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1-13 10:49:08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例1

一、加强组织建设,稳定扩大覆盖面

1、健全党建动态工作台账。在今年3月底前,局党委派遣机关工作调研队,由带队分管领导与“两新”组织负责人、与“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就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进行交流与沟通,为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对我局两新组织数量、基本情况、党组织组建情况和两新组织党员基本情况等进行调查核实,建立全面、准确、实用的“两新”组织和党员数据库,由党支部和党委分别存档。实行季报和动态管理制度,使数据库能够及时反映出两新组织发展状况,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

2、加强宣传树立党建意识。通过座谈会、微信群宣传、个别谈话等形式,向“两新”组织负责人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县关于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党组织的有关精神、目的和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消除了党建干涉公司事务、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员工生活的顾虑,并把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干部评先评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不断形成积极支持和参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良好意识。

3、加大帮扶规范组织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局分管领导抓好对分管企业的党建管理工作,并由局党委选派3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协助企业和社会组织做好党组织组建、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将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工作摆上党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督促“两新”党组织积极完成市县党建任务并主动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努力使党组织正常运转、发挥作用、坚强有力,成为坚实的组织堡垒。

二、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党务工作水平

1、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局党委积极指导下属“两新”党组织,把一批政治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推上书记岗位,为开展好基层党务工作打下了坚强的领导基础。积极推行“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行政负责人“一肩挑”的方法,选优配强党组织负责人,为今后开展党建组织工作构建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开展党员干部业务培训。今年以来,局属“两新”党组织党员共参加培训42人次,通过专题辅导报告、专题讲座、观看电教片等形式,切实提高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党员积极参与党员活动的意识。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党建工作机制

1、建立职责履行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两新组织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建立“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党费收缴、发展党员等制度,全面规范党组织建设。做到“六有”,即有党员活动室、有挂牌、有党旗党徽、有规章制度并上墙、有设备、有党员学习资料。

2、建立示范导向机制。在“两新”组织设立“党员示范岗”,一方面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与使命感,营造争先创优良好风气,另一面也为其他员工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对推动“两新”组织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采用岗位练兵、党务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使党员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向普通员工辐射。

四、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党员核心作用

1、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培养”活动,着力把业务技术骨干培养成为党员,重点培养35岁以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产一线骨干等优秀人才入党。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党支部每年要培养1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1名以上党员。

2、加大“谈心谈话”关爱力度。今年来举办1期党员培训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做好党员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党群结对帮扶活动,为困难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好服务党员工作,坚持党员政治生日、民主评议等制度,坚持做好党员发展过程中的谈话工作。

我局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企业负责人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体现在重经营生产,轻党建工作;个别党支部对党建工作遇到的问题不能积极改进和创新等。 下一步我局“两新”党建工作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例2

二、采取“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两新”组织发展方针。在整体推进创建工作的基础上,镇“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创建领导小组对全镇“两新”组织党支部进行摸底,确定了重庆____有限公司党支部、__县____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等一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和影响较大、带动示范能力较强的“两新”组织党组织作为重点创建对象,落实帮扶人员,加强分类指导,开展相关培训,解决具体问题,争取早出和多出成效、经验、形象,带动面上工作顺利推进。进而带动镇属“两新”组织党组织全部积极参与示范点创建活动。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例3

按照县委组织部相关文件精神要求,为进一步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促进和保障“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乡特成立“两新”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两新”党建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企业特点和行业分布开展“两新”党建组织活动。现将乡“两新”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两新”组织党建开展情况。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乡党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乡“两新”党建工作实施方案,指导“两新”党建工作有序开展。同时,乡党委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根据不同情况,明确目标任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两新”组织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30人以上企业有党建指导员、50人以上企业有党员、规模以上企业单独建党组织;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经过排查,暂无符合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下一步,乡党委将加强经费保障,总结工作经验,巩固集中工作成效。二是抽派人手,开展调查摸底。乡党委结合“两新”组织的工作开展,通过逐一与“两新”组织业主或管理部门沟通,摸清员工状况,党员人数及组织关系所在单位情况,并将了解到的“两新”组织情况汇总,建立专门的“两新”组织调查摸底台账,将“两新”组织划分行业、划分区域,充分做好了党组织组建前的准备。三是加强指导,集中建立党组织。乡党委根据前期摸底了解的情况,加强对“两新”组织集中建党的指导。同时,梳理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议事规则、党员教育管理、党员联系员工、党费收缴管理、发展党员等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两新”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两新”党建取得成效及存在不足。通过前期准备、集中指导和总结巩固,我乡“两新”党建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进一步扩大“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促进和保障“两新”组织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了党组织与企业的联系,将党建与产业相结合,党建指导产业发展,产业推动党建覆盖。积极培养企业的优秀技术人才,让他们尽快向党组织靠拢;同时,将“两新”组织现有党员培养成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企业的发展。我乡“两新”组织建党工作开展以来,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两新”组织对党建工作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二是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产业发展结合不足,交流渠道不畅,导致我乡工作开展较困难。

三、下一步打算。

针对“两新”组织集中建党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乡“两新”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积极采取措施,成立党建指导队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一方面选派党务工作者到党建工作开展困难的“两新”组织作为“第一书记”,指导党建工作开展;另一方面,党建工作指导员到“两新”组织加强与“两新”组织的沟通交流,指导党建工作开展,尽量争取“两新”组织的支持。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例4

一、阵地建设

各“两新”组织党组织(包括单建和联建党组织)都应在单位显著位置悬挂党组织吊牌;要认真落实党组织书记办公室、党员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并在门牌上设置规范标识;要利用墙壁开辟或专门制作学习宣传栏、党务公开栏等公开宣传阵地,并规范宣传阵地的相关标识。

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其他有条件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在搞好以上阵地建设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落实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办公室、党员阅览室、业余党校、党员电化教育室、党员责任区、党员责任岗、党员光荣榜等其他各具特色的阵地建设。

各“两新”组织党组织要积极争取利用本单位现有办公资源,通过一室多牌的形式,实现一室多用,发挥办公阵地整和优势。各“两新”组织联合党组织还可就近与社区、村(居)、协会等协商共享活动阵地。

二、制度建设

各“两新”组织党组织要认真按照《中共重庆市**区委新经济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区“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制度(式样)〉的通知》(**委新发〔2007〕14号)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党组织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的相关工作制度,并做到所有制度规范上墙或规范制作成“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建工作手册。

三、档案建设

各“两新”组织党组织要认真抓好党务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注重做好各类会议和组织生活记录,做好各类表册的填写存档,做好各类资料的及时收集,做到记载祥实,资料齐全。

各“两新”组织党组织应普遍建立完整的“5簿6册1卡”,即: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会议记录簿、党员教育培训记录簿、党员组织生活记录簿、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活动记录簿、党员(代表)议事会议记录簿;党员花名册、入党积极分子花名册、组织生活考勤册、党费收缴册、好人好事登记册、党组织工作制度汇总册;流动党员登记卡。要做到簿、册、卡如实记载、分门别类归档保存。

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其他有条件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以有利于资料的分门别类管理为原则,增建上级文件信息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文件信息簿、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活动资料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与董事会联席会议记录簿、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活动图片册等各具特色的档案类别。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例5

近年来,××县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全县“两新”组织快速、健康发展。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县有新经济组织27139家,其中个体工商户26430户,私营企业702家,外商投资企业7家;有新社会组织759家,其中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67家,民办医院、诊所692家。“两新”组织从业人员11.8万人,有中共党员1800名,新发展党员4名。从业人员中有3名以上党员的“两新”组织52个,有1-2名党员的“两新”组织18个,无党员的“两新”组织12个。

目前,在全县新经济组织中已建立党组织6个,占应建数的11.53%;在全县新社会组织中已建立党组织4个,占应建数的7.69%。××县鸿达能源公司、士杰中英文学校等6个“两新”组织,其新建党组织大部分都能坚持“以党建带工、青、妇建”,把“两新”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建设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县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1、健全三种制度,抓责任促示范。县委高度重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积极引导各级党组织从解放思想入手,从观念创新破题,从健全机制着力,解“扣子”、换“脑子”,增强了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建立领导联系办点制度。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两新”组织办党建工作示范点制度,40余名县级领导不仅为“两新”组织的发展出谋划策,而且为“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成立和运作进行指导。二是健全组建工作责任制。为进一步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县委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责任体系,明确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部门及属地党委为责任主体。县委与基层党委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要求各党委切实履行党建工作职责。在对破产、改制企业职工党员进行全面托管的同时,对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及时建立党组织。将规模较大的10个“两新”组织(职工人数50人以上、党员人数3名以上)确定为“两新”组织党组织筹建单位,并限定各责任主体组建期限。三是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特派员制度。县委总揽工作全局,向党建工作薄弱及尚无党员的“两新”组织派驻党建工作特派员,这项举措是一新的尝试。今年4月,××县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从县直党政机关改非、离岗的科级党员中选派30名党建特派员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指导党建工作。这些同志政治意识强,综合素质高,党务工作经验丰富,对于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具有明显优势。

2、构建三种模式,抓管理促组建。我县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纳入了党的建设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同规划、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杜绝党员“挂空”,消灭党建工作“空白点”。一是对改制企业党员实行属地管理。近几年,××县对原15家国有工业企业和72家国有商业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产权置换后,撤销了党总支6个,党支部25个,涉及党员职工近1500人。原市属企业雷坪矿拍卖后,撤消了党委,所属的147名党员管理权属下放到地方。秉着“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有利于加强党员管理”的原则,对这些改制企业的党员管理实行整体移交,属地管理。二是对区域相对集中的流动党员实行社区管理。在流动党员集中的中心城镇,结合社区建设组建单独支部或联合支部,对流动党员集中管理。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外出务工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在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临时总支、支部,让流动党员离乡离土不离党。2004年4月,××县四里乡党委就在四里籍党员集中的广东省东莞市成立驻东莞党支部,对该市相对集中的近40名党员进行跟踪管理。三是对相关相近行业的党员实行行业管理。依托行业协会,对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党员按就近、便利的原则,组建单独或联合支部。2003年,××县就以县个私协为依托成立了个私协会支部,对在城的流动个体工商户党员进行统一管理。

3、开展三种活动,抓载体促教育。根据“两新”组织的特点,按照“业余、小型、分散、务实”的原则,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员的教育引导工作。一是开展“比党性、比奉献”活动,教育引导“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做无私奉献的模范。在坚持有利于生产经营的原则下,采取知识竞赛、岗位比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党员先锋岗”、“人人为企业做贡献”、“岗位无事故,行为做模范”等活动,号召非公有制领域的全体党员比党性、比奉献,真正为“两新”组织的发展谋路子、出点子、干出样子。××县鸿达能源公司党支部13名党员在活动开展中,“参与不干预、配合不迁就、引导不强制”,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勇挑重担,企业效益大增,党组织的凝聚力明显增强,今年第一季度就有8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二是开展党员“星级评议”活动,教育引导“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做奋发有为的模范。在坚持统一标准、加强教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两新”组织领域“党员星级评定”活动,并把该项活动作为县委“万千百十”党建工程的重要内容。在星级党员评定活动中对不同层面的党员,围绕“奋发有为”提出具体要求:对企业主党员,教育引导他们带头合法经营,热心公益事业,处理好劳资关系,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对于管理层党员,教育引导他们加强同企业主的联系和沟通,反映民意,注意在保证监督方面发挥作用;对于一般员工党员,则教育他们通过做好本职工作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团结和带领广大员工为搞好生产经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贡献。三是开展“学先进、赶先进”活动,教育引导“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做争先创优的模范。注重培养、挖掘、宣传“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个人,并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党员经济能人”、“优秀基层党组织”时实行政策倾斜,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促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近年来,共有2个“两新”组织党组织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当前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有“四难”:

一是形成共识难。近年来,由于一些党员和党务干部对发展“两新”组织与党的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困惑不解,因此,对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存在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只要经济发展就行了,党的建设可有可无;有的认为“两新”组织性质特殊,党员人数少,建不建党组织关系不大;有的认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情况复杂,党建工作难开展,有畏难情绪,等等。由于思想认识未统一,导致一些部门和单位对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听之任之,或不想抓、不愿抓,从而影响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全面开展。目前,全县40个规模企业及民办医院、学校中,建立了党组织的只有6个,其中发展了党员的只有2个。

二是党组织设置难。一方面,一些私营企业主党的观念比较淡薄,对建不建党组织无所谓,有的企业主特别是非党员企业主由于对党的方针、政策缺乏了解,存在“三怕”心理:一怕党组织建立后,会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打乱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削弱和制约他们的权力;二怕党组织活动过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加大管理成本;三怕党组织建立后适时解除党员的劳动关系受到制约,增加自身负担,因而对建立党组织缺乏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两新”组织中党的力量薄弱,建立党组织比较困难。如凤神山山泉水厂、锐驰矿业有限公司、太和辣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因规模小,党员数量少,不能单独组建党组织,而象蓉园建材发展有限公司、发盛石墨有限公司这类企业又因党员流动性大,“朝增暮减”,党组织难建立,即使建立,也难稳定。

三是党员队伍教育管理难。由于“两新”组织分布比较零散,导致“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分布零散,给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带来很大难度。而且一些党员长期在私营企业工作,受雇佣思想和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党性和组织观念逐渐淡薄,有的认为自己到私营企业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只是定期回支部交党费,有的甚至是代缴,教育管理有名无实;个别还存在既不到原单位过组织生活,也不愿暴露身份的现象,成了地地道道的“自由党员”。

四是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难。有的“两新”党组织由于时间、经费没有保证,疏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十分突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有些党员头脑中存在着“雇佣”思想,认为党员和其他员工同是企业主的“打工仔”,谈不上发挥什么带头作用,或者发挥作用的方式也仅限于做点好事、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三、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例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们建成了上海市郊最大的动迁农民集中居住区——海伦小区。海伦小区有三个居民委员会,居民来自10个动迁村,入住动迁户近4000户,党员526名。如何开展和加强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针对海伦小区的新情况、新特点,我们及时提出了“党工委统一领导,社区党组织全面负责,党员移出地村党组织密切配合,群众团体、社区单位党群组织等积极参与,全体共产党员共同参加”的新型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党建工作模式。配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投入较多资金在三个党总支部设立了党员服务站,建立健全组织网络体系。通过以楼组党建为载体,创新活动形式,开展“党员身份亮出来、作用显出来”等主题活动,成立党员扶贫帮困、为老服务、道德宣讲等志愿队,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越华社区发挥党员在“学习中心户”中育百姓、引百姓的积极作用;新宝社区在党员中开展“出一个好主意、做一件好事情、包一个楼组、管一块绿地、献一份爱心”五个一活动;天华社区成立了“家家乐自助服务社”,增加了就业困难居民家庭的经济收入。各社区党组织还积极与区妇联、区残联、团区委、区文广局、天华学院等单位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优共建活动。

二、以发挥作用为目的,深入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针对园区内外资企业大量集聚、企业规模大等特点,党工委建立了以工业区投资服务中心、经济公司和**民营技术密集区为工作平台的外资、内资、园区三个“两新”组织党总支,形成了党工委总抓,党政共管,群团组织、招商、投资服务中心等部门密切配合,三个总支工作平台各司其责的工作格局。提出了“‘两新’党组织和党的干部更是党的宝贵财富”的理念,建立了各项长效机制有效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如三个工作平台的总支书记参加工业区党群例会;各平台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工作交流会;每年在预算中列出不少于6万元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专项资金,**已拨款6.9万元支持“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定期总结表彰,**年5家“两新”组织党支部获工业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名党员获工业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业务上实行分类指导,举办党务工作、党建互动网、发展工作等业务培训五期,提高了“两新”组织党务干部的业务技能。在生活上党工委同样关心、爱护“两新”组织党的干部,每年为“两新”组织党支部书记组织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及一次外出参观考察,每人每年补贴通讯费500元。

**年,新建“两新”党组织16家,57家规模型企业全部单独建立了党支部,组建率为100%;从业人员在50—99名的“两新”组织131家,其中81家本地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现有中介组织5家,全部单独建立了党支部。各“两新”组织党支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积极发挥作用,上海电器厂有限公司党总支部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和谐班组创建活动;上海新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在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协调化解矛盾等方面,发挥了党组织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以“五好”党组织为标准,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工业区现有23个行政村,19个农村基层党总支部,党员1954名。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以“五好”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加强了农村领导班子的建设,合理设置班子成员职数,推行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重视农村后备干部的培养,着力推进和实施人才回流工作,目前,23个行政村中有24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干部。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了村两委班子成员向村民代表和党员年终述职述廉、推行了回访考核制度、强化了村干部三年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完善了党建工作目标考评机制,明确了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党组织书记全年上党课不少于两次。实行“组织工作月报”制度。定期由工业区党校编制党课教材下发基层学习。各基层党组织都构建了联系、帮困的组织管理网络。对一些老弱病残、卧床不起的党员和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每季度上门家访不少于一次。虬桥村党总支部根据形势要求开展了“村民素质工程”,分批对2500多名村民进行素质培训,引导村民齐心协力建设和谐新农村。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例7

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各种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在党内首先运用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名称。

此后,上海等地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逐渐把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立的经济组织简称为“新经济组织”,把新建立的社会组织简称为“新社会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新”组织及其党建的党建名称。

2008年2月,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越来越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来研究解决。

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探索中发展

随着“两新”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两新”领域党建工作,大体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整体推进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期)

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在从事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人员中,要根据需要,逐步建立党、团组织。198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乡零售商业、服务业的指示》提出,逐步建立和健全基层商业、服务业中的党、团组织,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以此为开端,全国各地探索在有条件的“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至1998年底,上海私营企业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及党小组达到了776个。

但从整体来看,这一阶段“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的比例普遍较低,党建工作空白点多,有些“两新”组织虽然建立了党组织,活动也不够正常。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对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始重视。但在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开展工作等方面,还存在较多不同意见,很多企业主以及职工群众对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不理解、不支持。二是加强了在“两新”组织中“建党”的工作,“两新”组织党组织建立的数量明显增多。不过,在“两新”组织内建立工青妇组织、派遣党建工作联络员等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工作,还没有广泛开展。三是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管理还相对分散。受行政的条块分割限制,各有关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多数是各自为战,缺乏有力的协调和指导。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党的十六大召开前)

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党中央从各地“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党建工作碰到的问题出发,大力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1998年,中组部下发了《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社会团体其常设办事机构专职人员中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应建立党的基层组织。2001年9月,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作了系统的规定。

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加大了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力度。1999年,上海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股份合作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强私营企业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切实加强党的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市社团党建工作指导小组,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1999年12月,上海召开了首次全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会议。2000年5月,召开了社团党建和社团管理工作会议,积极推进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党组织共同努力下,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市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网络化运作机制,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初步呈现出有力、有序、有效的局面,“消除党的组织建设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有效性”的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各级党组织还积极探索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路子和发挥作用的途径,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

这一阶段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加强条块协作。上海在市委组织部的牵头下,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群众组织、行业协会及部分区县参加,建立市、区协调指导机构,条块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支持和配合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二是“建党”和“党建”有机结合。各级党组织注意正确处理“建党”和“党建”的关系,坚持从“两新”组织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加大了组织建设的力度,另一方面又防止单纯地以“建党”替代“党建”,努力探索党的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新载体,活跃党的活动,形成了组织建设和党的活动共同推进的格局。三是党的工作有效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成立后,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撑,如活动场所、活动资金和活动时间等,部分党组织面临着活动开展难等问题。

第三阶段,整体推进阶段(党的十六大召开至今)

1、在党建理论和法规建设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首先进一步强调了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其次,在修改后的《》中首次明确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职责。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200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新《公司法》,将企业党建工作列为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四个落实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规范性文件。一系列文件和法规的颁发,有力促进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2、在实践中不断探索。2002年12月,总书记对上海“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到实处”的做法作出批示:对新经济组织党建“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再用来指导新的实践”。上海按照党中央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两新”组织党建的方法途径,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一是加强机构体系建设。从2003年起,上海先后成立了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社会服务局,在全市初步形成“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和政府管理服务上的整体合力。19个区(县)从各自实际出发,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形成了上下对应、工作互动、各方联动的工作网络。

二是制定工作规划,切实抓好“双达标”工作。党中央要求从2002年起,用五年时间“力争使全国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在5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员、10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组织(简称“双达标”),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都能建立党组织”。上海市委组织部在制定基层党建行动计划中,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态势,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做出了长远规划。提出用三年时间实现“双达标”任务,并根据上海民营科技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多的实际,提出了要在30人以上的上海高科技企业中有党员,20人以上的新社会组织中有党员的要求,并于2005年10月基本完成了“双达标”任务。

三是以开展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为抓手,推进上海“两新”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2006年9月,上海根据中组部关于加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的工作要求,下发了《关于加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的意见》,要求在2007年10月底前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实现党的组织覆盖。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两新”组织党组织12587个,在“两新”组织中工作的党员20.5万名;50人以上新经济组织的10445家,有党员的10275家,达标率98.3%;100人以上的4519家,建党组织的4406家,占97.5%;新社会组织20人以上的1143家,有党员的1132家,占99%;50人以上的417家,建党组织的412家,占98.8%。

四是以创评“五好党组织”和开展“三优评选”活动为重点,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上海从2005年起每两年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创评“五好党组织”活动(五好党组织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从2006年起又在全市“两新”组织中开展了“三优”评选活动(三优即: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建工作者、优秀党建之友)活动。各区县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积极开展“三优”评选表彰活动。

3、在探索中得到提升。一是加强调研和理论总结,扎实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针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集中调研,形成调研成果,丰富“两新”组织党建理论。会同兄弟省市有关专家和“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一起研究探讨“两新”领域党建的共性问题,破解“两新”领域党建难题。

二是摸清上海“两新”组织基本情况,把握“两新”组织发展规律。至2008年底,上海共有各类“两新”组织72万家。2007年上海非公经济占上海GDP的总量的4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5%。民营科技企业2万多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66.7%,认定的高新技术转化项目占到了70.1%。在“两新”组织中就业人数近620万,占全市就业人数的65%。针对上海“两新”组织门类广、发展快、变化大、工作节奏快、人员流动多等特点,探索形成了“小型、业余、多样、有效”和网上党建活动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模式。

三是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夯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基础。在思想理念上,树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干部也是专业人才的理念,认真抓好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和探索建立一支党建工作志愿者队伍。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研修班等,提高党支部书记的素质。通过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运作,组建了一支对党忠诚、业务能力强、工作干劲大的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针对“两新”组织面广、量大的特点,建立了一支上万人的由在职干部、社区离退休党员老同志组成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志愿者队伍。根据党管人才的原则,通过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建立“两新”组织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统战对象和后备干部的人才库,市、区(县)、街道(镇)的“百、千、万”三级人才库建设。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例8

抓组建,打造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坚实主阵地。

坚持“符合条件必须建,创造条件尽快建,因企制宜灵活建”的原则,把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调查研究、掌握动态。区委每年都要组织人员深入到两新组织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两新组织发展状况、党建工作情况和企业主的思想动态,为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供依据。二是落实责任、协作负责。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要求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对辖区内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工作,全面负责、一抓到底。对个别特殊领域和行业,在认真贯彻属地管理的原则下,明确了个体户比较集中的专业市场由工商部门负责组建党组织;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建的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部门相助补充的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的责任分工格局。三是分类指导、灵活组建。采用“三建一挂靠一派驻”的方式,对有3名以上党员的两新组织,独立建立党支部;对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两新组织,通过协调,按行业、地域,本着方便灵活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对个体工商户党员比较集中的专业市场,通过个协总支集中建立党支部;对仅有个别党员的,将其党员就近编入村组、社区或其他基层党组织,实行挂靠管理;对15户两新组织派驻了政治指导员,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建立党组织。四是示范引导、重点突破。按照“示范引路,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思路,制定组建“两新”党组织工作年度规划,每年示范抓1—2户规模较大、具有一定影响的“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年以建设“五个好”党组织为目标,创建1个市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5个区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新建立“两新”党组织15个。五是党工共建、互促互带。区委组织部与区总工会联合印发了“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的通知,明确了共建的机制和要求,聚丰集团、水电开发总公司等非公企业在党组织成立的同时组建了工会组织。对不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先建立工会组织,通过工会工作,为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培养骨干、创造条件。全区9个建立党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都成立了工会组织,初步形成了“党工共建、工作互促、活动互融、信息互通、阵地共享”的新格局。

抓规范,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在狠抓“两新”党组织组建工作的同时,把新成立的“两新”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摆上了同等重要的位置,采取“一健全、两加强、三结合”的办法,确保“建一个、管一个,管一个、带一个”。一是选好配强班子。坚持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扩大民主的原则,把政治标准放在选人的第一位,注意从两新组织中曾经从事过党务(政工)工作的党员中选用支部书记,同时,还注意把那些年龄轻、知识层次高、在两新组织中有影响力的党员选进支部班子。西部华旗党委书记容召,大专文化程度,原任市农业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干党务工作十几年,退休后被企业聘用,企业成立党委时,当选为书记。截止目前,在两新组织党组织中,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8岁,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7%。二是加强培训教方法。通过集中授课、印发工作手册,参观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支部班子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副书记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理论素质和党务工作能力,为规范有效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打好基础。去年区委共集中培训两新组织党组织班子成员60多人次。三是建立制度有规矩。在区委层面上,及时健全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两新组织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量化、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切实落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单位的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为加强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基层党(工)委,全面推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夯实了管理指导责任;按照“六有”标准,切实加强“两新”党组织规范化管理,把区委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纳入了制度管理的轨道。目前,全区达到“六有”标准的“两新”党组织已占总数的90%以上,聚丰集团党委、西部华旗党委、水电开发公司党支部由于制度健全、工作规范,被市、区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抓党员,夯实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党员主体基础。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例9

(一)*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省非公经济发展很快,到2001年底,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00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0.5%,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7%。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达180.81万个,从业人员777.62万人。在温州等地,非公有制企业已超过全市企业总数的90%,实现工业产值超过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

适应非公经济发展的需要,*省较早开展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十四大以前为起步探索阶段,党建工作进展缓慢;十四大召开至1999年为指导探索阶段,*省委加强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领导和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1999年以来为规范探索阶段,*省委下发专门文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逐步规范,主要做法有: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的力度。一是省委领导亲自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省委书记亲赴各地,深入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专题调研;由一名副书记和组织部长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二是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金华市、义乌市、温州市、绍兴市等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充实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力量。三是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召开专题会议、对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部署落实。

第二,以较大规模企业为重点,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内党组织的组建工作。*省采取分批分阶段、先易后难的方针,首先抓住重点,开展党的工作,即50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要有党员,100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要建立党的组织。具体做法包括一是通过双向选择的方法向基础薄弱的企业选派党的工作员,密切党与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群众的联系,为建立党组织奠定基础。二是温州、义乌等市建立领导“联系一个点、负责一条线、包好一个片”的党建工作责任区,指定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直接抓联系点企业党建工作。三是指导各地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和党员尤其是“隐性”党员的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为企业建立党组织准备条件。

第三,创新载体,灵活设置党的基层组织。除重点抓好较大规模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工作外,*省还从该省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推动有党员但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通过联合组建、挂靠组建、村企联建等方式,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一些市、县根据非公经济的发展特点,依托新载体,创建党组织设置的新模式。义乌市小商品市场发展很快,多数非公有制企业集中在小商品市场中,该市形成了依托小商品市场建立党组织的模式;绍兴市有的地区以纺织工业为主,有的地区以精细化工为主,有的区域以家具制造为主,经济发展呈现区域经济、块状经济的趋势,该市从其块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组团式的方式建立党组织;温州市非公有制企业自发组成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等数量很多,则依托行业协会、商会等建立党组织。

第四,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党组织活动。一是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1996年底温州市神力集团公司总裁决定筹资2.7亿元上一条生产线,企业党支部了解到这个项目市场前景不好,力劝企业改变决策,使企业免遭破产的厄运。二是帮助化解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以及员工之间的矛盾。很多企业建立了劳资矛盾调解委员会协调劳资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稳定了职工队伍。三是结合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需要开展工作。义乌市小商品城党委针对个体劳动者在语言沟通、营销策略、电脑知识等方面的学习需要,创办个体劳动者培训学校,免费对经营户进行培训,受到经营户的好评。

第五,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指导各地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包括:内部选拔和让一些素质好的转制企业党支部书记留任;结合双向选择,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的工作员;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招聘党务干部。一些市、县,还在机关选拔干部,采用挂职锻炼等的办法,到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的工作。二是切实抓好以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的培训。主要形式有:举办骨干培训班,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书记到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名校培训。

第六,抓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开展。一是逐级建点,形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示范群。二是明确示范企业的要求:“班子精干高效、党员形象突出、促进发展有力、政治优势明显、自身建设扎实”。三是注重示范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金华市建立示范点以后,各县(市)非公有制企业到市级示范点学习的就达到了300余批次。

(二)*省加强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前,*省社会团体不到30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中介机构基本没有。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些年来,*省新社团组织迅猛发展,已经广泛分布到各个领域。到2002年5月,全省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共有9738个,专、兼职工作人员4万余人;民办非企业单位7422个,从业人员10万余人;经工商行政部门登记的中介机构4782个,从业人员4.3万人。

为了引导新社团健康发展,近年来,*省开始对新社团党建工作进行探索。2000年初,*省委对加强这一领域党建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2002年初,*省委又提出把探索和加强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作为2002年省委抓党建的一个重点。*省各地、各部门从调查研究入手,积极探索,努力推进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主要做法有:

第一,从实际出发,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一是对各类新社团组织进行复查、登记和清理整顿,为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做好新社团组织中党员组织关系的转借工作和发展党员工作,壮大党员队伍,为新社团组织建立党组织和发挥党的影响力准备条件。三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组建”的原则和“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要求,重点做好在规模较大、人数较多、实力较强的新社团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

第二,创新载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是以“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十带头”等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活动。

第三,加强工作指导。一是建立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把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考核目标。二是理顺隶属关系,很多市、县明确规定,新社团党组织原则上隶属于业务主管单位或挂靠单位的党组织。

二、几点启示

考察中,*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给人总的印象是工作扎实、有特色、操作性强、有理性思考,有良好的社会效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方面,温州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温州市各级党组织致力于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支持非公经济的发展,储蓄了丰厚的民间资金,去年市民存款达1600亿元。该市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利用这些民间资金,建成了一批水利、交通、电力、通讯以及城市建设项目。温州机场、铁路、欧江一、二、三桥等一大批项目,都是利用民间资金而建设的。温州市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改进、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城乡居民的就业和收入不断改善,反过来,又促使该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越来越受到业主的欢迎、员工的拥护、群众的支持。与温州市的情况类似,*省很多县、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非公经济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好循环。*省的做法,对我们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很有启发,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找准工作突破点,有明确的目标定位。*省非公有制企业数量众多,50人以上的企业虽只占企业数的10%左右,但占职工总数的53%。*省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确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和“三年两目标”的具体目标:以较大规模企业作为党组织组建的重点,用三年的时间,努力使50人以上的企业都有党员,100人以上的企业80%单独建立党组织。这使得各级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有目标、有重点、有抓手,产生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应。目前,*省20000多家50人以上企业中,有党员的企业已占95.6%,虽尚无党员但已有入党积极分子的占4.3%;在9000多家100人以上企业中,已建立党组织的占93.5%。这表明,从实际出发,制定合适的工作目标,形成科学的工作策略,对于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

2、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组织设置要灵活,不拘一格。*省的绝大多数两新组织规模小、变化快、人员流动频繁,没有党员或??对这种情况,*省在重点做好规模较大的企业建立党组织的同时,对那些规模小、变化快、人员流动频繁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托行业协会、市场等载体,建立党组织。这些做法,突破了“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党组织建制方式,对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起了积极的作用。

3、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党组织活动要与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结合起来,不能就党建论党建。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有效开展活动的很多典型事例,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通过协调企业与社会、政府、职工等的关系,为企业发展铺平道路;有的通过开展企业文化等活动,凝聚、联系职工,增强企业职工对企业和企业党组织的认同感;有的通过为企业出谋划策,使企业健康发展。凡此种种,都使企业党的工作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在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中的“有为”,实现党组织的“有位”,避免党的工作与企业发展“两张皮”,赢得企业主、职工的支持和拥护,值得我们学习。

4、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在考察中,*省委组织部和有关市、县组织部同志都谈到党务干部的重要性。谈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能否有效运转,关键在支部书记。基于此,*省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并把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心党的工作、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队伍作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人才库,通过内部选拔、公开招聘、组织选派等多种方式,配置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其中,他们在机关中选拔干部,派到非公有制企业挂职两年(在挂职期间保留工资等基本待遇),开展党的工作,两年后自行决定回原单位或留在企业中的做法,很有力度。这些做法,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5、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但不能够机械地照抄照搬。在考察中,我们发现,上海市的两新组织的情况与*省非公有制企业、新社团组织的情况有很多不尽相同之处。例如,*省一些市、县,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资本也相对较少,因此这些企业没有被列入其“三年两目标”的工作重点之中。而在上海,很多民营科技企业,虽然人员不多、规模不大,但却拥有大量资本;从长远来看,未来这类企业在数量与规模等方面还会不断增长,这就使我们不能不关注这类企业的党建工作。又如,*省民营资本雄厚,较少有外商投资企业,上海市却有万余家外商投资企业。还如,*省的商会、行业协会等,很多是经营者自发建立的,民间性很强;上海市的很多行业协会,原来是隶属于政府有关部门的,现在虽然脱钩改制了,但仍带有一些官方色彩;等等。所有这一切,决定了我们不能够简单地模仿*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而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走出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路子。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例10

1、抓好组建工作。采取单独组建、协会组建、挂靠组建、联合组建等多种模式,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两新”组织,都要单独建立党组织。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主管单位所属性质相同的其他“两新”组织或其他邻近单位建立联合党支部;对党员人数少、规模小的“两新”组织,可以挂靠有关行业管理部门或依托协会建立党组织;对仅有个别党员或没有党员,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先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依托群团组织开展党的工作,通过培育、发展党员队伍,为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年重点在华盛工贸公司,苏武庄园葡萄酒业公司、定元塑业有限公司、青苔泉煤矿一号井、太西煤集团红沙岗实业公司等5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党支部。向**麦芽厂、日月红面粉厂、中渠棉花加工厂、德意远棉花有限公司、华棉棉业有限公司、多鹏贸易有限公司、阿里山棉业有限公司、银海棉花有限公司等8家规模以上企业和博达电脑公司等20家中小规模企业选派28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党建工作。力争通过1-2年努力,全县所有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全部建立党的组织,暂不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中全部选派党建指导员或联络员开展工作,实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面覆盖。

2、明确组建责任。以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原则上谁组建、谁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工商联会员单位党组织一般由工商联党总支负责组建;改制企业党组织由经贸局党委负责组建;民办教育机构党组织由教育局党委负责组建;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党组织由城建局党委负责组建;交通运输行业党组织由交通局党委负责组建;民办小型医疗机构党组织由卫生局党委负责组建;其他的“两新”组织比较集中的行业,原则上由其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归口负责组建,登记管理机关党组织和所在地党组织协助指导组建。街道办事处党总支和社区党支部要进一步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社区化管理步伐,对辖区内不属于行业组建范畴的中小规模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实行直接管理。

二、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的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明确职责任务。“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在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两新”组织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关心、支持“两新”组织的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促进其健康发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积极开展工作;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

4、创新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结合“两新”组织发展的实际,坚持“小型、业余、务实”的原则,组织党员深入开展双建双促、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和“三高一创”(党员觉悟、技能、业绩高于一般职工,创建一流企业)活动,开展“治理石羊河、党员当先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

三、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自身建设,抓好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

5、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注意从党性观念强、思想政治素质好、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中选拔党组织负责人。“两新”组织内部暂时没有合适党组织人选的,可由上级党组织推荐或选派临时负责人,先行开展工作,再通过培养、发展等办法逐步解决落实。唐家沟煤业有限公司、腾格里酒业食品有限公司、苏山地毯有限公司等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由“两新”组织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的“两新”组织,原则上应配备1名副书记,负责党建工作。依托县委党校举办“两新”组织党务干部培训班,力争2年内把“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轮训一遍。

6、健全党建工作制度。按照的要求,结合“两新”组织的特点,建立健全“”制度、发展党员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收缴使用管理制度等,为“两新”组织党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7、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实行分类施教,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业主党员,要求他们带头守法经营,处理好劳资关系,严格遵守,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对管理层党员,要求他们加强同业主的沟通,积极反映民意,发挥好监督作用;对一般员工党员,要求他们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和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员工为搞好生产经营做贡献。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6个月以上的党员,应把组织关系转到本单位或本单位所在地党组织。对因特殊情况不能转组织关系或在“两新”组织从事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的党员,应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党组织活动。

8、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在经营管理骨干、岗位能手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年轻员工中发展党员,重视在没有党员和党员数量较少的“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积极推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力争通过3-5年努力,员工人数在15人以上的“两新”组织都有党员。

9、提供经费保障。“两新”组织党组织要主动向所在的“两新”组织申请经费,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所需经费问题,保证其各项工作和活动正常开展。上级党组织的党员教育经费要向“两新”组织党组织倾斜。

10、抓好示范点建设。**年,重点抓好甘肃敬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腾格里食品有限公司、苏山地毯有限公司、潭龙有限公司、弘康商贸有限公司、华达印务有限公司、双茨科乡辣椒产销协会、薛百乡洋葱产销协会等8个“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重点推广收成乡“党委+公司”的党建工作新模式,促进全县日光温室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领导,构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11、成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构。县委成立“中共**县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总支委员会”,县“两新”组织党总支与县工商联总支合署办公,配备专职副书记,负责指导全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12、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两新”组织党组织的上级党组织书记是直接责任人,“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各级党组织的主要领导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起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责任,真正做到党组织书记带头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