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新零售毕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9-30 20:42:37

新零售毕业论文

新零售毕业论文例1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 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范本: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子商务获得了巨大发展,同时,零售业作为直接与消费者交易的行业有连锁发展的趋势,而且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连锁企业经营的优势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是企业本身是否实现了低成本的物流配送、管理体系是否完善。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于提高连锁零售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了解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当前应用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改进实施策略,使电子商务在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现状;论述了电子商务在国外连锁零售企业应用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在国外连锁零售企业中的应用,论述了我国电子商务在连锁零售企业应用中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建立了电子商务应用效果评价模型,最后列举了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实例,并进行定量分析。

关键词:连锁零售企业 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效果评价模型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第二章 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概述及应用现状

2.1 电子商务及连锁零售简介

2.2 电子商务与连锁零售企业的关系

新零售毕业论文例2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7-0010-03

[作者简介]杨莉荪(1975―),女,上海人,广西商业学校助教。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的内容与方法

1.调研内容。商贸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的人才结构及人才需求;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对应岗位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知识及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学生的就业去向和职业生涯发展等。

2.调研对象与方法。为保证调研的客观真实性,本次从行业、企业及毕业生三个方面开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行业调研:包括政府的相关政策及行业相关发展规划、调研报告等。通过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方式进行。企业调研:以两广地区及江浙部分城市中小企业为主,主要是近三年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企业。通过企业走访、问卷调查、集体座谈等方式进行。毕业生调研:我校自2007届至2009届市场营销专业部分毕业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

二、调研分析

(一)行业调研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大力支持,我国商贸零售行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据统计。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3919.9亿元,比2010年增长17.1%。其中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为71824.9亿元,同比增长24.88%。

我国当前零售业态基本细分为百货店、专业店、超级市场等。其中,专业店的发展最为迅速,在零售业中的份额逐年递增,已由2002年的22.7%上升至2006年的54.9%。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柳州市作为“桂中商埠”也提出,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在1000亿元以上。背靠内地、面向东南沿海和东盟各国,广西基本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商业格局,商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人才。根据广西人才网联2012年一季度人才供求分析报告提供的职位需求前十位条形图,2012年第一季度,销售类的人才需求达25800人,占比达18.58%,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65人。求职人才数前十位的条形图则显示,一季度的销售类人才求职数为18638人,比销售岗位少7000多个。

(二)企业调研情况

企业调研方面,调研了21家企业,重点集中在柳州、广东、深圳及江苏,发放了150份调研问卷,组织了20多次个人面谈及集体座谈,主要调研数据分析及结果如下:

1.本次调研的大部分企业招聘人员的途径以劳动市场和学校毕业生招聘为主,学校应届毕业生一般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2.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看重的是工作经验和人品素质,最不看重的是职业资格证书。特别看重毕业生的实战经验和专业技能,有门店销售经验的学生很受企业的欢迎。

3.调查的企业中,中专学生一般集中在销售岗位。就业单位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整体评价满意度为96.4%。企业普遍认为中职生的优势在于操作能力强,能吃苦耐劳;劣势在于创新能力差,不善于沟通交流,个人修养方面有欠缺。

4.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市场营销专业人员主要工作岗位分布为:业务员14%,营业员(含导购员、销售顾问等)28%,文员15%,企业管理15%,服务人员16%,店长12%。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众多中小企业需要一些既有商务知识又有销售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以满足终端销售工作的要求。

5.在调查问卷中,95%的企业最看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其次是社会交往能力、表达能力、产品销售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再次是办公软件的使用、会计知识的掌握等,最不重要的是外语能力。

6.60%以上的受调查企业近年内对市场营销人才有需求,对终端销售人员特别是一线销售岗位如营业员、导购员、销售顾问等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因此,我校可加强学生这方面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训练。

7.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表现出很大兴趣,他们希望校企业共同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上岗后能够快速地胜任工作。被调查企业约90%有与我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意向,愿意采用的合作方式有接受教师下企业实践学习、接受学生前往参观实践等。

(三)学生调研情况

学生调研方面,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辅以一定的学生座谈形式,此次调查问卷共发140份,回收128份。

1.目前我校毕业生就业岗位集中在销售和生产一线,约占95%,管理岗位约5%。毕业生选择就业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就业单位的行业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行业、住宿餐饮行业以及汽车行业。

2.我校毕业生一般1~3个月左右能独立胜任工作。从普通销售人员到销售主管,毕业生需通过1~2年的时间完成。

3.调查中,学生感觉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他们比较缺乏的,较多学生觉得协调沟通能力、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对他们的工作帮助比较大,其他知识能力帮助比例不高。

4.毕业生普遍认为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目前开设的课程比较合理,能够基本满足现在的岗位需要。建议增加实习课时,尤其是在校期间的实操性实习,聘请行家里手,针对社会需要,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建议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增加人际沟通、心态调整方面的课程。

5.部分毕业生感觉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较少,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适应能力的锻炼。希望学校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锻炼工作能力,通过实践积累更多工作经验。

6.个别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太相符。毕业生反映,某些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程度不大,希望学校能够在保证基础理论课、核心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工作实际进行授课。

三、调研结论

1.人才培养方向定位。通过对行业、企业、毕业生三个方面的详细调研,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主要面向批发零售行业、首饰制造批发行业以及汽车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商科职业素养,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商品销售技巧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市场营销人才,主要就业岗位为品牌专卖店导购员、店长以及汽车4S店销售顾问等。

2.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从调研中得知,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是一线的销售工作。因此,结合行业、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应该为培养在中小企业一线从事销售、销售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初中级专门人才。

四、专业改革建议

1.充分发挥市场营销专业理事分会的指导作用,重新设定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我校已经成立了市场营销专业理事分会,我们应以行业为依托,拓展市场营销专业理事分会的功能,理事分会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变化情况和实际工作需求,通过调查、论证、分析和研讨等活动,确立与人才的目标岗位(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帮助我校制订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方案,在教学的监控和评估中给出建议,并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指导。

2.针对学生的目标岗位(群),突出能力本位与个性发展,召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会,确定岗位职业能力。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传统销售岗位群(营业员、专卖店导购员、汽车销售顾问、门店店长),因此,需要邀请用人单位专业人员、教育、行业专家一道召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会,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梳理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要求,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质(能力)本位”转变,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应变创新能力,体现本专业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在“必需、够用、实用”原则基础上,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教材。

坚持从企业岗位的需求出发,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确定课程结构,围绕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加强教学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实战性。教材开发方面,我校应根据企业具体工作要求开发校本教材,丰富教材形态,打破传统的学科式教材编写模式,开发和推广与企业实际工作相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式教材。在开发过程中,既可以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也可以将原本的科目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重新整合,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项目,使其具备实践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特点。

4.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教育。本专业的各课程应针对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注意结合社会的价值观念取向,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

5.建设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实战型专业教师队伍。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一定要走专兼职相结合的道路。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我们可以一方面派送教师参与各种企业内训,增加实战体验,另一方面派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使教学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

6.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针对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推行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探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在教学手段上应更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力推广网络教育技术,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7.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中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应建立以课堂实训为基础,结合阶段实训、见习,强调毕业综合实习等为主要内容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接轨,让毕业生能尽快符合企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新零售毕业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19-03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来说,未来五年如何培养适应性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高职连锁经营专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社会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及专业毕业生调研,顺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专业发展及变化趋势,提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调研报告是在高职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背景下开展的,调研时间为2016年1月至6月,走访和收集相关数据材料,其中走访调研单位对象14个,专业毕业生64人。

一、连锁行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我国的连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行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同时广区域、多业态也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大特点,连锁企业在我国的产业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驱动、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和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发展,连锁企业从大力发展实体业务,转向O2O全渠道经营,并加速布局移动电商和跨境电商。购物中心和便利店具有较强的抵御电商的能力,同时又适应了消费需求的升级和转变,因而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态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总规模达2.1万亿元,增长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连锁行业门店总数达到11.1万余家,年增长4.7%。同时,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连锁零售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百强企业网络销售额达到710亿元,比2014年增长85%。此外,连锁企业在门店优化、商品采购、全渠道营销等方面积极探索。其中,特许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4345亿元,尤其是美容健身、生活服务类等连锁企业营业额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连锁规模上,特许百强企业拥有连锁店铺12.8万个,其中加盟店10.6万个,每家企业平均拥有店铺1280个。2015年,特许百强企业加盟店营业额和门店总数同比增幅分别为14%和11%。

从全国来看,整个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出现几大特征:一是连锁业态多元化,连锁行业从零售业逐步向衣食住行民生需求大的各类行业渗透。二是区域分布逐步收缩,集聚化和分散化同时存在。一、二线城市连锁大型超市迅速趋于饱和,网点取消,三、四线城市则逐步发展开拓。三是线上与线下推广同步进行,连锁便利店线下经营和线上经营,同步开展,连锁网点基本上是O2O全渠道经营方式。

(二)广西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广西注重吸取国际先进流通经验,城乡零售市场零售业态呈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购物中心、百货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业店、连锁店、网购、小商品市场等各种零售业态共同生存,互为补充。而连锁商店和专业(专卖)店销售额快速增长,在零售业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连锁零售业已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西法人零售企业达3.6万家(含限额以下),零售业态分布有超市、百货、便利店、专卖店和网络零售等各类连锁行业,全区拥有65家重点大中型百货和超市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5747.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6%,是支撑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品牌进驻方面,国内知名的零售、餐饮品牌如沃尔玛、华联、联华、王府井、国美、苏宁、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相继入驻广西,其中部分大型连锁企业开始向钦州、贵港、崇左等中小城市逐步迈进。在行业扩展上,连锁企业覆盖的领域和范围拓展到食品、医药、书店、百货、成品油等多个领域,极大方便了居民购物,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在连锁就业人数上,广西连锁零售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和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为 32.6%和9.59%,全国比重分别达到81.7% 和 27.7%。

“十二五”期间,全区连锁商业网点总计超过6000个,批发零售门店数约5000个,鼓励在南宁、桂林等广西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建设高端商品市场、名品折扣店、时尚消费品零售连锁店,进一步促进流通现代化,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昭示着连锁业在广西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及增长潜力。

(三)南宁市零售业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南宁市连锁零售业发展引人瞩目,南宁市现有南宁百货、梦之岛、利客隆、北京华联、南城百货、沃尔玛、人人乐超市、百盛百货、巴黎春天等著名零售企业。其中,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体的连锁企业达31家,连锁店铺达1000多家。

据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南宁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68亿元,同比增长10.5%,位居广西第一,占全区28.15%;对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为29.5%,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南宁市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4361.25亿元,增长11.1%,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622.65亿元,增长8.9%;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738.51亿元,增长14.7%。

根据《南宁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14-2020)》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优化零售商业资源,大型超市和便利店连锁化率达到80%,连锁门店统一配送率达到75%,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0%;大型批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100%,广泛开展O2O交易模式,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40%;传统业态使用电子商务进行升级改造,60%以上的中小批零企业采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和销售。

综上所述,全国范围内的连锁经营行业发展趋势良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具备信息技术、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强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在“十三五”时期,如何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水平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点,结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制订专业及课程培养计划,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成为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调研对象及数据分析

(一)企业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分别到广西南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悦颜千千色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广西和桂集团等10家企业开展调研,共发放50份专业问卷,回收50份问卷。

调查显示:企业对于专业人才需求反馈,1%显示人才储备充分,不存在紧缺人才;90%缺乏基层操作人员;100%缺乏以店长为代表的基层管理人才;70%缺乏总部中层管理人才;60%缺乏以采购、营销为代表的总部专门人才;20%反馈缺乏总部高层管理人才。企业表示,对于连锁专业人才需求100%的供不应求,缺口较大。管理岗位工作,70%反馈1年内换过1次工作岗位,50%反馈1年内换过2次工作岗位,20%反馈1年内换过3次工作岗位。企业满意度方面,50%以上对工资待遇满意,70%以上对文化和服务满意。对于企业员工来说,90%认为最重要是企业的服务和企业文化,比刚性工资更重要。企业管理模式上,100%反馈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连锁门店岗位现场操作能力、连锁终端基层业务管理能力、连锁业务开拓能力;非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沟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组织工作能力。

根据企业调研结果,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大,在人才结构上更倾向于连锁企业基层及中层管理人才,基层员工需求最多。在工作过程中,企业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都需要融合到岗位上。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员工,连锁企业内部岗位流动成为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一人多岗制情况增多,而企业的文化、服务、职业发展等更具备团队吸引力。

(二)学院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到区内外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学院开展调研,共发放20份专业问卷,回收20份问卷。

调查显示:学校连锁专业学生每届招生在50-80人之间,8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在连锁企业的销售、促销及一线执行岗;学院专业教师在4-7人之间,90%以上专业教学压力大;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上,学院100%采用校企培养模式,60%以上调研老师认为校企合作模式有待改善;学生培养的课程满意度,80%以上的课程还有待完善;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均达到90%以上,就业对口率在70-80%。见图1。

图1 4所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业率对比图

根据高职学院连锁专业调研结果显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上,学院普遍存在专业师资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等问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还需要调整完善,提高专业就业率质量。

(三)毕业生调研情况及分析。课题组在2016届毕业生中开展调研,共发放64份专业问卷,回收59份问卷。

调查显示:83%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基层工作,岗位以销售、业务、收银等一线员工居多;75%以上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能力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店面商品陈列、人力资源管理、采购能力、门店开发与设计及信息化应用能力;78%以上的毕业生认为课程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品类管理、店长技能综合实训、连锁门店商品陈列与推销、市场营销实务;80%以上毕业生认为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的前三位能力是文案写作、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图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数据图

表1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类型情况表

所需连锁人才 基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 其他 合计

人数 28 21 4 6 59

占比 47% 36% 7% 10% 100%

图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技能情况数据图

调研反馈显示,毕业生较多希望能通过实训增强一些技能,如商务谈判技能、文案写作、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平时上课时,应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分组学习、案例讨论、增强互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学习及顶岗实习过程中,从工作心态和团队合作要求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水平。

综上所述,面对未来的连锁业形态多元化和一人多岗制的组织形式,以及未来连锁企业对职场新人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应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提高课程教学水平,锻炼提高毕业生综合性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连锁业未来大发展的人才。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从连锁行业发展多元化业态趋势来看,并结合连锁行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情况来分析,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从专业性技能向综合性技能发展,在专业培养上从单一定位连锁超市店长向连锁企业中基层管理人才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目标定位,在专业技能上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定位过于模糊会让学生产生误区,培养层次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对资源也造成浪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注重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商品管理,活动策划,外语能力、互联网技术等综合性技能,以此来应对市场多元化和时展的挑战。

(二)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对企业的调研结果,职业院校课程的培养与连锁企业的具体岗位需要相互对应。课程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培养模式,突出岗位与知识能力相匹配的原则,一是增加连锁经营管理实训环节的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管理能力;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加网络课程学习、办公技能训练等,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运用,适应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三是理论与实践课程统筹安排,以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为基础科学统筹课程,根据学生的特性培养,理论适度配合实践操作,合理分配学分比例。整个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课程设置和训练都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这是提高学生职业水平的重要培养方法。

(三)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高职院校承担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线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任务,师资条件和实训配置是建立有效专业人才培养系统的基础。在师资条件上,提高专业师资教学水平,尤其是引用和培养“双师型”人才,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企业专业技术和专业教学技能,达到新时代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条件上,学院要加大投入,增加连锁专业的实训实体店、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等,向学生提供高度仿真资源,提高实践能力;注重企业与职业院校双方的利益,校内校外互相配合,通过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培训系统联合培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有利于提高实训效果。学生在学院接受专业师资教育与企业培养,需具备过硬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毕业时除了毕业证外,还需要考取相关资格证,例如注册品类管理师、商品管理师、连锁经营管理师、零售职业经理人(全国职业店长)等资格证,具备多职业、多技能的职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徐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初探[J].商业经济,2011(5)

[2]黄卞悦,周晓茜,沈金玲,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S1)

[3]黄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

[4]韦林华.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5(16)

[5]杨伟宁.浅议“互联网+”时代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5(26)

[6]魏继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3)

[7]郝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

新零售毕业论文例4

【摘 要】本文以宁波市四个区各大零售药店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宁波市区零售药店药学专业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资格的分布状况以及用人单位对药学专业人员的素质、能力等方面要求,并结合调研结果进行客观分析,提出相关对策。从调研结果来看,宁波市市区药品零售企业中现有人才的数量和素质仍然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亟需增加大批的合格人才。笔者结合我校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培养现状,希望此课题调研能够帮助我校药学专业学生深入对该行业的了解,加快完善自我的步伐,为我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http://

关键词 药学专业;零售药店;人才需求

基金项目: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度校级教研课题项目(XJKT2014005)。

0 引言

自2009年4月新医改方案实施已五年有余。在这期间作为我国卫生保障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零售药店不仅面临市场份额被压缩、经营成本不断提升等压力,也越来越受到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激烈竞争[1]。新医改客观上刺激了医药市场的扩容,让老百姓的医药购买力得到提高,其《意见》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而实现目标的核心环节便是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等技术药学应用型人才活跃在零售药店各个岗位。本文就宁波市四个区零售药店药学专业人才需求展开调研,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宁波市区零售药店人才需求现状及人才需求期望,为我校对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

1 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为随机抽样调查,对宁波市区内四个区(海曙区、江东区、镇海区、鄞州区)的零售药店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自2014年5日23日开始,至6月5日结束,历时两周。调查问卷由5道单选题和5道多选题组成。调查宁波市区各大零售药店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及需求期望。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80%。问卷回收后,经过筛选、整理、分类,录入计算机Excel工作表进行统计。

2 调研结果

由图1可得,各大药店对药店工作人员的学历要求主要集中在中专与大专,我校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均为大专学历,满足多数药店需求。同时图2显示宁波市约7成的零售药品企业每年平均会引入1~5名药学专业毕业生,约2成的企业会引入5~7名,可见零售药店对药学人才需求量较大。

在对年龄与性别相关调查中发现,35岁以下的年龄层是在企业应聘中最受欢迎的年龄,约占80%;而45岁以上几乎不为企业应聘所考虑(见图3)。零售药品企业对应聘者的性别未见特别的偏好(见图4)。

从以上数据可见,我校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是宁波市乃至浙江省零售药品企业的强大潜在职员。

经调查可知,对于刚就业的药学专业学生,多数药店(约八成)会给予1000元到3000元的薪资。有数据显示2014年宁波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将调整为3档:1470、1310、1200元,多数药店在薪资安排上达到该标准。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大,刚就业的药学专业学生应清晰明确自身工作经验不足等缺点,学会更加理性与务实的接受工作初期的薪酬安排。

在对相关职业证书调查中发现,零售药品企业将“执业药师资格证书”作为首选。药品零售行业执业药师人数不足的现状使得这一调查结果显得理所当然。在竞争激烈的当今,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非易事,它需要广大药学专业毕业生不断去奋斗与努力。

(a)结果显示为零售药品企业对药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需求。选择“药剂学知识”、“药理学知识”及“常见疾病知识”的药店均超过了半数。该数据对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安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b)结果显示为招聘时,零售药品企业更看中应聘者什么特质。结果显示专业技能、态度和经验是招聘者最看中的因素。其次求职动机、社会阅历及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因素也是招聘者希望从应聘者身上看到的优点。该数据对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毕业生应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调研结果分析

4.1 零售药店对人才需求观念有改变,对有较强实践技能的药学人才认可度高。

200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难发现,社会技术人才的紧缺使得各单位对人才需求理念由“重学历轻技能”逐渐转变。零售药店也不例外,其更加倾向于有较强实践技能的药学人才。调查结果显示,各大零售药店招聘时,看中学生专业技能的药店比例高达90%。因此,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面向基层的技能型、应用型、管理型的复合型药学高等技术人才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4.2 零售药店对药学人才需求大,各类资格证书在学生就业竞争中起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零售药店数量高达1200多家,调查数据表明,宁波市市区多数药店平均每年引进药学人才数量为1到5人不等。同时,对于药学专业学生,78.75%零售药店工作人员认为药学专业学生需具备执业药师资格证,70%的工作人员认为需具备药师证,40%的人员认为需要医药购销证,28.75%的人员认为需要公共营养师。可见,宁波市对药学人才的需求量大,执业药师需求缺口巨大。

4.3 零售药店药学人才学历参差不齐,着重高职教育成为突破瓶颈的关键。

在零售药店中,除执业药师外还包括营业员、促销员等其他药店员工,他们主要工作就是销售药品。由于现行法律对药店营业员准入门槛较低,所以他们之间不乏文化程度仅为高中、初中文凭,在短暂的培训后即上岗的人员,其参差不齐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店的工作效率。正在起草的国家《执业药师法(草案)》对执业药师应具备的学历要求,将提高到药学(包括中药学)大专以上(在药学技术岗位上工作2年后)方可报考执业药师[3]。

4.4 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薄弱、吃苦耐劳精神匮乏,距离零售药店人才需求存在一定距离。

药学专业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药品生产、营销、应用、管理等第一线所需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5]。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各药店认为现阶段药学专业毕业生需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达76.25%。许多药学专业毕业生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储备,却不能将之较好的应用于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对学生本身及药店的长远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76.25%的药店认为现阶段药学专业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希望广大药学专业毕业生努力培养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精神,敢于追求与竞争,经得起社会挫折和困难的考验。

5 建议与对策

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就业压力的集聚增加,深入探讨零售药店对药学人才要求,积极引导与鞭策药学人才朝需求方向前行不仅是对药学专业学生本身竞争潜力的发掘,也是相关高职院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资本,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增加了高职院校的竞争优势。发挥主体的主观性,注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意识的觉醒,培养市场意识,强化自身职业技能,培养吃苦奉献精神,提高自身抗挫能力;发挥客体的能动性,注重提升药学人才培养的实效,优化教育课程结构,加强实践培训,深化就业指导与教育,提供丰富就业信息。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调查条件有限,本调查只在宁波市市区开展,此调查结果只反映宁波市市区零售药店药学服务现状,对于宁波周边县级市,乡镇并未展开调查。且抽样调查药店只达到80家,样本尚小,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7 结论

医药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赋予高职院校药学人才机遇与挑战。依据宁波市零售药店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广大药学专业学生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各高职院校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科学规划药学人才培育远景,不断提升药学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药学人才在知识构架、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同步飞跃,推进宁波市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http://

参考文献

[1]王国卫,刘艳红.新医改方案对零售药店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64.

[2]庞挺.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

新零售毕业论文例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零售行业发展迅猛,基本每年都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速度。虽然近几年以来,我国传统零售行业不断国外优质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冲击,和中国互联网经济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但是,零售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要部分。当前的零售市场的发展态势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机遇与威胁并存,要想抓住机遇避免威胁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零售企业核心竞争的重要途径,一是优化产品,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提升运营管理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于是,如何构建专业化的人才培养通道,培养符合零售企业目前和未来几十年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了零售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思路。

一、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现状

零售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自2012年以来,我国零售行业发展有所减缓,零售百强增长速度低于15%,而中小型零售企业年增长速度在10%左右。超市和百货业的综合利率偏低。传统零售业正在面临严峻挑战。

二、我国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现状

在传统零售业发展的严冬期,零售企业面对前所未有的创新、变革挑战,其重要的发展契机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经营模式与思念的创新变革,二是是否具备优良的运营管理人才。

1.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流失严重

2004年我国零售行业市场对外开放以来,国外优秀的零售企业纷纷涌入,零售行业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在同一市场的人才人竞争中,中层管理人才如店长、区域督导、采购经理、品类经理等流失率_到20%左右。基层运营管理人才如防损员、导购员、收银员的流失率较之更甚,通常流失率可达到20%,有些零售企业的基层人员流失率可达50%。

2.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在零售行业运营管理人才流失率大的现状下,与其并存的管理难题是人才需求的缺口大。虽然近年来,零售业的经济增长有所减缓,但是零售企业仍然不断新增店铺,需要更多从事零售管理的人才满足店铺运营的需求。

3.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难度大

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企业自主培养。一方面是全国高校中设有连锁经营或零售经营的专业较少,另一方面是社会对零售管理岗位的认识片面,不愿意选择该专业进行学习。因此企业需要自行培养人才,而对于一些中小型零售企业来说,培养人才无论是从课程还是师资以及经费而言都是困难的事情。

三、构建行业引导、校企合作模式的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专业化培养思路

1.零售行业的旗舰企业应作为行业的标杆,共同构建零售运营管理人才的专业化培养机制

目前,我国百强零售企业均有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企业院校,有相对完善的培养机制和较强的培养能力。依托行业协会共同开发一套高效的人才培养标准或技能操作标准,从而大力提高行业内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提升行业内人员的技术素养。同时,行业企业可向政府、主管部门争取一定的政策支持,多方整合,从社会服务的高度进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2.构建零售企业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培养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单凭企业一已之力是难以完成的,尤其对于中小企,因此我零售行业协会可以引领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使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充分结合。一方面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一方面解决零售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将企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前置于学校的学习过程,实现学生毕业就上岗,具备企业中基层运营管理人才的工作能力,胜任工作岗位,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企业培养人才的时间成本。目前来说,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方式有:

(1)毕业招聘,即学生通过毕业招聘进入企业工作。

(2)实习招聘,即学生在实习期间如大学三年级或四年级进入企业工作。

(3)订单培养,学生在入校时进行人才甄选,签订协议,形成独立行政班级,学生在校完成两年或三年学习后进行企业工作。

(4)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和社招员工入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明确学生学徒双层身份企业与校方共同设计教学计划,工学交替,完成培养计划。

3.构建行业专家与高等院校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队伍,提高企业人才培养的能力

对于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企业师傅或专家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技能缺乏,课堂组织能力相对不足,而院校教师具备高学历,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堂驾驭能力。因此必须通过师资的相互整合,形成理论实践均强的师资队伍。一方面企业导师可以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进行技术指导,一方面企业可以聘请院校教师为企业在职员工进行理论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水平。这种“双师”型人才培养团队的建设,既符合国家教育部倡导的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同时对零售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和企业管理技术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的实施策略有:

(1)企业专家进学校支持校企合作学生的课程教学。

(2)学校教授进入企业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管理咨询和项目化课程训。

(3)校企专家教授共同研究企业发展横向课题,树立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标杆性地位。

4.结合岗位需求,开发科学合理的行业专业化课程和高质量教材

通过课程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通过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共同设计课程体系,构建适合企业人才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实现人才培养的前置性培训。

(2)充分结合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关的技术指标,使课程内涵与实际应用相一致。

(3)结合行业执业证书进行课程设计,使得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或员工既通过了教学考核又获得了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一举多得。

5.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吸引优秀学生进入零售管理行业。作为零售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大投入,其投入的方式包括:

(1)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争取政府相关优惠政策或经费支持,从而大力提高了合理的经济基础。

(2)企业可建立校企合作订单班,并投入相关的经费支持班级的活动。

(3)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中校企共同设立奖学金制度,鼓励优秀学生e极学习获得优异成绩。

(4)企业可设立日常实习机制,为兼职实习生提供合理的工作报酬,对于实习过程中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

(5)毕业后留企业工作一定时期的校企合作学生可提供年限服务奖励或学费返还奖励。

(6)设立管理培养生薪资计划,将院校毕业生或实习生与普通社招员工的待遇有效区别,提升优秀人才的保有率。

(7)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优秀教师提供奖教金,或科研经费。从而使更多的优秀教学资源向企业人才培养聚拢。

此类经费的投入大大增加了校企合作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和依赖感,为学生未来进入企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建设适合我国零售企业人才的培养的科学化专业化模式,是目前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充分与各大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进行紧密合作,从政策、合作模式、教学内涵、师资队伍、经费等多方面加大投入是进一步实现优质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程劭薇.探析零售管理人才培养方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

[2]李丽,孙永生.浅论一体化教学方法在零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中国电力教育,2009.17.

新零售毕业论文例6

关键词:

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人才培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零售行业发展迅猛,基本每年都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速度。虽然近几年以来,我国传统零售行业不断国外优质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冲击,和中国互联网经济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但是,零售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要部分。当前的零售市场的发展态势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机遇与威胁并存,要想抓住机遇避免威胁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零售企业核心竞争的重要途径,一是优化产品,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提升运营管理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于是,如何构建专业化的人才培养通道,培养符合零售企业目前和未来几十年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了零售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思路。

一、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现状

零售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自2012年以来,我国零售行业发展有所减缓,零售百强增长速度低于15%,而中小型零售企业年增长速度在10%左右。超市和百货业的综合利率偏低。传统零售业正在面临严峻挑战。

二、我国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现状

在传统零售业发展的严冬期,零售企业面对前所未有的创新、变革挑战,其重要的发展契机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经营模式与思念的创新变革,二是是否具备优良的运营管理人才。

1.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流失严重

2004年我国零售行业市场对外开放以来,国外优秀的零售企业纷纷涌入,零售行业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在同一市场的人才人竞争中,中层管理人才如店长、区域督导、采购经理、品类经理等流失率达到20%左右。基层运营管理人才如防损员、导购员、收银员的流失率较之更甚,通常流失率可达到20%,有些零售企业的基层人员流失率可达50%。

2.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在零售行业运营管理人才流失率大的现状下,与其并存的管理难题是人才需求的缺口大。虽然近年来,零售业的经济增长有所减缓,但是零售企业仍然不断新增店铺,需要更多从事零售管理的人才满足店铺运营的需求。

3.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难度大

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企业自主培养。一方面是全国高校中设有连锁经营或零售经营的专业较少,另一方面是社会对零售管理岗位的认识片面,不愿意选择该专业进行学习。因此企业需要自行培养人才,而对于一些中小型零售企业来说,培养人才无论是从课程还是师资以及经费而言都是困难的事情。

三、构建行业引导、校企合作模式的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专业化培养思路

1.零售行业的旗舰企业应作为行业的标杆,共同构建零售运营管理人才的专业化培养机制

目前,我国百强零售企业均有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企业院校,有相对完善的培养机制和较强的培养能力。依托行业协会共同开发一套高效的人才培养标准或技能操作标准,从而大力提高行业内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提升行业内人员的技术素养。同时,行业企业可向政府、主管部门争取一定的政策支持,多方整合,从社会服务的高度进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2.构建零售企业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培养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单凭企业一已之力是难以完成的,尤其对于中小企,因此我零售行业协会可以引领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使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充分结合。一方面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一方面解决零售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将企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前置于学校的学习过程,实现学生毕业就上岗,具备企业中基层运营管理人才的工作能力,胜任工作岗位,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企业培养人才的时间成本。目前来说,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方式有:(1)毕业招聘,即学生通过毕业招聘进入企业工作。(2)实习招聘,即学生在实习期间如大学三年级或四年级进入企业工作。(3)订单培养,学生在入校时进行人才甄选,签订协议,形成独立行政班级,学生在校完成两年或三年学习后进行企业工作。(4)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和社招员工入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明确学生学徒双层身份企业与校方共同设计教学计划,工学交替,完成培养计划。

3.构建行业专家与高等院校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队伍,提高企业人才培养的能力

对于零售企业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企业师傅或专家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技能缺乏,课堂组织能力相对不足,而院校教师具备高学历,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堂驾驭能力。因此必须通过师资的相互整合,形成理论实践均强的师资队伍。一方面企业导师可以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进行技术指导,一方面企业可以聘请院校教师为企业在职员工进行理论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水平。这种“双师”型人才培养团队的建设,既符合国家教育部倡导的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同时对零售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和企业管理技术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的实施策略有:(1)企业专家进学校支持校企合作学生的课程教学。(2)学校教授进入企业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管理咨询和项目化课程训。(3)校企专家教授共同研究企业发展横向课题,树立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标杆性地位。

4.结合岗位需求,开发科学合理的行业专业化课程和高质量教材

通过课程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1)通过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共同设计课程体系,构建适合企业人才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实现人才培养的前置性培训。(2)充分结合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关的技术指标,使课程内涵与实际应用相一致。(3)结合行业执业证书进行课程设计,使得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或员工既通过了教学考核又获得了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一举多得。

5.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吸引优秀学生进入零售管理行业

作为零售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大投入,其投入的方式包括:(1)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争取政府相关优惠政策或经费支持,从而大力提高了合理的经济基础。(2)企业可建立校企合作订单班,并投入相关的经费支持班级的活动。(3)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中校企共同设立奖学金制度,鼓励优秀学生积极学习获得优异成绩。(4)企业可设立日常实习机制,为兼职实习生提供合理的工作报酬,对于实习过程中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5)毕业后留企业工作一定时期的校企合作学生可提供年限服务奖励或学费返还奖励。(6)设立管理培养生薪资计划,将院校毕业生或实习生与普通社招员工的待遇有效区别,提升优秀人才的保有率。(7)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优秀教师提供奖教金,或科研经费。从而使更多的优秀教学资源向企业人才培养聚拢。此类经费的投入大大增加了校企合作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和依赖感,为学生未来进入企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建设适合我国零售企业人才的培养的科学化专业化模式,是目前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充分与各大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进行紧密合作,从政策、合作模式、教学内涵、师资队伍、经费等多方面加大投入是进一步实现优质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

作者:龙昱 单位: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程劭薇.探析零售管理人才培养方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

[2]李丽,孙永生.浅论一体化教学方法在零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中国电力教育,2009.17.

新零售毕业论文例7

(一)社会认识误区统计数据显示,在未接受专业咨询前,大多数人认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连锁零售企业内从事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等岗位的工作。基于此种理念,学生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学生家长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产生本能的抵制,进而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招生方面不如我院其它热门专业。另外,目前尚无专业机构制定权威的连锁经营管理认证体系,也没建立严格的行业持证上岗制度。再者,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连锁零售企业一味追求劳动力低成本,大量聘用未受严格专业教育的低素质劳动者。企业短期逐利的行为,不利于企业自身长远的发展,同时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校内教学、实训条件受限为更好地适应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加大了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实训设施的投入力度。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本专业需要的教学、实训设施非学校财力所能承受。在教学过程中,连锁专业能够利用连锁经营管理软件模拟连锁企业运作流程、能够利用学校超市了解门店基本运作方式。但是,对于连锁经营管理的“基石”和“灵魂”———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校内教学和实训过程中无法给学生展示。同样,对于保证连锁零售企业正常运转的核心———物流配送,校内教学和实训也面临类似问题。

(三)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偏低,英语水平差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2002年达到15%,2002到上升到21%,2012年达2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快速上升与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的背后是高考录取分数线不断降低。2012年四川省高职高专录取控制分数线,总分为750分,省教育考试院划定文理科分数线分别为220分和210分(之前曾划定为190分和180分)。进入我院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高考入学英语分数大多在50分左右。目前成都地区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外企对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尤其对从业人员英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外资零售连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较为专业,员工晋升需经严格考核。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员工晋升需要通过企业统一组织的英语水平和逻辑能力测试。由于“历史欠账”,我院绝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故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外资零售企业后很难通过员工晋升测试。连锁零售企业岗位设置中基层岗位,即“看得见”的岗位主要有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等,这些岗位技术含量低、工资福利待遇差。无法通过晋升考试的员工往往被安排到“看得见”的岗位,这就给学生和学生家长一种印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是做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的。

(四)办学实践经验匮乏1998年,上海商学院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随后全国各高职院校陆续开设该专业。2004年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始招生,招生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现阶段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与研究的主要有三个派别:一是咨询派,主要是社会流通经济研究机构,为商贸流通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二是实践派,主要是各大连锁零售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培训内部员工;三是学院派,主要是各高校连锁经营管理、贸易经济、流通经济学等相关专业及研究机构。受制于工作环境,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虽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实践经验方面与实践派和咨询派还存在较大差距。另外,虽然我院加强咨询机构和连锁零售企业的合作,但咨询派、实践派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低,理论总结、综合能力较弱,因此很难胜任课堂教学的需要。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的“短板”在于专业教学缺乏连锁经营管理实践经验,这也给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专业建设思路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存在的主客观“瓶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专业建设办出独具特色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专业教育消除认识误区连锁经营商业运作模式是舶来品,在我国仅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加之国内高校近几年才陆续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故学生和学生家长对该专业不够了解是意料中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重点在于消除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偏见,让他们看到专业优势,也要看到专业劣势。在就业层面,让所有求职者心动的国家企事业单位有较高的“垄断性”门槛,在这种情况下进外资企业是不错的就业选择。目前,成都市各大外资连锁零售企业能够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时,学生和学生家长也要意识到,部分连锁专业毕业生在连锁零售企业始终从事“看得见”的岗位,是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达标所致,而非专业本身的问题。

(二)深化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随着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不断增加,企业急需大量连锁经营专业人才,这为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零售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我院已与沃尔玛、家乐福、伊藤洋华堂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三家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已正式成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实训机会。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接触到校内实训室无法提供的连锁零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连锁零售企业运营的核心和灵魂。另外,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依托成都市正在打造的西部物流园区机会,积极寻找2-3家大型物流企业并与之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物流配送是保障连锁零售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环节,连锁专业学生到大型物流企业实习实训能够学到更专业的物流运作方式,为将来到连锁零售企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英语教学以适应外资企业要求英语是当今世界通用的国际语言,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重要的交际工具。就微观层面而言,个人在学历教育、出国留学、接待国外客人、职称晋升、获取最新科技知识等方面都需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适应日益频繁国际交流的需要,是融入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在成都市范围内,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的连锁零售企业主要是外资企业,过硬的英语水平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国人学习英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基于这种状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向学生灌输英语能力在外资零售企业中的重要性。英语能力事关个人在外资零售企业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了明确的功利导向才能激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确保学校理论教育与连锁零售行业发展同步,学校应努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鼓励专职教师深入连锁专业校企合作单位挂职锻炼,积极参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和企业服务性项目研发。聘请具有较高学历和理论水平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企业合作编写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水平实践性教材。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校企合作不甚了解,因而对到企业挂职锻炼和与企业合作做科研开发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针对这种落后的高职教育理念,学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应严格把关,新进教师至少应具备一年以上行业实践经验。对于已进专业课教师,学校应做硬性要求,至少到企业挂职锻炼1年以上,并不定期与企业交流以了解连锁零售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不断深化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合作和交流,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习型师资队伍。

(五)打造艺术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色近年来,我院非艺术专业学生规模不断壮大,如何在以艺术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办好非艺术专业,成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新的课题。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激烈的人才竞争,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除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外,拥有艺术才能是学生在激烈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亮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共同的特点,但这种导向模式容易陷入“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的教育误区。艺术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利用我院雄厚的艺术教学资源,将艺术教育融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是我院连锁专业的特色,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塑造我院连锁专业学生独有的艺术技能。针对连锁零售企业运作的特点,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了《手绘POP》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制作零售企业卖场POP海报的能力;《音乐鉴赏》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如何选择播放零售企业卖场背景音乐,给顾客营造愉悦的购物环境;《形体训练》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仪表、仪态,提升学生在零售企业卖场服务能力。总体来看,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的艺术类课程以实用性为导向,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新零售毕业论文例8

[作者简介]田玮(1977- ),女,山西运城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病理学。(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134-02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再加上普通大学研究生多年的扩招,很多医院等事业单位更倾向于选择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致使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有了一定的改变。本文以河北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为例,探讨高职药学专业为适应学生就业的变化应如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一、高职药学毕业生就业方向分析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案例校2007、2008年毕业的高职药学学生,共102名;2011年、2012年毕业的高职药学毕业生,共142名。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学院与用人单位的直接沟通和毕业生填写调查问卷。本调查主要是将2011年、2012年学生就业方向与2008年、2009年的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就业情况的变化,具体如135页表1和表2所示。

调查结果表明,前几年高职药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医院、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而近年来则主要转向药品零售企业。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医疗改革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就医观念有了很大改变,“大病上医院,小病去药店”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这就为药品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各种药品零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身边。我国传统的高职药学教学内容侧重于药品,毕业生更适合于在药品生产领域工作。但是,近年来药品零售企业成为高职药学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以前的专业课程体系已不再适合如今学生的就业方向。

二、对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

由于教学任务重,多数专业教师长期脱离实践工作,不了解新形势下学生就业方向的变化,致使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能根据岗位需求适当调整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应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让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意识到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变化调整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药学人才。

(二)根据学生就业方向的变化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1.根据学生就业方向的变化,课程设计时应适当强化医学相关课程。高职药学生在校期间多数对药学基础课程非常重视,但不太注重医学相关课程的学习。但是,由于学生毕业后多从事药品零售的工作,接触的是形形的患者,工作主要是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用药指导,这不仅需要药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才能胜任。

2.药学专业课程应根据学生就业方向的变化做出适当调整。我国传统的高职药学教育课程设计注重药品本身,认为药品是化学品,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更适合于在药品生产领域工作。但是,现在学生的就业方向多是从事药品销售工作,直接面对患者,这就需要掌握丰富的临床药学知识。为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笔者认为高职药学专业应增设临床药学、合理用药基本知识等课程的课时,适当减少制剂设备、制剂分析等课程的课时。另外,学院还应根据学生就业方向的变化适当开设选修课。比如因多数学生的就业方向是药品零售和批发企业,学院可以开设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临床用药常识等课程。一方面,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较好;另一方面,学生的职业素质也能够提升,使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外,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高超职业技能和高尚职业道德,同时也拥有对工作的适应能力的学生。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尽量不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每一章节的内容尽可能以学生将来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而愿意主动学习。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就可以让学生面对真实的患者,而不是枯燥抽象的教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除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外还应该采用多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比如传统医学基础课程中肾脏生理知识因知识较抽象,学生就很难理解掌握。但如果选择一个图文并茂、内容生动直观的课件就可以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增强学生的兴趣,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好处。

(五)学院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

走出教室,可以通过模拟工作环境或直接进入教学实训基地等方式让学生提前接触到实际的工作场所,提高学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药理学总论有关药物使用途径的内容时,可以在医院上课,让学生亲自观察各种药物的使用途径,或是模拟药店这一工作环境让学生担任药品销售人员,为不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通过为患者选药,让学生可以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即学即用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六)实行新的学生成绩考核系统

传统的学生成绩考核系统主要考核学生对药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新的考核系统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适当增加实践能力考核的内容和比例,主要考核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开设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培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院应开设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的培训,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让学生毕业时就有了职业资格,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案例校的高职药学生毕业时拥有学历证书、药剂员等资格证书,大大提高了其就业率。

[参考文献]

新零售毕业论文例9

關键词:连锁超市 价值链 新业态 优化路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6亿元,同比增长10.3%。2000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兑现入世承诺,逐步取消外国零售业进入我国市场的各种限制,在经济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背景下,零售业国际巨头纷纷转战中国市场,连锁超市企业竞争日趋激烈。2012年起,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向中高速换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向创新驱动,任何行业都必须转型升级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同时,2015年10月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连锁超市作为零售业的主流业态,价值链向新业态模式创新也将成为竞争的最高形态。对于连锁超市而言,以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价值活动作为切入点与商贸流通新业态模式相融合,是创新的核心所在。 

我国连锁超市价值链发展现状分析 

(一)连锁超市行业大多采取集中采购,生鲜食品向“农超对接”模式转变 

在价值链各环节中,采购是最为核心的环节,在整个企业的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连锁超市行业大多采取集中采购(中央采购),即企业中专设采购机构与采购人员,统一负责企业的商品采购工作,实现低成本、采购集中管控。集中采购有助于连锁超市企业发挥连锁经营优势、提高议价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保证超市在价格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而满足顾客求廉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生鲜食品的要求日益提高,连锁超市纷纷改革传统生鲜食品采购模式,通过“农超对接”模式,即由农户与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向超市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目的在于缩短流通时间、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食品安全。如2016年新丝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在三峡区域展开农超对接项目,参照PGS成立有机种植基地,帮助农产品进入欧尚、沃尔玛等连锁超市,解决销售渠道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零”中间商。 

(二)连锁超市物流价值链管理落后,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 

物流价值链贯穿于连锁超市运营始终,对于调整和优化各价值链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物流价值链运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于两个方面:第一,一味追求门店的扩张,忽略了后台物流体系的构筑与管理。有的连锁超市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时,只重视门店布局以赢得更多的消费群体,但物流网络未及时扩大、管理观念陈旧,导致商品的调配费时费力,企业总利润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第二,盲目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导致资源浪费、经营成本上升。有的连锁超市企业意识到物流价值链管理的重要性,并着手构建属于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在仓储、设备、运输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由于自营物流配送规模小、作业体系不完善,导致运作成本高、效率低下。 

(三)生鲜产品销售作为超市经营重点,成为拉动其它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 

当前,生鲜已成为集客能力最强的板块,成为拉动其它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据我国连锁超市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城市的连锁超市生鲜区销售额约占销售总额的20%。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重约为1/3,尤其以经营食品为主的生鲜超市这一比重更是高达70%。可见,我国连锁超市生鲜板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润发超市通过对收银条的大数据研究,重点推出荤素搭配好的净菜生鲜品,进行负、中、高毛利商品的混搭,加速生鲜品的周转率,解决生鲜经营的核心问题—新鲜度。由此,还带动了其它商品的销售,如调料、粮食、食用油等。另外,我国连锁超市生鲜产品销售仍旧面临着障碍,如缺乏标准化的农产品、冷链供应体系不完善、深加工冷链食品匮乏等。 

(四)连锁超市价值链体系对接不完全,导致运营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已基本实现了设备自动化、价值链流程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实现了价值链体系的无缝对接,减少无效价值链,以信息技术为驱动促进运营效率的提升。但本土的中小型连锁超市价值链管理不容乐观,据我国连锁超市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比例为70%左右,多集中于中小城市或城乡结合部,信息技术应用率仅为18.3%。中小型连锁超市企业构建信息系统往往面临着投入大、缺少技术人员等困境,甚至在运营中根本没有能够统筹全局、进行价值链管理的人员,由此要实现商贸流通新业态创新几乎无从谈起。 

连锁超市价值链与商贸流通新业态的关系分析 

(一)研究模型设计与问卷设计 

新零售毕业论文例10

迎接挑战义无反顾

2014年5月19日晚,一条消息不胫而走,中信银行董事会同意朱小黄辞任中信银行行长,同时聘任李庆萍女士为行长,其任职资格还需获得银监会核准。这对于中信银行来说是一件大事,对李庆萍来说,更是重要的人生拐点,同时也带来了崭新的挑战!

这种挑战,不仅包括中信银行本身发展的压力,还包括银行业激烈的竞争,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以及利率市场化。2014年乃至未来几年,如何让中信在内外夹击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是最大的挑战。

根据中信银行年报显示,2013年净利润增幅增长26.24%,为16家上市银行之首。中信银行副行长孙顺德表示,由于所有业务都在转型过程当中,未来各项业务都会有一个逐步发力的过程,比2013年可能会更好。2014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中信银行集团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07.06亿元,同比增长16.14%,业绩保持稳健增长态势。这一切都离不开前任行长朱小黄的努力。

2012年9月,朱小黄上任中信行长。到年底,中信银行强力推出《关于中信银行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意见》,这份战略蓝图,从总体战略、组织架构到细分策略竞争都做了详细安排。他上任期间,中信的变化有目共睹,无论网络银行、消费金融还是零售旗舰店都在业内独树一帜,广受关注。中信银行的短期目标是在3-4年内在资产及存款规模上领衔中型商业银行,中长期目标则是5-7年后能够跻身工、建、中、农、交等大型银行第一梯队。

直面零售转型关键年

在中信银行的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点就是中信银行零售业务转型,这也是从2011年就开始的发展战略。到2013年中信银行建立了“零售业务经营重心下沉”的目标。而目前中信银行的零售业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中信银行已在广州珠江新城打造了第一家零售银行旗舰店,深圳、武汉、杭州等多地的零售银行旗舰店正在紧张准备中。

李庆萍说,“零售业务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投资价值、品牌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抢抓历史机遇,尽快缩小与国际领先银行的差距,有效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实现零售业务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信银行的零售转型接下来怎么走,将是李庆萍上任后要面临的最大挑战。不过,这对于有着29年银行从业经历且做过零售业务部总经理的李庆萍来说,正好对了自己的“路子”。不过,2014年将是中信银行新战略实施的第二个完整年度,这也意味着接任行长的李庆萍,将直面中信银行战略转型的“关键年”。面对中信的“超预期”业绩,李庆萍接任行长后,中信银行战略转型方向是否持续、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会指向何方,都将受到外界关注。

“金融铁娘子”华丽转身

不过,透过李庆萍的履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金融铁娘子”的表现是值得期待的。1984年,只有22岁的李庆萍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学的是世界经济专业。一毕业,她就进入了中国农业银行工作,这一干就是29年。

工作期间,她曾担任过农行总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广西分行行长和总行零售业务总监兼个人业务部总经理。在38岁的时候,李庆萍还成为南开大学金融系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研究的方向是国际金融。这些学习和工作经历,提高了李庆萍在国际金融方面的工作能力。2013年9月,李庆萍离开了工作近30年的农行,加入中信集团。

面对严峻的挑战,新行长李庆萍在5月21日上午中信银行股东大会间隙表示,中信既定的战略需要传承,朱小黄行长很有想法,她主要抓落实。在她看来,中信银行对公业务是优势,但是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弱,但也代表着发展潜力。其中,零售业务利润贡献度稳、风险度低,是各行拼抢市场的主阵地之一

“她在国际金融业务和零售业务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国际金融是中信的强势业务,而李庆萍在零售业务方面的经验也有望帮助中信推进正在开展的零售业务转型。”中信集团人士表示。

于是,对李庆萍来说,发力零售业务必然大有可为。于此同时,2013年中信银行年度业绩显示,该行零售金融营业收入占比和零售金融非利息收入占比实现双升。中信已经从人力、财务资源等方面,对零售转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保证。

群雄逐鹿中实现突围

银行间的零售业务角逐在于服务质量,“各大银行都在零售业务展开了角逐,拼的就是服务。客户在选择银行的时候,并不会因为产品细微的差别改变,他们看重的是银行业务是否能给他们带来舒适和便捷。李庆萍还在《新形势下我国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探析》一文中说,“零售业务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投资价值、品牌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李庆萍还是中国农业银行零售业务总监的时候,就曾指出,零售业务是农业银行的战略基点。而如今零售业务对中信来说同样重要。一位来自中信银行中层人士认为,从李庆萍在农行的长期担任零售业务负责人的履历来看,跟中信银行加快发展零售业务的战略重点高度契合。因而这一业务只会增强,不会减弱。

“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步步逼近,零售业务转型压力与日俱增。”李庆萍说,“作为提供零售服务的主阵地,网点必须由过去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精细管理,注重服务。”在李庆萍的口中,提及到最多的就是“客户为中心”。她认为从事银行工作要和客户保持充分的沟通,换位思考客户的需求,才能真正地了解客户。客户和队伍是零售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除了在零售业务上,李庆萍有着丰富的经验,她个人雷厉风行的作风也将为让中信银行的转型和改革更有力度。有人说她是“金融铁娘子”,这并不无道理。在2008年4月农行广西分行副处长竞聘动员会上,她展示了自己雷厉风行的一面:“我们就应该认真做事,负责管理,做事肯定得得罪人,但不做事,将使业务停滞不前,停滞一年,将会花费五年的事件来追赶。耽误了五年,会造成多少干部因年龄超龄失去竞聘从而失去进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