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内容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2-05-04 10:45:37

内容设计

内容设计例1

一、室内环境的内容和感受

室内环境的内容,涉及到由界面围成的空间形状、空间尺度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声、光、热环境,室内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放射剂量……)等室内客观环境因素。由于人是室内环境设计服务的主体,从人们对室内环境身心感受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室内视觉环境、听觉环境、触感环境、嗅觉环境等,即人们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的主观感受,其中又以视觉感受最为直接和强烈。客观环境因素和人们对环境的主观感受,是现代室内环境设计需要探讨和研究的主要问题。

室内环境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随着社会生活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还会有许多新的内容,对于从事室内设计的人员来说,虽然不可能对所有涉及的内容全部掌握,但是根据不同功能的室内设计,也应尽可能熟悉相应有关的基本内容,了解与该室内设计项目关系密切、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使设计时能主动和自觉地考虑诸项因素,也能与有关工种专业人员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有效地提高室内环境设计的内在质量。

例如现代影视厅,从室内声环境的质量考虑,对声音清晰度的要求极高。室内声音的清晰与否,主要决定于混响时间的长短,而混响时间与室内空间的大小、界面的表面处理和用材料关系最为密切。室内的混响时间越短,声音的清晰度越高,这就要求在室内设计时合理地降低平顶,包去平面中的隙面,使室内空间适当缩小,对墙面、地面以及座椅面料均选用高吸声的纺织面料,采用穿孔的吸声平顶等措施,以增大界面的吸声效果。上海新建影城中不少的影视厅,即采用了上述手法,室内混响时间400HZ高频仅在0.7S左右,影响演播时的音质效果较好,而音乐厅由于相应要求混响时间较长,因此厅内体积较大,装饰材料的吸声要求及布置方式也与影视厅不同。这说明对影视厅、音乐厅室内的艺术处理,必须要以室内声环境的要求为前提。

又如近年来一些住宅的室内装修,在居室中过多地铺设陶瓷类地砖,也许是从美观和易于清洁的角度考虑而选用,但是从室内热环境来看,由于这类铺地材料的导热系数过大,给较长时间停留于居室中的人体带来不适。

上述的二个例子说明,室内舒适优美环境的创造,一方面需要富有激情,考虑文化的内涵,运用建筑美原理进行创作,同时又需要以相关的客观环境因素作为设计的基础。主观的视觉感受或环境气氛的创造,需要与客观环境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或者说,上述的客观环境因素是创造优美视觉环境时的“潜台词”,因为通常这些因素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掌握,尽管它们并不那么显露,但对现代室内设计却是至关重要的。

二、室内设计的内容和相关因素

现代室内设计涉及的面很广,但是设计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1、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

室内设计的空间组织,包括平面布置,首先需要对原有建筑设计的意图充分理解,对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动向以及结构体系等有深入的了解,在室内设计时对室内空间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调整或再创造。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建筑功能发展或变换,也需要对室内空间进行改造或重新组织,这在当前对各类建筑的更新改建任务中是最为常见的。室内空间组织和平面布置,也必然包括对室内空间各界面围合方式的设计。

内容设计例2

作业是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合理设置作业内容是学生知识迁移内化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契合点对作业内容进行设置与整合,一方面激活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完善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知识生成体验。鉴于此,我们从两个方面对如何改进数学作业进行分析讨论。

一、增强趣味,内容开放

学生不愿意写作业的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作业多是题海战术,毫无趣味性。所以我们的作业内容一定要先照顾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开放性的作业,在提高学科凝聚力的同时激活学生完成作业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作业的目的。一般来说,开放性作业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设置,而不是必须设置有死答案的试题。笔者通常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作业,以灵活的方式让孩子们去体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例如:教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1)自己设计一张由常见的平面图形组合成的优美图案;(2)用萝卜等尝试雕刻一个金字塔、三棱柱等模型,然后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能得到什么图形?其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棱柱有几条棱?

这样设置作业让学生以活动的方式动手实践,参与了整个知识的生成过程,不但充满趣味,更能有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内容设计例3

    2.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确定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目的是让人明确该课题要研究什么,在什么范围内研究。这是课题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3.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包括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前人的工作和经验教训、完成本课题已具备的条件、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以及克服困难的主要措施等。

    4.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阐明该课题的研究有什么意义,要达到什么目的。

    5.研究假设。确定和阐明研究的实验因子,提出对解决课题中问题的最初假设,即假设根据某种理论和条件,通过研究可以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6.研究原则、方法和手段。要规定课题研究的指导原则,并根据课题的类型和性质决定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和手段。

    7.评价。阐明对研究成果将如何评价,包括评估的人员、原则、过程、方法等等。

内容设计例4

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介于基础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具有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特点的教学实验。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在学习和总结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新实验,或者通过已有实验进行延伸开发新的实验内容。本文主要通过“用凸透镜测透明液体的折射率”设计性实验论述有关设计性实验的内容选择、开发设计性实验的思路,以及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素养教育的功能。

一、“用凸透镜测透明液体的折射率”实验实例

(一)实验的基本原理

在光具组基点测定的实验中,已知两薄透镜的像方焦距分别为f′1、f′2,两薄透镜组组成的像方焦距f′:

f′=①

当两薄透镜处于同一空气媒介时,f′=,f′1、f′2为两薄透镜的像方焦距,d为两透镜的间距,两主点位置:

l=②

l=③

那么当d=0时,由②、③式知两主点位置是完全相等为零l′=l=0。

这时透镜组的焦距公式,由①式可以简化为:

f′=④

那么怎样才能使两透镜的光心之间的距离d=0。

选择一个薄的凸透镜,与形状可自由改变的透明液体介质组合,组成一透镜组,透明液体介质可看作是一平凹透镜,由于d为薄透镜厚度的一半和凹透镜像方焦距f′1和液体的像方焦距f′2,可以将d看作d≈0

我们可以有把薄透镜是由两个曲率半径分别为r1和r2折射面组成,透镜的厚度为d、折射率为n,透镜两侧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并将p点看作是在主轴上的光源,发出一条光线PA经透镜折射后,交主轴于p′点,令op=-s,o′p=s′,pA=l,A′p′=l′,AM=A′N。

则l=[(-s+oM)+h2],l′=[(s′+o′N)2 +h2]在近轴条件下oM=≈,oN≈, 得到h--+=0,其中r1和r2是常量,h是变量。

当物在无穷远处时,s即为像方焦距:

f′=lims′=⑤

当物在物方焦点上时,s′成像在无穷远处:

f=lims=⑥

其中n1和n2分别为透镜两测介质的折射率,当均为空气介质时有n1=n2=1

像方焦距:

f′=lims′=⑦

物方焦距:

f=lims=⑧

透镜的焦距f′1与折射率n,以及薄凹透镜曲率半径R1和液体凹透镜曲率半径R2存在下列关系:

f′透=⑨

当R1=-R2=R时,由⑤式,得:

f′透==f′1⑩

因为液体构成的平凹透镜的曲率半径R1=∞,R2=R及液体折射率为n,所以平凹透镜的像方焦距为:

f′2={11}

由⑥、⑦消去R得:

f′2=f′1{12}

将{12}式代入④式,得:

f′=={13}

变换⑨式,得:

n液=1+{14}

由于在空气介质时有n1=n2=1,所以可以根据f1=-f′1,f=-f可以将{14}式转化为:

n液=1+{15}

由{15}式,可知只要测出凸透镜焦距f1和透镜组焦距f,查出凸透镜的折射率,根据{15}式,就可求得液体的折射率n液。

可采用自准直法测量透镜组焦距f的实验装置。

(二)实验方案

第一,在铁架台上用夹子固定一个光源和一个物屏,调节光源的方向,使它垂直于物屏竖直向下照射。

第二,一个大小适中烧杯,在其底下放置一块平面镜,将待测透明液体到入烧杯内。然后在该液体上面放一块折射率n已知的薄凸透镜,让该待测的透明液体刚好浸没该凸透镜的下球面,使该透镜与待测液体紧密接触。这时将该组合看作一透镜组。

第三,将该透镜组放置在升降台上,使光源、物和透镜组的光心在同一竖直方向上。调节升降台的高度,让物屏刚好在透镜组的物方焦点上,物经透镜组所成的像经平面镜反射回去后,在物屏的背面可以形成与物等大倒立的像。

第四,用米尺测出这时透镜组与物屏之间的距离,就是透镜组的物方焦距f。

第五,在用自准直法,测出薄凸透镜的焦距f1。在表中查出凸透镜的折射率n,根据可以n液=1+,计算出n液。

二、设计性实验基本内容

对一个具体的设计性实验,从选择课题开始到研究工作完成,整个过程一般按照科学实验的基础程序包括下属主要环节。

第一,选择课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这对后续工作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以学生的知识蓄备和个人能力、以及实际的条件为基础,认真做好选好课题。

第二,选定课题后,根据课题要求查找,收集,整理分析各种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设计和制订实验方案。

第三,确定实验方案,做出总体的安排。这包括确定正确的理论依据,建立物理模型,选择适当类型的实验和实验方案和试验方法,设计正确的测量方法步骤以及做好实验器材的配套准备。

第四,在实践过程中,严格操作,细致观察,认真记录每个细节,积极思维,认真分析处理实验的数据。

第五,实验报告科学论文或研究工作报告是科学研究的永久性记录和总结,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引言(课题任务,背景材料)、实验方法及理论依据、实验结果、结论、分析讨论和参考文献。

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必须经过精心挑选,使它具有综合性、典型性和探索性。

三、设计性实验的方案选择

(一)实验方法的选择

根据课题所需要研究的对象,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尽量收集与课题有关的实验方法,即根据一定的物理原理,确定被测量与可测量之间关系的各种可能方法,然后比较各种方法所能达到的测量精度、适用条件、实现的难易程度以及现有情况等,从中确定能满足课题要求的最佳实验方法。

(二)测量方法的选择

对于某种实验方法,有时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可供选择。此时应分析哪一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高,引入的系统误差小。因此,选择测量方法的前提是:应该对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以及影响进行合理的分析。

(三)测量仪器的选择

测量仪器的选择包括仪器的类型,仪器的精度(分度值或准确度等级)和测量范围(量程)等方面,要从被测量对象的特性,仪器的特性、测量环境、操作技术水平、经济条件、设备及人身安全考虑。在满足经济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用级别底的仪器,这就是“可粗不精”的原则。

(四)测量条件的选择

在实验方法、测量方法、测量仪器选定后,还应明确在怎样的条件下测量才能达到要求,这主要依靠对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

(五)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

合理地选择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测出不能直接测量的或不易测准的物理量。

四、设计性实验对学生思维发展以及能力的培养

(一)设计性物理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设计性已成为物理实验的主要组成部分。设计性的物理实验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设计性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是人们应用仪器来揭示物质运动规律特性以及各种物理现象的一种科学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从物理现象中获得真实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严格地遵循事实,有一个严肃认真获取真实信息的态度。

设计性物理实验过程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的治学学风,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能促使学生手脑协调发展,培养学生主动性思维和探索思维。设计性物理实验优越于常规的物理实验是它给出了实验任务和要求,而确定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仪器、设计实验线路、拟订实验方案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去思维、操作,这样就大大地引起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思考,因而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去思维和探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手脑得到协调发展,这是常规物理实验所难以代替的。

(二)设计性物理实验的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

传统常规的物理实验的评价只注重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而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师除了评价设计方案的好差和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如何,学生的动手能力应是评价的一个重点内容。因为设计性物理实验是在开设基础实验之后开设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原理、方法和技能,因此,对于设计性物理实验的动手能力评价应比基础实验更严格。总而言之,要求学生对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清楚,能正确选用、配置仪器和调整仪器,迅速分析、判断和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操作和积累数据,有目的地去减小误差。因此设计性实验的选题应具有综合应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性质。设计性实验均能体现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设计性实验选题还应具有探索性质,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述武等.普通物理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姚启钧.光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内容设计例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107-02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舍弃了复杂的理论分析与计算,以理论够用为度,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加工与工装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熟悉机械加工与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并且具备绿色制造与质量意识等基本理念,以期实现课程的有效教学。

(二)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听取并考虑学生的需求与建议,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把握的内容,集中讲解,攻克难点,实现课程的拉动型教学。

(三)实效性原则

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力求使教学内容联系加工实际,贴近生产一线,强化综合运用,突出应用特色,了解机械制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胜任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

二、教学内容的取向

(一)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把教学内容视为教材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观点。许多人把教学内容看作学生应该习得的知识,而知识的传递以教材为依据。因此,工作的重心就落在了选择哪些学科知识编写教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变成了把教材中的内容照本宣科讲给学生的“搬运工”,教学过程固化为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的封闭状态。实际上,教师不应该只关注教材本身,而更应该注意教材和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教师既要懂得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能力。

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虽然编写了授课教材,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并非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而是仅仅把教材作为辅助教材的工具。比如在讲授“六点定位原理”时,任何一本教材讲的都是六点定位的原理,即用六个点就可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然后讲授常用定位元件。而学习者实际进行定位方案设计时,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工件本道工序应该限制的自由度,这在教材里边都没有讲述。所以,在讲授本节内容时,需要介绍大量的工件工序简图,根据本工序加工要求,分析应该限制的自由度,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或理解六点定位原理,在定位方案设计时,才会运用六点定位原理,也才能很好地掌握完全定位、过定位和欠定位等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教材提供刺激学生的反应和指导学生学习过程的环境。教师用教材改变刺激环境,以便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和情绪倾向。

(二)紧密结合工程实际

教育最初是为了把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容教给年青一代而出现的,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目前学校中的教学与社会群体的习惯与理想之间联系的纽带被伪装甚至掩盖,两者之间的联结变得松散,似乎毫无联系。最终,教学内容变成只为自己存在的僵化的知识。学生只需要去掌握它而不考虑其社会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的本质被歪曲误解。

“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的关系,以机械和工装设计生产一线的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导入,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以应用为目的,使学生能够在课程结束后,运用所学的机械加工知识,针对现场实际,解决生产一线零件工艺编制及工装设计等问题。本课程以工程实际中经常遇到的轴类、套筒类、箱体类、齿轮类、叉杆类零件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加工工艺及工艺装备。同时,教学内容还坚持与时俱进,及时向学生介绍工装设计、零件加工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等,保证学生了解目前机械加工和工装设计的前沿动态。

(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经验

强调学习者的主体经验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注意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维空间,舍去了复杂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内容层次清晰,循序渐进,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需要;第二,关注学生的经验获取。经验包含着一个主动因素和一个被动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的形式相结合。在主动的方面,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的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以典型零件的加工为研究对象,使学生获得常见零件加工顺序合理安排、工艺参数确定和典型夹具设计的经验和知识。一个零件的加工工艺是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永远是“硬件”(生产条件)决定“软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所以又要使得学生灵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为学生安排了充分的课程设计、实习环节,为学生主动尝试与试误中总结经验创设了丰富的环境。

三、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一)理论依据

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借助了计算机科学的概念。计算机科学中的模块化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模块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各模块自成体系,能够解释或解决一类特定问题,另一方面各模块之间又有一定接口,能够根据需要灵活组合。

(二)设计原则

1.整体化原则

各教学内容模块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念为依托,反映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清晰的结构,整理出教学内容的主线,揭示不同模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课程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体系化原则

每个教学内容模块的构成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导入部分、核心部分和拓展部分。同时,每个教学内容模块自成体系,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从描述现象,提出问题,建立概念到通过演绎或归纳得出方法,目的在于能够解释或解决这类问题,最后将概念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各模块简介

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分成八个模块。模块一是绪论,讲述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和课程导读;模块二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基本知识;模块三是机床夹具设计;模块四是常见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及夹具分析;模块五是齿轮加工工艺及精度分析;模块六是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分析;模块七是活塞加工工艺及夹具分析;模块八是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分析。

四、基于模块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原则,动态组合教学内容。首先,各模块的内容深度可以相机调整,教学中只涉及该模块的基本内容,或深入到该模块的拓展部分,也可以根据针对性原则和时效性原则做出选择。其次,各模块的课时可以动态调整。教学中是以加工工艺规程制定为主还是以机床夹具设计为主,是以基本理论为重还是以实践应用为重,可根据学生已学课程和自身特点进行选择。

(二)教学内容的灵活导入

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内容的导入方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模块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理论性强的模块,采用问题导入法;应用强的模块,采用案例导入法,案例都具有典型性,使学生有深入探究的意愿。

(三)教学内容的合理展开

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围绕每个模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采用现象或案例为引子,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内容。首先,在模块的导入部分,教师创设学习情境,选择案例,结合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学生,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在模块的核心部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寻求问题的解答,归纳出模块的关键概念和重要原理;最后,在模块的拓展部分,结合生产实际和典型案例,以学生为主导来解释或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咨询专家,互相探讨深化问题。

基于上述教学过程,各模块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不断思考中,如同剥笋一样层层展开,最后露出核心。通过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思考问题,探索求解的方法。

(四)多样化的习题形式

“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既要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能够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根据各模块的不同特点,在习题形式上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偏重于理论的模块,习题主要强调概念的记忆和原理的理解;偏重于应用的模块,习题则主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内容设计例6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形地貌种类多,从古至今桥梁数量颇多,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留下了各具特色的桥梁文化。近代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带动了桥梁工程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桥梁主要是为了跨越山谷、河流而建设的构筑物。为减少河流对桥梁冲刷带来的损坏,设计者对桥头引线、导流堤等跨越河流、深谷、低洼地带的全部建筑物进行研究,从桥位选址、洪水频率、洪水流量计算桥梁孔径,确定通航净空、桥面高程,设计桩基础等全部工作称为桥渡设计。

1桥渡设计内容

1.1桥址选择

桥址选择是桥渡设计的第一步,为了保证桥址设计的合理性,在桥位选择方面,一般桥址应处于冲淤平衡、河床演变尽可能小的河段。大桥选址需要全方位考虑,其影响因素不但包括周边居民住所、拆迁、耕地占用等,而且需要重点关注水文地质的影响,如河道具有通航功能,桥梁设计还需满足船只通航的需要[1]。选址时,河床稳定性强、基岩较少、河道平顺、河道与水流及山谷地形变化趋势保持一致的水文地质条件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桥梁建设及运营阶段的安全。桥位选址尽量选择直流河口的上方,若其上下游存在特殊地形如支流、分叉等应避开。地质方面应选择地下存在岩层或土质坚硬的河床地段,避免地下存在断层、溶洞等,防止对墩台基础造成伤害。

1.2墩台基底埋置深度

河床冲刷是影响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河床冲刷,根据其冲刷机理分为:河流自然冲刷是指在设计洪水条件下河床瞬时最大冲刷,河床最低冲刷线是指设计洪水条件下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下河床冲刷后的最低河床高程。影响河床冲刷的各种因素在桥渡设计中一般分为:天然冲刷是指无桥梁建筑物时河床在设计流量下的冲刷;一般冲刷是指受到桥渡压缩后因水流集中单宽流量增大而引起的河床冲刷;局部冲刷是处于过流区的桥墩或桥台建筑物附近因局部涡旋流形成的河床冲刷[2]。采用不同的公式计算出的冲刷深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桥梁设计中采用的设计频率流量相差30%,则计算得到的冲刷深度相差约20%。在我国桥渡水文规范中,将设计洪水条件下,因桥渡压缩发生的河床面冲刷分解为两步:先完成一般冲刷,然后再出现局部冲刷,而一般冲刷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认为是包含了天然冲刷在内。计算一般冲刷的公式算出的结果是一般冲刷后的最大水深,而局部冲刷计算公式采用一般冲刷完成后的水流和泥沙参数,算出的是最大冲刷深度。总冲刷后的最大水深为一般冲刷水深与局部冲刷深度之和。最低冲刷线高程等于设计水位与总冲刷后水深之差[3]。

1.3导流设施设计

引水设施的布置主要是通过调节水流和河道,保证通过桥孔的水流均匀流畅,避免桥址附近河床和河岸的不利变形,并为桥梁、桥墩和桥头引道的正常使用提供可靠保证。根据调节结构对水流的影响,可分为导流结构、悬臂结构和底流结构。不同结构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组合设置。此外,可以采取生物措施补充控制结构,如植树造林等。

2河床局部冲刷

2.1概述

国内外大多数桥梁都是跨水桥梁,而造成桥梁损坏等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河流不稳定、长期冲刷、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1987年-1999年间,美国已有25座桥梁因事故而被摧毁。各种调查结果表明,造成重大桥梁事故有一半以上是由于洪水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造成的[4]。河床冲刷的力学原理是水流作用于河床面上泥沙颗粒的切应力,在水流切应力大于泥沙颗粒抗力条件下,床面上泥沙被水流带走。天然河流因为河流边界不规则,所以水流运动一般是三维的,河床面上不同空间位置的流动物理量是不同的,流动边界的变化通常带来局部流畅的变化。例如,处于水流区域的桥墩或桥因其阻挡水流,在其周围产生涡旋流,这样的流动结构与远离阻水物区域的流动结构有明显不同,因而对河床上泥沙颗粒的作用力也明显不同。工程中为了方便计算,常将天然河流运动按一维总流处理,而一维总流不能反映流动结构内部特点,所以只能将总体的冲刷现象认为划分为天然冲刷、一般冲刷、局部冲刷。桥下河床冲刷的河流动力学解释:河床冲刷最直接的物理概念就是水流对泥沙颗粒的作用力和泥沙颗粒抵抗水流作用力相互平衡问题,当后者大于前者时,泥沙颗粒可以保持其相对静止状态,当前者大于后者时泥沙颗粒在水流作用下失去静止的平衡状态而被水流挟带运动。因此在水流作用力与泥沙颗粒抗动力之间存在一个临界平衡力,使得泥沙颗粒处于由相对静止状态进入随水流运动状态的一个临界平衡状态。泥沙颗粒受水流作用力由静止于河床的状态转入由水流挟带运动的状态,这一过程是复杂的,而其中临界状态的描述也是复杂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其一,天然水流处于紊流流态,天然水流的紊动性决定了泥沙颗粒受到的水流作用力严格来讲具有不确定性,但可以由时均量描述;其二,泥沙颗粒的大小、形状是不均匀的,不同颗粒受水流作用出现临界不平衡状态的条件是不同的;其三,河床面上各泥沙颗粒所处的相对位置千差万别,影响了水流对各颗粒施加作用力的不同,并且颗粒之间相互作用力也不同。研究河床冲刷,实际上是研究泥沙颗粒在各种力作用下由静止状态转变为随水流运动状态的临界平衡条件。河床冲刷研究还可以从水流挟沙能力的角度分析。天然河流泥沙运动可描述为悬移质运动和推移质运动两种形式。采用推移质和悬移质输沙率公式根据输沙平衡可计算河床冲刷量。据实际观测,发现河流输沙以悬移质输沙为主,我国长江、黄河多年观测发现,年均悬移质输沙量占年均全部输沙量的95%以上。采用悬移质挟沙能力公式可近似推出河床冲刷的沙量。

2.2桥墩绕流冲刷特征

桥孔范围内最大单宽流量出现的位置将产生最大冲刷。一般过流断面上垂线平均流速分布不均匀,河床组成也不一定均匀,导致河床冲刷深度在整个断面内是不同的。这就有可能沿横断面宽度不同位置上冲刷停止时流速不同,即不同位置冲止流速不同。当冲刷停止时冲刷深度最大的位置应具有最小的冲止流速。根据连续原理,一般冲刷停止后的最大水深可由连续方程给出[5]。

3桥墩壅水

3.1概述

跨河桥梁的修建,因桥墩、桥台侵占河流断面,导致行洪断面缩小,水流流线在桥梁的上游形成了收缩,下游形成了扩散,加上桥体本身的阻力等原因致使河道改变局部流态,上游水位壅高,改变河道天然水面的形态,形成了桥梁上下的水位差。河道桥梁壅水在流量低的情况下并不明显,而在洪水期间较为明显,对河床造成影响。

3.2桥渡壅水影响因素

河道水流流态、河道边界、河床地质、冰塞、桥墩型式及布置形式等都会影响桥渡壅水,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在北方冬天河流中的冰塞会引起河道过流断面面积减小,从而导致桥梁上游壅水。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冰塞厚度、在相同进口流速条件下,相同冰塞厚度、不同进口流速条件下桥墩壅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冰塞厚度、进口流速对桥墩壅水有很大影响;在冰塞等相同条件下,最大壅水高度随进口流速增加而增大;在进口流速等相同条件下,最大壅水高度随冰塞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河流流态对桥渡壅水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河流急流下桥渡壅水效应要大于河流缓流条件下桥渡壅水效应。桥轴线与河流中心线的夹角大小对桥渡雍水的影响,例如桥墩间距相同的条件下,斜交角度越大,最大壅水高度越大,因此在进行桥梁设计时应尽量使桥梁轴线与水流方向成正交,以降低上游水位壅高对河道防洪带来的不利影响[5]。

4结语

从桥渡设计内容、局部冲刷、壅水三方面可以看出桥渡设计的重要性:其一,桥渡设计为跨水建筑物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其二,在众多的桥梁水毁事故中,有超过一半是由冲刷引起的,局部冲刷的研究为桥梁基础埋深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其三,随着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桥梁建筑屹立在大河、大江、大海、深谷中,例如长江大桥、北盘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等。桥梁修建会占用缩小河道行洪断面,造成桥梁上游水位壅高,对防洪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分析计算桥墩壅水对防洪等方面的影响,以采取合适的补偿措施是桥渡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胡晓东.跨河桥桥位变更设计探讨[J].公路与汽运,2004(6):73-75.

[2]邹建飞.防洪影响评价的河道冲刷计算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5(5):24-25.

[3]陈健.山区特殊地形桥梁工程高墩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7):46-47.

内容设计例7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继《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之后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在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课程设计的实施,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技术的关键点,培养动手能力、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提高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内容设计

课题内容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效果。在具体课题内容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课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使题目与理论知识密切相关,又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例如,要求学生组装一台完整的收音机、家居生活中能用到的声光控开关、门窗防盗报警器等。又如我们选用的《音乐彩灯控制器设计》、《多功能数字钟的电路设计》、《交通灯控制逻辑电路设计》等课题,学生做起来积极性很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选择能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课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独立完成一项实际课题。通过查阅资料、线路设计、选择元器件、电路安装调试,使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充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电子脉搏计这一课题,要应用到传感器、放大电路、有源滤波电路、整形电路以及数字电路中的各种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及译码、驱动显示电路。又如数字钟电路设计这一课题,数字钟是一个典型的数字电路系统,选此作为设计题目,可使学生将学过的比较零散的数字电路知识有机地、系统地联系起来用于实际,培养综合分析、设计电路的能力。还可选用有源滤波器的设计题目,使学生进一步加深领会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应用,选用交流宽带放大器的设计,使学生对放大电路的三种不同组态的特点、应用场合以及电路的设计方法得到练习,并通过这个对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频带宽度以及引入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题内容要注重集成电路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当今时代电子技术飞跃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课程设计可以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在电路设计中,应尽量采用集成电路, 特别是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某些专用芯片(如模拟乘法器、锁相环)作为电路的重要构件,体现出现代电子电路的设计是各种集成电路构件的组合的先进设计理念,尤其是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微处理器相结合,以数字电路为主,软硬件结合,以硬件电路设计为主,符合现代电子电路结构的发展方向。例如我们原来经常选定分立元件OTL和OCL功放电路设计课题,随着目前大量的集成功放芯片的上市,我们就把这些课题内容并入《集成电路音响放大器》、《音频信号发生器》等课题中。又如在数字脉搏计课题中,介绍了锁相倍频的新概念,同时介绍了集成电路CC4046和C14526构成的锁相倍频电路。通过这些课题设计将一些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介绍给学生,并在实践中得到练习,使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

选择适应专业需要,结合专业特点的课题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对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设计中引入了一些结合专业特点的课题。例如数字转速测试系统与频率计设计,由于转速测量在工业控制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在工厂里测电机每分钟的转速,自行车里程测速计,心率计以及汽车时速的测量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又如PWM(电动机调速系统),由于该系统在工业控制的调速系统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同时,又由于该系统由脉宽调制器和脉冲放大器两大部分组成,而脉宽调制器又包括锯齿波发生器和电压比较器,密切地联系了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这些课题对掌握基础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对专业课的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都能起到较大的作用。

注意选择和后续专业课有关的课题为对电子技术课程的进一步提高和为后续课程打下一定基础,可考虑选择一些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综合性的课题,以使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认识,对后续专业课有一定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例如《调速系统的给定积分器》课题。

课程设计的组织实施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师只在大思路上作一定的引导,对具体方案不做过多干预,只起组织、引导、检查、把关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改进做法是:在注重结论正确的同时,强调整个设计方案实施的全过程,即使得出的结论不尽如人意,甚至是错的,只要学生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仍然可获得较好的成绩;相反,如果结论是抄袭得来的,即便是正确的,设计成绩也按不及格处理。如电子脉搏计的设计课题,只给出设计方案的原理框图,讲明基本原理、总体构思和适当的设计提要,在设计任务书中给出原始数据及主要技术要求,而具体的原理图及元件的参数,集成电路的选择,电路的安装调试等工作则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做可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收获更大。

虚实结合,重在“真品”(1)采用机辅分析。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对电子电路或系统进行自动分析和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它的应用使得电路功能、参数的分析和设计都可以脱离具体对象,在构筑于计算机平台上的虚拟环境中通过仿真处理而自动实现。EDA技术已成为现代电子工程开发与应用领域的支撑技术,在电子行业,Miltisim、Protel等电子仿真软件,已成为电子工程设计的必备工具。学习和掌握应用计算机对电子电路的分析是目前和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其应用到课程设计领域也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一是应用Miltisim设计电路仿真。在学生根据设计课题拟定初步方案后,要求他们先在电路仿真与分析软件Milltisim平台上对于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观察电路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分析主要元器件参数对电路指标的影响,初步了解电路静态和动态的工作情况,在Milltisim平台上调试电路使之达到技术指标,为电路的实调做准备。二是应用Protel For Windows设计印刷电路板。在Milltisim仿真后,给学生介绍印刷电路板的自动化设计软件Protel For Windows和设计印刷电路板的基本工程知识,要求学生应用Protel For Windows设计软件绘制本组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并设计出印刷电路板图。通过几年课程设计的实践,对有源滤波器、交流宽带放大器、数字温度计、数字钟、交通灯控制器等设计课题采用Milltisim EDA软件与虚拟样机,指导学生进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结合传统设计。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开设了EDA技术的教学和实践课程。对机电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电子技术理论课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独立设计电子产品的能力和对电子产品实际安装、调试的能力。如果学生没有从原理图设计开始一直做到样机调试成功,经历整个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又如何能提高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作用?所以要将传统课程设计与EDA技术的训练相结合,比较电路实测的性能和计算机的仿真结果,以认识计算机仿真在电路设计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对EDA技术的了解不只是停留在软件系统的操作上,而是对该技术在电子设计中所起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

形成组合,团结协作在组队方面,采取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方式,2~3人为一组,要求学生不仅要共同讨论设计课题和选择设计方案,还必须落实自己具体的设计任务,如计算机辅助分析、硬件电路的制作、调试、资料的查阅、整理和总结等,有分工有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强化考核,提升品质建立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是保证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课程设计完成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安装工艺水平、调试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设计报告质量、答辩情况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工作作风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要特别强调答辩的重要性。答辩时,每个学生都要先概述自己的设计过程,重点讲述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最后教师点评、讲解,同时每个学生都参与分析和讨论。通过答辩、讲评,学生可以体会别人的设计思路,开阔眼界,也能从别人的设计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样,答辩过程就成了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为学生具体接触和了解实际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工程训练的机会,在内容上、方法上、手段上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作思路,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初步掌握了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提高了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开发工作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内容设计例8

一、概述

· 说明学科(数学、语言艺术等)和年级(中学、小学、学前等)

· 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

· 概述学习内容

· 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七、教学评价设计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内容设计例9

一、室内环境的内容和感受

室内环境的内容,涉及到由界面围成的空间形状、空间尺度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声、光、热环境,室内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放射剂量……)等室内客观环境因素。由于人是室内环境设计服务的主体,从人们对室内环境身心感受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室内视觉环境、听觉环境、触感环境、嗅觉环境等,即人们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的主观感受,其中又以视觉感受最为直接和强烈。客观环境因素和人们对环境的主观感受,是现代室内环境设计需要探讨和研究的主要问题。

室内环境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随着社会生活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还会有许多新的内容,对于从事室内设计的人员来说,虽然不可能对所有涉及的内容全部掌握,但是根据不同功能的室内设计,也应尽可能熟悉相应有关的基本内容,了解与该室内设计项目关系密切、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使设计时能主动和自觉地考虑诸项因素,也能与有关工种专业人员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有效地提高室内环境设计的内在质量。

例如现代影视厅,从室内声环境的质量考虑,对声音清晰度的要求极高。室内声音的清晰与否,主要决定于混响时间的长短,而混响时间与室内空间的大小、界面的表面处理和用材料关系最为密切。室内的混响时间越短,声音的清晰度越高,这就要求在室内设计时合理地降低平顶,包去平面中的隙面,使室内空间适当缩小,对墙面、地面以及座椅面料均选用高吸声的纺织面料,采用穿孔的吸声平顶等措施,以增大界面的吸声效果。上海新建影城中不少的影视厅,即采用了上述手法,室内混响时间400HZ高频仅在0.7S左右,影响演播时的音质效果较好,而音乐厅由于相应要求混响时间较长,因此厅内体积较大,装饰材料的吸声要求及布置方式也与影视厅不同。这说明对影视厅、音乐厅室内的艺术处理,必须要以室内声环境的要求为前提。

又如近年来一些住宅的室内装修,在居室中过多地铺设陶瓷类地砖,也许是从美观和易于清洁的角度考虑而选用,但是从室内热环境来看,由于这类铺地材料的导热系数过大,给较长时间停留于居室中的人体带来不适。

上述的二个例子说明,室内舒适优美环境的创造,一方面需要富有激情,考虑文化的内涵,运用建筑美原理进行创作,同时又需要以相关的客观环境因素作为设计的基础。主观的视觉感受或环境气氛的创造,需要与客观环境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或者说,上述的客观环境因素是创造优美视觉环境时的“潜台词”,因为通常这些因素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掌握,尽管它们并不那么显露,但对现代室内设计却是至关重要的。

二、室内设计的内容和相关因素

现代室内设计涉及的面很广,但是设计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1、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

室内设计的空间组织,包括平面布置,首先需要对原有建筑设计的意图充分理解,对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动向以及结构体系等有深入的了解,在室内设计时对室内空间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调整或再创造。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建筑功能发展或变换,也需要对室内空间进行改造或重新组织,这在当前对各类建筑的更新改建任务中是最为常见的。室内空间组织和平面布置,也必然包括对室内空间各界面围合方式的设计。

内容设计例10

关键词:室内环境设计 内容 优化 环境

一、空间调整

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按需要调整空间形状、尺度、比例,在大空间中进行空间再分隔,大小空间按相互关系进行组合。注意空间层次和虚实对比,解决空间之间的衔接、过度、对比,统一等问题。

人们赖以生存和活动的空间环境,无论是斗室、小筑,或是通道、广场,人的置身于其间,必然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而产生种种审美的反应。空间的尺度与人体关系以及空间的分隔与心理的反应是空间调整的重要依据。室内空间的划分,抑或大小,抑或高低,都取决于环境的功能要求。它既要满足人们生活的物质需要,也要满足精神文化的需要。

二、六面装潢及色彩的应用

由四个墙面,吊平顶,地面等围成的六个界面以及室内的立面,界面的形势和造型的设计,材料质地和色彩的运用,结构构造的做法等等,是室内环境设计装潢的主体。

对室内空间分隔组成的元素而言,最基本的是墙面、地面和天棚。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墙面、地面和天棚(简称”三面”)的处理,包括材料的选用,结构形式,装修和装饰处理,对于室内环境气氛的创造影响很大。“三面”处理不仅仅是一般的室内装修所指的表面处理,更主要的是将这“三面”处理,如何同整体环境气氛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室内环境气氛设计是一个整体,“三面”造成空间效果与环境气氛是相互影响的,即有技术的因素,又有美学的因素。

“三面”的装修与装饰,主要是表面处理,包括材料的运用,技术的处理和装饰美化。装修和装饰应该是个整体,不分不离,所以材料的运用应根据不同环境的需要,运用材料质感,肌理效果,装修手法和技术处理,来创造一个预期的环境气氛完成装饰装修任务。在美化室内环境时,应用壁画、挂画、壁挂、书法、工艺品,雕塑等来装点壁面,是增加室内环境的艺术氛围、艺术品味和表达艺术风格的有效手段。

室内色彩的运用要按设计意图,从整体上综合考虑。但是从其基本原则来说都是上浅下深,根据色彩重量感,使环境色彩造成一种安定、稳重的感觉。另外,室内色彩的运用与材料的肌理,质感和照明的方式产生的气氛及其效果有密切关系。而质感的粗,细,滑,涩,激励的作用组织特有的效果,都影响色彩的变化和色彩心理感觉的变化。例如深和浅、丰富和平淡等,即使颜色相同,但材质、肌理不同。特别在光照下,其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选用材料和照明方式时,应从整体设计效果考虑。例如室内大面积使用表面光洁材料,会产生强烈的反射光,引起视觉干扰和疲劳;又如室内环境过多选用粗糙材料,因其吸引光线多而造成室内感觉郁闷不畅;甚至材料性质的软硬,反光强弱等所产生的冷暖效果,有时会压倒色彩的冷暖效果等,这是从有色彩的物体上反射出来的有的光线,使其他物体的色彩发生各种变化所致。

三、家具陈设及绿化布置

室内环境设计除了六面装饰之外,家具的组合和布置,家具形式造型和设计,或是选用市场精品以及帷幔,地毯等的选择或设计,也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

室内环境设计的空间确定以后,在其整个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中,家具与陈设是室内环境功能的主要构成因素和体现者,同时,家具与陈设的布置排列,对整体空间的分隔,对人的活动及生理,心理上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家具可分为两大功能,一类是实用功能。有为人类日常活动的过程服务,对空间的分隔与充实和按功能组织划分,组织区域等作用;一类是精神功能。有审美情趣的物化,时尚与传统信息传递,气氛,意境和景观的构成要素等作用。

除了家具以外,室内陈设还有日常生活用品,工艺品,室内织物,家用电器,灯具,绿化盆景等的配置和选用。室内设计的气氛和情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室内陈设的设计,从中可以看到主人的修养和情操。室内设计有很大部分与室内装修有直接关系。如挂毯,壁画,地毯,书画等。而室内织物如沙发套,床罩,窗帘,台布等。其主要作用是与家具和”三面”的色彩协调,并发挥其材质,肌理美、色彩美的作用。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为创造室内的气氛而显示其表现力。例如窗帘,百叶窗,帷幔等有遮蔽、调温、隔音,调光等功能,同时还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在室内环境设计时为了创造自然情趣氛围,常常根据空间大小和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自然景物,山石,水体,树木,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而盆景,盆栽,插花等,常为办公室、起居室和书房增添生命的活力。室内配置绿化作为装饰性陈设,比其他任何陈设更具生机和魅力。现代的室内设计常常喜爱用绿化内部空间环境,特别是用绿化装饰室内的剩余空间,通常在沙发的端头、转角,书桌,书架侧面,以植物、花卉、盆栽陈设,以连接成充填边角,构成富有生机和谐的气氛。但室内环境气氛的创造是与人们的爱好密切相关的,可以布置得高雅,富有书香气,也可以设计得自然,富于粗狂的野趣。室内绿化不在于多而贵在精。同时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巧妙地与阳光,照明结合,有机地利用墙面,转角,茶几,窗台等空间区域,做到与整个室内设计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四、灯饰照明

室内环境设计中常常运用灯光和灯饰,来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氛围和主题。这里照明方式的确定,氛围效果的设计,灯具的选择和布置,加上光控音乐的幻变,使室内环境设计更富于情调。

照明在室内设计中,具有调节、营造环境的氛围,渲染环境的冷暖色调,增加与丰富、空间变化的重要作用。由于使用灯具的用途和场所不同,灯光源的不同,灯具的形态是非常丰富的。灯具本身不仅具有照明的物质功能,还由于其用途的各异,千姿百态的灯饰造型,还起着装饰空间环境给以欣赏的精神功能。

因此,室内环境设计中设计什么样的灯具或选用什么样的灯饰,什么样的风格,除了与设计师的构思有关,因人因事而异外,更重要的是与使用场合有关,就是要与所放置的环境相协调,因地制宜。例如,古典欧式风的室内,适宜选用写实,装饰性强的巴洛克、洛可可灯饰;日本式的和风室内,就适宜用东洋味强的纸质框形灯具;现代的高雅的室内,应用那些造型新颖简洁的灯饰。

总之,使用什么样的灯具,没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随机创造种种新的风格、新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