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双争心得体会模板(10篇)

时间:2022-08-25 06:52:02

双争心得体会

双争心得体会例1

根据县委、县政府“双优”活动的统一部署,局里组织开展了“优质服务,优化环境,工作争排头,双评争位次”为主题的“双优双争”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主题学习和讨论,我对活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开展“双优双争”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按部就班,克服得过且过、骄傲自满思想。要求所有同志都要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居安思危,见强思超,志存高远,无限胸襟。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雄心、敢为人先的恒心和永不言败的决心。

二、开展“双优双争”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克服固步自封倾向,树立创新创业的豪迈气概。县委王书记的话说得好:惯性增长绝不是跨越,自然增长也不是跨越,跟随增长更不是跨越。高目标才能产生大动力,大动力才能产生加速度。阻碍我们跨越的最大障碍,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只有比别人醒得更早、跑得更快、干得更多,才能不断超越,后发先至,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每天都有新要求,每天都有新激情,每天都有新作为,两步并作一步走,一天干成两天事,以新求好,以快补晚,带领群众共同跨越。

三、开展“双优双争”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摆脱日常繁杂的工作事务束缚,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共性的困难,采取灵活的方法,让人和事的配备更加优化,打造黄金团队,创造出最高的价值和效益。

总之,在我县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下开展“优质服务,优化环境,工作争排头,双评争位次”主题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它必将对阜宁人的旧的思想意识形成一次强烈的撞击。我作为培训中心的分管班长,做优培训发展环境,强化培训中心服务形象,是自己职责所在。为此,我将带领培训中心全体师生员工,围绕争创盐城第一,苏北领先的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这一奋斗目标,积极投身文明创建中来,结合“双优双争”活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做好就业培训服务工作,积极为县内用工企业和各类劳动力搭建培训就业供需平台。为企业提供用工指标,为下岗失业职工、农村劳动力、外来劳动力和有创业意向的各界有识之士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服务。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做到接待热情、耐心,服务周到、细心,培训高效、称心。不断提高培训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形象,以培训立信,职工立德为内容,扎实开展文明诚实教育。着立打造文明诚信的人文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的就业培训环境,积极做到“优质服务、优质环境、工作争排头、双评争位次”,完成和超额完成局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县委扩大会提出的“奋战四年全面达小康,争先苏北跃进前八强”的宏伟目标,进一步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双争心得体会例2

组织部门靠什么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必须靠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什么才算是组织部门实实在在的成绩?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的工作成效,才是真政绩、真水平。而我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除此没有其他目的和特殊利益,人民满意则党满意,所以组织部门“一迎双争”归根到底还是努力做到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一迎双争”看是要求组工干部,实则是对所有党员干部的要求。当前,我国人均gdp突破4600美元,实现了小康,但是,依照国际惯例,这也是个警戒线,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加重等[:请记住我站域名/]诸多题目也随之而来,我们也进进了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期,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人的意识观念也随之多变起来,在多元化的意识观念下,主流应当是甚么?

回头看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从老一辈革命先辈白手起家闹革命,薪火相传,到今天虽取得了举世注视的成绩,但目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还是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双争心得体会例3

“一述双评三争创”创先争优活动效果:

1、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三大项目大决战的洗礼中,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除服务全县重大项目建设外,自身建设也得到全面加强。村级党组织盘活“三资”(资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潘口河村发展林场和石场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积累近百万元,建起了全县一流的村委会。小漩村通过集体土地入股,兴建了两个新型材料砖厂,年创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以上。

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该乡还创新了党的组织设置,实现了组织设置灵活有效。针对电站建设协调任务重、流动党员多、板栗产业发展迅速的实际,组建成立了电站建设协调服务党总支、三个流动党支部以及潘口河板栗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做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

2、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党员是党的肌体和细胞,是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只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出来了,我们党的事业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双培(在农村能人中培养党员、在农民党员中培养能人)、双学(学科技、学政治)、双比(比带头致富、比社会贡献)、双评(开展党内评议和群众评议)和党员设岗定责、十星级党员公开承诺等活动,党员队伍全面活跃。自潘口电站2007年初开工以来,潘口乡党员干部取消了节假日和双休日,工程不停、工作不止,连续三年大年三十、初一、初二都有乡村党员干部坚守在工程一线。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魏沟村在外创业的山西古交流动党支部书记王昌军及兄弟王昌清捐资42万元修通家乡卢家河水泥路,圆了当地千余名群众多年来行路通畅的梦想。

3、广大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得到充分发挥

干部是人民公仆,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干部作风,创新为人民服务的方式方法,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落到实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为此,该乡开展了“创服务型党组织,做人民满意干部”的活动。在全乡建立了乡、村、院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乡政府成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把直接服务群众的移民站、国土所、城建办、民政办、计生办、计生服务中心等单位集中一处办公,开展一站式服务。村成立了制的便民服务室,村民在办建房手续、身份证、生育证、结婚证、社保等事项由村干部实行,明确村文书为全程员,其他村干部为分项员,利用干部懂政策、懂程序、认得门、认得人的优势直接给群众办事。院设立代办制的便民服务点,整合新农合超市、网络、电信、移动、农资等资源,直接就近方便群众。

双争心得体会例4

在企业跨国并购实践中,获得目标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只是整个跨国并购的一小部分,要取得最后的成功,跨国并购企业就必须对被跨国并购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这里的整合是指跨国并购双方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实现整体融合。美国著名管理学家Peter FDruker在《管理的前沿》一书中这样评价整合在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地位:“企业并购,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在整合业务上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并购,否则只有财务上的操纵,这将导致业务和财务上的双重失败”( Peter FDruker ,1999)。波特在对“财富500强”公司作的研究表明,由于并购后双方大多不能很好地进行整合,在收购5年之后,70%以上的公司又把这些业务不相关的企业重新剥离出去(MichaelEPorter,2003)。因此,整合管理对于跨国并购能否获得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跨国并购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跨国并购整合中涉及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对于企业来说把握的难度比较大。本文主要对发生在整合过程中企业内在的问题作分析,而不讨论外部环境问题。根据调查,在跨国并购整合中存在以下三类比较典型问题:

高层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并购双方高层之间的冲突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冲突的结果往往会有部门高层管理人员离开并购后的企业,导致企业资源的严重流失。

部分管理和技术骨干的流失。由于文化、管理风格、制度等方面的不兼容,以及高层管理者的权利重新调整,影响部分管理和技术骨干的发展和能力的发挥,结果往往会有一部分骨干离开企业,这也是人力资源流失的具体表现。

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破坏性冲突。文化冲突不但会破坏组织资源,包括组织凝聚力、组织学习模式、内部组织之间的联结模式,而且还会形成不同的利益团体。这些利益团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增加了整合的难度,其影响将是长期的、破坏性的。

从企业并购的实际情况来看,并购交易较容易,而难点在于并购整合管理。以上这些危机处理的好坏,将最终决定并购的成败。本文将在现有并购整合管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分析

在企业购并后整合过程中,要将战略、权利、心理等不同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并购整合策略。这些不同因素渗透在并购整合全部内容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因素都不能解决整合管理的全部问题,而必须从系统层面加以考察。由于核心竞争力反映了跨内部组织边界之间实现沟通、参与和高度认同感,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范畴的概念。为此,本文提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将其内部一系列互补资源耦合起来所具有的开发独特产品、独特技术以及独特营销,并使企业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分别是企业产品和服务带给消费者的独特价值和效益,体现在企业的一系列产品上和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能力。它是研究开发能力与企业管理能力以及客户知识、营销知识的结合。

根据以上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本文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以下假设基础上:企业的并购整合是为核心竞争力构筑、培育和转移服务的,不是仅仅为整合而整合。核心竞争力渗透在企业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的全部职能中,单独从某一个子系统来考察核心竞争力构筑和培育是不可能的,必须系统全方位地构筑并购整合管理思路。包含在企业能力各个子系统中的资源和能力,有其战略地位的差异性,有的资源和能力构成了企业的战略性资产,有的是辅助性资产,因此,在整合管理过程中,对这些资源的整合有战略优先度的不同,在整合管理系统中,首要问题是解决战略性资产的整合。这三方面假设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的前提。根据假设,提出图1所示的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图1中阴影部分表示不同层次内涵之间的嵌入关系,即战略性资产是嵌入在管理要素、知识要素和价值观要素中,而这些要素又是嵌入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研究开发和组织机制等各项职能活动之中。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跨国并购整合模式,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次整合是围绕企业战略性资产的构筑和培育展开;要素层次整合是核心层次整合的内在基础;而职能活动层次整合是并购整合管理的切入点,并购的具体整合反映在这些职能活动的整合过程中。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管理模式的层次整合

核心及要素层次整合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整合管理,实现双方资源的相互互补性渗透,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管理活动应以战略性资产的整合为导向。

培育战略性资产导向的整合管理活动,是第一层次的整合,是建立在对管理要素、知识要素和价值观要素的识别基础上,通过对双方管理、知识和价值观的识别,界定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和兼容性,然后通过具体的职能管理活动得以落实。

在战略性资产要素层次的整合管理过程中,根据并购双方的战略依赖性和组织独立性程度的高低,可以采取不同的整合方式。这主要有控制公司型、保护型、共生型和吸收合并型四种类型(图2)。其中吸收合并(Absorption)和保护型(Preservation)是比较极端的方式,多数跨国并购整合的结果是既互相依赖又保持一定自治的混合体。在吸收合并(Absorption)情况下,整合意味着跨国并购双方长期形成的营运、组织和文化等全部融合。而保护型(Preservation)跨国并购整合中被跨国并购企业要求有较高的组织独立性,因而跨国并购企业必须以有限干预的方式来控制被跨国并购企业,同时允许后者全面开发和利用其自身的能力,从而使其保持相对较高的独立性。在共生型(Symbiosis)跨国并购整合中,双方企业由最初的独立逐渐转变成相互依赖,因而两家企业之间需要将保护和渗透同时并举。采取控制公司型(Holding Company)整合,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双方企业战略依赖性和被跨国并购企业组织独立性需求较低所致。

并购过程中要素层次的整合是双方相互融合的过程,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认知融合、经验融合和行为融合。在整合管理过程中,首先加强对认知的融合,指重视对什么样要素的融合,通过组织间差异的评估促进人们认知和思想上的变化。其次是重视对经验融合的管理,关注对认知变化与行为变化间交互作用的融合过程。该阶段对员工的正式培训、员工行为表现的考核以及管理层决策的检验非常重要,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推动管理团队和成员之间的交流以适应新的环境。最后是关注更为直接的行为融合,即指导员工学习“如何做”,在这一阶段,团队工作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职能层次整合管理 对战略性资产及要素层次的整合管理分析,主要是提出思路,具体落脚点在企业各项具体职能活动中。以下就研究开发、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组织机制职能的整合管理提出建议思路。

研究开发的整合。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跨国并购实践中,双方企业研究开发的整合是跨国并购后企业获得维持和发展其核心技术的重要途径。这里的研究开发的整合可能是“盘活”跨国并购双方已有的核心技术;也可能是其中一方已有核心技术的拓展使用;还可能是双方已有技术耦合出来的核心技术,双方都因此而获益,从而增强了双方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我国首都钢铁公司跨国并购了美国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70%股份,因而获得后者先进的轧钢和连铸技术。这次跨国并购有助于首钢在重型冶金机械设备方面设计和制造核心技术的形成,提高了其研究开发能力。

人力资源的整合(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现代企业越来越多地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在生产诸要素中,人力资本要素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学习型组织的提出和倡导者Peter MSenge特别强调人力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指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Peter MSenge,2002)。

在人力资源整合中应该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是整合后的企业人力资源价值(HRV:The Value Of Human Resources)要大于整合前双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之和。人力资源价值是由所有企业员工的才能,包括群体技能、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企业管理技能等构成。

在具体整合中,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整合,首先,要求保持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性。因为这关系到以个体为载体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和以组织为载体的个体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联结,如果不能保持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而导致人员大量流失,可能会带走具有战略性资产特征的关键人才。其次,要特别注重对关键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留用和整合。在处理人员相对稳定和留住关键人才的关系上,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最终是为了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文化整合。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上的由共同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构成的各种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稳定性和无形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如导向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和激励作用等。

由于企业文化是经过企业成员集体创造、认同的,因而在其内部具有共性;而相对于外部则又具有个性化,不同企业的文化差异往往很大,呈现出广泛的多样性。为了方便研究,将企业文化大致分为四种不同类型(表1):独裁型、官僚型、团队型和个性型。在跨国并购中,尽管双方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但是当目标企业被跨国并购时,双方企业文化的变迁是不可避免的。并购企业应该把握文化变迁方向,并且有意识地通过双方企业的努力,实现跨国并购后企业文化定性,也就是将若干种不同的企业文化,经过融合、替代或保持企业文化独立方式,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整合的基本涵义。

组织机制整合。组织机制的整合过程是一个与组织资源重组紧密相关的组织再造过程,而组织机制重组则是组织再造中各种组织要素联结方式的再造。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过程本身是 “创造性破坏”过程,因而可以把组织机制整合看作是对公司能力进行更新的一种手段。核心竞争力的刚性特征阻碍了企业的创新,而组织在长期发展中不合时宜的惯例和规范以及其他消极因素也降低了企业的效率,因而可以把并购整合过程看成是流程重组的时机,而组织流程重组就是培育和更新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当双方经营业务领域在生产、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存在相关性时,通过重新配置、组合双方不同资源,往往能弥补双方内部能力的不足,加速公司核心能力的成长,这是组织机制整合的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东方出版社,2002

双争心得体会例5

在企业跨国并购实践中,获得目标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只是整个跨国并购的一小部分,要取得最后的成功,跨国并购企业就必须对被跨国并购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这里的整合是指跨国并购双方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实现整体融合。美国著名管理学家Peter F•Druker在《管理的前沿》一书中这样评价整合在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地位:“企业并购,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在整合业务上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并购,否则只有财务上的操纵,这将导致业务和财务上的双重失败”( Peter F•Druker ,1999)。波特在对“财富500强”公司作的研究表明,由于并购后双方大多不能很好地进行整合,在收购5年之后,70%以上的公司又把这些业务不相关的企业重新剥离出去(Michael•E•Porter,2003)。因此,整合管理对于跨国并购能否获得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跨国并购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跨国并购整合中涉及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对于企业来说把握的难度比较大。本文主要对发生在整合过程中企业内在的问题作分析,而不讨论外部环境问题。根据调查,在跨国并购整合中存在以下三类比较典型问题:

高层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并购双方高层之间的冲突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冲突的结果往往会有部门高层管理人员离开并购后的企业,导致企业资源的严重流失。

部分管理和技术骨干的流失。由于文化、管理风格、制度等方面的不兼容,以及高层管理者的权利重新调整,影响部分管理和技术骨干的发展和能力的发挥,结果往往会有一部分骨干离开企业,这也是人力资源流失的具体表现。

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破坏性冲突。文化冲突不但会破坏组织资源,包括组织凝聚力、组织学习模式、内部组织之间的联结模式,而且还会形成不同的利益团体。这些利益团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增加了整合的难度,其影响将是长期的、破坏性的。

从企业并购的实际情况来看,并购交易较容易,而难点在于并购整合管理。以上这些危机处理的好坏,将最终决定并购的成败。本文将在现有并购整合管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分析

在企业购并后整合过程中,要将战略、权利、心理等不同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并购整合策略。这些不同因素渗透在并购整合全部内容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因素都不能解决整合管理的全部问题,而必须从系统层面加以考察。由于核心竞争力反映了跨内部组织边界之间实现沟通、参与和高度认同感,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范畴的概念。为此,本文提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将其内部一系列互补资源耦合起来所具有的开发独特产品、独特技术以及独特营销,并使企业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分别是企业产品和服务带给消费者的独特价值和效益,体现在企业的一系列产品上和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能力。它是研究开发能力与企业管理能力以及客户知识、营销知识的结合。

根据以上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本文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以下假设基础上:企业的并购整合是为核心竞争力构筑、培育和转移服务的,不是仅仅为整合而整合。核心竞争力渗透在企业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的全部职能中,单独从某一个子系统来考察核心竞争力构筑和培育是不可能的,必须系统全方位地构筑并购整合管理思路。包含在企业能力各个子系统中的资源和能力,有其战略地位的差异性,有的资源和能力构成了企业的战略性资产,有的是辅助性资产,因此,在整合管理过程中,对这些资源的整合有战略优先度的不同,在整合管理系统中,首要问题是解决战略性资产的整合。这三方面假设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的前提。根据假设,提出图1所示的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图1中阴影部分表示不同层次内涵之间的嵌入关系,即战略性资产是嵌入在管理要素、知识要素和价值观要素中,而这些要素又是嵌入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研究开发和组织机制等各项职能活动之中。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跨国并购整合模式,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次整合是围绕企业战略性资产的构筑和培育展开;要素层次整合是核心层次整合的内在基础;而职能活动层次整合是并购整合管理的切入点,并购的具体整合反映在这些职能活动的整合过程中。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管理模式的层次整合

核心及要素层次整合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并购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整合管理,实现双方资源的相互互补性渗透,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跨国并购整合管理模式,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管理活动应以战略性资产的整合为导向。

培育战略性资产导向的整合管理活动,是第一层次的整合,是建立在对管理要素、知识要素和价值观要素的识别基础上,通过对双方管理、知识和价值观的识别,界定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和兼容性,然后通过具体的职能管理活动得以落实。

在战略性资产要素层次的整合管理过程中,根据并购双方的战略依赖性和组织独立性程度的高低,可以采取不同的整合方式。这主要有控制公司型、保护型、共生型和吸收合并型四种类型(图2)。其中吸收合并(Absorption)和保护型(Preservation)是比较极端的方式,多数跨国并购整合的结果是既互相依赖又保持一定自治的混合体。在吸收合并(Absorption)情况下,整合意味着跨国并购双方长期形成的营运、组织和文化等全部融合。而保护型(Preservation)跨国并购整合中被跨国并购企业要求有较高的组织独立性,因而跨国并购企业必须以有限干预的方式来控制被跨国并购企业,同时允许后者全面开发和利用其自身的能力,从而使其保持相对较高的独立性。在共生型(Symbiosis)跨国并购整合中,双方企业由最初的独立逐渐转变成相互依赖,因而两家企业之间需要将保护和渗透同时并举。采取控制公司型(Holding Company)整合,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双方企业战略依赖性和被跨国并购企业组织独立性需求较低所致。

并购过程中要素层次的整合是双方相互融合的过程,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认知融合、经验融合和行为融合。在整合管理过程中,首先加强对认知的融合,指重视对什么样要素的融合,通过组织间差异的评估促进人们认知和思想上的变化。其次是重视对经验融合的管理,关注对认知变化与行为变化间交互作用的融合过程。该阶段对员工的正式培训、员工行为表现的考核以及管理层决策的检验非常重要,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推动管理团队和成员之间的交流以适应新的环境。最后是关注更为直接的行为融合,即指导员工学习“如何做”,在这一阶段,团队工作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职能层次整合管理 对战略性资产及要素层次的整合管理分析,主要是提出思路,具体落脚点在企业各项具体职能活动中。以下就研究开发、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组织机制职能的整合管理提出建议思路。

研究开发的整合。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跨国并购实践中,双方企业研究开发的整合是跨国并购后企业获得维持和发展其核心技术的重要途径。这里的研究开发的整合可能是“盘活”跨国并购双方已有的核心技术;也可能是其中一方已有核心技术的拓展使用;还可能是双方已有技术耦合出来的核心技术,双方都因此而获益,从而增强了双方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我国首都钢铁公司跨国并购了美国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70%股份,因而获得后者先进的轧钢和连铸技术。这次跨国并购有助于首钢在重型冶金机械设备方面设计和制造核心技术的形成,提高了其研究开发能力。

人力资源的整合(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现代企业越来越多地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在生产诸要素中,人力资本要素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学习型组织的提出和倡导者Peter M•Senge特别强调人力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指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Peter M•Senge,2002)。

在人力资源整合中应该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是整合后的企业人力资源价值(HRV:The Value Of Human Resources)要大于整合前双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之和。人力资源价值是由所有企业员工的才能,包括群体技能、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企业管理技能等构成。

在具体整合中,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整合,首先,要求保持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性。因为这关系到以个体为载体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和以组织为载体的个体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联结,如果不能保持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而导致人员大量流失,可能会带走具有战略性资产特征的关键人才。其次,要特别注重对关键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留用和整合。在处理人员相对稳定和留住关键人才的关系上,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最终是为了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双争心得体会例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逐步迈入大众化时期。据教育部调查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25%。由经济困难而引发的就业困难学生被称为“双困生”[1],这些学生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分配制度下,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了政府、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工作的重点。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同时还特别强调各高校要积极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2]。由此可见,“双困生”的就业问题,既关系到千万个家庭,又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未来。因此,构建一套科学且富有实效的“双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1.影响高校“双困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造成目前高职院校“双困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受外来的客观因素影响,而且受到“双困生”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1客观因素。

1.1.1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增大。

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去年多30万人,再加上去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预计今年我国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据人社部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另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精简机构、裁减人员时有发生[3]。这些应对金融风暴的措施,大大制约了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此外[4],目前全国农村约有1.5亿剩余劳动力,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城市谋求发展,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有很大冲击力。

1.1.2就业市场制度不完善,公平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双向选择实施之后,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健全的今天,社会网络资本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网络资本对个人职业地位的影响甚至超过教育等其他人力资本因素[5]。而“双困生”主要来自贫穷的农民阶层和城镇低保家庭,他们既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又没有可依靠的社会关系,只能靠自身努力。在目前就业市场制度不健全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仍然存在的环境下,他们只能望洋兴叹,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孤军奋战的被动状态。

1.1.3家庭经济困难,束缚了“双困生”择业。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少“双困生”是靠借贷交费完成学业,临近毕业时很多“双困生”家庭已是负债累累。为减轻家庭负担,应付生计,他们在择业心态上表现为求地位、保稳定,在择业范围、择业方向上就必然受到这个束缚。另外,毕业生们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更多的机会,不惜花重金包装自己,制作精美的求职材料,频繁参加各种招聘会。这些高昂的求职成本大大增加了“双困生”择业的负担,进一步束缚了他们择业的手脚,使得他们丧失了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6,7]。此外,迫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双困生”还不得不放弃参加社会上的各类考证、考研、考公务员等培训的机会,直接导致他们丧失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机会。

1.2主观因素。

1.2.1自身综合素质欠缺,在就业中处于弱势。

“双困生”中不少来自教育资源有限、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的农村或偏远地区,入学时的知识面、计算机及英语应用水平、文艺特长等综合素质和其他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8]。进入大学后,由于经济和心理等因素,不少“双困生”勤奋苦读,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技能也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同时,缺乏与老师、同学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在长期封闭压抑的心理状态下,自身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束缚。即使有些“双困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勤工俭学等活动,但由于其目的大多仅是解决经济困难而其综合能力并未得到明显锻炼和提高。而用人单位多重视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看重他们是否当过学生干部、有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要求对多数“双困生”来说较高,导致他们很难得到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机会,最终加剧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劣势趋势。

1.2.2就业心理障碍,加剧了就业难度。

由于“双困生”自身的心理特征和长期受经济的困扰,他们迫切要求通过就业解决经济贫困现状,因此在就业的激烈竞争中,他们的就业压力与其他学生相比更为突出,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偏多。主要表现为:(1)缺乏自信心,存在自卑心理。在应聘过程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推销和展示自己;(2)恐惧和焦虑心理比较明显。其原因为缺乏应对各种就业压力的心理准备,缺乏社会适应能力;(3)抑郁心理突出。在择业过程中害怕竞争,遇到挫折时心理难以承受,容易产生悲观情绪,逐渐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和就业观。这些就业心理障碍是导致“双困生”就业难度加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1.2.3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过高。

“双困生”因为自身家庭经济困难,他们更渴望成功,寄予着亲人的期望,身上背负着改变整个家庭经济状况的重担。因此,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择业时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意到基层、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就业,而是选择一些大公司、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一心想找个好工作,期望工作稳定、薪水高、待遇好,以此光宗耀祖,改变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况。这种传统的就业观念使得“双困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高校“双困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方式

“双困生”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相互配合,而并非仅仅是学校就业部门的职责,同时也需要实行动态管理,为“双困生”提供全过程、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因此,只有构建一套完善的“双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才能有效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2.1构建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提高“双困生”就业竞争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双困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应改变“重经济资助,轻综合素质培养”的做法,而应着重加强“双困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首先高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各类社团组织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双困生”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各类竞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同时,还应鼓励“双困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获得直接锻炼的机会;其次,授予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他们不断获取新知识,改变过去“等着喂,抱着走”的学习理念;最后,为“双困生”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为“双困生”开展求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帮助他们掌握择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成功抓住就业机会的本领。

2.2构建就业心理辅导体系,减轻“双困生”就业压力。

“双困生”在择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焦虑、自卑、抑郁、恐惧、急躁、盲目、悲观等心理障碍,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引导。首先,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对“双困生”进行就业观教育时,应引导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其次,应帮助他们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真正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身不足,但更重要的是发现自身优点,并加以充分利用。同时,要注意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通过活动释放心理压力,真正帮助他们走出自负或自卑的阴影。最后,应着重开展自我意识与自信心教育、情绪调节与挫折教育等,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抗压能力。

2.3构建全程化、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帮助“双困生”实现充分就业。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特别重视对“双困生”的就业指导,同时务必要做到全程化、个性化。首先,高校应成立“双困生”就业指导小组,做好“双困生”的调查、建档工作,并主动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做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其次,应结合“双困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譬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就业指导课、就业知识讲座、就业咨询、就业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双困生”明确职业理想,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最后,应集中开展就业前的训练活动。通过模拟面试、就业技巧训练、就业政策方面的指导等活动,提高他们的面试成功率和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充分就业。

2.4构建多方位就业渠道体系,为“双困生”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三优”就业服务。

拓宽就业渠道是解决“双困生”就业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首先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建立与人才市场的信息互通渠道,搜集用人信息,并及时向“双困生”公布。同时,首先应主动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和沟通,获取更多的招聘信息。其次,应做好推荐工作,为“双困生”搭建“绿色就业通道”。在同等条件下对“双困生”实施优先推荐、重点推荐的援助措施,尽可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再次,通过发展“定单式”培养“双困生”的方式,鼓励用人单位与“双困生”签订就业意向书。最后,广泛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进行招聘,组织小型的专门针对“双困生”的招聘会。

2.5构建就业经济资助体系,降低“双困生”的就业成本。

随着就业成本的逐渐增加,“双困生”由于其家庭经济的原因,就业机会与其他学生相比大大减少。因此,高校应采取积极措施降低“双困生”的就业成本,为他们的就业创造良好条件。一方面,高校可支配一部分资金创立“双困生”就业基金,援助他们用于就业的支出,为其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可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降低就业成本。如积极邀请用人单位“进校园”,为“双困生”搭建就业平台;免费为“双困生”提供使用就业网包括网上远程面试系统的机会等。

当然,解决高校“双困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仅依靠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是无法实现帮扶目标的。只有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形成合力,再加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依据完善而有效的“双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才能有效帮助“双困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李淑娥.构建高校“双困生”援助体系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27,(1):93-95.

[2]潘雪峰.浅议构建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J].法制与经济,2008,185,(11):132-134.

[3]夏雪花,陈多宁.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与对策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2009,31,(5):183-184.

[4]薛深.就业难引起的贫困生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3):13-16.

[5]格拉诺维特.弱关系的力量[J].国外社会科学,2001,(1):34-39.

[6]花军,张晓燕,胡海青.高校贫困生就业中的弱势分析与对策探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6,(5):68-70.

双争心得体会例7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1、从整体来看,普遍学生学习压力大,经常有负面心理;而又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求助他人;在别的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尽力的帮助别的学生,孤军奋战,不关心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不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也不注重团队合作。

2、怯懦心理:在集体生活中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信,缺乏积极主动性,不敢尝试,不敢在团队中表现自我做事瞻前顾后,谨小慎微,害怕失败。

3、孤僻心理:学生不愿与他人接触合作,就像单飞的雁

这,因此产生了苦闷、压抑心理。甚至引起社交恐惧症。

4、狭隘心理:与他人、集体的关系不和谐,这主要体现在少数实验班级,很多学生心胸狭窄,自私自利,为小事斤斤计较而影响了学生之间的关系,远离集体。

5、嫉妒心理:在一些班级、学生之间,害怕或担心他人成绩优于自己,时常挑剔,讽刺、责备、挖苦、打击他人。

6、独我主义:在学习中,学生们忽略团队合作,一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在班集体中,独来独往,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缺少交流对象。

为了改善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与合作行为,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对双赢思维的培养和构建。通过活动,可以总结出:在人际交往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以新的思维模式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以适应团队生活。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就是一种促进合作与竞争良性发展的全新的思维模式,促使个人与团队双方均衡发展的理性思维模式——双赢思维。

所谓的“双赢”是成双的,也即是在团体合作中追求最佳的结果,它强调是双方的利益兼顾,而非非胜即败,团体合作是实现双赢的基础。“双赢”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只有在双赢思维下,才能实现冲突各方的利益均衡,找到他们利益的支点。一个人的成功因素85%靠人际关系,15%靠天才和能力,而好的人际关系源于好的沟通,而好的沟通是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的,对大企业而言,他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企业,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双赢思维是企业内部沟通的关键。“双赢”不仅在企业与企业中的合作竞争中体现出来了,而且在当今人们处理国际事务也有所体现,可见“双赢”思维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能促进合作与竞争的良性发展。

时代召唤合作与交流,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也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如果在团队学习中,我们能集思广益,那么我们的学习生活便是丰富多彩的,就好比做一道数学题,a学生有一种方法,b也有一种,c还有一种,如果他们彼此孤立、自私,不与他人合作、交流,那他们永远也只能有自己所知的方法,如果他们彼此交流、探讨,各自说出自己的方法,说不定就能找到更多更简便的方法,这难道不是事半功倍的吗?不就达到了各自高效、高质的学习目的了吗?在此同时,学生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了,这不是一全几美的事吗?由此可见,双赢思维对于学习而言,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学生之间多交流,他人才会知道你做某些事的想法与目的,这就好比买者与卖者,只有相互沟通后,卖者才知买者需要什么,买者也才能知道自己所购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才能实现货币与商品的等价交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交流作为桥梁的互惠互利的实例,人人皆知,我们生活在团体中,交流是生存在这一团体中所必需的技能。学习,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竞争过程,优胜劣汰必然是竞争的结果,想要不被淘汰出局,我们就得学会让对手成为对自己有用的合伙伙伴。

不同的学生进校后有不同的学习习惯、方法,在团队生活中,如果我们学会欣赏他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结合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形成合力,那么,在团队合作中,将能取得1+1>2的双赢效果,社会学家戴维将双赢看作是一项各取所需的自助餐。就一个团队而言,双赢就是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胜利者的想法,是一种自己既宽容又坚忍不拔的想法。在团队中我希望他人成功,也希望自己成功,这是双赢,海阔天空,能容纳两个对立的个体,使两个矛盾体在特定的团队合作中实现统一,但不是踩在别人肩膀向上爬,也不是对他人的卑躬屈膝,而是大家在合作中各获所需,共荣共辱。

就中学生在社交及心理上的问题,我们应引起重视。构建“双赢”的思维模式,是解决在团队合作中出现此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团队生活中,有“双赢”思维作为模式化的指导思想,在我们对人、对物时,我们不会狭隘得必将对手吞灭,也不会得了熊掌就得不了鱼,团体中的双赢,能满足更多人想同时得到“鱼”与“熊掌”的想法,使团队更加强大。就学习而言,如果我们与学生,老师以一种双赢的思维方式与他们交流,那么,不至于无法适应环境而在学习的马拉松长赛中被淘汰了。并且,不再是学习的奴隶,终日受着压抑的苦痛,相反,是主动地想要学习了。

总而言之,在学习的大潮中,在合作与竞争激励的马拉松长跑赛中,应该打破以往孤立自我的思想囚笼,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即——双赢思维与他人,团体合作,这样不仅可以消除个人负面的心理问题,还能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提升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以达到“鱼”与“熊掌”兼得的双赢保证的结果。

而在竞争日渐激烈的21世纪,双赢思维是与时俱进的。双赢思维不仅在学习生活上帮助我们,还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以实现合作双方的价值,双赢思维是帮助我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认识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纽带。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打破定势思维,用双赢的眼光看世界,寻求创新,寻求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基础知识) 民族出版社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

2005

[2]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二级)

民族出版社 第二章 团体心理咨询技能 2005

双争心得体会例8

教育局是全区教育系统的管理机关,有职能科室13个,工作人员80多人,人数规模属全区之最,在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区”的奋斗目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大局,我们也深深认识到,积极开展“双争”活动,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为此,教育局将“双争”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局长挂帅的“双争”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双争”活动的日常事务。制定了开展“双争”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了时间进度和目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召开由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参加的“双争”活动动员大会,认真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学习了蒋文红区长的重要讲话,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明确开展机关“双争”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各科室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全机关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主管局长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干部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精心组织,周密实施,扎实推进“双争”活动

活动中,我们紧紧抓住三个环节,着力抓好学习提高、八查八看、整改提高三个工作重点,循序渐进,扎实推进,使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一)在宣传动员阶段,着力抓好学习提高,营造“双争”活动的浓厚氛围

我们重视教育先行,宣传开道,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重点组织开展了三方面学习教育:一是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在思想上牢固宗旨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二是“双争”活动的宣传学习。组织机关干部工作人员学习蒋文红区长的重要讲话和区政府、教育局关于开展“双争”活动的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和教育局机关作风建设十项措施,自觉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三是业务技能学习。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学习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信息技术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治教、依法办事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能。在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宣传调研活动。活动以来,我局各科室向局“双争”活动办公室发送信息40多篇,教育局向区“双争”活动办公室报送信息20多份。我们还在新华教育信息网站开办了“双争”活动宣传专栏,宣传我局“双争”活动的做法和成效。通过宣传学习,广大干部职工对开展“双争”活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在对照检查阶段,着力抓八查八看,找准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双争”活动中,我们坚持双争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提出了以新时期党员先进性标准和“双争”活动要求为尺子,以郑培民、牛玉儒、周国知等先进模范人物为镜子,对照检查行业作风。教育局和各科室共计召开了13次学校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460多份,同时,坚持领导带头,放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教师中开展调研。共计征求意见和建议500余条,归纳梳理出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共三大类30条,问题主要集中在机关作风建设、教育发展和关心群众生活等方面。局领导班子经过逐一分析反思,决心从基层学校和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人,通过整改,更好的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努力营造“文明、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努力把教育局机关真正建成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部门。

(三)在整改提高阶段,着力抓整改落实,转变工作作风

整改过程中,我们坚持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坚持以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确定了“三个确保”的工作目标,即: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验收、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并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针对基层反映较多的文多、会多的问题,教育局制定了加强利用教育网推行电子政务的意见,最大限度的减少会议和文件;针对群众反映的服务有待深入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提高服务质量的多项措施,如在中考报名时就专门派出工作人员到基层学校现场办公,受到了学校和考生的好评;针对群众关注的教育收费问题,在全区学校深入推行收费公示制度,发放《教育收费明白卡》等。目前,教育局已经对13条意见和建议立即进行了整改,正在整改的有13条,对于一时不能整改或需要协调其他部门的,教育局也制定了方案并向群众做好了解释工作。通过整改,机关干部职工提高了认识,转变了心态,学会了换位思考,真正做到了“五多五少”,即多一点服务,少一些官僚;多一些热情,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帮助指导,少一些临时催办;多一些研究,少一些盲目;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浮躁,呈现出了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规范型、廉洁型、效率型”机关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全面优化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

实现机关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开展“双争”活动的基础,也是双争活动取得实效的有效保证。为此,我们强化了三项制度建设,一是实行科室包校制度,转变机关作风。在实行局领导分工包校的基础上,推行局机关干部分科室挂点校制度,深入基层学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制定出台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十条措施》,在公布办事指南、强化调研制度、健全接待制度、规范审批行为和审批答复时限、精简文件、压缩会议、严格控制评估、评比活动、严格控制参加庆典活动、中小学招生工作、建立督察和测评制度等十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三是完善《局机关干部考勤制度》,加强对局机关干部的考勤,实行局领导带班考勤制,每月安排一名局领导带班考勤,上班时组织查岗,严禁迟到、早退、擅自离岗现象。

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务工作透明度。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公开、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的五项制度,即建立政务公开的责任制度、政务公开的审议制度、政务公开的评议制度、政务公开反馈制度和政务公开的备案制度。不断拓宽政务公开的形式,除在固定的公开栏上公示和召开干部职工通报会通报外,还通过局域网公开政务,自觉将政务和业务行为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增强了教育政策和举措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二是狠抓窗口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工作实效,我局注意抓好典型,确定招生办、普教科、人事科为机关服务的窗口,建立了公开专栏。招生办上墙公开了办事制度、招生程序、招生流程图、各类收费标准、录取情况等。在报名、考试、招生过程中,招生办能认真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制度,努力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办事环节,加大办事过程和结果的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最大可能地为考生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三是推行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将推行电子政务作为创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教育网和教育信息网站,大大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信息处理能力,促进更方便、更快捷、更经济地收集、处理、传递、沟通信息,使领导能够及时掌握更多的教育信息和动态,提高决策的可预见性和决策水平。

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打造创建教育强区新平台

在“双争”活动中,我们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双争”活动成效的唯一标准,强化措施,注重实效,通过扎实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机关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变管理为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机关工作人员改变了“以管人管事者自居”的观念,摆正管理与服务、人民与公仆的关系,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主动深入基层,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区招生办在今年高考的报考工作中,采取了上门摄像服务的办法,虽然增大了机关工作量,但为学校和考生创造了极大的方便。中小学教研室将每周二、周三定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指导日”,教研员深入到学校一线,座谈辅导,解难答疑,深受学校欢迎。二是转变工作方式,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和公共服务电子化。教育局建立科室每月一次工作例会,民主讨论,认真参与工作决策。各科室之间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局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区重点工作目标,教育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新华教育信息网”,实现了信息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是有效控制各种会议和活动。我们对教育局和各科室召开的各种会议进行了具体规定。凡召开的大型会议,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确定并纳入会议计划。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尽量缩短会议时间。需学校党政一把手参加的会议,必须由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学校副职参加的会议,必须由主管领导决定并报办公室备案;各科室召集的业务工作人员会议需报主管领导同意。据统计,两个月以来,教育局召开的各种会议数量同比减少50%。

双争心得体会例9

 教育局是全区教育系统的管理机关,有职能科室13个,工作人员80多人,人数规模属全区之最,在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区”的奋斗目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大局,我们也深深认识到,积极开展“双争”活动,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为此,教育局将“双争”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局长挂帅的“双争”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双争”活动的日常事务。制定了开展“双争”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了时间进度和目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召开由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参加的“双争”活动动员大会,认真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学习了蒋文红区长的重要讲话,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明确开展机关“双争”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各科室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全机关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主管局长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干部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精心组织,周密实施,扎实推进“双争”活动

 活动中,我们紧紧抓住三个环节,着力抓好学习提高、八查八看、整改提高三个工作重点,循序渐进,扎实推进,使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一)在宣传动员阶段,着力抓好学习提高,营造“双争”活动的浓厚氛围

 我们重视教育先行,宣传开道,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重点组织开展了三方面学习教育:一是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在思想上牢固宗旨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二是“双争”活动的宣传学习。组织机关干部工作人员学习蒋文红区长的重要讲话和区政府、教育局关于开展“双争”活动的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和教育局机关作风建设十项措施,自觉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三是业务技能学习。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学习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信息技术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治教、依法办事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能。在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宣传调研活动。活动以来,我局各科室向局“双争”活动办公室发送信息40多篇,教育局向区“双争”活动办公室报送信息20多份。我们还在新华教育信息网站开办了“双争”活动宣传专栏,宣传我局“双争”活动的做法和成效。通过宣传学习,广大干部职工对开展“双争”活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在对照检查阶段,着力抓八查八看,找准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双争”活动中,我们坚持双争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提出了以新时期党员先进性标准和“双争”活动要求为尺子,以郑培民、牛玉儒、周国知等先进模范人物为镜子,对照检查行业作风。教育局和各科室共计召开了13次学校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460多份,同时,坚持领导带头,放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教师中开展调研。共计征求意见和建议500余条,归纳梳理出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共三大类30条,问题主要集中在机关作风建设、教育发展和关心群众生活等方面。局领导班子经过逐一分析反思,决心从基层学校和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人,通过整改,更好的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努力营造“文明、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努力把教育局机关真正建成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部门

 (三)在整改提高阶段,着力抓整改落实,转变工作作风

 整改过程中,我们坚持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坚持以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确定了“

共3页,当前第1页1三个确保”的工作目标,即: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验收、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并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针对基层反映较多的文多、会多的问题,教育局制定了加强利用教育网推行电子政务的意见,最大限度的减少会议和文件;针对群众反映的服务有待深入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提高服务质量的多项措施,如在中考报名时就专门派出工作人员到基层学校现场办公,受到了学校和考生的好评;针对群众关注的教育收费问题,在全区学校深入推行收费公示制度,发放《教育收费明白卡》等。目前,教育局已经对13条意见和建议立即进行了整改,正在整改的有13条,对于一时不能整改或需要协调其他部门的,教育局也制定了方案并向群众做好了解释工作。通过整改,机关干部职工提高了认识,转变了心态,学会了换位思考,真正做到了“五多五少”,即多一点服务,少一些官僚;多一些热情,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帮助指导,少一些临时催办;多一些研究,少一些盲目;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浮躁,呈现出了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规范型、廉洁型、效率型”机关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全面优化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

 实现机关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开展“双争”活动的基础,也是双争活动取得实效的有效保证。为此,我们强化了三项制度建设,一是实行科室包校制度,转变机关作风。在实行局领导分工包校的基础上,推行局机关干部分科室挂点校制度,深入基层学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制定出台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十条措施》,在公布办事指南、强化调研制度、健全信访接待制度、规范审批行为和审批答复时限、精简文件、压缩会议、严格控制评估、评比活动、严格控制参加庆典活动、中小学招生工作、建立督察和测评制度等十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三是完善《局机关干部考勤制度》,加强对局机关干部的考勤,实行局领导带班考勤制,每月安排一名局领导带班考勤,上班时组织查岗,严禁迟到、早退、擅自离岗现象。

 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务工作透明度。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公开、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的五项制度,即建立政务公开的责任制度、政务公开的审议制度、政务公开的评议制度、政务公开反馈制度和政务公开的备案制度。不断拓宽政务公开的形式,除在固定的公开栏上公示和召开干部职工通报会通报外,还通过局域网公开政务,自觉将政务和业务行为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增强了教育政策和举措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二是狠抓窗口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工作实效,我局注意抓好典型,确定招生办、普教科、人事科为机关服务的窗口,建立了公开专栏。招生办上墙公开了办事制度、招生程序、招生流程图、各类收费标准、录取情况等。在报名、考试、招生过程中,招生办能认真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制度,努力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办事环节,加大办事过程和结果的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最大可能地为考生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三是推行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将推行电子政务作为创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教育网和教育信息网站,大大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信息处理能力,促进更方便、更快捷、更经济地收集、处理、传递、沟通信息,使领导能够及时掌握更多的教育信息和动态,提高决策的可预见性和决策水平。

 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打造创建教育强区新平台

 在“双争”活动中,我们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双争”活动成效的唯一标准,强化措施,注重实效,通过扎实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机关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变管理为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机关工作人员改变了“以管人管事者自居”的观念,摆正管理与服务、人民与公仆的关系,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主动深入基层,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区招生办在今年高考的报考工作中,采取了上门摄像服务的办法,虽然增大了机关工作量,但为学校和考生创造了极大的方便。中小学教研室将每周二、周三定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指导日”,教研员深入到学校一线,座谈辅导,解难答疑,深受学校欢迎。二是转变工作方式,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和公共服务电子化。教育局建立科室每月一次工作例会,民主讨论,认真参与工作决策。各科室之间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局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区重点工作目标,教育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新华教育信息网”,实现了信息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是有效控制各种会议和活动。我们对教育局和各科室召开的各种会议进行了具体规定。凡召开的

共3页,当前第2页2大型会议,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确定并纳入会议计划。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尽量缩短会议时间。需学校党政一把手参加的会议,必须由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学校副职参加的会议,必须由主管领导决定并报办公室备案;各科室召集的业务工作人员会议需报主管领导同意。据统计,两个月以来,教育局召开的各种会议数量同比减少50%。

 (三)重点工作稳步推进。本学期,省政府将对我区政府进行三年一度的“两基”复查验收,为确保顺利过关,教育局将此项工作列为工作重点,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迎查方案,加大了政府协调、部门协作、系统统筹的工作力度。区政府、教育局、各学校多方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两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其中作为“两基”内容之一的学校图书馆标准化建设成绩显著,有18所学校达到省一级图书馆标准,整体水平、数量均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在中高考报名工作中,我们克服了考生多、程序繁、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共计完成14000多人的报名工作。为确保中高考取得好成绩,我们组织了各类复习研讨会7次、专题讲座4场,培训教师400多人次。我们还加大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力度,制定出台了《学校幼儿园安全稳定评估实施细则》,实现了安全稳定工作的制度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双争心得体会例10

一、领导重视。双争”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由于市委高度重视,市直机关以“双争”为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于7月中旬正式启动以来。各单位党委(党组精心组织,市“双争”办从严把关、精心安排部署,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双争”活动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市直机关开展以“双争”为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一深入宣传发动。市委为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7月5日,市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7月16日,市委书记王祥喜同志在双争”活动动员大会上作了动员报告,对“双争”活动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在宣传、卫生等战线调研时反复强调要开展好“双争”活动、抓好队伍建设。市直各单位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层层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提高了干部对开展好“双争”活动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搞好活动的信心和决心。市级新闻媒体纷纷开辟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共刊播各类稿件400多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市“双争”办编印《工作简报》18期,编发各类信息150多条,组织网编发“双争”信息200余条,22篇“双争”活动稿件在湖北日报》紫光阁》党员生活》中直党建网、新华网、新浪网等省级以上媒体刊发,交流了工作,扩大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影响力。

推动了理论武装工作。各单位坚持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二认真组织学习。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提高干部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一是开展了读书活动。重点为机关干部推荐了为谁工作》一书和《对待职务升迁要有平常心》一文。各单位认真落实学习书籍,保证参学干部学习有教材、参考有资料。二是开展了征文竞赛活动。日报》开辟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征文专栏,一大批优秀文章连续刊发,树立了良好的导向,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三是组织集中学习。大多数单位坚持学习制度,做到每周集中学习不少于半天。四是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大多数单位的领导干部撰写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或编印成册,或悬挂上墙。学习中,大家紧密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边学习边思考边剖析,对如何对待名利、如何对待事业有了正确认识。

加强了党性修养锻炼。一是围绕如何为发展作贡献开展讨论,三扎实开展讨论。提高了对工业兴市的认识。通过讨论,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重工业、抓工业、兴工业,加快发展的主战略,也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林业局在学习讨论中表示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办好产业园区,做大做强林业产业,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作贡献。市国税局围绕“工业兴市,国税部门怎么办”展开大讨论,纷纷认为工业兴市是促进加快发展的正确决策,工业兴才能经济兴,国税部门要为工业兴市提供财力保障、政策保障和环境保障。市招商局在讨论中认为,招商引资是工业兴市的重要举措,只有招商才能兴工,只有工业才能兴市。二是围绕如何顾大局讲奉献开展讨论,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市招标局在讨论中认为要倡导奉献精神,推动招投标工作创特色争一流。市地税局就加强党性修养、立足岗位做奉献进行了讨论。市农业局在抗灾救灾中创先争优,提高干部奉献意识,争做勤奋奉献的先锋。三是围绕如何看待名利干事业开展讨论,引导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市交通运输局每个党组成员深入交流了对待名利、对待事业应有的态度,形成了淡泊名利、矢志为民的共识。市财政局、外事侨务旅游局等单位对机关党组织中存在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各单位在讨论中提高了认识,理顺了情绪,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转变了干部队伍作风。一是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四狠抓实践活动。密切了干群关系。市直各单位把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作为“双争”活动的重要内容,访民意、解民困,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市发改委、公安局、药监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文体局等单位从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基层党建等方面加大对共建村的支持帮扶力度,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二是开展演讲比赛活动,强化了宗旨教育。市纪委、公安局、计生委、住房公积金中心、林业局、药监局等单位把“双争”活动主题与单位实际紧密结合,组织开展了精彩纷呈的演讲比赛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共识,促进了作风改进。三是开展“六型”机关创建活动,推动了机关建设。市审计局、国土局、调查队等单位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抓好班子和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六型”机关。四是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活动,促进了本职工作。市经信委、国税局、林业局、科技局等单位开展进企业、进社区服务走访活动,市委政法委开展警风警纪整肃活动,等等,都很有特色、富有成效。

提高了双争”活动实效。市直各单位在开展“双争”活动中,五服务工业兴市。紧紧围绕工业兴市这个中心,服务大局,实行承诺服务,提高了双争”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市教育局出台了服务工业兴市的8项举措。市科技局发出致全市科技工作者投身工业兴市战略倡议书,并依靠“双争”活动推进五大专项行动。市环保局从实行全面承诺服务、重大项目保姆式服务等六个方面为工业兴市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软环境。市审计局进一步加强了与工业兴市有关资金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市粮食局针对粮食龙头企业缺乏精深加工技术等问题,请来高校教授进行授课培训。市检察院通过开展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和“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教育,为工业兴市保驾护航。市地税局制定并出台了服务工业兴市的税收优惠政策32条。市工商局出台了支持服务“工业兴市”战略的若干意见》以13条硬措施支持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市直各单位积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纷纷投身工业兴市的热潮,促进了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这次“双争”活动在市直机关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总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进展不平衡,个别单位的工作还存在差距;有的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完全跟上,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极少数单位活动主题不明,不切实际;整个面上的宣传氛围不浓。这些问题都要在下一段工作中进一步解决好。

二、抓住重点。统筹推进机关“五个基本”建设和“双争”活动

也是机关“五个基本”建设的推进会。以“双争”为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今天既是双争”活动的经验交流会。其目标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落脚点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基本”建设是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后,省委抓党建的思路有了转变,从过去部门抓、抓部门,转变为党委抓、抓党委;从抓重点、抓亮点,转变为各领域整体推进;从软指标转变为硬考核,机关党建在基层党建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我市来看,机关党建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机关党组织开展了一些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机关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现在对村级组织建设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档案资料齐全,领导班子健全,活动有阵地,管理有制度,甚至走在机关的前头。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统筹推进机关“五个基本”建设和“双争”活动,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市委召开了全市“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迎检工作动员大会,一强力推进机关“五个基本”建设。9月3日。会议深刻分析了市“五个基本”建设的严峻形势,部署了推进“五个基本”建设的重点工作,并组建了45个督导组进行指导和督办。市直机关“五个基本”建设必须走在前头、做好表率,这是市委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待。

要一根主弦强认识。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是省委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第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省委决定借鉴县域经济考核排位的做法,今年11月份对各地推进“五个基本”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对完成“五个基本”建设任务的质量、效果实行量化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进行排队。市委对此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并多次开会部署。目前离省委考核有效工作时间已经不足两个月,时间紧、任务重,而且从我解的情况来看,各市州、各县市的工作力度都很大,面临的竞争压力特别大。大家要始终绷紧“五个基本”建设这根主弦,对这项工作实行重点部署、重点突破。

要一个目标抓到底。一要健全基本组织。该成立机关党委的要尽快成立;各支部、党小组要尽快健全。长期没有换届的要及时进行换届选举。机关党委书记原则上由领导班子成员兼任。要有一个党组织网络图、一个群团组织网络图,第二。做到配套组织设置情况、党员基本情况、入党积极分子基本情况、流动党员管理情况、后备干部和人才基本情况“六个清楚”二要建强基本队伍。要选强机关党组织书记,配齐机关党组织领导班子,及时整顿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党组织,大力加强理论和业务培训,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党员后备队伍。三要开展基本活动。只有开展活动,党员才能动起来,支部才能活起来,才会有凝聚力。各单位党组织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以上党建活动。要扎实开展党组织集中学习、七一”纪念活动、党员分析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等组织建设活动;要以能力建设、创先争优和“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为重点,结合行业特点,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岗位练兵、技能大赛、共驻共建等主题实践活动。四要健全基本制度。建立健全党组(党委议事决策、民主生活会、中心组学习、、党员发展教育培训、党员干部服务承诺、党务政务公开、述职述廉等相关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五是落实基本保障。要认真落实部门党组(党委认真抓党建、书记带头抓党建的领导责任,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奖惩。合理设置机关党组织办事机构,选配党务干部,加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规范党员活动室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要努力实现“十二个一”目标,即:一个党组织网络、一个群团组织网络、一个好书记、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系列组织建设活动、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一套工作管理制度、一个机构、一支党务干部队伍、一个阵地、一笔经费。通过“五个基本”建设,把党组织旗帜举起来,把党员身份亮起来,把周边群众带起来。

要一丝不苟抓落实。一是要明确重点抓落实。对党员活动室建设、基本制度归档上墙、城乡互联、结对共建”以及本单位的特色活动等重点工作,第三。要集中精力,严格要求,狠抓到位。二是要对照考评方案抓落实。省委下发了2010年湖北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考评细则》各单位要逐条对照抓落实,认真查漏补缺,做到缺什么就补什么,实行任务销号,确保顺利通过省委的检查验收。三是要实时记录抓落实。今天会上下发了市住建委机关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工作台帐,前几天的迎检动员会上我下发了机关、事业单位“五个基本”建设工作台帐一本通,各单位党组织要结合单位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明确专人负责,逐项做好记录,建好台帐。这样既便于今后各级考核有据可查,也便于督促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

现在双争”活动进入了对照检查阶段,二继续扎实开展“双争”活动。根据《实施方案》安排。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深入开展对照检查。对照检查是双争”活动中承前启后的阶段。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第一。端正态度,做到剖析自己不怕严,亮出问题不怕丑,听取意见不怕刺,触及思想不怕痛。要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征求意见。对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存在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要通过下发征求意见书、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开通专线电话等各种途径,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和服务对象意见。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开展自我剖析,深刻查摆问题。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照检查:思想方面,否以事业为重,正确对待职务升迁;否以奉献为重,盲目攀比名利得失。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否对照《廉政准则》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选贤任能;否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工作作风方面,否存在、形式主义;否存在三难”三乱”等问题。廉洁自律方面,否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做到令行禁止;否廉洁从政,树立良好公仆形象。执行力方面,大局意识强不强,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查摆问题中,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搞好思想沟通,统一认识,消除误会,增进团结。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集中时间和精力把民主生活会开好。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讲真话、讲心里话,自我批评襟怀坦荡,批评别人真情实意。各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要以适当的方式向干部群众公开。要认真撰写剖析材料,向组织和群众交一份满意答卷。

切实加强整改落实。狠抓整改不放松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经验,第二。也是确保“双争”活动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一是要搞好责任分解,落实整改任务。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要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强化“明责、履责、问责”工作机制,坚持做到整改目标明确、责任领导明确、落实部门明确、时限要求明确、整改措施明确等“五个明确”二是要注重检查督办,强化工作推动。坚持把组织督办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制定整改方案要听取群众意见,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进展情况要向群众通报,请群众评议;评先进要请群众参与,向群众公示;整改落实效果要用社会公认度来衡量,让群众满意。三是要坚持整体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对一些涉及面宽、难度较大、情况复杂的重大整改事项,市直各部门要左右贯通、密切协作、合力整改,或者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由市委、市政府组织各方面的力量,综合解决。

认真组织总结考评。一要组织考评,第三。严格验收。根据创建活动考评细则,活动结束时组织对市直机关县处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开展“双争”活动情况进行考评和总结表彰。对得分较低的要责成其向组织讲明原因,对群众反映强烈、满意度不高的单位视情况进行必要的组织调整。二要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各单位各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发掘一批在双争”活动中涌现出的重大典型,充分发挥他引领、示范作用。市“双争”办要在各单位上报先进典型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情况拟定好班子和好干部先进典型的初步人选,报领导小组审批,为10月中旬的事迹报告会做好准备。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各单位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巩固整改成果,形成长效机制。根据查摆的问题,从制度上查找原因,属于有制度而没有坚持执行的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制度执行;制度不完善的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健全和完善。

三、强化领导。确保机关“五个基本”建设和“双争”活动取得实效

关键在于领导重视和责任落实。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机关党建工作要确保始终“走在前头”不断开创新局面。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创先争优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要切实加强领导力度。书记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第一。不抓党建是政治上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对基层党组织推进“五个基本”建设、开展“双争”活动给予必要的物质、政策等方面支持。党委(党组书记要带头建立联系点,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推动两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确保取得科学发展增动力、人民群众得实惠、基层党建上水平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