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青春舞曲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2-09-05 09:34:09

青春舞曲教案

青春舞曲教案例1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演唱这一教学环节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表现技巧的最直接手段,演唱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艺术教育方式。我也是给这节课如此定位的,但正是这样,使我陷入了教学模式的瓶颈无法突破。

9月21日,我在县一中听了石河子师范的孙新凤老师上的《青春舞曲》。孙老师以一种全新的角度诠释了我一直困惑的教学瓶颈,我豁然开朗:音乐课原来可以这样上!孙老师从新疆民歌的节奏训练和学生发声演唱的角度看似普通实则全新设计了这节课,使学生在充满新鲜感的探求中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去了解未知。整节课,学生在孙老师的引领下,如一个个充满探求的海绵,探索,自信,充满张力。从这里可以看出音乐老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还应尽可能避免自身的弱点,从自己的长项着手,发挥自己和学生的潜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现在,当再教授《青春舞曲》时,我把重点重新做了调整。以下是这节课重新设计后的思路。我希望学生能够在浓郁的音乐意境和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歌曲风格,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感受新疆歌曲的情绪及风格,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地吐字,用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这首歌。

2.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或自创打击方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特别是维吾尔民族特色的节奏的兴趣。

3.了解王洛宾及其主要作品和新疆民歌整理创编的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编能力。

2.难点:自编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配伴奏(可以是敲击身体某部分,或教室中的课桌书本等等)。

[教具准备]

电子琴、手鼓、铃鼓、课件、教学用书。

[教学过程]

[教后感悟]

青春舞曲教案例2

一、《牡丹亭》在英美的翻译

汤显祖是我国著名的戏曲家和文学家,其创作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被称为“临川四梦”)不仅通过戏曲表演广泛流传,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尤以《牡丹亭》的评价最高。明代文学家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写道:“《牡丹亭》一出,家传户颂,几令西厢减价。”曹雪芹也曾借林黛玉之口说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味道。”实际上,《牡丹亭》不仅在中国获得了大批读者,也吸引了西方读者的目光。西方关注《牡丹亭》始于1929年德国学者徐道灵在《中国学》第四卷《中国爱情故事》一文中对《牡丹亭》的摘译和介绍。在英语世界里,《牡丹亭》的第一个译本是哈罗德阿克顿节译的《春香闹学》,于1939年载于民国著名的中国文化推介杂志《天下》。作为一名英国诗人,阿克顿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曾在北京大学执教7年。一般的西方人不能适应京剧音乐高音量的“热闹”,阿克顿却觉得“响锣紧鼓对我的神经是甜蜜的安慰,西方的音乐在我听来就像葬礼曲”。虽然阿克顿翻译的是京剧《牡丹亭》的改写本,但可视为对汤显祖所著《牡丹亭》的间接传播。阿克顿在东方文明中找到精神力量,主动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但这毕竟还是他个人的选择,当时的西方对中国戏曲的了解还太少,所以该文本的接受度并不理想。20世纪40年代,《牡丹亭》开始了在英国国内更广泛的传播。二战结束后,英国重新思考其与亚洲各国的关系,加大对汉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华裔汉学家张心沧在《中国文学:通俗小说与戏剧》中收录了《牡丹亭》的《闺塾》《劝农》《肃苑》《惊梦》四出戏,这是英国第一次将《牡丹亭》的文学文本收入文学选集中。根据张心沧在前言中的描述,该书面向的读者主要是汉学家、高校教师和学生。出于这样的翻译目的,张心沧的译文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作的风格,这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在评价《中国文学:通俗小说与戏剧》一书时写道:“该书为优美且忠实的翻译建立了最高的标准。”这本著作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牡丹亭》在英国的传播。相较英国,美国对《牡丹亭》文本的传播更早,也更成熟。20世纪初的美国新诗运动已将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推向了高潮,为汉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在二战后的迅速崛起,美国为维持其霸权地位,也加大了对中国研究的投入。同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汉学研究的中心从欧洲转向了美国。华裔学者翟楚、翟文伯父子于1965年推出的《中国文学瑰宝:散文新集》中收录了《标目》《惊梦》《寻梦》三出戏,这三出戏是基于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编译而成的。同年,汉学家白之在其主编的《中国文学选集》中选译了《牡丹亭》的《闺塾》《惊梦》《写真》《闹殇》,并于1980年出版了《牡丹亭》的全译本。白之的全译本现已成为与大卫霍克斯所译的《红楼梦》齐名的经典译作。1996年,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又对《牡丹亭》的部分章节进行了重译,并将它们收入其编辑的《诺顿文选》中。2002年,梅维恒选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也将《牡丹亭》纳入其中。美国汉学界对《牡丹亭》文学价值的高度赞同在这一系列选编、选译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就传播效果来看,《牡丹亭》戏剧文学的大部分译本主要在学界人士中传播,只有白之的译本成为目前西方世界接受度最高的译本,成为研究者和普通读者共同的文学读物。白之的译文之所以得到认可,是因为其可读性强,又无损原文的文采,并在文化释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其他因素的助力也必不可少。中美关系的重新建交,推动了美国汉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女权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牡丹亭》的传播,因为女权精神和《牡丹亭》中女性勇敢追求爱情的精神正好吻合。另外,此前白之选译的《牡丹亭》已入选美国教材,走进了教学课堂的选译本更有助于全译本打开市场。总之,《牡丹亭》在英美的翻译和传播是政治、文化、译者、出版、赞助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牡丹亭》文本的传播是中国戏曲文学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为《牡丹亭》海外舞台演出的市场培养了潜在的观众。

二、《牡丹亭》舞台演出的传播

早在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赴美演出期间,《牡丹亭》中《闺塾》这出戏(译为《淘气的女学生》)就已经在西方的舞台上亮相,嬉笑俏皮的喜剧性使该剧获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但《闺塾》只是《牡丹亭》这出大戏的冰山一角,不能体现《牡丹亭》的核心思想。其后在西方陆续上演的《牡丹亭》中,以美国导演彼得谢勒执导的欧洲版《牡丹亭》、旅美华人导演陈士争为西方观众呈现的美国版《牡丹亭》以及由白先勇担当制作人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影响最大。

(一)欧洲版《牡丹亭》———西方人眼中的东方

彼得谢勒导演的《牡丹亭》于1998年在维也纳首映,随后在伦敦、巴黎、罗马多地巡演,并于1999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结束巡演。彼得谢勒最初的灵感来自1986年爱丁堡艺术节上《牡丹亭》选段中著名昆曲演员华文漪的精彩演出。谢勒巧妙地将其擅长的歌剧和话剧元素与昆曲结合起来,呈现的是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爱情故事。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分别由三组演员扮演,其中一组由昆曲演员华文漪和现代舞舞者迈克尔舒马赫扮演。另外两组的演员则为话剧演员和歌剧演员。舞台布置充满后现代气息,置有多个视频显示器和玻璃屏幕,试图营造一种超越时间的东方神秘感。据《光明日报》报道,不仅不少西方观众感动落泪,“就连身穿紧身衣、水袖化作两缕纱的华文漪本人都沉浸其中而难以自拔”。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虽然已和戏曲艺术的原貌相去甚远,但对爱的执着追求仍然打动人心,《牡丹亭》的精神内核并未受损。欧洲版《牡丹亭》创造的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世界,更贴近西方人的审美和心态。用西方人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观众也更易接受。这种传播方式的好处是能够适当地呈现戏曲元素,激发西方观众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戏曲艺术的进一步向往。但欧洲版《牡丹亭》缺少真正的东方视角,对中国文化的表现仍停留在表面阶段,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美国版《牡丹亭》———中国文化元素大杂烩

华裔导演陈士争执导的《牡丹亭》于1999年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首演,并在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奥地利、德国等国巡演,被法国报纸称为“二十世纪最受瞩目的文化盛事之一”。这一版本是第一个全本演出的《牡丹亭》,演出时长长达26小时。这是一次有勇气的尝试,陈士争展现的内容“超出”了故事本身,也“超出”了昆曲本身。舞台上还原了园林、阁楼、假山等各种实景,并穿插了评弹、花鼓戏、川剧丑角、秧歌等中国文化元素。这样的中国文化大杂烩能极大满足西方观众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理。在欣赏中国经典戏曲的同时,扑面而来的中国民间风貌可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使得观众不至在如此长时间的演出中失去耐心。美国版《牡丹亭》的初衷并不仅是传播昆曲艺术,而是多角度地展示中国文化,但其对昆曲艺术的呈现较欧洲版《牡丹亭》的确更贴近昆曲表演本身。该版《牡丹亭》在西方获得了较大反响,《纽约时报》也对该演出进行了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美国版《牡丹亭》第一次将昆曲带入了西方主流媒体的视野,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播活动。当然,美国版《牡丹亭》也遭受了一些负面评价,如李智在《独立东风看牡丹———陈士争版<牡丹亭>与传统戏曲的挖掘视角》一文中指出:“由于没有传统的戏曲美学精神贯穿,这些戏曲形式只能成为空洞的文化符号出现,生拉硬拽硬凑在一起,勉强讲述完《牡丹亭》的故事。”尽管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从《牡丹亭》传播的过程来看,美国版《牡丹亭》迈出了从西方视角到东方视角的重要一步。

(三)青春版《牡丹亭》———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

青春版《牡丹亭》源于文化界人士复兴传统文化的初心。白先勇先生2002年在香港大学的昆曲讲座上,邀请苏州昆剧院的演员表演了几出折子戏,收获了学生的掌声,由此萌生了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想法。恰巧苏州昆剧院的院长蔡少华也正在寻找发展剧院的途径,于是白先勇和苏州昆剧院进行了几次谈话后,在苏州市政府40万元的资助下,开始了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白先勇聚集了两岸三地的精英,打造了一个集昆曲、文学、美术、音乐、服装、造型全方位于一体的制作团队。白先勇自己也是编剧团队的一员。基于对作品文学性的尊重,编剧总原则定为“只删不增”,致力于呈现原剧作的“情”字。通过删减并调整作品顺序,使剧本的长度既适合演出,又便于观众理解剧情发展,尤其考虑从未接触过昆曲的年轻观众的接受。青春版《牡丹亭》包括三个部分,“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其中《冥判》一节调换到了《旅寄》之前,是为了道尽“世间情”。同时,青春版《牡丹亭》运用现代舞台技术,利用背投营造诗情画意的舞台效果,为观众打造视觉上的昆曲新美学。青春版《牡丹亭》利用现代技术保留了昆曲写意的精神,同时又符合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青春版《牡丹亭》虽然是国内团队打造的戏曲演出,但在海外的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固然和白先勇团队专业的宣传工作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青春版对昆曲《牡丹亭》这一古典艺术的精准把握以及对观众的准确定位。美国媒体甚至称青春版《牡丹亭》美国行是继1930年梅兰芳访美以来,中国戏曲对美国文化界最大冲击的一次演出。

三、《牡丹亭》的传播对中国戏曲对外传播的启示

不论是《牡丹亭》在英美的翻译,还是其舞台演出的传播,《牡丹亭》的对外传播之路都可以视为“戏曲走出去”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综合来看,它们为我国戏曲对外传播提供了以下启示。

(一)文本和舞台双管齐下

中国戏曲传播要文本和舞台双管齐下。戏曲美是文学性和表演性的共同体现,两种特性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牡丹亭》在英美两国文本传播的逐步经典化扩大了《牡丹亭》的读者群,为舞台表演培养了有文化理解力的观众。同时,有吸引力的舞台表演也为观众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文学世界。如此,西方观众不仅获得了对中国戏曲武戏的欣赏,而且体会到戏曲的美学思想。不管是文本翻译还是舞台传播,都少不了外部因素的推进,正如中美恢复外交推动了美国汉学的发展,戏曲研究随之成为美国汉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戏曲的对外传播将越来越频繁,如何善加利用每一次传播机会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二)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

中国戏曲传播事业需要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弥补各自在戏曲传播上的劣势。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本身就交织着官方和民间的推力。戏曲走出去的道路也应循着这样的发展路径。政府组织的戏曲交流活动多面向高层人士,如西方艺术家。彼得谢勒正是受到上海昆剧院的演出启发,才开始排演欧洲版《牡丹亭》。但政府层面的交流活动对普通民众缺乏吸引力,所以需要民间的力量加以补充。美国版《牡丹亭》是民间戏曲传播的典范,它成功地将中国戏曲传播到更广泛的西方观众中间。同时,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合作有时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青春版《牡丹亭》正是白先勇组建的民间团队和苏州昆剧院合作打造的版本,也是三个版本中影响最大的一个。

(三)准确的市场定位

中国戏曲“走出去”一定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有的放矢才能打中靶心。从《牡丹亭》文本的传播来看,张心沧的译本面向知识分子,而白之的译本则以纳入教材为目的。两个译本的出版渠道不同,因此两位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也不相同。舞台演出的传播方面,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该剧的目标群体定位明确且精准。青春版《牡丹亭》主要面向的是青年群体,所以该剧频繁走入大学校园,在海外的第一站也都是从大学开始。年轻群体是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重要力量,演出效果也证明该剧唤起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内心联结。在海外的演出场,很多华人看着不禁泪流满面。正如白先勇所说:“西方人发现了中国,中国人发现了自己。”

(四)戏曲专家和营销专家兼需

青春舞曲教案例3

本报讯(记者王青)又一个“五四”将临,今年初从青少频道升级而来的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将于4月28日至5月6日,每晚安排七条节目带,为观众奉献节日大餐。

18:45播出的第一条节目带“为青春充电”,请来于丹、马未都等为青年人开讲《青年公开课》,引导青年潮流;19:30播出的第二条节目带“青春的希望”播出《谁在说》特别节目,对今年以来的节目当事人家庭进行回访;20:50播出的第三条节目带“青春幽默感”播出《青年喜剧联盟》和《光影中的青春》,前者演出相声和小剧场喜剧,后者播出流行电影赏析、当红影人介绍等节目;22:00播出的第四条节目带“热血青春”播出《军情解码》特别节目,探寻军营年轻人的不凡青春。其后的第五、第六条节目带将播出《探索》节目及《青春剧场》。而第七条节目带则是“五四”当天,由《五四青年论坛》、《让梦想启航大型成人礼》以及《光影中的青春》、《北京客》、《探索》等栏目制作的特别节目组成。

BTV财经频道三时段多档节目庆“五一”

本报讯(记者冷梅)“五一”假期,BTV财经频道将对节目进行特殊编排,分上午、中午、晚间三个时段推出特别节目。

上午时段:主打《经济法眼》特别节目和《理财》特别节目,前者将盘点一段时间以来引人注目的经济案件。

午间时段:整合播出《档案》,午后电视剧四集连播。

晚间时段:依次播出《超级访问》特别节目——超级大不同(加分钟);《我为车狂精编》(40分钟),再现“电视汽车博览会”盛况;《一周财经综述特别节目——快乐理财》(40分钟),这档融理财、娱乐于一体的真人秀节目,将在互动、真实、专业的氛围里,为理财困惑者解决理财问题;《拍宝特别节目》(60分钟);《我要买房》(50分钟)关注“买房那点事儿”,通过实际购房过程中的多方博弈、专家案例型的点评,使节目更具指导性和实用性;《财富晚间道》(60分钟)。

老年之声服务“五一”假期

本报讯(记者陈文)“五一”假日期间,老年之声多档节目编排了特别节目,为劳动者以及百姓假期出行、休闲服务。

《大家说法》播出劳动者维权案例系列,解析月嫂纠纷为何频发?劳动者如何主张加班费?退休之后再就业属劳动关系还是雇佣关系?退休后要求社保补偿是否合理?退休后仍工作的申诉时效如何起算?

《静夜心时空》播出“劳动者之歌”,讲述劳动模范光荣事迹,展现劳模艰苦奋斗、忘我的劳动热情、强烈的奉献精神。

此外,《半点养生坊》推出五一健康出行集锦,《1053健康之家》请专家就春夏之交常见病答疑,《民歌也飞扬》播出有关劳动者的民歌,《生活加油站》关注敬老助老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以及“退而不休”的老人们的故事。

《温暖》呈现“站在第一线的人”

4月29日19:45 BTV新闻播出

本报讯(记者冷梅)BTV新闻频道《温暖》栏目深入基层,特别制作了五一特别节目《站在第一线的人》。这三位第一线的人是:北京市地铁通信信号公司信号工、高级技师杨才胜;北京大明眼镜股份有限公司眼镜验光员、高级技师秦英瑞;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唯军。

“百姓生活故事”讲述劳动最美

4月29日至5月1日FM100.6/AM828每天《资讯早八点》播出

本报讯(记者陈文)五一假期,北京新闻广播《资讯早八点》之“百姓生活故事”推出特别节目《劳动最美》,通过对普通劳动者真实工作、生活状态的记录,展现劳动者美丽的心灵、朴实的情感。

特别节目分3集,带您认识8名工作在京城的普通人,他们是:19年来每天昼伏夜出送报的边师傅,他两三点出门,把从各印刷厂新鲜出炉的报纸送到电台供早新闻编辑使用,记者彦旭体验了边师傅普通的一天;一对80后外来务工小夫妻在北京开了一个豆腐摊,他们的生活虽辛苦却充满幸福;李欣容是一家临终关怀医院的护工,她的精心照顾让垂危的生命带着尊严离开;她们是三八女子抽类班的成员,对这份连很多男人都不愿意干的活儿,她们却很喜欢;大伟的工作是快递,记者跟踪采访了他,目睹了一名快递员的辛苦;来自陕西的小黄如今已成为面点行家,他曾出国给外国人制作北京小吃;陕西汉子老胡以卖为生,前不久他替一位彩民垫钱买结果中了800多万大奖,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欢天戏地》

改在周六上午与您见面

4月28日10:00 BTV文艺播出

“2012国粹生香评剧段位评授季”逐渐升温,本周参加评授的戏迷朋友依次是来自北京的刘淼,辽宁葫芦岛的薛秋颖,天津南开大学博士在读生石晓飞,河北衡水的张宝艳,河北辛集的王继业以及天津汉沽的谭云和田琦。聋人手语主持人的故事

4月28日20:00 BTV科教《非常向上》播出

邰丽华带着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来到节目现场,讲述他们于残缺中寻求完美的故事,每个残疾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充满心酸却也充满爱的家庭。第52届环球小姐大赛特别形象大使、聋人手语主持人姜鑫田和她的妈妈一起带来姜鑫田特殊的成长故事。

牙周病的防与治

4月28日-30日18:10 BTV科教《健康北京》播出

牙周病覆盖人群广、发病率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我国80%以上的人都有这样的疾病,患者经常会有牙龈出血的情况。得了牙周病该怎样治疗?牙周病又该怎样预防?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主任栾庆先教授做出讲解。

【广播节目】推荐

春季出游预防突发状况

4月28日17:00爱家广播AM927《家里家外》播出

现在正是春游的好时候,外出游玩时应该注意哪些意外突发状况?如果出现了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又该怎样处理?节目邀请应急救护培训专家和大家说说春季出游中需要注意的突况。

请您欣赏

《假面舞会》里的曲目

4月29日21:00音乐广播FM97.4《国家大剧院》播出

威尔第歌剧《假面舞会》正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本期节目将介绍这部歌剧《假面舞会》的演出情况,并带来其中的序曲音乐、间奏曲、舞会音乐等曲目。

【电视节目】推荐

他是明星身边的业余捧哏

4月27日21:20 BTV文艺《我家有明星》播出

本期来到节目圆梦的达人韩云飞从小爱说相声,去年被评为北京曲协十佳相声演员。因他给多位相声名家捧哏,被称为“明星身边的非职业捧哏演员”。韩云飞的梦想是开一个自己的相声捧哏专场。节目现场,韩云飞讲述了他与李金斗、侯长喜、徐德亮、曹云金等相声演员相识并给他们捧眼的有趣故事。

东方卫视将直播

《舞林大会》总决赛

4月29日21:15播出第二场半决赛,5月1日21:15现场直播总决赛

本报讯(记者鄢利平)在上周日播出的首场半决赛中,薛之谦、袁成杰、焦恩俊、莫小棋、MIC突出重围闯进总决赛。而李斯丹妮、江映蓉、付辛博、杨志刚、黄曼、王丽坤等转战澳门参加了第二场半决赛的录制,争夺5张进入总决赛的入门券。冰上伉俪申雪、赵宏博也现身澳门助演,献上最美的“冰舞国标”。

龚琳娜、凤凰传奇掀“神曲大战”

青春舞曲教案例4

合:大家晚上好!

男:金鸡报晓迎新年

女:辞旧迎新贺新春

男:欢迎大家参加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某某支公司和某某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举办的“把法制带到您的身边,把爱心送给每一个人” 2005年辞旧迎新春节联欢晚会。

女:下面介绍出席今天晚会的领导和嘉宾

男:出席2005年辞旧迎新春节联欢晚会的领导和嘉宾有

女:…………

男:…………

女: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亲临现场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男:新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送走了满载辉煌的2004年。

女:灵猴欲退,金鸡唱晓,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05年。

男:我们欢聚在福瑞“鸡年”的前夕,闪烁的霓虹告诉我们:神州大地处处都在洋溢着青春的喜气。

女:灿烂的笑脸告诉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已成为人们心中不灭的真理

男:今天,我们相约这里,共同欢庆新春佳节的到来;

女:今天,我们相约这里,享受缘分带给我们的欢乐;

男:今天,我们相约这里,一起用心来感受真诚;

女:今天,我们相约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

合:2005年辞旧迎新春节联欢晚会现在开始

女:首先有请姚建峰检察长致新年贺词

领导致辞

男:谢谢姚检的新年祝福。我们相信在院领导的带领下,通过我们大家勤奋拼搏、艰苦奋斗,一定能圆满完成2005年工作任务,使我院的检察业绩上一个新的台阶。

女:几十年风风雨雨,

男:几十年大浪淘沙。

女:你们在风雨中证明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

男:你们在历练中显示了金子般的品格。

女:下面请欣赏歌曲“为了谁”,演唱者吴晓敏、夏晓虹。

歌曲“为了谁”

男:寒暑交迭,万象更新。新的一年已曼舞而至。

女:金猴欲退,金鸡唱晓。新的一年已踏歌而来。

男:让我们用燃烧的激情,舞出青春的旋律

女:接下来请欣赏青春动感舞蹈《眉飞色舞》,演出者夏晓虹、陈慧、张丽君、林丽美、林少翠

青春动感晨操:《眉飞色舞》

男:《眉飞色舞》,让我们感受到活力四射

女:《眉飞色舞》,让我们感受到自然律动

男:感叹艺术的魅力,可以通过身、形、神将意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女:下面请欣赏蔡锦伟为我们带来的歌曲《母亲》

唱歌:《母亲》 蔡锦伟

男:谢谢蔡锦伟,同时在这里我们祝愿天下的母亲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女:今天的节目都十分精彩,现场气氛也十分热闹,歌声悠悠,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好玩的游戏使我们大家更加尽兴。

男: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互动游戏。规则是……………………

趣味游戏

女:歌声袅袅辞旧岁,舞姿翩翩贺新年。接下来请欣赏江国华和林丽美为我们带来的恰恰

恰恰舞:江国华 林丽美

男:谢谢两位精彩的舞蹈,确实是十分的专业。

女:是啊,其实我很羡慕舞跳的好的人,那些人不但身体好,而且气质也特别好。

男:嗯,我也是,不过可惜我从小就没有舞蹈细胞,改天一定请这两位老师好好教教我。

女:总之,十分感谢两位带来的精彩的节目,祝愿我们大家永远都像刚才的舞蹈一样充满激情和活力。

男:国寿人用团结谱写了清欠凯歌

女:国寿人用无畏铸就了清欠英雄。下面请欣赏由王海燕、徐艳珍、季少芝、方小玲为我们带来的《三句半》。

三句半:王海燕、徐艳珍、季少芝、方小玲

女:谢谢四位。接下来请欣赏小品《包公审现代案》。表演者赵洁宇、徐君强、范红森、余海敏

小品:《包公审现代案》赵洁宇、徐君强、范红森、余海敏

女:谢谢你们带来的精彩小品。接下来又到了我们第二轮的互动游戏环节。

趣味游戏

男:当我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滋润着温情的阳光雨露,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时候,是否感受到大地的忌妒!

女:让我们用欢乐的舞蹈抚慰在印度洋海啸中不幸罹难的十多万灵魂,祈祷人类安宁,幸福安康!

男:接下来请欣赏由江国华、尹龙龙为我们带来一段充满异国风情的桑巴舞

桑巴舞:江国华、尹龙龙

女:不知是谁发明了音乐,从此世界变得多采。不知是谁第一个拿起吉他,唱起了歌谣。

男:美妙的音乐,悠扬的旋律,嘹亮的歌声,满腔的热情,醉得生活丰富多彩。

女:希望下面这一个由蓝李峰、李晶带来的《青苹果乐园》能给予我们精彩的完美的诠释。

男生二重唱:《青苹果乐园》蓝李峰、李晶

男:谢谢两位精彩的表演。歌声悠悠,舞姿翩翩。

女:精彩不断,欢乐不断。接下来请欣赏由周建英、吴剑萍为我们带来的舞蹈《功夫扇》

舞蹈:《功夫扇》周建英、吴剑萍

女:果然是巾帼不让须眉啊,谢谢两位精彩的表演。下面有请张建强为我们带来一首《高原红》

唱歌:《高原红》张建强

结束语

男:难忘今宵,不论天涯与海角

女:告别今宵,不论故友与新交

男:让我们用歌声,笑声,等待你我精彩的人生!

女:朋友们,带上此刻这份愉悦的心情,带上我们真挚的祝福,去迎接美好的明天吧

男:明年再相会,青山在人未老

女:让我们共同祈祷,共同祝愿

青春舞曲教案例5

合:大家晚上好!

男:金鸡报晓迎新年

女:辞旧迎新贺新春

男:欢迎大家参加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某某支公司和某某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举办的“把法制带到您的身边,把爱心送给每一个人”2005年辞旧迎新春节联欢晚会。

女:下面介绍出席今天晚会的领导和嘉宾

男:出席2005年辞旧迎新春节联欢晚会的领导和嘉宾有

女:…………

男:…………

女: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亲临现场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男:新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送走了满载辉煌的2004年。

女:灵猴欲退,金鸡唱晓,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05年。

男:我们欢聚在福瑞“鸡年”的前夕,闪烁的霓虹告诉我们:神州大地处处都在洋溢着青春的喜气。

女:灿烂的笑脸告诉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已成为人们心中不灭的真理

男:今天,我们相约这里,共同欢庆新春佳节的到来;

女:今天,我们相约这里,享受缘分带给我们的欢乐;

男:今天,我们相约这里,一起用心来感受真诚;

女:今天,我们相约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

合:2005年辞旧迎新春节联欢晚会现在开始

女:首先有请姚建峰检察长致新年贺词

领导致辞

男:谢谢姚检的新年祝福。我们相信在院领导的带领下,通过我们大家勤奋拼搏、艰苦奋斗,一定能圆满完成2005年工作任务,使我院的检察业绩上一个新的台阶。

女:几十年风风雨雨,

男:几十年大浪淘沙。

女:你们在风雨中证明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

男:你们在历练中显示了金子般的品格。

女:下面请欣赏歌曲“为了谁”,演唱者吴晓敏、夏晓虹。

歌曲“为了谁”

男:寒暑交迭,万象更新。新的一年已曼舞而至。

女:金猴欲退,金鸡唱晓。新的一年已踏歌而来。

男:让我们用燃烧的激情,舞出青春的旋律

女:接下来请欣赏青春动感舞蹈《眉飞色舞》,演出者夏晓虹、陈慧、张丽君、林丽美、林少翠

青春动感晨操:《眉飞色舞》

男:《眉飞色舞》,让我们感受到活力四射

女:《眉飞色舞》,让我们感受到自然律动

男:感叹艺术的魅力,可以通过身、形、神将意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女:下面请欣赏蔡锦伟为我们带来的歌曲《母亲》

唱歌:《母亲》蔡锦伟

男:谢谢蔡锦伟,同时在这里我们祝愿天下的母亲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女:今天的节目都十分精彩,现场气氛也十分热闹,歌声悠悠,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好玩的游戏使我们大家更加尽兴。

男: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互动游戏。规则是……………………

趣味游戏

女:歌声袅袅辞旧岁,舞姿翩翩贺新年。接下来请欣赏江国华和林丽美为我们带来的恰恰

恰恰舞:江国华林丽美

男:谢谢两位精彩的舞蹈,确实是十分的专业。

女:是啊,其实我很羡慕舞跳的好的人,那些人不但身体好,而且气质也特别好。

男:嗯,我也是,不过可惜我从小就没有舞蹈细胞,改天一定请这两位老师好好教教我。

女:总之,十分感谢两位带来的精彩的节目,祝愿我们大家永远都像刚才的舞蹈一样充满激情和活力。

男:国寿人用团结谱写了清欠凯歌

女:国寿人用无畏铸就了清欠英雄。下面请欣赏由王海燕、徐艳珍、季少芝、方小玲为我们带来的《三句半》。

三句半:王海燕、徐艳珍、季少芝、方小玲

女:谢谢四位。接下来请欣赏小品《包公审现代案》。表演者赵洁宇、徐君强、范红森、余海敏

小品:《包公审现代案》赵洁宇、徐君强、范红森、余海敏

女:谢谢你们带来的精彩小品。接下来又到了我们第二轮的互动游戏环节。

趣味游戏

男:当我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滋润着温情的阳光雨露,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时候,是否感受到大地的忌妒!

女:让我们用欢乐的舞蹈抚慰在印度洋海啸中不幸罹难的十多万灵魂,祈祷人类安宁,幸福安康!

男:接下来请欣赏由江国华、尹龙龙为我们带来一段充满异国风情的桑巴舞

桑巴舞:江国华、尹龙龙

女:不知是谁发明了音乐,从此世界变得多采。不知是谁第一个拿起吉他,唱起了歌谣。

男:美妙的音乐,悠扬的旋律,嘹亮的歌声,满腔的热情,醉得生活丰富多彩。

女:希望下面这一个由蓝李峰、李晶带来的《青苹果乐园》能给予我们精彩的完美的诠释。

男生二重唱:《青苹果乐园》蓝李峰、李晶

男:谢谢两位精彩的表演。歌声悠悠,舞姿翩翩。

女:精彩不断,欢乐不断。接下来请欣赏由周建英、吴剑萍为我们带来的舞蹈《功夫扇》

舞蹈:《功夫扇》周建英、吴剑萍

女:果然是巾帼不让须眉啊,谢谢两位精彩的表演。下面有请张建强为我们带来一首《高原红》

唱歌:《高原红》张建强

结束语

男:难忘今宵,不论天涯与海角

女:告别今宵,不论故友与新交

男:让我们用歌声,笑声,等待你我精彩的人生!

女:朋友们,带上此刻这份愉悦的心情,带上我们真挚的祝福,去迎接美好的明天吧

男:明年再相会,青山在人未老

青春舞曲教案例6

合:大家晚上好!

男:金鸡报晓迎新年

女:辞旧迎新贺新春

男:欢迎大家参加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某某支公司和某某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举办的“把法制带到您的身边,把爱心送给每一个人” 20xx年辞旧迎新春节联欢晚会。

女:下面介绍出席今天晚会的领导和嘉宾

男:出席20xx年辞旧迎新春节联欢晚会的领导和嘉宾有

女:…………

男:…………

女: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亲临现场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男:新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送走了满载辉煌的20xx年。

女:灵猴欲退,金鸡唱晓,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xx年。

男:我们欢聚在福瑞“鸡年”的前夕,闪烁的霓虹告诉我们:神州大地处处都在洋溢着青春的喜气。

女:灿烂的笑脸告诉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已成为人们心中不灭的真理

男:今天,我们相约这里,共同欢庆新春佳节的到来;

女:今天,我们相约这里,享受缘分带给我们的欢乐;

男:今天,我们相约这里,一起用心来感受真诚;

女:今天,我们相约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

合:20xx年辞旧迎新春节联欢晚会现在开始

女:首先有请姚建峰检察长致新年贺词

领导致辞讲话

男:谢谢姚检的新年祝福。我们相信在院领导的带领下,通过我们大家勤奋拼搏、艰苦奋斗,一定能圆满完成20xx年工作任务,使我院的检察业绩上一个新的台阶。

女:几十年风风雨雨,

男:几十年大浪淘沙。

女:你们在风雨中证明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

男:你们在历练中显示了金子般的品格。

女:下面请欣赏歌曲“为了谁”,演唱者吴晓敏、夏晓虹。

歌曲“为了谁”

男:寒暑交迭,万象更新。新的一年已曼舞而至。

女:金猴欲退,金鸡唱晓。新的一年已踏歌而来。

男:让我们用燃烧的激情,舞出青春的旋律

女:接下来请欣赏青春动感舞蹈《眉飞色舞》,演出者夏晓虹、陈慧、张丽君、林丽美、林少翠

青春动感晨操:《眉飞色舞》

男:《眉飞色舞》,让我们感受到活力四射

女:《眉飞色舞》,让我们感受到自然律动

男:感叹艺术的魅力,可以通过身、形、神将意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女:下面请欣赏蔡锦伟为我们带来的歌曲《母亲》

唱歌:《母亲》 蔡锦伟

男:谢谢蔡锦伟,同时在这里我们祝愿天下的母亲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女:今天的节目都十分精彩,现场气氛也十分热闹,歌声悠悠,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好玩的游戏使我们大家更加尽兴。

男: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互动游戏。规则是……………………

趣味游戏

女:歌声袅袅辞旧岁,舞姿翩翩贺新年。接下来请欣赏江国华和林丽美为我们带来的恰恰

恰恰舞:江国华 林丽美

男:谢谢两位精彩的舞蹈,确实是十分的专业。

女:是啊,其实我很羡慕舞跳的好的人,那些人不但身体好,而且气质也特别好。

男:嗯,我也是,不过可惜我从小就没有舞蹈细胞,改天一定请这两位老师好好教教我。

女:总之,十分感谢两位带来的精彩的节目,祝愿我们大家永远都像刚才的舞蹈一样充满激情和活力。

男:国寿人用团结谱写了清欠凯歌

女:国寿人用无畏铸就了清欠英雄。下面请欣赏由王海燕、徐艳珍、季少芝、方小玲为我们带来的《三句半》。

三句半:王海燕、徐艳珍、季少芝、方小玲

女:谢谢四位。接下来请欣赏小品《包公审现代案》。表演者赵洁宇、徐君强、范红森、余海敏

小品:《包公审现代案》赵洁宇、徐君强、范红森、余海敏

女:谢谢你们带来的精彩小品。接下来又到了我们第二轮的互动游戏环节。

趣味游戏

男:当我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滋润着温情的阳光雨露,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时候,是否感受到大地的忌妒!

女:让我们用欢乐的舞蹈抚慰在印度洋海啸中不幸罹难的十多万灵魂,祈祷人类安宁,幸福安康!

男:接下来请欣赏由江国华、尹龙龙为我们带来一段充满异国风情的桑巴舞

桑巴舞:江国华、尹龙龙

女:不知是谁发明了音乐,从此世界变得多采。不知是谁第一个拿起吉他,唱起了歌谣。

男:美妙的音乐,悠扬的旋律,嘹亮的歌声,满腔的热情,醉得生活丰富多彩。

女:希望下面这一个由蓝李峰、李晶带来的《青苹果乐园》能给予我们精彩的完美的诠释。

男生二重唱:《青苹果乐园》蓝李峰、李晶

男:谢谢两位精彩的表演。歌声悠悠,舞姿翩翩。

女:精彩不断,欢乐不断。接下来请欣赏由周建英、吴剑萍为我们带来的舞蹈《功夫扇》

舞蹈:《功夫扇》周建英、吴剑萍

女:果然是巾帼不让须眉啊,谢谢两位精彩的表演。下面有请张建强为我们带来一首《高原红》

唱歌:《高原红》张建强

结束语

男:难忘今宵,不论天涯与海角

女:告别今宵,不论故友与新交

男:让我们用歌声,笑声,等待你我精彩的人生!

女:朋友们,带上此刻这份愉悦的心情,带上我们真挚的祝福,去迎接美好的明天吧

男:明年再相会,青山在人未老

青春舞曲教案例7

一、活动目的

在新年到来之际,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收获快乐,祝福XX为主题,使每一位少先队员都充分享受成长的快乐,体验对他人的感恩之情,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每一位少先队员在体验中回味,在快乐中收获,在温情中展望,校园庆元旦活动方案怎么写。

二、活动时间:XX年12月31日下午

三、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四、参加人员:本班老师、全体同学

五、活动准备:

1、布置教室,体现节日气氛。

2、小主持人做好准备。

3、学生准备节目

歌曲大家唱:全班齐唱《新年好》、《友谊地久天长》

个人才艺:唱歌、舞蹈、乐器演奏、朗诵、魔术等形式不限,内容健康,富有儿童色彩。

六、活动过程:

1、全班齐唱《新年好》《友谊地久天长》

2、开场白:

男: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伴随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XX年元旦如约而至;

女:在这一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春的气息,这是我们班级的春天,这是我们学校的春天,这更是我们每个人的春天;

男:今天,我们相约在这里,享受缘分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时光;

女: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用心来感受真情,用爱来融化冰雪;男: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展示你的特长;

女: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将成为欢乐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

男:浏河小学校六年级2班XX年元旦联欢会现在开始!

3、班主任致新年贺词。(略)

4、游戏:猜猜猜(每组2人,一人用动作表示成语的意思,一个人猜是个什么成语,一分钟内看哪组猜对得多)

5、活动一:个人才艺展示(略)

6、游戏:脑筋急转弯(略)

7、、活动二:互送祝福(将你对同学的祝福写在卡片上,送给对方)

8、结束语:

男: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就如同盛开的花朵,刚刚看见她娇媚的笑脸,她就在人们的惋惜声中纷纷凋谢。

女:然而,谁都知道,只有花朵的凋谢才能够孕育丰硕的果实,丰硕的果实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花。

男: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就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耕耘,让从小就播种在心间的理想发芽成活,绽放出世间最美的花朵!

女:如花的岁月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培育,如歌的青春更少不了园丁的悉心呵护,让我们把我们亲爱的老师永留心间

男:如花的岁月离不开家长的精心培育,如歌的青春更少不了同学的相互关爱,让我们把我们亲爱的父母和同学连同对岁月永恒的记忆永留心间

男女合:小学六年级2班庆元旦联欢会到此结束,让我们再次衷心地祝福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老师们,同学们,再见!

学生春节晚会策划书(二)

一、晚会基调:喜庆、祥和、热烈。

二、晚会地点:教室

三、晚会时间:根据学校安排确定

四、晚会思路:

1、晚会反映我班半年来所取得的成绩,鼓舞同学们的士气,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2、继承和发扬我班好的思想、好的做法,携手打造亲情班级、和谐班级、文明班级。

五、晚会节目要求

1、歌曲类:

(1)能够反映祖国发展,弘扬主旋律的歌曲(民族,美声类);

(2)青春、阳光、健康、向上,能够反映同学们们充满活力,反映教师无私奉献的歌曲;

(3)与以上主题相关的原创歌曲。

2、舞蹈类:

(1)、积极向上、寓意深刻的艺术性舞蹈;

(2)、具有校园时代气息的创意性舞蹈。

(3)、喜闻乐见的街舞、现代舞、健美操、武术等;

(4)、相关歌曲的伴舞。

3、曲艺(语言)类:

(1)、喜庆、热闹反映校园生活的的相声、小品;

(2)、经典的传统曲艺类节目;

(3)、其它类型的曲艺节目。

4、其他节目

六、节目来源:

全体同学必须全部并积极参与表演节目的上报,每位同学必须保证有一个节目,如实在没有节目,须参加合唱类节目,合唱要求自己找好合作伙伴,合唱人员不得超过五人。

七、晚会参报节目要求:

能够围绕晚会主题,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气氛,节目新颖,有创意,紧凑、连贯,能够将节目完整、艺术性地展示给现场观众。

青春舞曲教案例8

为了庆祝五四青年节,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激励孩子们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在活动中对孩子们渗透“五爱“思想教育。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我校将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举办一次“歌唱五月红太阳“为主题的大型歌咏比赛。

二、筹备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

音响:

舞台设计:

舞台布置:

舞台监督:

艺术顾问:

安全工作:

总策划:

评委:

统分:

三、参赛人员:

渝北实验三小1--6年级的各个班级(原则上要求各班全班参加,个别特殊情况除外)

小百灵合唱队(只参与表演,不计入评奖)

四、比赛要求:

1、演唱内容:

(1)必唱曲目:两首中任选一首。

低段:〈〈小燕子〉〉〈〈我爱北京天安门〉〉

中段:〈〈学习雷锋好榜样〉〉〈〈我爱北京天安门〉〉

高段:〈〈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小鸟,小鸟〉〉

(2)内容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优秀少儿歌曲自选一首。

2、选择歌曲的难易程度适中。演唱时间低段在3分钟--5分钟,中高段在6--8分钟。

3、演唱形式多样化,可采用齐唱、合唱、领唱、朗诵加演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

4、参赛班级必须要有一名指挥。指挥手势要到位、节拍感强。

5、参赛班级自备伴奏带或找人现场伴奏,不能无伴奏清唱。

6、演唱者着装要统一、整洁、美观、大方。

五、评分标准:

1、演唱的歌曲必须完整流畅,无中途重唱、停唱现象。(4分)

2、演唱者声音整齐、音色统一;合唱声部间声音要清晰、和谐。(2分)

3、演唱的感情要到位。能够较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2分)

4、能准确地把握音准节奏,咬字准确、吐字清晰。(2分)

注:评分最后结果以10分制进行计算。去掉评委打出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后算出平均分。

六、奖励办法:

1、演唱奖: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分别划为一个评分标准,低中段分别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二名;高段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并根据情况按学校研究决定予以奖惩。

2、指挥奖:每个年级评出一名“最佳指挥奖“。

20xx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二一、活动背景

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共青团成立xx周年,弘扬“五四“运动文化精神,展现公司青年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举办“弘扬五四精神,展现青春活力“为主题的活动。

二、活动主题

此次活动主题为“春华秋实“,华即是“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用春天比喻公司青年员工们努力工作的开始,通过这次活动激励青年员工们迈好工作的每一步,春华秋实,汗水凝成收获;同时用“春华秋实“来鞭策我们全体员工以后更加努力的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公司全年生产任务。

三、活动安排

1、举行一场诗歌朗诵会。(4月中旬)

各团支部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可举行一场诗歌朗诵会,组织团员青年创作、朗诵优秀诗歌,将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中,通过诗歌朗诵比赛,进一步激发团员青年的昂扬斗志,进一步坚定团员青年永远跟着党走的理想信念。对于比赛成绩优异者,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

2、观看一部反映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事迹的电教片。(4月下旬)

在解放战争时其及和平建设时期,我党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其中涌现出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许振超、任长霞、周国知、牛玉儒等一大批模范共产党员。各支部组织团员青年观看一部反映优秀共产党员崇高品格的电影,教育团员青年,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为山推机械的发展贡献力量。3、组织一场体育竞技活动(4月下旬)

为增强公司凝聚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工作环境。进一步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1)5分钟跳绳

方法:每队6人,2位摇绳,4位跳绳,必须按顺序依次跳(每人记一次),相邻的人可同时跳,并记相应的次数。5分钟内以跳过的人次计算(未跳过者不计),跳过人次多者为胜。如次数相同,则加时2分钟,以最后成绩多者为最后胜利者。

(2)运球投篮接力(4男4女);

方法:两队在同一篮球场比赛,各站球场一端底线(篮球架右侧底线),待听到“开始“口令后,本方第一名持球队员快速向前运球至对面篮下投篮,投进后方能运球返回,交到同伴手中继续,直至本方队员进行完毕,各队按时间长短来判决成绩,用时短者为胜;

20xx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三今年是五四运动xx周年,也是举世关注的世博会,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五四”期间,在全社区广泛开展“五四”青年节活动,展示当代青年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和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增强团的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展示青年风貌,引导和激励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和谐安化奉献自己的青春才智。

二、活动内容

(一)举行以“老少同聚话青春”为主题的青年节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意气将由居住在本社区的退休党员、社区老知识分子、革命前辈和淮化中、小学生共同参与,会上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各自讲述了自己生活年代青年节的过法以及如何使青年节过的有意义,同时,还探讨了青年成长和发展问题。至此,安化社区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迎接青年节到来的系列活动拉开序幕,接下来,社区还将组织社区青年观看励志影片、整理图书室、整洁小区环境来充实青年节活动。集中一天时间,在全区小学中举行团员重温入团誓词宣誓仪式,切实增强团员意识观念和光荣感。

青春舞曲教案例9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18-01

一、初中音乐课程标准

(一)教学原则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表明,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之一,应该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初中音乐教学应该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初中生在音乐上的个性发展。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还要注重提高初中生对音乐进行评价鉴赏的能力。

(二)教学特点

通过对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学课程标准内容的阅读,可以发现初中音乐教学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1. 教学内容多样化的特点,在歌曲演唱方面,初中音乐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适合初中生学习的“课标类”音乐歌曲,比如《青春舞曲》等,还要包括各民族的特色歌曲、中国传统戏曲、以及当代流行歌曲的学习,歌曲类型丰富,种类多样;初中音乐除了对歌曲演唱进行教学外,还要注重学生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学层次分明;

2. 教学方式灵活的特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经济能力的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各类乐器设施也不断增多,教师可以通过理论演唱技巧的传授、钢琴伴奏、舞蹈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且教学形式的选择比较灵活,没有特殊的限制;

3. 教学目标明确的特点,课标不仅制定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方面,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音乐教学总目标,还制定了1-2年级、3-6年级、7-9年级三个不同阶段的音乐教学学段目标。

二、案例分析

为了具体了解当前我国初中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乐感与鉴赏能力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以举例的方式进行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从培养学生乐感的角度出发

以歌曲《青春舞曲》为例,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乐感:

1. 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在进行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采取自愿的方式,找3-4位同学给大家演唱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在所有同学演唱完毕后,请演唱的同学和欣赏歌曲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喜欢这首歌的原因,是因为喜欢歌曲的作曲家、作词家,还是因为喜欢这首歌的歌词、节奏?是喜欢歌曲原作者的经历,还是听到这首歌时发生了有趣的故事?并给学生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告诉学生自己选择这首歌的原因,同时还要了解学生掌握歌曲节奏的方式,通过这些交流来拉近音乐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给学生树立起“音乐学习不仅要‘唱音乐’,更要‘懂音乐’”、的意识,然后,在此基础上以简要明了语言向学生介绍《青春舞曲》的作曲作词背景,和歌曲词、曲作者的创作风格,给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避免传统音乐教学教师自我介绍――翻开教材――歌曲教学的呆板教学程序。

2. 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按照自己乐感演唱歌曲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学生按照乐谱和音节演唱,以便于音乐教师找到学生存在的乐感问题,根据学生的乐感水平因材施教。在歌曲教学之前,要让学生先静静的听几遍歌曲,随后让同学们跟着纯乐曲的节奏哼唱、加歌词演唱,教会学生在掌握歌曲整体节奏的前提下再去进行歌曲的演唱,然后,在学生基本熟悉歌曲的整体节奏之后,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教学,从打节拍开始,到乐器的基本练习,到简单的肢体动作,再到比较标准的舞蹈动作,使学生逐渐融入到歌曲的旋律中,在上述音乐内容的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乐感。

(二)从音乐鉴赏课教学的角度出发

音乐鉴赏需要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演唱能力,但也不能因此而把音乐鉴赏教学放到音乐课程的最后,而应该使音乐鉴赏教学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1. 要让学生明白,会欣赏音乐也是一种音乐天赋,不论你是不是会唱,唱的好不好,在音乐鉴赏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看法或想法,以及自己所期望的歌曲演唱的形式,并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且,对于初中音乐鉴赏教学而言,不应设置较高的音乐鉴赏标准,以免给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同时,要明白,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W习积累,同时也与学生个人的音乐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青春舞曲教案例10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7)01-0067-09

昆曲和越剧皆诞生发展于吴越之地,格调高雅,讲求淡雅流丽的和谐美感,具有浓厚的脂粉气息和文人气质,分别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引领一代。21世纪的今天,经过戏曲创作者的努力,昆曲艺术经历了长期的尘封之后重现生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了现代人了解传统文化的生动窗口。越剧亦延续了20世纪发展的辉煌,大胆尝试现代的舞台技术和表演形式,不断改善越剧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底蕴,推出了一系列原创剧目,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梳理21世纪的戏曲舞美发展脉络,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有青春版《牡丹亭》、《1699桃花扇》、《春琴传》、《藏书之家》等少数经典作品外,大部分作品都并不出色。有的形制、色彩都原搬程式旧物,不符合角色塑造和现代审美,仅仅是没有出错而已;有些刻意与衣箱程式拉开距离,不顾戏曲本应具有的符号性和可舞性需要,唯美不足怪异有余,显得不伦不类;有的尝试话剧的写实性手法,将古代服饰直接引入戏曲人物造型创作而忽视了对古装与程式合理相融的思考,违背戏曲强调写意传神的美学原则,使戏曲变成类似“话剧加唱”的尴尬情形。

因此,问题产生了:当代江浙戏曲的人物造型设计的创新应从哪里开始着手?如何抓住衣箱程式的发展规律与内在审美精神?达成合理化的、唯美主义的创新的模式和方法是什么?

通过大量实践,我们认为:对于昆曲这样具有悠久历史和成熟程式体系的剧种而言,人物造型设计的“度”的把握很重要,在设计中学术性常常应强于创造性。相对而言,仅有百年历史的越剧造型创作的开放性更强,自由度更高,只要符合典雅唯美的内在精神气质,则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此外,在当今的戏曲界,除了一门深入的研究型戏曲创作者外,同一位导演跨界尝试不同剧种的剧目创作也并不鲜见。昆曲和越剧虽然有很大差异,但由于地域因素和彼此之间的传承关系,①在审美意趣和题材属性上有很多共通之处,人物造型追求淡雅清丽,配饰和服饰无不精致细腻,与明清文人厅堂文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品位一致,[1]是最能体现江浙戏曲文化的符号象征。有鉴于此,在论及江浙戏曲或江南戏曲的服饰造型时,可以将昆曲和越剧放在一起研究和比较,既能深入挖掘吴越戏曲衣箱的格调精神,也能看到江浙戏曲人物造型创新方式的演变曲线。

戏曲衣箱是个庞大的体系,并非本文能承载。因此,本文撷取昆越二剧种中作为主角的小生和花旦为例,从成功案例中总结规律,解析当代昆越人物造型创新的原则、模式和态度,以期能对当代戏曲造型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一、生旦造型创新的内涵和原则

从艺术追求上看,昆曲与越剧生旦造型的创新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在新剧目、新形式多元发展、改革探索研究思潮活跃的今天,戏曲人物造型形式创新的“分寸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当然,除了人物造型本身的形式美外,表演的需要、剧情演绎的需要、与现代舞美设计的配合等方面都是人物造型设计需要综合考量的内容,这些因素的影响既是对传统的维护,也是当代人物造型设计的发展契机。

(一)尊重传统,唯美精练

“传承”和“发展”既是并列关系,更是逻辑关系。在追求文艺创新的当代,仍不能草率对待传统程式,对戏曲服饰进行否定性改革,否则很容易造成文化断层。

江浙戏曲,尤其是昆曲,有明确的衣箱程式,这是昆曲艺术的根本之一,必须尊重和重视。“衣箱程式”过数百年的舞台实践锤炼,是一个完整的、具有高审美品位的造型体系,与舞台表演和人物塑造息息相关。创新若无视程式及其所蕴含的美学精神,无疑是急功近利的浮躁举止,是一种迷惘中的盲目进取和失重里的焦虑寻求。如有些创新尝试过多地借鉴西方舞台剧的写实表现方式,擅自裁去了水袖、帽翅等配件,抑或将能体现演员身段之美的飘逸长裙做了不恰当地修改,剥夺了戏曲所必需的“可舞性”功能,给演员的表演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模糊了戏曲应有的形式风格,大大削弱了戏曲艺术的表现力和观赏性,是非常不可取的,这种情况在当代造型创新中应极力避免。

对于生旦人物造型的创新,创造了古装扮相的梅兰芳先生最具有发言权。他曾提出“移步不换形”的说法,[2]即在肯定变化是戏曲艺术的必然趋势的同时,强调变化的慎重性,主张在不脱离传统程式美学的内涵和组成程式的基本符号特征的基础上,在保留传统衣箱程式精粹的前提下,将创新元素含蓄自然地揉入原有的程式化艺术体系之中,达到天衣无缝、润物无声的效果,是良性的“补充”,而并非轻率的“破坏”。他在实践中所遵循的人物造型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都在于人物塑造和舞台视觉体现,故而他所创造的新造型方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成为衣箱的一部分――这种指导思想和操作原则至今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对于昆曲原有的艺术形式的尊重和保护的态度不仅存在于艺术创作中,还体现在国家政策里。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昆曲艺术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后,中国政府启动和实施了“国家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致力于保护和扶持昆曲。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联合国还是我国政府,对于昆曲现阶段的态度都以保护、抢救、扶持为主,而并非把创新和发展放在首位――这显然是对昆曲传承的本质和现状有了充分认识后产生的政策,[3]包括人物造型设计在内的当代戏曲工作者应对此有足够的认识。

相比昆曲,越剧的程式并不严格,但对清丽唯美的审美格调的把握和舞蹈的表现非常重视,服装造型设计须秉承简约飘逸、便于表演的特征和职能,使越剧在新时代依然不失本色。

(二)符合人物塑造需要

符合人物塑造需要是戏曲人物造型设计的根本属性和首要职能。

戏曲衣箱程式因塑造人物而产生,在舞台上起到体现人物身份、境遇、心情的作用。在任何一部戏中,男女主角从头至尾用一个造型的情况极其少见,多会根据剧中情境变化和心理状态更换造型。如“帔”和“褶子”都是典型的生旦造型常用服饰形制,前者源于明代官宦妇女家居常服,斯文气派,表现出人物高贵的身份地位;后者则源于平民便服和帝王士绅的衬衣,戏曲中的男褶子源于明代男子便服“斜领大袖衫”,女褶子源于明代女子便服“小立领对襟窄袖褙子”,使用广泛,生旦作为常服穿戴,具有平民身份符号标志的象征意义。帔和褶子在剧中的穿插运用能无声地展示剧情的发展,呼应舞台叙事氛围。如青春版《牡丹亭》中柳梦梅在大部分场次中穿着的褶子,体现角色儒雅气质的同时也暗示他乃一介白衣,但在与杜丽娘终成眷属时则换上了大红色对帔,戴上了进贤冠,不但与中国古代婚服允许超越规制的民俗相合,在戏曲视觉表现上也有明显的“正式”意味,自然地渲染出杜、柳二人的爱情几经波折、苦尽甘来的喜庆气氛,引起观众的共鸣。又如人物遭遇人生困境时,生角外衣和帽骤然脱去,仅着白衣皂靴,头顶发束直垂而下,表现出角色遭遇人生重大变故的潦倒处境和悲凉心境;旦角则将绣花帔换成素褶子,形象地交代角色生活变故的情况等。凡此种种,皆是经过数百年锤炼、已经深入人心的衣箱程式,是戏曲视觉艺术的标准模式。因此在设计时,应将与人物塑造密切相关的衣箱程式内容重新提炼和审视,使设计的作品不违背这些规律,突出戏曲应有的美感。

符合人物造型需要的设计原则简要概括如下:

首先,设计要符合人物关系脉络。可以采用造型符号含蓄直观地表明二人的关系和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如青春版《牡丹亭・惊梦》中柳梦梅褶子上的梅花和杜丽娘帔上的蝴蝶相应,是“蝶恋花”的隐喻,与二人梦中欢爱的情境一致,有画龙点睛之妙。又如苏昆《长生殿》上部中杨玉环和唐玄宗在死别之前的服饰肌理都采用绣花工艺与色调相谐的色彩配置,体现其琴瑟和谐的爱情关系;而在中部马嵬之变后杨玉环的服饰由富丽的蟒和团帔换成了素色褶子,头戴黑纱,已然成为一缕孤魂,刻意与上部的“人”的身份相区别,在无声中自然演绎出物是人非、阴阳两隔的“爱别离”之苦,强调该剧“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艺术表现力。设计师叶锦添还特地以手绘的形式体现服装的图案,形成与传统概念和舞台上其他人物截然不同的观感,在不违背衣箱形制的情况下表达设计师对人物的理解和开放的设计理念。又如贯穿越剧《春琴传》、大都版《西厢记》,以及《1699桃花扇》中的生旦造型“情侣装”式的色彩互补性设计,不仅在视觉上有层次丰富而不散乱的效果,也起到将剧中演绎的有情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隐喻作用。

其次,设计要符合表演需要。诗化的可舞性是戏曲造型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衣箱程式源于此,设计创新亦应以它为首位。戏曲演员从小所练的基本功如甩水袖、甩发、翎子功、帽子功等,皆是人物塑造和舞台表现的必要元素,若缺乏服饰的配合,则无法施展,戏曲独特的形式也会大打折扣。同样是帔和褶子,男帔、男褶长至脚面,女帔、女褶则在膝盖上下,这些戏衣的产生绝非是为了区分性别,而是为了体现表演技术而服务的。如在设计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原本将二人求学时的服装设计为前短后长的格局,前襟斜线处理的设计别出心裁,非常别致。但因为饰演梁山伯的茅威涛在剧中需要运用到的“踢袍”的技术,表现主角当时复杂的心情,原有的设计方案不得不被舍弃,转而保留了男褶子应有的长度,在剪裁上做斜裁处理,使服装层次更丰富、更飘逸(图1-3)。

再次,设计要符合表演形式的需要,在剧情需要时可以适当地拆合,成为舞台表现的一部分。如大都版《西厢记・酬简》中莺莺抱枕至西厢与张生相会时,身穿多层大袖纱衣,外罩明黄色双宫绸绣花大袖衫,舞蹈吟唱之间,纱衣一件件被褪去,直至仅着打底白色长纱裙,与张生相拥于白底大红牡丹锦被中,应“露滴牡丹开”之意。脱下的纱衣跟随演员的足迹散落在舞台上,不同明度和色相的紫红色如同蝴蝶,又好似花瓣一般,娇艳而狼藉,香艳风流溢于言表,具有露骨的“”意味而在视觉上却不流于色情,是中国文学写意化的表达方法最生动的视觉体现,同时维护了昆曲艺术应有的含蓄高雅(图4-7)。

图1-2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设计手稿

图3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茅威涛、陈晓红主演)

图4 大都版《西厢记・酬简》崔莺莺造型设计手稿

图5、6、7 《西厢记・酬简》剧照

(三)与整体舞台视觉协调

在昆曲盛行的明代,士大夫是创作和欣赏的主体,昆曲演出常在秀美的园林或江南戏台上,讲究隐逸的野趣和情景交融的美学意境,对舞台美术的要求不高。越剧诞生时常在江南阡陌间演出,和其他剧种一样不讲究舞美布景,来上海发展后才逐渐从剧中吸取营养,开始有了现代化的舞台布景。可以说,原来的江浙戏曲的舞台视觉是以服饰造型为主的。

当代的戏曲作品基本在剧场里演出,现代舞美的布景、装置、灯光等因素必不可少,可以说是时代进步促成的必然现象。作为演出主体的人物造型设计上也应配合舞台调度,与布景、灯光等部门共同营造舞台视觉的层次感。

昆曲《1699桃花扇》和越剧《春琴传》是人物造型设计与舞台设计相得益彰的成功代表。其舞台设计皆为横宽纵窄的长卷格局,布景和装置处理平面化,营造人在画中游的东方美术意趣。[4]《桃花扇》的设计师莫小敏沿袭了昆曲衣箱程式的基本特征,并将除了甲衣和作为婚服的大红对帔之外的人物服饰色彩控制中高明度的下五色(即间色)中,使人物成为舞台画面中的中高明度层次,富有空间美感,且符合明代教坊女子不能着正色的服饰规制。整台戏人物造型的色彩温柔调和,具有明显的江南地域特征,与剧目所表现的时代地域情境一致,服饰制作和刺绣工艺力求细腻精致,图案多采用同类色配色,清雅而不杂乱。生旦服饰上的色彩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然地连接起角色的互动关系,在视觉上也具有统一的美感。《春琴传》的舞台非常简约,背景为白色,配合极少的平面化装置,具有“和敬清寂”的日式艺术美感。设计师王秋平借助这一优势,按照角色的主次关系进行色彩分区,着意将主角与配角区分开来,在舞台上营造丰富的层次。如《赏梅》这一折中,春琴主仆的造型色彩饱和,并以大量白色调和,成为舞台上最亮的层次,使其处于舞台视觉中心地位;利太郎则采用黑色为主基调,对整体人物造型色彩有稳定作用,也与布景中墨色的梅枝相呼应(图8)是舞台上最暗的层次;艺妓人数虽多,但造型色彩都控制在橘色系同类色之中,对比减弱,是舞台上的中间层次。在每个层次之中用少量的饱和色做小面积对比处理,突出人物造型的靓丽感,同时也不会造成视觉上的混乱。如图8所示,春琴和佐助的造型虽为“情侣”装模式,但春琴头上的发簪和绢花、身后的太谷结,以及肩部和衣襟上的小面积层次均为靓丽的粉玫红,与佐助的衣帽和自身衣襟层次中的绿色形成冷暖对比,但都控制在冷色中,形成清冽娇艳的视觉观感;利太郎黑色的服装与大红的帽饰和下摆内露出的大红缎子裤裙及金色里料对比强烈,犀利而张扬。《春琴传》的视觉设计参照了浮世绘的艺术特征,空旷透澈的舞美设计与清丽明艳的人物造型互为底图,层次明快,相得益彰。

人物造型设计与舞台视觉协调的关键在于对剧本的分析和对色彩的判断。对剧本的分析是设定整部戏的人物造型款式形式的基础,对色彩的判断是设计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设计前需要经历漫长审慎的解读分析工作和根据舞台场景设计贴场景人物色标的环节,然后再进入角色个体造型设计。精准的解读所促成的准确的色标编排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奠定了整部戏的造型设计基调,是人物造型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设计过程中最艰苦的部分,设计师应充分重视,不可畏难。

图8 越剧《春琴传》剧照

二、生旦造型创新模式的案例解析

“一戏一服”是当代戏曲演出的重要特征,即特定造型只属于特定剧目的特定版本,服饰造型对于剧目有十分强烈的归属性。这与传统意义上 “不讲究朝代,不讲究地域,不讲究季节”,“一套服装百代穿戴” 的服饰与剧目的关系迥然不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性,给予了当代戏曲造型创新更多的创作空间。

创新是没有定式的,但也并非无方法可循。目前设计的模式大致为对传统衣箱程式的遵循、将时尚理念与传统造型符号相融合,以及另起炉灶、大胆革新三种,在实践中获得巨大的成功。以下将对三种创新模式和其各自采用的手法做粗略的分析。

(一)做茧:青春版《牡丹亭》中符合现代审美的衣箱程式展现

现代戏曲从园林戏台上逐渐走进剧场的镜框式舞台中,成为面向大众的高雅艺术。戏衣服饰一方面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服饰造型设计在舞台视觉、剧目表现、创意推广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使它不仅是戏曲艺术的符号,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形象标志。因此,在如《牡丹亭》、《桃花扇》等明清时代流传下来的昆曲剧目演绎策划时,则倾向于沿袭传统的衣箱文化作为新剧人物造型设计形式,并以它为载体,展现昆曲作为“雅部”的特征和气质,挖掘其背后数百年的吴越文化内涵和江南独有的清丽风情,再现明代昆曲盛时的人文风貌。

在若干作品中,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的人物造型堪称教科书式典范。此剧无论从表演、舞美灯光,还是人物造型都十分强调传统的程式符号和艺术精神,体现出对昆曲真正的尊重,制作和主创也是真正的、具备现代文化素养的昆曲人。台湾戏曲人物造型设计大师王童和曾咏霓创造的整台戏服饰形象层次自然、分明、优美,局部个体的设计,尤其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形象精美、雅致、耐看,是青春版《牡丹亭》的形象名片。

再现传统的设计方法并不是对传统的刻板模仿,而是在尊重传统衣箱形式和美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设计师对剧目的解读。其创新的“点”是含蓄的、不明显的,属于唯美化的微调。在方法上,主要从服饰的色彩、图案、工艺制作入手。

色彩的清雅柔淡是昆曲与北方戏曲根本性的气质区别,这与江南“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的地域文化相关,与江南园林建筑有情景交融之妙。为了体现《牡丹亭》再演的青春气息,以及男女主角的青春之美,白先勇要求服装色彩要娇、要清、要淡。[5]舞台设计简约,秉承了一桌二椅的传统,背景是书画,高明度的人物在舞台视觉中处于第一层次的醒目地位。有鉴于此,设计师有意提高了杜、柳二人服饰的明度,采用月白、浅蓝、嫩黄、嫩粉色作为主基调,与色彩相对饱和的其他人物区分开来,并将所有人物的服饰都以或多或少的白色调和呼应,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刺绣的色彩基本与服装面料同色系,即使有冷暖对比,也用粉色调和。杜、柳二人服饰上的绣花与服装主料的色彩彼此互补,赏心悦目,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惊梦》中的白衣造型。杜、柳二人皆着绉缎白衣,领部也仅以绣花同色嵌线勾边,女帔满地散落深出边蓝紫蝴蝶,男褶仅在衣襟、领口和帽身饰以橘色淡出边折枝梅花,清雅动人,精致无比。杜丽娘的头部造型有别于之前常见的“满头插”,而是在发际线和头顶两侧留出了些许乌黑的底色,与精巧的头面对比均衡,效果极佳,在细微处体现了设计师的艺术品位。柳梦梅的黑帽与杜丽娘的头部造型相对,纯黑为底,白线勾勒,如江南粉墙黛瓦,细腻精美,具有小生应有的俊雅风流的脂粉气(图9)。

青春版《牡丹亭》的图案亦沿袭传统,多以梅兰竹菊为题材,间杂以玉兰、玫瑰、松枝等和流云、潮水等戏曲传统图案形制,再F了明代文人自然主义审美趣味。以《游园》为例,杜丽娘身着浅黄色女帔内着白底浅蓝细边褶子,下着白色喇叭裙。绿色的松枝图案呈对称状装饰在衣襟与云头型帔领上,与浅黄底子彼此调和,细而有骨的熟褐枝干勾勒得图案精巧且精神。底下的喇叭裙较程式中与帔搭配的马面裙更为飘逸活泼,再缀以细小的散蝶――即使没有写实的舞美,妙龄少女游春的气息也已呼之欲出了(图10)。当然,《牡丹亭》中大部分的图案设置和戏衣程式都符合传统,只是有意悄悄地融入设计师的理解,使之清丽化。

原汁原味的工艺体现是青春版《牡丹亭》设计成功的根本保障。传统昆曲戏衣的裁剪并不复杂,工艺主要体现在制作上,其中尤以刺绣和镶边为重。王童先生对苏绣与昆曲戏衣的渊源关系非常了解,秉承严谨的创作态度,将所有的绣工皆通过苏州剧装戏具公司托付给苏州专业绣娘绣制,故而呈现给观众清雅温柔、具有浓厚明清文人画意蕴的造型形象。2008年,笔者曾在该公司观摩了一件刚绣成的嫩黄色底、领口衣襟缀着折枝桃花的女帔。据介绍出自《牡丹亭》同一位裁剪师傅和同一批绣娘之手,与《惊梦》中那件绣着松枝的女帔十分相似。图案是典型的彩色绒线绣,劈丝分缕,色泽透明,色彩内深外浅且过渡自然,拉线不紧不松,展现纯手工刺绣独有的细腻温情,是任何机绣都无法比拟的。《牡丹亭》中所有的生旦服饰皆由彩色绒线绣成,在舞台上显示出含情脉脉的高雅情调。

图9 青春版《牡丹亭・惊梦》

图10 青春版《牡丹亭・游园》

(二)破茧:大都版《西厢记》中时尚设计手段的悄然融入

白先勇是传统文化专家,有深厚的古典情结,而郭晓男则更为开放,在坚持昆曲的美学精神的情况下,允许形式上有所突破,欢迎时尚设计元素在局部设计中的自然融入。[6]他在2008年执导的大都版《西厢记》就是程式与时尚交融的成功作品,首演时让人眼前一亮,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大都版《西厢记》的造型富有趣味性,与人物塑造相吻合。在第一场《惊艳》中,崔莺莺为父戴孝,她身着上黑下白、前短后长的绣鹤长衣,下着白色褶裙,一反常态的粉玫红水衣领和腰带点出她青春少女的身份。最特别的是,头上并没有扎戴程式中的白帛,而是戴了一三角形的镂空帽饰,帽饰顶端扎有一朵色牡丹花,花下白色束带长长垂落在衣摆上――如此新颖唯美的“戴孝”妆扮是前所未有的,整体造型在大幕拉开那一刻即率先惊艳到了观众,引发了满堂彩和满满的好奇,成功地递上了大都版《西厢》的形象名片(图11、12)。此外,剧中莺莺形象几乎不用传统昆曲的女帔和褶子,而是取昆曲女装柔软飘逸流畅的线条意象,结合西式礼服结构和唐代服饰特征设计而成,突出《西厢》故事所述的唐代背景,具有创新性和合理性。张生的服装和帽饰大体延续小生褶子和男帔的形态,在衣领、侧摆等部位作了些许改动,如《惊艳》中领口部位的圆形垂帛设计模仿唐代圆领袍的意象,形状类似围巾,与张生初至普救寺时所自诩的“书剑飘零”状态经历一致(图13、14);又如《酬简》中褶子领口部位援引唐代“胡服领”的设计,并未破坏男褶的基本形制,却有新意。红娘虽为贴旦,在《西厢》中是不亚于莺莺的主要角色。设计延续了贴旦袄裤、坎肩的基本特征,在款式和裁剪上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变。如“喇叭袖”、“插肩袖”和“收省”的结构处理结合胯部放大体量、左右不对称的立裁处理,不仅凸显了角色的形体美,并且体现了红娘机智活泼的俏皮感。为了突出角色性格,制作时还有意在袖口、上衣下摆、腰带垂穗部位加上不明显的硬衬,使之在动作时能轻轻摇晃。头部妆饰也一反贴旦原有的程式,在大头的基础上插戴明显不对称的发饰,加强红娘在舞台上的存在感,而不仅仅作为莺莺的影子。这种种处理方式都是符合《西厢记》剧本人物设定的大胆尝试(图15-17)。

大都版《西厢记》图案运用少而大气,别具特色。传统戏衣上有繁复的刺绣,肌理感强而图案存在感弱。《西厢》反其道而行之,尽量减少图案编排的部位,扩大图案的面积,以此体现服装设计的独特美感和设计感。如《回简》中张生的白褶子上绣有一棵树,从衣摆向上越过斜领“爬”至肩部和两袖,这与根据戏衣结构布局图案的传统模式截然不同(图18)。莺莺服装的图案运用也非常集中精练,如《听琴》中紫色鸢尾花集中在下裙处(图19);又如《赖简》中云朵纹被一剖两半,错落地排列在身前“间裙”的条纹之间等(图20)。《西厢》的图案设计注重图案与款式的整体性,图案不仅是局部的装饰手段,更是与色彩参差的袖口和领口层次共同构成人物形象装饰效应的必要元素。当然,该剧的图案来源并非衣箱程式,而是从唐代图案中演化而来,有强烈的原创性,故而精致度略有欠缺,兼之刺绣采用“小机绣”的半人工操作,是无法与正宗的苏绣相比的,再此不宜过度展开。

大都版《西厢记》的面料运用富有层次感,是开拓性的大胆尝试。传统的昆曲生旦戏衣面料多为色彩各异的绉缎,柔软垂顺,肌理单一,多靠刺绣来调节变化。《西厢》的设计则采用有垂感的透明面料来扩充戏衣层次感的可能性,也尝试使用双宫绸等略硬的面料体现服装的廓形,但这些尝试都不违背昆曲造型线条的流畅性和表演的可舞性的需要。如张生在《问药》、《悔婚》和《赖简》中,曾使用真丝纱加刺绣的手法,在光线下与服装大身的面料形成一定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似有一股“仙气”。莺莺在《酬简》中的纱衣更是全剧舞台表现的重头戏,将剧情发展带入高潮。面料多样性的尝试在2015年为昆曲新剧《春江花月夜》的服饰创作所重视,在演出中也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大都版《西厢记》色彩运用鲜丽明快而不失清冽。《西厢》是北方昆曲剧目,色彩可以略饱和一些;《西厢》也是唐代背景,唐代艳的艺术风格与明代雅淡的审美趣味是有距离的。因此在色彩运用时,色彩的饱和度和对比度可适当提高。红和白、黄和紫等对比色搭配明艳而不失调和,兼之《拈香》、《咏月》二折同类色的大面积使用,统一了整部戏色彩调和的基调,保持了《西厢记》身为昆曲的端雅属性。昆曲衣箱程式习惯使用高明度的粉色,其本身的低纯度就具备调和属性,是非常“安全”的色彩搭配模式。相比之下,高纯度的饱和色处理就困难许多,需要反复推敲,不断比对。大都版《西厢记》设计时在色标方案确定部分耗费了大量的精力,采用“大面积同类色、小面积对比色”和人物服饰造型色彩彼此呼应的配色原则,方形成了最终展现在舞台上的色彩流动,鲜亮且统一的饱和色的色彩张力,自然也非传统的粉色系能与之相比。

图11 大都版《西厢记・惊艳》崔莺莺造型设计手稿

图12 大都版《西厢记・惊艳》剧照

图13 大都版《西厢记・惊艳》张生造型设计手稿

图14 大都版《西厢记・惊艳》剧照

图15、16 大都版《西厢记》红娘造型设计手稿

图17 大都版《西厢记》剧照中的红娘

图18 《西厢记・回简》张生造型设计手稿

图19 《西厢记・听琴》莺莺造型设计手稿

图20 《西厢记・赖简》莺莺造型设计手稿

(三)蜕变:《春琴传》中造型美学的大胆开拓

20世纪40年代初,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女士倡导的改革,是在上海这一中西文化交融的十字路口,在中西戏剧交汇背景下的“选择性的重新建构”。当时,越剧人物造型的程式化性质不强,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如今茅威涛和郭晓男倡导“移步换形”,与京昆强调的“移步不换形”截然相反,主张以新科技、新形式创造21世纪越剧的全新发展,[7]因此诞生了《藏书之家》、《孔乙己》、《春琴传》等原创新剧。尤其是《春琴传》,在服饰造型方面完全颠覆了越剧作为戏曲的可舞性特征,从戏曲人物造型的写意转向话剧式的写实,用写实的造型反衬该剧雪落无痕、不染凡尘的心灵美学意境,是近年来令人瞩目的优秀范例。

《春琴传》人物造型与话剧造型非常接近,采用了日本江户时代的服饰形制,但在款式、肌理的处理方面注入了设计师的匠心。如在《收徒》、《授艺》中,佐助身着半臂和裤裙是江户町人的典型装束,但设计师并没有完全照搬服饰史中的服装形态工艺,而是用三宅一生式的褶皱肌理穿插(图21),以及服装肩部、领部、袖口褶皱的塑造(图22),来体现日本服饰有别于戏曲服饰的硬朗廓形和丰富层次,赋予了《春琴传》人物造型独有的宁静质感。

《春琴传》的色彩设置有极强的叙事功能。无论是《收徒》的清丽、《授艺》和《诉心》的娇媚,还是《斥女》的冷艳,《春琴传》服饰的色标排列本身就在勾画春琴与佐助爱情心路的曲线。造型色彩的变化在不同的时空里体现角色的多面性,使之丰满立体起怼U部剧的色彩大致是饱和的,与长卷式的素净背景形成对比,艳丽却不杂乱,是越剧的优美与日式华贵完美结合的产物。最动人的是《刺目》一折,春琴和佐助皆一身白衣,处于舞台无边的黑暗中,向观众展示二人孤苦无助的心灵图景。春琴头戴与日式婚服“白无垢”配套的、被称为“角隐”的帽饰,帽檐垂下的黑纱半遮着眼部,暗示着她被毁容的境遇。佐助刺目后,舞台一片光明,二人在侍女的帮助下穿上了红色大氅(春琴)和白色长坎肩(佐助),如同婚服一般,携手相对,安详谢幕(图23)。白茫茫的舞台上干净的色彩,庄重的款式,是贯穿全剧的“大雪飘,落无痕,洁白晶莹不染尘”的圣洁空灵的精神氛围最佳注解,也无声地点明了,佐助刺目那一刻是二人真正灵魂结合的开始。虽然春琴的大红色造型与日式婚服“白无垢”的真实性相悖,但意象的真实性依然不变。红色处于白色的整体视觉中,颇有《红楼梦》中“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独特美感,色彩准确生动地使用使《春琴传》仍然保持越剧的美学本色。

图21 越剧《春琴传・收徒》剧照

图22 越剧《春琴传・授艺》剧照

图23 越剧《春琴传・刺目》剧照

三、设计师对待戏曲人物造型创新的态度

在近年来文艺界对于戏曲人物造型“创新”的要求下,设计师难免会有迷茫感。如何正确地理解创新,合理地把握创新,是当代戏曲创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创新”的提法貌似是创作的解放,实际也是创作的紧箍咒,想创新反而难创新,为创新而创新很容易走偏方向。创作本身就具有主观性,当代设计师受时代风尚浸染,其审美理念和文化底蕴在设计的过程中自然会融入作品之中。因此在工作中,不妨将“创新”一事放下、看淡,全身心投入研究剧本、理解编导创作意图的实际工作中去,按照自己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创作、修改设计方案即可。

江浙戏曲是历史悠久、有强烈风格的古典艺术,它多年的积淀是舞台表现的有利因素,同时也限制了设计创作发挥的空间,在这过程中,戏曲造型设计师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其一,创新必须抓住戏曲艺术内在底蕴。

昆曲和越剧的人物造型即使加入了新技术和新形式,也必须符合剧中的基本美学特征,不能变成另一种舞台剧,不伦不类。戏曲造型设计师需要有深厚的专业修养,在充分了解程式的基础上才有资格谈创新。可以说,戏曲造型设计仅靠才气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有学者式审慎笃实的精神,在做着具体剧目的设计的同时,兼顾“继往”和“开来”之间的传承关系,这是每个戏曲人物造型设计师所应有的使命感。

其二,永远将创作中的表现欲放在人物塑造和整体和谐的根本原则之下。

任何戏剧的人物造型设计都不是为设计师个人才华展示而服务的,设计方案必须符合人物塑造的需要――这点在戏曲人物造型设计中尤其重要。舞台上的一切都是配合戏剧的叙事而展开的,若非人物塑造和戏剧演绎的需要,任何一部分的突出都是失败的,即使局部做得再好。戏曲的衣箱程式给予了设计师大量的设计元素,层出不穷的时尚理念也给予了设计师活跃的想法,如何合理地调度协调自己拥有的设计资源是比设计本身更重要的工作,在表现欲望蠢蠢欲动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理性衡量方案与戏剧的关系。

其三,戏曲造型设计不仅是静态的,还可以是动态的。

在传统昆曲的表演中,有将服装翻转、在舞台上瞬间换装的技术,戏曲服装史研究认为这是唐代“字舞”表演形式的延续。类似的造型设计动态调动的可能一度为设计者所忽视,而更注重于造型静态形式的开发。但实际上,创新未必是发明和沿袭,也可以是发现,这块领域值得设计师们探究努力。

四、结语

“传统”与“创新”本就是辩证关系的两个概念。“创新”是中国古典戏曲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也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关键词。戏曲的发展都是基于传统的不断创新。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典的创新又成为新的传统,不断为戏曲从业者延续下去。作为江浙戏曲代表的双璧――昆曲和越剧也不例外。其视觉形式创新必须与衣箱程式的传承联系起来,裹足不前和颠覆传统都是不可取的。设计师在传统和现代的十字路口,对戏曲人物造型创新应有与时俱进的认知和态度。本文虽然仅仅以昆曲的生旦造型设计为主题,探讨了戏曲人物造型创新的分寸和方法问题,但戏曲改良与发展不该局限于此。希望通过戏曲形式美的探索,管窥江浙戏曲人物造型美学的开拓精神和操作可行性,也希望为江浙戏曲乃至中国古典戏曲的创新发展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相信随着创新源头之水的引入,以昆曲和越剧为代表的江浙戏曲乃至品类繁多的中国古典戏曲这一古典文化清流,必将从小众走向大众生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步入中国戏曲艺术殿堂。

注 释:

①“相比于话剧、京剧、绍剧,昆剧对越剧的浸润更为显著、更为重要,它对越剧的影响,不是一枝一节的、零碎式,而是根本的、全局式的浸染,使越剧艺术在整体上得到提升,成为昆剧、京剧之后在全国有影响的第三大剧种。”杨晓模骸堵墼骄绲贝艺术魅力的延展》,《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6期。

参考文献:

[1]王廷信.昆曲的雅俗与保护传承[J].民族艺术,2009(12).

[2]沈阳.论梅兰芳对戏曲人物造型改革带来的启示[J].黄梅戏艺术,2011(3).

[3]吴新雷.当今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从苏昆青春版到上昆全景式[J].文艺研究,2009(6).

[4]张淼.金粉未消亡,闻得六朝香――昆剧《1699桃花扇》的舞台美术设计[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6(5).

[5]胡丽娜.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2009(1).

[6]张福海.郭晓男构建简约恣肆与形式美的导演风格[J].中国戏剧,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