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外交部发言人模板(10篇)

时间:2022-09-17 02:01:49

外交部发言人

外交部发言人例1

有一年,某部委请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李肇星去做国际形势报告。李肇星副部长因为有其他安排,就让一位发言人代为前往。该部门主持人特别兴奋,在开场白中说:非常感谢外交部领导对我们的重视,我们本来想请个外交部副部长来讲一讲国际形势,没想到外交部竟然把他们的发言人派来了!

外交部一位部领导,有一年回家探亲。回家后,村里的老人殷殷地嘱咐:继续努力,争取当个外交部发言人。

有一次,李肇星与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参加完活动从街上步行回外交部,有一个行人惊喜地对同伴说:“那个人是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同伴看了一下说:“不可能,他旁边的那个人根本不像保镖!”

外交部一代表团到某省参观、考察,当地接待部门负责人在介绍当地情况时说,现在领导同志很重视我省,上半年到我省来视察指导工作的领导同志有某某副总理、某某部长、某某外交部发言人……

1998年任外交部发言人的章启月有一天骑车下班回家,路遇几个骑自行车的人。有一位说,快看!刚才骑过去的是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其他几位都讥笑他说,亏你想得出来,外交部发言人能骑自行车?

其实,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在国外,发言人一般也都是各部门中层负责人兼任,包括美国、英国、比利时外交部发言人都是处级人员担任。只有在少数国家,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很高,正副部级的都有。

发言人的苦恼

名声大,荣誉高,受人敬重——这些对发言人来说是一好事,但有得便有失。由于经常在电视上露面,公众有点脸熟,麻烦也就随之而来。

据载,某发言人的一个侄女从老家来北京后,该发言人请她在一餐馆吃饭。外交部发言人在这一餐馆出现本身就是一个话题,并且居然还是和一位年轻的小姐在一起,这无疑引起了餐馆客人的高度注意。客人们不断把各种目光投向他们,并不时窃窃私语。

一位发言人一次骑车回家途中,被另一骑车人撞倒。起来后,本想与对方理论一番,但不承想惊动了路人。看到有人竟敢把外交部发言人撞倒在地,他们感到非常气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纷纷指责肇事者。这位发言人感到很难堪,从围观的人群中悄悄溜走了。

一位发言人每天坐地铁回家。每天在地铁上,都要忍受众多乘客好奇的目光。有一次一位乘客终于忍不住了,谨小慎微地问这位发言人,您是某某发言人吗?这位发言人不愧为外交部发言人,把对付记者的模糊答问技巧用到这里了,他幽默地回答:“大家都这么说。”

外交部发言人例2

――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马克・雷格夫

也许是巴以纷争和黎以冲突一直没有停息,也许是中东局势过于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消息,以及发生在中东土地上的各种突发性新闻。作为世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以色列在中东地区冲突的旋涡中积累了大量的媒体之战的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发挥新闻发言人的作用。

“世界上有一半的坏消息是关于以色列的”

完全出乎我预料的是,作为与美国有着亲密战略合作,与欧洲保持着良好外交关系的以色列,对西方媒体有关以色列的报道持批评态度。在直面冲突焦点问题,回应国外媒体时,以色列政府新闻办主任丹尼・西曼(Danny Seaman)可谓直言不讳:“世界上有一半的坏消息是关于以色列的,所有人都认为我们没干好事。我们对CNN的报道是不满的。”当我在以色列外交部面对其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发言人马克・雷格夫( Mark Regev )时,感受到的则是更生动的诠释。当然,要进入位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外交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尽管事先已经联系妥当,但安检仍然极为严格,不仅上交护照,各种采访用的录音、摄像和拍照设备等一律严禁携带。过安检门时,还要摘下手表、首饰,脱下鞋子,男士还得解下皮带。试想,当一个人被卸下这些常规“装备”时,成为“”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自2001年起,以色列境内发生的一系列恶性自杀式城市爆炸案后,出于安全考虑,以色列政府办公楼的入口处附近设置了一些用来防汽车炸弹的石柱,设施完善的以色列外交部大楼从外观上看几乎没有窗户(让防护墙挡住了),俨然像个现代堡垒。

新闻人与新闻发言人

时值2007年盛夏,当身着浅色衬衫和藏青西裤,领带笔挺,身材修长,风度翩翩,手中攥着手机的以色列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马克・雷格夫走进那间挂满历任以色列高官漫画的会议室时,他的那副大墨镜显得很扎眼。“对不起,这两天患眼疾,很怕光。昨晚BBC电视台要采访我,但我说电视不行,广播还可以考虑,反正别人看不见我这副样子。” 他很会抓住细节开场,也很能自我推销,“作为新闻发言人,首要任务就是和媒体打交道。最郁闷的就是凌晨3点手机响,地球那边的记者说: ‘喂,马克,我们这儿正直播,你现在能不能就加沙问题的近况接受一下采访?’别的渠道不算,仅在耶路撒冷,就有400多名外国记者,他们都有我的手机号,我随时都开机,随时准备上镜头露脸。在我的经验中有一条一直很好用:永远要让我的拍摄背景里有很多的书,就像书房,这样使我看上去既儒雅又学识渊博。”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幽默和拉近与初次打交道的媒体人士距离的一种方式。

曾就读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后又拥有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政治科学和波士顿管理科学双硕士学位的马克・雷格夫,在进入外交部之前在以色列国防军参谋学院教“国际关系和战略”,曾在以色列驻华盛顿和北京大使馆任新闻发言人。良好的个人背景和能力,使他成为以色列在西方媒体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政府新闻发言人 (2007年12月马克・雷格夫已经被指定为以色列总理府“国外媒体和公共关系顾问”)。

在不时被电话打断的交流中,马克・雷格夫友好、机智、风趣、坚定和专业的对答,赢得了在场各国媒体人士的肯定。“尽管半小时后我要接受BBC的采访,但我想说的是,CNN和BBC经常在对以色列的报道中加入些无稽之谈......”这样的开门见山很快引起了媒体人士的兴趣,在观点各异的发展中国家媒体面前,摆明对西方媒体态度,能较快唤起在场各国媒体人的“共感”,从而拉近距离。

针对有关以色列“隔离墙”的提问,马克・雷格夫巧妙地采用了西方人熟悉的讲故事的方式来回应:“有一家加拿大电视台采访我,他们拍摄了一个巴勒斯坦老人的悲苦生活――他祖祖辈辈耕种的橄榄树被圈在隔离墙的一边,而他居住的小屋却被隔在另一边,每天他只能望着橄榄树哭泣。在电视画面中人们看到的是:一边是老人那痛苦的眼神,一边是我??――以色列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苍白无力的解释。对以色列人来说,隔离墙是生与死的问题,而对巴勒斯坦人来说,这只是生活质量问题。他们可以拍摄巴勒斯坦老人的生活,也应该去看看以色列人的生活,去问问那些在恐怖袭击中失去丈夫的以色列妇女,她会告诉你如果“隔离墙”早一些建好,她的丈夫或许仍然活着。有了隔离墙,以色列人才敢上街、坐公交车,过他们应该过的正常生活。当恐怖袭击发生的时候,政府的首要责任是保护其公民的人身安全。”虽然他在批评西方媒体的同时并没有直接提到巴勒斯坦方面的媒体报道,但从以色列方面对其媒体的整个介绍,和以色列历史文化和当今现状的讲述方式看,明显地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其“隔壁邻居”的坚决而强硬的态度。 当被问及以色列政府是否考虑到“隔离墙” 另一边人们的感受时,马克・雷格夫反应很快:“如果在你下班开车回家的途

中,有两三个家伙正埋伏着向你瞄准,你是什么感受?” 对这样一种没有太多统计数字的换位式解释,国外媒体人士并没有提出异议。追求完美,沟通能力超强的马克.雷格夫给人的印象绝不是刻板政府行政官员,而是一个充满活力、敏捷高效、很懂媒体、擅长应对危机的公共关系专家,他既能闪现真诚迷人的微笑,也能在瞬间亮出其唇枪舌剑,毫不犹豫地还击,全力维护以色列的国家利益。难怪以色列政府对他在今后的国家形象公关上给予了空前的厚望。

遗憾的是由于以色列外交部严格的保安措施,我无法将照相机带入大楼,也失去了与那位以色列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样板......马克.省略)

责编:于淼

链接:

外交部发言人例3

自2006年起,中德已经举行了4轮副部长级战略对话。去年,双方确立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决定将战略对话提升至部长级。

会上,中方表示,对发生在耶路撒冷的爆炸事件予以谴责。中方一贯反对任何针对无辜平民的恐怖暴力行径,以暴易暴只会加剧紧张和对立。我们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

执行安理会决议目的是人道主义保护,而不是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利比亚的、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有关国家应按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以及相关国际法准则行事。我们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避免冲突升级,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加剧。我们愿与有关各方一道,推动通过对话等外交手段解决利比亚当前危机。

中方表示,近年来中葡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苏格拉底总理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为增进中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作出积极努力,我们对此表示赞赏。中方愿与葡方继续努力,推动中葡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和深化。

自去年底以来,欧洲一些国家相继出现债务危机,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冲击。中国政府对此予以重视,采取了增持欧元债券、推动中欧经贸投资合作等一系列积极举措,支持欧元区国家克服危机。当前欧洲债务危机风险仍没有消除,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前景也不确定。中欧作为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又分别处于各自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密切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

会上,中方表示,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任何国家或公司未经中国政府允许在中国管辖海域从事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都侵犯了中国的和权益,是非法、无效的。中方这一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希望有关国家切实按照《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精神,不要采取任何可能导致争议复杂化的行动。

今年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建交60周年,去年底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今年是“中巴友好年”。今年中巴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涵盖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有关活动将贯穿全年。我们希望这些活动进一步促进中巴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推动中巴全天候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中方十分关注也门局势的发展,呼吁也门各派通过对话等和平方式解决分歧,避免发生。作为也门的友好国家,我们相信也方有能力妥善处理当前面临的问题,尽快恢复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

外交部发言人例4

这场会,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华春莹一共回答了10位中外记者的提问,其中不乏敏感问题,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连任后首次出访选择亚太地区、美国与缅甸关系改善是否威胁中国、十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变化、中日关系等等,华春莹侃侃而谈,从容不迫。

在此次会之前,华春莹已经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在2012年11月1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洪磊在回答完记者提问后,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秦刚对外了华春莹为新任外交部发言人的消息。

秦刚介绍说,华春莹从事外交工作20年,曾在欧洲司以及欧洲和亚洲地区工作,有着丰富外交经验和良好沟通能力,是出任外交部发言人非常合适的人选,相信她会和媒体记者相处融洽,合作愉快。

当天,华春莹也第一次出现在媒体面前,精干的短发,一袭深色的套装。华春莹的自我介绍,与一般发言人的首次亮相不太一样。她说,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处在一个深刻调整的时期,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

她声情并茂地表示:“我将竭尽全力,帮助大家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我也期待着与大家进行真诚的沟通、平等的交流、良好的合作,为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信任和合作做出积极努力。”

这番真挚的话语,立刻赢得了媒体的好感,各大报刊纷纷报道,很多网友也在微博等社交网站上热议,不少人纷纷留言评价说,“气质不错”、“长相甜美”,期待今后能多在新闻场合见到她。

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华春莹成为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建立以来的第27位发言人、第5位女发言人。外交部自1983年首设新闻发言人,是最早设立固定新闻机制的中国政府部委之一,发言人也在不断变换。

2009年以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变换比较密集,几乎达到每年一次,2012年甚至是一年两次:2009年2月,马朝旭接任刘建超出任发言人;2010年10月,洪磊接替秦刚亮相;2011年8月,新增发言人刘为民;2012年1月,马朝旭出任外交部部长助理,秦刚回国接任新闻司司长并担任发言人;4月,发言人姜瑜出任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8月,刘为民出任中国驻美国使馆公使衔参赞。

2011年,随着华春莹的亮相,外交部发言人再度回归3人:新闻司司长秦刚和副司长洪磊、华春莹。

曾有外国记者分析说,女性代表中国可能有更好的效果,因为女性能给一个国家更好的外貌和形象,“女性说话很软,长相很得体,讲话很好听,这些都是能在国际上给中国加分的。”有专家指出,选用女性新闻发言人,是中国实行“刚柔相济”政策,加大对外沟通能力。

华春莹是江苏人,1992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在她的工作履历中,和欧洲算是颇有缘分。早在1993年,她就进入外交部西欧司工作,之后在新加坡使馆工作4年,1999年至2003年,她再度回归外交部西欧司,担任三秘、副处长,此后她开始了一段长长的欧洲生涯,在中国驻欧盟使团工作了7年,其间逐渐晋升至参赞。

2010年,她奉命回到北京,出任外交部欧洲司参赞;而2012年8月,华春莹升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接替姜瑜的工作。

有曾经和华春莹在欧洲打过不少交道的媒体记者评价说,华春莹虽是女士,但工作中一点不输给男性,她特别投入、特别勤奋,兢兢业业,每有重大的中欧外交、外事访问,她经常加班加点,属于典型的“拼命三郎”,以至于有时候访问一结束,她就病倒了。

安静女生很有主见

华春莹其实学生时代就常常主持和策划各种活动。她家位于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从小学到中学,她一直踏实用功、成绩不错。

据江苏当地媒体报道,淮州中学副校长,曾任华春莹高二、高三年级班主任的高从平介绍说,华春莹父亲是原淮阴县纪委书记,母亲是淮安市清河区政协原副主席,华春莹跟妈妈姓。

高中时代的华春莹留着短发,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同时还是学校学生会主席,策划和主持了许多演讲、朗诵比赛等活动。

不过,给高老师印象最深的,却是华春莹悄悄组织的一次活动。那是1988年高考前夕,当多数学生在为高考做最后冲刺时,华春莹找到班主任,说想搞一场足球对抗赛来放松一下同学们紧张的气氛,她自己也很喜欢踢足球。班主任出于各种考虑没能同意,可是倔强的华春莹没有放弃,她背地里悄悄组织了那场比赛。

高从平说,华春莹大气,平时做事沉稳,考虑问题周到。1988年她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被南京大学英语系录取,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部。不过,由于工作繁忙、常年驻外,华春莹很少有时间回到家乡和母校。

而在绿树成阴、人才辈出的南京大学,华春莹度过了4年美好的大学时光,当年的老师和同学也对她记忆深刻。

已经退休的金筑云老师,曾经在华春莹大一的时候担任精读课老师。据江苏媒体报道,金老师说,看到报纸上登的新任女新闻发言人照片,她一眼就认出了华春莹,觉得她笑起来还是和以前一样,很恬静。

“华春莹给我印象很深,她性格安静,很斯文,对人很有礼貌。”金老师说,任何时候看到华春莹,她总是安安静静的,“我印象中,当时华春莹的学习并不是数一数二的,也就是中上等吧,但她很有主见,独立性很强,学习也比较用功”。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周丹丹老师,不仅是华春莹的大学同班同学,还是一个宿舍的舍友。当看到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首次亮相的新闻,周丹丹一眼就认出了昔日的老同学。她说:“春莹没怎么变,比大学时更漂亮了,那时戴眼镜,现在不戴眼镜了,眼睛显得更美,更有神。”

周丹丹还记得,她们当时住在南大南园的8舍。宿舍里一共8个女孩。“我们熄灯后也经常开卧谈会,交流遇到什么感情问题啦,什么烦恼的事啊,华春莹总帮着分析,出点子,而且总说得头头是道。”周丹丹说,“当时,我们都觉得华春莹的志向很远大。宿舍里,她是大学4年中唯一没谈恋爱的。她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学习特别认真,笔记记得很细。”

周丹丹说,“我们上一届,也就是87届,有4个男生被招进了外交部。”但88届就华春莹一人进入外交部。

新闻司里的“口径处”

据《外交十记》记载,钱其琛是外交部的首位新闻发言人。在华春莹之前,外交部先后有过4位女发言人,分别是李金华、范慧娟、章启月和姜瑜。外交部发言人不是终身制,目前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实行轮流发言制,一般1至2个月轮换一次。

为了准备会,发言人每天都要阅读大量文电、报刊,收听收看各国电台、电视。另外,发言人站到了台前,而台下,是一整个团队的全面支持。

外交部新闻司下设新闻处,也称发言人办公室,每周5次的外交部新闻会就是由他们协助发言人组织和准备的。除例行记者会外,发言人办公室还会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回答国内外媒体的提问。这时,就轮到办公室的其他工作人员以发言人的名义向记者回答提问了。此举常被外电称为―――一位不具名的外交部发言人。

会开多了,办公室也总结出了一套“规律”。首先就是要弄清楚哪些记者会出席会,所谓知己知彼。一般来说,国内记者关注的自然是国内问题;香港、台湾记者更多关心的是本地区问题;最难“对付”的是西方记者,他们的问题涉及面很广,除了外交外,还关注中国的政治、社会及经济议题。另外,虽然记者的提问角度难以捉摸,但一般不会超过大国关系、热点事件和突发事件。当然,最受关注的还是敏感问题,这种话题的提出会有重复性,一旦形势发生变化或国际上有新的外交动向,就该考虑与此有关的话题会被旧事重提。

外交部发言人例5

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的两种主要行为,其中语言交际是人类在交际行为中最有效的方式,非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实际日常生活中,65%面对面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非语言方式来传递(Samovar 1981;Ross 1974)。

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及分类

杨全良(1990)认为:“非言语交际,就是通过使用属于言语范畴之外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与语言交际的两种形式相比非言语交际的形式多种多样,它包括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除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Samovar(2000)等人将非言语交际定义为:“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因此非语言交际包括如表情、手势、身势、触摸、界域、服饰、副语言、时间、场景等一切由人为的或由环境所产生的刺激。

非语言交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Ruesch and Keas(BJ

1995)在1996年最早做出了非语言交际的分类方式,他们认为从功能角度出发,可以将非语言交际分为暗示语言、行为语言、客体语言三类。Knapp(1997)根据这一理论及其相关研究将非言语交际分为三种:环境交际、交际者体格特征、肢体运动及状态(手势、姿势、面部表情、眼睛活动和发音方式)。毕继万(1995)将非语言交际分为四大类:体态语(body language,包括各种表情、动作、姿态)、副语言(paralanguage,包括沉默与非语义声音)、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包括皮肤颜色、衣着化妆、气味、家具等)和环境语言(environmental language,包括时间、空间、颜色、城市规划及人对自然的影响等)。

二、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非语言交际是在交流环境中除语言刺激以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许多研究表明,教师需要学会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非语言交际不仅能改善师生关系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认知能力。因此,非语言行为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1.非语言交际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人类交际主要有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两种形式。非语言交际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它能够辅助有声语言交际,进行情感表达,使信息具体化,对交际的过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课堂质量,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上的使用是很必要的。

2.非语言交际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

我国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英语的接受与喜爱程度都有所不同。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话题会有不同的反应。教师可以通过眼神、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非语言交际获取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改善学生畏惧英语的心理状态。

三、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非语言交际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无处不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使用非语言交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有着很深远的意义。

1.面部表情和眼神

人的面部表情和眼部动作都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面部表情可以传达不同的情绪,而目光所传达的信息就更多,不仅仅限于感情。同时面部表情和眼神往往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教师快乐和蔼的表情为轻松地组织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同时也增强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在英语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面部表情与眼神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回答问题的学生之间的目光交流,向学生表明老师在全神贯注地听他讲话,这一非语言行为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老师的眼神常常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促使他们有效高效地学习。另外,老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目光接触了解学生是否明白了所讲的内容,是否对所讲内容感兴趣等。

2.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能弥补口头表达的不足,通过表现力丰富、形式多样的动作、辅助语言将内容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并做到准确无误。同时,肢体语言还能够通过人们内在情感与情绪的表达,加强语气,让观点得到更好的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肢体动作的运用是对语言教学的一种辅助,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更能突出教学重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接收率,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外国影片的观赏学习,我们会发现,在对话中人们通常都会用许多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英语教师在授课间灵活地运用肢体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肢体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3.副语言

“副语言又可以称为类语言或伴随语言。指伴随话语而发出的无固定语义的声音。它通过音调、音量、语速、音质、清晰度、语调、声音的修饰、分隔、沉默停顿等,起到言语的伴随作用”。中国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平仄起伏、生动形象。因此,副语言行为对教师的外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音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上扬的音调有质问、迟疑、惊异等意思,下降的音调则表明说话者的坚定、自信。教师通过调节自己的音量呈现授课内容的重要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合理地利用音域使授课语言尽量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对象、内容、地点调整合适的语速。另外,音质体现了教师的个性特征,它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灵活地运用非语言交际进行教学,既能培养学生非语言意识,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由于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都受到文化的制约,因此英语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语言规则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导入跨文化交际规则。

参考文献:

[1]孙青,孙明节.非语言交际行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344-347.

[2]Samovar.Porter et Stefani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马晓华.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04-105.

外交部发言人例6

【中图分类号】C9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044-02

据现有资料统计,“我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有80多种,使用的文字也有好几十种”,[注1]在基层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由于语言交流而产生的问题,特别是民族事务中由语言交流不畅引起的干群关系问题,已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地方稳定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语言在民族事务中的关键作用

1.语言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交流工具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语言作为一个交际工具决不等同于人作用于自然的工具,它适用于人与人之间,在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起着沟通情感、交流思想的作用,深入到民族精神生活之中,成为民族同一性的符号和民族仪式、民族成员资格以及民族团结一致的象征,因而获得了一种高度抽象的意义。换言之,本民族的语言除了族内交流外还承载着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因此少数民族自身语言必须得到足够重视和保护。

2.语言在民族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民族间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交流,都离不开作为基本手段的语言。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关系,因而决定了我国的民族语言及民族文化关系呈现多向互动式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使一些原本相对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迎来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与外界、与其它民族更广泛的交流成为大势所趋。因此,语言在民族交往、甚至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都更加凸现出来。

3.语言在民族事务干群关系中的重要性

民族事务干部的特殊身份要求其能充分地了解所辖区域各民族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意愿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民族事务干部要能够发扬基层民主的精神,深入到各民族群众当中。而真正做到参与式民主,平等的语言交流是互信、深入沟通的基础。这也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事务干部提出了更高、更有难度的命题。

二、民族事务干群关系中语言交流现状

1.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只通晓本族语言,无法更广泛地与外界接触。

建国以来,我国实行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政策,但由于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仍比较偏远、落后,导致一些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缺乏现代教育的老人仍然不掌握汉语,主动地对外交流有困难。而这些老人又是族群中权威的象征,是至关重要的群体,本应是与包括政府干部在内的与外族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主力军。这就造成了一些最能代表少数民族群众利益、最有话语权的群众无法直接与当地非本民族干部交流的这样一个严峻问题。

2.内地干部促进当地发展,却较难融入当地语言环境。

随着中央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政策上的倾斜,大批的内地干部被补充到这些地区。但这些来自内地的干部很少有人通晓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在几年的任期内也很难再学习一门语言。因此这就使他们无法近距离的和一些不通汉语的基层群众交流,成为干群之间沟通交往的一道障碍。

3.民族交往日益密切,但有时会因为语言问题引起一些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在人口频繁的交往中,由于不同民族间在文化、风俗习惯、,特别是语言上的差异,往往发生矛盾冲突,甚至有可能演化为。如少数民族到汉族人口多的城镇后,他们对当地情况不熟悉,对政策法规不了解、风俗习惯和有所差异,容易引起各类纠纷,严重影响当地的安定团结。

三、民族事务干群关系中语言交流障碍的原因

1.少数民族语言种类繁多,很难规范统一。

在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由于自身和外在客观原因,虽然一些少数民族语言自身在逐渐消亡,或者弱化,但我国56个民族中目前使用的语言仍有129种。在一些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可能同时流通着数种语言,即使是某一少数民族干部也很难掌握全部当地流通的其它民族语言。因此,在一些相对闭塞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存在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给当地干部,特别是汉族干部和外地吸纳干部系统性地学习他们的语言带来了困难。

2.部分干部依赖翻译,对与少数民族群众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干部自身来看,一方面,很多前往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干部在初入所辖区时会配有翻译,加之他们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一般是暂时性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汉族干部对翻译的依赖,使得缺乏学习当地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个别干部不够深入群众,或对与少数民族群众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他们把工作的重心更多倾向了和民族语言关系不大的事务上,对语言学习的动力减少。

3.部分地区对干部的双语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少数民族地区在政策上一般都是鼓励汉族干部学习当地民族语言,但一些地方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缺乏有效的系统制度和外部监督机制来保证各民族干部学习当地其它民族语言。

四、对于改善民族事务中语言交流问题的应对措施

1.增进双语教学力度,尤其注重对干部的语言培训。

当今,双语教育是语言保护最好的途径。截止到2008年,仅新疆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就有236万多人,其中接受双语教学的有60多万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25.4%。可以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干部每日一句话、每周一课、民汉干部“一帮一结对子”“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的“双语”效果。例如,新疆额敏县长期开设双语培训主体班次,汉族干部学习哈萨克语言、少数民族干部学习汉语言,培训方式以实行脱产集中学习与到村队挂职工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达到实践促学习,学习促工作的效果。

2.完善组织、加强培训,尤其是加强对汉族干部的学习要求。

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健全的少数民族语言学习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力争不留死角,不应只满足于会说“你好”、“再见”等极为简单的用语。因此,要编印好适合汉族干部学习的教材,同时录制配套音像设备,免费发放到汉族干部手中,丰富培训的内容、灵活学习的方式方法,使语言学习不成为干部的负担,突出培训质量;举办学说竞赛活动,建立考核制度,与干部的政绩挂钩,评选表彰语言活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激发学习热情。

3.鼓励内地干部与基层群众交流,更好地学习少数民族语言。

外交部发言人例7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传播通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高度全球化,带来了全球性的时间和空间的紧缩,我们生存的世界越来越小,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和民族的人越来越频繁地接触和交往成为一种可能和必然。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应具备全球视野,意识到国际间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融入这种跨文化交流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并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的这种变化使外语教学的目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以前,这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所关心、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它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引起了语言教师从跨文化教育的角度对外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三个。

第一,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在发现差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

第二,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le?shock),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

第三,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可以说,正是基于这一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践意义要大于理论意义。

我们以往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因为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跨文化交流主要依靠语言,认为跨文化交际的工具主要是外语,语言传递信息的唯一途径,而忽视了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传递。以往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注重训练学生外语语言的正确性、准确性,完全没有注意到要培养学生其他的交际能力。如果我们不改变想法,就无法培养出适应时代的优秀的外语人才。

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使用语法翻译法和结构分析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日语语言知识的传授上面,特别强调语音、词汇、巨型、语法等内容的掌握,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语言形式的讲解、文章的分析、应试技巧的训练等方面,而对学生的非语言行为能力、文化能力及交往能力的培养不重视,使得我们的很多学生虽然语言能力很强,但是到了工作岗位上,无法真正做到和日本人进行交流,这是我们日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非语言交际以往多被看作是体态语的代名词,其实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非语言交际包括体态语(头部、面部、眼部、手部、腿部等的动作行为)、副语言(沉默、话轮转接、非语言声音等)、客体语(皮肤颜色、体毛、气味、衣着、化妆等)、环境语、校园非言语交际(教师的仪表、课堂内外师生的非言语交际等)等。许多学者都指出过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birdwhisted、ray通过实验结果估计,交际中非语言信息约占65%,这说明,在人的交际中非语言的因素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日本人鞠躬、欧美人的拥抱接吻、拉美人的脱帽致意等都表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非语言信息弄得不好就会产生误解。如西沃德(seward)在他的著作japaneseinaction(1969)中写了一件他亲眼目睹的事:一天,一位日本女导游带着20来个上了年纪的美国人在某地游览。导游伸出手臂,向远处的美国游客做了一个日本式的手势,示意他们过来。结果有的人以为导游打发他们走,感到莫名其妙,有的以为导游示意他们去喝饮料,因而准备回头到旅馆酒吧去,还有的人以为可以自由活动了,就四下散开,朝闹市走去。

由此可见,不同民族在交流的时候,不仅仅是通过语言进行沟通的,还有非语言的沟通。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时,是否理解非语沟通就成了交际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关键。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能力成为我们现在必须要研究的内容。

三、今后研究的课题和方向

目前,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中采取共同学习的模式,采用角色扮演法、演讲法等等。如何有效地在外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中不断地进行探讨和研究。

培养交际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持之以恒才能有进展。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又是外语教学中的新课题,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真正的有目的有意义的交流。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跨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外语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等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要注意语言和交际能力并重,把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样,我们的外语教学才能适应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才能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综合素质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俊森.《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

外交部发言人例8

众所周知,人类的交际行为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长期以来,言语交际的研究一直倍受人们的青睐,而非言语交际的研究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言语本身,强调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的练习和掌握;对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主要集中在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忽略了对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作为言语交际的重要补充形式,非言语交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能传递言语交际难以表达的事物、意念和情感,起到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行为的作用(Samovar et al.,2000)。Birdwhistell (1970)通过对同一文化的人在对话中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比较发现:言语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的30%左右,70%为非言语交际。同时,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言语行为,其他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心理学家Mehrabian (1971)认为人们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言语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等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多达93%。可见非言语交际在人际交往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英语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非语言交际有效地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定会促进英语教学活动达到更佳效果。

一 非言语交际的概述

1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关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颇多。杨全良(1990)认为:所谓非言语交际,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非言语交际的形式很多,不像言语交际那样只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它包括除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它装饰等,甚至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动作的动作,都是非语言交际的有效途径。Samovar(2000)等人将非言语交际定义为“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 因此它包括了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为的或由环境所产生的刺激,如:表情、手势、身势、触摸、界域、服饰、副语言、时间、场景等;同时,李杰群(2002)也认为,非语言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动作、语调、气温、颜色、气味、器物、服饰、时间、空间等多种手段,其中与人体有关的表情、动作等又称为人体语言或体态语。由此可见,非言语交际是一项涵盖范围极广、内容颇丰的跨学科学术研究,除言语交际之外有助于交流的任何利用行为举止、表情、外部环境的交际我们都可称为非言语交际。

2 类型

非言语交际的涵盖范围很广,纷繁的分类方法随之产生。毕继万 (1999) 将非言语交际分为四大类型:(1)体态语,包括基本姿态 (姿势和身势)、基本礼节动作 (如握手、微笑、体触、女士优先的礼节动作) 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 (如头部、面部动作、目光交流、臂部、手部、腿部动作等等)。(2)副语言, 又称类语言或伴随语言, 主要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非语义声音 (发音器官非语言声音、非发音器官非语言声音)。(3)客体语, 包括化妆品、修饰物、服装、衣饰、家具及其他耐用和非耐用物品。(4)环境语, 研究的是人们为自己所创造的环境对交际的影响, 而不是自然环境的作用。环境语包括时间、空间信息 (如拥挤、近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座位安排等)、颜色、声音、灯光、标识、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等。

3 作用

非言语交际通常与言语交际结合进行,大体上起到重复、补充、替代、调节、否定的作用(Samovar,2000)。作为言语范畴外的一切表现形式,非言语交际不仅能产生听觉方面的效果,更能产生视觉、感觉、触觉等效果。同时,作为言语交际的重要补充形式,非言语交际能够传达出言语交际不能表达出的情感,人与人之间的态度等重要信息,能增强语言交际的效果。在有些时候,非言语交际较之言语交际更能表达人的潜在意识和真实情感。

二 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Patrick (1988) 指出教师授课时的信息88%由非言语渠道传递,只有12%是由言语交际传递的。而英语课堂又是一个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信息交流场所,教师会运用大量的非言语交际手段以保证学生对英语言语知识的切实掌握。所以,作为一名外语传授者,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言语交际能力,更应该有扎实的非言语交际功底。因为合理正确地将非言语行为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同时,英语教师也能通过师生互动性极强的英语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不仅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2 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体态语

体态语,又称手势语,身势语,身体语言,行为语言等。它是指人用人体某一部分的形态变化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辅助性言语表达方式,是一种没有声音伴随的语言,且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对言语行为起着支持、修饰、否定甚至直接替代言语行为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具有丰富体态语展示的英语课堂上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将其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面部表情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具有适时的面部表情,如经常以微笑面对学生会给学生亲切感,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会对教师的教学进行默契的配合,从而形成融洽的课堂气氛。反之,如果教师一味刻意地保持严肃之态,学生势必会感到压抑,课堂气氛也就会死气沉沉,而这对于语言的教学是极其不利的,因为语言本身就是用来交流的,师生之间如果没有融洽的教学气氛,整个课堂也就是机械的教与学,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就没法实现。如有的学生性格内项,往往迫于羞怯而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即使遇到会的问题也常常保持沉默,这时,教师如能微笑并点头示意定能增加此类学生的自信,不仅能很好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b)眼神

外交部发言人例9

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深受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影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外事翻译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多。外事翻译已成为一个具有独特专业性的翻译领域。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外事翻译的特点做一探讨。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

外事翻译不同于其它翻译,有其特定的要求。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外交人员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外事翻译工作者作为外交人员,工作在国际斗争的最前线,只有对祖国忠诚、政治立场坚定的人才能够经受住考验。政治觉悟是区分外事翻译和其他类型翻译的最重要的特点。外交部翻译室前主任曾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她在英国做论文期间,曾到英国国家外交部调研进入该部需要经过哪些考试,结果科目繁多,包括心理测试、调查备选人员的家庭、在英国居留时间、家庭的政治倾向、犯罪记录、生活方式等。她曾向英国外交部政策规划部部长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外交人员的标准是什么?”部长回答说:“为政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许是对外交人员,包括外事翻译标准的最好诠释。

二、把握国家政策

国家元首之间的官方会谈、国际谈判、会议都不免涉及到国际国内事务,及时掌握本国政府的立场和观点,翻译才可以做到准确到位。例如,2000年外交部新成立一个办公室“外交部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办公室”。那么如何翻译“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呢?日方的翻译是“abandoned chemicalweapons of Japan”和“Japanese abandoned chemicalweapons”。从这两种翻译中可以看出日方希望强调“日本化学武器”而不强调是谁遗弃的。很明显,日本人希望弱化事件的性质。为了将原意表达准确,译文应为“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forChemical Weapons Abandoned by Japan in China”或简称“JACWOffice of the Foreign Ministry”。

外事翻译所译文章大都涉及国家外交,文稿要字斟句酌。使用外交辞令,翻译时要熟悉有关背景情况,细心揣摩字里行间的政治倾向性。比如:我外交部发言人曾就巴基斯坦局势发表看法:“我们十分关注巴基斯坦的局势,并正在进一步了解情况。”翻译成“We are very much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s in Pakistan and making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it.”新闻会后,巴基斯坦驻华大使立即到外交部要求澄清。大使说巴基斯坦和中国是全天候朋友,中国怎么能同西方国家用几乎同样的词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他是指译文中的“very much concerned”。单词“concerned”含有否定意思,即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某人对此表示“关注”。对于肯定和否定的理解在这里主要是语境的不同。“肯定(positive)”的语境指,“A facts-finding mission may be sent to investigateinto a matter. This apparently will constitute a kind ofinterference into the internal affairsof another country inthis case.”“否定(negative)”语境是指,“It may simplymeans to wait formore informationtocomeout aswe donot have a full picture of what has happened.”根据中国对巴基斯坦的一贯立场来看,这句话应译为“Wehave been watching the developments in Pakistan veryclosely and are waiting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三、精通业务

外事翻译接触到的文件多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工作中还经常与处理国际、军控、条法等事务的机构打交道,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无所不包。总的说,大至国际大势和重大争端,小至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上至外层空间,下至大洋海底,翻译的资料无不涉及。这一特点就要求翻译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国际知识和某些专门知识。

例如一位翻译在翻译国家领导人的发言稿时,其中有句话为”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翻译译为“to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of the information-based na-tional economy”。但是这句话强调的不是“国民经济”,加速经济发展有时对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必需的对策,保持国民经济以恰当的速度发展更适合一些。“信息化”的含义是指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加大IT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信息化包括软硬件。如果翻译对经济方面的知识多了解一些,就不会这样翻译了。

此外,外事翻译人员还应普遍具有较高的语文水平。尽管中文是母语,但中文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译文的质量。比如翻译有时会碰到领导人引用文言文和诗词,如果理解有问题,就不会准确翻译,而且好的中文功底也可为译文添彩,避免表达意思时留下“隔靴搔痒”的遗憾。尤其是领导人在官方场合使用的语言必然和普通人日常聊天所用的语言层次不同,所以外事翻译的语言也应符合翻译对象的身份,与其使用的语言层次相一致。

四、严守纪律

1、严谨的工作态度。外交部翻译室是国家外事英法文翻译的权威机构,从翻译室出稿的文件无论长短,都必须经过“四道关”:一是翻译室秘书根据工作人员工作量分配稿件后,由翻译人员翻译;二是专家改稿,译员按照修改稿重新誊写;三是译员请除专家之外的两位同事进行“三合”,即一人念重新誊写稿,一人对照专家改写稿,译员则根据所念的誊写稿在原文上逐字逐句标记,以避免漏译;四是请除上述参加人员之外的工作人员对照原文再审。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身边身经百战的“名译”,还是在翻译室工作多年的鬓发斑白的老专家,都是严格按照这四道程序出稿。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外事翻译的进门功。

同时,翻译人员必须自我严格要求,严守国家机密。

2、时间观念。外事翻译大都是为领导人出访、迎接国外代表团、参加或举办国际会议服务的,其翻译、印制的时限有时会十分紧迫,特别是会议文件要赶在会议召开前分发或在会议进行过程中随时分发。如几种正式语文的文本不能及时分发,翻译部门就是失职,这就要求外事翻译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还要增强时间观念。

五、外事翻译的文体要求和标准语汇

1、外交讲演和祝酒辞。这一类文体具有书面语言的主要特征,相当礼貌和正式,有时充满激情,讲究修辞手段。

2、涉及礼宾事宜的外交文书。这类文书传递信息较少,主要用于建立、维持和发展国家间的关系,执行的是社交功能。此类型包括大使在递交国书时发表的讲话,表示哀悼、祝贺、慰问或感谢的电报或函件。其语言相当简单,没有复杂的长句或难词,要特别注意格式规定或礼节规范。

外交部发言人例10

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深受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影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外事翻译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多。外事翻译已成为一个具有独特专业性的翻译领域。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外事翻译的特点做一探讨。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

外事翻译不同于其它翻译,有其特定的要求。总理曾经说过,“外交人员是不穿军装的”。外事翻译工作者作为外交人员,工作在国际斗争的最前线,只有对祖国忠诚、政治立场坚定的人才能够经受住考验。政治觉悟是区分外事翻译和其他类型翻译的最重要的特点。外交部翻译室前主任曾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她在英国做论文期间,曾到英国国家外交部调研进入该部需要经过哪些考试,结果科目繁多,包括心理测试、调查备选人员的家庭、在英国居留时间、家庭的政治倾向、犯罪记录、生活方式等。她曾向英国外交部政策规划部部长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外交人员的标准是什么?”部长回答说:“为政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许是对外交人员,包括外事翻译标准的最好诠释。

二、把握国家政策

国家元首之间的官方会谈、国际谈判、会议都不免涉及到国际国内事务,及时掌握本国政府的立场和观点,翻译才可以做到准确到位。例如,2000年外交部新成立一个办公室“外交部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办公室”。那么如何翻译“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呢?日方的翻译是“abandoned chemicalweapons of japan”和“japanese abandoned chemicalweapons”。从这两种翻译中可以看出日方希望强调“日本化学武器”而不强调是谁遗弃的。很明显,日本人希望弱化事件的性质。为了将原意表达准确,译文应为“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forchemical weapons abandoned by japan in china”或简称“jacwoffice of the foreign ministry”。

外事翻译所译文章大都涉及国家外交,文稿要字斟句酌。使用外交辞令,翻译时要熟悉有关背景情况,细心揣摩字里行间的政治倾向性。比如:我外交部发言人曾就巴基斯坦局势发表看法:“我们十分关注巴基斯坦的局势,并正在进一步了解情况。”翻译成“we are very much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s in pakistan and making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it.”新闻会后,巴基斯坦驻华大使立即到外交部要求澄清。大使说巴基斯坦和中国是全天候朋友,中国怎么能同西方国家用几乎同样的词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他是指译文中的“very much concerned”。单词“concerned”含有否定意思,即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某人对此表示“关注”。对于肯定和否定的理解在这里主要是语境的不同。“肯定(positive)”的语境指,“a facts-finding mission may be sent to investigateinto a matter. this apparently will constitute a kind ofinterference into the internal affairsof another country inthis case.”“否定(negative)”语境是指,“it may simplymeans to wait formore informationtocomeout aswe donot have a full picture of what has happened.”根据中国对巴基斯坦的一贯立场来看,这句话应译为“wehave been watching the developments in pakistan veryclosely and are waiting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三、精通业务

外事翻译接触到的文件多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工作中还经常与处理国际、军控、条法等事务的机构打交道,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无所不包。总的说,大至国际大势和重大争端,小至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上至外层空间,下至大洋海底,翻译的资料无不涉及。这一特点就要求翻译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国际知识和某些专门知识。

例如一位翻译在翻译国家领导人的发言稿时,其中有句话为”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翻译译为“to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of the information-based na-tional economy”。但是这句话强调的不是“国民经济”,加速经济发展有时对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必需的对策,保持国民经济以恰当的速度发展更适合一些。“信息化”的含义是指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加大it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信息化包括软硬件。如果翻译对经济方面的知识多了解一些,就不会这样翻译了。

此外,外事翻译人员还应普遍具有较高的语文水平。尽管中文是母语,但中文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译文的质量。比如翻译有时会碰到领导人引用文言文和诗词,如果理解有问题,就不会准确翻译,而且好的中文功底也可为译文添彩,避免表达意思时留下“隔靴搔痒”的遗憾。尤其是领导人在官方场合使用的语言必然和普通人日常聊天所用的语言层次不同,所以外事翻译的语言也应符合翻译对象的身份,与其使用的语言层次相一致。

四、严守纪律

1、严谨的工作态度。外交部翻译室是国家外事英法文翻译的权威机构,从翻译室出稿的文件无论长短,都必须经过“四道关”:一是翻译室秘书根据工作人员工作量分配稿件后,由翻译人员翻译;二是专家改稿,译员按照修改稿重新誊写;三是译员请除专家之外的两位同事进行“三合”,即一人念重新誊写稿,一人对照专家改写稿,译员则根据所念的誊写稿在原文上逐字逐句标记,以避免漏译;四是请除上述参加人员之外的工作人员对照原文再审。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身边身经百战的“名译”,还是在翻译室工作多年的鬓发斑白的老专家,都是严格按照这四道程序出稿。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外事翻译的进门功。

同时,翻译人员必须自我严格要求,严守国家机密。

2、时间观念。外事翻译大都是为领导人出访、迎接国外代表团、参加或举办国际会议服务的,其翻译、印制的时限有时会十分紧迫,特别是会议文件要赶在会议召开前分发或在会议进行过程中随时分发。如几种正式语文的文本不能及时分发,翻译部门就是失职,这就要求外事翻译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还要增强时间观念。

五、外事翻译的文体要求和标准语汇

1、外交讲演和祝酒辞。这一类文体具有书面语言的主要特征,相当礼貌和正式,有时充满激情,讲究修辞手段。

2、涉及礼宾事宜的外交文书。这类文书传递信息较少,主要用于建立、维持和发展国家间的关系,执行的是社交功能。此类型包括大使在递交国书时发表的讲话,表示哀悼、祝贺、慰问或感谢的电报或函件。其语言相当简单,没有复杂的长句或难词,要特别注意格式规定或礼节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