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教师线上教学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7:58

教师线上教学总结

教师线上教学总结例1

1、认真按学校的课程表上课,每天早上7:50以前都能及时开启打卡模式,进行一天的工作,语文老师提前都会在钉钉群或微信群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关于诵读的学习任务或预习新课,8:00准时开启一天的晨诵课,并让学生进行诵读打卡,家长们把孩子诵读的视频发到群里,个别老师还会对学生的诵读进行适当的指导。分享直播链接,提醒孩子们10:00准时进行市局直播的在线学习之后进行班级内部直播学习的知识落实与督促,在班级直播时能进行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并及时在家校本里布置当天的作业。

2、数学老师每天的9:00-9:40都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计算训练为下午的市局直播课做好准备,每次的直播课完后在班级群里对学生本节课的重难点加以辅导,在家校本布置适量的作业并进行详细的批改。

3、大部分家长还是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各项打卡任务,作业提交及时,有个别家长由于上班,爷爷奶奶照看,不会操作,作业不能及时上交。

4、由于线上授课是老师、家长、孩子们第一次接触,难免存在着许多问题,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少,没办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重难点落实的效果不是太好。

总之,网络教学是一套全新的教学方式,既方便又灵活快捷,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和适应。

初中历史网络直播教学工作总结

疫情期间,第一次参与网上直播教学。虽然不用亲自直播讲授新课,但要在网上组织学生课前预习,督促学生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落实知识,对于没有网上教学经验的我来说,是挑战,但也是提升。

经过几天的学习、摸索和调整,目前我主要从这几方面开展教学:

1、备课。在直播课前一天,看课本、教参、课标,查资料,订学案。

2、为方便学生在钉钉上的操作,直播课前20分钟,我会在钉钉班群里听课打卡任务、直播课链接、家校本。这样学生在班群里打完卡,点开发的直播链接,就可以听课了,免得在其他页面找链接浪费时间,甚至听课迟到。然后直播结束后,点开群里发的家校本,就能快速地了解自习任务。

教师线上教学总结例2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各高职院校积极落实教育部部署,积极开展了大范围的线上教学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文结合有关高职学院线上教学的实际状况,试对高职教育线上教学质量保障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总结经验,正视和改正不足,提升线上教学质量,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高职学院的全面线上教学大致从2020年2月下旬开始,至5月上旬结束,虽然现在仍有部分线上教学与线下面授教学相结合,但已不是高职教育形式的主流。在这次线上教学活动中,各学院对教学过程安排严密,对参与线上教学的师生培训到位,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监控及时有力。教师认真熟悉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技术,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进程仔细设计和实施线上课堂教学。学生积极参与线上教学活动,及时完成课堂作业,师生互动效果明显。同时,教学督导对教学同行、听课学生等方面的检查表示肯定,从各类状况评价结果与总结资料可知,本次防疫期间开展的高职教育线上教学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笔者对此次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日后的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提供必要的经验与教训,积累资料都具有积极意义。

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与成绩

1.线上教学平台使用情况分析目前,高职教育线上教学常用的平台有麦可斯教学质量管理平台、腾讯课堂、腾讯会议、蓝墨云班课、钉钉直播、智慧树等,这些线上教学平台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相比较而言,教师选择腾讯平台较多,也有人比较喜欢腾讯课堂的线上教学活动实施过程和效果展示,而将腾讯课堂与云班课相结合实施线上教学的模式,即用腾讯课堂作为录播或直播课程重难点内容以及师生课堂互动的主要平台,将云班课作为上传课程教学文件资料、布置和完成课程作业、师生讨论互动及课堂考核考勤的平台,两者有机结合,各取所长,教学效果相得益彰。另外,使用钉钉直播的效果也较好。

2.线上教学取得的成绩为了确保线上教学的效果,学校克服了诸多困难,制定和实施了保障网上教学的规定和办法,以加强线上教学质量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进度,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教学任务。主要体现在学院培训及时,教师和学生熟练掌握了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技术,逐渐适应和了解了线上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在教学设计和线上课堂教学有关模块的有机结合下不断实践,快速提高自身水平,保证了线上教学的秩序和进程,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教学任务,保障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具体而言,一是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出色的教学案例。教师借助信息技术,集图、文、声、貌等于一体,将课内课外及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基本实现了与课堂教学同等的优质线上教学效果,并为后期的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奠定了基础。二是线上教学培训及教研活动效果明显。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拓展其知识技能,学校在已有质量保障的基础上,针对线上教学设计需整体化、教学交互需强化、教学成效需明显可衡量化等特点,在全院范围内多途径开展课程线上教学指导培训、线上教学能力提升指导和教学沙龙等活动,推出优秀教学案例,让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切实保障和提升线上教学质量。三是结合实际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强化质量意识。学院出台并实施了《学院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实施暂行办法》和《学院在线教学规范(试行)》,进一步明确了线上教学标准、教学要求和评价办法,优化质量意识。四是加强线上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正常开展。

影响线上教学质量的问题探析

本阶段的高职教育大规模线上教学是适应特殊形势的权宜之举,因准备时间不足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线上教学质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1.线上教学平台使用不足线上教学平台使用不足,这是受主客观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一是受手机、电脑配置以及网络环境的限制,部分师生无法使用线上教学平台。二是受线上教学平台使用熟练程度影响。有的师生,尤其是一些教师,他们对线上教学平台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不够,使得线上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卡顿及无图像的现象,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即使学院对教师和学生开展了一定的远程培训,但是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练操作毕竟有一个过程,而且因人而异,有的教师一直从事面授教学,突然进入线上教学,其心理和情绪都难以很快适应,出现了操作不当和情绪紧张等情况。目前,这种现象虽有大的改观,但仍然存在。

2.师生不能面对面交流互动在线上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师生不能面对面开展教学,导致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无法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难以掌握学生的听讲情况。另外,有的学生还存在迟到早退现象,受线上教学的制约,教师无法进行有效管理。虽然有的课程也有线上交流,但这种交流与面对面交流的感觉和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同时,有的专业因课程实践性较强,无法在线上教学中开展,这也体现了线上教学的局限。

3.教师未重视线上教学设计有的教师忽视线上教学设计,授课随意性大,授课形式单一,导致课堂教学环节衔接不紧密,顾此失彼,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在一节线上教学课堂中,半数时间都是在放映一部影片,而另一半时间则安排学生做观后感作业,这显然不是规范的线上教学形式,是在浪费教学资源和师生的宝贵时间。

4.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不够在线上教学开始之初以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多数学院由于防疫要求没有开展线下教学,其后线下教学虽逐渐增加,但数量还是较少。在今后的高职教育中,线下教学仍是主流,线上教学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两者有机结合形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5.学生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在线上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不遵守线上教学课堂纪律,缺乏自觉性,迟到早退现象较为普遍,这些学生的听课状态较差,自律性不够。二是在组建学生学习QQ群中存在若干不足,即群主在设置入群验证问题时自行其是,例如将验证问题设置为“你是谁”“辅导员是谁”等,导致学校教学管理专家或工作人员不能顺利进群检查评价线上教学。

保障线上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认真总结线上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保障线上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

1.客观总结线上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应客观总结线上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科学规范线上教学制度和质量标准,承前启后,为高职线上教学的规范发展奠定基础。从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到各级教学单位,以及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都要分层次、分类型实施线上教学,应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方式的可操作性,使其具有实效性,避免走过程。教师应客观比较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与短板,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评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效用时,要尽可能地客观面对、科学取舍。无论采取何种教学形式,是否有效保障教学质量应是首要要求。线上教学因无法开展实习、实验及实践类的操作等教学活动,存在与线下教学无法比较的短板,这种状况对于理工农医类的一些专业来讲是客观的。对此,教师要针对专业与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需求进行具体分析、科学论证,制定相应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质量评价标准,以保障线上教学的效果。

2.教师要加强线上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质量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线上教学的规律与特点,加强线上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保证线上教学过程能规范进行,这是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线上教学的基本形式与线下面授教学形式相同,都是课堂教学形式,只不过是将面授课中的教师讲授变成了线上教学中的教师直播或录播,其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与面授课大同小异,只是师生、生生的面对面交流互动变成了远程互动。线上教学课堂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与线下教学没有质的区别,只是需要其适应线上教学,能凸显线上教学的特点与规律。课程设计的核心在教师,即教师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可量化的学习目标,将目标合理分散到课程单元学习之中,同时,设计支撑目标达成的学习活动和相应的考评办法,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和合理的学习评测体系是教学设计一致性的三个方面。需要强调的是,线上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保障教学质量为中心的理念,同时,体现线上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特点。首先,线上教学的形式要多样,面授课的课堂教学形式要争取在线上教学中有所体现,同时还要凸显线上教学的灵活性。其次,要有机结合各类教学形式,即将讲授、互动教学、多谋体资料展示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避免出现一节课只是单纯播课或是单纯讨论的教学形式。教师应注意,讨论课和视频播放的时间要有科学限制,做到科学规划学时。最后,教学设计应有效体现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既要将科学设计与具体实施相结合,还要有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检测环节,形成线上教学设计的整体闭环。

3.形成常态化的线上教学整改机制在实施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对线上教学过程的督导、检查、反馈、整改、总结要常态化进行,形成有效制度,这是保障线上教学质量的基本措施。承担此项工作的应有主管教学的各级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同行教师等。教学督导与教务管理人员是线上教学督查的主体,能否落实线上教学督导的反馈和限期整改、阶段性总结公示是督查是否有效的前提。

4.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教师对线上播课平台的操作技术要尽可能熟练,要在课前调试好设备,未雨绸缪,以免因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败影响线上教学的正常开展。学生也要熟练掌握线上学习的操作技术,提高参与线上教学活动与听课的积极性,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以有效保证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20-2-4).

[2]孙晓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的改革探究[J].智库时代,2019(1):203-205.

[3]何璐.职教云与智慧树等线上教学系统对高职课堂教学的改革作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10):104-105.

[4]万力勇,黄志芳,黄焕.大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操作框架与实施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2019(1):31-37.

[5]刘振天.一次成功的冲浪:应急性在线教学启思[J].中国高教研究,2020(4):7-12.

[6]陈新亚,李艳.《2020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的解读及思考——疫情之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J].远程教育杂志,2020(2):3-16.

教师线上教学总结例3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各高职院校积极落实教育部部署,积极开展了大范围的线上教学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文结合有关高职学院线上教学的实际状况,试对高职教育线上教学质量保障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总结经验,正视和改正不足,提升线上教学质量,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高职学院的全面线上教学大致从2020年2月下旬开始,至5月上旬结束,虽然现在仍有部分线上教学与线下面授教学相结合,但已不是高职教育形式的主流。在这次线上教学活动中,各学院对教学过程安排严密,对参与线上教学的师生培训到位,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监控及时有力。教师认真熟悉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技术,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进程仔细设计和实施线上课堂教学。学生积极参与线上教学活动,及时完成课堂作业,师生互动效果明显。同时,教学督导对教学同行、听课学生等方面的检查表示肯定,从各类状况评价结果与总结资料可知,本次防疫期间开展的高职教育线上教学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笔者对此次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日后的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提供必要的经验与教训,积累资料都具有积极意义。

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与成绩

1.线上教学平台使用情况分析目前,高职教育线上教学常用的平台有麦可斯教学质量管理平台、腾讯课堂、腾讯会议、蓝墨云班课、钉钉直播、智慧树等,这些线上教学平台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相比较而言,教师选择腾讯平台较多,也有人比较喜欢腾讯课堂的线上教学活动实施过程和效果展示,而将腾讯课堂与云班课相结合实施线上教学的模式,即用腾讯课堂作为录播或直播课程重难点内容以及师生课堂互动的主要平台,将云班课作为上传课程教学文件资料、布置和完成课程作业、师生讨论互动及课堂考核考勤的平台,两者有机结合,各取所长,教学效果相得益彰。另外,使用钉钉直播的效果也较好。

2.线上教学取得的成绩为了确保线上教学的效果,学校克服了诸多困难,制定和实施了保障网上教学的规定和办法,以加强线上教学质量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进度,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教学任务。主要体现在学院培训及时,教师和学生熟练掌握了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技术,逐渐适应和了解了线上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在教学设计和线上课堂教学有关模块的有机结合下不断实践,快速提高自身水平,保证了线上教学的秩序和进程,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教学任务,保障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具体而言,一是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出色的教学案例。教师借助信息技术,集图、文、声、貌等于一体,将课内课外及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基本实现了与课堂教学同等的优质线上教学效果,并为后期的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奠定了基础。二是线上教学培训及教研活动效果明显。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拓展其知识技能,学校在已有质量保障的基础上,针对线上教学设计需整体化、教学交互需强化、教学成效需明显可衡量化等特点,在全院范围内多途径开展课程线上教学指导培训、线上教学能力提升指导和教学沙龙等活动,推出优秀教学案例,让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切实保障和提升线上教学质量。三是结合实际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强化质量意识。学院出台并实施了《学院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实施暂行办法》和《学院在线教学规范(试行)》,进一步明确了线上教学标准、教学要求和评价办法,优化质量意识。四是加强线上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正常开展。

影响线上教学质量的问题探析

本阶段的高职教育大规模线上教学是适应特殊形势的权宜之举,因准备时间不足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线上教学质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1.线上教学平台使用不足线上教学平台使用不足,这是受主客观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一是受手机、电脑配置以及网络环境的限制,部分师生无法使用线上教学平台。二是受线上教学平台使用熟练程度影响。有的师生,尤其是一些教师,他们对线上教学平台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不够,使得线上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卡顿及无图像的现象,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即使学院对教师和学生开展了一定的远程培训,但是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练操作毕竟有一个过程,而且因人而异,有的教师一直从事面授教学,突然进入线上教学,其心理和情绪都难以很快适应,出现了操作不当和情绪紧张等情况。目前,这种现象虽有大的改观,但仍然存在。

2.师生不能面对面交流互动在线上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师生不能面对面开展教学,导致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无法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难以掌握学生的听讲情况。另外,有的学生还存在迟到早退现象,受线上教学的制约,教师无法进行有效管理。虽然有的课程也有线上交流,但这种交流与面对面交流的感觉和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同时,有的专业因课程实践性较强,无法在线上教学中开展,这也体现了线上教学的局限。

3.教师未重视线上教学设计有的教师忽视线上教学设计,授课随意性大,授课形式单一,导致课堂教学环节衔接不紧密,顾此失彼,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在一节线上教学课堂中,半数时间都是在放映一部影片,而另一半时间则安排学生做观后感作业,这显然不是规范的线上教学形式,是在浪费教学资源和师生的宝贵时间。

4.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不够在线上教学开始之初以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多数学院由于防疫要求没有开展线下教学,其后线下教学虽逐渐增加,但数量还是较少。在今后的高职教育中,线下教学仍是主流,线上教学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两者有机结合形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5.学生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在线上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不遵守线上教学课堂纪律,缺乏自觉性,迟到早退现象较为普遍,这些学生的听课状态较差,自律性不够。二是在组建学生学习QQ群中存在若干不足,即群主在设置入群验证问题时自行其是,例如将验证问题设置为“你是谁”“辅导员是谁”等,导致学校教学管理专家或工作人员不能顺利进群检查评价线上教学。

保障线上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认真总结线上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保障线上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

1.客观总结线上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应客观总结线上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科学规范线上教学制度和质量标准,承前启后,为高职线上教学的规范发展奠定基础。从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到各级教学单位,以及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都要分层次、分类型实施线上教学,应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方式的可操作性,使其具有实效性,避免走过程。教师应客观比较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与短板,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评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效用时,要尽可能地客观面对、科学取舍。无论采取何种教学形式,是否有效保障教学质量应是首要要求。线上教学因无法开展实习、实验及实践类的操作等教学活动,存在与线下教学无法比较的短板,这种状况对于理工农医类的一些专业来讲是客观的。对此,教师要针对专业与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需求进行具体分析、科学论证,制定相应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质量评价标准,以保障线上教学的效果。

教师线上教学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17-01

一、引言

现场总线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工业自动控制领域的控制网络技术,是高等院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教学内容是以七层网络结构、数据通信原理为基础,系统地介绍CAN总线、基金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profibus总线等工业控制常用的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实际工程运用等内容[1]。现场总线是工业控制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的关键技术[2],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相当大一部分在从事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工业控制设备的研发、销售、技术支持与维护等工作。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及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要求,从《现场总线技术》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实验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和尝试。

二、教学内容改革

《现场总线技术》的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必须紧密结合学校与专业的定位。成都大学自身定位是城市应用型本科院校,我校自动化专业为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并计划将于2016年接受工程教育认证,因此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应该是培养现场应用型技术人才。

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应该要综合结合就业市场的反馈信息与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两方面的内容。成都大学是成都市政府所属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担负起为成都市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我校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中70%左右在成都就业,因此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应该要突出成都市在现场总线技术上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改革

《现场总线技术》是一门与实际工程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但是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概念不仅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也难以表述清楚,必然会造成学生的懈怠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制作生动形象的PPT, 增加视觉效果, 吸引学生的注意;讲课时应该多结合实际的工程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现场总线的概念。

讲授课程时应该要避免原来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多与学生互动。讲授时间最好能控制在30分钟左右,剩余15分钟留给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要求每一个学生要准备1-2个问题,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

四、考试评价方法改革

传统的检查方法是一个学期末的一次考试, 再考虑学生平时作业的成绩和实验成绩, 就给出了学生《现场总线技术》的学期成绩。学生对于现场总线技术到底掌握的怎么样根本就无法评估。要改变这种状态, 只有改革考核方法,这种改革不只是单纯的针对于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于教师,需要让教师在平时就要经常性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手段, 激励学生成为有创造能力的自主学习者。要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必须先要预习课程,准备1-2个感兴趣的问题在课堂上探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记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五、实验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现场总线技术》实验都是一个难题。现场总线是工业控制使用的网络技术,是控制信息传输的一个载体,因此,建设现场总线实验室需要很大的投入。大多数二本学校现场总线课程没有开设实验课。

为了解决现场总线技术实验课的难题,我校投入巨资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共建“信息与先进控制公共实验室”,该实验室把西门子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理念直接带入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了解现场总线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加强《现场总线技术》实际的应用,并实现自动化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其他课程的课程设计会增加现场总线的内容。

六、成果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成都大学《现场总线技术》现为四川省精品课程、成都市精品课程。《现场总线技术》教改已经申报省级、市级教改项目和质量工程,现已获准立项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国汉,任文斌.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甘肃科技,2002,8:86

[2]吴新忠,乔宏颖,任子辉.现场总线技术综述[J].工矿自动化,2004,1:23-25

[3]李会侠, 黎明安.理论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 19( 5) : 117- 120

教师线上教学总结例5

一、解释要点,总结规律在一对一教学中的重要性

总所周知,在高中物理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规律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射出;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很少有学生对其规律进行总结,只有在解题时才去推导,这会影响学生解题的速度,不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问题的好习惯,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并应用物理规律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一对一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物理定理和物理公式之间的联系当做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在一对一教学中给学生灌输探索物理知识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这种意识,并根据教师解释的要点和总结的规律,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中,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二、高中物理一对一教学中解释要点和总结规律的基本内容

在高中物理一对一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示范实现师生间的共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开动脑筋,结合实际问题深入研究并掌握物理规律,并长期学习的过程中逐步领会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记忆高中物理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规律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绘制光路图,明白平行于主光轴的一束光经过凸透镜的传播和放在焦点的点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学生在记忆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规律时,只要记住两条光线的传播,再记住光线可逆这一特点,就可以知道第三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在高中物理课本上,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通过物理实验的方法得出的,在一对一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作图的方式得出这一规律,尤其是在学生学习这一章节时,教师给学生解释凸透镜成像的要点和规律,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规律。教师在运用作图法讲述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传播规律的具体做法如下: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两侧标出焦点和二倍焦距的位置,按照具体的物距要求用箭头画出两条光线射向凸透镜,吴国这两条光线在主光轴的另一侧相交,则该点为箭头的实像点,如果主光轴的另一侧光线是发散的,则其反向延长线相交的点就是箭头的虚像点。学生通过自己绘制凸透镜成像图很容易看出,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众所周知,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规律是光学部分的重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把握不了,对凸透镜成像的理解不透彻,教师在一对一教学中,只要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绘制出每种情况下物体所成的像,并对其加以比较,学生就能直观地理解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特点和规律。此外,教师还要在一对一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凸透镜呈现的规律进行练习,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训练,让学生学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将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地辅导和鼓励,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设计相关的物理小实验,并在学会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师在高中物理一对一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物理教学活动,并从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掌握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一对一教学中,应该重视对物理要点的解释和物理规律的总结,让学生更好的理清自己的学习思路,更准确地掌握物理知识。

总结:在高中物理一对一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要点的解释和对规律的总结,化繁为简,将冗长的物理知识和沉闷的物理公式进行归纳总结,将各章节的物理知识串联起来,突出物理知识的连贯性,从各个环节入手,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物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更准确的把握物理知识的重点,按照规律学习物理知识,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识。

还有点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内部条件,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相关知识要点与物理规律由W生自己解释与总结,学习效果将会大大提高,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文清,郭玉英,贾永.促进科学认知发展的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模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3(10).

教师线上教学总结例6

为改变教师忙碌无秩序,盲目无规律的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业进步,学校内涵发展,由北湖学校校长提出,经学校二届一次职代会讨论通过,进行教师教学工作模式研究。

一、为什么建立教师教学工作模式

为什么要建立教师教学工作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反思教师的主要工作

一方面,教师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主要工作任务是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具体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学业进步,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因此教师个人素质和教师团队素质是否过硬是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

2.教师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一是教育态度,这是教师“想教”和“要教”的问题,教师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这是教师热爱工作的动力保障;二是教育内容,这是教师“有内容教”的问题,教师掌握了相对充足、结构合理的人类文明成果,才有内容教给学生;三是教育能力,这是教师“会教”和“善教”的问题,教师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的教育技术,才有能力教会学生。因此,要对教师的专业标准提出具体要求:一是拥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道德;三是有长期的培养和训练经历;四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修;五是享有有效的专业自主性;六是形成坚强的专业团队。

3.建立教师教学工作模式的必要性

通常情况下,从教学工作的角度,教师除承担着教学工作外,还要参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科研工作。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要做到面面俱到地工作会手忙脚乱和力不从心。从本质上来说,几项工作互相交织和渗透,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从目的上来说,几项工作都是为了满足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从关系上来说,教研、培训和科研都是服务于教师和教学。因此,简化和规范教师的业务工作,建立一个能够抓住关键和主要矛盾的有效工作模式十分必要。

二、建立怎样的教师教学工作模式

建立一个怎样的教师教学工作模式,主要基于学校教学工作要求。

1.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

北湖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有常规课堂教学和社团拓展教学。常规课堂教学主要完成国家和地方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二次开发任务;社团拓展教学主要完成自主校本课程内容和校本教材开发的任务。

2.校本教研的主要途径

北湖学校校本教研的主要途径是集体备课、听课议课。通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听课、观察学生进行集体反思。

3.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

北湖学校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是岗位研修。岗位研修内容包括自主研习、个体备课、上课反思和总结成果。

4.校本科研的主要途径

北湖学校校本科研的主要途径是基于教学的小问题、小课题研究,解决问题进行有效教学。

5.建立“四项捆绑,两条主线”教师教学工作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校本教研、培训和科研离不开教学,围绕教学来开展才会更有效,教学涵盖了校本三项工作,教学、教研、培训和科研四项工作完全可以捆绑式高效率协同进行,那就是校本研修,主要是岗位研修和团队研修。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教师的工作无外乎两条主线。一是岗位研修,具体地说就是“源于教学任务——个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团队研修,具体地说就是“源于教学问题——集体备课——听课感悟——议课反思——解决教学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北湖学校“四项捆绑,两条主线”教师教学工作模式。具体含义是围绕常规课堂教学和社团拓展教学这个中心,捆绑式开展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科研四项工作,教师运行岗位研修和团队研修两条工作主线,达到简化工作、有效展开工作的实际效果。“四项捆绑,两条主线”教师教学工作模式,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有章法、有规律可循,做到有的放矢,有机整合,也是对北湖学校“在圣贤的光芒下成长”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

三、怎样建立教师教学工作模式

怎样建立“四项捆绑,两条主线”教师教学工作模式,主要是进行行动研究。北湖学校《教师教学工作模式研究》是大庆市“十二五时期”重点课题。

1.研究的具体问题

研究的具体问题是构建“四项捆绑,两条主线”教师教学工作模式研究。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捆绑式开展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科研四项工作,教师运行岗位研修和团队研修两条工作主线,达到简化和有效开展工作的实际效果。

2.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选题意义在于探索研究一种有效工作模式,使教师从工作忙碌无秩序、盲目无规律、工作效率低、职业压力大的环境中解脱出来,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有章法、有规律可循,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价值在于课题组通过对“四项捆绑,两条主线”教师教学工作模式的实验研究,一是践行“学生个性化培养,教师个性化教学,学校个性化发展”的新理念,丰富学校发展内涵;二是探索教师工作规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使教师在研究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把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工作方法、方式、经验和体会进行提炼总结;四是使教师改变机械地服从学校和上级安排的工作状态,变被动工作为主动进取,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五是为同类型学校提供可供参考的教师工作模式实践案例。

3.核心概念的界定

模式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种指导,有助于完成任务,有助于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教师教学工作模式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总结出解决教师工作中忙碌无秩序、盲目无规律、工作效率低、职业压力大这一问题所遵循的方法论。“四项捆绑,两条主线”是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捆绑式开展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科研四项工作,教师运行岗位研修和团队研修两条工作主线。

4.研究范围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我校教师教学工作模式,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捆绑式开展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科研四项工作,教师运行岗位研修和团队研修两条工作主线。即“四项捆绑,两条主线”教师教学工作模式。

5.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形成适合我校实际需要的教师教学工作模式。即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捆绑式开展教学、教研、培训和科研工作,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教师运行岗位研修和团队研修两条工作主线,达到简化工作、有效工作的实际效果,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6.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工作的基本表现、特征和现状研究;

(2)教师课堂教学工作在教师工作中所占地位和作用研究;

(3)教师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科研四项工作协同关系的分析和问题解决策略研究;

(4)教师岗位研修和团队研修关系的分析和问题解决策略研究;

(5)“四项捆绑,两条主线”对教师教学工作模式“影响度”研究。

7.创新与突破

基于假设和经验,“四项捆绑,两条主线”教师教学工作模式是针对我校教师的工作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总结出规律,是解决问题形成经验的高度归纳总结。我校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有常规课堂教学和社团拓展教学。常规课堂教学主要完成国家和地方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二次开发任务;社团拓展教学主要完成自主校本课程内容和校本教材开发的任务,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拓展。不难看出,校本教研、培训和科研离不开教学,围绕教学来开展才会更有效,教学涵盖了校本三项工作,捆绑式开展教学、教研、培训和科研四项工作,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不难看出,教师的工作无外乎两条主线,第一条是岗位研修,具体地说就是“个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解决问题”。第二条是团队研修,具体地说就是“集体备课—听课感悟—议课反思—解决问题”。可以使教师在研究和研修中实现专业成长,这些就是我校教师教学工作模式的重要创新和突破。

8.研究方法

教师教学工作模式主要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前期,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摸清教师教学工作现状,确定研究课题的目标和内容、意义和价值,界定研究课题的概念和范围,选准研究课题的创新和突破点,对研究课题进行假设和总体设计,对研究课题成果进行预期,为下步研究行动和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2)课题研究中期,主要通过行动研究法,对研究课题和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通过对教师工作特点分析、成因归因、对学校教育教学影响的探索、教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的分析,研究教师“忙碌无秩序,盲目无规律,工作效率低、职业压力大”的成因及其对教师的工作的影响。

(3)课题研究后期,采用对比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及时对分析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炼,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解决我校教师教学工作模式的策略,建构我校“四项捆绑,两条主线”教师教学工作模式并形成研究报告。

9.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

教师教学工作模式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

(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体设计,明确课题研究的思路。确定该课题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借鉴同类研究成果,对教师教学工作模式的内涵和外延总体把握和基本界定,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确定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2)建立课题组,明确实验对象。建立由校长、科研主任和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参加的“三层次”实验研究小组,对实验工作进行具体研究。实验教师既要有一定的数量,又要有相应的代表性,保证课题研究得出的数据和相关结论真实可信,同时还要邀请省市教育专家定期对实验进行指导。

(3)确定调查提纲,了解研究内容和现状。课题研究的关键点或突破口就是要了解、明确目前我校教师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

教师线上教学总结例7

二、将教学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

每门课程都具备自己的教学思想,有权威的数学教学者说:数学的教学思想就是针对数学知识做出本质的问题,也是从一些数学的内容和针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对此被使用,适用性很强,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思想.在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下,需要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在上课之前,需要师生做大量的准备,确保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老师设置一个问题:对于直线方程y-1=k(x-1),k取所有实数,可构成无数条直线,这些直线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老师就要将这个问题的解题思维不断的给学生渗透进去,让学生可以自己独立解题.所以,老师在设计直线方程教学的时候,不但要强化学生解决直线方程技巧的培养,还要加强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将这两种方式相互融合,才能取得更佳的效果.

三、关注课堂效果的评价和总结

检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效果是否达标,重点就是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上学生有没有思维活跃、学生是否具备讨论探究学习的意识、学习过程中是不是能及时发现问题、课堂上师生之间有没有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学生之间是否具备沟通和交流能力等等,这些都可以检验课堂效果.老师在课堂上,依据学生之间对知识的探讨情况,及时准确的给予学生评价.在学习直线方程中,学生的见解比较多,老师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老师在课堂上关于直线方程设置一个问题,比如:x=m或y=n,像这种与x轴垂直的直线都不能用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来表示,但它也是直线的方程,这就是学生的一个观点,老师在课堂上要及时给与学生评价,在课后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教师线上教学总结例8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b)-0123-03

基础医学概论是为非医学专业开设的介绍医学基础知识的课程,通过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医学技术服务工作奠定医学基礎。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通过将两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可以将学生由浅入深地引向深度学习[1]。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是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是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学习效果的显著提升,是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医学基础课程之间碰撞的火花。

1基础医学概论的课程特点

该校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授课顺序是:解剖组胚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开设该门课程的专业有市场营销、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相关知识概念,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模式。教学目标是:构建学生医学知识结构,使学生成为各类医疗机构所需的有医学背景的技术人才。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开设有其自身优势[2]:(1)融合多门医学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2)让学生以较短的时间代价,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3)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为其今后开展与中医药相关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3]:(1)来自教学对象,基础医学概论开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非医学专业新生,对学习充满好奇,但医学基础薄弱,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化繁为简,提高学习效率势在必行。(2)来自教学内容,该课程涵盖学科多,教学信息量大,知识跨度大,如何精选教学知识点,避免出现重复内容,并让教学内容相互衔接,是一项重要任务。(3)来自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老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重在教,学生重在学,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方法的转变,最根本的是从“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

要从根本上提升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为解决该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该学系课程组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及课程内容设置,在比较了多种教学方法后[4-5],尝试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解剖组胚学学科中应用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

1999年,混合式教学(BlendedLearning)概念正式被提出,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有多个不同的版本,但大体上都描述了以下3个方面的共同特征[6]:课堂教学方式和媒体传播教学的组合;传统教学方法和新型教学手段的组合;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组合。近年来,一些教育实证研究表明[7]:与面对面的传统教学和单纯的在线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微课(Microlecture)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和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针对某个教学内容或学科知识点设计短小精悍的、制作精良的、具备情景化和趣味化的微视频。微课作为在线课程资源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包括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精简,教学主题突出,传播形式多样化等。

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可将师生面对面授课的优点和学生课前自主网络学习的优点相结合,将“教师教为主”和“学生自主学”的优势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既能充分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在教学过程设计、交互支持以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8],因此基于微课开展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值得尝试。

3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开展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要取得根本性的提升,必须与教学方法改革联系起来,为解决该课程授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该学系课程组尝试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该课程中解剖组胚学学科,试点班级为营销17班,该班级基础医学概论总课时为90学时,其中解剖组胚学36学时,生理学24学时,生物化学15学时,微生物与免疫学15学时,教学课时教学具体探索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确定课程教学规则

课程教学规则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是学生学习的指向灯,包括课程教学过程的教学要求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面提出教学要求及任务准则,线上教学环节,要求教师课前给予学生学前问题,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传课程资源;课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答问题;课后布置学习自测题,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学生课前思考学前问题,观看并学习微课视频;课中查阅相关网络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课后在线完成随堂自测题,及时总结,查漏补缺。线下教学环节,要求教师课前对知识点进行整合,设计并录制微课视频,针对学生提出自学要求;课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答疑、解答重点、解译难点;课后及时对每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生课前在自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善于质疑;课中按时出勤,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助其他小组解决问题;课后温故而知新,针对重点和难点,及时巩固,总结提高。

考核标准包括线上及线下两部分,线上随堂测试占50%,线下阶段测试占50%,总分100分。

3.2具体教学流程

对传统的基础医学概论教学过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3.2.1构建微课,课前学习

课前教学采取线上自学方式。首先将解剖组胚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多个教学单元,涵盖相关的知识点,针对每个教学单元录制微课视频,每个视频播放时间为8~15min,内含学前问题和参考资料,学前问题的设置需贴近生活,具有一定趣味性,如“激光治疗近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人老珠黄,它和黄疸病人眼球变黄机理一样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寻求答案。

任课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创建班级QQ学习群,在授课一周前,將微课视频资源上传至群内,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学前问题等方式进行线上自学,并通过完成自测题进行学习效果检测。通过课前学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认同感。

3.2.2分组讨论,课堂引导

线下教学指在教室完成的课程学习。每次课3学时,每学时40min。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学时,由学前问题导入教学,根据就近原则将学生每3人分为一组,设立小组长,小组成员围绕学前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学习体会,讨论过程中学生可随时查阅线上教学资源,最后小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第二学时前20min,师生展开互动,进行讨论,教师点评小组讨论结果,梳理学习重点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二学时后20min和第三学时由教师讲授课堂内容,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授课模式相结合。

3.2.3总结归纳,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学生通过重温微课视频,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学习拓展教学资源,及时补充课堂遗漏,提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并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线上生生讨论、师生讨论,通过课后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

3.3实施效果,评价总结

实践证明,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课堂,有助于增加学生课程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相长。

3.3.1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通过微课视频,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多个涵盖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单元,做到精选教学知识点,注意教学单元的相互衔接,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针对性地解决该课程涵盖学科多,教学信息量大,知识跨度大的问题。

通过学前问题和微课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会增加平时学习时间,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期末考试集中复习的压力,学生为更好地解决学前问题、参与课堂讨论,会认真阅读教材和学习资料、查阅文献,有助于养成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传统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不能做到深入思考,而混合式教学的分组讨论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团队合作的平台,在梳理和构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做到对课堂的把握,对学生的引导,需要提前录制微课视频、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查阅大量课程相关材料,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3.3.2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虽然有众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9],比如说:如何确定线上、线下教学的时间分配,如何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的主动性,如何充分调动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改革效果。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教师线上教学总结例9

高中数学是全国高中生学习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部分。在高考中,高中数学占的分值大、难度高,也是不少学生头疼的一门学科。我在教学中利用教学改革,课上授课并且做重点难点分析,在课下让学生总结自己所学,这样教学效率会有很大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相关概念的本质,并且运用练习及课下总结让学生更好地消化。

比如以我在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这一课为例:

首先在上课之前,我先准备好几样东西:三维立体变化影像,几根笔直的木棍和几个梯形泡沫板,当天教学的教案。

我拿着准备好的东西,这时候就可以很自信地走进课堂。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我所准备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还有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理解数学的概念,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一、课堂教学过程

1.利用多媒体播放有点到线到面到三维立体的视频

播放完毕后让同学说出感受,并且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可以见到的由线到面然后立体的例子,比如墙角、粉笔盒等,先让学生理解抽象立体的概念,能想象出来。本节“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是学生学习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开始学习立几演绎推理论述的思维方式方法,因此本节课学习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利用多媒体和提问方式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堂,并且可以加深他们对线变成面的理解。

2.动手实践

教师取出预先准备好的木棍和泡沫板演示:当把梯形泡沫板互相平行的一边放在讲台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的位置给人以平行的感觉,而当把直角腰放在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给人的印象就不平行。或者老师直立讲台,则同学们感觉到老师(视为线)与四周墙面平行,如老师向前或后倾斜则感觉老师(视为线)与左、右墙面平行,如老师向左、右倾斜,则感觉老师(视为线)与前、后墙面平行(老师也可用事先准备的木棍放在讲台桌上作上述情形演示)。

3.探究思考并且得出结论

(1)上述演示的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为何有这些不同?是什么关键因素起了作用呢?通过观察感知发现直线与平面平行,关键是三个要素:①平面外一条线;②平面内一条直线;③这两条直线平行。

(2)如果平面外的直线a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b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平行吗?

归纳确认:(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得到结论: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学生做好总结,并且加入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学生有自己独到见解也可以互相交流,并且老师可以专门组织总结评比,激发学生自己总结的兴趣。

二、课下作业

老师留下几个典型的课后习题让学生结合课上所讲答题,老师在下堂课时根据答题情况讲解其难点和易考点。

这样的课堂,可以创设这样动手实践的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线面平行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理中思考,感悟在内心中感悟,学自己身边的数学,领悟空间观念与空间图形性质,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教好高中数学。

教师线上教学总结例10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27

教学环节一:借助符号化语言,分析条件与问题

师(在复习导入环节创设情境):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家看,果园的苹果丰收啦!瞧,小兔子们摘来苹果招待大家呢!

(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出四道算式,并让学生根据加减法的意义进行解释)

师: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把总数分成两部分要用减法。

板书如下:

(教学例题时,师动态呈现情境图,先出示盘里的5个苹果)

师:到底求什么呢?让我们的“新朋友”――括线和“?”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吧!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盘里有5个苹果。[课件相应出示:盘里有(5)个苹果]

师(课件再出示盘外的3个苹果):还有什么?

生2:盘外有3个苹果。[课件相应出示:盘外有(3)个苹果]

师:根据刚才的信息,你想知道什么?

生3:一共有几个苹果?

师:为了简单地表示问题,可以用这个符号(相应出示括线)来表示,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那里的物体一共有的个数。

师:那么,这里的括线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4:表示盘里的5个苹果和盘外的3个苹果合起来,一共有的个数。

师:“一共有几个苹果”是一个问题,可以用“?”来表示。现在请同学们看着用括线和“?”表示的问题情境图,同桌说一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生自由说)

师: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该怎么解决?

生5:5+3=8。

师:对于这道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6:为什么5加3等于8?

生7:因为5和3合起来是8。

生8: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

生9: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几个苹果”,就要把盘里的5个苹果和盘外的3个苹果合起来。

生(齐):盘里有5个苹果,盘外有3个苹果,一共有8个苹果。

师(小结):这里,我们知道了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顺势指着括线下面的“?”)所以用加法,这里的括线可以理解成“合起来”(师相应辅助合起来的动作)的意思。

……

评析:

在学生已有一图四式表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经历有序思考、逐步抽象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从已知到新知的探索过程,从问题情境中逐步抽取出数学问题。这里,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动态课件引导;(2)符号化语言引导,即用括线和“?”整理有效条件与问题,了解一个完整的问题需要由问题和相关联的条件组成,培养学生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意识;(3)文字语言引导,即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实际问题,借助文字引导学生有序、完整地表达数学问题,感悟数学符号的意义,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为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环节二: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解题思路

师(在“试一试”环节):小朋友们真棒!为了奖励大家,小兔子又提来了一篮苹果。

师(课件先出示一共有的苹果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一共有8个苹果。[课件相应出示:一共有(8)个苹果]

师(出示括线):一共有8个苹果可以用括线表示。(辅以合起来的动作)

(课件动态演示从8个苹果里移出1个苹果,并用“?”表示篮子里剩下的苹果)

师:现在又有什么变化呢?

生2:一共有8个苹果,篮子外有1个,要我们求篮子里有几个苹果。

[课件相应出示:篮子外有(1)个苹果,篮子里有( )个苹果。](要求学生根据情境图,同桌说说条件和问题)

师:要求篮子里的苹果数,该怎么办?把你的想法写在数学书第60页的“试一试”上。(指名生2上台板演,列出算式为8-1=7)

生2: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

生3:因为一共有8个苹果,这里的8个苹果是总数,拿出1个苹果,要我们求篮子里有几个苹果,所以用8-1=7。

师:为什么8减1等于7呢?

生(齐):8可以分成1和7。

师(小结):这里,我们知道了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顺势指着括线上面的“?”),所以用减法。这里的括线可以理解为分成了两个部分(师相应的辅助手势,帮助学生理解)。

……

评析:

本教学环节既是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也是深化与巩固的过程。与教学环节一求总数相比,本教学环节出示的实际问题是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经验,于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既经历从具体情境到数学问题的过渡,又经历了从自主探索到解释与验证的过程。在相互质疑中,学生大胆地解释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减法的意义理解括线和“?”在特定情境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从中抽象出数量关系,为后面建构数学模型做好准备。

教学环节三: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提升数学思想

师:例题和“试一试”有什么相同点?(生答略)

师:相同点是都有括线和“?”,这里的括线和“?”是来帮助我们一起解决问题的。(揭示本课所学的主题)那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生(齐):问号的位置不同。

师:问号的位置不同,要求的问题也就不同。当我们知道一部分和另一部分,要求总数(将原板书总数改成“?”)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随即用括线把一部分和另一部分连接起来),所以用加法。

形成以下板书:

师:当我们知道了总数和一部分,要求另一部分,就要把总数分成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随即用括线把一部分和另一部分连接起来),所以用减法。

形成以下板书:

评析:

本环节,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数学模型建构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对比用括线和“?”表示实际问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形成结构化的数学模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数学模型中,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相同点的思考中,感受括线和“?”在解决问题中的共同特征;在不同点的观察中,深入、具体地感悟括线和“?”在具体问题中表示的实际意义,即括线可以表示合起来,也可以表示分成两个部分,而“?”则指明了问题是求总数还是求部分。在总结和讲解中,教师借助数学符号将关键词以结构化的形式抽象出来,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并引导学生建立模型,使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总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教学“用括线和‘?’表示实际问题”一课时,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以建构数学模型的方式,掌握实际问题的框架,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第一,内容编排。“用括线和‘?’表示实际问题”隶属“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的内容,在编排上把运算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了知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作用。第二,内容呈现。根据低年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本课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低年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实际问题,表面看似简单,但在思考方式上学生往往存在思维定式,即低年段教学的实际问题较为简单,往往能直接看出答案。由于学生未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考模式,导致解决问题时往往在不分析条件和问题的情况下,将问题当作已知条件来思考。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感悟模型思想,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数学模型的意义

有学者指出:“数学建模既可以对数学本身进行建模,又可以对实际问题的内在关系来数学建模。”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教师心中首先要有一个数学模型,并能运用数学模型表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知识间的内在关系来建构数学模型,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上述教学中,教师将实际问题和数的分与合、运算的意义相结合来讲解数学符号表达的意义,既为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提供依据,又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模型的概念。例题中的括线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试一试”中的括线表示分成两个部分,追本溯源就是数的分与合要表达的意义,与应用运算符号“+”和“-”表达的意义一致,可以沟通部分与部分、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逐步抽象知识内容,提供数学建模的素材

有学者指出:“数学模型是对现实原型的一种理想化处理,是一个科学的抽象的过程,因而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形式化特征。”也有学者指出:“建模应先考虑某些最主要的因素,让其他因素都假定为最特殊的情形,然后对这些主要因素建模。”为使数学模型能够精确地表达出知识的内在意义,上述教学中,教师将抽象贯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试图抽象出建模的最主要因素。如例题和“试一试”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情境逐步抽象成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将学生表达的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抽象成算式,再根据运算的意义,将数字的意义扩大,抽象出一般的概念。又如,在例题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借助括线和“?”分析条件与问题,列出算式5+3并解释算式,随后抽象出5表示一部分,3表示另一部分。其中,“试一试”的学习也相同。这样逐步抽象的过程,为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提供了素材。

3.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感悟结构化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