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7-18 11:02:01

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

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例1

在学习过程中应做到了以下几点:

1、树立学习信心,制定学习计划。

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目标定得太高,只能是打击自己的学习信心,只有循序渐进、实事求是、正确地评价和认识自己、客观地设定自己的期望值,才能帮助自己树立较强的学习信心。

光有信心不行,还必须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确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后,还要拟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即如何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和教学信息等为学习服务。为每一个学习单元确定一个明确可行的学习目标,严格按照学习时间表完成每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脚踏实地地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和目标就会获得小小的成就感,不断地鼓舞和增强学习信心。

2、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头脑最清醒、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学习,才能取得更佳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中还必须克服自己的分心现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多记笔记,提高领悟能力,增强记忆。

多做笔记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加强记忆,特别是对考试前的复习很有帮助。有时候,除了把教材和光盘中重要的地方做下记录之外,还要综合其他相关资料,整理出一份内容较丰富的笔记。这份笔记应反映出自己对学习资料的理解程度,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把重点、难点、特殊内容记下来。在做笔记的过程中,还必须灵活思考教材的内容,这样才会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4、重视交流与沟通,主动学习、主动探索。

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例2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0-0048-05

教练员继续教育是对教练员在任职、晋升后进行拓宽、补充、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职业能力的培训。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结合教练员专业化理论,教练员继续教育可理解为是指对已完成了某一教育阶段、已参加工作并已达到职务任职资格的教练员所实施的一种促使其专业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教练员教育与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教练员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目前教练员继续教育有资格证书的培训(岗位培训)和任职晋升后的继续培训两种形式。

我国教练员继续教育,特别是岗位培训工作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大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教练员继续教育的改革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教练员继续教育主要采用以体育院校为依托的培训模式,通过岗位培训这一主要形式,对于提高教练员指导训练、管理队伍、指挥竞赛等综合能力方面,体育院校模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种模式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教练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因此,改革与发展体育院校培训模式是十分必要的。笔者选取上海、湖南、青海三地的竞技体育教练员(共682人,其中上海274人,湖南262人,青海146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同时调查包括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和各项目管理中心有关教练员继续教育管理者,以及上海、湖南和青海三个地方的体委(局)领导、体科所与体育院校有关专家教授和当地的教练员。在了解我国不同地区教练员继续教育现实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教练员继续教育的改革走向,旨在为构建我国专业化教练员的继续教育模式提供参考。

调查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的方式,调查问卷分《领导、专家调查表》与《教练员调查表》,通过直接发放、委托发放、邮寄发放等形式,发放教练员调查问卷900份(上海350份,回收286份,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78.3%;湖南350份,回收278份,有效问卷262份,有效率74.9%;青海200份,回收158份,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73.0%;领导、专家55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47份,有效率85.5%)。

1

教练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教练员对继续 教育的需求

了解教练员继续教育的现状是本课题的现实基础,也是研究后续问题的依据之一。这部分调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教练员对继续教育现状的总体看法,二是教练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以及当前教练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教练员对继续教育现状的总体看法是通过其对参加过的各种具体培训的总体感觉表现出来的。因此,在问卷设计上,我们采用“您对参加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总体感觉”和“您对由体育院校承办的教练员培训感到”2个题目来反映,从教练员的答题情况来体现。调查显示,教练员对其所参加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总体评价满意和较满意的各占18.5%和49.4%,而对由体育院校承办的教练员培训感到“满意”和“较满意”的各占25.2%311 39.4%。这说明教练员无论是对曾经参加的培训,还是对体育院校承办的培训都有较高的满意度。

由于教练员在教学训练工作中仍存在着一系列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因而迫切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提升整体素质,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综合能力,以便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然而,当前教练员继续教育尚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调查表明,在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教练员总体所选择的比率排序为:“不能真正解决训练实践问题”(63.2%)、“不能全面提高教练员的素质”(34.9%)、“培训内容不实用,多为理论性知识”(29.0%)、“培训要求过于统一,缺少个性化”(23.8%)、“缺乏理论指导”(18.0%)和“培训安排不合理”(12.2%)。“不能真正解决训练实践问题”成为当前教练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首要问题,而且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教练员对此项选择差异不具显著差异(P>0.05),可见教练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较为一致。就此问题在对领导专家进行调查时,获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认为“不能真正解决训练实践问题”选择的频率最高,为76.6%。在与部分教练员的交谈中,他们普遍认为继续教育的内容设计与时间安排上还不够合理,部分培训讲师的知识贮备及敬业精神还不能满足教练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

可见,教练员虽然对曾经参加的培训以及体育院校承办的培训表现出较高的满意程度,并迫切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其职业综合能力。但在培训内容、时间安排以及培训教师的敬业精神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设计上应更贴近运动训练实际,培训时间安排上注意避免“工训”矛盾,并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教练员在职培训I的质量和效果,使教练员继续教育持续发展。

2 教练员继续教育的模式

考虑到教练员对继续教育及其模式不是十分了解,在问卷中也不便加以说明,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主要以继续教育的具体形式――培训或进修学习的场所与途径来表示。目前我国教练员培训的机构与场所主要有体育院校、项目管理中心、运动技术学校、单项体育运动协会。选择在项目管理中心和体育院校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较多,分别有257人和241人,各占总人数的37.7%和35.3%,其他选项的人数依次为89、86和9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3.0%、12.6%和1.3%。经卡方检验(P

研究发现,在所有参与教练员继续教育的机构中,教练员认为体育院校是最为有效的培训机构,选择比

例占总人数的34.6%,其次是管理中心33.6%、单项体育协会17,70%、运动技术学校11.7%。进一步分析发现,上海、湖南、青海三地的教练员选择“体育院校”的比率,经卡方检验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这说明不同地区的教练员均认为体育院校是最为有效的培训机构。对领导、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体育院校及将要在体育院校设立的教练员学院是教练员继续教育最理想的培训机构,赞同者有3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8.7%。说明无论教练员还是领导和专家都认同体育院校参与教练员继续教育的成效。

为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不断提高教练员素质,造就一支高水平教练员队伍,加强“十一五”教练员培训工作,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在《体育科技、教育和反兴奋剂工作“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筹办建立教练员学院和中国教练员教育与培训委员会,充分发挥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作用,完善初、中、高及部级教练员岗位培训体系。以体育院校为依托,建立教练员岗位培训基地……”…因此,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在领导、专家调查问卷中设置了相关问题,以了解领导、专家们的认可程度。调查表明,大多数被调查者赞同建立专门性的教练员学院,在“很有必要”和“有必要”两个选项中,共有39人,占总人数的83.0%。就教练员学院的办学性质问题,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应该属继续教育性质,表明通过专门性的教练员学院对教练员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同样,在“今后教练员继续教育的主要承办单位”选择中,有28人选择设有教练员学院的体育院校,占总人数的59.6%,远远超过其它选项。这表明,体育院校和将要在体育院校设立的教练员学院被认为是今后教练员继续教育的承办机构,也就是说体育院校将是教练员继续教育最主要的途径,选择这两项的人数为36人,占调查总数的76.6%。值得注意的是,远程教育这一新的继续教育形式已经引起了教练员的关注,特别二、三线教练员。虽然支持远程教育的人数低于其它培训途径和形式,但这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继续教育形式。究其原因,一是认为远程教育在教练员继续教育中才刚刚兴起,有新鲜感:一是认为它不仅可以节省学习费用,而且还可以解决“工训”矛盾。而有人则认为远程教育不利于学习者与培训教师之间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组织不好,有可能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参与教练员继续教育最为有效,因而体育院校被认为是今后教练员继续教育的主要承办机构,是教练员继续教育最主要的途径。同时,在体育院校设立专门性的教练员学院对教练员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不过,培训机构对远程教育这一新的继续教育形式应给予关注,使教练员继续教育模式多元化,以满足教练员对继续教育的多种需求。

3 体育院校参与教练员继续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实施教练员继续教育,开展教练员岗位培训,体育院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练员岗位培训的重要基地。在全国各层次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中,体育院校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以“九五”期间为例,体育院校利用办学优势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教练员岗位培训班的任务。从“九五”之初教练员岗位培训班的布点情况来看,90%以上的高级班设在体育院校,64%的中级班、45%的初级班也在体育院校。因此,体育院校是承担岗位培训任务的主要力量,是教练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正因如此,教练员对体育院校的培训方式深有体会,从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结果来看,以体育院校为基地的继续教育模式既有其有利的条件,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院校参与教练员继续教育最有利因素是师资力量。在被调查的682名教练员中,有421人选择此项,占到了总人数的61.7%,其他选择依次为63、99、74和25人,分别占其总数的9.2%、14.5%、10.9%和3.7%。与此同时,在领导专家的问卷调查中,有25人认为“师资力量”是体育院校最有利条件,选择比例为53.2%;其次是图书资料,有16人,占34.0%;而无人选择“其他”。就“校园自然环境”与“校园文化氛围”来说,一般认为它们对全日制普通在校生最有影响,对于在短时期内以非学历教育为重点的教练员来说,其优势很难显现。在师资优势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体育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按选择比率的大小排序依次为:教学能力(233人,占34.2%)、科研能力(211人,占30.9%)、知识更新快(143人,占21.0%)、敬业精神(71人,占10.4%)、其他(24人,占3.5%)。在访谈中,大多数教练员对体育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满意程度较高,但对于“良好的敬业精神”却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对体育院校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及知识更新速度而言,均表示认可。但就专业知识所呈现的方式与过程,体育院校教师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

因此,体育院校长期贮备下来的师资力量,以及师资所具有的教学、科研能力与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是体育院校从事教练员继续教育的优势,但是它也存在不足之处,与运动训练实践有较大距离是其最大缺点。在体育院校参与教练员继续教育的缺陷问题选择中,按教练员总体所选择的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了解训练实际不够、理论性过强、教法不活、缺乏敬业精神。可见,“了解训练实际不够”是体育院校在教练员培训过程中的最大不足之处。虽然不同地区的教练员对不同选项选择的比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不同地区的教练员均认为培训过程中存在对运动训练实践了解不够的现象。同样问题在对领导专家的调查后发现,结果保持一致,在“了解训练实际不够”选择项中,选择比例高达70.2%,远远超出对其他选项的选择比例。

在体育院校存在一些不适应当前教练员对继续教育需求的情况下,体育院校未来的出路如何,是积极“人世”,还是消极“出世”;是选择退缩,还是改革创新,锐意进取,需要体育院校作出选择。从领导专家的调查来看,在“体育院校在教练员继续教育中的地位”问卷中,选择“主导”、“辅助”、“协调”与“其他”的人数分别为16、24、7和O,前两项选择的人数相对较多,百分比分别为34.0%与51.0%,基本代表了领导和专家对体育院校地位的态度,也就是说,在教练员继续教育中体育院校处于主导与辅助之间。就体育院校的自身发展而言,多数领导专家认为体育院校需要积极参与教练员继续教育,更多地了解运动训练具体实践,以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从而有利于体育院校在教练员继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体育院校长期以来所积累的专业知识、科研素养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应当面向一线的教练员,用己所长,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无论是“主导”,还是“辅助”,都需要对体育院校从事教练员继续教育的价

值进行深入研究。在教练员继续教育专业化进程中,体育院校主要从事基础性工作,如课程设计,教材建设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其他培训机构一起,共同促进教练员继续教育专业化,尤其在科学研究和继续教育价值观念引导方面,体育院校具有独特优势,理应起着主导作用。教练员认为体育院校与其他机构相比,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与管理方面,都具有比较大的优势。

因此,体育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师资所具有的教学科研能力与专业知识是以体育院校为基地从事教练员继续教育的优势所在,在引领继续教育科学研究和价值观念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其培训教学模式不足之处在于与运动训练实践有较大距离。培训机构可通过派遣任课教师下队实地考察、观摩训练等多种途径,以便培训师资更多地了解运动训练具体实践,弥补其实践经验的不足,以利于体育院校在教练员继续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4 体育院校在教练员继续教育中的改革走向

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例3

关键词:继续教育;教练员;中国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0-0048-05

教练员继续教育是对教练员在任职、晋升后进行拓宽、补充、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职业能力的培训。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结合教练员专业化理论,教练员继续教育可理解为是指对已完成了某一教育阶段、已参加工作并已达到职务任职资格的教练员所实施的一种促使其专业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教练员教育与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教练员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目前教练员继续教育有资格证书的培训(岗位培训)和任职晋升后的继续培训两种形式。

我国教练员继续教育,特别是岗位培训工作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大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教练员继续教育的改革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教练员继续教育主要采用以体育院校为依托的培训模式,通过岗位培训这一主要形式,对于提高教练员指导训练、管理队伍、指挥竞赛等综合能力方面,体育院校模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种模式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教练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因此,改革与发展体育院校培训模式是十分必要的。笔者选取上海、湖南、青海三地的竞技体育教练员(共682人,其中上海274人,湖南262人,青海146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同时调查包括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和各项目管理中心有关教练员继续教育管理者,以及上海、湖南和青海三个地方的体委(局)领导、体科所与体育院校有关专家教授和当地的教练员。在了解我国不同地区教练员继续教育现实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教练员继续教育的改革走向,旨在为构建我国专业化教练员的继续教育模式提供参考。

调查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的方式,调查问卷分《领导、专家调查表》与《教练员调查表》,通过直接发放、委托发放、邮寄发放等形式,发放教练员调查问卷900份(上海350份,回收286份,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78.3%;湖南350份,回收278份,有效问卷262份,有效率74.9%;青海200份,回收158份,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73.0%;领导、专家55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47份,有效率85.5%)。

1

教练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教练员对继续 教育的需求

了解教练员继续教育的现状是本课题的现实基础,也是研究后续问题的依据之一。这部分调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教练员对继续教育现状的总体看法,二是教练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以及当前教练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教练员对继续教育现状的总体看法是通过其对参加过的各种具体培训的总体感觉表现出来的。因此,在问卷设计上,我们采用“您对参加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总体感觉”和“您对由体育院校承办的教练员培训感到”2个题目来反映,从教练员的答题情况来体现。调查显示,教练员对其所参加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总体评价满意和较满意的各占18.5%和49.4%,而对由体育院校承办的教练员培训感到“满意”和“较满意”的各占25.2%311 39.4%。这说明教练员无论是对曾经参加的培训,还是对体育院校承办的培训都有较高的满意度。

由于教练员在教学训练工作中仍存在着一系列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因而迫切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提升整体素质,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综合能力,以便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然而,当前教练员继续教育尚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调查表明,在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教练员总体所选择的比率排序为:“不能真正解决训练实践问题”(63.2%)、“不能全面提高教练员的素质”(34.9%)、“培训内容不实用,多为理论性知识”(29.0%)、“培训要求过于统一,缺少个性化”(23.8%)、“缺乏理论指导”(18.0%)和“培训安排不合理”(12.2%)。“不能真正解决训练实践问题”成为当前教练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首要问题,而且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教练员对此项选择差异不具显著差异(P>0.05),可见教练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较为一致。就此问题在对领导专家进行调查时,获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认为“不能真正解决训练实践问题”选择的频率最高,为76.6%。在与部分教练员的交谈中,他们普遍认为继续教育的内容设计与时间安排上还不够合理,部分培训讲师的知识贮备及敬业精神还不能满足教练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

可见,教练员虽然对曾经参加的培训以及体育院校承办的培训表现出较高的满意程度,并迫切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其职业综合能力。但在培训内容、时间安排以及培训教师的敬业精神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设计上应更贴近运动训练实际,培训时间安排上注意避免“工训”矛盾,并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教练员在职培训I的质量和效果,使教练员继续教育持续发展。

2 教练员继续教育的模式

考虑到教练员对继续教育及其模式不是十分了解,在问卷中也不便加以说明,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主要以继续教育的具体形式――培训或进修学习的场所与途径来表示。目前我国教练员培训的机构与场所主要有体育院校、项目管理中心、运动技术学校、单项体育运动协会。选择在项目管理中心和体育院校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较多,分别有257人和241人,各占总人数的37.7%和35.3%,其他选项的人数依次为89、86和9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3.0%、12.6%和1.3%。经卡方检验(P0.05。这说明不同地区的教练员均认为体育院校是最为有效的培训机构。对领导、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体育院校及将要在体育院校设立的教练员学院是教练员继续教育最理想的培训机构,赞同者有3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8.7%。说明无论教练员还是领导和专家都认同体育院校参与教练员继续教育的成效。

为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不断提高教练员素质,造就一支高水平教练员队伍,加强“十一五”教练员培训工作,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在《体育科技、教育和反兴奋剂工作“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筹办建立教练员学院和中国教练员教育与培训委员会,充分发挥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作用,完善初、中、高及部级教练员岗位培训体系。以体育院校为依托,建立教练员岗位培训基地……”…因此,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在领导、专家调查问卷中设置了相关问题,以了解领导、专家们的认可程度。调查表明,大多数被调查者赞同建立专门性的教练员学院,在“很有必要”和“有必要”两个选项中,共有39人,占总人数的83.0%。就教练员学院的办学性质问题,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应该属继续教育性质,表明通过专门性的教练员学院对教练员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同样,在“今后教练员继续教育的主要承办单位”选择中,有28人选择设有教练员学院的体育院校,占总人数的59.6%,远远超过其它选项。这表明,体育院校和将要在体育院校设立的教练员学院被认为是今后教练员继续教育的承办机构,也就是说体育院校将是教练员继续教育最主要的途径,选择这两项的人数为36人,占调查总数的76.6%。值得注意的是,远程教育这一新的继续教育形式已经引起了教练员的关注,特别二、三线教练员。虽然支持远程教育的人数低于其它培训途径和形式,但这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继续教育形式。究其原因,一是认为远程教育在教练员继续教育中才刚刚兴起,有新鲜感:一是认为它不仅可以节省学习费用,而且还可以解决“工训”矛盾。而有人则认为远程教育不利于学习者与培训教师之间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组织不好,有可能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参与教练员继续教育最为有效,因而体育院校被认为是今后教练员继续教育的主要承办机构,是教练员继续教育最主要的途径。同时,在体育院校设立专门性的教练员学院对教练员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不过,培训机构对远程教育这一新的继续教育形式应给予关注,使教练员继续教育模式多元化,以满足教练员对继续教育的多种需求。

3 体育院校参与教练员继续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实施教练员继续教育,开展教练员岗位培训,体育院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练员岗位培训的重要基地。在全国各层次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中,体育院校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以“九五”期间为例,体育院校利用办学优势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教练员岗位培训班的任务。从“九五”之初教练员岗位培训班的布点情况来看,90%以上的高级班设在体育院校,64%的中级班、45%的初级班也在体育院校。因此,体育院校是承担岗位培训任务的主要力量,是教练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正因如此,教练员对体育院校的培训方式深有体会,从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结果来看,以体育院校为基地的继续教育模式既有其有利的条件,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院校参与教练员继续教育最有利因素是师资力量。在被调查的682名教练员中,有421人选择此项,占到了总人数的61.7%,其他选择依次为63、99、74和25人,分别占其总数的9.2%、14.5%、10.9%和3.7%。与此同时,在领导专家的问卷调查中,有25人认为“师资力量”是体育院校最有利条件,选择比例为53.2%;其次是图书资料,有16人,占34.0%;而无人选择“其他”。就“校园自然环境”与“校园文化氛围”来说,一般认为它们对全日制普通在校生最有影响,对于在短时期内以非学历教育为重点的教练员来说,其优势很难显现。在师资优势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体育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按选择比率的大小排序依次为:教学能力(233人,占34.2%)、科研能力(211人,占30.9%)、知识更新快(143人,占21.0%)、敬业精神(71人,占10.4%)、其他(24人,占3.5%)。在访谈中,大多数教练员对体育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满意程度较高,但对于“良好的敬业精神”却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对体育院校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及知识更新速度而言,均表示认可。但就专业知识所呈现的方式与过程,体育院校教师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

因此,体育院校长期贮备下来的师资力量,以及师资所具有的教学、科研能力与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是体育院校从事教练员继续教育的优势,但是它也存在不足之处,与运动训练实践有较大距离是其最大缺点。在体育院校参与教练员继续教育的缺陷问题选择中,按教练员总体所选择的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了解训练实际不够、理论性过强、教法不活、缺乏敬业精神。可见,“了解训练实际不够”是体育院校在教练员培训过程中的最大不足之处。虽然不同地区的教练员对不同选项选择的比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不同地区的教练员均认为培训过程中存在对运动训练实践了解不够的现象。同样问题在对领导专家的调查后发现,结果保持一致,在“了解训练实际不够”选择项中,选择比例高达70.2%,远远超出对其他选项的选择比例。

在体育院校存在一些不适应当前教练员对继续教育需求的情况下,体育院校未来的出路如何,是积极“人世”,还是消极“出世”;是选择退缩,还是改革创新,锐意进取,需要体育院校作出选择。从领导专家的调查来看,在“体育院校在教练员继续教育中的地位”问卷中,选择“主导”、“辅助”、“协调”与“其他”的人数分别为16、24、7和O,前两项选择的人数相对较多,百分比分别为34.0%与51.0%,基本代表了领导和专家对体育院校地位的态度,也就是说,在教练员继续教育中体育院校处于主导与辅助之间。就体育院校的自身发展而言,多数领导专家认为体育院校需要积极参与教练员继续教育,更多地了解运动训练具体实践,以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从而有利于体育院校在教练员继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体育院校长期以来所积累的专业知识、科研素养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应当面向一线的教练员,用己所长,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无论是“主导”,还是“辅助”,都需要对体育院校从事教练员继续教育的价 值进行深入研究。在教练员继续教育专业化进程中,体育院校主要从事基础性工作,如课程设计,教材建设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其他培训机构一起,共同促进教练员继续教育专业化,尤其在科学研究和继续教育价值观念引导方面,体育院校具有独特优势,理应起着主导作用。教练员认为体育院校与其他机构相比,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与管理方面,都具有比较大的优势。

因此,体育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师资所具有的教学科研能力与专业知识是以体育院校为基地从事教练员继续教育的优势所在,在引领继续教育科学研究和价值观念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其培训教学模式不足之处在于与运动训练实践有较大距离。培训机构可通过派遣任课教师下队实地考察、观摩训练等多种途径,以便培训师资更多地了解运动训练具体实践,弥补其实践经验的不足,以利于体育院校在教练员继续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4 体育院校在教练员继续教育中的改革走向

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例4

一、加强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党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大力实施水利人才战略,紧紧围绕《“*”水利人才规划纲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2、目标任务。逐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单位负责与个人履行义务相结合,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并落实继续教育的配套政策与规章制度;实行科学化、制度化管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经费投入,加强培训机构、师资和教材等继续教育基础建设;逐步实现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率达100%,基本达到每个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使专业技术人员得到与科技进步、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相适应的培养与训练,知识结构及时更新,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为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水利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

3、大力开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继续教育。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继续教育,着力培养一批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围绕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水电开发、城乡水环境整治等水利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项目和重点科研任务,推出一批创新攻关与培养训练相结合的项目,实现项目、资金与人才培训紧密结合。水利部将以水利青年科技英才和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人选为重点,加强高层次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着力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在提高科研成果水平和效益的同时,努力造就一批跻身国际前沿的水利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水利科学家,并通过他们的影响、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优秀的创新团队。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结合水利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及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引进与推广应用等,积极开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

4、加快推进中高级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重点加快实施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是“*”水利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龙头工程之一,涉及水利规划设计、水资源管理、建设管理、水土保持、农村水利、防汛抗旱、水能资源及农村水电、水文和水利信息化、水利移民等9个领域,与水利重点工作密切相关。水利部每年会同人事部举办1~2期示范性高级研修班,带动水利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水利部机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每年围绕水利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技术课题,面向水利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举办20~30期专题研修班。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要从落实“*”规划,推进水利事业发展的高度,按照知识更新工程的总体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狠抓项目落实,加快实施进度,确保完成培训10万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

5、着力普及初级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初级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是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普及初级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为全面落实继续教育工作任务奠定基础。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要以传授知识、提升技能为重点,加强水利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培训,使其夯实专业基础,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水利部将坚持每年围绕水利重点工作,制定并落实面向水利行业举办的培训班计划,及时开展水利工作方针政策、技术新规范、新标准等培训。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要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鼓励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

6、统筹兼顾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在加强水利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统筹兼顾水利系统现有的经济、会计、政工、卫生、安全、新闻、出版、档案、翻译等类别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国家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有继续教育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没有继续教育规定的,水利系统内相应专业的业务牵头部门应积极承担该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指导工作,结合本专业特点,分层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实现全员培训,切实提高本业务领域内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三、完善机制,改进内容,创新方法,全面加强继续教育基础建设

7、建立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完善继续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对水利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实施继续教育培训登记制度,通过培训证书和学习档案,连续记载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水利部直属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统一使用《水利行业培训证书》进行培训登记。实行继续教育评估制度,对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的继续教育总体工作、责任目标、活动内容、个人学习效果等实施综合评估;对继续教育培训班实施培训质量评估,考核培训课程和培训组织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实施继续教育统计制度,把继续教育纳入人才工作统计体系之中,对继续教育人数、时间、内容、经费等进行统计。建立完善继续教育激励约束机制,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继续教育相结合,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或申报评定专业技术资格的重要条件。

8、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要注意挖掘深度、拓宽广度,以专业科目培训为主导,公需科目培训为补充。专业科目培训要立足水利科技发展前沿,体现专业发展趋势,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水利部将确定部分水利专业培训科目,并印发培训大纲。各地水利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水利工作特点拟定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科目。公需科目培训要立足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启发创新思维。公需科目培训按照人事部统一安排组织实施,各地水利部门可与当地人事部门联合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公需科目培训。公需科目的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国家规定继续教育总学时的三分之一。

9、创新继续教育方式方法。开展继续教育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根据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精心设计培训方案,综合运用集中培训、研讨交流、技术考察、自学研究、特殊培养等多种培训形式开展继续教育,重在学以致用,取得实效。水利部将大力推广远程网络培训,充分运用中国水利教育培训网,开发适应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特点的水利类网络培训课件,不断提高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探索适应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特点的继续教育方式方法,推广研究式、体验式、导师制等培训方式,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量身合体的继续教育服务,对重要、特殊和关键岗位上的人才可以采取个性化方式进行培养。

10、加强继续教育基础建设。按照兼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支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按照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水利系统各类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每年应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更新知识培训。积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聘任政治素质高、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继续教育师资库,实现师资资源共享。组织编写一批高质量的水利类继续教育教材和课程大纲。充分发挥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水利院校、科研院所的继续教育主阵地作用。鼓励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专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培训机构以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效益果为目的,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或委托办学,建立生产、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的协作关系。

四、加强领导,营造氛围,加大投入,保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任务的落实

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例5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继续教育”是一个外来词,由英语“ContinuingEducation”或“FurtherEducation”翻译而来。继续教育也是继续工程教育的简称。我国教育大辞典关于继续教育的表达是:“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产物。”可见,继续教育是对在职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衰减期愈来愈短,知识发展愈加快速,知识更新也愈加频繁。当代继续教育通常指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准,增强受教育者的专业能力,开发受教育者潜在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并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本文对“继续教育”的探讨,包含成人教育、非学历教育培训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其目的在于比较全面地分析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二)社会对当代继续教育的需求在知识经济型社会里,社会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对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大,迫切需要一批具有研究和设计开发能力的人才,还要求当前在职人员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成为掌握多种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二是新的产业和岗位不断出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规格呈现多样性,学历教育要求多规格,技术上要求多样化。因此,需要继续教育为技术型人才提供多样化改造的渠道。三是我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企业将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因此,与国外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将会增加。与此相适应的外语、计算机、金融、财会、商贸、国际贸易等涉外业务的人才需求将会急剧增长,这些都需要通过继续教育进行专门化人才培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面对国内外新的经济形势,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同时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国家知识创新能力,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因此,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把继续教育学习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当前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目前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内容贯穿整个教育过程,涉及不同组织结构,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1.培训工作的监督跟踪不到位,管理模式落后继续教育管理机构以窗口面向社会,是教育工作最直接的“阳光”单位,组织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必须用优秀的培训质量和规范的管理模式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实际上,因为部分教育机构仅仅将继续教育作为机构的附属产品,导致其没有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定位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且一些教育机构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存在不少死角,很难对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手段。2.教学方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很多教育机构仅注重安排正常的教学任务,对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很不重视甚至抵触,使从事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培训人员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同时,在一些教育机构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中,招收培训教师的标准、流程都不够公开,培训力量相对其他教育方式更为薄弱。一些机构在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依旧采用较为集中的方式,受培训者被动听讲,培训者“高高在上”,这种灌输性的授课模式并不符合教学规律,造成了继续教育培训的知识传播模式枯燥单一,发展性差。3.社会环境后备支撑力量不足受制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当前继续教育工作中,无论培训者还是被培训者都存在继续教育条件与机会缺乏,渠道不畅通等社会环境助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当前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也使人才供给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二)问题产生的原因1.培训机构方面首先,培训机构机制不健全,与合作机构、签证机构签署协议时存在法律风险。一旦签署协议过程中存在漏洞,在后期执行过程中都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由于很多培训机构并未聘用专业的法律人才,导致法律问题发生时往往得不到妥善解决,导致机构服务无法继续。其次,继续教育是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但在市场经济化模式引导下,培训机构需要考虑自身效益成本,因此,市场行为不可避免地带有恶意竞争,影响了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最后,培训过程中,预期成果和实际培训结果往往存在很大偏差,培训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训人员的态度等很多负面因素导致培训质量达不到期望值,必然损害培训机构的声誉。2.受培训者方面接受继续教育的受培训者大都是在职工作人员,由于受工作时间的限制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员无法保障参与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的连续性,导致培训时断时续,效果较差。也有一些受培训者将继续教育作为一次投资活动,希望短期内得到收益,往往急功近利,但继续教育培训与一般的教育存在效应上的一致性,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这导致受培训者对培训失去信心,不愿意花费时间和钱财继续投资自身的培训教育,最终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多问题。3.上级管理部门方面无论是高校的继续教育培训部门还是市场上的机构,都有对其负责的管理部门。上级管理部门审批政审中的责任问题、行政监督问题、违法查处问题、决策风险问题等,影响着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如何促成上级职能部门间的合作,直接关系着继续教育机构能否健康、持续、有序运行。但当前,我国相关部门对继续教育的管理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导致管理过程中存在职能重叠或者无人管辖的现象,这致使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无处诉求,以致问题扩大化,影响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长远发展,继续教育自然无法维系。

三、项目管理化的内涵

项目是指一种被承办的旨在创造某种特殊产品或服务的临时性努力,是具有特殊性、一次性的活动,常常带有一定创新性或创造性。而项目管理是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所涉及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以实现项目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和管理过程。21世纪是项目林立的时代,项目管理与运作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及其企业的竞争力与创新力。在强调创新的时代,项目及项目管理不断扩展和普及,项目管理也从国防建设、建筑领域拓展到制造业、信息业、农业及政府管理等各个行业。目前,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公司、军工企业等机构中,项目管理成为其运作的中心模式,如美国白宫行政办公室、美国海军实验室、波音、IBM、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均在其运营的核心部门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在未来的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项目管理在组织发展的创新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项目管理的应用发展,已由“管理项目”“通过项目进行管理”到“按项目进行管理”的高级管理理念阶段,“管理项目化”思想已逐步渗透到政府部门、公司、企业等各领域的管理工作中。这就要求企业不断调整管理主线,实现职能管理向项目管理的转变。继续教育作为我国广泛存在的一种教育模式,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引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保障这一教育模式顺利运行,成为终身教育的有效补充。而项目管理化以其在管理创新活动中的天然优势,成为开展继续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

四、继续教育培训中实施项目管理化的可行性

(一)继续教育培训流程具备实施项目管理化的可行性在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培训机构通常会按照培训目标,对继续教育受培训者进行分类,对每种培训项目进行统筹管理,对培训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对培训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在全部培训工作结束后进行培训总结。由此可以看出,继续教育的年度计划正是围绕组织发展目标和规划制定的。这与项目管理化的流程性管理方式一致,为继续教育培训实施项目管理化提供了可行性。(二)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具备实施项目化管理化的可行性培训部门为了使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更加清晰有序,往往根据各类培训目标对全部培训任务进行分类。每类培训中的不同培训项目,虽然内容不同,但培训计划的目标却是一致的。例如,金融管理类培训、计算机类培训、财会类培训,等等。但由于每类培训的目标会随着不同形势的发展而变化,继续教育的培训管理存在很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可将每类培训看成一个项目管理化整体,将每一类培训中的不同培训机构看成一个单独项目,从而系统地实施继续教育培训。由此可见,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具备实施项目化管理化的可行性。(三)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具备实施项目管理化的可行性继续教育培训部门通常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培训内容进行安排和筹划,如制定“教学考察计划表”“培训课程安排表”“培训人员任务表”等。在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期间,各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和培训部门以及相关部门人员会举行定期会议,讨论解决在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比如,制定培训管理实施计划的讨论会、培训学员座谈讨论会、培训教师经验交流会、管理人员协调会,等等,相关人员也会经常使用通信手段相互交流和处理一些紧急事项。同时,为了促使培训收益最优化和培训效果最佳化,一些培训机构会针对相似的培训安排培训师到其他相关培训机构进行参观学习或组织教学。而这些工作都要求培训管理部门根据培训计划提前与其他培训机构联系,统筹安排相关事宜,并最终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培训管理部门会针对相似培训中不同培训机构间的依赖关系进行解析,确定不同培训项目在机构组织中的开展顺序,并最终确保相同培训工作的总体进度。例如,“培训班教学机会实施表”“培训总体任务安排表”等,培训部门会依据所制定的总体安排开展相同培训工作。这些计划制定呈现的项目管理化特性,证明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实施项目管理化是可行且有效的。

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例6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教研组长成员的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小组。再按学科教学结构分为若干基层培训小组,以教研组长为基层培训小组的组长。学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教研组的基层培训小组及教师都将拟定出各自的培训达标计划,培训措施及培训总结和培训经验。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学有目标,学有收获。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继续教育的文件,使全体教师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思想认识和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并制订了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相关的制度,从组织上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得到了落实和保证。

      二、按照上级部署,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1、职业道德教育:

      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xx“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同志有关教育论述的学习,树立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识别大是大非的能力,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规范教师自身的的言行、尊重学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增加协作精神,健全人格,提高教师们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能力。

      2、信息技术培训。

      为让我校教师尽早地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充分用好我校教育资源,制定了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达标计划,采取分类培训,分步达标,平时训练,假期定级培训的方式,把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学科教学的培训充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全体教师皆能基本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用计算机上网查找资料,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3、学科教学业务技能培训。

      进一步抓好抓实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教学效果检测等教学环节的常规培训。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让更多的教师采用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手段与形式,提高课堂效果。

      进一步加强各类活动课及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探讨研究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任务,撰写经验总结,改进小学教育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紧紧抓住市、区教育局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等系列评比机制,结合我校实际,着力培养我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积极认真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市、区级有关培训,提高培训者的能力和水平,为造就和培养我校一批教学骨干教师创造良机,扎实稳步地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三、保证时间,落实经费

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例7

2.周密布置,确保培训及测试对象全员参与。继续教育办公室在05年底,就已经下发了调查摸底表,新学期一开学,将及时地下发正式培训、测试报名表,要做到学校花名册、调查摸底表与正式报名表三表基本吻合,确保每一个培训及测试对象都能参与。

3.合理安排培训点,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管。针对本学期在各初中全面推开,点多量大的特点,我们继续教育办公室将本着方便教师,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培训教学点。每个培训点上,继续教育办公室将安排专人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做好培训出勤的点名工作及培训监督。对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及时通报。

4.严密组织测试,确保比较高的通过率。认真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参加测试。严格把好测试关,坚持测试的标准。二、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测试前期准备工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是:首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其次是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对各个不同层次培训的人数。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顺序,与目前进行的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错开时间。四是选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五是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学校培训与本中心培训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培训资源。六是组织建立一支集全市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师资队伍,对培训师资进行先期培训,为全面推开面上的培训打好基础。三、继续做好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1.认真做好目前正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结束阶段的培训工作,确保这些培训班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有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在学期初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结束阶段的相关工作。

2.切实做好见习期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检查力度,争取对所有见习教师都能进行听课检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确保见习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3.抓好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组织工作。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育局培育名师工程的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办公室要与教研、教科室的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抓好该班的结束阶段工作。要组织开展与导师的研讨、重大活动观摩、论文集的出版、培训工作总结等活动。

4.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已经制订的相关培训规划,继续在本学期中开设新的短期教师培训班。主要是开设小学语文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中小学艺术青年教师培训班。具体培训班的

其他网友还浏览了以下文章:市科技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镇经济发展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村镇建设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计生办上半年工作小结

文体服务站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社会事务办工作总结

上半年财政办工作总结

市交通局上半年工作回顾、下半年工作思路

乡镇上半年文化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乡镇上半年体育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计划及开班时间将另行下发通知。

5.在暑假中,组织开展英语引智培训,今年暑假,将分别举办小学、中学英语教师引智培训,由外籍教师承担培训工作,使我市的英语教师更能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方法上及口语的表达上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四、认真抓好校本培训的建设及指导工作。各学校的校本培训要坚持有序、有针对性,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学校必须认真制订好学期校本培训的计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必须要有书面笔记记录。从06年开始,各学校聘请外地专家、学者到本校讲座,要在活动前报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由继续教育办公室派人参与并记录,依此可以作为该学校教师专业培训的课时数。新学期开学的初期,各学校要认真检查教师的寒假学习笔记,组织开展寒假学习心得的交流活动。五、加强干部培训,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管理者队伍。05年上半年,正是各学校领导班子的换届时期,继续教育办公室要配合教育局党委做好相关的干部培训工作。一是继续办好目前正在举办的校长任期常规培训班,组织校长进行任期工作总结。二是继续办好教科室主任负责人培训班及幼儿园业务主任培训班的培训及结业工作,强化培训效果。三是根据班子换届的要求,在局党委的安排下,组织后备干部培训班,为校长换届培训新人。四是做好挂职干部的培训及考察工作。五是举办新一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培训。六、充分挖掘培训资源及师资潜力,做好社会培训及教师学历培训工作。

1.继续做好公务员的普通话、英语三百句及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力争培训量比上年有较大的提高。

2.继续与市财政局合作,开展06年会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要组织好培训师资,制订严格的培训计划,加强的培训点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3.积极与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联系,争取开辟新的培训渠道,组织开展工人的在职培训及新上岗就业人员的培训。

4.继续抓好教师的学历培训工作。配合局人事科做好教育硕士的报名组织工作,继续抓好中小学教师本科学历的招生及教学工作。

其他网友还浏览了以下文章:市科技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镇经济发展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村镇建设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计生办上半年工作小结

文体服务站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社会事务办工作总结

上半年财政办工作总结

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例8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继续教育领导小组:

一、本校2004年度开展校本培训的目标、条件和重点

    2004年,是教师继续教育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教师继续教育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服务的重要一年,也是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全面实施的一年。为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务求实效,现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对2004年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21世纪园丁工程”,把教师继续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适应和满足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需求为宗旨,以师德教育为核心,继续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继续加强新课程骨干教师和重点、难点学科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优质师资。

    二、主要工作目标

    1、使全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观有新的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思想和爱生育人意识有明显提高。

    2、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总体上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能力有所提高。为高中教师进入新课程,做好思想和专业准备。

3、继续扩展梯队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重点培训培养一批各学段各学科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常武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培养一批新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

 

三.条件:

本校设立了专门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由教科室具体负责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并有2位教师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理论课程主讲教师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学校有规范的业务学习制度和定期的业务学习时间,为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重点工作

    1、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学校将继续把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年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工作来抓。在继续加强对初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基础上,今年重点要抓好高中新课程师资的培训。本年度各教研组均应考虑和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2、继续开展以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为主要目标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认真组织试用期新教师参加规定的集中和分散培训活动,学校将扎扎实实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组织新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开展各种教学研讨、评比活动,使他们尽快适应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大力开展教师职务岗位培训工作。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2004年晋升职称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4、加强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实施名师工程。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

    5、继续抓好全校教师高一层次学历达标工作。组织好教育硕士的报名、辅导和参考工作;以函授和自考为主要形式和途径,促进本校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

    6、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第三轮现代教育技术考核,积极做好培训工作,与此同时,组织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切实提高他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能力。

    7、学校将根据(武教人[2004]29号)文件精神。完善校本培训的组织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充实培训内容,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监控与评价。  

二、本校2004年度校本培训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

一.实施意见:采用必学和自学相结合的途径进行校本培训:

1.师德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四五”普法教师读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泛开展以“爱生行动”为核心的各类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观看杨端清同志的录像报告,大力宣传和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配合今年区开展的“学生评教师”师德教育活动,经常性检查、督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坚决杜绝教师队伍中体罚学生、等严重违反师德的情况,积极引导教师以先进为榜样,提高师德修养,努力塑造礼中教师良好的师表群体形象。

⑴利用每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国家大政方针,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文件和材料。

⑵利用有影响的报刊,如《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德育天地》、《班主任》等,开展集体和自主学习、提高的培训工作。

⑶学习教育法规,掌握《德育大纲》要领,开展《师德规范》学习和测试活动。结合“师德标兵”,评选“十佳教师”活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⑷开展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研讨活动,撰写论文,参加德育论文评选。开展德育参观活动,2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德育建设方面的讲座,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⑸学习《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进行必要的辅导。听法制教育辅导报告。

2.教学业务。实施教师本职岗位的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强化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拓展业务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主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备课组长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发挥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使全体课改教师了解和掌握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校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材教法学习研究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⑴加强理论培训,主要辅导《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材料选编》等理论和经验。9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辅导报告。

⑵辅导《课堂教学评价表》,根据项目规范课堂教学,以“五认真”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训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评价和检测能力。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培训。组织参加教育局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

⑶组织示范课、汇报课、试验课实践活动和开展评议辅导讲座,提高操作能力。5月份开展“新课程研究”大型公开课展示活动。

3.教育科研。培训教师掌握教科研的基本知识,增强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自觉性,提高教科研水平。解决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对教科研内容的选择,研究形式和方法的确定,研究过程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⑴培训课题选择,设计报告,立项要点,研究成果,开展课题活动的能力。今年4月邀请专家来校作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⑵运用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方式,培养写作教科研论文和经验总结的能力。利用暑假,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教育年会的论文评选和各级论文竞赛活动。鼓励在正式报刊和经验总结。

⑶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题教科研培训。5月份培训“说课——上课——评课”的技能。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案例分析辅导讲座活动。

⑷开展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培训活动,发挥群体的合力优势的作用。

4.信息化素质培训。每位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使用计算机,了解有关网络信息内容,学习网的制作,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⑴组织教育现代技术知识讲座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利用校本师资开设多媒体课件培训班两期,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⑵组织电教评优课评比辅导讲座和多媒体课件评比讲座。开展网络信息技术评优课讲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考核办法:

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制订本校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有序组织,统筹安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参加考核,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以专职为辅,兼职为主的校本培训师资队伍。 

  

三、本校对校本培训进行管理的机构、制度和责任人

一.管理机构: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为此,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我校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党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构成情况。组长:蒋卫山(校长),

成员:盛建锋(副校长)、余粮(副校长)、陈中良(副校长)、王建仁(教务主任)、李新其(总务主任)、尹建文(政教主任)、陈京疆(教科室主任)、陆惠芳(办公室副主任)。

二.培训制度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承担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培训任务,教科室重点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

    2、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会议上重点协商,期初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期中对各部门的各项计划进行评估,期终总结全学期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果。

    3、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工作岗位聘任相联系的制度。凡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优秀教师,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及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4、学校要按要求建好校本培训档案,由教科室负责如实、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各种台帐资料。由校长办公到负责校本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加强对培训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学校

意见

 

(公章)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培训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教研

部门

审查

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意见

 

 

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例9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就是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本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

1.“两线四级”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两线四级”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培训工作的运行。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制定各类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计划;组织编审教材;审批全省高、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并加强对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检查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统一要求,负责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和措施;负责本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其基地建设,负责审批本地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筹措和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考核、评估并指导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县(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筹措和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指导乡镇及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考评、奖惩制度等继续教育的驱动机制。

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有计划地选派、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筹集相应的师训经费。中小学校长负有组织和指导本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责任,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教师进修院校和师范院校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抓好本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成绩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基地负责做好学员的培训、考核和登记工作。对完成了继续教育的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2. “三位一体”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此项工程主要采取三位一体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湖北省教育厅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从2005年开始,用5年时间,将全省现有的10万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其中校长培训1万人),集中到武汉市进行免费培训10天。“工程”采取政府招标购买培训,受训者全免费接受培训,严格考核培训情况,根据绩效给予奖励的运作模式。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安排培训时间,统一设计培训课程,统一调配培训师资,统一规定培训方法,统一订购生活用品。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省教育厅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培训师资的选配、资源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监控。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学员的选送、组织与协调。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时组织好学员报到并提供交通便利,确保学员往返和培训期间的安全,敦促学员完成集中培训后的在岗研修任务。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按要求利用自身资源,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确保培训质量。“工程”参加单位及其领导都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省教育厅领导高度重视“工程”的统筹与协调、实施与管理。

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模式的个案分析

1.“三型十环”培训模式

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中总结出“三型十环”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教师需求多元化和教师培训多样性理论。“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实践依据是校本培训经验的总结。教师校本培训,必须充分考虑欠发展类、发展类、优先发展类的不同实际及多种需求,设计教师培训的多样性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的构架主要有三种模式:学习——岗练——考评——分层模式;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十堰市实验区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九种校本培训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微格式)、问题探究式、专题讲座式、示范——模仿式、情境体验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互动式、网络信息交流式。目前十堰市教育局总结提炼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培训“三型十环”模式,用于实验区的学校和县市部分中小学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正由实验区向全市中小学辐射实施。 转贴于

2.“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

在教师培训实践活动中,武汉市洪山区积极试行“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所谓“专家诊断”培训,即选出的专家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前的调查研究后,针对不同的教师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中、分组、个人培训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专家“会诊”,因材施训。“专家诊断”培训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临床法”和巴班斯基的“教育会诊”理论;成人个性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可塑的;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具备鲜明特色与个性的教师。“专家诊断”培训遵循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专家诊断”培训采取一看、二听、三察、四议的诊断形式与方法。诊断标准与内容一要以学员个性特征为依据,二要以骨干教师标准作为依据,三要以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为依据。“专家诊断”培训的程序:①聘请专家,成立小组;②自我评价,提出问题;③专家诊断,确定目标;④制定方案,实施培训;⑤效果评价,总结提高。如此培训,形成了一批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鲜明个性的骨干教师。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实践场地难找,工学矛盾,经费紧缺教材缺乏,给参训教师备课造成了困难,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3. 校本培训能级模式

2004—2007近三年来湖北荆门东宝区教育局着力于具有“针对实际、强化实训、突出实效”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创新,展开了构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所谓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是一种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学生素质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总体构架是:构建三大体系,形成三大平台,达成三大愿景。

(1)目标与内容体系:首先是明确总体目标定位,达成三大愿景。一是以构建“能级模式”为支撑,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以发展教师“八项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特色争创能力)为支撑,切实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三是以优化师资团队“三型”(成长型、成熟型、成就型)能力发展结构为支撑,切实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其次是分能力项目、年度(学期)和具体实施培训活动项目,拟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要求。形成培训内容菜单:一般可分A培训能力项目、B必修课程要目、C能力实训要点三级来编制,并相应附加必要的实施说明。

(2)途径与方法体系:搭建自主研修、岗位培训、远程教育三大平台,突出“主体化”、“一体化”、“信息化”特点。

(3)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要求:落实机构,落实常规,落实评价。

4. 课题驱动模式

2007年,蕲春县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验区,申报的子课题《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研究》已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审定批准。参与课题实验为该县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提供新的发展支点。以课题为载体,以校情为依据,进一步深入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模式、新策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例10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继续教育培训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更新、拓宽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科技进步和实际工作需要的一种后续教育,是有效开发人才资源,实现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交通运输部李盛霖在2010年9月14日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人才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笔者认为,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是实现“人才强交”战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现状

自高速公路开通运营以来,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大多停留在完成任务、例行程序上,学习内容单一化,缺乏行业实用的特色,难以学以致用,缺乏连贯性,达不到教育培训的目标和效果。技术人员缺乏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意识,有时人事部门安排了教育培训,有个别专业技术人员还以工作忙为由不按时参加培训,还有一小部分虽然来了,且没有认真接受培训,没意识到接受继续教育是一种权利和义务。要改变现状,高速公路管理局就要创建适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创新继续教育培训内容,逐步提高队伍个体和整体的素质,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二、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改善措施

(一)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是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的有力保证。一要制定完善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规定,使各条高速公路基层单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比如,给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继续教育培训档案,记载从参加工作以来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可用制式表格规范登记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和要求。目前,笔者所在基层单位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56学时。量化了管理,也促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完成学时;二要建立继续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对其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条件之一。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或申报评定上一级资格时,作为必备条件。这一机制的建立,定会激发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二)创新培训形式,完善服务措施。高速公路继续教育培训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重在学以致用,取得实效。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创新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方式可以综合运用集中培训、研讨、进修、自修、案例教学、技术考察、咨询服务、对口培训、特殊培养等多种培训形式,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量身合体的继续教育服务。对重要、特殊和关键岗位上的人才可以采取个性化方式进行培养。根据高速公路分布面广、线长,跨区域,技术人员分散在各条高速、各个区域上,对培训集中不便的情况,可以建立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开发网络课程,实行网络化管理,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例如,对网络培训,高管局可以聘请老师先录制不同专业和公共科目的继续教育培训课件,在高管局网站上建立链接,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选择个人时间在网上接受教育培训;对基层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还可以利用现有的视频会议系统,老师在总会场授课,专业技术人员可就近在总会场和分会场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培训的整个情况,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到位情况,总会场都能从视频里看到,从而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便捷性。

三、高速公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建议

(一)更新继续教育培训观念,提高领导层思想认识。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行动自然就会发生变化。作为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面对专业知识、运营设备的日益更新,以及国外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我们必须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的重要性,否则就不会引领单位走向前端,也会因跟不上科技进步而被社会淘汰。因此,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单位领导层首先对此要真正重视起来,提高思想认识,彻底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思想,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二)建立科学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形成长效机制。高速公路要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必须有一定的人力和物质基础为前提,这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来考虑。硬件方面,包括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配备必要的教学场地和仪器设备,如电脑、投影仪、音响器材等。这方面,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在平山县温塘建立了职工培训中心,为全省高速公路举办各类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场地。继续教育培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如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管局职工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软件方面,合作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可利用各类学术团体、专业学会和高等院校等师资力量。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实行多种形式的协作关系,以提高继续教育的效益和质量。同时,建立继续教育师资信用管理数据库,对参与实施继续教育的机构和人员建立信用档案。有了一定的人力和物质基础,还要结合运营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针对高速公路专业技术要求,制定出较为详细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逐步建立起富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特色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