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扶贫四个落实模板(10篇)

时间:2022-12-27 02:52:05

扶贫四个落实

扶贫四个落实例1

一、目标任务

对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和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各相关科(室)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和职责要求,对脱贫攻坚战以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政策举措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短板进行一次总盘点、大排查、大起底,看脱贫攻坚工作安排部署是否全落实、无遗漏,看工作任务质量是否全达标、无差距,看存在问题是否全整改、无反复。

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挖掘工作亮点和特色做法,把实践探索上升为理论指导;要梳理任务目标完成情况,高质量、高标准实现我办脱贫攻坚阶段性工作目标,为明年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决战决胜奠定坚实基础;要抓好抓实问题排查整改,注重整改措施的持续性,全面提升我办脱贫攻坚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结合。把脱贫攻坚“回头看”和当前正在开展的建档立卡动态调整、“三个清零”行动,以及年度工作总结结合起来;既要梳理总结工作经验,更要查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重点检视整改问题,统筹推进,防止单打一、片面性。

(二)把握重点。以贫困人口脱贫为重点对象,以“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四不摘”为重点内容,以全面检视整改问题、提升工作质量为根本目标,不空泛、不跑偏。

(三)从严从实。坚持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较真碰硬,不图形式、不走过场,排查务实、整改扎实、结果真实。

(四)各司其职。各村支部书记,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对“回头看”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坚持以上率下,落实从下至上,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三、工作重点

问题排查是此次“回头看”工作的重点,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三落实”方面的情况。就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相关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

1.责任落实。主要包括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落实,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各相关科(室)分工责任落实,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社会力量等帮扶责任落实情况。

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落实突出5个方面:一是是否持续深入学习贯彻扶贫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理解是否深刻、行动是否自觉、落实是否到位;二是是否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政治站位是否达到要求,有没有抓一阵放一阵、松一时紧一时的现象;三是是否真正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是否到位、推进是否有力,有没有发展不平衡、顾此失彼的问题;四是是否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有没有做到政策领会不走样,安排部署不走形,贯彻落实不棚架;五是是否咬定目标、一鼓作气,以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保障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有没有松劲懈怠的思想和表现。

各村党支部主体责任落实突出9个方面:一是是否认真研究制定本村脱贫攻坚总体部署,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完不完善,标准把握执行是否到位,计划安排是否真正落实;二是是否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党支部每月至少专题研究或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4次,支部书记每个月至少要有10个工作日用于扶贫,遍访贫困对象等相关要求是否全面落实到位,真正落实有效;三是是否落实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是否建全督查检查机制;四是领导干部是否保持稳定,扶贫工作力量是否得到加强,帮扶队伍是否稳定;五是扶贫资金投入和整合安排使用是否合理到位,资金项目监督管理政策规定执行落实得怎么样,有没有明显和“隐性”违纪违规问题;六是是否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基层党组织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弱项;七是是否全面落实扶贫干部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育、关爱激励脱贫一线干部、提拔使用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基层扶贫干部、支持优待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等相关工作和要求;八是是否对照2018年中央第一巡视组巡视发现的共性问题和巡视反馈意见抓好整改落实,重点是“两不愁三保障”方面问题的整改落实;九是巡视反馈问题举一反三抓整改还有哪些差距。

各相关科(室)分工责任突出4个方面:一是是否专题研究部署本行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主要领导重视程度如何,分管领导主抓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二是工作谋划计划是否实在合理,兑现情况如何;三是财政、金融、土地、教育、医疗、科技、人才和水电路讯房等政策举措制定是否合理,是否便于落实;四是在推动落实行业扶贫政策和组织实施行业扶贫项目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还存在哪些问题。

2.政策落实。主要是对照各行业部门政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排查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情况,“两不愁三保障”相关政策落实要结合“三保障”情况进行排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扶贫助残、交通扶贫、电网升级和网络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综合保障脱贫等方面政策举措落实情况依据相关要求开展。总体上突出4个方面:一是相关政策目标规划和实施进度是否达到要求;二是政策落实是否拔高或降低标准;三是政策落实精准性、实效性是否达到预期;四是政策落实是否具有持续性,有无短期行为。

3.工作落实。对照脱贫攻坚各类计划方案进行梳理,突出8个方面:一是是否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安排,是否按质按量完成脱贫攻坚总目标任务,有没有打折扣、没完成的问题;二是是否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三是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开展是否扎实;四是扶贫项目组织实施是否规范,验收是否严格,质量能否保证;五是扶贫资金和扶贫资产使用监管是否到位;六是脱贫攻坚各项监督考核检查发现问题是否及时整改解决;七是扶贫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八是扶贫扶志工作开展是否扎实有效,贫困人口发展内生动力是否明显提高。

(二)“三精准”方面的情况。对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梳理,重点是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情况。

扶贫四个落实例2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健全扶贫工作机制。持续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链条,不断健全扶贫责任体系。一是落实“三级书记”遍访制度。县镇村三级书记已全部按要求100%完成遍访重点贫困村和贫困户任务。二是落实领导责任机制。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定期专题研究精准扶贫工作,统筹抓好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同时,按照“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片、干部包户”的工作原则,逐级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三是落实联动帮扶机制。全县9个镇均安排了挂点县领导、专责县领导、牵头单位和挂扶单位,建立联席协调会议制度,负责扶贫攻坚的组织协调落实。派出9个工作组共34名优秀干部到各镇开展驻镇帮扶工作,每个镇的精准扶贫办至少配备5人以上的专职扶贫干部。全县1835名干部都要帮扶至少一户贫困户以上,帮扶任务重的贫困户优先安排县、镇、帮扶单位领导挂钩帮扶,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四是突出党建引领。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33个,完成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7个,有效提升了支部战斗力;实施“头雁”工程,通过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与脱贫致富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组织300余名有帮带能力的农民党员,每人至少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与脱贫致富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精心谋划,务求措施取得实效。一是认真制定了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方案,配套出台了资产性收益、农业产业化、教育助学、住房改造、就业服务、产业扶持、加快水果产业发展等多项政策,涉及“一相当”指标的12个部门也根据上级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如在资产性收益方面,筹集9353万元(其中县自筹5353万元)为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入股水电企业,每人每年可增收1200元。二是在产业帮扶方面,建立了产业帮扶基金,制订了水果产业、林下经济等相关的奖励办法和贫困户、专业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措施,激发贫困户自主发展能力。三是在贫困户住房改造方面,除落实上级对住房改造的补助政策外,县财政对贫困户新建住房给予每户1万元的补助(上级要求市县分别配套每户5000元,我县多出5000元),对修缮的给予每户0.25万元的补助(省要求的标准)。四是在教育资助方面,对未纳入省补助范围的就读幼儿园、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的贫困人口子女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7000元的助学金补助,实现全学段落实教育补助。五是在医保救助方面,在落实省市要求全额资助参保、提高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等政策的基础上,为参保贫困人口购买人均100元的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减轻困难群众政策范围外的医疗支出负担。全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在围绕省市提出的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下,思路清晰,任务明确,措施实在。

(三)强化社会保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着重抓好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帮扶政策落地见效,提升贫困户“三保障”水平,夯实脱贫质量。一是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保联控责任,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辍学,全县农村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1%。落实教育补助政策,对就读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专及本科以上的贫困学生100%落实生活费补助。二是大力推进危房改造工作。2016年以来,全县共累计发放住房保障资金7278万元,完成贫困户住房改造户数1506户,为切实改善贫困户家居环境,县镇村三级共统筹510万元为贫困户购买家具、简易装修等实事,切实改善贫困户家居环境。三是做好医疗保障工作,为所有贫困人口购买了城乡医疗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落实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政策,累计落实医疗救助资金733万元,报销比例达到83.5%以上。四是做好生活保障兜底脱贫。为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购买了养老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员100%提供兜底保障,确保实现应保尽保。五是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积极组织卫健部门进村入户对贫困户人员的进行评残,172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人员发放残疾证,全覆盖落实残疾贫困人员两项补贴。

(四)聚力增收项目,着力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基础。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根本,大力实施增收扶贫项目,促进贫困户稳定持续增收。一是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工作。我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增收的主要措施之一,2016年以来,共落实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2385万元,提高了贫困户的种养积极性,有力促进贫困户增收。出台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电商平台等农业经营主体采取领办股份制经营主体、代种代养等形式参与产业扶贫,全县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与经营主体签订产供销合同。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要求,加大县镇统筹力度,结合省级高山蔬菜园建设,整合帮扶资金发展特色优势扶贫产业。2016年以来,县镇两级共统筹扶贫资金14398万元,实施了15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2319户贫困户稳定增收。二是抓好就业金融扶贫工作。县镇两级积极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各类技能了培训,对有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100%进行培训,累计培训3653人次,举办“精准扶贫招聘会”12场,安排91名有意愿的贫困户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全县实现就业贫困户劳动力1603人,有意愿就业贫困户劳动力100%实现就业。三是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引导贫困户选择好发展项目,积极对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小额贷款619户2552.2万元,放贷率达到43.7%。四是抓好消费扶贫工作。我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等选用扶贫基地或贫困户的农畜产品,双方建立长期采购合作机制,引领全社会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吸纳贫困户或带销贫困户农产品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与贫困户的利益连结机制。建立了“南岭精品、五彩乳源”网上商城,以中央电视台“广告精准扶贫”项目推广我县扶贫产品为契机,产品知名度显著提升,销售渠道大幅拓宽。截止到目前,全县扶贫消费额达689万元。

(五)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一相当”的目标,我县多方筹集资金,着力补齐各项短板。一是以建设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为契机,扎实推进“全面改薄”,教育教学条件不断优化,促进了教育均衡化发展,让农村子女特别是贫困子女享受优质教育。二是加大院、站、所等各级医疗机构硬件建设力度,通过高薪聘请人才,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瑶乡百姓大病不出县,享有优质医疗资源的目标。三是大力推进农村交通、文体设施、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相当”公共服务项目建设。2016年以来,完成乡村公路硬底化建设231.3公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103公里,完成了643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创建了53个美丽宜居村,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的改善,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县脱贫攻坚工作都能按照省市要求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我县部分村庄村容村貌较差,水利、道路、文体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脱贫质量不高,存在返贫风险。扶贫产业规模小、发展不够成熟,链接机制还不够健全。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乳源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补短板、强弱项、促攻坚,确保全面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进一步压实责任。按照“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片、干部包户”的工作原则,逐级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一是压实县领导的挂点责任,要求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挂点乡镇,指导做好扶贫考核,协调落实涉及考核的重点任务,力争挂点乡镇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压实扶贫部门的指导责任,积极主动衔接上级考核要求和基层扶贫实际,指导推动乡镇全面落实扶贫考核任务。三是压实行业扶贫部门和挂扶单位的扶贫责任,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突出问题。四是压实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驻镇工作队的落实责任,帮助贫困户落实扶贫政策、协调实施扶贫项目、监督扶贫资金使用、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完善相关软件资料,做到出实招、见实效,让贫困户得实惠。

(二)突出抓好贫困户稳定增收工作。一是继续落实贫困户种养奖补政策,安排奖补资金500万元,积极动员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确保每一户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一个以上的种养项目。二是健全完善全县16个项目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结机制,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三是继续实施贫困劳力转移就业奖励措施,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100%实现就业帮扶。四是积极推进消费扶贫。组织开展扶贫产品定向直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活动,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采取“以购代捐”等方式采购扶贫产品,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扶贫四个落实例3

根据《村庄扶贫纲要(2011—2020年)》和《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辟规划》精神,以待遇本,为民解困、改善民生,真实推进谐和社会树立,不时提高区域经济社会运转质量,深化睁开扶贫帮困义务,出力改善我区村庄贫穷农户和出发生涯前提,提高贫穷人口的自我展开才干,加快贫穷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办法。

二、目标义务

根据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到2015年基本消弭绝对贫穷现象的总目标,连络各街道(镇)理论,方案用一年的时间,对我区黔灵镇沙河、改茶、三桥、黔灵、宅吉、东山、安井村,金关街道干事处金关、蔡关村算计十个村,其辖区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196元的56户92人贫穷人口(个中,扶贫户1户3人,扶贫低保户24户50人,低保户31户39人),经由扶贫帮困等方法,确保其家庭人均收入抵达1196元以上(各村扶贫开辟减贫义务数见附件)。

三、义务原则

(一)瞄准贫穷人口的原则。把有劳动才干的贫穷人口作为扶贫开辟的重点对象。

(二)开辟式扶贫的原则。以贫穷地区贫穷人口增收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开辟财富化扶贫帮困。

(三)综合开辟、详细展开的原则。按照树立生态优胜,出产展开,生活生计裕如,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文明的新村庄的标准,加强贫穷地区水、电、路、气、房、厨、厕、圈、林、电视、通讯等基础设备和科、教、文、卫、保、计生等社事业展开,促进贫穷地区经济社会生态详细展开。

(四)自给自足、艰苦奋斗的原则。改动“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发扬不等不靠,苦干实干,自强不息,首要依托自身的气力改动贫穷落伍容颜。

(五)政府主导、全社会一同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扬政府主导的结果,接收局部联动,调动全社会参与,强化组织指点,加大扶贫投入和义务力度,加快扶贫开辟过程。

四、义务重点

(一)抓好“财富化扶贫脱贫攻坚”工程的实施。加大对扶贫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企业用工需乞降贫穷村庄农民就业意愿的协作与交流,积极树立扶贫龙头企业择优选用贫穷人口劳动力的平台。加大贫穷家庭青丁壮转移就业培训,拓宽贫穷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渠道,逐步完成一户扶贫低保贫穷户转移就业一人。

(二)与三个树立年及“四帮四促”义务相连络,抓好局部定点结对帮扶,起劲构建大扶贫花样。为更好地促进“两项原则”的有效联接,按照应扶则扶,应保则保的原则,56户92人绝对贫穷农户,个中扶贫户1户3人,扶贫低保户24户50人,接收指点包村、局部包户和原则进行帮扶;对低保户31户39人归入民政低保。

(三)进一步完满村庄包管救助原则,提高包管救助标准。落实分类救助,对重度残疾人员、特殊贫穷启事、严峻疾病的村庄绝对贫穷家庭执行应时救助;完满村庄贫穷人口医疗救助原则,对绝对贫穷人口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给予全额津贴;对村庄绝对贫穷家庭内,曾经损掉劳动力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满16岁的青少年以及在校的学生进行基本生活生计津贴。

(四)加大投入力度,包管村庄贫穷人口住房需求。处置绝对贫穷户人均住房面积低于本市最低住房面积(15平方米/人)和现有住房漏雨、潮湿、风险等住房坚苦。

(五)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贫穷人口就业。对零就业的绝对贫穷家庭实施送政策、送岗位、送效力、落实就业扶持力度,尽快促进就业。

五、包管方法

(一)加强指点,落实责任。各级党委和局部要将脱贫减贫方案分化落实到户,责任到人,区扶贫开辟义务指点小组要真实发扬组织协调社会各界和企业扶贫帮困的结果,继续实行扶贫义务党政首要指点担任制,进一步加强新一轮扶贫开辟义务钻研,抓好贫穷人口进退动态监测管理。

扶贫四个落实例4

一、基本情况

xx村海拔1200至XX米,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2560亩,林地23000亩,其中退耕还林业1600亩;全村共有535户,共计1729人,其中五保户5户、低保户43户;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现村里常住人口主要为老年人和儿童,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果蔬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有苹果、核桃、花椒等。

二、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及安全生产三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

1.当前需求最迫切的是公路建设,五六组通村公路建设立项18公里,实际只完成了14公里,因为两个组的群众都想把余下的4公里安排到自己的那一段,缺4公里的项目和资金。存在较大的稳定隐患。林区公路和连户路共需要建设20公里。

2.四组约500人的人畜饮水水源已协调好,差4000米管道工程项目。

3.一、四、五、六组约1000人用电质量不能保证。

4.山坪塘需求量较大,约需100口,堰道初步计划有10公里需求。

(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方面

1.缺乏支柱产业,始终被动跟风,效益不好。

2.农业耕种技术和营销能力欠缺。

(三)安全生产方面

1.煤、铁、高岭土盗采盗挖一度比较突出,近期明显好转,但仍时有发生。

2.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因道路条件差,安全监管难度大。

三、原因分析

造成xx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通村公路的建设不完善、无支柱产业,导致村民生产发展的不便捷、经济效益不高,青壮年多数选择外出打工。

四、扶贫对策

(一)积极协调衔接项目

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根据联系村xx村的实际和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并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订、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管,积极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二)实现长久发展

根据xx村土地资源的优势,建议选择适合的果木进行栽种,请专家亲自示范教授村民生产技术,带动村民积极性,帮助xx村真正长久地脱贫致富,并协助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xx村的农副产品走出山区。

(三)加强安全宣传

广泛开展送安全知识、安全警示教育等下基层活动。积极推进安全法治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努力把安全法治和安全文化产品送到河西乡,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全社会支持参与依法治安的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技能。

(四)加强感恩教育宣讲

进一步深化三为汉源爱家树风、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动员局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宣讲,保证党组书记全年宣讲2次以上、班子成员宣讲1次以上、其余乡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开展宣讲,培养群众感恩之心。

五、建议

(一)加强对xx村民的农业技术培训,让村民学习到生产发展技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问题。

(二)适当开发旅游业、宣传推广。

(三)为老年人构建健身、娱乐场所,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四)教育方面,为学生争取一定优惠政策。

(五)注重发挥妇联、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增加安排针对贫困妇女的扶贫项目,提高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参与度。

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2017年全面脱贫的要求,7月15日第16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1347扶贫攻坚战略,从7月15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蔡伟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段文俊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2017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2015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2016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2017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7月31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督办通报》第25期。7月31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8月24日,县委书记刘应文在马曹庙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马曹庙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9月2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8月21日和8月26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8月28日召开了县委四届九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7月23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市罗田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高潮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三、下段工作建议。

扶贫四个落实例5

(一)抓实学习贯彻。一是采取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的方式,重点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听取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有关巡视“回头看”整改工作的文件精神等,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二是根据区纪委、区委组织部统一要求,区审计局于2020年4月28日上午召开了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听取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压实整改主体责任,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触动思想、触及灵魂,切实收到成效,努力推动形成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全区审计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二)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局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行政办公室,具体负责脱贫攻坚相关工作推动落实。

(三)制定工作方案。结合局审计局职能实际,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制定了《区审计局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成效考核指出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对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对接沟通、履行驻村帮扶责任、抓好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跟踪审计等相关工作进行了细化和明确,压实工作责任。

二、扶贫审计工作情况

一是按照年初制定的审计计划,5月下旬,区审计局组织人员开展了2020年度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跟踪审计,推动各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促进提高扶贫资金高效使用,并督促相关单位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抓好整改落实。二是6月上旬,会同区扶贫办、区财政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区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专项督导检查,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力度,保障扶贫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坚决遏制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三是派出审计业务骨干对2019年度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中有关扶贫资金进行审计调查,结合对镇街委及部分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将扶贫内容纳入审计范围,进一步完善了扶贫资金使用监管机制,加强扶贫领域审计监督。

三、驻村帮扶情况

一是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帮扶干部每月定期深入到富田村,与帮扶对象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居住条件、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脱贫措施,切实帮助帮扶户“理清思路、算好账”,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是为认真贯彻落实区脱贫攻坚挂片包村帮户“夏季提升”工作,在人员少,审计任务重的情况下,党员干部沉下心、扑下身,贴近群众,走村入户,了解农户特别是贫困户人员的基本信息、经济状况、享受的扶贫政策和目前的实际困难,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与贫困户深入交谈,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治站位不够高,没有时刻把“四个意识”“两个维护”体现和落实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各方面与全过程。主动担责担难担险的意识还不够,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班子对帮扶村如何落实好“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方面指导不够,在帮助帮扶村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方面措施不多;三是在开展扶贫专项审计过程中,审计更多的侧重财务、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对被审单位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还不够到位,扶贫资金审计与审计全覆盖的要求还有差距。

五、下一步的打算

一是努力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上级会议、文件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精神,不断提高政策理论素养。

二是继续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确保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实现收入稳定、稳步脱贫。

扶贫四个落实例6

一是抓规划,统筹扶贫,实现精准扶贫。规划是龙头,规划是大局,规划是效益,规划是未来,规划是生产力。扶贫工作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抓起来就如同盲人骑瞎马,何时才能到目的地?我们将着力围绕“一村一策、一户一计、一人一方”目标,按照“八定八包”要求(定时间包期限、定目标包脱贫、定产业包增收、定设施包改善、定技能包致富、定培训包就业、定挂帮包责任、定考核包效果)统筹推进。一是突出抓好201 4年度精准扶贫规划:二是突出抓好产业扶贫规划;三是突出抓好“六个到村到户”规划;四是突出抓好小康水电路讯房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规划,将六项行动计划延伸到村、到组、到户。

二是抓管理。瞄准贫困。实现精准扶贫。严格按照国家、省上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暨信息动态管理工作的程序,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按时按质全面精准完成贫困对象识别确认和建档立卡工作,力求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县有档”。并因户施策,真正做到所有的扶贫资源全部用于贫困对象,实现全市率先整体脱贫目标。我县现有贫困乡镇8个,贫困村127个,贫困人口13.14万人。对此,我们制定了“三表二图一指南”的攻坚路线图(三表: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表、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表、减少贫困人口任务表,两图即产业项目布局图、基础设施布局图,一指南即攻坚指南),要求做到“四精确”,即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信息卡、扶持证、项目码、标识牌”四统一。确保“一县一档、一乡一簿、一村一册、一户一卡”,推进精准扶贫。同时,认真分析致贫原因,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有针对性的予以扶持,各项扶贫措施要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

三是抓产业,农民增收。实现精准扶贫。“发展生产”是基础。只有明确了科学的发展理念、找到了适宜的发展思路,资金、政策才能激活贫瘠的土地。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将围绕“人均一亩茶、户均二亩果,百万优质家禽助增收”目标,依托“中国白茶之乡”“中国野木瓜之乡”“中国大鲵之乡”“中国特色竹乡”等特色名片,巩固提升烤烟、畜牧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全力打造茶叶、核桃两大后续主导产业。积极发展野木瓜、方竹笋、中药材、脱毒马铃薯、大鲵养殖、乡村旅游等六大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劳务产业,鼓励返乡创业,确保贫困群众实现产业增收和稳定发展。

四是抓基础。改善环境,实现精准扶贫。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一步。对于农村环境,群众反映最多的主要就是两件事,一个是路,一个是水。可以说,这是贫困地区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两块“短板”。把这些“短板”补上了,发展才有基础和后劲。这些年的实践也证明,贫困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瓶颈”问题解决不好,不但影响贫困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发展增收项目更是无法起步。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差的问题是广大群众的最大期盼,而中央财力目前重点用于骨干工程建设,地方财力只能顾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偏远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也只能主要依靠专项扶贫来解决。所以,我们提出以交通水利两大会战为主阵地,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抓手,以“四集中”(集中时间、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攻坚)攻坚态势推进设施改善,进行全领域、全覆盖、全方位的大会战,全力攻坚“水电路讯房寨”,确保2014年实现100%的建制村解决饮水安全和100%的行政村通油路的目标。同时,实施生态移民搬迁2091人,改造农村危房3000户。建成一个集中投资1亿元以上高标准、高品位美丽乡村示范点。

扶贫四个落实例7

[关键词]四川藏区;精准扶贫;科技创新;民族区域自治法规

中图分类号:F12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7)03-0019-06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科研项目“民族地区生态保护的地方立法研究”(项目编号:14XNZ001)、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创新法规政策的检视与完善”(项目编号:2015ZR013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创新驱动背景下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与制度保障”(项目编号:2015SZYQN18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云霞,

四川广元人,法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法学、民族法学。四川 成都610041

四川藏区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确定的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是四川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准扶贫是全面深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四川藏区的精准扶贫工作,面对自然条件差,地方财政困难以及扶贫成本高等现实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存在提升和改善的空间。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四川藏区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结合精准扶贫政策法规和相关数据材料,对四川藏区精准扶贫实效进行总结归纳,提出了完善四川藏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四川藏区精准扶贫的基层调研与数据分析

论文数据来源于2016年7-8月间,在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坝州①就藏区精准扶贫实效进行的调查研究。调研人员利用能使用藏语沟通的重要优势,以个案访谈、项目走访、部门咨询等方式,取得了第一手数据资料。

甘孜州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四川省扶贫攻坚"四大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18个县(市)都是省级重点贫困县。[1]除州府康定外,甘孜州各县的经济实力相差不大,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旅游业与传统的农牧业。项目调研地主要选择甘孜州精准扶贫中按产业扶持划分的“南线”各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

(一)四川藏区致贫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四川藏区基本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等致贫因素,调研预设了四项确切性致贫因素和一项开放性致贫因素,即自然环境、教育状况、疾病或意外、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原因。调研数据显示②:疾病和意外是四川藏区致贫的首要因素;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较低的受教育水平也是禁锢四川藏区居民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思想观念落后、传统产业经济效率低和交通不便等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四川藏区居民的经济收入。总体上看,当前四川藏区多数居民虽然不算富裕,但能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然而,若家庭成员遭遇重大疾病、意外事件或自然灾害,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就会面临严重困难,导致贫困或极度贫困现象。

(二)四川藏区典型贫困案例分析

调研组共收集了28个典型贫困案例。这28个不同贫困家庭都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共同性特征,或简称为――家有“三有三无”人员。“三有”的具体内容:一是家有病患,或瘫痪,或残疾,或体弱,或多病;二是家有老人且生活不能自理;三是家有多个儿女需要上学。“三无”是指家庭无劳动能力,无工作岗位以及无稳定收入。

分析四川藏区典型贫困案例可见,四川藏区居民的“家庭负担”常常成为其能否维持最低标准基本生活的临界点。28个典型案例涉及的贫困家庭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这一社基本救助形式提供了更有广度的参照标准,急切呼唤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四川藏区扶贫措施汇总

四川省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多项具体措施。第一,贫困村的“五个一”,即有一个领导联系、一个帮扶单位、一个驻村工作组、一个第一书记和一个农业技术人员。第二,精准扶贫“六个有”,即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市有卷、省有库的“六有”大数据平台。第三,精准扶贫措施的“五个一批”,即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生态扶贫和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等。

四川藏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具体内容如下③:“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的具体措施包括:种植葡萄;建立蔬菜大棚;青稞、土豆等农副产品加工;牦牛意外伤害保险;小额信贷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生态扶贫和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的具体措施包括: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移民搬迁,整村建设和新村扶贫方案等。“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和残疾人生活补助。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包括:减免挂号费、就诊费和体检费等;救助大骨节病和医疗保险等。

四川藏区精准扶贫措施与四川精准扶贫策略高度稳合,除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救济式”扶贫外,同时体现了“开发式扶贫”的诸多努力,如“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包含的种植葡萄,蔬菜大棚项目,青稞、土豆等农副产品加工,牦牛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小额信贷工程等。

(四)四川藏区精准扶贫实效的简要评价

四川藏区居民对精准扶贫实效的评价可概括为:“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整体状况较好,精准扶贫工作任重道远”。四川藏区精准扶贫工作可提升和完善之处,主要包括:一是贫困户的识别仍存在不公平、主观性强等问题;二是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三是存在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现象,包括部分居民对国家扶贫政策不了解,边远地区难以享受扶贫政策等。四是短期精准扶贫措施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问题,但并非根源性贫困问题的解决之道。

二、四川藏区精准扶贫的宏观策略与问题表现

四川省委省府高度重视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通过系列政策法规构筑了四川精准扶贫的宏观策略。2012年3月,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5年7月8日,省委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系列文件为四川藏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工作指引。

(一)四川藏区精准扶贫的宏观策略

1.四川藏区重视精准扶贫制度建设

2015年4月1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④,为四川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制保障。四川藏区精准扶贫工作是四川省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天然地遵循四川省精准扶贫工作的宏观策略和制度依据。同时,四川藏区具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特色,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和致贫因素决定了其精准扶贫措施具有的独特选择性。2015年5月21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批准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该条例是四川藏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表现。

2.四川藏区旅游扶贫初见成效

世界闻名的自然风光,独特的藏族传统文化和以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构成了四川藏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具有的成本较低、适用性强、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等特点,使发展旅游业不仅充分调动了藏区居民的参与性和创业潜能,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地区劳动力流失等问题。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瓶颈的逐步突破,农牧民旅游收入不断提升。2015年,四川藏区实现旅游收入近393亿元,带动13万农牧民增收。[2]

2016年4月,甘孜州出台旅游产业扶贫专项方案,确定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产业扶贫、旅游环境优化等七个方面推进旅游扶贫。甘孜州黑水县试点村依托国家4A达古冰山景区,积极探索“景区管委会+公司(旅行社)+农户”发展模式,实现与周边大型景区同步发展格局。稻城县桑堆试点村依托亚丁景区和高原藏族文化,大力探索“政府主导+合作社经营+农户入股”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由一个试点村带动一个乡全面推进旅游发展的扶贫格局。

3.四川藏区积极探索产业扶贫

传统农牧业生产效率低,缺乏新的支柱型经济产业是导致四川藏区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传统救济式扶贫相比,产业扶贫具有返贫率低,脱贫致富可持续的明显优势,能解决贫困的根源性问题。2013年,四川省委从藏区资源丰富、生态脆弱的实际出发,取消藏区各县GDP考核和排名,围绕“绿色”着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生态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3]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四川藏区培育村级主导产业的普遍做法。近年来,四川藏区累计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101个、家庭农场150个,覆盖大部分藏区,带动贫困户千万家。红原县民俗村的农牧专业合作社颇具产业规模,带动全村十多个贫困户增收致富。泸定、乡城现代农业重点县和康定、理塘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正加快推进,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此外,四川藏区还通过多次组织参加科教扶贫和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帮助居民脱贫。人才兴才能产业旺。为给产业发展增添人才动力,2016年四川省多次组织藏区群众参加就业和产业发展相关培训,培育少数民族产业带头人,促进藏区产业持续强劲发展。[2]同时,四川藏区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十二五”期间,电网建设投资310亿元,所有无电户顺利通电;公路总里程超过4.5万公里,机场增至4个,形成通达便捷的交通骨架;牧民定居行动和藏区新居建设共建成新居14.2万套,近70万农牧民居住条件大幅改善。

(二)四川藏区精准扶贫的问题表现

中共十以来,通过四川省和四川藏区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四川藏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68万人,@是四川藏区精准扶贫取得的显著成效。然而,笔者认为四川藏区精准扶贫还存在以下不足:

1.四川藏区精准扶贫的创造性措施不足

调研数据显示,四川藏区开发式扶贫的影响不足,扶贫措施整体上仍属囿于发展条件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传统救济模式”。四川藏区精准扶贫宏观策略中确定的旅游扶贫和产业扶贫措施有待深入。四川全省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了10%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50万人以上。[4]旅游扶贫是四川藏区精准扶贫的重要特色之一。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280个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名单,四川共有13个项目入选,⑤但四类13个项目中没有一个四川藏区的项目。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四川藏区旅游扶贫措施还可精细化、专业化、规模化。

2.四川藏区精准扶贫的常规工作还需狠抓落实

调研数据反映的贫困户识别难题,以及扶贫措施落实不到位现象等,与四川藏区精准扶贫宏观策略的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高度一致。精准扶贫包括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其中,扶贫对象精准和项目措施精准是前提和核心。四川藏区精准扶贫的宏观策略已定,精准扶贫成效的关键在制度落实,即“最后一公里”,是“到村到户到人的问题”。四川藏区精准扶贫的工作核心即是常规工作的狠抓落实,并着力解决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扶贫措施的精准选择;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的辩证统一,以及精准扶贫地方性规范自身的合法性等问题。

三、完善四川藏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无论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是农村贫困户(村、片)的帮扶制度,其本质都是一种无需对价的稀缺资源给付,即稀缺资源的免费获得。因此,贫困户身份本身成为追逐的资源,并导致权力侵入的风险以及相关主体之间的争议或质疑,由此引起精准扶贫工作的普遍性难题。

(一)四川藏区精准扶贫工作的难题

为实现政府主导下资源分配的正义性,精准扶贫演化成贫困户的精准识别问题,亦成为导致社会问题的第一个风险点。《康乐县“8・26”特大故意杀人案调查处置情况的续报》明确承认“对扶贫政策的落实不完全到位”是该案件的深刻教训之一。⑥具体表现为,基层组织在贫困户识别和退出过程中有简单化操作的问题,仅用收入作为衡量标准、用村民投票方式决定是否享受低保,没有综合考虑村民的实际情况,方法简单粗糙,缺少对村民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等。这种现象在四川藏区也一定程度存在。

就现有的制度依据和工作实践看,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贫困户的实质性标准;二是贫困户的程序性认定。《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第八条规定,农村扶贫开发以年人均纯收入在省扶贫标准以下的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居民为对象。实践中,这一规定通常以年人均纯收入和家庭财产情况作为评定标准,最后综合政府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和群众评议结果确定。就贫困户的程序性认定而言,《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第十条规定,贫困户由农户申请或者由村组推荐,经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民委员会审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公示,并由县级人民政府审定。

《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政策法律规定,虽看似清晰,却难以避免和解决如下难题,尤其是农村居民家庭经济收入差别不明显时。

1.四川藏区精准扶贫中存在权力性挤入现象,即基层权力滥用导致的暗箱操作和优亲厚友,使村干部和相对富裕家庭挤占了低保户和贫困户名额。多地调研中,都有群众反映这一问题,他们认为贫困户识别不公,主观性太强。

2.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客观上难以避免部分贫困户被排除在外的现象。农村多数居民家庭的经济条件非常接近,或者说难以比较。当国家给定的低保户和贫困户的数量少于实际需要最低保障和扶贫帮扶的农户数量而无法做到全部帮扶时,必然会出现部分贫困户被排除在外的现象。政府扶贫支持力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地财政实力。虽然精准扶贫有“应扶尽扶”的一般要求,但与“名额到村”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差距。

3.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村民投票表决”的不足。多数农村尚不具备简单民主的条件。村落多是由宗族发展而来,一个村落生活的人往往沾亲带故。血缘有远有近,关系有疏有亲,或者一个村里有多个姓氏时,就会形成派系,村民们自然会倾向于自己的宗亲。同时,村民评议还可能存在因邻里关系不和谐,真实贫困户自身信用或能力不足导致的社会评价度低等问题。

4.村民委员会审查和基层政府部门审核和审定工作“简单化”和“去责任化”现象。比起政府工作人员认定,村民评议可能更符合村民观念和喜好,成本也更低。同时,村民评议还是村镇工作人员避免自身麻烦和责任的一种工作方法。这导致村民委员会和基层政府部门简单地认可村民评议结果以避免承担责任现象。

5.随意扩大贫困户认定的优先标准。“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工作方针。开发式扶贫和社会保障的帮扶是基于农村居民囿于自然条件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制度支持,而非基于社会身份或贡献的奖励或激励。因此,贫困户认定过程中,应避免随意扩大贫困户认定的优先标准。

(二)完善四川藏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1.政府向社会购买扶贫服务。贫困户识别的精准度与投入成本密切相关。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的精准认定,需要获得村民普遍认可的严格的收入记账体系和定期的专业性收入统计,而这一要求对于四川藏区基本没有可能。精准扶贫工作最终都落到乡镇一级,而多数乡镇没有人力资源落实好这些工作,极易造成落实不到位和落实偏差。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扶贫服务,既可以弥补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的不足,又可以缓解政府和社会的潜在冲突风险。

2.建立贫困户综合性识别标准。调研数据表明,农村居民的家庭负担,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因此,仅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作为确定贫困户的惟一标准,欠缺一定的合理性。《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第九条,明确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健康、教育、住房等因素纳入贫困户识别标准的综合性模式,更具有合理性。

3.建立“特困户+整体受益”优先模式。与普惠性措施相比,个体扶持或精准到户更需要体现公平正义,也更容易引起纷争和质疑。相反,能促进村社整体福利的“精准到村”更能获得农村居民的整体性认同,也更易产生脱贫致富的可持续性效应。精准扶贫实践中,村社道路硬化,道路防护建设,文化广场、村级幼儿园和科技培训项目等,就比家庭扶贫项目、危旧房改造项目、资金或物资补贴项目等更容易获得普遍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可以获得辩证统一。四川藏区精准扶贫宜建立“特困户+整体受益”优先模式:精准扶贫措施直接到达特困户,以保证其基本生活条件;对居民家庭经济条件相差不大的村,优先安排能导致整体受益的扶贫项目,同时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ζ独ЩУ陌锓觥

4.谨慎规定贫困户的优先身份。贫困户优先身份的确定,需要回答这一问题,即扶贫制度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扶持扶贫对象中的军烈属、残疾人、失独家庭和少数民族⑦。《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第七条第三款规定,对扶贫对象中的老干部、老党员、老积极分子、劳动模范、军烈属、残疾人、计划生育户等特殊群体给予优先扶持。我们认为,作为政府无偿分配稀缺资源的扶贫制度,其正当性基础体现于其立法宗旨之中,即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⑧因此,确定贫困户的标准即是农村居民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和负担等因素,而不宜依据扶贫对象的社会贡献或政治身份。否则,贫困户名额有限的情形下,层层优先身份之后,真正的贫困户就难以获得相应的帮助。对于具有特殊身份或特殊贡献等情形人员的帮扶,宜通过完善社会相关救助和保障制度予以实现。

5.正确处理社会救助和贫困户扶持之间的关系。虽然导致农村贫困户产生的因素中,家庭“三有三无”⑨现象是重要原因,但疾病、养老、教育等普遍性问题,实需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等保障制度予以落实,并建立起常态化的有效机制。正是基于这一原因,精准扶贫对象才将“具备劳动能力”⑩作为必要条件之一。B11符合这一条件,“开发式扶贫”才有可能。这也符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指导思想:即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6.解决精准扶贫地方性规范自身的合法性问题。推进扶贫开发法治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立的实施精准扶贫的政治和法治保障之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是扶贫制度的正当性保证。完善扶贫开发法律法规,制定地方扶贫开发条例和民族区域自治规范,是扶贫开发法治建设的前提。然而,有关农村扶贫开发的地方性法规或民族区域自治规范不应违背农村扶贫开发制度的一般原则,必须审视和保证自身的合法性。

四、结语

四川藏区精准扶贫工作,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等全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为指引,极大地帮助了四川藏区贫困人员脱贫致富。四川藏区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和宏观策略已经完成,其扶贫实效的改善依赖于精准扶贫工作如何落细、落小、落实、落地。落实这一细化目标的诸环节,以下几点亦需明确:第一,客观评估农村扶贫与社会救助各自的制度功能,使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对分离,以实现不同制度的长效机制。第二,坚持开发式扶贫,尽可能改现金发放为项目支持、技能培训、教育帮扶、科技助推、资源转化等。第三,符合社会救助的情形,除医疗、教育、灾难、特困户等救助因事而行外,基于现有贫困户的建档立卡,不断缩减和分化贫困户的基数,将符合社会救助情形的贫困人员按社会救助或社会保障的有效形式处理。第四,提高四川藏区农牧业扶贫项目的集约化经营程度。以贫困户为单位的扶贫方式难以获得可持续脱贫的效果,导致返贫率居高不下。四川藏区宜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贫困村的整体推进上,并同时对贫困户给予适当照顾,如安排工作岗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五,探索和开发更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扶贫开发方式,更多更好地导入科技创新对扶贫的引力,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最终实现社会财富的分配正x。

注释:

①四川省甘孜州的调研地点包括丹巴县、乡城县、理塘县、巴塘县、得荣县和稻城县;阿坝州的调研地点包括红原县和若尔盖县。

② 疾病主要包括:大骨节病、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结核等;教育状况主要包括:受教育水平普遍低,教育基础设施设备差,师资缺乏、教学水平较低等;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雪灾、寒灾、干旱、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③受“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影响,地震灾区部分居民的生活陷入贫困,国家通过救灾救助解决了一部分。

④条例不仅弥补了国家层面农村扶贫开发法律规范缺失的不足,也是全国第一个具有精准扶贫意义的地方性法规。

⑤具体包括: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4个,全国“能人带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3个,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3个,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3个。

⑥康乐县政府新闻办公室:康乐县“8・26”特大故意杀人案调查处置情况的续报,康乐县人民政府网,访问时间:2016年9月20日。

⑦就四川藏区精准扶贫引出的问题可能有:以甘孜州和阿坝州为主体的四川藏区,尤其是具体到村社,非藏族居民可能成为少数,对其应同等对待,还是优先,抑或次之?

⑧详见《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第一条。

⑨“三有”:一是家有病患,或瘫痪,或残疾,或多病,或体弱;二是家有老人且生活不能自理;三是家有多个儿女需要上学。“三无”是指:无劳动能力,无工作岗位,无稳定收入。

⑩详见《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第8条,《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第7条第3款。

B11 实践中,往往没有全面落实这一前提条件,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第十条规定,贫困户的家庭成员为贫困人口。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应当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应当以救济式扶贫为主。国家层面的扶贫开发法律规范缺乏的情况下,当前扶贫与社会救助措施之间存在重叠和交叉。也可以说,目前贫困户扶持的诸多做法仍是我国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不完善情形下的临时性措施。

参考文献:

[1]龚薪友.甘孜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DB/OL].(2017-4-20)[2017-04-15]http://.cn.

扶贫四个落实例8

全村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户131人,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数比为1.7%, 2015年脱贫3户10人,2016年脱贫16户65人,2017年脱贫12户40人,2018年计划脱贫3户7人,2019年计划脱贫3户9人。一般贫困户18户72人,低保贫困户18户56人,五保贫困户1户3人;因病致贫17户55人,因残致贫18户69人,缺少劳动力2户7人。

前营村2018年的扶贫工作是扎实的,以村党总支为战斗堡垒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要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动员各方力量,确保决胜脱贫攻坚战”。

前营村委会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确精准扶贫工作任务,绘路线图列时间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精准建档立卡。在建档立卡“回头看”的基础上,把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帮扶单位和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全部录入电脑形成电子档案。目前村贫困户分为低保贫困户、一般贫困户、五保贫困户三类,都为扶贫开发对象,每个贫困户都有一本扶贫手册、一个帮扶计划(一户一方案)、一套帮扶措施(一人一措施)。

(二)精准动态管理。认真制定扶贫对象和需求清单、脱贫时限清单、扶贫措施清单、脱贫责任清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调查评估和数据更新,上年度脱贫和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户按程序核定,严格做到“两公告、一公示”,落实动态管理。

(三)精准分类扶持。加强“双基建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利用当地交通便利条件,综合市场需求状况,加快产业发展,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对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发展教育、小额信贷、土地流转、社保兜底、生态保护工程等措施,实现稳定脱贫。

前营村委会同时制定了完善的主要措施,切实落实到实处。

(一)产业脱贫工程。 重点推行“四带一自”,贫困户自主发展、龙头企业+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帮扶到户到人,实现抱团发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引导本村在外能人及事业有成人士回村投资创业,成立相关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大户带动模式,鼓励全村农户参与,逐步形成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对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等方式,发展规模种植、养殖的,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二)就业脱贫工程。制定培训计划,针对性的开展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安排公共服务岗位,增加贫困户收入;利用好农家书屋,拓展群众知识面,培养致富能人,发挥双带帮扶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协助实施好“良种工程”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使农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利用科技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人数比例逐步提高。

(三)智力扶贫工程。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完善小学、幼儿园,配套设施,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学生就近上学,整合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政府资助、“春蕾行动”、国家助学金、”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政策扶持资金,扩大资助覆盖面,提高资助标准。落实贫困户子女教育扶贫各项政策。实施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加大对贫困户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对贫困户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

(四)健康脱贫工程。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通过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民政救助等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有效衔接。继续实施参合资金财政代缴制度,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

(五)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

着力实施村组道路畅通工程,对标准较低、路况较差的村组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加强信息数据平台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改建为民服务大厅,满足日常办公和为民服务需要。

(六)生态保护扶贫工程。加强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改变村容村貌,提升生活质量,结合“三线三边三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脏、乱、差“治理、垃圾污水处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

(七)金融扶贫工程。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增加区信贷投放。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授信评级,大力发展免抵押、免担保、政府贴息扶贫小额信贷,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积极推动创业担保贷款与扶贫小额信贷对接,提高扶贫小额信贷额度,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

(八)社会扶贫工程。建立健全年初“建账”、年中“对账”、年底“查账”制度,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在县商务局帮扶单位的指导下和镇包保帮扶下,逐户逐人落实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做到帮扶人员落实,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落实,帮扶时间落实。依托社会资源,鼓励能人大户、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结对帮扶。

在保障措施中,前营村落实四个措施。

(一)落实领导责任。村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负直接责任;包村、帮扶单位要加强工作指导,统筹各方资源,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二)落实精准扶贫。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用于扶贫开发,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督,进一步优化规范项目验收、监督等程序,完善扶贫对象、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制度,切实加强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扶贫四个落实例9

一、做好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不摘”,咬定目标、坚持标准,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排查解决存在的问题,坚持不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总结宣传,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主要内容

(一)继续强化政策理论学习。深入贯彻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用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到2020年我乡将实现剩余全部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并对已脱贫人口提供持续的帮扶措施,巩固脱贫成效,对脱贫监测户及边缘户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预防返贫及新增贫困发生集中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21户35人的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不落一人”,统筹做好非贫困村的脱贫工作。开展消费扶贫,积极促进贫困户农副产品进城,扩大农户收入渠道,稳定收入来源。

(三)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高度重视全乡912户2940名已脱贫人口,着力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切实做到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坚持定期“回头看”、定期入户回访,确保及时了解、准确掌握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以及家庭变化情况,加强数据比对。重点关注9户27人的脱贫监测户以及30户125人的边缘户,持续强化帮扶,继续加大边缘户的摸排力度,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根据边缘户的具体情况和发展愿望,统筹劳务培训、产业和民政救助等综合手段,开展针对性的帮扶,确保有长期稳定增收项目,及时解决边缘户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消除心理落差。继续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做好边缘户对接工作和脱贫监测户的帮扶,强化综合性保障措施,保障脱贫成果。

(四)持续落实好分类施策精准帮扶举措。全面促进贫困户增收。围绕贫困户稳定增收目标,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按照2020年项目库计划发展农特产业到户补助项目;规范光伏扶贫,做好光伏电站维护和240户光伏资金打卡发放工作,动态管理光伏收益户;做好小额信贷催收工作,督促2020年到期的57户193万元户贷户用农户以及21家一自三合企业按时还款;全面保障住房安全。坚持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原则,全面完成8户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实现应改尽改;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四好农村路”要求,探索建立农村道路养护市场化运营机制,确保畅通工程顺民心、利长远;扎实推进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项目,竭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切实抓好其他扶贫政策实施。精准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享受教育资助,确保所有贫困家庭都能得到相应的医疗保障,确保所有低收入群体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积极做好全乡所有村组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和后期相关管理工作。

(五)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加强村级资产、资源管理,规范村集体经济收支,提高管理质量,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引导、鼓励村级谋划新型产业,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多业并举新局面。

(六)提升脱贫攻坚管理水平。做好项目库管理工作。结合各村谋划的2020年及2021年项目库,动态管理项目库。同时做好对扶贫项目实施监管工作,确保项目实施流程公开透明,项目实施井然有序。做好扶贫资金监管工作。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规定,严格落实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始终保持扶贫资金严管严查高压态势。全面优化扶贫队伍。进一步加强驻村工作管理,加大扶贫专干业务培训力度,围绕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的工作需要,全面抓好村“两委”班子的培训,提升基层干部打赢脱贫攻坚的能力。

三、做好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乡村两级干部、驻村工作队要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加强对脱贫工作的领导,对重大事项要主动安排、主动督促、主动落实,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各村居、扶贫工作队要认真谋划研究,结合《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到的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制定2020年工作计划和帮扶计划。

扶贫四个落实例10

3.在贵州调研时提出的“四大切实”是什么? 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 组织。

4.提出对各类困难群众的“三个格外”是什么? 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5.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好哪四个问题? 要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6.《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哪四个方 面? 减贫成效。考核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量减少、贫困县退出、贫困地区农村居 民收入增长情况。

精准识别。考核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退出精准度。

精准帮扶。考核对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的满意度。

扶贫资金。依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重点考核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扶贫资金安排、使用、监管和成效等。

7.精准脱贫“十项重点工作”是什么? 具体是指村级道路畅通工作、饮水安全工作、危房改造工作、特色产业增收 工作、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教育扶贫工作、卫生和计划生育扶贫工作、文化扶贫 工作、贫困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电力保障工作。

8.“六个精准”是哪六个? 一是扶贫对象精准; 二是扶贫目标精准; 三是扶贫内容精准; 四是扶贫方法精准; 五是扶贫考评精准; 六是扶贫保障精准。

9.“十大要件”是哪十件? 一是领导精力要集中到扶贫攻坚上; 二是财力支出要使用到扶贫攻坚上; 三是项目布局要倾斜在扶贫攻坚上; 四是基础设施要优先在扶贫攻坚上; 五是工作作风要展现在扶贫攻坚上; 六是排忧解难要着力在扶贫攻坚上; 七是改革举措要结合在扶贫攻坚上; 八是力量组织要集合到扶贫攻坚上; 九是用人导向要体现在扶贫攻坚上; 十是工作落实要显示到扶贫攻坚上。

10.“1236”是什么? “1”就是紧扣持续增加收入这一核心; “2”就是做到不愁吃、不愁穿; “3”就是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 “6”就是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 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六大突破。

11.贫困村实现“八有”包括哪些? 一是有主导产业; 二是有专业合作社; 三是有教学点和卫生室; 四是有敬老院和幼儿园; 五是有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 六是有金融网点覆盖; 七是有综合商业服务; 八是有良好村容村貌。

12.贫困户实现“八有”包括哪些? 一是有安全住房; 二是有安全饮水; 三是有基本农田; 四是有增收产业; 五是至少一人有技能资质证书; 六是有基本社会保障; 七是实现家里有余粮; 八是实现手头有余钱。

13.什么是建档立卡“五清”? 一是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 档案,做到“底数清”; 二是摸清脱贫门路、 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 建立问题台账, 做到“问题清”; 三是摸清以往扶持情况、 扶持效果, 提出帮扶措施, 制定帮扶计划, 做到“对 策清”; 四是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四定两不”,即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 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责任清”; 五是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

14.脱贫攻坚验收“双六”标准是什么? 贫困村脱贫标准:基础设施条件达标、增收产业优势明显、人居环境条件较 好、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基层组织建设有力、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贫困户脱贫标准:收入有保障、住房有保障、设施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医 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

到2020年脱贫攻坚的目标,不包括以下哪项?_脱贫攻坚知识脱贫攻坚知识1. 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到 2020 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 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2.“一高于”“一接近”目标是什么? 答:到 2020 年,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3.脱贫攻坚“两个确保”目标是什么? 答:到 2020 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 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4.“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是什么? 答: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 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5.“四个切实”是什么? 答: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 实加强基层组织。

6.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好哪四个问题?答:要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7.“五个一批”是什么?1 答: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 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8.“六个精准”是哪六个? 答:扶持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 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9.“五到村”“六到户”“七到人”有哪些内容?答:“五到村”:目标任务到村、规划计划到村、项目资金到村、帮扶 责任到村、监测管理到村。

“六到户”:结对帮扶到户、脱贫计划到户、项目安排到户、产业 培育到户、跟踪监测到户、效益落实到户。

“七到人”:“两后生”等学历型技能培训落实到人;中等职业教育 免除学费和助学金政策落实到人;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 育落实到人;农村低保、新农合、五保供养和农村特大病救助等政策 落实到人; 计划生育奖励政策落实到人; 增收产业技术培训落实到人; 创业型、开发性、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措施落实到人。

10.双联行动“六大任务”是什么? 答:一是宣传政策;二是反映民意;三是促进发展;四是疏导情绪; 五是强基固本;六是推广典型。2

到2020年脱贫攻坚的目标,不包括以下哪项?_《“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全文)《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全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发 〔2016〕64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 委、各直属机构:现将《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印发给 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 2016 年 11 月 23 日(此件 公开)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消除贫困、改善民生、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 要使命。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 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 段。

本规划根据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 年) 》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 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国家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基本 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各地脱贫攻坚工作的行 动指南,是各有关方面制定相关扶贫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片区县、片区外国 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 困户。第一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面临形势改革开放以来,在 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成功解决了几亿农村贫困人 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探索和积 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高度,纳 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决策 部署,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出台系列重大政策措 施,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2011 年至 2015 年,现行标准 下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1 亿多人、 贫困发生率降低 11.5 个百分 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大幅提升,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明 显改善,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逐步 缓解,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趋于缩小,为 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贫困问题依然是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 ,脱贫攻坚形势复杂严 峻。从贫困现状看,截至 2015 年底,我国还有 5630 万农村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 832 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 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下统称贫困县)和 12.8 万个 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 10%以上, 民族 8 省区贫困发生率达 12.1%。现有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 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依靠常规举措难以摆脱 贫困状况。从发展环境看,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经济下 行压力大,地区经济发展分化对缩小贫困地区与全国发展差 距带来新挑战;贫困地区县级财力薄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 依然明显,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产业发展活力不强, 结构单一,环境约束趋紧,粗放式资源开发模式难以为继; 贫困人口就业渠道狭窄,转移就业和增收难度大。实现到 2020 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时间特别紧迫,任务特别艰 巨。

“十三五”时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 现代化同步推进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为贫困 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重大机遇,特别是国家综合实力 不断增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央 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党 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举全国之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各地区 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凝神聚气、锐意进取,形成强 大合力; 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盼脱贫、 谋发展的意愿强烈, 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激发,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 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 2020 年现 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 发展成果、 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民族团结、边疆 稳固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积极 响应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行动,事关人民 福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使命光荣、责任 重大。第二节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 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 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 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精准帮扶与区 域整体开发有机结合,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根本保 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作 用,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大力推进实施 一批脱贫攻坚工程,加快破解贫困地区区域发展瓶颈制约, 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与全国同 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精准扶 贫、精准脱贫。坚持以“六个精准”统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工作,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实施精准扶贫 脱贫工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做到真扶贫、 扶真贫、真脱贫。——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政 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强化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创 新扶贫考评体系,加强脱贫成效考核。按照中央统筹、省负 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压实责任、强力推进。——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脱贫攻 坚工作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工作相衔接,与新型工业 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统筹,充分发挥政府主 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能力,逐步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加强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资金筹 措、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监督考评等机制,形成有利于发 挥各方面优势、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坚 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理念,把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探索生 态脱贫有效途径,推动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脱贫致 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 实惠。

——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 保障贫困人口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贫困地区 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 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实现光荣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