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美业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7:45

美业培训心得体会

美业培训心得体会例1

中图分类号 G71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8-0068-07

移民是美国最具标识性的特点[1]。移民群体无论就其于美国人口数量构成而言,亦或于美国崛起的奠基与建设而言,都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2016年2月28日的人口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在美国平均每27秒增加一名外来移民[2]。美国移民热潮持续发酵,如何妥善处理移民融入问题依然是美国社会稳定发展的焦点。

移民群体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文化范式、价值观等方面都与本土人口存在强烈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移民群体作为异质人口融入主流社会的路途必定坎坷不平,语言低能化、就业低质化、生活隔离化以及心理难认同、文化不适应等现象都将成为其融入道路上的“绊脚石”。鉴于此,美国社会针对移民群体制定了一揽子融入举措,包括简化归化程序、增强公民教育、进行立法保障、建立福利社会、特殊财政补贴、构建培训体系等。对美国多重融入路径进行系统透视和总结发现:构建针对移民群体的职业培训体系是最受美国社会青睐的融入措施。本文以移民群体职业培训的内容、载体、运作方式以及内在主线为切入点,探讨其缘何受到美国社会高度重视,其在移民群体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中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以期对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正确认识职业培训地位并合理发挥其作用有所启示。

一、职业培训在美国移民融入中的作用

(一)培训内容丰富,提升人力资本

美国移民职业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既包括课程学习和求职指导为内容的基础技能培训,又包括职业技能习得和学历证书获取为内容的专业技术培训,以此为依托,移民群体职业基础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大为发展,人力资本实现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越”两大阶段的提升。

1.量的积累:提高职业基础技能

职业基础技能培训是美国移民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于移民群体而言,职业基础技能是以英语学习为基础、以通识课程为主导、以求职服务为补充的技能体系。美国最为典型的职业基础技能培训是由美国教育部(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主办的成人基本教育(ABE)培训,该培训以16岁以上且没有高中文凭的英语非母语移民群体为培训对象,向培训人员免费提供数学、英语读写、阅读等庞杂多样的基础课程[3]。因其依托于各地方社区的公共学校、图书馆等机构,故培训渠道多样且平民化色彩极为浓厚,移民群体能够以最便捷有效的方式接受培训,进而迅速提高人文素质和英语语言能力,为其工作生活夯实基础。与此并行不悖的是,美国各州还有多种与求职相关的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招聘消息的提供;求职信、履历表的书写;求职要点、面试技巧的讲授以及在公司与同事的相处之道等[4]。这类短期培训以美国公司人事部的招聘倾向以及美国职业文化为立足点,着眼于提升移民群体的职业基础“软实力”,能够有效防止部分细节问题成为移民群体求职发展的掣肘。

职业基础技能培训内容丰富多样,扮演着移民群体由理想走向现实的“入场券”角色。首先,在美国梯次分明的培训体系中,通识课程培训所锻炼的沟通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等内含着移民群体向高级技工转化的可能性,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移民群体才可能搭上职业专业化“直通车”,进入特定职业领域施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其次,职业基础技能培训使移民群体综合素质迅速提升,内在潜能充分发挥。进而在移民群体增加自信心与成就感、释放生活压力等心理层面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最后,知识经济的兴起加快了就业层次与职业体系的变革,而良好的英语语言沟通能力及基本的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不仅意味着一定的职业转换能力与必要的职业适应能力,更代表着对纷繁复杂的职业形势以及波谲云诡的世界形势的应变能力。因此,职业基础技能培训不仅使移民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备受青睐,更昭示着移民群体素质结构的有效整合以及就业层次的潜在提升。总体上看,基础技能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具备“广”“宽”“泛”的特点,是移民群体人力资本存量提升过程中“量的积累”阶段。

2.质的飞越: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专业技能培训以及相应的学历证书培训是美国移民职业培训的核心内容。美国专业技能培训历史悠久,最为典型的是滥觞于殖民地时代的学徒培训,经过历史的沉淀,学徒培训目前已成为专业技能培训的“代名词”而广泛存在于建筑、医疗、汽车等高新领域。因学徒培训专业性强,故而不仅需要雇主、劳动工会、行业协会的主导以及联邦政府的强大资金支持,而且需要长时间的“一对一”针对性实践,实践时间依行业差异可持续1至6年不等[5]。也正是由于其强大的物质支撑及高强度的实践后盾,移民群体才能够真正获得一技之长而使自身职业生涯迈上专业化发展道路。此外,美国还有各类专业认证培训。这类培训致力于对培训人员进行短时间、集中化、针对性的训练,从而迅速提升培训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同时,通过统一测试的方式为合格者提供职业证书,以对其已取得的专业能力进行资格认证。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学历培训也是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类别,这类培训主要包括高中同等学力(HSE)培训、准学士学位培训以及学士学位培训[6]。该培训采取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既以学校为平台向培训人员提供理论教学,又以企业为载体向培训人员提供实践教学,且最终为测试合格者颁发学历证书,使移民群体的业资格和就业渠道获得“质的飞跃”。

由此观之,专业技能培训以及相应的学历证书培训内容精深专业,能够赋予移民群体以一技之长且对其专业技能给予形式上的资格认定,使其摆脱徘徊于边缘职业的被动局面。“不同于早期移民潮时期,低技能劳动者在美国社会中总有一席之地,现阶段移民若要在日益具有波动性的经济阶梯下立足,最低门槛便是高中毕业文凭。”[7] 在一波接一波的科技浪潮下,专业能力与资格俨然成为移民群体的“求职敲门砖”,是其职业发展道路良性循环的重要起点。通过学徒培训等专业技能培训,移民群体的问题解决能力、操作力、观察力、创造力等专业能力迅速发展,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也大为提升,同时在实践指导下对专业理论也有了更精准的理解和把握,移民群体由此而一跃成为训练有素的熟练劳工,攀上了高级劳动力市场的阶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历证书培训移民群体的专业能力与素养获得了专业性资格认证,从而具备了进入特定职业领域的“通行证”,摆脱了在主流经济的“裂缝”中寻找发展空间的尴尬局面。不同于职业基础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与学历证书培训赋予了移民群体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所具备的技能与资格,不再停留于沟通能力、通识水平训练等培训基础阶段而转向了专业技术水平所代表的高级阶段,由“广”“宽”“泛”转向“专”“窄”“精”,是移民群体人力资本存量提升过程中“质的飞越”阶段。

由此,经过多样化职业培训的洗礼,移民群体无论就职业基础技能而言,亦或专业技能而言都得以迅速提升。这些职业技能经过沉淀与应用,逐渐积聚为人力资本存量,并奠定了移民群体就业定居和经济融入的重要前提。同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融合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济上的成功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整合和对美国生活方式的满意[8]。从而,人力资本的提升也为其他方面的社会融合奠定了基础,在移民群体融入美国社会的整个进程中起到了“生成剂”的作用。

(二)培训载体多元,重塑社会关系

在各类企业、社区图书馆、社区学院等多元载体的支撑下,美国职业培训形成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由此,移民群体在多重参与中建立了稳定的业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社会关系网络重新建构。

1.兴衰相连:建构业缘关系

企业是美国移民职业培训的重要主体与培训平台。美国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受市场利润最大化刺激与驱使,不断研发、应用新技术,为保证劳工技术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企业一方面竭力雇用素质较好的劳工,另一方面加强对在岗劳工的培训[9]。企业不断累积资本,进而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在这个维度上说,美国移民群体的职业培训肇始于企业内的职业培训,且这一培训行为具有不竭的源动力。基于此,移民群体由职业以及职业培训所致使的业缘关系也由此经历了一个不断建立与完善的过程。

事实上,美国多数企业内部都附带着培训机构,且以之为依托开创了多种不拘一格的培训方式。具体来说,当移民群体通过参加企业提供的职前培训使自身具备“素质较好的劳工”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实现由无业向有业、由非正规就业向正规就业的转变,进而因职业活动而结成人际关系时就已经迈开了建立业缘关系的重要步伐。基于此,企业在职培训使移民群体的后续发展能力迅速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由此决定的就业稳定性大为提高,而较低的职业流动性使移民群体因职业需要而建立的人际关系避免了因空间转移而断裂的可能性,从而日趋牢固,富有韧劲。在业已建立并日臻稳固的业缘关系基础上,企业采取与高校联合办学以及企业间定向委托培训等形式对移民群体进行培训时,随之而来的业务空间的拓展以及人际交往的延伸都为移民群体的业缘关系在横向上扩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便利的条件。同时,由于共同培训所带来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的增加以及合作能力的日臻提高又为其业缘关系在纵向维度上深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企业所提供的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使移民群体因工作需要而形成了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伙伴关系、竞争关系以及行业外部的彼此合作关系等,各种关系彼此联结交织构成了移民群体的业缘关系,并在其职业生涯中经历了一个不断巩固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从而成为移民群体社会关系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

2.互存共融:建立地缘关系

社区是美国移民群体职业培训的主阵地。得益于较高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美国社区,无论社区图书馆、社区公园、社区学院等“硬件设施”,亦或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等“软件设施”都得到了完备的发展。美国社区成功扮演了组织社会活动的“蓄水池”角色。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及团体以社区为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移民群体职业培训活动。广泛的职业培训活动为移民群体带来了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人际交往,从而,移民群体以社区为依托的地缘社会关系也得到了建构。

首先,地缘关系的建构得益于社区本身的区域性特征。社区总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区位意义上的地域,这种地域特征使得职业培训活动具有特定的空间活动场所,即本社区范围内的图书馆、公立学校等。培训活动的空间场所既具有地域性,又具有稳定性。地域性使得培训活动对移民群体的影响由于空间的界定而大大增强,从而使移民群体的业缘关系能够迅速、有效建立起来;稳定性使得培训活动对移民群体的影响由于空间的恒定而显著提升,从而使移民群体的业缘关系能够得以有效巩固。其次,地缘关系的构建有赖于社区主体的合作性。社区移民职业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得以持久稳定运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各主体间的协同配合机制,如2016年3月2日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公布的公民及融合资金项目(Citizenship and Integration Grant Program)的进展中,计划批准由46个社会机构组成的两个社会组织高达1千万的资金申请[10]。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以社区组织为平台,以政府为主导,各主体间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这种主体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使移民群体以职业培训为基础、以社区为联结的地缘关系更为稳定。最后,地缘关系的构建依托于社区活动的持久性。社区具有发展性特征,而实现其发展需要以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为架构和支撑,移民培训活动作为主要的社区活动之一,自然也需要迎合适应社区的发展而持久进行,这就为移民群体的地缘关系提供了稳定的情感支持载体和社交支持平台,避免了因r间间隔而断裂的可能性,从而更加稳固。

对于移民群体而言,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既需要提升人力资本为自身稳定就业创造条件,更意味着其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的重建。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因此,移民群体的“融入”更是一种新的社会关系的融入,而这种社会关系往往需要主客体间的双向互动才得以建立。事实上,“移居美国的家庭可能有千千万万个原因,但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国梦’。”[12]换言之,每个移民心中都有融入美国社会的夙愿,这就成为美国社会大融合的“推力”。而完整的职业培训体系则运用其内含的多重社会网络为移民群体重塑社会关系提供了“拉力”,从而在移民群体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粘合剂”的角色。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在以职业培训为途径构建移民群体的社会关系网络过程中,将立足点置于业缘关系与地缘关系中次级群体层次的关系建构之上,而非突出强调初级群体关系的建立。这一行为A向并非偶然,米尔顿.M.戈登(MiltonM.Gordon)在其著作《美国生活中的同化》中对此倾向进行了解释:受心理惯性规律、舒适社会环境及既得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初级群体为移民群体提供了牢固的社会安全网,因此强制性结构同化并非明智之举。美国社会真正需要努力之处在于:利用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之间的张力作用,为移民群体提供完善有效的次级群体关系构建环境[13]。就业培训构建移民群体社会关系网络的做法正迎合了戈登的这一思想,以次级关系网络构建为突破点,既在无形之中消解了不必要的社会关系冲突,又有效扩大了移民群体的社会关系网络。

(三)培训安排独特,增强心理认同

美国针对移民群体的就业培训始终渗透着两大特点,即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进行培训安排以及按照移民群体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安排。基于此,美国移民群体对自身以及社会的心理认同得到增强。

1.多维度自我认同

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培训安排是美国移民群体职业培训的一大特点。培训项目设置方面,政府能够依托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和理论,洞察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以及劳动力供求变化趋势,并将有效信息及时反馈至企业,进而对培训体系和培训项目设置进行调整,使职业培训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产生、运转与发展,从而能与市场需求高度吻合,实现劳动力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培训方法上,侧重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强调为移民群体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其专业操作能力和理论把握能力,从而既与“做中学”的人力资本理论相契合,又使培训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大为提高。培训机制方面,秉承《瓦格纳―佩伊斯法》(Wagner-Peyser Act)精神的美国就业服务(USES)首开美国职业培训“一站式”服务的先河[14]。此后,针对移民群体的就业培训也遵循这一体制,由提供培训的组织依据自身与企业建立的伙伴关系为移民群体推荐就业,打破了移民群体“训而无业”以及企业“求而不得”的尴尬局面。

职业培训的这一特点在移民群体自我认同过程中影响颇大,其中包括对自身能力的认同,自身前景的认同以及自身角色的认同。首先,针对性职业培训使移民群体完成了自身能力新陈代谢的过程,人力资本大为开发,基础技能、专业素质迅速发展,同时还满足了移民群体对文凭的热望,有效解决了移民群体的经济参与困境,使其步入了职业专业化的轨道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收入,赢得了社会尊重,进而激发了移民群体对自身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经济参与能力的认同。其次,与自身能力认同息息相关的便是自身前景的认同。在培训内容与市场有效对接以及“一站式”服务培训体制的背景之下,移民群体“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很少出现。同时,移民群体在培训过程中所建构的人际关系网络也为其提供了职业向上流动的动力,随之而来的自然是移民群体对自身职业升迁以及向上层社会流动的前景认同。最后,与市场对接的职业培训必然内含着显性或隐性的能力标准与考察准则,移民群体在培训过程中必须根据能力考查标准对自身行为不断进行修正,特定的身份意识会在不断的行为修正中得到强化。移民群体对于自身在职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逐渐形成系统和深化的认识,进而形成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同。

2.多层次社会认同

根据移民群体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安排是移民群体职业培训过程中的又一特点。培训内容方面,在不强制要求移民群体放弃母语的基础上展开众多免费的英语语言培训是其重要表现。毕竟,移民群体沟通能力欠缺不只意味着求职的困难,更意味着生活的不便与心理的压力。此外,在培训时间安排与培训方式上的灵活性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培训时间安排上实行弹性化教学,多考虑移民群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在晚上或周末进行培训,且具体期限也并非固定不变,可随时进行调节[15]。培训方式主要分为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两种,而线下培训既可选择网络课程的形式,也可选择订购手机业务通讯的方式[16]。实际培训过程中,即便同一培训内容也有多种培训方式供移民群体调节与选择。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显现,线上培训由于其便捷性、时效性以及高群体覆盖性强越来越受移民群体青睐,美国社会也由此不断完善线上培训方式,逐渐形成了就业培训与经济发展、技术应用、社会前进相契合的生动局面。

职业培训的这一特点在强化移民群体对美国社会的认同方面作用显著。首先,当免费或者低花费的语言培训以开放性姿态“拥抱”移民群体,并使之体会到工作生活之便时,政府在培训方面投资及心血的大量倾注会促使移民群体社会认同意识的萌生。同时,不强制移民群体放弃母语这一做法会使社会认同意识进一步发酵,正如著名的社会文化人类学家丹罗德里格斯・加西亚(Dan Rodriguez-Garcia)所言:“当对于多样性的支持发生在社会公正和政治平等的框架内,且当社会所有成员被完全允许参加到社会公共领域时,其结果将使社会更具融合力、更具公民性。”[17]其次,当培训过程被多种人性化安排充斥时,这种安排所达到的便捷效果以及背后反映的美国社会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协同机制会使这种社会认同意识进一步强化。再次,当职业培训与科学技术相融合,与时展趋势相契合时,由此产生的移民群体专业水平提高、科技素养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增强等实际效应都以持续增长的力度和复杂性挑战着移民群体对美国社会认同的简单模式。

多重维度的社会融入必然带来文化和价值观的融合。“文化同化是一个复杂、多维度的过程,它首先包括移民学习语言、文化准则和适应社会角色的期待,更为重要的是价值观的转变。”[18]培训过程中,两个行为体的平等接触实则反映的是彼此行为方式所负载的文化范式的和平碰撞,长时间的磨合必然打破移民群体精神层面的“防护网”,使移民群体理解和欣赏美国主流社会的特点,内部区隔化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被消除,对社会和文化的趋低认同得以改善,移民群体最终将对已然被编织进美国公民生活经纬中的价值观线缕给予正面回应,并成为移民群体融入美国社会的最重要表现。

因此,美国职业培训中所渗透的两大特点使移民群体既产生了对自身能力、前景和角色的认同,又产生了对社会和价值观的认同。几股经纬线汇集编织在一起,在移民群体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

二、美国移民群体职业培训对中国的启示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与美国移民融入本土社会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涉及边缘群体融入主流社会后的角色转换问题,只是表F形式有所差异。前者表现为在中国的特殊背景下,农民工群体在生产方式、社会生活、心理文化等多维度融入城市。后者表现为在美国的特殊国情下,外国移民在生活方式、语言社交等多方面融入美国社会。在将二者的同质性与差异性进行比较后,以下措施可供我国借鉴。

(一)将农民工职业培训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加以把握

美国移民成功融入的历史经验表明,外来移民主体条件中的就业水平、职业向上流动能力是影响其融入主流社会广度和深度的基础性与持久性支撑条件,而职业培训则为移民群体就业水平与能力提升提供了最为可靠的动力载体。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培训直接决定着移民群体的融入程度。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也应将职业培训作为发力点,将农民工职业培训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加以把握。

在破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问题上,以体制变革作为突破口,通过具体制度的变革进而对农民工做出整体性安排的思路受到广泛关注。客观来看,这一建议认识到了制度是农民工职业转换与身份转换不同步的巨大掣肘,具有明显的现实针对性。但从长期来看,公平的制度性待遇涉及的只是来自生存层面的社会关照,更为重要的则是主体现代性的不断提高。正如所言:“但是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19]因此,农民工市民化不只包含城市身份认同与公平的社会对待相统一,更是城市生活趋向能力不断提高与城市发展的现代趋势相契合的一体化过程。制度性安排只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外生性保障条件,主体自身条件的孕育和发展才是市民构件生成和拓展的关键要素,而就业水平无疑在主体自身条件中起着主导作用。农民工由于受教育水平较低所导致的其就业处于中低端行业的状况短期内无力扭转,通过职业培训进而迅速提高其专业水平与职业素质无疑成为关键选择。然而,当前我国农民工职业培训无论就政策制定、具体实施以及最终反馈等多个层面上都存在亟待完善与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深刻认识到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将农民工职业培训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加以把握,在政策制定、法律保护、财政支持等多方面同时发力,使我国农民工就业培训受重视程度不高的局面大为改观。

(二)建立系统完整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

美国职业培训最大的优势在于:经过多年的沉淀与完善,自身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职业培训体系。从而在培训内容上,既涉及职业基础培训,又包含专业技能培训;在培训主体上,既有政府的宏观管控,又有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有效参与;在培训安排上,既能迎合移民群体的实际需要,又能适应市场的客观需求。中国农民工职业培训也应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建立独立完善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

首先,培训内容设计应注意到农民工融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内含着职业、心理、素质等多维度的转换与适应,因此,培训内容应以此为基础,力求多样化、全面化。既要包括基本的职业技能培训,又要涉及权益保障培训、文化素质培训等。同时,职业技能培训内容设计也应考虑到中国迥然优异的地方产业特色,因地制宜设计培训内容。其次,建立各主体间协同运行机制。农民工就业培训与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息息相关,但由于利益机制失衡导致各主体间动力缺失,对此,政府一方面要不断增加对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要加大投资,建立就业培训激励机制,比如对企业采取减税政策,对农民工给予财政补贴以激励其参与培训等。同时,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监管。具体措施包括:管理和监督培训机构运行以及资金使用状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鼓励农民工以举报或者投诉电话对其进行制约,以受训者的实际表现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在对农民工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中推动培训机构发展。敦促培训机构向农民工及时反馈就业信息、工作稳定性以及工资增长状况等。最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就业培训模式。政府要在充分掌握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信息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对培训方案与项目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可以在短期与长期、就近与联动的有机协调中进一步促进就业。同时,把就近培训与转移培训有效结合起来,有效防止解决就业问题出现顾此失彼的状况。

(三)积极利用新媒体助力农民工市民化

美国在利用新媒体促进移民群体融入方面堪称典范,其网络公开课程覆盖面广、参与度高、实效性强;手机培训订购业务屡见不鲜;网络培训平台层出不穷。这些都为中国打造了良好的学习样板。近年来,中国经济科技迅猛发展,“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农民工在应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方面得心应手。迎合社会发展新趋势,利用新媒体助力农民工市民化将势在必行。

首先,要创建开放式的信息平台,将各类培训政策信息及时公开,确保信息通畅,同时采取漫画、视频等多种迎合新媒体特点的方式对政策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使农民工了解培训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规划,从而打破农民工被动接受培训的局面,实现互动沟通、自行主导。其次,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农民工培训体系进行完善,针对一些实际操作性不强的职业培训以及人文素质培训,可建立相关培训网站,实行网络授课、微博直播等培训方式,并逐步降低培训费用,使农民工自主、自愿、自为培训。再次,逐步探索农民工论坛等相关信息平台,开展民意调查,倾听农民工心声,了解农民工培训过程中的实际困难,针对农民工反映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整合、归类,并引导农民工自主提出解决方案,群策群力,逐步解决培训中的各项困难。最后,探索利用新媒体扩大农民工培训资金来源。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社会公益基金与农民工培训短缺资金不能有效对接的情况,可建立相关微信平台,对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在全社会广泛征集培训资金,有效解决农民工培训资金短缺问题。此外,由于我国各个区域经济、技术存在差异性,农民工群体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在探索、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过程中,应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逐步扩大新媒体、新技术的覆盖范围,进而加速农民工市民化的步伐。

三、小结

美国职业培训所包含的内在逻辑与作用机制,使移民群体人力资本大为提升,社会关系重新建构,心理认同得以强化,三个作用交错编织在一起,成为移民群体融入美国社会的重要表征。融入过程中其成效之迅速、成本之低廉、实施之便捷是其他任何融入举措所望尘莫及的,因而也成为深受实用主义影响的美国政府首选和提倡的融合措施。不可否认的是,即便外在形式发展再完善,由国家性质所决定的政治体制机制也使得美国针对移民群体的职业培训有不可克服的痼疾。因此,在自觉规避、克服其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正确分析其培训举措的合理之处,既有学术研究之必要,也于实践中解决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有借鉴意义。我们应客观分析美国移民培训的举措及积极效果,对其合理措施加以批判性学习,并充分认识到:我国有美国无法启及的制度优越性,在将美国移民群体职业培训中的部分有益思想与合理措施借鉴、应用到中国农民工群体培训后,必将产生更为可观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Charles Hirschman*.Immigr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Recen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J].Malaysian 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2014(1):69-85.

[2]“Components of Population Change”U.S.Population 2016[EB/OL].http://census.gov/popclock/?intcmp=home pop.

[3][5][6][15][16]“Find Training”[EB/OL].http:///Find Training/find-training.aspx.

[4]出国与就业编辑部.美国新移民就业经验显示:低起点也是专业化道路的开端[J].出国与就业,2008(6):42-43.

[7]Mary J.Fischer*.Immigrant Educational Outcomes in New Destinations: An Exploration of High School Attrition[J].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10, 39:627-641.

[8]Vromen,Suzanne.The American Dream――For Men Only?Gender,Immigration,and the Assimiation of Israelis in the United States[J].Shofar,fall,2010,l29(1):147-150.

[9]梁茂信.美国人力培训与就业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

[10]“USCIS Announces Citizenship and Integration Grant Opportunities ”[EB/OL].http://www/uscis.gov/news/news-releases/uscis-announces-citizenship-and-integration-grant-opportunities.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12]Michelle Trejo.Learning a New Land: Immigrant Students in American Society[J].Hispanic Journal of Behavioral Sciences,2008,36(2):231-234.

[13]米尔顿.M.戈登.美国生活中的同化.马戎译[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5:225-226.

[14]Guzda,Henry P. The U.S.Employment Service at 50: It Too Hard to Wait Its Turn[J].Monthly Labor Review,1983,106(6):8-21.

美业培训心得体会例2

形体训练是一个完整、系统的锻炼体系,其内容根据所练习的部位的不同所起到的作用分为下列几个方面:

1.身体各部位正确的感知觉训练

正确的感知觉是形成和保持优美形体的必要条件之一,包括头、颈、躯干、上肢、下肢和站立、坐姿、蹲姿等各部位的感知觉训练,学生在正确训练中,提高身体的自控能力,是整个形体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基本形态控制练习

基本形态控制练习是对练习者身体形态进行系统训练的专门练习,使提高和改善人体形态控制能力的重要内容。是通过地面、把杆、姿态组合等大量的动作训练,进一步改变身体形态的原始状态,逐步形成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提高形体动作的灵活性。

3.基本素质训练

形体基本素质练习时形体训练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该部分筛选了柔韧、力量、协调三项素质,。通过大量的练习,可对人体的肩、胸、腰、腹、腿等部位进行训练,以提高人体的控制能力和柔韧性。从而塑造良好的体态,改善身体的控制力,为力量和协调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掌握的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岗位礼仪、拓展礼仪实践技巧,为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旅游礼仪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形体礼仪课的意义及作用

1.增进体质,陶冶情操

在当今时代,社会发展飞速,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需要拥有健美的形体和高雅的气质。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健康分开。”而形体训练不仅能使人获得健康美,还能使人获得体形美、姿态美、动作美和气质美,也正因为这样,形体训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从表面上看是属于健身运动,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使身体健康均匀的发展;实质上是比一般意义上的运动更高级的艺术化的运动。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根据不同性别和专业特点,进行选择性的训练,并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进行肢体练习,其自身形体在有节奏的律动中,充分感受到自我的从在,感受到自我展示的形体之美、气质神韵之美,节律之美,使人心身合一,既塑造了健美的体态,又培养了学生优雅文明的举止。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体态美、动作美。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而形体训练具有这一教育的核心。形体训练的基本动作较为简单,在美妙的音乐伴奏下进行艺术动作的姿态训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参与和探究学习带来的兴趣,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事管理工作需要善于与人沟通与交流,性格过与内向,不善与人言谈,就难以与服务对象沟通,无法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形体训练能让学生感受这项运动所带来的美感和韵律感,在优美的钢琴音乐相伴下,给学生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让整个课堂随之悦动起来。同时高雅的艺术氛围能够增强人们沟通交流的意识和欲望,从而激发内心对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从而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促使学生获得未来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职业身心素质。

4.进行艺术美育教育,提高审美意识

美育是现代人们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谓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形体训练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美育的过程。是获得心灵美和形体美的重要手段。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训练,在高职院校开设形体训练不仅可以增进体质,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掌握一门技能,也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在当今社会中,“艺术教育”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狭义的讲,“艺术教育”可理解为对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实践和理论教育。广义的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在当今社会中,我们的生活与艺术存在着必然联系,例如读小说、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等。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是以强调普及艺术,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5.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事管理工作需要善于与人沟通与交流,性格过与内向,不善与人言谈,就难以与服务对象沟通,无法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形体训练能让学生感受这项运动所带来的美感和韵律感,在优美的钢琴音乐相伴下,给学生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让整个课堂随之悦动起来。同时高雅的艺术氛围能够增强人们沟通交流的意识和欲望,从而激发内心对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从而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促使学生获得未来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职业身心素质。

6.可以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服务礼仪水平

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是针对酒店及旅行社。以酒店为例:服务礼仪是贯穿酒店服务的始终,酒店员工的礼仪修养水平直接关系到酒店的服务质量和酒店的形象,在形体训练课程中针对性的加入仪容仪表、涉外礼仪、肢体语言等礼仪培训,对学生的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有着。

7.有利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目前社会对旅游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现状来看,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使自己适应社会需求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需要拥有健美的形体和高雅的气质,以及具备现代人的举止礼仪风范。开设形体训练正式本着这个目的。例如酒店管理专业,酒店在对人才需求中重视起对学生外在形象非常重视,必然需要提高学生外形气质和良好的举止、仪表,只有具备了以上素质的学生,才会在踏入社会后信心十足,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向智星,形体训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浅谈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开设形体训练的重要性 岁.半月刊 2011,(11)

美业培训心得体会例3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055-02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高职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礼仪素质作为各项技能素质中的一项,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拿破仑曾说过:“世界上最廉价的、而且能够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项品质就是礼节。”因此,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是多元化的,也是多方面的,这不仅要具备必需的文化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同时,还应该提高美学,规范仪表风范等个人修养和自身,来更好地适应职业要求的发展。本文就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的开设情况,结合自身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从各方面总结了形体训练课程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

1形体训练的意义和目的

形体训练课程作为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通过各种身体训练来达到增进健康、美化形体、端正姿态目的的一项较理想的训练活动。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优美的姿态能力和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等,使学生从职业形体语言中得到熏陶,进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

形体训练并非单一的以形体为主的训练,它是以增强形体表现力为主的形体技巧训练和以提高身体灵活性、协调性为主的形体素质训练为基础,来改变学生对形体的认知。具体内容有把杆训练、舞蹈基本步伐与动作练习和认知训练等。

2形体训练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

2.1形体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美的姿态

调查显示,91%的学生认为形体训练能提升身体姿态的美感,而培养优美的姿态是形体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良好的身体姿态是每个人心中追求的梦想,而优美的姿态并非一日养成的,而是在长期形体练习中慢慢养成的。有学者指出,一个美的形体能使人感到赏心悦目,能拉近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在社会交往中能获得一个好的印象。通过形体训练课中的姿态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身体的平衡能力、控制能力、基本姿态的掌握能力,以便建立准确的肌肉感觉,形体训练中的把杆练习还可培养规范、优美的身体姿态,而且能合理地发展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协调性,力量和平衡能力,从而提高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表现力,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优美的姿态的形成,达到外在形体美与内在气质美的完美统一。

2.2形体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

高职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有好奇心,有探求欲望、有较强的审美能力的年龄,普遍存在不满足的心理状况,他们总是希望自己不仅有一个匀称、线条优美、协调的身体,同时也希望自己具有心灵、气质、博学的内在美,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他们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全面,而通过形体训练就能知道该怎样来培养自己,完善自己和深化自己。经调查,95%的学生对自己的形体不是很满意,90%以上的学生对形体训练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通过形体训练中轻松、缓慢、柔和的姿态练习,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认识,然后用形体训练来引导培养增强自信能力,充分提高形体的训练效果,达到纠正学生体态方面不良习惯的效果,增强美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信、端庄、高雅的气质,增强艺术修养。

2.3形体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

高职学生虽然身体形态发育基本定型,但身体机能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进行形体训练仍然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年龄,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而旅游行业的工作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因此,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今后的职业要求有长时间站立和运动的能力。调查显示,经过一学期的形体训练中不间断的站、坐、走、蹲等姿势的练习,让学生持续地站立、行走和运动能力,对学生个体的身高、柔韧、体重、体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积极效果,在形体训练中加入一定的体能训练,采用持续和间断性的练习,有效地增强了抗疲劳能力和有氧耐力,这样,又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符合服务专业的标准。

2.4形体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形象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形象越来越关注,社会需求旅游从业人员是礼貌与礼仪的文化代表,因此,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其干净的仪容仪表、合适的语言谈吐、优雅的行为举止、贴心的服务态度是必然的趋势。

经过形体训练,学生对自己的基本姿态和正确要求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有显著改善站、坐、行等体态的自我控制意识,通过形体训练对学生内在和外在美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体态、举止言行等,这提高了学生对酒店职业形象的认知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将来从事酒店行业的形象和素质,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形体训练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自我形象的修炼和自身的美学修养,增强改变不良的行为意识。

通过形体舞蹈组合来训练学生的表情,微笑,职业形象是良好的个人形象折射企业的旅游专业学生开展形体训练课应更贴近专业,为专业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酒店专业的特点,增加服务礼仪的教学,使其更符合当代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形体训练是一种美的教育过程,是一种动态美的行为艺术。旅游专业形体训练教学中,注重情景模拟教学,模拟真实现场进行时间操作,如何进行前台服务,宴会服务等毅力不但能体现酒店专业的基本素质、道德修养,也是高校教育的成果。对旅游专业学生开展礼仪形体训练十分必要,这有利于塑造练好的职业形象,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

美业培训心得体会例4

经销商作为独立自主以赢利为根本的组织,具有培训和学习的需求。企业应该视经销商为伙伴为上帝,应该“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全面培训经销商,让他们对公司产品有信心,让他们提高自身的组织运作效率,让他们深知自己的未来方向,经销商们才能学以致用,最终为企业产品销售带来好处。

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销商培训研究,企业对经销商的培训总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产品知识、销售政策、公司实力介绍等基础知识层面培训为第一层次;对经销商的业务人员管理,库存管理,报表管理等提高日常运营效率的技能型培训为第二层次;最高层次是站在经销商自身的角度,为他们自身的未来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福利式培训。

第一层次的培训是与经销商合作的基础,培训目的是加深经销商对公司和产品的了解,激发他们的销售积极性,希望他们在企业产品上面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资金销售更多的产品。第二层次是提升,培训目的是真正帮助经销商在人员管理,库存,配送等方面提升组织运行效能,相应提升企业产品的销量。第三层次则是企业提供给经销商的高级福利(或奖励),相当于企业出钱为经销商自身的自我发展提供动力,培训目的是让经销商清晰认知自己的未来方向,打造他们自己的竞争优势。

基础培训

这一层次的培训最为普及,其中尤为典型的是新产品上市培训和招商培训。欧美外资企业(宝洁、强生、联合利华、欧莱雅等),国内大中型企业(光明、康师傅、统一等等)里,企业市场部(企划部)经常性的、耗费时间最多的工作之一就是召开经销商“新品上市会议”。他们事先精心准备大量的产品特点、优点等资料,制定经销商进货奖励等销售政策,然后以一个省或相邻的几个省为单位召开当地的经销商开培训会。在会议上通过生动的有市场调查数据做支撑的幻灯片演示以及模拟训练等,加深经销商对产品的认知,增强他们销售产品的信心。一般而言,通过介绍产品独一无二的卖点,强大的广告促销等市场支持,描绘无比美好的市场前景,最后不失时机的推出进货奖励政策,进一步演绎利润神话,通过这么几部新品上市培训曲,绝大多数经销商都会被洗脑成功,销售积极性会大幅度增强。

大企业实力雄厚,理念先进,一般不需要进行企业介绍这方面的专门培训,但是,对国内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如何加深经销商对企业本身的信任度,却成为了首要事项。如果一个经销商对一个企业的整体实力,对企业的未来没有信心,即便产品的市场前景很好,经销商也不一定有兴趣。相比与大公司新品上市培训会议的效果,中小企业要在招商等会议上培训经销商,最终达到让经销商认同企业,相信产品,迅速激发产品销售的积极性,这绝非易事,这其中如何介绍企业,如何推荐产品的学问更大。

以目前销售规模已近5亿元的贝因美公司为例,三年前,销售额尚不到1亿元的贝因美营销管理层面临着一个非常艰巨的难题:如何让浙江省以外的经销商对贝因美的未来充满信心?如何让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销售更多的贝因美产品?当年,贝因美虽然在浙江省颇为知名,但因为多年来未系统有效的开拓省外市场,在许多省外经销商心目中贝因美是个长不大的品牌,发展前途不大。在当年的经销商培训大会上,面对经销商的种种疑虑,面对企业实际上拥有的非常有限的优势之客观事实,培训人员胸有成竹,慷慨陈词,主要从公司所拥有的高瞻远瞩的领导、各有专长的人才、厚积薄发的品牌等角度来分析贝因美拥有的美好未来.....从根本上打消省外经销商的疑虑。打消疑虑还远远不够,培训人员趁热打铁,让浙江某样板市场的经销商上台现身说法:为什么宁愿放弃娃哈哈(该客户曾经是娃哈哈全国最大的经销商),而要经销贝因美?......经过情真意切,事实凿凿的两小时培训,浙江省外的经销商完全相信现在的贝因美不是过去的贝因美,他们更相信跟随贝因美未来一定更美好!此后,在打保证金,产品订货铺市等具体销售方面,经销商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在随后的几年中,贝因美省外市场的销量年年倍增!

第一层次的培训是企业与经销商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这一层次的培训核心是―用美好前景,利润神话,样板案例来打动经销商,全面增加经销商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

效率提升培训

如果说第一层次的培训仅仅是激发客户的销售积极性,仅仅是改变经销商思想态度的过程,第二层次的培训则是直接提升经销商本身日常运作效率的过程。

一般而言,从事批发行业的人员,整体知识、学历层次要低于制造业,相应的日常管理水平也较低。经销商有迫切的愿望希望通过实力强大的管理先进的厂家来提升自己的运作效率。曾有一个宝洁公司的经销商坦言:卖宝洁的产品不赚钱,但赚的是管理经验和技术,因为有宝洁公司的“经销商即办事处”指导下的全力培训,该客户的业务人员日常访销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报表制度甚至是财务管理水平均远远超过了同行。

批发行业本是微利行业,企业必须通过出色的成本控制和高效的业务运行,才会获取正常的利润。从这一角度,理论上,经销商甚至比上游的品牌商们更在乎日常营运效率提升方面的培训。

由于经销商本身能力各异,除了年度的经销商大会,企业平时很少采用集中式培训,多数采用厂家代表为主的顾问式培训。在达能、喜之郎、嘉里粮油等公司,企业会要求专业的培训师对公司的业务人员进行“如何培训经销商业务员”“如何强化经销商与零售店的关系”等管理支持类的培训,这些企业培训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培训出专业的业务代表,再通过业务代表对经销商的日常走访、交流等潜移默化的培训,会到达乘数放大效应,并且有利于培养厂方代表的业务管理权威,最终达到经销商、厂方代表和企业三赢的局面。

有些特别专业的技能,比如要求经销商上ERP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经销商进行软件使用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则需要企业直接派人或委托第三方上门直接培训。

运作效率提升等第二层次的培训是欧美等大公司的强项,国内中小型企业因为自身管理水平的不完善,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有自信有能力帮助经销商进行日常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培训。

福利式培训

如果说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的培训终极目的是让经销商更加积极高效的卖企业的产品,尚属于急功近利的销售行为范畴之内,第三层次的培训则完全脱离了销售行为本身,其本质是企业给经销商的一种高级别的福利或奖励,企业希望通过这些培训福利,“动之以情”,以期经销商长期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希望经销商自身能够提升实力,永续经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经销商物质奖励固然重要,在如今竞争更激烈的社会,精神上的奖励或许更加重要。学无止境,特别是对终日忙于谈判、配送等琐事中的经销商而言,学习的机会更加难得。客观而言,经销商的层次并不高,企业有时候认为想当然的一些社会趋势,市场形势,发展战略,许多经销商都可能浑然不知,更加不知道如何应对。企业的经销商做有关市场形势的培训时,向培训师提出了自身的发展战略问题:在城市发展迅速,大厂家直营不可阻挡前后夹击的背景下,经销商该何去何从?培训师简单建议:经销商要主动成为只赚物流利润的配送商,或前向一体化(自建超市),或后向一体化(投资上游制造业),或相关多元化战略等,这一简单的建议得到经销商的强烈反响。在现代渠道大革命的时代背景下,讨论经销商将如何应对这样的书籍文章非常多,但事务繁忙的经销商们却没有时间去阅读和钻研。最重要的是看书的感觉与现场培训的效果完全不同,培训给人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

相比于前两层次的培训,许多有远见的经销商更加重视这种站在经销商自身充电角度考虑未来发展的培训。这种集中式的内容精炼的又非常实用的培训,他们的确非常需要。

对企业培训而言,这一层次的培训最难,安排培训的人员必须充分考虑经销商自身最紧迫的需求,甚至要为他们的个别人员量身定制培训内容,一些著名的家电公司甚至拨出专项培训基金送优秀的有潜力的经销商去读EMBA、MBA,这值得提倡。

对经销商自身发展的培训最忌空对空,言之无物,泛泛而谈,类似“什么是市场营销,营销的意义,管理的重要性”等基础性、学术性内容最好不要安排。经销商毕竟不是全职的在校大学生,他们没有时间更没有兴趣去学习抽象的理论、概念、术语,他们需要的是方法、细节,是案例,是方案。一些企业每年都会在经销商会议中加入专题培训的内容,也常常邀请名牌大学的老教授们给经销商做培训,效果却不理想。其中一个老教授就管理两个字的字面含义,从中文到英文,从古代含义到现代含义,竟然足足讲了两个小时。能够为经销商想到第三层次的培训,该企业的出发点不错,但是由于培训讲师和培训内容安排上的不恰当,反而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导致许多经销商抱怨:“千里迢迢赶来,听这么无聊的培训,简直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第一层次的培训人员由企业内部的市场部企划部人员、销售经理、营销经理等来担当即可;第二层次的培训人员可以邀请外部大量的有经验的合格的培训讲师;第三层次的培训讲师却不容易寻找。企业内容既懂理论又懂实战,且要站在经销商角度换位思考的培训人员几乎不可能有。外部有经验的培训师们大多有一套自己的培训体系,要他们深入企业的经销商群体,为他们量身定做具体培训内容,也不现实。所以,总体上而言,第三层次的经销商培训,在我国开展的不多,这可以理解,但鉴于经销商自我发展自我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这一层次的培训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这值得国内众多的营销培训机构去努力开拓。

我国市场营销的历史并不长,对经销商进行系统培训的企业也不太多,但随着竞争的加剧,渠道价值必然更加受到重视。企业与经销商之间不仅仅是产品买卖关系,更是基于长期利益的战略伙伴关系。重视经销商,为他们进行分层次的系统的培训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美业培训心得体会例5

随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更注重学生实践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从事旅游专业单招教学的专业教师,从本专业的单招方向来看,要求教师结合专业单招技能高考中对学生形体的考试要求,有针对性地教授相关形体训练内容。笔者总结自己这几年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技能教学和形体实践方面的心得,发现规范的形体训练能给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形体和心理素质发展等带来长远的影响,是帮助学生外塑形象,内练涵养的一种捷径。

一、形体训练对单招旅游专业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良好的身心素质是人身体健康的标志,对于单招生来说尤为重要。由于旅游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对从业者要求不仅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良好的交际能力,还必须要有得体的举止、良好的身心素质。单招旅游专业学生开设形体训练课程,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优雅得体的仪态形体,在今后的行业服务中能以得体的举止赢得顾客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展现形体美。健康良好的身体条件对旅游专业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形体训练是以健康美、气质佳为基本内容,形体训练能使学生的形象更加符合人的审美标准,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提高。培养正确的站、坐、走的基本姿态,矫正学生常见的“O”型腿、含胸、弓背、高低肩、内八字等现象,增强肌肉、韧带的弹性,使男、女性的身材线条更加优美,造就学生良好的内在气质。

二、形体训练对单招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影响

(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在单招旅游专业教学中,对餐饮摆台服务的技能学习是基础课程,当中涉及放转盘、铺台布、摆餐具、斟酒等环节,这就要求学生应在体力上有所优势,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其次在操作过程中还能以规范的动作将摆台过程顺利完成,比如在摆放餐具时要对学生进行站立姿势的训练,摆台行进过程中走姿的训练等,学生挺拔的身姿、娴熟的动作、规范的仪态无疑会给单招旅游专业学生的技能考试添砖加瓦。除了餐饮形体训练外,导游服务技能学习也是学生选择的方向,要求学生运用相关导游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导游服务规范,能认真进行高质量的景点讲解,学生可通过对讲解服务姿态和导游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达到单招技能考纲标准。经过平时的形体训练后,学生学会正确的站姿、走姿和鞠躬礼节等,能规范展现优雅的外在形象,言行举止大方得体,符合导游人员礼仪礼貌规范。由此可以看出,形体训练对单招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从行业的选才趋势来看旅游服务行业最看重学生的外在气质,对从业者的个人形象要求甚高。在当今社会,旅游行业从业者要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大众消费者,对于单招旅游专业学生来说,除了比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多掌握一门技术以外,他们在形象上、行为举止方面更胜一筹,更符合旅游服务行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要求。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客服务突发问题的处理,遇险不惊的镇定,高尚的人格魅力,稳妥的语言表达等都与形体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培养,既要以专业服务技能为重点,又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学好理论基础的同时,向人文艺术知识、心理学、礼仪知识等方面进行拓展,形成以专业知识为主、以人文素养与艺术熏陶等知识为辅的综合知识体系。旅游专业与形体训练的结合教育,能不断规范学生不正确的仪态行为,不合格的行为表现,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生活交际、与人沟通、个人表现、团队合作过程中的能力。

三、形体训练对单招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方向的影响

(一)朝着旅游行业领域多元化发展

由于行业的要求,使得旅游专业的学生更加注重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特别是单招学生,他们通过规范的形体训练培养出了职场从业者所需要的高雅气质,在职业方向上也可以多方选择。学生既可以在毕业后选择从事酒店服务行业中的迎宾员、前台服务人员、餐饮管理者、大堂副理等, 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和形体基础,帮助自己赢得顾客的满意,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有所用;也可以去旅行社发展,做一名优秀的导游员,在带团的过程中,根据所学专业技术能力,努力使自己在旅客当中形成良好的口碑。

(二)自我创业,开设形体训练班、礼仪培训室等培训机构

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和礼仪教育,我校是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抓起的,通过职业中学三年的学习和高等学府四年的深造,结合国家对于扶持大学生自我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强化礼仪养成和形体训练的教育功能,将理论用于实践。学生毕业后可自我创业,在大学生创业阶段中运用所学知识,积累一笔资金后尝试开设形体训练班或礼仪培训班。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合作,帮助企业(如模特公司、外资公司、大型外贸公司)塑造形象,培训职场人员正确的仪态礼仪,辅助社会/国家机构进行剪裁、礼仪等活动,与相关有需求的企业长期合作,多次深入企业进行形体培训。

对于单招学生来说,将形体教育作为学习基础,能不断发展自身的健康体格,进一步培养健美匀称的形体,外塑形象,内练涵养。在今后的服务行业中,能通过得体的言谈举止和优雅的表情语言获得行业的好评,增强职业人对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第三产业。形体训练能塑造学生优美的形体和仪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气质,培养学生表现形体美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形体基础,对于培养今后作为一名大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和形体观,提高自我的审美艺术修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季正茂.试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4,15(3):31-33.

[2] 吕艳芝,朱玉华.饭店服务礼仪标准培训[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

[3] 李志敏.跟卡耐基学商务礼仪[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

[4] 李晓红.旅游专业技能考试复习指导用书[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1.

[5] 袁利红.服务礼仪与形体训练课程对城轨客运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

[6] 王雯.高校开设形体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

[7] 郭娟.形体训练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J].搏击,2013.

美业培训心得体会例6

中图分类号:F241.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建构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6月4日

引言

健全完善的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对于国家、用人单位和员工三方而言,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增强劳动者的技能和适应工作的能力水平,尤其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人口红利优势丧失、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不健全和劳动者对职业培训的需求较强烈的背景下,建立和构筑一个目标明确、制度健全、保障有力、实施到位的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十分必要。

一、我国劳动者职业培训现状分析

从当前对劳动者职业培训的统计资料和相关实证研究来看,当前我国劳动者职业培训的现状是:培训状况参差不齐,大部分用人单位给予员工的职业培训机会偏少并且相对公平度较差;培训需求中劳动者被动选择、流于形式,仅为获取一纸证书的职业培训居多,而员工个人主动选择、切实想提高自身技能和能力的机会较少;对于劳动者职业培训的选择权限,劳动者不能自由选择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机构,绝大部分培训是用人单位的安排;在职业培训的激励机制方面,大部分单位的培训激励机制普遍缺失,对于员工的激励效果较差;劳动者对职业培训质量的评价较为一般甚至有负面结论。

二、劳动者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劳动者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职业培训的观念认识、职业培训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三大方面。

(一)观念认识片面。当前,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甚至部分学者对职业培训的认识是,劳动者职业培训的对象是未就业者、失业需再培训者和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技术工人,培训目的功利性太强,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眼光。由于劳动者的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劳动者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以及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为适应岗位需求变化和个人发展,有必要不断接受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因此,凡是劳动者都应该是职业培训的对象,而不只是技工和相关人员,而且现在接受的部分培训内容,短期内不一定能见到效果,只有从长远来看才能达到培训的目的。

(二)职业培训制度设计的缺陷。职业培训制度是决定职业培训现状的重要影响因素。现阶段,我国的职业培训制度极为分散,没有专门的法律和统一的制度,目前的相关政策大都是在《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和《就业促进法》等法律和一些决定与意见中零散地去整合。制度的缺失导致用人单位视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无足轻重,职业培训机构各自为政,官办性培训机构强而市场性生存力弱,劳动者职业培训机会缺失,培训效益差。

(三)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职业培训体系的运转需要政府、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和劳动者个人等方面的积极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就目前的职业培训体系现状来看,政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政策;用人单位对本单位劳动者的职业培训缺乏长远规划,担心培训成本给企业造成负担和员工接受培训后流失;培训机构缺乏对培训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培训质量不高而导致受训者对其评价较差;劳动者个人担心培训成本和培训后的收益是否和培训挂钩,所以接受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三、国际经验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借鉴现今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较完善的国家经验,对于我国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美业培训心得体会例7

??在企业变革过程中,经理人员通常担当重要角色。首先,经理人员是企业变革的组织者、推进者。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他们必须承担起运用新技术、改进企业组织运行机制、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等一系列任务。其次,经理人员也是企业调整和变革的对象。这在8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象和趋势。过去,中层经理的位置几乎意味着宽大舒适的办公室、稳定的收入.直至余生无忧;如果经济萧条时需要裁减员工,总是一线生产工人成为最大牺牲者: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管理环境以及管理任务的迅速变化使得许多经理人员不再适应新的要求:于是,数以千万计的白领职工、包括大量的中层经理人员被迫离开岗位和企业。特别是在企业购并过程中,中层经理往往是人员裁减的重点对象。据美国管理协会1995年对1005家公司的调查.发现被削减的岗位中有55%属于一线经理、卞层经理和专业技术人员。1993年,美国有50万名年薪在4万美元以上的经理人员失去岗位。

??不管怎么说,企业的经理人员通常是由基本素质良好的雇员构成的:即使他们在变化的竞争、生产、技术和管理格局下显露出知识技能落伍等缺陷.但是企业不可能大批量地找到现成的、符合新工作环境要求的经理人员:因此,最好的办法便是大力培训那些原有的经理人员,使他们更新知识和技能。这样做,当然也最能受到经理人员本身的欢迎。

??美国企业对经理人员的培训支持,主要通过提供课程、在岗培训、报销学费、资助参加管理研讨等形式进行:据美国教育部90年代初进行的一次调查统计。调查前12个月中,管理和专业人员中有的.2%的人接受过不同形式的企业支持:其中,有36.0%的人接受过企业提供的课程支持,有18.0%的人接受过工作中的培训,有22.6%的人接受过企业对个人需要课程的支持、有49.8%的人在培训时间上得到过支持,有51.3%的人得到过学习费用支持。调查表明,美国的管理和专业人员参加继续学习和培训的费用来源主要为个人、企业、州/地方政府三个方面:at&t是美国电汛业的巨型公司!这家公司从1983年开始.为公司内部具有潜力的中层经理开设“领导能力开发”(leajershipdevelopmentp『ogram,ldp)的培训项目:ldp项目每期5、6周时间.为注读培训,每班培训人数为45名:设计和实施这一培训项目的基本考虑是。组织的扁平化和信息网络化将使中层经理成为今后提高和保持竞争力的关建因素。1992年,at&t公司对ldp项目又作了大约修改。旨在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在at&t公司,人们把ldp项目叫“微型mba”。

??美国花旗集团下属的某公司的给予公司所有的经理人员以l万美元的报销额度,用于业余时间继续攻读学位;同时每年给予3干美元的报销额度,用于参加有关专业的研讨会等活动。如果是公司需要经理人员参加教育培训活动,则费用不在上述额度范围支用。

??美国制造研究所提供的报告资料清楚地表明,美国企业的内部正式培训是向管理人员倾斜的。1991年,在他们的调查对象中,管理人员占调查对象总数的12.8%,但管理人员参加企业提供正式培训的人次数占到总培训人次数的19%。

美业培训心得体会例8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00-04

美术教育是儿童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有众多的途径,其中美术培训是最为主要的途径。通过对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绘画、雕塑、工艺、建筑、设计、摄影、摄像,以及日常生活中能建构并传达个人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各种视觉影像等等的感知、理解和训练,使少年儿童掌握美术的知识和技法,进而能够正确地鉴赏美和创造美,同时实现启蒙、开发,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美的情操、健全人格的目的。而少年儿童正处于美感培养的敏感时期,他们追求美,但又不能正确地判断美。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美术教学对少儿的积极意义。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制度,如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于是,各类少儿教育机构雨后春笋般涌现,校外少儿美术培训如火如荼。然而,红红火火的培训现象,究竟达到了多少美好的目的,存在着多少问题,今后应该怎样更好地发展?为此,我们对宁波市三个主城区参加校外美术培训的机构、教师和家长分别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分析,并对校外培训机构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宁波校外美术培训的现状调

(一)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宁波的三个主城区的校外美术培训机构,主流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有官方背景的青少年宫、文化馆、美术馆等,虽然数量少,但班级多规模大。如接受调查的宁波市青少年宫,澳暧4000少儿参加美术培训,江东宫约1000人,美术馆700人。上述机构因有政府支撑,长期从事教学,课程开设规范,已经在少儿和家长中拥有广泛的影响,所以无须广告,生源滚滚。但受长期的传统教学影响,教师的主导地位比较突出,学生的发言权少。

第二类:经教育部门注册的办学机构,或在工商、民政局注册的一些美术、设计公司开设的培训机构。从宁波市教育局网站上能查到的校外美术教育培训机构全市大概有74家,其中老三区17家,还有些培训机构在区教育局网站公布。有工商执照的数量更无法从大众媒体上考证确认,估计大约一百家左右。这些机构学校规模一般在50~100人左右,是少儿培训的主力,因数量较多又有政府的一定监督,家长比较放心,同时,这些众多的机构分布在居民的生活区周围,孩子上学就近,家长接送方便。在办学过程中,这些机构比较侧重考虑家长的呼声,课程调整灵活,由此而成为学生居住地附近的第二课堂。这些培训机构的领军人物多为美术院校毕业生,在办学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较为系统的少儿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而且他们在美术教师中具有较好的人脉,往往聘请中小学的美术课程教师执教。

第三类:未在政府部门注册,往往租借居民小区内或自家房屋进行教学活动,相对规模较小、教学点分散、教学过程随意。他们不仅办学门槛低,而且常常自生自灭。因为隐藏性强,很难确定具体数量。这些培训点的50%左右,是由中、小、幼的美术教师自行办班,据我们不完全的调查统计,全市两千名左右中小幼美术教师办了一千个左右的培训班。这些教师一是因为学校不重视美术,在评级、评职称等方面倾向于主科教师,他们认为自己的心理和经济上都受到打击,于是墙内损失墙外补,近水楼台先得月,身边就有崇拜自己的学生,生源不成问题,肥水不外流,不仅在经济上有收益,而且培养出优秀学生,自己的名声也由此鹊起。这样的培训班个性特别鲜明,教师积极性高。至于其他的50%,形式是多姿多态,培训广告和培训实际不相符合,课程设置随意马虎,没有合格的师资力量,甚至在收取报名费后销声匿迹等等,不在少数。

上述三类培训机构各有占1/3的少儿参加学习,各有特点,堪称门类众多良莠不齐,在办学过程中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不可否认,各类培训机构曾经不同程度地培养出优秀的美术工作者,出过优异的少儿美术作品,但也毋庸讳言,各种弊病时有可见。

(二)对家长的调查分析

之所以存在如此众多的美术培训机构,肯定存在为数不少的生源。在经济上和学习兴趣上难以完全自己做主的少年儿童,背后肯定存在一个强有力的推手,就是家长。

第一,参加校外培训的家长对美术既外行又重视。调查显示,33%的家长对美术有一定的了解,58%的家长不大了解,基本不了解的占6%。他们希望孩子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表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就即美术作品的评价上:想象力丰富占81%,画面逼真占39%。但他们不惜精力、时间、费用、陪“太子”读书,风雨无阻、任劳任怨。

第二,家长的培训期望(多项选择):67%的家长希望培养孩子自己动手,主动参与的能力。59%的家长希望培养敢想的勇气和想象的能力。40%的家长希望培养观察能力。40%的家长希望培养自我感悟和自我发展能力。选择培养模仿能力的占12%,说明家长不希望孩子依样画葫芦,但也有部分家长的期望超越了美术培训的功能。也有些家长爱面子爱攀比,把获奖和考级作为校外美术辅导的主要目的,甚至有家长过早地对孩子拔苗助长,一味要求向大师看齐,认为起点越高孩子进步越大。

第三,家长对培训课程的选择:学习的课程基本上由家长选择。家长最喜欢的课程依次为(多项选择):儿童画占61%、卡通画占39%;以下的排序为色彩、素描、书法、简笔画、纸艺、中国画、沙画、泥塑、线描、摄影、版画、布艺、多媒体画。在家长的心目中,少儿画儿童画是天经地义的事。选第三位色彩的少于26%。选摄影、版画的不超过8%左右。

第四,对培训机构的选择(多项选择):在理念上,家长选择美术培训机构最看重教师的教学方法,占69%,先进的教学占58%,教师耐心占33%,离家近占18%,画室环境占14%。在实际的机构选择中,考虑离家近的私人办学机构的占50%,选择美术馆的占34%,选择少年宫的占32%,选择孩子所在学校的老师进行家教的只有4%。由此可见,离家近的办学机构有较大的吸引力。

第五,对培训方式的选择:有61%家长喜欢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完成作品,59%的家长赞成互动式教育,没有一位家长希望学生完全跟着老师走的教学方式。这对现有的许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六,对培训结果的评价:为数不少的家长认为唯有画得“像”、制作得“像”才是成熟的作品。相当一部分家长的评价非常随意,甚至有家长一看到自己不满意的画,就会责怪孩子,不但干扰了孩子的思维,还导致孩子情绪低落,久而久之,不但遏制了孩子内心的创作欲望,还会产生抵触情绪。

(三)主体意识缺失

当前,参加美术培训的学生,年龄普遍低下,其中3~5岁的占21%,5~7岁的幼儿占37%,7~9岁占14%,9~12岁的少儿占26%,12岁以上只有2%。

虽然家长非常热衷,但非常喜欢美术的孩子只有31%,比较喜欢美术的将近50%,一般的占19%。

而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少儿美术培训的主体,大部分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年龄幼小,兴趣尚未定型,意志力远远不如成人,头脑中更无社会功利性,他们幼稚、单纯,缺少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习内容以及对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培训形式、培训教师等等方面的选择上,主体地位基本上全部剥夺,只能简单地接受、认可,甚至逆来顺受无所作为,没有勇气、不敢想、不敢说、不敢绘画或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虽然这些现象可以归结于家长的强势,但与课堂上教师的不良教学方式也有明显的关联。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不止一次碰到小孩说她(他)不喜欢学“画”,是家长硬叫她(他)来的,也不止一次看到孩子哭着跑出教室。最终结果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完全丧失。

(四)对师资的调查分析

第一,师资比例及缘由:从事校外美术培训的专职师资仅占20%,兼职教师占80%。为数甚多的兼职教师大部分有美术院校专业背景,因为大学扩招,每年有大量毕业生面临求业压力,纷纷挤入中、小学等有事业编制的岗位。但当前的许多中小学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有限,致使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大材小用,并在学校里感到升职、评职中对美术这门副科的轻视,也有部分教师有一定的经济压力,就去了各类培训机构兼职。同时,一些培训机构对教师资格审定的马虎潦草,致使一些不具备美术教学资格的人混迹其中。

第二,对校外美术教师应有素质的认识(多项选择)。在众多的培训教师中,有90%回答是责任心、敬业精神、热爱教育、耐心、爱心。有80%回答是教学经验、美术功底、专业技能。由此可见极大部分教师的见解甚为正确。

第三,教师流动性大。兼职教师数量多,但流动性增大,师资力量难以稳定,更难以组织他们进行培训提高:没有牵头部门,没有培训经费,教师没有参加培训的时间,而且即使培训,也无法保证他们不外流。

第四,缺乏双专业背景。大部分兼职教师具有美术专业背景,但缺乏少儿教育背景。教师是个双专业的职业,由于大部分教师毕业于美院,虽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但仍然存在错位现象:持有高中教师资格证书而进行幼儿美术培训,原先就不甚扎实的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更难以应付年幼孩子:没有掌握低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学生了解不够,交流不畅,特别对性格内向的孩子,直到家长找上门反映,教师才知道孩子的想法和要求。尤其是教师对少儿美术创作的规律把握不够,有时候抑制了学生创作的主观能动性。而在课堂上满堂灌、追求学生共性而个性培养缺失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第五,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往往跟随学生,随家长的喜好进行教学。大多数家长的参与度很高,但对美术却是门外汉,而众多家长的希望又各不相同,有的甚至认为花了钱就可以指手画脚,结果导致系统的教学计划流失。还有的老师为了提高自身的品牌,过分强调技能训练,使学生剑走偏锋,至于沉溺于美术知识和技能,忽视欣赏等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是随处可见。

第六,对自身美术专业素养的担忧:每天面对着孩子,担心自己的美术品味会越来越低,于是,应付性地备课上课,难以保证学质量。也由于分心,对本职岗位和自己的美术水平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宁波校外美术培训的对应策略

众多办学机构和办学资质的错位,家长热情和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错位,教师所学专业和教学对象的错位,导致宁波市少儿美术培训红红火火现象背后的混乱,甚至某些机构的质量低下,不适合进行少儿美术培训。

(一)整顿办学机构

第一,建立机构认证制度。政府教育部门要建立机构认证制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校内校外的教育机构,都将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少儿培训是个非常严肃的事,关系到年幼一代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不是稍有技能的人便能够组织进行的。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办学的资质,避免办学机构良莠不齐的现象出现。

第二,建立信息渠道。政府部门要建立相应、便捷的信息渠道,让家长能方便地查询他们所希望了解的相关校外美术培训的信息,我们在调查中有意识地查询,尚且难以查询确切的、全面的信息,家长查询的难度可想而知,查询过程中鱼目混珠、挂一漏万的现象必定在所难免。

第三,确定教学标准。虽然校外教学有别于校内教学,而艺术教学在众多的学科教学中最为灵活多样。但任何教学必定有它的内在规律,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也不能无缘无故、随心所欲地超越。故此,应该制定的明确的标准,使教师的指导有所依据,使家长的评介有客观标准,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并看到自己的阶段性学习目标的实现,品尝到辛勤学习后的喜悦。

(二)加强师资培训

尽管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流动性很强,把他们聚集在一起培训的难度也比较大,但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他们培训,帮助他们提高。

第一,审定教师资格。尽管校外教学的教师资质认定不如校内教师严格,但必要的资质认定,千万不能放松。不但要坚持教师的双专业要求,而且必须坚持专业不能错位的原则,如学习和从事工业美术的人员基本上不能参加幼儿美术教学。

第二,加强教育专业培训。年幼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心理非常稚嫩,而且幼年的经历对他们今后一辈子的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对即使具有资格证书的教师,还是需要加强教育专业培训。可以为他们选择经典的课本,让他们有效地掌握幼儿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美术课程、美育等等专业知识,掌握师生互动的方法。同时,让这些教师们意识到,美学不等于美育,美术培训不能局限于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传授,而应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第三,加强美术专业培训。家长对培训机构看重的并不是硬件设施,而是课程设置。教师要不断研究新教材,接受新思想,吸纳新知识,运用新方法,在实践中勤思辨,激发教学灵感,对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总结。从调查中可以看得出家长的目的还是比较健康的,那么我们一定要研究什么样的课程是有利于少儿的健康成长,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能把家长的愿望在他们的孩子身上变为现实。关于这方面我建议大家读一下(美国)贝蒂・艾德华著的《画出你心中的艺术家》这本书,书中写道:“如果想变得真正有创造力,我们必须摒弃那些我们通常使用的思维模式,这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词汇性语言(左脑)不适合在进行某些创造性工作时使用,词语有时会干扰思考。”“创造力是指用新的方法,以新的角度来看你在平常被我们想当然事物的能力。这与我们绘画的过程不谋而合,因此我们就借用美术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书中解释了为什么绘画有利于创造力、想象力的开发和如何有效地通过美术活动把大脑进行创造和想象的无穷无尽的潜能激发出来。

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之前,学生对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感觉往往只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我们教师的任务是多样化、有目的地安排技能和技巧与启发思维相结合的课程。从横向和纵向来解释和剖析不同创造程度和创新空间的教育方向,因材施教地挖掘学生潜质,使学生通过趣味横生的课程,迅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原则,逐渐养成多向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要创造和谐民主的和谐教育环境,使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大胆评价和倾听别人的习惯,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思维,达到个体和群体的协调发展,使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情趣,使之勤于学,善于学,乐于学,从而达到塑造其美好心灵的目的。

杨景芝老师说过:“儿童不需要教他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教师始终要保持科学趋同、艺术存异的观念,孩子个性、兴趣、追求和思想等方向的差别造成了美术作品形式的丰富多彩,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到的艺术魅力,不能以自己的审美作为参照,成为自己的复制品,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主要提出肯定点和不足,等级不必分得太清,主要是通过评价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高,有更高的追求方向。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使孩子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绘画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引导家长的期望

第一,自己的期望不能等同孩子的期望。每一位家长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的切身体验,也不可避免地留下自己的遗憾。“孩子是自己生活乃至生命的延续”,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共识。立足于这样的境界精心构思孩子的前途,设计孩子的生活,完全无可厚非。但孩子不是自己的简单复制品,孩子所处的生活年代与上一辈明显不同,社会对他们提出了新的需要和新的目标。而且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所以,家长不能把自己的喜好、意愿强加给孩子,更不能以自己的利弊得失来决定孩子今后的成长轨迹。家长应该多观察、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意愿,善于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第二,了解美术知识正确引导孩子。从人的绘画能力发展规律来看,必存在从涂鸦期到意象期再到具象期的变化,每一段必有一个呈现的过程,我们不能按成人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少儿某一发展时期的作品,更不能违反这一进化过程,干扰他们的平稳过渡。调查中我们问了个很简单的问题:“儿童画和简笔画的区别?”结果很多家长分不清。简笔画最初的作用是为了教师在上课时更好的说明文字的抽象意义而配的图示,因教师不是专业美术人才,又不可能花大量精力掌握绘画技能,只能由专业人员对美术形象进行一定的简化规范,以方便教师作为基本功进行掌握应用。这与儿童在绘画能力发展中某阶段根据自己所见所想所呈现的作品完全是两码事。我们觉得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永远不要离开生活作画,可以说对着同一个客观对象,100个孩子很难做到画出一模一样的作品,这最起码已经具有了独创性。雷德里克.弗兰克:“我之所以去画中国人所谓的“万事万物”是为了能够对这些事物观摩更加深入,甚至更加刻骨铭心,从而达到全知全觉的境界,绘画是一种修行,画让我不断对这个世界产生新的认识。”孩子最可贵的是天真,充满好奇的童心,他们对美术的认识大多是从兴趣出发,在他们那看似天真幼稚的想象和随心所欲的作品中,往往蕴藏着对大自然美的独特认识,我们一定要珍视它,小心翼翼地呵护它,用科学的教育方向引导到更缤纷的艺术世界,使孩子在认识美、感受美、流连于五彩缤纷的美术世界的同时得到精神的洗礼和境界的升华,摈弃世俗和丑恶。

(四)培养主体意识

第一,培养学习的主体意识。特别是年幼的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失主体意识,把学习看做外部强加的任务,是为了谁而必须完成的事情。主体意识就本意而言,就是本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表现在少年儿童美术培训中,简单地讲,就是认识到学习美术是自己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美术的知识技能,让自己拥有感受美、赏识美和创造美的本领,进而为人生健全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有幸能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支持应心存感慨。家长让自己参加培训仅仅是培养自己美术学习的主体感的起步,教师和家长应该通过与交流、激励等等方式,让年幼的孩子认识到自己所学习的美术是有价值的,自信自己有能力把它学好,也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够把它学好,而且明确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而不是责怪。

第二,激发美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既然家长让自己迈入校外美术培训的门槛,也就是因为那里有个启发艺术多元化的环境,能给予自己多种接触和体验的机遇,辅助自己准确寻觅、捕捉各种美点和亮点,使自己逐渐摆脱观摩、理解与表现的脱节现象,以线描、素描、色彩、中国画、手工制作等各种课程互相穿插,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并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在质素,进而投身于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美的发现与探究,陶冶自己的情操和健全人格。

第三,鼓励孩子创造。孩子的创造有别于成人,不是创造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事物,而是创造他们未见未闻的事物。孩子的天性极其宝贵,他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灵动、大胆、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绝非成年人能够想象和达到。并且这些宝贵的思维痕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转瞬即逝,如不趁年幼时捕捉,甚至会终生遗恨。面对这些家长和老师看来的“涂鸦”和“莽撞”,应该倾听他们的介绍、解释并予以赞赏,引导他们向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总之,校外美术培训要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牢牢把握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条主线,始终坚持办班有特点,教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

参考文献:

美业培训心得体会例9

政府在职业指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欧美国家在开展职业指导时,无不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具体做法有努力拓展就业岗位,改革福利与保险制度,把职业指导与失业救济联系,倡导非正规就业等。

(一)努力拓展就业岗位

一定的就业岗位是职业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前提条件,没有一定的就业岗位,职业指导做得再好也没有实际意义,而政府在拓展就业岗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欧美政府为拓展就业岗位,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主要有制订实施相关的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社会经济政策,包括改革财政货币政策,从财政上确保对就业政策的支持;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发展以创造就业岗位;划拨专门经费进行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欧美国家还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如下大力气改革产业结构,积极开拓第三产业就业渠道;扩大出口、吸引外资与劳务输出尽可能扩大就业,联合劳资政三方共同研究解决失业问题等。

(二)改革福利与社会保险制度

欧美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福利和社会保险制度较好,这虽然在保障失业人员福利,维持他们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在这种福利与社会保险制度下,劳动者依靠自己收入的生活水平与靠政府救济的穷人的生活水平差不多,导致了依赖救济的穷人越来越多。为改变这种状况,欧美国家认为应该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让身体健全又未到退休年龄的人靠劳动养家糊口,政策导向是消灭失业,而不是创造福利。正因为此,1994年6月14日美国公布了《工作与责任法案》,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全日制工作人员都能脱离贫困,而申请救济者,则需签订“个人责任协定”,落实“就业能力计划”,对拒绝接受职业培训的失业者,政府停止福利救济。[1]在英国对无故不参加帮助再就业计划的长期失业者扣发或减发失业保险金。欧美国家还制订政策,改变以往对失业者消极补贴为积极促进就业的做法,规定失业者享受的权利要与其承担的义务相对等,自愿失业者不能享受失业补助。非自愿失业者有义务接受职业培训,不接受者也不能享受失业补助。凡已进行个体经营(欧美定义为家庭或个体经营)或个人在社会上参加了各种经营性活动取得收入,就不再被视为失业。如荷兰、芬兰、瑞典、丹麦等国规定,失业者在享受社会保险的同时,必须在职业介绍所登记,职业介绍所根据失业者个人情况在全国范围内为其寻找合适工作。如失业者因找到新工作而需要搬家,政府往往可以提供一笔搬家资助。同时,北欧国家还采取一种“强迫就业”的方式,由职业介绍所根据失业者的情况,及时提出培训建议,并推荐新的工作。失业者在一定期限内有权自主选择工作,如超过期限就必须按照职业介绍所的推荐接受工作,否则不能继续享受社会保险。

(三)职业指导与失业救济相结合

职业指导与失业救济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单纯失业救济的负面作用;另一方面又降低了失业救济与职业指导机构动作的成本,提高了失业救济制度的经济效率。二者相结合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将参加职业培训与保障待遇挂钩。如英国将原来分设的职业介绍所和失业保险所合并起为就业指导中心。使救济工作与职业指导结合起来,还对参加再就业培训的人发放补贴,并对合格人员增发救济金。德国也将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和失业保险连在一起,形成系列服务的制度,各级劳工部门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所有经费统统来源于失业保险基金。

(四)倡导非正规就业

欧美国家在职业指导中,为弥补正规就业岗位不足的困难,普遍提倡非正规就业,以缓解失业问题。具体做法有缩短工时、全日制就业非全日制化、提前退休、努力开发公共部门、公益部门吸收就业的潜能等。

二、开展职业介绍服务

开展职业介绍服务是职业指导机构的核心职能,职业介绍服务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职业指导工作的效果。欧美国家的职业介绍机构有国家开办的,也有社团和私人开办的。如英、法、日、瑞典等国家劳动行政部门都有就业服务机构,日本在劳动省设职业安定局,各地方设职业安定课,在层设公共职业安定所,通过这三个层次,确保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日本除政府开办的职业指导机构外,还有民间团体和私人开办的职业介绍所。欧美国家的职业介绍机构的主要工作有建立就业服务网络、加强供求信息服务、推动社会中介组织为扩大就业服务等。

(一)建立就业服务网络

欧美国家大都建立了遍布全国的职业介绍网络,而且很多国家充分发挥互联网络的优势,将全国的职业介绍所用计算机联网,以便于在全国范围内及时协调,为失业者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如英国具有三层就业服务网络,分别是国家就业部及其下属的就业总署、地区局、基层管理机构及下属的就业总署、地区局、基层管理机构及下属职业介绍局(负责政策实施和统筹管理);各地的职业安定课(负责地区就业安排、失业保险和职业培训)、基层的职业安定所(负责信息咨询,就业介绍等)。在芬兰,全国各市、县分布关大量的职业介绍所,在介绍所的电脑互联网络上,最新开辟了“自我推销”专页,求职者可以将自己的有关情况和求职志愿输入网内,以便由雇主直接、迅速地进行选择。对于年龄在18-30岁、外语较好的求职者,介绍所将通过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向有关国家推荐和联系工作。

(二)加强供求信息服务

欧美国家在提供就业信息,加强劳动力供求信息服务方面做得较好。他们除了利用定期出版报刊杂志外,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全国范围的就业信息系统,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是美国的就业信息体系。美国每两年出版《行业展望手册》,该手册包含全国范围内91%以上的职位供求信息。此外,美国还有《劳动月报》、《行业计划和训练资料》与《季度行业展望》等出版物,从不同的角度就业信息。美国除利用出版物信息外,还成立了国家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和州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构建了行业信息系统和职业信息传递系统,及时全国范围内的就业信息。美国还有专门为特殊群体准备的信息,如为青年人、伤残者、妇女和少种族等的专门信息。#p#分页标题#e#

(三)推动社会中介组织为扩大就业服务

欧美国家普遍对专门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中介组织,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如瑞士政府对一家“青年企业家就业中心”给予一次性补贴,中心为青年人提供职业指导服务,收取咨询费,几年来运转情况良好。西班牙政府专门在劳动部下设“全国就业协会”,协会有专项基金资助一些中介组织,使这些中介组织执行政府的就业计划,为开展职业指导服务。

三、努力开展职业培训

努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失业者的劳动技能,是欧美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因不符合新兴科学技术的要求而失业的劳动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开展职业培训更有其重要意义。如美国把技术培训视为解决就业的根本途径,为帮助失业者尽快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美国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注意再就业培训问题,还专门制订了《就业训练法》,美国约有70%的失业者经过培训后找到了新的工作。[2]欧美政府在开展职业培训方面主要有以下经验。

(一)政府重视,为开展职业培训制定法律

欧美国家对职业培训极为重视,许多国家制订了有关法律为开展职业培训提供法律保证。如德国政府在1969年7月颁布了新《劳动促进法》,把职业培训放在首位。美国很早就注重再就业培训,出台了《就业训练法》与《美国再就业法案》,使被解雇的工人得到他们所需的有效而高质量的培训,由州、地方政府和私人机构共同合作进行培训项目的开发、实施和管理。[3]

(二)培训机构与企业、劳工部门良好合作

许多国家对公共和私营培训机构一视同仁,只要有能力、培训业绩突出,都能得到国家的培训项目和政府的财政资助。培训机构与劳工部门的职业介绍所联系,了解劳动力市场信息和需求,确定企业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及未来的趋势,进行有目的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全力推动在职培训

各国政府或是拨出一定专款,或是将原来用于失业救济的款项抽出,以支持企业培训职工。例如,奥地利政府规定,如果一定企业为转产或提高就业素质而培训职工,政府将提供一定数额的资助,最高可达培训费用的66.7%,其中包括接受培训者的工资。

(四)培训方式多种多样

培训方式的多样性是欧美国家开展职业培训的一大特点。各国的培训机构根据培训需要和对象确定培训方式,有讲课指导型、专题讨论会、班组培训等,还有全日制、夜间制、部门时间制、工读交替制及函授教育等。

(五)注重实践,培养实用性人才

开展职业培训的根本目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培养实用性人才。英国、美国、德国的职业教育机构都实行三部分教育体制:学生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去工厂实习及工读交替进行,这样使学生不仅有书本理论和实践知识,而且使学生获得一种工作经历。

(六)为特殊群体制订专门培训计划

特殊群体在就业人群中属于弱势人群,为对这部分人提供保护,欧美国家专门为特殊群体制订职业培训计划。如美国各州劳工部门的培训项目有:暑期青年人就业和培训计划,青年、妇女、残疾人培训计划,退伍军人培训项目,老年人培训项目等。

(七)发层次进行培训

针对不同情况的劳动者,欧美国家强调根据具体情况分层次进行培训,有针对待业青年、缺乏职业前途的职工、失业者的培训等。

四、欧美职业指导对我国职业指导的启示

欧美国家的职业指导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对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开展以来,在帮助失业者再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时间不是很长,而且我国的国情与欧美国家有很大差异,所以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待在学习借鉴欧美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具体来说,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创职业指导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国家对职业指导工作要予以足够的重视,颁布有关的法律法规,利用经济杠杆,努力拓展就业渠道;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切实推进职业指导工作。国家在职业指导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与对职业指导工作的投入,直接决定着职业指导工作的成败。国家应从立法上对职业指导工作提供法律与法规上的支持,利用国家经济杠杆,通过制订相应的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努力发展新兴产业与第三产业,对扩大就业与职业指导提供财政支持,并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与最低工资标准。既保证失业者有一定的生活来源,又要防止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障碍。

其次,开展有效的职业介绍服务工作。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改变目前劳动、人事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劳动、人事部门的协作,完善劳动力市场、构建从上到下层次分明的全国就业网络,利用多种途径就业信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信息共享程序,制订相关政策,取消异地流动的限制,促进劳动力的异地流动。

美业培训心得体会例10

2009年10月27~30日,魅祺娜企业大学举行了一场“西南区美容师・蜕变特训营”活动,来自云南和四川的90位美容院代表聚集于成都,共同体验军事化管理生活、学习实用知识、感受责任意识。诸多美容院代表表示,这次培训会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一次特别的洗礼。

特训进行时精彩正上演

集合、站军姿、破冰活动、团队建设、拓展活动:每天早上6点30分准时起床,晚上按时睡觉: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碗里不能剩饭……10月27日上午,90位美容院代表陆续“入营”,在教练宣布完这几天的活动安排和注意事项后,特训会正式开始。一群年轻有朝气的姑娘,一位帅气的军队教官,一样的迷彩服,开始体验完全军队化管理的生活。

第一天的破冰活动、团队建设和拓展活动对提高个人及团队执行力有很大的帮助,活动实行加减分制度,旨在鼓舞学员们要团结互助、打造出团队精神。

第二天,魅祺娜培训老师以互动的方式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帮助学员快速地进行吸收和应用,口试考核就是一个快速应用所学知识的项目。学员如果在一天的活动中不能通过考核,晚上23点后其他通过考核者休息后,他们还必须继续练习当天所学知识,接受再一次的考核。如果还是通不过,队长和未通过考核的队员面壁思过1小时后方能休息。

第三天,两个小时的晚会是学员们尽情展现自我才能的时刻,学员们自编自演的丰富多彩的节目,给特训营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天三夜的时间里,除了魅祺娜公司的培训老师给学员上专业课外,魅祺娜公司总经理陈亚兰女士还亲临现场为大家讲授了关于员工心态方面的课程,让所有学员受益匪浅。

责任意味着承担

什么是责任?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份内的事;二是没有做好份内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魅祺娜企业大学这次培训会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负责任心态”、“承担责任”以及“美容师团队协作训练及团队氛围营造”课程的培训。

这些课程以讲述和游戏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来传达,让学员们切身体会责任的重要性,并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来考验学员们对责任与执行的态度。培训老师将90位学员分成10个小团队进行比赛,每个团队中的成员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而输掉比赛的团队之所以失败,便可能是这支团队里有某位成员或者整个团队的成员根本没有全心全力投入比赛。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大家,作为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其力量都是非常重要的,其责任亦是如此。

通过一系列关于责任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学员们更加懂得了责任的重要性。她们表示,以后要把责任当成一种习惯培养并固定下来,一旦出现问题就要敢于担当,并设法去改善。

学员心声:活动新颖,获益匪浅

重庆荷芙蔓美体中心的王女士评价说,这种军事化、正规化、统一化管理的培训模式自己还是第一次体验,印象太深刻了。活动中老师讲述的课程实用易懂,并通过现场的实战考核让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特训不仅改善了自己的体质,同时也让自己对工作信心倍增。这次特训后回到工作岗位上,自己都觉得整个人好像更有冲劲了,几天之内店里业绩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