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模板(10篇)

时间:2022-09-02 05:01:18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例1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0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高职电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所授课程中学生最难掌握的课程之一[1]。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工电子技术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如何进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基础知识,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行业基础,是高职院校和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根据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同时总结个人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做出思考与探索。

1高职院校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困难

1.1课程内容多,讲完和讲透难以兼顾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含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又包含数电和模电部分。在职业院校机械类等工科非电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因各专业的侧重性以及必要性,往往将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合并为一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般为72课时。但因电工电子知识在各行各业的渗透较深,72课时内要将整个课程的内容讲完的同时又能够讲得透彻,较难达到。

1.2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兴趣欠缺

由于我国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录取形式仍以应试教育选拔为主,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包括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等[2]。在教学中发现,课程开始时,大多数学生听课非常认真投入,但随着内容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开始听不懂,学习兴趣渐渐丧失,最后索性放弃。

1.3理论与实训分开教学,教学效果不明显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训教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从而掌握相关专业的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因为师资配备、教学设计、课程安排等多方面原因,同一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训往往分开教学,甚至会出现实训超前理论课程的情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训未能相得益彰,教学效果不明显。

2高职院校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探索

2.1模块化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繁多,面对课时有限、学生自学能力稍欠缺的情况,采取模块化教学,在将此课程划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大部分的基础上,再分别进行细分至不同的模块,针对不同的专业对各模块的内容分配不同的学时,这样可以将本专业相关的电工电子知识讲解透彻,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制定该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时,考虑到机械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训对象或者工作对象就是机床,而机床是由电动机拖动的,因此,电工技术部分关于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这个章节就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模块予以讲解。

2.2演示化教学

面对学生听课兴趣欠缺的现状,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更加不能吸引学生。观察发现,电工电子技术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在课程中引入生活中的应用时学生相对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借用实物,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达到了灌输理论的效果。例如,讲授二极管的特性时,可借用数字万用表欧姆档,现场测量,分别根据阻值大小的区别来说明二极管的偏置情况,由此进一步讲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2.3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

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学设计中实训课所占比例比普通高校要大很多。通常重要课程都有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课时丰富利于巩固,但存在的理论与实训脱节的问题也较明显。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将理论课程安排在实训课程之前,且尽量安排在同一个学期。当然,如能做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即在教授某部分理论后有相应的实训模块,用实践验证理论,对于加深理解、巩固提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结论

如何提高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是任课教师需要共同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现如今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改革的形式下,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学设置、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改革创新,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覃银红 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屈文斌.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4,06:17-19.

[2]吴运水.职业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问题初探[J].电子世界,2016,03:29-31.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例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电气化和信息化时代,过去的汽车包括充电系统(包括发电机、调节器和连接线);启动系统(包括电磁开关、起动继电器和点火起动开关灯部件);点火系统(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照明系统(包括前后照明灯、遥控器、接受器、延时器、开关等);电动门窗、电动后视镜、仪表仪盘、车身防盗等汽车电路系统、原理的维修。在如今交通飞速发展的年代,各种运输机械不同程度的安装有电气控制系统。在汽车领域,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汽车的控制上,电的应用早已超出,汽车音响、卫星定位,智能控制等在汽车上正在普及,这些汽车职业的工作都会用到电的知识。作为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更加有必要学好汽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教师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学生学习汽车电工从哪入手

如何好好学习,理论成为实践的指导,实践见证理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举例两个人,一个人去学校学习,一个去学徒。开始可能是学徒干的好,但是两三年之后,你就能看到差异,读过书的始终不一样,说的是他的思维不一样,支持先理论再实践,任何一项技术学习要想学得扎实,都必须先从原理入手方得要领。汽车电工是一门技术活,肯定要先去学校学习好。以师带徒形式当然能学到技术,但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永远成不了高档次的汽车电工人才。到学校学习之后有一个学历证书,从我们国家的形式来看,学历文凭在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学校也有实践操作的,现在大多数汽车维修学校都设置实训基地,学生实践的机会也很多。

二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必须不断学习与提高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与效果,所以我们学校应该如何锻炼师资力量,如何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使电工电子在汽车专业的教学中顺利运用。首先,我们的老师本身具备创新精神,汽车行业的崛起,电工电子技术作为其运用技术,我们对待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教师既要有汽车方面的知识也要具有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知识,汽车的更新换代也是日新月异所以教师要随之发展不断更新理论和技术。其次,教师不仅要学习本土知识,还要引入发达国家等的新技术。教师积极适应汽车行业变化,把新旧知识进行重组和叠加,学习和引进新知识,新技术,这样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最后,双师型教师的形成,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中有所运用,既能渗透性教学的要求,并且老师既会用普通工具,又会用专业工具,有水平,从而乐于听讲,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会使用汽车万用表、汽车解码器、跨接线、测试灯、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诊断仪等。

三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学生学习效果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在理论教学中的使用

每门课程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主要有直流和交流电路知识、电与磁的关系、电磁的应用(变压器和异步电动机)等等,特别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形式灵活多变、电路分析深奥莫测,这么多的知识点单纯靠老师灌输知识肯定收效甚微。如果我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能达到事半功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可能能够得到极大提高。

(二)画面吸引法

课堂前几分钟就能决定你这节课能不能把学生吸入到课堂里面,就像写作开头就要引人入胜。在讲解新课开始前,我们给予学生一个画面感让学生带入课堂,学生吸引过来后,我们采取步步紧逼的方式将学生引导到新授知识的学习中。如在绪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问:电在我们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哪些地方?电能书如何产生?学生可以互相讨论,然后我们播放下载一些视频影像资料再播最后,我们问学生那我们要不要学习电知识。学生整堂课中作为主体,他们讨论热烈,课堂气氛非常好,这样就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把知识掌握。在讲电动机正反转电路图时,我们提问:学校校门为什么能开关了?使学生感觉非常吃惊,然后开动脑筋回答各种各样的答案。这时候,老师就开始提问:大家有没有留心进入我们教室的有几根线?如果将教室当成一个封闭的盒子,里面的所有电器可以等效成什么?学生被刚才的画面引入后,激发浓厚的兴趣,课堂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求中跟着老师一起互动思考,使课堂气氛立刻变得十分活跃。最终把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完美的掌握。

(三)相互类比法

我们的基本原理一般比较抽象,学生如果没有实际案例就很难理解。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相似的相互类别,相互联想,使抽象变具体,学生一下子就很能够接受并理解,这样就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在讲解电容和电感的概念和公式时,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来进行类比。像欧姆定律,学生在初中时已经相当熟悉并且也掌握得比较扎实,已相当熟悉,教师用表格的形式将R、L、C三者的定义公式及应用列出,让学生类比熟悉,学生自然感觉非常亲近没有那么陌生的感觉。又如,学生对磁的概念难以理解,不明白为什么磁畴在磁场的作用下能够翻转,笔者教学中巧妙地用学生参加课间操的联想来进行比喻。学生出操有这种现象,开始阶段,出教室的学生数较少,几分钟后,大部队就出操了,但还有少部分的学生出操较晚,这和磁化曲线的形成很相似。这样,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抽象的铁磁性物质的磁化规律。

(四)主动学习法

我们的教育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部是采用填鸭式的理论,教师主导的教和学生被动的学相结合,我们现在就是要颠覆这样模式,把学生的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的根据学生情况把教学内容推动进行,主动学习法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以学生。教师的作用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和课中的引导,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穿针引线的作用,例如:在交流电路的分析中有纯电路的分析,而后在纯电感电路的分析、纯电容电路和RLC串联电路的分析中,如果采用自主学习法就要求学生依据纯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注重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关系和相位关系,进而一步步到解析法、波形图、相量图、相量法;以此类推在纯电感电路的分析时采用过程辅导形式,在纯电容电路中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最终在RLC串联电路我们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来进行分析。这样的模式就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只有经过亲身体会,他们在今后的并联电路以及混联电路的学习中就能很容易运用这种方法。

(五)小组合作法

如何使课堂活起来和动起来呢?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法来进行教学就是最好的形式,这种方法在现在教学当中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方式,并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主体性的地位。在“汽车电工电路”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法可直接应用于安装汽车照明电路中。首先得分析电路的组成、电路的安装、电路的注意事项等,每组成员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分析和安装电路。最终安装成功或者失败,大家一起分析安装注意事项和故障原因,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法来提出问题并且设立奖励机制,看哪组同学安装的最好和最快。这样,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性也非常之高。大家在相互合作中互相提醒和学习。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式

一个内容要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起来,最好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我们把一个知识点,包括理论和实践归纳成一个项目。完成一个项目等同于完成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这样的方法也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是全面得到提高。如汽车高压点火线圈的工作过程,我们把这部分内容建立一个项目,这样项目的目的是解释点火圈的工作原理和操作。学生要完成这样项目就必须主动去找出相关项目设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理论和实践的项目相结合就达到教学目的。

2.教学内容的取舍

现在社会上各种教材非常丰富,我们要考虑自己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取舍。根据市面上汽车的普通电路原理选择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我们需要的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销售等。然后去社会各修理店进行实地考察,汽车故障一般会出现哪些情况,如何去处理,这样就要学生掌握哪些基本的技能,然后根据汽车的发展前景,我们要教学生能够在以后走出社会当中的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的知识累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如: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器测量设备的运用、简单电路图的识别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处理的问题的能力。使技能真正落在实地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方针和政策。总之,汽车成为当今社会使用越来越广泛的交通工具,电器电子的汽车中的使用更新换代也是越来越快,这样对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技术人员人员应当向机电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中职学校汽修类专业的一门特别重要的必修技术基础课程。要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基本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技能。教师不仅要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专业需求还要了解更多的新的测量设备和技术,将新型的技术和理论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到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最终老师将引领学生最专业的元素,了解最前沿的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自己技能,创新教学,创新每堂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曹宇明.充分发挥鲁迅作品的现实教育作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53-56.

[2]郭亚明.“回到鲁迅那里去”:鲁迅教学研究之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5(4):85-87.

[3]杨蓉.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知识窗,2015(2):38-38.

[4]黄定国.项目教学法在“电工基础和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5(1):126-127.

[5]翟琴静.利用思维导图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电大理工,2014(4):51-52.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例3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掌握越来越多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因此,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作为高等学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一方面该课程的课时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教学对象是非电类学生,这些同学往往在电方面的知识较薄弱。因此,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电气知识,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精心准备。

一、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目标,选用符合具有学校教育特色的教材,比如冶金石油类高校,应该结合冶金、石油的生产过程,选择内容恰当的教材。因为现行很多高职教材大多套用高校学历教育相关教材,大多数的高等院校教材主要以理论为重点,未能体现出行业生产的专业技能培养,也未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成为制约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障碍。

在考虑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培养实际生产能力宏观指导下,微观上精选、调整教学内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巨大,而授课对象通常是非电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电类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另外一方面由于课时非常有限,不能详细地讲解所有的知识点。因此必须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有所侧重地选择、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我校冶金工程专业上,我们则重点考虑在现在使用各种冶金设备上,在工业控制上的自动控制系统等。在授课时关于以后的实际应用我们要加以区别,使学生有重点、有区别的对比性学习,增强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改革

以往的教学主要以课本为主导,教师为主体。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学习缺乏内部诱因,表现出很大的被动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应该由学生自己积极探索而获得。因此,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法贯穿全课程的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精心选用较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学习过程的每个序列都激发着学生大脑的活动。使其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中,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形成了精细的知觉力,养成了良好的想象力,锻炼了抽象思维力。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保持思想的敏捷、活跃。

三、教学手段改革

高等教育在教学目标上有明确的专业性,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探索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学习又相对的独立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1)要做到教学要点少而精、点面结合,把观点教育与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教师要系统地掌握全部知识点的内部联系和逻辑关系,找出每次课内容的知识点,从每个知识点切入,逐步向外拓展,使教学内容的安排达到最优。(2)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注意传授知识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例题或问题讲解引导学生去了解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要合理使用视频和动画技术,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发扬教师、学生双向互动的效应。

四、实践教学改革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通过实践环节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具体包括:课程的验证性和综合性的设计实验,两者不可偏废。在实验方面,要减少验证性实验,从原来简单地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系统集成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一些想法、思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在实验室中得以解决。在软件实验方面,要重视虚拟实验室的建设,这样可以克服教学课时、实验场地、实验元件和设备等的制约,开设出许多实际中不能开设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另外,虚拟实验可以减少对实验设备的损坏,提高实验的安全性,提高实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久全.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06.

[2]李耐根.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06.

[3]首全胜.EAD应用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11.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例4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中等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高,这对于中职院校的发展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如何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来改进、提升我们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是中职院校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电工电子技术》是中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但同时也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从目前中职院校这一学科的教学情况来看,虽然由于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从整体来看,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偏低的现实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生源的不理想导致在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电工电子这一学科也不例外,就目前这一学科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这一学科因为涉及电工基础和电子线路为基本理论的相关知识,知识较为抽象,且理论性较强,往往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所讲解知识其理论性强而略显难度较大,再加上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较弱,导致学生感觉课堂上听不懂,从而感觉本学科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差,从而使学生在理论课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因为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导致问题和困难重重。新时期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普遍存在掌握不牢固的现象,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调整我们的教学。

一、适当降低理论难度,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目前,选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的学生,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在初中时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成绩不理想、对理论知识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他们选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很大的因素是想避开对理论知识,特别是相对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学生在选读专业时,是根据该专业的名称、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即就业的难易程度去考虑,而没有更多的根据自己的能力,甚至兴趣去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沿用旧的教材,学生就会感觉学习难度高,上课像在听“天书”,放弃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去考虑,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及方向去制订教学目标,将理论要求尽可能降低,着重要求抓好关键的必需的理论要求,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我校的学生就业方向一般是从事电子、电器工业企业的生产工作,诸如流水线生产工、电子产品的组装、质检等工作,一般要求对电工基础及电子线路等基础理论知识及一般电器的基本结构、电路、原理了解掌握之外,还要求他们掌握对电子元件的识别方法、焊接技术及对常规仪器使用等基本技能即可,教师可根据这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二、加强多媒体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多媒体一直是多方关注的热点,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的学生认为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学习枯燥乏味,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载体,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音等对许多现象加以形象描述,比教师单纯地讲解显得生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控制线路的学习,如果教师只是对着原理图进行分析,学生的注意力很可能会分散,但是采用Flash和PowerPoint把整个控制过程制作成课件后,在演示过程中就会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较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而且印象很深。当然在多媒体教学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件中容易出现大段的文本信息,学生学不了多长时间就容易疲劳,注意力难以高度集中,容易走神,而且有时学生也会被课件中的画面所吸引,也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要开展多媒体教学,但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必须注意把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阶段的特点,教学的具体内容,培养技能的具体目标要求,有计划地选用多媒体辅助手段,以优化教学。

三、重视和加强实验环节

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弥补实验仪器、元器件短缺以及规格不符合要求等因素,还能利用软件中提供的各种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加深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并能熟悉常用的电工电子仪器的测量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但代替不了实验。实验可以使学生对电工电子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和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会遇见一些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例5

关键词:

技工院校;电子技术;课程建设

随着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手段、方法不断得到创新,教学的方向与目标不仅越来越贴近企业的岗位需求,而且更加注重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因此,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作为电子、电工以及机电等相关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也必须做好课程建设,以提升教学效果。所谓课程建设,即课程设计,其基本要素有两个:一是安排课程。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置相应课程、安排课时,要求比例合适,充分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二是教学实施。这一环节要求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与规律,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理论、实训教学。对技工院校的办学者来说,抓好课程建设无疑具有极其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意义

技工院校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两大块,课程多,内容杂,加之技工院校的学制普遍较短,还有大量的校内实习、顶岗实习。因此,各课程的学时安排往往捉襟见肘。为此,笔者学院电子教研室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电子技术基础作为课程建设的试点与突破口,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1.满足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的需求

以往技工院校的课程教学都是以教学大纲为主旨,将学生的培养完全放在学校这个封闭的小环境中,学生毕业后面对企业生产第一线无所适从,无法胜任工作。而开展相关课程建设,课程的内容、目标与企业一线的岗位技能需求实现了对接,从而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同时,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就业的成就感,满足了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校电子、电工等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刚进校时,对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抱有一定的兴趣,还有一定的主动性。但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学生基础薄弱的缺陷就显现出来,不少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丧失了兴趣,进而厌学、逃学。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建设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打造适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模式

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打造适合学生认知现状的教学模式。现在的技校学生面临两个学习困境:一方面,随着高中、大学扩招,报读技工院校的生源素质逐年降低;另一方面,企业对技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却逐年上升。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课程建设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等形式,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与做一体化、校内实训与企业情境一体化,这样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方案所设定的目标。

二、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内容

1.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向技校学生传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企业一线岗位群的技能需求现状,可将教学内容设置为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等;教学过程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逐步加大理论难度。例如,在学生掌握了常用基本器件、放大电路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讲授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路基础。

2.设置均衡的达标要求

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给学生设置的达标要求也要适度。教师讲授不同的课程内容要设置不同的教学要求。例如,在讲授“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这一部分时,教学要求设置为了解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作用及其特点,掌握典型差动放大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抑制零漂原理,明确运算放大电路的理想化条件,掌握理想集成运放工作于线性和非线性状态时的特点,掌握比例、加法和减法运算电路的接法。能运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分析上述运算电路输出和输入的关系,能按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关系式,画出集成运放电路图,了解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和波形分析方法,了解集成运放的使用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例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22-0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中级工阶段进行。一直以来,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给《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传统授课带来了很大困难。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以“一体化”教学思想为主导的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因地制宜地对《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我校机械设备维修、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先完成的主要是核心课程建立与改革,而作为基础课程,还未被系统地完成课改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尝试以任务为载体,将《电子技术基础》的各相关知识点,结合中级工阶段其他专业课程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对本课程进行梳理设计,尝试开展课程改革。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较传统教学的优势

以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授课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也结合个别小实验课程,知识的习得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在座位上安静地听,这样的单方向的传递为主,由于知识的抽象性较强,看不到,摸不着,很多学生听着听着就去见了周公。虽然偶尔有实验,但或因为趣味性差,或因为基础知识没掌握,不知实验到底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而做,使得实验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室的指导下完成某项任务,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的实施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主体,通过教学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项目实施当中。整个过程,知识的传递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完成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理清课程横向与纵向知识脉络

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时熟练掌握本门课程的横向知识脉络,明确对知识点的要求程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含七章内容: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及时序逻辑电路、晶闸管及其应用电路。还要了解本课程知识点对应在本专业的纵向要求。即了解整个课程体系中后续课程对该课程的要求,这样项目设计才能有针对性。

对于七章课程内容,出熟练掌握各知识要点外,可以按了解、理解、掌握等几个层次将知识点归类,以表格的形式,为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改革做准备。举例如下:

三、广泛调研需求,设计教学任务

这一课程任务的设计也许依赖于广泛的调研与研讨。由于是中级工一年级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的难度不高,因此,该调研应以本专业毕业生职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目标开展。设计的任务能够把学生引入电子技术知识之门,打开他们的兴趣之窗为后续高年级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以此为目的,设计调研表,开展系列访谈。(1)开展毕业生的调研与访谈,了解学生工作中体会到的在技校初级学习阶段的需求。(2)开展中级工二年级阶段学生调研与访谈,了解学生学习该课程时的兴趣点,知识难点。(3)开展高级工阶段学生调研与访谈,了解哪些中级工阶段知识的对高级工阶段的学习最重要,哪些是难点。将学生反映的问题收集整理,作为任务设计时的重点。

四、依托大赛,以赛促学

学生兴趣的激发需要应用各种手段,其中职业技能竞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委每年都有针对中学生开展的电子技术大赛,劳动部也会开展相关内容的职业技能大赛。深入了解大赛的竞赛内容,将相关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如电子技能大赛中寻轨器的焊接等,均可作为课题进行设计开发,融入相关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是参加大赛成为学生有一个短期的努力目标,促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

五、任务设计举例

以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为例设计学习任务如下:

具体课堂实施设计如下:

学习活动1:认识二极管。能力目标:(1)能通过观察了解二极管的结构;(2)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制作二极管的材料、结构、型号和分类。知识目标:(1)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知识;(2)了解二极管的结构、分类和型号。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和学材。学习步骤:分析任务,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查阅资料。了解二极管的相关知识,符号;完成任务书。可展示的结果书面成果:任务书。

学习活动2:拼插二极管电路。能力目标:能设计简单电路;能正确拼插电路;能通过分析得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知识目标: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掌握二极管两个极的判别区分。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下发学材电子百拼世界。学习步骤:(1)分析任务制定计划,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2)制定计划;(3)查阅资料,了解二极管的相关知识、符号;(4)连接百拼电路,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5)检查发现问题。书面成果:任务书。实物成果:电路。

学习活动3:制作个性闪光标志。能力目标:能设计简单电路;能正确连接电路;能保证电路安全。知识目标:理解二极管的参数;掌握用万用表完成二极管正负极的识别、好坏的判别。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下发学材二极管、导电胶带、电池盒、电池等。学习步骤:(1)分析任务,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了解二极管的参数;(2)制定计划;(3)设计标志,计算出要用到的二极管数目,电池的电动势要求;(4)万用表检测二极管的正负极与好坏;(5)连接电路;(6)检查电路,通电;(7)总结。书面成果:任务书。实物成果:标志电路。

学习活动4:总结评价。能力目标:能总结任务过程,语言通顺、突出重点;能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表现。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总结展示。学习步骤:(1)展示每个小组设计的标志,是否发光;(2)总结评价;(3)教师点评。

六、实施效果与反思

通过在新一级机电类专业班级中进行该课程改革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率较之前的传统教学有了显著提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愿意探究相关知识,在任务的完成中获得了成就感,看到他们脸上的满足的笑容,教师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教与学之中的满足感。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否具有实用性,如何能够更多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等问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例7

笔者所带的电子技术基础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电子技术是研究电子器件、电子电路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电子器件是指第一代的电子管以及第二代的晶体管,需要重点学习的是晶体管。而所谓的电子电路是指电子器件与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变压器、开关等元件适当地连接起来所组成的电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由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组成。模拟电路有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负反馈、低频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和直流稳压电源等内容,数字电路有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内容。通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学员应当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以及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够读识常见的电子线路图,测试常用的电路功能,并具有排除故障的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其本身内容比较庞杂,技术术语较多,基本概念和电路的种类较多,同时课程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前面几章,使得学员感觉有入门难的错觉。即使在全日制学校中,学生全力以赴地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也是一门学习起来较困难的课程。而在我校的职工中专中,电子技术基础是宽带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学员的必修课程。因此,这门课程如何能够让学员愿意学,并且学得会,成为这几年笔者执教电子技术基础的主要任务。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改革。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学习先要学习电子器件,现在的电子器件包括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其中的重点内容是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这些电子器件与之前学员学过的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变压器、开关等电子元件不同,具有非线性,也就是说,它们的特性不能用公式来描述,因而难以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而学员们从前面所学的电子元件开始,习惯了用公式来进行计算。实际上,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特性,我们都是用曲线的形式来描述的。其中,晶体二极管用伏安特性曲线描述,而晶体三极管更是要用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来共同描述。学员们都是第一次接触电子器件,同时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总是觉得难以理解。

针对学员们工作中主要是电子电路的应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强调电子电路的实用性,即尽量减少电子器件内部的机理分析,避免繁杂的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适当降低理论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如半导体的特性具有掺杂性、热敏性和光敏性,教学时则不去深究半导体内部的结构,只是强调半导体中的两种载流子分别是空穴和自由电子,当空穴数目较多就形成P型半导体,自由电子数目较多就是N型半导体,让学员有个结论性的概念,以便后面晶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学习。

在“半导体二极管的导电性能”学习时,本人用逆止水阀门来做比喻:当有正向水流阀门就被冲开,阀门中有水流过;当有反向水流阀门反被压紧,阀门中无水流过。并不深究二极管PN结加正向电压时削弱了PN结内电场,使得多数载流子能顺利通过PN结形成正向电流,而二极管PN结加反向电压时加强了PN结内电场,多数载流子难以通过PN结。

在“半导体三极管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学习时,由于电子器件的特性是具有分散性,元件的实际参数值与标称值有一定偏差,实际参数值受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偏离设计值,特别强调要注重物理概念,采用工程的观点,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来进行估算。因此,根据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分别画出相应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图,再据此进行直流参数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和集电极发射极间电压以及交流参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例8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机电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毕业后从事电气技术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为本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代课老师普遍反映这门课越来越难教。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技校学生多是普高上不了的学生,甚至有些都未参加过中考。学生进入技校还是不能好好学习,不仅不学理论课对于实习操作课也同样不感兴趣。(2)教学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抽象,学生普遍觉得学习起来较为困难。(3)教学手段不够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要改变这些现状,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教材与教法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调整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偏大,而课时安排有限,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地选择,适当地进行取舍,调整教学内容,使“培养应用与技能型人才”落到实处。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专业特色并结合学生专业进行精炼,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课程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对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和应用较少的难记的公式,该减则减,避免学生产生厌学现象,同时要体现专业特色。

例如,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电动机及其控制技术、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等几个方面用得最多,在学习这些章节时应多用些课时,重点讲解。同时,科学地使用教材,应与时俱进,跟踪科学技术发展在工农业生产领域中产生的新成果、新方法并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 能 力 培 养 为 主 线,以 素 质 培 养 为 目标”,因此要求我们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对理论知识毫无兴趣的技校学生的教学,更要千方百计的激发出他们的听课欲望。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开头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需要有情趣的提问,从而使他们对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产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例如,讲电功时,可以跟家庭用电情况相结合。讲直流电源制作的时候可以跟我们现在的手机充电、电动车充电相联系,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理论基础的学习并不是只是纸上谈兵,让他们从抽象的理解到形象理解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是滋生兴趣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人将一种行为进行下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抱着消极的或应付的态度去学习,努力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还可以让学生寻找课本中一些对自己成长有帮助和好处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2.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尽量把理论知识形象化、直观化。采用启发式、类比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电容器时要将水容器联系在一起,类似于用不同的容器装水,要达到相同的水,截面积大的容器需要装的水比较多。根据电容器和水容器的类比轻松地介绍了电容器的概念和影响电容量大小的因素。讲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类似门一样,顺着门的方向就可以打开,逆着门的方向就打不开门的道理。这样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在讲解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时,可以采用类比法将电路中的电位类比成海拔高度,电压类比成高度差,引导学生将常用规律迁移到电路中,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该知识点,进而达到掌握的目的。在求解三相电路时,引导学生分析多种求解思路从而找到最佳的求解方案,使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来考虑问题,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多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多让学生动手,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例如对二极管、三极管的特性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动手,通过万用表的测量去判断二极管、三极管的管脚。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动手能力。课堂教学也可从实验入手,再从实验中引入问题,这样具体而真实,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再来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4.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将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相结合。对于关键的理论推导、重要例题,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而对于大量的概念以及图形,使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省下很多时间。除此以外,本课程中有些知识点很难理解,例如在讲解旋转磁场、PN 结的形成、晶体管中载流子的运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将难以看到的内部结构、难以理解的内部运动形象、直观、生动的展现出来。

多媒体的音视频资源丰富,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一些传统教学无法表达的内容可以更完美地展现;教材、课件资源更加易于积累、修改、共享,减少教师准备课程内容时间,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总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都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教学要素进行改革,尽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使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获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技能操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继续深造奠定基础。也使学生学有所用,并适应社会需要。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例9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汽车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汽车电工与电子电路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汽车电子控制电路、点火变压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

1.2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汽车专业的学生具有数理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强、求知欲较强,尤其是对汽车机电相关的电工电子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与经典案例比较感兴趣,但人文社科类课程相对较少、对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关注度需加强引导等特点,教学环节融入与专业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重要事件、典型人物等科普或轶事更具贴切感,善于扑捉实现自身价值与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契合点,从而激发出与之相关的认同感、责任感、民族自豪感[4]。

2专业基础课程融入思政要素的做法

课程设计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基本路径。要让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育人功能,课程的开发设计就要切实遵循教书育人规律[5]。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即首先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发挥专业课程本身的特色,在教学目标制定和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注重“术道结合”[6],深度挖掘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高铁、大型驱逐舰、国产航母、国产大飞机、天眼等大国重器研发成就为案例,提炼出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要素纳入融入专业课程标准,推动以课程思政融入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课堂教学设计,梳理出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2.1课程设计融入思政要素,实现课程思政

以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首先研究教材,深度挖掘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精选出与授课内容相匹配的经典案例。例如,在“半导体器件及应用”单元课中,列举高铁、风电等中国高端装备由每年需花费数亿元从国外采购IGBT产品到成功研制出了堪称“半导体领域的珠穆朗玛峰”的国产耐高电压高电流的IGBT,实现高铁高速列车用上“中国芯”的梦想;在“电磁场及应用”章节中,列举中国电磁炮技术成功赶超美国技术,扬我军威等案例,通过观看震撼的视频,激发学生的认同感、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

2.2以大国工匠事迹为引领,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生产者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对产品质量有着执着的追求。我国有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顾秋亮,深海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被人称为“顾两丝”。在实践课程中,以大国工匠事迹为引领,锤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工匠精神。再如,在“基尔霍夫定律验证”“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制作”等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认真绘制电路图、剥削线头、压接线头、仔细连接线路、万用表的测量、工具的摆放、环境卫生、工作服的穿戴,课后工位的环境卫生整理等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这些元素都是职业素养的具体体现,与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有紧密内在的联系。

2.3开展第二课堂学、创活动,实现科技创新

创设了“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新能源技术应用”2个课外学生科技社团,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第二课堂,自主组织开展活动,开展了“直流集成稳压电源电路的制作”“汽车转向指示电路制作”等活动,验证了所学半导体二极管、电源集成稳压器、变压器等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激发创新意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7新能源11班学生王昭元是科技社团的成员之一,在2018年唐工院举办的“新能源技术应用”“智能控制电路设计与制作”2个赛项分获一等奖、二等奖;科技社团学生参加了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赛项,获团体二等奖,形成了以学促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学习范式。

2.4服务社会、引导创业、规划职业生涯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例10

中图分类号: G7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62-01

一、研究学生,正确引导

1.自身素质方面。首先,不少学生对计算机专业有关情况不了解,认为这门课不是计算机所学的课,学了没多大用处。技校生入门之初,对电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几乎一无所有,除了个别学生可能由于已有的生活经验会对此相关知识感兴趣外,许多学生因专业知识的陌生而产生畏惧心理。

其次,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基础差,底子薄,学习缺乏主动性,主观能动性差,不善于分析,没有学习压力,心理问题多,行为习惯差等,都会影响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2.专业课方面。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中,概念、推理性的东西较多,内容比较抽象,逻辑性也比较强,让学生感到没兴趣,学不懂,加之电路图复杂,测量方法不当,线路不会接,公式不会用等一些问题,都会导致学生不愿主动去学,也不想学。因而对电学知识失去了兴趣。

为此对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应正确引入:

首先,要对他们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分析、掌握,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对所学课程的好奇心、研究心、创造心。在讲授这门课中,大部分电子线路和电子元器件是我们常用到的,由于这些知识和我们初中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把其内容学透彻、学扎实,就要对初中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互动式的回忆,不熟悉的内容需再讲解和演示,来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接线路和测量元器件等一些方法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设计中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与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确定哪些知识点应重点讲解,哪些知识可略讲。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入比较复杂内容,有利于开展这门课的教学工作。

二、培养兴趣,树立自信心

1.提高学生兴趣。这门课是与电接触的一门学科,学生可能会产生恐惧心理,不敢动手,不动手就等于放弃了认识的机会,不认识怎么可能对其产生兴趣?所以我们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敢于尝试,多动手。例如在讲解电阻的串、并联电路中,电阻是串联还是并联会引起电流与电压大小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这一特点通过理论是很难理解的,那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这一特点的真实性。首先让同学们分别接串、并联电路,再通过电压表与电流表进行测量,看电流与电压有怎样的变化,是否与理论中所讲的结论相同。之后又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管举例,串联在一起的管子各处流过的水都是一样多的,就如电流一样,在每处都是相等的,而电压在并联时,如同同一楼层的水压,高度一样,水压相同,而在电路中电位差是一样的,所以它们的电压是相等。通过这些举例让学生感到这种现象就是自己身边的事情,也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想了解,多了解的心态,自然地就感到学电也并非想象的那么难,从而对这门课也增深了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2.树立自信心。在提高学生兴趣基础上,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心,通过实践,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操作,并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找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我能做到,我也能学会。最后老师可以对其进行总结性的讲解,让学生在自我意识中学习,这样更牢固的记熟所学的知识,从而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通过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1.在实验中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电工和电子的知识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因此,如何在电工电子实验过程中运用实验手段,结合学科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我们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比如,在学生焊接收音机元件的实验中,将学生焊接好的成品展现给他们,并让学生亲耳听见自己作品的播放效果,这是对学生完美完成实验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未完成此实验的学生的一种激励,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

2.在实验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演示实验能清晰地反映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电容滤波电路时,桥式整流滤波与半波整流滤波效果、RL及C对滤波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可清楚地看出波形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波形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想去探索,想去研究的积极性。平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分组实验实施教学,最后比较哪个组的电路图画的清晰,电路接的整齐,运行结果是否正确来评分,通过这些方法可激发出学生的好胜心和积极动手能力,使学习效果明显上升,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3.在实验中积极探索、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心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产生及消除时,教师可通过实例来说明,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如在唱卡拉OK时,如果音箱与话筒的位置不当,大家会听到刺耳的啸叫声,这就是自激振荡的产生。那么如何消除自激振荡呢?只要使自激振荡不满足相位或振幅平衡的任一条件,即可消除自激振荡。通过这些现象来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积极分析问题,问题分析清楚后,再做实验进行证实,从最后得出的结论去探索,看能不能找出更好地解决办法,来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研究电能应用技术的基础课程,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电路图的工作原理及过程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就比较困难。同时,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工作过程无法看到,变化小,学生难以理解,也不是很相信。这时老师可利用多媒体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例如,电动势的方向、电容器充放电、交流电的产生等。又如,讲解整流电路的时候,做实验的话现象是可以看出的,但是波形失真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了,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家继.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8.

[2] 郭.电子技术基础[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 王前新,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学[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4] 施量方.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 王棣生.中学物理创新教法[M].学苑出版社,1998.