论文成果奖、优秀论文参评论文汇总及评选会议的材料准备;积极参评了辅导员优秀论文;

四是,参与班主任队伍服务工作。参与了兼职辅导员、班主任选聘会议的组织及材料准备工作;参与了级优秀班主任表彰大会暨级新生班主任聘任大会的材料准备及会议相关组织工作;完成了年度内参与职称评定的班主任工作经历确认;完成了班主任学生民主评议表的审核及班主任津贴发放审核、制表、报送等工作;

此外,我还从事了学生证办理、补办、注销,部分学生活动的组织及届毕业生文明离校值班等学生服务工作;完成了部分外校经验学习、科室文件归档规整等科室办公事项。

总的来说,一个学期以来,我主要做了学生事务管理及部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具体事项;学习撰写了相当部分的工作文件(主要完成初稿);配合完成了重要会议的材料准备与基本组织工作,并调查了部分兄弟院校的教育管理经验。基于这些工作,总结感悟如下:

六、基本感悟及年工作设想

一是,学生思想教育方面。个人认为核心在于动态掌握学生思想教育的最近方式方法与理论、动态调研本校学生思想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可能是调研工作多,动态研究少,理论分析不足。

二是,学生事务管理上。感觉主要在于明细学生事务管理流程。,也即是处长一直强调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问题,这方面还有待于基于上年度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别设计流程予以改进,可以制定管理办法等文件的应尽快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