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老鹰捉小鸡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2-05-12 12:14:01

老鹰捉小鸡教案

老鹰捉小鸡教案例1

二、把现实生活场景运用于游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现实生活场景不仅能使游戏更具趣味性,而且这样别具一格的游戏设计还能使学生融入生活角色,在角色中体味游戏带来的欢乐。如笔者创设游戏《小明的周末》中,创设生活情境,把“去超市选取给爷爷奶奶的礼品”“乘坐交通工具到爷爷奶奶家”“在爷爷奶奶家与小猫咪玩”等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都去当“小明”,看看他们在超市中选的礼物有何不同,都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在爷爷奶奶家小小猫咪怎么玩,等等。这样的教学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以游戏效果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倡导一种游戏多种玩法

小学生往往存在“喜新厌旧”看待事物的特点,就算是一种新奇的游戏,在多次玩后都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根据其可塑性,对事物有新鲜感,教师可以把一个游戏创设出多种玩法来平衡学生心理,保持学生好奇心、积极参与性。如笔者在执教《长江,黄河》这个游戏,原始方法就是学生面对面站两排,一排名为“长江”,一排名为“黄河”,当教师喊“长江”时,则“黄河追长江”反之亦然。然后笔者在执教过程中,通过改编,把《长江、黄河》演变为另外两种玩法:一是受“长江”、“黄河”特点影响,根据“长江”源远流长,“黄河”气势宏博特点,把男生归于“黄河”、女生归于“长江”,黄河追长江需要追两次才算成功,长江追黄河时,把黄河限定在一定狭隘比例范围内;二是根据长江黄河源自青藏高原,以“天上来”这个词语融入游戏当中,当教师喊“天上来”时,长江与黄河身份互换,互换追逐。

四、在教学中发动学生参与编排

老鹰捉小鸡教案例2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下,社会环境和教师主体等客观条件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环节,本身也要不断发展和更新,现成的体育游戏,由于种种原因,有时难免有相对的局限性,较难与实际需要一拍即合。因此,怎样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创编更新颖的体育游戏,改编现成的体育游戏使之更有效,是摆在每个体育游戏组织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小学体育游戏改编与创新的意义

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游戏为活动形式,集娱乐、健身为一体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定体育运动。它具有锻炼身体、富于娱乐、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等特点。因此在现有教育阶段,深受广大体育教师的喜爱的教育手段之一。

现阶段体育教师在小学体育课设计,围绕三个环节: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1.开始部分是体育课引导学生进入体育课堂角色的引药,也是提高运动效果、防止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小学生来说,由于其身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期,身体形态有一定可塑性,因此如何开好一堂课的头,是我们体育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也是评定体育教师合格与否的基本标准。

2.基本部分是一堂课的高峰期,活动量、情感交流等都在这个期间达到顶点,也是为本课教学目标而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把教学中的一些基本技巧有效的创编到游戏当中,即凸显游戏的趣味性,又不脱离课堂教学的,成为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代练,也就在玩的过程中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学设计的目的。

3.结束部分是在体育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是整堂课高潮之后的过度放松期,使学生的身心平稳过渡到疲劳恢复作用。大部分体育教师在结束部分多采用放松操或者练习密度小、负荷量低的活动来达到身心恢复作用,处于心智成长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这些方式较为枯燥,达不到应有效果。在这个部分,采用一定量的放松,没有竞争性的游戏,会有较前的教学效果,提高较高的教学意图。比如把太极操创新、编排,把其中一些动作创编成小学生易懂的动作,“云手”编排成抱西瓜,“推手”编排成分西瓜等等,这样完成一堂体育课,学生不但不会厌倦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甚至会觉得体育课是一门可以涉及日常生活的课程,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体育游戏改编与创新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现阶段教学环境特别强调教学方法的改革,主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以高效地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性、知识拓展和情感丰富。而体育游戏则让学生参与游戏设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会与同伴合作、互相帮助,因此从教育性出发,体育游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是适合的。

2.主体性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开展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整体与个别的特性,尤其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性与延伸性学习。在体育游戏中,它具有特别的教学环境、场地,受到天气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游戏创新、编排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游戏自主设计情节和内容,因此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点来考虑,体育游戏是适合新课标的,符合教学规律。

3.适用性原则

小学阶段分为低中高段,每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有一定跨度,但实际设计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偏差,甚至一些体育游戏适合男生而不适合女生,教师却往往忽视这一点,会因为追求纪律性和整体性,面对体育游戏缺乏充分、全面的考虑和设计,导致在大多数游戏过程中都是男女混合进行着同一种游戏,而这种单一、乏味的体育游戏需要重新编排、创新,所以要求体育教师开动脑筋,营造充满欢乐、和谐的课堂气氛。

4.安全性原则

体育游戏它的特性是趣味性、竞争性。在规定的范围内,竞争条件多,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积极性越高,比赛场面激烈,学生参与率高,但是小学生求胜心切,往往在改做、不改做上容易失误,严重的会伤害到其他伙伴。所以,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必须考虑周全,有一定的安全措施,预设安全事故处理方案,确保体育游戏正常、安全的开展,学生的身心得到有效保护,起到学生身心健康长足发展。

三、小学体育游戏改编与创新的案例

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目的,在进行体育辅助游戏教学中,必须围绕教材设计,把体育游戏与教材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丰富情感。一个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通过创新、改编以后,可以把这个游戏放入跑一类的课堂教学的开始部分,扮演身体预热,引入跑的主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如何跑的巧,跑的妙,不让老鹰捉到小鸡,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又一次被调动起来,不仅活跃了本课的气氛,又提升的教学效果。

案例一:

在过去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许多体育教师会把这一内容放到基本部分中,每个学生主体都参与到了游戏中,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参与率,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但是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而言,“小鸡”的扮演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老鹰捉小鸡的时候,小鸡由于需要不断变幻跑动路线,容易出现小鸡甩出队伍,造成意外的伤害事故。

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有许多独特的想法,想法一:小鸡遇见老鹰为什么不打110;想法二:小鸡遇见老鹰为什么不跑回自己的窝;想法三:老鹰捉了那么多小鸡防止哪里?一直背着小鸡继续抓其他小鸡,这些独特的想法给我新编这个体育游戏带来了灵感。

新编老鹰捉小鸡游戏规则:在同学中选一名做老鹰,其他同学做小鸡,小鸡分成4组,每组用粉笔在规定区域画一个窝,在听到哨声后小鸡出窝觅食,老鹰趁机捉小鸡,捉到小鸡放到老鹰窝里。

案例二:

跳绳是中小学推广普及

最深入的一项运动,它设施简单、基本不受场地限制,跳法灵活多变,是非常难得的个体运动与群体运动,并且它是讲究手、脚、脑的高度配合,运动时信息在手足神经元与脑部神经元之间来回往返,清晰而频密,能锻炼儿童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与高度的灵敏感,长期进行跳绳锻炼不仅促进儿童生长发育,而且肢体灵活,身材修长。

因此,我校每年开展三跳比赛,每年级各班普及跳绳运动,1-2年级单跳绳为主,3-6年级单跳绳、花跳、集体长绳等为主。针对该项目的特点,我深入到学生中交流,遵循编排原则,设计符合在体育课与大课间的开展的一系列跳绳游戏。

单人跳之一:交叉踢腿跳

两替跳绳,抬起腿尽量向前踢出,身体微微前倾。注意动作的协调性,避免跳绳绊住踢出脚。此方法可以锻炼孩子下腹部肌肉,改善肥胖小肚子突起现象。

单人跳之二:后踢触臀跳

双替跳绳,跳起的腿吼完,尽量用脚后跟初级臀部,身体挺直,拉伸腹部肌肉。此方法可以锻炼上腹部肌肉。

双人跳:开龙门鱼关龙门

绳子比单人跳的绳子略长。由儿童单人甩绳连跳5-7下后唱歌:“龙门龙门开开,鲤鱼鲤鱼要进来。”另一伙伴就加紧跳绳组合;当跳绳者唱:“龙门龙门快关,鲤鱼鲤鱼要出去。”小伙伴就要趁机退出。这种方法也可以发展亲子跳。

四、小学体育游戏改编与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1.游戏创新、编排的内容严谨化

我们在体育游戏创新、编排中切实考虑游戏本身是否围绕本课的教材设计,不能以游戏为中心,开展教学,重视场面,忽视目的。必须与教材紧密联系,把体育游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显著。因此,在重组编排游戏时,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游戏创新、编排的组织规范化

体育游戏在编排时充分考虑参与游戏主体,考虑主体现阶段的身心特点,规范游戏组织,当好领队人。

3.游戏创新、编排的安全常态化

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竞争越激烈,学生的参与率、积极性越高,学生团队合作越密切。往往强烈的竞争性很容易忽视安全,青少年求胜心切,忽视安全因素,会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要求教师组织游戏中,务必有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安全游戏。

4.游戏创新、编排运动负荷的科学化

一个游戏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组织游戏的体育教师,要把控场面,收放自如,有明锐的察觉能力,适时的过度到下个教学环节,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老鹰捉小鸡教案例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84

1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就仅仅促进低思维发展吗

如在学习六年级的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后,题目最后一题经常出现“请你根据这个统计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往往很多学生提的只是一步的加或减法计算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当然可以,又简单又好算,可是这样的问题对于六年级的学生仅仅只停在低年级的水平,学生的思维仅处于低思维状态,没有用六年级学过的百分数问题或分数问题来思考,这样的提问题对学生有什么意义,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促进呢?学生的思维处于低思维状态徘徊,是因为老师没有对此提出更高的限制或要求,无法引导学生向更高思维状态发展。对于一些学习上确实很落后的学生也许只要会这样做就可以了,可是面对其他的大多数学生,这样的问题还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吗?那么老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在提问题上,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呢,其实老师完全可以在题目的后面作上必要的限制,如“请你提出一个用分数问题解决的问题并解答。”或者,可以要求学生“请提出一个用本单元知识解答的数学问题。”总之,只要有所限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懒学生了,也就不会让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低思维状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提高与发展。

2 思维的拓展训练,出现多解怎么办

在一年级的教辅材料《每课一练》中,有这样一道题“10个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已经捉到了4个人,还有几个人没捉到?”这道题出现了两种答案,A答案5个人,理由:10个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去掉老鹰本人,已经捉到了4个,10-1-4=5个。B答案4个人,理由:现实生活中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规则,老鹰是没有捉母鸡的,只有捉小鸡,也就是说10个小朋友,要扣掉老鹰,还要扣掉母鸡,再去计算剩下几个人没捉到,10-1-1-4=4个。两种答案引起老师的争议,各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原因归结于就在这个游戏的现实规定上,但是让学生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有必要吗?如果只是为了想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游戏中体会数学的趣味性,那么这样的生活题未免也太不严谨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可是也要把数学与生活联系得当,不能仅为了体现数学的生活味,而出现不严谨的现象,造成题目的多解,引起争议,最后没个确实的说法。

3 如何体现简便计算的生活味

简便运算的目的是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由于不理解意义,随意“简便”,反而错误连连,不仅正确率低,而且速度不快反慢。如:450-97=450-100+3,因为多减要加,个别学生一直以为多减要减,450-97=450-100-3。这样的简便计算硬生生的,学生容易陷在“死胡同”里,跳不出思维的圈圈。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爸爸身上带了450元,想买一把电吹风97元,猜猜他会怎么付钱?按生活经验,学生容易猜想到可以付一张100元的,售货员会找回3元,因为多付,所以要找回3元,从而得出计算过程:450-97=450-100+3。我们把教学内容在生活情境中呈现,可以让学生感觉焕然一新,而且借助生活经验,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多减再加,突破了难点。《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对计算方法的选定,更多的是依赖于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真实想法与最自然化的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源于生活场景,从而体现简便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出简便运算的灵活、正确、合理。

4 有关方程的教学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方程有着这样的要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数学模型。在建立数与代数模型时,用字母表示数是基本的数学语言,分析题目中的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四年级下册《邮票的张数》主要是含有两个未知量的方程,这个知识是方程中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在教学时,有了前面用字母表示数的铺垫,再加上用线段图分析,用字母来表示两个未知量对学生来说倒不是什么难事,但笔者发现了学生思维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如题:妈妈和小红一共42岁,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5倍,妈妈和小红各几岁?这题学生均能很快找到等量关系:妈妈的年龄+小红的年龄=35,从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如果题目的第一句换成“妈妈比小红大28岁”,学生就不能很快地找出等量关系:妈妈的年龄-小红的年龄=28,尤其是对于一些反应稍慢的学生,思维一直没法转过弯来,对于两个数合起来等于一个总数,他们就很好理解,而对于两个数相减等于相差数,他们理解起来就困难得多。这到底是因为孩子们思维发展中一个障碍,还是要归因到低年级时,在教学这个比多(比少),求相差数时,学生没理解好,导致了在这个知识点出现疑虑呢。因此,在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其价值决不能仅仅限于问题的结论或答案,而应更加重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判断、比较,使学生对问题的本质有清晰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这是笔者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小小的感悟和困惑,新课程的改革既任重又道远,但笔者相信人生中许多美好的东西都是从勤奋进取中得到的,当我们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就会为之奋斗,无怨无悔;当我们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门科学,就会不断地探索,乐此不疲;当我们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艺术,就会追求更加美好的境界,创造出神奇的效果。

参考文献:

老鹰捉小鸡教案例4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体育困难生的引导与转换,合理实施科学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全体的和谐发展。

一、游戏化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1.概念

在教学内容与任务的指导下,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能力,将枯燥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精神的激发,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游戏性与趣味性,从而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并带领学生自主而有序地开展体育锻炼的一种教学活动。

2.意义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与生理特征等都不稳定,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典型特点。小学生的大脑神经的集中性也未完全形成,容易被外界干扰等等。依据这些心理与生理特点,有效实施游戏化教学策略,在体育课堂中将基本的讲解、示范、练习与游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最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体育困难生在游戏化教学中转变的个案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也应尽量维护与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权利,承认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做好体育困难生的教育工作,采取游戏化等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实现困难生的转化,最终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体育困难生的涵义与类型

1.涵义

体育困难生,主要是指那些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因其身体形态、身体技能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欠缺,导致其体育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未能达到预期的体育锻炼目的,甚至对体育学习产生困难和恐惧的学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与锻炼,而失败感又促使其习惯于逃避和躲藏,从而失去自信心和学习的正确动机。

2.类型

身体素质、理解与运动能力较差的能力型困难生;教师组织不当、学生缺乏热情的暂时性困难生;缺乏学习动力、自我控制型及坚持性的动力型困难生;持续的学习困难与技能障碍的积累所造成的兴趣与自信心缺失的整体性困难生。

(二)个案分析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我常常发现两个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有时候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有时候四处走动。问其原因,她们大都强调客观原因。而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两个学生中一个是因为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另一个则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体育素质差,所以很少参与体育活动。

因此,对这两个体育困难生,我首先对其晓之以理,正面积极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给予更多的鼓励与赞扬,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其次,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引导其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激发其兴趣与热情。

例如,选取比较经典的民间游戏,将其与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这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鸡妈妈和老鹰,“老鹰”要想方设法捉住小鸡,而“鸡妈妈”则要拼尽全力保护小鸡。这样,两个困难生会感到自身任务的重大,深刻体会自己的重要性,也会更加投入地进行体育活动。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老鹰”捉住了几只小鸡,并对结果进行评价,以鼓励和赞扬为主,肯定学生的努力。

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充分调动了这两个体育困难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其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协调身体各部分的活动,强化身体机能。

此外,对班级里对体育课热情不高的学生,可针对其特长,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例如,我知道一个女生跳皮筋跳得非常好,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甚至有些厌倦。那么,为了激发其体育活动的热情,就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跳皮筋比赛,让这个女生充分发挥其特长,引导其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过程,爱上体育活动。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课堂中游戏化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是一种崭新的心理、生理与社会等多方面互相协调统一的现代健康发展观点,有利于促进体育困难生向体育训练积极生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全体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逐渐向趣味性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转变,在增强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老鹰捉小鸡教案例5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2-0042-02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层出不穷,一时间大大小小的公开课、观摩研讨课,为创设精彩的课堂效果,教师都要花费不少精力,绞尽脑汁地创设有新意的问题情境,期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听课者的好评。在这些教学实践中,有一些确实充分挖掘了教学资源,创新地创设了一些情境,课堂教学既精彩也非常有效,极好地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的新课程理念,这些有效情境的创设值得研究总结。但有些情境的创设则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性等方面留下了遗憾,盲目地为了创新而进行情境创设,全然没有把握好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由此可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容易,而要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却不易。笔者做了一些案例与课堂实践研究,总结和思考一些现象,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少了数学昧

一味地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似乎找不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就无法进行教学,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甚至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设计出的情境生活气息冲淡了数学味,降低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

案例l:9加几(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问题情境:(课件演示“9加几”运动会场上的主题图)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情境具有宽泛性,它把学生的思维放到了广阔的生活背景之中,符合学生的现实起点,具有一定吸引力。从理论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起点产生问题,可以提出有关的数字信息,也可以提出有关加法的数学问题。事实上,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提的问题往往是从简单的人在干什么说开。当一个学生先提出有人在跑步时,由于从众、盲从心理的影响,其他学生就会抢着回答:我发现有人在喝饮料,有人在踢球……甚至有些学生会提出与数学无关的很多发现。究其原因在于此问题情境缺乏思维定向,数学情境应当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出示课件演示主题图后,可启发:你能提出哪些可以计算的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既具有发散性,又能培养学生对所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升的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活动紧紧围绕“9加几”这一教学目标进行。可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处理好发散性与定向性的关系,在浓浓的生活气息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活动,把握好创设情境的数学味,别让学生迷了眼,课堂炸了锅。

启示之一:充分挖掘创设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这些情境可以来源于儿童生活,也可以来自童话中,但却蕴含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背景的丰富资源。然而,刚入学的小学生,他们的想法还很天真,他们关注的往往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而忽略场景中的数学信息。因此,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注意把握好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的思考。

如,第二册第18页练习三有个情境是“老鹰捉小鸡游戏”,让学生根据图提供的条件和问题“12只小鸡,我已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填算式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以故事引入,接着告诉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的这个游戏中有好多的数学问题呢!瞧!书上的扮演老鹰的小朋友正在想一个数学问题呢,她在想什么数学问题呢?”小朋友们积极地告诉我:“她在想12只小鸡,我已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我会解决她的问题,12-5=7。”然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扮演老鹰的小朋友,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生1:“12只小鸡,我如果捉住6只,还有几只?”

生2:“12只小鸡,我如果捉住8只,还有几只?”

生3:"12只小鸡,我如果捉住12只,还有几只?”

生4:“有12只小鸡,1只鸡妈妈、1只老鹰,一共有多少小动物参加了这个游戏?”

生5:“一共有14个小动物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1个当鸡妈妈,1个当老鹰,有几只当小鸡?

一幅图中,学生提出了好几个数学问题,列出了算式。教师充分挖掘情境题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轻松又积极。

二、“再创造”不是“还原创造”,有效的情境创设也需要考虑效率

案例2:统计的初步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

生:爱昕!

师:那咱们先听个小故事。教师播放录音故事。大意是老虎、猴子、兔子、狐狸四大家族准备在美丽的大峡谷举办联欢会。负责接待的兔子小姐在高音喇叭里向大家报告到会人数的情况。“报,老虎大王到”“报,兔子先生到”……大会要为每个参加的小动物发纪念品,猴子大叔问狐狸小姐到会的每种动物各来了多少,可狐狸小姐没记录哇,她为这事犯愁呢……

(故事结束,出示思考题:每种动物各来了多少只?师:大家能帮助狐狸小姐解决这个难题吗?注:这时已经用了7分钟。)

经过学生的探索和四位学生的发言,大家认为需要再听一遍录音,并且把它记录下来。当学生觉得第二遍播放兔子小姐报告到会人员录音太快记不下来时,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通过五六个学生的汇报补充,从而得出采用分工合作,每人记一种动物,用“正”字作为记录的符号的结论。接下来播放第三遍录音……(注:这时已经用了17分钟)。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动机,充分让他们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他们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但只强调主体发展的自主性,就会降低学习的效率。像这样导课的问题情境创设就要花17分钟,就削弱了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活动的体验。

启示之二:创设有明确数学活动与思考方向的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的再创造需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但这种经历不是还原,有的也不可能还原,数学课堂是个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知识来源也不一定是亲身经历。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根据知识的生成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我在进行五年级《找规律》一课教学设计时,该设计怎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发的去思考、寻找规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发现规律?并且考虑到教学内容、目标以及课堂效率,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案例3:找规律(排列顺序和规则)。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个男、女生快速记忆比赛,怎么样?准备,开始!

电脑快速出题:男生7351,女生1699。男生和女生齐答。师:好的,旗鼓相当,加大难度。电脑快速出题:男生713182736455463,女生1699169916991699。

师:记完举手!(女生人数多)哎呀,男女人数悬殊咋这么大呢?女生说数字。女生:1699169916991699。师: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检验男、女生记数内容)我宣布:女生以绝对优势获胜!

男生:不公平!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只要记住1699,然后重复4次。

老鹰捉小鸡教案例6

低年级作文是小学作文的预备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比较单一,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如果在写作上设置过高的要求,进行严格的规范,无疑会将孩子们推上“作文难”的困境。因此,“微”年龄只需开启“微”作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游戏的特点,采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写,在写中玩。

例如02:作文习作教学中,教师以小游戏为媒介,合理的设计游戏形式、时间,为低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施以助力。步骤如下:开动小宇宙(准备阶段)――游戏来来来(参与过程)――我笔写我心(创作环节)――课堂喳喳嘴(交流展示)。这样的写作模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游戏是学生们自己选的,微作文也体现了学生们的真实水平。如一次老鹰捉小鸡游戏后,有学生写道:我们玩老鹰捉小鸡,后边一只“小鸡”紧紧抓住前边“小鸡”的衣服,生怕一不小心被甩出去,而老鹰来者不善,跑来跑去,把“小鸡”们弄得团团转。学生们在交流展示中,彼此欣赏,互相鼓励,感受着写作的欣喜和乐趣,教师连连竖起大拇指,夸赞学生们会游戏,会观察,更会写作。得到教师的表扬,学生们兴致更浓,把游戏中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情景描写得绘声绘色,趣味十足。

微作文的精妙之处在于语言、结构随意,形式不拘一格,日记、随笔、心得都可以,这样利于学生们表达真情,抒发实感。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借游戏之力激发写作兴趣,充分的把写作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快乐的心情中写出快乐的文字。当真诚与真诚对接,快乐与快乐邂逅,即使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笔下依然会流淌出悦耳的音符。

二、挖掘源头,积累生活微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之不尽。”事实上,写作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微写作更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们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在低年级微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打通作文与生活之间的经脉,让学生去生活里寻找微素材,让作文里尽显微生活。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练习8中的写话训练,要求学生们在认识青蛙的基础上,写一写如何保护青蛙。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考虑到,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过青蛙,都熟悉青蛙,于是,放宽了写作要求:回忆你生活中看到的或熟悉的一种动物,用100字之内的小作文让大家猜出它的名字……这样的要求让学生炸开了锅,大家纷纷搜集记忆的碎片,只见笔在纸上滑动,习作一会儿就写好了。有学生写到,“星期天,我和妈妈去电影院。工作人员给我们发了眼镜后,我们坐好。突然,一只XX游过来,它的身体上有条纹,我用手去抓,可是抓不到,妈妈告诉我,这就是3D电影。”也有学生写道:“我家养着一只XX,黑色的毛,最爱吃的是骨头。冬天来了,妈妈给它做了四只小鞋子,这下看起来更帅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生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学习,就要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恰好抓住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放宽写作要求,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素材,凭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自己,让写作的“微花园”里鲜花盛开。

三、立足教材,捕捉课堂微灵感

课堂是学习的阵地,也是微作文成长的沃土。低年级学生听、说、读、写还是以教材为主,凭借教材,增强认知;凭借教材,搭建阶梯;凭借教材,激发灵感。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学会适时、适当的捕捉学生们思维的瞬间,引发灵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沟通,见微知著,生成精彩。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乌鸦与狐狸》一课教学,课堂结尾的时候,教师发现学生们意犹未尽,于是,临时创设微话题,师:第二天,乌鸦又找到了一块肉,碰巧又被狐狸看到了……本来低年级学生就喜欢童话、寓言,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终于来了,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笔尖在纸上跃动,思绪在学生们的头脑中飞舞。教师收上作文之后,眼神中透出惊喜,虽然在思路上大部分遵循了原作中乌鸦的“憨厚”和狐狸的“狡猾”,但是续写的微作文语言丰富极了。“乌鸦大婶”“乌鸦大嫂”“乌鸦小姐”,甚至“乌鸦美女”也出现了。也有少部分学生,逆其路而行之,让乌鸦想方设法躲过狐狸的纠缠,思路新颖,语言别致,十分有趣。

老鹰捉小鸡教案例7

反思

1.分组游戏,造成部分幼儿消极等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在第一次游戏的过程中,我将幼儿的散乱的玩法归结于幼儿人数太多,所以我将全班孩子分成3组,每组10人,希望能通过人数的减少帮助孩子愉快游戏并完成我为他们预设的目标。可是游戏的幼儿很开心,而在等待游戏的幼儿各自有各自的反应。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喜欢让他们动起来的活动,同时自控能力相对薄弱,在看到同伴游戏时他们也渴望能够参与其中。

2.小班幼儿游戏情景化程度不够

在游戏行进的过程中,我的预设是希望幼儿看到老鹰来抓他后就蹲下,蹲下表示回家,这样能够确保自己不被抓到。但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无法想象出自己的家,他们需要有实际的物品代替自己的家。在保证游戏真实性的基础上,我增加了游戏的情境性,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才出现了幼儿为了躲避被抓到而不停奔跑的情况,年龄小的幼儿在奔跑中便无法理解“蹲下来就回家”的含义。

成长

将民间游戏作为活动课程来实施,大部分是拿来主义,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的改编。如此经典的一款民间体育游戏,因为游戏规则的一成不变,使它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所以我尝试着去改变游戏的规则。

1.改变规则,避免消极等待

我请所有幼儿在场地上找到一颗画在地上的小星星作为小鸡的家,老鹰和小鸡同时奔跑,小鸡如果碰上老鹰的追赶,可以跑到小星星“鸡窝”的家中避难。这样,全班孩子都能参与游戏,即便还有更多孩子,也不用担心出现排长龙队,或是消极等待的现象。游戏过程中,奔跑不规定方向,于是自然完成了活动的技能目标:在奔跑中学会躲闪,锻炼了幼儿的身体灵敏和协调性。

2.两两合作,增加互动机会

老鹰捉小鸡教案例8

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自主、快乐的情绪,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决定了其在体育教学各个环节的运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巧用游戏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在中长跑练习中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如“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各个项目的基本技术教学都有丰富的游戏内容可以选择、创编。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巧用,关键在于如何把一些基本技术创编到生动活泼的游戏中,使其具有游戏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

二、利用游戏,结合教材

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要认真上好这堂课,但课堂上都会情不自禁地违反纪律,这主要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所以上课时很易被一些外界事情干扰,并吸引其注意力,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水平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不可能40分钟内有意强制自己集中精力认真上好课。所以教师就更应该利用游戏来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过去就是利用沙池,学生排队练习,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由于贯穿了游戏教学,使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如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然后双脚向前跳,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然后先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动一会儿,接着教师又说:“看谁跳的动作最好、距离最远,谁最象小兔子。”这样,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最后再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不觉得累和讨厌。

三、发动学生,参与编排

新的课程改革一直在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让学生参与编排设计游戏。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练习,可以在同一种游戏过程中创造多种取胜的办法,在同一种游戏过程中变换多种条件和规则,用同一种器材创造出多种游戏和练习方法,在体力中比智力,在智力中比技巧。

例如:学生认为“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小鸡的数量太多,当小鸡的小朋友很容易摔倒,他们就把这个游戏进行了创新。方案一: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作为老鹰的家,有一小组的同学扮演老鹰,他们手拿呼啦圈,准备套住小鸡;其他同学扮演小鸡,小鸡分散在操场上;两名同学分别扮演鸡妈妈和鸡爸爸,负责警告和抢救小鸡。方案二: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选一位当老鹰,4-5位当小鸡,其他同学当母鸡,母鸡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小鸡站在圈里,开始时老鹰站在圈外,老鹰想方设法去抓小鸡。老鹰可以进入圈内,但不能强行拉开母鸡的手,小鸡可以出圈但不能跑出圈外2米;母鸡要手拉着手,老鹰只能钻入;老鹰抓到小鸡,两人角色互换。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评价方式的灵活多变,最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创造潜能被激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老鹰捉小鸡教案例9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39-02

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随着传统教育理念的更新,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以及活动性游戏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使得人们对各种身体活动性游戏内在功能和价值的理解不断加深。于是体育游戏在运用领域、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在中小学体育课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在小学阶段,体育游戏是体育课的基本内容,是发展学生心理和生理素质的基本途径。

1.体育游戏的界定及其特征

1.1体育游戏的内涵界定。体育游戏主要是指借助游戏的功能为手段,结合体育内容的一种教育性的活动。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游戏方法。在体育教学训练中,体育游戏以其促进人们身体机能发展、增强人们身心健康、掌握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明确目的、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和引人入胜的竞赛因素,成为开发青少年智力、体力和基本活动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游戏也就成为体育教学训练中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1.2体育游戏的特征

1.2.1群体性。体育游戏多是集体参与的游戏,要想取胜需靠同伴之间协同一致,奋发拼搏,要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分队比赛中,每个队员都会自觉地为本队的胜利而努力。这种关心集体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游戏中比较自然地获得了培养。

1.2.2趣味性。"没有趣味便没有游戏",体育游戏是通过身体运动进行娱乐而调节神经、肌肉,达到增强兴奋性、转移注意力和消除疲劳的目的,使参与者能轻松、平等、自由的参加游戏活动,拥有一种愉快的心境。因此体育游戏蕴含浓厚的趣味性就成为体育游戏运用成败的重要条件。

1.2.3健身性。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不可以脱离体育学科的特点。它必须具备通过游戏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游戏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技术含量、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不重视其健身价值,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不能称之为体育游戏。

2.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游戏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戏剧性情节,又有一定竞争性和娱乐性,很适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深受小学生喜爱,通过游戏法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体育游戏需要通过积极的思维,选择或创造最有效的方法,集体性的游戏还有一个重要的战术配合和战略安排问题,更是智慧的较量。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讲解应简洁明了,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法和合作性学习法,通过游戏规则、游戏参与角色、游戏场景、游戏故事情节及最后比赛的胜负,启迪新知,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

2.3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利用体育游戏可发展学生的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使学生在娱乐中提高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调节和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也将不断地得到完善。在选择游戏时应精心挑选,最好是项目新奇、难度适中、儿童力所能及而又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完成的。这样就使小学生在游戏中既锻炼了身体的各器官组织,又提高了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及柔韧性,为以后的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2.4加强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很多体育游戏都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完成的,是依靠集体力量取得的。精心设计的一次体育游戏,实际上是一次社会实践的活动、一次社会交往的活动、一次人际交流的活动、一次合作学习的过程。加强游戏教学中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既是游戏教学的培养目标,亦是健康和娱乐教学的体现。

体育游戏提倡协调配合和个人的成功在集体成功之中,不计较个人功过,这些有利于团结,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媒介,它本身就可以使人走向集体,形成和谐的群体关系。

3.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3.1安全因素是游戏实施的首要原则。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必须强调组织性、纪律性,切实加强安全教育,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这也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因为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学生经常处于跑动、躲闪、追击、对抗等运动状态中,特别是投掷项目及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球类游戏等,很容易出现滑倒或碰撞。尤其是小学生,处于好动的年龄,在游戏的过程中,很容易情绪高昂、兴奋,如果学生不按照指定的方法和规则去进行游戏,易发生伤害事故。教师应预先考虑到不安全因素,并尽可能提早排除隐患,及时调整游戏节奏和游戏强度,保证游戏的安全进行。

3.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体育游戏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好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体育游戏的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游戏。比如说篮球课,要多做一些有关于篮球运动的游戏内容;课堂教学的阶段不同,选择游戏的出发点也不同,如准备部分选择游戏要考虑"集中注意力"和"学生热身" 两方面的要求,基本部分可选择有助于完成主要教材教学任务的游戏,结束部分则可选择有助于学生心态减慢、兴奋性降低、使机体尽快恢复到常态的游戏。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具有模仿力强、喜欢表现等心理特点,教师在安排游戏时,就应安排那些情节浓、动作易学、运动量小、规则简单、形式单一的项目,如"斗鸡""老鹰捉小鸡""快快集合"等,达到激发兴趣,培养良好品行的目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喜欢形象的直观模仿,对运动的内容有进一步的要求,他们喜欢激烈的竞争性和冒险的活动,根据这一特点,要注意安排那些难度大的游戏,加"快快跳起""接力跑""大渔网""夺球战"等,达到锻炼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水平,培养优良个性的目的。小学高年级的女生由于生理的原因,她们的心理活动与男生有了一定的差别,在安排游戏内容时,既要考虑到她们的柔软动作,又要考虑男女生相互合作游戏的相容程度。

3.3创设趣味游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之一,如果没有趣味性,就等于失去了游戏的特性,也就不能吸引学生。要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身体得到锻炼,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因此,在游戏选材时,应把兴趣作为直接推动主动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使它成为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为了提高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应根据参加体育游戏的人群特点和素质、技术及智力水平,在游戏的竞争性、动作的设计、胜负的判定以及游戏的情节等方面多下功夫。增加体育游戏的竞争性,一般来说,各种内容和各种形式的接力游戏,竞争较为激烈,而实力大致平衡的分组是公平竞争基础、趣味竞争的保证;注意选择带有惊险的游戏内容。如"过独木桥"、"合理冲撞"、"跳跃障碍"等游戏都有助于提高游戏的趣味性、惊险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充分运用带有故事情节的游戏内容,使学生在进行游戏活动的同时,启发丰富的想象力,在有情节的诱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发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编排与评价。新的课程改革一直在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参与编排设计游戏。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练习,可以在同一种游戏过程中创造多种取胜的办法,在同一种游戏过程中变换多种条件和规则,用同一种器材创造出多种游戏和练习方法,在体力中比智力,在智力中比技巧。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认为"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小鸡的数量太多,当小鸡的小朋友很容易摔倒,他们就八个人一组对游戏进行了创新。方案一: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作为老鹰的家,有一小组的同学扮演老鹰他们手拿呼啦圈,准备套住小鸡;其他同学扮演小鸡,小鸡分散在操场上;两名同学分别扮演鸡妈妈和鸡爸爸,负责警告和抢救小鸡。方案二: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选一位当老鹰,4-5 位当小鸡,其他同学当母鸡,母鸡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小鸡站在圈里,开始时老鹰站在圈外,老鹰想方设法去抓小鸡。老鹰可以进入圈内,但不能强行拉开母鸡的手,小鸡可以出圈但不能跑出圈外2米;母鸡要手拉着手,老鹰只能钻入;老鹰抓到小鸡,两人角色互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评价方式的灵活多变,最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创造潜能被激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5适当介入,做好充分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在组织游戏教学中,首先必须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在一般情况下,可把男女生分开进行,尽量做到人数相等,实力相近。如遇各组人数不相等时,一可让人少的组多做一次或让人多的组出人当裁判。游戏的组织教学工作要力求简便。教师在扼要地讲清游戏方法和规则后,可先做必的示范,也可指名少数学生试做一遍,再进行正式比赛,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游戏的胜负标准应该明确。优胜组给予各种形式的表扬。如受到集体的鼓掌欢迎或请他们唱歌,发给小红花、小红旗等等。对落后的组也要进行鼓励,使儿童们胜不骄败不馁。在学生做游戏过程中,对于出现的一般性的小问题,教师就应发挥讲解、示范和个别指导的作用,最好不要停止练习,以免顾此失彼,影响整个练习的进行。

4.结语

体育游戏在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和有效运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将游戏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享受娱乐的快乐,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让学生健康地、心情舒畅地进行游戏活动,这样才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努力探讨游戏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体育游戏活动课,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戴照永.刍议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教学,2007, (5)

老鹰捉小鸡教案例10

一、投放玩具材料的层次性

玩具材料可引发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构想和愿望,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和活动。体育活动材料的投放对幼儿体育活动过程与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投放材料上注重层次性,即材料丰富多样,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难度;既要让幼儿获得成功,又让幼儿的能力得到挑战。另外,教师在活动中灵活地引导、指导幼儿选择层次材料,能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

1.提供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需求的多层次材料,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由于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能力、年龄的差异,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使每个幼儿都能在与不同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满足小、中、大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体育游戏活动材料,并以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与材料有效互动,如体育游戏中发展幼儿爬行能力的垫子:小班投放两手着地的屈膝爬的垫子,重点锻炼幼儿双手屈膝爬的能力;中班提供手脚着地屈膝爬的小动物手掌,加大爬行距离并有定点方向;大班提供匍匐爬的垫子和网子,重点锻炼全身着地匍匐爬行的能力并有目的设置障碍,以增加游戏难度及趣味性。

2.关注同龄幼儿动作发展的个体差异,有目的地使用游戏活动材料

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和游戏目标选择、投放若干个与幼儿发展水平相符合的游戏材料,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如小班体育游戏“小袋鼠运粮食”,教师根据小班幼儿双脚持续跳跃高度水平不一、跳跃动作不连贯、跳跃距离远近不等的情况,投放了用软地垫制作的小格子,可随意拼摆成不同线路;用呼啦圈、绳子、牙膏盒等组合的小路,材料之间的距离从25-50cm、高度从平面到5cm四个层次,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小路进行游戏。

二、体现游戏难度的层次性

幼儿是一个发展的个体,不同的年龄阶段体现着不同的年龄特征,相同年龄阶段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教案及开展体育游戏时要随着幼儿运动能力的不断发展,适时适度地提高活动的难度,让幼儿在不断挑战自我中保持活动兴趣,提升运动能力。

如小班体育游戏“蹲蹲下鸡蛋”,游戏玩法是幼儿分别扮演小鸡和老鹰,当唱完儿歌时,老鹰就要去追四散跑的小鸡,一旦小鸡蹲下,老鹰就不能再去捉小鸡了。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三遍游戏,每一遍都是有目的地根据幼儿能力提高难度。第一遍仅仅是让老鹰追小鸡,小鸡四散跑,重点练习了幼儿四散奔跑的能力;第二遍游戏在小鸡跑的同时学会蹲下保护自己,发展了幼儿躲闪及快速下蹲的能力;第三遍游戏则是在幼儿熟练掌握快跑、蹲、躲闪能力后,选出两个以上老鹰追小鸡,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

一个游戏,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不同层次的游戏要求,为幼儿提供一个循序渐进、小步递进的活动过程,展开游戏情节,使幼儿在活动中逐步掌握动作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三、注重教师指导及评价的层次性

1.教师应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给予有层次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