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托班音乐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2-09-04 01:48:48

托班音乐教案

托班音乐教案例1

托班的幼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积累了一些词汇,所表达的句子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发出的正确音也越来越多,语言表达和交流的欲望也在增长。这一时期,儿童语言发展速度最快,是掌握基本语法和句法的关键期。研究表明,成人语言的音韵、声调及响亮程度等对婴儿有着十分具体的影响。夸张的音韵是引起婴儿注意的线索,成人的语言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婴儿言语的差异。所以,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应该是语音语法规范的,词汇丰富的,富有韵律的。

儿歌的字音往往比较押韵流畅好听,能吸引儿童注意力;儿歌的语法简单清晰规范,句子短小,易于儿童理解和模仿;儿歌内容的丰富多彩,是儿童听到看到摸到的世界。教师念儿歌就是在讲述周围的世界,给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范本的同时,也让儿童明白语言的功能――表述周围的世界,表述自己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沟通。

二、稳定托班儿童的情绪

托班儿童的情绪是易变的,不稳定的。情绪不稳定的原因一方面是来生理上的,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兴奋还远超过抑制,故情绪不稳定,另一个原因是心理活动受当前现实的制约,情感不深刻,不系统。心理学家认为,低幼儿童对音乐的敏感几乎是本能的、先天的,音乐韵律合乎人的心律跳动,会引起低幼儿童生理的。儿歌与音乐密切联系,儿歌有的悦耳和谐的音韵和鲜明的节奏能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它就像音乐一样满足幼儿听觉上的需要,深深地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宝宝喝水时,教师念“小茶杯喝开水,我和茶杯亲亲嘴”,宝宝会觉得幼儿园里的物品是那么亲切。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是能把幼儿身边接触到的各种事物或者对幼儿的行为要求都变成琅琅上口的儿歌,幼儿自然就会感到教师与家长的不同,进而产生好奇心和崇敬的心理,使之愿意听老师讲话,愿意跟在老师身边,愿意跟老师一起活动。自然和谐的儿歌韵律伴随着有节奏的生活和游戏,孩子的紧张心理就会放松下来,焦虑的情绪也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据观察,80%~90%的托班幼儿对教师发出的琅琅上口的儿歌会认真倾听,约50%的幼儿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要跟着一起念。

三、提高托班幼儿行为认知能力

一首儿歌往往包含着浅显的、为幼儿所能理解的内容,使幼儿在欢快活泼的情态中了解周围的事物。它还有很强的动作性,幼儿听后就知道做什么,有很强的行为指导意义。托班幼儿刚进入集体生活,对一切都是陌生的。怎样才能让幼儿知道各种行为规则,并乐意接受它呢?儿歌的唱诵就是一个指导幼儿行为的好方法。在幼儿刚刚进幼儿园时,很多孩子不要喝豆浆,老师用普通的表达方式说豆浆很好喝,营养好,宝宝喝了能长得壮,左劝右劝他就是不喝。如果,当老师在倒豆浆时有节奏地、反复不断地念“豆浆香,豆浆甜,宝宝最爱喝豆浆。每天喝一杯,身体长得棒!”效果就会不一样。幼儿会认真地听着有节奏的儿歌声,并且在儿歌语言的引导下发现豆浆确实是香甜的,当然也就喜欢上喝豆浆了,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儿歌的意义,更是行为调控的好方法。

四、儿歌在托班教育活动中独特的存在方式

儿歌在托班教育活动中独特的作用决定着儿歌在托班独特的存在方式。以往常见的儿歌教学多数是正规的课堂教学,而在托班,我认为正规课堂教学可以是很少的一部分。托班幼儿的思维处在直觉行动阶段,这时候的思维是非常具体的,而且只是在活动中进行。所以托班儿歌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多的是在一日活动过程中的渗透,和在游戏情境中反复不断的强化。

1 儿歌渗透在托班一日活动由

案例1:吃饭时间到了,教师要求孩子去洗手。教师念《洗手歌》边念边做洗手的动作。念完后说:“你们会自己洗手吗?会洗就跟我来吧!”教师带等孩子走向卫生间,看见有些孩子很着急要跑,马上念:“小朋友,学着走,轻轻走呀,慢慢走,一个跟着一个走,乖孩子呀自己走!”又听到一首新儿歌孩子们的眼睛都看着老师,脚下的步伐也就慢了。大家都走到卫生间后,教师再次念《洗手歌》,幼儿开始洗手。这时孩子身临其境,更能理解儿歌的意思,大多数幼儿按儿歌的内容去打湿小手,擦肥皂,搓手,冲洗,擦毛巾。等到洗手完毕,教师开始念:“吃饭了,吃饭了,大家吃饭了!饭一口,菜一口,饭菜吃完了,你胖了,我胖了,大家都胖了!”孩子们很自然地坐在饭桌旁开始吃饭。

在幼儿园里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他要在集体中学会自理,以适应集体生活。托班幼儿刚进入集体生活,集体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是他们新的学习内容,如吃饭、喝水、洗手、入厕、搬椅子等等。从幼儿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教师就要指导幼儿学会很多生活自理内容,如果教师都用平板的说教方式教孩子,其效果不会很好。相应的儿歌出现在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中时,幼儿最容易理解并接受它,其行为指导作用也是最大的。

案例1中,教师分别用三首儿歌组织了吃饭前的一系列活动。教师没有特别学习这三首儿歌,也没有冗长的行为要求说教,在幼儿要进行洗手、走路、吃饭的时候出现相应的儿歌,它就是教师的指导语,让幼儿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所以说,儿歌可以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

2 儿歌穿插于游戏情境中

儿歌和游戏是相依相存的,念儿歌而不做游戏会显得单调乏味,做游戏而不念儿歌会觉得呆板扫兴。对托班幼儿来说,儿歌不仅是愉悦的,而且是实用的,它往往具有组织游戏的作用或者作为游戏的补充。

托班音乐教案例2

1. 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校园生活,让幼儿了解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的由来,感受西方文化,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2. 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展示英语教学成果,为幼儿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

3. 提供家长与校园互动机会,增进亲子交流。

4.展示学校品牌形象,提升学校知名度

二、活动时间

10月30日(星期四)下午

三、活动地点

操场、教室,设定的讨糖路线。(视活动内容设计而定)

四、活动对象

全园小朋友及部分家长

五、活动准备

(一)校园:万圣节装饰(10月下旬)

1. 校园大厅、走道和各班级进行万圣节的环境布置,烘托节日的氛围。要求活动前的手工课可安排教师带领孩子们做万圣节的面具、蜘蛛、南瓜灯等,并利用这些手工作品来装饰各班区域;

2. 活动前利用展板、板报等形式宣传万圣节的来历,向部分家长发节日的邀请函。

3. 制造万圣节情境,并适时播放相关音乐。音乐的选用要注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避免小朋友因此产生的恐惧心理。建议音乐选用欢快的、易于学唱的万圣节歌曲,详见附件。

4. 节日当天大门外张贴横幅---活动的名称如:万圣节亲子乐/化装舞会/万圣游乐园/万圣节讨糖活动。

(二)班级:万圣节知识了解(10月中下旬)

1. 用一些与Halloween有关并且有趣的童书,图片或网站资料来吸引小朋友对万圣节有印象并产生兴趣。并且可以利用这个学习机会导入让孩子能够发表对恐怖事物一些感受及想法,并藉此建立对新事物尝试的勇气。

2. 透过资料导入让小朋友了解万圣节活动后, 便可以与小朋友进行一连串的相关应景美劳的布置品,最后也可以与小朋友进行班级教室的共同布置,全校师生一起来营造热闹的万圣节环境。

3. 共同制作各种道具,如奇装异服、鬼脸、魔鬼项链、各种通脸谱,南瓜灯,女巫的披风等等。也可以延伸至一些相关的万圣节食品的制作或品尝,例如:南瓜派,南瓜糕,南瓜浓汤,南瓜饼等等。(建议邀请家长一起参与)

4. 发放邀请函,请家长参加活动,需要家长配合的游戏内容,可以提前与家长沟通,以便活动当日何以顺利进行。

5. 活动的前一天营造气氛使幼儿期待活动的到来。

六、游园活动

活动当天,幼儿戴上与家长共同制作的面具入园,老师也戴上面具,接待幼儿,并互相问候happy Halloween。教师带领幼儿先在本班进行活动,制作不同的作品,然后到各班进行礼物互赠或互相欣赏,给幼儿交流的机会。然后在班内组织游戏。游戏内容有:

游戏之后是户外活动时间,进行节日大狂欢,开办 化妆舞会,可让幼儿穿上奇异的服饰,戴上面具,连续播放万圣节音乐,跟老师一起拉圈跳舞狂欢。并祝万圣节快乐happy Halloween

七、注意事项

1. 从活动开始之初就要重视对幼儿恐惧情绪的疏导,可请家长协助向幼儿讲解万圣节的风俗等。

2. 不管是游园形式、讨糖活动还是舞会形式的万圣节活动都要求校园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活动前的准备一定要充分。。

3. 鼓励老师大胆参与化装和创新扮演,让幼儿渡过一个愉快节日。

4. 校园在制作该活动方案时,请务必细化到具体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分钟、确定每一个游戏及活动所用的背景音乐,落实每一个环节的负责人,大家分工合作。

5. 可邀请在园幼儿的小朋友或邻居幼儿参加万圣节活动,提高红黄蓝幼儿园的影响力。

万圣节幼儿活动方案二一、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幼儿园生活,让幼儿了解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的由来,感受西方文化,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2、 锻炼幼儿大胆、勇敢,正确面对恐惧事物,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 通过一系列活动,感受万圣节的氛围,深刻体会到节日的快乐。

二、 活动时间:10月31日(星期一)全天及晚上万圣夜

三、 活动地点:操场、大厅,教室,社区,设定的活动场所

四、 活动准备:

(一) 万圣节环境创设:

1、 环境创设时间:10月中、下旬,完成时间:10月26日

2、 幼儿园门口、走廊和各班级进行万圣节的环境布置,烘托节日的氛围。

3、 要求:万圣节前一星期可利用美术课或英语手工课带领孩子们做万圣节的面具、蜘蛛、南瓜灯等,并利用这些手工作品来装饰各班区域或幼儿园整体环境(如各园门口树上或门上挂上各式各样的面具或南瓜灯)

4、 万圣节前一星期利用宣传栏、主题板等形式宣传万圣节的来历, 向家长发节日的邀请函。

5、 制造万圣节情境,并适时播放音乐。音乐的选用要注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避免幼儿因此产生的恐惧心理,建议音乐选用欢快的、易于学唱的万圣节歌曲。

6、 节日当天大门外张贴横幅---活动名称如:万圣节亲子乐/化装舞会/万圣游乐园/万圣节讨糖活动/万圣节鸡尾酒会。

(二) 班级:(万圣节知识灌输:10月2428日)

1、 教学内容的体现,英语、汉语不同程度的对幼儿进行万圣节节日只是的灌输,如了解万圣节的由来、意义、服饰、食物、各种特色等,也可以利用这个学习机会导入让孩子能偶发对恐怖事物的一些感受及想法,并藉此建立对新事物尝试的勇气。

2、 教师可以与小朋友进行制作一连串的相关此节日的精美布置品,让幼儿或家园共同参与到班级教室或园内的环境布置,全校师生、家长一起来营造热闹的万圣节环境。

3、 主题墙的创设,根据此节日进行相应的节庆教育及相应内容的张贴,让幼儿能够巩固复习及加深印象。

4、 共同制作各种道具,如奇装异服、鬼脸、魔鬼项链、各种通脸谱,南瓜灯,女巫的披风等等,也可以延伸至一些相关的万圣节食品的制作或品尝,例如:南瓜派、南瓜糕、南瓜浓汤、南瓜饼等等。(建议邀请家长一起 )

5、 每个班都安排不同的万圣节活动,如糖果屋、南瓜坊、魔鬼屋等,万圣节当天各班可让幼儿进入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节日氛围

五、 活动流程:

1、 活动当天早上,幼儿戴上与家长共同制作的面具入园,园内各个岗位的老师也戴上面具,接待幼儿,并互相问候happy Halloween

2、 早餐后,教师带领幼儿先在本班进行活动,制作不同的作品,然后到各班进行礼物互赠或互相欣赏,给幼儿交流的机会

3、 户外活动时间,进行节日大狂欢,连续播放万圣节音乐,各班一起拉圈,跳舞,可让外教调动气氛(注:幼儿、教师都是带面具进行)

4、 下午各园各班分区域到社区、商店、服务站等地方进行面具、南瓜灯、糖果包等礼品的发放,并祝万圣节快乐happy Halloween

5、 晚上观看万圣节光盘,了解其他国家小朋友是如何度过万圣节的,并开办化妆舞会,可让幼儿穿上奇异的服饰,戴上面具,跟老师一起跳舞狂欢。

六、 注意事项

1、 从活动开始就要重视对幼儿(尤其是托、小班幼儿)恐惧情绪的疏导,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尽量给幼儿一个愉快的氛围。

2、 充分利用好外教的带动、外显性作用。可请外教扮演活动的主要角色、领舞,发放糖果等。

3、 不管是游园形式、讨糖活动还是酒会、舞会形式的万圣节活动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及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让幼儿明白活动意义。

万圣节幼儿活动方案三一、万圣节活动背景:

万圣节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流传到今天它已经完全没有了宗教迷信色彩,成了一个孩子们的节日. ,也是充满神秘的节日, 这个节日有很多趣味性的活动和奇异的装扮,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随着时间的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变得含有喜庆的意味。因此现在象征万圣节的妖怪及图画,都变成了可爱又古灵精怪的模样,如番瓜妖怪、巫婆等。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感受这一独特的节日气氛,并且通过一起讨论有争议的鬼这个话题,让孩子正视它,培养孩子的胆量和分辨能力。更为了让孩子感受西方的文化和体验游戏的快乐,结合我园的英语特色,特设计此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了解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的由来,感受西方文化,让孩子能初步知道国际的文化色彩,感受异国的风俗节日。

2、通过扮演,进一步感受万圣节的气氛,体验节日的快乐,锻炼孩子的胆量和辨别能力。

3、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多元化的人文环境,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的学英语、讲英语。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10月31号上午,幼儿园院内场地。

四、万圣节活动准备阶段

(一)活动前期准备(10月8日10月30日):

1、了解万圣节来历:十月份开始,各班开展万圣节的认识的活动。让幼儿了解万圣节的来历,以及万圣节时的活动方式;

2、熟悉游戏中角色,减少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的恐惧感,熟悉角色英文及相应的句子;

3、熟悉主题歌trick or treat的旋律;

4、各班级为万圣节画脸谱做前期训练;

5、十月第三周,各班开始画脸谱,托、小班老师提前做好控制线;

6、通知家长准备万圣节服饰。

7、幼儿必须会的讨糖果朗诗:

Trick or treat. 不给糖就捣蛋

Smell my feet. 闻闻我的脚,

give me something good to eat!给我一些好吃的!

Happy halloween万圣节快乐!

8、万圣节英语词汇:

Ghost 幽灵 Witch 巫婆 Vampire 吸血鬼 Pumpkin 南瓜 Jack-o-lantern 南瓜灯 Bat 蝙蝠 Trick or treat 不给就捣蛋

Halloween 万圣节 spider蜘蛛

(二)活动准备

1、糖果、面具(喜洋洋、小丑、海盗、南瓜娃娃)、巫婆帽子等

2、各班级进行万圣节的环境布置,烘托节日的氛围。要求活动前的手工课可安排教师带领孩子们做万圣节的面具、蜘蛛、亲子南瓜灯等,并利用这些手工作品来装饰班级室内室外、物品柜并加上英文;

3、音乐:万圣节主题歌《trick or treat 》,各班教会孩子唱《trick or treat 》;

4、从十月第三周开始制造万圣节情境,并在日常生活中适时播放相关音乐。建议音乐选用欢快的、易于学唱的万圣节英文歌曲。

5、活动前利用网站、展板、家园栏等形式宣传万圣节的来历;

6、节日当天大门外张贴横幅---万圣节游乐园会。各班幼儿穿戴好自己的万圣节服装,游园到各班级进行讨糖游戏、找南瓜游戏,让孩子在与同伴老师的互动中体验万圣节的快乐。

五、活动人员安排

1、各班级老师负责本班孩子的活动安排、活动安全;

2、行政干部按园要求进行节日装扮;

3、行政干部早上到园门口和全体老师一起迎接幼儿入园;

4、保安负责入园安全。

六、活动流程

1、布置幼儿园大门,活动开始;

2、全体老师盛装在门前迎接幼儿入园;

3、9:00园长宣布万圣节活动开始;

4、各年级以班为单位开展庆祝活动;

5、各班级老师带本班幼儿到办公室、班级讨糖,并唱圣诞节讨糖歌;

6、10:00活动结束.

七、活动总结

1、各班写班级活动总结报告

托班音乐教案例3

12月19日中午12:00召开正副班主任和相关人员会议,传达活动方案,布置相关任务。

二、准备阶段

12月19日~24日,班主任布置学生带彩带、圣诞树、圣诞帽、音乐(铃儿响叮当等)、喷雪、零食、装饰品、小礼品、圣诞义卖物品等活动所需物品。

12月21日前班主任策划好班级联欢活动方案,12月25日午前副班主任组织学生布置好教室,营造浓浓的圣诞节氛围。(学校提供彩色皱纹纸、圣诞老人头像、拉花等,其余发动学生自带)

公寓楼大厅布置一棵圣诞树(负责人:金卫华)。

7号楼橱窗张贴一张圣诞宣传画(负责人:史向前)。

三~六年级布置学生搜集圣诞节相关资料。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利用周一至周四时间上一节与圣诞相关的文化阅读(实践操作)课。

三、实施阶段:

1.圣诞义卖活动

活动时间:2008年12月25日 中午11:50~中午1:10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义卖年级:一~六年级

具体要求见十二月每月一事“爱心义卖”方案。

友情提醒:义卖活动时师生都戴上圣诞帽。

2.圣诞联欢活动

活动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活动时间:走读:12月25日下午2:50~4:20

半托: 12月25日晚上5:30~7:00

全托: 12月25日晚上6:00~7:30

活动负责:班主任具体负责,副班主任协助。

活动要求:

(1)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联欢活动,活动以游艺类节目为主,穿插圣诞节、圣诞树、圣诞老人的传说、圣诞老人分发礼物等。

(2)老师和学生统一戴上圣诞帽(老师的圣诞帽由学校统一提供,学生的圣诞帽由学生自备,如果没有也不作强求);

(3)下午5:00所有行政和相关老师统一在学校用餐,晚饭后蹲点行政插到各年级与生同乐。

(4)早晨在底楼导护的老师戴好圣诞帽在东校门迎接学生。平安夜、圣诞夜行政值班、保育老师也戴圣诞帽。

3.圣诞有礼活动

(1)走读、半托生:由班主任发家校通联系家长,请家长在平安夜(12月24日)给孩子一件礼物。

(2)全托生:由学校生活指导中心安排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份小礼物。

四:活动策划 钱慧珍 陈伟慧

五、活动负责 沈红霞 陈伟慧 金卫华

六:后勤保障 陈永敏 茅静丹

七、圣诞老人扮演者 沈晶晶 顾永军

八、宣传报道

文字报道:顾佩华

联系、接待海门电视台记者:陈伟慧

拍照:朱春健

录像:王健辉

资料上传:12月23日晚前有关老师(名单见下)将圣诞主题文化阅读课设计电子稿上传十二月每月一事“快乐圣诞”中“文化阅读”文件夹;12月26日晚前各班班主任将活动方案、活动串联词、学生阅读材料以及活动照片(精选5张)上传十二月每月一事“快乐圣诞”相关文件夹;12月27日晚前美术老师各选送6~10幅圣诞主题的绘画、手工作品至三语办公室。

附圣诞主题文化文阅读课主设计者名单:

语文:低段:邱嘉玺 中段:沙 敏 高段:张汝琳

托班音乐教案例4

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因此,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我还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严格遵守教师准则,我想这些都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养。在工作中我一直不断努力学习,为了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在平日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努力学习。下面就请随我一起来体验和分享托班小朋友日常的精彩生活吧。

帮托班幼儿顺利度过适应期

案例:

老师就是幼儿园的妈妈

—哭着要回家的聪聪

早上来园时,大多数幼儿情绪会非常波动。尤其是开学第一个星期的时候,基本每个幼儿都表现出手足无措的样子。到处找妈妈、奶奶,要老师抱,大声哭喊着要回家……有个叫聪聪的小朋友(2岁又6个月)也不例外,在家像个小皇帝,到了幼儿园,他却是泪眼朦胧,哭着要找奶奶爷爷。

分析:

了解宝宝各种特征后,我们分析了幼儿白天的情况。让宝宝多参加亲子活动,熟悉环境,也给宝宝留下美好印象。在家里跟宝宝玩“老师和宝宝的角色游戏”,让宝宝尽快进入状态,以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后来又去了聪聪家一次,买了好吃的好玩的,很自然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就这样聪聪越来越喜欢来幼儿园了。爱每个幼儿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幼儿也自然把幼儿园的老师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培养托班幼儿的语言能力

案例1:

我们要做小蛋糕

——托班和小班的教师和幼儿

今天午餐后像往常一样去操场散步,一声清脆而欢乐的声音跃入我耳畔。看见小班的孩子们在太阳底下玩火车游戏。我一开始觉得有点好奇。于是我带着我们班的宝宝们像小金鱼一样“游”进了他们班级的圆圈中。这个时候,有个小班的小朋友说:“我们扔鱼虫给弟弟妹妹吃啊。”我们的自发游戏就从幼儿们的想象中循序渐进地进行着。先喂鱼虫,接着变蛋糕,最后切蛋糕,甚至到高潮部分变成了灭火啦。真想不到孩子们的想象力这么丰富。

我们托班的宝宝们各自扮演不同的水果:有说自己是草莓的,也有说自己是苹果、西瓜、芒果的,甚至有小朋友说自己是栗子、巧克力的……小班的小朋友拿着碗、刀开始做切蛋糕的动作,并说我要吃什么味道的,托班的弟弟妹妹的们则兴奋地说:“吃我吧!吃我吧!”过一会儿我们托班小朋友又变成了蜡烛,“点”起三支,自己大声地说:“我三岁啦!”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

活动中孩子们的肢体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就这样一个个好办法不断从他们的小脑袋里涌入。我们的游戏就在这样快乐的氛围下结束了,孩子们都高兴极了。

分析: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作为老师要学会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尤其是对孩子的想象力不要轻易抹杀。引领幼儿大胆尝试各种游戏、活动很重要,意在让幼儿知道并说出相关物品名字,并在生活中多找、多想、多说。考虑到孩子们对语言表达的兴趣一直比较浓厚,开学伊始,我就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孩子们养成用完整的词句来表达事物的习惯。考虑到不同孩子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我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体现生活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满足与成功。同时,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我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孩子们的思维也由此得到了锻炼。在这个自发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敏捷性、应变能力在游戏节奏的变化中,以及集体与个体形式的转变中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案例2:

给孩子一个表现的舞台

—早上我们喜欢聊聊天

除了和平时来园较早的幼儿交谈,我还经常利用幼儿早上喝完牛奶的时间与孩子们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问题:如有的幼儿不太会表达,有的幼儿说话发音不准。有个小朋友,说话还有点口吃。通过和家长沟通,我了解到孩子们在家都很会说话,可是在幼儿园就不太爱说话,而且说话发音也不准。我通过教幼儿唱儿歌,及时纠正他们错误的发音。托班的孩子好模仿,因此我利用孩子喜欢模仿的特点让孩子学说正确的发音,但长时间反复的练习,又会过于枯燥,所以通过谈话活动来练习幼儿的发音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我平时经常倾听孩子的发音并及时纠正,现在孩子们很喜欢主动到我这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多胆小的孩子也变得大方多了。

托班音乐教案例5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园的发展需要优秀的教师个体,更需要建构一个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教师团队,我们围绕园本教研组织实施了一下几项活动:

1.开展读书活动

幼儿园为老师订阅了《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报刊杂志,及时提供新《纲要》精神相应的各种书籍,为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让每位教师认真阅读,要求教师每月至少摘记两篇。通过这一活动,促进教师自觉学习有关幼儿教育书籍,丰富幼儿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我园利用外出开会、学习的机会购买各种书籍,存放阅览室供教师借阅;教师们相互介绍好书,让有益的书籍净化心灵,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增添美好的色彩。

2.托幼教育衔接研讨活动

托班的宝宝离开托儿所,升入小班学习。但到了幼儿园以后,换了新环境,新的老师,孩子哭闹,情绪不稳定,幼儿园的老师发现有的孩子在班上行为习惯较差等等方面的问题。小班年段老师邀请托儿所的老师参加开展了本次研讨活动,为托儿所的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做好衔接。

2月26日晚上,托儿所的老师和我园小班年段的老师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大家围绕:

(1)幼儿的行为习惯

(2)幼儿的动手能力

(3)幼儿一日活动的常规教育三方面进行研讨。大家根据实践经验出发,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分析,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对老师们今后如何更好地组织好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开展教育活动,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幼儿园大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3月18日,大班年段教师针对“幼小衔接”教研组进行了专题研讨,对本学期全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进行布置。以大班为试点班,从心理准备入手,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衔接中的断层问题,为孩子们打下基础,做好小学学习的各种准备。

3.课题《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研讨和学习

我园围绕课题开展一系列有关的研讨、学习。本学期是课题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学习有关理论,研究课题设计,成立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全园开展两次的课题专题学习使老师对课题如何开展和实施有了初步的认识。各年段围绕课题开展研讨活动为下学期更好的实施和开展课题做好前期准备。小班段开展《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研讨;中班段开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的研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学习》研讨;大班段本学期送走毕业生将又迎来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她们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研讨》开展研讨。

4.围绕课题开展全园教师制作课件、教案评比活动

幼儿年龄小,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同样以幼儿的认知规律为指向,不仅要让幼儿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更应该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幼儿明白了不好的行为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行为习惯会有利于生活、学习,那么,他才会乐意去做。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着许多偶发事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如能抓住机会,适当引导,用现实中的生动事例作为活生生的教材,对幼儿进行教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如,幼儿小便后洗手,教师要求幼儿对着水池甩甩干,调皮的幼儿喜欢反教师的教导而行,有意把地面弄湿。这时,教师不妨把当时的情景拍下来,制成ppt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大家看,这位小朋友做得好不好?为什么?”通过讨论,幼儿了解其行为所产生的不良结果,会把地面搞脏、容易滑跤等。所以开展幼儿园老师制作课件、教案评比,老师们积极地参加,本次活动六位老师取得最佳设计奖,本次的设计教案和课件在下学期将作为课题活动在班上开展。

5.全园开展公开课观摩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从XX年4月20日—5月4日幼儿园开展了全园教师公开课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开课的内容为本学期的华东师大教材,采用集体教学活动,选材范围缩小了,那么如何把大家平时上过的活动更加有趣新颖的展现出来,让孩子更加快乐的参与,这无形增加了难度。

全园教师也为本次活动做好充分准备,自己做课件、写教案……活动中,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实践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感受;运用游戏、谈话、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活动中,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实践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感受;运用游戏、谈话、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活动后,幼儿园进行集体评课。首先是上课老师进行说课,然后所以参与听课教师对每节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执教教师课堂上的精彩之处和不足地方每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达到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次活动不光体现了教师的业务水平、风格,更体现了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园教师相互之间地学习与交流,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研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组织全园教师开展家长开放半日试教活动

我园一向非常重视家园共育,其中家长开放日是家长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的状况,了解现代的幼儿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本学期5月10日——5月12日旭日幼儿园开展为期三天的家长开放半日活动。

活动前教师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精心选择、设计活动,周详安排半日活动的每个细节,还进行了认真的试教。有了活动前的试教和修改。老师们在家长开放日半天更加有自信,这对新老师尤其的重要。

7.承办县教研室幼教学科的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模式适切性研究》会议

3月11日上午,春光明媚,暖意洋洋。县教研室幼教学科的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模式适切性研究》的有关幼儿园和课题组负责人会议在我园召开。12所幼儿园的课题组成员聚集在旭日礼堂,首先是我园教师黄海燕为大家上了一节公开课大班音乐游戏《和尚和老鼠》,课后,课后黄海燕老师针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接着是,在县教研员陈于今老师的主持下真正进入了我们幼儿园音乐游戏教研特有的思维碰撞的互动讨论。老师们也畅所欲言,适时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一个个的金点子、好方法应运而生。

通过本次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模式适切性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会议的召开,各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任务,同时也体现了围绕幼儿园音乐游戏教研专题,充分发挥幼儿园教研团队的作用,有效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疑难问题的研究,推进幼儿园音乐领域教育向纵深发展。我园在承办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合作、细密的组织活动上级领导的认同。

托班音乐教案例6

脑科学研究资料表明:婴幼儿在安全、祥和、受鼓励和积极的气氛中,结合趣味性、新奇性、与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大脑较容易形成最佳的神经通路。因此,为0~3岁婴幼儿建立“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教育活动,有助于宝宝更好地获得精神、智力、身体的发展,为今后成为健全的人奠定良好基础。近几年南京市鼓楼区借鉴脑科学研究成果。尝试依托社区,以示范幼儿园为中心,辐射和带动社区0~3岁婴幼儿教育,不断尝试运用先进理念优化、完善亲子教育活动。

一、“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

1、何为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顾名思义,亲――代表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成人或每天照料婴幼儿的成人,子――代表宝宝,需要照料、护理和教育的对象,亲子活动就是宝宝和家人(宝宝周围亲密的成人)一起进行的有助于宝宝各方面成长、有助于家人扩展或知晓宝宝各方面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活动。总之,是父母(家人)和孩子共同进行的具有情感交流和教育价值的各种活动。

2、理解“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明了方向。0~3岁阶段是大脑发育最重要的、也是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婴幼儿需要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与成人、同伴和年龄较长的幼儿的互动;也就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刺激大脑的发展,获得每一天的经验,并利用每一天的经验学习获得新的经验,因此,与人交往,尤其是与更具经验的成人的交往、互动是0~3岁早期教育的关键、基石和核心。

因此,教师在组织亲子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家长(亲人)增加和宝宝交流、沟通的机会,不断观察体会宝宝传出的互动信息,并做出适当反馈以不断促进宝宝各方面的发展。“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就是这种注重为婴儿建立情感、环境互动关系前提下的亲子活动。

3、分析“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的重要特征

亲情第一,强调体现在时时刻刻的情感交流和语言交流,给宝宝以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

婴幼儿在不断和周围发生关系时,不是自己在和玩具互动,而是始终伴随父母的语言、情感和玩具、环境互动。

强调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结和依恋的关系:拥抱、吻和长时间的凝视。给宝宝安全感和支持感:目光接触、皮肤接触、语言、微笑和抚摩,使宝宝大脑受到刺激、练习和成长,有助于宝宝更容易对他人产生积极的情感。

以身体发育、情感发展、智能发展为核心,让孩子的身体、情感、智力以及多种能力的均衡协调发展,促进宝宝整体的、全面的发展。

家长和宝宝在参加亲子活动中共同成长。

二、“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设计

1、确立亲子活动目标

通常每一次的亲子活动都要围绕一些目标的达成而设计,目标主要针对宝宝和家长两者的需求而定,目标所涵盖的各个方面应通过一次亲子活动中的不同活动内容来体现,具体活动内容和难易程度的安排则要依据宝宝的不同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宝宝的发展、亲子的情感交流、家长科学育儿等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促进婴幼儿良好的发展。有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

帮助家长获得科学育儿方式方法

增加父母(家人)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与沟通

扩大婴幼儿交往范围,促进交往能力的提高

2、明确亲子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和相应方法

在亲子教育活动中通常安排以下五类活动:一类为调动和训练感觉器官的活动,目的是让婴幼儿在视、听、触、嗅等感受中刺激脑细胞和中枢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比如:游戏《谁在叫》,让宝宝看动物图片2~3个,游戏中发出动物的叫声,请宝宝找到动物的图片;第二类为引导婴幼儿进行大肌肉和精细动作的训练,以发挥各种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的全面发育。比如:感统的各类运动锻炼平衡、攀爬等大肌肉运动能力;第三类是对婴幼儿进行形象化的语言教育,有效地开发孩子语言的感知力和接受力。比如:手指游戏中伴随形象生动的语言,边玩边说中刺激手部的触觉。第四类是通过适当的艺术感染和熏陶。启动其心灵和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和丰富情感。比如:音乐的运用在亲子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除了音乐的自然渗透外,也有音乐律动、美术游戏等专门的游戏活动。第五类是发展婴幼儿的认知能力,通过对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好奇心等的培养,促进感觉经验的获得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认识形状,触摸形状,找相应形状的物品,促进对形状的感知和分辨能力。

3、在设计亲子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

亲子活动所服务对象是0~3岁婴幼儿和他们的家长,一个班通常8~10个宝宝为宜。我们常常把婴幼儿分成五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班级,即6~12个月、13~18个月、19~24个月、2岁~2岁半、2岁半~3岁,并给他们拥有一个形象可爱的名字,比如:6~12个月叫“爬爬班”;13~18个月叫“走走班”。

亲子活动所服务对象是为目标、准备、过程、家庭延伸、相关资料五个部分。在制定亲子活动计划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适宜性。亲子的活动组织者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确定活动目标,并安排与目标相配套的活动内容。比如:0~6个月的宝宝所做的体操为被动操,而6~12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做主被动操。亲子活动通常1个小时左右。由不同类型的活动构成不同的活动块面,形成动静交替、集体和自由活动相结合,灵活地将身体的、智能的内容相穿插,且环节安排合理有序。

2、指导性。教师作为亲子活动的专业人员,不仅带领家长和宝宝一起游戏、学习、锻炼。还要向家长结合具体可操作行为传递科学育儿的理念。每一新内容的引入,都要设计宝宝的玩法以及对家长的指导。

3、互动性。在“以关系为基础”的活动中,这一特点是贯穿始终的,所设计的亲子活动中要不断增加亲子间、机构人员和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建立高质量的与人的关系,关注家人和宝宝的一对一互动,宝宝和老师的一对一互动,宝宝和其他宝宝的互动以及宝宝和环境、材料的互动,同时也要注意到安排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一对一互动。比如:在音乐律动中安排宝宝和宝宝在音乐的最后一拍,相互拍打小铃:在自由时段安排和家长一对一交流育儿问题等。

4、开放性。亲子活动的内容安排和方式选择,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活动室、可以在室外、可以在公园,也可以是晚会型的亲子活动:亲子活动始终有宝宝的家人参加。

三、“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组织

对教师来说,每一次的亲子活动组织都是一次示范教学,有明显的现场示范性、指导性与实践性特点。教师是婴幼儿和家长的双重指导者和引导者。亲子活动这种形式的独特性和教师双重角色的独特性,形成了亲子活动组织过程的独特性。

1、活动环境空间的变化运用

通常亲子活动的场地布局分为2~3个区域,其中有集合区、器械区、游戏认知区等。集合区以

地垫颜色的不同和其他区域分割,是宝宝和家长进行集体亲子活动的地方;器械区(动态区)主要摆放感统训练的相关器械,比如:滑滑梯、摇摇乐等,可以让宝宝自由游戏或者运动探险时段进入:游戏认知区(静态区)则为小型的动手操作区或者扮演区,比如:搭积木、看布书等,可以在自由游戏中进入。为了给宝宝和家长增加新鲜感,一般2~4周会根据亲子活动主题调整区域位置,亲子活动室的环境布置还可以有一些宝宝参与的作品,但不要过于满而复杂。

2、组织活动环节的自然衔接

亲子活动中环节的过渡组织应自然流畅。多以儿歌韵律或者教师说唱为主要形式。衔接时间短,需要助教密切配合,在组织中要善用宝宝熟悉的歌谣、亲子游戏、音乐等。时间,问候的方式可以不同。问好、表演才艺都行,但每个宝宝都要逐一到老师那里问候,其他宝宝需要学会等待和鼓励;紧的时候体现在收拾整理进入下一环节时,比如:彩虹伞时间结束前的收伞,老师通常都会安排在游戏中,快速自然地收拾和整理。

在组织每个活动中都要把习惯、礼貌培养蕴含其中;活动中的环节安排要体现动静交替;活动中的指导中要让歌谣和动作同步、用某种方式让宝宝能够感受到活动的开始和活动的结束;组织中重视引导亲情的互动伴随触觉、抚触、微笑、身体拥抱在亲子游戏的过程中,亲子游戏是亲子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形式,比如:手指游戏、膝上游戏、生活游戏、益智游戏、运动游戏、音乐游戏等等。

3、教师组织过程的角色转换

教师在组织亲子活动中,有时要对宝宝说话,和宝宝交流眼神、语言,有时要和宝宝的家人说话,尤其是一个新的游戏出现时,先告诉宝宝游戏的名称,再告诉家长操作方法和此游戏的价值、玩法以及注意事项。在此过程,要引导家长关注和宝宝的身体接触、目光交流以及语言和动作一致,使宝宝安全舒适地接受新的内容,如果宝宝有拒绝行为时,教师要指导家长用宝宝喜欢的方式安抚和等待。

4、儿歌韵律音乐的多重运用

婴幼儿对于声音和音乐有着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每个婴幼儿都具有学习音乐的潜能。儿歌韵律音乐在亲子活动中运用就如同语言的作用一样。

常用的几个时段:1、自由时间又称为唤醒时间,在这个时段的音乐应选择轻柔、流畅、旋律简单、有亲和力的音乐,所选音乐应可以起到情绪感染和愉悦身心的作用。2、线上活动又称为亲子走线,所选择的音乐是可以伴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身体律动。像波尔卡、圆舞曲等活泼、节奏明朗、节拍适度的中外经典曲目较为适合。3、环节过渡,一环节到另一环节,选择可以随时自由哼唱的童谣、儿歌。比如:我们常常会配用简单的曲调哼唱:“坐下来,坐下来,大家一起坐下来。”4、专门的音乐韵律活动,可以选择大调旋律、节奏规整、简单重复的音乐或童谣。比如选用《三只小猪》,在明快的音乐和童真的歌曲中,宝宝和家长随简单的节奏动作和朗朗上口的童谣,发展宝宝对音乐的敏感性,享受美妙的音乐。5、儿歌融合韵律,在吟诵儿歌中加入节奏,有助于宝宝感受节律,增进节奏感的形成和身体动作的协调、敏捷。

5、各类感统器械的有效利用

0~3岁是婴幼儿的身体触觉、平衡觉等感觉系统发展的关键时期,感觉统合就是把外界的各种信息综合到大脑,然后转化为行为的这一过程。

常备的感统器械有大滑板、小滑板、吊缆吊网、彩虹隧道、大陀螺、触点大龙球、平滑大龙球、羊角球、海洋球、软体积木、软垫、跳床、太极平滑板、滚筒等。每一种器械的不同玩法,其发展价值也不同。比如:大龙球在宝宝身体上来回滚动,能刺激宝宝的皮肤触觉;宝宝趴在大龙球上来回滚动,强化宝宝前庭机能及颈部张力;让宝宝坐在大龙球上,锻炼宝宝平衡和感受主控重力感。亲子教师要能科学合理使用不同的器械,促进婴幼儿更好地利用感统器械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所有的感统训练中,一定要关注宝宝的活动状态,以宝宝喜欢的方式进行,这是“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所应遵循和体现始终的。

关于构建无锡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

无锡市早教课题研究组

跨入新世纪后,无锡市教育的发展迈入区域整体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大趋势,使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成为无锡教育的一个创新性发展新课题。2003年起,无锡主动接受上海先进教育理念的辐射,参与了由上海市教委领衔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并成为其中的一个实验区。通过几年来的实验研究,无锡市初步构建了基本覆盖全市城乡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管理指导网络,初步形成了适合市情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实践形态,为今后形成完善的0~6岁托幼一体化的早期教育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实验和改革的深入,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示,其中体制机制是主要矛盾。因此,研究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对于突破事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创新早期教育的实践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义拟就构建无锡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有关问题做些初步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推动早期教育事业持续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进入21世纪后,无锡市的基础教育步入均衡、高位、健康发展的轨道,社会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开始日益关注,教育部门和广大幼教工作者出于社会责任性,率先提出了托幼一体化的构想,并主动开展了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实验研究。通过几年的探索,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在全市城乡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城区0~3岁婴幼儿受教育率已达80%以上,农村地区达50%以上。虽然这类早期教育的普及面已经有突破性进展,但是全市仍然有相当的0~3岁的婴幼儿及其家长没有受到应有的、比较规范的教育,而且现有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由于社会各界人士认识上的差异,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早期教育机构与所在社区的双向互动合作机制尚未很好形成等原因,总体普及率还不高,现有事业还不巩固。只有从根本上构建有效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才能不断增强全社会对这类教育的认同感和对每一个家庭的吸引力,使其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广大百姓受益,具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一项全新社会事业。

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新拓展,同时也是完善早期教育体制机制的一种创新。党的十七大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并且强调了教育公益性质。同时十七大还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提出了“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号召,要求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完善无锡地方

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新的生长点,是无锡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成为一流教育强市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标志,也体现当地各级政府关注民生民情,重视社会公平,造福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无锡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已经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开始步入基本现代化的时候,政府完全应该,也完全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作为公益事业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的全局,使之成为公共服务的新内容之一,并通过体制创新,形成与事业科学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新要求相适应的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研究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具有实践价值。通过建构具有无锡特色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对于完善无锡早期教育的发展机制,提升早期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促进无锡教育优化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和谐都具有现实意义。

研究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具有理论价值。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率先探索的新生事物,建构公共服务体系更是在“叩开零点之门”后的深层次探索。探究无锡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模式,一方面可以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同类地区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另一方面也可为我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建设有所贡献。

二、关于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目标

我们认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人出生后到3岁这一阶段中,尊重其生命自然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地激发0~3岁婴幼儿的身心潜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体系。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的、非营利性的服务。

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作为公共服务的范畴纳入地方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设过程和规范化、制度化结果。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突出了政府在早期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建构的过程中,政府应扮演好掌舵者的角色,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公共管理的积极性,创造社会各方面、教育及相关机构共同合作的氛围和机制,既发挥政府对早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导作用,也体现政府在0~3岁婴幼儿教养指导服务方面的适度放权。

根据无锡市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有基础和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潜力,我们认为无锡市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目标应该有这样一个定位,即: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妇联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管理机制:形成以各类早期教育机构为主干,以所在区为依托,为所在社区内0~3岁婴幼儿提供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并对其家庭提供教养指导的公共服务平台。

三、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和主要功能

无锡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应该由行政管理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两部分组成。行政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从市、县(市、区)、到乡镇的政府决策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有关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方针大计的决策,同时也包括从市到县(市、区)到乡镇的,由发改委、教育、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劳动与社会保障、财政、民政、妇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各级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执行当地政府的有关决策,研究、协调落实措施。联席会议由教育部门牵头比较合适,各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行政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社会服务体系应以各地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为主干,各类早期教育机构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科学教养为内容,编织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网络。社会服务体系应按“条线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在行政管理体系的分级领导或指导下开展服务工作。无锡应把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在为0~3岁的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优质的早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这一公共服务平台应该具有以下特性:一是能为包括流动人口子女、下岗待业人员子女、残疾儿童等在内的全体0~3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二是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如可以为每一个新生儿家庭免费发放“家长必读”,利用教育电视台和城域网开设早期教育电视专题节目及可以互动的网络平台,继续开展送教下乡和早期教育志愿者活动,积极开发早期教育课程等;三是公共服务的保障性必须较强,政府对早期教育机构有资格、质量认证制度,对育婴师、幼儿教育师范生有培训培养制度,对婴幼儿所用玩具、食品、用品、服装等有安全、质量的监察制度等。

四、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具有教育性、公益性、福利性和创新性,这是涉及提高人口素质、民族素质,带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全新的社会事业。由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教育观念、价值观念的更新要有一个过程,加上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只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而深入,所以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同样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为了使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更有实效性,我们认为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若干保障机制。

一是要建立经费投入机制。既然公共服务是为全社会提供的基本的、非营利性的服务,政府就应该为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鉴于以往的公共财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办法有一定局限性,已不适应现在发展0~6岁早期教育的新情况,所以政府应在增加教育总经费的同时,及时调整公共财政对发展教育的支出结构,设立早教专项资金,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确保对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经费的需要。

二是要建立对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督导评估机制。无锡市已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地方基础教育体系,这就需要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这一新的领域及时制定督导评估的标准和办法,有序开展督政、督学活动,但重点应放在督政上,以通过督政促进各级政府承担好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职责,促进早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要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各地应将原来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表彰奖励办法适当拓宽,对为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的考核奖励应包括在内。对育婴人员的生活待遇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的要求也要研究措施,尽量予以关心,以激励他们在早教园地建功立业,作出贡献。

亲子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马 恪 周 焱

亲子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它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模式,强调父母与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向互动,以促进婴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也使父母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应该说,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与保障,对婴幼儿个体发展将会终身受用。对家庭幸福和民族发展更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问题一:亲子教育中的教育对象应该是谁?

许多人认为,幼儿园教师带亲子班很容易,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孩子,亲子教育中也是孩子,只不过年龄小了一些,有家长跟随罢了,不就是变相组织了一次“家长开放活动”吗?于是在亲子活动中,许多教师只面对孩子,忽视家长,结果每次活动后,教师筋疲力尽,家长盲目配合教师,幼儿活动被动。

亲子教育中的教育对象到底应该是谁呢?美国亲子早教倡导者HOMAS GORDON指出:现代父母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机会和条件来接受如何教养子女的训练,只有预先实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办法,协助父母教养他们的子女。这样才能预防和减少儿童适应问题的发生。从亲子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也不难看出,亲子教育对象应该包括家长。即: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认识儿童不同于成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孩子特有的言行、思维、情感方式,获得与孩子相处的特殊技能、技巧,让孩子喜欢亲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有效影响。在亲子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改变教育对象,更多地指导家长,让家长了解科学指导孩子活动的方法,以家长为主体,发挥家长的自主性,教师成为亲子活动中家长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

问题二:亲子教育的设计内容是否要符合家长的需求?

亲子活动的组织者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儿童发展需求的活动目标。所以在亲子活动设计内容前,教师要熟悉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亲子活动还要考虑到家长的需求。家长参与亲子活动,他们本身有对活动的想法、期待,家长也有朴素的育儿理念和育儿经验,同时,家长也有种种的疑问。亲子活动的组织者要深入了解家长的这些需求,认真对待,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亲子活动。

问题三:亲子教育的形式怎样才能有利于三方面互动?

亲子活动的互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另~方面要注意家长和组织者之间的互动。父母对幼儿丰富又积极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子女未来一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情感。亲子活动中家幼互动要亲切自然、方便易行。例如:亲子游戏――《大鸟小鸟》中,家长的大手扮大鸟,孩子的小手扮小鸟,大鸟小鸟一起飞,引导幼儿感知方位上下、前后。使父母在亲子游戏的互动中,成为孩子游戏的伙伴、学习的指导者和行动的榜样。家长和组织者之间的互动在亲子活动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合理有效地运用家长宝贵的教育资源,使亲子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要感谢家长的各种问题,在家长和教师的互动中,幼儿得到发展,家长和教师的育儿水平共同得到提高。

在亲子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要儿童化、游戏化,语调要亲切、具有亲和力。针对较小的宝宝,还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幼儿熟悉的口头语。例如:在引导小幼儿认知自己身体部位时,具体采用小手爬的游戏形式,适当加入一些口头语。“毛毛虫呀,爬呀爬,爬到肚肚上,拍一拍,拍一拍;爬到屁屁上,拍一拍,拍一拍。”小幼儿在亲切、轻松、自然的游戏环境中,认识了自己的身体部位。

在指导家长时,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指导性。不要因为指导语言不当而造成家长的包办代替。例如:在亲子活动撕面条时,教师为了鼓励孩子用小手撕纸,说:“谁的面条撕得快,咱们比比赛!”于是,家长通过教师的话就把孩子撕纸的动作快慢和最后的结果当成重点,导致手把手的代替孩子撕纸现象的出现。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示范性,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沟通,并为家长树立榜样。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找到表扬孩子的位置和原因,不盲目表扬。此外,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不要给人一种凌驾于人的感觉。在发现家长出现一些不适宜的教育行为时,要用家长乐于接受的语言提出建议。

问题四:亲子教育环境的创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对于亲子活动中的小宝宝来说,由于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创设自由、安全、宽松、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应为宝宝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宝宝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亲子教育中的环境因素并不能认为是单一的创设,还应当充分发挥它作为隐性课程的重要作用。

硬件环境的创设方面

1、硬件环境的创设体现人文关怀。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硬件环境进行了设计和装饰,活动室的设置和设备的投放都应充分体现出对宝宝和家长的人文关怀。

准备方面:包括生活空间和海洋球室,为孩子提供了“海洋球”“娃娃家”等教玩具,还充分考虑了家长的实际需要,免费提供了存放物品的“储物柜”。

等待方面:创设了交流驿站,为家长提供了休息的桌椅、饮用水和育儿刊物,是等候宝宝的家长休闲交流、学习的场所。

需求方面:设计充分考虑到宝宝的需要,专门设置了一个供家长给宝宝更换“尿不湿”和衣裤的台面,提供干净松软的垫子,并且配备了热水器,便于清洁。

安全方面:各活动室的地面和墙壁都采用了软包装材料,室内安装了紫外线消毒灯,定期定时消毒,充分考虑到了健康和安全因素。

2、硬件环境的创设应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

环境创设中,还要充分考虑婴幼儿发育的特点,用适宜的色彩装饰活动室,并提供科学的设施。

亲子阅读环境:营造阅读的氛围,毛绒的靠垫和丰富、适宜的书籍使整个阅读时透出书香和惬意。在亲子阅读中增进亲子感情,培养了宝宝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大型活动室环境:以红黄蓝绿为主要颜色结合大型的感统室及“翻斗乐”教玩具,营造了一种游戏的氛围。

精细动作室环境:提供主要训练婴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教玩具,环境和整体色彩上采用了温馨的粉色,安静的环境带来安静的心情。

考虑到宝宝的关注点容易转移,所以活动中需要的教玩具都放置在橱柜中,在必要环境才“亮相”,总给宝宝带来新鲜感和愉快的体验。

软件环境的创设方面

1、师资环境是重要的软环境。在软件环境的创设上,一方面重视师资在早教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高级职称的保健医生和幼教老师、育婴师的专业能力,针对不同宝宝的成长发育特点,给予营养、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指导、干预和适当的建议,使中心的服务和教学真正体现“教养结合”的特点。

2、亲子环境是无可替代的软环境。重视亲子环境在早期教育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以亲子园的形式,给予家长科学育儿的指导和服务,协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增进宝宝和家长的情感交流,使每一个婴幼儿都能获得更适合自己的教育。

问题五:玩具及材料的投放根据年龄还是月龄?

年幼的孩子每个月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变化,玩具及材料的投放应该根据月龄特征,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活动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以是半年为一个阶段。

对于不同月龄的宝宝,也可以提供下列的教玩具:

0~3个月:视听玩具。如彩色气球、吹塑玩具、花篮、灯笼、人脸图,用于悬挂观赏、逗引和被动抓握的玩具。

3~6个月:视听和抓握玩具。悬挂的玩具中可增加带响的各种颜色的小动物、小娃娃,彩色的飘带,供抓握的手铃,能捏响的各种小动物和小人的软塑料玩具,乒乓球,大木珠等,同时挂出的悬挂物不宜多,但应该经常替换,也可利用日常用品进行抓握动作的练习。

6~12个月:悬挂物,发出响声的玩具,摇铃或摇棒,套圈(套在手指上玩的)娃娃、小餐具、对敲的积木、球、瓶子小丸(将小丸丢进瓶内),观赏性玩具,录音机、音带。

1岁~1岁半:大纸盒、大球、椎千,推拉玩具(推着学走路)、小丸、小瓶、小球、木珠、灶娃、餐具、刊、动物玩具、小方积木(摞高,推移)、布书、图书、接龙卡片、图画卡片、小鼓、小铃、木龟,欣赏性玩具、录音机、儿歌和音乐的音带。

1岁半~2岁:搬运玩具,如大积木、篮子、布包、推车;拖拉玩具,如大沙瓶、旧纸盒(用绳子扎好)、小轮胎(大的拖不动);敲打玩具,如锤床、敲击器、拳击袋;插嵌玩具,如插孔器、嵌板;套穿玩具,如套圈、套叠玩具、塑料小套圈、大孔眼木珠、各种积木和拼拆积塑:认知玩具,如各种小动物玩具、交通玩具、娃娃、餐具、图书(布书、塑料书为好)、接龙卡片、物体卡片;听觉玩具,如小鼓、木鱼、小铃、小锣、小琴、沙罐、石于罐,录音机以及儿歌、歌曲、故事等的音带。

2~3岁:上一年龄段的玩具可继续使用。本阶段可以增加一些比较复杂的练习精细运动的玩具,如较复杂的拼拆玩具,各种型号的积木,较复杂的拼图板、嵌板和套叠玩具,练习穿的穿珠、穿线板,练习旋转的螺口盒或螺口瓶盖,练习夹起的小丸、镊子,练习剪切的剪刀和小刀(切香蕉和蒸熟的山芋、胡萝卜之类),练习撕和贴的纸片、浆糊,练习摇、捏、压的泥团,练习擦的小抹布,练习绞的海绵或手帕,练习卷和折的纸或布块,练习扣的纽扣袋等。社会认知玩具,如交通玩具,动物玩具,娃娃、灶具、餐具、购物的小篮子、听诊器、注射器、接龙卡片(颜色卡、形状卡、物体卡、3以内的数量卡等)、图书、磁铁、放大器以及故事、儿歌和音乐的磁带。音乐玩具,如沙球、铃鼓、小铃、木鱼、敲击瓶等。玩沙玩水装置,如沙(米和豆子更适合托班)、勺、刀、铲、旗、风车、刊、桶、塑料川、瓶、海绵、杯、漏斗、飘浮物等,可以练习舀、装、倒,注、插、挤(从瓶子和海绵中挤出水)、洗(用手帕在水里洗一洗)等多种动作,并获得物体的经验和操作经验。

所有玩具材料都应考虑到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色彩,以及质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还应考虑安全和卫生。

托班主题性情境活动与区域活动的融合

王 玲

在托班教育活动中,我们融合了主题性情境活动与区域活动。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地在区域中为托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让托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在与环境、材料等的互动中获得知识经验、体验成功感。

一、主题的选择――来源于托儿的实际生活

托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正在迅速发展,他们对周围环境的理解是直观的、具体的、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因此,在选择托班主题时应尽量体现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即从托儿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着手,以托儿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主题。例如:春天来了,孩子们注意到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有关蝴蝶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结合童话故事《三只蝴蝶》,在开展主题性情境活动的基础上,设计了“三只蝴蝶”主题性区域游戏活动。

二、区域的设置――满足托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般而言,托儿的发展可分为六个部分:身体发展、认识发展、社会发展、情感发展、语言发展、审美发展。它们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构成有机的统一体。在开展主题性情境区域活动时,区域的设置要满足托儿这些发展的需要。如在实施主题性情境区域活动“三只蝴蝶”时,我设置了以下区域:(1)小乌龟家(泥工区):泥工活动“三只美丽的蝴蝶”;涉及领域:表现、探索。(2)小猴家(动脑区):拼图游戏“三只蝴蝶”;涉及领域:探索、表现。(3)小鸭家(动手区):折纸活动“三只蝴蝶”;涉及领域:表现、探索。(4)小兔家(探索区):探索活动“蝴蝶找花”;涉及领域:探索、健康。(5)小熊家(美工区):粘贴活动“三只蝴蝶”;涉及领域:表现、探索、健康。

该主题区域的设置,在内容上将健康、探索、表现等各个领域的目标及要求较好地进行了融合,每个区域都有侧重点,但又不完全独立,是相互联系又互相促进的。在形式上,摆脱了以往单独以内容分区的做法,而是采用了以小动物家为一个独立的区域空间的形式,将不同活动内容设置在不同的小动物家里。在材料上,力求提供的材料符合托儿的年龄特点又能体现教育目标和内容,并使材料随着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分期分批有计划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更新材料,在入区问题上,我采取了奖励小动物头像的方法,比如,若托儿在小鸭家玩过了,就赢得小鸭头像。这时,他必须去其他动物家玩而不能再在小鸭家玩了。在指导上,我允许托儿自主结伴、自主探索。当遇到困难时我及时提供帮助,当活动失去应有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时,我适时进行干预,确保活动有效、顺利地实施。

三、情境的创设――为主题性区域活动服务

优化的活动情境不仅要与主题紧密联系,而且要有利于引发、支持托儿的区域游戏和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托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例如:在开展主题性情境区域活动“三只蝴蝶”时,我就力图将优化的情境贯穿于活动的始终。

1、教室大环境的布置

随着“三只蝴蝶”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我班教室的大环境在逐步地变化着。美丽的蝴蝶从孩子们的手中飞到了窗帘上、玻璃上、花枝上、展板上……点点小朋友还带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风筝,他说要让蝴蝶飞到空中。由此,教室里到处都可以找到蝴蝶的身影,孩子们快乐地称之为“蝴蝶园”。

2、区域小环境的设置

在各个区域中,除了有我和托儿自制的蝴蝶操作材料外,还有他们收集的各种有关蝴蝶的图片、书籍、标本、饰物,甚至还有天天小朋友带来的真蝴蝶……他们时不时地驻足观赏、研究、讨论,和蝴蝶对话着,在“蝴蝶园”中久久不愿离开。

3、活动情境的创设

在托儿活动的过程中,我和托儿一起创设了让蝴蝶飞舞在大花园里的情境,并在“花园”中摆放了真正的蝴蝶花和美丽的蝴蝶。同时在托儿的操作过程中,我一直提供着有关蝴蝶的音乐,包括中外童谣、儿歌、古典音乐。在这样优化的情境中让托儿最大限度地获得有关蝴蝶的经验,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地发展。

托班区域活动空间的建构

叶 峰 吴克勤

托儿在室内的学习和生活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而游戏又

以区域活动为主要形式。对托儿来说,区域活动空间的建构尤为重要,它不仅影响着托儿知识经验的建立,还影响着托儿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建构能够吸引托儿参与、支持托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空间呢?

一、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生活化

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托儿把周围的一切当作潜在的危险,表现出不安全感,产生分离焦虑情绪。他们把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他们认为可以亲近或信赖的教师身上,在情感上需要一对一的。这对于教师来说又是不现实的,而且这种依恋影响了教师的正常工作,也对托儿适应集体环境起了阻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为托儿创设亲切温馨的区域活动空间,让托儿在家一般的环境里进行区域活动。

案例一:“小厨房”

在托儿哭哭啼啼的时候,教师像妈妈一样走入生活空间操作材料,比如在厨房区用锅铲翻动锅里的各式菜肴,噼里啪啦的声音能够吸引托儿的注意力,当托儿跑过来一看究竟时,教师就顺势引导他们做炒菜游戏。当托儿不再嚎啕大哭的时候,教师可以让托儿模仿父母炒菜、穿衣、喝水等,使他们根据生活经验做熟悉的事情,培养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尽早适应集体环境,学会独立生活。

点评:在托儿入园适应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安抚托儿情绪,使他们喜爱幼儿园。为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托儿引领到情境性活动空间中来,从满足孩子好奇、探索的愿望出发,把他们比较熟悉的、有一定教育价值的玩具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到半开放的区域空间里。托儿往往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要玩什么,所以投放的材料要尽量相同,数量足够,满足每个托儿的需要。

二、区域活动空间设置自主化

托儿需要宽松、安全、容易释放自我的空间,教师在设置区域活动空间时一定要考虑到托儿对幼儿园环境处于一个由不了解到逐渐熟悉的过程,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尚处于稚嫩阶段。因此,为托儿提供的区域活动空间要体现活动的自主性,富有层次感和挑战性,不能一成不变。

案例二:“藏猫猫”

在托儿情绪稳定后,教师为托儿提供了“藏猫猫”空间,根据托儿数量和教室空间,利用玩具柜把教室分隔成若干个“猫猫洞”。第一次,教师在洞口设置透明的纱予以遮挡,并把各类玩具摆进各个洞中。起初托儿不知道怎么玩,教师便引导他们试探性地玩。第二次,教师在洞口设置黑色的布料,师生之间互相隔离,为托儿提供了一个“私密空间”。空间四周由泡沫和箱子以及布料组成,确保了空间的安全性。

点评:在托儿情绪情感逐渐稳定后,教师就要将区域活动过渡到托儿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认知经验的丰富上。“藏猫猫”空间的设置给托儿提供了发泄情感、自由交往、自主探索的“秘密场所”,所以他们玩得很开心。教师在开展“藏猫猫”这类活动时,应该在保护托儿的隐私和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托儿意愿,不要参与,更不要干预,让托儿能够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主、自由、自发地活动。

三、区域活动空间设置动态化

由于托儿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教师就将托儿的区域游戏空间搬到开阔的活动室。这样,托儿从早上来园开始就能自主地选择区域游戏内容,减少了集体听教师交代和要求的时间。

案例三:“动态组合空间”

1、长龙式空间

托儿在开放式空间活动时,起初可能手足无措。因此,我们将六个矮矮的玩具柜排成一行,让托儿在柜子的两边面对面地玩;或排成两行,让托儿在柜子的里里外外穿梭着玩。长龙式空间给托儿提供了一个控制游戏区域和游戏材料的空间,给他们创设了面对面地操作、模仿和交流的游戏氛围。

2、宽窄式空间

我园教师抓住托儿好动的特点设计了宽窄式空间。就是将若干个玩具柜摆成或宽或窄的长条状,也可以摆成八字形,使宽窄的对比强烈。托儿在这样的空间活动可以体验宽与窄的关系,体验身体与物体碰撞的感觉,获得克服障碍物的成功感。

3、寻找式空间

玩具过多,可能导致托儿无从选择。相比之下,对于自己找到的玩具,他们可能玩得更专注。为此,教师将玩具柜搬走,把玩具放在比较隐蔽的角落或用纸板蒙在柜子里,这就为各个区域的托儿设置了一个寻找式空间,托儿在游戏中需要什么玩具就去找什么。托儿手上的玩具数量少了,但可能玩法更多样,比如原来用作拼插的玩具现在可能被当作推箱子时的货物。托儿的寻找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弥补了托儿面对过于丰富的玩具和材料不知如何选择、如何下手玩的缺陷。

点评:托儿发展变化快,对空间的变化性和层次性要求越来越高。合理的空间调配能够为托儿的游戏提供积极的干预和支持。这是因为空间变化能够提供更多的认知冲突和刺激,支持托儿对新的操作材料进行认知和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探究调整适合托儿发展特点的区域活动空间,例如通过隐藏材料、分割遮挡等形式重新组合空间,满足托儿不断变化的探索愿望,使其在区域活动中安全、健康、快乐地发展。

巧设托班游戏情境

王秀丽

托儿年龄较小,随意性较强,动作发展也不够协调。他们在游戏中规则意识较差,如果教师强行规定不能这样或那样,他们很难接受。因此,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尝试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

一、与动物形象相结合创设游戏情境

托儿思维具体形象,特别喜欢有趣的动物形象。在游戏中教师赋予他们一定的角色,并创设出简单的游戏情境,能有效地引起他们游戏的兴趣。

1、将基本动作的练习与小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结合起来。如:通过模拟兔宝宝、青蛙宝宝练习跳跃动作,模拟乌龟、蚂蚁练习爬的动作,模拟小马练习跑的动作等,并配上生动形象的儿歌,如:兔宝宝乖又乖,两脚并齐轻轻跳,跟着妈妈去吃草。

2、将一些游戏规则与不同的动物形象结合起来。如:在“小兔拔萝卜”的游戏中,我做兔妈妈,配班老师做大老虎,游戏中以“兔宝宝千万不要离开妈妈,要不然就会被大老虎吃掉”的情境,来培养托儿不离开集体,跟着大家做游戏的规则意识。接着,我又在“老鹰和小鸡”、“蝴蝶和蜘蛛”等游戏情境中强化了托儿对这一规则的意识,而且也使他们逐渐了解了小动物们之间生存的自然规律。

二、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创设游戏情境

托儿的游戏很大程度上是生活经验的再现,在组织托儿游戏时,我很注重游戏内容的生活化,这样能使他们感到非常亲切与自然。如:在“小蜜蜂采花蜜”的游戏中,我创设了小花园的情境,并准备了不同颜色的花朵。在“小马跑跑”的游戏中,我和托儿一起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出各种不同的情节:小马小马跑跑跑,跑到河边去洗澡,跑到草地去吃草,小马还跑到哪里了?跑到院里去做操,跑到商店去买东西,跑到磨坊去磨面,等等。又如:在分散自由游戏中,我把小拉车比作小司机运粮,把小推车比作压路机,把滚皮球比作运西瓜。渐渐地,托儿们也会自发地玩起游戏,拿着小筒和沙包说买冰激凌、买蛋糕了;把圈套在身上,当起了小司机;背着大布包说:“我要上班了。”……将托儿的游戏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出有趣

的情境,不但能发展他们动作,同时还能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与熟悉的故事相结合创设游戏情境

托儿非常喜欢听情节简单的故事,很喜欢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因此,我将有趣的故事情节与他们的游戏结合起来。如:结合《小兔乖乖》《小马过河》《小猫钓鱼》等故事,我为他们创设出有趣的游戏情境,在游戏中托儿还能将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对话表演出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扩展出了一些新的游戏玩法,并与一些简单的器械结合起来。如在“小马过河”游戏中,我用绳子摆出小河,小马和妈妈一起学跳过小河的本领。又如在“小猫钓鱼”的游戏中,我用小椅子和橡皮筋围成小池塘,和托儿一起练习跨越的动作。再如在“小兔乖乖”的游戏中,我用平衡木做小桥,用拱形门作山洞,练习平衡和钻的动作。这些有趣的游戏情境大大地增强了托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托班语言能力的开发与引导

刘有香

托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此,根据托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托儿语言能力进行开发与引导。

一、创设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让托儿乐于表达

发展托儿语言能力。需要教师要为托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语言环境,让托儿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并允许幼儿说错。比如。我们布置了“我爱我家”主题墙专栏。墙上不仅贴满了托儿的全家福照片,而且还要求每位托儿对同伴、老师讲述与照片有关的故事。我们还在教室的四周放置了一些托儿熟悉和喜欢的小动物玩具,如小熊、猴子、大白兔等,让托儿与动物对话,讲述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或者讲述自己与动物之间的趣事。

我们经常利用一些闲暇时间和托儿说话,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晨间来园后,我们经常会和托儿聊天,聊的话题有“今天早上你吃的什么呀?”“今天早晨你坐什么车子来幼儿园的?”“你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等。我们鼓励托儿的每一次讲述,即使有的托儿口齿不清,也不要急于或刻意加以纠正,以免托儿产生挫折感或压抑感,失去说话的积极主动性。我们还为托儿设置了说话区,借助丰富的阅读材料,托儿可以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自由交流争论,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也可以讲给老师听。

二、用好语言教学活动,激发托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托儿的注意力不稳定,他们往往通过直觉形象思维来进行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托儿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使托儿的语言训练贯穿在活动之中。在具体活动中,教师要运用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图片、木偶、玩具小动物、实物等,并配上形象有趣的动作表演、生动幽默的语言描述来吸引托儿,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如在故事《小熊请客》活动中,我先出示小熊玩具引起托儿的兴趣,再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内容,演示教具,吸引托儿的注意力,并设计一些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托儿表达。

我们还根据托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托儿的能力和需要,创编了许多有趣的语言游戏,来激发托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如在“三八”节来临之时,我先问托儿:“‘三八’节是哪些人的节日?”托儿有的说是妈妈的节日,有的说是奶奶的节日,有的说是阿姨的节日等。然后出示红花图片,并拿出彩笔和纸。边画画边创编儿歌:“三八节,妈妈节,我用红笔画朵花,送给辛苦的好妈妈,做个乖巧的好娃娃。”接着,发给每一个托儿一朵小红花,问:“你们打算把红花送给谁?”并引导托儿改编儿歌,若托儿想把红花送给奶奶,就改编为:“三八节,奶奶节,我用红笔画朵花,送给辛苦的好奶奶,做个乖巧的好娃娃。”

三、重视听说结合的早期阅读,培养托儿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根据托儿的语言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我们选择了一些图文并茂、画面大、以图为主、篇幅少、贴近托儿生活的图书,并利用餐前活动或午睡起床后的时间给托儿进行讲述图书。讲解时将复杂难懂的语言简化,使一幅画面用不多的语言就能讲清楚。并引导托儿看着图书找出图中的事物,让托儿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句子和词汇,或让他们重复自己喜爱的、熟悉的句子。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还十分注意培养托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为有意识地引导托儿掌握一些“翻书”“看书”“放书”的良好习惯,我们教托儿认识书的封面,看封面上的图案,以免把书倒着看;要一页一页地翻书,注意不能把书撕破:看书时眼睛和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看好后将书合起来送回书架等。

四、寓语言教育于其他教育,不失时机地促进托儿语言发展

我们将托儿语言训练渗透到其他教育活动中。在美术活动中,我们选择画面色彩美观、主题突出的图画与托儿一起看看、说说、画画,让托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语言能力,如在“涂色萝卜”活动中。我请托儿说说萝卜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萝卜是什么颜色的?你想用什么颜色画叶子、萝卜?谁最喜欢吃萝卜?在体育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托儿与教师对话,如在“开火车”游戏中,我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表述,如我问火车开到哪里去,托儿便要答出到达的地点。

我们还将语言活动渗透到托儿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之中。如将托儿洗手、穿衣、穿鞋等要求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让托儿边操作边说儿歌。平时,如果班里有小朋友过生日,我们就组织托儿对过生日的小伙伴讲祝福的话。在过传统节日时引导托儿说说如何过节日等。

托儿咬人现象例析及对策

周英娟

案例一:户外活动中,家家高兴地在滑梯上爬上爬下,飞飞走过来和他一起玩。他俩玩得正兴奋时,家家突然在飞飞的背上咬了一口。然后乐呵呵地走了。

案例二:我班教室外有个小滑梯,阳阳正玩得起劲。这时别班的一个小女孩过来玩,阳阳不让她玩。争执中,阳阳咬了小女孩一口。

案例三:天天在“娃娃家”烧饭,欣欣想要他手里的玩具。天天不乐意。欣欣便伸手去抢,天天张开嘴巴对着欣欣的小手就是一口。

案例四:托儿边听故事边看电视里的课件。突然。心心哭了起来。原来是玲玲咬了她。教师刚想问明原因,玲玲却不满地说:“我看不到电视。”

案例五:囡囡看见小朋友们在玩开火车游戏,便拿着自己的小椅子,说:“我也来玩!”可是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没理她。她把小椅子往排前一放,转过头来咬了后面的小朋友一口。

分析:托儿由于各自家庭教育、个体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在适应托班这一新的环境中,往往表现出多样性,咬人就是其中的一种现象。

1、表达一种情绪

一般而言,托儿咬人并无恶意。由于不懂得用语言表达自我的生活感受,常常通过咬人来表示自己的兴奋和激动。如案例一中的家家情绪高涨,通过身体动作还不能满足他的情绪需要,他就用最简单的咬人动作把内心的高兴情绪表达出来,以获得心理满足。另外,当托儿有

伤心、紧张、愤怒等情绪时也会通过咬人来表达和发泄。如案例四中的玲玲通过咬人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

2、表达一种认识

托儿已有了一定的对外部世界认识和分辨能力,但其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当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时。有时就会通过咬人来表达。如案例二中的阳阳认为,门口的滑梯是我班小朋友玩的,别班的不能玩,他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这一层意思,便采取了咬人的方式。又如:案例三中的天天认为玩具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当同伴争抢时,他便通过咬人告诉同伴:这是我的。

3、表达一种愿望

由于自我意识和能力的差异,托儿很难找到合作或交流的伙伴,遇到交往上的困难时往往也采取咬人的方式。案例五中的囡囡想和大家一起开火车,但是没人理睬她,她就对着别人咬了一口。

4、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当宝宝开始长牙,抓到什么就咬时,家长会为宝宝的成长高兴,却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让宝宝度过这个阶段。当宝宝开始咬人时,不少家长以宝宝长牙为由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宝宝咬人便成了一种习惯。

5、是一种社会性模仿

社会性模仿是托儿学习的一个重要媒介,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有时自己也会尝试着去咬人。

对策:在发现托儿咬人后,教师马上要做的就是分开当事人,稳定托儿情绪。及时把伤口放在自来水下冲洗和彻底清洁,并做30分钟左右的冷敷。必要时应请医就诊,看是否需要后续医疗。托儿咬人后,不能过于责备。因为咬人大多是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问题,还不属于攻击。教师必须耐心对待,帮助托儿分析原因,采取适宜的教育,以免托儿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如果有可能,要让托儿向被咬的小朋友道歉,创造一个直观的氛围让托儿了解咬人带来的后果,同时根据不同的原因指导托儿学习一些交往技巧。

1、情感支持,学习多种表达方式

托儿的情感水平较低,而且外露、不稳定。在咬人事件发生后,教师要及时安抚托儿的情绪,让托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进一步指导托儿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或愿望。并让托儿知道咬人是不对的。常见的歌曲《幸福拍手歌》就是一个好的教材,教师可以和托儿一起来说说高兴、生气、害怕、伤心时可以怎样做,在唱唱、做做中学习用拍手、跺脚等动作来表达情绪。针对案例一中家家的情况,我设计了“我很高兴可以怎么做?”的话题来引导托儿知道抱一抱、拉拉手等都能让大家知道你很高兴。

2、丰富语言。学习简单的交往技巧

托班音乐教案例7

开学一个多月以来,大部分老生情绪稳静的较快,特别是新转入本班的新生,如:谢洁、朱清滢,从中四班转来的新生:刘江涛、任梦、林子涵、林灏、黄盛、林志洋,通过开学初的家访,电话了解,向原班老师咨询了解幼儿情况,以及在家长们的共同配合教育下,他们喜欢上幼儿园,较快地适应了新集体,谢洁、朱清滢还能马上适应全托的生活,真不容易。但还有个别幼儿在来园时还有恋家情绪,如:刘子毅、黄盛等。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活泼开朗,如:马致远、郑杰焜、陈耿睿、林煌鑫、吴启涵、黄盛、谢洁、刘江涛、林志洋等,爱动脑筋,善于表现自己,爱问为什么,会关心周围的同伴、老师。对建构游戏、体育活动、画画、唱歌、学写数字、拼音等。本班幼儿对艺术领域发展较好,对歌曲旋律、背景音乐较敏感,接受较快,喜欢做早操,如:郑唏、王晓晗、苛芷璇、陈莹霜、郑倩薇、张少杰、谢洁、朱清滢、林煌鑫、施心眉等。对绘画手工活动也很感兴趣,马致远、张少杰、陈和勇、郑唏等幼儿还能综合地应用以往学过的技能、大胆想象、发挥创造力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美好情感。大部分幼儿较懂事,有礼貌,愿意与周围人友好相处,来园离园时能主动与老师同伴问好道别,能较流利地应用普通话与同伴交流。在生活上,大部分幼儿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饭进步了许多,还学会了做好值日生的工作。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能够发现闪光点。

但由于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及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幼儿发展悬殊较大,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部分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力较容易分散,不能专心倾听他人说话,坐姿不正确。有的幼儿不能积极参加活动,较内向;有的却很好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饮食习惯,进餐习惯不好,有挑食、厌食的现象。如:黄盛、马泊尧、王晓晗、吴启涵、刘子毅、苛芷璇等小朋友,挑食现象较严重,进餐的速度较慢。个别幼儿缺乏合作精神,常与同伴发生争执,做事也不会坚持到底,书写的姿势不够标准。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新学年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解决。

二、主要任务

本学期我园申请了参加全军示范园的评估,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主要是围绕着创示范展开的。根据园务计划和《军区示范幼儿园的评估标准》,认真深入的学习领会贯彻《纲要》思想,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幼儿学习的兴趣、需要,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成课程,探索以幼儿积极主动个性化的审美感受和表达为基础的教育指导策略。

(一)保育工作

1、学习“幼儿园一日工作双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严格按照作息时间的安排组织活动,保教结合,保证幼儿的生活正常进行。本班四位老师互相配合、互相督促共同做好班级的各项保教工作,保教结合,做到分工不分家。

2、加强安全工作,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拟定学期安全工作计划,并严格实施。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学习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确保幼儿在园,愉快健康安全地成长。

3、把好接送关,预防走失、冒领等。做好药物记录工作,配合医务室做好幼儿体检、预防接种、疾病宣传工作。

4、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对个别生活自理较差的幼儿,家园配合进行教育培养,采取多种方法鼓励幼儿改正挑食厌食的习惯,安排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5、根据季节的更变,及时和家长配合,增减幼儿的衣服、被子等。加强体育锻炼预防季节性流行疾病,提高出勤率。

(二)教育工作

1、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关注幼儿的兴趣,挖掘生活化的园本课程,积极构建幼儿生成网络主动学习。

2、注重爱的情感教育,提倡人文关怀,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团结、谦让、互助、友爱、关心弱小、协作的品质。

3、加强环境的教育影响作用,力争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真正做到把环境留给孩子,把空间归还幼儿自主分配,自由墙、资料区、自然角、体育角、区域材料等,充分利用幼儿及家长的资源,加强环境与幼儿的互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加强幼儿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坐姿、站姿、握笔书写姿势、阅读、倾听等学习习惯。

5、继续开展音乐和美术方面的教研

活动:继续参加省级音乐课题“审美与快乐”的研究,进行“支架式学习模式”的探讨,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与表现;开展省级美术专题研究,增强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应用多种手段途径进行艺术表现。

6、家园共育方面:创设形式多样的家园联系栏,定期更换内容,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增设更换栏目,发动家长参与联系栏的管理;鼓励家长参与幼儿成长档案袋资料收集与评价工作,切实关注幼儿的成长;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家长走进课堂,如:有请琦瑜妈妈为小朋友们讲述气象知识,请周荃爸爸带小朋友们参观军营,请徐昊爸爸给小朋友们讲述汽车的知识……

7、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为上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工作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做好幼儿入园的交接工作,稳定幼儿情绪,熟悉新班级新朋友。

2、了结幼儿发展水平、个性、能力及发展状况,做好幼儿成长档案前期测查工作。

3、开展“我是大班小朋友”、“我的老师象妈妈”、段际活动“中秋乐”。

4、了解发现幼儿近期的兴趣趋向,寻找生成课题,组织主题网络图。

5、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讲座。

十月份

1、开展生成主题活动和预设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我们的祖国叫中国”。

2、加强幼儿安全教育。

3、配合医务室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4、召开家委会。

十一月份

1、段际活动“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

2、秋游。

3、继续探究主题活动。音乐教研交流。

4、有请个别家长走进课堂开展助教活动。(一)

5、迎接全军示范园的评估。

十二月份

1、加强户外体育锻炼,鼓励幼儿动手制作体育器械。

2、主题班际活动“欢欢喜喜过新年”。

3、加强幼儿生活自立能力的培养,注意冬季保暖工作。

4、有请个别家长走进课堂开展助教活动。(二)

一月份

托班音乐教案例8

紧紧围绕育人目标,目前学校初步形成了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的课程体系。

1.“健康的体”课程

学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开发、实施“健康的体”课程。坚持群体体育与竞技体育并重,注重数据,科学施教,实现学生素质和比赛成绩的双提升。

例如,学校在初中生入学时加入了体育测试,要求初一学生都要会游泳和打乒乓球,初中必须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目前,以十八中为龙头的方庄教育集群已经形成集群足球、围棋、桥牌等特色体育课程,实现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一条龙培养。依托方庄教育集群设立的中学、小学、幼儿园举行集群足球联赛,到目前为止,已经举行了九届。此外,十八中已经成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足球基地校。

2.“温暖的心”课程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学校创建了八个机制:文化实现机制、“三位一体”全员育人机制、“三育人”内部整合机制、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协同机制、课程育人与教学育人结合机制、同辈群体人际交往与榜样示范协同机制,以及学校、家长与学生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和学校、集群、家庭、社会教育协同机制,积极开发、实施“温暖的心”课程,有“凝聚大爱”校园义卖、“微光益”社团志愿行动等实践类课程;“聚宽引领,心系中华”升旗仪式等体验类n程;中华传统文化、少年哲学课程等文本类课程。学校还创造性地开发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工具,其中,心理扑克的设计获得了专利。

3.“智慧的脑”课程

在“智慧的脑”课程建设中,学校不仅注重文化课程的深化和拓展,还积极进行智力训练课程的开发。例如,为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主导学习能力,我们引进了“自我主导学习能力”项目。

我们还积极开发创新实践活动课程,承担了北京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翱翔课程“多媒体环境下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通过项目锻炼学生创造性实践技能。此外,还有单片机、航模、科学实验、学科竞赛、3D打印等许多开发智力的课程。

4.“勇敢的行”课程

“勇敢的行”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勇敢行为,而且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未知世界的勇气,鼓励他们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成为一个聪明、快乐、自信、勇敢的青少年。

“勇敢的行”课程主要由各种社团课程组成,在大量一般性社团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深受学生喜欢的品牌社团,包括模拟联合国、合唱团、篮球社、推理社、漫研社、网球社、戏剧社、小球社、音乐社、足球社、劳技社、影评社、校园电视台、桥牌社、话剧社、朗诵社、舞社、志愿者社团、校报小记者社团等。

“聚・宽教育”课程建设路径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学校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课程建设路径。

1.横向贯通开发

学校通过课程的横向贯通实现课程整体育人,同时凸显不同课程对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作为集群龙头校,学校积极依托集群,通过横向贯通的方式,突破校际边界,在实现课程资源开放共享、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跨校开发了新音乐教育、人生规划体验、科技社团、校园京剧和校园纸艺等系列精品课程。

2.纵向衔接开发

我们依托集团、集群,从学生心理发展的逻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视角切入,深入剖析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特点和形成机制,将核心素养分层次、分阶段地融入到各学段教育中,实现纵向衔接、层层递进的培育模式,开发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传统养生、特色足球和击剑等系列纵向衔接的精品课程。

3.纵横融通开发

我们打破学校和学段的限制,立体开发纵横融通的课程。如我们形成了一个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衔接的完整的国际理解教育体系。我们还创建了“爱读书、读好书”的集群书院文化课程,成立了以“塑造心灵,启迪智慧”为宗旨的方庄书院。方庄书院积极挖掘图书资源,举办读书理论研讨和专题讲座,开展阅读竞赛和读书经验交流活动。方庄书院同时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它既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社区居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实现了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衔接和贯通,一定程度上成为凝聚当地居民文化诉求、提升区域文化品质的精神家园,成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一座桥梁。

4.教育技术推进

学校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建立了方庄教育集群云平台等信息平台。其中集群云平台设立了课程动态、师训专栏、家长论坛、慕课中心、兴趣导航、社会实践等栏目,及时课程信息和进行资源共享共建。集群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精品教学课件、教案、课堂录像、优秀作业设计等在资源库中进行存储,并赋予开放权限。2016年12月,雾霾停课期间,方庄集群云平台点击率居全市第二。

5.项目开发推进

对于重要课程,我们以项目方式进行开发,如翱翔课程、音乐新体系素质教育课程等。其中音乐新体系素质教育课程是中央音乐学院与学校共同为北京市第一个音乐素养培养实验班“音乐新体系素质班”开发的。目前,“音乐新体系素质班”已经列入全市高中招生统筹计划,面向全市所有区招收了两届学生,实验班每天都有一节音乐课。

6.多元主体开发

依托集群,我们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同开发课程的路径。课程开发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校友、课程专家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过程。特别是学生的参与,使课程能够具备学生视角,贴近学生实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求。

7.实践综合开发

社会实践课程是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性学习、劳技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的交叉和渗透,是一种广域复合、交叉的课程组织形式。学校举办的调查探究、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课程,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走向社会、自主探究的特征,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聚・宽教育”课程实施

我们运用“三走制”实施“聚・宽教育”课程,即集群内走校制、学校内走班制、班级内走位制。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择跨校课程,在职业学校、专业学校、普通学校间走校上课。

托班音乐教案例9

所谓钢琴即兴伴奏是指在短时间内对规定的音乐旋律进行理解和分析并依据一定的乐理与和声知识,运用钢琴演奏技术、恰当的和声逻辑、合适的伴奏织体进行准确的即时并有表情地在钢琴键盘上演奏出来的能力。它综合了钢琴演奏技术、和声技术和伴奏造型能力,用琴声应和或帮助演唱(奏)者投入歌曲情绪,激起演唱(奏)者的情感反应,两者相互呼应、应和增强音乐的感染力。它不仅起到烘托或衬托的作用,甚至使歌曲的情感和演(奏)唱者的情绪得到升华,使音乐形象得到充分的发挥,共同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基础不尽相同,在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教学课型模式,教学的有效性较差。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当前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幼儿园对于幼儿教师能力的需要,通过构建特色课型来促进《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有效教学。

一、 即兴伴奏教学问题及对策

传统的中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课型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侧重钢琴编配知识的传授,教师授课单一由技能性的学科本位和简单实用的工具性的思想主导,不自觉地把伴奏弹成独奏;课堂上乐理、和声、作品分析等相关理论知识满堂灌,学科联系少,缺少实践实训,键盘和声感知不足,欠缺和弦序进方面的设计;在键盘上对三升降内的大小调最基本的正三和弦使用连接不熟悉,在伴奏中左手不能有效使用和声来衬托、丰富旋律的效果,对于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所应使用的音型分辩和使用的能力较差,伴奏音型掌握得少,不能恰当地应用,无法准确地表现歌曲蕴含的情感,这导致学生伴奏时无法灵活运用旋律进行、调式调性、和声功能色彩、音区、织体的变化及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元素来衬托背景、渲染气氛、描绘意境,推动音乐发展;在学习中学生无法体会到富有个性、自由、成功地为歌曲伴奏的艺术魅力,很难体验到成功运用钢琴即兴伴奏的乐趣,教学的有效性偏低。

基于以上问题,中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应在新课改的指引下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构建特色课型来有效教学从而促进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提升。

音乐教学课型模式和整个音乐教学改革的发展正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为此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它正体现了音乐教学课型模式发展和音乐教改的价值取向。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不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各不相同,所以应该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从这个角度出发,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意识,从而促进人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即兴伴奏特色课型的构建与实施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正确编配、弹唱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材中的幼儿歌曲。为使课程的教学体系更合理,教学内容能更好地为演绎音乐服务,笔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构建主义理论的指导,通过构建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的课程教学课型模式来促进中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的有效教学。

任务驱动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问题解决式的自主学习方式获得知识的建构过程,其主要特点就是围绕任务开展教学,强调学生主体主动构建。合作探究性学习则是与直接接受式的学习相对的,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学生在情景教学模式中主动参与勇于创新,有高度智商和情商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构建的课型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由于学生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个人的经验不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便也各不相同。如学习为《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第一句编配和声为例,我要求8名不同小组的同学在3分钟以内对这段音乐进行和声的配置,结果出现了多种方案(见如下谱例 ):

第1方案:T---T---D7---T

第2方案:T---T---D7---T---DTIII大,

第3方案: T---TSVT---SII---SIV---D7---T

第4方案: T---SII7-TSVT---SII---SIV---D7---T 。

不同的配置方案在和声效果和节奏上各具特色,具有明显的音感差异并产生了新的音乐意像。“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教学课型构建中由于学生的异质特征使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在课型构建时注重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创设学习氛围,构建情景化教学环境,教学中通过课件、媒体、板书和示范弹奏使学生得到实际音响听觉,理论和实际相接合增强感性认识;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把传统即兴伴奏课中由教师介绍、讲解的和弦功能序进、音乐作品结构分析、调式调性、音乐形象等相关内容由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彼此共享他人的信息,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提高自我学习效益,构建了良好的理论学习、实操技能和交往技能,促进自我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发展,形成反思性和生成性有效学习;同时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并通过课堂展示、评议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共享交流,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肯定,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构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促使学生构建的知识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钢琴高即兴伴课课堂教学的实效,实现有效教学。

课型的结构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和方法等重要、稳定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来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师生生命活力的系统,充分调动和激活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使各种课型教学得以成功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与基本操作技能有关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操作技能的基础。教师采用“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成形式,教学任务的布置上会根据学生的异质客观事实来进行,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解决问题相类似的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如当学生掌握了欢快类型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伴奏织体后,同样类型的《对不起,没关系》该如何处理?针对问题不强求统一答案而是尊重学生的原创性解答方法,教学中教师构建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合作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主体参与教学,积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充当着主人的角色,他们把教学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而不光是教师的事情。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慎密思考,不断从书本、社会中汲取文学、文化、历史和科学等各方面知识,再通过讨论、辩论、演示等多种交流形式达到共融和逐步解决问题,通过情景化中的社会性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音乐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教的主体而言,为了使学生主动性参与教学,教师通过构建特色课型并运用一系列的设计安排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学的主体而言,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教学会满足学生的各种求知需求。“任务驱动,合作探究”为特征的音乐教学课型模式的构建,注重情景教学,立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以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

其次,科学、合理地安排操作技能的整套训练是基本技能教学成功的关键,遵循认识论所揭示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是使各种课型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基本保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获得实际中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上遵循以学生为发展主体的认识和实践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采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课型模式 和“大班上课、小班指导和个人辅导”相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通过“大班上课”,利于构建情景化教学,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小班指导课”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相互学习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辅导”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让学生的主体能力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即兴伴奏能力。

最后,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和生生之间人际沟通、交往过程,课堂的交往中,一种是知识信息,一种是心理信息,两种交往形态和两种信息交往内容对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课型的成功实施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在组织练习训练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指导并相应作出评价和激励,通过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准确地对歌曲的各种音乐要素的体验与感受和分析,有目的地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力有效扩展音乐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运用课型模式中的“即兴伴奏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和“学生课堂综合实践能力表现评价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促进本课程的有效教学。

托班音乐教案例10

所谓的备课指备教学,特别是教学设计这一核心,但更确切的说是指备为教学而做的一切准备活动。它包括:

1.分析学情

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学习内容的分析;(2)对学习者的分析;(3)对师生活动的分析。

2.教学目标的设计

音乐课的目标(1)美是教学的核心;(2)情感是主线,这个过程中层次很重要: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以行为动词代替情感动词;(3)体验是动力―立足学生,以学定教,紧绕目标,合理构建教学结构,选择教法,定位不能夸大,远离学生和教学实际,情感与知识技能有机融合。(4)表现为依托,目标具有可测性,注重教师的表现,也重视学生的表现,以动带静,声情并茂。

3.教学策略的设计

(1)从听入手,积累感受,一切音乐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这是与其他学科很不一样的地方;从听入手:提问式听,对比式听;从听入手:采用多种形式参与体验音乐:听与感,听与动,听与创作都要有机的结合。

4.教学程序的设计

(1)起承转合―统筹整体教学结构。(2)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循序渐进,让教学由浅入深,动静结合,让教学快乐有序;层次分明,让教学有板有眼;搭建舞台,让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激情飞扬,让音乐活动快乐无限。(3)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音乐教学常用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提问法\讨论法\欣赏法\发现法\情境法\........这些方法表面上看与其他学科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做起来很不一样的,特别是示范法。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4)实践拓展―不断生成教学资源,以生为本,注重实效,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随机改变教学方法。

5.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材不是唯一---用教材不是教教材。

(1)要求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创新, 使教材彰显生机与活力。

(2)要求教师联系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替换等,当然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和专业能力。

(3)要求教师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与相关资源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探寻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有效利用学校资源,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还有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网上资源的开发利用、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我的具体操作

1.备作品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对于音乐作品的选择和理解直接决定你那一节课大的方向问题。在对音乐作品的选择上我很用心,不光是要选择与教学大纲指导思想要求相一致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特点选择音乐作品。例如:初中教材第十三册《欧洲风情》里的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这一作品,在备课时,我就选择了三个不同形式的演唱风格:一种是合唱形式;一种是意大利原文演唱形式;一种是将这首意大利船歌风格进行了重新创作成一种爵士风格的形式。后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安排,起到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可以这样说,我备课时选择音乐作品要花去整个备课时间一半的时间,甚至更多。

2.备学生

听着有心―对学习者的分析。

我从事的是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工作,这一学段的学生,有点似懂非懂,有点小小的表现欲望,也有点小小的叛逆之心,对事情的认识有时有偏颇的地方,结合这些特点,不能说我一开始接触学生就能做到很好,但只要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了解,我几乎对每个班的学生特点能做到心中有数,备课时,不是每个班的情况都一样去备。比喻,我校七年级有5个班,其中一个班的学生素质较好一些,还有一个班的班主任很爱唱歌直接影响她们班的音乐学习情况和兴趣,另外还有一些班级对于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上课也无非是玩一下而已……。结合这些个情况,备课时就采用攻心战术,对于素质好一些的班级,我上的内容一般较难一些,要求也相对多一点;对于有兴趣唱歌的班,我教学的重点放在唱上面,甚至和班主任一起安排他们中午来个课前一支歌的班级活动时间;对于不重视音乐课的班级,刚开始我的重心放在扭转他们认识和想法上面,这个有些困难,光讲大道理不行,我是花了很多心思,找出音乐在生活中重要的典型事例,提高音乐课堂趣味性等等办法进行分类备课,经过实践,效果很让我满意。

3.预设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